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

合集下载

九鼎 (器物)

九鼎 (器物)
以上雄金、雌金的含义诸书无解,大概是指合金的硬度而言。“以占气象之休否”就是测国运之兴衰。可见,鼎从容器、炊具、到祭器、礼器、又到宝器、神器,代代演变已彻底改变了实际用途,变成了国家供奉的神物。
大禹九鼎之纹饰虽无实物可证,据现已出土的当时陶器纹饰推测,也不外于兽面类、龙凤类、动物类、云雷类、火类、几何类等。
秦惠王时,张仪制定策略,希望能夺得九鼎以号令诸侯,楚顷襄王、齐国国王亦希望争夺宝鼎。周赧王周旋两国以及魏国、韩国之间,使其相互制约,保九鼎不失。
文献记载
九鼎,作为我国文明时代入口处的一块里程碑,已经遗失了2000多年,它们能否突然破土而出呢?这是人们经常关心的一个问题。
我国古代青铜工艺高度发达,传下了许多稀世之宝。然而就历史价值而言,却没有一件比得上夏朝的九鼎。后人将争夺政权称为“定鼎”,就是因为三代以来,九鼎一直被视为王权象征的缘故。关于铸造九鼎,《墨子·耕柱》曰:“昔日夏后开(启)......九鼎既成,迁于三国。”三国指夏、商、周。根据《左传》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的记载,夏朝初年,令九州州牧贡铜,铸造九鼎,事先将全国各地山川奇异之物画成图形,然后分别刻于鼎身。九鼎铸成后,陈列于宫门之外,使人们一看便知道所去之处,有哪些鬼神精怪,以避凶就吉,据说此举深得上天的赞美,因而夏朝获得了天帝的保佑。九鼎一出世,就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其实,透过神话因素,就不难看出它的政治价值。再以九州之铜铸成九鼎,再以九鼎象征九州,无非是要表明自己乃九州之主,实现了天下一统。此后,九鼎便成了三代传国之宝。夏亡之后,鼎迁于商,商亡之后,鼎迁于周。周成王正式定鼎于郏(今河南洛阳境内),表明天命之所归。
此后,关于九鼎的下落,史家众说纷坛,不一而足。
司马迁在他撰著的《史记》一书中,对九鼎的记叙,就有出入,前后不一。如:在周、秦二“本纪”中说,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年),周赧王死,秦从雒邑掠九鼎入秦。但在《封禅书》中说:“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由后者分析,九鼎在秦灭周之前,即“宋之社亡”时,已经不见;那么,前者所述秦昭襄王五十二年,秦从雒邑掠九鼎归秦,岂不是自相矛盾,令人费解!司马迁之后,东汉的著名史学家班固,在其所著的《汉书》中,对九鼎之下落,采取兼收并蓄之法,收录了司马迁的上述两说,同时,又补充了一条史料,说是在周显王四十二年,即公元前327年,九鼎沉没在彭城(今江苏徐州)泗水之下。后来秦始皇南巡之时,派了几千人在泗水中进行打捞,毕竟是江水滔滔,无从觅处,只得徒劳而返。

传国重器九鼎的历史溯源

传国重器九鼎的历史溯源

传国重器九鼎的历史溯源鼎是我国古代古人用于烹煮肉食,举行祭祀,宴会时使用的一种器具。

在最初,鼎并非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青铜器铸造,而是用黏土陶烧制的,在科技水平逐渐得到发展之后,冶炼铜的技术不断得到提高,铜鼎逐渐的取代了陶鼎。

鼎是我国最为古老的青铜器之一,一般分为了三足圆鼎或四足方鼎,由于铜在古代是极其珍贵的金属,在很长一段时期,甚至一度以铜代金,所以普通人是使用不起鼎的。

只有贵族阶级才可以使用鼎,也因此鼎的制作工艺非常的精细。

青铜鼎从某方面来说,中国古代权力,阶级观念的产生就和鼎有密切的关系。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九鼎制度,在古代的典籍中就记载有鼎的使用制度,天子才可以使用九鼎、诸侯为七鼎、卿大夫可以使用五鼎、士阶级只能使用三鼎或一鼎。

什么是九鼎,九鼎蕴含的意义鼎也有很多重要的文物,如后母戊鼎,王子午鼎,大克鼎等等,而要说最为著名的,必定当属我们华夏的至尊神器九鼎了。

相传舜帝禅位大禹之后,大禹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威,扶持起自己的儿子启,征讨四方不服号令的部落,最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每州设有一个州牧。

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大禹命各州州牧进献青铜,铸造出了九鼎,这也是古代典籍中,关于九鼎出处的最早记载。

大禹将天下分为九州,这也中国古称“九州”的来源大禹铸造出九鼎之后,每个鼎代表着一州,他派遣自己手下的工匠们,将九州的名山大川,或是珍奇异宝,绘制下来雕刻在九鼎之上。

这样做有一个作用,象征着整个天下都是夏王的,而这之后夏朝统治者也将九鼎作为了夏朝的传国重器传承下来。

鼎也是祭祀的礼器,九鼎上刻有九州的名山大川,也有趋吉避凶,祈佑上天保护江山社稷,天下万民的寓意。

在后世,天子祭祀天地,祖先之时,行九鼎大礼,也象征着拥有九鼎之人,才拥有统治国家的政治权力。

那么九鼎有多大呢?在《战国策·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中记载,要移动九鼎中的一鼎,需要九万人,那么要移动九鼎就需要八十一万人。

九鼎传说-专业文档!

九鼎传说-专业文档!

九鼎传说九鼎,为上古时期象征天子统治权力的传国之宝。

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是禹铸九鼎传说,古代对此记叙很多。

《史记·武帝纪》说:“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禹把九州牧守所贡之铜收集起来,铸造了九个宝鼎,代表天下九州。

九鼎乃冀鼎、兖鼎、青鼎、徐鼎、扬鼎、荆鼎、豫鼎、梁鼎、雍鼎。

王权的象征,用来显示帝王的地位至高无上, 象征着九州统一,权利归一。

也是为了集权。

最后神秘失踪。

在历史上,根据历代史书记载,它确实曾作为夏、商、周三代的镇国之宝。

相传了二千年;并且,从未发现过古人关于它已销毁的历史记载。

因此,九鼎的下落,至今仍是一个谜。

或许,今后会有揭破这个千载之谜的一天,那可能也是九鼎重见天日之时。

小课堂: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在学生阶段,至关重要!!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01学习内容的自主性1、以一个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作为目标,努力超过他。

2、有一个关于以后的人生设想。

3、每学期开学时,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设立一个学期目标。

4、如果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会分析原因,再加把劲。

5、学习目标设定之后,会自己思考或让别人帮助分析是否符合自己的情况。

6、会针对自己的弱项设定学习目标。

7、常常看一些有意义的课外书或自己找(课外题)习题做。

8、自习课上,不必老师要求,自己知道该学什么。

9、总是能很快选择好对自己有用的学习资料。

10、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也好好学。

11、课堂上很在意老师提出的重点、难点问题。

12、会花很多时间专攻自己的学习弱项。

02时间管理13、常常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

14、为准备考试,会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

15、会给假期作业制定一个完成计划,而不会临近开学才做。

九鼎的故事

九鼎的故事

九鼎的故事
九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礼器,是用于祭祀仪式中的重要器物。

据传,九鼎是周武王时期铸造的,代表着九个州的统治权。

在中国历史上,九鼎被视为国家的象征,是君王权力的象征。

在春秋战国时期,九鼎曾被秦国夺取,被视为战争的战利品。

但是在秦朝统治时期,九鼎被重新铸造,并成为皇帝登基时的必备礼器。

在隋唐时期,九鼎被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成为皇帝加冕时的重要仪式。

据传,在唐代,有一位叫做赵普的文人,曾经在九鼎上刻下“天下为公”的字样,表达了他对社会公正、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

在宋元时期,九鼎逐渐失去了其政治意义,成为了文人雅士的玩物。

许多文人在九鼎上题诗作画,对九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明代文人王阳明,他曾经写下了《九鼎论》,探讨了九鼎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如今,九鼎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和文化。

在中国的国徽中,也可以看到九鼎的身影,它象征着中国国家的权威和尊严。

- 1 -。

九鼎传说

九鼎传说

九鼎传说
九鼎,为上古时期象征天子统治权力的传国之宝。

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是禹铸九鼎传说,古代对此记叙很多。

《史记·武帝纪》说:“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禹把九州牧守所贡之铜收集起来,铸造了九个宝鼎,代表天下九州。

九鼎乃冀鼎、兖鼎、青鼎、徐鼎、扬鼎、荆鼎、豫鼎、梁鼎、雍鼎。

王权的象征,用来显示帝王的地位至高无上, 象征着九州统一,权利归一。

也是为了集权。

最后神秘失踪。

在历史上,根据历代史书记载,它确实曾作为夏、商、周三代的镇国之宝。

相传了二千年;并且,从未发现过古人关于它已销毁的历史记载。

因此,九鼎的下落,至今仍是一个谜。

或许,今后会有揭破这个千载之谜的一天,那可能也是九鼎重见天日之时。

传说中夏禹铸造的九鼎在哪里

传说中夏禹铸造的九鼎在哪里

传说中夏禹铸造的九鼎在哪里“九鼎”是我国夏、商、周三个朝代的王权象征和传国之宝,就其工艺水平和价值而言,无疑要大大超过今天已经出土的任何青铜器。

那么九鼎现在在何处?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九鼎现在在哪里,一起来看看吧!夏王铸造九鼎鼎在古代最初只是一种盛煮食物的陶制或铜制的普通容器。

后来由于我们的祖先用它盛放祭祀天地神灵的牲肉,因而被赋上了神圣的含意,并从日用器皿中分化出来。

到了阶级社会,鼎进一步又成为标志国家统治权力的重器。

早在夏朝建立之初,夏王为了铸造九鼎,曾命令他统治下的九个州的地方长官“九收”负责征敛青铜,贡献于夏王室,并把能代表九个州的物象铸造在鼎上,以象征天下九个州都荟聚于夏朝中央。

所谓“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史记·武帝纪》)讲的就是这件事。

夏朝由禹开始,传位到莱时,由于桀昏乱无道被成汤所灭。

成汤便是商朝的第一个君王,相传他灭夏后,把夏的九鼎迁移到了商邑。

商朝传到封王时,因暴虐而失民心。

周武王乘机起兵伐封,灭商之后带着商朝的九鼎凯旋西归。

不久,武王之子成王又把九鼎迁到镐京(今西安市郊),并举行了隆玉的“定鼎”仪式,意味着新王权的确立。

由此,后人才有把建立政权称为“定鼎”之说。

到了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室力量的日渐衰落,强大的诸侯便对九鼎产生了凯靓之心。

公元前六0六年,楚庄王乘北伐陆浑之戎的机会,陈兵东周边境,炫耀武力。

周定王急忙派遣大夫王孙满为使者前去慰问。

楚庄王别有用心地向王孙满打听周之九鼎“大小轻重”,暗示准备夺取周的统治权。

王孙满见对方野心勃勃,便针锋相对地回答说:“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左传》宣公三年。

)意思是:周王室虽然有所衰落,但还可以维持下去,仍是天下的共主,警告楚庄王不可有非分的想法。

所以,后来入们就把“问鼎”比喻为欲夺政权或图谋王位等等。

周室的九鼎究竟去哪儿了到了战国后期,周王室已处于名存实亡的境地,秦、齐等大国常为争夺周室九鼎而兵戎相见。

关于九鼎的成语典故

关于九鼎的成语典故

关于九鼎的成语典故
以下是 6 条关于九鼎的成语典故:
1. “一言九鼎”:那说话算数的人可真是一言九鼎呀!就像咱村的老村长,答应大家的事儿从来没食言过。

他说要给村里修条好路,果然没多久就修成了,老村长在村里那绝对是一言九鼎!
2. “九鼎大吕”:这么重要的事儿,那得慎重决定呀,可不能随随便便的,得像九鼎大吕一样郑重其事才行。

比如说你要选择职业,这不得好好考虑未来的发展,不能瞎糊弄,要像对待九鼎大吕一样严谨对待呀!
3. “商彝周鼎”:看着那博物馆里的商彝周鼎,真是感叹古代工艺的精湛呀!这就好比咱现在看那些高科技产品一样,让人不禁啧啧称奇呢!你想想,古代人没有咱们现在这么多工具,却能造出这么精美的东西,可不就像商彝周鼎一样珍贵嘛!
4. “九鼎一丝”:在那种关键时刻,真是九鼎一丝都不能马虎呀!好比是运动员在赛场上冲刺的时候,差那么一点点都可能与冠军失之交臂,那真的是一丝一毫都不能松懈,得像对待九鼎一丝那么仔细呀!
5. “问鼎轻重”:他这不是明摆着在问鼎轻重吗?这人心思咱可得注意着点。

就像有的人总想着打探别人的实力,好为自己谋好处,这不是明显的问鼎轻重嘛,真让人讨厌!
6. “夏鼎商彝”:那些珍贵的文物呀,真的就跟夏鼎商彝似的,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你看那些古画呀、古书呀,流传了那么多年,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呀,这可多了不起,可不就是像夏鼎商彝一样珍贵嘛!
我的观点结论是:九鼎在中华文化中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这些成语典故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更让我们了解到了古代的智慧和文化底蕴。

九鼎的成语

九鼎的成语

九鼎的成语
1. 一言九鼎:他说话向来一言九鼎,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一样可靠,大家都特别信任他。

比如之前有人问他能不能帮忙解决一个大难题,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最后果然说到做到!
2. 九鼎大吕:这场音乐会的气势简直如同九鼎大吕,震撼人心啊!你想想看,那激昂的旋律不就像战场上的冲锋号吗?
3. 九鼎一丝:他做事情的认真劲儿真是九鼎一丝,丝毫的差错都不容许,这不就跟工匠精心雕琢一件艺术品一样吗?
4. 力能扛鼎:哇,他那力气,简直力能扛鼎啊!你看他轻松扛起那重物的样子,像不像大力士参孙?
5. 拔山举鼎:传说中的项羽那可是拔山举鼎的英雄人物啊!这得有多大的力量,就好像能把整座山都给举起来一样。

6. 扛鼎抃牛:他那身板,那力量,扛鼎抃牛都不在话下呀!你说他要是去参加大力士比赛,肯定能拿个好名次吧!
7. 问鼎轻重:他怎么能随便问鼎轻重呢,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呀!就好比你不能轻易去问一个人的体重一样。

8. 钟鸣鼎食:以前那些贵族的生活真是钟鸣鼎食啊,那场面豪华得让人惊叹!就像一场盛大的宴会,到处都是金光闪闪的。

9. 人声鼎沸:集市上那人声鼎沸的,好不热闹!就跟煮开了的锅似的,每个人都在说着、笑着、忙着。

10. 鼎鼎大名:他可是有着鼎鼎大名的人物啊,谁不知道他呢!就好像那夜空中最亮的星,格外耀眼。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关于九鼎的成语都很有意思,各有各的特点和魅力,能生动形象地表达各种情境和情感。

关于九鼎的27个诗句

关于九鼎的27个诗句

关于九鼎的27个诗句1.波涛万顷注三峡,魑魅九鼎传千年。

——蓝仁《题清江碧嶂集追怀清碧杜先生》2.九鼎黄芽栖瑞凤,一躯仙骨养灵芝。

——吕洞宾《七言》3.九鼎烹煎一味砂,自然火候放童花。

——吕洞宾《七言》4.人人我节九鼎重,余事文章兼隐沦。

——程公许《岷峨叹》5.座铭枕几槃盂警,九鼎何心斥被{左康右瓦}。

——苏籀《核实一首》6.西南倚公九鼎重,草木亦自知威名。

——程公许《寿制使董侍郎》7.鹤田为严之处则九鼎重,鹤田为皓之出则九鼎安,吾将以子伯英之行卜之焉。

——方回《送李伯英孟淳,鹤田幼弟,乃步深斋之子》8.文章九鼎重,富贵一黍累。

——黄庭坚《次韵奉送公定》9.或如轩辕铸九鼎,大冶鼓动洪垆风。

——李东阳《长江行》10.丈夫豪气九鼎轻,六品微官有何得。

——康海《寄滕子冲》11.端庄九鼎重,劲挺群珪植。

——韩维《遗吴冲卿大飨碑文》12.绣龙画雉填宫井,野火风驱烧九鼎。

——温庭筠《鸡鸣埭曲》13.天地尘昏九鼎危,大貂曾出武侯师。

——吴融《敷水有丐者云是马侍中诸孙,悯而有赠》14.美酒难求周九鼎,丽人多僭管三归。

——方回《六十吟五首·六十曰耆七十稀》15.西琛过葱岭,东戍踰朝鲜,巍巍天王都,九鼎奠涧瀍,万国朝未央,玉帛来联翩。

——陆游《长歌行·不羡骑鹤上青天》16.欲将韵语题今日,笔力输君九鼎扛。

——赵蕃《十二月一日同陈明叔修绝江游古城白泉》17.人才之难万冀一,一士其重九鼎轻。

——张耒《送杜君章守齐州》18.臣心共庆千龄会,国势方隆九鼎安。

——余深《奉和御制御楼及睿谟殿观灯·其二》19.谁言一身穷,自待九鼎重。

——欧阳修《送焦千之秀才》20.近来直欲扛九鼎,令我畏见笔力强。

——苏辙《次韵刘泾见寄》21.自从九鼎没,谁使百怪藏。

——吴莱《时傩》22.幽燕建都邑,九鼎从而迁。

——吴宽《送张都水》23.金陵一朝定九鼎,六合不足烦鞭笞。

——查慎行《洪武御碑歌》24.古镜终重厚,九鼎挂一铉。

一言九鼎的典故

一言九鼎的典故

一言九鼎的典故一言九鼎的意思是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形容人说话信誉极高、重诺、一言半语就起决定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一言九鼎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一言九鼎的典故话说东周有一国宝,九鼎,是君临天下的象征,世人都想拥有它。

当时的周朝势微,又想保住这个鼎,又不敢得罪各个诸侯强国。

秦国仗自己兵多马壮,想用武力来强迫周王交出宝鼎,周王(应为周显王〈前321年〉)非常害怕,但又不敢真得罪秦国,这时周出了一个能人,名叫颜率,能言会道,对大王说:“大王,你不用担心,我向东边的齐国借兵求救就可以了。

”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如今秦王暴虐无道,兴强暴之师、兵临城下威胁周君,还索要九鼎。

我东周君臣在宫廷内寻思对策,最终君臣一致认为:与其把九鼎送给暴秦,实在不如送给贵国。

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必定美名传扬,赢得天下人的认同和赞誉;如果能得到九鼎这样的国之珍宝,也确实是贵国的大幸。

但愿大王能努力争取!”齐王一听非常高兴,立刻派遣5万大军,任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救助东周,秦兵无奈地撤了兵。

当齐王准备向周君要九鼎,以兑现颜率的诺言时,周王又忧心忡忡了。

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心,请允许臣去齐国解决这件事。

”颜率来到齐国,对齐王说:“这次在贵国的义举下,我们国家才得到保全,所以我们愿意让出九鼎,但是从我们国家到东齐要经过好几个国家,大王打算借哪条道将鼎运过来呢?”齐王回答:“寡人准备借道梁国。

”颜率说:“万万不可借道梁国,因为梁国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们在晖台和少海一带谋划这件事已很长时间了。

所以九鼎一旦进入梁国,必然很难再出来。

”于是齐王又说:“那么寡人准备借道楚国。

”颜率回答说:“这也行不通,因为楚国君臣为了得到九鼎,很早就在叶庭(地方名)进行谋划。

假如九鼎进入楚国,也绝对不会再运出来”。

齐王说:“那么寡人究竟从那里把九鼎运到齐国呢?”颜率说:“我东周君臣也在私下为大王这件事忧虑。

因为所谓九鼎,并不是像醋瓶子或酱罐子一类的东西,可以提在手上或揣在怀中就能拿到齐国,也不像群鸟聚集、乌鸦飞散、兔子奔跳、骏马疾驰那样飞快地进入齐国。

历史典故的成语一言九鼎

历史典故的成语一言九鼎

历史典故的成语一言九鼎一言九鼎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象征九州。

形容说的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

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历史典故的成语一言九鼎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历史典故的成语一言九鼎毛遂,战国时期赵国人,今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毛官营村人,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

公元前257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

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

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

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您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您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一言九鼎”和“毛遂自荐”出自同一个典故。

平原君夸奖毛遂“一言九鼎”的本意是烘托出他的口才好。

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大禹建立夏朝后,各方诸侯来朝,举行郊祀之礼,诸侯都留在阳城助祭。

祭祀后,大家对大禹“荐皋陶于天”的作法非常不满,认为皋陶老病垂危,朝不保夕,大禹不肯传贤人,意在传位夏启。

于是大禹决定在阳城东南的涂山召开诸侯大会,检讨了自己的过失,消除了各诸侯国的疑虑。

涂山大会之后,诸侯们高高兴兴分道而去。

大禹也率领群臣返回都城阳城。

走到半路,忽然传来急报,说皋陶去世了,大禹听了,不胜伤悼,返都之后,就又改荐伯益于天。

小学生必读成语儿童故事-一言九鼎的故事

小学生必读成语儿童故事-一言九鼎的故事

小学生必读成语儿童故事-一言九鼎的故事一言九鼎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ī yán jiǔ dǐng,形容说的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

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象征九州。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生必读成语儿童故事-一言九鼎的故事,请大家阅读欣赏。

一言九鼎话说东周有一国宝,九鼎,是君临天下的象征,世人都想拥有它。

当时的周朝势微,又想保住这个鼎,又不敢得罪各个诸侯强国。

秦国仗自己兵多马壮,想用武力来强迫周王交出宝鼎,周王(应为周显王〈前321年〉)非常害怕,但又不敢真得罪秦国,这时周出了一个能人,名叫颜率,能言会道,对大王说:“大王,你不用担心,我向东边的齐国借兵求救就可以了。

”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如今秦王暴虐无道,兴强暴之师、兵临城下威胁周君,还索要九鼎。

我东周君臣在宫廷内寻思对策,最终君臣一致认为:与其把九鼎送给暴秦,实在不如送给贵国。

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必定美名传扬,赢得天下人的认同和赞誉;如果能得到九鼎这样的国之珍宝,也确实是贵国的大幸。

但愿大王能努力争取!”齐王一听非常高兴,立刻派遣5万大军,任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救助东周,秦兵无奈地撤了兵。

当齐王准备向周君要九鼎,以兑现颜率的诺言时,周王又忧心忡忡了。

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心,请允许臣去齐国解决这件事。

”颜率来到齐国,对齐王说:“这次在贵国的义举下,我们国家才得到保全,所以我们愿意让出九鼎,但是从我们国家到东齐要经过好几个国家,大王打算借哪条道将鼎运过来呢?”齐王回答:“寡人准备借道梁国。

”颜率说:“万万不可借道梁国,因为梁国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们在晖台和少海一带谋划这件事已很长时间了。

所以九鼎一旦进入梁国,必然很难再出来。

”于是齐王又说:“那么寡人准备借道楚国。

”颜率回答说:“这也行不通,因为楚国君臣为了得到九鼎,很早就在叶庭(地方名)进行谋划。

假如九鼎进入楚国,也绝对不会再运出来”。

齐王说:“那么寡人究竟从那里把九鼎运到齐国呢?”颜率说:“我东周君臣也在私下为大王这件事忧虑。

俗话说,一言九鼎是哪九个鼎?(送给你,收藏了)

俗话说,一言九鼎是哪九个鼎?(送给你,收藏了)

俗话说,一言九鼎是哪九个鼎?(送给你,收藏了)展开全文打开聚合头条APP,看更多新闻一言九鼎——汉语成语,拼音是(yī yán jiǔ dǐng)形容说的话份量大,一言半语就起决定作用近义词:一字千钧、一言为定、金口玉言反义词:人微言轻注:鼎,是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那么“一言九鼎”中的“九鼎”指的到底是哪九个鼎呢?那就要从这个成语的出处谈起。

——《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

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

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

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您派援兵,您一言不发,可您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看到“平原君”、“毛先生”、“楚”和“赵”,小伙伴是不是觉得有些似曾相识呢?没错,成语“毛遂自荐”和“一言九鼎”出自上述同一个典故。

知识点!知识点!!知识点平原君夸奖毛遂“一言九鼎”的本意是烘托出他的口才好。

表示说话有份量,起决定作用。

但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历史溯源——“九鼎”有神话相传,夏禹建立中国有史以来首个世袭制朝代——夏朝之后,九州稳定,四海升平,赋税既定,万国遵从,百姓有九年的储备,国家有三十年的积蓄,执政者与百姓都日益富庶。

夏禹当政四年后,臣子施黯请示道“现在九州所贡之金年年积多,作何用处?”。

于是夏禹想起从前黄帝轩辕氏功成铸鼎,鼎成仙去,遂打算铸九鼎。

小知识点:“九”为最高数,在我国人们把“九”看作“天数”。

九鼎皇的使用方法

九鼎皇的使用方法

九鼎皇的使用方法
九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器物,具有祭祀、权力象征等多种含义。

以下是九鼎的一些使用方法:
1. 祭祀用途:九鼎最初是作为祭祀礼器使用的,是国家权力及社会秩序的象征。

在古代,九鼎常用于国家大典、宗庙祭祀等场合,以彰显国家的威严和权力。

2. 文物陈列:九鼎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文物之一,常常被用于博物馆、展览馆等场所的陈列展示。

通过九鼎的陈列,可以展现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国家的强大。

3. 装饰用途:由于九鼎造型庄重华美,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因此也可以作为装饰品使用。

可以将九鼎摆放在书桌、书架、庭院等地方,以增加环境的文化氛围和艺术品味。

需要注意的是,九鼎是中国国宝级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在使用九鼎时,应尊重其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得随意改动或滥用。

青铜器九鼎的陈述和感想

青铜器九鼎的陈述和感想

青铜器九鼎的陈述和感想
青铜器九鼎是夏禹王在建立夏朝以后,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金铸成九鼎,象征九州,商代时,对表示王室贵族身份的鼎,曾有严格的规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而皇储皇室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时行九鼎大礼。

因此,‘鼎’很自然地成为国家拥有X权的象征,进而成为国家传国宝器。

对青铜器九鼎的感想就是,青铜器九鼎象征着权威,象征着对一个国家的统治权,古代有人用一言九鼎来代表一个人说话分量是多么的极其重要,作用多么的大,由此可见,青铜器九鼎是一个相当有权威的。

九鼎是哪九个鼎

九鼎是哪九个鼎

九鼎是哪九个鼎在现代汉语中,守信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习语。

我们经常用它来形容一个人说话很重,甚至很果断。

但是这九鼎是哪九只呢?夏朝大禹征服天下后,以奉行天命自居,在淮水中游的涂山大会夏、夷诸部众多邦国和部落的首领,是为"涂山之会",这标志着夏朝正式建立。

夏朝建立后,大禹又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

大禹在位五年时,九鼎铸造完工,分别为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青州鼎,豫州鼎,凉州鼎,雍州鼎。

铸好的九只鼎全部运到了夏都阳城。

各方诸侯到夏都来朝见大禹时,都要对九只大鼎进行礼拜。

九鼎也就逐渐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象征意义。

夏朝灭亡后这九个鼎去哪了呢?司马迁的《史记》一书中最早出现对九鼎去向的记叙,但两次记叙却有所出入。

在本纪中司马迁记载道,"周赧王死,秦从雒邑掠九鼎入秦。

"但有意思的是,在《封禅书》中却有"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这样的一句,让我们看出连司马迁本人对九鼎的去向也是没有十足证据的。

到了班固著《汉书》的时候,不仅沿袭了司马迁的两条记录,又添加了一条新的叙述,说是周显王时期,九鼎沉没在彭城(今江苏徐州)泅水之下。

后来秦始皇南巡之时,派了几千人在泅水中进行打捞,但毕竟是江水滔滔,九鼎已然无从寻觅了。

由此可见至少夏商周,甚至春秋战国时期,九鼎还有迹可循,可等到秦统一天下,九鼎却找不到了。

清代有周王室毁九鼎铜钱之说,是提出来的。

他认为在战国时期,所有的国家都对九鼎虎视眈眈,九鼎是权力的象征。

而周王室早已实力衰退,于是灭了九鼎,宣告失踪,从而避免了麻烦。

这个理论虽然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并没有历史依据来证明,也有可能只是推测。

此后,有关九鼎的去向,便湮灭在历史长河中,后世帝王自然是寻求不得。

但帝王们慑于九鼎的象征地位,还是重铸九鼎,以鼎镇国。

如,武则天就曾用56万余斤铜制成九鼎,"各图山川物产于其上";宋徽宗以22万斤铜铸造九鼎,分别陈列于汴京城内太一宫之南之九成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鼎传说
九鼎,为上古时期象征天子统治权力的传国之宝。

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是禹铸九鼎传说,古代对此记叙很多。

《史记·武帝纪》说:“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禹把九州牧守所贡之铜收集起来,铸造了九个宝鼎,代表天下九州。

九鼎乃冀鼎、兖鼎、青鼎、徐鼎、扬鼎、荆鼎、豫鼎、梁鼎、雍鼎。

王权的象征,用来显示帝王的地位至高无上, 象征着九州统一,权利归一。

也是为了集权。

最后神秘失踪。

在历史上,根据历代史书记载,它确实曾作为夏、商、周三代的镇国之宝。

相传了二千年;并且,从未发现过古人关于它已销毁的历史记载。

因此,九鼎的下落,至今仍是一个谜。

或许,今后会有揭破这个千载之谜的一天,那可能也是九鼎重见天日之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