儿童延迟满足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情境(EID和SID)等都能改变儿童实际的等待行为。
• 外显活动
具体研究介绍
• 文献:两岁儿童延迟满足的实验研究 • 作者:程力、解希静、韩秀华 • 期刊:心理科学 • 年份:2009
• 研究目的:选择两岁的儿童为被试,探讨其在不同情境中 延迟满足的发展。
• 研究被试:儿童43名,男孩20名,女孩23名,17-32个月
• 改进和扩展了 延迟满足的研究 范式,使之更加 适合于幼小年龄 的儿童
经典的延迟满足实验范式
• 自我延迟满足范式(SID)
• 外加延迟满足范式(EID)
• 礼物延迟满足范式(GD)
自我延迟满足范式
• Mischel等人设计,测查个体自愿放弃即时满足,并忍受自 我施加的延迟满足的能力。包括两个阶段:延迟选择和延 迟维持。 • 一般程序:首先,主试与被试儿童在实验室中做一些热身 游戏,让儿童熟悉环境,以便自然地作出反应。随后,主 试给被试出示两种被试喜好程度不同或同一种数量不等的 奖励物,让被试做出选择。然后主试告诉选择延迟满足的 被试,他要出去办点事,如果被试能等到他回来,就将获 得他的偏爱物或大的奖赏;如果不想再等下去,也可按铃 邀请主试回来,但这样只能获得他偏爱程度低或小的奖赏。
之间。
• 研究主试:幼儿园1名教师担任,辅以2名教师配合。 • 实验室布置:在幼儿园的4.5×3米的观察室中间处放一张 桌子和高度适中的小椅子,在房间角落背对着桌子放一把 大椅子。实验材料为小西红柿若干、气球若干。 • 仪器设备:电脑、摄像头(置于隐蔽的位置,对实验的整 个过程进行摄像),麦克风及延长线,光盘,光盘刻录机, 移动硬盘等。
• 包括两阶段:延迟选择、延迟维持。
自我延迟满足研究简史
弗洛伊德
斯金纳
米歇尔 50、60 年代
Karniol 70、80 年代
Thompson
1911
1948
90年代
• 延迟满足观念 • 延迟满足的重要意义 • 延迟满足两阶段范式 • 延迟终止 • 延迟满足机制 • 延迟满足的干预措施 • 延迟选择和延迟维持 •研究内容、 手段的细化 和多样化
• 延迟时间计时:将主试转身离开房间的那一瞬间作为幼儿 延迟时间的计时起点,延迟行为的终止时间可能出现以下 情形: (1)幼儿一直等到1分钟后,主试从外面走进房间; (2)幼儿中途经不住诱惑开始吃小西红柿或者开始玩气球。 • 幼儿延迟时间即为计时起点到终止时间的间隔。
研究结果:
1.不同年龄的幼儿在延迟时间上的比较
实验二的结果表明,前测中选择延迟满足的儿童,因 为即时满足榜样示范的作用,在后侧中也大多选择了即时
满足;前测中选择即时满足的儿童,却没有受到延迟满足 榜样的影响,依然选择即时满足。
来自百度文库
研究结论: 1.两岁儿童已经表现出延迟性自我控制能力。 2.两岁儿童的延迟性自我控制表现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女孩
的自我控制能力明显高于男孩。
3.榜样对两岁儿童的延迟性自我控制有一定的影响,差异没 有达到显著。
Thank You!
• 结果:3岁孩子大部分很难坚持到最后,4岁有接近50%能够 延迟满足,坚持到最后。 • 有趣的是:那些在幼儿期能够做到自我延迟满足的孩子, 读大学时的学业能力倾向测验(SAT)分数也高,社会适应 能力也强。
什么是自我延迟满足?
• 自我延迟满足: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 时满足的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过程中展示的自我调节能 力。
任务2:儿童吃完小西红柿,玩一会后,进行第二个实验。 主试将儿童安排在小椅子上坐好,拿出一个吹号的气球,告 诉儿童“我要出去一会儿,你先不要玩气球,等我回来以后 你就可以玩气球了,并且我把气球送给你”,重复至儿童口 头答应或点头,主试走出房间,一分钟后回来,告诉儿童可 以玩气球了。 实验二:邀请两个儿童和他们的母亲到观察室中。其中 一个是6岁的小女孩(实验助手),另一个儿童是被试,让 小助手与被试面对面坐在桌子旁边,重复实验一的两个实验 任务,指导语改为你们,提前告诉小助手看妈妈的示意,当 妈妈举起手时(妈妈按照主试的要求分别在30秒、1分钟的 时候举手示意小助手),小助手就开始吃小柿子或者玩气球, 观察被试的反应。用隐蔽的录像设备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录 像。
礼物延迟满足范式
• 由Funder、Block及其同事于20世纪80年代设计并使用 • 测量的是儿童抵制不住拿礼物以及打开礼物的冲动控制程度,是儿童 自我控制能力差异的反映。 • 一般程序:主试给被试儿童出示一个包装起来的礼物,然后把礼物放 在儿童视线范围内,告诉儿童等他们完成某项工作任务(如拼图)后 就可以拿到礼物。然后,主试指导儿童完成为期四五分钟的作业任务, 结束后有意整理资料在延迟90秒才把礼物拿给小孩。在此期间观察记 录被试者所有指向礼物的言语行为和身体行为,具体包括四个标准化 的行为指标:延迟时间;指向礼物的言语行为;指向礼物的身体行为; 打开礼物时的延迟行为(立即打开、或回去的路上打开、或回家后才 打开)。
2.不同性别的幼儿在延迟时间上的比较
3.不同任务中延时等待时间的比较
4.不同情境中延迟等待时间的比较
研究讨论: 1.两岁儿童延迟性自我控制的发展 实验一的结果表明,两岁儿童已经表现出延迟性自我 控制能力,且两岁儿童的延迟性自我控制存在显著的性别 差异,女孩的延迟性自我控制能力高于男孩。
2.榜样对两岁儿童延迟性自我控制的影响
• 实验设计:采用2×2×2的混合实验设计。实验自变量为三 个,分别是,A、幼儿年龄(17-24个月、24-32个月);B、 幼儿性别(男、女);C、所处的情境(单独情境、榜样情 境)。其中,被试所处的情境为被试内因素,而年龄、性别 则是背时间因素。实验因变量为幼儿的延迟等待的时间,以 秒为单位。 • 实验程序: 实验一包括两个实验任务,任务1:邀请一个儿童和他 的母亲到观察室中。妈妈坐在背对着桌子的大椅子上,将儿 童安排在小椅子上坐好,主试拿出两个小西红柿放在小桌子 上,告诉儿童“我要出去一会儿,你先不要吃,等我回来以 后你再吃”,重复至儿童口头答应或点头,主试走出房间, 1分钟后回来,告诉儿童可以吃。
两块糖背后的秘密: 儿童延迟满足
主要内容
1
两块糖的故事 自我延迟满足
2 3 4
已有研究概述 介绍具体研究
两块糖的故事
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1972 斯坦福大学Bing幼儿园
16个男孩,16个女孩,年龄在3-4岁。 “使人惊奇的房间”——装有单面镜的实验室 一套小桌椅、装有糖果的果盒、一个门铃。 任务:儿童只有等实验者工作回来,才能吃到两块糖 果,等待的过程中不能碰或吃糖果;如果无法坚持可以 按铃叫回实验者,但只能吃到一块糖果。等待时间为15 分钟。
延迟满足的影响因素
• 心理影响因素:注意、心理表征、元认知、心理冲突、情 绪、语言、观念诱导 • 社会影响因素:父亲缺失、社会责任、社会学习、群体压 力、社会经济地位、亲子关系、社会文化 • 神经生理因素:脑损伤、性别差异 • 刺激情境:奖励物是否突显;奖励物之间的价值差异程度 和是否存在依随关系;奖励物呈现的方式以及不同的延迟
外加延迟满足范式
• 20 世纪80年代初Karniol和Miller 指出,在现实情境中儿 童极少面临这样自我抉择的选择情境,更多时候是因为父母 的要求而延迟满足。 • 一般程序:主试直接向被试出示诱人的玩具或奖励物,同样 告诉被试他现在有事需要离开房间一会儿,在此期间,被试 不能玩或者触玩具或奖励物,必须等到主试回来才能玩玩具 或得到奖励物,同样的,如果被试中途不愿等了,就可以按 铃让主试回来。然后主试离开房间,通过单向玻璃记录儿童 的等待时间和延迟策略,15或20分钟后回来,或在儿童按铃 后回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