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的异同
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庭院园林的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庭院园林的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庭院园林有许多差异,如下所述:
1. 设计理念: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自然与人工的融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日本庭院园林则更加注重简约、抽象和空灵的美感。
2. 布局结构:中国古典园林通常包含山水、湖泊、假山、廊、亭、楼等元素,给人以丰富多样的游览体验。
而日本庭院园林则更为简洁,通常设计成幽静的空间,以花草树木、琉璃瓦片、水景等元素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3. 植物选择: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植物包括花草、乔木、竹子等,追求四季景观的变幻和丰富。
而日本庭院园林则更注重自然元素的简洁和平衡,一些常见的植物包括苔藓、枯木、小型灌木等。
4. 庭院的功能:中国古典园林多用于宴会、游玩、休憩等活动,也常常用于显示主人的地位和社交地位。
而日本庭院园林则更注重提供一个能够供人沉思、冥想以及举办茶道等传统仪式的空间。
5. 装饰元素:中国古典园林善于使用彩绘、雕花、镂空等繁复的装饰元素,赋予庭园以华丽和精美的感觉。
而日本庭院园林则更注重使用简约的素材和形式,以自然材料、石头、木材等为主要材质。
中国古典园林偏重于封建文化的表达与展示,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呈现出的是一种庄重、浓郁的艺术氛围;而日本庭院园林则追求简约、空灵、平和的美感,更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内省与静谧体验。
中日古典园林的差异解析
中日古典园林的差异解析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古典园林虽然同属于东方园林体系,但是由于两国地理位置和民族性格的差异,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古典园林迥然相异。
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总结并分析了中日古典园林在地理环境、园林类型、历史文化、造园思想、造园手法等方面的差异,更加深刻地掌握了中日古典园林的精髓,对以后的学习和景观设计有很大的帮助。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帮助我们将现代的设计手法和传统的思想相结合,创造出更具特色的景观空间。
关键词:中日古典园林差异园林景观园林景观设计景观空间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古典园林同是东方园林的两枝奇葩,中国古典园林是本源,日本古典园林是分支。
至于为什么日本古典园林会朝枯山水会朝茶庭发展,这与日本的自然环境有关系,日本的海、岛、泉、瀑、溪是日本园林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园林前进方向的决定因素。
日本文化中的儒道佛三家的不均衡消长也是左右园林发展的文化因素。
东方园林以含蓄、内秀、恬静、淡泊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领悟,在哲学上追求天人合一,与自然保持和谐的融洽关系。
自然物的各种客观的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组合,在审美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审美以对自然的主观把握为主。
园林景观设计在空间上循环往复,以含蓄的境界为上。
其中某些流派如日本园林还将禅宗的修悟渗入到景观设计中,从而达到佛教所追求的悟境,其抽象意味的浓重超出了五感、直接与自然相溶,把人引向内省幽玄的神秘境界。
东方的古典园林富有诗情画意,这是为了表现接近自然、反朴归真的隐士生活环境,同时也是为了寄托传统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理念。
这也是中日园林的相同之处。
中日古典园林的不同形态、不同历史、不同成就一直是困惑学术界的问题。
两国园林差别很大,其意境、构成、审美、心理都有差别。
将中日古典园林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比较,更深刻地表达两国园林各自的特色。
一中日古典园林在地理环境方面的差异园林地理环境主要是指园林的国土环境和国民环境。
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的区别
中日两国古典园林同属于区别于欧洲和西亚的东方园林体系,日本园林受中国园林影响很大,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
但经过日本长期的历史过滤与消化,逐步形成了具有日本文化性格特征的园林艺术。
与中国园林在许多方面又有着区别.中国和日本古典园林同属于世界三大造园系统(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园林,西亚,欧洲)的东方园林体系。
东方人对大自然的态度是同自然交朋友,在认识、了解自然的基础上向自然索取。
日本园林是在中国园林直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是中国古代文明在日本园林方面的体现。
然而,日本在受中国文化长期熏染和渗透的过程中,也不断经过自身的历史过滤和消化,逐步形成了具有日本文化性格特征的园林艺术。
下面就两国古典园林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特征作出比较和分析,并就其成因进行探究。
首先,中日两国园林按类型所属,都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宗教园林。
中国偏重于皇家和私家园林,宗教园林最弱;而日本偏重于寺院和私家园林。
中国皇家园林,如现存的西苑、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一般地处中原或北方,位高权重,显得庄重典雅、华贵大方。
面积规模大,山体高耸,水面开阔,轴线明显,建筑呈现北方风格,屋角起翘小,屋面琉璃瓦多,木构彩画多。
私家园林的特点是面积小,文人意味浓厚,山体矮小,水面狭窄,建筑体量小,屋角起翘大。
中国的宗教园林个性最不明显,多为佛家的寺院园林和道家的道观园林。
在表达上,较少体现宗教意义,更多地与儒家结合,形成以儒、道、佛结合的特征。
江南的寺观园林更多地表现文人的诗情画意,只是通过宗教建筑、香火、香客以及宗教活动来突出其宗教性质。
而日本的宗教园林独立于皇家和私家园林,风格明显,讲究禅思枯意,佛意浓厚。
靠园林本身塑造宗教园林的形象和气氛,不同于中国的宗教园林。
第二,从布局形式看,中日两国园林都是自然山水园。
但中国园林偏重山性,而日本园林偏向水性。
中国园必有山,园可无岛,而日本园必有岛。
从园林的构图看,中日园林皆以向心式构图与西方园林规则式形成对比。
中日传统园林比较-论文
中⽇传统园林⽐较-论⽂中⽇传统园林的⽐较佐佐⼩泽摘要: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园林的起源、特点和类型,同时结合⽇本传统园林,作出不同⽅⾯的对⽐,归纳出中⽇传统园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最后,总结出中⽇传统园林各⾃的优缺点。
关键词:传统、起源、发展、古典、特点、意境、类型、⽐较、优点、缺点1.中国传统园林中国园林的起源:我国的园林艺术,如果从殷、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其⾼超的艺术⽔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园林的⽣成期——夏、商、周、先秦⾄西汉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园林的盛期——隋唐园林成熟前期——宋元明清初园林成熟后期——清中乃⾄清后期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源于⾃然,⾼于⾃然:⼭、⽔、植物是构成⾃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中国古典园林中利⽤这些要素,并对其有意识地改造、调整、加⼯、剪裁,从⽽表现⼀个精炼概括的典型化的⾃然景观。
在⼭的运⽤上,⼴泛采⽤各种造型、纹理进⾏“叠⼭”创造峰、峦、岭、岫、洞、⾕、悬岩、峭壁等景观形象,是真⼭的抽象化和典型的缩移摹写。
在⽔的运⽤上,追求“虽由⼈做,宛⾃天开”。
理⽔上采⽤曲折,港湾港汊⼭⽯点缀,创造天然⽔景风貌。
在园林植物配置上,以树⽊为主调,栽植⽅法不讲求成⾏成列,也⾮随意参差,往往三株五株相映成趣,以少量数⽬的艺术概括⽽表现天然植被的⽓象万千。
(2)建筑美与⾃然美的结合: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论建筑多寡,性质如何,都与⼭、⽔、花⽊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的结合在⼀起,形成⼀系列风景画⾯。
园林建筑采⽤⽊架结构,空间可实可虚,可隔可透,⾼低错落,因⼭就⽔,⾃由随宜,使建筑⼩空间与⾃然界的⼤空间沟通起来。
(3)诗情画意: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它运⽤各个艺术门之间的内在联系,熔铸诗画艺术于园林之中,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
(4)意境的蕴含:意境是中国艺术的创作和鉴赏⽅⾯的⼀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
中日园林文化对比
浅析中日园林文化对比摘要: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园林也是历史悠久且博大精深。
而日本园林受中国园林影响很大,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
而日本经过长期的历史过滤与消化,逐步形成了具有日本文化性格特征的园林艺术。
与中国园林在许多方面又有着区别。
关键词:中国园林;日本园林;园林意境;枯山水;差异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之后,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意境。
日本园林虽然受中国影响较深,但也有自己独到之处。
1.中日园林各自的特色1.1中国园林意境特点首先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把“天人合一”思想作为最高标准,“师法自然,融于自然,表现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之思想的体现。
“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是园林设计的原则。
“天人合一”思想以崇尚自然为宗旨,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改造自然,表现自然,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园林形态。
其次体现在“山因水活,水随山转”。
中国园林中,山与水在空间上隔相呼应,形成了迂回曲折时宽时窄的流经形态,贯穿于各个景区之间,只有流动着的水,才能给人以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只有活泼泼的水,才能给园林带来流动的气息。
山赋予水以形,水赋予山以活力,山与水的结合给予园林的空间与倒影,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境界美。
山与水的结合,也体现了阴阳调和的宇宙观。
此外,中国园林之中,每件物品,包括树木、花卉、建筑、文字、匾额、刻石都非常地精致,把他们的安置经过艺术处理,既能发挥自己本身的作用(如匾额,增加文化气氛,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又能与周围环境融合,烘托物镜,幻化出意镜。
空间的布置与分割,非常巧妙,在整个园林的意境中处理得非常得体。
中国园林还有一个特色就是“石是园之骨,水是园之脉”。
叠石是园林的骨架,理水是园林的脉绪。
石头坚硬,刚强,有着坚硬的外表;水,忧愁含蓄,给人静谧的感觉,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
同时艺术处理之后,两者相得益彰。
同时坚石、怪石作为骨架能寄托主人的感情。
流水荡漾也能代表主人的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园林异同
3 .中日古典园林风格类型的分析
• 中国园林大致可以分四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 庙园林、名胜游览区。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私 家园林有时代风格,从西汉自然山水园到明清人文山水园。 江南园林体现了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华。寺庙园林建筑 金碧辉煌,殿堂之庭,栽植松柏竹等常青树木。名胜游览区 是结合自然山水开发,具有公共游乐性质的园林。 • 日本园林有以下几种类型:枯山水、茶庭、池泉园、 筑山庭、平庭、寝殿造、书院造、净土宗。枯山水即在没 有池水溪流的地方仅立山石,以砂代水,以石代岛的做法。 池泉式园林偏重于池泉为中心,筑山庭则是偏重于堆土山, 平庭是在平坦地面上进行园林规划。茶庭是在进入茶室前 的一段空间里,布置各种景观。寝殿造、书院造、净土宗 主要是依据主体建筑而命名。
中国讲求“瘦、 透、漏、皱”
日本选石以浑厚朴实为贵
4.3 理水的比较
中国园林讲究真水的处理,日本园林有真水和枯水两种 处理。中国园林理水讲求“宁静致远”,以静赏为主。日 本池泉式园林欣赏水的清澈通透,而枯山水以白砂之水表 达空灵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讲究来龙去脉,显示疏水未尽之意。 理水原理为“小水则聚,大水则分”,丰富空间。日本园林 只重来水,以泷口交代,水体较小,以聚为主。
制作人:张勇
中国古典方面发掘这两种风格 所体现的自然之美,揭示两个民族如何感悟 园林,如何再现和表现自然;另一方面通过研 究,学习日本园林的长处,结合中国造园艺术, 为当今中国景观设计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1.造成中日古典园林艺术差异的原因
• 中日地理环境和气候与思想文化差异是造成中日古典 园林艺术差异的外因和内因。地理环境区别是大陆和海岛 的差异,在园林文化上就是山水文化和水岛文化的区别。 • 气候因素的差异决定了两国园林建筑和植物的差异。 中国南北跨度大,北方建筑防寒为主,较厚重;南方建筑通风、 采光为主,较小巧,园林植物也有较大差异。日本属海洋性 气候,温度较高,雨量充沛,树木资源丰富。日本园林建筑用 拉窗和拉门分隔,可以拉开,形成通透的空间。 • 思想的差异上,中国偏于儒,表现为乐天爱人,日本偏于 佛,显示出孤独的禅意和对短暂人生的思考。
中日及中外园林对比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1 造园环境比较园林环境主要是指园林的国土环境和国民环境。
国土环境指的是白然地理环境方面,包括地理、气候、自然灾害等方面。
国民环境,主要的是指国民的自然属性,而不是社会属性。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古典园林在自然属性方面的不同点非常明显。
结论:(1)中国古典园林的大陆性特征和山性特征,日本古典园林的海岛性特征和水性特征,引发了与此相关的进一步差异:在国土面积上,中大日小,在山水方面,中大日小。
这些不同,反映于园林上即是中国的面积大,规模宏伟,而日本的面积小,规模小巧。
1 造园环境比较(2)在纬度方面,中国南北跨度大,日本南北跨度小。
这一点反映于园林之上就是中国的南北园林风格差异大,而日本的南北差异小。
(3)在气候方面,中国大部分疆域属大陆性气候,日本属于海洋性气候。
在自然灾害方面,中国洪水灾和旱灾等大陆性灾害为主,而日本则以地震、水灾、海啸、台风等海洋性的灾害为多。
这些不同,反映在园林上,就是堆山理水,置石植木方面以及建筑的形态方面,也反映了适应大陆和海洋两种不同的地理气候的风格特点。
(4)在国民环境的比较上,与日本古人相比,中国的古人较为高大,细长比为小,而日本的古人较为矮小,细长比为人。
于是,与模山范水相似的是,园林的创作就像仓领造字时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一样,园林的形态呈现出明显的不同。
中国的古典园林较为大,日本的古典园林较为小。
这种大小不仅反映于园林的单体景点上,也反映于园林的面积规模上。
这种规模大小的不同,与园林中人欣赏时所用的眼睛之视线高度是相适应的。
2 园林类型比较依照园林的隶属关系、地域关系、布局特点,中日古典园林呈现出不同的类型。
但是,有些类型是日本或中国已较少称谓了。
(1)在隶属关系上,中国和日本古典园林都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宗教园林。
但是,中国皇家园林的气势胜过私家园林,在日本园林中,私家园林的气势胜过皇家园林。
就私家园林而言,中国私家园林表现为文人园林,而日本的私家园林则表现为武家园林。
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
日本园池泉骨架沙石主景 日本园植物像岛林,量多法 多
中国园林是在地大物博的影响下的山与水共生的山 水园(偏山性),而日本园林则是在海洋文化影响 下的海与岛共生国园林的水有积水和流水两种。 积水是湖和海的象征 日本园林的水有积水、流水 和泉水三种
建筑特点
中国的园林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也有砖、土、 石及几种组合结构。相对于日本的园林建筑, 显得厚重些、华丽些。 日本的园林建筑也是以木结构为主,少用土、 石、砖。建筑材料单一使园林建筑显得单薄 些、朴素些 中日两国的建筑都可以分为主体实用性建筑、 休闲性建筑、附属建筑、建筑小品四类
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
中国园林与日本 园林是东方园林的两 枝奇葩。 古典园林是一门 综合性的艺术,是一 部凝固的史诗。她积 淀着人类的历史,尤 其是文化史,体现了 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 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布局差异 中国园必有山,园可无岛
中国园山水骨架建筑主景 中国园植物像山林,量少法少
日本园林是园必有岛,园可无山
建筑特点
园林的构图
从园林的构图看,中日 园林皆以向心式构图
中国园林以回游型 为主,日本园林则 是舟游为主
谢谢
中日景观与园林不同的比较
中日景观园林设计的比较相对于西方景观园林来说,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同属东方体系,其间的差别自然要小一些,但由于中日两个国家的地理环境的截然不同以及两个民族的性格差异,使中日虽然同种同文,却有着趣意相异的文化。
由于日本文化是在不断吸取中国文化的先进成分下才逐渐形成自身的文化。
然而日本在吸取的同时却对输入的文化进行了及时的吸收和改进,使其适于本国的生存环境,从文字、宗教、伦理到文学、绘画、书道、茶道、剑道、花道等,无不如此,所以现在的日本文化虽然无处不透着中国的影子,却又无处不体现出日本特有的民族个性,园林艺术自然也不例外。
一、中国园林特点主要有: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并伦理化、道德化、园林要素与之结合意蕴其中,尤为突出。
2).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与自然和谐为美中国园林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之上,“阴阳五行说”被誉为世界最早的生态学,建筑能够把地域自然与山、水、花木、鸟兽等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消极的一面。
在园林总体上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为美”的哲理境界。
3)中国园林漾漾充溢着诗情画意;拥有着独具魅力的意境创造二、日本园林的特点:1)、日本园林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小巧而精致,枯寂而玄妙,抽象而深邃。
大者不过一亩余,小者仅几平方米,日本园林就是用这种极少的构成要素达到极大的意韵效果。
日本园林虽早期受中国园林的影响,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在小庭院方面产生了颇有特色的庭园。
2)、日本庭园一般可分为枯山水、池泉园、筑山庭、平庭、茶庭、露地、回游式、观赏式、坐观式、舟游式以及它们的组合等。
三、造就中日景观园林不同的因素:1、从种类而言日本:模仿苏州园林的元素过多,整体十分拘紧,不大气,很烦琐。
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
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日本园林趋向纯净、极致、而有章法;而中国园林更追求惬意、自然,以人为本。
本文从园林布局、理水、叠山、置四个角度对两者进行分析。
1 布局日本园林早期(平安时期)形成“池泉筑山庭”的园林风格,面积较大,主要特征是模仿自然山水,有湖有山,若湖面较大,则湖中堆置岛屿,以桥连接。
这个时期是日本园林逐渐脱离一味模仿中国园林,形成自己风格的初期。
而后,禅宗传入,南宗山水画的写意技法使日本园林走向高度概括,极端的写意即出现“枯山水”平庭。
中国园林虽都是写意手法造园,却没有如此的固定格式。
《园冶》中讲究“巧于因借,得景随机” ,即讲究因地制宜,高方欲就平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究源头。
2 理水日本园林最为著名的即为“枯山水”,以白沙象征水面,以小石象征岛屿,极端抽象表现山水关系。
而之于“池泉筑山庭”虽是用真山真水,但与中国园林讲究水的来龙去脉不同,日本园林注重的是水的形态,小溪平桥,宛若画中。
中国园林讲究“舒处之去由,察水之来历” 。
谨遵“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法则,水系无论大小,必曲折有致,有的还精心做出一弯港汊、水口以显示源流脉脉,同时也讲究聚散,所谓“聚则通阔,散则萦回” 。
3 叠山日本园林并不做太多大地形,往往是在水中置岛,模仿“一池三山” ,且有一定的定式。
如桂离宫,大岛和小岛布列。
而中国园林的一池三山则要活泼很多,北海、中南海中的三山拉得很长,圆明园内福海中的“蓬岛瑶台”相聚甚近,避暑山庄的三岛一枝分三径。
除了堆置岛屿之外,中国园林的山往往傍水而走,山水不分割。
所谓“地得水而柔,水得地而流”,“胸中有山方能画水,意中有水方许作山” 。
山贵有脉,水贵有源,有些时候为了表示山脉贯通,还特意贴墙叠山,好似山脉遇墙,破墙而入。
掇山时山石之间的结合也有安、连、接、斗、挎、拼、悬、剑、图、卡、垂、挑等多种手法。
中国的园林把山喻为全园的骨骼,可见山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
4 置石日本枯山水的置石,主要是利用单块石头本身的造型和它们之间的配列关系。
比较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园林的异同
日本园林的发展
(一)日本古代园林
1.大和时代。大和时代的园林主要表现为皇家宫苑园林。成书于公元8世 纪的日本史书《日本书纪》和《古事纪》都提到了皇家园林情况。 2.飞鸟时代。飞鸟时代是中国大陆文化大量进入日本的时期。此时的园 林属于池泉山水园林系列,造园水平已远胜于大和河时代 3.奈良时代。奈良时代相当于中国唐睿宗到唐德宗时期,此时的日本全 面吸收中国文化,整个平城京就是仿照当时唐朝的都城长安而建的。 4.平安时代。此时是日本伟大的时代。相当于中国唐朝后期,五代,宋, 辽,金。平安前期,因战乱而衰弱的晚唐文化对日本吸引力减小,于 是遣唐之次数,人数逐渐减少,直到最后被废止。政治文化也深深影 响着园林。因此,平安时代后期的园林逐渐摆脱了对中国园林的模仿, 完成了和化的影响。
日本园林的发展
(三)日本近世的园林
1.桃山时代。室町末期至桃山初期,日本国内处于群雄割据的乱世局面, 豪强诸侯争雄夺势各据一方,建筑高大而坚固的城堡以供防御,并建 造宏伟华丽的宅邸庭院以供享乐。因此武士家的书院式庭院竞相兴盛, 其中主题仍以蓬莱三水为主。
2.江户时代。江户时代相当于明万历三十一年至清同治六年,历15代将 军。 江户时代是以人为中心的时代,人文精神发展,个性思想抬头,文学艺 术发展,这一切使园林的儒家味道也渐渐显露出来。
• 从两国的园林发展历史上可以看出,中国的园林是渐变式的,背景一 直是道学所提倡的自然山水,没有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为自我发展 型。在山水骨架中为山型园林,在儒学的影响下人文气息比较浓,园 中多有楹联题匾,而且建园手法多样,如框景,仿景等,是人型园林。 就连园林与宅院的布置上也是前宅后院 这与儒学的先入世后享乐的 观点是一致的。且最高境界是儒家思想的“天人合一”,诗人画匠也 积极参与到园林设计中来,如王维的辋川,苏州的狮子林(如图), 讲究可观,可游,可居。而日本园林则不然,他早期引进的是中国的 园林,后来在佛教的影响下独立发展,是引进发展型。且其从真山真 水到枯山水是真与假的质变,从石庭到茶庭是有与无的质变,整个发 展过程是质变式的。而日本一直强调自然的伟大与人的渺小,而园中 人工的痕迹不明显,在枯山水中,也是用石藤等来描绘“浓缩的自 然”,究其根本还是以自然为蓝本的,所以说它的园林是天型的。它 的最高境界是神佛第一,有佛而无我。其思想盖源自宗教“凡人下神 佛上”。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中日庭院文化是中国和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国在室内空间设计、景观布局和园林建设方面的共同特色。
尤其在东亚文化圈,庭院文化更是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本文将对中日庭院文化进行比较与研究,探讨两国庭院文化的共同点和差异,从中窥见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一、中日庭院的共同特点1. 环境布局中日庭院在环境布局上有着相似的特点,都注重自然环境的融合和体现。
中式庭院通常布局简洁,利用山水、假山和池塘来营造自然风景,以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而日式庭院则更注重枯山水和枯木布置,偏向于抽象的表现,强调简洁、自然和抽象的审美意境。
两者都以自然为基础,通过精心布置来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2. 氛围营造中日庭院都注重营造一种静谧的氛围,以达到净化心灵的效果。
中国的庭院常常建造回廊、亭子和长廊,将来客引入到室内空间,形成一种隐秘的空间感。
而日本的庭院则多采用天然石材和竹木构件,强调简洁明快的氛围。
不论是中式的古雅雅致,还是日式的朴素清幽,都体现了东方文化中对于清净、淡泊、清静的追求。
3. 建筑风格中日庭院的建筑风格也有所相似。
中式庭院善于利用木材和砖瓦,建造出如诗如画的园林建筑,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承袭和传承。
日式庭院则以榻榻米、和式屏风和藏式拱门为主要建筑形式,更注重对空间和材料的细致处理。
无论是中国的古朴雅致还是日本的简约清幽,庭院建筑都充分展现了东方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中日庭院的文化差异1. 设计理念中日庭院在设计理念上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庭院设计追求“山水之间居之,婉如天人”,强调“山水”、“天人”的完美结合,注重对品味更为直观和直接的表达。
而日本的庭院设计则更注重对“抽象美”和“幻想美”的追求,以弥补个体感知的短板,注重对心灵的超验追求。
2. 艺术表现中日庭院的艺术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
中国庭院追求“意境美”,通过对山水、亭台、花木等元素的组合和布置来营造出婉约宁静的意境美。
日本庭院则更倾向于“干枯美”,通过对局部细节的处理和理性的规范来体现出一种超脱于物质的抽象审美。
中日园林比较
中日园林的比较摘要:园林,是人们向往自然、亲近自然的栖息之所。
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同是园林建筑中的经典,体现东方园林精致、典雅、人文的特点。
而且中国的园林对日本影响很大,日本园林通过对中国园林有选择、有发展的兼收并蓄,产生具有自己风格的园林形式。
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主要从园林历史、园林文化和园林类型三大方面对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从而得出中日园林既有相同之点,又有不似之处。
关键词:园林历史;园林文化;传统园林;园林景观;比较一、中日园林历史比较(一)园林历史长短中国皇家园林首开园林的历史纪元。
公元前十四世纪的殷商时代,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园林形式——囿[1] 。
也就是说,中国园林至今已有3400年的漫长历程。
另外,私家园林里的贵族园林和富商园林,至今也有2100多年的历史。
寺院园林始于佛教传入中国后的南北朝,至今约有1400年的历史。
日本也是皇家园林首先揭开日本造园史的历程表。
日本的最早史书《日本书纪》中记载的最早史实是,公元402年,即日本的履中天皇三年,“天皇的两枝船漂浮在设矶的池中,皇妃来游。
”由此看来,日本的造园史至今不过1600年左右的历史。
再从私家园林来看,日本的私家园林虽然表现为武家园林,而且武人集团第一个大将军源赖朝创立最早的镰仓幕府是1192年到1333年,但是,私家园林的历史至今约1400多年。
寺院园林平安后期的净土式佛教寺院园林,至今约1000年的历史[2] 。
(二)园林起点形式中国园林的原始起点囿的形式持续的时间是非常漫长的。
由养殖观赏动物的囿、种植树木的园和种植瓜果的圃发展到今天意义上的苑园,其间经历了殷商、西周,直到春秋战国才定型,这段时间差不多有1200年[3] 。
所以,我们可以说,中国园林的雏形是由量变到质变的渐变式。
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不同。
由于日本文化是直接从中国成熟的阶段成功的输入,其中当然也就包括园林文化。
因此,日本史书记载的园林形式,一下子就从成熟的可居可游的园林形式开始,没有经过艰苦而漫长的奋斗[4] 。
关于中日古典园林的比较
关于中日古典园林的比较中国园林体系与欧洲园林、伊斯兰园林并峙比肩,属于山水风景园林范畴,是园林建筑与山水环境有机融合、蕴含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
其中,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优秀代表,以日本古典园林为主要成员之一。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和宛自天开的艺术魅力对东亚、东南亚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中以日本园林为重要传承者和发展者。
对比中日古典园林,不难发现前期日本园林几乎全部仿照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与风格,然而从五代时期开始,日本园林开始有了自己的探索和研究,而且园林早期理论知识出现在西方,而后在亚洲最早接受西方园林基础理论的国家是日本,因此,日本园林在仿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上融合了西式风景园林的一些设计理念,形成了独特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日本园林,使日本园林个性逐渐突显风格独具。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比中日古典园林,对两国园林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一、造园环境一个成功的园林设计必须以充分利用其地理环境为前提,中日两国园林都做到了以地形为基础以植被为装点。
但是由于两国地区差异、自然属性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园林设计。
造园环境主要指地理环境,主要包括地理气候等。
中国大陆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变化多端,山水丰富,日本气候温暖多雨,山水不多,而中国陆地面积大,日本陆地面积小,因此中国古典园林大多依山而建,以水为辅,气势恢宏,面积广阔,建筑大多精美高大。
而日本园林大多小巧精致,规模不大,以植物砂石为主,建筑大多雅致小巧。
而中国地域广大,南北气候差异大,地形差别大,所以一国之中南北园林风格差别较大,但日本地域小,气候变化不大,所以并没有出现明显差异的分支,风格较为统一。
二、造园思想造园思想的不同也成就了不同的中日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崇尚“本与自然而高于自然”,善于在人工之中体现纯自然美,以求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而日本园林竭尽其简洁、纯净的手法,善于在自然之中体现人工美,以求达到“纯净、空寂、无极”的精神境界,尤其以枯山水园林为代表。
中日园林的异同点
中日园林的异同点
中日园林的异同点主要体现在设计理念、景观元素和空间布局等方面。
一、设计理念:
中园注重意境的体现,追求“山水”为主题的自然景观,强调“造境思想”,追求自然与人为之融合,以山石、湖泊、亭台楼阁等为主要景观元素,通过布局、植物、石雕等方式营造一种沉静、庄重的氛围。
日园注重几何艺术和建筑的规整、对称和精确,注重时间和空间的精确计算与合理利用,注重建筑的表现力和细节的精心处理。
以鲜花、盆景、水池等为主要景观元素,追求精致、纤巧、雅逸的空间布局。
二、景观元素:
中园注重自然景观的展现,强调山水的自然形象。
常用的景观元素有山石、水池、草坪、园林门、廊道、亭台楼阁等。
在布局上以“山、水、路、景、物”为基本要素。
日园注重建筑的规划、修整和利用,强调建筑艺术的表现。
常用的景观元素有建筑、石块、盆景、花卉、水池等。
在布局上追求对称、均衡和序列感。
三、空间布局:
中园布局通常以曲径通幽为主,强调环境的自然与诗意。
布局上常采用弯曲、蜿蜒的小径、回廊、水流等,以追求宁静、幽
深的空间感。
日园布局通常以几何形状为主,强调对称布局和精确计算。
布局上常采用直线、交叉点、对称轴线等,以追求整齐、有序的空间感。
总的来说,中日园林在设计风格、理念和表现手法上有一些差异。
中园以自然景观为主题,追求自然和人的融合,注重自然意境的体现。
而日园以几何美和建筑艺术为主题,追求精致、纤巧的空间布局。
中日古典园林异同的比较
中日古典园林异同的比较作者:张芷瑜来源:《神州·中旬刊》2019年第01期摘要:中日古典园林均属于东方古典园林体系,经过历史发展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本文通过自然环境,园林类型特点差异的对比,分析造成两国园林差异的原因,对我国园林日后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日本园林;对比一、环境差异中日两国虽同属于东方国家,但在自然环境上却大相径庭。
中国国土面积辽阔,西北为山,东南为海,地形地貌较为丰富。
日本为海岛国家,四面环海,国土面积较小,山地、水面多,平原少。
早期中日园林均以山水为骨架,发展后期形成截然不同的风格。
气候方面,日本地处太平洋,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降雨充沛,温暖且潮湿。
植被种类丰富,甚至连苔藓和蕨类植物都可作为元素参与到造园活动中。
温暖的气候使得日本的建筑均不采用实墙,而以柱,围栏,拉门拉窗等形式来分割空间。
通过拉门拉窗的开合来连通室内外空间。
中国气候情况较为复杂,主要以大陆性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且南北跨度大,使得南北方园林之间还存在差异。
北方园林以防寒为目的形成厚重,庄严的风格。
南方园林则以通风,采光为主。
北方园林植被较少,分布稀疏,以高大乔木和灌木为主。
南方在植物种类和数量上均多余北方。
二、中日不同类型园林的特点差异古典园林主要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宗教园林。
日本园林的早期设计主要借鉴了中国样式,其分类与中国几乎一致。
而后由于日本本土“和风”文化盛行以致园林风格渐渐与中国产生了差异。
自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修建“灵囿”至19世纪末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中国皇家园林已拥有3000多年的历史。
清朝时期皇家园林达到了鼎盛发展。
如:因山构室、朴素典雅的避暑山庄。
西方造园技艺与复层山水结合形成的圆明园等。
皇家园林最大特色在于规模宏大、建筑按等级划分、无不彰显“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权思想。
设计上轴线关系明确且功能多样化,如:狩猎、祭祀、政务、居住、看戏等。
私家园林则多在江南地区,整体面积小、气质清高风雅。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概述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概述中日古典园林理水艺术作为东亚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日两国历史悠久的园林艺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水景作为古典园林的核心元素之一,在中日园林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中式古典园林以其精致的布局、儒道佛哲学的融合以及情感的抒发而著称。
中国园林的理水艺术注重山水画的还原,通过假山、流水、湖泊等元素,将山水自然景观巧妙地还原于有限的空间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同时,中国古典园林常常反映了儒家的仁爱、道家的自然观念以及佛家的超脱思想,赋予园林以深厚的哲学内涵。
而日本古典园林则强调内省、禅意和抽象审美。
日本庭园常采用枯山水的设计,通过砾石、沙子、小石等抽象的元素模拟山水景观,追求抽象美和内心的宁静。
此外,日本古典园林与茶道有着密切的联系,园林常作为茶道场所存在,强调清净和平静的氛围。
通过对中日古典园林理水艺术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国不同文化和哲学背景在园林设计中的体现,进一步拓展对东亚园林艺术的认知。
01中式古典园林的理水艺术特色中式古典园林的理水艺术是中国园林文化的杰出代表,融合了自然美、哲学思想和人文情感,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布局,营造出令人陶醉的意境和情感体验。
以下是中式古典园林理水艺术的主要特色。
中式古典园林以山水为基调,追求山水和谐的境界。
这一特色体现在山、水、假山、池塘等元素的精心搭配上。
假山巧妙地模仿了自然山石的形态,使人在园林中仿佛置身于山水画中。
水池和流水的运用增添了空间的层次感和动感,倒映出天空、建筑、植物,为园林景致增色不少。
通过山水元素的融合,中式古典园林创造了一种宛如仙境般的理想风景,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和愉悦。
中式古典园林在假山的设计上独具匠心。
假山是园林中的核心元素,不仅作为装饰,更是承载文化和哲学内涵的媒介。
假山的形态各异,有的寓意山水,有的抽象出动植物形象,有的表达了人生哲理。
它们常常被赋予象征意义,如象征长寿、避邪、追求博大精深的哲学内涵。
通过巧妙的造型和富有想象力的创作,假山成为园林中令人津津乐道的焦点,也让人们在其间领略到文化的深度。
读中日古典园林对比有感
读中日古典园林对比有感中日古典园林是东亚园林文化的一部分,它们在风格、技艺和意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从文化交流和东亚园林比较的角度来看,探究中日园林的异同之处是很有意义的。
在我看来,读中日古典园林对比有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风格差异、技艺不同以及意义不同。
首先,中日古典园林在风格上存在很大差异。
中国园林以自然山水景观为切入点,以强调山水间自然的呼应为主要特点;而日本园林则更注重建筑和自然风景的结合,侧重于营造现实而和谐的空间。
中式园林通常使用渔翁洲、借景、压轴、对景等手法,营造出宜人的自然景观和恬静、宁静的气氛;而日本园林因其空间有限,更注重地面和植物的布局,营造出精致、自然的景观,强调至上的和谐感。
其次,中日古典园林在技艺上也存在很大不同。
中国园林注重建筑工艺和雕刻艺术,追求精致、华丽的效果;而日本园林则注重意境和细节的把握,以精致的灯笼、摆设、花架等元素体现出其美学追求。
在石头的运用和雕刻方面,中国园林追求更大更重的石头,注重石头表面的透彻纹理和雕刻品质;而日本园林则更注重石头的自然、精细,追求简约而自然的美学趣味。
最后,中日古典园林的意义存在差异。
中国园林注重意境和富有内涵的文化价值,整个空间更具有人文和宗教性质;而日本园林则注重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在狭小的空间内推崇自然、尊重自然,从而在自然中寻求灵性的提升。
日本园林具有强烈的禅宗思想和精神内涵,传承着日本特有的文化诠释方式。
总结起来,中日古典园林在风格、技艺和意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究其原因,可能与文化、历史和地理环境有关。
虽然中日古典园林存在巨大的差异,但是通过对中日古典园林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两种园林中还是有相似之处的。
比如,两种园林都以“隐逸”的意境为追求,都注重植物、山水和建筑的结合,强调空间和谐。
这些共通点,可以看做是东亚园林文化的某种本质特征和在不同文化中共存的某种相通之处。
浅析中日古典园林的异同点
浅析中日古典园林的异同点以苏州的沧浪亭和龙安寺方丈庭园为例摘要:中日古典园林和日本古典园林均为东方两颗璀璨的明珠,他们都崇尚自然之美,意境之美。
然而由于中日两国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人文精神上的不同导致两国园林各有千秋。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苏州四大名园之首的沧浪亭和日本龙安寺庭园庭院,剖析中日两国在造园手法,造园思想,创意布局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以便我们更好学习和利用造景的技巧,继承古代造园师智慧。
关键词:中国园林日本园林异同点沧浪亭龙安寺方丈庭院0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景观领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景观一词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然而随着各种景观形式的出现,作为原始的、代表劳动人们智慧的古典园林,却逐渐被人们遗忘。
尤其在中国,古典园林曾经在世界园林史上独领风骚,备受关注。
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辉煌成就的当属苏州四大园林。
中国与日本一水相隔,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当然在园林领域,日本园林在很多方面也师从中国。
日本园林中具有代表的枯山水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上存在很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沧浪亭是苏州现存最早的园林景观,最古老的园林景观,位于苏州市城南。
沧浪亭最初为北宋诗人苏舜钦官场是失意后所作。
后屡易其主,清同治重建,遂成现状。
“沧浪胜迹”坊耸立西部水岸边,坊测沿池北岸,种植碧桃垂柳,树荫下石凳成排,可供游人观景。
沧浪亭虽不能成为中国园林的唯一最美,却也可以称得上最美之一,能够很好的成为代表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之作。
龙安寺方丈庭院和大德寺大仙院庭院是日本枯山水的双壁。
龙安寺位于京都市右京区,其方丈庭院建于1499年,设计者是相阿弥。
方丈庭院是以极度抽象的构图,最简洁的材料——15块石头、满庭的细沙及低矮的围墙勾画出一幅苍凉孤寂、象征万顷海洋的永恒图景。
东西长25m,南北宽11m。
历来对此院的解释是见仁见智。
图1 沧浪亭平面图武夷山水濂洞寺庙园林1 水的运用1.1中国园林中的水中国园林园林注重“堆山理水”,水在中国园林中成了不可或缺的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浅谈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的异同
摘要:通过分析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地理、历史和文化差异,浅谈中日园林之间的异同!本次研究的中心是中日园林的布局异同,他们之间的造园手法差异。
让我们对中日园林之间的差异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正文:
中日两国古典园林同属于区别于欧洲和西亚的东方园林体系,日本园林受中国园林影响很大,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
但经过日本长期的历史过滤与消化,逐步形成了具有日本文化性格特征的园林艺术。
与中国园林在许多方面又有着区别.
中国和日本古典园林同属于世界三大造园系统(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园林,西亚,欧洲)的东方园林体系。
东方人对大自然的态度是同自然交朋友,在认识、了解自然的基础上向自然索取。
日本园林是在中国园林直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是中国古代文明在日本园林方面的体现。
然而,日本在受中国文化长期熏染和渗透的过程中,也不断经过自身的历史过滤和消化,逐步形成了具有日本文化性格特征的园林艺术。
下面就两国古典园林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特征作出比较和分析,并就其成因进行探究。
中日两国分属大陆文明和岛国文化。
中国以山水为根本,山为骨,水为血,土为皮,木为毛。
地大物博,材料充足,山体多为整块石材雕刻而成。
国土广大本国的山川水岳本身就大,园林相对较大,多仿景。
而日本以池岛为根本,海为母,岛为家,木为衣。
日本塔多不上人,
又国中高楼高阁少,视点低,所以浓缩景观,以适合人的视野。
地少物薄,材料不足,多累石,铺沙。
由于国土面积小,本土景物体量本身就小,使日本园林体量上较小,走向缩景。
中心:从根源上说,中心思想源于《易经》。
儒家哲学不仅以“中庸”为上,而且在环境方位上也也以居中为上。
从庭院的中庭、园林的中海、陈设的中堂,到布局的中轴和中心,“中”字在各个领域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把中的位与德的公和正结合时,就有了坐北朝南的规划思想。
中心思想随《易经》和《中庸》等传入日本后,不仅在城市规划上,讲究中心,而且也应用在园林中。
但由于两国的地理条件和物资不同,两国的中心布局采用的方式也各有千秋。
从园林的中心布置来说中国园林视觉中心较强中心式园林中:以水、岛为平面中心,以山亭为视觉中心。
平面中心与视觉中心通常不重合。
多级中心山水建筑、亭岛皆可为中心,一般水池为一级中心,大岛或园中园为二级中心,其内的建筑为三级中心。
且重轴线。
平面中心较强。
而日本园林的中心式园林中,以水、沙、岛、石为平面中心和视觉中心。
平面中心与视觉中心重合。
通常为一级中心,除山科南殿庭园、平等院阿弥陀堂庭园、桂离宫等有岛屿中建筑外,其他园林很少有。
岛上只置石松等,且园的面积小,几乎没有园中园,所以也没有次中心。
枯山水多数是以沙池中石岛为中心。
首先,中日两国园林按类型所属,都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宗教园林。
中国偏重于皇家和私家园林,宗教园林最弱;而日本偏重于寺院和私家园林。
中国皇家园林,如现存的西苑、颐和园和承德
避暑山庄,一般地处中原或北方,位高权重,显得庄重典雅、华贵大方。
面积规模大,山体高耸,水面开阔,轴线明显,建筑呈现北方风格,屋角起翘小,屋面琉璃瓦多,木构彩画多。
私家园林的特点是面积小,文人意味浓厚,山体矮小,水面狭窄,建筑体量小,屋角起翘大。
中国的宗教园林个性最不明显,多为佛家的寺院园林和道家的道观园林。
在表达上,较少体现宗教意义,更多地与儒家结合,形成以儒、道、佛结合的特征。
江南的寺观园林更多地表现文人的诗情画意,只是通过宗教建筑、香火、香客以及宗教活动来突出其宗教性质。
而日本的宗教园林独立于皇家和私家园林,风格明显,讲究禅思枯意,佛意浓厚。
靠园林本身塑造宗教园林的形象和气氛,不同于中国的宗教园林。
第二,从布局形式看,中日两国园林都是自然山水园。
但中国园林偏重山性,而日本园林偏向水性。
中国园必有山,园可无岛,而日本园必有岛。
从园林的构图看,中日园林皆以向心式构图与西方园林规则式形成对比。
但二者之间也存在差别:中国园林轴线明显,视觉中心较强,而日本园林的轴线较弱,平面中心意识较强。
中国皇家园林和寺院园林受轴线影响较深,私家园林受中心思想影响较小。
皇家园林服从于城市规划轴线,处于城市宫殿区的北面节点,一般在轴线的后部。
而园林本身也呈现出轴线的关系,如皇家园林颐和园的轴线是北宫门、后湖买卖街、须弥灵境、佛香阁、大报恩寺、南湖岛、凤凰墩。
日本园林早期受轴线思想影响深,后期受中心思想影响较深。
早期的轴线式园林称为寝殿造园林和净土园林。
轴线从南到北依次为
堆山—园池—桥—中岛—桥—中岛—桥—广庭—寝殿—后庭。
中世后的弱轴线或无轴线园林如西芳寺园、天龙寺园、妙心寺园等,有些连轴线对位关系都没有了,如皇家的桂离宫。
第三,从天人关系来看,中日园林共同定位于山水园,但两者存在着差别,中国的山水园偏向“人型”,而日本园林偏向“天型”。
所谓人型山水园,是指山水园的构成要素中,在天人关系上偏重于人力和人文两种人的因素。
日本古典园林,以山水为骨干的池泉园林一直贯穿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之中,表现天地成分的山、水、林、石一直是园林的重点。
树木的用量远远超过中国园林,使得日本园林显出天然野趣。
在置石上,多用伏石,表明臣服于天的思想。
建筑多用草顶原木,不加雕饰,极尽自然之能事。
从园林的构成要素和布局特点来看,中国园林的园林建筑较多密度较大,体量较大,装饰多而华丽,表明人力的伟大;日本园林的园林建筑较少,密度较低,表明人力的弱小。
在山水方面,中国园林人工假山高大,人工湖宽阔,人工味浓厚;日本园林假山低矮,人工水面小,人工味淡,自然味浓。
正如园林界大师陈从周先生所说:“中国园林是人工之中见自然,日本园林是自然之中见人工。
”
最后,从园林意境看,中国园林“崇文”,而日本园林“尚武”。
中国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便参与造园。
到了隋唐宋,文人进一步在园林中施展才华,在园林镌刻文人烙印的程度不断加深,文人的写意山水园在这一时代成为了主流。
文人直接参与园林创作成为普遍的现象,文人的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三门艺术达到了一体
化的境界。
到了元、明、清,园林往文人化的方向发展得更进一步。
这一时期的江南文人辈出,加上得天独厚的水利气候条件,为其园林成就奠定了坚定的物质基础。
而日本园林却充满着武力和杀气。
自镰仓幕府之后,日本进入了近千年的武士统治。
这一时期诞生的石庭面积狭窄,常常是满庭白砂,一无生物,令置身其中的人始终绷紧神经,如身临战场一般。
而大名园林更是让人感受到日本园林尚武的气氛。
最突出表现就是大名园林中普遍建筑有马场和射箭场,成为训练武术、展示武功的场所。
以上简单谈了中日两国古典园林的相似处和不同处,那么,形成二者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从两国地理环境来看,中国位于全球最大的陆地——欧亚大陆的东部。
在古代,中国的四周都有天然屏障,而在大陆内部则构成体系完整的地理单元。
中国辽阔的内陆,为民族生存、发展与创造,提供了广阔空间,为中华文化的创造提供了宽阔的活动舞台。
日本是亚洲东部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四面环海,面积只有中国的二十六分之一。
气侯恶劣,有“火山国”和“地震国”之称。
第二,从中日社会政治结构来看,中国是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作为文化传统核心的古代哲学,深刻影响并建构了中国人特别是士大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等。
中国自古以来采取的是“文制”,重视“礼乐”的熏陶教化和情感抒发。
作为园林文化主体的士大夫高雅文化,以“文”取士,使中国成为一个“诗”的国家,具备“画境文心”,并容纳了完备的士大夫文化艺术体系。
造园艺术
家们往往以诗文形式作出概括,再仔细地推敲山水、亭榭、花木等每个具体景点的布置,他们追求的是“境若与诗文相融洽”。
正因为是揣摩诗意构园,所以园林各景区意境也就具有寓意深远的诗文意境,且与该园主题相互辉映。
中国的园林如同山水诗、山水画,蕴含着浓浓的诗意。
第三,从两国对待神和人的关系角度来分析,中国园林体现了强烈的人本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创造的是最佳的生态环境。
而日本则是“神本”,日本园林反映了日本人对大自然虔诚的敬畏心理和远距离欣赏的审美习惯,在大自然面前,表现出强烈的“小我意识”,这层心理障碍,将人与大自然隔开,从而也淡化了人与大自然平等相处的亲和关系。
出于传统的“人本”精神,中国古典园林创造了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舒适的生存环境。
园内追求顺应自然,着力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
正如前文所述,一个是人型山水园,一个是天型山水园。
结论:
综上所述,中日两国古典园林虽然有着众多相似之处,因为毕竟是同根所生;但在这众多看似相同的地方,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差异,因为毕竟两国地理环境、哲学思想、人生观世界观都有着很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