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新井设计说明
芦家窑煤矿新井初步设计_本科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说明书
芦家窑煤矿新井初步设计本科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说明书摘要本设计为芦家窑煤矿新井初步设计,设计规模1.5Mt/a。
芦家窑煤矿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陶村乡的东侧,行政区划隶属平鲁区陶村乡管辖。
井田东西长3.6km,南北宽3.3km,面积为8.5827km2,主采煤层为4-1、4-2、9、11号煤层,平均倾角为3°,煤层总厚度33.5m。
井田地质条件较为简单。
矿井工业资源储量为371.595Mt。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5Mt/a,矿井服务年限为80.9a,矿井正常涌水量35m3/h,最大涌水量70m3/h,矿井瓦斯涌出量较低,为低瓦斯矿井。
矿井为斜井、立井多水平开拓。
大巷采用胶带输送机运煤,辅助运输采用调度绞车,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
矿井年工作日为330d,工作制度为“三八”制。
本设计共包括10章: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2.井田境界和储量;3.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4.井田开拓;5.准备方式—盘区巷道布置;6.采煤方法;7.井下运输;8.矿井提升;9.矿井通风与安全;10.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关键词:斜井;立井;盘区;中央并列式;低瓦斯设计指导思想在贯彻执行国家和山西省政府有关能源开发的方针、政策及煤炭工业“规程”、“规范”的前提下,以矿井资源和开采条件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手段,以安全生产为原则,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积极响应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政策,通过本次修改初步设计,优化开拓方案、开采工艺,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回收率。
充分利用矿井现有井巷工程、设备和地面设施等,提高矿井的综合机械化水平,保证矿井的安全装备水平、安全培训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把芦家窑煤矿建设成为兼并重组整合后的标准化矿井。
设计主要特点1. 为了保护宝贵土地资源,矿井利用现有的工业场地作为主、副井工业场地,在现有工业场地东部500m处新选风井场地。
利用原有场地可以充分利用已有主、副井设施及地面已有其它设施、设备,节省投资。
开滦集团荆个庄矿240万吨新井设计设计说明书
摘要本设计包括两部分:一般部分和专题部分。
一般部分是河北开滦集团荆个庄矿240万吨新井设计。
全篇共有十篇,依次是: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井田境界及储量,矿井工作制度和设计生产能力,井田开拓,采区巷道的布置,采煤方式,井下运输,矿井提升,矿井通风与安全,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开滦矿务局荆个庄矿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境内。
井田面积27.51平方公里。
井田内可采煤层共2层,分别为9号煤层和11号煤层,9号煤层为主采煤层,煤层赋存稳定平均厚度4.2米,平均倾角8.0度,为近水平煤层。
井田内工业储量为30811万吨,可采储量为23910万吨。
相对瓦斯涌出量为0.879 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24m3/min,属于低瓦斯矿井。
煤层无自然发火现象。
该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为240万吨,服务年限为63年。
采用双立单水平开拓盘区条带开采。
开采水平标高为-340水平。
矿井采用单面倾斜长壁后退式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综合机械化采煤法。
矿井布置一个综采面,工作面长度为230米。
煤的运输采用胶带输送机。
矿井通风机工作方式为抽出式,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
专题部分为煤矿顶板事故防治技术研究。
关键词:井田开拓;采煤方式;运输提升;通风安全;综合机械化Abstract目录摘要 (1)Abstract (1)一般部分第1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8)1.1 井田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 井田位置及交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 自然地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 井田区及邻区经济状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4 煤田开发史及近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晋煤集团古书院矿2.4mta新井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设计总说明一般部分针对山西古书院矿井进行了井型为2.4Mt/a的新井设计。
古书院矿井位于安山西晋城市境内,面积约24km2。
主采煤层为3#、15#煤层,3#煤层平均倾角4°,平均厚度4.0m;15#煤层平均倾角4°,平均厚度2.0m。
井田工业储量为214.36Mt,可采储量166.43Mt,矿井服务年限为53.34a。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333.3m3/h,最大涌水量为375m3/h;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5m3/t,属低瓦斯矿井。
根据井田地质条件,设计采用双斜井单水平开拓方式,井田采用全带区式布置方式,共划分为八个带区,轨道大巷布置在岩层中、胶带机大巷都布置在岩层中。
矿井通风方式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
针对南一带区进行了带区准备方式设计,进行了运煤、通风、运料、排矸、供电系统设计。
针对3101工作面进行了采煤工艺设计。
该工作面煤层平均厚度为4.00m,平均倾角4°,直接顶为泥岩,老顶为砂岩。
工作面采用一次采全高综采采煤法。
采用双滚筒采煤机割煤,往返一次割两刀。
采用“四六制”工作制度,截深0.8m,每天六个循环,循环进尺4.8m,月推进度144m。
大巷采用胶带输送机运煤,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车。
专题部分题目为《煤矿顶板事故浅析》,通过对中国煤矿顶板事故的统计、煤矿顶板事故分类与煤矿工作面顶板事故规律分析,研究归纳出三个方面的煤矿顶板事故致因因素。
最后,从提高支护技术水平、加大对职工培训教育力度、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完善监督监管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预防煤矿顶板事故对策建议。
关键词:煤矿安全;煤矿顶板事故;事故致因;对策建议。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DesignThe general design is a 2.4 Mt/a new underground mine design of Gushuyuan coal mine. Gushuyuan coal mine is located in Jincheng, Shanxi province. It has a 24 km2 total horizontal area. The minable coal seam is 15# with an average thickness of 6.0 m and an average dip of 4°. The proved reserves of this coal mine are 214.36 Mt and the minable reserves are 166.43 Mt, with a mine life of53.34 year. The normal mine inflow is 333 m3/h and the maximum mine inflow is 375 m3/h. The mine gas emission rate is 5 m3/t which can be recognized as low gas mine.Based on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 of the mine, this design uses a duel-vertical shaft single-level development method, and full strip preparation ,which divided into 6 bands and track roadway, belt conveyor roadway and return airway are all coal roadways, arranged in the 3# coal seam. mine ventilation method use two diagonal wings ventilation.The design applies strip preparation against the first band of SOUTH ONE. It conducted coal conveyance, ventilation, gangue conveyance and electricity designing.The design conducted coal mining technology design against the 3101 face. The coal seam average thickness of this working face is 4.0 m and the average dip is 4°, the immediate roof is mud stone and the main roof is sand stone. The working face applies fully mechanized longwall sublevel caving method, and uses double drum shearer cutting coal which cuts twice each working cycle. "Four-six" working system has been used in this design and thedepth-web is 0.8m with six working cycles per day, and the advance of a working cycle is 4.8m and the advance is 144 m per month.Main roadway makes use of belt conveyor to transport coal resource, and no track glue wheel car to be assistant transport.The monographic study for the coal mine roof accident of ",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hina coal mine roof accident statistics, accident of coal mine roof classification and coal mine work face roof accident rules, the study concluded that three aspects of coal mine roof accident causing factors.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event coal mine accidents from four aspects of improving the level of support technology, increasing the training and education of workers,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improving the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system.Key words: coal mine safety; coal mine roof accident; accident cause;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目录一般部分设计总说明 (1)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1.1矿区概述 (1)1.1.1矿区地理位置与交通 (1)1.1.2地形地貌及水文情况 (1)1.1.3气候条件 (1)1.1.4地震 (2)1.1.5矿区经济概况 (2)1.1.6矿区小煤矿概况 (2)1.2井田地质特征 (4)1.2.1地质构造 (4)1.2.2井田地层概述 (6)1.2.3水文地质条件 (8)1.2.4井田的勘探程度 (9)1.3煤层 (10)1.3.1煤层埋藏条件 (10)1.3.2可采煤层 (10)1.3.3煤岩特征和煤质 (11)1.3.4煤层顶底板 (12)1.3.5煤的工业用途评述 (13)1.3.6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 (13)2 井田境界和储量 (15)2.1井田境界 (15)2.1.1井田范围 (15)2.2矿井储量计算 (15)2.2.2矿井工业储量 (15)2.3矿井设计储量 (16)2.3.1保护煤柱留设原则 (16)2.3.2 永久煤柱损失量 (17)3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1)3.1矿井工作制度 (21)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1)3.2.1确定依据 (21)3.2.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21)3.2.3矿井服务年限 (21)3.2.4井型校核 (22)4 井田开拓 (23)4.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23)4.1.1确定井筒形式、数目、位置及坐标 (23)4.1.2工业场地的位置 (25)4.1.3开采水平的确定及采带区划分 (26)4.1.4主要开拓巷道 (26)4.1.5方案比较 (26)4.2矿井基本巷道 (31)4.2.1 主斜井 (31)4.2.2 副斜井 (32)4.2.3 回风立井 (34)4.2.4 主要开拓巷道 (35)4.2.5 井底车场 (35)4.2.6 井下硐室 (35)5 准备方式——带区巷道布置 (39)5.1煤层地质特征 (39)5.2采(盘)区或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39)5.2.1带区准备方式的确定 (39)5.2.2带区巷道布置 (40)5.2.3带区生产系统 (42)5.2.4带区内巷道掘进方法 (43)5.2.5带区生产能力及采出率 (43)5.3带区车场选型设计 (44)6 采煤方法 (45)6.1采煤工艺方式 (45)6.1.1采煤方法的选择 (45)6.1.2回采工作面参数 (46)6.1.3综采工作面的设备选型及配套 (46)6.1.4回采工作面破煤、装煤方式 (52)6.1.5端头支护及超前支护方式 (53)6.1.6各工艺过程注意事项 (54)6.1.7回采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 (56)6.1.8 综合机械化采煤过程中应注意事项 (61)6.2回采巷道布置 (62)6.2.1回采巷道布置方式 (62)6.2.2回采巷道参数 (62)7 井下运输 (65)7.1概述 (65)7.1.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工作制度 (65)7.1.2煤层及煤质 (65)7.1.3运输距离和辅助运输设计 (65)7.1.4矿井运输系统 (65)7.2带区运输设备选择 (66)7.2.1 设备选型原则: (66)7.2.2 带区运输设备选型及能力验算 (67)7.3大巷运输设备选则 (71)7.3.1主运输大巷设备选择 (71)7.3.2辅助运输大巷设备选择 (71)7.3.3运输设备能力验算 (71)8 矿井提升 (73)8.1设计依据 (73)8.1.1 主井提升 (73)8.1.2 副井提升 (73)8.2提升方式及设备选择 (73)8.2.1 提升方式选择 (73)8.2.2 提升设备选择 (73)9 矿井通风及安全 (75)9.1矿井地质、开拓、开采概况 (75)9.1.1矿井地质概况 (75)9.1.2开拓方式 (75)9.1.3开采方法 (75)9.1.4变电所、充电硐室、火药库` (76)9.1.5工作制、人数 (76)9.2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 (76)9.2.1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 (76)9.2.2矿井通风方式的选择 (76)9.2.3矿井通风方法的选择 (77)9.2.4带区通风系统的要求 (78)9.2.5带区通风方式的确定 (79)9.3矿井风量计算 (80)9.3.1通风容易时期和通风困难时期采煤方案的确定 (80)9.3.2各用风地点的用风量和矿井总用风量 (80)9.3.3风量分配 (85)9.4矿井阻力计算 (86)9.4.1计算原则 (86)9.4.2矿井最大阻力路线 (87)9.4.3计算矿井摩擦阻力和总阻力: (88)9.4.4 两个时期的矿井总风阻和总等积孔 (89)9.5选择矿井通风设备 (91)9.5.1选择主要通风机 (91)9.5.2电动机选型 (94)9.6安全灾害的预防措施 (95)9.6.1预防瓦斯和煤尘爆炸的措施 (95)9.6.2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 (96)9.6.3防水措施 (96)10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97)参考文献 (99)专题部分煤矿顶板事故防治浅析 (101)1绪论 (105)1.1我国煤矿顶板事故的现状 (105)1.2国内外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106)2顶板事故的分类 (107)2.1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类型 (107)2.2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规律 (110)3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111)3.1客观原因 (111)3. 1. 1矿山压力的作用 (111)3. 1. 2地质构造的影响 (111)3.2主观原因 (111)3.3支护因素 (112)3.4顶板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113)4 煤矿顶板事故控制对策建议 (115)4.1提高支护技术水平 (115)4.2加大对职工培训和教育的力度 (115)4.3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 (116)4.4完善监督监管体系 (117)参考文献 (119)致谢 (121)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矿区概述1.1.1矿区地理位置与交通古书院矿位于晋城市北1km处,行政区划大部属晋城市城区管辖,北端小部分在泽州巴公镇境内。
(完整word版)显德汪一矿新井设计说明书
目录1 矿区概述及井田特征 (1)1.1矿区概述................................................................... 1…1.1.1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 1.1.1.2矿区地形、地势及河流 ................................................ 1.1.1.3矿区气象 ..............................................................2..1.1.4矿区地震震级及裂度 ..................................................2.1.1.5矿井井田内小煤矿情况 ................................................2.1.2井田地质特征................................................................2..1.2.1煤系地层 .............................................................. 2..1.2.2区域地质构造 .......................................................... 4.1.2.3井田地质构造 .......................................................... 5.1.3矿井水文地质特征 (10)1.3.1地表水概况 (10)1.3.2矿区水文地质概况 .................................................... 1.01.3.3含水层特征 ......................................................... 1.11.3.4断裂带水文地质特征 (14)1.4煤层特征.................................................................. 1.51.4.1煤层稳定性评价 ...................................................... 1.51.4.2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 (18)1.4.3煤类的确定及煤类分布 (18)1.4.4煤的化学性质及有害元素 (18)2 井田境界和储量 (20)2.1井田境界 (20)2.2井田工业储量 (20)2.3井田可采储量 (21)2.3.1矿井设计资源/储量 (21)2.3.2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22)3 矿井生产能力、服务年限及工作制度.............................................. 2 43.1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4)3.1.1确定依据 (24)3.1.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24)3.1.3矿井服务年限 (24)3.1.4井型校核 (25)3.2矿井工作制度 (25)4 井田开拓 (27)4.1概述 (27)4.1.1地质构造 (27)4.1.2煤层赋存状况 (28)4.1.3水文地质情况 (28)4.1.4地形因素 (28)4.1.5 综述 (28)4.2确定井田开拓方式 (29)4.2.1确定井筒形式、位置、数目及坐标 (29)4.2.2工业场地的位置 (31)4.2.3盘区划分 (31)4.2.4主要开拓巷道 (31)4.2.5方案比较 (32)4.3矿井基本巷道 (43)4.3.1 井筒 (43)4.3.2井底车场及硐室 (47)4.3.3主要开拓巷道 (50)4.4开拓系统的综述 (51)5 采煤方法和盘区巷道布置 (53)5.1煤层的地质特征 (53)5.1.1带区位置 (53)5.1.2带区煤层煤层特征 (53)5.1.3开采煤层的瓦斯及煤尘情况 ........................................... .5.35.1.4 煤层顶底板岩石构造情况 (53)5.1.5水文地质 (55)5.1.6地质构造 (55)5.1.7地表情况 (55)5.2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 (55)5.2.1采煤方法的选择 (55)5.2.2回采工艺 (57)5.2.3工作面设备选型 (60)5.2.4工作面长度的确定 (63)5.2.5支护方式 (64)5.2.6正规循环方式和劳动组织方式 (66)5.2.7机电设备的使用、维护、检修及搬运 (68)5.3开采巷道和生产系统 (72)5.3.1 概述 (72)5.3.2带区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72)5.3.3带区形式 (74)5.3.4带区带区划分 (74)5.3.5带区储量及回采率 (74)5.3.6带区生产系统 (74)5.4带区车场设计及硐室 (75)5.5带区采掘计划 (77)5.5.1带区巷道的断面和支护形式 (77)5.5.2带区巷道的掘进方法和作业方式 (77)5.5.3带区工作面配备及三量管理 (77)5.5.4工作面推进速度、生产能力、盘区回采率 (78)6 矿井运输与提升 (79)6.1概述 (79)6.1.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工作制度 ..........................................7.96.1.2煤层及煤质 (79)6.1.3 运输距离和货载量 (79)6.1.4矿井运输系统 (80)6.1.5 矿井提升概述 (81)6.2盘区运输设备的选择 (82)6.2.1设备选型原则 (82)6.2.2盘区运输设备选型及能力验算 (82)6.3主要巷道运输设备的选择 (84)6.3.1主运输大巷设备选择 (84)6.3.2辅助运输大巷设备选择 (85)6.3.3运输设备能力验算 (86)6.4主井提升 (87)6.4.1主井提升原始数据 (87)6.4.2提升容器的确定 (87)6.4.3钢丝绳的选择 (88)6.4.4提升机的选择 (89)6.4.5提升电动机的选择 (89)6.4.6提升机相对井筒的位置 (90)6.4.7提升系统的总变位质量 (90)6.4.8对防滑性能的分析 (95)6.4.9提升机提升能力的验算 (95)6.5 副井提升设备的选择 (96)6.5.1选型依据 (96)6.5.2罐笼的选择.......................................................... .9.66.5.3钢丝绳的选择 (96)6.5.4提升机的选择 (97)7 矿井通风与安全 (98)7.1矿井概况、开拓方式及开采方法 (98)7.1.1矿井地质概况 (98)7.1.2开拓方式 (98)7.1.3开采方法 (98)7.1.4变电所、充电硐室、火药库 ........................................... .9.97.1.5工作制、人数 (99)7.2矿井通风方式与通风系统的选择 (99)7.2.1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 (99)7.2.2矿井通风方式的选择 (99)7.2.3矿井主要通风机工作方式选择.......................................... 1.007.2.4盘区通风系统的要求 (101)7.2.5工作面通风方式的选择 (102)7.3盘区及全矿所需风量....................................................... 1.027.3.1工作面所需风量的计算 (102)7.3.2备用面需风量的计算 (104)7.3.3掘进工作面需风量 ................................................... 1.047.3.4硐室需风量 ......................................................... 10 57.3.5其他巷道所需风量 ................................................... 1.057.3.6矿井总风量 ......................................................... 10 57.3.7风量分配 .......................................................... .10 67.4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10 77.4.1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原则 (108)7.4.2矿井最大阻力路线 .................................................. 1.087.4.3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 1.087.4.4矿井通风总阻力 ..................................................... 1.107.4.5两个时期的矿井总风阻和总等积孔 ..................................... 1.107.5选择矿井通风设备 (111)7.5.1选择风机的基本原则 (111)7.5.2选择主要通风机 (111)7.5.3电动机选型 ........................................................ 1.1 47.6防止特殊灾害的安全措施.................................................. 1.157.6.1预防瓦斯的措施 .................................................... 1.157.6.2预防粉尘的措施 ..................................................... 1.167.6.3防止井下火灾的措施 ................................................ .1.167.6.4防水措施 .......................................................... .1.1 77.6.5顶板管理 .......................................................... .1.1 87.6.6防突管理 .......................................................... .1.1 88 矿井排水.....................................................................1.198.1 概述................................................................... 1.1.98.1.1 概况.............................................................. .1.198.1.2排水系统概述 ...................................................... 1.198.2排水设备选型............................................................ .1.1 98.2.1初选水泵 .......................................................... .1.1 98.2.2管路的确定 ......................................................... 12 18.2.3管道特性曲线及工况的确定 (121)8.2.4检验计算 .......................................................... .12 48.3水仓及水泵房............................................................ .1258.3.1 水仓 (125)8.3.2水泵房 (125)8.4技术经济指标 (126)9 技术经济指标............................................................... 1 28 10经济技术综述................................................................. 1 30感谢 (32)参考文献 (133)1 矿区概述及井田特征1.1矿区概述1.1.1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显德汪矿位于邢台市西南约38km 南部与邯郸地区武安市相接。
葛泉煤矿年产90万吨新井设计说明
目录第1章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1.1 矿区概述 (3)1.1.1 地理位置 (3)1.1.2 交通条件 (3)1.1.3 自然地理 (4)1.1.4 矿区气象 (4)1.1.5 矿区的地震震级及烈度 (4)1.1.6 矿井中小煤矿开采情况 (4)1.2 井田地质特征 (5)1.2.1 井田地层特征 (5)1.2.2 井田地质构造 (7)1.2.3 岩浆活动情况 (9)1.2.4 岩溶陷落柱 (10)1.2.5 井田的水文地质特征 (11)1.3 煤层特征 (17)1.3.1 含煤地层特征 (17)1.3.2 标志层特征 (18)1.3.3 含煤性概述 (19)1.3.4 煤层分述 (20)1.3.5 煤层顶底板 (24)1.3.6 煤质 (24)第2章井田境界和储量 (30)2.1 井田境界 (30)2.2 矿井工业储量 (30)2.2.1 井田勘探 (30)2.2.2 储量计算范围 (31)2.2.3 储量级别的划分 (31)2.2.4 储量计算方法及参数的确定 (32)2.2.5 储量计算结果 (33)2.3 矿井可采储量 (33)2.3.1 永久煤柱煤量 (33)2.3.2 矿井可采储量计算 (34)第3章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35)3.1 矿井工作制度 (35)3.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35)第4章井田开拓 (36)4.1 概述 (36)4.1.1井田概况 (36)4.1.2开拓方案技术比较 (37)4.1.3 开拓方案经济比较 (38)4.2 井筒位置的确定 (40)4.2.1井筒位置 (40)4.2.2 井筒的用途及规格 (40)4.3 开采水平的设计 (42)4.3.1 水平高度的确定 (42)4.3.2 设计水平巷道布置 (42)4.4 采区划分 (43)4.5 井底车场 (43)4.5.1 概述 (43)4.5.2 井底车场的选择原则 (43)4.5.3 井底车场形式的确定依据 (43)4.5.4 井底车场线路设计 (44)第5章采区巷道布置 (45)5.1 煤层的地质特征 (45)5.1.1 采区位置及范围 (45)5.1.2 地质构造 (45)5.1.3 水文地质条件 (45)5.1.4 可采煤层的煤质指标特征 (46)5.1.5 开采煤层的瓦斯及煤尘情况 (46)5.2 采区巷道和生产系统 (46)5.2.1 采区概况 (46)5.2.2 采区布置 (47)5.3 采区车场设计及硐室 (47)5.3.1 采区车场 (47)5.3.2 采区变电所 (49)5.3.3 采区煤仓 (49)第6章采煤方法 (50)6.1 回采工艺方式 (50)6.1.2 回采工艺的确定 (51)6.1.3 采煤机械的选用 (51)6.1.4 工作面长度的确定 (51)6.1.5 工作面长度合理性的检验 (51)6.1.6 工作面的支护方式、支架规格和布置方式 (52)6.1.7 各工艺过程的安全注意事项 (53)6.1.8 循环作业方式及各图表 (60)6.2 采区采掘计划 (61)第7章井下运输 (62)7.1 概述 (62)7.2 采区运输设备的选择 (63)7.3 主要巷道运输设备的选择 (63)7.3.1 煤炭运输方式 (63)7.3.2 带式输送机的选择 (64)7.3.3 电机车的选型设计 (64)7.3.4 列车组成的验算 (66)7.3.5 电机车台数的确定 (67)第8章矿井提升 (68)8.1 概述 (68)8.2 主井提升 (69)8.2.1 选择提升容器 (69)8.2.2 选择提升钢丝绳 (70)8.2.3 提升机的选择 (71)8.2.4 提升电动机的预选 (72)8.2.5 提升机对井筒的相对位置 (73)8.2.6 立井提升理论及计算 (74)8.2.7核算提升能力 (75)8.3 副井提升 (75)8.3.1 注意事项 (75)8.3.2 副井提升选型 (76)第9章矿井通风及安全技术 (78)9.1 概述 (78)9.2 矿井通风方式及通风系统的选择 (78)9.2.1 通风系统的选择原则 (78)9.3 采区及全矿所需风量的计算 (80)9.3.1 原则 (80)9.3.2 采区及全矿所需风量 (80)9.3.3 风速验算 (83)9.4 矿井通风阻力的计算 (84)9.4.1 原则 (84)9.4.2 矿井通风设备的选择 (87)9.5 防止特殊灾害的安全措施 (89)9.5.1 瓦斯管理 (89)9.5.2 煤尘管理 (90)9.5.3 火灾预防 (91)9.5.4 水灾预防 (91)9.5.5 顶板管理措施 (91)9.5.6 水灾 (91)第10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98)摘要这次毕业设计我们所做的是张庄二矿新井的设计设计。
同煤集团四老沟二矿矿井新井 毕业设计说明书
(二〇一五年六月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学校代码: 10128 学 号: 201122903013题 目:同煤集团四老沟二矿2.4M t /a 新井设计 姓 名: 学 院: 系 别: 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摘要本次设计是大同矿区四老沟矿11#,14#煤层。
该矿位于大同煤田东北端,距大同市25Km,距口泉站5.3Km。
井田内有公路贯穿,交通方便。
据井田地质资料:该井田煤层平均厚度9m,经鉴定为低瓦斯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平均为瓦斯相对涌出量0.5774—1.3601 m3/t。
m3/t。
煤尘有爆炸危险性。
煤的自燃倾向等级为易自燃。
根据矿井涌水量预测,该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22.5m3/h。
设计采用主斜副立单水平开拓方式,共开掘有两个进风井(主斜井、副斜井)和一个回风井。
井田共划分有七个带区,开采煤层为11#。
矿井采煤方法为综合机械化开采方式,综合机械化掘进,生产区队设置有:一个综采队和两个机掘队。
矿井达产时的首采工作面位于一带区101首采工作面,该带区划分为4个条带,工作面长度为240m,推进长度为1260m,回采顺序采用后退式、回采工艺中厚煤层单一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法,采用“三八”制作业制度。
采空区采用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
关键词:矿井开拓、采煤方法、综合机械化采煤、运输提升、安全生产。
AbstractThis design is the Da tong mine area four old ditch mine 14#, 11# coal seam. The mine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Da tong coalfield, from Da tong 25Km, away from the Kou Quan Railway Station 5.3Km. Ida inside the road runs through,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According to mine geological data: average thickness of 9m in the coal mine, after identification for low gas coal mine, gas relative emission amount of average relative gas emission rate 0.5774 - 1.3601 m3 / T. Coal dust explosion hazard. Spontaneous combustion tendency of coal is easy to ignite.. According to the prediction of mine water, the normal mine inflow is 122.5m3/h.Design of the main inclined side vertical single level to develop, a total of digging has two intake shaft (the main shaft and the auxiliary slope) and a return air shaft. Field is divided into seven zones, the coal mining 11#. Coal mining method for comprehensive mechanical of mining method, comprehensive mechanization tunneling and production teams is provided with: a mechanized mining teams and two machines dig team.Mine production of the first mining face in area 101 of the first mining face, the zone is divided into four, working face length to the 240m promote the length of 1260m, stoping sequence by retreating, mining technology in thick seam longwall comprehensive mechanical coal mining method, the "38" manufacturing system. The mined out area adopts all the cross - fall method to manage the roof.Keywords:Mining, coal mining method, coal mining comprehensive mechanization, transportation, safety production.目录引言 (1)第1章矿井地质特征概述 (2)1.1 矿区概述 (3)1.1.1地理位置 (3)1.1.2地形、地貌 (3)1.1.3交通条件 (3)1.1.4水文条件 (4)1.2井田地质特征 (4)1.3井田地质构造 (8)1.4煤层特征 (10)1.4.3 煤质 (12)第2章矿井开拓 (13)2.1井田境界 (14)2.1.1井田境界 (8)2.2储量 (8)2.3.1矿井工作制度 (10)2.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确定 (10)2.3.3同时生产的水平数目的确定 (11)2.3.4矿井及水平服务年限的计算 (11)2.4井田开拓 (11)2.4.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11)2.4.2井筒和井底车场 (15)2.5断面的确定 (16)第3章大巷运输及设备的选择 (20)3.1 概述 (20)3.2 大巷运输及设备选择 (20)3.2.4矿车型号如下 (21)3.3主要巷道断面的确定 (21)3.3.2胶带大巷断面的确定 (23)3.3.3回风大巷断面的确定 (23)3.4带区系统布置 (24)3.5采区采出率 (25)3.6首采区尺寸 (26)3.7首采区巷道布置 (26)3.8带区主要系统的布置 (26)3.9设备 (27)第4章采煤方法 (28)4.1 采煤工艺方式 (28)4.2采煤工艺方式 (28)4.5设备配置 (32)4.6回采巷道布置 (35)4.7巷道掘进工艺方式及装备 (36)第5章矿井提升及其他系统设计 (38)5.1 概述 (38)5.2主斜井提升 (38)5.3矿井通风技术 (39)5.3.1概况 (39)5.4其他系统 (39)5.4.1防治瓦斯 (39)5.4.2综合防尘系统 (40)第6章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43)6.1设计矿井基本经济技术指标表 (43)总结 (44)参考文献 (45)致谢 (46)引言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知识的一次总结,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综合性专业设计训练。
开滦集团荆各庄矿240万吨新井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设计整体说明
本设计包括两部份:一样部份和专题部份。
一样部份是河北开滦集团荆各庄矿240万吨新井设计。
全篇共有十篇,依次是: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点,井田境遇及储量,矿井工作制度和设计生产能力,井田开拓,带区巷道的布置,采煤方法,井下运输,矿井提升,矿井通风与平安,矿井大体技术经济指标。
荆各庄矿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北偏东约13Km,距京山铁路开平车站10Km。
行政区域属唐山市开平区管辖。
交通十分方便,铁路:一条通往陡河电厂的专用线,并与吕陡线在井田交汇;另一条经马家沟矿业公司与京山线的开平站相联。
矿井浅部以煤层露头为界,深部至煤层-650米底板等高线。
平均走向长,倾斜长,面积。
依照地质资料,本矿井各煤层都属于氮气带,沼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很低,均小于10 m3/t,属低瓦斯矿井。
2005年度瓦斯鉴定,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3t,为低瓦斯矿井。
可采煤层均有煤尘爆炸危险,煤尘爆炸指数一样为爆炸指数%~%。
各煤层都有自燃发火偏向,煤层自燃品级为Ⅱ.
该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为240万吨,效劳年限为年。
采纳立井两水平开拓带区开采。
开采水平标高为-330和-490米。
矿井采纳单面倾斜长壁一次采全高全数垮落法综合机械化采煤法。
矿井布置一个综采面,工作面长度为290米。
煤采纳5t底卸式矿车运输。
矿井通风机工作方式为抽出式,矿井通风方式前期为中央并列式,后期为边界式通风。
专题部份为大采高综面液压支架适应性分析。
关键词:立井开拓;倾斜长壁俯斜采煤法;立井提升;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
屯兰矿新井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 矿区概述与井田地质特征1.1矿区概述1.1.1地理位置屯兰矿位于省古交市西南6Km ,距市60Km ,区有四条公路与外相通:一佳县公路由井田北缘通过;文水开栅一古交线沿原平川通过;清徐一古交线沿大川河通过;岔口一古交线沿屯兰川通过。
国铁太古岚铁路沿井田北缘通过,屯马铁路支线由本井田中部工业广场通过,交通便利。
屯兰矿交通地理位置图如图1.1.1。
图1.1.1 屯兰矿交通地理位置图1.1.2地形与地貌井田位与吕梁翼,属中低山区,地形切割强烈,沟谷纵横,以山地地形为主,仅在北太古岚铁路屯兰河河川大1∶250000西曲屯兰兰马镇城底曲东寨沟矿区家庄白官地西 铭杜 儿 坪宁土公路屯兰矿交通地理位置图大河谷中分布有宽约200—600米的冲积-洪积平原。
全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处在大东磨上附近,标高1400米;最低处在古交镇附近汾河河床,标高970米。
相对高差一般150—250米。
1.1.3气候和地震本区属我国北方大陆性半干旱气候。
四季分明,春多风沙,夏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干寒。
据寨上水文资料,年降水量最大632.6mm,最小172.1 mm,年平均457.8mm,全年降水量约60%集中于7、8、9三个月。
据气象台观测资料,最高气温39.4℃,最低气温达-25.5℃,年均气温9.4℃。
全年多偏北风,年平均风速2.4m/s,最大冻土深度7 7 cm。
据地震局资料,古交区地处6度地震基本烈度区,而位于断陷盆地的市区为7度区。
据记载市区发生的地震最高为5级,以南的清徐一带曾发生过6级地震。
1.1.4水源和电源矿井永久水源取自汾河上游的汾河水库。
矿井电源取自屯兰ll0kv区域电站。
1.1.5矿区水文屯兰井田位于西山煤田的西北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全区带压开采,煤层最大带压达4.54Mpa。
本区河主要有汾河与支流屯兰河、原平河、大川河。
汾河自西向东流经本区北缘,其支流屯兰河、原平河与大川河分别自南向东或自南向北流经本区,在北缘注入汾河,河谷宽400—600米。
迁安矿新井设计煤矿设计说明
迁安矿新井设计煤矿设计说明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第一章矿区概述及井田特征 (1)1.1 矿区概述 (1)1.2 井田地质特征 (3)第二章井田境界和储量 (8)2.1 井田境界 (8)2.2 井田工业储量 (8)2.3 井田可采储量 (9)第三章矿井生产能力、服务年限及工作制度 (13)3.1 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3)3.2 矿井工作制度 (14)第四章井田开拓 (15)4.1 概述 (15)4.2 方案比较 (16)4.3 井筒参数确定 (20)4.4 开采水平设计 (24)4.5 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 (30)4.6 井底车场 (30)4.7 开拓系统综述 (39)第五章采煤方法和采区巷道布置 (41)5.1 煤层的地质特征 (41)5.2 采煤方法与回采工艺 (41)5.3 采区巷道和生产系统 (61)5.4 采区车场设计及硐室 (64)5.5 采区采掘计划 (68)第六章矿井运输与提升 (71)6.1 概述 (71)6.2 采区运输设备的选择 (73)6.3 主要巷道运输设备的选择 (74)6.4 矿井提升 (75)1第七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83)7.1 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 (83)7.2 采区及全矿所需风量 (86)7.3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90)7.4 选择矿井通风设备 (93)7.5 防止特殊灾害的安全措施 (97)第八章矿井排水 (100)8.1 概述 (100)8.2 排水设备选型 (100)8.3 水仓及水泵房 (105)第九章技术经济指标 (107)致谢 (109)参考文献 (110)1摘要迁安矿新井设计是在陈志彬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在毕业设计之前,我们到邯郸矿业集团陶一矿进行毕业实习,在这期间我们搜集了毕业设计所需的资料。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了我们以后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学到了重要的设计思想及设计中所涉及的现场工作经验,为毕业设计及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泉店煤矿新井设计讲解
第一章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第一节矿区概述一、位置与交通本区位于禹州矿区东部的禹州市和许昌县之间,大部分属许昌县管辖,西北隅在禹州市境内。
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5′20″~113°39′51″,北纬34°02′44″~34°05′56″。
本区西距禹州市21km,东距许昌市16km。
区北部有许昌~神垕地方铁路穿过,禹州市~许昌市的豫31公路在本区北部穿过,往东至许昌市与107国道和京珠高速公路相连,禹州市与新郑市、登封市、郏县、襄城县均有公路相连,交通方便。
附交通位置示意图1-1图1-1 交通位置示意图二、地形地貌本区位于禹州煤田东南的山前微倾斜平原区,为第四系全掩盖区,地形平坦,地面标高+105~+125m,地势北部稍高,南部稍低,冲沟较发育,深度一般不大于10m。
区内村庄稠密。
2、地表水本区属于淮河水系,较大的颖河在本区西缘流过,河谷宽约300~50m,河曲十分发育,历年最大流量1720m3/s,年平均径流量为1.776亿m3,最高水位标高+105.15m(1955年8月20日),最低水位标高+102.12m(1953年6月4日),1929年8月12日曾发生一次洪泛。
区内东北部仅有一条季节性小河流。
3、气象本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最高气温42.9℃,最低气温-13.9℃,年平均气温14.4℃。
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644.6mm,雨季多集中在6~9月份,降水量约457mm,占全年降水量的69%,最大连续降水量310.6mm(1967年7月10日~13日)。
最大风速19m/s,多为东南风,最大冻土深度为18cm。
4、地震据禹县县志记载,公元前5年~1966年,禹县曾发生过14次地震,其中大的地震有3次。
1972年~1980年初,禹县地震台测出轻微地震9次,强度1.3~2.6级,对地面建筑无影响。
本区属低于地震裂度6度区。
三、交通运输电源和水源1、运输条件井田北部有许昌~神垕地方窄轨铁路穿过,至许昌市与京广铁路相接,河南地方铁路局正在进行改准轨工作。
鸡西正阳煤矿井田设计说明书
摘要本设计为鸡西矿业集团正阳煤矿(37#、38#、41#、48#、52#)1.5Mt/a新井设计,煤层总厚度为12.1m。
本区煤层煤种有焦煤、瘦煤,其中以焦煤为主,井田的设计可采储量130.80Mt,设计服务年限为62.29a。
设计采用双立井开拓方式,集中大巷布置方式。
大巷运输采用10t架线式电机车牵引3t底卸式矿车运输。
本井田共划分6个采区,各个煤层分层开采,投产工作面1个。
本设计井田采用大巷装车式下部车场,分区式通风,工作面年工作日为330d,采用“四、六”工作制,工作面长为194m,截深0.8m,采用的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工艺为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顶板处理方法为全部垮落法。
关键词立井开拓走向长壁采煤法分区式通风综合机械化采煤AbstractThis design for the mine of Jixi ZHengyang ,the capacity of designed mine is 1.5Mt per year.This mine has five minable coal seam.their names are 37#、38#、41#、48#、52#.The thickness of the coal seam is 12.1 m,the kind of coal are coking coal,meager lean coal.the coking coal is the most.This mine’s workable mine reserves is 130.8Mt, length of service is 62.29 years.The mine’s development way is vertical shaft development, gathering main roadway.Main roadway’s transfer is the 10t battery locomotive tow the 3t drop-bottom mine car.This shaft area developed into 6 districts.All of the seam are slicing ,the working face number is 1, Partition type ventilation,The working day of one year are 330 days,the working system is four groups working for six hours,the length of the working face is 194m,the web is 0.8m,the coal winning method is longwall coal mining method.The coal winnig technology is comprehensive mechanized coal mining technology.The roof’s way is caving method.Key words vertical shaft development longwall mining on the strikepartition type ventilation comprehensive mechanized coalmining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第1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1.1井田概况 (1)1.1.1 井田位置及范围 (1)1.1.2 交通位置 (1)1.1.3 地形地势 (2)1.1.4 气候 (2)1.1.5 河流 (2)1.1.6 工农业概况 (2)1.2地质特征 (2)1.2.1 矿区范围内的地层情况 (2)1.2.2 井田范围内和附近的主要地质构造 (3)1.2.3 煤层赋存状况及可采煤层特征 (3)1.2.4 岩石性质﹑厚度特征 (5)1.2.5 井田内水文地质情况 (5)1.2.6 沼气煤尘及煤的自然情况 (5)1.2.7 煤质﹑牌号及用途 (6)1.3 勘探程度及可靠性 (6)第2章井田储量服务年限 (7)2.1井田境界 (7)2.1.1 井田周边情况 (7)2.1.2 井田境界确定依据 (7)2.1.3 井田未来发展情况 (7)2.2井田储量 (7)2.2.1 井田储量的计算 (7)2.2.2 保安煤柱 (8)2.2.3 储量计算方法 (8)2.2.4 储量计算的评价 (10)2.3矿井工作制度、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10)2.3.1 矿井工作制度 (10)2.3.2 矿井生产能力的确定 (10)2.3.3 服务年限 (11)第3章井田开拓 (12)3.1 概述 (12)3.1.1 井田内外及附近生产矿井开拓方式概述 (12)3.1.2 影响本设计矿井开拓方式的因素及具体情况 (12)3.2 矿井开拓方案的选择 (13)3.2.1 井硐形式和井口位置 (13)3.2.2 开采水平数目及标高 (16)3.2.4 矿井开拓方案的确定 (19)3.3 选定开拓方案的系统描述 (23)3.3.1 井硐形式和数目 (23)3.3.2 井筒位置及坐标 (23)3.3.3 水平数目及高度 (24)3.3.4 石门、大巷数目及布置 (24)3.3.5 井底车场的形式及选择 (26)3.3.6 煤层群的联系 (27)3.3.7 采区划分 (27)3.4 井硐布置和施工 (28)3.4.1 井硐穿过的岩层性质及井硐支护 (28)3.4.2 井硐布置及装备 (28)3.4.3 井筒延深意见 (30)3.5 井底车场及硐室 (30)3.5.1 井底车场形式的确定及论证 (30)3.5.2 井底车场的布置 (30)3.6 开采顺序 (31)3.6.1 沿井田走向的开采顺序 (31)3.6.2 沿井田倾向的开采顺序 (31)3.6.3 采区接续计划 (32)第4章采区巷道布置及采区生产系统 (33)4.1 采区概述 (33)4.2 采区巷道布置 (33)4.2.1 区段划分 (33)4.2.2 采区上山布置 (34)4.2.3 采区车场形式选择 (36)4.2.4 采区煤仓形式、容量及支护 (37)4.2.5 采区硐室简介 (38)4.2.6 采区工作面接续 (39)4.3 采区准备 (39)4.3.1 采区巷道的准备顺序 (39)4.3.2 采区巷道的断面图及支护方式 (40)第5章采煤工艺 (45)5.1 采煤方法的选择 (45)5.2 采煤工艺 (45)5.2.1 机械设备选择 (45)5.2.2 回采工艺过程 (46)5.2.3 循环作业方式和劳动组织形式 (47)第6章井下运输和矿井提升 (49)6.1 矿井井下运输 (49)6.1.1 运输方式和运输系统的确定 (49)6.1.2 矿车的选型及数量 (49)6.1.3 采区运输设备的选择 (51)6.2 矿井提升系统 (52)6.2.1 矿井提升设备选择及计算 (52)第7章矿井通风系统与安全 (55)7.1 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 (55)7.1.1 矿井通风原始条件 (55)7.1.2 矿井通风系统的类型 (55)7.1.3 选择矿井通风系统的依据 (56)7.2 风量计算和风量分配 (56)7.2.1 风量计算与风速验算 (56)7.2.2 风量分配 (62)7.2.3 风量的调节方法与措施 (63)7.3 矿井通风阻力的计算 (63)7.3.1 确定全矿井最大通风阻力和最小通风阻力 (63)7.3.2 矿井等积孔的计算 (65)7.4 通风设备的选择 (66)7.4.1 主扇的选择计算 (66)7.4.2 电动机的选择 (68)7.4.3 反风措施 (68)7.5 矿井灾害预防措施 (68)7.5.1 顶板安全技术措施 (68)7.5.2 瓦斯防治措施 (68)7.5.3 粉尘防治措施 (69)7.5.4 防灭火措施 (69)7.5.5 防治水措施 (69)7.6 矿井瓦斯抽采措施 (70)第8章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71)参考文献 (73)致谢 (74)第1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1.1井田概况1.1.1 井田位置及范围正阳煤矿位于鸡西煤田北部条带,距鸡西市东北方向约10公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设计矿井为XX 市某煤矿新井设计,设计生产能力为1.2Mt/a,服务年限62.85a。
根据设计要求,井田的工业资源储量为15751.59万吨,可采储量为105.58Mt。
井田走向长8km,倾斜长5km,煤层平均倾角15°,属于缓倾斜煤层。
本设计矿井采用双立井的开拓,单层大巷布置方式。
共划分十一个采区,其中首采区为211采区,布置一个工作面同时生产。
采煤工艺为综采,大巷采用胶带输送机运煤。
年工作日为330d,采用“三八”工作制,工作面长为180m,截深0.865m,班进两刀,第三班检修。
由于井田走向较长,且为缓倾斜煤层,以及煤层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决定本井田全部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开采。
主井装备:12t箕斗,钢丝绳罐道,箕斗由四根钢丝绳提升。
副井采用1.5t罐笼提升。
副井采用一套为1.5t矿车单层单车双罐笼提升设备,槽钢组合罐道。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
关键词:立井;上山开采;大采高;单巷掘进;中央分列式Abstractdesign of mine for XX in some mine Nii design, the design production capacity of 1.2Mt/a, length of service 62.85a.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Ida industrial resources reserves 157515900 tons, recoverable reserves is 105.58Mt. Ida to long 8km, long 5km tilt, the average coal seam dip 15 °, which belongs to the gently inclined seam.The design of double shaft mine development, single lane layout. Is divided into eleven districts, one of first mining area of 211 mining area, layout of a working face production at the same time. Mining technology for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roadway using belt conveyor coal. Years working for 330D, use "three eight " working system, working face length is 180m, cutting depth 0.865m, class two knives, third class maintenance.Due to long Ida, and gently inclined seam, and the seam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other factors, decided the Ida all used to long wall mining mining. Main equipment: 12t skip, wire rope guide, skip the four wire rope hoist. Auxiliary shaft cage hoisting by using 1.5T. Auxiliary shaft adopts a set of1.5T tramcar monolayer cycling double cage lifting equipment, steel composite cans.Mine ventilation for the central parade, ventilation method for extraction type. Keywords: shaft; exploitation; large mining height; single lane tunneling; central parade\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述1.1.1 交通位置该矿井田位于XX省X县之西南约10 Km,井田外形为不规则菱形。
其围:西南以小煤矿(局部以9#煤层露头)和F40断层为界,西北及东北分别止于F2及F18断层,东以F 22、F19、F34断层为界,东南止于F12断层南北长约8 Km,东西宽约5 Km,面积23.1Km2。
京广铁路和京深高速公路及107国道由矿区东侧通过,工业广场至X车站8 Km,距X站10Km,矿区运煤专用铁路在X车站与XX线接轨,储煤场与107国道有公路相连,X 到X市有9路公共汽车往返行驶,交通十分便利。
矿区交通示意图如图1.11.1.2 地形、地貌及水系沙河井田位于太行麓中段,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之中。
地形西高东低,海拔标高+80m~+125m之间,西部山区山脉走向北北东,最高点位于皇寺镇西南,海拔标高+400m 左右。
东部为广袤平原,最低标高约+70m,地势平坦,西南白马岸,可见鱼脊状丘陵地带,海拔标高在+100m~+130m之间。
井田共发育三条季节性河流,从北而南为阳河、瞎马河、(又名小马河)和白马河,均属海河流域子河水系,受大气降水控制,平时水量微小或无水,雨季水量剧增数十或数百倍。
根据及丘1984~2002年历年气象资料记载,矿区年平均气温12℃,最高气温+40℃左右,一般出现在七月份。
最低气温-21℃出现在12月或第二年1月。
年正常降水量343mm~849mm,一般在500mm左右。
降雨集中在每年7、8、9月份,占全年降雨总量的80%左右。
1963年八月连降大雨,降雨量。
达770mm,造成百年以来的特大洪水。
XX地区蒸发量为1453~2172mm,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冻结期从11月到第二年2月,冻土深度大约为0.44m。
全年最多的风向为南风,最大风速为18m/s。
1.1.3 矿区地震情况根据国家地震局、建设部发办[1992]60号文“关于发布《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使用规》的通知”,地区地震烈度为7度。
1.1.4 矿区水源状况本矿区工业及生活用水的主要供水水源为奥系岩溶裂隙水和第四系顶部卵石层水,供水水源的取水方式采用管状井分散取水。
1.2 井田地质特征1.2.1 矿井地质本井田位于太行山拱断束东翼边缘的断阶上,西侧为上升的太行背斜主体,东侧紧靠下降的华北断拗带的边缘,正处在构造上升与下降间的过渡地带,所以区构造以剪切断裂构造为主,褶皱表现轻微。
井田基本构造形态为一短轴向斜盆地和被断层复杂化了的平缓单斜层,地层产状总的趋势是:走向N20~50°E,倾向东南,倾角一般为5~25°,局部达40°。
井田围所揭露的断层均属高角度正断层,断层倾角一般为65~70°。
根据断层的延展方向,可将其分为三组,即南北向组、北东向组和东西向组(以北东向断层为主),纵横交错。
由于断层发育,严重地破坏了煤系地层的连续性,并形成了一系列阶梯状的地垒和地堑及小型褶皱和小型盆地等复杂构造,致使采区和工作面都难以正常布置,经中煤总公司批准,本矿井地质条件类别属于Ⅲ类。
1.2.2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沙河井田地势平坦,西北高东南低,地面标高在80m~125m之间,其坡度西部为千分之七,东部为千分之四,地表径流良好,井田中部有瞎马河,西南部有白马河流过,两河均发源于变质岩山区,为季节性河流,属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
根据1963年资料,白马岸最高洪水位线设有5个洪水位点,记载最高洪水位为+111.48m~+102.54m;瞎马河最高洪水位线两岸设有21个洪水位点,记载最高洪水位为+120.61m~+87.24m。
白马河在XX山村以东河床下伏寒武、奥系碳酸岩地层,地表水在此可渗入河床补给岩溶地下水。
本井田含水层自上而下的水文地质特征为:1)中奥统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为本区主要含水层,巨厚,高水头,一般具有来势凶猛、涌水量大、持续时间长和造成损失严重等特点,是本矿区开采9#煤的主要危害。
2)大青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大青灰岩为8#煤的直接顶板,层位和厚度较稳定,为开采8、9#顶板进水的主要含水层。
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石灰岩,质较纯,厚度为1.20m~8.23m,平均厚度为4.46m 左右。
西南部为隐伏露头,东北部为埋藏区,埋藏深度100m~1000m。
由于厚度比较薄,被构造切割后,成为若干个不连续的短块。
在自然状态下,大青灰岩与奥灰只在短裂带附近有较弱的水循环交替。
本层层位稳定,涌水量不大,但含水性不一,为局部富水性强的溶洞裂隙承压含水层,是开采下组煤时正常涌水的主要充水水源。
3)5~7#煤间砂岩、伏青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层本层厚度变化大,常呈2~3层复结构的含水层组,总厚度由1.5m~91.28m,一般厚度10m~30m。
砂岩多为细砂岩,局部为粗砂岩,多为泥质胶结,伏青灰岩一般厚1m~2m。
砂岩中含小砾石,裂隙发育,水多集中在此层。
本层含水性极弱,属富水性极弱的裂隙岩溶承压含水层。
野青灰岩、砂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层位稳定,厚度0.70m~21.03m,一般厚6.8m~13.2m,野青灰岩靠近露头处有溶洞和溶蚀现象,溶洞、裂隙多被新生界黄泥充填,深部溶洞逐渐消失。
砂岩以中细砂岩为主,多为泥质胶结,富水性极不均一,从上到下逐渐减弱。
本含水层为含水性弱的饿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
4)2#煤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该含水层层为稳定,但厚度变化大,为0~28.10m,一般厚度5m~15m,岩性一中细砂岩为主,局部为粗砂岩,泥质胶结,本区裂隙不发育,该含水层为含水性弱,但局部可达中等的承压裂隙含水层。
5)下石盒子底部砂岩裂隙含水层位稳定,厚度0~19.90m,一般厚度5m~8.6m,以中细砂岩为主,局部为粗砂含水层:第四系底部砂卵砾石孔隙含岩,泥质胶结,为含水性弱的裂隙承压含水层。
X水层卵石层厚度变化较大,井田西北部较厚,向东南变薄,南端的西侧有尖灭现象,最大厚度为89.65m,一般厚度为10-30m。
北风井厚度为7.9m ,卵石滚圆度好,分选性较差,充填物为砂和粘土,本含水层由于充填物为砂和粘土,渗透性较差,上覆为厚度100m 余m的亚粘土,亚沙土层,隔断了与地表水的联系,该含水层为含水性较弱的孔隙承压含水层。
6)X含水层:第四系顶部卵砾石孔隙含水层层位稳定,底面一般距地表20~40m ,最小厚度为2.60m,最大厚度30.64m;一般厚度为5~15m;卵石以紫红色及白色石英岩为主,有时也见片麻岩,闪长岩,直径一般为30100间,最大者大于1000m,分选性差,孔隙间有不同粒径的砂充填,多为单层,有时呈两层以上的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