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
神经内镜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神经内镜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神经内镜技术是一种现代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以及其他相关领域。
它是通过使用一种特殊的内窥镜设备,进入人体内部,直接观察和操作神经系统的一种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神经内镜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且在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神经内镜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神经内镜技术在神经外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帮助医生精准地定位和切除脑部和脊髓的肿瘤。
由于神经内镜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和放大倍数的特点,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肿瘤的位置和边界。
这使得手术更加精确且创伤更小,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此外,神经内镜技术还可用于治疗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等血管性疾病。
医生可以通过引导内镜设备,将针对性的手术器械送入血管内部,实现准确的血管修复和栓塞等治疗操作。
这种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神经内镜技术在神经内科的应用神经内镜技术在神经内科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它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与评估。
通过神经内镜的引导,医生可以对神经系统进行直接观察,获得高清晰度的图像。
这对于诊断和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和癫痫等,非常有帮助。
医生可以根据观察到的神经系统变化,制定出精确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此外,神经内镜技术还可以用于某些神经内科疾病的治疗。
例如,它可以用于对神经肌肉疾病进行肌肉活检。
医生可以通过神经内镜,直接进入患者的肌肉组织中,切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这对于疾病的确诊和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
三、神经内镜技术的优势和发展趋势与传统手术相比,神经内镜技术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是一种微创技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其次,神经内镜技术具有较高的精细度和准确度,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此外,它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时间。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内镜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突破。
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更加先进的神经内镜设备,例如三维立体影像技术和机器人辅助技术。
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
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引言鞍区肿瘤是指生长在蝶骨窝、鞍旁、鞍窝等部位的肿瘤,常见的有垂体瘤、三叉神经瘤和脑膜瘤等。
传统手术中,经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操作视野狭窄,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较多。
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技术的出现,为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带来了新的思路,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开始关注该技术在切除鞍区肿瘤中的应用研究。
一、神经导航在鞍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神经导航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技术实时显示患者脑部解剖结构和肿瘤位置的手术辅助技术。
通过预先获得的患者头颅CT和MRI数据,结合手术中所使用的定位器和三维定位系统,可以准确定位患者的脑部结构和肿瘤位置,帮助医生进行更加精准的手术操作。
在鞍区肿瘤手术中,神经导航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二、神经内镜在鞍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神经内镜是一种通过鼻腔或口腔进入颅内腔的镜头装置,可以观察颅内器官和肿瘤的具体位置和形态。
相比于传统显微镜手术,神经内镜手术视野更宽广,可以观察到更多的细节,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在鞍区肿瘤手术中,神经内镜可以有效地减少手术创伤,保护周围重要结构,降低手术风险。
四、临床应用研究结果分析在临床应用中,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些相关研究表明,该技术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肿瘤的切除率和生存率也有明显提高。
这些数据表明,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论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在提高手术精准性和安全性的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相信这一技术在鞍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和效果。
神经内镜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切开肿瘤包膜,切除肿瘤
切除肿瘤并止血
漏口处填以脂肪、 纤丝止血
人式硬脑膜修补
再填充脂肪
再铺上阔膜膜
再铺上明胶、纤丝
用胶粘合
复位粘膜瓣
鼻腔塞以碘伏纱条约2周
假包膜
全内镜下侧脑室肿瘤切除术
神经内镜视神经减压术
内镜辅助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内镜下锁孔微血管减压术
正常肉眼手术 ——远离房屋透过窗户看屋内设施
显微外科手术 ——从屋外扒在窗户外看屋内设施
内镜外科手术 ——走进屋子里面看屋内设施
3
神经内镜的手术史
• 1910年 美国泌尿科医师Lespinasse应用膀胱镜直
视下烧灼双侧脑室脉络丛治疗脑积水,其中1例术 中死亡,另1例存活
• 1920年 Dandy在膀胱镜下烧灼脉络丛两例均成功,
EMP ) 3.内镜中脑导水管成形术(Endoscopic
Aqueductoplasty, EAP) 4.内镜第三脑室造口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 ETV)
第三脑室底造瘘术
ETV手术效果:年龄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大于2岁:78.8% 不足2岁:54.2% 不足1岁:26.7% 手术成功率与与年龄无关,而与积水的病因密
– 海军总医院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安徽省立医院 – 北京天坛医院 –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 –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 广东省人民医院 – 大庆油田总医院 – 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上海华山医院
神经内镜的临床适用范围
• 水环境的神经内镜手术(脑室镜)
-脑积水、透明隔囊肿、颅内蛛网膜囊肿、
• 内镜的二维图像与“鱼眼”效应 • 丘脑、脑干部位“二维”操作难度大 • 神经内镜局部解剖的熟悉与了解 • 内镜手术技巧要求高,止血难度大 • 需要专用内镜手术器械 • 手术队伍的配合 • 病例数仍较少,仍需进一步研究
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
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神经外科手术领域也迎来了新的突破。
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在手术中的应用,为神经外科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带来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在切除鞍区肿瘤方面更是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临床应用,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参考。
一、引言鞍区肿瘤是指生长在脑膜鞍附近的肿瘤,由于其位置的复杂性和周围重要结构的密切相连,给手术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传统的手术方式往往需要切开颅骨,破坏颅骨和脑组织,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创伤,同时也增加了手术的风险。
而随着神经导航技术和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成为了可能。
神经导航技术可以实现对患者的个体化解剖结构进行精确的三维重建和导航,为手术提供了精准的定位和路径规划;神经内镜技术则可以通过微创的方式,进入到手术部位进行显微观察和手术操作,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成为了目前神经外科手术的热点研究之一。
二、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临床应用1.患者资料本研究共纳入了50例鞍区肿瘤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24-65岁,平均年龄46岁。
患者术前均行颅内肿瘤CT或MRI检查,明确了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周围结构的关系。
2.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
对患者进行头颅CT和MRI扫描,得到患者个体化解剖结构的三维图像。
然后,通过神经导航系统对颅内肿瘤进行定位和路径规划。
手术中,通过扩大经蝶入路,使用神经内镜进入到手术部位,对鞍区肿瘤进行显微观察和手术切除。
3.临床疗效手术后,患者均进行了定期的随访和影像学复查。
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术后颅内肿瘤得到了完全切除,无残留。
并发症方面,术后8例患者出现了轻度出血,经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
神经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附40例报告)
1 8:1 - 2. 0 92
[ ] 黄恩庆 ,李国平 , 7 惠旭辉 ,等.内窥镜辅 助下经单 鼻腔蝶窦 人路切 除垂 体腺 瘤.立 体 定 向和 功 能 性 神 经 外 科 杂 志 ,
20 0 2,1 5:2 7 2 8 0 -0 .
( 稿 : 0 6- 1- 2 收 20 1 2 )
维普资讯
中华 神 经 外 科 杂 志 2 0 0 7年 3月 第 2 3卷第 3期
C i JN u sr , rh2 0 V l 3 o3 hn e r ug Mac 0 7, o 2 ,N . o
时仅需填塞扩大 的蝶窦 开 口, 需鼻腔 内填塞 , 无 保持鼻腔呼吸通畅, 手术创伤小 , 病人康复快。 4 .并 发症 : 1发 热 : () 是脑 室 内手术 后最 多 见 的
内镜视 野小 , 一旦 大 出血 , 野 变 成 一 片红 色 , 视 止血 困难 。应严 格掌 握神 经 内镜手术 适应 证 。 内镜 不适 宜 处理 富含血 管 的和 大的 实质性 肿瘤 。对 于小 的 出 血, 可用 温盐水 冲洗数分 钟 后 即可停 止 。 内镜 用 于神经 外科 , 手术更 加微 创化 , 使 随着设 备 的不断 完善 , 经验 的不 断积 累 , 内镜在 神经 外科领 域必将 发 挥越来 越 重要 的作用 。
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
ClinicalApplicationofNeuroendoscope/CAO Chu-nan。GUISong-bai。MING Yue,eta1.//MedicalInnovationofChina,2013,10(10): 067-070
《中国医学创新》第1o卷 第1o期 (总第256 J ̄])2013年4月 医技 与 临 床 Yijiyulinchuang
神经 内镜 的临床应用 木
曹楚南① 桂松柏② 明悦① 甘 鸿)11① 赵亮① wE-①
【摘 要 】 目的 :探讨神经 内镜 治疗脑积水 、蛛 网膜囊肿 、脑 室出血 的临床应用 。方法 :回顾性 分析 2009年 12月 一2012年 1O月 的 45 例患者 ,脑 积水 22例 ,(其中 6例脑积水合并 囊肿 ),蛛 网膜囊 肿 22例 ;脑室 出血并侧脑 室铸型 1例 ,全部病例采用 内镜 手术治疗 :脑积 水行 三室底造瘘术 ,脑积水 合并囊肿 同时行囊 肿 一脑室造瘘 ,蛛 网膜囊肿行囊肿 一脑 池或脑室或蛛 网膜下 腔造瘘术。结果 :45例患者术后 f临床症状 消失或 明显改善 ,影像 学检查脑 室或囊 肿不 同程度缩小 。结论 :神经 内镜对 于脑积水 、蛛网膜囊 肿 、脑室 出血并铸 型的治疗损 伤小 ,效果好 。
网膜 囊 肿 1例 ,左顶 叶大囊 肿合 1例 ,四叠 体池 大囊 肿 1 例 。主要症状 有头痛 ,头晕 ,颞 极囊肿患者 1例合并有幻视 , 幻听 ;囊肿相对应颅骨变薄 7例 。顶 叶囊肿合并有对侧肢体 乏力 2例。
【Key words】 Hydrocephalus; Arachnoid cyst; Introventricular hemorrhage; Endoscopic surgery
神经内镜临床应用进展情况
神经内镜临床应用进展情况神经内镜技术是一种可以在手术中应用的先进技术,通过显微镜和摄像机等设备可以在患者的神经系统内部进行检查和治疗。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神经内镜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快速的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一、神经内镜技术的原理及优势神经内镜技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通过显微镜和摄像机等设备可以直接观察和操控患者的神经系统,实现精细化和精准化的治疗。
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方式,神经内镜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优势:首先,神经内镜技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出血量,降低了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患者术后恢复快,疼痛明显减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其次,神经内镜技术可以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神经系统的病变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避免了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再次,神经内镜技术具有较强的放大功能和高清晰度的图像显示效果,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细小结构和病变部位,提高了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可控性。
二、神经内镜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进展情况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神经内镜技术在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脑外科等领域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许多进展。
神经内镜技术已经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首先,神经内镜技术在神经系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神经内镜技术可以通过观察脑组织的微观结构来判断肿瘤的性质和范围,帮助医生制定出更为精准的手术方案,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组织,减少了术后的复发率。
其次,神经内镜技术在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中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
通过神经内镜技术,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脑血管的异常情况,准确定位血栓和瘤块等异常物质,通过微创手术的方式将其清除,保护了脑部神经功能,减少了手术后的并发症。
另外,神经内镜技术在帕金森病、脑积水、脑出血等疾病的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神经内镜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对病情进行更全面的评估和观察,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式,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神经应用内镜临床PPT课件
谢谢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 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 户满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主要临床表现:头颅异常增大28例,头痛、呕吐24例,视乳头水肿、 视力下降7例,发育迟缓19例
本组病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ETV,术后47例症状明显改善,2例术后 症状无明显变化。
临床资料
临床资料
临床资料
临床资料
术中视频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 第三脑室底造瘘术中.mpg
全景化视野 手术显微镜呈直线照明,属管状视野,而内镜视管带有侧方视角 可达到显微镜无法达到的术区 ①增加手术野局部照明强度 ②对观察物体局部放大 ③增大可视角度 所以它可以看到显微镜不能看到的区域,目前主要用于颅内动脉瘤结 构、桥小脑角区或其他颅底肿瘤的观察 微侵袭 手术侵袭性小、痛苦减轻、恢复更快,花费少
神经内镜发展历程神经内镜的发展20世纪初期第一例神经外科内镜手术20世纪70年代kins柱状透镜系统神经内镜进人新时期20世纪末至今发展迅速提出内镜神经外科神经内镜优点无术野死角用内镜应用能完成术中难以发现的死角部位操作增加手术野的暴露避遗漏病灶同时也减轻对脑组织的牵拉全景化视野手术显微镜呈直线照明属管状视野而内镜视管带有侧方视角可达到显微镜无法达到的术区增加手术野局部照明强度对观察物体局部放大增大可视角度所以它可以看到显微镜不能看到的区域目前主要用于颅内动脉瘤结构桥小脑角区或其他颅底肿瘤的观察微侵袭手术侵袭性小痛苦减轻恢复更快花费少神经内镜不足神经内镜手术野小操作空间小特别术区出血较多时处理较困难雾气或血迹污染可能影响内窥镜成像术中术者双手的自由度和协调性受限神经内镜简介显示器摄像动力系统光源冲水系统神经内镜简介神经内镜临床应用范围内镜神经外科学所有操作都在内镜下进行内镜控制显微神经外科学利用内镜光源及成像系统应用常规显微手术器械完成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学显微手术中利用内镜观察显微镜术野外区域内镜观察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增加照明扩大视野不操作神经内镜临床具体应用脑积水慢性硬膜下血肿脑室内的囊性病变蛛网膜囊肿脑室内囊虫症脑室内实质性病变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三叉神经或面神经微血管减压颅底肿瘤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镜发展历程2009年开展第一例内镜手术2010年宋来君主任倡导规范发展神经内镜工作2010年7月神经内镜培训2011年8月引进神经内镜设备201年8月23日独立开展神经内镜手术目前手术台数60余例神经内镜治疗最重要最好的适应证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脑脊液的引流更接近生理通路70的脑积水患者可以不做分流术而通过etv获得治疗脑积水梗阻性脑积水中脑导水管狭窄闭塞或中脑松果体区后颅窝的占位性病变chiari畸形等引起的梗阻性脑积水部分交通性脑积水etv建立了新通路etv还适合于分流术失败者腹水腹腔感染等分流术禁忌证的患者以及脑膜炎脑室出血后脑积水患者手术指征手术禁忌三脑室底宽度小于5mm中间块过大可能阻挡内镜通过严重的三脑室底下疝造成鞍上池和脚间池的局部粘连有头部放疗史脑脊液吸收障碍或静脉窦闭塞基底池闭塞颅内感染未控制者手术并发症发热etv术后非感染性发热术中血性脑脊液刺激打开通道过程中脑组织碎屑进入脑脊液循环手术并发症硬膜下积液etv术后硬膜下积液婴儿
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一)2024
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一)引言概述:神经内镜是一种显微镜下操作的手术技术,通过神经内镜,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本文将探讨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包括脑部和脊柱的手术操作、神经内镜在神经内科疾病中的应用、优势和局限性。
一、脑部和脊柱手术操作1. 利用神经内镜进行脑部肿瘤切除手术2. 在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的手术中的应用3. 通过神经内镜进行脑积水和脑梁移动手术4. 在脑膜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5. 脊柱手术中神经内镜的应用及优势二、神经内镜在神经内科疾病中的应用1. 通过神经内镜诊断和治疗帕金森病2. 神经内镜在癫痫手术中的应用3. 运用神经内镜治疗三叉神经痛4. 通过神经内镜进行颅内压监测5. 神经内镜在神经功能重建手术中的应用三、神经内镜的优势1. 高分辨率的显微观察:能够直接观察病变细节2. 小切口手术:降低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3. 安全性高: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4. 可操作性好:医生能够在显微镜下精确操作5. 辅助器械完善:配合适当的仪器设备进行手术操作四、神经内镜的局限性1. 对手术医生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专业技术和经验2. 部分病例不适用:如病变过大或位置特殊3. 昂贵的设备和费用4. 部分病例可能需要额外的手术步骤5. 适应症限制:并非所有神经系统疾病都适合神经内镜手术总结: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在脑部和脊柱手术、神经内科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它通过高精确度的显微观察和操作,为医生提供了更好的手术治疗手段。
然而,神经内镜也有一些局限性,这需要医生在使用时注意。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神经内镜的应用将不断扩展,为更多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神经内镜在神经手术中的应用
神经内镜在神经手术中的应用神经内镜是内镜神经外科手术中进行观察和操作的工具。
在临床诊疗中多用于神经内科手术工作,并且自身较为便捷、灵活,与传统内镜相比视野广阔、可调节,具有广泛的临床诊疗使用范围。
一、神经内镜分类1.硬性内镜外径长度为2—8mm,焦距较短,视野范围较大,所呈现的图片十分清晰,能够为手术诊疗提供多个通道,用于照明、冲洗吸引、工作等。
2.软性内镜直径为2—4mm,操作简单灵活,便于控制设备方向,为手术提供直观性图像资源。
二、神经内镜适应症1.脑积水利用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针对脑积水患者诊疗具有良好效果,并且对患者年龄并没有明显界定,儿童与成年人都可获得良好诊疗效果。
2.颅内蛛网膜囊肿蛛网膜下腔出血指的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采用颅骨钻孔内镜下囊肿-脑池造瘘术,能够有效穿透其中的血脑屏障,平滑血管,促进血管机头扩张,促进患者的症状恢复和缓解。
3.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和舌咽神经痛三叉神经疼痛是一种面部综合疼痛表现,由于三叉神经被压迫,进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患者会出现神经短路、过敏、疼痛等不良表现,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十分严重的影响。
利用颅骨钻孔在内镜下进行神经血管减压,从不同角度观察神经和责任血管,将二者分离,降低神经压迫强度,降低患者疼痛感。
4.脑内血肿和脑室出血脑出血主要患病群体则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患者出现脑出血发病是基本上没有明显的预兆和病理表现,脑出血发病过程较短病情恶化速度极快,发病过后几小时内就会出现严重的影响,产生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行为障碍以及意识障碍,一部分患者发病较为凶险,短时间内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在脑部缺氧的情况下,脑部大面积梗塞,在脑出血的影响下,患者颅内压力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导致患者昏迷,一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癫痫、抽搐的情况。
诊疗方式基本上是利用工作通道进行内镜下血肿清理,根据患者情况也可选择脑室镜手术。
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进展
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进展1. 引言1.1 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进展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历程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神经内镜技术逐渐应用于神经外科领域。
神经内镜是一种能够通过微小孔道进入人体内部,直接观察神经组织和操作的高精密度手术工具。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神经内镜在脑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通过神经内镜,神经外科医生可以准确定位肿瘤部位,精细操作,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减少手术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神经内镜还广泛应用于脊柱手术,能够提高手术精确度和安全性。
神经内镜在脑血管疾病治疗和周围神经疾病治疗中也有显著作用。
通过神经内镜技术,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观察病变部位,进行精细的手术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神经内镜技术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神经内镜技术将更加精密化和个性化,为神经外科手术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方向将注重于提高手术精准度、降低手术风险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神经内镜技术必将为神经外科领域带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2. 正文2.1 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历程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当时,医学界开始尝试使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内镜技术逐渐得到了应用。
最早的神经内镜是来自德国的Hubertus Strasberg于1960年发明的,用于脑室镜检查和手术。
其后,随着光学技术和显微外科设备的不断改进,神经内镜技术逐渐成熟。
20世纪80年代,随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神经内镜技术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数字神经内镜的出现使医生可以实时观察神经系统结构,精准地进行手术操作。
随后,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神经内镜手术逐渐取代传统的大开放手术,在脑部肿瘤、脊柱手术、脑血管疾病和周围神经疾病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二)2024
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二)引言概述:神经内镜是一种高精度的医疗工具,用于观察和诊断神经系统相关疾病。
本文将探讨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并分为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这些大点包括: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神经内镜在神经内科疾病中的应用、神经内镜在儿科神经疾病中的应用、神经内镜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以及神经内镜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神经内镜在临床上的应用和潜力。
正文:1.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神经内镜在颅内肿瘤切除手术中的辅助作用- 神经内镜在脑血管病手术中的引导作用- 神经内镜在脊髓手术中的显微观察和操作- 神经内镜在神经损伤修复手术中的应用- 神经内镜在颅底解剖学研究中的作用2.神经内镜在神经内科疾病中的应用:- 神经内镜在神经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神经内镜在运动障碍疾病的定位与治疗中的作用- 神经内镜在癫痫手术中的辅助作用- 神经内镜在头痛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神经内镜在神经肌肉疾病中的观察和治疗中的应用3.神经内镜在儿科神经疾病中的应用:- 神经内镜在儿童脑瘤手术中的辅助作用- 神经内镜在小儿癫痫手术中的显微观察和治疗中的应用- 神经内镜在小儿脊髓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神经内镜在小儿运动障碍疾病中的应用- 神经内镜在小儿神经肌肉疾病中的观察和治疗中的应用4.神经内镜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 神经内镜在眼球肿瘤手术中的辅助作用- 神经内镜在视神经疾病中的显微观察和治疗中的应用- 神经内镜在眼眶病变的定位和治疗中的应用- 神经内镜在斜视手术中的辅助作用- 神经内镜在眼眶手术中的应用5.神经内镜的未来发展方向:- 神经内镜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与创新- 神经内镜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神经内镜在微创手术中的应用前景- 神经内镜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潜力- 神经内镜在远程手术中的可能性总结:神经内镜在临床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儿科神经疾病和眼科疾病中展现了潜力和前景。
神经内镜神经内镜手术的操作流程及优势
神经内镜神经内镜手术的操作流程及优势神经内镜手术的出现让患者可以在微创的情况下准确的完成复杂的脑部手术,可以说是治疗神经科、脑科疾病的有力武器。
那么这种技术在手术中是如何运用的呢?神经内镜手术的基本流程。
(一)术前准备1.环境清洁、安静,提前开启洁净空调系统,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
2.神经内镜成套设备的准备。
(1)准备不同视角(0°、30°、70°、90°等)的硬质内镜。
(2)查看监视器、摄像系统、影像记录设备之间连接是否牢固。
(3)检查监视器、摄像机、光源、影像记录设备的功能情况。
(4)将仪器设备移至手术床旁,并摆放在病人头端两侧备用。
3.准备神经内镜固定架、蛇形自动牵开器等。
4.准备神经内镜辅助器械,包括电凝钳、电凝剪、显微剪、抓钳、球囊导管、单极电凝线、双极电凝线、穿刺镜鞘和灌注管等。
5.人员准备:手术人员衣帽穿戴整齐后进行外科洗手,穿上无菌割症衣.戴无菌手套等。
(二)术中操作流程1.检查各仪器电源插头以及仪器之间是否连接完好。
2.开启无菌设备附件及辅助器械,洗手护士妥善同定无菌神经内镜摄像头数据线、导光束、吸引管和电凝线。
3.洗手护士将仪器端递给巡回护士,插入设备对应插口。
4.依次打开监视器、摄像机、光源等电源开关,调节好亮度备用。
5.连接单、双极电凝线,先检查负极板是否正确粘贴好,连接电凝线,再打开双极电凝和电刀电源开关。
根据需要调节好输出功率备用。
6.待“十”字切开硬脑膜后.放置穿刺鞘;置人内镜检查脑内,安装同定架同定神经内镜进行镜下操作。
7.手术结束后,将光源亮度、电凝的功率调到最小,然后依次关闭光源、摄像主机、监视器、电刀、电凝等仪器的电源开关。
8.拔出摄像头数据线、导光束、电凝线等附件。
9.清洁、整理仪器设备。
10.按规范要求处理内镜、摄像头数据线、导光束、显微剪、抓钳、电凝钳、双极电凝线等。
[1]适应症如下疾病最适合神经内镜技术治疗:1.大多数脑积水2.颅内蛛网膜囊肿3.透明隔囊肿4.脑室内及脑室旁囊肿5.大多数垂体瘤6.高血压脑出血7.脑脊液鼻漏8.视神经卡压综合征"神经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可使众多脑积水病人摆脱分流管的困扰,在内镜手术后更加自信地享受美好生活"神经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使得众多颅内囊肿患者避免了开颅手术,大大降低了治疗风险,减少了治疗费用,而且效果更好!"神经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使经蝶垂体瘤手术更为精细,肿瘤切除更安全、更彻底,效果更好!我科独有的导航和术中MR技术使得内镜下的经蝶垂体瘤手术更精准!"神经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使脑内血肿清除创伤更小,功能恢复更快更好!我们已有1000余例神经内镜手术经验,"神经内镜手术"是我们的专长技术。
神经内镜的发展及其临床应用
囊肿 、 脓肿 、 内血肿 、 髓空 洞症 等疾病 的治疗 , 脑 脑 脊 以及低 级别 胶质 瘤 的 间质 内放 射 治 疗 等 , 术取 得 手 了 良好 的 效 果 。l 8 9 9~l9 9 7年共 完 成 微 创 内镜 手 术 4 0余 例 , 0 手术 死亡率 不 到 l , % 手术 致 残 率 也低
学者 又将 超声 、 体定 向 、 光 等技术 同时用 于 立 激 内 镜 手 术 , 为 超 声 立 体 定 向 内 镜 ( lao n 称 ut su d r
s roai e d so y 。 德 国 神 经 外 科 医 生 B u r t et c n oc p ) e x ae 等 将 此 技术进 一 步应 用 于 脑 积 水 、 质 或脑 室 内 间
于 3 。 %
早 期 没 有真 正 的神 经 内镜 , 多借 用其 他 I 学 临床 科 的内镜进 行操 作 , 且 仅 仅 是 用 来 尝试 治疗 脑 积 而 水 , 是 由于 当时所 用 的内镜 管径 粗大 , 但 光学 质量 和 照明差 , 又缺少 相应 手术 器械 , 因此 , 手术创 伤大 , 疗 效差 , 死亡 率高 ¨ 。 2 0世 纪 7 0年代 , 随着 H p is o kn 柱状 透镜 系统 的 出现 , 神经 内镜 又进 入 了一个 新 的时期 , 报道 应 用这 种 内镜技 术进行 脑 室脉 络丛 烧灼 治疗 脑积 水 的手术 效果较 以往 明显提 高 , 且 开 始 扩 展 到其 他 神经 外 并 科 手 术 中。A uz p zo等 应 用 内 镜 辅 助 观 察 手 术 时 难 以直 视 到 的鞍 内病 变 , 及 Wii 以 ls环周 围 动脉 瘤 l 和退 变 的腰椎 间盘 , 取得 良好 的 手术 效果 。 2 0世 纪 8 0年 代 , 由于 C T及 MR 的 出 现 , 经 神 外科 本 身进入 了 一个 快 速 发 展 阶段 , 传 统 神经 外 从 科过 渡 到显微 神经 外 科 , 以及 后 来 发 展 为 微 创 神经 外科 。在 相关科 学 进 步 带 动 下 , 内镜 及其 配套 器 械 更新 的速 度 明显加快 , 步 向小 型 、 分辨 和立 体放 逐 高 大方 向发 展 , 过 内镜 可 进 行 照 明 、 通 冲洗 、 引 、 吸 止 血、 割 、 切 球囊 扩 张 、 摄影 和 录像 等复 杂操作 , 内镜更 便于操 作 , 同时 内镜 与 立体 定 向 、 中 B超导 向 、 术 超 声 吸引 以及激 光 等技 术 相 结 合 , 步 解 决 了 内镜 在 初 使用 中 出现 的定位 困难 和 止 血 差 的缺 点 , 内镜 的 使 治疗 范 围越来 越广 , 了用 于治疗 脑 积水外 , 常用 除 还 于动 脉瘤 手术 、 小 脑 角 手术 、 区 手术 的观 察 , 桥 鞍 以 及 经 蝶 垂 体 腺 瘤 、 皮 样 囊 肿 、 咽 管 瘤 的 治 表 颅 疗 。奥地 利神 经外科 医生 A eL 做 出 了突 出 的 ur4 成绩 , 他应 用直 径 为 6mm的 内镜 治 疗 颅 内 血肿 , 仅 在颅 骨上 钻 lc m大 小 的骨孔 , 应用 内镜进行 血 肿 的 抽 吸 , 中借助 超声进 行 血肿 辅助 定 位 , 术 并且 将 激光 用 于 内镜 下 止 血 。 他 还 将 上 述 技 术 用 于 脑 肿 瘤 活 检 、 内囊 肿病 变囊 壁 切 除 以及 实 性 肿 瘤 的激 光照 脑 射 , 术 均 取 得 较 好 的效 果 , 完 成 内镜 手 术 13 手 共 3 例, 手术 并发 症仅 占 1 6 , 手 术死 亡 。近 年来 有 .% 无
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的应用1. 应用背景神经外科是一门专门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医学科学,包括脑、脊髓、外周神经等部位的疾病。
神经外科手术需要对复杂的神经结构进行操作,因此需要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显微镜来辅助手术。
传统的显微镜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广泛,但其视野受限、操作不灵活等问题限制了手术效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神经内镜作为一种新型的显微镜技术,逐渐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 应用过程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2.1 神经内镜的选择和准备神经内镜有多种型号和规格,根据手术的需求和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神经内镜进行手术。
在手术前,需要对神经内镜进行检查和准备,确保其功能正常,镜头清晰。
2.2 麻醉和定位在手术开始前,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没有疼痛感。
然后,通过影像学和定位设备,确定手术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2.3 神经内镜的插入和定位将神经内镜插入患者的体内,通过导丝引导,定位到手术区域。
神经内镜可以通过小孔或切口插入,减小手术创伤。
2.4 手术操作在神经内镜的引导下,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手术区域,从而进行精确的手术操作。
神经内镜通常配备有显微摄像头,可以将手术过程实时传输到显示器上,便于医生观察。
2.5 结束和恢复完成手术后,将神经内镜从患者体内取出,并对手术切口进行处理和缝合。
患者需要进行恢复和观察,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健康状况。
3. 应用效果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高分辨率的显像神经内镜采用高分辨率的显像技术,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手术区域的细节结构。
与传统的显微镜相比,神经内镜的分辨率更高,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识别和处理病变组织。
3.2 精确的手术操作神经内镜的高精度定位系统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定位手术区域,提高手术的精确性。
医生可以通过神经内镜实时观察手术区域,进行精细的手术操作,降低手术风险。
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神经内镜是一种可以通过身体的自然孔道或小切口进入到脑部或脊髓的神经外科技术。
它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神经内镜手术:神经内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通过神经内镜可以观察和操作脑部或脊髓的病变,例如肿瘤、囊肿、血管畸形等。
相比传统的开颅手术,神经内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并且可以提供更精确的操作。
2. 神经内镜引导下的神经核心技术:神经内镜可以在神经网络的深处进行引导,帮助医生定位和病变神经组织,例如深部脑结构的病变和神经核团的刺激。
这种技术对于治疗帕金森病、焦虑症和强迫症等神经系统疾病非常有帮助。
3. 血管造影:神经内镜可用于对脑动脉和脑静脉进行造影,帮助医生准确观察血管的情况。
这对于诊断和治疗脑动脉瘤或脑血管疾病非常重要。
4. 神经内镜下神经调节:神经内镜可以通过电刺激或光刺激等方式对神经进行调节,以达到治疗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效果。
例如,对于焦虑症患者,可以通过神经内镜下的副交感神经刺激来缓解症状。
总体而言,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为医生提供了更精确和微创的手术方法,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作者:曹楚南桂松明悦甘鸿川赵亮田军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第10期【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蛛网膜囊肿、脑室出血的临床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2年10月的45例患者,脑积水22例,(其中6例脑积水合并囊肿),蛛网膜囊肿22例;脑室出血并侧脑室铸型1例,全部病例采用内镜手术治疗:脑积水行三室底造瘘术,脑积水合并囊肿同时行囊肿-脑室造瘘,蛛网膜囊肿行囊肿-脑池或脑室或蛛网膜下腔造瘘术。
结果:45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影像学检查脑室或囊肿不同程度缩小。
结论:神经内镜对于脑积水、蛛网膜囊肿、脑室出血并铸型的治疗损伤小,效果好。
【关键词】脑积水;蛛网膜囊肿;脑室出血;内镜手术神经内镜由于在微创方面显现的优势,在强调微创的现代神经外科手术中受到重视,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本院于2009年12月-2012年11月应用硬质内镜进行了45例神经外科手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5例患者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5个月~59岁。
脑积水组:脑积水22例,(其中6例脑积水合并囊肿),除1例为正压性脑积水外,其余均为梗阻性脑积水,梗阻原因为三室后占位致导水管梗阻(生殖细胞瘤)1例,鞍上蛛网膜囊肿致室间孔堵塞1例,后颅凹囊肿3例,余病例有中脑导水管狭窄。
主要症状,头痛,头晕,呕吐。
正压性脑积水患者伴有双下肢无力,步态不稳,小便失禁。
后颅凹囊肿伴有行走及站立欠稳,易摔倒,其中5个月小孩表现为头围增大,前囟张力高,双眼“落日征”阳性,MRI增强检查可见梗阻性脑积水,后颅凹囊肿,囊肿由小脑幕裂孔凸入幕上,中脑导水管狭窄或梗阻。
蛛网膜囊肿组22例,其中颞极囊肿15例,松果体区囊肿2例,枕大池囊肿1例,侧脑室囊肿1例,左枕叶蛛网膜囊肿1例,左顶叶大囊肿合1例,四叠体池大囊肿1例。
主要症状有头痛,头晕,颞极囊肿患者1例合并有幻视,幻听;囊肿相对应颅骨变薄7例。
顶叶囊肿合并有对侧肢体乏力2例。
自发性脑室出血并1侧脑室铸型1例,入院后出现出血侧瞳孔散大,昏迷。
1.2 手术方法应用Karl-Storz牌硬质6°脑室镜,最大外径6.5 mm,配套装置有冷光源,持续冲洗及吸引管道,活检钳等。
全部手术在全麻下进行。
脑积水患者:脑积水常规采用右额直切口或弧形切口,>8岁以上患者采用直切口。
以冠状缝前1 cm,中线旁开2.5 cm为钻孔穿刺点,成人采用直切口4 cm,钻1孔,年轻患者术后采用小钛网覆盖并钛钉2枚固定,避免将来颅骨钻孔处出现头皮凹陷,影响美观;脑积水合并囊肿:仍采取上述切口及入路,合并鞍上囊肿者先将囊肿外壁及内壁造瘘并与侧脑室沟通,再按上述方法行三室底造瘘;左顶叶大囊肿占据左侧脑室并梗阻性脑积水者行左额入路,进入侧脑室后见到囊肿,先行囊肿前后壁造瘘,使囊肿与侧脑室充分沟通,再作透明隔造瘘将两侧侧脑室沟通,最后行三室底造瘘术。
脑积水合并后颅凹囊肿患儿术中见后颅凹囊肿由小脑幕裂孔向幕上突入,先行囊肿壁造瘘约1 cm以上,再作三室底造瘘术。
单纯蛛网膜囊肿的治疗:根据囊肿的不同部位设计不同的切口,内镜下将囊肿外侧壁大部分切除,内壁行囊肿脑池或蛛网膜下腔造瘘沟通。
颞极囊肿取颞叶小弧形切口,顶叶及枕叶囊肿以囊肿为中心,取弧形或直切口,铣刀铣小骨窗直径2.5 cm,剪开硬膜后打开囊肿外壁后进入囊肿,尽量切除外侧壁大部分囊壁,然后在内层将囊肿壁造瘘与基底池或侧裂池或蛛网膜下腔沟通。
侧脑室囊肿及四叠体池大囊肿取三角区入路,穿刺进入囊肿。
侧脑室囊肿将囊肿壁游离后,可见根部与脉络丛相连,将其切断后取出囊肿壁。
枕叶囊肿选择靠近侧脑室枕角最薄处造瘘,和侧脑室枕角沟通,造瘘口不小于1 cm,以避免造瘘口封闭。
四叠体池大囊肿由枕叶皮质最薄处置入脑室镜造瘘,内壁与四叠体池沟通。
2例左顶叶蛛网膜囊肿采用囊肿-胼胝体池周围造瘘。
侧脑室出血并铸型的治疗:本例左侧脑室出血行左侧脑室穿刺置入内镜后,将血肿尽可能吸出,大量冲洗液冲洗后,撤出内镜,脑室内置管引流剩余部分血肿。
2 结果2.1 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脑积水组:症状及体征均明显改善。
正压性脑积水患者术后头痛消失,双下肢活动明显改善;三室后生殖细胞瘤经ETV造瘘术后头痛,呕吐消失,转肿瘤科放疗,6个月后复查肿瘤明显缩小,双侧脑室大小恢复正常;其余病例术后症状消失或好转。
1例ETV造瘘术中出现渗血,置管外引流1周后清亮拔出引流管。
囊肿组:颞极囊肿伴幻听者术后幻听症状消失,1例成人颞叶囊肿术后3个月复查MRI囊肿消失。
顶叶囊肿术后对侧肢体力弱消失。
患者均正常生活和工作、学习。
脑室出血患者脑室内血肿清除术后置管脑室持续引流,术后瞳孔缩小至正常,神志逐渐清醒,1周后血肿基本吸收拔除脑室外引流管,1个月后下地活动,复查CT脑室大小恢复正常,痊愈出院。
2.2 并发症慢性硬膜下积液3例:脑积水小儿出现硬膜下积液,予观察后3个月,复查CT提示2例硬膜下积液完全吸收,1例未完全吸收但无任何症状,考虑为脑室缩小后脑组织下塌所致,予继续观察后好转。
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为颞极囊肿患儿术后2个月出现头痛,呕吐,复查CT提示造瘘侧慢性硬膜下血肿,予钻孔外引流后好转出院,术后1个月复查硬膜下血肿吸收,颞极囊肿明显缩小。
癫痫1例:为成人颞叶囊肿术后1个月出现抽搐发作1次,经口服卡马西平后未再出现发作。
3 讨论1923年Mixter用成功进行了第一例三室底造瘘术(ETV)治疗脑积水[1]。
此后由于内镜照明装置差,设备条件有限,手术的风险性大,使内镜手术应用受到限制。
六七十年代光导纤维技术的发明及Hopkins设计的固体杆镜光学传输系统的出现,神经内镜的照明及成像清晰度发生了质的变化,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得到较大的发展。
目前脑积水的治疗方法包括三室底造瘘术(ETV)和脑室-腹腔分流术;蛛网膜囊肿的治疗有立体定向穿刺囊肿-脑室分流、显微手术、内镜手术和囊肿-腹腔分流手术[2]。
内镜手术与分流手术比较有避免异物置入、避免堵管、避免颅内感染、避免心理负担以及避免分流管依赖,更符合脑脊液循环生理等优点。
对于每一个脑积水或蛛网膜囊肿患者,如果内镜治疗能获得良好预后,避免放置分流管,更容易为患者接受。
ETV已经成为梗阻性脑积水首选治疗方式[3],对中脑毛细胞型星型细胞瘤,三室后占位如生殖细胞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导水管狭窄或梗阻所致脑积水,ETV可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这1例三室后生殖细胞瘤患者,行ETV缓解脑积水症状后放疗,肿瘤明显缩小,半年后复查脑室恢复至基本正常(图1)。
注:a术前CT提示三室后稍高密度占位影(黑箭头),幕上脑积水(白箭头);b轴位MRI三室后等信号占位(黑箭头),幕上脑积水(白箭头);c矢状位MRI三室后占位强化(黑箭头),侧脑室及三脑室(白箭头)扩大;d ETV术后放疗,半年后复查肿瘤明显缩小,脑室恢复正常笔者体会:(1)三室后生殖细胞瘤首选内镜治疗,对患者的损伤最小且避免了终生带管。
(2)头颅MRI检查可以了解导水管梗阻及狭窄的情况及侧脑室,三脑室扩大的程度,指导内镜手术的进行。
(3)选择在漏斗及乳头体之间造瘘,造瘘口直径应>5 mm,以避免造瘘口闭塞。
笔者采用持物钳钝性撑开造瘘的办法,耐心细致的操作,可避免下方重要结构如基底动脉,动眼神经的损伤。
但也有作者认为采用微导管扩张球囊来扩大瘘口更为安全 [4]。
(4)三室底部有的呈菲薄半透明膜状,有的尚有薄层脑组织,需耐心用持物钳撑开,并进一步打开下方的liliequist膜,造瘘成功后可以看到造瘘口脑脊液搏动。
如三室底较厚,造瘘困难时应改行分流术[5]。
(5)造瘘过程中尽量不用烧灼止血,如遇少许渗血予盐水冲洗后一般可自行停止。
这样可避免因热传导可能损伤周围组织结构。
如果经过冲洗,仍觉不够清亮满意则放置引流管外引流。
本组15例患者行ETV手术无重要结构损伤,全部病例三室底部未行双极电灼,1例三室底造瘘后出现渗血,充分冲洗并置管引流1周后脑脊液转为清亮,拔除引流管,恢复出院。
有人认为部分交通性脑积水用ETV治疗也有效[6]。
陈凡帆等应用神经内镜行ETV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12例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获得良好效果[7],而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积水中,交通性脑积水占82%[8]。
正压性脑积水是一类特殊的交通性脑积水,既往通常采用分流手术,但手术成功率差异很大[9],在30%~50%左右。
Michelangelo Gangemi等[10]采用ETV治疗正压性脑积水总成功率72%,认为病程正压性脑积水由于病理机制复杂,手术疗效并不完全相同,但影像学上脑室变化并无明显区别,尚缺乏客观的研究手段评价其疗效。
有报道认为磁共振粘弹性的检查可以判断术前、术后脑积水额叶脑组织的硬度,通过额叶脑组织的硬度变化可以判断病情的改善,有助于对手术的疗效作出客观的评价,有可能成为将来研究的方向[11]。
颅内蛛网膜囊肿已越来越多的被CT或MRI检查发现,对于蛛网膜囊肿的治疗争议比较大,有学者认为对于囊肿大,有占位效应者,应行手术治疗。
而另有学者认为,蛛网膜囊肿无需手术干预,手术的风险大,应予观察[12]。
一组成人蛛网膜囊肿的回顾性研究表明,如果与含囊肿的脑叶或骨性结构临近的神经结构变形(存在占位效应),囊肿倾向于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大,因此主张更为积极的手术治疗[13]。
宗绪毅等[2]对47例蛛网膜囊肿患者进行了观察,22例行手术治疗,25例无干预治疗,认为具备以下情况的2项以上可以考虑积极手术:(1)蛛网膜囊肿为张力性,脑组织明显受压;(2)颅骨明显变形;(3)少年儿童患者,小于15岁以下,特别是小于4岁以下;(4)随访期间发现囊肿进行性增大。
我们观察到,部分囊肿患者于外伤后出现头痛不适,经药物对症治疗无效,手术后头痛消失;或者囊肿伴有其他临床症状者,手术后症状消失。
1例患者颞极蛛网膜囊肿伴有幻听,经精神科会诊后考虑由器质性病变引起,经造瘘术后幻听症状消失。
本组有3例蛛网膜囊肿外侧颅骨有变薄,囊肿侧头痛;其中1例成人颞极囊肿,术后3个月复查囊肿消失。
另1例成人顶叶囊肿,术前头胀痛不适,伴有对侧上肢力弱,体查肢体肌力下降不明显,经造瘘术后肢体活动力弱感消失,头痛消失。
笔者体会,对这部分患者行内镜手术可以很好的缓解患者的症状,囊肿内侧壁不必切除,采用与周围脑池造瘘即可,如果与脑池造瘘困难可以考虑与蛛网膜下腔充分沟通。
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的蛛网膜囊肿,内镜手术更显示出其优势:鞍上蛛网膜囊肿常因堵塞三脑室,室间孔而合并脑积水,CT示鞍上囊肿的特征性表现为第三脑室区出现巨大的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区,伴额角扩张时,囊肿和脑室的形状类似于兔头,Cohen称其为“米老鼠征”[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