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传染病教学教1

合集下载

疟疾防治知识课件

疟疾防治知识课件

▪ 1967年以后,由于“文革”,卫生防疫机构被砸烂,防 治工作中断,疟疾发病又逐年回升,到1970年疫情年报 发病率为27726.13/十万,实际发病人数高达126145人, 发病率在50%以上的村有40个,形成了疟疾的第三次爆 发流行。
▪ 从1971年以后,在全县范围持续的开展了
“双全”措施,使疟疾发病率又逐年下降, 至1979年又降到一个新的低水平(187.07/十 万)。可能是由于疟疾流行周期的影响和防治 措施的落实不力,1980、1981两年又出现小 的回升,发病率达(1944.74/十万)但从 1982年开始就又大幅度的逐年连续下降,至 1985年已降至1/万以下(23例),1987年 为0.5/十万(3例),自1988年开始无本地 病例发生,2007年起陆续有输入性疟疾病例
▪ 根据《疟疾控制和消除标准》,以县 级行政区为单位,非当地感染的疟疾病 例,包括外来流动人口和当地居民在 外地感染,返回本地后发病的病例为 输入性疟疾病例。
➢疟疾的传播环节
➢ (一)传染源:疟疾病人、带疟原虫者。
➢ (二)传播媒介:雌性中华按蚊;
➢ (三)传播途径:

1、中华按蚊叮咬皮肤,

2、少数为输血;
五、疟疾的预防
▪ 预防和控制疟疾要点: ▪ (1)及时发现、规范治疗疟疾病人,对间日疟
患者于第二年春季进行根治; ▪ (2)对进入高疟区的人员必要时进行预防服药,
方法为每月1次服磷酸哌喹600mg; ▪ (3)对来自高疟区的人员加强检测,发现病例
时应及时给予规范治疗; ▪ (4)开展灭蚊,重要的是消除积水、根除蚊子
四、疟疾的治疗
▪(一)基础治疗 ▪①发作期及退热后24小时应卧床休息; ▪②要注意水份的补给,对食欲不佳者给予流质或 半流质饮食,至恢复期给高蛋白饮食;吐泻不能进 食者,则适当补液;有贫血者可辅以铁剂; ▪③寒战时注意保暖;大汗应及时用干毛巾或温湿 毛巾擦干,并随时更换汗湿的衣被,以免受凉;高 热时采用物理降温,过高热患者因高热难忍可药物 降温;凶险发热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生命 体征的变化,详细记录出入量,做好基础护理; ▪④按虫媒传染病做好隔离。

疟疾教案幼儿园

疟疾教案幼儿园

疟疾教案幼儿园前言疟疾是一种由疟原体感染人体而引发的传染病,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

在我国,虽然疟疾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由于病例数量变化不稳定,因此每一个人都需要意识到防范疟疾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防范疟疾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疟疾教案的编制,帮助幼儿园的教职员工有效地开展防范疟疾的工作。

疟疾基本知识病因疟疾是由寄生虫感染人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

在人体内,疟原虫进入红血球内繁殖,导致红细胞破裂,引发发热等症状。

症状疟疾的主要症状是高热、发冷和寒战。

此外,患者还可能有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症状。

防疫措施在防范疟疾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空气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病菌滋生。

•环境卫生:保持环境清洁,避免卫生死角的产生。

•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紧闭空气不流通的环境。

•饮食卫生:保持饮食卫生,避免食物受到污染。

疟疾教案编制目的制定疟疾教案是为了帮助幼儿园教职员工提高疟疾防范意识,加强教育机构的疫情防控工作。

编制内容疟疾教案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疾病预防知识:介绍疟疾的基本知识,包括症状、病因和传播途径等。

2.疾病防范方法:介绍疟疾的防疫措施,包括室内通风、环境卫生和饮食卫生等。

3.开展预防教育:通过教育活动来提高幼儿普及疟疾的知识和防范方法,宣传预防措施。

4.疫情排查和报告:要求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有关人员必须进行隔离,向卫生部门报告情况,确保疫情不扩散。

5.应急处置措施:当出现疟疾疫情时,应急处置措施要求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能够及时进行应对,避免疫情扩散。

实施效果通过制定疟疾教案,幼儿园的教职员工能够更好地了解疟疾的危害,掌握防范措施,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有效地保障幼儿健康成长。

结语疟疾是一种严重而常见的传染病,但是只要我们掌握防范的方法和意识,就能够有效地避免疫情的发生和扩散。

教育工作者要加强疟疾防范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幼儿科学防疫的习惯,提升防范能力。

疟疾防治知识教案

疟疾防治知识教案

疟疾防治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疟疾的基本概念、病因和传播途径。

2. 使学生掌握疟疾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3. 培养学生预防疟疾的健康行为和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疟疾的基本概念: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2. 疟疾的病因:疟疾主要由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侵入人体后,引起疟疾发作。

3. 疟疾的传播途径:疟疾通过按蚊叮咬传播,也可通过输血、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疟疾,以及疟疾的传播途径。

2. 新课导入:介绍疟疾的基本概念、病因和传播途径。

3. 案例分析:分析疟疾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4. 预防疟疾的方法:讲解预防疟疾的健康行为和意识,如避免蚊虫叮咬、使用蚊帐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疟疾基本概念、病因和传播途径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疟疾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的理解。

3. 预防疟疾的行为调查: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疟疾的行为表现。

五、教学资源1. 疟疾宣传资料:图片、视频等。

2. 疟疾案例:真实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预防疟疾的宣传材料:如宣传册、海报等。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疟疾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医生和患者,模拟疟疾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增强学生对疟疾防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疟疾的基本概念、病因和传播途径,传授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疟疾案例,学生分析并讨论病例,提高学生对疟疾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的认知。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疟疾的预防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要点1. 疟疾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寒战、出汗等典型症状,以及严重并发症如贫血、疟疾性脑炎等。

2. 疟疾的诊断方法:包括询问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测(如血涂片、疟原虫检测等)。

3. 预防疟疾的措施:避免蚊虫叮咬、使用蚊帐、规律服用预防药物等。

疟疾预防和措施

疟疾预防和措施

何时采取措施? 疫情高发期
在疟疾高发季节,特别是在湿润的季节,应加强 预防措施。
了解当地的疟疾流行情况,适时调整防护策略。
何时采取措施? 旅行前准备
前往疟疾流行区时,应提前咨询医生并准使用。
何时采取措施? 健康监测
如果出现疟疾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检测 。
为什么要预防疟疾?
经济负担
疟疾不仅影响个人健康,也对国家的经济发展造 成负担。
感染疟疾的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休息,影响工作 和学习。
为什么要预防疟疾? 社会影响
疟疾的流行会影响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发展。
高发地区的居民可能面临更多的社会和心理压力 。
如何预防疟疾?
如何预防疟疾?
环境管理
消除蚊子滋生地,如清理积水和垃圾。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
谁应参与疟疾预防?
谁应参与疟疾预防?
社区居民
每个人都应参与社区的环境卫生和卫生教育活动 。
提高对疟疾的认识和预防知识,有助于减少传播 风险。
谁应参与疟疾预防?
政府机构
政府应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进行疾病监测和 控制措施。
制定有效的政策以支持疟疾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疟疾预防和措施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疟疾? 2. 为什么要预防疟疾? 3. 如何预防疟疾? 4. 何时采取措施? 5. 谁应参与疟疾预防?
什么是疟疾?
什么是疟疾?
定义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 子叮咬传播。
疟疾的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头痛和肌肉疼痛等 。
什么是疟疾?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传播,尤其是按蚊属 (Anopheles)蚊子。
谁应参与疟疾预防?

疟疾教案反思总结模板

疟疾教案反思总结模板

一、教案名称《疟疾》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疟疾的病因、传播途径、症状及预防措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疟疾相关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疟疾的病因、传播途径、症状及预防措施。

a. 疟疾的病因:讲解疟原虫的种类及生活史。

b. 疟疾的传播途径:讲解蚊虫叮咬传播疟疾的原理。

c. 疟疾的症状:讲解疟疾的典型症状,如发冷、发热、出汗等。

d. 疟疾的预防措施:讲解如何预防疟疾,如使用蚊帐、涂抹驱蚊剂等。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疟疾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提高自身及家人的健康素养,预防疟疾。

5.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预防疟疾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疟疾的病因、传播途径、症状及预防措施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健康素养。

2.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视频、图片、案例分析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参与度: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教学不足: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疟疾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5. 改进措施:a. 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疟疾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理解,通过实际案例、互动游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b.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健康问题,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

c.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疟疾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五、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疟疾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健康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传染病学)疟疾

(传染病学)疟疾

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阶段
➢ 肝细胞内的发育 ➢ 红细胞内的发育
肝细胞内的发育
蚊子唾液中的子孢子→血液→肝脏→ 裂殖体→裂殖子→血液 ↓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
肝细胞内的发育
迟发型:间日疟、卵型疟
子孢子
裂殖体
裂殖体
红细胞内的发育
(1)裂体增殖 ➢ 裂殖子—环状体-小滋养体-大滋养体
-裂殖体-裂殖子 ➢ 小部分裂殖子侵入其他红细胞重复上述
亚热带及温带地区。全世界每年约有300 万人死于本病。居寄生虫病之最。
一、病原学
➢ 间日疟原虫P.v ➢ 卵形疟原虫P.o ➢ 三日疟原虫P.m ➢ 恶性疟原虫 P.f
48小时 48小时 72小时 36--48小时
以间日疟原虫在我国最为常见
间日疟原虫血片
左间日疟裂殖体 右间日疟配子体
三日疟原虫血象(集中视野)
➢ (4)间歇期:两次典型发作期间有缓解 间歇期
整个发作过程约6~12小时, 典型者间歇48小时又重复上述 过程。一般发作5~10次,因体 内产生免疫力而自然终止。
多数病例早期发热不规律,可能 系血内有几批先后发育成熟的疟原 虫所致。部分病人在几次发作后, 由于某些批疟原虫被自然淘汰而变 得同步。
合征,称疟疾肾病。
3、卵形疟
➢ 与间日疟相似。 ➢ ,临床表现多变,其特点:
➢ 起病后多数仅有冷感而无寒战; ➢ 体温高,热型不规则; ➢ 退热出汗不明显或不出汗; ➢ 脾大、贫血严重; ➢ 可致凶险发作; ➢ 前驱期血中即可检出疟原虫,无复发。
(二)其他症状和体征
➢ 人为中间宿主,蚊为终宿主. ➢ 肝细胞内期:复发、潜伏期有关. ➢ 红细胞内期:周期性发作有关.
三、流行病学

传染病学:疟疾

传染病学:疟疾

选药依据



抗疟药物种类--喹啉衍生物
机制 多针对红细胞内期,可控制症状 氯喹 目前非耐药疟疾的首选药物 伯氨喹 可杀灭肝细胞内期及配子体,是目前唯一 可预防复发和传播的药物 其他 氨酚喹啉、甲氟喹、奎宁、卤泛群



抗疟药物种类—青蒿素及其衍生物
机制 作用于原虫膜系结构,损害核膜、线粒体外膜 特点 吸收快,起效快 适用于凶险疟疾的抢救 青蒿琥酯 起效快、不良反应轻、耐药率低 适用于孕妇及脑型疟疾患者

病理解剖
感染RBC增大及粘附—微血管堵塞 脑组织水肿,充血(脑型疟疾) 肾损害 肺水肿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有明显疟色素沉着 细胞因子的作用 TNF-α、γ-IFN --微血管病变、细胞破坏后释放的代谢产物、细 胞因子有重要病理意义

临床表现

潜伏期:
间日疟、卵形疟 13--15d 三日疟 24--30d 恶性疟 7--12d



杀灭红细胞内疟原虫配子体、迟发型子孢子
-磷酸伯氨喹 防止复发及传播
使用前常规进行G-6PD活性检测 -他非诺喹(特芬喹)



耐氯喹患者治疗
-普通型疟疾 -恶性疟疾 联合用药 青蒿琥酯(我国)、甲氟喹(欧美) 联合用药 青蒿素类联合、甲氟喹+青蒿琥酯 奎宁+多西环素/四环素



妊娠
-早期 敏感—氯喹 耐药、恶性—奎宁+克林霉素 -中晚期 青蒿琥酯+克林霉素、奎宁+克林霉素



控制传染源 报卡,根治现症病人和带疟原虫者 切断传播途径 灭蚊 保护易感人群 疫苗接种与药物预防联合

传染病学-疟疾PPT【46页】

传染病学-疟疾PPT【46页】
1
疟疾(malaria)
2
授课内容
概述
疟原虫 发病机制 诊断与 生活史 与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
治疗
流行病学 与预防
疟疾
− 由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 广泛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 − 全世界每年约有3-5亿疟疾病人,100万人死于本病1 − 死亡病例大多数为恶性疟疾,多见于次沙哈拉沙漠非洲 − 临床表现以反复时间序惯性发作的寒战、高热、退热出汗为表
并发症
• 急性肾小球肾炎 见于恶性疟、间日疟等疟疾凶险发作;少尿、蛋白尿、管型
尿,抗疟治疗有效(原因?) • 肾病综合症
主要为三日疟反复发作后,也见于恶性疟,抗原抗体复合物 沉积肾基底膜所致;进行性蛋白尿,贫血与水肿。早期治疗可 有效,晚期无效(原因?)
诊断依据
• 流行病学资料 + 典型临床表现 + 确诊依据 • 查找疟原虫
疟原虫种类与贫血
− 贫血机制: 疟原虫破坏、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增强、骨髓抑制(或自身
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补体免疫溶血 − 恶性疟:
侵犯各个发育时期的红细胞,感染细胞可占20%以上, 繁殖周期36-48小时,贫血较严重 − 间日疟、卵圆疟:
侵犯网织红细胞,带虫细胞约0.5-1.0%,贫血轻 − 三日疟:侵犯衰老红细胞,带虫细胞<0.2%,贫血不明显
用于耐氯喹恶性疟,不宜用于脑型疟疾
耐药虫株抗疟治疗(联合用药)
甲氟喹+磺胺多辛 乙胺嘧啶+磺胺多辛 蒿甲醚+卤泛群 青蒿琥酯+苯芴醇 咯萘啶+乙胺嘧啶
耐药虫株抗疟治疗(进展)
耐氯喹间日疟及多重耐药恶性疟 奎宁+强力霉素或克林霉素5-7天 奎宁+单剂周效磺胺(磺胺多辛•乙胺嘧啶) 氯喹或周效磺胺耐药的非重症恶性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疟疾传染病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疟疾;
2、明确疟疾的传播方式,提高对疟疾的警惕性;
3、知道疟疾的主要临床症状,树立疟疾治疗必须规范用药的意识;
4、学会预防疟疾的关键措施——防蚊、灭蚊。

二、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夏季是蚊蝇最多的季节,你们谁被蚊子叮咬过?说说被蚊子叮咬之后你有什么感觉?(疼痛、痒、起疙瘩)
对,被蚊子叮咬后又疼又痒难受极了。

蚊子还会传播疾病呢,你们听说过“疟疾”这种病吗?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疟疾和怎样预防疟疾的知识。

(二)知识讲解
1、什么是疟疾?疟疾的传播方式是什么?
出示挂图,图文并茂讲解疟疾知识。

2、怎样预防疟疾?
出示挂图,让学生讨论然后汇报。

教师作适当补充。

3、得了疟疾怎么办?
出示挂图,让学生讨论然后汇报。

教师作适当补充,并强调:1)疟疾虽说是一种危害较大的传染病,但是它有预防的方法,有治疗的专用药品,预防疟疾的关键是防蚊、灭蚊;2)有疑事症状要到医院检查;3)得了疟疾不要荒不要急,只要遵照医生的叮嘱按时按量吃足8天药就能恢复。

(三)活动小结。

谁来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要求:按照什么是疟疾?疟疾是怎样传播的?怎样预防疟疾?得了疟疾怎么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