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留美幼童的看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留美幼童的看法

中国留美幼童指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

这一群身穿缎袍、拖着长辫的孩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留学生。他们是大文豪马克·吐温的朋友。他们曾受到美国总统格兰特的接见。他们中有多人在战争中阵亡,其中包括甲午海战中邓世昌的大副。他们中有人成为中国电报业、矿业的开山鼻祖。他们中,出现了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他们中,有清华大学最早的校长。他们中有李鸿章和袁世凯的幕僚。他们中,出现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位总理。他们中有宋美龄的姨父,是他把宋氏姐妹带到美国留学。

如果不是“中外高等教育比较”这节课上老师放了这五集关于留美幼童的短片,可能我还不知道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还有留美幼童一事,不可能去了解那批当初幼小离国的孩子在美国的生活状况与他们日后在中国的成绩与贡献。

一直觉得,清朝思想闭塞,只会闭关锁国,实施海禁。但是,李鸿章和曾国藩的远见让我惊讶,钦佩。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第一批留美幼童不会产生,不会中国出发到遥远的美国学习中所缺乏的知识。第一批幼童于公元1872年8月11日由上海出发,跨越太平洋,在美国旧金山登陆。他们乘坐刚刚贯通北美大陆的蒸汽火车,到达美

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从此开始留美幼童了他们长达十五年的留学生涯。

他们此举有两智,一是看清了清朝当时在世界的局势:要想改变大清一直以来被压着打还要笑脸相陪的局面,需要一些新型的人才为大清注入新鲜的血液,增添活力;二是选择了新生的国家——美国,美国正式充满活力的时候,而且美国多民族杂居的情况使得被排斥的机会减小,对留美幼童这个计划的目的的达成有正面的作用。事实上,幼童们寄住的家庭都对他们十分的好,证明了他们的选择没有错误。

这样聪慧的他们,让我十分自豪。

幼童们在美国的学习状况也是我十分关注的事情。他们毕竟那么小,本来应该是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年纪。却要背上那么沉重的包袱,远走他乡,让我心怜。不过,他们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他们没有辜负所有的希望。年幼的他们在任何事情上都没有输给别人,他们有他们的成绩告诉了别人中国的强大。他们的优秀让我骄傲的同时还给我带来了惊奇。幼童们被分配到54户美国家庭(其中康涅狄格州34户,麻萨诸塞州20户)中生活。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克服了语言障碍,成为他们就读的各个学校中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群体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令美国人惊叹不已,据不完全统计,到1880年,共有50多名幼童进入美国的大学学习。其中22名进入耶鲁大学,8名进入麻省理工学院,3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1名进入哈佛大学。

在我的映象里,中国的人才选拨制度是十分的死板,无人性的,八股文能让任何一个小孩变得呆板,只懂得墨守成规。可是,事实上

他们对美国的新式教育适应的十分的良好。不禁让我对选拨的方式感到了好奇,当时的中国究竟使用了什么样的方法选出了如此符合要求的学生呢?这又使得我对曾国藩和李鸿章更加敬佩不已,他们的思想或许已经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时间。

整个片子里,会让我失笑的或许就是有个幼童读书过于努力而过劳死这件事了吧。放在现在,读书只是我们增长知识,是我们能在社会中生活的更好的一种方法、途径罢了。几乎没有人会为了好成绩而献出自己的生命,在我们的观念了这是不值得的,是本末倒置的。

可是,在当时的那个情况,国家的利益是远远在他们个人的利益上面的。为了不辜负国家对他们的希望,他们必须努力,他们也不能不努力,只是他们的义务。这或许可悲,对于个性鲜明的我们这更是很可笑的,不过,在国家为难的当头,我们必须如此。这才让我深深体会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心里满满的全是叹息。

到了美国,幼童们的中式服装和长辫子最终没有保留下来,虽说有人觉得这是西化过重的表现。但是我觉得,他们在小小年纪就到了美国,本身就对哪里的东西耳濡目染的。他们不叛国就已经是十分的意志坚定了,没有人可以要求他们在忍受思念家乡的痛苦的同时还必须要承受因为与别人装扮有所不同而引来的一样目光。他们已经付出了很多,他们有资格得到一点尊重。

在美国的学校,幼童的成绩在期末考核的时候总是摇摇领先。不仅仅是学习,在各项才艺,运动项目上,幼童们的成绩也是不匪的,

获得多项比赛奖项的第一名。他们那一手漂亮的字,让我骄傲也让我汗颜,我的狗爬真的和他们是不能比的。中国人从古以来就十分注重字的美感,秉持着“字如其人”的观念。幼童们的字没有丢中国几千年文化的脸。而且,为了不忘本,他们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来读中国的书籍,这种加重了他们的负担有没有实际意义的事情,他们毫无怨言。就此而言,就没有人可以指责他们西化过重。另一方面,他们优秀的体育成绩洗清了近代中国因为鸦片战争恩乌烟瘴气要死不活的风气,更是用事实洗清了中国人“东亚病夫”的不实称号。

李鸿章对幼童也很上心,尽了全力去给幼童最好的学习生活:听说幼童在美国的学校有女老师,担心会影响幼童的学习就写信让把女老师换掉;听说美国学校的假期很长就加强幼童的中文学习;当幼童们的经费不够时就从海防中拨出银两给留学事务局。他觉得为了幼童们的成长多付出一些,以后他们就能为中国的自强多付出一些。

回国后的幼童确实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幼童们十分出色,为中国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幼童们在政界、军界、实业界、知识界等各个领域都十分的活跃。詹天佑主持修建里中国人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梁城日后作为驻美公使促成了美国退还部分庚款;邓士聪日后成为了北洋航队定远旗舰的炮务二副;曾家祥成为了近代中国警察制度的创始人;唐绍仪为清末著名的外交官,出任第一任中华民国责任内阁国务总理,后任南北议和的总代表,为中国外交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留美幼童大展才华十分值得赞扬,但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

更加应该被铭记的是:留美幼童也积极参加了清末对抗列强侵华的战争,而且在反对战争中勇敢无畏、挺身而出、发扬爱国精神,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光荣事迹。再被清廷找回的94位幼童中,有41人呗分配到包括北洋水师、广东水师、福建船政,江南制造局等部门。在1884年中法海战中,就有6名幼童参加,4名牺牲。中日甲午海战中,有11名幼童参战……二战结束是,绝大多数幼童已经不再人世。最后一名幼童于1965年在天津辞世,享年103岁……这些人的光荣事迹和爱国精神,应该再放在我国的近代史册。

首批中国赴美留学生回国都得表现和成就,对当时中国的影响也很多大,所以他们也很快赢得了清政府对他们的信任,李鸿章认为,“选募学生出洋肆业西学,培养人才,实为中国自强根本”,张之洞亦感慨,“出洋一年,胜于读西书五年,此赵营平百闻不如一见之说也。入外国学堂一年,胜于中国学堂三年,此孟子置庄岳之说也。”从此清政府有陆续派遣了学生去英、法、德等国学校学习。此后中国学生出外学习热情高涨,源源不断,其意义可谓深远之至。

虽然幼童们活跃的年代很短,而且很快就随着他们的老去还有近代中国的动乱而退出了他们曾经活跃的舞台。但是,他们是不会永远被历史堙没的,因为毕竟曾经有那么一个年代他们为中国做出了很多贡献,毕竟有那么一个年代他们为中美友好关系迈出了一步,他们永远不会被忘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