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搏与运动负荷

合集下载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课件(共14张PPT)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课件(共14张PPT)
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
测定脉搏是检测运动负荷常用的简便方法。 一般情况下女性比男性快,儿童比成人快。 成人安静时的正常心率为70~80次∕分。 学龄儿童为80~90次∕分。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学会运动负荷的 自我监 测》课 件(共14张PPT )课件 优秀课 件ppt课 件免费 课件优 秀课件 课件下 载
颈部
太阳穴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学会运动负荷的 自我监 测》课 件(共14张PPT )课件 优秀课 件ppt课 件免费 课件优 秀课件 课件下 载
脉率的测定方法
①准备一块带秒钟的表。 ②找到能摸到脉搏的部位(手腕、颈部、太
阳穴)。 ③运动停下来时即刻测定6秒钟的脉搏跳动
的次数。 ④测量时准确地数6秒钟脉搏跳动的次数,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学会运动负荷的 自我监 测》课 件(共14张PPT )课件 优秀课 件ppt课 件免费 课件优 秀课件 课件下 载
脉率的测定方法
①准备一块带秒钟的表。 ②找到能摸到脉搏的部位。
手腕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学会运动负荷的 自我监 测》课 件(共14张PPT )课件 优秀课 件ppt课 件免费 课件优 秀课件 课件下 载
由于刚刚停止运动后的1分钟内,心率下降 的特别快,因此,运动停止后,要准确测 定即刻脉搏,需要事先进行必要的练习, 熟练地掌握测定脉搏的方法。否则会延迟 测定即刻脉搏的时间,造成测定的结果不 准。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学会运动负荷的 自我监 测》课 件(共14张PPT )课件 优秀课 件ppt课 件免费 课件优 秀课件 课件下 载
• 1. 了解脉搏和运动的关系; • 2. 掌握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知识; • 3. 学会简单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学会运动负荷的 自我监 测》课 件(共14张PPT )课件 优秀课 件ppt课 件免费 课件优 秀课件 课件下 载

心率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对心率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心率监测运动效果

心率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对心率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心率监测运动效果

心率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对心率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心率监测运动效果引言运动是一个人保持健康和积极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人通过运动来控制体重、增强心肺功能、预防疾病以及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在进行一项运动活动时,我们经常会注意到自己的心率。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它可以提供有关我们健康状况和体能水平的宝贵信息。

本文将探讨心率与运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心率监测来评估运动效果。

心率与运动的关系了解心率心率是衡量心脏健康和身体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

人体的心脏是一个肌肉,它通过跳动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心率的正常范围是每分钟60到100次,但它可以根据人的年龄、生理状况和运动水平而有所不同。

运动对心率的影响运动可以显着影响我们的心率。

当我们开始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来支持肌肉活动。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心脏开始加快跳动,以增加血液流动和氧气输送。

这就是为什么在运动期间,我们的心率会增加。

运动的强度和类型对心率的影响有所不同。

有氧运动,例如快走、跑步、骑车以及游泳,可以让心率逐渐增加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数值范围内。

而高强度的运动,例如激烈的跑步、跳舞和跳绳,会迅速增加心率,并使其达到较高的数值。

心率与运动强度的关系心率与运动强度之间有一个紧密的关系。

运动强度是用来衡量运动活动的强度和挑战程度的指标。

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这个百分比基于一个人的最大心率。

最大心率是一个人在最大努力水平时的最高心率。

通过将最大心率的百分之几作为目标心率范围进行运动,可以在不过度或过轻负荷的情况下运动。

心率监测仪是控制和管理运动强度的有用工具。

运动时使用心率监测仪,可以实时了解自己的心率水平,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通过保持心率在目标范围内,可以确保我们的运动达到最佳效果,并避免运动过度或过轻的风险。

如何通过心率监测运动效果选择适合的心率监测仪为了有效地监测运动效果,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的心率监测仪。

体育课运动负荷内涵分析

体育课运动负荷内涵分析

体育课运动负荷内涵分析作者:高嵘来源:《中国学校体育》2016年第10期在体育课教学中,学生进行运动练习时必然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而运动负荷安排是否合理,则直接影响其体质的增强和运动技能的掌握,因此,运动负荷安排是否合理,常常作为我们评判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那么,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究竟是什么?其内涵是什么?它应如何定义?对这一基本前提问题的回答是否准确,则直接影响我们对体育课运动负荷本质的把握,也制约着我们将运动负荷作为体育课教学评价参照时的科学性把握。

一、国内有关体育课运动负荷概念定义的简要回顾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体育理论》教材中就已提出了体育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的概念,但该教材并未对运动负荷做出明确的定义,只在其测定与评定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方法中重点介绍了脉搏测定方法[1]。

其后从体育理论课程中分化出来的《学校体育学》教材将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定义为“学生在课中做练习时的…量‟和…强度‟”;并指出,“动作的质量也会对运动负荷大小有影响”[2]。

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随着“体育课心理负荷”有关研究的出现[3][4],其后的于90年代出版的有关学校体育学教材,也相应地增加了体育课心理负荷这一概念[5]。

于是,体育课程的负荷这一概念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将其定义为:学生在课中所承受的身心刺激及其值,它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

体育课的生理负荷是指学生从事运动动作练习的量和强度对机体的刺激程度;其心理负荷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中所承受的心理刺激及心理能耗[6][7],或者“课中学生心理上所承受各种刺激与强度的程度”,具体表现为学生的注意、情绪、意志等方面的变化,主要以“注意”、“情绪”、“意志”三个方面的指标综合评价[8]。

然而,九十年代中后期,注重增强学生体质和运动技术传授的传统体育教学范式受到了诸多质疑或批判,而随着部分学者对观摩课、评优课中与运动负荷有关的“心率曲线”[9]和“心理负荷”概念及其测试评价标准的质疑[10],体育课运动负荷这一概念在步入21世纪后逐渐淡出了学校体育学及其有关的著作和教材。

篮球运动员训练负荷及训练疲劳生化指标监控-文档

篮球运动员训练负荷及训练疲劳生化指标监控-文档

篮球运动员训练负荷及训练疲劳生化指标监控1训练比赛中的负荷监控指标1.1血乳酸乳酸是人体供能体系中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既是糖酵解的产物,又是有氧代谢氧化的底物,还可以经糖异生途径转变成糖。

运动时乳酸主要在骨骼肌中生成,然后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

篮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最激烈的对抗常常出现在比赛中,因而测试队员在训练中的血乳酸值,对平时训练强度的安排和掌握具有指导意义。

训练中运动员血乳酸升高到一定程度后技术稳定性下降,成功率下降,表现在投篮命中率上尤其明显。

1.2血尿素运动员安静时血尿素浓度偏高,为5.5-7mmol/L,原因是受训练的影响,体内蛋白质代谢旺盛。

运动中血尿素浓度升高一般出现在运动后30分钟,绝大多数出现在40-60分钟左右。

在以周划分的小周期训练中,小周期中或结束后晨血尿素出现明显升高,休息日后恢复到前一周的正常水平或略有升高,即为训练负荷合理;小周期中晨血尿素保持在正常水平或只是略有升高,即为训练负荷不足;休息日后出现周一晨的血尿素没有恢复,甚至升高,提示负荷可能过大,这周的训练安排就要多加注意;如下一周的血尿素仍出现这种异常,就需慎重对待,调整训练计划。

在篮球训练应用中,训练后血尿素值增幅较小、恢复也快的运动员,能承受大负荷量的训练;而增幅大且不易恢复的运动员难以承受大负荷量的训练。

1.3血红蛋白血红蛋白(Hb)俗称血色素,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又有维持血液酸碱平衡和恒定pH 值的作用,故直接影响人体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尤其对耐力素质更为重要。

根据训练中和比赛前测定的Hb浓度,了解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并调整训练计划,防止过度训练和运动性血红蛋白低下的发生。

如果运动员血红蛋白值持续下降超过10%以上,就应调整训练负荷或采取其他针对性措施。

当运动员机能状态较好、身体对运动负荷适应时,血红蛋白值较高,训练和比赛可出现较好的运动成绩。

2训练比赛后的负荷监控指标2.1脉搏脉搏多用于测定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应情况。

体育课生理负荷脉搏测试综合评定方法

体育课生理负荷脉搏测试综合评定方法

体育课生理负荷脉搏测试综合评定方法一、测试方法生理负荷脉搏测试主要采用心率监测仪或心电图仪等设备进行测量,测试可以在实际训练中进行,也可以在运动科学实验室中进行。

具体测试步骤如下:1.运动准备:运动员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以提高心率和身体热量,预热肌肉。

2.测试前记录:测试前记录运动员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并询问运动员的健康状况和是否存在任何心脏病或其他疾病。

3.测试安装:将心率监测仪或心电图仪等设备安装在运动员身上,通常是通过胸带或手腕带固定。

4.测试过程:测试过程中运动员进行特定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车等,运动强度、时间和速度根据测试目的进行设定。

5.测试读数:测试结束后,根据设备上显示的数据,读取心率变化情况。

二、测试指标根据测试的心率数据,可以得出运动员的心率变化曲线,通过测量特定时刻的心率值,可以计算出不同运动强度下的心率水平,进而评估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耐力。

常用的测试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1. 最大心率(MaxHR):在运动中达到的最高心率值,通常由220减去运动员的年龄得出。

2.静息心率(RHR):在完全静止状态下的心率水平,通常在早上起床后静卧5-10分钟测量得出。

3.复苏心率(RR):运动结束后,5分钟内心率恢复到静息水平的时间。

4.心率改变幅度(ΔHR):运动前后心率变化的幅度。

5.脉搏平均数:通过记录每分钟的心率数值并求平均得出。

根据测试数据,可以将运动员的心率水平分为以下几个不同的心率区间:1.静息心率(RHR):一般情况下,静息心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低于60次/分钟可能表示心肌功能较好,而高于100次/分钟可能表示心脏负担较重。

2.热身心率(HRw):在运动前进行热身运动后的心率水平,一般在RHR基础上增加10-20次/分钟。

3.轻度运动心率(HRl):进行轻度运动时的心率水平,一般在46-60%的最大心率之间。

4.中度运动心率(HRm):进行中度运动时的心率水平,一般在60-75%的最大心率之间。

运动负荷的综合评定的生化原理

运动负荷的综合评定的生化原理

运动负荷的综合评定的生化原理林文弢翁锡全广州体育学院教务处510075在科学技术和竞技体育运动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不得不争取一切有效的手段,力图挖掘人类的运动潜力,极大限度地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

一般来说,影响运动能力的诸多因素中,除遗传因素是先天决定的之外,运动训练对改善人体运动能力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

而在运动训练实践中,最难掌握的是适宜的运动负荷。

从运动训练学与运动生物化学的原理出发,运动负荷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因此,科学地、准确地评定运动负荷是一个很难的问题。

负荷过大会损害身体健康,过小则运动能力提高不明显。

同时在运动训练的实践中,教练员或运动员不仅要了解负荷强度、负荷量,也要了解运动训练后身体机能的变化程度,因此寻找适当的运动负荷以及科学评定运动负荷的方法,是当今运动训练科学化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运动生化的原理分析,以单指标的角度去分析运动训练负荷强度、负荷量及运动训练效果,也可以用多指标的方法去综合评定。

单一生化指标评定运动负荷往往有一定误差,有些单一的生化指标,对运动负荷的评定有一定的极限性;有些单一的指标不仅与负荷强度有关,也与身体机能,甚至负荷量有关;有些单一生化指标,只能说明其负荷强度和负荷量的大小;但负荷大小对身体机能的影响程度却无法评定。

运动负荷的评定是由若干个单项生化指标(也可以增加某些简单易行的生理或心理指标),组成并且各自具有一定的特性,又具有完整性的综合性评定;它可全面评定运动负荷的大小,客观了解运动员对负荷产生的变化。

因此,运动负荷的生化评定是一个多指标、多层次、多因素的整体综合评定。

1.运动负荷生化评定的意义目前,运动负荷的评定方法很多,如经验评定、心理学评定、生理学评定、生化评定等。

过去十几年,教练必须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运动员的自我感觉,来评定运动负荷的大小。

如把负荷的大小与身体疲劳联系起来,小负荷、中负荷没出现疲劳的症状,较大负荷---出现隐性(代偿性)疲劳;大负荷---出现明显疲劳。

体育课中运动负荷的计算

体育课中运动负荷的计算

心率增加 幅度 = 的平均心率一 课 课前 相对安静 心率臊 前 相对安静心率x O % l0 例如 :课 中平均心 率为 17次/ ,课前相对 安静心率 4 分
为 8 / ,则 : 4次 分
点算法是要求各点数据的平 均值 。将所测课中各次心率
相加 ,除以测量次数 ,即得课 的平均心率 。计算公式是 :
注 :x、x 、x 代表课 中各次心率数, n代表测量 总数 。 如根据脉搏测定 曲线表 中课 中脉搏测定数据 ,用上述公
阳光体 育运动 实施 的原则与途 径研 究
口 陈作锋
摘 要 :全 国亿 万学生 “ 阳光体育运动 ”的实施 ,是新 时期加 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 少年体质 的 战略举措 ,是各级 学校贯彻 “ 健康 第一”指导思想和形成 “ 身体育”行为 习惯的具体体现。对 当前 终 开展 阳光体 育运动与 落实中央 7号文件 、 《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 ,阐明阳光
体 育 开展 的 原 则 、途 径 ,并 对 持 续 广 泛 地 促 进 阳光 体 育 运 动 的 开展 提 出对 策 ,为 持 续 、有 序 、 有 效 地
开展 阳光体 育运动提供理论和 实践参考。
关键 词 : 阳光 体 育 ;原 则 ;途径
前 言
另一方面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 育活动 难以保证 。近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青少年耐力 、力量 、速 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 ,视力不 良率居高不下 ,城市超重 和 肥胖青少年的比例 明显增加 ,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
体 育课 适 动复鼋 的讨算
口 李健 莹
计算课 的运动负荷的方 法很 多,但最经常用的是通过课
2 运 动 负 荷指 数 计 算 法

运动与脉搏跳动的关系数学小报

运动与脉搏跳动的关系数学小报

运动与脉搏跳动的关系数学小报脉搏是指动脉壁的搏动,与心脏的跳动相一致。

一旦心脏跳动,脉搏也会跳动。

最容易测量脉搏的地方是桡动脉和颈动脉。

运动会增加脉搏跳动的次数,各种运动的脉搏跳动次数会有所不同,主要与运动量和强度有关。

二、用脉搏来估计自己合适的运动量用脉搏来判断自己的运动量是否合适是一种简单而准确的方法,具体作法:坚持每天早晨醒来起床前测安静时的脉搏并记录下来(次/分)。

如果锻炼后的第二天早晨,脉搏已经恢复到和前一天范围内,说明反应正常,身体能适应这样的运动量;如果脉搏比前一天多12次以上,说明前一天运动量过大,身体机能尚未恢复,那么当天锻炼的运动量就应该适当减少。

如果同时身体还感到某些不适,如出虚汗、食欲不振、睡眠不好等,可以适当休息一天(不训练)。

如果脉搏只略微增加,一分种不足12次,可以坚持以往的再运动量,身体状况会有所增强,脉搏的变化也会恢复到以前的跳动次数,甚至更低。

训练使安静时脉搏次数减少,是身体素质提高的表现。

常练长跑或其他耐力性项目的人,平时脉搏比一般人要少,常为54—66次(正常人为72次左右),优秀的长跑运动员可以保持在36—42次。

所以,当看到自己的脉搏通过训练而减少的时候,不要担心,而应该高兴。

三、确定合适的训练强度心跳目标是运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确保运动强度的基本标准之一。

卡氏公式(KarvonenFormula,一种体能训练测量公式)是最有效的确定心跳目标区的方法之一。

自觉吃力度量表(RPE)和说话测试法是两种主观的衡量强度的方法,可与卡氏公式同时使用。

卡氏公式卡氏公式把休息时心跳作为因素计入,因此需要确定安静时的心跳。

可以在每日早上起床之前,触摸手腕部的脉搏或颈侧脉搏。

(为了使计数更准确,可连续3天早上测量静止时的心跳,然后从中取出平均数。

)另一个确定心跳范围的因素是确定人员应在的训练强度级别。

总的来说,训练强度应在50%~85%之间。

自身的身体状况会最终决定在此区域内的某个百分比。

脉搏及运动强度及运动负荷

脉搏及运动强度及运动负荷

脉搏及运动强度及运动负荷心脏每收、舒一次会引起富有弹性的动脉管壁随着跳动一次,这种脉壁的跳动就称之为脉搏,因此,脉搏率和心率值通常是一致的。

因而在运动医学中通常采用脉搏来代替心律,测量更简便、易行。

在日常的运动训练中,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用的脉搏部位最好!择‘颈动脉部位的脉搏’。

其测量方法是让运动员用一手的食、中二指触摸自己对侧颈动脉部位的脉搏。

脉搏还是一个相对可靠的、监控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指标。

一、基础脉搏的运用清晨起床前静息状态时的脉搏成为基础脉搏。

可以作为运动负荷大小是否适宜的指标。

测量时要求在清醒后,保持静息卧床的姿势连续测得三个10秒的稳定值后,再乘以6为基础脉搏(次/分)。

如:三个10秒的脉搏值分别为10、10、10的稳定值时,用10×6即为该队员的基础脉搏(60次/分)。

每个基础脉搏在正常情况下是相对稳定的,成年运动员一般在50―60次/分,优秀耐力性专项运动员的可低于50次/分,如世界长跑名将只有40次/分。

少儿则比成人略快,同龄女子也比男子稍快。

基础脉搏稳定,说明队员对所承受的运动负荷能适应,若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说明运动负荷适宜,运动员的心脏功能提高。

若基础脉搏虽有增加,但增加次数不超过5次/分,而且经过2―3后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这说明运动负荷较大,运动员尚能承受。

若增加幅度超过5次/分以上,而且持续不减,说明运动员不能承受该运动负荷,这时应减量降强度。

若调整后仍降不下来那应停训,并作医学检查。

如果运动员负荷不太大,而队员基础脉搏却有增加,那说明该队员的身体不佳,一定要找出非训练因素的原因,以对症解决。

二、运动后脉搏的运用队员在完成任何一个训练的练习后,其脉搏都会相应增加,而且其增加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即脉搏在120―180次/分)与运动强度大小呈线性正相关,随着运动强度再增加,脉搏虽也能增加,但其增加的幅度明显缓慢,运动强度若再增加,脉搏约增加至220次/分时基本上就不再增加了。

常用训练监控与评价的指标

常用训练监控与评价的指标

常用训练监控与评价的指标一、生理学指标:1)心率(HR):是评定运动性疲劳最简易的指标,一般常用基础心率、运动后即刻心率和恢复期心率对疲劳进行评价.①基础心率(晨脉):基础心率是基础状态下的心率,即清晨、清醒、起床前、静卧时的心率,一般用脉搏表示,机体机能正常时基础心率相对稳定。

大运动负荷训练后,若经一夜的休息基础心率较平时增加5—10次/分以上,则认为有疲劳累积现象,若续几天持续增加,则应调整运动负荷。

在选用基础心率作为评定疲劳指标时,应排除惊吓、恶梦、睡眠等其它因素的影响。

②运动中心率:可采用遥测心率方法测定运动中的心率变化,或用运动后即刻心率代替运动中的心率。

按照训练-适应理论,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完成同样运动负荷时,运动中心率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若一段时期内从事同样强度的定量负荷,运动中心率增加,则表示身体机能状态不佳。

③运动后心率恢复:运动后心率包括运动后即刻心率和恢复期心率。

恢复期心率下降越快,恢复时间越短,心血管机能越好·相同运动负荷后,运动员心率恢复加快,提示运动员对训练负荷适应或机能状况良好。

运动后心率的恢复速度和程度,可衡量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适应水平或者身体机能状况。

运动后心率一般从第2分钟开始测6s、10s或30s的心率,用于观察运动员对运动负荷和训练强度的反应和恢复情况。

通过对运动后心率的观测运用,以探求运动员取得最大化训练效果的适宜运动负荷.①膝跳反射阈值:随着疲劳的增加,膝跳反射的敏感性发生变化,引起膝跳反射所需的叩击力量增加。

因此,可根据运动前后膝跳反射的敏感性评价疲劳。

②反应时:反应时是指刺激信号(光、声音等)出现后机体迅速做出反应的最短时间,分为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疲劳时反应时明显延长,特别是选择反应时延长更明显,表明大脑皮层分析机能下降。

③血压体位反射:测定心血管系统调节机能(植物神经).受试者坐位静息5分钟后,测安静时血压,随即仰卧3分钟,然后将受试者扶成坐姿(推受试者背部,使其被动坐起),立即测血压,每30秒测一次,共测2分钟.若2分钟以内完全恢复,说明没有疲劳,恢复一半以上为轻度疲劳,完全不能恢复为重度疲劳。

体育课中运动负荷的计算

体育课中运动负荷的计算

体育课中运动负荷的计算作者:李健莹来源:《体育师友》2009年第03期计算课的运动负荷的方法很多,但最经常用的是通过课中脉搏数据的计算来评定运动负荷是否合理,笔者据个人长期经验与实践总结,下面介绍三种脉搏数据的计算方法,以期与各位从事体育教学的同行共勉。

1 平均心率计算法计算课的平均心率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面积计算法,另一种是点算法。

面积计算法比较准确,但计算过程较为复杂。

现重点介绍点算法。

点算法是要求各点数据的平均值。

将所测课中各次心率相加,除以测量次数,即得课的平均心率。

计算公式是:X= X1+X2+X3+¨+ Xn/n注:X、X2、X3代表课中各次心率数, n代表测量总数。

如根据脉搏测定曲线表中课中脉搏测定数据,用上述公式计算,是平均心率为:x=(90+96+114+126+114+131+120+138+126+144+132+144+126+156+168+162+156+144+132 +108+96)/21=130(次/分)2 运动负荷指数计算法运动负荷指数计算法是在计算出课的平均心率的基础上进行的。

其计算公式如下:运动负荷指数=课中每分钟脉搏平均数/课前安静状态每分钟脉搏数例如:课中每分钟平均脉搏数为147次/分,课前相对安静状态时每分钟脉搏数为84次/分,则:运动负荷指数=147次/分÷84次/分=1.853 百分率计算百分率计算法是在测得课前相对安静脉搏数和计算出课的平均心率以后,计算出心率增加的幅度(即百分率)。

公式是:心率增加幅度=课的平均心率-课前相对安静心率/课前相对安静心率×100%例如:课中平均心率为147次/分,课前相对安静心率为84次/分,则:心率增加幅度=(147次/分-84次/分)÷84次/分×100%当然算无定法,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找出最适合自己的运动负荷计算方法,以便更好地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

运动负荷分析

运动负荷分析

运动负荷与密度测定与分析报告科学合理的运动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何为科学合理的运动,在体育课中,我们一般将一节课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作为一种很好的衡量方式。

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我接触的是当代七年级的初中生,针对本人在实习期间对课堂的观察及科学合理的测量,仅就我所在的初中学生的体育课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作以下分析。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健康行为。

3.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

根据新课标的一系列要求,结合当今社会初中生的身体及心理情况,通过游戏竞赛等方法,是的学生的运动参与性及活动积极性提高,以达到运动检测的效果。

1.1研究对象宜昌市花艳中学701班学生44人,以一次体育课50米跑教学任务为例进行运动负荷监测。

1.2研究方法分别测定课前安静时、课的开始部分、课的基本部分及结束部分脉率。

课开始的准备部分为10 min;课的基本部分为30 min,分别测第5、10、15、20、25、30分钟脉率;结束部分为5 min。

以每分钟脉搏平均值为基础,以课的每分钟平均脉搏数、各部分每分钟平均脉搏数、主要教材的每分钟平均脉搏数绘制脉搏测定曲线图,计算平均生理负担量和生理负荷量等级,确定生理负荷量指数。

要特别注意课前安静时脉率,尽量设法排除课前影响脉率的各种外部因素,否则,计算出来的生理负荷指数可因安静时的脉率的上升而偏低。

1.3结果课前安静时脉率为80次/min;课的开始部分脉率为100次/min;课的基本部分第2分钟脉率为128次/min,第7分钟脉率为130次/min,第12分钟脉率为142次/min,第17分钟脉率为158次/min,第22分钟脉率为178次/min,第27分钟脉率为140次/min;结束部分脉率为100次/min。

浅谈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有效调节

浅谈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有效调节

浅谈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有效调节在新课改下,体育教学一定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

有些教师过分地注重学生的心理效应,上体育课只重视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只要学生玩得开心高兴就行了,不重视运动负荷的安排,在教案中连练习时间和次数都没有了,把体育课上成了“休闲课”、“娱乐课”。

然而,合理的运动负荷是增强学生体能的有效途径。

有关研究表明,只有使体育锻炼的运动负荷达到极限的压力下,体力、心理和智力的自然潜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对于生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合理安排、有效调节运动负荷是体育教学中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正确树立合理运动负荷的理念所谓运动负荷,就是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

按运动负荷对人体产生刺激的性质,可以把它相应地分为负荷强度和负荷量两方面。

这种划分的意义在于:一方面便于我们了解、认识并研究运动负荷,而更重要的是便于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

一般一节课的运动负荷模式有标准型、双峰型、前高后低型、前低后高型等模式。

但不管采取哪种模式,通常把正常学生取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心率区间确定为120~140次/分之间,而每节课中,将心率保持在120~140次/分的时间占到10分钟以上为佳,并以中等强度和中等量的运动负荷为主,兼顾学生的课后恢复。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体现了体育学科和体育课的特点,说明了体育课是以学习运动技术和体育锻炼为主要内容和主要形态的课程,说明了体育课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和必要的练习密度,也说明了体育课是具有健身、锻炼程序和效果的课程。

由此可见,体育课程与教学坚持合理的运动负荷,不但是新课程实施体育教学的必备因素,也是评价一节体育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二、调节运动负荷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要保证合理的运动负荷,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并采用脉搏测量、询问和观察等方法测量运动负荷,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准确地了解学生所承受的运动负荷的大小,以便适时调整。

运动训练中运用心率监控训练负荷的研究

运动训练中运用心率监控训练负荷的研究

运动训练中运用心率监控训练负荷的研究导读:简易心率表法:用心率表测量,事先将程序输好,系好心率发射带。

心率对运动刺激的反应比较敏感,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身体负荷的不同变化,概念上比较简单,理解难度较小且不易产生歧义,能够在实验室进行,尤其便于现场测定和实时测定,易于对测试结果进行比较与评价,易于应用于运动训练实践。

关键词:心率,心率监测,运动训练运动训练目的是充分挖掘人体机能的最大潜力,不断超越已有的生理负荷平衡, “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效训练,没有恢复的训练是耗损训练” [1]但无论是疲劳还是恢复,都要有科学的评判标准。

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通过取血样和尿样选取生理生化指标:评价运动量的常用指标有血红蛋白( Hb)、血尿素氮(BUN)、血睾酮( T)、血皮质醇(C)等;评价运动强度的常用指标有血乳酸(BLa) 、血清肌酸激酶(CK)、尿蛋白等 [2,3,4,5,6]。

训练负荷是关系到运动训练质量的关键因素,在长期的训练实践中运动负荷的监控是长期困扰训练的问题。

对一次训练课可选择指标血尿素氮评价训练量的大小,血乳酸和尿蛋白评价运动强度的大小。

免费论文参考网。

对一周训练运动量的评价可选择血红蛋白和血尿素氮,运动强度的评价可选择血清肌酸激酶, 评价机体的免疫、机能状态选择血红蛋白、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酸激酶,全血分析尤其是白细胞数量及其分类[7,8,9]。

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为运动训练负荷的监控提供了一些科学的方法,大多指标在运用中面临具体的困难,设备昂贵、取血、操作复杂、结果反馈时间长等,如何在运动训练中用无创伤、高效、快速生理指标进行运动负荷监控成为长期的关注点。

在实践层面,运用心率在运动训练中被广泛采用。

1心率测量的主要方法[18]1.1脉搏触摸法:用手直接切运动员手腕动脉。

1.2简易心率表法:用心率表测量,事先将程序输好,系好心率发射带。

可比较准确地记录安静时、运动中和运动后心率。

目前心率遥测系统较多,使用时按不同系统的要求. 将电极贴在相应的部位,一般放在颈部(颈动脉),太阳穴(颞浅部动脉)及左心前区(胸前左侧第5肋间心尖部),打开接受器即可。

九年级体育理论课教案

九年级体育理论课教案

教学反思:本课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脉搏,通常把随着心脏跳动而动脉管壁搏动的现象叫做脉搏。

测量脉搏可以了解心脏功能状况和身体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以及预测人体一些病理现象。

教给学生用一手的中指和食指指端轻按另一只手腕横纹上面,挠骨外侧(拇指侧),待感觉搏动后再计时量数,通常测量1分钟脉搏先测量10秒钟,然后再乘以6,就是可以知道自己1分钟的脉搏为了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教师计时,让学生试着测量自己的脉搏,同时向学生传授了相关的知识。

晨脉搏---也称基础脉搏,指早晨刚醒,未起床时测量的脉搏,锻炼后第二天晨脉搏每分钟提高8次以上,则可能运动量过大,如变化不大,则运动负荷合理。

安静脉搏---静坐、无病、没有运动没有工作,即相对安静状态下测量的脉搏。

小学生每分钟大约80—85次,成人大约72次左右,运动员比较低。

运动脉搏---运动结束时立刻测量的脉搏,也称“练习脉搏”,每分钟122次以内,说明运动负荷小,140---160次说明运动负荷适当,180次以上则是大负荷。

课中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比较生疏,不太好理解,所以尽量联系生活实际,通俗易懂的讲述相关知识,今后在活动中经常让学生测量自己的脉搏,监测自己的练习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脉搏与运动负荷
学习领域:运动参与
教学目标:1.了解脉搏和运动的关系
2.掌握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知识
教学步骤:
测定脉搏是检测运动负荷常用的简便方法。

心脏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动力器官,我们全身流动的血液全靠心脏这个“马达”来推动。

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它是心脏功能的一种表现。

随着心脏的跳动,在特定部位皮肤表面能够摸到的动脉搏动称为脉搏。

在正常情况下,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即脉率)和心率是一致的。

脉率受年龄、性别的影响。

一般情况卜,女性比男性快,儿童比成人快。

成人安静时的正常心率为70—80次/分。

学龄儿童为80—90次/分。

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使脉搏加快,而休息,睡眠时则减慢。

参加运动时,脉搏跳动得越快,说明运动越剧烈;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山寸:心肌机能提升,在承受相同运动负荷
时,脉率比不经常参加锻炼的人低,而且恢复到正常水平所需的时间也比不经常锻炼的人短。

所以,我们能够通过测定自己的脉率变化来判断锻炼负荷是否合适。

二,适宜运动脉率的判断及其测定
(一)适宜运动脉率的判断
人都有一个最高脉率,即使你实行非常吃力的运动,达到了最高脉率后也不能再增加了。

最高脉率和年龄、体能水平相关。

20岁以下的青少年,最高脉率一般为200次/分;而经常锻炼、体能水平好的青少年,最高脉率能够达到220次/分。

最高脉率只有在参加最为激烈的运动时才会体现出来。

通常,比较适宜的运动脉率应保持在最高脉率80%—50%的范围之内。

因为人们的体能水平存有一定差异,所以最为适宜的运动脉率也有所不同。


们能够用下列公式计算出自己最为适宜的运动脉率:
适宜的运动脉率二(最高脉率—安静时脉率)65%+安静时的脉率
(二)脉率的测定方法
1。

准备一块带秒针的表。

2.找到能摸到脉搏的部位。

3.运动停下来时即刻测定6秒钟的脉搏跳动的次数。

4.测量时准确地数6秒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再乘以10,就是此时的心率。

(三)注意的问题:因为刚刚停止运动后的1分钟内,心率下降得特别快。

所以,运动停止后,要准确测定即刻脉搏,需要事先实行必要的练习,比较熟练地掌握测定脉搏的方法。

否则会延迟测定即刻脉搏的时间,造成测定的结果不准。

三、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
持续长时间运动以后,心脏分两个阶段恢复。

在最初阶段,心率急剧下降,接着维持一定的状态,然后再慢慢恢复到安静时的心率。

在运动刚刚结束后的一分钟内,有一个心脏恢复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分钟内,你的心脏恢复得越快,说明你的心脏功能越好。

所以,我们能够通过测定运动后一分钟内的心率,来衡量自己的体能水平。

运动后心脏恢复率测定的方法及要点:
先在运动结束后即刻测6秒钟的脉搏次数作为运动心率,运动结束后1分钟再测一次6秒钟的脉搏次数作为恢复心率。

心脏恢复率=(运动心率—恢复心率)/10
根据这个公式计算得到的数值越高,说明你的心脏恢复得越快、越健康。

四、怎样判断运动负荷大小
(一)用晨起安静脉率判断运动负荷大小
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体育锻炼后心脏机能增强;安静时的脉率应逐渐减少。


是如果相反,脉率反倒增多了,就表示运动负荷大。

若第二天早晨的安静脉率超过
前一天的早晨的安静脉率,说明运动负荷太大,应适当减小运动负荷。

所以,我们
能够通过测定晨起安静时的脉率来判断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合理。

(二)自我感觉判断法
对运动负荷安排的是否合理,也能够通过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判断。

如果锻炼后,
经过合理的休息后感到全身舒服,精神愉快,体力充沛,食欲增加,睡眠良好,说明运动负荷安排比较合理。

相反,如果感到十分疲劳,四肢酸沉,至第二天仍然没有消除,出现心慌、头晕,没有食欲,睡眠不好,并对再次参加锻炼感到厌恶等不良症状,则说明运动负荷过大,需要好好休息调整。

五、课外作业:
自己测量一下安静下的脉博和运动后的脉博,并实行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