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儿静脉输液的血管选择

合集下载

静脉输液的技巧及输液安全法则

静脉输液的技巧及输液安全法则
静脉输液的技巧 及输液安全法则
伤二科 李美玲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在 护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穿刺成 功率,减轻病人痛苦,保证输液质量,经临床实践 与研究总结出下列技巧,现介绍如下。

选择血管的技巧
.1 选择血管宜 “先远后近,先浅后深,先细后粗, 先手后足,先难后易”,做到计划性、长期性。


2 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切实履行告知义务:《医疗事故处理 条例》明确规定,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 当将病人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病人,及 时解答其咨询,但是,应当避免对病人产生不利后果[4]。因 此,护士在为病人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时,应根据病人的病情、 年龄、治疗方案,结合药物性质及药物不良作用,告知病人 输液滴速[1],对病人晓之以理;并将输液过快过慢的危害性 告知病人,讲明过快可致急性肺水肿,过慢其药物疗效无法 保证等,使病人自觉配合护理工作,不随意调节滴速,确保 输液安全。 3落实输液巡视制度,实施静脉输液签字流程[5]并规定危重 病人15~30min巡视1次,一般病人1h巡视1次并记录。以督 促护士经常下病房巡视,观察病人输液速度、有无外渗、液 体有无输完等。护士长不定期检查巡视效果,使护理巡视工 作不流于形式。

尽量避免重复一处穿刺,因为同一部位多次穿刺会加重疼痛, 且易造成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加,易渗出。选择血管时应避 开关节处及肢体内侧血管。关节处不易固定,易因患者肢体 轻微活动而致针头刺破血管。肢体内侧,如前臂中下1/3段 掌侧,此处皮肤薄,皮下脂肪少,血管表浅,易致液体及血 液自针眼外渗而形成淤青肿,由于长期输液,血管破坏过多, 常规选择部位难以穿刺成功者,可选择手足背下1/2至指趾 处的静脉血管进行逆行静脉穿刺,此处因不易固定,平时穿 刺较少,血管未被破坏。手足静脉有很好的网状结构,多条 静脉吻合支、交通支与深静脉相通而回流心脏[1],所以逆行 静脉输液时滴速不受影响。

小儿静脉穿刺技巧

小儿静脉穿刺技巧

选择穿刺部位及血管(小儿的头皮静脉、 手足浅静脉都适合于静脉注射 )
小儿从出生至2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
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 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因此,这个时 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 正中静脉在颅冠缝起于静脉网汇成正中 静脉后沿额骨表面在近中线处垂直下降,

选择穿刺部位及血管
其他孩子的表现,取得他们的配合。
更大一些的患儿输液,根据其输液部
位,护士应多与患儿沟通交流,建立

做好家长、儿童的思想工作

告知患儿家长在进行静脉穿刺前不要 喂奶喂水,以免在穿刺过程中患儿因
哭闹引起恶心呕吐,造成窒息,发生
意外

告诉家长协助约束患儿头及腿部的方

做好家长、儿童的思想工作

穿刺成功后可采用喂奶的姿势抱患儿, 并适当约束患儿双手,以免患儿拔掉

加强巡回观察以及时发现患儿面色, 神志变化,有无输液反应,局部有无 肿胀针头有无移动、脱出,固定胶布 的松动,瓶内液体有无走空及各连接 处有无漏夜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 施,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高度的责 任感可加强护患之间的信任,从而取

(1)患儿因素:由于患儿体质、胖瘦不
同,血管的粗细、深浅、软硬、弯直 也各有特点,所以穿刺应因人而异。
颞浅静脉 颞浅静脉起始于颅的顶部 和侧面的静脉网,汇成颞浅静脉,位 于拟颞部皮下,在颞筋膜的表面,颧 弓根的稍上方,外耳门的前方,与同 名动脉伴行,可摸到颞浅动脉的搏动, 静脉常在该动脉的前方。此静脉细长 浅直,不滑动,暴露明显。

选择穿刺部位及血管

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
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
患儿因素:由于患儿体质、胖瘦不同,血 管的粗细、深浅、软硬、弯直也各有特 点,所以穿刺应因人而异 年纪因素:患儿小,对医院恐惧,不能 主动配合,哭闹 家属因素:家属期望值高,压力大 心理因素:须具备健康的心理,乐观、

静脉输液中的血管通路选择与管理

静脉输液中的血管通路选择与管理

静脉输液中的血管通路选择与管理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在进行静脉输液时,正确选择和管理血管通路是确保治疗效果并预防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就静脉输液中的血管通路选择与管理进行论述。

一、血管通路选择静脉输液的血管通路有多种选择,常见的有外周静脉通路和中心静脉通路。

在具体选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临床需要进行综合考虑。

1. 外周静脉通路外周静脉通路是将输液置入患者的外周静脉中,这种通路的优点在于便捷、简单、安全,适用于一般的输液治疗。

常见的外周静脉通路有手部静脉通路、前臂静脉通路等。

2. 中心静脉通路中心静脉通路是将输液置入患者的大静脉中,通常通过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股静脉进行穿刺。

相比外周静脉通路,中心静脉通路适用于需要长期输液或需要输注高浓度药物的情况。

常见的中心静脉通路有中心静脉导管、股静脉导管等。

二、血管通路管理无论选择了外周静脉通路还是中心静脉通路,良好的血管通路管理对于静脉输液的质量和患者的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血管通路管理的几个方面:1. 术前准备在进行血管通路穿刺前,需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如消毒穿刺部位、准备所需器械和药品、告知患者穿刺的目的和过程等。

2. 穿刺技术良好的穿刺技术是保证血管通路成功建立的关键。

操作者需具备一定的解剖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能够准确地找到合适的穿刺点,掌握穿刺时的角度和深度,并保持手眼协调,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3. 输液管理输液管理包括输液速度的控制、输液时间的观察和输液管路的消毒等。

操作者需密切观察输液情况,根据患者情况和医嘱调整输液速度,并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4. 血管通路定位在长期输液的情况下,需要定期进行血管通路的定位,并检查通路是否通畅。

可通过检查静脉回流情况、抽血试验等方式确定血管通路的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在血管通路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血管炎、感染和血栓形成等。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C目前二
右手拇指和中指执针 柄旳前背面,食指按 在针柄上。优点:持 针更稳,不易晃动
针头旳固定
1
穿刺成功后用左手食指 固定针柄于小儿头皮上, 左手拇指垫于针柄旳下 方,保持针头与血管平 行,预防针尖翘起。
2
3
右手打开打开输液器开
关,观察通畅后贴胶布。
第一条胶布贴于针柄--在悬空旳针柄下垫棉球--第二条带棉纱旳贴在 针眼处---第三条从针柄 下交叉向上粘贴---第四 条把头皮针旳塑料管向
❖ 4、室内光线不佳,太暗或者反光造成难度增长 ❖ 5、拿针时拿针柄旳上、下面,影响针尖进入血
管旳精确度。
小儿静脉输液旳注意事项
❖ 1、操作时严格无菌,防止草率进针,破坏血管,切忌误 入动脉。
❖ 2、合理使用和保护静脉,由远端到近端。 ❖ 3、针头要牢固粘贴,不可漂浮, ❖ 4、拔针时,应逐层分离胶布,用敷贴按压住针眼,迅速
心端向近心端按 不良者尤其合用 摩,使血管充盈
执针手法
A老式手法
右手拇指和食指执针 柄上下面,进皮肤后 改执针柄旳前背面。 缺陷:手掌心向上不 好掌握进针旳力度和 速度,过快穿破血管 ,过慢不能顺利进入 皮下,且进入皮下需 换手法,易分散视线 及针柄摆动,造成针 尖失准,穿刺失败
B目前一
右手拇指和食指执针 柄旳前背面,指尖顶 到针柄旳根部。优点 :手背朝上,手比较 灵活,且进入皮下后 不用变换手法,一气 呵成
四肢静脉可先用 止血带扎血管近 心端进行压迫, 向近心端推行3-5CM,以到达 静脉充盈旳目旳
额静脉,用食指 用手掌根部从四 经之前几种措施 在额部轻压横摸, 肢静脉旳近心端 选到合适血管时, 可摸到一条凹陷, 沿静脉走向环行 在患儿手及足背 该血管位于凹陷 按压指端,用力 浅静脉丰富旳部 内,上下摸,可 反复按摩3--5次, 位,用手掌由轻 触及有弹性、有 再用止血带扎血 渐重怕打3-5次, 空感旳一条血管 管近心端,由远 此法对末梢循环

小儿静脉输液护理论文

小儿静脉输液护理论文

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64-02静脉输液已经成为为患者给药的重要方法,但对于儿童而言,这是一个紧张、恐惧的过程,处理不好可能会给患儿带来心灵创伤,所以医护人员要从儿童心理着手消除其对输液的恐惧心理,减少该过程对患儿心理造成的不良影响。

由于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多动等因素,输液固定好坏是儿童输液过程中另外一个重点。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

我总结了一套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护理体会。

其中包括:(1)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重点归纳为:血管的选择;光线的强弱的影;针头的选择;进针的手法;针头的固定;肥胖小儿的静脉穿刺方法等六点。

(2)静脉穿刺及输液时的注意事项,其中也包含为:严格的无菌操作;穿刺顺序;固定要点;按压方法;必要的宣教工作;巡回观察。

(3)心理护理。

(4)护士的心理素质。

(5)总结。

现将具体体会叙述如下。

1 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1.1 血管选择小儿静脉注射较成人难度大,因为小儿不易合作,所以其血管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整体的解剖角度来说,小儿的头皮静脉、手足浅静脉都适合于静脉注射。

1.1.1 小儿从出生至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

穿刺前,仔细刮去血管周围头发及汗毛,充分暴露血管,以利进针和固定。

1.1.2 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静脉的穿刺。

宜选择四肢静脉,一般选用手背静脉、足背静脉、肘窝静脉、踝静脉等。

对慢性疾病患儿宜由远心端选用,抢救患儿和静脉推药时宜选用肘静脉和大隐静脉,一般治疗宜选头皮静脉和肢体静脉。

1.2 光线的强弱光线的明亮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

头皮静脉输液管理参考资料

头皮静脉输液管理参考资料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管理一、小儿头皮静脉特点和穿刺血管的选择小儿头皮静脉与四肢静脉相比,血管丰富、分支多,且头皮浅、皮下脂肪薄,静脉丰富易见,血管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回流,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回流,特别是冬季有利于小儿保暖,故2岁以内患儿多选用头皮静脉穿刺。

应根据患儿年龄、疾病特点和治疗时间的长短来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一般可以选择额浅静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和耳后静脉。

额浅静脉具有不滑动、容易固定、暴露明显、不外渗等特点,是头皮静脉输液最佳部位,但此静脉较细小,穿刺难度较大。

额正中静脉是头皮静脉中较大的分支之一,此静脉直、较粗、不滑动、易固定,但容易外渗,不适合输注刺激性大的药物;颞浅静脉直,较额浅静脉粗,暴露清楚,但此处皮下组织疏松,深浅度较难掌握;耳后静脉较粗,略弯曲,易滑动,不易掌握深浅度,且固定有一定难度。

注意正确区分动、静脉,选择血管时可用手指指腹触摸血管,没有搏动,移开手指后血管看上去仍发青蓝且较直的为静脉可选用。

对于不太清晰或者不清晰的血管可用指尖横向触摸,静脉下方一般可触及“沟痕”感。

操作者可结合患儿的病情,血管的充盈度,尽量选择有把握的静脉注意避开骨隆突和静脉瓣,用剃须刀剔除静脉部位的头发约5 cm范围大小,用75%酒精消毒2遍。

注意使用剃须刀要掌握好角度,尤其是骨隆突和有皮疹的地方力道宜轻,左手绷紧头皮,防止损伤,使用后的刀及时放回治疗盘防止误伤。

二、穿刺针头的选择根据患儿病种、年龄、静脉粗细及深浅部位选择合适的针头穿刺,一般选择4.5-5.5号头皮针或24G留置针,并仔细检查针头有无弯曲、带钩,各连接处及管道有无渗漏。

采用留置针穿刺时,需选用相对粗、直、长的血管。

三、穿刺前的准备穿刺前,不要喂奶、喂水,小儿口内不可有食物,以免在穿刺时造成呕吐、咳呛、窒息,发生意外。

家属协助穿刺时,不可按压患儿胸部,不可捂患儿口鼻。

可让患儿平卧,家长固定患儿膝关节,双手绷紧患儿的头皮,双臂轻压,夹患儿的双肩使其相对固定,防止头部摇动。

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

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

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

现将我们对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头皮静脉穿刺1.1选择血管正确选择血管,掌握进针手法,争取穿刺一次成功,减轻对病儿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

对空虚不充盈的血管,穿刺前可用局部按摩、热敷及指压等方法,尽量让血管充盈。

年龄小于2岁的患儿,由于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故可首选用头皮静脉穿刺。

对毛发较多的患儿可以用备皮刀刮掉穿刺部位的毛发。

2岁至5岁的患儿由于头部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静脉穿刺,可选择额正中静脉、眶上静脉、颞前静脉穿刺。

5岁以上的患儿可选择四肢,特别是手背较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的血管穿刺。

1.2 选择针头若患儿血管太细,应选择较小号头皮针,对需长期穿刺、血管条件不好的患儿,可用静脉留置针,以减少穿刺次数,保护血管。

方法:确定穿刺点常规消毒后,左手固定穿刺血管,右手持针柄,针头斜而朝上以30°角刺入皮肤,向心性穿入血管,见回血后右手持针翼,顺血管走向将套管置入2cm,同时左手持针柄退出部分针芯,左手指压住穿刺点远端血管,食指拇指固定针栓,右手退出针芯,连接输液管,用胶布固定。

1.3 固定针头穿刺成功后固定针头是关键,由于患儿哭闹、好动、不配合,且因输液速度慢,所需时间长,往往是穿刺成功后难以维持至输液结束,出现局部药物外渗,常需重复穿刺,增加了患儿的痛苦,所以穿刺后固定针头极为重要。

头皮静脉穿刺固定方法:左手拇指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小辫绕圈后用1条短胶布固定。

如遇患儿因天热或哭闹出汗较多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应将汗抹干净再固定,再用头围固定法,用带松紧带头套,套入头部,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

如穿刺部位在四肢,加用小夹板进行固定,但不可固定过紧,以免影响局部血运。

小儿头皮静脉要点讲课

小儿头皮静脉要点讲课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要点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重要手段,是护理工作中不可缺的基本操作。

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

由于幼儿头皮血管较丰富,成网状分布,浅表易见,且静脉窦较少,头皮静脉易于固定。

如果患儿体位舒适,既不影响患儿肢体活动和保暖,也不影响诊疗和护理,因此,一般3岁以下患儿都采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一、人体头面部知识:头缝定位:结合祖国传统医学与现代解剖学知识,“头缝”具有特殊的定位价值,包括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1、头部表面标志:冠状缝:为额、顶两骨邻接处的骨缝;矢状缝:为左右顶骨在头部正中相交的骨缝;2、面部表面标志:额结节:为颧骨最突出处距眉弓上方约5cm处,左右各一,两者连线的中点为额中点;颧弓:有颧骨的颧突和颧骨的颧点组成,位于面颊部的正中,呈向上凸的横行弧形隆起;3、头颅部血管:滑车上静脉:走行于额中部正中线两侧,由冠状缝附近小静脉汇集而成下行注入内眦静脉;眶上静脉:起自于颞浅静脉,沿颧弓上缘行至眶区,由额结节附近小静脉汇集而成,斜向下注入内眦静脉;颞浅静脉:与下颌处起自颈外静脉,由额顶部、额顶部附近的小静脉汇集而成注入下颌后静脉;耳后静脉:起自颈外静脉,由耳郭后外侧及后上方附近小静脉汇集而成,汇入颈外静脉。

4、从解剖学上看,小儿的头皮静脉有深静脉和浅静脉两类。

深静脉位于皮肤的深面,看不见,但它多随同名动脉伴行,浅静脉位于皮下,可以透过皮肤看到,在静脉与静脉之间都有十分丰富的吻合支,形成静脉网和交通支。

额静脉:额静脉位于冠状缝处,在额骨正中和冠状缝处用手触摸皮肤时有“沟痕”感。

此静脉粗而直,穿刺成功率高。

眶上静脉:眶上静脉在额结节的表面向内毗方向用手纵向触摸有“沟痕”感。

此静脉细而直。

颞浅静脉:颞浅静脉在颧弓根后上方向上触摸有“沟痕”感。

此处皮肤较松弛,而且正处在颞窝处,穿刺时应注意绷紧皮肤。

耳后静脉:耳后静脉在耳廓后方用手触摸有“沟痕”感,它与同名动脉伴行。

小儿血管通道的选择

小儿血管通道的选择

第三节、小儿血管通道的选择及建立一、小儿血管通道选择的原则建立有效的血管通道是临床进行相关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需根据患儿的特点及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血管道道。

(一)目的1、根据病情及年龄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

2、使小儿舒适地接受静脉用药。

(二)小儿血管通道选择的原则1、避开动脉血管,选择静脉通道。

2、根据小儿不同年龄阶段特点选择适宜的静脉通道。

(1)3岁以下多选择头皮静脉,此阶段头皮静脉表浅清晰,易于固定,方便照顾。

(2)3岁以上多选择手,足背静脉,此阶段小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而手、足背静脉变粗变长,易于穿刺和固定。

3、选择弹性好、粗直且局部光洁、无红肿硬结及瘢痕的静脉。

4、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多采用向心端逆行静脉穿刺,四肢静脉从远端小静脉开始,手足交替。

5、避开关节等不易固定的部位。

二、小儿头皮钢针的置入静脉输液是儿科常见的治疗方法,小儿从出生到三岁这段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头部皮下静脉输液是儿科常见的输液方法。

(一)目的1、应用小儿头皮针建立短期临时静脉通道。

2、利用临时静脉通道完成单次静脉治疗。

(二) 置入要点1、选择良好的静脉:熟悉小儿头皮静脉的分布、走向,有目的地寻找血管。

图 X-3-2-1 头皮静脉2、准确判断动静脉:静脉相对较固定,呈浅蓝色无搏动,壁薄易压瘪,触之可形成一条“沟”;动脉呈浅红色易活动,轻触有跳动感。

3、选择合适头皮针,根据血管大小选择适宜型号头皮针。

图 X-3-2-2 头皮针4、选择合适进针部位:静脉走向最明显处后移0.3cm~0.5cm,既能充分保护静脉,又能在进针失败后进行有效补救。

5、选择合适进针角度:根据血管深浅做有效判断,对细小浅静脉或血管充盈不良者角度相对宜小,约10-15°;血管较深者则角度相对稍大,约30°。

6、妥善固定:将第一根胶布固定于针柄上,第二根将带有无菌小纱布的胶布横贴于针眼处,第三根将头皮胶管弯成S形用胶布环绕头部一圈对贴固定,第四根将头皮针胶管根部用胶布固定于耳廓上。

儿科病人的静脉输液治疗和护理

儿科病人的静脉输液治疗和护理

儿科病人的静脉输液治疗和护理静脉输液治疗是将大量药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又称为补液法。

对于儿科护理工作者来说,如何进行及维护好儿童静脉输液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儿童不仅不同于成年人,而且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又有着各自的不同。

这些不同点包括生理、心理、生长发育、认知和情感方面等。

当对儿童实施任何一种治疗的时候,护士便承担了非常大的责任。

因此,从事儿科静脉输液治疗的护士,不仅要具备高超的静脉穿刺技术,而且应具备儿童生长发育等诸多方面的相关知识。

为了保护接受静脉穿刺治疗的儿童,考虑一些特殊因素是必要的,如准确的剂量计算、缓慢的输液速度、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和穿刺工具,还要采取措施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和手段。

一、小儿静脉输液治疗护理需要考虑的因素(一)儿童的心理行为因素儿童在生理、心理、认知发育及情绪变化方面,都和成年人有很大差异,且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反应,因此,对儿科的临床护士来说,不管执行怎样的治疗护理操作,都具有挑战性,特别是静脉输液治疗。

若能帮助病儿做好静脉输液前的心理准备,则可以减轻其焦虑、恐惧心理,改善其合作能力。

1.婴儿期1月龄至1岁,处于感觉运动期,其心理特点如下。

(1)依赖父母:护士应允许婴儿父母陪伴并参与整个静脉输液治疗过程;若父母不能在婴儿身边,则应放一些喜欢的东西在婴儿身边,如玩具。

护士应尽可能多地抚摸、拥抱、亲近患儿。

(2)对陌生人或环境产生焦虑。

护士应放缓操作步骤,不使用恐吓的方式;操作应在隔离或单独的房间内实施,不要在婴儿的床边进行,操作期间禁止陌生人员进入操作室。

(3)婴儿处于学习认识感觉运动阶段: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应使用抚摸皮肤、轻声交谈或给予安慰奶嘴等安慰方式,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药,静脉注射后应给予搂抱、抚摸。

2.幼儿期1~3岁,由感觉运动期发展到运思前期,形成自主感,除使用婴儿期的各种方法外,应根据其心理特点采用以下方法。

(1)患儿表现出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易激动、哭闹、情绪不稳。

浅谈小儿静脉输液的血管选择

浅谈小儿静脉输液的血管选择

浅谈小儿静脉输液的血管选择摘要】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最基本的护理操作之一;是患儿临床给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抢救危重患儿的重要手段,其操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患儿的康复、医疗质量、护患关系。

【关键词】小儿血管选择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对小儿准备给他静脉穿刺时,应选择一条好的血管,认为有把握方可进行穿刺,否则,盲目地没有选准,如看到患儿头上有许多静脉没有认真对比一下就动手扎是很容易失败的。

对患儿的体位也应选择合适。

比如:你想在头皮静脉穿刺,应该充分暴露视野,剃秃局部头发,由助手固定病儿肢体及头部,操作者立与病儿头侧选择静脉,按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待干,用左手拇指、食指分别固定静脉两端,右手持针炳沿静脉向心方向平行刺入。

见回血,用胶布固定好,然后根据病情需要调节好滴速。

但在穿刺时有一点一定要引起注意:那就是一定要与动脉相区别。

静脉外观呈微蓝色、无博动、管壁薄、易被压瘪、但较固定,不宜滑动,血液多呈向心方向流动;动脉外观呈正常皮肤色或淡红色,有博动,管壁厚,不宜被压瘪,血管易滑动,血液多呈离心方向移动,行静脉穿刺时,如误入动脉因压力较高推药液阻力较大,在局部迅速可见呈树枝分布状苍白,有反应的患儿可出现痛苦貌或尖叫,这时应该立即拔掉针头重新更换血管并压迫片刻,以防出现淤血现象。

另外,在选择血管穿刺时,需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而定。

下面我就简单地谈一谈,以供参考。

1.血管的选择:小儿从出生至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头皮静脉极为丰富,分枝甚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同流,且易于固定,方便小儿肢体活动。

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

常选用额上静脉、颞浅静脉及耳后静脉等。

3岁以上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适合手背静脉穿刺。

从解剖位置讲,额正中静脉血管粗且易穿刺,常用于输入药物刺激性小,输液时间短的患儿,眶上静脉表浅清晰,但是随着眨眼及眼部皮肤的活动,输液过程中容易漏针,颞浅静脉及颞静脉粗大,位置深,适用于大量输液及注射刺激性大的药物时使用。

小儿输液为什么不主张首选头皮静脉

小儿输液为什么不主张首选头皮静脉

小儿输液为什么不主张首选头皮静脉儿科临床治疗中,经静脉输液或者静脉给药就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与途经,众所周知,我国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占很大比例。

头皮静脉很适用周岁以内的婴幼儿,以便于固定,穿刺的成功率高,故常被采用。

但就是小儿静脉输液时,选择头皮静脉输液也有弊端,并不就是穿刺首选。

之所以想到了这个话题,就是瞧到了一个图片:其实,一直以来,在国内儿科临床一线,患儿的头皮静脉就是最受医患双方输液时受欢迎的。

小儿头皮静脉的特点及血管的选择三岁以内的婴幼儿,头皮静脉显露明显。

从解剖学的角度瞧,小儿动脉相对比成人宽,而静脉则较细,静脉壁薄,动脉壁厚,但动静脉口径几乎相等,这给静脉穿刺提供了有利条件。

小儿头皮静脉成网状分布,无静脉瓣,可向心性穿刺,也可离心性穿刺,且离心性输液亦无肿胀渗出现象。

头皮静脉极为丰富。

分支甚多,表浅易见、较患儿其她部位的血管,不易滑动,便于固定,活动性大。

婴幼儿选用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达90%以上。

但就是,《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却出现:小儿不宜首选头皮静脉。

卫计委2013年11月下发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并要求各地医院2014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并按照此标准规范执行。

《规范》中6、3、1、3 PVC(外周静脉导管)穿刺时应注意的事项中包括:小儿不宜首选头皮静脉。

很多护士对此事项感觉有些不好理解,因为一直以来,护理人员都认为为小儿进行静脉输液首选的都就是头皮静脉,因为头皮静脉既暴露、容易穿刺,也方便固定。

就连输液中心的专职护士小叶都说:“我原来都首先选择头皮注射,瞧到新《规范》发布并实施,也对这个问题感到有些疑惑”。

一方面,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在临床大行其道,另一方面,《规范》中却并未将之流入首选,这就是为什么呢?针对此问进行专题分析讨论护士A:PVC穿刺对血管刺激性大,易形成静脉炎、血栓等,头皮静脉较外周静脉的安全风险大。

护士小叶:但就是,就成人而言,因为这个原因不主张下肢静脉穿刺,在小儿不属于限制范围。

静脉血管选择的原则

静脉血管选择的原则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静脉血管选择的原则和考虑因素:
安全性:选择能够提供最大安全性的血管。

通常选择直径较大、位置较深且较直的血管,以减少穿刺风险和血管损伤的可能性。

可访性:选择容易访问和穿刺的血管。

常见的选择包括手背上的桡动脉和尺动脉、前臂上的放射动脉和尺动脉,以及上臂上的肱动脉。

血流量:选择具有足够血流量的血管以满足需要。

较大直径的血管通常具有更高的血流量,可提供更好的输液或抽血效果。

血管健康状态:避免选择病变、静脉曲张或有明显损伤的血管,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患者因素:考虑患者的年龄、疾病状态、预期治疗时间等因素。

对于儿童、老年人或血管受损的患者,需更加谨慎选择血管。

技术经验:选择医护人员熟悉和擅长的穿刺部位。

他们通常能够更准确、更快速地完成静脉血管穿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儿静脉输液的血管选择
发表时间:2011-08-30T08:37:54.4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8期供稿作者:曹金芬高风玲[导读]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最基本的护理操作之一
曹金芬高风玲(新疆省玛纳斯县人民医院 832200)【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8-0282-01 【摘要】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最基本的护理操作之一;是患儿临床给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抢救危重患儿的重要手段,其操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患儿的康复、医疗质量、护患关系。

【关键词】小儿血管选择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对小儿准备给他静脉穿刺时,应选择一条好的血管,认为有把握方可进行穿刺,否则,盲目地没有选准,如看到患儿头上有许多静脉没有认真对比一下就动手扎是很容易失败的。

对患儿的体位也应选择合适。

比如:你想在头皮静脉穿刺,应该充分暴露视野,剃秃局部头发,由助手固定病儿肢体及头部,操作者立与病儿头侧选择静脉,按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待干,用左手拇指、食指分别固定静脉两端,右手持针炳沿静脉向心方向平行刺入。

见回血,用胶布固定好,然后根据病情需要调节好滴速。

但在穿刺时有一点一定要引起注意:那就是一定要与动脉相区别。

静脉外观呈微蓝色、无博动、管壁薄、易被压瘪、但较固定,不宜滑动,血液多呈向心方向流动;动脉外观呈正常皮肤色或淡红色,有博动,管壁厚,不宜被压瘪,血管易滑动,血液多呈离心方向移动,行静脉穿刺时,如误入动脉因压力较高推药液阻力较大,在局部迅速可见呈树枝分布状苍白,有反应的患儿可出现痛苦貌或尖叫,这时应该立即拔掉针头重新更换血管并压迫片刻,以防出现淤血现象。

另外,在选择血管穿刺时,需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而定。

下面我就简单地谈一谈,以供参考。

1.血管的选择:小儿从出生至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头皮静脉极为丰富,分枝甚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同流,且易于固定,方便小儿肢体活动。

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

常选用额上静脉、颞浅静脉及耳后静脉等。

3岁以上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适合手背静脉穿刺。

从解剖位置讲,额正中静脉血管粗且易穿刺,常用于输入药物刺激性小,输液时间短的患儿,眶上静脉表浅清晰,但是随着眨眼及眼部皮肤的活动,输液过程中容易漏针,颞浅静脉及颞静脉粗大,位置深,适用于大量输液及注射刺激性大的药物时使用。

2.末梢循环衰竭患儿:因此类患儿血管的应激性收缩和扩张功能低下,血管极不充盈、弹性很差,通透性增强,故应选择粗而浅的血管为宜。

给予局部热敷,使血管扩张充盈,切忌扎止血带过久或连续拍打刺激血管。

因为适当的刺激可使血管扩张充盈、强烈持续刺激则引起相反效果、血管愈加不显,不利穿刺。

3.极度消瘦或血管硬化的患儿: 此类患儿的血管明显露出,但易滑动、坚硬而腔狭窄,不易固定,穿刺时要牢牢固定血管,针尖破皮后,于血管的侧方成45°角,逼住血管,缓慢刺入血管内见有回血,再顺血管走行方向缓慢进针少许即可。

4.肥胖患儿:此类患儿由于皮下脂肪厚,浅表静脉较深,可先扎止血带,按解剖位置选择较粗血管,以手触觉一般均能触到充盈而富有弹性的静脉,然后再行消毒穿刺。

5.大面积烧伤(或烫伤)患儿:此类患儿选择血管较困难,不便扎止血带,不宜固定。

应尽量首选健康皮肤,次选Ⅰ°烧伤(或烫伤)或Ⅱ°烧伤区的皮肤,确定血管后以(手)指压法代替止血带,穿刺后用无菌纱布覆盖针眼以绷带固定。

另外,烧伤愈合创面由于浅表静脉十分脆弱,不宜选小血管以防血管破裂药液渗出。

6.总结: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操作之一,护士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不但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而且还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善于总结工作方法,不断提供自身心理素质及自身修养,才可以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