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管理思想史》读书报告

《管理思想史》读书报告

《管理思想史》读书报告管理学从诞生至今不过区区百年,但是他却是至今为止影响人类社会生活最深刻的学科之一。

涌现了许多绚丽斑斓的思想和众多风流倜傥的人物,它们的名字至今耳熟能详。

雷恩通过历史的透视镜,让我们了解到了那一段为人了解却不为人熟知的历史。

通过《管理思想史》这本书,他从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经济层面、社会层面、政治层面、科技层面综合考虑,确定了管理思想发展的文化背景,并以此为标准,把管理思想史分为早期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代、社会人时代、当前时代四大部分。

雷恩认为工业化之前甚至是工业革命时期(具体地19九世纪70年代之前)人们对管理的理解与实践还处在初始阶段:管理本身不管是理论还是现实实践还没有被凸现出来,它和其它实践和理论还处于融合状态——处于它们的遮蔽之下,当我们必须要界定所谓的管理“事件”时,其实质是(类似用“从后思索法”)用现代管理学中的术语来反观到没有成熟形态的管理活动或事件上。

基于此,雷恩认为早期的管理思想还处于(被动)管理时期,“在这些非工业化的情境下,没有或几乎没有必要创立一种正式的管理思想体系”。

只有随着工业革命,随着大规模工业组织陆续建立,才出现了探索管理问题的紧迫感,“工业革命创造了工厂体制,带来了管理问题”。

当然,工业革命时期的管理只能算作萌芽,“当时(指美国工业革命时——引者加)很少有人能够理解管理者这种工作,绝大部分注意力强调的是技术或财务能力,而几乎不强调管理本身”。

以高度自觉的方式,讨论、实践(实验并运用到企业中的)管理是从19世纪末的大西洋两岸的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开始的,管理学的20世纪属于美国。

结合对历史的理解,雷恩将重点也就放在了科学管理时代和“社会人”时代。

科学管理时代是由工程师泰罗等人开创的。

对此,管理学界早有定论,雷恩的贡献,是对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群体进行了富有新意的总结。

他引用著名记者、评论人和大众媒体对泰罗的评价,以这种方式说明泰罗的人品与性格。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精品5篇)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精品5篇)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精品5篇)阅读完《管理思想史》后,我对管理学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本书以工业革命为起点,讲述了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直至现代的管理理论与实践。

作者从多个角度对管理思想进行了剖析,让我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和理解管理的本质和价值。

管理思想的演变与管理实践的进步息息相关。

从早期的泰罗制到现代的精益生产,从韦伯的组织理论到社会生态视角下的组织设计,管理思想的发展为企业管理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

我深深地被这些思想家的智慧所震撼,也更加明白了他们在管理领域的贡献和影响力。

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了几个重要的管理思想史上的里程碑。

首先是泰罗的“科学管理”,它强调了科学、理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对后来的管理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是韦伯的“官僚制”,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组织管理模式,使组织结构清晰、职责明确。

最后是社会生态视角下的组织设计,它强调了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使我们对组织设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从我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清晰地梳理了管理思想的发展脉络,同时也深入剖析了重要管理思想的内涵和影响。

然而,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某些历史事件的描述可能不够详细,使得读者难以全面了解其背景和影响。

但是,这并不影响它作为一本关于管理思想史的重要参考书。

总的来说,《管理思想史》是一本很好的读物,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管理思想史的机会,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理解现代企业管理的新视角。

我强烈推荐给对管理学感兴趣的读者。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篇2在阅读《管理思想史》之后,我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以时间为轴,梳理了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科学管理理论到现代的复杂管理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幅管理思想发展的全景图。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管理思想的演变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变革紧密相连。

例如,工业革命的到来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使得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得以产生和发展。

同样,信息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管理理论的演变,如流程再造理论、敏捷管理、大数据管理等。

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管理思想史》读后感最近,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管理思想史》一书。

在这之前,我对于管理学知识了解甚少,读完这本书后,我感受到了管理学这门学科的厚重感和积淀感。

作为一名公共管理学新生,我觉得我非常有必要把管理学学好。

在这本书中,我了解到了许多管理学方面的知识,获益匪浅。

在这之前,我对于管理学的认识非常浅薄,只是简单的认为,管理学就是把事情和人管好就可以了,对于其它方面的事情,例如:计划与决策、领导与控制以及管理学的思想演变历史等等都没有非常清晰的了解。

当我细细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感受到虽然管理这一学位建立的时间较短,管理学学科成立也就百余年,但是我却从这本书中体会到管理这门学问的源远流长与包罗万象,感受到管理学百家争鸣与斑斓多彩的思想。

这本书中的来说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早期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代、社会人时代以及现代四个部分。

下面我就针对这四个部分分别梳理一下内容。

第一部分,也就是早期管理思想。

这一部分覆盖了在时间和脉络上跨度相当大的管理思想的发展,它以美国科学管理的诞生为界。

简要介绍了组织中管理的角色,然后考察早期管理思想的若干例子并阐明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变化是如何为工业革命做好准备的。

第二章介绍了工业化之前的管理。

在这章中,我最感兴趣的当属远东管理思想的介绍。

这个部分中提到了中国古代的孙子的兵法管理思想以及孔子对于早期管理的贡献。

接着介绍了工业革命。

这是第一部分的重点。

工业革命预示着一个文明的新时代的到来。

文化重生为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创造了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条件。

随后的技术改进使得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大规模结合成为可能,并且引导工厂体质代替了家庭包工制。

接着介绍了早期工厂中的管理先驱以及工业增长和系统管理。

总之,本书的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科学管理时代之前的管理思想,并揭开了科学管理时代的序幕。

第二部分,就是科学管理时代。

在这一部分中,科学管理正式正式出现,这一部分介绍了三位伟大的管理学奠基人,管理学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和发展,接下来我就几点做出综述。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通过阅读管理思想史,产生了一些思考与感想,对其中感触较深的几点在下文中将详细叙述。

一,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理论。

这一理论将权威的基础由个人转向了法理,使得个人与权力相分离,使决策更加科学可靠,有效避免少数人拍脑袋而做出错误决策而影响组织的长远发展。

这一制度清晰地规定了职位的职权与责任,使组织的运转更少的因为人的因素而出现偏差。

韦伯的官僚制体现了理性与科学的精神,对于人们的世界观也有很好的塑造作用。

前几天看到了报纸上关于高层公务员下海的报道,其中有位前高官说,当公务员只有一个评价标准就是领导。

也许当法治社会真正实现,更多的是制度更少的是人来评价人的工作水准时,公务员们才不会为了迎合领导而小心谨慎如履薄冰。

而这一切依靠的是理性规范的官僚制度的确立,与官本位的淡化甚至消失。

公正而有效率的社会必然是法治而非人治的社会,公正而有效率的公司也必然是法治的公司。

人治为主的公司可能在创业初期获得较快发展,当然前提是拥有一个英明的领导人。

然而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人治的公司越来越不适应公司发展的节奏,一个大公司很可能因为领导人的错误决策而实力受损,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方法是建立科学管理制度,决策制度,与公司运营规则,使得公司走在制度治理的轨道上。

个人权威的变态加强很可能影响公司的决策与正常运行。

零售巨头国美前老总黄光裕就是一个典型,黄过于重视个人的权威,在公司内部拥有绝对地位。

在他和高管开会时,高管们几乎不敢当着他的面提出问题,而是在会后几个高管私下里交流,揣摩领导的意图,最后作出决策,高管们晋升的途径不是通过业绩,而是通过取得黄的好感。

这些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科学决策,制约了国美的进一步发展。

拥有完善的组织结构与制度规范对于组织的日常运行至关重要。

日本政坛频繁更迭,然而他们的社会生活并没有一团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官僚体系有一大部分人不随着首相的变更而变更,很大程度上依靠制度办事,并不随着首相的意见而随便更改工作。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在阅读《管理思想史》的过程中,我深感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丰富而曲折,各种管理思想的诞生、演变和成熟都充满了智慧与启示。

以下是我对阅读这本书的一些读书笔记。

一、管理的起源管理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明社会。

在那个时期,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开始进行组织、协调和指挥。

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建筑和中国的长城等伟大工程的完成,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

这些早期的管理实践为后来的管理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二、科学管理时代科学管理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管理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个时期,许多杰出的管理思想家如泰勒、法约尔和韦伯等涌现出来,他们的思想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强调效率、方法和标准化。

他的思想打破了传统经验管理的方式,提出了基于科学实验和数据分析的管理方法。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则强调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一理论为后来的管理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

韦伯的“组织理论”则强调科层制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他的理论为现代组织结构的设计提供了指导。

三、行为科学时代行为科学时代的到来为管理思想史带来了新的篇章。

这个时期,人们对人的行为和社会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梅奥等人进行的霍桑实验是这一时期的标志性事件。

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的行为并非完全由经济利益驱动,还受到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一发现为后来的组织行为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继续深化了对管理和组织行为的理解。

这个时期,权变理论、系统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等众多学派纷呈。

这些理论的特点是更加关注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对管理的影响,强调管理的动态性和适应性。

例如,权变理论强调根据不同的情境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系统理论则强调组织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

五、管理的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未来的管理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管理思想史读后感《管理思想史》是著名管理学家Edward C. Baines Jr.在1976年出版的著作,书中专注研究了管理思想的历史发展,以及衍生出来的观点、理论以及实践,还对当今管理思想进行了总结与讨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发现了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比如从古希腊开始的表现主义管理、通过业务管理和治理理论、到20世纪进入技术和人性化管理思想。

由此可见,自古以来,管理思想的发展就夹杂着不同的精神和情感,变化多端,从而可以看出,管理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同时,作者指出,因为每个时代的面貌都不同,管理思想也必须随时改变,响应发展的情况,不能只停留在一种特定的思想中。

比如,机器时代的流水产线需求特定的管理方式,而当前的信息时代则要求管理者有更为弹性和自动化的管理思想去迎接新的机遇。

这也告诫我们,不能只局限于一种思想,而要能够随时改变,相应新环境甚至新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从而拥抱新的技术、形势和复杂的社会变革。

最后,在书中,作者总结当今管理思想,指出,管理者应该拥抱新技术、充分实现灵活性。

所以,古今中外的管理思想中都有共性:尊重实践、勇于创新。

我们今天拥有的历史大脉络,可以视作一定的借鉴,使我们能够学到经验,知道应在面临不同的现实问题时,该如何选择正确的思想,理性处理好稳定与变革之间的关系,管理方式亦如此。

综上所述,我在阅读《管理思想史》时,有诸多收获,对管理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既然它的发展从来都不断变化,以实践为主,则我们作其拥护者,应勇于探索、创新,大胆试错,以fit the times, happen the ages的姿态,不断掌握适应变化的最新技术与知识,尽心尽力,推动管理思想的可持续发展和完善。

雷恩《管理思想史》笔记

雷恩《管理思想史》笔记

第一节:科学管理的兴起欧美国家进入到工业化社会以后,19世纪末到20是基础管理学诞生,工业化以前的管理学为经验式的管理。

工业化的实质:机器化大生产代替手工生产一、工业化给社会带来的重大影响:社会化大生产与传统小生产管理经验的矛盾。

工业革命最早诞生在美国,英国早期的先驱最主要是欧文和巴比奇。

工业化是社会大生产,而工业化以前的生产是小生产,人们所形成的管理知识与经验足以应付小生产状态但不足以应付大生产状态,所以,工业化以后人们所面临的是社会化大生产与传统小生产管理之间的矛盾。

为了缓解该矛盾,工业化后一段时期内出现了“承包制时期”。

背景承包制的本质:把社会化大生产的单位通过承包方式分成一个个家庭小单位开展生产。

承包制两个重要弊病:严重的剥夺行为使得劳资对抗冲突加剧。

短期行为加剧大量的负外部效应。

(对机器等主要生产资本的过渡使用造成严重浪费)二、为解决以上重要问题出现的重要人物:欧文、巴比奇欧文:(1771-1858)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人本管理的先驱。

欧文管理采取的一系列措施:1、在招聘工人的时候实行协商工资制。

欧文认为高工资应对高效益,他提供的工资比同类企业要高3%-5%。

2、强调对工人进行“人性化对待”。

提供工人住房,废除一切惩罚措施,用荣誉感、自我约束、自尊心来维护工厂秩序。

把工人看做是活机器,对待工人要像维护机器那样。

3、为工人开办夜总会,吧工厂管理推广到了社会。

为工人的小孩提供教育等。

总之,欧文的管理思想注重人本管理,管理方式人性化,所以他是人本管理的先驱。

巴比奇:(1792-1871)英国数学家,以运筹学和管理学著名,科学管理的先驱。

贡献:1832《论机器制造业的节约》,把数学方法和逻辑方法用到了工厂生产管理之中。

麦卡勒姆(名词解释)—非面对面的管理(层次管理的前身),1854年他为伊利的总监。

管理原则为:1、确定岗位职责任务,适当的职责划分,统一制服,按岗位职责的不同建不同的工作组与工段。

西方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

西方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

西方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第一,把管理的科学、理性方面同感情的非理性方面结合起来。

西方国家在英国的工业革命以后,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产生了以泰勒、法约尔、韦伯等人为代表的经典的科学管理运动的思潮,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这在当时是符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的,在当时没有科学的管理原则,也没有科学的管理依据的情况下,科学管理运动每一次科学地、理性地把管理纳入科学的轨道,使得管理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这次运动,在当时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发现单纯地注重管理的科学性、理性化不能保证管理的成功和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

因为不论是什么样的企业都是由人组成的,而企业的职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现实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他们不仅有理性,更重要的还有感情,不但要求获得经济上需求的满足,还要获得感情上、社会地位上和自我实现等方面需求的满足。

这样,行为科学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

行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对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过于偏重非理性方面而忽略了理性方面,管理绩效也达不到理想的状态,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是可行的。

第二,把管理中的正式组织作用和非正式组织作用结合起来。

所谓正式组织,指的是企业为了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目标,所规定的组织成员中正式的相互关系和组织体系,其中包括:组织结构、方针政策、规划方案、规章制度等。

所谓的非正式组织,是指组织中没有经过正式的上级或一些相关的程序而建立起来的,以感情联系为主要沟通方式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和体系。

泰勒等人在古典管理理论体系中主要强调了正式组织的作用,而行为科学主要强调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要想达到理想的管理绩效,这两者的结合是一个必然的途径。

第三,把管理中的系统性、计划性、程序化等方面与灵活性、权变性、非程序化方面相结合。

古典管理理论和管理科学方面的理论是非常强调管理中系统性、计划性和程序方面的作用的。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

写在前面:
• 我所读的这一本有关管理学的著作是丹尼尔· 雷恩写的《管理思想 A· 史》。作为一个刚刚涉猎管理学的大学生,我认为有必要在一切其他 学习的开始之前先好好了解管理这一思想的历史,以史为鉴物摘录:绿 著作摘录:橙 精典概念摘录:黑 启发感想:蓝
启发感想: 在人、管理及组织这一节提到组织的共同元素。我认为说的非常 有道理。结合我日常在学生会或其他一些组织的工作可以发现,由于 这些组织都是非盈利性组织所有联系每个人与整个集体的纽带非常松 散,而大部分管理者又不懂的如何管理 ,所以工作起来总有许多不必 要的难题,到后期参与活动的人也将越来越少。综合看起来,一切问 题的症结便在于管理者没有让大部分人从组织中获取到利益。而对于 大学生来说学生组织这一类非盈利性的组织能给他们的最大利益莫过 于获取荣誉与展现能力。 如果学生会一类组织可以一:以个人能力优势为据明确每个委员 的职务、层级。二:在活动中明确分配任务、将命令落实至个人。三: 努力在每项活动中让同学们有所学、有所思不断提高自己能力。四: 多设置公开的评优活动,让每一个努力的委员都有获得被承认有分量 的荣誉的可能。五、创造组织的文化价值体系。就可以在组织中挖掘 并发挥每个人的最大价值,使每个委员都得到锻炼与成长,在组织中 找到自我的位置获得自我归属感,让每个人的努力都能得到回报,每 一次付出都有动力。这样便满足了大多委员获取荣誉、展现能力的个 人利益,也只有抓好这个利益的纽带人们把加入该组织作为一种满足 自己需要的手段,才能使组织紧密起来,使组织成员积极起来,有组 织的完成组织给予的任务。
第六章:工业增长和系统管理
• • • • 人物摘录:钱德勒、安德鲁卡内基、马歇尔 著作摘录: 精典概念摘录: 美国大型企业历史的四个阶段(钱德勒): 1.各种资源的初步扩充和积累 2.资源使用的合理化 3.扩展到新的市场和道路,以帮助其继续充分利用资源。 4.能够使重新增长合理化“一种新结构的形成。 · 有了成本优势就会降低价格扩展市场,并最终实现整体机械化、更高的产量和销售量。 · 如何管理大型组织: 1. 制定计划以获得劳动力、原材料、设备及成本; 2.通过劳动分工、授权、分配责任以及部门等方式组织这些资源; 3.通过提供激励、处理人际关系和提供组织内部沟通和传达方式,领导和协调雇员们的努力; 4.通过测量绩效、比较与其绩效和视角绩效以及在必要时采取矫正措施,实现对组织的控制。 管理需要特殊的更珍贵的能力,以及特定的行为来管理企业。 人具有多方面的需求和欲望,而且他们会,其目的是有效的获得、配置和利用人类努力和物质资源,以 实现组织目标和为组织成员抹去积极利益。文化环境,其特征包括经济、社会、技术和政治层面能 够塑造价值观和对人、组织以及作为一种活动的管理都具有显著影响的设法通过有组织的努力来满 足这些欲望需求和欲望。在组织中,管理师一种实施特定职能的活动制度安排。 • 启发感想:从卡内基的成长发展中可以看出他乐于并且精于学习,并且善于运用权值,在不过分的 情况下越权解决了因火车出轨而导致的交通堵塞问题。在权力的运用上如果贸然越权必将受到处罚 而如果总是安分守己也就永远无法发挥自我特产,被束住手脚无法进一步发展。卡内基在这一点上 的成功做法给我以启示,而他拒绝接受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总管职务的做法更是让我明白了要卓有 远见,不要将自己拘束在某一不错的职务上,而要放宽眼界将理想拉长。要做一个企业家而不是领 取薪酬的管理者。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1)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1)

读书笔记——管理思想史—写在前面作为一个刚刚涉猎管理学的大学生,初读此书多少感觉有些困难,一些专业术语,较多的西方文化及较大的信息量让读书的进度一直很慢。

但在一番攻读后,确实让我对一些管理思想及管理思想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让我在之中发现了一些乐趣。

该书以时间为序,记录了从“早期的管理思想”到“科学管理时代”到“社会人时代”再到“现代”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管理思想的演变与发展,期间涌现了大量的具有各自管理思想的人物,他们的思想也在这本书中补充交织共鸣碰撞甚至冲突,这也许就是管理学科的魅力所在。

我的读书笔记的总的脉络:一.对各章作者所介绍的一些人物的事迹观点贡献的摘录整理,及少量自己的感想:1.第一部分—早期管理思想2.第二部分—科学管理时代3.第三部分—社会人时代4.第四部分—现代二.对其中印象较深的社会人部分的感想三.阅读整本书的一些收获及问题反思四.结束语正式开始:一.对各章作者所介绍的一些人物的事迹观点贡献的摘录整理,及少量自己的感想:第一部分—早期管理思想(一)工业化之前。

此时组织的主要形式还是家庭,部落,教会,军队等。

参与到经济活动中的人与工业革命后的情况是无法比拟的。

但有组织的地方就一定会有管理,这些早期家庭,部落,教会,军队中就有着各自的管理思想,作者将近东,远东,埃及,罗马等不同区域内的一些有特色的萌芽管理思想展示给大众。

古巴比伦在汉莫拉比法典中对会计制度的规定、商人与代理人关系及信任关系、对行业工资的规定,古中国孙子兵法对军队的管理,所提供的战略决策,孔子主张通过培养人的道德素质来规范人的行为,古埃及的以十为进制进行管理······,这些初期的管理思想让我意识到管理无处不在及管理的重要性,另外不同的环境和社会背景会造成不同的管理思想,但管理思想有些也都是相似的,如远东与埃及都有“管理10人”的军队管理思想。

(二)工业化之后工业化过程中,瓦特带来了蒸汽机使用的革命,亚当斯密带来了经济思想的革命,使得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大规模结合成为可能,大工厂体制也就由此诞生,带来了空前的劳动力与资本的密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问题,催生了对更加先进的管理体制的需要,使得管理成为继土地,劳动力,投入要素之后的生产的第四要素。

【推荐下载】管理思想史读后感-精选word文档 (10页)

【推荐下载】管理思想史读后感-精选word文档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管理思想史读后感篇一: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管理思想史绪论一、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1、研究不断发展的管理实践管理实践是人们在社会组织中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各种实际管理活动。

(管理实践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组织性,具有明显的目的性,产生着广泛的影响、作用。

体现管理思想)2、研究管理思想的演进规律(管理思想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管理活动的思维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

)管理思想是在管理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从思想萌芽、思想形成到不断系统与深化的发展过程。

管理思想史正是以不同社会阶段管理思想演进过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索其发展规律。

3、研究社会生产方式与管理思想的关系社会生产方式,是管理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联系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力状况)管理思想是人们在总结、研究一定的生产方式下地管理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

二、管理思想史的学科发展(20世纪中后期出现学科)1、零散研究阶段(作为其他学科分支)2、专门研究阶段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出版,标志着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诞生(哈佛大学较早开设管理学课程)20世纪中叶美.克洛德.小乔治17972年出版《管理思想史》全面介绍了外国的管理思想,主要是西欧和美国的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美、丹尼尔、梅恩博士1979出版《管理细想的演变》详细介绍了管理思想演变的过程我国的李明新,孙耀军,郭先刚也有此类著作三、管理思想史的学科特点1、管理思想史是一门边缘学科管理思想史既是管理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历史学科的一个分支2、管理思想史在研究方法上具有突出的史学特点管理思想史展示的是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

3、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内容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四、学习管理细想史的意义1、学习管理思想史对各个行业的管理者都有意义管理思想史所反应的内容最具一般性,对各个行业的管理者都有意义。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2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2

管理思想史第九章:现代管理理论综述标志着管理思想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内容:一、关于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1.历史背景(1)战后经济的重建美国成为经济大国(2)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第一.蒸汽机的发明,是能源的第一次革命,将人类领进了工业文明的时代第二.计算机的诞生,应用以及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使社会生产力产生了巨大的飞跃,对整个管理理论也是巨大的推动力。

第三,新材料的发明和应用,给工业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第四,人类的空间和生物工程的应用与发展,逐渐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二战结束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调整和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时期第二个阶段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发展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第三个阶段1973年年末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开始,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滞涨时期,这也是对经济结构,经济政策进行重新调整的时期(4)企业结构发生了变化第一,垄断企业规模朝着大型化发展第二,垄断企业混合合并第三,大中小企业协作化发展第四,企业的股份高度分散化第五,企业不断向国际化发展2,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方法论基础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是现代科学理论的老三论和新三论老三论是指,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将管理制作一个系统,并不断变化新三论是指,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理论3,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认识论基础《管理理论的丛林》二.关于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特征1,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特征第一,强调系统化认为组织是个系统,要用系统的方法分析问题第二,重视人的因素管理是对人实施管理,强调人的社会性,研究人的需要问题第三,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第四,广泛应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第五,加强信息工作第六,把效率和效果结合起来第七,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第八,强调预见能力第九,强调不断创新把握机会实行组织变革第十,强调权利集中2,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成六个管理学派第一他们在历史的渊源和论述的内容上都存在着相互的影响和彼此的交叉,融合第二,从研究方法上说,社会系统学派与人际关系学说有着密切的关系三,关于现代滚利理论对管理思想的发展1.现代管理理论在管理思想上的地位第一,在对人的看法上把人看做是复杂人,认为任由不同的需要,对管理方式又不同的要求第二在管理的范围和涉及的组织要素上第三,在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上第四,在管理目的上追求满意和适宜现代管理理论是近代所有管理理论的综合,是一个知识体系,是一个学科群2,现代管理理论的历史贡献第一。

《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读《管理思想史》有感学习管理学原理绝对不能仅仅关注现今的理论思想,而要了解管理学的发展演变过程,这是毋庸置疑的。

在读过这本书之后,我更是如此认为。

今天的管理学之所以是现在的体系,究竟是为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如此设置?它的科学性何在?……我认为,很多问题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探索前人的思想轨迹,我们可以吸取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丰富现在的管理理论,更好地实践。

早期管理思想一.管理的出现人与生俱来具有经济、社会、和政治的需要,并寻求通过有组织的活动来满足这些需求。

在个体寻求通过集体活动来满足这些需求的过程中,管理产生了。

在最早出现的组织中,有以下一些要素:(1)必须存在一个目标(2)人们必须受该目标或共同意愿的吸引,愿意参与进来(3)组织成员需要使用某些东西来进行工作或战斗(4)组织成员的各种活动必须是有组织的。

同时,人们发现,如果能让某个人专门负责带领整个群体朝向既定目标前进,效果会更好。

当人们通过合作来实现目标时,管理便会出现。

在管理的体系出现之前,很多人就已经对管理有了自己的认识,并将其付诸实践。

孙子早在公元前600年就将军队进行细分,建立官阶等级制度;考底利耶也在公元前就撰写了《政事论》,创建了印度的公共行政管理;埃及的古老术语维齐尔(vizier)代表督导,埃及人还发现了“十人管理原则”罗马的立法权与行政权相分离……许多现代思想的影子都能在早年间找到。

我对这些先进思想(至少对那个时代是如此)的出现感到高兴,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在早期的管理思想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反商业、反成就、和很大程度上反人性的文化价值观,在这个被束缚的时代,没有工业革命,更不可能有真正的管理思想体系。

而之后,三种力量为我们带来了工业化的新时代:挑战教会权威的新教伦理;维护个人权益的自由伦理;以及挑战重商主义的市场伦理。

这是一次文化重生,而且为对于理性的、正是的、系统的管理知识体系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当一个新生事物出现时,它难免会遇到些困难和问题,管理体系也不例外。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

现代管理学--《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一、背景一般而言,现代管理学指的是二战以后形成的各派管理学的总称。

此时世界发生了许多变化。

战后世界性经济组织的进一步成长,员工数量的进一步扩大,政府法规的增多,经济全球化,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再加上管理研究方法也趋于多样,世界已经进入“管理理论的丛林时代”(哈罗德*孔茨)。

若对当代管理学的所有作品进行考察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过于宽泛,也过于多样,难以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只选取其中一个进行分析。

二、管理教育自文化产生初期,就有着理论与实践的分分合合,虽然人们都认可理论结合实践是最好的手段,但现实中却往往出现夸夸其谈的人以及盲目实践的人。

二战以后世界上虽然出现了管理理论百家争鸣的局面,但并不意味着管理教育进步了多少,也并不意味着管理实践的大跨越。

1959年两份有关商业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的出现,对管理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罗伯特*A*戈登和斯坦福大学的詹姆斯*E*豪厄尔,都尖锐地批评了美国商业教育的现状。

他们都指出工商管理学院在教学方面的混乱,未能根据变化的实际培养出适应变化的、灵活的、有想象力的管理者。

同时学校也过分强调职业教育,即对某一具体工作提供指导,而不是通过教育使广大受教育者做好准备,从而在未来商业生涯中最大限度地成长。

他们建议改变商学院的课程内容,更多强调一般教育,特别是人文学科;提高对数学的要求;扩大对行为和社会科学的研究。

而另一些人对商业教育的批评更直观,他们质疑学院式的管理,如罗伯特*沃特曼和托马斯*彼得斯,他们确定了打造卓越企业的八条原则,在管理实践中寻求卓越,然而争议不小。

美国商业联合会也针对实践者和学术界发起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调查,对管理教育进行全面研究。

它的报告的作者波特和麦基宾评论许多教师缺乏商业相关工作经验,所受教育也太狭窄,不足以“理解商业的复杂和精妙之处”。

他们建议管理教育者应更多地关注外面因素,特别是国际商业的发展;要开发更高的能力以综合了解企业的各项职能;要更加注重人际技能和沟通技能;要培养既精于分析有对现实世界的工作经验具有敏锐和开阔视野的博士。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

最近,我根据老师的要求阅读了《管理思想史》一书,原本对管理知之甚少的我顿时享受到了管理的厚重感与积淀感。

虽然管理这一学位建立的时间很短,管理学学科成立也就百余年,但是我却从这本书中体会到管理这门学问的源远流长与包罗万象,感受到管理学百家争鸣与斑斓多彩的思想。

我作为一名在四年后能获得管理学学位的学生深感荣幸。

《管理思想史》全书以跨越千年,横贯中西的视角全面公正的审视了管理的历史,其中既有古今中外的风流人物,又有百花齐放的管理学说;既有丰富多彩的管理学派,又有里程碑式的学术著作,让我眼界大开,接下来就让我把心得娓娓道来。

先综合地谈谈我对管理以及管理思想史的体会。

德鲁克说:真正的管理涉及四个方面,哲学(智慧),知识(科学),艺术(技巧)和经验(实务)。

的确如此,大量令人称绝的管理实践都是上述方面的完美融合,无数优秀的管理者和管理学家都具有上述的素养,那些成功的管理思想亦是将这些方面尽情彰显。

管理思想史则通过研究不断发展的管理实践、不断演进并与社会生产方式相符的管理思想来体现智慧、科学、技巧和实务。

管理思想史是从管理的角度理解人类文明的窗口,以史为镜,可博古而后通今。

第一部分早期管理思想在全书开篇第一章中,作者丹尼尔·A·雷恩为管理思想史的研究确定了文化框架,并以经济、社会、政治、科技四个层面展开分析。

这四个方面是管理的文化环境。

在管理的文化环境影响下,管理者随着经济、社会、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科技知识的不断变化,去发展分配和利用资源的方法。

接下来,作者开始谈管理的基本要素,这是从管理的产生来入手的。

由于资源的普遍缺乏和自然界的敌对引起了人们都经济、社会和政治需求,为了满足需求,人们开始形成了经济、社会和政治组织。

而管理对于有组织的活动是至关重要的,管理是通过执行特定的职能活动,有效的获得、配置和利用人类的努力和物质的资源,来实现某个目标,并满足人类的需求。

在这些研究中,人是最基本的分析单位,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加入组织以进行群体活动,然后,组织也成为了管理的分析对象。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

启发感想:
在人、管理及组织这一节提到组织的共同元素。我认为说的非常 有道理。结合我日常在学生会或其他一些组织的工作可以发现,由于 这些组织都是非盈利性组织所有联系每个人与整个集体的纽带非常松 散,而大部分管理者又不懂的如何管理 ,所以工作起来总有许多不必 要的难题,到后期参与活动的人也将越来越少。综合看起来,一切问 题的症结便在于管理者没有让大部分人从组织中获取到利益。而对于 大学生来说学生组织这一类非盈利性的组织能给他们的最大利益莫过 于获取荣誉与展现能力。
决策。 • 企业家往往需要把很难同时发现的道德品质结合起来:判断力、百折不挠,以及对商
业和整个世界的了解。需要受到重视,从而在人们可接受的精确度范围内估计具体产 品的重要性、大概的需求量以及它的生产方式:又时他必须雇佣大量的劳动力;有时 他又要购买原材料、召集劳动力、寻找消费者,以及在所以时间都严格关注秩序和节 俭;总而言之,他必须拥有监督和管理的艺术。 • 经济人假设:金钱激励会激发人们发挥其最大的能量,人们将愿意更加努力的工作以 获取更多报酬。 • 工业革命不仅是技术革命而且是文化革命。 • 启发感想:科技带动社会的发展,发展带来更多待解决的问题。
命令方法——管理者为中央决策的执行者 市场方法——为资源创新利用以满足多元化开辟道路 组织的共同元素: 1.必须存在一个目标。 2.人们必须受该目标或共同意愿的吸引,愿意参与进来,必须觉得为了这个集体 努力最符合他们自己的利益。 3.组织成员需要使用某种东西来进行工作或战斗——资源/手段。 4.组织成员的各种活动必须是有组织的。
《管理思想史》
读书笔记
国 贸 111 田雨甦 201107070113
写在前面:
• 我所读的这一本有关管理学的著作是丹尼尔·A·雷恩写的《管理思想 史》。作为一个刚刚涉猎管理学的大学生,我认为有必要在一切其他 学习的开始之前先好好了解管理这一思想的历史,以史为鉴。以下是 我的读书笔记模板:

《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观《管理思想史》后感在周老师的推荐下,我有幸观看到了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的《管理思想史》全套视频,使我从管理思想史的角度更加深入了解到了关于管理学这门课程的内涵。

在这套视频中将管理思想史编成了一系列的课程,每课时大约50分钟,相当于我们平时上一节课的时间,从这点看,这套视频比较适合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观看,大大充实了我们的业余生活,丰富了我们的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

全套视频有15讲,分别为我们讲述了:一绪论;二国外早期管理思想;三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四工业革命和管理思想的发展;五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六古典组织管理;七行为科学管理的产生;八现代管理理论综述;九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十当代管理环境与思想;十一当代管理思想史的发展趋势;十二管理思想史的学习总结;接下来就是对一些管理名著的评价。

以前我一直认为管理学就是管理中的唯一一门学科,管理思想史只是一个介绍管理思想演变的历史过程,将它作为一门学科不太合适。

但是现在我意识到管理思想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多么的重要,它的学科特点在于1、是一门边缘学科,既是管理科学的组成部门,又是历史学科的一个分支;2、在研究方法上有显著的史学特点,它所展示的是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3、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内容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毛泽东曾经说过:“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个任务。

”观看全套视频后,从总体上来说,该视频主要争对了国外管理思想史的发展并做了大量的介绍和评价,而对于中国的管理思想史并不是很突出,只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和最后对中外思想史的比较中又提到了中国的管理思想史。

所以我个人觉得这方面有待加强,因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确实可以花大量时间研究别国的管理精华,但是要很好的加以利用就必须在了解自身的情况下去学习去借鉴,不然做的只是表面功夫无用功而已。

当然,在观看期间我也对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我国有诸子百家,以前我一直认为他们所宣扬的只是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但其实他们的言论和著作中早已透露出了一系列的管理思想,诸如,老子宣扬道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2024版】中国管理思想史笔记整理

【2024版】中国管理思想史笔记整理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中国管理思想史笔记整理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国内较早系统研究中国管理思想的学者是单宝,在《中国管理思想史》书中,分为两大部分,上编为“中国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下编为“中国管理思想的承接和融合”,两者分野于宋元时期。

但是纵观整本书,并没有给出这样划分的理由。

管理思想史是一门研究管理科学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问。

它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1)影响管理科学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2)管理科学产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过程;
(3)管理科学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4)通过对各种管理思想的广泛运用而产生的主要社会影响。

1.社会管理思想如《论语》、《管子》中的"君子不器",儒家思想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还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等思想,均体:现了古代的社会管理思想。

2.系统管理思想我国古代的伟大建筑万里长城,还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其建筑和管理的整个构思都充分体现了系统管理的思想。

3.战略管理思想孙武的《孙子兵法》被推崇为中外兵学圣典",直到今天,仍备受推崇。

4.用人思想有知人善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思想。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20XX年春,我非常有幸认识了《管理思想史》任课老师——王荣森教授。

王教授完全没有生搬硬套地照做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运用他那渊博的学识,结合政治、文化、经济、思潮进行深刻洞悉管理思想,诱发我们深入的思考。

每每讲课,纵横驰骋,繁简得当,浅显易懂,深奥抽象,以此丰富课本的空洞和繁琐,让我们受益匪浅!纵观管理思想,就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管理活动的思考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

它是人们对管理实践中种种社会关系及其矛盾活动自觉的和系统的反映。

管理思想是在管理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从思想萌芽﹑思想形成到不断系统与深化的发展过程。

管理思想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其四十来年的发展历程中,学者一般把管理思想史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早期的管理思想阶段。

此阶段起始于18世纪中叶以前,这一阶段是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中世纪的管理思想,人们也习惯称之为前科学管理理论阶段。

第二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此阶段位于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跨度约为170年。

20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的横空出世宣告了古典管理理论的创立。

第三阶段: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此阶段跨度约为20年的。

其代表人物有梅奥和巴纳德等,其研究内容涉及人际关系学说、个体与团体行为研究、需求与激励理论等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丰富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四阶段:现当代的管理思想阶段。

此阶段位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到现在大约50多年的时间。

这一时期学术界又进一步划分为两个历史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信息技术革命之前为第一个阶段,划分为现代的管理思想;20世纪8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至今为第二个阶段,划分为当代管理思想。

在西方古代管理思想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思想是古埃及人的管理思想、古巴比伦人的管理思想、古希腊人的管理思想、古罗马人的管理思想。

早期的管理对象是国家、军队、部落、教会和家庭,也有对小规模、初级的经济活动的管理,早期的管理思想主要表现为:1.法律成为国家管理的重要工具。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

管理思想史绪论一、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1、研究不断发展的管理实践管理实践是人们在社会组织中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各种实际管理活动。

(管理实践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组织性,具有明显的目的性,产生着广泛的影响、作用。

体现管理思想)2、研究管理思想的演进规律(管理思想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管理活动的思维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

)管理思想是在管理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从思想萌芽、思想形成到不断系统与深化的发展过程。

管理思想史正是以不同社会阶段管理思想演进过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索其发展规律。

3、研究社会生产方式与管理思想的关系社会生产方式,是管理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联系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力状况)管理思想是人们在总结、研究一定的生产方式下地管理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

二、管理思想史的学科发展(20世纪中后期出现学科)1、零散研究阶段(作为其他学科分支)2、专门研究阶段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出版,标志着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诞生(哈佛大学较早开设管理学课程)20世纪中叶美.克洛德.小乔治17972年出版《管理思想史》全面介绍了外国的管理思想,主要是西欧和美国的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美、丹尼尔、梅恩博士1979出版《管理细想的演变》详细介绍了管理思想演变的过程我国的李明新,孙耀军,郭先刚也有此类著作三、管理思想史的学科特点1、管理思想史是一门边缘学科管理思想史既是管理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历史学科的一个分支2、管理思想史在研究方法上具有突出的史学特点管理思想史展示的是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

3、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内容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四、学习管理细想史的意义1、学习管理思想史对各个行业的管理者都有意义管理思想史所反应的内容最具一般性,对各个行业的管理者都有意义。

2、学习管理思想史是我们吸收国外管理科学成果的有效途径我们在总结和创造自己的经验的同时,还必须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全面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必须学习国外管理思想史3、学习管理思想史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全面素质管理思想史是从管理的角度了解人类文明史的窗口五、学习管理思想史的基本要求1、在探索共性规律的同时推进管理创新2、从国情出发学习和理解管理思想史3、积极挖掘和发展中国的管理思想第一章国外早期管理思想学习要点(主要讲述工业革命以前国外早期的管理思想包括国外古代社会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重点管理思想)本章基本内容一、国外古代管理思想(最具代表性的管理思想是苏美尔人、古埃及人、古巴比伦人希伯来人、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的管理思想,主要管理对象是国家、军队、宗教部落、家庭也有对校规模经济的管理)早期的管理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成为国家管理的重要工具苏美尔人建立了最早的法律体系,《汉莫拉比法典》大体算是苏美尔法典的修订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通过阅读管理思想史,产生了一些思考与感想,对其中感触较深的几点在下文中将详细叙述。

一,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理论。

这一理论将权威的基础由个人转向了法理,使得个人与权力相分离,使决策更加科学可靠,有效避免少数人拍脑袋而做出错误决策而影响组织的长远发展。

这一制度清晰地规定了职位的职权与责任,使组织的运转更少的因为人的因素而出现偏差。

韦伯的官僚制体现了理性与科学的精神,对于人们的世界观也有很好的塑造作用。

前几天看到了报纸上关于高层公务员下海的报道,其中有位前高官说,当公务员只有一个评价标准就是领导。

也许当法治社会真正实现,更多的是制度更少的是人来评价人的工作水准时,公务员们才不会为了迎合领导而小心谨慎如履薄冰。

而这一切依靠的是理性规范的官僚制度的确立,与官本位的淡化甚至消失。

公正而有效率的社会必然是法治而非人治的社会,公正而有效率的公司也必然是法治的公司。

人治为主的公司可能在创业初期获得较快发展,当然前提是拥有一个英明的领导人。

然而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人治的公司越来越不适应公司发展的节奏,一个大公司很可能因为领导人的错误决策而实力受损,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方法是建立科学管理制度,决策制度,与公司运营规则,使得公司走在制度治理的轨道上。

个人权威的变态加强很可能影响公司的决策与正常运行。

零售巨头国美前老总黄光裕就是一个典型,黄过于重视个人的权威,在公司内部拥有绝对地位。

在他和高管开会时,高管们几乎不敢当着他的面提出问题,而是在会后几个高管私下里交流,揣摩领导的意图,最后作出决策,高管们晋升的途径不是通过业绩,而是通过取得黄的好感。

这些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科学决策,制约了国美的进一步发展。

拥有完善的组织结构与制度规范对于组织的日常运行至关重要。

日本政坛频繁更迭,然而他们的社会生活并没有一团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官僚体系有一大部分人不随着首相的变更而变更,很大程度上依靠制度办事,并不随着首相的意见而随便更改工作。

类似的,外资企业在制度建设这方面也做得较好,领导的因素在职工职位变动上起的作用要比国有企业小得多,职员们相对的更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从而使得公司更高效的运转。

我个人觉得公有企业应该在“法治”方面多下一些功夫,使公司内部治理体系规范化理性化,提高运营效率,增强企业活力创造更多价值。

二,人际关系对于管理的影响。

通过对二十世纪的一系列以提升生产效率为目的的实验的观察,著名管理学家特纳按照重要性的顺序,将产量的增加归因于:1 小规模的群体即非正式组织。

2 监督的类型。

3 更高的收入4 对实验的新鲜感5 公司管理者和其他调查者对这些操作工人的关注。

从某个角度来说,监管风格和拥有团队精神的小群体的形成,被认为可以解释生产力的提高。

另一个因素,即工资激励计划,也被认为是有效的,但还没有获得实证研究的检验。

在看《管理思想史》之前,我一度认为工资激励是最好的激励方法来提升生产效率。

这是有原因的,因为我所见过的大部分的生产型企业都将工资激励方法奉为圭臬。

他们用钱来奖人,用钱来罚人,用钱来作为管理的主要手段。

可能这些方法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是相对更有效的,因为那些地区的人们对钱的渴望更强烈一些,对其他条件的恶劣更能忍受一些。

当然这也跟国民性格有关,我们国人的享受意识相对于许多国家是很弱的。

发达国家与一些发展中国家例如缅甸老挝等,他们的国民对钱的要求可能仅是供自己当前享受娱乐而已,他们可能不会为了多挣几个钱而以牺牲自己的健康与娱乐时间为代价,因此工资激励计划对他们的效能会差一些。

但是随着中国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以牺牲娱乐享受为代价而多挣钱可能会被更多人摒弃,这一点在大城市已经较明显。

而且工资激励也有其故有的弊端:在计件工资制下,厂工们的高产出将会导致工资率的削减或者计件标准的提高,从而加重了工人们的作业负担。

而低产出又将招致监工们的不满而受到处罚。

一些不合理的工资激励制度甚至影响了生产率的提高与生产技术的改进,从而制约整个社会的发展。

阅读《管理思想史》之后,我明白了人际关系在管理中的作用要比我想象的大得多。

人是作为社会人而存在的,每个人都需要被社会接纳。

管理哲学家福莱特说过:“一个人是否愿意全身心地为一个集体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工作,同事,及对上司的感觉如何。

一个人想要的是社会认同——它可以是证明我们在社会生活上的重要性的切实证据,以及一种安全感。

这些东西很大程度上并不来自我们在银行中的存款量,而是来自自己被接纳为集体成员。

”在霍桑研究中,梅奥认识到了监督的质量与方式深刻地影响了工人们的士气,而士气又是影响生产率的直接因素。

监督,士气,生产率之间的这种联系成为人际关系运动的基础。

在研究中,研究者发现非指导型访谈(发牢骚)的机会使工人们认为他们的处境改善了,虽然事实上并未改变。

因此,监工们必须转变监督方式与监督风格,新型监工将更加人本导向,更加关怀工人,更加热情,并善于处理社会情境与私人情境,从而解决正式组织所要求的效率逻辑与非正式组织要求的情感逻辑之间的冲突。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地形成了体系化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也就形成了非正式组织,即实验中的小群体。

这些小群体对于正式组织作用的发挥有着双重影响。

当公司的激励系统合理,管理体系人性化时,这些群体就会相互激发出正能量,更好地服务于组织,推动组织的进步,也就是组织的一体化程度高;当公司的工资激励不合理,管理者严酷冷漠时,非正式组织会要求其成员的产量既不要过高也不能过低,并且可能会与正式组织形成对抗,造成不必要的内耗,降低效率,制约组织整体发展。

当代中国,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视程度在不同地域,不同企业类型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在第三产业为主的企业中,管理者相对更重视上下级之间,员工之间的交流沟通,注重培育员工对于公司的归属感。

而在第二产业为主的公司,对于人际关系方面的考虑相对更弱一些。

在发达地区,管理思想较先进,更加注重企业文化企业归属感的建设;而在中西部的较落后地区,企业更加重视技术与创新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作用,管理思想上对于人际关系在管理上的作用重视的较少。

但是我们也不能对于人际关系的作用过分夸大,人际关系并不能代替清晰合理的目标政策工作绩效的高标准,以及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的其他管理职能。

人际关系只是一个手段,协助组织获得更好的一体性,它并不是一个理想化的目标。

在人际关系中很大一个因素是信任。

信任的建立必须需要一段时间。

对霍桑研究中仍然健在的被研究者的访谈表明,在霍桑研究期间继电组确实建立了一种信任与友好的氛围。

而未建立信任的地方,生产率未提高。

富士康的跳楼惨案接连不断的发生,一个又一个身处黄金年龄段的青年抛弃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繁重的作业负担固然是压力的重要原因,而冷漠的人际关系恐怕也难辞其咎。

试想一下,如果在富士康内部,管理者对于工人十分友善,员工们之间相互信任,团结互助,那么这样的轻生事件很可能就会减少很多很多。

大机器时代带来了发达的生产力,带来了物资的丰富,带来了生活硬件设施的改善,却也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猜疑,带来了社会公德的下降,这一切我们必须直视。

曾经看过冯骥才先生的一篇文章讲美国日本与中国的普通人或贫民对于富人的态度。

美国人对于富人的态度是:他们不过获得了好的机遇而已,如果哪一天我也有好的机遇,我也能成为亿万富翁。

日本人对于富人的态度是:他们一定有优于我的地方,我必须向他们学习才可能变得更加富有。

中国人的态度是:哪只有不平衡,杀了他们的心都有。

当然中国人态度的描述很可能只是个例,但它确实代表了当下愈演愈烈的仇富心理。

仇富心理使得社会戾气越来越重,阶层对立越来越严重,甚至影响社会治安与稳定。

而要缓解社会戾气,除了要国家在制度层面充分保障社会公平之外,还要基层组织单位在人际关系方面对员工进行教育,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以小带大,推动社会上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工业,技术革命对于管理的推进。

工业革命之前,英国最初的生产方式即家庭包工制与手工业行会。

这些组织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小,市场有限,工作是劳动密集型而非资本密集型。

这些特点导致专业化管理的需求并不是特别强烈。

在经历了工业革命后,蒸汽机被100多个行业使用,提供了更加有效廉价的动力。

蒸汽动力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价格,而且拓展了市场。

创新精神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火车轮船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亨利·莫兹利的车床推动了机械制造业的加速到来。

发明创造又导致了各类工厂的大量建立,以曼彻斯特为例,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前,它仅是一个小小的乡镇,在蒸汽机应用于纺织业的短短十几年内,它就变成了烟囱林立,数十万人口的大城市。

大工厂的建立则产生了对于领导和组织的需要。

被拓展的市场要求更多的工人,更多的机器和定期扩大的生产规模。

随着工人进入工厂,监督工人的行为与协调工人的努力就是不可避免的。

随着组织的成长,工厂主一个人无法领导和控制所有行为,因此将一些活动授权给次级管理者成为必要。

工厂体制逐渐从无到有的发展。

而工厂体制在工业革命初期出现了两重性。

一方面,技术和资本使得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而且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使得建立更大型的工厂势在必行;而另一方面,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了许多问题。

其中又以劳动力问题与管理人才紧缺最为严重。

劳动力问题主要表现为招募,培训,激励三个方面。

在阅读《管理思想史》的时候,我发现这些几百年前在欧美出现的问题也类似的在中国发生。

英国在工业革命初期遇到了招工难的问题,原因大致是人们已经习惯了农业社会中随遇而安的生活一时难以适应工厂重复单调的生活,而对工厂抱有抵制情绪。

中国近些年也出现了民工荒,不过原因与英国有所不同,是因为中西部本土企业的崛起与外资企业将投资重点的转移导致中西部民工去东部打工的意愿减弱。

在熟练工人的培训方面,中国与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面临着很类似的问题。

熟练工人与技术工人短缺,技术工培训体系不完善等。

然而中国还有一个必须克服的心理关,就是对技校的偏见。

虽然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职业专门教育,然而这些学校的生存空间确实越来越逼仄,很大程度上由于国人对于职业教育的歧视,目前的现象是初中生与高考落榜生是其最大生源,人们宁可上个二流大学也很少考虑技术学校。

这些不正常现象使得中国出现了大学生就业率萎靡,而蓝领阶层人才断层的窘态。

工人激励方面,那时期的英国与当下的中国普遍采取的方法是金钱激励法。

管理人才紧缺问题。

工业革命初期,英国还不存在职业经理人群体。

工厂的管理者大多是工厂主提拔的技术较高的工人与会计部门的人员。

当时也没有管理的知识体系与管理行业的普遍准则,使得管理技能只是局部的特殊的事项。

工业革命初期,管理并没有像现在一样受到广泛的重视,管理人员的工资仅是稍高于一般工人的工资。

专业化的管理人才稀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