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真菌性鼻窦炎的诊疗
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与治疗PPT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及时发现 并处理并发症
避免感染:避免接触感染源,如感冒、流感 等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药物, 控制病情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 和焦虑
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 睡眠等
及时就医:如出现并发症,应及时到医院就 诊,进行治疗
日常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 潮湿和灰尘
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 敏原
保持鼻腔清洁,使用生理 盐水冲洗鼻腔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 力
注意事项
保持鼻腔清洁,定期清洗鼻 腔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 原
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 湿和闷热
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汇报人:
血、头痛等
鼻腔感染:鼻 腔感染症状, 如鼻塞、流涕、
头痛等
病情评估
症状:鼻塞、 流涕、头痛、
嗅觉减退等
体征:鼻腔黏 膜肿胀、充血、 分泌物增多等
影像学检查: 鼻窦CT、MRI
等
实验室检查: 鼻窦分泌物培 养、真菌抗原
检测等
药物治疗
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抗真菌药物进行鼻腔冲洗 鼻内镜手术:清除鼻窦内真菌和病变组织 免疫治疗: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增强剂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和自我管理能力
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宠物皮屑等 保持鼻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 避免过度使用鼻腔喷雾剂:可能导致药物依赖和鼻腔干燥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胡椒等,可能加重鼻炎症状 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
真菌性鼻及鼻窦炎的诊断与治疗
第27卷第2期2006年4月大连大学学报JO URNAL O F DA L I AN UN I VER S I TYVo.l27No.2Ap r.2006真菌性鼻及鼻窦炎的诊断与治疗付誉1,孙强1,孙秀珍2,陈文华2(1.大连大重医院耳鼻喉科,辽宁大连116023;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耳鼻喉科,辽宁大连116023)*关键词:真菌病;鼻窦炎;诊断;鼻内镜检查中图分类号:R765.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2395(2006)02-0107-03真菌性鼻及鼻窦炎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该病某些特点易与鼻窦恶性肿瘤相混淆,已引起鼻科医生的兴趣.随着临床检查手段的丰富和医生对该病认识的不断加深,使该病的确诊率较以前大为提高.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自2000年12月~2005年12月收治的67例真菌性鼻及鼻窦炎患者.本组67例共73侧,61例为单侧发病,男31例,女36例,年龄22~70岁平均4812岁.病程1个月~8a,平均116a.患者有鼻塞症状的为58例,鼻腔和鼻窦内有黑色、褐色、灰黑色等干酪状团块和泥沙样物为42例,腥臭脓血涕为26例,头痛的(前额或/和头顶部、或/和后枕部)为35例,单侧面颊肿胀疼痛的为18例,上列牙痛的为9例,眼眶痛的为4例,伴变应性鼻炎的患者为6例.鼻内镜检查鼻中隔偏曲的为32例,钩突肥大的为30例,下鼻甲肥大的为46例,中鼻甲肥大及息肉样变的为56例,中鼻道息肉样新生物为33例,中鼻道窦口暗褐色或灰白色豆渣样物29例,中鼻道积脓34例.图1冠状位CT扫描图2蝶窦内真菌球大部分病例行鼻窦CT扫描示:窦壁骨质增厚,病变窦腔密度增高,并见结节状钙化影和致密影(图1),个别有上颌窦内堆土样改变及窦壁边缘存在特殊的水肿带表现,其中上颌窦内侧壁骨质破坏吸收*收稿日期:2005-11-03作者简介:付誉(1972-),女,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鼻内镜及其相关技术的应用1108大连大学学报第27卷的为24例,纸样板及眶底骨质破坏的为5例,同时累积筛窦的9例,双上颌窦的6例,病变仅限于蝶窦的1例(图2),仅限于中鼻甲的1例(图3),变应性鼻窦真菌病3例(图4).图1中右上颌窦和鼻腔内有软组织影,内中可见不规则高密度钙化影,伴上颌窦内侧壁破坏.图3病变仅限于气化的中鼻甲内图4变应性鼻真菌病1.2治疗方法67例中行上颌窦根治术9例,58例于鼻内镜下行鼻窦开放术.术中尽量开放窦口鼻道复合体,摘除息肉,切除钩突,对中鼻甲息肉样变者行适当的中鼻甲成型术.术中去除病变黏膜,彻底的冲洗窦腔,使分泌物无残留.术后分别送病理检查、分泌物涂片和真菌培养.术后定期复诊,慢性侵袭性的患者全身应用制霉菌素6周.变应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患者用伯克纳或辅舒良喷鼻半年,口服强的松4周递减.2结果67例中62例随访3个月到5a,以1997海口标准[1]评价全部治愈,治愈率为9215%,(62/67),真菌培养阳性率为76%(51/67),其中曲霉菌34例,鼻孢子菌9例,念珠菌7例,毛霉菌1例.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慢性无痛性为10例,真菌球为50例,变应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7例.3讨论霉菌大量存在于自然界,因其不具有角化酶,所以不会穿透完整健康的组织,只能以腐物寄生的状态存在,霉菌使人体致病主要取决于机体自身和霉菌的生物学特性,而机体自身的状态更为重要,同样的菌种可能因为机体的状态不同而发生霉菌球、变态反应性FRS或暴发性FRS.也有许多研究报道真菌性鼻窦炎发生于无明显全身性疾病患者[2-3].在各种FRS中,曲霉菌最为普遍,本组病例曲霉菌感染率为67%.目前根据组织病理学特征将霉菌性鼻窦炎分为侵袭性或非侵袭性,临床以非侵袭性多见[4].非侵袭性病变局限于鼻窦黏膜,产生类似炎症性改变,侵袭性真菌感染侵入黏膜的血管内膜,形成血栓,使鼻窦黏膜和骨壁发生坏死.诊断可根据患者症状,有不明原因的涕中混有污秽的痂、碎屑、干酪样分泌物及鼻涕伴腥臭味等表现,可用分泌物涂片或培养,辅助鼻窦X线以及CT等检查来进一步明确诊断.有人研究报告有26.6%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经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FRS[5],可见还有很大一部分不能明确诊断或误诊,这可能与取材方法,部位、送检时间及临床医师对CT的阅片程度有关[6].对那些反复发作的多发性鼻息肉、鼻窦炎,经多次手术及正规治疗仍无效病例,应考虑是否有真菌感染[2].因本病CT常有窦壁骨质破坏、临近组织器官受累的表现,所以容易误诊为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或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病史、临床表现、MR I、和病理有助于鉴别诊断.第2期付誉等:真菌性鼻及鼻窦炎的诊断与治疗109近年来鼻内镜技术的发展日益成熟,大部分学者认为对于真菌性鼻及鼻窦炎的治疗应该趋于早期、微创、综合并具针对性[7].真菌性鼻窦炎明确诊断后应尽早手术,清除不可逆的病变组织和窦腔内的分泌物.根据病变程度决定手术的范围,矫正解剖异常,尽量开放窦口,保证术后通气、引流通畅,使鼻腔及窦腔恢复成不利于真菌生长的环境.对侵袭性鼻及鼻窦真菌病的患者应采用全身抗真菌治疗,口服制霉菌素,对于伴有变态反应者可用鼻喷激素局部治疗及口服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治疗.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定期鼻内镜下清理术腔痂皮、清除肉芽及不可逆的病变组织和黏膜、解除粘连对疾病的痊愈起重要的作用.依据上述原则治疗,本组病例疗效满意,随访3个月到5a未见复发.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部编委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海口)[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134.[2]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05.[3]顾之燕,朝志刚,刘志连,编著.耳鼻咽喉科变应性和免疫性疾病[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3-58.[4]U R I N,COH EN-KERE M R,ELM A LAH L,e t a.l C lassifica ti on o f funga l sinus itis i n i m m unocom pe tent patients[J].O to la ryngo lH ead N eak Surg,2003,129:372-378.[5]COL L I N S MM,NA I R SB,W ORM ALD P J.P reva lence o f noninv asive funga l si nusit i s in Sou th A ustra lia[J].Am JRh ino,l2003,17:127-132.[6]刘亭彦,彭华光,蒲章杰,吴正虎.真菌性鼻及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5,12:777-778.[7]刘铭,刘华超,韩德民.鼻及鼻窦的霉菌性疾病[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0,7:252-256.(上接第106页)逆行岛状瓣修复等.但上述方法有不耐磨,无感觉,易损伤,或损伤大,手术难度高等缺点.足底部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能很好的解决上述缺憾.但本组6例患者都有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伴有足底部损伤,2例患者跟骨外露.无法选择足底部岛状皮瓣进行修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血供的岛状皮瓣,腓肠神经位置恒定,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不仅位置恒定,管径较粗,有小隐静脉伴行,同时该营养血管发出数支筋膜皮支至两侧筋膜皮肤,并与邻近筋膜皮支通过交通支吻合,为小腿后部皮肤提供充足的血供,血供可靠,操作简便,皮瓣面积大,筋膜蒂可短可长,逆行转移可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部创面,且不损伤主干血管,尤其在小腿主干血管有缺损时,特别适合使用.同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含有来自胫神经的分支或腓肠外侧神经,使肌皮瓣具有良好感觉功能.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伴有足底部损伤的足跟软组织缺损,能很好的解决上述缺憾.其优点是有神经支配,感觉得到恢复,具有自我保护意识,不易形成溃疡[4].我们认为,对于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的缺损,应根据缺损大小,深度,组织特点,功能要求以及血管条件,选择不同皮瓣进行修复,皮瓣的合理选择及设计,是手术成功的基础.选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伴有足底损伤的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理想的方法.参考文献:[1]庞水发,于国中,刘均樨,等.皮瓣移植修复组织缺损临床分析[J].中华显微外科,1999,22:104.[2]范启申,周祥吉,腾秀灵,等.下肢严重损伤显微外科修复方法的选择[J].中华显微外科,1996,19(2):110.[3]候春林.带血管蒂组织瓣移位术图解[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3-164.[4]王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08-209.。
真菌性鼻窦炎有什么治疗方法?
真菌性鼻窦炎有什么治疗方法?真菌感染会导致人体出现很多病症,比如感染鼻窦炎之后,就会发生危害比较大的真菌性鼻窦炎,一旦患上鼻窦炎之后,患者的睡眠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晚上经常睡不好觉,然后还会影响人的消化系统功能,如果不能及时治疗,鼻窦炎还会引起哮喘发作,导致更大的危害,需要提醒的是,真菌性的鼻窦炎患者经常会出现精神萎糜,食欲明显下降,伴随着头晕头痛等症状,有的患者还会出现高热惊厥,由此可见危害巨大,所以务必要及时治疗,常见治疗方法如下。
★1.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和范围应根据病变范围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病变不严重的(如真菌球、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一般均可采用鼻内镜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及病变组织,保留正常粘膜,创造鼻窦宽敞的通气和引流。
病情严重,病变范围广者,可采用柯-陆氏手术(Caldwell-Lucoperation)、鼻侧切开术(lateralrhinotomy)或与鼻内镜手术联合等术式。
病变累及颅内时可采用颅面联合术式,并于术前应用抗真菌药物,术后可应用抗真菌药物冲洗鼻腔和鼻窦。
中药疗法:中药治疗常用真菌性鼻窦炎,中草药配方:苍耳子30克、辛夷20克、黄芩35克、细辛4克、白芷25克、龙胆草10克等中草药材,手工工序,精心选药、晾晒、研磨,外用,一日两次,对真菌性鼻窦炎有确切效果。
★2.药物治疗(1)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术后必须用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itraconazole)和两性霉素B (amphotericinB)为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剂量可根据病情和患者耐受性而定。
经手术和两性霉素B治疗病情已被控制或病情较轻者,可用酮康唑或伊曲康唑口服治疗。
(2)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手术后应用糖皮质激素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治疗。
激素应用的剂量为强的松30mg/d~40mg/d,口服一周后剂量减半,继续服用一个月,然后按0.2mg/(kg·d)服用4个月,再按0.1mg/(kg·d)服用2个月,同时应用人工合成长效类固醇鼻内喷雾。
图文解说: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与治疗
3. 病理学检查显示鼻窦腔内有典型菌丝存在,分泌物培养出真菌。
筛窦受累
蝶窦受累
额窦受累 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诊断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
1. 病人的职业,是否有特应性体质或哮喘、糖尿病等病史,是否有鼻息肉及手术史等。 2. 病人头痛、流脓血涕,严重者出现面颊部镜下观:
临床类型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 非侵袭型这种类型又包括两种:真菌球和变应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 诊断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真菌培养、病理学检查。
1. 真菌球主要表现为单侧鼻塞、流脓涕、有恶臭等;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表现为眶侧隆起、 眼球突出、复视、视力减退等。
2.药物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术后需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病情。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 术后需用抗真菌药物。
3. 对症支持治疗。增强抵抗力,提高免疫功能,治疗原发病。
4. 其他治疗: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术后常应用抗真菌药物灌洗术腔。
手术治疗真菌球效果明确。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术后配合合理的糖皮质激素治疗,预后更 佳。早期慢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多是一次手术后治愈,后期复发性慢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治疗效 果不佳,易复发,预后较差。
图文解说:真菌性 -鼻窦炎的诊断与治疗
真菌性鼻-鼻窦炎(fungal rhinosinusitis, FRS)是鼻科常见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性疾病。是由真菌 感染引起的鼻腔或者是鼻窦炎性疾病,许多条件致病菌可以引起的病。
病因 1. 解剖因素:由于中鼻道狭窄、阻塞,导致黏膜肿胀,窦口阻塞,给真菌提供了有利的生长 条件。 2. 机体免疫力下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抗肿瘤药物、长期应用激素、抗生素、HIV病人。 3. 环境因素:外界湿热气候,长期接触土壤,家禽。 4. 真菌性鼻窦炎的病原菌:常见的有曲霉菌,其他的包括:毛霉菌、白色念珠菌、孢子菌。
真菌感染性鼻窦炎的危害以及治疗
真菌感染性鼻窦炎的危害以及治疗 真菌感染性鼻窦炎这是我们鼻腔受到真菌感染从而引起的一种疾病,面对这种疾病我们是需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治疗的,因为如果长期不治疗或者是治疗方法不恰当有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例如:头痛、发烧等等。
而要想治疗这种疾病我们就要了解这种疾病。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真菌感染性鼻窦炎危害以及治疗。
★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治疗原则:①早期的手术治疗,侵袭型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清除鼻腔和鼻窦内真菌病原和坏死及不可逆的病变组织,恢复鼻窦的通畅引流。
②药物治疗。
★1.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和范围应根据病变范围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病变不严重的(如真菌球、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一般均可采用鼻内镜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及病变组织,保留正常粘膜,创造鼻窦宽敞的通气和引流。
病情严重,病变范围广者,可采用柯-陆氏手术(Caldwell-Luc operation)、鼻侧切开术(lateral rhinotomy)或与鼻内镜手术联合等术式。
★中药疗法:中药治疗常用真菌性鼻窦炎,中草药配方:苍耳子30克、辛夷20克、黄芩35克、细辛4克、白芷25克、龙胆草10克等中草药材,手工工序,精心选药、晾晒、研磨,外用,一日两次,对真菌性鼻窦炎有确切效果。
★2.药物治疗(1)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术后必须用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itraconazole)和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为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剂量可根据病情和患者耐受性而定。
经手术和两性霉素B治疗病情已被控制或病情较轻者,可用酮康唑。
★危害1、真菌性鼻窦炎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降低消化系统功能。
2、鼻窦炎还可以引起哮喘发作。
3、真菌性容易出现精神萎靡、记忆力差、易疲劳、食欲不振、头痛及头晕。
4、容易引起高热惊厥。
★饮食保健1、要多摄取维生素E,可以多吃葵花子、种子油。
2、多吃具减充血作用的草药和调味品,例如接骨木花、麝香草和姜。
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及护理
期进行复查
03
复查项目:鼻窦CT、鼻内镜检查、
鼻窦分泌物培养等
04
复查注意事项: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接触过敏原,注意个人卫生等
谢谢
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及护理
x
目录
01. 真 菌 性 鼻 窦 炎 的 病 因
02. 真 菌 性 鼻 窦 炎 的 症 状
03.
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 方法
04.
真菌性鼻窦炎的护理 措施
真菌性鼻窦炎的病因
真菌感染
01
真菌性鼻窦炎的病因:真菌感染是导致真
菌性鼻窦炎的主要原因
02
真菌种类:常见的真菌种类包括曲霉菌、
增强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如规律作息、
健康饮食等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如散步、慢跑、瑜
伽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 态,如保持乐观、
积极面对生活等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如二手烟、污染空
气等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及时发现并治疗疾
病
定期复查
01
定期复查的重要性:了解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2
复查频率: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定
保持良好的
4 心理状态, 避免焦虑和 紧张
保持室内空2 气流通,避 免长时间待 Nhomakorabea在密闭空间
定期进行鼻
5 窦炎检查, 及时发现并 治疗
加强锻炼,
3 提高身体免 疫力
真菌性鼻窦炎的护理 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湿环境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尘螨、花粉等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鼻内镜下治疗真菌性鼻窦炎
第2 7卷第 4期 20 0 7年 8月
赣
南
医Leabharlann 学院学报
% Z 2 ^ . .7 4
J OUR NAL OF G ANNAN M E C DI AL UNI RST VE I Y
A G. o 7 2 0
鼻 内镜 下 治 疗 真 菌 性 鼻 窦炎
一
高 者 3例 , 清 总 IE>10 / l 4例 ( 4例诊 血 g 0 um 者 这 断 为变 应性 真 菌性鼻 窦 炎 ) 。 12 治疗 方 法 4 . 8例患 者均 在局麻 行下 鼻 内镜鼻 窦 开放 术 , 含切 除钩 突 , 开放 筛 窦 , 大 上颌 窦 自然 扩 开 口( 切 除 前 后 囱 , 开 口约 为 0 5~10m 左 咬 使 . .c 右 )对 上颌 窦 病 变 者 , 开 口上颌 窦 自然 口, 除 , 仅 清 病变 , 中隔偏曲者先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 : 鼻 术 中见 上颌 窦 内侧 壁部 分 吸 收 者 2例 ( 损 > 缺 0 8 m) 窦腔 内均 可见 褐色 或 黄色 干 酪样 物 或 黏稠 .c , 油 灰样 物 。黏膜 多见 水肿 、 厚 , 窦腔 内有 息 肉 增 9例 或囊肿 。其 中 8 因上颌窦腔 内容物不 易清除 , 例 而 行 下鼻 道开 窗及 切 除下鼻 甲部 分前 下缘 而至一 半弧 形 缺 口 , 除 窦 腔 内病 变 。8例 蝶 窦 病 变 均 经 筛 窦 清 进路 , 扩大 蝶窦 开 口, 彻底 清 除窦腔 内病 变 。 4 4例病例均诊断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 4 例 诊 断为 变应性 真 菌性鼻 窦炎 。术后 静脉 滴注 抗生 素 及糖 皮质 激 素 1 ; 克 纳 ( 酸倍 氯 米松 ) 周 伯 丙 喷鼻 每 日2 次或辅舒 良( 酸氟替卡松 ) 丙 喷鼻每 日 1 , 次 持 续 3月 ; 腔 冲洗 每 日早 晚各 1次 , 续 3月 ; 鼻 持 上 颌 窦 冲洗 每周 1次 , 续 1~ 连 2月 ; 内镜 下鼻 腔 换 鼻 药 每 周 1次 , 续 1~ 连 3月 。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者 , 日 每 用氟康唑 0 2 加 .g 入 09 .%生理盐水 50 l 0 m 冲洗鼻腔及上颌窦 , 连续 1 2月 , 术后 1 口服地 塞 米松 , 续 4周递 减 。 周 连
耳鼻咽喉科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治疗常规
耳鼻咽喉科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治疗常规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FRS)是指发生以IgE介导的对真菌的变态反应(皮肤试验阳性),并存在含有真菌菌丝的嗜酸性粒细胞黏蛋白的鼻窦炎。
临床上多表现伴发哮喘、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以及鼻息肉和变应性鼻炎。
对AFRS的认识仅30余年,最初(1976年)的认识是源自一例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诊治医师Safirstein在该例患者的鼻腔内发现一种稠厚黏胶样的、可培养出曲霉菌的嗜酸性粒细胞黏蛋白,但那时他认为只是普通的鼻腔鼻窦炎症而已。
五年后的1981年,Miner首次描述了鼻窦中这种黏蛋白的组织病理学,并明确指出其与已经公认的ABPA从肺中取出的黏液的组织病理学是相似的。
然那时对鼻窦这种疾病的本质仍然很模糊。
AFRS的正式记载是KatZenStein 等在1983年报道的6例,提出该疾病是曲霉菌引起的一种发生在鼻腔鼻窦的变态反应性疾病,遂命名为变应性曲霉菌性鼻窦炎(AAS)。
然而,上述早期研究均缺乏真菌培养资料,取名“AAS”是因为2条依据:①真菌染色的形态特征和曲霉菌相似;②嗜酸性粒细胞黏蛋白的组织病理学与ABPA相似。
事实上,仅从真菌染色鉴别真菌种属是不可能的。
后来发现,这种与真菌相关的鼻窦疾病除了与曲霉菌属有关外,还与很多其他真菌相关。
因此从1989年起,开始启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FRS)”这一命名。
AFRS是一个特殊的疾病群,在慢性鼻窦炎(CRS)中占5%~10%o在世界范围内,对AFRS免疫学发病机制和治疗效果的研究主要在最近的10年,目前在治疗效果方面已经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见,但对发病的免疫学机制仍存在一些尚未明了的疑问。
主要是,以嗜酸性粒细胞黏蛋白为特征的鼻窦炎中,有些有真菌,有些并没有真菌;而在有真菌的病例中,有些是对真菌的变态反应,有些则不是。
这些不同临床表象背后的免疫学机制以及它们之间的本质关系仍然不得而知,需要继续研究。
一、流行病学和病理生理学(一)流行病学AFRS的发病率随不同地理位置而不同。
真菌性鼻窦炎
真菌性鼻窦炎的分类、临床分型
根据是否有真菌侵袭鼻窦黏膜及骨质和患者机体对真菌的 免疫功能状态,分为两个基本病理类型:
。
1、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
指真菌菌丝侵入组织(如粘膜、血管、骨质等) 中并向眼眶、颅底和翼腭窝侵犯引起严重的病变 2、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 真菌感染局限在鼻窦黏膜表面,黏膜和骨壁内无 真菌侵犯。
学习目标
了解FRS的基本定义
熟悉FRS的分类及相关病理、临床特 征
掌握FRS的诊断治疗信息
内容概况
真菌性鼻窦炎的定义
真菌性鼻窦炎的病因
真菌性鼻窦炎的分类及各类诊治介绍 总结
真菌性鼻窦炎的定义
真菌性鼻窦炎的定义
真菌性鼻窦炎是指鼻-鼻窦的真菌感染性疾病。
绝大多数真菌性鼻窦炎不仅侵犯鼻窦,而且同时侵犯鼻腔,故 美国耳鼻咽喉科学会建议用鼻-鼻窦炎代替鼻窦炎更为准确。因 而又称真菌性鼻-鼻窦炎(fungal rhino-sinusitis,FRS)。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曲霉菌病。
真菌性鼻窦炎
黄江菊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教师简介
(照片尺寸9.4×6.8cm)
贴照片处
黄江菊,医学博士,耳鼻咽喉科副教授,副主 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2年赴香港大学 玛丽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访问学习。 从事耳鼻咽喉科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 作20多年,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诊疗 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鼻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 ,在鼻内镜手术以及上呼吸道过敏性疾病诊疗 方面有丰富经验,尤其擅长慢性鼻窦炎、鼻息 肉、鼻腔鼻窦肿瘤、过敏性鼻炎、咳嗽、鼾症 等疾病的治疗。 (联系邮箱:huangjiangju@)
各型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表现-西南军医-2013年 第1期 (3)
浅谈真菌性鼻窦炎的诊疗
浅谈真菌性鼻窦炎的诊疗摘要】目的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
方法通过真菌性鼻窦炎的病例及临床表现,了解真菌性鼻窦炎。
结论侵袭型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清除鼻腔和鼻窦内真菌病原和坏死及不可逆的病变组织,恢复鼻窦的通畅引流。
【关键词】真菌性鼻窦炎诊疗随着对鼻腔和鼻窦真菌病的认识逐渐加深和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鼻腔及鼻窦真菌病病例报告逐渐增多,其中曲菌病最为常见。
其他的致病菌包括毛病菌、鼻孢子菌等。
下面将真菌性鼻窦炎的诊疗阐述如下。
1.鼻腔及鼻窦曲菌病曲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长期存在于人呼吸道而不产生症状。
当长期应用抗生素和激素药物、机体抵抗力下降、患有严重消耗性疾病或恶性肿瘤放化疗其期间及出现局部诱因时可诱发曲菌的生长并导致病变。
常见的局部诱因包括慢性鼻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和钩突肥大等病变使得鼻腔和鼻窦通气引流受阻、分泌物潴留、慢性炎症刺激、外伤、上列牙齿病变等。
倪道凤和杨华统计了1984~1988和1949~1998各5年间在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住院行上颌窦根治术的患者真菌性鼻窦炎发病情况。
统计结果提示鼻窦真菌病占上颌窦根治术的比率有较明显的增高趋势,女性患者发病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男女比例分别为1:2和1:2.33),患者发病年龄也有下降趋势,提示年龄和性别可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类型多样,根据侵袭性可分为侵袭型和非侵袭型两类。
非侵袭型可分为真菌球型和变态反应型。
真菌球型好发于老年人群,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变态反应型主要由Ⅰ型变态反应型引起。
侵袭型可分为慢性/无痛型和急性/暴发型,有的作者将肉芽肿型命名为第3型侵袭型鼻-鼻窦真菌病。
各型之间可相互转变,非侵袭型如未得到有效治疗以及在特定的免疫功能受到损害的情况下可转变侵袭型。
2.1非侵袭型为鼻腔和鼻窦真菌病中最常见者,好发于成年女性。
此型病变一般局限于鼻腔或鼻窦粘膜表面。
病灶位于鼻窦者以上颌窦最常见,其次为筛窦,多局限于一个窦腔。
主要症状包括鼻塞、脓涕、涕血、头痛、牙痛、鼻臭、面部麻木或胀痛、眼眶胀痛或畏光流泪等。
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分析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分布特点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结果。
结果21例患者经手术后均治愈出院。
2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发现上颌窦腔有复发,经局部清理及术腔反复冲洗后也治愈。
结论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行鼻内窥镜手术是首选方式,及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及鉴别诊断。
标签:真菌性;鼻窦炎;分布特点;抗真菌药物;鉴别诊断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率不断提高,但是随着抗生素及激素的广泛使用,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呈明显增多的趋势。
作者自2003年3月~2013年10月共收治21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
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1例真菌性鼻窦炎中男7例,女14例,发生在鼻腔的有2例,筛窦的2例,蝶窦2例,上颌窦的15例,以上颌窦发病最多。
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3个月~5年,多为一侧发病。
主要症状:有长期单侧鼻塞,脓涕,头昏头痛,少许患者涕中带血。
1.2方法前鼻镜检查,一侧鼻腔粘膜充血肿胀,患者中鼻道有脓涕,中鼻甲息肉样变,鼻腔内可见干酪样分泌物。
1.3 CT检查多为单窦发病,部分病例可波及前筛,窦腔内有不规则软组织影,多伴有钙化斑,呈砂粒狀、条索状、斑块状,少许伴有窦腔骨质破坏吸收。
1.4方法21例患者均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
在0°和30°鼻内窥镜下,根据病情清除鼻腔息肉,切除钩突及筛泡,开放前,后组筛窦,开放及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保留上颌窦粘膜,开放蝶窦前壁。
术中可见窦腔内积脓,窦壁粘膜水肿,增厚;少数呈息肉样变,及肉芽组织,并有干酪样物堆积。
非侵袭性者窦壁骨质完整;侵袭性者可见窦壁粘膜增厚及骨质破坏。
全部病例病理组织学检查均确诊。
以上患者1次/w在鼻内窥镜下鼻窦冲洗(连续4 w);此后1次/2 w鼻冲洗(连续4 w);再改为1次/1~2个月上颌窦冲洗;直至窦腔粘膜上皮化为止[1-3]。
2结果21例患者经手术后均治愈出院。
真菌性鼻窦炎
真菌性鼻窦炎简介真菌性鼻窦炎是一种慢性鼻窦炎,其病因主要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
这种常见的疾病可以导致鼻窦的炎症和充血,引起持续性的鼻塞、头痛和面部压力感。
尽管真菌感染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但它仍然是一种重要的鼻窦炎类型,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病因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有几个因素可能与其发生相关。
首先,免疫系统疾病患者更容易受到真菌感染的影响。
其次,长期使用抗生素和类固醇等药物也可能削弱鼻窦黏膜的自我保护机制,使其易受感染。
此外,环境因素,如过度接触真菌孢子,也可能增加患病的风险。
症状真菌性鼻窦炎的症状与其他类型的鼻窦炎非常相似,包括鼻塞、鼻涕、面部压力感和头痛。
然而,真菌性鼻窦炎的特点是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例如超过12周。
患者可能还会出现恶臭的鼻涕或鼻孔排出物,视力模糊、嗅觉异常以及颞颌关节疼痛或咀嚼困难等症状。
诊断准确诊断真菌性鼻窦炎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需要与其他类型的鼻窦炎进行鉴别。
对于有疑似真菌感染的患者,医生通常会采用综合性评估来确认诊断。
这可能包括鼻窦CT扫描、鼻窦镜检查以及鼻窦分泌物的实验室检查,如真菌培养和组织检查。
在一些情况下,可能还需要进行血液检查以评估免疫功能。
治疗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方法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
药物治疗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如口服或局部应用的酮康唑和伊曲康唑。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并缓解炎症症状。
手术干预主要用于清除鼻窦中的真菌沉积物和改善鼻窦通气。
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内窥镜鼻窦手术和开放性鼻窦手术。
预防预防真菌性鼻窦炎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鼻腔和鼻窦健康。
这包括定期清洁鼻腔、保持鼻腔湿润以及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和类固醇等可能影响鼻窦黏膜屏障功能的药物。
此外,避免暴露于真菌孢子和其他有害的环境因素也是预防这种疾病的重要措施。
结论真菌性鼻窦炎是一种常见但常被忽视的鼻窦炎类型。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和缓解症状非常重要。
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和保持良好的鼻腔卫生,我们可以减少患上这种慢性鼻窦炎的风险。
真菌性鼻窦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真菌性鼻窦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近年来,在健康个体检查中也发现了真菌性鼻子-鼻窦炎表明,这些真菌也可能在身体抵抗攻击能力下降的某些局部致病。
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器官移植、糖皮质激素或抗肿瘤药物或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放疗和HIV病人。
曲霉菌和毛霉菌是菌和毛霉菌。
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这可能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环境污染有关,也可能是由于体检的普遍发展和影像学的进步-鼻窦炎发现率增加。
真菌性鼻窦炎的病因包括:1.病原菌:曲霉菌是常见的致病菌(aspergillus),占80%以上,其他有念珠菌(monilia)、Seeber鼻孢子菌(rhinosporidiumSeeber)、毛霉菌(mucoraceae)以及申克孢子菌(sporotriaSchenck)等等。
曲霉菌是条件致病菌,主要有烟色曲霉菌(A.fumigatus)黑曲霉菌(A.nigrae),前者是最常见的。
单曲霉菌感染,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曲霉菌感染。
毛霉菌感染较少,但相当危险,因为它更倾向于侵入动脉弹性内膜层,形成血栓形成、继发性缺血性血栓形成和出血性坏死,死亡率较高。
2.外部环境:包括气候和生活环境。
中国南方省份等湿热气候发病率相对较高;长期从事土壤、花盆和家禽接触的工作人员容易发生。
3.全身因素:如糖尿病、皮质类固醇激素的长期应用、抗肿瘤药物、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放疗和艾滋病患者是真菌性鼻窦炎的易发人群。
低免疫功能、低氧、低pH真菌生存的合适条件是值血症和高血糖环境(三低一高)。
4.局部因素:是一些真菌性鼻窦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各种因素阻碍鼻窦通风引流,包括中鼻道狭窄、中鼻甲反向弯曲等解剖因素;局部慢性炎症、水肿、窦分泌滞留;同侧牙齿病变等。
真菌性鼻窦炎的症状有:1.全身症状:急性鼻炎病程中患侧症状常加重,进而出现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
急性牙源性上颌窦炎的全身症状严重。
儿童发烧高,严重者可出现抽搐、呕吐、腹泻等全身症状。
CT诊断和鼻内窥镜手术对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诊治探讨
( 白贡市 第 一人 民 医 院耳 鼻 喉 科 , 四川 自贡 6 30 ) 4 00
【 摘要】 目的
探讨真菌性 鼻一 鼻窦炎恰 当的诊断及 治疗方 法。方法 回顾性 对 2 0 0 5年 4月 一20 09年 4月我科 收治
3 5例 真菌性鼻. 窦炎经鼻 内窥镜 下鼻窦 鼻
的 3 真菌性鼻一 窦炎的临床症状、 T表现及鼻 内窥镜治疗效 果分析 。结果 5例 鼻 C
b e e e le e o r t n b sn y tt s s i swih 6 m o hso olw— e n h a d a trr — p ai y u ig n sai wa h na a snu t nt fflo up. ncu i n CT c nnng i eu o l e o n l Co l o s s a i susf lf r
者 的鼻腔 鼻窦 的 引流问题 , 建立 良好 的通气 引流通 道 , 消除真 菌赖 以 生存 的微 环境 则 提 高 了对 真菌 性 鼻一 鼻 窦炎 的疗 效 。本 文 通 过 对 近 年我 院收治 的 3 5例 真 菌
性 鼻一 窦炎 的 临 床症 状 、 T表 现 及 鼻 内窥镜 治 疗 随 鼻 C
【 关键词 】
真 菌性鼻一 窦炎 ;T诊断 ; 内窥镜 手术 鼻 C 鼻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 -5 1 2 1 )3 3 8 3 040 0 ( 0 1 0 - 7 - 0 0
【 中图分类号】 R 75 4 6 . 1
To e o e t xplr he CT c ni s an ng and e os o c sn s g r n di g ss an t e t e f f ng l h no i usts ANG nd c pi i us ur e y i a no i d r a m nt o u a r i sn ii.Y
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诊断及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
1.1一般资料根据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的80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40例,对照组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最小21岁,最大59岁,平均(35.1±6.2)岁;观察组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0例,最小21岁,最大61岁,平均(35.5±6.0)岁。两组患者一般性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性,能够对比分析。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①21例患者伴流浓涕、鼻涕中带血以及回收性血涕,18例中鼻道伴脓性分泌物,17例伴面颊通胀感与头痛感,9例伴鼻塞、间隙性擤或吸出豆渣样碎屑,8例中鼻道伴鼻肉样组织,5例伴上颌窦前壁压痛,中鼻道干酪样物与鼻中隔偏曲者各3例,2例鼻腔检查未见异常。②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均行鼻窦冠状位加水平位CT扫描,经检查后的结果显示,窦腔内见高密度软组织影,部分软组织块影中可见密度不均匀点状或斑片状
2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5%,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0%,两组的复发率为对照组22.5%,观察组5%,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
论
真菌性鼻窦炎在临床中比较多见,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时候,除了要将真菌团和息肉清除之外,还需要对鼻窦开口进行观察,扩大鼻窦开口,让病变组织得到完全的清除。鼻中隔有偏曲会让鼻腔通气不顺畅,对中鼻道的通气产生负面影响,引发鼻窦炎;鼻中隔高位偏曲会让手术操作受到影响,术后引起鼻腔粘连和引流不畅等情况。所以鼻内镜手术进行的时候同时需要对鼻中隔进行矫正[2]。
关键词:真菌性鼻窦炎;鼻内镜;临床诊断;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fungal sinusitis. Methods: select our hospital 80 cases of fungal sinusitis patients studie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4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nasal endoscopic surgery,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wo group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 the control group was 70%,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was two, the recurrence rate of groups was 22.5%,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5%, 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asal endoscopic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fungal sinusitis patients is more prominent, and can be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诊断及治疗
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诊断及治疗作者:张伟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1年第17期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近年来,鼻腔、鼻窦真菌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占各种慢性鼻窦炎手术治疗的6%~13%,致病菌种以曲霉菌最多见,占80%。
真菌性鼻-鼻窦炎常为单窦起病,以上颌窦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蝶窦、筛窦,额窦罕见。
病变进一步发展可累及多窦。
目前认为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的有关因素是:①不利于鼻腔、鼻窦引流的解剖变异和病变,使鼻窦局部缺氧,如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及变应性鼻窦炎等;②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及滥用,可导致包括鼻窦在内的机体许多部位的正常菌群间比例失调,鼻腔、鼻窦内真菌过度生长,诱发真菌感染;③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或者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④器官移植、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均是真菌性鼻窦炎的主要致病因素。
因此,体内局部低氧、低pH疾病、高糖环境、免疫功能低下有利于真菌的生存,是真菌性鼻窦炎的必须条件。
临床定义真菌性鼻-鼻窦炎(FRS)是某种类型的真菌在鼻腔-鼻窦内所引起的一种感染性或(和)变应性疾病。
临床分类真菌性鼻-鼻窦炎从病理学角度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2类。
非侵袭性病变见于免疫功能正常者,侵袭性病变见于免疫功能缺陷者,当患者免疫功能发生变化,其真菌感染的形势也发生改变,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之间相互重叠存在或者发生转变。
见表1。
诊断症状主要症状:鼻塞、脓涕、涕血、头痛、面部不适。
次要症状:眼部症状,面部隆起,颅内、外并发症。
检查鼻腔检查鼻黏膜充血水肿,窦腔向鼻腔内膨胀生长,鼻道内脓性或干酪样分泌物,恶臭。
影像学检查鼻窦CT有鼻窦内局灶性点状或絮状高密度钙化影。
骨质局限性破坏,膨胀性骨吸收。
真菌学证据HE染色变应性黏蛋白、嗜酸性粒细胞、夏-莱结晶,Gomori染色(六胺银染色)可见大量真菌菌丝。
术中形态学病变为泥石样物伴稠脓、窦黏膜肿胀、质脆、坏死样改变。
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治探讨
[ ] 王秋玲 , 1 高美荣 , 张增. 西酞 普兰与 阿普唑仑治 疗广泛性 焦虑
症对照研究.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0 5 1 ( ) 12 2 0 ,1 2 :6 .
广泛性 焦虑一般 没有 明确 客观对象 和具体 内容 的提心
吊胆和恐惧 不安 , 除焦虑 心情外 , 还有显 著 的头晕 、 口干 、 心 悸、 出汗、 颤 、 肉紧 张 等 植 物 神 经 症 状 以及 运 动 性 不 震 肌 安 J 。广泛性焦虑还有反复发作 的特点 。本研究 显示 , 干预 9个 月末 , 干预组复发率为 1 % , 照组为 4 % ( 8 对 3 P<00 ) .1 ; 干预组 S S H MA评 分 较 干 预前 均 有极 显 著下 降 ( A、A P< 0 O ) 对照组 S S评 分 较 干预 前有 显 著升 高 ( .1 , A P<0 0 ) .1 , H MA评分无显 著性差 异 ( A P>0 0 ) .5 。提示 干预 组 的疗效 显著优于对照组 , 心理干预对广泛性焦虑症 患者的复发具有 积极的预防作用 。这可 能与原认 知治疗 和放松 训练 有利患 者识别消极信念 , 高对担 忧 的监 测和控 制能力 , 提 为患者提 供 了适宜的问题 解决策 略 , 导其摆 脱担 忧控制 , 变对担 批 改 忧 的不 良认知和行为反 应 , 打破 了对担忧 的评价 、 为和情 行 绪反应之间的恶 性循 环有关 。认 知行 为治疗是 治疗 焦虑 的
a d a t u e o te t n . e a g s c oh r 1 9 2 1 n t t d s t r a me t B h v Co n P y t e , 9 9, 7: 9. i h
真 菌 性 鼻 窦炎 的诊 治 探 讨
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诊断及治疗
---------------------------------------------------------------最新资料推荐------------------------------------------------------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诊断及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诊断及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诊断及治疗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近年来,鼻腔、鼻窦真菌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占各种慢性鼻窦炎手术治疗的 6%~13%,致病菌种以曲霉菌最多见,占 80%。
真菌性鼻-鼻窦炎常为单窦起病,以上颌窦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蝶窦、筛窦,额窦罕见。
病变进一步发展可累及多窦。
目前认为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的有关因素是:①不利于鼻腔、鼻窦引流的解剖变异和病变,使鼻窦局部缺氧,如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及变应性鼻窦炎等;②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及滥用,可导致包括鼻窦在内的机体许多部位的正常菌群间比例失调,鼻腔、鼻窦内真菌过度生长,诱发真菌感染;③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或者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④器官移植、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均是真菌性鼻窦炎的主要致病因素。
因此,体内局部低氧、低 pH 疾病、高糖环境、免疫功能低下有利于真菌的生存,是真菌性鼻窦炎的必须条件。
临床定义真菌性鼻-鼻窦炎(FRS) 是某种类型的真菌在鼻腔-鼻窦内所引起的一种感染性或(和) 变应性疾病。
临床分类真菌性鼻-鼻窦炎从病理学角度分1/ 4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 2 类。
非侵袭性病变见于免疫功能正常者,侵袭性病变见于免疫功能缺陷者,当患者免疫功能发生变化,其真菌感染的形势也发生改变,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之间相互重叠存在或者发生转变。
见表 1。
诊断症状主要症状:鼻塞、脓涕、涕血、头痛、面部不适。
次要症状:眼部症状,面部隆起,颅内、外并发症。
检查鼻腔检查鼻黏膜充血水肿,窦腔向鼻腔内膨胀生长,鼻道内脓性或干酪样分泌物,恶臭。
真菌性鼻窦炎
真菌性鼻窦炎*导读:真菌性鼻窦炎又称霉菌性鼻窦炎。
真菌性鼻窦炎是鼻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性疾病,近年来为了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学者提议改名为真菌性鼻-鼻窦炎(fungalrhino-sinusitis,FRS)。
传统观点认为,真菌性鼻-鼻窦炎多在机体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接受放射治疗等情况下发生,也可在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烧伤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生。
真菌性鼻窦炎又称霉菌性鼻窦炎。
真菌性鼻窦炎是鼻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性疾病,近年来为了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学者提议改名为真菌性鼻-鼻窦炎(fungal rhino-sinusitis,FRS)。
传统观点认为,真菌性鼻-鼻窦炎多在机体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接受放射治疗等情况下发生,也可在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烧伤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生。
概述近年来发现,在健康个体体检中亦发现真菌性鼻-鼻窦炎,表明这些真菌也可以在机体抵御侵袭能力下降的某一局部致病。
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器官移植术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抗肿瘤药物或广谱抗生素、放疗及HIV病人。
致病菌主要为曲霉菌和毛霉菌。
近年,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可能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环境污染有关,也可能由于体检工作普遍开展、影像学的进步使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现率提高。
表现诊断真菌性鼻-鼻窦炎先单侧鼻窦起病,以上颌窦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蝶窦、筛窦,额窦罕见。
进一步发展累及多窦。
其临床表现视不同临床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异。
目前常用的是外用中药真菌性鼻窦炎,每天两次,治疗彻底。
1.真菌球:多见于老人,女性多于男性。
病人通常免疫功能正常。
单侧鼻窦发病,以上颌窦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蝶窦、筛窦,额窦罕见。
临床表现似慢性鼻窦炎,如单侧鼻塞、流脓涕,或有恶臭等。
亦可不表现任何症状,仅在鼻窦影像学检查时发现。
真菌球发展较大者,可有面部隆起和疼痛(压迫眶下神经),少有脓血涕和周围结构如眼眶受累症状,一般无全身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真菌性鼻窦炎的诊疗
发表时间:2013-05-14T15:57:02.8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0期供稿作者:刘宇静卢炳涛王志伟许贻文李娜
[导读] 病变累及颅内者需行颅面联合进路清除病变。
变态反应型鼻窦炎除需手术清除病变外术后须局部使用激素治疗。
刘宇静卢炳涛王志伟许贻文李娜(黑龙江省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 158100)
【中图分类号】R765.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0146-02
【摘要】目的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
方法通过真菌性鼻窦炎的病例及临床表现,了解真菌性鼻窦炎。
结论侵袭型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清除鼻腔和鼻窦内真菌病原和坏死及不可逆的病变组织,恢复鼻窦的通畅引流。
【关键词】真菌性鼻窦炎诊疗
随着对鼻腔和鼻窦真菌病的认识逐渐加深和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鼻腔及鼻窦真菌病病例报告逐渐增多,其中曲菌病最为常见。
其他的致病菌包括毛病菌、鼻孢子菌等。
下面将真菌性鼻窦炎的诊疗阐述如下。
1.鼻腔及鼻窦曲菌病
曲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长期存在于人呼吸道而不产生症状。
当长期应用抗生素和激素药物、机体抵抗力下降、患有严重消耗性疾病或恶性肿瘤放化疗其期间及出现局部诱因时可诱发曲菌的生长并导致病变。
常见的局部诱因包括慢性鼻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和钩突肥大等病变使得鼻腔和鼻窦通气引流受阻、分泌物潴留、慢性炎症刺激、外伤、上列牙齿病变等。
倪道凤和杨华统计了1984~1988和1949~1998各5年间在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住院行上颌窦根治术的患者真菌性鼻窦炎发病情况。
统计结果提示鼻窦真菌病占上颌窦根治术的比率有较明显的增高趋势,女性患者发病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男女比例分别为1:2和1:2.33),患者发病年龄也有下降趋势,提示年龄和性别可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2.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类型多样,根据侵袭性可分为侵袭型和非侵袭型两类。
非侵袭型可分为真菌球型和变态反应型。
真菌球型好发于老年人群,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变态反应型主要由Ⅰ型变态反应型引起。
侵袭型可分为慢性/无痛型和急性/暴发型,有的作者将肉芽肿型命名为第3型侵袭型鼻-鼻窦真菌病。
各型之间可相互转变,非侵袭型如未得到有效治疗以及在特定的免疫功能受到损害的情况下可转变侵袭型。
2.1非侵袭型为鼻腔和鼻窦真菌病中最常见者,好发于成年女性。
此型病变一般局限于鼻腔或鼻窦粘膜表面。
病灶位于鼻窦者以上颌窦最常见,其次为筛窦,多局限于一个窦腔。
主要症状包括鼻塞、脓涕、涕血、头痛、牙痛、鼻臭、面部麻木或胀痛、眼眶胀痛或畏光流泪等。
特征性症状为涕中带血丝,而反复鼻内镜检查可未见出血灶。
鼻涕中可出现干酪样物。
鼻腔检查可见粘膜充血肿胀,中甲息肉样变或中道有息肉。
有时鼻腔内可见干酪样团块。
上颌窦冲洗液中可见灰黑色或黄褐色豆渣样物。
鼻内镜检查可见鼻腔或鼻窦内呈灰黑、灰黄、黄褐等颜色如泥沙或结石样团块。
鼻窦影像学检查可见病变窦腔模糊、不规则软组织影、散在的放射线高密度影,无骨质破坏表现。
这种放射线高密度影被认为是真菌代谢产物中磷酸钙和硫酸钙的沉积。
鲍玲等(1998)报告了27例鼻腔与鼻窦曲菌病,男13例,女14例,年龄20~72岁,其中上颌窦黄菌病24例,鼻腔与上颌窦曲菌病1例,上颌窦筛窦曲菌病1例,鼻腔上颌窦筛窦曲菌病1例,均为单侧,主要表现为脓涕、涕血、鼻出血、头痛、鼻腔擤出腐肉状物及面部麻木等。
CT示27例均见上颌窦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块影,其中18例块影内有不均匀斑片状或点状钙化影,9例上颌窦内侧壁膨胀性骨质改变,27例筛窦均见软组织影。
术后病理证实均为曲菌感染。
2.2侵袭型此型病变范围较广,可多个鼻窦受累,病程较短。
影像学检查可见鼻窦骨质破坏。
鼻窦窦腔周围脂肪组织出现浸润可能为侵袭型真菌病的早期影像学征象。
患者可出现球结膜充血、眼球突出、眼肌麻痹。
如病变累及颅底和颅内可导致死亡。
其中又以暴发型为最严重和迅猛,多见于免疫力或能严重受损和全身极度衰竭的患者,如晚期艾滋病、晚期癌症和化疗后患者,常合并其他脏器的曲菌病。
暴发型曲菌病起初可无明显症状,但数日内病变可发展到眶内和颅内而导致死亡。
3.诊断
遇有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涕血、涕中带有干酪样物、鼻腔或鼻窦发现灰褐色或黑色干酪团块以及久治不愈的明显鼻窦炎,需考虑本病的可能。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组织病理学检查、真菌培养和影像学检查。
真菌培养须注意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注意与慢性鼻窦炎、恶性肿瘤和肉芽肿等病相鉴别。
4.治疗
4.1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的手术治疗原则是清除病灶保留正常粘膜。
可经鼻窦内镜清除病灶。
病变范围较广者,可采用柯-陆手术径路。
术后可以抗真菌药物溶液或生理盐水行术腔冲洗。
对侵袭型病例不宜保守,应积极地尽早彻底清除病灶。
病变累及眶内者需行鼻侧切开及下睑切口清除病灶。
病变累及颅内者需行颅面联合进路清除病变。
变态反应型鼻窦炎除需手术清除病变外术后须局部使用激素治疗。
4.2全身治疗系统性抗真菌化疗药物包括二性霉素B、伊曲菌唑、Terbinafine等,必要时上述药物可联合使用。
重症患者需行支持治疗。
参考文献
[1]顾之燕.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诊断.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17(5):257-258.
[2]李永奇,李源,张革化.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概念和早期诊断以及治疗.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38(5):370-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