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区总体发展概念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州区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研究纲要)

一、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概念规划研究演进过程综述

(二)概念规划产生背景

二、海州现状评述

(一)连云港的基本情况分析

(二)海州的基本概况

(三)海州经济现状及问题的提出

(四)海州经济发展环境分析(PEST分析)

(五)海州经济发展资源和战略能力分析(SWOT分析)三、海州总体定位

(一)发展定位的原则

(二)发展定位的目标

四、海州发展战略

(一)农业发展战略

(二)工业发展战略

(三)旅游发展战略

(四)市场发展战略

(五)社区服务发展战略

(六)信息发展战略

(七)房地产发展战略

五、城市空间结构规划

(一)城市开放空间系统

(二)古城发展战略研究

(三)旅游发展规划六、开发战略研究

(一)投资分析

(二)风险评估

(三)阶段发展规划

一、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概念规划研究演进过程综述

1、国外概念规划的历史演进过程

概念规划既非法定规划,既可以在宏观层面又可在微观层面编制概念规划。概念规划涵盖范围广,是对未来远景的一个描述和整体性认识,带有一定指导性。由于它具有“内容简化,重点突出;强调一定灵活性”的特点(与总体规划相比),且社会效益好,从而得到了规划界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同。

城市发展的概念规划(也称作战略规划),在西方由来已久。朗方在19世纪初,在美国人口才4OO多万的条件下,将华盛顿按80万人的规模规划。阿伯克龙比在二战后所作的大伦敦规划,都充分表现出远见卓识。

长期以来,概念规划在公共领域的应用是非常有限的。196O年代,欧洲以及以外的一些国家的政府被认为在福利国家的构建中具有主导作用,也就在这时战略的思想深入了公共领域并开始扩展开来。

这几年在中国规划界风起云涌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冠以“概念规划”,可直接联想到的是新加坡的“概念规划”(Concept plan)。新加坡的概念规划第一次完成于1971年.经过了20年于199O年进行了修编。“概念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以指导2OOO,2010年人口达到4O0万时的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physical growth)即下一轮的城市形态发展的框架。

新加坡的第一次概念规划制定于1971年。无独有偶,澳大利亚

首都发展委员会(Capital Development commission)从1965年开始,在197O年完成的首都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明日的堪培拉》的前言中就指出:“综合性的详细的规划已经发现是不实际的。这个文件不是僵硬的详细规划,而是一个战略的考虑。它提出广泛的模式和一般指导原则,使得第二阶段的详细规划和制定政策能随之进行。”堪培拉的战略规划,从社会、经济的发展研究入手,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内在的依据。

而英国也是在1968年开始对传统的过细、过死的城市土地使用规划提出了质疑,并进行了探索。在1971年修订的新《城乡规划法》中确定了结构规划(Structure Plan)和地区规划(Local Plan)两个层次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其中结构规划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在于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分析,大大加强了规划政策,简化了图纸。香港也分别在1984年、1990年提出“全港发展策略”。

2、我国概念规划的历史演进过程

我国关于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最早出现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层次,关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则起步于198O年代。

1983年葛起明针对我国80年代初在缺乏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及区域规划的指导下开展城市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依据不足的状况,提出在编制总体规划之前应先编制由政府负责、由计划经济部门组织的城市发展规划。1986年波兰科学院院土彼得·萨伦巴针对当时总体规划缺乏区域分析、缺乏城市长远发展展望、缺乏具体实施计划的状况,提出了在总体规划之前应编制区域规划和没有时间

期限的远景规划的意见。然而从整体来看这一时期战略规划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

进入90年代,随着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经济与人口的迅速发展,许多城市与区域问题在普遍缺乏战略性长远性规划的背景下集中出现,使得战略规划的研究变得为迫切。

学术界也开始大量介绍国外城市战略规划丰富的规划实践与理论评介,主要集中于以英联邦国家为主的规划体系的评介。这其中包括英国的结构规划、战略规划指引、大都市战略规划、新加坡概念规划、加拿大的大都市战略规划、香港全港发展策略等。此外关于国外大都市战略规划机制的介绍还包括汉城、巴黎、东京、纽约以及德国的战略规划等。丰富的规划实践与理论评介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于战略规划重要性的认识。

A·拉奎因认为如果要加强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地区的可持续性,就需要从静态的总体规划向无限期的更加适应变化的战略规划转变。

陈秉钊提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及经济快速增长下传统的总体规划模式已不完全适应形势的需要,规划应该预见的更远些,重点把握城市发展的大方向、大结构和大的基础设施。

姚凯认为我国城市的发展环境面临着多重变革,一方面城市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内部环境的错综性使得总体规划战略适应性的研究变得十分必要。

陈为邦则提出现在的城市规划基本上偏重于物质形态规划,但

显然要逐步向战略性、综合性、政策性规划过渡。

在90年代末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在我国开始得到充分的认识。在众多关于战略规划的研究中,概念和编制方法的讨论构成了主要内容。2OOO年以广州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为序幕,国内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实践活动。

(二)概念规划产生背景

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的城市规划面临着与前30年完全不同的局面。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已经在自觉、不自觉地发生着变化。

1、宏观背景

(1)中国城市化继续呈加速发展态势

2O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里茨认为21世纪初影响全球的最大事件就是高科技的发展和中国的城市化。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36%,未来10年将会达到43%,这对原有的城市和即将新建的城市提出了新的挑战,无论是人口、空间还是基础设施都面临巨大的压力。

(2)经济全球化要求城市发展具有全球视野

经济全球化使不同城市在全球生产消费链条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处于全球经济竞争网络中不同级别的节点。城市都力求在全球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或者说争夺属于自己的位置。随着中国正式加入WTO,中国城市的经济活动逐步融入世界,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也正是借着优先与国际接轨,获得了长足的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