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心理学思想浅涉
黑格尔法的三个阶段
黑格尔法的三个阶段黑格尔法,也被称为黑格尔辩证法或黑格尔逻辑,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提出的一种关于思维发展和认识真理的方法论。
黑格尔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三个阶段的辩证运动来达到对真理的认识。
这三个阶段分别是:抽象的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个阶段。
1.抽象的肯定在黑格尔法中,第一个阶段被称为抽象的肯定。
这一阶段表现为对某一事物的最初肯定和认识。
在抽象的肯定阶段,我们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面,只关注了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点。
例如,我们对于阳光的认识就停留在它明亮、温暖的特性上。
抽象的肯定是对实际事物的片面认识,忽略了事物的综合性和内在的矛盾。
2.否定第二个阶段是否定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对抽象肯定所忽略的事物特点进行思考,逐渐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以阳光为例,我们开始思考阳光不仅仅是明亮和温暖,可能带来炎热和晒伤等问题。
这个阶段是对抽象肯定的否定,是从片面认识到对事物内在矛盾的觉察。
否定阶段将我们引向深入思考事物的全面性和辩证性。
3.否定之否定第三个阶段是否定之否定。
在这个阶段,我们对抽象肯定和否定的阶段进行整合,超越其矛盾,达到更深入的认识。
继续以阳光为例,否定之否定阶段就是对阳光的矛盾进行统一,认识到阳光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它对大自然和生物产生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否定之否定阶段是辩证法中的最高阶段,通过整体和综合的思维,使我们对事物和现象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总结起来,黑格尔法通过三个阶段的辩证运动,达到了超越事物片面认识的目的,揭示了事物的辩证性和矛盾性。
这种思维方法不仅适用于理论哲学,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的认识与研究中。
通过运用黑格尔法,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于黑格尔思想的一些理解
关于黑格尔思想的一些理解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国近代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政治哲学家。
德国浪漫主义思想的继承者。
黑格尔思想艰深复杂,可谓涉及较广,是哲学领域的典范,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黑格尔曾提到过“世界精神”这个名词,他认为“世界精神”乃是人类理念的总和,因为唯独人类有“精神”可言。
只有这样才能谈及世界精神史的发展。
而这里的世界精神,他认为是人类的生命、思想与文化。
从而黑格尔认为“真理是主观的”,因此他不承认人类理性之外的任何真理的存在。
所有的知识都是人类的知识。
这些从人类的发展史来看有一定的道理,人类一直按照自我的意识来认知这个世界。
所谓真理也只是大多数人对一些暂时合理的行为观念的看法。
其实自我仍局限于一个自我认知的世界。
便如经典物理学与现代物理学的矛盾实际上都是人类理性的认知。
所有的知识也不过是人类定义后才有的。
所以他说真理是主观的,所有的知识都是人类的知识从唯心学的角度来看有一定道理。
在黑格尔之前的哲学体系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试图为人们对世界的知识建立一套永恒的标准。
黑格尔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他认为人类认知的基础代代不同,因此世间并没有“永恒的真理”,没有“永久的理性”。
哲学唯一可以确切掌握的一个定点就是历史。
历史就像一条流动的河,河里的任何一处河水的流动都受到上游河水的涨落与漩涡的影响。
但上游河水的涨落与漩涡又受到你观察之处的岩石与河湾的影响。
思想的历史就像河流,思考方式乃是受到宛如河水般向前推进的传统思潮与当时物质条件的影响。
因此我们无法宣称任何一种思想永远是对的。
只不过就我们处身环境而言可能是正确的。
比如说“地心说”与“日心说”的比较都是人类在不同时期的思考。
黑格尔认为哲学思维亦是如此,我们的理性事实是动态的,是一种过程。
而“真理”就是这个过程。
而在历史这个过程外是没有判断真理的标准的。
所谓的真理只是人类的知识在不断地扩张,我们不能简单从过去的历史中挑出一些思想说它们是错的或对的,我们只能说人类的知识随时间的发展越来越有道理。
浅析黑格尔的认识论思想
浅析黑格尔的认识论思想刘文洲认识论要解决的是我们对事物认识何以发生,由此而来的是我们的知识普遍性和真理性从何而来,适用于那些范围等等问题。
这一问题从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之后,成为哲学的主要问题之一。
黑格尔作为一个近代集大成的哲学家是不可能回避认识论问题的。
本文就以《小逻辑》为核心就黑格尔的认识论思想进行浅析。
一、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是黑格尔认识论的基础黑格尔的认识论思想是在批判继承了休谟、康德、费希特和谢林等人认识论思想下形成的,他在坚持意识在先,物质在后的本体论基础上,在对理性的坚信下,认为外在的“客观思想”是可知的,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当然他的同一性与唯物主义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大不相同,黑格尔所指的思维,不仅是人们头脑中的思想,而且主要指的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之外的某种“客观思想”即绝对理念,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过是绝对理念发展的最高产物。
在黑格尔看来,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指思维是存在的本质,一个事物的存在只有符合思维才具有实在性,思维不断地在存在中实现自己,使存在与自己相符合。
黑格尔说,“哲学可以定义为对于事物的思维着考察。
”①一切存在都不过是思维的异化物,是绝对理念的外壳,而绝对理念则是万物的内在根据和核心。
为了论证思维的客观性,黑格尔指出,“个体生灭无常,而类则是其中持续存在的东西,而且重现在每一个体中,类的存在只有反思才能认识。
”②也是说类作为类是不能被人的感觉所感觉的到的,只能被我们的理性所把握。
外界一切事物的真相,必然是思维所思的那样,思维就是对对象真理的揭示。
所以,黑格尔说:“思想的真正客观性应该是:思想不仅是我们的思想,同时又是事物的自身,或对象性的东西的本质。
”③而“当我们把思维认为是一切自然和精神事物的真实共性时,思维便统摄这一切而成为这一切的基础了。
”④黑格尔要告诉我们的是,既然事物的一般、本质或规律只能为思维去把握,那么它就是思维所思的样子,或者说它本身就是思维了。
黑格尔哲学的思考与影响
黑格尔哲学的思考与影响一、引言黑格尔哲学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创立的一种哲学体系,深刻影响了西方思想界。
本文将探讨黑格尔哲学的思考与影响,并分析其在历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二、黑格尔哲学的思考1. 辩证法:黑格尔认为,真理是通过互动和冲突不断发展而来的。
他提出了著名的辩证法思想,主张通过矛盾和对立的统一,推进社会和个人的进步。
这一思想对后来马克思主义等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2. 主观精神:黑格尔关注个体内心世界及其对于外部世界的构建方式。
他提出了“主观性”,认为真正重要的不是客观现实,而是我们对于这种现实的理解和改造能力。
这一概念在心理学领域有重要意义。
3. 历史唯心主义:黑格尔追求历史上意识形态和精神发展背后的规律性。
他认为历史进程是由自由意志推动变革和前进,通过不断超越和融合过去的矛盾来实现理性自由。
这一观点对于了解历史的运行规律和社会演变有重要启示。
三、黑格尔哲学的影响1. 哲学界:黑格尔的思想对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哲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辩证法思想及关注个体心智的方式引发了许多后继者的探索,如康德、马克思等。
他们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黑格尔的理论,并形成各自独特的哲学体系。
2. 社会科学:黑格尔提出的历史唯心主义为社会科学领域提供了新思路。
他将历史看作是人类精神发展过程中的外在表达,影响着社会文化和个体意识形态。
这一观点启示了现代社会科学家对于历史演进和文化变迁的研究方法。
四、黑格尔哲学在历史中的重要角色1. 对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辩证统一的贡献:黑格尔试图通过综合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观点来解决哲学史上长久以来的纷争。
他重视从经验中抽象出理性规律,并通过辩证法推进人类思维的演化过程。
2. 对后现代主义和存在主义的影响:黑格尔的思想不仅在马克思那里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对当代的后现代主义和存在主义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些思潮都试图挑战传统体系和主流意识形态,探讨人类自由意志和存在意义等问题。
3. 对政治哲学的启示:黑格尔哲学对于政治领域也有着深远影响。
西方心理学 第二章-17-19世纪德国的心理学思想
第五节 英格兰和苏格兰联想主义心理学思想
英国,哈特莱
一、哈特莱的心理学思想 开创生理心理学,近代联想主义心理学创
建者,《对人的观察》联想主义第一部系统 的论著。 • 心物关系:感觉产生认识,认识观念通过
联想构成复杂心理活动 • 身心关系:神经震动说 • 联想论:对联想的本质、机制、种类、作
用、规律进行了论述
➢ 科学原因---德国的实验生理学发达:英法国家的对于不能定量的生物学等
拒之门外,而专注于可量化的物理、化学研究,对于无法进行定量研究--生物 学等等则拒之科学大门外。
➢ 社会文化的人格特质:“德国人比英国和法国人更好细心的、精确的收集、
分类、归纳和描述工作,而英国和法国人喜欢用演绎的、数学的方法研究科学 ”----舒尔茨
二、孔狄亚克
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 一切心理作用都是由感觉转变而出: ➢ 认为观念只有一个来源,即感觉
三、爱尔维修
一切心理活动来源于感觉。 情绪和需要的联系及对行为的推动作用。 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性格的决定作用。
四、霍尔巴赫
心理学思想
1、提出观念是“对象的映象”的见解 2、坚持心理是人脑机能的观点
提出“力学心理学” 反对心理化学说,复杂观念是机械结合,人同机器一样, 外部力量刺激,内部动力结合产生观念。 联想阐述
四、约翰.穆勒的心理学思想
主张心理学独立 “联想” 问题
(1)主动性而非机械式的被动; (2)连想律提提出相似、接近、频因(多次)、不可分
割,老穆勒则认为接近律是根本法则。 提出“心理化学说”
性。坚持人的心理是一种主动的、富于理性的固有观念,即 把一切心理作用都归结为不同程度的理性。
第二节 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的心理学思想
一、莱布尼兹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笔记】西方哲学(第六卷)黑格尔学派
【笔记】西方哲学(第六卷)黑格尔学派在黑格尔生前,就在他周围聚集起一群人,这就形成了所谓的黑格尔学派。
黑格尔一死,这帮人就开始互相争论,都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黑格尔的继承人。
这就形成了老年黑格尔派和青年黑格尔派。
老年黑格尔派,在政治上偏向于保守的右翼,他们的不少成员认为,现在普鲁士的政治是符合黑格尔的理性,并且对于基督教文化,他们也尽力维护。
所以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尽管这句话的原意不是这个意思),他们认为哲学家不应该做改革家和预言家。
而青年黑格尔派,就比较偏向于左翼,他们对于基督教进行批判,并且对于政治制度都进行批判。
他们认为,哲学不应该仅仅静观,还应该行动起来。
自然还有一些人,处于中庸和暧昧的状态,难以被归于左还是右。
1、大卫施特劳斯、鲍威尔兄弟与施蒂纳大卫斯特劳斯写作了一本《耶稣传》,他试图用黑格尔的思想对《福音书》进行重构。
试图通过对于基督教的批判来推进德国的宗教改革和德国的文化政治的进步。
因为德意志受到宗教的影响太深了,只有通过宗教改革,才能进而推进其他改革。
在这本书里,首先就是对于耶稣的形象。
正统派认为,福音书所记载的耶稣就是耶稣的真实记载。
大卫斯特劳斯反对这种说法,他认为耶稣确有其人,但是附会在他身上的神迹,只不过是犹太人把弥赛亚的希望给予了耶稣。
所以耶稣实际上是被犹太人的集体无意识所创造出来的。
他和真实的耶稣并不相同。
他认为耶稣和门徒的关系,如同苏格拉底和弟子的关系。
施特劳斯主要就是揭示《新约》的虚假和迷信。
很显然,这种观点一出现,就遭到了极大的反弹,施特劳斯就被贴上了无神论的名声。
那么,这部著作到底内涵着什么意思呢?一方面,黑格尔认为普鲁士的君主政体和耶稣基督的完美性是相符的,如果耶稣仅仅是一个历史人物,那么耶稣就不具备神性了,普鲁士的神学基础也就解体了。
另一方面,施特劳斯认为自己是黑格尔思想的延续,这样一来,就把黑格尔思想之中的潜在危险揭示出来,导致老年黑格尔派对他的抨击。
这里的代表人物,就是鲍威尔。
黑格尔基本思想观点简述
黑格尔基本思想观点简述一、辩证法原理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中最核心的部分即为辩证法原理。
黑格尔的辩证法超越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对立思维,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发展变化。
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内部的对立面所构成,这些对立面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推动着事物的不断发展。
黑格尔的辩证法还体现在他的“正-反-合”三段式逻辑中。
每一个事物都会经历正题、反题和合题的三个阶段。
正题是事物的原始状态,反题是对正题的否定和超越,合题则是正反两方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新阶段。
这种逻辑结构不仅适用于抽象的哲学思考,也被黑格尔应用于历史、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
二、历史唯心主义黑格尔的历史观建立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
他认为,历史的发展不是由外部的物质力量所决定,而是由人类的精神、观念所推动。
在黑格尔看来,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向前的进步过程,这个过程的动力来自于人类的理性和精神自由。
黑格尔将世界历史划分为东方社会、希腊社会、罗马社会、日耳曼社会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政治和精神特征。
他认为,日耳曼社会是历史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它实现了个人自由与国家权力的统一。
三、国家绝对权威在黑格尔的政治哲学中,国家被赋予了绝对的权威。
他认为,国家是人类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个人自由与集体利益的统一。
国家的存在是为了保障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同时也要求个人对国家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
黑格尔强调,国家的权威来自于其代表普遍利益和普遍理性。
国家的决策和行动应该基于普遍的利益和理性,而不是基于个人或特殊集团的利益。
因此,黑格尔认为,国家的决策和行动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正当性,个人应该服从国家的决策和行动。
四、文化优越主义黑格尔对于不同文化的看法体现了一种文化优越主义。
他认为,日耳曼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最高阶段,因为它实现了个人自由与国家权力的统一。
在这种文化下,个人的自由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同时也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比之下,东方文化和希腊文化在黑格尔看来则较为落后。
黑格尔逻辑学的三个阶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黑格尔逻辑学的三个阶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黑格尔逻辑学的三个阶段是黑格尔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他的逻辑学中,黑格尔试图探索人类思维和理性的发展过程,并将其概括为三个主要阶段。
这三个阶段分别是"客观逻辑"、"主观逻辑"和"绝对逻辑"。
在这三个阶段中,黑格尔试图探讨客观世界和主体意识之间的关系,以及绝对真理的本质。
通过这些阶段的分析,黑格尔试图揭示思维的发展是如何逐渐达到绝对自我意识的过程,从而实现对于现实的全面认识。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黑格尔逻辑学的三个阶段,并分析每个阶段的重要性和贡献。
通过这样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黑格尔哲学思想的逻辑学部分,以及对于理性和思维发展的理解。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展开讨论黑格尔逻辑学的三个阶段。
在引言部分,将对黑格尔逻辑学的重要性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黑格尔逻辑学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分析其特点和发展历程。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每个阶段进行总结,并探讨黑格尔逻辑学的整体发展和影响。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旨在全面展示黑格尔逻辑学的重要性和发展过程,为读者深入了解该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黑格尔逻辑学的三个阶段,揭示出其在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通过对每个阶段的详细分析和总结,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黑格尔逻辑学的思想演变过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哲学理念和方法论。
同时,通过对三个阶段的比较和对比,可以帮助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到黑格尔逻辑学的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进而对其哲学体系有更全面的把握和理解。
最终,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入探讨黑格尔逻辑学的视角,从而促使对其深奥哲学思想的思考和启发。
2.正文2.1 第一阶段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第一阶段被称为"抽象逻辑"阶段。
黑格尔所说反思的几个阶段
黑格尔所说反思的几个阶段一、感性反思黑格尔认为,反思是人类进步的基础,而感性反思是人们对自身经验和感受的直接反思。
感性反思是认识世界的起点,它使人们能够从自身的经验中提取知识,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通过感性反思,人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寻求改进和提升。
二、理性反思理性反思是在感性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的更加深入和系统的思考。
通过理性反思,人们能够超越个人的经验和感受,思考更加普遍和抽象的问题。
在理性反思的过程中,人们能够运用逻辑推理和科学方法,对复杂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理性反思使人们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指导实践和改进。
三、批判性反思批判性反思是在理性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的更加深入和批判性的思考。
通过批判性反思,人们能够质疑和挑战既有的观念和假设,从而推动知识的进步和创新。
在批判性反思的过程中,人们需要具备批判思维和批判精神,能够审视和评估各种观点和理论的优劣,从而形成独立和有判断力的见解。
批判性反思是思维的高级形式,能够培养人们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超越性反思超越性反思是在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的更加开放和超越性的思考。
通过超越性反思,人们能够超越个人的利益和偏见,思考更加广阔和综合的问题。
在超越性反思的过程中,人们能够关注整体和全局,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超越性反思能够培养人们的全局意识和综合思维能力,使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和多变的现实世界。
反思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环节,它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进自身的关键。
感性反思是认识世界的起点,理性反思是深入思考的基础,批判性反思是思维的高级形式,超越性反思是开放和超越性思考的境界。
通过进行不同阶段的反思,人们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不断深化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反思的过程,不断培养和提升自身的反思能力,以推动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小白读《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笔记,太难了
小白读《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笔记,太难了有哲学知识体系的读者,读黑格尔著作原文会容易些,像我这样的哲学入门汉,阅读起来确实太难了,所以会特别选择导读书《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是一部天书,睿智宏大但晦涩难懂。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致力于“帮助那些初次阅读《精神现象学》,正在寻找道路走出这个迷宫的人来理解它”。
黑格尔将《精神现象学》诠释为“意识的经验学”,精神现象是每个人都有的意识经验,古希腊人的精神形态是伦理的形态,个体与实体两种自我意识,而又彼此不分,个体以实体的普遍性为意识的真理和行为合法性依据。
《精神现象学》主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古希腊社会,神法、人法调节了家庭私人领域与城邦之间的关系。
这也是给我这样的初级读者一个非常强烈的引导,“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这本书是什么”这是什么?感性确定性是最初的意识,每个人都有知道的意识,休谟说唯一确定的就是第一印象,也就是感性确定性。
黑格尔认为感性并不可靠,感性确定性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也难以确定,也在瞬息变化中,必须要超越感性,知觉就是不只感性的东西,有概念化的内容。
“物”是本身的事物,还是眼中的现象,想要把握“物”本身,就上升到了“知性”。
知性就是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本质,超出一切感官世界。
感性的作用是接受经验质料,知性的作用是对这些经验质料进行综合统一以构成知识。
判断就是以某种形式把不同的表象或者概念联结在一起。
规律是各种现象中的一个现象,现象不是规律,任何现象都有规律,“等同者成为不等同,不等同者成为等同”互相矛盾、不想冲突的现象,知性从背后找规律。
《精神现象学》中主观精神包括:意识、自我意识和理性,而对“自我意识”的探究是我在《精神现象学》中最想看到的部分,犹如浩瀚的宇宙缥缈又时刻息息相关的互动让人兴奋又迷惑。
康德认为意识对某个对象的意识,是单向的。
黑格尔则认为自我意识要把自己也当做对象来看待。
黑格尔哲学的人性观研究
黑格尔哲学的人性观研究黑格尔是19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他对人性的研究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黑格尔认为人性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人的本质是个体和整体的关系不断发展演变而成。
他认为人的本质是通过社会关系和文化传统的塑造而逐渐形成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是在社会和历史条件下才能得以实现的。
黑格尔强调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性,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对话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在人的社会生活中,个体通过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逐渐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角色,从而形成对自我身份和价值的认知。
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自我意识得以不断发展和壮大,使个体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本质和价值。
另外,黑格尔强调人的自由意志的重要性,他认为人的自由意志是指个体有能力自主选择和决定自己的行动,而不是被外部强制力量所控制。
在黑格尔看来,人的自由意志是通过对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自觉选择和承担而实现的。
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要根据自己的道德信念和理性思考来选择行动方向,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在黑格尔的人性观中,个体的存在是与社会和历史紧密相关的。
个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社会关系和文化传统与他人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
黑格尔强调了个体与整体的辩证关系,认为人的本质是在社会和历史条件下逐渐建立起来的。
人只有在与他人互动和对话中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和自我意识。
总的来说,黑格尔的人性观强调了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和发展过程。
个体的存在是个体与整体的辩证统一,是通过社会关系和文化传统的塑造而逐渐形成的。
人的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是在社会和历史条件下才能得以实现的。
黑格尔的人性观为我们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和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
黑格尔对人的本质认识
黑格尔对人的本质认识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是德国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对后来的哲学、政治、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黑格尔看来,人的本质是一种自我意识的存在,它既是个体又是社会性的。
下面将从人的自我意识、人与社会、人与自由等方面探讨黑格尔对人的本质认识。
一、人的自我意识黑格尔认为,人类是具有理性和自我意识的存在。
他把自我意识定义为“知道自己知道”的能力,即能够反省和认知自己思维活动的能力。
这种能力使得人类从其他动物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存在。
黑格尔进一步指出,自我意识不仅仅是个体内在的心理状态,更重要的是它作为社会存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个个体都通过语言和交流与他人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对自己以及他人身份和地位等方面认知和评价。
因此,在黑格尔看来,个体并不孤立地存在于世界之中,而是通过社会化过程与他人相互联系和影响。
二、人与社会黑格尔认为,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本质。
在他看来,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集合体,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这些个体通过相互交流和合作实现了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完善。
黑格尔进一步指出,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个体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这些关系包括家庭、政治、经济等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又多元化的社会结构。
三、人与自由黑格尔认为,自由是人类最重要的价值之一。
他把自由定义为“理性意志”,即能够根据理性选择和行动的能力。
在黑格尔看来,自由不仅仅是一种心理状态或者行为方式,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人类本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黑格尔进一步指出,在现代社会中,自由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价值观念。
然而,在实践中,自由往往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限制和挑战。
为了实现真正的自由,个体需要在社会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同时也需要尊重他人的自由和权利。
结语综上所述,黑格尔对人的本质认识包括了人的自我意识、人与社会、人与自由等方面。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黑格尔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黑格尔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情志,即现在所说的心理学,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理学基本概念“黑格尔”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黑格尔【生卒】:1770—1831【介绍】: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
1788-1793年就读于杜宾根神学院,后获哲学和神学博士学位。
1793-1801年在伯尔尼和美因河畔法兰克福等地任家庭教师。
1801年起任教于耶拿大学,后任纽伦堡文科中学校长。
1816-1818年先后任海德堡大学和柏林大学教授。
1829年任柏林大学校长。
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分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部分,美学是其精神哲学的一部分。
将美定义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将理性提到艺术的中心位置,在强调艺术作品是诉诸心灵的同时,认为艺术作品须个性化,形成个别的感性的东西。
进一步把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相结合,提出理性和感性的统一即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因外在世界是人的认识和实践对象,通过认识和实践(抽象的心灵劳动),外在世界被打上人的烙印,使环境人化。
人在“人化”的世界中得到实现和肯定,也在这种自我创造中获得满足。
还认为艺术的思想性就在于艺术应成为认识和表现人类最深刻的旨趣及心灵最深广的真理的一种方式,艺术担负着成为各民族人民教师的使命。
只有这样,艺术才尽了它的最高职责。
主张人是艺术的中心对象,性格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
典型的性格要体现人生理想,具有坚定性,反对感伤主义。
真正的人物性格须具有勇气和力量,发扬意志,去掌握现实。
着有《精神现象学》(1807)、《逻辑学》(1812-1816)、《美学》等。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复习版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绪论第一节近代心理学史的对象一古代哲学家的心理学思想(一)德谟克利特人的灵魂由不可分的原子构成的。
这些原子是球行的,能动的,灵魂也是可动的。
(二)柏拉图精神是自足的,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
人在出生之前,灵魂就早已存在。
学习是把生而具有的理念从灵魂深处挖掘出的一种过程,学习就是回忆。
(三)亚里士多德四因论:事物的原因有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四种。
质料因是事物所由形成的原料;形式因是事物的形式;动力因是事物变化的最初源泉;目的因是事物终极的原因。
质料是消极的,而形式是主动的、积极的,是事物能动的本质。
(四)奥古斯丁宣扬禁欲思想,鄙视物质,追求死后的极乐世界。
(五)阿奎那灵魂可分为植物性的、感性的和理性的三个等级。
感性极和理性极可分为认识和欲望的机能。
认识包括五种外部感觉(触、味、嗅、听、视觉)和四种内部感觉:共同觉、想象、记忆和估计的能力。
二近代心理学史的对象研究心理学在近代西欧和美国如何形成、演变和发展的历史。
三近代心理学史的三大发展时期(一)第一个时期是从笛卡尔和洛克到冯特前为止,包括当时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心理学以及生理学。
(二)第二个时期,实验的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三)第三个时期,自冯特到现代,包括心理学各个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学习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意义一对于我们掌握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对于我们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对于我们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也有好处。
第一章17世纪到19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哲学心理学思想一历史背景和特点(一)历史背景见P18(二)这个时期的心理学思想有三个特点1 心理学仍属于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范畴。
2 心理学的理论来源主要以笛卡儿和洛克两派的哲学思想为基础。
3 哲学心理学主要以经验论、联想论和感觉论为理论形式。
二这个时期的心理学家的思想(一)笛卡儿的心理学思想1 提出了反射和反射弧这两个概念,根据动物是机器这个论断提出了刺激反应的假设。
黑格尔是怎么看待“知识来源于经验”这个问题的?
黑格尔是一位德国哲学家,他对“知识来源于经验”这个问题有着独特的见解。
在他看来,“知识来源于经验”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复杂问题。
黑格尔认为,知识不仅仅来源于经验,还来源于理性。
他认为,人类的理性是一种独特的能力,能够超越经验,从而产生新的知识。
例如,人类可以通过推理、逻辑等方式来推导出新的结论,这些结论并不是单纯从经验中得出的。
黑格尔强调,知识的来源不仅仅局限于经验,还包括理性。
黑格尔认为,经验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
他认为,经验是一种复杂的过程,包括感觉、感知、认知等多个环节。
在他看来,人类的感官并不是完全可靠的,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局限性。
经验并不是一种完全可信的知识来源,需要经过人类的理性思考和判断。
黑格尔还指出,知识的来源还包括社会和历史的背景。
他认为,人类的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受到社会和历史的影响。
例如,人类的价值观、文化传统等都会对知识的产生和传播产生重要影响。
黑格尔对“知识来源于经验”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十分复杂和深刻的。
他认为,知识的来源不仅仅局限于经验,还包括理性、社会和历史的背景等多个方面。
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探究知识的本质和来源。
黑格尔认为,知识的来源不仅仅局限于经验,还包括理性、社会和历史的背景等多个方面。
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探究知识的本质和来源。
浅谈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浅谈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摘要]黑格尔的悲剧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从三方面分析了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即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悲剧理论的主要内容和问题。
通过分析发现,黑格尔悲剧理论中的永恒正义不是一种寂然不动的实体,而应该是在悲剧冲突中不断地得到彰显,得到超越。
[关键词]黑格尔悲剧理论哲学思想永恒正义我国著名学者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论及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时,曾说过:“哲学家谈悲剧总是不那么在行。
在悲剧问题上求教于哲学家往往是越说越糊涂。
”然而,事实当真如此还是别有深意?显然,我们不能武断地下结论。
本文就来谈谈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研究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必须先了解其哲学思想。
黑格尔有一句名言:“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
”主张思维与存在的统一。
他认为逻辑推演的过程就是思想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客观世界发展的过程。
黑格尔反对康德的“自在之物’’不可知的观点,他认为思想是“客观的”,是事物的本质。
它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这就是黑格尔所谓的“绝对精神”,由此建立起了其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辩证发展的,他反对“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认为正反两面是相互联系和转化的,不把反面看作对正面的简单否定,而把它看作构成正面的内部环节,正如黑格尔所说“纯粹的光明就是纯粹的黑暗”。
嘿格尔把“绝对精神”分为三个基本阶段:逻辑、自然和精神。
黑格尔的全部哲学主要就是对这三个阶段的描述。
“绝对精神”通过艺术、宗教和哲学三种形式来认识自己,哲学是“绝对精神”的完成形式,宗教介乎哲学和艺术之间,而艺术只是精神对自身的一种感性的、直观的认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悲剧理论的主要内容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他关于对立面统一的辩证法思想的一个特殊应用,悲剧中,相互对立的双方构成“冲突”,而对立上面的统一,即是通过“和解”的方式。
悲剧的产生:冲突说。
黑格尔所谓的冲突,是指人物性格在某种具体情境中所遭受到的两种普遍力量(人生理想)的分裂和对立。
黑格尔“存在即合理”的哲学思想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1.引言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精神层面的需求。
由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急剧转变,人们原有的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和挑战。
伴随社会节奏地进一步加快,一系列经济政治变化所带来的新现象、新变化,令人们措手不及。
于是人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孤独、焦虑、无意义感等,人不知道为何工作、为何学习、为何生活……终日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中,过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子,体验着内心的迷茫和倦怠。
种种迹象表明,人们开始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追寻内在的意义。
因为没有获得对生命意义的满意解释,而产生了上述一系列的困惑和迷茫。
帮助来访者探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时代赋予心理咨询师的一个难题,黑格尔“存在即合理”的哲学思想,为存在主义哲学的产生,以及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哲学基础。
对黑格尔“存在即合理”的哲学辩证哲学思想的充分挖掘,对于存在主义治疗方法的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2.“存在即合理”由来及其正确理解黑格尔的“存在即合理”的哲学思想源于他的辩证法。
黑格尔的辩证法其实质就是对某事物(包括物质上的东西和意识上的观念)进行放大、缩小等操作,并检验各种操作的结果,从中获得该事物是否为真,或者在何种程度上为真的一种哲学认知。
例如,判断“鸟站在树枝上”是否成立,可以将其颠倒为“树枝上站着鸟”,扩大为“鸟站在森林上”,缩小为“鸟站在树叶上”,扩大颠倒为“鸟不能站立”等,再从中判定原命题是否成立,以及在什么范围内成立。
换言之,用辩证法来观察事物需要有一个基点。
基于理性判断的基点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一个尚未了解的事物时,通过辩证的方法来逻辑操作已知的事物,依据我们对该事物的了解,推论要认识的事物是对是错,这就是所谓辩证地看事物。
合理的逻辑操作就是辩,而推论就是证。
对于思维者而言,基点选择的难度远远大于对问题的合理的逻辑操作。
黑格尔“存在即合理”的哲学思想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徐 喆摘要:黑格尔的“存在即合理”的辩证哲学思想,具有深厚的精神内涵。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主要内容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主要内容《谈谈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嘿,今天咱来聊聊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这可真是个有点深奥但又超级有趣的玩意儿啊!你知道吗,就说那次我去图书馆吧,我在书架间闲逛,突然就看到了一本关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书。
那本书安静地躺在那里,好像在等着我去发现它的秘密。
我就好奇啊,心想这到底讲的是啥呢?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啊,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心灵之旅。
它告诉我们,人的意识是怎么一步步发展的。
就好比我们从懵懵懂懂的小孩,慢慢成长,经历各种事情,对世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它研究的就是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精神状态和变化。
比如说吧,我们一开始可能只看到事物的表面,就像小时候只能看到糖果的甜蜜,却不懂背后制作的复杂。
但随着我们不断学习、思考、经历,我们开始理解更深层次的东西。
这就像是一层一层地剥开洋葱,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发现。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能随处找到精神现象学的影子呢。
比如我们对一件事情的看法会随着时间和经历而改变。
就像我最开始觉得榴莲好臭啊,打死都不吃,后来有一次尝试了一下,哎呀,居然发现它很好吃!这就是我的意识发生了变化呀。
再看看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的各种体验,也是精神现象学的体现。
我们和不同的人相处,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认识,这都是我们的精神在起作用呢。
总之啊,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就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对自己和世界认识的大门。
它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更全面地看待生活中的一切。
这不,我又想起了自己在图书馆看到那本书的那一刻,真没想到它后来会让我懂得这么多关于精神现象学的东西呀。
以后说不定我还会继续在这条奇妙的探索之路上走下去呢!这就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主要内容啦,是不是挺有意思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卷 第4期宁 波 大 学 学 报(人 文 科 学 版) Vol. 22 No.4 2009年7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LIBERAL ARTS EDITION) July 2009 ——————————————收稿日期:2009 - 05 - 21作者简介:车文博(1931 -),男,吉林扶余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黑格尔心理学思想浅涉车文博(吉林大学 哲学社会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摘要:黑格尔是德国理性主义心理学的集大成者。
(1)反对经验心理学、面相学和骨相学,强调从过程或形式的视角研究心理活动的本质及其能动性。
(2)对人的意识的发展作了深刻的分析,主张用辩证的方法和发展的观点,把心理学的历史考察与逻辑发展联系起来,阐释个体意识(意识、自我意识、理性)生成与发展的过程。
(3)建构一个完整的心理学思想体系,包括理论精神(直观、表象、思维)、实践精神(实践感觉、冲动和任意、幸福)和自由精神。
关键词:黑格尔;理性主义;心理学中图分类号:B51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 5124(2009)04 - 0122 - 07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1831)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重要的代表,是唯心辩证法的哲学心理学家。
他出生于斯图尔特的一个官僚家庭,1793年从图宾根神学院毕业后,做过家庭教师、报纸编辑和中学校长,主要是在大学任教,1818年被普鲁士政府委任为柏林大学教授,主持哲学讲座,1830年又被提升为校长。
他从1817年到1829年,先后在海德堡大学、柏林大学,讲过七个学期的心理学课程。
1831年因患霍乱病,死于柏林。
他的主要著作有:《精神现象学》(1807)、《逻辑学》(1812-1816)、《哲学全书》(包括《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1817)、《法哲学原理》(1821)等。
其中,“黑格尔的圣经”——《精神现象学》和《精神哲学》(特别是“心理学”部分),则是黑格尔哲学心理学思想的代表著作。
黑格尔建立了历史上最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概念辩证法。
这是刚刚形成中的德国近代资产阶级日益增长的社会革命要求以及它仍然具有的软弱性、妥协性和保守性在哲学上的反映。
黑格尔不仅对辩证法的发展有着历史的功绩,而且对心理学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贡献。
首先,黑格尔反对经验心理学、面相学和骨相学,强调理性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
18世纪下半叶,在德、法、英各国流行两门伪科学,即“面相学”和“头盖骨相学”。
主要宣传者是拉法特(1741-1801)和盖尔(1758-1828)。
面相学所讲的是关于人的面相与他的心理特点的关系,头盖骨相学所讲的是关于人的头盖骨与他的心理特点的关系。
黑格尔认为,面相、头盖骨形状与个体无必然关系,面相学和头盖骨学只是一些“纯粹空谈”,“十分莫须有和十分武断的玩艺”[1](223)。
同时,他指出,一个人的真实性不是能从他的面相、骨相中看到的,它只能在他的行为里表现出来。
他说:“真正地说,人的真正的存在是他的行为;在行为里,个体性是现实的。
”[1](212-213)通过行为,人的内心才表白出来,而不致成为只可“意谓”而“不可形容的东西”。
他宣称:“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个 人。
”[1](213)虽然黑格尔把“灵魂”视为“身体的生机原则”,抹煞心理生理基础的研究是唯心论的,但是他反对把心理学曲解为面相学和骨相学,强调依据一个人的行为来判断其内在心理品质还是正确的。
黑格尔认为,经验心理学是肤浅的,理性心理学是高深的。
理性心理学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第4期车文博:黑格尔心理学思想浅涉123它是凭借抽象思想的范畴去研究灵魂的本质,不是对灵魂现象的经验的研究。
他说,经验心理学的弊病在于,它是“以知觉为出发点,只限于列举并描写知觉所供为的事实”。
[2](114)第二,它研究的对象是揭示“灵魂的内在性质”,任务是研究“人的知识和活动的诸形式”,不是研究“它们的内 容”。
[3](97)例如,感性、知觉、思维、情感、冲动和意志等均属于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至于意识内容从属于法、艺术、宗教和哲学研究的范围。
第三,它是“从心灵的具体实在性和能动性去考察心灵”,决不能认为“心灵是一个无有过程的存在”。
[2](114-115)在他看来,把“心灵之无过程的内在性与其外在的表现分开”,是一切旧心理学的特征。
显然,黑格尔反对经验心理学的思想,强调心理学要从过程或形式的角度研究心理本质的思想是很宝贵的。
当然,由于他否认客观世界的独立存在,把周围世界视为个体自身的“呈现”,这就决定了他的理性心理学具有十足的唯心主义性质。
其次,黑格尔对人的意识的发展作了深刻的分析。
黑格尔反对那种攻击心理主义,提倡脱离经验、心理事实的“直观本质”或“洞见本质”的所谓现象学方法,主张运用辩证的方法和发展的观点,把心理学和历史的考察与逻辑的发展联系起来。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不仅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雏形”、“导言”和“秘密”,而且还是阐述得最为简单、明白、扼要的一部“意识发展史”的巨著。
恩格斯说:“精神现象学,也可称为与精神胚胎学和精神古生物学类似的学问,是个人意识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的描写,这些阶段可视作人的意识在历史上所经过的诸阶段的缩影。
”[4](11)黑格尔认为:人的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产物,而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
他在《精神现象学》一书中,依据唯心主义观点描述了人的意识如何由最低级的意识形态逐步提升到绝对知识高度的辩证发展的过程。
黑格尔把人的意识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一、意识,二、自我意识,三、理性,四、精神,五、宗教,六、绝对知识。
前三个阶段的内容大体相当于“精神哲学”的“主观精神”部分,即个体意识的发展阶段,第四部分相当于“客观精神”部分,即简要地描述了历史的各个阶段(古希腊、罗马、1789年的法国革命等等)和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后两个阶段相当于“绝对精神”部分,即分析了本来意义下的社会意识形式。
黑格尔认为,个体意识是由“意识”、“自我意识”和“理性”等三部分所组成的。
“意识”在这里是指对外界对象的意识,是人的意识发展的最初阶段。
这一阶段又分为三个环节:(1)“感性确定性。
”它是意识发展的最原始的环节,是一种最直接的感觉。
此时,主体对客体(对象)只是一种“意谓”,即主体只“意谓”到“事情存在着(或有这么一回事)”。
[1](64)至于这事物如何存在,它是什么,主体则毫无所知。
(2)“知觉”。
它是意识中的由个别到一般、由殊相到共相的一个环节。
此时,主体不仅知道有“这一个”或原始的直接性,而且认识到“这一个”是什么,认识到客体的性质。
(3)“知性”。
它是比知觉意识更高的一个环节,即思维的第一个体现者。
此时,意识所企图寻求的是事物的全体、本质和根据,而这在黑格尔看来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共相”。
[1](89)“自我意识”是由以外物为对象发展到以自身为对象的意识阶段。
在此以前,黑格尔谈的是对象化的意识,即意识的客体对于意识来说乃是某种外在的东西。
在现在这个阶段中,意识则以意识自身为对象,是意识“对于自己本身的知识”。
[1](116)从“意识”到“自我意识”,是从我与物的关系发展到我与人的关系。
在“意识”的阶段里,黑格尔所讲的只是认识论,即关于意识对物的认识的理论;从“自我意识”的阶段以后,黑格尔所讲的则既是认识论,也是他关于人、关于社会伦理、文化、宗教、哲学等方面的理论。
“理性”是由“自我意识”进而发展到自我实现或主客观统一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在“理性”阶段里,“自我意识”将确信“实在即理性、理性即实在”这一唯心主义原则。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在《现象学》……中,……个人首先转变为‘意识’,而世界则转变为‘对象’,因此生活和历史的全部多样性都归结为‘意识’对‘对象’的各种关系。
”[5](163)可见,黑格尔对人的意识发展史的描述,也就是对“意识”与“对象”、“主体”与“客体”、“自我”与“实体”,即思维与存在的对立同一过程的描述。
它的理论基础是唯心的,方法则是辩证的。
从这里,使人们看到了由内部矛盾所124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 推动的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从外物意识到自我意识发展的一幅有价值的历史图画。
最后,黑格尔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心理学思想体系,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心理学见解。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即“绝对理念”的辩证发展过程。
他认为,世界是按照逻辑规律自行发展着的“绝对理念”,自然是“绝对观念”的“外化”,认识是“绝对观念”的自我“反思”。
而描述“绝对观念”所经历的这三个阶段的“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也就构成了他的哲学全体系。
“精神哲学”、“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
其中,“主观精神”是研究个人意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黑格尔哲学心理学思想的集中反映。
“主观精神”又分为三部分:“人类学”、“现象学”和“心理学”。
在“人类学”中,精神以灵魂的形式与身体相联系。
这里,使他感兴趣的主要不是地球上人的分布问题,不是人们的种族、年龄、性别等特征上的差异问题,也不是人的起源及其与动物界的联系问题,而是与上述各种情况相联系的个体天赋、气质和性格的独特性的问题。
显然,在“人类学”里也包含了一些黑格尔的心理学思想。
在“现象学”中,意识与客体相对立,因而还没有揭明客体本身就是精神的本质。
这是黑格尔心理学思想的一个部分。
就其内容来说,大体上同他的《精神现象学》是一致的。
主要研究了意识本身、自我意识、意识和自我意识的统一(即理性)等问题,其中还探讨了感觉和知觉的相互关系、知觉和知性思维的联系、知性和理性的相互关系、劳动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
在“心理学”中,观念的东西和实在的东西的对立被扬弃,精神被完全撇开物质的东西来加以考察。
这是黑格尔对作为一门科学的心理学的基础的解释的唯心主义实质所在。
主观精神这三部分大概框架如下:a.自然灵魂b.感觉灵魂 人类学(灵魂)c.现实灵魂a.意识本身b.自我意识 精神现象学(意识)c.理性a.理论精神b.实践精神心理学(精神) c.自由精神实际上,按照黑格尔的思路,精神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灵魂(人类学研究)和意识(精神现象学研究对象)的统一,因此人类学、现象学和心理学各自包含的三个环节都有对应关系。
从这个角度看,不仅心理学中,而且人类学和现象学中也都包含着代表黑格尔心理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以下我们主要以主观精神第三部分——心理学为线索,并适当参照人类学和现象学的相关论述,简要阐述一下黑格尔相关思想。
黑格尔“心理学”思想体系的一览表如图1。
“理论精神”是黑格尔心理学思想体系的第一个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黑格尔专门分析了作为心理机能的知觉、表现和思维,正确指出了认识的能动性及其在个人活动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