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史》第八章日本园林1
日本园林
![日本园林](https://img.taocdn.com/s3/m/23deaecdb9f3f90f76c61bf3.png)
桂离宫以借 景见长,规模 较少程式 通过借景扩 大了景物的深 度和广度,丰 富了游赏的内 容
桂离宫庭园中心有广大的水池,池 心有三岛,并且有桥相连。园中道路曲 折徊环。池岸崎岖,山岛有亭,水边有 桥,轩阁庭院有树木掩映。
石灯笼、蹲配 石组布置期间
• 桂离宫内茶亭通过淡雅 的色彩、大量苔藓、潮 湿路和步石表现一种与 世隔绝的清幽和宁静
枯山水庭院:山石作有 “瀑布”状态,以此象征 峰峦起伏的山景,用白沙铺 成“溪水”并耙出流淌的 波纹借以高度概括出无水 似有水,无声寓有声的山 水境界
江户时期日本园林
江户时期是一个封闭而稳定 且繁荣昌盛的时代。此时期 许多庭院都是对早期池岛庭 院和枯山水庭院的模仿,同 时借景在造园中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
回游式庭园
回游式庭园是江户时期产生 的一种具有民族特征的庭园类 型。主要组成部分是人工小山 (用于鸟瞰全园)、人工水池、 弯弯曲曲的溪流和瀑布,岛山、 置石强调阴、阳、石的关系。 在植物使用上更注重修剪。
• 这类庭院通常有蜿 蜒回游式作为游览 路线,并在全园设 计许多景点,使游 人在游览中达到步 移景异的效果。
• 典型的回游式庭园。这个园 林兼备李格非所提出的“宏 大、幽邃、人力、苍古、水 泉、眺望”的名园条件,所 以命名为兼六园
兼 六 园
离宫书院庭园
• 由回游式庭园、茶庭、枯山 水庭园、和借景庭院的要素 结合起来的大型庭园 • 其典型代表桂离宫庭园
日本园林史
![日本园林史](https://img.taocdn.com/s3/m/0744c7c0ddccda38366baf0d.png)
金阁寺
足利义满的别墅,后改为寺院。占地9公顷,
1、舟游回游混合型。此园水面较大,在湖面的 四周布置了游览散步的小路以环湖回游庭园 的景色。
2.将全园的中心建筑布置在湖岸旁,部分伸 展在湖池之中,立阁中可俯览全园开阔景色 ,从湖对岸可观赏到金阁倒影的辉煌景色。
3.建筑镀金,其造型轻巧舒展,做工精细,金 光闪烁,遂列为日本的古迹、名胜。
石上的青苔、裂纹、梁柱上的节疤等均成 了欣赏对象,院中经常只栽常绿树以表 示自然野朴,常常将植物剪成自由形体 ,置石也多以巨大雄浑者为主 ,
中国的名山大川成为日本庭园的模仿对象
4.2、回游式庭院:进入镰仓时代 (1192—1333年),追求净土思想与 自然风景思想的结合,在舟游式池 泉庭园中加进回游式的特点。京都 桂离宫是17世纪日本著名的回游式 池水庭园.。其特色为:
1.回游茶庭混合式。
2.自由布局自然式。联系有序,协调统一。
3.重点突出主景。
4.茶庭多样“楷、行、草”。
5.建筑小品景色添。此园中有16座桥,用材 多种,土、木、石桥皆有;还有23个石灯笼 、8个洗手钵,这些建筑小品的造型都各有不 同,极大地丰富了各处景点的景色。
6.树木群植景幽深。园内所有山坡地上群植 松、柏、枫、杉、竹以及棕榈、橡树等,形 成绿荫幽深的景观。
4.造景层次较丰富。湖面池中布置有岛,一方 面寓意神岛,另一方面可丰富景色的层次。
西芳寺庭院
镰仓时代(1192—1333年),追求净土思想 与自然风景思想的结合,在舟游式池泉 庭园中加进回游式的特点。 该园设计 是以佛教净土思想为指导,创造一种理 想的极乐净土环境的庄严气氛,其构图 受佛教密宗曼荼罗象征圣地图形的影响 ,具有明确的中轴线,贯穿着大门、桥 、岛与建筑
日本园林史
![日本园林史](https://img.taocdn.com/s3/m/64d5b9ee9b89680203d82553.png)
石景
四石组(洗手钵石组)
三尊石
石景
七五三石
石景
佛菩萨石
石景
• (四)池岛
• 池泉园是日本园林的最初形式,表达了日 本园林的造园环境是岛国。 • 从构图上看,池泉园分为苑园式、轴线式 和中心式。
轴线式 净琉璃寺庭园
轴线与对称 法成寺庭园
池岛 轴线式
中心式 西本愿寺大书院 庭园
中心式 六义园
塔
小石塔 涉成庭
多层观光式塔 清 水寺庭园
塔
• (二)园山 • 从构成上分,日本园林的园山有两类,一 是土山,二是石山。
• (三)石景 • 日本园林主要是为了表现石景。 • 石材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过中国园林。而且这 些创造性的石头景观也成为日本园林所特有的石文 化。
坐禅石 妙觉寺庭园
水中须弥山石 等持院庭 园
坐观式庭园 退藏院庭园
回游式池泉 园 等持院庭园
池泉园
3、筑山庭
是在庭园内堆土筑成假山,缀以石组、树木、飞石、 石灯笼的园林构成。一般要求有较大的规模,以表现 开阔的河山,常利用自然地形加以人工美化,达到幽 深丰富的景致。日本庭院中一般有池泉,但不一定有 筑山,即日本以池泉园为主,筑代平城宫东院庭园平面图
二、平安时代
• 从794年到1184年。当时日本国内比较太平,民 风淳朴、社会安定,观花赏月之风盛行。如平安 时代前期对庭园中石组细流,一草一木的经营都 十分重视,而且要求再现自然。这一时期也标志 着日本庭园艺术的真正诞生。
三、镰仓时代
12世纪末,日本进入封建时代,政治上的势力, 从贵族转移到武士手中,武士出生于农村,文 化程度较低,加上受禅宗的影响,比较注重实 际与实用,反奢华简谱成为时尚。 在庭园建造方面,已由从前的象征性形式,演 变为将自然风景置于小块园地内,加以临摹缩 影再现的形式之中。
日本园林史
![日本园林史](https://img.taocdn.com/s3/m/676c681a10a6f524ccbf858d.png)
日本造园发展史 日本庭园的主要形式
日本造园发展史
日本历史的时代分为四个阶段:古代(飞鸟、奈良、平 安)、中世时代(镰仓、室町)、近世(桃山、江户)。 相应地,园林也依时代分为几个阶段。 一、 公元645年以前的日本造园(飞鸟时代) 受汉代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古代苑园类似中国的灵囿 (如孝照天皇的掖上池心宫,宫外绕有壕沟或土墙, 有列植的灌木和墙篱,宫苑里有尝乐性的池泉) 一、 二、奈良时代的造园 汉代的“一池三山”神仙境界影响日本的文学和庭园, 日本古代的宫苑庭园全面地接受了中国汉唐以来的宫 苑风格,多在水上做文章,掘池以象征海洋,起岛以 象征仙境,布石植篱、瀑布细流以点化自然,并将亭 阁、滨台(钓殿)置于湖畔绿荫之下以享人间美景。
龙安寺石庭
龙安寺属于临济宗的妙心寺派,是在宝德二年(1450年)细川胜元 将德大寺家的北山山庄从藤原实能处购得,由义天和尚开基立寺。 但是,寺院在1467—1477年的应仁之乱中毁了。细川之子又于 长享二年(1488年)再度建寺。现在之石庭是于明应八年(1499年) 建造。虽然建筑物于宽政九年(1797年)曾毁于火灾,但是,石庭 仍存。 龙安寺石庭是日查枯山水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在砂池的西、南两面------是只有80厘米高的瓦顶围墙。 东-------临门廊, 北-------为方丈。观赏是在北面的专门设置的被日本称 为广缘的木地板上。 在砂池的周边有不同的处理。东北两侧是花岗岩砌成、内填石子的 雨水沟。其余两面是小块石成线状排列。
小
结
日本庭园在古代受中国文化和苑园尤其是唐宋山水园的影响,传入后 经几世纪的发展形成日本民族特有的山水庭,这种庭园的主题是在小 块庭地上表现一副自然风景的全景图,可说是自然风景的缩景园,并 富有诗意和哲学意味。由于日本国土的影响,尤其爱好海洋岛屿、海 滨景观、瀑布和溪流的再现及置石。
日本园林
![日本园林](https://img.taocdn.com/s3/m/3f2ed267011ca300a6c39029.png)
日本园林日本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流长。
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世。
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人工之中见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
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在表现自然时,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从而使日本园林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含而不露的特色;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发观赏者对人生的思索和领悟......一、园林发展史日本历史分成古代、中世、近世和现代四个时代,每个时代又分成若干朝代。
园林历史阶段亦据此而分成古代园林、中世园林、近世园林和现代园林四个阶段。
古代园林指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园林(日本国都经常搬迁,每个朝代都是以国都所在地命名,如奈良时代的京城在奈良),中世园林指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和南北朝的园林,近世园林指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的园林,现代园林指的是明治时代以后的园林,包括明治、大正、昭和及平成时代的园林。
(一)、大和时代园林(公元300年至公元592年)在公元五世纪,建立大和国。
大和国亦不断向中国派出使者,向中国学习文化,其中园林艺术就是一项。
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成书于公元712年,它与公元720年成书的《日本书记》都提到了皇家园林情况,虽然细节不清,但亦可追到一丝踪迹,如掖上池心宫、矶城瑞篱宫、泊濑列城宫等。
这些皇家园林特点是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苑内更有池、泉、游、岛及各种动植物。
穿池起苑池内放养鲤鱼,苑内奔走禽兽,天皇在园内走狗试马,远足田猎。
(二)、飞鸟时代园林(公元593年至公元710年)此期园林亦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所有古园今已不存,但是,园林史料还是清楚地记载了这一时代的园林,有藤原宫内庭、飞鸟岛宫庭园、小垦宫庭园、苏我氏宅园等。
(三)、奈良时代园林(公元711年至794年)此期日本全面吸取中国文化,整个平城京就是仿照当时中国的首都长安而建,史载园林有平城宫南苑、西池宫、松林苑、鸟池塘和城北苑等,另外还有平城京以外的郊野离宫,如称德天皇(718-770年)在西大寺后院的离宫。
第八章日本园林
![第八章日本园林](https://img.taocdn.com/s3/m/793659c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90.png)
第八章日本造园简史参考资料:[1]童寯.造园史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年.[2]汪菊渊.中国古代园林史纲要(讲稿).北京林学院园林系,1979年.[3]陈志华.外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年.一、日本古代的苑园1、《前汉书》载“夫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全国,岁时来献见玄”。
这是我国关于日本列岛的最古的比较可靠的记载。
2、从日本人在第八世纪用文字写出的包括日本太古传说、神话和皇室古祭、历代王名和宫殿所在等的《古事记》(成书于公元112年)、《日本书记》(成书于公元720年)有关历代皇居中宫苑的零星记载中,可以大概了解到日本古代苑园的概况。
(1)第3-4世纪日本孝照天皇建有掖上池心宫、崇神天皇建有矶城瑞篱宫等。
这些皇宫外饶有壕沟、或土城围绕,有列植的灌木,用植物材料编制的墙篱等。
宫苑里有赏乐性的池泉。
(2)《日本书记》卷七载“宫之池放养鲤鱼”;卷七载“穿城起苑,以盛禽兽,而好田猎,走狗试马,出入不时”;《日本书记》卷十五载“显宗天皇跳提到仿汉土曲水宴”(即曲水流杯饮)总之,犹如中国周代的灵池、灵囿一般。
二、奈良时代(公元645年——780年)的庭苑日本文化革新后,日本古代律令天皇制国家的形式已经成型。
建立起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
从文化革新到奈良时代末期(由于都城在平城京即奈良,故称奈良时代)出现了较为发达的文化,史称奈良时代。
其最盛期的年号成为“天平文化(公元729年——780年)”。
(在日本美术史上通常分为“飞鸟时代”、“白风时代”、“白风时代”。
相当于我国唐朝的开元、天宝、圣德年间)。
此阶段在庭园方面,推古天皇时期((公元593年——618年)因为受佛教影响,在宫苑的河畔、池畔和寺院境内,布置石造、须弥山,作为庭园主体。
日本从“奈良时代”到“平安时代”,日本深受汉唐文化的影响,喜作汉诗和汉文,汉代的“一池三山”神仙境界也影响到日本的文学和造园领域。
从史书上了解奈良时代时代后期圣武天皇喜爱自然景物,平城宫内的南苑、西池宫、松林苑、鸟池塘等庭院中多泉石之美。
22日本园林史1
![22日本园林史1](https://img.taocdn.com/s3/m/3b1e5c7b10a6f524cdbf8552.png)
有水庭园(2)
2.依据观赏方法: 舟游式:乘舟游览庭园景观,要求岸边景 物千变万化 回游式:步行庭园四周,欣赏庭园景观, 步移景移 舟回游式:二者结合 座视观赏式
有水庭园(3)
3.依据思想背景: 神池式:池的中岛中建有祭祀神的社殿或宫殿
神仙思想(蓬莱与鹤龟):长生不老与仙岛。蓬莱岛=远的 国度=长寿延命=龟鹤
有水庭园(5)
5.依据属性(与建筑物的关系): 住宅庭园 寺院庭园 神池式 宫居苑池 佛堂式 城郭庭园
有水庭园(6)
6.依据素材: 石庭本位:以山石为主 砂庭本位:以砂为主 修剪树木植栽本位:以修剪成形后的树木 为主
有水庭园(7)
7.特殊构成: 借景式 潮入式
无水庭园(1)
1.依据水体种类: 池泉式枯山水 曲水式枯山水 溪流式 枯山水
4.最主要的是石组在庭园中的广泛应用。
日本庭园山石的石组(1)
• 须弥山石组 • 蓬莱山石组 • 鹤龟岛石组:《淮南子》:“鹤千年,龟
万年” • 夜泊石石组:去蓬莱岛途中船的停泊处。 • 七五三石组:枯山水石组,15个山石 • 三尊石组:佛教思想,主次佛三尊 • 吕律石组
日本庭园山石的石组(2)
• 整形山石的种类 石灯笼、石桥、手洗钵、石塔等(详细在添
景物部分介绍)
山石与日本庭园
1.山石的不变不动性,成为变化无常的人类的憧憬 对象。同时,可以作为永久的艺术品进行保留。
2.山石的安定感与依存感、威压重量感与朴素亲近 感、神秘感与现实感等,让人们感慨万千。
3.从形态、色彩上看,每个山石都可成为审美观赏 的个体。从山石的容貌姿态可以分出格调品味。
无水庭园(6)
6.依据素材: 石庭 砂庭 修剪树木植栽庭园
日本园林介绍
![日本园林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df0196680b1c59eef8c7b43d.png)
飞鸟时代
•造园水平远胜于大和时代,开始形成日 本风格。 •以池为中心,增设岛屿、桥梁建筑。 •池泉山水园 •代表作:藤原宫内庭、飞鸟岛宫庭园、 小垦宫庭园、苏我氏宅园等。
奈良时代
•从造园数量上看,奈良时代建园超过前朝。 •从喜好上看,还是热衷于曲水建制。 •从做法上看,神山之岛和出水洲浜并未改 变。 •从私园上看,朝廷贵族是建园的主力军。
日本园林造园元素
理水:形式主要有瀑布、泉、溪、湖池等。 •筑山庭理水 •平庭理水 •湖池
日本园林造园元素
日本园林造园元素
日本园林造园元素
山、石、岛 •山 •岛 岩岛、山岛、林岛、潮岛、沙岛、云岛、 松皮岛、龟岛。 •置石(石组)
日本园、石桥、木桥
日本园林造园元素
第3时期:
时间:桃山、江户时代(1573年-1867年) 主要形式:比较大尺度的庭园以及茶庭 代表作:桂离宫
大和时代
•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苑内有池、 泉、舟、岛及各种动植物,池内放养 鲤鱼,苑内奔走禽兽。 •有中国殷商时代苑囿特点,兼有魏晋 自然山水园风格,属于池泉山水园系 列。 •园中有船,与舟游结下了不解之缘。 •曲水宴 •代表作:掖上池心宫、矶城瑞篱宫、 泊濑列城宫
平等院
•
平安时代永承七(公元1052)年,藤原氏政权的全盛期,藤 原赖通作为自己的别墅修建了平等院。院内引入了宇治河水, 园中樱花、杜鹃花和莲花每年喷芳吐艳,藤原力图在平等院营 造一种超脱的仙境和极乐净土的气氛。 院内主要建筑有阿弥陀堂,又称凤凰堂。堂内有尊国宝阿 弥陀如来坐像,是藤原文化的代表之作。2001年3月新开设的博 物馆「凤翔馆」,展示著名国宝。平等院还被用来作为日本10 圆硬币的图案。平等院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日本园林
日本园林
![日本园林](https://img.taocdn.com/s3/m/8d6457274b35eefdc8d333bd.png)
中外园林史 日本园林
•
二、飞鸟时代园林(公元593年至公元710年) 飞鸟时代国都定于飞鸟地区,历时117年,是以推古朝 为中心的时代,钦明大王之女推古天皇即位后,圣德太子 摄政,总揽一切事务,开始推行改革,定冠位十二阶,制 《宪法十七条》,对隋实行平等外交,派遣隋使和留学生, 传入佛教,虽然物部、大伴和苏我三氏矛盾加剧,但氏姓 制、国造制、部民制,以及以皇室为中心的统治体制逐渐 得到确立和巩固。 此期园林亦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所有古园今已不存, 但是,园林史料还是清楚地记载了这一时代的园林,有藤 原宫内庭、飞鸟岛宫庭园、小垦宫庭园、苏我氏宅园等。
中外园林史 日本园林
古代园林 • 一、大和时代园林(公元300年至公元592年) 按中国《史记》记载,日本远古时代(约公元一世纪) 曾有一百多个小国家,东汉公元57年,日本派使者向东汉 王朝称臣,东汉光武帝赐之以"汉倭奴国王"金印,此印至 今仍存。至公元三世纪,其中之一的大和民族在广袤的大 和平原上兴起,经过多年征战,在公元五世纪,终于统一 了日本,建立大和国。大和国亦不断向中国派出使者,向 中国学习文化,其中园林艺术就是一项。日本最早的史书 《古事记》成书于公元712年,它与公元720年成书的《日 本书记》都提到了皇家园林情况,虽然细节不清,但亦可 追到一丝踪迹,如掖上池心宫、矶城瑞篱宫、泊濑列城宫 等。
中外园林史 日本园林
• 推古三十四年(公元626年)条下载:"苏我马子死,飞鸟 川边苏我家南庭中有水池和小岛,时人称苏我马子为岛大 臣。"这是日本园林史上的第一个私家园林,园林依旧是 池泉园,苏我马子当时拥有财政大权,又得圣德太子宠爱, 其宅园之盛可想而知。 天武十年(公元682年)条下载:"橘岛宫的苑池中放养 着周防国敬献的赤龟",从此可见,天武天皇晚年所建的 皇家内苑,寿龟始作为灵物在园林中开始走上园林舞台, 岛上种橘也是宫苑的特色,并以此命名.朱鸟八年(公元 694年),国都迁到藤原,命名为藤原京,和铜三年(公 元710年),国都迁至平城京,结束了飞鸟时代。
日本园林史
![日本园林史](https://img.taocdn.com/s3/m/9044fa35eefdc8d376ee3264.png)
从造园环境上看,日本枯山水的做法与日本的岛国和海洋之环境 有关,它是日本国土及环境的比拟。第—种手法是实体性的,存 曰本的前期园林中用褐多,第二种手法是文化性的,在日本的后 期园林中用得多。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和升华。 枯山水中的石有几种,按粒径从细到粗可分成砂石、砾石、卵石、 岛石。最常用的是白河砂,即使在没有岛石的情况下,它也可以 独立存在,故它成了枯山水的代名词。河砂按颜色可分成白砂、 黑砂和彩砂。河砂一般用于表现水中的海洋、溪流和瀑布。砂的 铺法一般是平铺之后耙出环绕岛石的有大有小的纹路以象征海波, 在河床上和泷口中则是表现流水和瀑布,它们也被耙出砂纹的, 以象征水波。 砾石和卵石有雪白的、有纯黑的,也有赤、虽、 青、紫、绿等五彩石 。常用采做大园林中的洲浜,在小园林中 常用在很小的坪庭之中。在枯流中,它也作为铺河床的卵石。 岛石立于砂石、砾石、卵石之上,有单个的,有成对的,有三个 的。
关于水池驳岸的做法,一般是用景石与岸石结合,用列点的形 式。中国园林中的驳岸石有一种竖向层叠的感觉(堆砌法),而 日本园林的驳岸石常成横向平铺感觉。 在水中,还有半岛、中岛、石桥、汀步石等丰富池泉的景观。在 茶室、客厅周边有雨水沟。日本园林中的雨水沟常做成景观式沟 池,沟中一般有粗砂、砾石、或卵石。 枯水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把泷口、河床、池洼做好,只是不放 水,让人感受到一种有泷口无瀑布的干瀑,有河床无流水的干河, 有池底无池水的干池等效果;另一种是以砂代水像海,以石拟岛 像神,用砂纹或修剪植物作波起涛,让人在砂海之中感受到自然 界中的对比、联想等富有禅意和哲理的意义。在枯水做法中,不 仅有白砂代水的做法,也有用植物像水的做法,这些植物常是苔 藓或是修剪的灌木;它们有时象征的是海水,有时象征的是河水, 有时也象征海船、鹤头、佛像等。
日本园林发展变迁史-园林史资料
![日本园林发展变迁史-园林史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2d1e0dca58da0116d174901.png)
园林史资料补充
1、日本园林
毛越寺
这一阶段日本正处于飞鸟时代(593-701年),这时日本园林受中国汉建章宫“一池三山”模式的影响。
794年迁都平安京,现在的京都,进入平安时代,这一时期盛行以佛教净土思想为指导的净土庭院,即舟游式池泉庭院,现存以岩手县毛越寺为例,后进入镰仓时代,此时最求净土思想与自然风景死喜爱你个的结合,在舟游式池泉庭院中加入了回游式的特点,以京都西芳寺庭院为典范。
西芳寺
金阁寺
银阁寺
大德寺大仙院
龙安寺
该宫位于京都西南部,因桂川(日本河流的名字)从旁流过,故称桂山庄。
由小崛远洲设计。
中国园林辋川别墅
扬州瘦西湖。
日本园林史
![日本园林史](https://img.taocdn.com/s3/m/420f7d9a6bec0975f465e258.png)
枯 山 水 庭 园 的 发 展
在日本,水有生命、丰穰、清静之意。有了水,庭院因此润泽生 辉。当6世纪佛教传到日本,崇尚虚无的僧侣们开始在意境中觉 悟出枯山水的味道来了,学着用石头堆砌出一些意境。而在600 年前的日本室町时代,日本人从中国的北宋山水画中汲取到更多 的养分,遵循画中三远(高远、深远、平远)的表现手法,动手 成就出较完整的枯山水庭院。
毛越寺
毛越寺
• 总之,平安时代的园林总体上是受唐文化影响十分深刻, 中轴、对称、中池、中岛等概念都是唐代皇家园林的特征, 在平安初的唐风时期表现更为明显,在平安中后的国风时 期表现渐弱,主要变化就是轴线的渐弱,不对称地布局建 筑,自由地伸展水池平面。所以说,由唐风庭园发展为寝 殿造庭园和净土庭园是平安时代的最大特征。当然,平安 时代后期(十一世纪)出现的世界上第一部造园书籍《作 庭记》,作者橘俊纲(1028-1094年)是藤原赖通的儿子, 在其父复建高阳院(1040年)时才十四岁,但他跟随其父 左右,出入造园现场,把对寝殿造庭园的亲身体验写成造 园法典,影响后世。
。
龙安寺石庭 思想的融入:京都龙安寺石庭,又叫“空庭”,
体现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意境。 当然可以看到“卧游”的山水画观念的影响,主要是水墨写意山水画的影响 。
龙安寺石庭
独特之处:它占地呈矩形,面积仅330平方米,庭园地形平坦,由15尊大小不一
之石及大片灰色细卵石铺地所构成。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精心布置,按照5-2- 3-2-3排列,布局非常奇特,(至于对石头的欣赏乃至崇拜也可以追溯到中国。 石头配置方法: 偶数与奇数:大小石块15块,按照5、2、3、2、3块分五组排列。 是所谓的“七五三”配置法)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总有一块石头隐身不见。石组 以苔镶边,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纹。同心波纹可喻雨水溅落池中或鱼儿出 水。
(园林史专题)日本园林枯山水(课堂PPT)
![(园林史专题)日本园林枯山水(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f1969690ba1aa8114431d9e5.png)
《蓬莱仙境图》清 袁. 耀
2
1.2日本园林的发展历程
●第1时期: 时间:奈良、平安时代(646年~1185年) 形式:宅院形式的寝殿式庭园和作为佛寺的净土庭园 代表作:平等院凤凰堂,金阁寺 特点:一个共同点是都有一个面积较大的水面。
●第2时期: 时间:镰仓、室町时代(1185年-1573年) 形式:武家式样和书院式样的宅院,宗教园林中枯山
.
16
原文、图片来自知乎—寒冬夜旅人,侵权删
在白沙上绘出几何图案,是禅寺每日清晨的工作,这种沙纹,其实代表着水。在白 沙上描绘出沙纹,看起来像河或像大海,再或者又好似云海,映射出每个人的内心 世界,这就是枯山水,无水,却让人感觉到水,这种表现方法就是枯山水的特点。
.
原文、图片来自知乎—姚17逸凡,侵权删
水园林流行 代表作:京都的大仙院和龙安寺
●第3时期: 时间:桃山、江户时代(1573年-1867年) 主要形式:比较大尺度的庭园以及茶庭 代表作:桂离宫
.
3
1.3日本园林的类型
• 从形式上说,日本园林有三种主要类型: ① 池泉庭园:以水为主题。 ② 枯山水庭园,是以白沙代替水来造景。 ③ 茶庭,更确切的名称是“露地”。
.
23
.
24
结语
日本之所以保存、发展了枯山水庭园,是因为日本人生活在四周被海包围的岛屿上。 大海养育着日本民族,因此人们总想与大海同呼吸、共命运,所以发明创造出寓海 于石、砂,赋予无生命之物以生命,给不动之物以动之感,用以满足精神上的寄托。 是很有特色的一种庭园··········
.
25
• 枯山水园林产生初期,构成要素比较繁多,包括树木、岩石、天空、土地、海洋、山 脉、岛屿、瀑布、乔灌木、小桥等,在发展过程中,很多繁杂的要素被舍弃,仅留下 岩石、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这就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 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
日本园林史
![日本园林史](https://img.taocdn.com/s3/m/49d6b43e71fe910ef02df87e.png)
4.4.3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为仁山型;日本古典园林 为智水型。中国的造园家同时也多是画家,而日 本更为纯粹的造园家。
4.4.4园林活动 :茶道、歌道、花道 ;曲水流觞
4.4.5造园人物和著作 :中国造园理论系统化成熟较
晚;日本则较早;中国园林的理论散于书画论之中,
日本的园林理论则是纯园林理论。中国的造园家
现代日本园林有西化的表征
日本园林史
二、中日园林风格比较:
1、造园环境比较 :国土环境(地理、气候、 自然灾害等)中国---大陆性特征(山性特 征),日本----海岛性特征(水性特征)
国土面积 ----园林规模 纬度跨度---国内园林风格类型 气候---大陆、海洋-----园林内容 自然灾害 国民----审美客体的形式美在尺度大小的认定。
影响营造园林的规模,景点的高度,建筑的 高度。园林单体景点的视点高度等
日本园林史
2 园林类型比较
2.1隶属关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的思想性 2.2布局特点 : 山与水共生的山水型园林类型(水-河.湖.海三
者的综合体;山---可无岛.必有山 ), 海与岛共生池泉型园林类型(水--泉与海的综
合体;山 –可无山,必有岛 ); 2.3游览的交通方式 :都有舟游、路游(称回游)、
不一定是园林理论家,日本的造园家很多同时也
是园林理论家
日本园林史
5 造园手法比较:
5.1一般手法:
中国:中轴式和中心式并存,建筑布局对称, 实隔和园中园,表现复杂的俗家活动和真山 真水,后园式,偏韵律的特点,建筑偏于华 丽、厚重、土石木结合、对称、拱平桥和石 桥、楼廊多的特点 ;
日本:中轴式向中心式发展,建筑布局自由 , 虚隔和无园中园 ,偏于简洁的佛家活动和枯 山水 ,前园式和后园式并存,偏节奏特点, 建筑偏于朴素、轻盈、纯木、不对称、平桥
中外园林史文字教案
![中外园林史文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079af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c.png)
中外园林史文字教案第一章:中国园林史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园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掌握中国园林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了解中国园林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世界园林的影响1.2 教学内容中国园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园林的主要类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风景名胜区等)中国园林的特点(山水景观、建筑与自然的融合、诗情画意等)中国园林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世界园林的影响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园林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类型及其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园林案例,如颐和园、苏州园林等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园林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世界园林的影响1.4 教学资源教材:《中国园林史》图片资料:中国园林图片及相关建筑、景观图片视频资料:中国园林宣传片或相关纪录片1.5 教学活动引入:通过展示中国园林图片,引发学生对园林的兴趣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园林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分析: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园林案例,如颐和园、苏州园林等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园林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世界园林的影响总结:总结本章重点内容,强调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的地位第二章:中国园林的构成要素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掌握中国园林中各种要素的作用及设计原则了解中国园林中常见的植物种类及其寓意2.2 教学内容中国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山石、水体、建筑、植物、铺装等)中国园林中各种要素的作用及设计原则中国园林中常见的植物种类及其寓意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作用及设计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园林案例,解析其构成要素及设计理念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园林中植物的种类及其寓意2.4 教学资源教材:《中国园林史》图片资料:中国园林中的山石、水体、建筑、植物等图片视频资料:中国园林宣传片或相关纪录片2.5 教学活动引入:通过展示中国园林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园林的构成要素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作用及设计原则分析: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园林案例,解析其构成要素及设计理念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园林中植物的种类及其寓意总结:总结本章重点内容,强调中国园林构成要素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性第三章:中国园林的设计理念与方法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园林的设计理念掌握中国园林的设计方法与技巧了解中国园林中的诗情画意及寓意3.2 教学内容中国园林的设计理念(天人合一、借景抒情等)中国园林的设计方法与技巧(山水布局、建筑与自然的融合等)中国园林中的诗情画意及寓意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园林的设计理念、方法与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园林案例,解析其设计理念与方法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园林中的诗情画意及寓意3.4 教学资源教材:《中国园林史》图片资料:中国园林中的山水景观、建筑与自然景观等图片视频资料:中国园林宣传片或相关纪录片3.5 教学活动引入:通过展示中国园林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园林的设计理念与方法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园林的设计理念、方法与技巧分析: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园林案例,解析其设计理念与方法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园林中的诗情画意及寓意总结:总结本章重点内容,强调中国园林设计理念与方法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性第四章:外国园林史概述4.1 教学目标了解外国园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掌握外国园林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了解外国园林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世界园林的影响4.2 教学内容外国园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外国园林的主要第六章:欧洲园林艺术6.1 教学目标了解欧洲园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掌握欧洲园林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了解欧洲园林对世界园林的影响6.2 教学内容欧洲园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欧洲园林的主要类型(法式园林、英式园林、意大利园林等)欧洲园林的特点(几何图案、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等)欧洲园林对世界园林的影响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欧洲园林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类型及其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欧洲园林案例,如凡尔赛宫花园、伦敦皇家植物园等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欧洲园林对世界园林的影响6.4 教学资源教材:《中外园林史》图片资料:欧洲园林的图片及相关建筑、景观图片视频资料:欧洲园林宣传片或相关纪录片6.5 教学活动引入:通过展示欧洲园林图片,引发学生对欧洲园林的兴趣讲解:详细讲解欧洲园林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分析: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欧洲园林案例,如凡尔赛宫花园、伦敦皇家植物园等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欧洲园林对世界园林的影响总结:总结本章重点内容,强调欧洲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的地位第七章:日本园林艺术7.1 教学目标了解日本园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掌握日本园林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了解日本园林对世界园林的影响7.2 教学内容日本园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日本园林的主要类型(枯山水、池泉园、茶庭等)日本园林的特点(禅意、自然美学、精巧布局等)日本园林对世界园林的影响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日本园林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类型及其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园林案例,如金阁寺、龙安寺等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日本园林对世界园林的影响7.4 教学资源教材:《中外园林史》图片资料:日本园林的图片及相关建筑、景观图片视频资料:日本园林宣传片或相关纪录片7.5 教学活动引入:通过展示日本园林图片,引发学生对日本园林的兴趣讲解:详细讲解日本园林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分析: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园林案例,如金阁寺、龙安寺等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日本园林对世界园林的影响总结:总结本章重点内容,强调日本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的地位第八章:现代园林设计8.1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园林设计的背景与趋势掌握现代园林设计的主要风格与理念了解现代园林设计对世界园林的影响8.2 教学内容现代园林设计的背景与趋势现代园林设计的主要风格(极简主义、生态主义、后现代等)现代园林设计对世界园林的影响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现代园林设计的背景、趋势、主要风格与理念案例分析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园林设计案例,如彼得·拉文的作品等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现代园林设计对世界园林的影响8.4 教学资源教材:《中外园林史》图片资料:现代园林设计的图片及相关建筑、景观图片视频资料:现代园林设计宣传片或相关纪录片8.5 教学活动引入:通过展示现代园林设计图片,引发学生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兴趣讲解:详细讲解现代园林设计的背景、趋势、主要风格与理念分析:分析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园林设计案例,如彼得·拉文的作品等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现代园林设计对世界园林的影响总结:总结本章重点内容,强调现代园林设计在世界园林史上的地位第九章:园林保护与传承9.1 教学目标了解园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掌握园林保护与传承的主要方法与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至第三章的重点环节是中国园林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类型、特点及设计理念与方法。
日本园林史
![日本园林史](https://img.taocdn.com/s3/m/55371e194693daef5ff73d8d.png)
❖ 池泉园是以池泉为中心的园林构成,体现日本园林的本质特征,即岛国性 国家的特征。园中以水池为中心,布置岛、瀑布、土山、溪流、桥、亭、 榭等。
2021/7/15
2) 讲究写意,意味深长
❖ 日式园林常以写意象征手法表现自然,构图简洁、意 蕴丰富。
❖ 其典型表现便是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 院的“枯山水”园林。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 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便能表现 大江大海、岛屿、山川;
❖ 不用滴水却能表现恣意汪洋,不筑一山却能体现高山 峻岭,悬崖峭壁。它同音乐、绘画、文学一样,可表 达深沉的哲理,体现出大自然的风貌特征和含蓄隽永
2021/7/15
■江户时代(17世纪)由于交通发达,皇子外 出巡视机会增多,刺激了日本大型园林的发展, 在大面积的园林中,可以极力模仿园内外的风 景名胜,创造了缩影式的园林艺术特色,形成
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民族形式。
2021/7/15
一般在园林中心设立水池,水中立有 小岛,再用小桥把岛陆相连。池的背后 建有假山和瀑布,理水弯曲成河,并还 点缀石灯笼和洗手钵等。古建筑在主要
2021/7/15
的审美情趣。
3) 追求细节,构筑完美
❖ 对于细节的刻画是日式园林中 的点睛之笔,对微小的东西如一根枝条,一块石头所作出的 感性表现,显得极其关心并看得非常重要,这些在飞石、石灯 笼、门、洗手钵、培垣等的细节处理上都有充分的体现。
4) 清幽恬静,凝练素雅
日本园林 ppt课件
![日本园林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fc0d4633d4b14e8424680c.png)
日本园林
3. 日本园林的造园要素—石灯笼
日本园林
石灯笼
日本园林
日本园林
3. 日本园林的造园要素—手水钵
桂离宫中的手水钵
日本园林
3. 日本园林的造园要素—洞窟
• 中国的神仙思想大约在公元450年左右传入日本。这一思想期望通过 采集山野自然生长的药草制成仙药,并在艰苦的修行中借助神灵之 力而成仙。这种修行的场所就在洞窟之中。同时,洞窟也是风葬、 水葬的宝地。洞窟的造型被引入庭园大约在镰仓时代以后。
日本园林
京都大德寺
大德寺创建于日本江户年间(公元1319年),位于今日本京都市北区, 是洛北最大的寺院,也是禅宗文化中心之一。大德寺内尚有大仙院、养源院、 瑞峰院和高桐院四个寺院散在其间。其中大仙院的庭院是江户初期枯山水庭 园的代表作,景致优雅。
日本园林
京都大德寺大仙院
古岳禅师在16世纪设 计的大德寺大仙院的方丈 东北庭,通过巧妙地运用 尺度和透视感,用岩石和 沙砾营造出一条“河道”。 这里的主石,或直立如屏 风,或交错如门扇,或层 叠如台阶,其理石技艺精 湛,当观者远眺时,分明 能感觉到“水”在高耸的 峭壁间流淌,在低浅的桥 下奔流。
日本园林
2. 日本园林的发展历程
•第1时期: •时间:奈良、平安时代(646年~1185年) •形式:宅院形式的寝殿式庭园和作为佛寺的净土庭园 •代表作:平等院凤凰堂 •特点:一个共同点是都有一个面积较大的水面。 •第2时期: •时间:镰仓、室町时代(1185年-1573年) •形式:武家式样和书院式样的宅院,宗教园林中枯山水园林流行 •代表作:京都的大仙院和龙安寺,金阁寺 •第3时期: •时间:桃山、江户时代(1573年-1867年) •主要形式:比较大尺度的庭园以及茶庭 •代表作:桂离宫
日本园林
![日本园林](https://img.taocdn.com/s3/m/164820a4f524ccbff1218457.png)
• 因为这些庭园中不用水来表现山水的状态,而被 称为“枯山水”。 枯山水从平安时代就已出现,但是室町时代 的枯山水引人了北宗画的手法,以禅宗的自然观 为基调,是一种象征性十分丰富的庭园形式。如 果拿大仙院和龙安寺进行比较,前者非常具象, 后者则十分抽象,同样被称之为“枯山水”,两 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不能说从大仙院到龙安寺是一种飞跃,但是 龙安寺是采用当时从中国传入的盆石的手法,综 合了北宗画的构想而完成的作品。
• 随后,禅宗思想从中国传入,武家很多是皈依于 禅宗的,为此,禅宗寺院被十分广泛地建造。当 时的禅僧追求一种高尚的教养境界,而在衣食方 面却十分简朴,庭园中有与北宗画中相同的石组、 白砂铺地等在以前很少见到的一种山水式庭园, 其中立石表现着群山,石间有叠水和小溪,并流 过山谷间汇入大海这样一种情景的描写。也有通 过一片白砂来表现宽广的大海,其间散置着几处 石组来反映海岛等象征的表现。这些作品的共同 特点在于每位观赏到此景的人,都可以有自己的 感想、体验和理解。 • 京都的大仙院和龙安寺就是这种庭园的代表作品。
• 被称为“寝殿”的建筑一般多放在庭园的中央,坐南朝北。 其左右或者是后方的附属建筑被称为"对屋"。寝殿是一家 之主的寝室,对屋是供家族中其它成员使用的寝室。寝殿 的南方是主要庭园,有用石子铺设的园路。再往南是人工 挖的湖和用挖湖的土堆成的山。一般在湖中设置中之岛, 并用小桥进行连接。另外,从对屋通过回廊可以到达南侧 的湖岸,在那里有被称为“泉殿”或“钓殿”的庭园建筑, 其建筑形式多为一半伸出水面,作为夏季纳凉或是钓鱼、 欣赏庭园景色的场所。人们在湖中荡漾着小舟,有音乐的 伴奏,吟诗作歌或举行酒宴等活动。不过这只是一种规范 的描述,因地形的变化,湖的形状、建筑的配置等都随之 自由地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日本造园简史参考资料:[1]童寯.造园史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年.[2]汪菊渊.中国古代园林史纲要(讲稿).北京林学院园林系,1979年.[3]陈志华.外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年.一、日本古代的苑园1、《前汉书》载“夫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全国,岁时来献见玄”。
这是我国关于日本列岛的最古的比较可靠的记载。
2、从日本人在第八世纪用文字写出的包括日本太古传说、神话和皇室古祭、历代王名和宫殿所在等的《古事记》(成书于公元112年)、《日本书记》(成书于公元720年)有关历代皇居中宫苑的零星记载中,可以大概了解到日本古代苑园的概况。
(1)第3-4世纪日本孝照天皇建有掖上池心宫、崇神天皇建有矶城瑞篱宫等。
这些皇宫外饶有壕沟、或土城围绕,有列植的灌木,用植物材料编制的墙篱等。
宫苑里有赏乐性的池泉。
(2)《日本书记》卷七载“宫之池放养鲤鱼”;卷七载“穿城起苑,以盛禽兽,而好田猎,走狗试马,出入不时”;《日本书记》卷十五载“显宗天皇跳提到仿汉土曲水宴”(即曲水流杯饮)总之,犹如中国周代的灵池、灵囿一般。
二、奈良时代(公元645年——780年)的庭苑日本文化革新后,日本古代律令天皇制国家的形式已经成型。
建立起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
从文化革新到奈良时代末期(由于都城在平城京即奈良,故称奈良时代)出现了较为发达的文化,史称奈良时代。
其最盛期的年号成为“天平文化(公元729年——780年)”。
(在日本美术史上通常分为“飞鸟时代”、“白风时代”、“白风时代”。
相当于我国唐朝的开元、天宝、圣德年间)。
此阶段在庭园方面,推古天皇时期((公元593年——618年)因为受佛教影响,在宫苑的河畔、池畔和寺院境内,布置石造、须弥山,作为庭园主体。
日本从“奈良时代”到“平安时代”,日本深受汉唐文化的影响,喜作汉诗和汉文,汉代的“一池三山”神仙境界也影响到日本的文学和造园领域。
从史书上了解奈良时代时代后期圣武天皇喜爱自然景物,平城宫内的南苑、西池宫、松林苑、鸟池塘等庭院中多泉石之美。
同时受海洋景观的影响,池中堆岛兴起,及瀑布、细流的表现。
庭园建筑有了发展,如位于湖畔的“滨台/滨楼”为后代“钓殿”建筑的雏形。
三、平安时代(公元794年——1192年)庭园和造庭秘传书1、公元794年迁都平安京,据载恒武天皇时期主要建筑都仿唐制,苑园多利用天然的湖池和起伏地形,有模仿汉上林苑“甘泉苑”的“神泉苑”。
其遗址现尚存。
2、平安时代前期对庭园中石组细流、草木的经营十分重视,而且要求表现自然,并逐渐形成以池和岛为主题的“水石庭”风格。
3、这个时期有日本最古的造庭法秘传书的写作,名《前庭秘抄》/《作庭记》。
橘俊纲(1028-1094年)著《作庭记》,是一部关于日本早期园林的造园技术的著作。
用汉文体写作。
该书分上下两卷,主要内容:上卷先论庭院形态、造庭立石方法、自然缩景的表现。
题材主为海洋、瀑布、溪流自然景观,并就海池、河山岛瀑布的意匠着论。
下卷主要为立石口传,立石禁忌,一树事,一泉事、一杂事等;还有寝殿造,庭园意匠轮。
四、镰仓时代(公元1192年——年)庭园1、公元十二世纪末,镰仓幕府建立以后,日本进入封建时代,武士文化有了显著发展。
由于武士出身多为下层,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故在建筑方面,武士造住宅时的形式与贵族的华丽样式不同,朴素而实用。
也影响到庭园的观赏利用。
到了镰仓时代后期,从大宋传入的禅宗思想对庭园样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时期的庭园已由从象征的形式发展到把大地风景在小块园内“缩景园”的表现形式中。
五、吉野—室町时代庭园和造庭书1、吉野时代初了日本庭园史上最著名的梦窗国师。
他设计了日本许多名园,曾设计构筑京都西芳寺(苔寺)、天龙寺、永保寺、吸江寺、瑞泉寺、惠林寺等庭园。
他所创造的庭园特色是广大的水池,池岸线曲折多变,在置石方面中发展了石组的技法和泷口(瀑布)的构造,犹如南宋山水画“残山剩水”的风格。
后来这种风格发展成“枯山水庭园”。
(1)梦窗国师/梦窗疏石(1275~1351),又称“禅僧疏石”、“梦窗国师”等。
伊势人,俗姓源,字梦窗。
日本镰仓时代末期著名佛教临济宗僧人,号称“七朝帝师”,其法系形成“梦窗派”,是当时最负盛名的造园家,也是日本枯山水式庭园的先驱之一。
(2)京都西芳寺/苔寺:因为这里的青苔最出色,故又名“苔寺”。
苔庭立于苔寺川畔,岚山与松尾山之麓,地形富于高低自然之变化。
园中除枯山水外,其余皆为池泉式庭园,以心形的“黄金池”为中心,有石径、小桥及花木竹林。
而无论枯山水与池泉,皆没于厚厚的青苔里。
据云,苔寺之苔种类多达四十余种。
6世纪来,这些形状各异、色泽不同的青苔,任其自然衍生,故无论池沼之边、台级之上、桥畔、径间,还是石块上、树枝上,都蔓衍着青苔,茸茸密密,如毡似锦。
苔寺就因这一片片葱郁的青苔而闻名遐迩。
又由于作庭历史悠久,园中古木参天,花卉丰富,故四季皆可观。
尤其当枫叶转红之秋与白雪覆地之冬,景致最堪欣赏,是游客最多的时节。
2、室町时代是日本庭园在意匠方面最具特色的时代。
造园技术发达,著名的庭园师辈出。
中任和尚受梦窗国师的影响,也筑有名园多处。
他还创造了一种新型庭园形式即茶庭(茶庭在桃山时代大兴)。
早在南宋时期,日本禅僧荣西再度来华4年,带回啜茗习尚,为室町时期(明代)茶道、茶庭树立了基础。
3、此时期的造园著作有《山水奔野形图》和“嵯峨流”(当时造园的一种流派)庭古法秘传之书等。
“嵯峨流”庭:中心为心形水池,水池后正面为守护石、水池前左为客人岛,水池前右为主人岛,池中心为中岛,水池前为礼拜石和平滨。
4、此时期的著名的造园实例有鹿苑寺金阁庭园和慈照寺银阁庭园;(1)鹿苑寺金阁庭园:因寺院内金箔贴制的舍利殿——金阁非常有名,故被叫作金阁寺。
金阁寺是1397年足利家族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聪明的一休》)作为别墅而修建的,足利义满死后被改为禅寺“菩提所”。
据说以金阁为中心的庭园表示极乐净土。
5、枯山水庭园的代表作有龙安寺方丈南庭,大仙院方丈北庭。
(1)枯山水庭园和龙安寺方丈南庭枯山水庭园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顾名思义,枯山水并没有水,是干枯的庭院山水景观,在一些地方,枯山水庭院内甚至排除了草木。
其主要特点,是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
如白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可寓意大山、瀑布等等。
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
它同音乐、绘画、文学一样,可表达深沉的哲理,而其中的许多理念便来自禅宗道义。
15世纪建于京都龙安寺方丈南庭是日本枯山水庭园最有名的园林精品。
它占地面积仅330平方米,平面形状呈矩形,庭园地形平坦,由15尊大小不一之石及大片灰色细卵石铺地所构成。
石以二、三或五为一组,共分五组(据说石组按照5-2-3-2-3排列,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总有一块看不到,意蕴人生之不完美)。
石组以苔镶边,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纹。
同心波纹可喻雨水溅落池中或鱼儿出水。
看是白砂、绿苔、褐石,但三者均非纯色,从此物的色系深浅变化中可找到此物与彼物的交相调谐之处。
而砂石的细小与主石的粗犷、植物的“软”与石的“硬”、卧石与立石的不同形态等,又往往于对比中显其呼应。
因其属眺望园,故除耙制细石之人以外,无人可以迈进此园。
而各方游客则会坐在庭园边的深色走廊上——有时会滞留数小时,以在砂、石的形式之外思索龙安寺布道者的深刻涵义。
六、桃山—江户时代庭园1、公元16世纪,茶庭勃兴。
茶庭顺应自然,面积不大,单设或与庭园其他部分隔开。
四周围以竹篱,有庭门和小径通到最主要的建筑即茶汤仪式的茶屋。
茶庭面积虽小,但要表现自然的片断,寸地而有深山野谷幽美的意境,更要和茶的精神协调,能使人默思沉想,一旦进入茶庭好似远离尘凡一般。
庭中栽植主要为常绿树,洁净是首要的,庭地和石上都要长有青苔,使茶庭形成“静寂”的氛围。
忌用花木,一方面是出于对水墨画的模仿,另一方面,在用无色表现幽静、古雅感情方面也有其积极意义。
茶庭中对石灯、水钵的布置,尤其是飞石敷石有了进一步发展。
茶庭(tea ceremony)也叫露地或露路。
是将茶道礼仪与园林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园林风格。
茶庭是指在进入茶室之前的一段空间里所布置的各种景观。
比较典型的布局是以中门划分出外庭和内庭的二重露地。
园林氛围是讲究茶道的“和、寂、清、静”。
象征的手法:中门象征与尘世的隔离;步石象征山间小径;松叶象征森林;蹲踞象征山泉;围篱、石灯笼象征寺庙的静穆。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
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当时社会上茶宴已很流行,宾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动中,品茗赏景,各抒胸襟。
在唐朝寺院僧众念经坐禅,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
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
2、这时期著名的造园家有小掘远洲(1579——1647年),后来人称这一流派为“远洲派”。
高台寺:位于京都东山灵山之麓。
日本战国时代名将丰臣秀吉病逝后,丰臣秀吉妻子北政所出家为尼。
为悼念丈夫,1606年建高台寺。
高台寺庭院为日本著名园艺巨匠小掘远洲的传世之作,采用借景、大和叠石法及中华蓬莱山水园艺建筑风格,巧夺天工。
寺内的主建筑开山堂、灵屋、卧龙廊、观月台全为仿唐建筑,和我国寺院建筑不同的是他们不在同一条中轴线上,而是象棋子一样散布开来。
伞亭正式名字为安闲窟,是根据日本茶道始祖千利休意匠建造的茶室。
原来建在丰臣秀古旧居伏见城内,后迁至高台寺。
亭顶竹木伞状结构,像一把撑起来的伞,故称伞亭。
时雨亭是与伞亭平行相隔不足10米的全日本唯一的二层建筑茶室。
数百年来,寺内经历过多次火灾,寺内的佛像、建筑大多付之一炬,仅留下开山堂、灵屋、茶室的伞亭与时雨亭等还可以一窥高台寺初建时的建筑之美。
3、公元17~19世纪,江户时代初期日本庭园完成了自己独特风格的民族形式并且确立起来。
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桂离宫庭园。
桂离宫庭园:庭园中心为水池,池心有三岛,岛间有桥相连,池苑周围主要苑路环回导引到茶庭洼地以及亭轩院屋建筑。
全园主要建筑是古书院、中书院、新书院相错落的建筑组合。
池岸曲折,桥梁、石灯、蹲配等别具意匠,庭石和植物材料种类丰富,配合多彩。
修学院离宫庭园,以能充分利用地形特点,有文人趣味的特征,与桂离宫并称为江户时代初期双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