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一】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知道15℃的空气中的声速340m/s。
3、能分析回声的形成,能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本节重点】1、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2、关于回声的有关计算。
【本节难点】1、设计探究的实验;2、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本节知识概览图新课导引请看下图、击鼓时的“咚咚”声是怎样产生的?教材精华知识点1 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振动的物体包括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各种弹拨乐器的琴弦是固体,乐器由它们振动发声,“泉水叮咚”是液体(水)振动发声,吹笛子演奏乐曲是笛管中的气体(空气柱)振动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并不意味着“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可能仍存在于介质中,并继续传播着、探究实验【提出问题】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方案设计】(1)用橡皮筋做实验:两人一组,,紧压在桌边上,另一手拨动伸出端,观察刻度尺的运动情况,稍后用手按住伸出端,观察刻度尺的运动情况、【观察思考】橡皮筋发声时在振动;手拨动刻度尺发声时刻度尺在振动,用手按住刻度尺,发声随之停止、【探究论证】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实验要点解析】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而产生声音、“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就分别是由气体、固体、液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规律方法小结] 转换法:由于人眼不容易直接观察到发声体的振动,探究时可借助其他物体,如借助小纸屑的跳动来显示发声体的振动、新课导引解读:击鼓时的“咚咚”声是击鼓时鼓面的振动产生的、知识点2 介质重点;掌握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人在岸上说话时会惊动水中的鱼,这说明液体也能传声,小学科学课上所做的土电话说明固体也能传声、因此,固体、气体、液体都是传播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登上月球的航天员即使面对面交流,也必须借助无线电话,原因就在于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提出问题】声音是如何传播的?【猜想与假没】声音的传播可能需要介质,也可能不需要介质、【方案设计】(1)如图l个小电铃,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声吗? (2)用抽气机抽取钟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听到的电铃声有什么变化? (3)如果把钟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还能听见声音吗?【观察思考】抽气过程中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当空气完全被抽出后,将听不到声音、【分析与论证】声音可以在空气(介质)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规律方法小结由于实验操作过程中,不可能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因此只能通过声音的逐渐变小,推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实验推理法、知识点3 声波当音叉振动发声时,使附近空气随音叉振动,就形成一系列疏密相间的波动向四周传播,这就是声波,就像石块落入水中击起水波一样,如图1-2所示,声音就是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规律方法小结 (1)声音传播的过程是:振动的物体带动周围的介质,产生相应的振动,这些随发声物体振动的介质,又带动较远的其他介质振动,使振动向外传播、(2)水波是一圈一圈向外传播的,而声波是以疏密相间的波动向外传播的,水波与声波具有相似的性质、知识点4 声速材料阅读: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一些介质的温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空气(15℃)340m/s空气(25℃)346m/s软木500m/s煤油(25℃)1324m/s水(常温)1500m/s海水(25℃)1531m/s铜(棒)3750m/s大理石3810m /s铝(棒)5000m/s铁(棒)5200m/s分析比较:通过所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相同情况下,不同的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固体传播得快,气体传播得慢,声音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同是固体,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相同、规律方法小结 (1)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2)不同介质的性质是不相同的,所以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相同,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是v固体>v液体>v气体、 (3)声速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相同介质,温度不同,声速也不同,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而2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6 m/s、知识点5 回声回声是声肯的反射现象、声源的振动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传入人耳,人们就会听到回声、对着山崖或高大建筑物喊话,可以清晰地听到回声;有时大喊一声,由于声波被多个障碍物反射,可以听到多次回声;北京天坛回音壁呈圆形,墙壁分光滑,可以对声波进行多次反射、什么情况下人耳可以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来? 课堂检测1、如图1下这根铁管,则甲同学听到的声音情况是 ( )A、响了一下,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的B、响了一下,声音是从空气传来的C、响了两下,先听到从空气传来的声音D、响了两下,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4 甲、乙两同学想测一段铁轨的长度,但没有合适的尺、他们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在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200 m/s,于是甲站在待测铁轨的一端,用锤子敲一下铁轨,乙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两次响声的时间间隔为2 s、假设这段被测铁轨是笔直的,你知道这段铁轨有多长吗?5 唐朝诗人胡令能的诗《小儿垂钓》中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描写乡村儿童的钓鱼神态,将其坐在草丛中专心学钓鱼的神态,以及天真无邪的性格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如图l端传播到另端所用的时间t1=声音在空气中从铁轨一端传播到另t1=2s解上述三个方程得s≈727、6 m、解法2:因为声音在铁轨和空气中传播时通过的路程相等,所以传播所用时间与速度成反比,即,即,解得t1=、铁轨的长度s=v1t1=5200m/s5 答案: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传声,所以本题中空气、水、岸都能传声、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和脚步声吓跑,所以儿童“遥招手”“不应人”“怕得鱼惊”、6 答案:D、7 答案:固体大8 解:子弹飞行的时间t= 子弹前进的距离s弹=v弹t=750 m/s0、1 s=75 m、体验中考1 答案:振动空气2 答案:琴(琴弦的振动)空气3 答案、固体振动4 答案:ABC、5 答案: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能量损失比在空气中传播的能量损失少吗?声音的传播距离与介质有关吗?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距离比在空气中的传播距离远吗?(其他答案只要合理,同样给分)。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教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初中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二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本节课主要介绍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传播过程以及声音的特性。
具体内容包括:1. 声音的产生:振动与声源2. 声音的传播:介质与声速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理解振动与声源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传播过程,了解介质与声速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对声音特性的感知,掌握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
教学难点与重点:1. 声音的产生原理,振动与声源的关系。
2. 声音的传播过程,介质与声速的关系。
3. 声音特性的理解,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扬声器、音叉、细线、气球、泡沫球、硬纸板。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测量工具、记录本。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播放一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魅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声音的产生:1. 讲解振动与声源的关系,通过实验展示振动产生声音的过程。
2. 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三、声音的传播:1. 讲解介质与声速的关系,通过实验展示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四、声音的特性:1. 讲解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通过实验展示不同特性声音的特点。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辨别和描述不同特性的声音。
五、随堂练习:2.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的差异。
六、作业设计:1. 请描述声音的产生原理,振动与声源的关系。
2. 请解释声音的传播过程,介质与声速的关系。
3. 请举例说明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
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振动与声源2. 声音的传播:介质与声速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掌握了声音的特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案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学习目标:1.通过各种活动体验: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通过探究实验领会: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通过阅读活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学习重点: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和声速自学检测:1.声是由物体的_________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声在介质中是以_______的形式传播的。
3.声在________中传播的最快,在________中传播的最慢。
4.15℃空气中声速是___________。
学测同步: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结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发声的物体叫_________,也叫_________.(一)介质1.______体、______体、______体都能传声,能够传声的物质叫______. 2.真空_______(能或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是以______的形式传播的(二)声速1.声音传播的快慢用_______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_______内传播的_______。
声速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
2.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_______有关,一般情况下_____体传声最快,_____体中次之,_______体中最慢3.声速的大小还跟介质的________有关,15℃空气中声速____________. (三)回声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____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2、回声要比原声晚_____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区分开来,要能听到回声人离障碍物至少____m。
学点归纳:1.声音产生的条件:_____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2.声音的传播真空____传声表示声音传播___的物理量3.声速计算公式______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____有关,V固_V液_V气声速的大小还跟介质的____有关,15℃空气中声速_____. 限时检测: 1.指出下面的声音分别是由那些物体振动发声的?二胡独奏吹海螺水壶报警_____________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物理教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通用10篇)
物理教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物理教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物理教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物理教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声音靠振动产生,它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师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体会从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一切发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理解在空气中声波以疏密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用视频展示一组高山流水、虫鸣鸟叫、交响乐、人声嘈杂的画面,引入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学习声现象。
询问学生有关声现象,同学们想知道哪些知识呢?预设:这些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到我们的耳朵的呢?声音为何不尽相同?为什么有的声音动听,而有的声音却是噪声等等。
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对其中的部分问题予以解答。
(板书标题)(二)、探究学习学生小活动:动手使身边的尽可能多的物体发声。
活动时注意观察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何不同?与同桌讨论发声的物体又有怎样的共同特征。
预设:有抖纸张,弹橡皮筋,倒水,拍手,敲桌子,吹气球,说话唱歌等等。
通过对比师生归纳声音的产生实质都是在动。
教师讲解这实质是绕中心位置来回运动,物理学中称之为振动。
也即是说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则发声停止。
提问:那么是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吗?实验探究:用锤敲击音叉,请同学聆听并观察,可以听到悦耳的乐器声,但很难看到发声的物体音叉是否振动,如何才能观察呢?教师介绍一个好的办法,用铁架台下悬一只乒乓球,音叉挨着乒乓球,对比不敲击和敲击音叉时乒乓球的状态,发现不敲击时球静止,敲击时球有明显跳动。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教学案例《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体验声音的产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
2、领会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二)能力目标1、初步培养实验操作技能,能初步学会有目的地观察。
2、能利用常见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
会描述实验现象,收集有效的信息并根据信息归纳科学规律。
3、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三)情感目标1、培养团结合作、主动与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
2、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声音产生的原理;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三、教学难点探究物体传声实验四、教具:音叉、小锤。
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曲《我和你》非常动听,但是假如没有声音,把男女主角的对唱改为手语,打手势来表达,那感情表达的还能那么准确吗?没有声音,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引起学生思考与讨论(学生举手回答)。
由此可见,声音对人类有重要的意义,是人类思想与感情交流的基础,并且与我们的生活也有密切关系。
自然界也有许多声音,既美妙又神秘。
师:自然界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呢?生:狮吼、虎啸、鸟鸣、青蛙叫、流水潺潺、呼呼的风声……师:那这些美妙的声音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探究并举例:让全班同学都摸正在发声的音叉然后讨论回答,讨论后再举出其他声音产生的例子。
(让同学自己探究,比如摸自己发声的喉咙……最后看书上的图片并总结声音是怎样产生?)总结: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源的定义: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师:有声源,有物体正在发声,但是有声源你就能听见声音吗?你是怎么听见声音的?钓鱼的时候大声说话会把鱼吓跑,为什么?生:声源振动发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传到人耳中,反映到人脑中我们就听见了声音。
鱼之所以会被吓跑,是因为声音由空气中传入水中把鱼吓跑了。
提示引导并提问: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呢?以什么形式传播的呢?(让学生看课本 29 页后讨论)学生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声源振动,引起空气振动,最后传到人耳。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第二章声现象声音就是人们交流信息的关键方式,就是常用的物理现象.本章通过对声现象的自学,并使学生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现代技术中声的利用以及噪声的危害和掌控.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就是本章科学知识的基础,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社会的广为注重,因此噪声的危害和掌控将沦为一个代莱热门话题.本章共有4节:1.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诉了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在相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以及我们就是怎样听见声音的.2.第2节“声音的特性”,介绍了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探究了决定它们的因素,以及超声波、次声波.3.第3节“声的利用”,了解了声与信息、声与能量.4.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掌控”,了解了噪声的来源、危害,以及掌控噪声的途径.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章教学安排了若干个实验探究活动,如“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声音的传播”、“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等.在本章的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物理实验,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过程,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能力、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和运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1.在科学知识与技能方面:晓得声音就是如何产生的;晓得声音的传播须要介质;晓得声音在相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晓得声源测距的原理;晓得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同意它们的因素;晓得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晓得噪声的危害和掌控噪声的三种方法.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传播的,体验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培养学生初步探究问题的方法.通过观察、参观和播放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三环:自学展现意见反馈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教师、学生的教学活动,唤起学生的自学兴趣,培育学生对科学的爱好,并使学生乐意积极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在自学人耳的结构和骨传导等有关科学知识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特别就是关心残疾人.通过介绍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领域,进一步减少学生对科学的爱好.【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在相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掌控噪声的三种方法.【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探究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鼓励学生确切地介绍声在社会生活、科技中的利用.【课时建议】本章共计4节,建议5课时.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课时第2节声音的特性 (1)课时第3节声的利用………………………….1课时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转换法:在重新认识声音就是由表达意见体振动产生的过程中将看不到的振动通过水花溅、纸屑跳动、乒乓球跳动等现象彰显出.2.比较归纳法:通过比较物体发声和未发声的区别以及对大量发声现象的归纳,发现发声体的共同特征.3.实验推理小说法: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时,应用领域了实验与推理小说结合的方法.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型崭新讲课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重新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晓得声音就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3.晓得声音的传播须要介质;晓得声音在相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4.介绍人类听见声音的过程;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耳就是如何听见声音的;晓得骨传导的原理和应用领域.备课笔记教导学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与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目过程与方法步探究问题的方法.标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1.通过教师、学生的教学活动,唤起学生的自学兴趣,培育学生对科情感、态度学的热爱.与价值观2.通过自学人耳的结构和骨传导,鼓励学生维护自己的耳朵,同时学会关心残疾人.橡皮筋、塑料尺、锣、小提琴、口琴、教学教具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重点准备工作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教学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教学1课时难点传播的条件.课时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振动停止,发声也立即停止.2.相同表达意见体的表达意见部分通常相同.钢琴就是依靠琴弦的振动表达意见的;瀑布就是依靠水课前的振动发声的;青蛙是靠气囊的振动发声的.进度表习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还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播,但无法在真空中传播.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稳固教师鼓励学生备考上一章内容,并传授学生所搞的习题(教师可以存有针对性地放复习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人教新课标版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声速在固体中最大、气体中最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和“真空罩中的闹钟”的实验,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和合作的意识。
自主研学: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丽、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sound)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二、声音的产生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1、问题启发 (1)你能不能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
(2)观察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何区别。
(3)正在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
(4)发声物体分别是什么。
思考、感悟:实验中要用到比较的方法,比较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物体的区别。
2、探究实验把一根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尺振动发出声音、用鼓棰打击鼓面,鼓面振动,听到宏亮的击鼓声、拨动小提琴的琴弦,弦振动发出悦耳的琴声、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声带振动,发出声音、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概括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打击或拨动物体可以产生声音、我们发声时没有打击,也没有拨动、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产生的、举一反三: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_______发出的、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_______而发出的、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_______产生的、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_______而产生的、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_______而产生的、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_______发出声音、笑树能发出笑声是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三、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探究实验:1、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击桌子的声音、实验说明了声的传播需要_________,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_________(medium)、2、有时候好像没有介质也能听到声音、比如雷声,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把它传递来呀、雷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吗?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请同学们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铃声逐渐变小,最后直到听不到铃声、思考:由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不能传声、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了_______这种介质、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3、月球上没有空气,登月宇航员怎么交谈呢?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sound wave)、[想想议议]4、同学们已经知道固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那么,声能在液体中传播吗?请同学们找出事实或实验来支持你的想法、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渔民们常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将鱼诱入鱼网、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铃声、结论:液体_________传声。
2057.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
第二章 声现象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点难点:重点: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点:1、设计探究的实验;2、声现象的分析自主预习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振动停止,发声也________。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声音可以在固体、________和________中传播,但真空________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_________。
不同介质中的声速________,一般情况下,气体液体固体V V V >>。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m/s 。
当温度不同时,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发生变化。
不同频率的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
4.回声是声音的________现象,对着山崖、高墙喊话,声音会被山崖、墙壁反射回来,再传入耳朵,就听到了回声。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______s 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________m 。
二、课堂互动知识点(一) 声的产生活动1:观察课本图,播放有关声的视频。
思考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具有什么共同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2: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更有创意?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有什么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发生的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7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7篇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篇一本节是学生接触物理的第一节,它在教材中以及在以后的物理教学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能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悟到物理学的美,激发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就成为这节课首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突破以上难点,落实新课标的精神,我在教学策略上发生了三个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所以,让“课堂充满生活活力”就成为设计重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三个教学情景:一是通过播放器播放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同时展示与之相一致的声波图形,并介绍贝多芬的生平,让学生感悟到声音的美好,并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通过播放一些有趣的发声现象、介绍录音的基本原理等知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振动发声的特点,并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学习、研究兴趣;三是通过提出问题——猜想——实验得结论——再提问——再猜想——再实验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其中,从多角度进行细致研究,并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一些方法。
二、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只能通过自己的器官(眼、耳、口、鼻、手等)去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实验才能真正吸收知识,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是不能改变的。
因此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以观察和实验为主,设计了一个教师演示实验、三个学生实验和一个自学环节。
一是通过学生发音、制作发声器,在制作中去揣摩、比较得出发声体在振动这一结论;二是演示真空铃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三是学生根据问题自主设计实验并尝试实验,最后归纳得结论;四是让学生自学声速这一部分知识并相互交流。
八年级物理 第一章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案人教新课标版【使用说明】利用10分钟时间预习课本11-16页,用红笔勾画出重难点,标记出疑点与盲点,独立认真完成导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讨论研究,并完成课后题,以备上课时展示和质疑。
【学法指导】采用课下搜集资料,课上阅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在交流中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体会,认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条件,充分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课前自主学习、挑战自我】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2---16页内容,独立思考后完成下列问题:1、先观察12页图片,在用手一直摸着自己的喉咙,读一段文字,仔细体会手的感觉。
然后停止读,还体会手的感觉,两次一样吗?2、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停止,发声停止。
3、人发声靠的是________的振动;笛子发声靠的是________的振动;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口来吹,使管子里的发生、4、怎样保存声音:将发声体的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
5、做P14探究:(1)、得出:、可以传播声音。
6、认真观察14页图1、15图)月球上没有空气,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回答:。
2、找组内一名同学不看书解释声波的形成。
3、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找出事实或做实验支持你的说法。
4、温馨提示:要想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以上。
计算过程:(温馨提示: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小于0、1秒,人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但可以使原声加强)5、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此时有没有回声?6、同样的声音在教室说和在操场说听起来一样吗?为什么?7、本节课我们一会儿说声,一会儿说声音,它们一样吗?【知识小结、总结升华】我学到了什么呢?画知识树【当堂检测、查漏补缺】必做题一、填空1、声音是靠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2、如图,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泡沫塑料接触发声的叉股时,泡沫球会被______,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物体都在___________、3、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__而产生的,并经_________传入人耳、甲乙图3-1-54、如图3-1-5所示,图甲为人敲鼓,能发出悦耳动听的鼓声,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________产生的;图乙为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5、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______________、6、东城小学的同学敲锣打鼓列队欢送新兵入伍,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_________产生的,再通过_________向四周传播开来、7、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m/s,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选择1、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A、1秒B、0、1秒C、0、01秒D、0、001秒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A、快B、慢C、一样快D、无法比较3、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而产生的、()A、运动B、振动C、温度升高D、体积膨胀4、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A、电磁波B、真空C、空气D、耳朵的鼓膜5、关于声音的传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动形式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C、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D、声音的传播速度随着介质的不同而不同、6、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A、1声B、2声C、3声D、4声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于光的传播速度B、声音在空气中比在金属中传播得快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在旷野里谈话比在屋子里响亮拔高题1、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1、2s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_____m、(m/s)2、一架在3015米高空飞行的飞机,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35米/秒、则飞机发出的声音传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时间是________秒、3、百米运动会上,计时老师听到枪声才给一学生计时,那么,老师给该生多计时还是少计时了,时间是几秒?挑战题1、体验生活:捉两只蝉,观察会发声蝉和不发声蝉结构的不同,并了解发声蝉是怎样发声的。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5篇_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5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5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1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可以传播声音的介质;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本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才能、实验才能、和科学抽象才能;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中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别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速与介质种类以及介质温度有关。
【教学难点】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教具准备】音叉、乒乓球、水杯、广口瓶、声音芯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生活中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美妙的的音乐声,路上吵杂的汽车声,孩子们的玩耍声等,很难想象,假如没有声音,人类将怎样生存。
(边放录像边说明)问: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又是怎样传播开来的?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本章将要研究的问题。
(二)进展新课声音的产生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学生活动1:请大家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头局部,轻喊一声“啊”,有什么感觉?(声带在振动)(2)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
(3)演示实验二:将用力敲响的音叉插入水中,观察,音叉溅起水花(4)在鼓面上放一些小纸片,敲击鼓面,纸片会被弹起。
问:上面的这些实验与活动说明了什么问题呢?(2)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优秀7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优秀7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2.教材内容特点;⑴.重视与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的联系⑴.重视科学探究活动⑴.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⑴.教材内容呈现多样化⑴.本节内容与老教材的区别:老教材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和“声音靠介质传播”是通过对演示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得出的,本节内容这两个结论是由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实验得出的。
因此,新教材比老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交流合作精神,更注重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⑴.知道声音需要在介质中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
⑴.知道声速跟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⑴.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⑴.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抽象能力;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⑴.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声速与介质种类及介质温度有关。
2.难点: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
四、教学准备1.教具:⑴.多媒体声音文件(悠扬的音乐、瀑布声、砂轮与金属的摩擦声、青蛙叫声),⑴.音*,泡沫塑料球、铜锣、盛水玻璃水槽,⑴. 媒体展示(动画、视频)和习题精选(链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2.学具:橡皮筋、小鼓、薄尺、其他能发声的物体。
五、教学过程⑴课前活动在教室里播放媒体音乐,让学生欣赏音乐,陶冶情操。
⑴导入新课列举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实例,提出一系列与声现象有关的问题,由此导入新课。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堂教案(精选6篇)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堂教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堂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堂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堂教案篇1【使用说明】利用10分钟时间预习本11-16页,用红笔勾画出重难点,标记出疑点与盲点,独立认真完成导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讨论研究,并完成后题,以备上时展示和质疑。
【学法指导】采用下搜集资料,上阅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在交流中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体会,认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条,充分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前自主学习、挑战自我】请同学们阅读本P12---16页内容,独立思考后完成下列问题:1、先观察12页图片,在用手一直摸着自己的喉咙,读一段字,仔细体会手的感觉。
然后停止读,还体会手的感觉,两次一样吗?2、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停止,发声停止。
3、人发声靠的是________的振动;笛子发声靠的是________的振动;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口吹,使管子里的发生。
4、怎样保存声音:将发声体的记录下,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的振动规律去,就会产生与原一样的声音。
5、做P14探究:(1)、得出:可以传播声音。
6、认真观察14页图1.1—4真空罩中的闹钟。
(1)、该实验的现象是。
(2)、该实验的方法是。
(3)该实验的结论是:不能传播声音7、声传播的快慢用描述。
8、根据P15小资料,声音在体中传播速度最大,其次是体,在体中传播速度最小。
9、声速的大小不仅跟有关,还跟有关。
10、(牢记)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11、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而被反射回的声音。
【合作探究、张扬个性】1、(先看1.1—5图)月球上没有空气,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回答:。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一等奖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一等奖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一等奖【设计思想】初二学生由于刚刚进入物理学科的学习,会感到物理与自己的生活有很大距离。
因此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
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它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就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及收集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的生活之中。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教学重点】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教师准备】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真空玻璃罩、抽气机、烧杯。
【学生准备】橡皮筋、细线、铅笔、白纸、细砂、小闹钟(或小收音机)、小石头、塑料袋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媒体播放:海涛声、砂轮与工件的摩擦声、优美的歌声、琴声、锣鼓声、神奇的超声波等。
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导入课题:我们听到的如此优美的'乐曲及大千世界里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新人教版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班级:学号:姓名:一、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2、简单解释有关声现象的实例;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知道空气中的声速;学习重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学习难点:探究物体传声实验。
二、快乐自学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通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靠____________传播的、2、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m/s、3、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1、2s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__________m、三、合作探究【学点一】声音的产生实验器材:鼓、泡沫,音叉,水、音乐发声器、塑料袋、尺子、笔帽等;1、实验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请同学们想办法,动手设计巧妙的实验,让桌面上的物体发生各种声音,同时,调动我们的听觉、视觉和触觉,观察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特点。
要想让发声物体停止发声,你是怎样做的?① 你用了哪些器材? ② 怎样使它发出声音的? ③ 怎样使它停止发声?④ 它发声时有什么特点?请用一句话概括你的结论:2、请你列举:生活中振动发声的例子,并说明是靠什么振动发声的?【学点二】声源思考:在实验的过程中,大家使尺子、纸、水、笔帽等都发出了声音,哪些是由固体发声的,哪些是由液体、气体发声的?请同学们大概分分类。
由固体发声的是:由液体发声的是:由气体发声的是: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跟踪练习:将纸片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的纸盆上,看到纸片上下不断跳动,这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
【学点三】声音的保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30页的相关内容,通过学习你都知道了哪些声音保留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保留声音的方法吗?(小组内交流)【学点四】声音是怎么传播的1、思考:课堂上老师没有紧贴在同学的耳朵上讲话,而同学们就能听到老师的声音。
物理教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_1
物理教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物理教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物理教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学习目的知识目的1、体验声音的产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
2、领会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才能目的1、初步培养实验操作技能,能初步学会有目的地观察。
2、能利用常见的器材进展实验探究。
会描绘实验现象,搜集有效的信息并根据信息归纳科学规律。
3、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情感目的1、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团结合作、主动与别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
3、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意识。
学习重点声音产生的原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学习难点探究物体传声实验;估测声速。
教具与媒体鼓一只,吉他一把,纸屑假设干,钟罩一只,抽气机一台,闹铃一只,气球一只。
学生合作组器材:纸片、绷有橡皮筋的空盒子、音叉〔包括小锤和音箱〕、梳子、树叶的叶片、一个玻璃缸〔里面盛有水〕,几块石头。
教学程序内容与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根据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老师事先录制好自然界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某些声音。
例如:电铃声,钢琴曲片段,工厂烧电焊声,丛林中的鸟语,夏日的蝉声,瀑布声等。
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听出刚刚都是什么声音?是哪些物体在发出声音?〔同学答复〕老师:从本节课开场我们将研究自然界中声音的有关知识。
同学们自己想知道有关声音的哪些方面的知识?二、新课教学按照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总结出4个,然后逐个进展探究。
这个活动过程分为三个步骤进展:探究性活动──小结──验证──事例交流。
〔一〕发声的物体在振动1、先观看有关的视频〔什么是声现象〕。
2、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介绍桌上的器材,特别是音叉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请体会感觉。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7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7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篇一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声音的世界里,在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令我们心旷神怡,可恶的噪声却可能干扰我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使我们心情烦躁。
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些有关声音的知识呢?好,那么就请允许我做一名导游,伴随同学们来探究声音知识的宝库吧!通过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媒体播放机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向学生展示乐曲的波形图,使学生感到惊奇;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常见的声音,请学生思考这些声音都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从而使学生产生疑问,活跃思维。
接下来,再通过声波枪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从而顺利引入新课。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各种各样的声音打交道,但是,你可能不会想到,声音居然会和现代战争中的高科技联系在一起。
目前,美国加州的一家公司已经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式武器──声波枪,它可不是普通的枪,因为它发射的不是子弹,而是一种能量强大的声波,而且它专门用来袭击人类,被袭击者往往会感到胸闷、头痛、休克甚至死亡。
如果说机枪大炮来得更光明磊落的话,声波枪则显得有些暗箭伤人。
为什么呢?因为声波枪所发射的声波不在我们人耳的听力范围之中,它看不到、听不见也摸不着,来去无踪。
不知道同学们听到这则消息后心里会不会感到紧张?我们暂且不去考虑美国人要拿声波枪去对付谁,但是,面对可能到来的伤害,我们能够束手无策吗?大家有没有防御声波枪的好办法?作为十几岁的初中生,我们还没有能力去主动进攻,那么,我们今天就象科学家一样去探究一下防御声波枪的好办法。
这时,便将学生带入了一个有趣的物理情境。
教师接着提示:《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声波枪如此厉害,要想有效地防御它,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声波?声波是怎样产生的?它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身边来的?板书: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二、实验探究讲解新课(35分钟)1、通过探索性活动探究声音的产生(7分钟)这个活动过程分三个步骤进行:探索性活动──小结──事例交流。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 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1. 学会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八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如力、功和能、简单机械等。
他们对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精神逐渐发展,但在科学探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在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声音的产生条件、振动和介质的关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话题:请学生闭上眼睛,听一段音乐,让他们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情感和体验。
2. 引发问题:你们听到了什么?音乐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到你们的耳朵的?二、探究声音的产生1. 实验一:用弹簧振子产生声音a.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声音的产生条件。
b. 实验步骤:-准备一个弹簧振子,将其固定在实验台上。
-拉动弹簧振子,让其振动。
-学生观察和听取振动弹簧振子产生的声音,并记录实验现象。
c. 引导问题:-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弹簧振子振动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你们认为声音的产生有什么条件?2. 实验二:用音叉产生声音a.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过程,巩固对声音产生条件的认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 人教版
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学习过程:一、看书学习: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下列问题,并把答案画在书上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介质包括哪些?3、15℃的空气中声速是多少?从15页的小资料中你还了解到什么?4、如何将声音保存下来?5、声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二、思考讨论:1、做几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并触摸发声体。
体验:(1)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有何不同?(2)物体发声时有何共同特点2、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吗?怎样证明?(用生活中现象或设计实验)3声音能在液体或固体中传播吗?怎样证明?(用生活中现象或设计实验)4、看图1、1-4和1、1-5推测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声音有何变化?你认为真空可以传声吗?5、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回声?三、检测提高:1.声音是由于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些物质称为,它的形态有三种:、和气体;声音在中无法传播。
2.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_____________传入学生耳中的;敲响的音又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__而产生的。
3.敲打铜锣,因锣面而发出声音,而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宇航员即使再用力敲打,他也不能直接听到锣声,这是因为不能传声.4.“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诗中的名句。
船上的客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这是因为寒山寺的大钟受到撞击发生了。
5.2005年春节晚会上,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震撼了所有观众。
她们是怎样训练的呢?听不见声音,她们将身体紧贴在音箱上,感受音乐的节奏,因为声音是由产生的。
6、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耳朵紧贴钢管的同学可以听到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传播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传播的。
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C.刮风时,我们能听到树叶发出的声音,说明树叶在振动D.声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都比液体中的声速大8、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9、发生灾难时,被困在建筑废墟中的人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铁制的管道,这种做法是利用铁管能够:( )A、传声B、传热C、支撑物体D、通风10、有以下几个实验,请回答各实验说明了有关声的什么知识?1)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空气逐渐抽去,听见铃声逐渐减小,后来几乎听不到铃声,但仍然看到闹钟在振动;2)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3)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又把它放在油中,还是能听到声音四拓展阅读:回声:声音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在传到人耳里,人便听到回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那么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声音是如何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神秘的声现象。
这节课同学们需要掌握: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知道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知识准备
回顾复习,链接已有知能,为新知做储备。
联想:自然界中物体的存在状态通常有三种: 、液体和 。
物体沿着直线或曲线的往返运动叫做 ,往返一次就叫做振动了一次。
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声音对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但是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呢?
二、小组探究活动
动手操作,亲历探究过程,提高实验技能。
探究1:声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1)用手指按住自己的喉头两侧说话;
(2)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3)用手搅动脸盆中的水;
(4)吹笛子;
(5)用鼓槌敲鼓,再用手按住鼓面。
归纳结论:声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_______。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 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 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中能传播吗?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你有
问过
这些
问题
吗?
探究2:声音传播的条件
实验:(1)把耳朵贴在桌面一端,请另一同学轻敲桌面另一端;
(2)用细棍轻轻敲击玻璃鱼缸的外壁,水中的鱼立即受惊游动;
(3)阅读教材真空罩实验,获取相关信息。
归纳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真空(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三、典例剖析
典题精析,共享思维心路。
例1如图1甲中的喇叭在“唱歌”,看到纸盆上的纸屑上下跳动。
这个现象说明喇叭发声时,纸盆在不停地______。
如图1乙,笛子发出的声音是_________振动引起的。
思路剖析:任何一个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喇叭“唱歌”(发声)时,纸盆上的纸屑就随之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喇叭的“唱歌”声是由于纸盆的振动产出的。
笛子是一种乐器,管内充满了空气,平时管内空气静止不动的,吹笛子时,笛子管内的空气柱会发生振动,笛子就发出了声音。
变式练习1:小槌敲击音叉,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嗡嗡的声音;用手接触一下,
手有麻的感觉;放入水中,可以观察到水面有大量水珠被激起来,如图2所示。
以上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正在发声的音叉,用手按住后,发声停止,这是因为。
例2能说明“液体可以传声”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啾啾”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思路剖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需要分析题干中每种情况下声音是通过哪种物质传到耳中的。
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声音是由空气传入人耳的,我们听到的鸟鸣也是由空气传入耳朵的,人听到溪流的流水声也是由空气传播的,这三个例子都说明了气体能够传声。
水中快要上钩的鱼被岸上人的说话声吓跑,说明鱼听到了岸上人的说话声,这声音必须由水才能传给鱼,故说明液体能传声。
变式练习2:用两个纸盒和一根钢线可以制成“土电话”,两个人能在相距不太远的地方用它通话,说明()
A.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B.声音是通过钢线传播的
C.只有钢线和纸盒子组合在一起才能传播声音D.以上说法都不对
四、小组自主学习活动
分析数据,提取规律。
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阅读课本小资料表格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问题: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
思路剖析:分析数据来寻找规律,可以从数据的变化趋势出发,寻找共性与差异。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从表中看出,温度升高时声速变大了,所以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另外,表中所给的声速,在空气(气体)中慢,在水和煤油(液体)中较快,而在冰等(固体)中的最快,这样可归纳出另一条规律: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液体中快,在液体中又比气体中快。
变式练习3:下列关于声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时,声速增大
B.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时,声速不变
C.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声速不变
D.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声速变小
例3大音乐家贝多芬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命运》、《田园》、《英雄》等,有些作品是他耳聋以后创作的,你认为合理的是()A.他是把所作的曲子演奏给朋友们听,朋友们把感受通过文字告诉他,指导他创作
B.他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演奏的声音
C.自从他耳聋后,就随随便便作曲了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思路剖析:大音乐家贝多芬耳聋以后创作作品主要是利用颌骨传导声音.且骨传导的效果优于空气.故A、C、D错误.故选B.
变式练习3:骨导式助听器的主要作用是()
A.把声音传给头骨和颌骨
B.把声音传给耳膜
C.保护人的内耳
D.为了美观
五、小结评价
回味反思,领悟提高,做到自主评价
学完本节课,请在各项后面的“()”中用“√”或“?”标注你是否掌握。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
扩展训练
1、雨天的晚上,玉红同学看到闪电5s后听到了雷声,打雷的地方距她多远?
2、学旅游时,划船行在两山之间,他大喊了一声,经过1s听到一个回声,又经
过3s听到了另一个回声,问:两山相距多远?
3、知识测定海洋的深度(或测量闪电处离地面的高度),需要先知道哪些数据,需
要测出那个物理量,试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阅读(一)的录音为什么会感到不太像?
[结果]声音传入耳朵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空气传导,另一种是骨传导 .
这两种传导形式的性质不同,功效也不同 . 我们平时听自己的讲话声,是以骨传导为主,以空气传导为辅 . 而当听自己的录音时,却以空气传导为主,以骨传导为辅 . 这两者是有一定区别的 . 所以,当你听自己的录音时,总觉得自己的讲话声不太像。
阅读(二)骨传导
骨传导正常时较气传导不敏感得多,几乎不能感到它的存在;能察知骨传导
存在的一种方面是,把一个振动着的音叉的柄直接和颇骨接触,这时人会感到一个稍有异样的声音;当这个声音减弱到听不到以后,再把音叉迅速移到耳廓前方,这时又能听到声音的存在。
这个简单实验说明骨传导的存在,也说明正常时气传导较骨传导为灵敏。
可以认为,骨传导在正常听觉的引起中作用微乎其微。
不过临床上常通过检查患者气传导和骨传导受损的情况,判断听觉异常的产生部位和原因。
阅读(三)首款“骨传导”手机
**公司最近开发出了一款配备利用骨传导方式的“Sonic扬声器”的手机“TS41”。
骨传导方式是直接将空气振动传递到头骨来传递声音,而不是靠鼓膜来辨识声音的。
由于采用了骨传导方式,即使在有噪音的场所,也可以轻松听到通话对方的声音。
目前使用骨传导技术的产品,包括助听器及无绳电话子机,而利用骨传导方式的手机在全球尚属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