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分蘖规律与成穗

合集下载

冬小麦要想获得稳产、丰收,提高冬小麦分蘖成穗率很关键

冬小麦要想获得稳产、丰收,提高冬小麦分蘖成穗率很关键

冬小麦要想获得稳产、丰收,提高冬小麦分蘖成穗率很关键冬小麦是我国粮食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获得高产,涉及很多方面,其中促使冬小麦主茎多分蘖、多成穗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

许多农民朋友为了获得高产,通过加大用种量的方式来提高产量,但如果用种量过大,田间的通风透光性就会大打折扣,容易滋生病害,导致病害爆发流行,影响产量。

另一方面,种的太密,秸秆往往会长的比较纤弱,后期容易出现倒伏现象,一旦倒伏,产量也会受到影响,不利于高产。

那么,到底该如何种植才能实现稳产、高产呢?答案是把基本苗的数量控制在合理的数量范围内,通过小麦生长过程中分蘖的特性,运用科学合理的栽培措施,促使小麦多分蘖与成穗,最终实现稳产、高产。

一、冬小麦分蘖成穗的规律小麦分蘖是从小麦分蘖节部位长出来的,它的长度大约为0.5厘米,一般长在地面以下2厘米的位置,分蘖节一般由5~9个小部分组成。

在小麦苗期,分蘖节能够长出分蘖,并且每个分蘖都能够长出根系,从而保证分蘖部位养分的供应,小麦分蘖是有很强的规律性。

如下图,当小麦主茎长出第4片叶时,分蘖节种第1个小节的叶腋部位就会长出第一个分蘖,为了便于理解,我们用A来表示;当主茎长出第5片叶时,第2小节的叶腋部位就会长出第二个分蘖,我们用B来表示;当主茎长出第6片叶时,第3小节的叶腋部位就会长出第三个分蘖,我们用C来表示;当主茎长出第7片叶时,第4小节的叶腋部位就会长出第四个分蘖,我们用D来表示。

以此类推,在专业上,A、B、C、D这样的分蘖叫一级分蘖。

小麦的一级分蘖当主茎长出第6片叶时,长出分蘖C的同时,一级分蘖A也会长出二级分蘖,小麦就是遵循这样的规律不停地长出分蘖。

小麦的二级分蘖当然,这样的分蘖数量只是一个理论值。

正常条件下,一般冬小麦出苗后15~20天,就会长出第1个一级分蘖,然后陆续分蘖。

在越冬期间,分蘖速度会变慢或者是停止,第二年春天,当外界温度达到3℃时,小麦开始返青,这时,小麦又开始分蘖,一直持续到拔节前,分蘖数量达到最多。

小麦有效分蘖 (1)

小麦有效分蘖 (1)

小麦分蘖相关问题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

小麦丰收,不仅关系到种植户的种植效益,也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

要想获得小麦丰产,涉及到很多方面。

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那就是要使麦田里长成麦穗植株的数量科学合理。

如果植株数量过多,不仅容易倒伏减产,还容易田间郁闭导致病害;如果植株数量过少的话,则不利于丰产。

要想实现小麦丰产,除了田间基本苗数量要科学合理以外,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那就是要促使小麦主茎多分蘖,多成穗。

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够提高分蘖数量和成穗率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级字幕:小麦分蘖成穗规律分蘖,俗称分杈,是从小麦叶腋中由芽长成的分枝。

冬小麦整个生育期中,有两次分蘖盛期。

第一次分蘖盛期在冬前,分蘖数量能占总分蘖数量70%-80%左右。

第二次分蘖盛期在第二年小麦返青至起身这段时间内,分蘖数量能占总分蘖数量的20%-30%左右。

小麦分蘖是由下至上依次逐个长出来的。

小麦主茎长出第四片叶时,主茎第一叶片的叶腋部位就会长出第一个分蘖;当小麦主茎长出第五叶片时,第二叶片叶腋部位开始长出第二个分蘖;当主茎长出第六片叶时,第三叶片叶腋部位开始长出第三个分蘖,同时第一分蘖开始长出第一个二级孽,以此类推。

当然,这种样的分蘖情况只是理论值,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受到气候、栽培技术等条件的影响,并不一定每个叶腋部位都能够长出分蘖。

小麦的分蘖,有的能够长出麦穗,从而为产量做出贡献,这样的分蘖叫做有效孽;有的分蘖会逐渐枯萎,并不能长出麦穗,这样的分蘖叫做无效蘖。

能够长成麦穗的有效孽与分蘖总数量的比值就叫做成穗率。

一般情况下,小麦在越冬前的分蘖成穗率比较高;而第二年春季的分蘖成穗率往往比较低。

在良好的栽培条件下,小麦分蘖的成穗率能够达到50%—60%以上。

但很多情况下,由于栽培不科学,成穗率却只在30%-40%左右,甚至只有20%左右。

所以呀,如何采取措施,促使小麦形成冬前壮苗,进行分蘖,并形成壮蘖,十分重要。

在黄淮海冬小麦主要种植区,一般在冬前每株小麦能够长出6-7片叶,并能够长出2-3个分蘖,就基本达到冬前壮苗的标准了,这样的苗情是利于小麦丰产的。

不同分蘖力冬小麦分蘖成穗机理研究

不同分蘖力冬小麦分蘖成穗机理研究

不同分蘖力冬小麦分蘖成穗机理研究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冬小麦的分蘖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分蘖力的不同对分蘖成穗具有显著影响。

小麦分蘖规律与成穗

小麦分蘖规律与成穗

六、分蘖规律与成穗小麦植株地下不伸长茎节上的分枝叫分蘖..分蘖芽的顶端生长锥同样可分化出叶片和次一级的蘖芽和次生根..发生分蘖是小麦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也是它长期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结果..分蘖穗和主茎穗一起构成了小麦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即亩穗数..因此;分蘖的多少及壮弱是小麦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一分蘖的作用1.分蘖穗是构成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单位面积上的穗数由主茎穗和分蘖穗共同构成;分蘖穗所占的比例因肥水条件、种植密度、品种特性等而有所不同..一般大田条件下;分蘖穗约占0~30%;高产田可达60%..2.分蘖是看苗管理的重要指标苗期分蘖的多少;发生速度的快慢等常可作为看苗管理的一种形态指标..生产上可根据分蘖多少、叶蘖发生的相关性等及早区别出壮、弱、旺三种苗情;以便分类管理..另据研究;当亩穗数相同或相近时;基本苗少者单株成穗多;产量高;同时;分蘖节又产生大量的次生根和近根叶;所以;分蘖又是衡量幼苗壮弱的指标..3.群体的自动调节过程通过分蘖进行小麦群体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分蘖而不是主茎来进行自动调节的..这是因为分蘖对外界条件的反应比主茎敏感;良好条件下分蘖发生多且生长健壮;条件不良时分蘖首先受到抑制..生产上即使基本苗相差悬殊;但通过肥水调控;最后亩成穗数可以很接近;就是利用了分蘖的这种自调作用..4.分蘖有再生作用在分蘖期;小麦不仅在分蘖节处发生次生根;而且还能形成许多分蘖幼芽;以适应各种不良的环境条件而保持自身的生存..当主茎和分蘖遭受雹灾、冻害等而死亡时;即使这时分蘖期已经结束;只要条件适宜仍可再生新蘖并形成产量..二分蘖的发生1.分蘖节分蘖节是由植株地下部的许多没有伸长的节、节间;以及叶、腋芽等所组成的一个节群..分蘖节内布满了大量的维管束;联络着根系、主茎和分蘖;成为整个植株的输导枢纽..因此;它是小麦发生分蘖、近根叶和次生根的地方;也是营养物质运输与分配的枢纽;更是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所在..幼苗时期;分蘖节不断分化出叶片、蘖芽和次生根..分蘖节内还储藏有营养物质..冬前光合产物大量积累于分蘖节中;使分蘖节的糖分含量增加;细胞液浓度提高;冰点降低;忍受低温能力增强..假若冬季发生冻害;地上部冻死;但分蘖节只要保持完好、不冻坏;到春天仍能长出分蘖来..分蘖节中节的数目与春化发育特性、栽培技术措施密切相关..一般冬性品种比春性品种多;同一类型中生育期长者多..覆土浅或肥水充足时节数亦多..河南省小麦分蘖节中节为5~9个;一般8个..分蘖节长约0.5厘米左右;一般在地下距地面2厘米左右处..2.分蘖的发生顺序分蘖的发生是在分蘖节上自下而上逐个进行的..分蘖的出现通常以其第一片完全叶伸出胚芽鞘或分蘖鞘1.5~2 cm为标志..如果用O 或0;下同表示主茎;那么;从O上直接发生的分蘖叫一级分蘖;用Ⅰ、Ⅱ、Ⅲ……表示..胚芽鞘中长出的胚芽鞘蘖C也属于一级分蘖..从一级分蘖上长出的分蘖叫二级分蘖;用Ⅰ1、Ⅱ2、或Ⅲ1、Ⅲ2……表示..由于每个一级分蘖的第一片叶是不完全叶;薄膜鞘状;称为蘖鞘;因此;从这不完全叶中伸出的蘖叫鞘蘖;用P表示;如CP 、ⅠP、ⅡP……;它们亦属于二级分蘖..从二级分蘖上再生出的分蘖叫三级分蘖;用CP-P 、CP-1、ⅠP-1、Ⅰ1-1、Ⅱ2-1……表示..余此类推图2-14..大田生产上一般只发生一级分蘖和一定的二级分蘖;三级分蘖较少..凡出现得早且位置较低的分蘖叫低位蘖;而出现得晚且位置较高的分蘖叫高位蘖..图2-14 小麦分蘖发生及其位置示意图 A.一级分蘖 B.二级分蘖 C.三级分蘖胚芽鞘和蘖鞘 绿叶1.ⅠP-P2.ⅠP-3.ⅠP4.ⅠP-15.Ⅰ26.Ⅰ7.Ⅰ1-P8.Ⅰ19.ⅢP 10.Ⅲ11.Ⅲ1 12.Ⅴ13.O 14.ⅣP 15.Ⅳ 16.ⅡP 17.ⅡP-P 18.Ⅱ 19.Ⅱ1 20. C 1 21.C 22.C 223.C P3.叶蘖同伸规律及应用 小麦各级分蘖的发生与主茎叶片的出生时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即同伸关系表2-5..在肥水条件良好、浅浅和单株营养面积较大的情况下;当O 出现第3叶用3/O 表示时;部分植株从胚芽鞘中长出C..这是主茎上最先发生的分蘖;但该蘖发生与否;取决于品种和栽培条件等..当4/O 出现时;1/O 叶叶腋里长出主茎节位的第一个一级分蘖Ⅰ;5/O 出现时;2/O 叶腋里长出Ⅱ;同时1长出第2片叶;当6/O 出现时;3/O 叶腋里长出Ⅲ;此时;Ⅰ蘖已达三叶龄;在其蘖鞘也同时伸出第一个二级分蘖;即从Ⅰ蘖蘖鞘中长出ⅠP ;余类推;即以后主茎每出现一片叶;即沿主茎出蘖节位由下向上顺序伸出各个分蘖..一级分蘖数D 等于主茎叶片数n 减去3..亦即;只要条件适宜;在主茎每增生一叶的同时;依次相应出现一个一级分蘖..同样;像主茎一样;已出现的每个分蘖在伸出三片叶时长出第一个次级分蘖;这个次级分蘖是由分蘖鞘腋长出..表2-5 主茎叶片的出现与各级各位分蘖的同伸关系山东农学院;1975注:胚芽鞘分蘖与主茎出叶的同伸关系很不稳定;上表根据大量实际资料归纳..凡是和主茎某叶片同时长出的分蘖就称为主茎某叶的同伸蘖..叶、蘖同伸的关系可见表2-6和图2-15..由表2-6、图2-15可以看出;主茎叶数和分蘖数目之间有着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一般情况下;若知道了主茎的叶片数;就可推算出当时植株的总分蘖数..亦即是说;每个叶龄组的分蘖数是前两个叶龄组的分蘖数之和符合非波那奇数列..表2-6 小麦叶蘖同伸关系图2-15 小麦叶蘖同伸关系示意图3/O~7/O:表示主茎叶龄3~7胚芽鞘或蘖鞘完全叶△心叶上述叶蘖同伸关系是一种理论模式图2-3;与田间实际出蘖情况并不一定完全吻合..当水肥不足;栽培技术不当时;同伸关系破坏;甚至形成“缺位”现象;如播种过深时;一级分蘖I常不出现..图2-3 小麦分蘖与主茎叶片的同伸关系示意莱阳农学院;1984说明: -胚芽鞘、分蘖鞘 -完全叶△-心叶有些情况下;同一个同伸组内的同伸蘖并不一定在同一天出现;有的可以相差几天..蘖位和叶位越高;相差天数越多..在肥水不足或栽培条件不佳时;同伸蘖不仅不能在同一天出现;就是再停数天亦仍不出现;从而出现分蘖“缺位”现象..如在旱薄地;播种过深时Ⅰ蘖就常缺位..掌握叶蘖同伸规律;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情况下;在7/O叶以前;同伸关系比较稳定..因此;我们可根据冬前积温的多少来推算出冬前群体的大小;然后确定出相应的促控方案..如华北地区在适期播种的情况下;从播种到出苗需0℃以上积温120℃·日;从出苗到牙冬;主茎每长1叶需积温65~80℃·日..根据这两个积温数值;以及当地当年秋、冬日平均气温;就可以求算出小麦冬前某一时期的主茎叶龄、单株分蘖数和全田总茎数..同时;也可以根据当地对冬前总茎数的要求;来推算出不同播期应具有的基本苗数或换算出播量..此外;叶蘖同伸规律对当地适宜播期的选择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三分蘖消长与成穗规律1.分蘖消长规律北方冬麦区;正常播期条件下;出苗后15~20 d开始分蘖;以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和主茎叶片数的增加;分蘖不断增加;形成冬前分蘖高峰盛期..越冬期出蘖速度缓慢或停滞生长黄淮冬麦区在冬暖年份仍有少量分蘖增加..翌春;当温度上升至3℃以上时返青以后;春季分蘖开始;气温升至10℃以上时;春蘖大量发生;出现第二盛期;至起身至拔节期达到高峰..晚播冬小麦冬前无分蘖或分蘖少;只有春季分蘖高峰..南方冬麦区及春小麦也只有一个春季分蘖高峰..无论冬、春小麦;通常在主茎开始拔节前;全田总茎数包括主茎和分蘖达最大值;拔节后由于营养中心转移及蘖位的差别;新蘖的产生停止..同时;由于受发育时间和营养物质分配的限制;已生分蘖向两极分化:晚生蘖、小蘖逐渐衰亡;变为无效蘖;而早生蘖、大蘖发育成穗;成为有效蘖..这便是分蘖的发生、增长与消亡过程..分蘖衰亡表现出“迟到早退”的特点;即出现晚的分蘖先衰亡..拔节至孕穗期是无效蘖集中衰亡的时期..河南省小麦分蘖的消长规律可总结为“两个盛期;一个高峰;越冬不停;集中死亡”..“两个盛期”:一个在10月底或11月初至12月上旬除豫南;发生的分蘖数占总蘖数的80%左右;一个在翌年的2月中、下旬;发生的分蘖数占总蘖数的20%左右..“一个高峰”:在2月底至3月初;亦即起身后10天左右出现..由于此高峰维持一定时间不增不减;所以;又称“平顶高峰”..“越冬不停”:河南省大部地区小麦越冬期12月下旬至2月上、中旬最低气温为0℃左右;土温更高些..所以;小麦越冬期间分蘖继续发生但速度慢;一般可增生分蘖1个以上..“集中死亡”:指无效分蘖消亡的时间比较集中..至起身期分蘖已不再增加;拔节前后小蘖集中死亡..两极分化结束的时间早晚因品种特性、水肥条件等的不同而异..一般春性品种在拔节前后;半冬性品种一直到挑旗前后..肥水过大;两极分化进程推迟..判断一个分蘖是否消亡;应从其外部形态上观察..将死分蘖的同伸叶往往迟迟不出;甚至顶叶业已展开;心叶也不出;或者是心叶刚生长就停止;形成“喇叭”状的空心蘖;有的是心叶先枯黄;然后该蘖基部叶片由下而上迅速枯黄;但最早枯死的部分是分蘖的幼穗..一株中无效分蘖的消亡顺序是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即晚生的高位蘖先死亡;然后是中位蘖..2.分蘖成穗的一般情况一株小麦可以长出许多个分蘖;但最后只有其中的一部分才能成穗..一般地;在中高产田块;春性品种在适播条件下;单株分蘖数为3~8个包括O;最后成穗数为1.5~2.5个;半冬性品种单株分蘖5~10个;单株成穗3~5个..就群体而言;中高产田春性品种亩最高群体80~90万;个别超出100万;亩成穗25~37万;半冬性品种亩最高群体90~120万;个别超出130万;最后亩成穗35~50万..据各地观察;小麦单株成穗的蘖位是:成穗1个时;O成穗;2个时;O和Ⅰ成穗;3个时;O、Ⅰ和Ⅱ成穗;4个时;O、Ⅰ、Ⅱ、Ⅰ或O、Ⅰ、Ⅱ和Ⅲ成穗;5P成穗..分蘖成穗的这种规律与分蘖发生的规律是一致的..个时;O、Ⅰ、Ⅱ、Ⅲ、ⅠP所以;促进早期分蘖对提高成穗率具有决定意义..四影响分蘖成穗的因素及提高分蘖成穗率的途径1.影响分蘖力的因素小麦单株产生分蘖多少的能力称为分蘖力..分蘖力存在品种间的差异;并受种子质量和播种质量、栽培环境的影响..1品种类型与种子质量品种类型不同;分蘖力明显不同..冬性、半冬性品种春化发育时间长;所分化的蘖芽原基数目多;因此分蘖力强;而春性品种的分蘖力则较弱..同一类型的不同品种间的分蘖力亦不相同;这是因为冬性或春性又有强弱之分..从种子质量上看;大粒或饱满种子的分蘖力较小粒或瘪粒的为高..2栽培技术措施a.播期播期较早;分蘖数增加;播期推迟;分蘖数减少..b.播种量与播种方式播量减少;基本苗少;光照条件好;幼苗健壮;单株分蘖数增多;在相同密度条件下;窄行条播比宽行条播的分蘖数多;更多于穴播..c.覆土深度种子覆土越深;地中茎过长;出苗延迟;幼苗在出土过程中所消耗的胚乳养分越多;苗质也就越差;常造成Ⅰ、Ⅱ蘖缺位;单株分蘖数大大减少..d.土壤水分及通气条件最适于分蘖生长的土壤含水量是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如果土壤水分过多>85~90%;其通气状况较差;麦苗黄弱;分蘖迟迟不长..如果土过于干旱<60%;分蘖生长受到影响;严重时分蘖停止发生..e.土壤肥力与施肥水平分蘖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氮、磷元素;所以;分蘖期间施用氮、磷化肥或氮、磷配合作种肥;可以促进分蘖发生与发育..氮素不足;植株长势瘦弱;分蘖少或无分蘖;然而;氮素过多时;群体较大;田间郁蔽;分蘖数虽多但成穗数较少..因而;只有当土壤肥力较高、施肥合理时;分蘖力和成穗率才会提高..f.整地质量整地质量高时;幼苗发育健壮;分蘖多;成穗率高;整地粗糙时;麦根被坷垃架空;影响下扎;并进而影响到分蘖的发生..g.镇压、深中耕及培土肥水充足时;苗期的镇压、深中耕对主茎及大分蘖有抑制作用;对小蘖的发生有促进作用..因而;这些措施可以增加分蘖数;提高成穗率..深中耕与培土有减少小分蘖数量部分小蘖变大蘖;部分小蘖死亡的作用;因而;它们可以提高分蘖成穗率..3气象条件温度是影响分蘖生长的重要因素..最适于分蘖生长的温度为13~18℃;分蘖生长的起始温度为2~4℃;6~13℃低下分蘖生长缓慢;但分蘖比较健壮;>14℃分蘖生长加快;但健壮程度较差..在18℃以下;随着温度升高;分蘖的发生和生长速度加快;但若高于18℃;分蘖的发生与生长速度又减慢..实践证明;冬前温度高;单株分蘖数增多;反之;分蘖数减少..日照是影响分蘖生长的另一重要因素..分蘖期阴雨天多、日照少量;分蘖力及成穗率较低;反之;分蘖力及成穗率则较高..2.影响分蘖成穗的因素个体上和群体中分蘖的成穗比例;因植株的生长发育状况、群体环境条件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从植株本身看;通常只有那些在拔节时有足够的光合面积和自身根系;能够保证独立生长以至拔节、抽穗的分蘖;才能成为有效分蘖..因此;冬前发生的低位早蘖;容易成穗;而冬前晚出分蘖和春生分蘖成穗率低..从外部环境看;分蘖的受光状况对成穗率有很大影响;播量太多;群体过大;田间郁蔽;光照不足常导致成穗率显着下降..1蘖级、蘖位从分蘖的发生部位来看;低级、低位蘖的成穗率高于高级、高位蘖..如在高水肥地上;兰冬性品种郑州761等;Ⅰ、Ⅱ、Ⅲ的成穗率在60%以上;Ⅳ、ⅠP 、Ⅰ1、ⅡP、为20~40%之间;其他蘖不成穗..2分蘖发生早晚发生得早的分蘖成穗率高..如适期播种的春性品种郑引1号;11月下旬前的分蘖成穗率70%左右;12月至越冬期期的分蘖成穗率很低;越冬后的分蘖不成穗..这是因为早生蘖生长时间相对较长;叶数多;有自己独立的根系..但若在晚播或冬前低温来得早、年前分蘖少或出现单根独苗时;年后的晚生分蘖仍是低位蘖亦有较高的成穗率..3分蘖叶片数分蘖叶片数多者;其次生根发育良好;独立生活能力较强;成穗的可能性较大..一般冬前具有4片以上叶的分蘖都可成穗;少于4片叶者;群体小时成穗率高;群体大时成穗率低..4播期早晚适期播种;分蘖出现得早;偏晚和过晚播种;各分蘖的出现依次推迟..不同播期的麦苗;同是11月中旬长出的分蘖;但其蘖位与成穗率显着不同:适播的麦苗发生中位蘖Ⅳ、Ⅰ1、ⅡP、;其成穗率为30~45%;偏晚播种的麦苗发生中位蘖ⅠP;基成穗率为30~40%;过晚播种的麦苗发生低位蘖Ⅰ、Ⅱ;其成穗率为80~90%..所以;笼统地说凡11月中旬所发生的分蘖;其成穗度都低是不太恰当的..不同播期的麦苗;同是低位蘖;但其成穗率亦明显有异:适期播种时;Ⅲ蘖于11月上旬发生;其成穗率为60~80%;偏晚播种时;Ⅲ蘖于11月中旬才发生;成穗率为30~40%;过晚播种时;Ⅲ蘖要在12月初发生;其成穗率仅有10~30%..所以;笼统地地说凡低位蘖;其成穗率都高亦是不太全面的..5群体大小群体过大;中、小蘖因受光条件差而极易成为无效分蘖;从而降低分蘖成穗率..同一品种;成穗率因基本苗数的增加而下降;其他条件相同;成穗率随每亩最高群体数的增加而降低..6单株营养面积在一定的播量范围内;其他条件相同时;凡单株营养面积大者;其分蘖成穗率都较高..蘖位相同;出现日期不同时;只要营养面积大;即使是出现较晚的分蘖;其成穗率也较高..蘖位不同时;只要单株营养面积大;虽蘖位高、出现日期较晚;其成穗率也高..3.提高分蘖成穗率的途径1掌握适宜的基本苗数与改革种植方式适宜的基本苗数是合理调控群体、协调产量结构的基础..因为基本苗的多少决定了单株营养面积及群体光照条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基本苗数的增加;群体增大;中、小分蘖营养状况变化;成穗率大大降低:基本苗数减少;中、小分蘖的营养状况及群体光照条件得到改善;成穗率相应提高..因此;生产上应根据品种类型、产量水平等来确定出适宜的基本苗数..在高水肥地上;应适当降低基本苗数;而在一般田块上;则不宜大幅度降低基本苗;而应靠主茎穗或主、蘖穗并重来实现高产目的..在基本苗相同的情况下;改变种植方式也同样会影响到分蘖成穗率..如在高产条件下;采用宽窄行种植就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成穗率;而在一般田块上;17~23厘米等行距种植比15+30厘米宽窄行种植的植株分布更均匀;单株营养面积增大;利于分蘖生长及提高分蘖成穗率..2培肥地力土壤肥活;即有机质、全氮及速效氮、磷、钾的含量较高时;分蘖的生长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供应;分蘖力和成穗率都会提高..土壤瘠薄时;主茎本身的生长就难以得到充分的营养供应;分蘖更感养分匮乏;因而;分蘖力和成穗率大大降低..由此可以看出;采取多种途径以培肥地力是提高分蘖成穗率的关键一环..3培育冬前壮苗培育壮苗是提高分蘖成穗率的基础..因为冬前壮苗都有Ⅰ、Ⅱ和Ⅲ蘖;而这些分蘖成穗率最高..要培育壮苗;首先要在播种质量上下功夫;即要精细整地、施足底肥、适当降低播量高产田和适期足墒高质量播种;其次是要抓好冬前麦田管理..凡主茎已有5~6叶而无分蘖;或Ⅰ蘖缺位的;属弱苗;凡分蘖出生速度快、长势强;特别是Ⅱ以后各蘖均比其同伸叶早出4~7天者;属旺苗..对弱苗当加强早期的肥水管理;并结合浅中耕;对旺苗;进行深耘断根以减少无效分蘖;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提高成穗率..4两极分化期间合理促控春季不同时期的肥水措施对单株分蘖数及分蘖成穗率均有显着的影响..在幼穗分化的伸长期施用肥水;可提高单株分蘖数和穗数;但分蘖成穗率不高分蘖总数多;二棱期施用肥水;单株分蘖数已不再增加;但分蘖成穗率却明显提高小蘖变大蘖且成穗;小花分化期以后施用肥水;对分蘖成穗率的作用显着降低..根据以上规律和春季的不同苗情;生产上应采取不同的栽培技术措施;对弱苗;肥水措施应施用在起身以前;以便于增加年后分蘖;适当扩大群体;同时也促部分小蘖赶大蘖;对群体过大的旺苗或偏旺苗;应在拔节后分蘖开始死亡时酌量追肥浇水;对年前达到壮苗标准、返青后群体又比较大的麦田;返青至起身期间以控为主不施肥水、深中耕等;待到两级分化开始时施用肥水措施以提高分蘖成穗率..七、穗的构造与穗分化小麦茎生长锥在春化发育结束以后便开始伸长..这个伸长的生长锥就是幼穗..幼穗经过一系列的分化发育过程;最后形成麦穗..小麦幼穗的发育质量直接关系到麦穗的大小与粒数的多少;而穗粒数又是产量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所以;幼穗发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后产量的高低..一麦穗的形态与构造小麦穗属复穗状花序;由穗轴和小穗两部分构成2-16..穗轴曲折状;由短短的节片组成..每个节片基部狭而顶部宽;外侧凸出;内侧凹平或扁平;节片两侧边缘着生长短、疏密不同的茸毛..普通小麦的穗轴坚韧;成熟后不易折断..穗轴每一节片上端着生1枚小穗;小穗互生排列于穗轴上..顶端小穗着生在穗轴顶端;其正面与侧生小穗成直角..分枝类型在第二次轴上可进一步分枝;此外;在同一节片上也可着生并列或复生小穗..图2-16 麦穗构造示意图1.雌蕊2.雄蕊3.小穗梗4.护颖5.二级轴6.小花梗7.内颖8.外颖9.穗轴每穗有15~20个小穗;多的可达25个以上..小穗由穗轴、护颖和若干小花所组成图2-4;或2-16及2-17..每个小穗有一短轴;叫小枝梗小穗轴..小枝梗分为若干个短节;每个短节上着生1朵小花..每个小穗的基部相对着生2个护颖上位护颖与下位护颖..护颖呈船形;被主脉分为内外不对称的两部分;内侧狭;外侧宽;主脉突起成龙骨..护颖的颜色有白、红或紫黑;以及各种深浅不同的中间色泽..护颖表面光滑或有毛..顶端小穗的护颖与侧小穗不同;它们左右对称..在两护颖内着生小花..每小穗朋3~9朵小花;每穗约有160~180朵..一般情况下;小穗基部的2朵或3~4朵小花结实;而上部的几个退化..但在良好条件下;1个小穗可结实6~7粒之多..图2-4 小麦小穗的构造一外形:1.位颖片 2.上位颖片 3.第一小花 4.第二小花 5.第三小花 6.第四小花7.第五小花 8.第六小花 9.芒 10.穗轴节片二各组成部分:1~6代表小花位:1.下位颖片 2.上位颖片 3.外稃 4.内稃5.子粒6.穗轴节片7.小穗轴三各组成部分发生部位示意:1.下位颖片 2.上位颖片 3.外稃 4.内稃 5.雌蕊6.雄蕊7.鳞片8.穗轴节片作物栽培学;北方本;1980图2-17 小麦小穗的组成A.小穗外观形态:1.下位护颖 2.上位护颖 3.第一小花 4.第二小花 5.第三小花 6.第四小花 7.第五小花8.第六小花 9.芒 10.穗轴节片 B.小穗各组成部分:Ⅰ~Ⅵ代表各小花位1.下位护颖2.上位护颖3.外颖4.内颖5.子粒6.穗轴节片7.小穗轴 C.各组成部分发生示意图:1.下位护颖 2.上位护颖 3.外颖 4.内颖 5.雌蕊 6.雄蕊 7.鳞片8.穗轴节片每朵发育完全的小花外部有1外稃和1内稃;相对互生图2-17..外稃着生在内稃下部;呈船形;无龙骨;顶端尖;有芒或无芒..外稃颜色有白色和深浅不同的红或黑色..芒是外稃稃壳的延伸物;着生在外稃顶端;其颜色与外稃颜色相同或不同..芒含有叶绿素且有较多气孔占小穗气孔总数的55~60%;所以;它是光合和蒸腾的器官..内稃对称;呈鞋形;有明显的外侧脉;两侧包于外稃之内..外稃内侧有2个鳞片浆片..鳞片无色;两端狭而中部宽;顶端边缘有长毛;开花时鳞片吸水膨胀成球状;使内、外稃张开..每朵小花有雄蕊3枚..雄蕊花丝细弱;长约0.7~1.0厘米;开花前很短;开花时伸长很快..花药2裂;每裂又分为2室;初为绿色;成熟时为黄色或紫红色..每小花有雌蕊1枚..雌蕊由1心皮组成;子房呈倒卵圆形或。

第七讲 分蘖规律与成穗

第七讲 分蘖规律与成穗

已出现的分蘖只能靠自身的光合产物生长,以致晚出现 的小分蘖,因其光合面积小,光合产物量不足维持其生活需 要,而较早地放慢生长速度,继而停止生长乃至枯死。
只有那些在幼穗分化和拔节时,有足够的光合面积和本 身根系,能够保证本身生长以至拔节、抽穗和结实的分蘖, 才能长成为成穗的有效分蘖。因此,冬前发生的低位早蘖容 易成穗,而冬前晚出的分蘖和春生分蘖成穗率低。
2. 影响分蘖发生的因素
小麦分蘖的分化和生长,受体内生理活动的制约和环境 条件的影响。 在植株体内,分蘖生长到伸出叶鞘以前完全靠其着生的 亲蘖供应同化产物、矿物质和水分,所以在幼苗阶段,不同 生长状况的植株相比,体内同化产物含量较高的,外界供应 矿物质养分和水分充足的幼苗,分蘖出现的数量较多而且基 本上按照同伸关系如期出现,甚至某些分蘖提早出现,分蘖 数量达到或超过应该出现的数量。反之,植株光合效率低, 同化产物积累少,外界矿物质和水分供应不足时,有些分蘖 迟出,甚至伸不出叶鞘,造成缺位,分蘖出现的数量少于应 出现的数量。
北方冬麦区,正常播期条件下,出苗后15~20天,开始 分蘖,以后随主茎叶片数的增加,分蘖不断增加,形成冬前 分蘖高峰。越冬期间分蘖停止生长,黄淮冬麦区在冬暖年份 仍有少量分蘖增加。翌春,当温度上升至3℃以上时,春季 分蘖开始,气温升至10℃以上时,春孽大量发生,形成春季 分蘖高峰。晚播冬小麦冬前无分蘖或分蘖少,只有春季分蘖 高峰。南方冬麦区及春小麦也只有一个分蘖高峰。
大粒饱满的种子分蘖较多; 播种覆土浅的幼苗,由于出土消耗种子养分较少,分蘖较多; 播种密度稀的麦田,分蘖率高; 分蘖的最低温度2~4℃,6~13 ℃下分蘖生长缓慢,比较健 壮;〉14 ℃分蘖生长加快,但健壮程度较差;〉18 ℃分蘖受抑;
适宜于分蘖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70%左右,渍水和干 旱均不利于分蘖的发生;

小麦分蘖成穗规律研究进展

小麦分蘖成穗规律研究进展

小麦分蘖成穗规律研究进展作者:佟汉文彭敏刘易科黄玫珽邹娟朱展望陈泠张宇庆高春保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7年第24期摘要:围绕小麦分蘖及其成穗规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从遗传、动态变化、田管措施、以及利用分蘖成穗规律取得高产的技术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为小麦的品种选择、耕作管理和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分蘖成穗;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24-4700-03分蘖作为田间管理是否壮苗的重要指标,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一个重要性状。

根据分蘖是否成穗,小麦分蘖分为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

有效分蘖是产量形成的基础,生产上力求减少无效分蘖,多发壮蘖,以提高个体竞争力,进而增加有效分蘖数,提高产量。

无效分蘖可给有效分蘖提供营养,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转化为有效分蘖,对产量起到补偿作用。

而过多的无效分蘖会造成群体资源的消耗,限制产量进一步提高。

据报道,中国小麦在生长过程中的无效分蘖高达50%~70%[1,2],成为阻碍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周羊梅等[3]研究表明一级无效分蘖的同化物,主要运送给主茎,二级无效分蘖主要运送给其母蘖,蘖位越低输出的光合产物比例也越低。

小麦生产中存在优质低耗的最佳茎蘖组合。

王思宇等[4]通过剪蘖处理,发现保留主茎和1个分蘖,消除了无效分蘖对资源的浪费,减少了内耗,是四川小麦优质、低耗、高产的最佳茎蘖组合。

了解小麦分蘖成穗规律,寻求恰当的分蘖动态指标,实现高产田合理群体,是小麦高产高效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

1 小麦分蘖及其成穗规律遗传1.1 小麦分蘖遗传分蘖是小麦等禾谷类作物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主要受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的共同控制,表现为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

如谢玥等[5]研究发现,小麦品系H461的寡分蘖遗传特性不受播期、地点及细胞质的影响,主要由自身遗传物质控制,可能受2对主效核基因和一些微效基因的共同控制,其中1对基因对另1对基因有抑制作用。

小麦分蘖的发生

小麦分蘖的发生

分蘖消长和成穗规律
经历增长期高峰期消亡期
两极分化;分蘖停止
1、小蘖消亡
2、大蘖成穗
消亡顺序
自内而外自上而下先死心后死叶最后死整个分蘖
分蘖占总穗数的百分之50以上
成穗规律:主茎冬前大蘖
冬前晚蘖春生晚蘖
低位蘖
高位蘖
3、影响分蘖的因素
温度13-18摄氏度
水分百分之70-80
养分N
光照
播深3-4cm 5.7
播期早多晚少
品种冬多春少
三、小麦根的生长
1、根系组成初生根此生根
初生根形态细长能吸收
土壤深层的水分和养分
此生根数量大入土浅粗而壮吸收能力强主要根系产量形成防止倒伏此生根发生的两个高峰
1、冬前分蘖盛期
2、拔节始期
分布:0—40cm
2根系生长要求的环境条件
1、温度
2、养分
3、水分和空气
小麦叶的生长。

小麦分蘖成穗规律

小麦分蘖成穗规律

小麦分蘖成穗规律
小麦分蘖成穗是指小麦植株在生长过程中,主茎的分蘖逐渐发育形成穗的规律。

一般来说,小麦的分蘖成穗规律可以概括如下:
1. 生长阶段:小麦的生长过程可分为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

在分蘖期,小麦植株的分蘖数量逐渐增加。

2. 分蘖数量:小麦的分蘖数量与多个因素相关,包括品种、环境条件、生长期等。

一般情况下,分蘖数量在5-10个茎之间。

3. 分蘖位置:小麦的分蘖位置通常在主茎的叶腋处,即叶子与主茎的交界处。

每个分蘖都会形成一个茎和一个小穗。

4. 分蘖发育:在分蘖开始发育后,每个分蘖会逐渐延长,形成茎和叶片,并逐渐产生小穗。

随着生长的进行,小麦的分蘖逐渐形成成熟的穗。

需要注意的是,小麦的分蘖成穗规律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例如种植品种、生态环境和栽培技术等。

因此,在实际种植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控,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如何提高冬小麦分蘖成穗率

如何提高冬小麦分蘖成穗率

如何提高冬小麦分蘖成穗率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

小麦丰收,不仅关系到种植户的种植效益,也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

要想获得小麦丰产,涉及到很多方面。

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那就是要使麦田里长成麦穗植株的数量科学合理。

如果植株数量过多,不仅容易倒伏减产,还容易田间郁闭导致病害;如果植株数量过少的话,则不利于丰产。

要想实现小麦丰产,除了田间基本苗数量要科学合理以外,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那就是要促使小麦主茎多分蘖,多成穗。

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够提高分蘖数量和成穗率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级字幕:小麦分蘖成穗规律分蘖,俗称分杈,是从小麦叶腋中由芽长成的分枝。

冬小麦整个生育期中,有两次分蘖盛期。

第一次分蘖盛期在冬前,分蘖数量能占总分蘖数量70%-80%左右。

第二次分蘖盛期在第二年小麦返青至起身这段时间内,分蘖数量能占总分蘖数量的20%-30%左右。

小麦分蘖是由下至上依次逐个长出来的。

小麦主茎长出第四片叶时,主茎第一叶片的叶腋部位就会长出第一个分蘖;当小麦主茎长出第五叶片时,第二叶片叶腋部位开始长出第二个分蘖;当主茎长出第六片叶时,第三叶片叶腋部位开始长出第三个分蘖,同时第一分蘖开始长出第一个二级孽,以此类推。

当然,这种样的分蘖情况只是理论值,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受到气候、栽培技术等条件的影响,并不一定每个叶腋部位都能够长出分蘖。

小麦的分蘖,有的能够长出麦穗,从而为产量做出贡献,这样的分蘖叫做有效孽;有的分蘖会逐渐枯萎,并不能长出麦穗,这样的分蘖叫做无效蘖。

能够长成麦穗的有效孽与分蘖总数量的比值就叫做成穗率。

一般情况下,小麦在越冬前的分蘖成穗率比较高;而第二年春季的分蘖成穗率往往比较低。

在良好的栽培条件下,小麦分蘖的成穗率能够达到50%—60%以上。

但很多情况下,由于栽培不科学,成穗率却只在30%-40%左右,甚至只有20%左右。

所以呀,如何采取措施,促使小麦形成冬前壮苗,进行分蘖,并形成壮蘖,十分重要。

小麦分蘖成穗规律研究进展

小麦分蘖成穗规律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17-10-09基金项目: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项目(2016YFD0300406);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03);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粮食作物分中心资助项目(2007-620-001-03)作者简介:佟汉文(1980-),女,山东利津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小麦新品种选育及其栽培技术研究,(电话)153********(电子信箱)tonghanwen@;通信作者,高春保(1963-),研究员,主要从事小麦育种栽培研究,(电子信箱)gcbgybwj@。

分蘖作为田间管理是否壮苗的重要指标,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一个重要性状。

根据分蘖是否成穗,小麦分蘖分为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

有效分蘖是产量形成的基础,生产上力求减少无效分蘖,多发壮蘖,以提高个体竞争力,进而增加有效分蘖数,提高产量。

无效分蘖可给有效分蘖提供营养,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转化为有效分蘖,对产量起到补偿作用。

而过多的无效分蘖会造成群体资源的消耗,限制产量进一步提高。

据报道,中国小麦在生长过程中的无效分蘖高达50%~70%[1,2],成为阻碍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周羊梅等[3]研究表明一级无效分蘖的同化物,主要运送给主茎,二级无效分蘖主要运送给其母蘖,蘖位越低输出的光合产物比例也越低。

小麦生产中存在优质低耗的最佳茎蘖组合。

王思宇等[4]通过剪蘖处理,发现保留主茎和1个分蘖,消除了无效分蘖对资源的浪费,减少了内耗,是四川小麦优质、低耗、高产的最佳茎蘖组合。

了解小麦分蘖成穗规律,寻求恰当的分蘖动态指标,实现高产田合理群体,是小麦高产高效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

1小麦分蘖及其成穗规律遗传1.1小麦分蘖遗传分蘖是小麦等禾谷类作物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主要受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的共同控制,表现为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

如谢玥等[5]研究发现,小麦品系小麦分蘖成穗规律研究进展佟汉文1,彭敏2,刘易科1,黄玫珽3,邹娟1,朱展望1,陈泠1,张宇庆1,高春保1,4(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农业部华中地区小麦病害生物学科学观测实验站/湖北省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430064;2.十堰市农业科学院,湖北十堰442700;3.丹江口市良种场,湖北丹江口442706;4.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荆州434025)摘要:围绕小麦分蘖及其成穗规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从遗传、动态变化、田管措施、以及利用分蘖成穗规律取得高产的技术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为小麦的品种选择、耕作管理和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小麦的器官建成:萌发、叶、根、茎、分蘖

小麦的器官建成:萌发、叶、根、茎、分蘖
产量水平,土壤条件 浅耕0-15cm,不能利用根层的下肥力 产量越高,中下层根量比例越高(耕作层中绝对根量高于低产田)
33
(二)根的功能
1.吸收功能 吸收大量水和无机盐
靠根压和蒸腾拉力 根压:主动吸水力——早晨吐水现象 分蘖前,种子根,分蘖后次生根作用逐渐变大 种子根功能延续到成熟期 种子根吸收P能力较强,次生根N利用率较高 全株,种子根吸收量小于次生根,如抽穗期,吸P占全株8%左右 根系吸收营养物质主要输向地上部生长中心
n——种子覆土深度,以cm表示
20——幼芽鞘出土到第一片叶露出芽鞘2cm时所需平均积温
覆土深度为5cm,所需积温:
∑t℃=50+10×5+20=120℃
据多年气象资料,可估算播种到出苗所需日数
17
3、水分 适宜田间持水量(相对含水量):75%—80%
(土壤绝对含水量:沙土14—16%,壤土16—18%,粘土20—24%)
红色、白色(中间色)
麸皮(15-17%):
加工制粉中,皮层与糊粉层合并 红粒:皮层厚,休眠期长,出粉率低 白粒:皮层薄,休眠期短,出粉率高 长江中下游:雨量较多,麦粒红色居多
黄淮平原麦区:气候干燥,以白色居多
休眠期长:外表皮细胞排列整齐、紧凑、呈长方形,休眠期短:细胞排列疏松、不规则、多呈圆形或椭圆形。 5
31
3、根系发生:两个高峰期
冬前分蘖期: 较多从主茎分蘖上长出
春季拔节期: 一生中发根力最旺盛时期 成倍增加,分蘖次生根增加率高 根系总干物质的40-50%
拔节后,增加率显著下降 一般持续至抽穗,功能延续到成熟期
32
4、根系分布
主要 0-40cm 土层 0-20cm:70-80% 20-40cm:10-15% 40cm以下:10-15% 根量的垂直分布???

小麦生产技术基础—小麦的阶段发育

小麦生产技术基础—小麦的阶段发育

二、小麦经济产量的形成过程 小麦产量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一) 营养生长阶段 从出苗到返青 1.生长中心: 根、叶、蘖的生长。 2.营养特点: 光合产物主要用于营养体的形成,为形成产品器官打基 础,此阶段需肥水较少,生长较慢。 3. 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决定穗数的时期。 4.主攻方向: 培育壮苗、苗齐、均壮。
1.每个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综合的外界条件,如 水、温、光、养分等,而其中有一、二个因素起主 导作用。
2.每个发育阶段有着不可逆性,条件不适宜时, 停止但不能倒行。
3.顺序性 当前一阶段没有结束以前,即使条件 适宜后一阶段的生长,也不能进入后一阶段。
小麦由营养生长转化生殖生长,这种阶段性的质
变叫阶段发育。不同的发育阶段都要求一定的外 界条件,如温、光、水、空气、养分等,往往是 其中某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若缺少主导因素作 用,小麦就不能完成阶段性发育,因而就不能开 花结实。小麦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对 外界条件要求差异极大。因此,小麦的个体发育 可分为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
(3)水分:分蘖的适宜土壤湿度为田间最大持水 量的70%-80%。 (4)矿质养分:N有促进分蘖的作用,特别是N、 P、K配合使用,对促进分蘖,提高成穗率和增加 亩穗数有明显促进作用 。 (5)密度:对分蘖的影响很大。基本苗少,单株 营养面积大,群体光照条件好,分蘖力和成穗率则
高。反之,则分蘖力和成穗率均降低。
(3)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 春性品种春化阶段短,分蘖力弱;冬性品种
春化阶段长,分蘖时间长,分蘖力强;半冬性 品种介于二者之间,因此在确定播种密度时, 为保证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春性品种播种密 度要大些,而半冬性品种播种密度稍小些。
(4)确定栽培管理措施
小麦完成春化阶段期间,主要分化叶片、分蘖、节和节 间的营养器官,如能延长春化阶段时间,增加主茎叶片数和 单株分蘖数,有利于争取多穗;小麦进入光照阶段后,开始 分化穗这一生殖器官,因此光照阶段发育越快,穗分化时间 越短,穗越小,反之则有利于形成大穗。

小麦的一生与阶段发育

小麦的一生与阶段发育

第二节小麦的一生与阶段发育一、小麦的一生(一)生育期小麦的一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的成熟种子的整个过程,小麦一生的时间长短,受生态条件和栽培条件的影响很大。

(二)生育时期小麦的一生中,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人们根据这些变化将小麦的一生划分为播种、出苗、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挑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十二个生育时期(以月/日表示)。

1.播种期:播种的日期。

2.出苗期:全田50%子粒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长出地面2厘米时。

3.分蘖期:全田50%植株第一个分蘖伸出叶鞘1.5~2cm时。

4.越冬期:日平均气温降到2℃左右,小麦植株基本停止生长的日期。

5.返青期:第二年春天,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开始生长,50%植株年后新长出的叶片(多为冬春交接叶)伸出叶鞘1~2cm,且大田由暗绿变为青绿色。

6.起身期(生物学拔节):麦苗由原来匍匐生长开始向上生长,年后第一叶伸长,叶鞘显著伸长,其第一伸长叶的叶耳与年前最后一片叶的叶耳距达1.5cm,基部第一节间微微伸长,。

7.拔节期(农艺拔节):小麦的主茎第一节间离地面1.5~2cm,用手指捏小麦基部易碎发响。

8.挑旗(孕穗期):植株旗叶(最后一片叶)完全伸出(叶耳可见)。

9.抽穗:穗子顶端或一侧(不是指芒),由旗叶鞘伸出穗长度的一半时。

10.开花:全田有50%植株第一朵花开放,开花顺序中下→上部→下部。

11.灌浆:子粒外形已基本完成,长度达最大值的四分之三,厚度增长甚微。

12.成熟期:①蜡熟期:籽粒大小、颜色接近正常,内部呈蜡状,子粒含水22%,茎生叶基本变干,蜡熟末期子粒干重达最大值,是适宜的收获期。

②完熟期:籽粒已具备品种正常大小和颜色,内部变硬,含水率降至20%以下,干物质积累停止。

二、小麦经济产量的形成过程小麦产量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一)营养生长阶段从出苗到返青1.生长中心:根、叶、蘖的生长。

2.营养特点:光合产物主要用于营养体的形成,为形成产品器官打基础,此阶段需肥水较少,生长较慢。

作物栽培学各论 课后题答案

作物栽培学各论 课后题答案

第九章小麦1.小麦的生育时期有哪些?答:根据小麦一生中器官形成顺序和明显的外部特征,可划分为出苗、分蘖、起身、拔节、挑旗、抽穗、开花、灌浆和成熟等生育时期,冬小麦还有越冬和返青期。

2.什么是小麦的阶段发育?春化,光照的类型?答:小麦的生活周期内,必须经过几个循序渐进的质变阶段,每个阶段需要满足一定的外界条件,才能开始生殖生长,完成生活周期。

这种阶段性质变发育过程称为小麦的阶段发育。

根据不同品种通过春化阶段对温度要求的高低和时间的长短,将小麦分为(1)春性(2)半冬性(3)冬性3种类型根据小麦对光照长短的反应,分为(1)反应迟钝型(2)反应中等型(3)反应敏感型3.小麦三段生长与器官建成的关系以及栽培技术上的主攻方向和主要措施答:①营养阶段:根、叶的生长,伴有分蘖的发生;主攻方向:穗数;措施:保苗,促进分蘖。

②并进阶段:幼穗、根、叶、秆的生长发育,伴有分蘖发生;主攻方向:粒数;措施:壮杆,促进幼穗分化。

③生殖阶段:穗、粒的形成与发育;主攻方向:粒重;措施:保叶4.小麦根,茎,叶生长规律根:须根系,由初生根和次生根构成,初生根垂直向下生长,次生根着生于分蘖节上,又称节根,伴随分蘖的发生,在主茎分蘖节上自上而下逐节发根。

开花期,次生根数达最大值,跟数量大,功能强,是根系吸收的主体部分,与高产有密切关系。

茎:由节和节间组成,地下3~8节,节间不伸长,密集而成分蘖节,地上4~6节,节间伸长形成茎杆。

节间按节位自上而下顺序生成。

强光对节间伸长有抑制作用。

叶:由叶片、叶鞘、叶耳、叶舌、叶环构成,叶的建成历经分化、伸长和定型过程。

1~3叶在种子胚中早已分化,其余叶由茎生长锥分化形成,分化出的叶原基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通过伸长过程扩大体积。

5.小麦分蘖及成穗规律分蘖:发生在地下不伸长茎节上的分枝;规律:一级分蘖与主茎初叶数(N)呈N-3的对应关系,剩余同伸关系均为N-2.成穗规律:冬前发生的低位早蘖容易成穗,冬前晚生分蘖和春生蘖成穗率低。

5 小麦分蘖与成穗讲稿

5 小麦分蘖与成穗讲稿

春小麦分蘖少的原因
• 内因:春化时间短,分化出的蘖芽原基少,
分蘖自身进程短,营养物质迅速转化
• 外因:春麦区气温回升较快,光照时间逐
渐增长,使拔节提前。另由于干旱所致
小麦分蘖成穗的标志
• 分蘖要有自己的四片叶以上,要有四条根,有自
己的下一级分蘖,穗分化进程与主穗分化进程同 期或落后一个时期
分蘖与成穗
分蘖与成穗
分蘖的作用

分蘖的发生规律 影响分蘖出现的因素
分蘖的消长与调控
分蘖成穗
• 分蘖——小麦从主茎上长出的侧枝及侧枝上的
分枝均称为分蘖 / 小麦的分蘖是着生在分蘖 节上的地下分枝
• 分蘖节是由节、叶原始体、分蘖、腋芽及其生
长点密集在一起,形成膨大的节群
• 一般分蘖节适宜深度为2~3㎝
现相对独立
•二棱期(分蘖期)之前的肥水管理主要起促进蘖
的作用,其后促蘖作用逐渐降低,而保蘖的作用逐 渐增强,从二棱期至药隔期保蘖作用也逐渐降低
分蘖成穗
• 从植株内部看,在幼穗分化和拔节时,有足够的
抽穗和结实的分蘖,才能长成为成穗的有效分蘖
光合面积和本根系,能够保证本身生长以致拔节、
• 从外部环境看,凡是有利于植株增强光合作用,
分蘖的发生规律
分蘖的发生:分蘖节数目多少与春化阶段发育特
性有关;同一类型中则取决于主茎总叶数多寡和 生育期长短。黑龙江省春小麦主茎分蘖节数为 2~4个。春小麦一生中有一次分蘖高峰(拔节前 期),分蘖时间短,成穗率较低,冬小麦一生中 有两次分蘖高峰(越冬前一次,返青后一次), 分蘖时间长,成穗率较高
条件有利于分蘖生长
• 植株体内同化产物和矿物营养的分配不同 • 品种特不同,分蘖能力强弱不同

小麦生长的几个阶段

小麦生长的几个阶段

小麦生长的几个阶段
小麦生长的几个阶段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发芽期: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吸收水分后开始发芽,出现根和茎的初生。

2. 生长期:发芽后,小麦进入生长期。

在这一阶段,茎、叶、根系等部分都会逐渐生长,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3. 分蘖期:小麦进入分蘖期后,茎和根逐渐增多,形成多个茎。

这个阶段通常出现在生长期后期。

4. 抽穗期:在适宜的条件下,小麦的生长会进一步加快,茎逐渐变长并出现穗,开始形成花荚。

5. 鹅颈期:小麦的株高逐渐增高,穗逐渐变长,发育成熟的颖果开始展示。

6. 成熟期:小麦颖果完全成熟,外部皮层呈金黄色。

这时,小麦已经可以收割了。

作物栽培学各论-小麦-参考答案

作物栽培学各论-小麦-参考答案

简述我国小麦的种植区划1.1.简述我国小麦的种植区划我国小麦种植区划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地理地域、品种特性、栽培环境,小麦种植区域的划分,根据环境、耕作制度、品种、栽培特点等对小麦的生长发育的综合影响进行划分,也是最直接服务于决策的综合区划。

我国小麦种植划分为三个主区,十个亚区。

小麦子粒的品质,既受品种本身的遗传控制,也受环境因素影响,小麦子粒品质特性是品种基因型和环境条件综合影响的表现。

�春麦区:东北春麦区、北部春麦区、西北春麦区�冬麦区: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西南冬麦区、华南冬麦区�冬春麦兼播区:新疆冬春麦区、青藏冬春麦区什么是小麦的阶段发育?简述阶段发育与器官形成的关系2.2.什么是小麦的阶段发育?简述阶段发育与器官形成的关系小麦自种子萌发之后,必须经过几个阶段的顺序渐进的质变过程,才能开始进行生殖生长,完成生活周期,这种阶段性质变发育发育过程称为小麦的阶段发育。

小麦的阶段性的质变是器官形成的基础,也就是每一器官的形成必须在一定的发育基础上才能实现。

当麦苗尚未通过春化阶段的时候,茎生长锥的分生组织主要分化叶片、茎节、分蘖和次生根等营养器官;小麦穗分化达二棱期,春化阶段结束,进入光照阶段,茎生长锥分化生成雌蕊和雄蕊原基,拔节到开花阶段小麦对光周期的反应性仍然存在。

春化阶段是决定叶片、茎节、分蘖和次生根数多少的时期,光照阶段是决定小穗数多少的时期。

春化阶段较长的冬性小麦叶片和分蘖数多于春化阶段短的春性小麦。

延长春华能增加分蘖数,延长光照阶段有利于增加小穗数和小花数,从而形成大穗。

简述小麦根茎叶生长的基本规律3.3.简述小麦根茎叶生长的基本规律�根:小麦的根系为须根系,由初生根群和次生根群组成。

初生根由种子生出,又称种子根或者胚根。

种子萌发时,从胚的基部首先长出一条主胚根,然后长出一对或者多对侧胚根。

当第一片绿叶展开后,初生根停止发生,其数目一般3-5条,多者能到7-8条,根细而坚韧,有分支,倾向于垂直向下生长,入土较深。

第七讲 分蘖规律与成穗

第七讲 分蘖规律与成穗
这种同伸关系在前几批一、二级分蘖间基本上存在的。但 也常受环境条件和体内生理状况的影响,而不按同伸关系出现。 另外还有的分蘖长不出叶鞘成为不出现的潜伏蘖芽,在外表上 表现为缺位。三、四级以上的分蘖很难按分蘖同伸关系出现, 即使环境条件适宜也有些高位分蘖缺位。所以,分蘖的同伸关 系只能在理论上存在,实际麦田中的小麦很难完整地按照同伸 关系出现分蘖。
第七讲
分蘖规律与成穗
一、分蘖的发生
小麦从主茎上长出的侧枝及侧枝上的分枝均称为分蘖。小 麦是具有很强分蘖习性的作物。
小麦在拔节和穗分化开始以前,植株可以分化出大量蘖芽 原基。在适宜的条件下,相当数量的蘖芽长大成为分蘖。所以, 幼苗生长期长的小麦,在适宜的田间条件下,一株幼苗可以出 现数个至数十个分蘖,其中一部分,甚至半数以上可以成穗。
大粒饱满的种子分蘖较多;
播种覆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幼苗,由于出土消耗种子养分较少,分蘖较多;
播种密度稀的麦田,分蘖率高;
分蘖的最低温度2~4℃,6~13 ℃下分蘖生长缓慢,比较健 壮;〉14 ℃分蘖生长加快,但健壮程度较差;〉18 ℃分蘖受抑;
适宜于分蘖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70%左右,渍水和干 旱均不利于分蘖的发生;
1 植株的生长发育状况
植株内部看,光合产物的生产和分配,矿物营养和水 分供应状况,以及这些营养物质供求关系的变化,都与分 蘖成穗有密切关系。
在植株幼穗开始分化以前,主茎和大分蘖本身的生长 量小,能够以较多的养分供给其下一级的幼小分蘖生长。 随着拔节、结实器官的分化,主茎和大分蘖本身的生长量 加大,需要的养分量增加,不再供应小分蘖养分。
因此,在一个植株内,分蘖的数量、生长状况对全株的形 态建成、生理功能和产量形成都有重大作用。

河南小麦分蘖成穗规律

河南小麦分蘖成穗规律
小麦分蘖成穗及返青拔节管理
艾乐美技术部 2021年1月 郑州
小麦的分蘖及作用
• 小麦分蘖就是小麦的分支,主茎分蘖为一级 分蘖,一级分蘖上再生分蘖称为二级分蘖。
• 1、分蘖穗占产量30%,高产田占60%。 • 2、根据分蘖多少、叶蘖发生的相关性等分
壮、弱、旺苗,分类管理。 • 3、调节小麦群体,确保小麦亩穗数。
长,争取穗数保产量,促进小麦稳健生长。
返青拔节管理(二):病虫草害防治
• 1、病害: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锈病。 • 2、害虫:苗蚜、红蜘蛛等病虫害的防治。 • 3、杂草:喷施除草剂,防治麦田杂草。喷施除草剂的同时,可加入
“欧乐美” ,增强除草效果,预防除草剂药害。
返青拔节管理(三):预防倒春寒
• 1、旺长麦田:返青期碾压或深锄断根,抑制分蘖滋生;起身初期喷施 控旺药剂,预防后期倒伏;推迟追肥浇水。
• 2、冬前过旺:返青后有脱肥现象的麦田,拔节前期进行追肥。 • 3、晚播弱苗:开春后及早中耕划锄,提温保墒、促苗早发;适期追肥
浇水以促进小麦生长。 • 4、壮苗麦田:拔节期追肥灌水,保冬前分蘖成穗,促春生分蘖早发快
两极分化慢 影响亩穗数
和穗大小
小麦分蘖的大小和成穗
两极分化快 亩穗数多
孕大穗
小麦分蘖成穗规律
靠主茎和 大分蘖成穗
• 成1个穗:主茎(O)成穗。
成3个穗:主茎(O)和第一、二分蘖( Ⅰ 、Ⅱ)
• 成2个穗:主茎(O)和第一分蘖( Ⅰ)。 成4个穗: O、 Ⅰ 、Ⅱ和Ⅲ或O、 Ⅰ 、Ⅱ和Ⅰp
返青拔节管理(一):看苗管理
• 1、在寒流来临前,对缺墒麦田及时进行灌水,以改善土壤墒情,调 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幅,预防冻害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分蘖规律与成穗小麦植株地下不伸长茎节上的分枝叫分蘖。

分蘖芽的顶端生长锥同样可分化出叶片和次一级的蘖芽和次生根。

发生分蘖是小麦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也是它长期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结果。

分蘖穗和主茎穗一起构成了小麦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即亩穗数。

因此,分蘖的多少及壮弱是小麦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一)分蘖的作用1.分蘖穗是构成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单位面积上的穗数由主茎穗和分蘖穗共同构成,分蘖穗所占的比例因肥水条件、种植密度、品种特性等而有所不同。

一般大田条件下,分蘖穗约占0~30%,高产田可达60%。

2.分蘖是看苗管理的重要指标苗期分蘖的多少,发生速度的快慢等常可作为看苗管理的一种形态指标。

生产上可根据分蘖多少、叶蘖发生的相关性等及早区别出壮、弱、旺三种苗情,以便分类管理。

另据研究,当亩穗数相同或相近时,基本苗少者单株成穗多,产量高;同时,分蘖节又产生大量的次生根和近根叶,所以,分蘖又是衡量幼苗壮弱的指标。

3.群体的自动调节过程通过分蘖进行小麦群体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分蘖而不是主茎来进行自动调节的。

这是因为分蘖对外界条件的反应比主茎敏感,良好条件下分蘖发生多且生长健壮,条件不良时分蘖首先受到抑制。

生产上即使基本苗相差悬殊,但通过肥水调控,最后亩成穗数可以很接近,就是利用了分蘖的这种自调作用。

4.分蘖有再生作用在分蘖期,小麦不仅在分蘖节处发生次生根,而且还能形成许多分蘖幼芽,以适应各种不良的环境条件而保持自身的生存。

当主茎和分蘖遭受雹灾、冻害等而死亡时,即使这时分蘖期已经结束,只要条件适宜仍可再生新蘖并形成产量。

(二)分蘖的发生1.分蘖节分蘖节是由植株地下部的许多没有伸长的节、节间,以及叶、腋芽等所组成的一个节群。

分蘖节内布满了大量的维管束,联络着根系、主茎和分蘖,成为整个植株的输导枢纽。

因此,它是小麦发生分蘖、近根叶和次生根的地方,也是营养物质运输与分配的枢纽,更是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所在。

幼苗时期,分蘖节不断分化出叶片、蘖芽和次生根。

分蘖节内还储藏有营养物质。

冬前光合产物大量积累于分蘖节中,使分蘖节的糖分含量增加,细胞液浓度提高,冰点降低,忍受低温能力增强。

假若冬季发生冻害,地上部冻死,但分蘖节只要保持完好、不冻坏,到春天仍能长出分蘖来。

分蘖节中节的数目与春化发育特性、栽培技术措施密切相关。

一般冬性品种比春性品种多,同一类型中生育期长者多。

覆土浅或肥水充足时节数亦多。

河南省小麦分蘖节中节为5~9个,一般8个。

分蘖节长约0.5厘米左右,一般在地下距地面2厘米左右处。

2.分蘖的发生顺序分蘖的发生是在分蘖节上自下而上逐个进行的。

分蘖的出现通常以其第一片完全叶伸出胚芽鞘或(分)蘖鞘1.5~2 cm为标志。

如果用O (或0,下同)表示主茎,那么,从O上直接发生的分蘖叫一级分蘖,用Ⅰ、Ⅱ、Ⅲ……表示。

胚芽鞘中长出的胚芽鞘蘖(C)也属于一级分蘖。

从一级分蘖上长出的分蘖叫二级分蘖,用Ⅰ1、Ⅱ2、或Ⅲ1、Ⅲ2……表示。

由于每个一级分蘖的第一片叶是不完全叶,薄膜鞘状,称为蘖鞘,因此,从这不完全叶中伸出的蘖叫鞘蘖,用P表示,如C P、ⅠP、ⅡP……,它们亦属于二级分蘖。

从二级分蘖上再生出的分蘖叫三级分蘖,用C P-P、C P-1、ⅠP-1、Ⅰ1-1、Ⅱ2-1……表示。

余此类推(图2-14)。

大田生产上一般只发生一级分蘖和一定的二级分蘖,三级分蘖较少。

凡出现得早且位置较低的分蘖叫低位蘖,而出现得晚且位置较高的分蘖叫高位蘖。

图2-14 小麦分蘖发生及其位置示意图A.一级分蘖B.二级分蘖C.三级分蘖胚芽鞘和蘖鞘绿叶1.ⅠP-P2.ⅠP-3.ⅠP4.ⅠP-15.Ⅰ26.Ⅰ7.Ⅰ1-P8.Ⅰ19.ⅢP10.Ⅲ11.Ⅲ112.Ⅴ13.O 14.ⅣP15.Ⅳ16.ⅡP17.ⅡP-P18.Ⅱ19.Ⅱ120. C121.C 22.C223.C P3.叶蘖同伸规律及应用小麦(各级)分蘖的发生与主茎叶片的出生时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即同伸关系(表2-5)。

在肥水条件良好、浅浅和单株营养面积较大的情况下,当O出现第3叶(用3/O表示)时,部分植株从胚芽鞘中长出C。

这是主茎上最先发生的分蘖,但该蘖发生与否,取决于品种和栽培条件等。

当4/O出现时,1/O叶叶腋里长出主茎节位的第一个一级分蘖Ⅰ;5/O出现时,2/O叶腋里长出Ⅱ,同时1长出第2片叶;当6/O出现时,3/O叶腋里长出Ⅲ,此时,Ⅰ蘖已达三叶龄,在其蘖鞘也同时伸出第一个二级分蘖,即从Ⅰ蘖蘖鞘中长出ⅠP;余类推,即以后主茎每出现一片叶,即沿主茎出蘖节位由下向上顺序伸出各个分蘖。

一级分蘖数(D)等于主茎叶片数(n)减去3。

亦即,只要条件适宜,在主茎每增生一叶的同时,依次相应出现一个一级分蘖。

同样,像主茎一样,已出现的每个分蘖在伸出三片叶时长出第一个次级分蘖,这个次级分蘖是由分蘖鞘腋长出。

表2-5 主茎叶片的出现与各级各位分蘖的同伸关系凡是和主茎某叶片同时长出的分蘖就称为主茎某叶的同伸蘖。

叶、蘖同伸的关系可见表2-6和图2-15。

由表2-6、图2-15可以看出,主茎叶数和分蘖数目之间有着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

一般情况下,若知道了主茎的叶片数,就可推算出当时植株的总分蘖数。

亦即是说,每个叶龄组的分蘖数是前两个叶龄组的分蘖数之和(符合非波那奇数列)。

图2-15 小麦叶蘖同伸关系示意图3/O~7/O:表示主茎叶龄3~7胚芽鞘或蘖鞘完全叶△心叶上述叶蘖同伸关系是一种理论模式(图2-3),与田间实际出蘖情况并不一定完全吻合。

当水肥不足,栽培技术不当时,同伸关系破坏,甚至形成“缺位”现象,如播种过深时,一级分蘖I常不出现。

图2-3 小麦分蘖与主茎叶片的同伸关系示意(莱阳农学院,1984)说明:-胚芽鞘、分蘖鞘-完全叶△-心叶有些情况下,同一个同伸组内的同伸蘖并不一定在同一天出现,有的可以相差几天。

蘖位和叶位越高,相差天数越多。

在肥水不足或栽培条件不佳时,同伸蘖不仅不能在同一天出现,就是再停数天亦仍不出现,从而出现分蘖“缺位”现象。

如在旱薄地,播种过深时Ⅰ蘖就常缺位。

掌握叶蘖同伸规律,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情况下,在7/O叶以前,同伸关系比较稳定。

因此,我们可根据冬前积温的多少来推算出冬前群体的大小,然后确定出相应的促控方案。

如华北地区在适期播种的情况下,从播种到出苗需0℃以上积温120℃·日;从出苗到牙冬,主茎每长1叶需积温65~80℃·日。

根据这两个积温数值,以及当地当年秋、冬日平均气温,就可以求算出小麦冬前某一时期的主茎叶龄、单株分蘖数和全田总茎数。

同时,也可以根据当地对冬前总茎数的要求,来推算出不同播期应具有的基本苗数或换算出播量。

此外,叶蘖同伸规律对当地适宜播期的选择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三)分蘖消长与成穗规律1.分蘖消长规律北方冬麦区,正常播期条件下,出苗后15~20 d开始分蘖,以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和主茎叶片数的增加,分蘖不断增加,形成冬前分蘖高峰(盛期)。

越冬期出蘖速度缓慢或停滞生长(黄淮冬麦区在冬暖年份仍有少量分蘖增加)。

翌春,当温度上升至3℃以上时(返青以后),春季分蘖开始,气温升至10℃以上时,春蘖大量发生,出现第二盛期,至起身至拔节期达到高峰。

晚播冬小麦冬前无分蘖或分蘖少,只有春季分蘖高峰。

南方冬麦区及春小麦也只有一个春季分蘖高峰。

无论冬、春小麦,通常在主茎开始拔节前,全田总茎数(包括主茎和分蘖)达最大值,拔节后由于营养中心转移及蘖位的差别,新蘖的产生停止。

同时,由于受发育时间和营养物质分配的限制,已生分蘖向两极分化:晚生蘖、小蘖逐渐衰亡,变为无效蘖,而早生蘖、大蘖发育成穗,成为有效蘖。

这便是分蘖的发生、增长与消亡过程。

分蘖衰亡表现出“迟到早退”的特点,即出现晚的分蘖先衰亡。

拔节至孕穗期是无效蘖集中衰亡的时期。

河南省小麦分蘖的消长规律可总结为“两个盛期,一个高峰,越冬不停,集中死亡”。

“两个盛期”:一个在10月底或11月初至12月上旬(除豫南),发生的分蘖数占总蘖数的80%左右;一个在翌年的2月中、下旬,发生的分蘖数占总蘖数的20%左右。

“一个高峰”:在2月底至3月初,亦即起身后10天左右出现。

由于此高峰维持一定时间不增不减,所以,又称“平顶高峰”。

“越冬不停”:河南省大部地区小麦越冬期(12月下旬至2月上、中旬)最低气温为0℃左右,土温更高些。

所以,小麦越冬期间分蘖继续发生(但速度慢),一般可增生分蘖1个以上。

“集中死亡”:指无效分蘖消亡的时间比较集中。

至起身期分蘖已不再增加,拔节前后小蘖集中死亡。

两极分化结束的时间早晚因品种特性、水肥条件等的不同而异。

一般春性品种在拔节前后,半冬性品种一直到挑旗前后。

肥水过大,两极分化进程推迟。

判断一个分蘖是否消亡,应从其外部形态上观察。

将死分蘖的同伸叶往往迟迟不出,甚至顶叶业已展开,心叶也不出,或者是心叶刚生长就停止,形成“喇叭”状的空心蘖;有的是心叶先枯黄,然后该蘖基部叶片由下而上迅速枯黄,但最早枯死的部分是分蘖的幼穗。

一株中无效分蘖的消亡顺序是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即晚生的高位蘖先死亡,然后是中位蘖。

2.分蘖成穗的一般情况一株小麦可以长出许多个分蘖,但最后只有其中的一部分才能成穗。

一般地,在中高产田块,春性品种在适播条件下,单株分蘖数为3~8个(包括O),最后成穗数为1.5~2.5个;半冬性品种单株分蘖5~10个,单株成穗3~5个。

就群体而言,中高产田春性品种亩最高群体80~90万,个别超出100万,亩成穗25~37万;半冬性品种亩最高群体90~120万,个别超出130万,最后亩成穗35~50万。

据各地观察,小麦单株成穗的蘖位是:成穗1个时,O成穗;2个时,O和Ⅰ成穗;3个时,O、Ⅰ和Ⅱ成穗;4个时,O、Ⅰ、Ⅱ、ⅠP或O、Ⅰ、Ⅱ和Ⅲ成穗;5个时,O、Ⅰ、Ⅱ、Ⅲ、ⅠP成穗。

分蘖成穗的这种规律与分蘖发生的规律是一致的。

所以,促进早期分蘖对提高成穗率具有决定意义。

(四)影响分蘖成穗的因素及提高分蘖成穗率的途径1.影响分蘖力的因素小麦单株产生分蘖多少的能力称为分蘖力。

分蘖力存在品种间的差异,并受种子质量和播种质量、栽培环境的影响。

(1)品种类型与种子质量品种类型不同,分蘖力明显不同。

冬性、半冬性品种春化发育时间长,所分化的蘖芽原基数目多,因此分蘖力强,而春性品种的分蘖力则较弱。

同一类型的不同品种间的分蘖力亦不相同,这是因为冬性(或春性)又有强弱之分。

从种子质量上看,大粒或饱满种子的分蘖力较小粒或瘪粒的为高。

(2)栽培技术措施a.播期播期较早,分蘖数增加;播期推迟,分蘖数减少。

b.播种量与播种方式播量减少,基本苗少,光照条件好,幼苗健壮,单株分蘖数增多;在相同密度条件下,窄行条播比宽行条播的分蘖数多,更多于穴播。

c.覆土深度种子覆土越深,地中茎过长,出苗延迟,幼苗在出土过程中所消耗的胚乳养分越多,苗质也就越差,常造成Ⅰ、Ⅱ蘖缺位,单株分蘖数大大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