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园林史 (中日比较)

合集下载

(完整版)日本园林发展

(完整版)日本园林发展

日本园林起源、发展及现状日本历史分成古代、中世、近世和现代四个时代, 每个时代又分成若干朝代。

园林历史阶段亦据此而分成古代园林、中世园林、近世园林和现代园林四个阶段。

古代园林指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园林(日本国都经常搬迁, 每个朝代都是以国都所在地命名, 如奈良时代的京城在奈良), 中世园林指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和南北朝的园林, 近世园林指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的园林, 现代园林指的是明治时代以后的园林, 包括明治、大正、昭和及平成时代的园林。

日本园林主景的演变过程为:动植物(大和、飞鸟)——中国式山水(奈良)——寝殿建筑佛化岛石(平安)——池岛、枯山水(镰仓)——纯枯山水石庭(室町)——书院、茶道、枯山水(桃山)——茶道、枯山水与池岛(江户)。

古代园林一、大和时代园林(公元300年至公元592年)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成书于公元712年, 它与公元720年成书的《日本书记》都提到了皇家园林情况, 虽然细节不清, 但亦可追到一丝踪迹, 如掖上池心宫、矶城瑞篱宫、泊濑列城宫等。

这些皇家园林特点是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 苑内更有池、泉、游、岛及各种动植物。

穿池起苑, 池内放养鲤鱼, 苑内奔走禽兽, 天皇在园内走狗试马, 远足田猎。

从类型上看, 大和时代正值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公元220年至581年), 故园林在带有中国殷商时代苑囿特点的同时, 也带有该期的自然山水园风格, 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 而且园中有游船, 表明日本园林一开始就与舟游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源流上看, 日本园林一开始就很发达, 并未经过象中国那样长久的苑囿阶段, 而且园中活动也很丰富和时髦, 进一步表明了日本园林源于中国的史实。

从技术上看, 当时园林就有池、矶, 而且是纯游赏性的, 可谓技术先进。

从活动上看, 曲水宴的举行和欣赏皆是文人雅士所为, 显出当时上层阶级的文化层次之高足以达到审美的境界。

二、飞鸟时代园林(公元593年至公元710年)此期园林亦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 所有古园今已不存, 但是, 园林史料还是清楚地记载了这一时代的园林, 有藤原宫内庭、飞鸟岛宫庭园、小垦宫庭园、苏我氏宅园等。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与特征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与特征

北京颐和园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中国皇家园林气势大、轴线 明、装饰浓。(天坛)
日本的皇家园林气 势弱、中心式、装 饰素。(图为日本桂 离宫)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中国寺院园林风 格不明显,依附 于文人园。(灵 隐寺)
❖ 日本寺院园林风 格明显,独立于 三大园林。(金 阁寺)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中日园林的不同形态、不同历史、不同成就一 直是困惑学术界的问题。两国园林差别很大,其意 境、构成、审美、心理都有差别。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拙政园与龙安寺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第一章
自然环境
—法天则地揭意象
一、地理环境决定园林山水性质
中日于国土环境之上的本质区别在于:大陆与 海岛。两者各成陆地文化与海洋文化。进言之, 即为山水文化与水岛文化之对比,路文化与舟文 化之对比。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 征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是东方园林的两枝奇葩,中 国园林是本源,日本园林是分支。至于为什么日本 园林会朝枯山水会朝茶庭发展,与日本的自然环境 有关系,日本的海、岛、泉、瀑、溪是日本园林存 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园林前进方向的决定因素。 日本文化中的儒道佛三家的不均衡消长也是左右园 林发展的文化因素。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第四章 文化思想
—意在笔先藏深蕴 一 天人关系
造园手法的天人合一.中国园林属于人 工型,是人工之中见自然。
日本园林属于天然型,是自然之中见 人工。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和特征
从园林的构成要素和布局特点来看,中国园林 的园林建筑较多,建筑密度较大,表明人力的伟大; 日本园林的园林建筑较少,建筑密度较低,表明人 力的弱小。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
中国园林以回游型为主,日本园林则是舟游为主。

中国园林不论大小,自古以来都以回游为主,只在大园中兼用舟游,就算是巨大的湖区,如颐和园的昆明湖,仍采用回游和舟游结合的方式。

而日本园林自古以舟游为主,只是到了镰仓时代末期,发展了回游方式。

像桂离宫,所有岛屿和陆地用路桥相连,以利回游;在陆上和岛上有许多茶室可供坐观;乘舟进入湖中也可舟游。

中国园林的建筑和景点多,适于用园路串联或并联,适于回游的形式。

而日本园林的景点不多,且池岛为主,适于舟游式。

更值得关注的是日本园林独特的心游(神游)方式,日本枯山水到室町时代红极一时,赏景不需身动,只要静坐三思即可把园景纳入到心中天地,即所谓的“心游”。

从中日社会政治结构来看,中国是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作为文化传统核心的古代哲学,深刻影响并建构了中国人特别是士大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等。

中国自古以来采取的是“文制”,重视“礼乐”的熏陶教化和情感抒发。

作为园林文化主体的士大夫高雅文化,以“文”取士,使中国成为一个“诗”的国家,具备“画境文心”,并容纳了完备的士大夫文化艺术体系。

造园艺术家们往往以诗文形式作出概括,再仔细地推敲山水、亭榭、花木等每个具体景点的布置,他们追求的是“境若与诗文相融洽”。

正因为是揣摩诗意构园,所以园林各景区意境也就具有寓意深远的诗文意境,且与该园主题相互辉映。

中国的园林如同山水诗、山水画,蕴含着浓浓的诗意。

综上所述,中日两国古典园林虽然有着众多相似之处,因为毕竟是同根所生;但在这众多看似相同的地方,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差异,因为毕竟两国地理环境、哲学思想、人生观世界观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中日园林对比

中日园林对比

中日园林对比中日园林的异同园林,是人们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很好地体现,也是人们改造自然、亲近自然的结果、它带给我们舒适、安逸的环境,带给我们美和文化。

东方园林中,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同是园林建筑中的经典,体现东方园林精致、典雅、人文的特点。

而且中国的园林对日本影响很大,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本是同一枝干上的两朵花,中国是本木,日本是接木,中国文化输入日本始于汉代,在唐代达到高潮,宋、明两代也都间有输入,因而可以说日本是在不断吸取中国文化的先进成分才逐渐形成自身的文化。

但是日本在吸取的同时却对输入的文化进行了及时的吸收和改进,使其适于本国的生存环境,从文字、宗教、伦理到文学、绘画、书道、茶道、剑道、花道等,无不如此,所以现在的日本文化虽然无处不透着中国的影子,却又无处不体现出日本特有的民族个性,园林艺术自然也不例外,日本园林通过对中国园林有选择、有发展的兼收并蓄,产生具有自己风格的园林形式。

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叙述中日园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首先,从中日园林文化的对比中,我们会看到有很多相似的地方1.中日园林同属东方园林日本园林是在中国园林直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是中国古代文明在日本园林方面的体现2.中日两国园林按类型所属,都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宗教园林3.中日两国园林都是自然山水园4.从游览方式看,中日两国园林都有动观和静观其次,我们来看看中日园林在这些共同点上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1.中国偏重于皇家和私家园林,宗教园林最弱;而日本偏重于寺院和私家园林。

中国皇家园林,如现存的西苑、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面积规模大,山体高耸,水面开阔,轴线明显,建筑呈现北方风格,屋面琉璃瓦多,木构彩画多。

私家园林的特点是面积小,文人意味浓厚,山体矮小,水面狭窄,建筑体量小,屋角起翘大。

特征。

江南的寺观园林更多地表现文人的诗情画意,只是通过宗教建筑、香火、香客以及宗教活动来突出其宗教性质。

而日本的宗教园林独立于皇家和私家园林,风格明显,讲究禅思枯意,佛意浓厚。

中日传统园林比较-论文

中日传统园林比较-论文

中⽇传统园林⽐较-论⽂中⽇传统园林的⽐较佐佐⼩泽摘要: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园林的起源、特点和类型,同时结合⽇本传统园林,作出不同⽅⾯的对⽐,归纳出中⽇传统园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最后,总结出中⽇传统园林各⾃的优缺点。

关键词:传统、起源、发展、古典、特点、意境、类型、⽐较、优点、缺点1.中国传统园林中国园林的起源:我国的园林艺术,如果从殷、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其⾼超的艺术⽔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园林的⽣成期——夏、商、周、先秦⾄西汉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园林的盛期——隋唐园林成熟前期——宋元明清初园林成熟后期——清中乃⾄清后期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源于⾃然,⾼于⾃然:⼭、⽔、植物是构成⾃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中国古典园林中利⽤这些要素,并对其有意识地改造、调整、加⼯、剪裁,从⽽表现⼀个精炼概括的典型化的⾃然景观。

在⼭的运⽤上,⼴泛采⽤各种造型、纹理进⾏“叠⼭”创造峰、峦、岭、岫、洞、⾕、悬岩、峭壁等景观形象,是真⼭的抽象化和典型的缩移摹写。

在⽔的运⽤上,追求“虽由⼈做,宛⾃天开”。

理⽔上采⽤曲折,港湾港汊⼭⽯点缀,创造天然⽔景风貌。

在园林植物配置上,以树⽊为主调,栽植⽅法不讲求成⾏成列,也⾮随意参差,往往三株五株相映成趣,以少量数⽬的艺术概括⽽表现天然植被的⽓象万千。

(2)建筑美与⾃然美的结合: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论建筑多寡,性质如何,都与⼭、⽔、花⽊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的结合在⼀起,形成⼀系列风景画⾯。

园林建筑采⽤⽊架结构,空间可实可虚,可隔可透,⾼低错落,因⼭就⽔,⾃由随宜,使建筑⼩空间与⾃然界的⼤空间沟通起来。

(3)诗情画意: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它运⽤各个艺术门之间的内在联系,熔铸诗画艺术于园林之中,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

(4)意境的蕴含:意境是中国艺术的创作和鉴赏⽅⾯的⼀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

精选中日古典园林比较资料

精选中日古典园林比较资料

2 园林类型比较
(4)在时代变迁上,园林类型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具体地 表现为:中日古典园林的山水性质是不变的,但在山水系列 变迁中,主景的演变过程不同,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是:动植 物(殷周)—高台建筑(秦汉)—山水自然本身(魏晋南北朝)— 诗画自然山水(隋唐宋)—诗画天人(元明清),这是一条对园 林要素审美重点由表及里、由浅至深、由粗到细的不断深 入的过程。审美的客体由前期的写实阶段发展为后期的写 意阶段。主景的变化在日本古典园林则是:动植物(人和、 飞鸟)—中式山水(奈良)—寝殿建筑和佛化岛石(平安)—池 岛和枯山水(镰仓)—纯枯山水(室盯)—书院、茶道、枯山水 仁桃山)—茶道、枯山水与池岛(江户),由此,我们看到, 审美的客体发展是由前期的单一性类型和写实性阶段到后 期的综合性类型和抽象性阶段 。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
1 造园环境比较
园林环境主要是指园林的国土环境和国民环境。
国土环境指的是白然地理环境方面,包括地理、气
候、自然灾害等方面。
国民环境,主要的是指国民的自然属性,而不是社会属性。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古典园林在自然属性方面的不同点非 常明显。
结论: (1)中国古典园林的大陆性特征和山性特征, 日本古典园林 的海岛性特征和水性特征,引发了与此相关的进一步差异: 在国土面积上,中大日小,在山水方面,中大日小。这些 不同,反映于园林上即是中国的面积大,规模宏伟,而日 本的面积小,规模小巧。
3造园历史比较
分为隶属关系的发展顺序、历史长短和各历史阶段的形式三方面。
(1)隶属关系的发展顺序 A从隶属关系上看,共同点都是皇家园林在先、其次是私家园林,
最后是宗教园林。不同点是中国的三大园林发生得比日本的三大 园林都早,日本的三大类型园林起初都因袭和借鉴了中国古典园 林的成就,中国园林的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日木园林则是 一个突变和拿来的过程,然后才是自我发展和成熟的阶段。

中日景观与园林不同的比较

中日景观与园林不同的比较

中日景观园林设计的比较相对于西方景观园林来说,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同属东方体系,其间的差别自然要小一些,但由于中日两个国家的地理环境的截然不同以及两个民族的性格差异,使中日虽然同种同文,却有着趣意相异的文化。

由于日本文化是在不断吸取中国文化的先进成分下才逐渐形成自身的文化。

然而日本在吸取的同时却对输入的文化进行了及时的吸收和改进,使其适于本国的生存环境,从文字、宗教、伦理到文学、绘画、书道、茶道、剑道、花道等,无不如此,所以现在的日本文化虽然无处不透着中国的影子,却又无处不体现出日本特有的民族个性,园林艺术自然也不例外。

一、中国园林特点主要有: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并伦理化、道德化、园林要素与之结合意蕴其中,尤为突出。

2).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与自然和谐为美中国园林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之上,“阴阳五行说”被誉为世界最早的生态学,建筑能够把地域自然与山、水、花木、鸟兽等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消极的一面。

在园林总体上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为美”的哲理境界。

3)中国园林漾漾充溢着诗情画意;拥有着独具魅力的意境创造二、日本园林的特点:1)、日本园林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小巧而精致,枯寂而玄妙,抽象而深邃。

大者不过一亩余,小者仅几平方米,日本园林就是用这种极少的构成要素达到极大的意韵效果。

日本园林虽早期受中国园林的影响,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在小庭院方面产生了颇有特色的庭园。

2)、日本庭园一般可分为枯山水、池泉园、筑山庭、平庭、茶庭、露地、回游式、观赏式、坐观式、舟游式以及它们的组合等。

三、造就中日景观园林不同的因素:1、从种类而言日本:模仿苏州园林的元素过多,整体十分拘紧,不大气,很烦琐。

作业 ——中日园林造园手法对比及美学观念对比-并对现代的影响

作业  ——中日园林造园手法对比及美学观念对比-并对现代的影响

中国园林的有法无式的理论表现在园林是比较少的禁忌约束
日本园林则由于自然灾害、社会战争、宗教盛行而表现为园林中石忌、 山忌、水忌、木忌等。
中日传统园林对现代景观的影响
传统园林对现代景观的影响无处不在。人类的发展一直都是传 承优秀的历史文化、优胜劣汰、推陈出新不断向前进展的。 步入新的生态文明时代,中国现代造园吸取了传统造园思想即 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和效仿自然,将人工的东西融入自然,号 以天然形成。园林建筑小品作为园林中构成要素之一,同样也 遵循了这一思想。现代造园讲究然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与古代 园林天人合一的思想相吻合。 日本崇尚自然、尊重自然、日本禅宗景观的融合,日式枯山水 的传承,例如枯山水大师枡野俊明的作品。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的平 面布局延续了中 国传统建筑的方 式,以中轴线组 织空间,将主体 建筑分为东,中, 西三路布局。和 东侧的忠王府格 局相互映衬。并 且以中轴线和园 林、庭院空间结 合。
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充 分考虑到了周边的环 境关系,虽然采用的 是现代的建筑材料, 但是从形式符号沿袭 苏州民居粉墙黛瓦的 基本元素,由此来统 一与临近建筑空间之 间的组合关系。由于 中国的民居以低层建 筑居多,因此“不高、 不大、不突出”是贝 聿铭在确定苏州不无 关总体规划时提出来 的大体方向。这样使 新馆从色彩、高度、 体量及风格上都能温 和地融入到保存完好 的传统风貌中。
园 林 活 动
茶道方面:中国是有茶无道,故园林中有茶饮而无茶庭。 日本是有茶有道,故园林中有茶道且有茶庭。
在花道上:中国人把它当成艺而日本人把它当成道,故 花道对日本园林的影响不仅是把园林插花和盆景作为园 林的点缀,而且园林中大量使用修剪树。把大树小型化, 是日本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最大的不同。 在歌道上:中国人的歌咏与园林结合的形式是曲水流觞, 这种园林活动形式最后形成了园林的形态模式,先从中 国产生,而后传到日本,故在中日两国都有所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造园手法比较:
5.1一般手法: 中国:中轴式和中心式并存,建筑布局对称, 实隔和园中园,表现复杂的俗家活动和真山 真水,后园式,偏韵律的特点,建筑偏于华 丽、厚重、土石木结合、对称、拱平桥和石 桥、楼廊多的特点 ; 日本:中轴式向中心式发展,建筑布局自由 , 虚隔和无园中园 ,偏于简洁的佛家活动和枯 山水 ,前园式和后园式并存,偏节奏特点, 建筑偏于朴素、轻盈、纯木、不对称、平桥 木桥、茶室多 。 lint
lint
传统日本园林的特征: 1.洗炼:简洁的线条(来自日本刀的线条美), 用古代日本石城建设的明快手法表达,尽可 能地除去旁杂设施 2.植物的多样性 3.根源:以绳文土器的纹铈和乡间风景为主的 日本原始风景,远古的石灯笼.石塔(石雕龙 塔)等仍是现今日本园林美学要表达的典型 4.神秘的宗教色彩 5.精致宁静、朴素简单 现代日本园林有西化的表征 lint
金阁寺
足利义满的别墅,后改为寺院。占地9公顷, 1、舟游回游混合型。此园水面较大,在湖面的 四周布臵了游览散步的小路以环湖回游庭园 的景色。 2.将全园的中心建筑布臵在湖岸旁,部分伸 展在湖池之中,立阁中可俯览全园开阔景色, 从湖对岸可观赏到金阁倒影的辉煌景色。 3.建筑镀金,其造型轻巧舒展,做工精细,金 光闪烁,遂列为日本的古迹、名胜。 4.造景层次较丰富。湖面池中布臵有岛,一方 面寓意神岛,另一方面可丰富景色的层次。 lint
第三节:日本园林 中、日一水相隔,从汉朝起 日本文化就受到中国影响。帝王庭 园类似于中国汉朝宫苑,其跑马赛 狗、狩猎观鱼等活动内容和汉朝建 章宫颇多类似。著名的曲水宴也是 仿汉朝臵杯于流水之上的习惯
lint
பைடு நூலகம்
6世纪中期:中国绘画、雕刻、建筑 传人日本,佛教的输入使得原有的 高超工艺手段具备了灵魂。天皇更 注重向中国文化靠拢,文学上尊崇 汉文,造园中多效仿一池三山手法。 贵族大臣的宅园纷纷落成,形式上 更为自然,府内曲池、岩岛、叠石 广为应用,除瀑布细流之外,海景 也成为园中重要题材之一。
lint
占地1.7公顷,其特点是: • 舟游带回游。环绕池岛布臵建筑、亭、 桥、路,并将寺僧使用的堂舍以廊相连, • 在山坡之处布臵了枯瀑石组,这是日本 最早创造出的枯山水,是后来禅宗寺院 中建造的独立枯山水庭的基础。 • 此园大部为林木、青苔覆盖,苔类50多种, 因而其园名称又叫苔寺。
lint
lint
lint
13世纪的战乱时期 人们的欣赏趣味由贵族化的华丽转为 追求自然朴素,禅宗开始流行。倡导无 色世界和水墨山水画以及茶文化使日本 庭园形成了淡泊素雅精练的风格。这时 的园林已不再是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场 所,其目的是在静静的赏游中得到思辨 的乐趣。白沙和拳石分别代表了大海和 陆地,是枯山水的雏形。
lint
lint
lint
西芳寺庭院 镰仓时代(1192—1333年),追求净土思想 与自然风景思想的结合,在舟游式池泉 庭园中加进回游式的特点。 该园设计 是以佛教净土思想为指导,创造一种理 想的极乐净土环境的庄严气氛,其构图 受佛教密宗曼荼罗象征圣地图形的影响, 具有明确的中轴线,贯穿着大门、桥、 岛与建筑
lint
4.2、回游式庭院:进入镰仓时代 (1192—1333年),追求净土思想与 自然风景思想的结合,在舟游式池 泉庭园中加进回游式的特点。京都 桂离宫是17世纪日本著名的回游式 池水庭园.。其特色为:
lint
1.回游茶庭混合式。 2.自由布局自然式。联系有序,协调统一。 3.重点突出主景。 4.茶庭多样“楷、行、草”。 5.建筑小品景色添。此园中有16座桥,用材 多种,土、木、石桥皆有;还有23个石灯笼、 8个洗手钵,这些建筑小品的造型都各有不同, 极大地丰富了各处景点的景色。 6.树木群植景幽深。园内所有山坡地上群植 松、柏、枫、杉、竹以及棕榈、橡树等,形 成绿荫幽深的景观。 lint
lint
2、枯山水庭园 : 约11世纪以后,“以一木一石写天下之 景”为指导思想的写意式庭园在日本 得到发展。 13世纪,由中国传人了禅宗和南宋山水画。 禅宗的哲理和南宋山水画的写意技法, 再次对日本园林产生了重大影响。 14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是日本写意庭 园的极盛期,并产生了最具特色的园 林样式-----枯山水。
lint
日本园林已放弃了建筑和湖对面相向、由 人在房中静赏的布臵方法,代之以舟游 式的道路环绕美丽的楼阁,可以欣赏到 丰富多彩的建筑立面的新颖布局。 石上的青苔、裂纹、梁柱上的节疤等均成 了欣赏对象,院中经常只栽常绿树以表 示自然野朴,常常将植物剪成自由形体, 臵石也多以巨大雄浑者为主 , 中国的名山大川成为日本庭园的模仿对象
lint
6 园林游览比较 • 从园林游览上的动静、交通、雅俗、功 能、距离、时间等方面上看,中国古典 园林表现为偏向于动观性、回游性、雅 俗共赏性、可居式、可触式、四时四季 游等特点。 • 而日本古典园林则表现为偏向于静观、 舟游、雅俗共赏性、参悟式、敬畏式、 四时和秋季游等特点。

lint
• 枯山水庭园即枯庭,是一种无泉池水景,充分 利用地势.地貌营建的庭园。典型的枯庭往往 是小型观赏性庭园,游人是不能人内游赏的。 • 地面铺白砂并将白砂耙成平行的曲线,借以象 征湖海,在白砂上摆放若干石块,其上点缀少 量的灌木或苔草,象征山峦,使不大的庭院蕴 含深远的意境。 • 多见于寺庙园林,设计者多为禅宗僧人。是禅 宗哲理与园艺相结合的园林艺术形式。枯山 水将写意造园手法发展到极至,也抽象到至极, 表现出清雅.恬淡的意境,体现了日本园林高 度概括.写意和富于禅趣的特点。 lint
4 造园思想比较: 4.1天人关系:中国园林--人型山水园-儒家 ,日本--天型山水园—佛家 4.2布局手法:中国---具象思维和形象 思维之间,日本--介于形象思维和抽 象思维之间。
lint
4.3美学:
审美主体 :中国--文人为主,对于园林艺术的欣赏偏 向于战胜自然之后的乐观和入世的态度;日本--武 人和僧人为主,,日本人于园林艺术的欣赏偏向于 委屈于自然灾害之下的悲观和出世的态度 审美客体:中国-----山偏多,水偏少,石偏少(主要指 理石类型),建筑偏多,日本-----山偏少,水偏多, 石偏多,建筑偏少 审美中介 :中国纯粹地艺术地把握园林以及世界的
方式,日本宗教地把握园林以及世界的方式。 审美价值:中国用正面价值来实现园林中欢喜的和 悠然的审美享受,日本更趋向于用审美的反价值 来实现悲哀和枯寂的审美体验。 审美终极:中国---天人合一,日本-人佛合一。
lint
4.4园林文学:
4.4.1历史 4.4.2形式: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学形式有诗文、题名、 题对三种。 4.4.3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为仁山型;日本古典园林 为智水型。中国的造园家同时也多是画家,而日 本更为纯粹的造园家。 4.4.4园林活动 :茶道、歌道、花道 ;曲水流觞 4.4.5造园人物和著作 :中国造园理论系统化成熟较 晚;日本则较早;中国园林的理论散于书画论之中, 日本的园林理论则是纯园林理论。中国的造园家 不一定是园林理论家,日本的造园家很多同时也 lint 是园林理论家
2 园林类型比较
2.1隶属关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的思想性 2.2布局特点 : 山与水共生的山水型园林类型(水-河.湖.海三 者的综合体;山---可无岛.必有山 ), 海与岛共生池泉型园林类型(水--泉与海的综 合体;山 –可无山,必有岛 ); 2.3游览的交通方式 :都有舟游、路游(称回游)、 坐观三种 ; 2.4植物配臵:受气候限制 2.5园林建筑 材料: lint
lint
lint
lint
lint
3.茶庭 :16世纪社会的统一和相对安定 使日本古代园林发展进人了高潮,是日 本造园艺术的兴盛时代 茶文化开始兴起,茶室茶庭以少求多、 以缺求整的指导思想导致了将朴素简 单的用材布臵成为轻松自然的美景的 片断表现在茶庭中。茶庭对天然美的 追求更仿佛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初期的回游式池泉庭园得到进一步的 发展,还发展了独立的石庭枯山水.
3 造园历史比较
3.1中日园林的发展都是皇家园林在先、其次是 私家园林,最后是宗教园林。中国--渐变 ;日本 ---拿来;中国古典园林是偏于山型、儒型、人 型.文人型和单向型,而日本的古典园林则是偏 于水型、佛型、天型、武人型和跳跃型。 3.2历史长短 3.3园林历史阶段:中国古典园林山水主题一直 没有变化,这种山水是真山真水。而日本园 林由真山水向枯山水转化---茶庭露地,更趋神 游的园林形式的转变,一步一步地远离真山 真水。 lint
lint
龙安寺石庭 面积为330m2的矩形封闭庭 1.自然朴素抽象美。受禅学思想影响, 追求与世隔绝的大自然理念环境,创造 出静看的抽象的大自然幽美景观。 2.覆白砂象征大海。并将白砂耙成水纹 条形,以象征大海。 3.象征岛群布精石。在白砂地面上,布 臵了15块精选之石,达到均衡完美的效 果。
lint
lint
一、园林类型 1、池泉筑山庭或池水(泉)庭园 : 池水庭园为其园林典范。 池水庭园包含:舟游式 回游式 观赏式三种类型。
lint
7世纪以前,日本的园林主要供围措骑射之用,娱乐 观赏性为辅。 公元8世纪的奈良时期,引进了中国的园林艺术,在庭 院中凿池引水,构筑假山,逐渐将造园发展成一门 独立的技艺 平安时期停止派遣唐使,逐渐改变对中国文化的直接 模仿,著重发展自己的文化。具有日本特点的园林---池泉筑山庭,发展起来。皇家庭园,如南苑、 西池宫,松林苑、 乌池塘等。在风景优美的地方 兴建离宫或寝殿式邸宅,这时期的显贵邸宅也多有 庭园、此类庭园较大,以具有自然水体形态的湖面 为主,园内有湖、岛、廊、亭、舟楫等
大德寺大仙寺
1.小空间内大自然。该园面积极小,仅有100㎡ 的空间,没有水没有草木,却表现出内容丰富的 大自然景观,象一放大盆景的抽象艺术作品。 2.采用石与白砂组成缩微的大自然景观,表现了 大自然的山岳、河流与瀑布等。 3.最远处有如万丈飞瀑倾泻,水急直下流入溪谷, 悬崖峭壁矗立在两侧,在谷之中架有桥,河流中 有船只往来,构成了一幅想像的立体的宏伟的大 自然山水景观画面。 • 象征性的枯山水庭艺术已达到十分完美的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