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评价量表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水平评价量表
学校
教师
讲课班级及节次
Hale Waihona Puke 课题评价项目与标准分值
得分
一级
二级
三级
100
教师
教学
行为
(25)
教学
目标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符合课程标准(纲要)要求和学生实际。
5
教学
策略
合理使用教材,将信息技术和学科融合创新,科学选择和开发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突显以学为本、以学定教。
10
总评
总分
评委签字:
备注:教师教授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生课堂学习活动不少于15分钟,课堂作业(练习)10分钟左右。
5
学生
学习
活动
(50)
学习态度
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兴趣浓厚,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及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勇于探索的学习品格。
15
学习
方式
运用多种方式主动学习、乐于探究、交流与协作,数字化学习资源和工具运用得当。
10
思维
状态
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
15
学习
成果
学科知识自主建构,实践活动开展有序,学科思维得到有效训练,项目作品完整、有新意。
10
课堂
教学
效果
(25)
目标
达成
核心素养充分渗透,教法学法得当,实效性强;教学有序民主,师生互动良好,评价反馈客观及时;有效达成课堂预设目标,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提高。
15
学科特色
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渗透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良好习惯,综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新修订)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新修订)1.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评价教学质量,制定一套科学、全面的评价量表是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介绍新修订的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2.评价维度2.1 学生知识掌握评价学生在信息技术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
2.2 教学方法评价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适宜性,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利用等方面。
2.3 研究兴趣和参与度评价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包括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喜好程度、积极性等。
2.4 互动与合作评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情况,包括讨论、小组活动等。
2.5 课堂管理评价教师对课堂的管理能力,包括课堂纪律、时间控制等方面。
3.评价指标3.1 学生知识掌握能正确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能解决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问题和挑战。
3.2 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合理,符合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原则。
教学资源丰富,能引导学生运用不同资源进行研究和实践。
3.3 研究兴趣和参与度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兴趣程度。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4 互动与合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反馈的情况。
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的程度。
3.5 课堂管理教师对课堂纪律和秩序的管理能力。
教师对课堂时间的控制和安排能力。
4.使用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评价维度和指标进行课堂观察、学生作业评查、评价问卷调查等方式,以收集相关数据,从而评价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质量。
5.结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的制定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评价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全面地评价,可有效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优化教学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掌握能力。
教师教案检查量化评价评分表2024新版
及时将改进建议反馈给相关教师 ,帮助教师明确改进方向和措施
。
跟踪教师的改进情况,对改进效 果进行评估和反馈,确保问题得
到有效解决。
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体系
将教案评价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体现教案质量对教师工作评价的重要性 。
根据教案评价结果的优劣,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奖惩和激励,鼓励教师不断提高教案编写水平 。
教师教案检查量化评价评 分表
目录
• 评价目的与原则 • 评价内容与标准 • 评价方式与流程 • 量化评分细则 • 评价结果应用与改进 • 总结与展望
01
评价目的与原则
提升教学质量
01
通过评价教案的完整性、准确性 和创新性,推动教师提高教学设 计的水平,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02
鼓励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 兴趣,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 际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接受度。
学习效果自评
学生自我评价在学习过 程中的收获、馈
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建议 和意见,作为教师改进
教学的参考依据。
04
量化评分细则
各项评价指标权重分配
教学目标明确性
01
20%
教学内容充实性
02
20%
教学方法创新性
03
15%
各项评价指标权重分配
教学步骤合理性
15%
学生参与程度
02
评价内容与标准
教学目标明确性
教学目标是否符合课 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 况。
教学目标是否涵盖了 知识、技能和情感态 度等方面。
教学目标是否具体、 明确,可观察和可测 量。
教学内容科学性
教学内容是否科学、准确,无错误或 歧义。
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 趣相适应。
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评价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要素
评价结果
权重
得分
备注
教师教学
45%
教学目标10%
1、正确地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具体、科学地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5
5
2、是否既关注即时目标——掌握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又照顾发展目标——掌握自学计算机技能的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和开展独立学习的习惯等。
4
3
10、引导得法,注意学法指导,注重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促成信息技术课程独特的学习习惯。
4
3
11、具有层次性,面向全体,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适时开展分层、分组教学和提供不同难度层次的训练选择。梯度设置合理,由简单一一复杂,由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作品的探索与创作。
7
7
学生学习
55%
学习方法15%
12、具有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特点,自觉学习、主动探索、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10
9
13、学习过程中互相关照、交流经验、协作学习,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优势。
5
4
学习状态20%
14、参与面广,90%以上学生主动参与,边缘人物得到关注。
10
9
15、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主动参与时间不少于25分钟。
10
9
学习效果20%
5
4
专业素养8%
6、软件操作娴熟,具有引领性和代表性。
2
2
7、教学思路清晰,专业语言表达准确严谨、清晰利落。
3
3
8、对学生活动把握自如,对学生形成良好信息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予以正确引领。能够随堂调控学生的临时状况。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教案——综合评价表
教
学
过
程
⒋教学策略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认知特点,能够灵活处理问题,有效调控教学过程。
⒌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与目标达成联系紧密,时效性强。
⒍教学活动具有开放性、动态生成性,学生思维参与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学习策略的形成。
⒎教学工具选择适当,有利于教学目标达成,有助于学生的认知和发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⒏课堂环境和谐、民主、平等、活跃,学生有归属感。有利于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的形成。
⒐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学活动的有效程度进行适时评价,依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效果
⒑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的密度适当,教学效率高,能够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教学特色
□教书育人:有机地融入了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辩证唯物主义等思想教育的内容。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教案——综合评价表
学科学校年级教师课题
评 价
项 目
评 价 要 点
所 附 分 值
得分
10~9
8~7
6~5
4~0
教 学目 标
⒈符合《课标》和学生实际,“知识、技能和情感”不可或缺!并要简洁明了,教学目标要具有可实施性、检测性和唯一性。
教学
内容
⒉能对教材前后内容进行联系与有机整合,适合学生发展特点,切合学生实际需要。
□个人风格:教案设计达标且有特色、教材研究开发有新意、教学过程科学严谨有兴趣。
□课程整合:将《》教育专题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整合。
0~5
(勾选项目,有例说明)
评语:(发现所有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提出措施和建议。)
201年月日评价人:总分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表
10
信息能力4
熟练地操作计算机系统,具有信息获取、加工和表达能力。
信息意识2
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良好习惯。
信息伦理道德2
有明显的伦理与道德的渗透
简要
评价
总分
精心整理,仅供参考编辑文案使用,请按实际需求再行修改编辑
2020年2月
学习态度
10分
⑴学生能明确学习任务。
⑵学习兴趣浓厚,全神贯注。
⑶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乐于与他人交流合作。
20
参与度
10分
⑴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
⑵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多样。
⑶学生参与学习的活动时间充分。
(4)学生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发表个人见解。
(5)学生能够倾听他人意见,并进行认真地、有条理地思考。
教学
效果
20分
目标达成
10分
(1)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2)课堂教学效率高。
⑶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提高。
20
课堂氛围
10分
⑴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宽松、有序。
⑵师生交流顺畅、有效,合作融洽。
⑶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有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愿望。
学科
特色
10分
学科知识2
⑵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
(3)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人格。
教师
素质
10分
教师素质
⑴有较宽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教学技能,能在教学过程中熟练运用相关教学仪器设备。对设备故障等突发事情能正确、灵活处理。
⑵教态自然大方,有亲和力,语言准确,富有感染力,使用普通话,板书设计合理,书写规范。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评价标准及评分表
20% 难点,强调上机实践
20 16 12 8
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现代化
教学手段,采取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
教学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突
方法 10% 出学法和学生操作指导,有利于上机操 10 8 6 4
设计
作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良
好习惯的养成
课前 准备
5% 备课认真,上机实习内容的准备充分
5 4 32
教学 过程 设计
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 破难点,讲、练时间分配合理,对教学 40% 媒体的选择恰当,使用时要适时、适当、 40 32 24 16 书(图、画)规范、准确,
15% 版面合理
15 12 9
6
等
综合 评价
总分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评价标准及评分表
学 校:
教 师:
年 级:
课 题:
课 型:
指标 权重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得分
ABCD
教学 目标
教学 内容
根据计算机教学纲要的要求,结合学校
10% 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教 10 8 6 4 学目标,教学目标有可测性,有梯度,
层次性强
教学内容安排合理,能突出重点,分散
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评分表
3.仪表自然大方、端庄或有活力
总分
100
选手姓名:
综合评价:
评委签名:
10
2.注重本课程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
3.突出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
1.整体设计思路清晰,结构合理
35
2.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3.活动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激发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4.活动设计体现出层级性和梯度,过程训练充分
信息化
教学手段
1.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恰当,定位准确,教学目标清晰,立意新颖,构思独特
20
2.呈现形式美观,内容丰富,图、文、音、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运用合理
3.通用性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改进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
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操作、效果阐述清楚,及时发现问题
5
2.教学目标达成程度评价合理
个人素质
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评分表
评价指标
内容与要求
分值
得分
教材分析
1.对教材的设计理念和思路理解正确
10
2.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
3.教材处理得当(含活动顺序调整与增减)
教学目标
1.准确、具体,体现新大纲的要求
10
2.符合学生实际需求
3.符合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
创新性与
职业特色
1.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创设生活与职业情景
信息化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表
讲授(15)
教学 过程
教学方法 (12) 灵活、得当、有效;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信息化课堂Fra bibliotek学过程性评价表
课程名称 评价项目 学校 班级 评价要点 A 导入(7) 手段、方式新颖;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创 设学习所需的情境;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情 趣 充分发挥讲授的功能与作用,线索清晰,重 点突出、主次分明;概念、定义诠释到位, 易于学生理解;表述生动形象,注意师生间 的互动 重点的解决 (7) 难点的突破 (7) 吸引学生的参与;符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 方法的目标设计;效果明显 引导、指导到位;学生体验、感知等实践活 动明显,理解掌握;符合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设计 手段新颖 教学资源 (10)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补充教学资源与教材互 补,针对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补 充资源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源,提供学生学习 实践 教学媒体 (12) 选择合适媒体;制作规范,呈现方式独特; 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相 结合 教学特色(8) 特色鲜明,形成个人风格,有创意 学生练习(7) 设计合理;针对性强;强化理解记忆 教学活动 (15) 完整、衔接自然;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与 学生互动性强;关注学生学习技能和方法的 应用;运用激励和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荣誉感 总评 授课教师 评价等级 B C 得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教学评价量表
评 价 新课标 项 教学观 目 评 价 内 容 权 重 分 数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符合新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 教 学 目标意识 2,重点难点的提出与处理得当,所教知识准确. 目 标 3,媒体资源的选择有助于解决重点,突破理,课堂结构严谨. 教 5,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因材施教. 学 主体意识 20 教 6,传授知识的量,训练能力的度适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程 7,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8,体现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自悟与发现,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 9,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教学内容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 10,各种教学手段使用目的明确,解决教学问题效果显著, 学 素质意识 方 教学民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法 11,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合理,运用媒体时机符合教学规律, 优化教学过程. 12,教学信息获取,反馈及时,矫正奏效. 13,教学民主,师生平等和谐,课堂气氛融洽,尊重学生. 情 感 情感意识 14,注重学生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教 15,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简洁. 16,板书工整,美观,言简意赅,层次清楚. 教 17,媒体设计与制作水平(科学性,艺术性和可操作性).考 学 基 技能意识 察教师课件制作能力与应用能力. 本 18,合理呈现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功 19,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熟练程度. 20,课堂教学应变和调控能力. 教 21,学生会学,学习主动,教学效果好. 学 效率意识 效 22,信息量适度,学习任务合理,短时高效. 果 8 25
24
8
教 学 特色意识 23,教学有个性,形成特点与风格. 个 性
加 分
�
中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量表
教学 策略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新修订)
学校
授课人
授课班级
课题
课型
授课时间
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
及权重
二级指标
及权重
评价要点
满分
得分
目标理念
25%
教学目标
10%
准确理解新课改及信息技术课程核心价值,目标定位科学合理,全面体现“三维”要求,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目标能兼顾不同学生水平及发展要求。
10分
教学理念
15%
以学生发展为本,教书育人;以信息素养与应用能力为核心,全面育人;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培养。
15分
教学组织
30%
教学功底
10%
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与能力基础扎实;语言规范,表达清析、准确、生动;板书简明,重点突出;能熟练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本学科教学。
10分
课堂组织
5%
教学结构优化,环节衔接顺畅;突发事件处理机智,时间分配合理;全面关注学生发展,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10分
教学方法
15%
教学方法合理科学,重视学法引导;通过适当评价引导课堂深入开展。
10分
教学内容
25%
知识与能力
20%
教学内容科学准确;问题及情景设计恰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容量适度;教学过程紧紧围绕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开展。
15分
学科特色
5%
与时俱进,体现人文特征心价值,强调思维培养;将教材校本化,保持课程先进性。
10分
课堂文化
20%
教学气氛
10%
学生参与积极、思维活跃,不同学生均获得发展;形成民主和谐、相互尊重、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
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评价表
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评价表
选手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作品________________总分________评价人_____________评价
指标分值
评价要素得分
教学设计405
教学目标(能力、知识、素质)清晰、准确。
5
教学内容(任务)清晰、准确,联系实际。
5
学情分析(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心理现状)清晰、准确。
5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得当。
5
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重、难点问题的作用突出。
5
各教学环节时间安排合理。
5
体现“做中教、做中学”。
5
语言表述准确、清晰、流畅。
内容呈现255
教学过程(教、学、做)设计完整、合理。
5教学过程(教、学、做)突出信息化教学特点。
5
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数字化、媒体化,传输方式网络化。
5
选用多媒体素材恰当,信息量适当,表现方式合理。
5
考核与评价方式合理(能力、态度、知识)。
技术应用255
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在教学中应用恰当。
5图、文、音、视、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运用合理。
5
有利于师生互动。
5
有利于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评价。
5
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
创新
与实用105立意新颖,构思独特,设计巧妙。
5适用于实际教学,有推广性。
信息化教学设计典型模式的评价量规
2、把计算机作为研究、出版和交流的工具对单元计划的实施很有帮助。
1、技术是很重要,但还没有成为单元计划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单元计划中包括了将计算机作为调查、发布和交流工具等条目。
1、技术在单元计划中的重要性不明显。
2、单元计划中很少利用计算机进行调查、发布和交流。
信息化教学设计典型模式的评价量规
优(40-32分)
良(31-16分)
一般(15-0分)
技术的应用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40分)
1、技术的应用和学生的学习之间有明显的关联。
2、学习目标明确,表述清楚。
3、所有的学习目标都符合该主题的教学大纲和内容标准的要求
4、单元计划已经明确地说明如何变化,以适合不同的学习者。
2、单元计划未能提供一个可供重复使用的模式及原则。
优(20-16分)
良(15-8分)
一般(7-0分)
是否能够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
(20分)
1、单元计划讲解了与教学大纲相适应的知识,并且对学生的成果评估有明确的标准。
2、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果评估标准之间有明确关系。
3、单元计划中包括一些评价工具,用于进行务实的评价和评估。
1、单元计划中所计解的知识比较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有比较明确的评估标准。
2、目标与评价之间有一些关系。
3、单元计划包括一些评价工具,可以进行一些评价和评估。
1、单元计划中所讲解的知识比较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没有明确的评估标准。
2、目标与评价之间的联系不明确。
——此表载自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第323页。
[教育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评价量表
(10分)
优(8~10分)
良(5~7分)
一般(1~4分)
教法上有创新,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法有一定创新性,能激发学生兴趣,既比较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法上一般,重在知识传授,很少关注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学习的培养
可实施性
对课程进行概述
陈述不力,繁琐
教学目标
(15分)
优(4~5分)
良(2~3分)
一般(1分)
目标陈述明确,学习符合目标学习主题,学习目标针对不同的学习者
对学习目标进行了界定,一些目标符合学习主题,针对不同学习者有一些措施
学习目标不明确或与学习主题相关性不大,不能适应不同学习者的要求
学习者特征分析(5分)
优(4~5分)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评价量表
评价项目
标准1
标准2
标准3
选题(5分)
优(4~5分)
良(2~3分)
一般(1分)
选题适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所选课题比较能体现技术的优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选课题不能体现技术的优势
课程概述
(5分)
优(4~5分)
良(2~3分)
一般(1分)
简洁、内容丰富,激发读者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技术运用效果较好,部分环节技术的优势并不明显
滥用技术,资源和工具的运用不恰当,不能发挥必需的作用
评价
(10分)
优(8~10分)
良(5~7分)
一般(1~4分)
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注重形成性评价,提供了评价工具
有比较明确的评价标准,比较注重形成性评价,提供了一些评价工具
新课程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全方位评价表
新课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既要树立“全程的评价观”,又要采用“面向教学的评价方式”,要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
因此本人根据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并结合本身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评价方法。
一、高中新课程倡导的评价标准原则1.体现学生的创新性和主体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要发挥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确定中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体现学科的工具性和实践性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工具性学科,上机操作是实现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手段,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环节。
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实际问题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初衷与最终归宿。
建立科学的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应注重让学生利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加强实践。
3.体现开放性和可行性学生信息素养具有丰富的内涵,由于各个地区经济、教育发展不平衡,导致教育评价体系必须具有因地、因时、因人的开放性和可行性。
确定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既要体现信息技术教育的一般特征,又要为不同地区和不同条件的学生留有可变通的余地。
也就是说,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要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评价标准是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的,便于评价者进行判断;评价办法要注重质性评价和综合判断,力求简单、易于操作。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对学生的评价必须坚持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两种方式各有优劣同时又相互补充。
教学设计方案评价量表
能支持学生的探究(资源要以多媒体、超链接方式,工具要便于学生自主操作)
技术表现形式合理,符合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和学科特点
没有无效信息或无关内容,没有不当的表现手段
能充分体现技术的优势,综合多种媒体的优势
根据学生的特点、任务的特点,既有预设资源,又有相关资源(提供网址链接和参考书目)和泛在资源
教学策略目标与总目标多处不一致,不能有效实现总目标,形式单一,任务描述和对师生、支持的要求不清楚,缺乏层次性和差异性
教学评价(5分)
优(4~5分)
良(2~3分)
一般(0~1分)
设计可操作的评价方式
体现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观点
提供了教学评价,且清晰明了
未提供教学评价,或采取的评价方式不当
学习环境和支持说明
(5分)
优(3分)
良(2分)
一般(0~1分)
清楚地说明课题学习所需的资源(人力、信息资源、工具等)的支持,以及学习环境
能够说明课题学习所需的资源(人力、信息资源、工具等)的支持,以及学习环境
陈述不力,繁琐
教学资源
(40分)
资源内容
(30分)
优(24~30分)
良(15~23分)
一般(0~14分)
针对教学现状和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
方案比较简单,对其他教师有参考性,但其他教师需要作一些修改才能实施。
对设备不了解,需要其他教师帮助才能完成。
规范性
(5分)
优(4~分)
良(2~3分)
一般(1分)
规范,所有环节一致
比较规范,缺少一些设计过程。
各环节各自独立,不能体现整体性。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表(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述不力,繁琐
教学目标
(15分)
优(4~5分)
良(2~3分)
一般(1分)
目标陈述明确,学习符合目标学习主题,学习目标针对不同的学习者
对学习目标进行了界定,一些目标符合学习主题,针对不同学习者有一些措施
学习目标不明确或与学习主题相关性不大,不能适应不同学习者的要求
学习者特征分析(5分)
优(4~5分)
比较规范,缺少一些设计过程,个别环节上有一些不一致的情况
格式比较随意,没有按照教学设计的流程设计,各环节各自独立,不能体现整体性
(5分)
优(4~5分)
良(2~3分)
一般(1分)
方案简单可实施,对教学环境和技术的要求不高,可复制性较强
方案比较简单,对其他教师有参考性,但其他教师需要作一些修改才能实施
方案对环境和技术的要求较高,其他教师需要作较大的改动才能实施
规范性
(5分)
优(4~分)
良(2~3分)
一般(1分)
规范,所有环节一致
技术运用效果较好,部分环节技术的优势并不明显
滥用技术,资源和工具的运用不恰当,不能发挥必需的作用
评价
(10分)
优(8~10分)
良(5~7分)
一般(1~4分)
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注重形成性评价,提供了评价工具
有比较明确的评价标准,比较注重形成性评价,提供了一些评价工具
评价标准不明确,只注重知识的考核,没有提供评价工具
附件2: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评价量
评价项目
标准1
标准2
标准3
选题(5分)
优(4~5分)
良(2~3分)
一般(1分)
选题适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所选课题比较能体现技术的优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选课题不能体现技术的优势
课程概述
(5分)
优(4~5分)
良(2~3分)
一般(1分)
简洁、内容丰富,激发读者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良(2~3分)
一般(~1分)
详细列出学生的认知特征、起点水平和情感态度准备情况、信息技术技能等
列出部分学生的特征信息
信息或表不清楚或缺少许多
教学策略选择与活动设计
(30分)
优(24~30分)
良(15~23分)
一般(1~14分)
教学策略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能够成功实现教学目标,符合学习者的特征,活动设计和策略一致,教学活动做到形式和内10分)
良(5~7分)
一般(1~4分)
教法上有创新,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法有一定创新性,能激发学生兴趣,既比较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法上一般,重在知识传授,很少关注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学习的培养
可实施性
教学策略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能够较好实现教学目标,符合学习者的特征,活动要求表述清楚
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不能有效落实教学目标或多个目标不能落实,策略和活动不太一致,表述不清楚
资源、工具设计
(10分)
优(8~10分)
良(5~7分)
一般(1~4分)
资源能促进教学,发挥必需的作用,综合多种媒体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