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儿静脉输液的血管选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儿静脉输液的血管选择

发表时间:2011-08-30T08:37:54.4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8期供稿作者:曹金芬高风玲[导读]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最基本的护理操作之一

曹金芬高风玲(新疆省玛纳斯县人民医院 832200)【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8-0282-01 【摘要】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最基本的护理操作之一;是患儿临床给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抢救危重患儿的重要手段,其操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患儿的康复、医疗质量、护患关系。【关键词】小儿血管选择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对小儿准备给他静脉穿刺时,应选择一条好的血管,认为有把握方可进行穿刺,否则,盲目地没有选准,如看到患儿头上有许多静脉没有认真对比一下就动手扎是很容易失败的。对患儿的体位也应选择合适。比如:你想在头皮静脉穿刺,应该充分暴露视野,剃秃局部头发,由助手固定病儿肢体及头部,操作者立与病儿头侧选择静脉,按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待干,用左手拇指、食指分别固定静脉两端,右手持针炳沿静脉向心方向平行刺入。见回血,用胶布固定好,然后根据病情需要调节好滴速。但在穿刺时有一点一定要引起注意:那就是一定要与动脉相区别。静脉外观呈微蓝色、无博动、管壁薄、易被压瘪、但较固定,不宜滑动,血液多呈向心方向流动;动脉外观呈正常皮肤色或淡红色,有博动,管壁厚,不宜被压瘪,血管易滑动,血液多呈离心方向移动,行静脉穿刺时,如误入动脉因压力较高推药液阻力较大,在局部迅速可见呈树枝分布状苍白,有反应的患儿可出现痛苦貌或尖叫,这时应该立即拔掉针头重新更换血管并压迫片刻,以防出现淤血现象。另外,在选择血管穿刺时,需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而定。下面我就简单地谈一谈,以供参考。

1.血管的选择:小儿从出生至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头皮静脉极为丰富,分枝甚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同流,且易于固定,方便小儿肢体活动。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常选用额上静脉、颞浅静脉及耳后静脉等。3岁以上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适合手背静脉穿刺。从解剖位置讲,额正中静脉血管粗且易穿刺,常用于输入药物刺激性小,输液时间短的患儿,眶上静脉表浅清晰,但是随着眨眼及眼部皮肤的活动,输液过程中容易漏针,颞浅静脉及颞静脉粗大,位置深,适用于大量输液及注射刺激性大的药物时使用。

2.末梢循环衰竭患儿:因此类患儿血管的应激性收缩和扩张功能低下,血管极不充盈、弹性很差,通透性增强,故应选择粗而浅的血管为宜。给予局部热敷,使血管扩张充盈,切忌扎止血带过久或连续拍打刺激血管。因为适当的刺激可使血管扩张充盈、强烈持续刺激则引起相反效果、血管愈加不显,不利穿刺。

3.极度消瘦或血管硬化的患儿: 此类患儿的血管明显露出,但易滑动、坚硬而腔狭窄,不易固定,穿刺时要牢牢固定血管,针尖破皮后,于血管的侧方成45°角,逼住血管,缓慢刺入血管内见有回血,再顺血管走行方向缓慢进针少许即可。

4.肥胖患儿:此类患儿由于皮下脂肪厚,浅表静脉较深,可先扎止血带,按解剖位置选择较粗血管,以手触觉一般均能触到充盈而富有弹性的静脉,然后再行消毒穿刺。

5.大面积烧伤(或烫伤)患儿:此类患儿选择血管较困难,不便扎止血带,不宜固定。应尽量首选健康皮肤,次选Ⅰ°烧伤(或烫伤)或Ⅱ°烧伤区的皮肤,确定血管后以(手)指压法代替止血带,穿刺后用无菌纱布覆盖针眼以绷带固定。另外,烧伤愈合创面由于浅表静脉十分脆弱,不宜选小血管以防血管破裂药液渗出。

6.总结: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操作之一,护士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不但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而且还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善于总结工作方法,不断提供自身心理素质及自身修养,才可以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