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欣赏(上)
高中语文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课后练习、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组(语用综合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阮籍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他为乱世付出了巨大的精神代价。
铁腕政治的束缚,儒道两种人生理想的分裂,()。
面对人生的困境,他显得那么 :在政治上,他可以委曲求全;在生活中,他可以佯狂;而唯独面对他自己,他不得不真实。
多才多艺、志向高远与极度的自我压抑交织于一身,阮籍的内心世界充满矛盾且比常人更加丰富。
《咏怀诗》是阮籍思想感情和人生追求的体现,是诗人放浪形骸的外在表现下的灵魂内核。
阮籍除以极其放诞夸张的举止宣泄内心的矛盾痛苦之外,还把政治压迫的窒息、佯狂的孤独、理想分裂的矛盾都注入诗句,他通过衰败意象的塑造、幽暗色彩的运用为方式,为诗歌创立了一种冷峻的气氛,以此来表达深沉的人生忧患,使诗歌呈现出抑郁悲凉的特征。
在艺术表现上,《咏怀诗》继承了《诗经》《庄子》的优良传统,采用比兴、象征等手法,借助神话传说中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因而显得含蓄委婉;也有一般性陈述,但做到了。
“阮旨遥深”正是对阮籍《咏怀诗》的艺术风格的最好概括。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的人生充斥着苦闷和痛苦B.使他内心充满了难以言表的痛苦与进退维谷的苦闷C.痛苦与苦闷充斥着他的人生D.他的内心充满了难以言表的痛苦和进退维谷的苦闷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苟全不知所措直观化言近旨远B.苟且无所适从形象化微言大义C.苟全不知所措形象化言近旨远D.苟且无所适从直观化微言大义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通过衰败意象的塑造、幽暗色彩的运用为方式,为诗歌营造了一种冷峻的气氛B.他以衰败意象的塑造、幽暗色彩的运用为方式,为诗歌创立了一种冷峻的气氛C.他通过衰败意象的塑造、幽暗色彩的运用,为诗歌创立了一种冷峻的气氛D.他通过衰败意象的塑造、幽暗色彩的运用,为诗歌营造了一种冷峻的气氛。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长恨歌

• (2)调动我们的主观感受、生活体验去解读。
•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随时留意,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诗, 就能从作品中领会生活乐趣。如,杜牧《山行》一诗,不 少欣赏者认为“白云深处有人家”“霜叶红于二月花”等 句最妙,说是从中看到了作者心情之悠闲。但是,如果我 们有过“山行”的经验,就会知道此诗第一写了路途之 “远”、气候之“寒”、山径之“险”、天色之“晚”, 诗人显然行色匆匆,绝不只是漫步山间,悠闲看景,但诗 人在第三句却置天晚、秋寒、山远、径斜于不顾,“停车” 赏看枫林,这就凸现了霜染枫叶之美、诗人爱赏之深。这 “停”与“行”的矛盾,恐非有山行经验者不能深悟。所 以,我们今天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的情况,
1.读准字音
回眸.( móu ) 霓.( ní )裳 万骑.( jì ) 萦纡.( yū ) 悄.( qiǎo )然 绰.( chuò )约 珠箔.( bó ) 阑.( lán )干 金钗.( chāi )
(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
骊.( lí )宫 城阙.( què ) 花钿.( diàn ) 龙驭.( yù ) 翡.( fěi )翠 参差.( cī ) 迤.( yǐ )逦.( lǐ ) 凝睇.( dì ) 钗擘.( bò )
• 《长恨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语言精练,形象优美,抒 情极有特点,中间又有不少名句,我们可以在诵读中体悟 其意蕴美和情感美,探讨其主题思想。
• 《湘夫人》是一首祭神曲,用楚辞的情势写成,表达的是 湘君对湘夫人的思慕之情,诗歌的情势和艺术都独具特色。
• 《拟行路难》是乐府杂曲,表达的是诗人的一股不平之气, 一种悲愤之情。学习时要简要鉴赏其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 答:古代重男轻女思想是主流,因为男子能支撑起一家生 活,传宗接代。而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竟使这一风气改 变,更从侧面表现出唐玄宗对杨贵妃的专宠已经全国皆知 了。
七年级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古代诗歌四首我国诗歌源远流长,至今也有2500多年历史了。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aa,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七年级古代诗歌四首欣赏一)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青山外一作:青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英文In Castle Peak Road outside, in front of the Green River.The tide flat, broad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water, happened to hoist heavy.Residual night has not yet subsided, the sun rises from the sea, bye-bye is not behind the river has been revealed of spring.Letter to send out not knowing when to arrive, the geese are sent to Luoyang to hope that the North.注释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旅途。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顺风。
悬: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残夜:夜将尽之时。
江春:江南的春天。
归雁:北归的大雁。
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青山:指北固山。
乡书:家信。
七年级古代诗歌四首欣赏二)过故人庄唐代: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古代诗歌鉴赏(1)

5、从诗中描写的对象来体味意境
诗离不开景物的描写,诗歌的意境是通 此篇写惜春之情。美好的春天即将 过描写的对象来表现的。因此,要体味一首 过去,丰乐亭边落花满地。到了红日西 诗的意境,可从诗中描写的对象着手。 斜时,游人们还依依不舍,在亭前盘桓, 丰乐亭游春 欧阳修 欣赏着暮春景色。这两句看似无情却有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情,同他在《戏答元珍》中所说的“曾 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以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及他在《啼鸟》中所说的“身闲酒美惜 本诗描写的是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 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写的是同样 色及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怀,通过诗中的“红 树”、“青山”、“绿草”、“落花”等景 的感情:这就是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 物来表现这种意境。 惜。
二、按思想内容
9、哲理诗。
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 10、咏怀述志诗。 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 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 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 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 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 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 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 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 《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 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 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 •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 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伤田家》
《送元二使安西》 “伤”为“哀”,“田家”(农户)为 “伤”的对象,据题意可知,这首诗的内容 据题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如果知道了 是作者为田家的不公正生活遭遇而哀伤,情 这首诗是送别诗,那么对诗中所描写的 感是同情农家、鞭挞社会,类别是感伤诗。 “雨”、“柳”等意象的含义及诗中所表露 的诗人的情感也就容易把握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一等奖课件) (18)

这句话写出发动机虽十分沉重,但是转动十分 灵活。“绕指柔”写出了发动机转动的轻柔灵动, 体现出新时代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本句体现了轮船来去别离无情和商旅之人将行久不 归的离愁。
这两句诗写的是别离送行之景,将古人送 别时依依不舍、痛不忍别的情景与近代以来 新的交通工具出现后人们送别时来不及表达 情感的状况作比较,反映了近代西方科学知 识范畴里的物象和生活现实已经开始参与中 国近代诗歌意象更新。
怎能没有逆风吹来,但也不畏惧逆风。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送行的人还没来得及返回,行者就已到达天的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望着远处船忽然就不见了,只有烟波荡漾。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去的时候如此速度,回来路途会堵塞么?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但愿你回来时,பைடு நூலகம்够乘快艇速归~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烟波杳悠悠”化用唐人崔颢的《黄鹤楼》 中的“白云千载空悠悠”及“烟波江上使人 愁”两句,形容轮船驰去之迅疾,让人望洋 兴叹。
故人去时交通不便,道路堵塞,路漫 漫,何时可到?诗人愿科技发展迅速,这 样故人归来时若坐上海上快艇那么就可以 更快回到诗人身边。表达诗人的不舍之情 。
今离别
王运
• 别来五日春水生,桃枝成碧花欲明。 • 开帘望东风,远近伤我情。
• 自古人们出行,有的坐车,有的乘舟。可毕竟行路的速度 是有限的,怎能用自由来形容这样的出行?留下的人,当 他们要送别即将离开的人们时,竟会悲痛到不忍去告别; 而如今,有的坐火车,有的乘轮船,速度之疾,来了又走 ,走了又回,何等无情!在这离别之际,又有谁人的情感 可以承受这样的难过与打击呢?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古代诗歌欣赏

古代诗歌欣赏古代诗歌欣赏如下:1、《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朗朗上口的语言,朴素真诚的情感,全融入在20个字里。
一首《静夜思》成为国人想家的最好表达。
2、《国风•周南•关雎》佚名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首小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因为它是《诗经》的第一篇,写诗人对窈窕美丽的女子一见钟情的故事。
或许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位在初见时就惊艳到自己的人。
年华消逝,许多事情都不记得了。
可午夜梦回时,那张初见时的脸,就带着思念,闯入脑海中,久久难眠。
3、《龟虽寿》三国·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在写这首诗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仅字里行间的英雄气概,丝毫不减当年,还增添了青年时期没有的智慧与超然。
纵观曹操的一生便知,没有老去的人生,只有正当最好的年龄。
4、《饮酒》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一生仕途不顺,他辞官后隐居山林,在小院里喝喝茶,种种花,自然洒脱。
5、《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2《湘夫人》陈改编

•沅有芷兮澧有兰, •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 •观流水兮潺湲
• • • •
•麋何食兮庭中? •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 •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 •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 •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 •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 •辛夷楣兮药房。 • 罔薜荔兮为帷, •擗蕙櫋兮既张。
阅读注释,了解内容
•帝子降兮北渚, • •目眇眇兮愁予。 • •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 •登白薠兮骋望, • •与佳期兮夕张。 • •鸟何萃兮蘋中? • •罾何为兮木上? • 湘夫人降临在北洲之上, 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 萧瑟的秋风啊,徐徐地吹拂着, 洞庭湖扬起微波啊,落叶飘零。 站在长满白薠的地方啊,纵目远望, 我与佳人相约啊,今晚张设罗帐。 鸟雀啊,为何聚集在水草之处? 鱼网啊,为何挂结在高高的树梢之上? 沅水有白芷啊,澧水有幽兰, 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 神思恍惚啊,放眼远眺, 只见那流水啊,缓缓流淌。
•我把那衣袖啊,抛到江中, •又把你赠我的单衣啊,扔到澧水旁。 •我却又到平坦的小洲啊,采摘杜若, •将把它馈赠给远方的人。 •见面的机会啊,不可轻易得到, •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复杂的心理变化
闻佳召予
骋望佳期
(满怀希望) (惊喜欢快)
逍遥容与
(自我宽慰)
荒忽远望
(孤独苦恼)
驰马江皋 爱而不见
2、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比兴
鸟儿聚集在水草中,鱼网张在树上 异常情况—— 难道说我们的约会也会出现异常吗?
3、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比兴 麋鹿为什么不在外面草地上吃草,跑到 庭院中来吃东西?蛟龙为什么不深藏水底而 跑到了岸边?
•白玉兮为镇, •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 •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 •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 •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 •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 •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 •聊逍遥兮容与。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扬州慢长相思

【整体感知】 一、《积雨辋川庄作》 这首七律描写了久雨初停辋川山水田园的优美风
光,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农村充满生机、 宁静的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抒发了诗人淡泊宁静的 情怀。
二、《旅夜书怀》 诗人借眼前之景抒写心中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 零,此时的他却似沙鸥,转徙江湖,从而写出了诗人暮年 漂泊的凄苦境况,反衬了他孤苦伶仃的境况,表现了他 颠沛无靠的凄怆心情。
当时的杜甫已50多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 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 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三、《新城道中(其一)》 饱览春光后的轻松之作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春,苏轼正在杭州通判任上 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为杭州属县(今浙 江富阳新登)。作者自富阳赴新城途中,饱览了秀丽明 媚的春光,见到了繁忙的春耕景象,满心喜欢,写下了这 首诗,抒写自己途中的见闻和愉快的心情。
(2)出得门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迷人的晨景,翻山 越岭,再往前行,才看到了桃花、竹篱等,按由远及近的 顺序写景。第二联写野外远景,第三联写农家近景。
四、《扬州慢》 1.词的正文写了哪些意象来渲染凄凉的氛围,表现词人 的“《黍离》之悲”?找出这些意象,并分析其效果。
【点拨】
意象
意蕴
青青荠麦
凄凉荒芜。荒凉的空城,与往日的 繁华形成对比
2.尾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何作用? 【点拨】尾联运用“野老争席”和“海鸥相疑”的典 故,一正用一反用,写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早已去除 机心,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 地猜忌呢? 可以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
二、《旅夜书怀》 1.这首诗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点拨】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一条孤舟竖着高高的 桅杆停泊在夜色茫茫之中。放眼岸上,只见星星在天边 遥挂低垂;纵目江上,月光在波涛中翻滚如涌。这是一 幅宏阔非凡孤寂凄清的旅夜图(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 又寂寞空旷的境界)。
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艺术魅力。
2.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感悟古代文化,提高学生审美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前预习文章《古代诗歌鉴赏》。
2. 课中讲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诗人思想和创作风格。
3. 鉴赏李白的诗歌《将进酒》。
4. 学生诵读和欣赏几首古代诗歌,品味其中的文学形式、意境和思想感情。
5. 了解几位著名的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1. 阅读文章《古代诗歌鉴赏》。
2. 了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3. 学生诵读和欣赏李白的《将进酒》。
4. 分析《将进酒》的文学形式、意境和思想感情。
5. 学生分组进行古代诗歌朗诵比赛,比赛结束后,老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表现。
6. 了解几位著名的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7. 学生在课后自学和朗诵古代诗歌,并在下节课上展示自己的成果。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学生需要了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2. 学生需要学会评析李白的《将进酒》,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式:1. 讲授课堂教学2. 学生发言和互动3. 分组进行古代诗歌朗诵比赛四、教学反馈:1. 学生在上课时积极发言,参与学生组织的古代诗歌朗诵比赛。
2. 通过学生报告和展示,了解到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感悟和理解程度。
3. 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后考试和作业的统计和评分。
五、教学材料:1. 《古代诗歌鉴赏》一文2. 李白的《将进酒》3. 几首古代诗歌的文本4. 学生自学的古代诗歌文本六、教学总结与展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思想,提高了诗歌鉴赏能力,感悟了古代文化,培养了审美意识,增强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1课 《长恨歌》(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1)

长恨歌教学目标: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创作成就;2、把握长恨歌人物形象及主题;3、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1、分析文中唐明皇与杨贵妃形象2、诵读全文3、把握长恨歌的主题;教学难点: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相传白居易三岁时就开始念诗五岁就写出许多首诗至九岁时已经能掌握诗的韵律且善于对句了。
十岁生日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贺。
饭后其舅父叫白居易到堂上对句:“曹子建七步成诗。
”白居易稍一思索便有了腹稿但他故意默然不语。
舅父以为他对不上来取笑他道:“神童神童今日如虫。
”白居易笑着说:“我早已对上只未说出而已。
”众人大奇催白居易快说白居易便说道:“白居易一时无对。
”舅父听了颇为高兴。
白居易长大后舅父带他到长安向当时年已花甲的名诗人顾况求教。
白居易见到顾况说:“顾大人我是来向您请教的。
我写了一卷诗请大人指教!” 顾况一见是乡下来的很不耐烦。
当他看到诗卷上的名字是“白居易”时更觉得可笑说:“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啊!你还是快回乡下去吧!” “我是在乡下居住很快就要回去。
只是听说您是很有学识的人想请您过过目。
要是您重任在身来不及看我可先读一首请您听一听。
”说罢白居易翻出一首诗读了起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当顾况听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他伸过手去把诗卷接了过来并收白居易为弟子。
顾况对白居易说:“你能写出这么好的诗‘居’天下何难!”二、幻灯介绍白居易及写作背景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文章精切尤工诗作品平易近人老妪能解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诗重视诗歌讽喻功能强调揭露社会弊端、反映民生疾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
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古代诗歌诗经欣赏10首

古代诗歌诗经欣赏10首古代诗歌诗经欣赏10首(篇1)[先秦] 诗经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
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雝雝在宫,肃肃在庙。
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
不闻亦式,不谏亦入。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
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
古代诗歌诗经欣赏10首(篇2)[先秦] 诗经有卷者阿,飘风自南。
岂弟君子,来游来歌,以矢其音。
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
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似先公酋矣。
尔土宇昄章,亦孔之厚矣。
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百神尔主矣。
尔受命长矣,茀禄尔康矣。
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纯嘏尔常矣。
有冯有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
岂弟君子,四方为则。
颙颙昂昂,如圭如璋,令闻令望。
岂弟君子,四方为纲。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
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
蔼蔼王多吉人,维君子命,媚于庶人。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菶菶萋萋,雝雝喈喈。
君子之车,既庶且多。
君子之马,既闲且驰。
矢诗不多,维以遂歌。
文王[先秦] 诗经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天监有周,昭假于下。
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
令仪令色。
小心翼翼。
古训是式。
威仪是力。
天子是若,明命使赋。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
出纳王命,王之喉舌。
赋政于外,四方爰发。
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
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
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
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
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
爱莫助之。
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
仲山甫出祖。
四牡业业。
征夫捷捷,每怀靡及。
四牡彭彭,八鸾锵锵。
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
四牡骙骙,八鸾喈喈。
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
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古代诗歌诗经欣赏10首(篇3)[先秦] 诗经文王在上,於昭於天。
第3编:意象篇(上)-2021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第3编:意象篇(上)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袁行霈一、什么是意象古人所谓意象,尽管有种种不同的用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呈现为象。
那种纯概念的说理,直抒胸臆的抒情,都不能构成意象。
因此可以说,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
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
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
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
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
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个意的内容。
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例如,“梅”这个词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象。
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理想时,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
由于古代诗人反复地运用,“梅”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了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意象可分为五大类:自然界的,如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社会生活的,如战争、游宦、渔猎、婚丧等;人类自身的,如四肢、五官、脏腑、心理等;人的创造物,如建筑、器物、服饰、城市等;人的虚构物,如神仙、鬼怪、灵异、冥界等。
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
由“云”所构成的意象,例如“孤云”,带着贫士幽人的孤高,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杜甫《幽人》:“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
”“暖云”则带着春天的感受,罗隐《寄渭北徐从事》:“暖云慵堕柳垂条,骢马徐郎过渭桥。
”“停云”却带着对亲友的思念,陶渊明《停云》:“霭霭停云,蒙蒙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辛弃疾《贺新郎》:“一樽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由“柳”构成的意象,如“杨柳依依”,这意象带着离愁别绪。
“柳丝无力袅烟空”,这意象带着慵倦的意味。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必考

⾼⼆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欣赏必考 在⾼⼆语⽂的学习中古代诗歌和散⽂的鉴赏是⼀个必考的考点,下⾯是由店铺为⼤家整理的⾼⼆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欣赏,希望⼤家可以帮助到⼤家! ⾼⼆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欣赏(⼀) 《长恨歌》 1.列⼟:封爵赐⾢。
古代天⼦分封诸侯时,⽤⽩茅裹着社坛上的泥⼟授予被封者,象征⼟地和权⼒,称为“列⼟分茅”。
2.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的机构。
我国⼈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弟”,把⼏代⼈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3.龙驭:指天⼦车驾。
除此之外,该词还有“皇帝”“君临天下”及委婉称呼“帝王去世”。
《⾏路难》 1.⾏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亦有变⾏路难,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后鲍照拟作为多。
《阿房宫赋》 1.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王侯的妻;“嫔(pín)”“嫱(qiáng)”:都是古代宫廷中⼀种⼥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妃”要低;“媵(yìng)”,古代统治阶级嫁⼥时随嫁的⼈(陪嫁的侍⼥),也可能成为嫔、嫱。
2.锱铢:古代重量单位,⼀锱等于六铢,⼀铢约等于后来⼀两的⼆⼗四分之⼀。
锱、铢连⽤,极⾔其细微。
《六国论》 1.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2.故事:先例。
除此之外,在古⽂中⼀般也有“旧⽇的制度,例⾏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
《伶官传序》 1.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书、察举⾮法,到宋代时被废除。
2.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古代祭祀所⽤牺牲(古代祭典⽤的猪、⽜、⽺等),⾏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本为养牲畜的圈,在这⾥指祭祀⽤的牲畜;⼜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有太牢、少牢之分。
《古代诗歌四首》名句赏析

《古代诗歌四首》名句赏析1、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赏析:意思是:“日月的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辉煌灿烂的银河,仿佛也出自于大海之中。
”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借景抒情,表现作者开阔胸襟,抒发了他想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赏析:意思是:“夜色将尽,晨曦微露中,一轮红日从大海冉冉升起;严冬未尽,可江南的春天却己悄悄地来临。
”这两句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作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暗含了新事物孕育于新事物中的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力量。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意思是“给家乡捎的书信怎样才能传达呢?北归的大雁啊,烦劳你替我捎回家乡洛阳吧。
”这两句抒发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名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赏析:意思是“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向向阳的树上唱歌啼叫,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衔泥筑巢。
这两句诗使用拟人的手法,对仗工整,用词准确,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冬天的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抒发了作者欣赏早春景色的喜悦之情。
5、名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赏析:意思是“芬芳的野花四处开放,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新长出的碧绿如茵的嫩草,才刚刚能盖过马蹄。
”这两句生动形象体现了西湖早春景色的特点,抒发了诗人欣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
6、名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意思是“太阳就要从西山落下。
(我这个)伤心断肠的思乡人漂泊在天涯。
”本句卒章显志,直接抒发了天涯游子之悲,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一)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
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
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
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
《积雨辋川庄作》课件33张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

请复述尾联中的两个典故,思考诗人 用这两个典故,目的在于抒写什么样的心 境?
心境:做人有 平常之心、淡泊之心。
苏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请从 绘画美的角度,谈谈本诗中的画如何美, 你从诗歌中每一幅画中体会到了王维怎样 的诗情?
方法补充: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 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 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还要根据作品中 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的 关系,采用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 意境。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颔 联给读者展示的是一幅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的画 卷。
在诗人的眼里还有在云蒸雾霭中广布的水田; 有夏天那境界幽深、茂密的参天大树。“漠漠水 田”“阴阴夏木”,画面开阔而深邃,渲染了积 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在诗人的眼里, 在读者的眼里,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画意盎然。 此时此刻,享受着如此美景的王维的心境一定是 愉悦的。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王维两首诗的意境有什么相同之处? (2)请分别说出两首诗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明确:
1、两首诗都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 幽静美的意境。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 具有鲜明的画面感。
外》)
“山中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
佛家追求 “皆空”的目的,就是要了知
物质世界的虚幻不实,从而返观自 照,在心灵上开发无尽的财宝,在 精神上寻得永恒的幸福。
维摩诘—— 他是早期佛教著名居士、也是后来的“在
家菩萨”。
“诗佛”—— 他就是在我国诗坛上非常著名的唐代诗人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PPT5

拓展延伸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五》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合作探讨
如何看待陶渊明的人生选择
课堂小结
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阮籍 说“夜中不能寐,起坐弹 鸣琴”;李白说“花间一 杯酒,独酌无相亲”,他 们都比世俗之人有更高远 的志向,不愿随波逐流, 因而都难容于世,陶渊明 率先选择隐居山野,但在 归隐的同时也有着时光易 逝、有志难酬的悲哀和世 无和音的寂寞,对此我们 对他们应该报以深深的同 情。
•
8、有些人,因为陪你走的时间长了,你便淡然了,其实是他们给你撑起了生命的天空;有些人,分开了,就忘了吧,残缺是一种大美。
•
9、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自己,不要小看自己,被别人的意见引入歧途。
•
10、没人能让我输,除非我不想赢!
•
11、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开的更加灿烂。
•
12、随随便便浪费的时间,再也不能赢回来。
•
18、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
19、如果你真的愿意为自己的梦想去努力,最差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
20、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1、居家读书时期 (29岁前)
2、三仕三隐时期 (29岁至41岁)
3、彻底归隐时期
(41至62岁)
躬耕田园的隐者
——箪瓢屡空,不慕荣利。最超脱、最彻底的隐士。 ——抱朴含真,任情自得。最真诚的诗人。 ——诗酒自娱,纵浪大化。最艺术化的人生。
江 西 九 江 陶 渊 明 墓
古代诗歌五首-(七年级-上册)

古代诗歌五首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1.《观沧海》体裁:汉代乐府诗。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诗的正文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这首诗的基调是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2.《次北固山下》体裁:五律。
首联两句点题。
“青山”当指北固山,面临长江,三面环水。
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
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何况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旅食他乡,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了。
3.《钱塘湖春行》体裁:七律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写的。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
“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
“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
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中间两联是分写。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
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郁的感觉。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思维方式,是指某一民族的成员在 共同的民族生活的基础上,在民族心理活 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察、处理问题的特殊 观点、固定思路、思维习惯以及思维品质 的特点。 道德思维:即习惯从道德的角度去 认识、思考问题,习惯将对象纳入道德范 畴进行考察。
二、中华民族的整体动态平衡思维,使
中国古代诗歌普遍具有和谐美。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998年高考题)
夜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2006年高考四川卷) 问: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 “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 含了哪些情感?
望夫石
唐彦谦
江上见危矶,人形立翠微。 妾来终日望,夫去几时归。 明月空悬镜,苍苔漫补衣。 可怜双泪眼,千古断斜晖。
古代诗歌常见的情景对应模式
情意内涵:喜春
意象系列:红花 绿叶(茵、荫、柳)芳 草 碧水 啼莺 戏蝶 暖日……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燕子飞,沙暖睡鸳鸯。(1999年全国高考题)
春晴
唐·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立春
宋· 张幡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姜夔《扬州慢》 金陵五题· 台城 唐·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芜城
唐· 李端 风吹城上树,草没城边路。 城里月明时,精灵自来去。 隋宫怀古
唐· 张祜 废宫深苑路,炀帝此东行。 往事馀山色,流年是水声。 古墙丹雘尽,深栋黑煤生。 惆怅从今客,经过未了情。
半死桐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 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 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双调· 清江引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题红叶天, 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情意内涵:悲秋
意象系列:西风 残照 荷 冷雨 衰草 大雁 题材类别:伤老
秋怀
枯木 怀古
落叶
败
思乡
唐· 雍陶
古槐烟薄晚鸦愁,独向黄昏立御沟。
南国望中生思远,一行新雁过汀洲。
暮秋感兴
宋寇准
苒苒前期远,穷途亦可伤。有时闻落叶,不语立残阳。 塞草秋先白,溪沙晚更光。那堪望天末,燕雁又成行。 蝶恋花(送祐之弟) 宋· 辛弃疾
《和黄门卢侍御咏竹》张九龄
清切紫庭垂,葳蕤防露枝。 色无玄月变,声有惠风吹。 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凤凰佳可食,一去一来仪。
中国古代诗歌的民族特征
一、中国古代文化的伦理内核培养起古代作 家的道德观念与道德思维,从而使古代诗歌 的内容充满道德色彩。
《诗经· 氓》《离骚》《孔雀东南飞》《短歌行》 《蜀相》《书愤》《虞美人》《雨霖铃》 《鹊桥仙》《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情。相送情无限, 沾襟比散丝。 (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 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诗,但主要篇幅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 些景中。下面几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A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易水寒。 B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远声。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C 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D 满酌劝随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鞮。
衰草残阳三万顷。不逢飘零,天外孤鸿影。几许凄 凉须痛饮。行人自向江头醒。 会少离多看两鬓。万 缕千丝,何况新来病。不是离愁难整顿。被他引惹其他 恨。
天净沙· 秋思 元· 马致远
情意内涵:沧桑之感
兴亡之叹 古庙 衰草 朽木 迷烟 高
意象系列:荒城(空城) 山 流水…… 题材类别:怀古
刘禹锡《石头城》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整体动态平衡思维,是指将事物视为一个整体进 行认识和思考,在承认事物内部存在对立面的基础 上,强调对立面的统一以及事物在运动过程中所特 有的和谐与平衡,把彼此间的不一致有机地统一地 起来,最终归于和谐。
1、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讲究情景
交融,具有“中和”的审美特性。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居,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蝶恋花 张先
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情意内涵:比德
意象系列:青松 翠竹 寒梅 兰草 秋菊 莲 花…… 题材类别:咏物
王冕《墨梅》于谦《石灰吟》郑燮《竹石》
陆游《卜算子· 咏梅》
题李次云窗竹
唐· 白居易
情意内涵:相思 叹别 伤己
意象系列:深闺 庭院 空床 孤灯(烛)珠 帘 楼头思妇 表现时序变迁的自然景 物……
题材类别:闺怨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空闺怨
白居易
寒月沈沈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闺怨 陆龟蒙
白袷行人又远游,日斜空上映花楼。 愁丝堕絮相逢著,绊惹春风卒未休。
古代诗歌欣赏
绝 望
呼唤!呼唤! 乞求!乞求! 等待!等待! 梦!梦!梦! 哭!哭!哭! 痛苦!痛苦! 我的心充满痛苦! 仍然!仍然! 永远!永远!永远! 心!心!心! 存在!存在! 死! 死! 死!死!
When the sun comes out,
When spring set in ,
一枝竹/死于挺直/成了一支萧// 那风/那雨/都被裁去/所有的历史/只剩 短短的一截// 从此不再沉默/悲壮深沉的长啸/自汉唐 一直传来// 不死的绿色语言/落在黄土地上/又冒出 嫩芽/尖尖的——陈安安《萧》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家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
情意内涵:伤春
意象系列:
红
飞花(絮)落 流水 垂柳 归燕 啼鹃……
题材日又西,踏青无侣草萋萋。
交亲书断竟不到,忍听黄昏杜宇啼。
柳 唐· 郑谷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画堂春 宋· 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