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婚姻习俗的变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 “六礼” 作为核心内容的传统 婚姻礼俗,尽管程序僵化、繁琐,并且 耗费大量钱货,但其经过两千多年的沉 淀,已经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国人短期内难以完全抛弃。因此,在民 国时期旧式婚俗依然在广大地区普遍流 行,农村、山区、边远城镇等思想保守 地方,人们的婚嫁仪式更是严格遵循传 统的婚姻礼俗进行。
关于西式婚礼在中国最早出现于什么 时候、什么地点,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说法。 根据上海名士王韬的日记记载,在1859年 1月,也就是上海开埠后不到二十年的时 间里,他曾前往在虹口的美国传教士裨治 文家中,参加其好友黄春甫的婚礼,并亲 眼目睹了中国人结婚所采用的西式婚礼情 景,这可能是关于中国西式婚礼比较早的 记载。
问名
即男方请媒人以书信
的形式询问女方的姓名、 年庚及“八字 ”,然后 进行占卜、算命,从而判 断男女双方会不会相冲相 克,以及有没有其他不宜 结成夫妻的地方。“ 问 名” 也称为 “ 过小帖” 或“请庚贴”。
《八字贴》
纳吉
是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 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古书有曰:“未卜 时,恐有不吉,昏姻不定,故纳吉乃定也。” 所以, 只有 “ 纳吉 ” 仪式完成了,才表明男女双方正式 进入订婚阶段。 “ 纳吉 ” 是男女双方决定缔结婚 姻的标志。
梁 思 成 与 林 徽 因
吴 文 藻 与 冰 心
方兴未艾的集团婚礼
虽然新式婚礼比传统的旧式婚礼简约、 进步,但对于一般民众来说仍然存在费时、 费钱、费力的缺憾。为了改进这些方面不 足,在一些进步人士的倡导下,20世纪30 年代初,在上海、北平等地一种更新更简 单的婚礼方式——“集团结婚”兴起了。 集团结婚以其更加进步、文明的特点,受 到更多人的欢迎,成为了当时婚姻制度变 革发展的又一新现象。
谭嗣同就义前写给夫人李闰的最后一封信,信 中充满对妻子的慰藉,表达了他对自己婚姻的恪守。
20世纪初,一批先进的新知识分子,如秋 瑾、金天翮 、何大谬、刘师培、何震、唐群 英、丁初我等人,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出版了 一些书籍,提出了从改良婚姻、家庭革命到废 除婚姻家庭等异彩纷呈的思想主张,号召青年 们冲出旧式婚姻的桎梏,争取婚姻的自主选择 权。这些言论和主张,在青年一代当中产生很 大影响,对促进婚姻自由观念的进一步传播起 着重要意义。
——中国近代婚俗的变迁
前言
在封建儒家礼教思想的指导下,中国 古代形成了一套程式固定的婚俗礼仪,并 一直沿用至近代。清末民初,随着西方近 代文明的传入,传统的婚姻制度和婚姻礼 俗受到冲击和挑战,新的婚姻观念和新式 婚俗逐步流行起来。
清末民初的旧式婚俗
近代婚姻制度的变迁 近代的新式婚礼
参考书目
清末民初的旧式婚俗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中国古代形成了一套 包括议婚、订婚、结婚、离婚和再婚在内的婚姻 礼仪与婚俗传统。进入民国以后,随着中国社会 的变迁,婚姻习俗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随着中国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思想意识的更新,新的婚姻价 值观念和礼俗不断流行开来。但是,新式婚俗还 没有占据主要地位,传统的婚礼习惯仍有很大的 势力,各地仍然普遍流行着旧式的婚俗。
1935年2月7日,上海市社会局公布了以简 单、经济、庄严为宗旨的集团结婚办法。规 定凡本市市民举行婚礼,课申请参加集团婚礼; 集团婚礼每月第一个星期三在市府大礼堂举行, 由市长、社会局长任证婚人;参加者向社会局 申请核准,并交纳20元;市府颁发结婚证书等。
为什么近代时期 的婚姻制度变革能够 进行并取得一定成果?
1915年,《民律亲属编草案》 民国时期婚姻制度变迁
以及新的婚姻观念不断兴起 1928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 年,《婚礼草案》 是进步人士对旧婚姻制度的 1930年,《中华民国民法亲属编》 批评和对新婚姻制度的大力 倡导;二是婚姻立法增多。 1933年,《广西省改良风俗规则》 当时关于婚制、婚俗和婚礼 的立法很多,有全国性的, 1942年,《集团结婚办法》 即全国统一颁发实行的,也 有地方性的,即地方政府根 还有 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颁发的。 ······
返回
近代的新式婚礼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受西方近代 文明的影响日益加深,很多传统的社会 习俗、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 在婚姻礼俗方面就体现为一种新的结婚 礼仪,即当时称为“文明结婚”的西式 婚礼出现了。
文明结婚
“文明结婚”,是清朝末年对从西方 传入的西式婚礼的叫法,是相对于中国传 统的婚礼而说的。“文明”一词体现了当 时人们对西式婚礼的崇尚和肯定,同时也 反映出对铺张、繁缛、冗长的中国传统婚 礼的不满。
在西式婚礼盛行的时期,一些名人的 婚礼特别引人注目,他们的婚礼经过报 刊舆论的宣传和人们的传谈,扩大了西 式婚礼的影响,大大促进了新式婚俗的 革新和改进。
1913年6月15日,章太炎与汤国梨的西式婚 礼在上海哈同花园举行。 据上海《民立报》等各大报纸报道,此次 婚礼盛况空前,男女来宾有两千余人。章汤婚 礼采用的是新式的文明结婚,在当时西式婚礼 尚不是十分流行的情况下,他们的婚礼通过报 刊舆论的报道为时人所了解、传谈,从而扩大 了西式婚礼的影响,对西式婚礼在中国的进一 步流行有着推动作用。
清末民初的婚礼仪式是对清代的延续, 旧式婚礼仍然很普遍,尤其在农村,结婚程 序还十分繁琐、冗长。 各地的婚礼仪式有一定的差异,但基本 上都是按照“纳采”、“问名”、“纳吉”、 “纳征”、“请期”、“亲迎”等六个步骤 进行,并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有所变化,从 而显示出不同的特点。
纳采
“六礼”中的第 一礼,指男家遣媒妁前 往女家提亲。初议后, 若女方有意,则男方派 媒人正式向女家送礼求 婚。
1905年1月,《女子世界》刊发了 由金天翮创作的《自由结婚》学堂新歌。 歌词批判了旧式婚俗的守旧落后,赞扬 了新式婚礼的时尚文明,在当时流行一 时。
自由结婚
——金天
翮 改造出新中国,要自新人起。莫对着皇 天后土,仆仆行空礼。记当初指环交换,拣 着生平最爱的学堂知己。任你美貌花枝,氤 氲香盒,怎比得爱情神圣涵天地?会堂开处, 主婚人到,有情眷属,人天皆大欢喜。 可笑那旧社会,全凭媒妁通情。待到那 催妆却扇,胡闹看新人。如今是婚姻革命, 女权平等,一夫一妻世界最文明。不问南方 比目,北方比翼,一样是风流快意享难尽。 满堂宾客,后方跳舞,前方演说,听侬也奏 风琴。
亲迎
即新郎亲自前往女家 迎娶新娘回家的礼仪,“六 礼”的最后一礼,也是古代 婚俗中最为重要、最为繁缛 琐细的仪式。亲迎的方式, 因民族、地域、文化、经济 状况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 普遍使用的是花轿、喜车, 或者马、船等代步工具。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传统婚礼习俗包含着稳定 婚姻关系、追求生活幸福及家庭和睦等积极内容, 具有维系家庭稳定、巩固家族团结的功能,这是值 得肯定的方面。 但旧式婚礼也存在着不少弊端。一是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婚姻由父母包办,当事男女被剥夺了独 立选择的权利。二是父母的择婚标准多以家族利益 为先,重门第财产,忽视了作为婚姻基础的男女双 方感情,使婚姻缺乏必要的感情基础。三是在整个 婚姻仪式中男方起绝对的主体作用,体现了男尊女 卑的封建礼教思想。四是旧式婚礼程序复杂冗长, 浪费资财。
金天翮在《女界 钟》里,从个性解放 的基本观念出发,宣 传爱情至上、婚姻自 由,认为“婚姻者, 世界最神圣最洁净的 爱力之烧点也”,主 张实行一夫一妻制的 自由婚姻制度。
《女界钟》金天翮 1903年
对旧式婚俗的揭露和批判,是民国时期婚姻制度 变革的一项主要内容。 进步人士对旧式婚俗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三个方 面:一是揭露包办、买卖和强迫婚姻制度,指出旧式 婚姻有“六大通病”,即男女不想见、父母专婚、早 聘早婚、繁文缛节等;二是批判早聘早婚恶俗,把早 婚的害处归纳为损精神、伤身体、荒学问、败道德、 害国计、弱种族;三是抨击所谓贞烈、出妻与一夫多 妻制。
左上:男方遣媒 给女方的《求婚 帖》
右下:女方同意 后给男方的《允 婚帖》
纳征
就是指男家请媒人 向女家送聘礼。《礼 记· 士昏礼》孔颖达疏: “纳征者,纳聘财也。 征,成也。先纳聘财而 后婚成。”女家接受聘 礼后,婚约便告成立。
请期
即男家选择好成婚的良辰吉日,并派人通知女 家。《仪礼· 士昏礼》的《注》中曰:“夫家必先卜 之,得吉日,乃使使者往辞,即告之。” 从字面上 看,“ 请期 ”是男方请女方长辈确定成婚佳期, 但实际上仍由男方确定。所以,“ 请期 ” 只是一 种礼节上的谦让。
返回
近代婚姻制度的变迁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近代社会文 化的输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加快,人们可以 自由、普遍地参与到各种社会公共活动中来,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化日益加强,这就为传 统婚姻制度的变革提供了客观的社会环境。一 些青年在接触到新观念、新思想后,开始冲破 旧思想的束缚,争取婚姻自主。所有这些,都 促进了民国时期婚姻制度的变迁。
1928年,国民政府大学院长蔡元培、内政部
长薛笃弼,针对当时社会上“文明婚礼”新旧杂 博、不中不西、漫无标准的情况,拟定了《婚礼 草案》,呈国民政府审定后颁行。该草案的要旨 在于矫正奢侈,废除繁文缛节,破除迷信,提倡 简约质朴,并酌取可以保存之旧制,为文明结婚 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参照标准。 这个法令颁行后,民国初年各地参差不齐、 不伦不类的婚姻形式慢慢消失,文明婚礼的程序 和礼仪趋于标准化,从而对于婚姻制度的规范化 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新式婚 礼。婚礼上,蒋着西式礼服,宋穿白色长裙婚纱,白色乔 其纱用一小枝橙黄色的花别着,斜披在身上,头戴一个花 蕾珠宝编成的小花冠,手捧粉红和雪白相间的玫瑰花,风 姿绰约,光彩照人 。 蒋宋婚礼从新人着装到礼仪形式都按照西方婚礼的 标准进行,在我国20世纪婚礼发展史上具有很大的代表 性——典型的婚纱花冠礼服和典型的西方仪式。蒋宋婚礼 后,白色婚纱风靡起来,西式婚礼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 时人举行婚礼都纷纷效仿,新式的结婚礼俗更广泛的流行 起来。
当时文明结婚的婚礼合影
Biblioteka Baidu
民国初期,文明结婚进一步流行开来, 但是其仪式仅具雏形,当时传统的旧式婚礼 仍在风行。所以,文明结婚的婚礼无论是形 式还是内容都不免新旧混杂,不甚规范。据 四川安县方志记载:“自民国反正以来,新 学家有行新式礼者,亦必请媒妁以为介绍, 洗去从前一切合婚陋习,但礼仪形式诸多未 备,而一般普通人周之者少。”这种情况表 明,文明结婚从内容到形式都需要进一步改 进,作统一的规范。
19世纪末,早期维新派知识分子就已经开 始对扼杀个性自由的传统婚姻制度进行批判。 梁启超以《新民丛报》为阵地,撰写了《禁早 婚议》等文章,猛烈抨击封建婚姻制度。谭嗣 同在批判封建婚姻制度的同时,还以自己的婚 姻生活践行了一夫一妻制的原则。
谭嗣同坚决反对 纳妾,极力主张一夫 一妻制,而且严以律 己。他与夫人李闰仅 有的一个儿子早年夭 折,但他并没有因为 妻子再无生育而有所 嫌弃,更没有纳妾。 反之,夫妻之间仍然 相敬如宾,伉俪情深。 谭嗣同
文明结婚传入 中国后,由于其简 单而文明、浪漫温 馨、省钱省时的特 点,随即受到社会 各界的欢迎,报刊 有关文明结婚的报 道日益增多。
1903年8月,上海《中外日报》刊登了一
个叫李家鏊的新派人士的西式婚礼; 1905年1月,《女子世界》报道了留学生 廉隅的文明结婚仪式; 20世纪初叶是上海文明结婚盛行的时期, 当时的报刊也大为倡导这种西式婚礼,因此每 1905年8月,《时报》报道了张菊存和王 忍之的西式婚礼; 有这类婚礼举行必在各版面予以报道。 1905年9月,《时报》刊登了刘驹贤和吴 权的新式婚礼; ······
随着社会风气的日益开化,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变革 旧的婚姻制度,并建立起新的婚姻制度。他们提出了婚 姻自主的强烈要求,并深信“婚姻自由和德谟克拉西是 一条线上的,在德谟克拉西下面的婚制一定是完全自由 的”。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 姻制度,受到了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的挑战……自由恋 爱之风,已为新时代的新人物所接受”,婚姻制度的变 革取得了较大成果,新的婚姻观念为更多的人所崇尚和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