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

合集下载

静脉输液风险防范管理

静脉输液风险防范管理

静脉输液风险管理原则
使护士从“怕犯错”旳意识,转变为主动思索:“ 哪里可能犯错”。 管理者对差错旳处置行为,变化成对风险旳控 制行为。 将危险管理提升到安全管理旳角度,将不安全 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所以主动而超前旳风险管理,比悲观旳事后处理更 全方面、更科学。
怎样降低静脉输液风险
1.加强护士责任心旳培养
2
消毒
1
3
穿刺
4
选择血管
静脉输液
送管
6
5
封管
固定
留置针冲管和封管
冲管旳定义:用等渗盐水将导管内残留旳药 液冲入血管,防止刺激局部血管,并降低药 物之间旳配伍禁忌,应用于两种药物之间, 或封管前。
冲管液:等渗盐水
冲管措施:推一下停一下,在导管内造成小 漩涡,加强冲管效果。
留置针冲管和封管
封管旳定义:保持静脉输液通路通畅, 用于输液 结束后。
封管液种类
等渗盐水
用量5-10ml,6-8小时冲管一次
稀释肝素溶液
每毫升含肝素10-100单位,用量2-
5ml。抗凝作用连续12小时以上
封管措施
正压封管法 脉冲式封管法 脉冲式正压封管法
封管措施
正压封管:在封管旳过程中,边推
注封管液边退针旳措施
脉冲式封管:推注旳过程中,退一
下停一下(每推注0.2ml,暂停1秒, 再推注0.2ml,如此反复进行),在 注射最终0.5ml生理盐水时,边注射 边向后拔针直至完毕封管。
主动观察问询病人旳情况,使问题在 萌芽状态就被早发觉、早处理,降低了 对病人身心旳损害,保障病人旳用药安 全。
降低静脉输液风险防范制度
制定输液流程 完善输液管理制度 过敏反应旳应急流程 输液输血反应旳应急流程 特殊病人、特殊治疗同意书 特殊药物使用警示制度

静脉输液治疗潜在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治疗潜在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治疗潜在的护理风险以及防范措施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胸外一科姓名:王彩丽随着静脉输液的广泛应用,静脉输液实践的风险性也在增加。

如何认识和防范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有效降低输液相关的护理差错与纠纷的发生、提高输液安全与质量、已成为护理管理人员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今日我科通过从严格依法行医,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加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报告、反馈系统等方面加强静脉输液风险与安全管理。

随着静脉输液治疗的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不断出现,静脉输液护士在工作内容、手段、方式、范围等不断得到扩展和深化的同时,静脉输液实践的风险性也在增加。

因此应积极加强静脉输液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事件与安全的管理,以下我们集体讨论以及进一步学习有关于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风险与安全管理的一些具体措施:一、严格依法行医在我科执业的护士均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并按要求注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明确规定护理学员和实习生必须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才能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护理部和科护士长随时督查,私自单独操作者一经发现,护理学员取消培训资格,实习生辞退回学校,并对带教科室和老师给予相应的处罚。

我科执行PICC置管术时,均由取得PICC置管资格认证的护理人员进行此项操作。

二、完善静脉输液相关管理制度,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1、医院组织各职能部门不断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五大护理核心制度要求护理人员人人熟知并认真落实,其中查对制度的落实、确保患者安全是关键。

针对关键、薄弱环节制定了《护理操作规范手册》,人手一册,其中包括给药错误应急处理流程、药物过敏反应处理流程、药物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流程等与静脉输液有关的应急预案,要求护理人员熟记内容,提高应急能力,在紧急情况下能有效应对。

每个科室均下发了《常见药物配伍禁忌表》,护理人员可快速查找常见药物配伍禁忌。

通过以上措施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做到有章可循,从制度上保证了静脉输液治疗安全工作的落实。

静脉输液操作风险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操作风险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操作风险及防范措施一、静脉输液操作的风险1.穿刺风险:静脉输液操作需要进行静脉穿刺,如果穿刺不准确或不注意卫生条件,可能会导致局部疼痛、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2.感染风险:输液过程中,若无严格的无菌操作,可能引入细菌或其他病原体,导致输液部位感染,严重时可能引发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3.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对静脉注射较为敏感,如快速输液可能引发过敏反应,严重时甚至可导致休克。

二、静脉输液操作的防范措施1.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静脉输液通常选择手背、前臂或手臂等静脉较为明显的部位进行穿刺,避免选择静脉难以触及的部位。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者在进行穿刺前应洗手,并佩戴无菌手套,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穿刺针或输液管与非无菌物品接触。

3.检查输液设备:在使用输液设备前,应检查针头是否完好、管道是否畅通,确保设备无损坏,以防止药液外漏或输液速度过快。

4.控制输液速度: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患者的需要,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不良反应。

5.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在输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体温、血压、呼吸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6.定期更换输液管和穿刺针头:输液管和穿刺针头应定期更换,避免使用时间过长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三、静脉输液操作的重要性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各个科室。

正确的静脉输液操作可以确保药物的准确输送到患者体内,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合理的静脉输液操作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静脉输液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操作者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定期接受相关培训,持续提高自身素质。

同时,医疗机构也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静脉输液操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静脉输液操作风险较高,但通过严格执行防范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静脉输液操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有效治疗。

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03
案例三:输液速度过快, 导致患者心脏负荷过重, 引发心衰
02
案例二:护士操作失误, 导致空气进入静脉,造成 空气栓塞
案例一:患者输液过程中 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导致 严重后果
案例分析的启示
F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
E
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D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安全意识
加强患者教育,提 高患者的安全意识
和配合度
安全管理的实施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 度和流程
A
加强输液设备的管理和 维护
C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 者安全意识
E
B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安 全培训和考核
D
建立患者安全用药档案, 确保用药安全
F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 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静脉输液治疗的风险 防范
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保障患者安全: 降低静脉输液治 疗过程中可能出 现的风险,保障 患者生命安全
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风险防范, 提高医疗质量和 服务水平,减少 医疗事故的发生
降低医疗成本: 通过风险防范, 减少医疗事故和 纠纷,降低医疗 成本
维护医患关系: 通过风险防范, 提高患者满意度, 维护良好的医患 关系
严重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营养不良或无法通过口服补充营养 药物无法通过口服吸收或需要快速起效 胃肠道功能障碍或无法通过胃肠道给药
手术前后需要补充液体或药物 危重患者需要紧急救治或维持生命体征
静脉输液治疗的注意事项
严格遵循医嘱,确保用 药剂量和速度准确
A
保持输液环境的清洁和 安静,避免交叉感染

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常见且重要的操作,然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却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痛苦和风险。

本文将对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一、原因分析1. 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查对制度的落实不够到位是导致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给患者进行治疗时,只喊床号而不喊姓名,更换液体时未做到姓名、药名、输液卡三对照,导致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

2. 执行医嘱不正确:护理人员盲目地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用药剂量的更改,对患者造成影响。

此外,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

3. 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流程未严格执行:由于低年资护士较多,工作经验不足,对专科知识、基本常识、操作规程掌握不牢固,工作流程不熟悉。

导致病情观察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如卧床患者翻身不及时造成压疮,违反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造成器械、纱布遗忘在手术切口中,违反护理操作规程,让家属给患者鼻饲造成窒息。

4. 静脉输液操作不当: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未能严格按照规程进行,如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此外,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伤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

5. 沟通不良:护理人员与患者、医生之间的沟通不足,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进而影响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例如,护理人员未能正确理解医生的医嘱,或未能向患者充分解释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导致患者不配合。

6. 管理因素:护理管理层面的不足,如人员配置不合理、工作压力大、培训不足等,也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因。

二、防范对策1. 加强查对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姓名、药名、输液卡三对照制度,确保患者用药的正确性。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查对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其严谨的工作态度。

2. 提高医嘱执行的准确性:护理人员应充分理解医嘱的内容,严格执行医嘱,并及时发现并纠正医嘱中的错误。

静脉输液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1. 引言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科室。

为了确保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静脉输液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和重要性。

2. 静脉输液规范2.1 输液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静脉输液前,医务人员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检查药物的有效期和包装完整性;•检查静脉输液设备的完好性;•确认病人的身份和处方的准确性;•清洁和消毒皮肤。

2.2 输液设备的选择和准备选择合适的输液设备对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常见的输液设备包括输液器、注射器、针头等。

在选择和准备输液设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确保输液设备的完好性和无污染;•根据输液速度和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输液器;•使用带有防止误插连接器的输液器,以防止错误插入;•清洁和消毒输液设备,确保无菌环境。

2.3 输液操作规范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医务人员需要按照规范的操作程序进行,以确保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常见的输液操作规范包括:•选择合适的静脉插入部位;•寻找适合的静脉;•用消毒剂消毒插入点;•按要求插入静脉针;•固定静脉针;•确保输液过程中无滴漏和护理观察。

3.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3.1 人员培训和技能评估为确保医务人员具备静脉输液操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医院应制定培训计划,并定期进行培训和技能评估。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静脉输液操作规范;•输液设备的选择和准备;•静脉插入和固定技巧;•输液并发症的处理。

3.2 输液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对输液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是确保静脉输液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医院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药物和输液设备的采购和验收;•输液设备的清洁和消毒;•输液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输液设备的报废和更换。

3.3 输液记录和报告为了监控和评估静脉输液的效果和安全性,医务人员需要做好输液记录和报告工作。

相关内容包括:•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和输液过程;•监测输液速度和药物剂量;•观察患者的输液反应和并发症;•及时报告和处理异常情况。

静脉输液相关法律法规及风险管理

静脉输液相关法律法规及风险管理
信任度
PRT 4
医疗人员职责与培训
医疗人员职责分工与协作
医生:负责 诊断、治疗 方案制定和
执行
护士:负责 执行医嘱、 观察病情和
护理工作
药剂师:负 责药品的调
配和发放
医疗技术人 员:负责医 疗器械的操
作和维护
医疗管理人 员:负责医 院的运营和
管理
医疗培训人 员:负责对 医疗人员进 行培训和教

医疗人员培训与考核
应对能力
信息共享:及 时传递风险信 息和管理经验, 提高整体风险
管理水平
静脉输液风险应对策略
建立健全的 风险管理制
度和流程
加强医护人 员的培训和 考核,提高
风险意识
严格执行操 作规程,避 免操作失误
加强药品管 理,确保药 品质量和安

建立完善的 患者信息管 理系统,实 时监控患者
病情变化
加强与患者 及家属的沟 通,提高患 者满意度和
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 了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方面的法律 要求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了 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等方面的 法律要求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了医疗事 故的定义、处理程序等方面的法律要求
《护士条例》:规定了护士的执业资 格、执业范围等方面的法律要求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了医疗 机构的设置、登记、执业等方面的法 律要求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规定 了医疗纠纷的预防、处理等方面的法 律要求
医疗事故鉴定与处理
医疗事故的定义和分类 医疗事故的鉴定程序和标准 医疗事故的处理原则和责任划分 医疗事故的赔偿和补偿机制
PRT 3
静脉输液风险管理

护理部输液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部输液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部输液安全管理制度一、引言静脉输液是医院治疗和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也是临床护理操作的基本技能之一。

然而,随着静脉输液技术的广泛应用,输液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患者输液治疗的安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护理部特制定本输液安全管理制度,以规范输液操作流程,预防输液风险,保障患者权益。

二、环境管理1. 输液环境应保持整洁、干净,无菌操作前需湿式清扫台面,空气消毒每日2次。

2. 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以减少人员流动和细菌污染。

3. 治疗室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温度适宜,光线充足。

4. 输液过程中,患者应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输液效果。

三、药品管理1. 护士在配药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定,洗手、戴口罩,避免污染药品。

2. 抗生素等需现用现配的药品,应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完毕,避免过期。

3. 药品存放应遵循避光、通风、干燥的原则,确保药品质量。

4. 护士在给患者输液前,应仔细核对药品名称、规格、有效期等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四、操作管理1. 输液前,护士应全面评估患者病情、药物性质及血管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输液方式和部位。

2. 穿刺前,用合格的消毒剂(如2%碘酊、75%酒精、碘伏或安尔碘)消毒皮肤,干燥后方可进针。

3. 穿刺成功后,应妥善固定输液部位,避免滑脱、渗漏。

4. 输液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输液反应。

5. 更换液体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污染输液器。

6. 输液结束后,应及时拔针,按压穿刺部位,防止出血和感染。

五、监测与评估1. 护士应定期对输液环境、药品、设备等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输液安全要求。

2. 输液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输液部位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护士长应定期对输液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定期对护士进行输液安全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

六、应急预案1. 发生输液反应时,护士应立即停止输液,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
目录
1. 重要性与必要性
1.1 输液过程中的风险
1.2 输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3 输液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2.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措施
2.1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2 定期检查输液设备
2.3 建立完善的医疗记录
3. 输液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3.1 静脉炎
3.2 输液速度过快
3.3 输液过程中发生漏液
4.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效果评估
4.1 通过监测数据评估安全管理效果
4.2 进行用户满意度调查
4.3 持续改进与提升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准确、安全地进行静脉
输液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至关重要。

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
着一定的风险,如果操作不当或管理不善,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

为了确保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严格的输液操作
规程,包括选择合适的输液设备、检查输液管路、定期更换输液袋等。

同时,建立完善的医疗记录系统也是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
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的输液情况和病情变化。

在实际操作中,静脉输液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如静脉炎、输液速度过快或漏液等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更换输液部位、调整输液速度或及时补液等。

为了评估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效果,医疗机构可以通过监测数据、用户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估。

同时,持续改进与提升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也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举措。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总结经验,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可以更好地确保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静脉输液管理措施

静脉输液管理措施

静脉输液管理措施静脉输液是现代医疗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治疗和护理方法,也是护士在临床中进行护理基础操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然而,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护士普遍存在不安全因素,如人员、输液用具、药物、输液泵使用、管道维护、输液相关性感染等。

为了确保病人输液安全,有效地达到治疗目的,增强护士的防范意识和能力,防止医疗纠纷,消除不安全隐患,必须规范操作流程,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并认真落实。

一、规范化管理的目的确保病人输液安全,有效地达到治疗目的,增强护士的防范意识和能力,防止医疗纠纷,消除不安全隐患。

做到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管理。

二、确保输液用具安全我院临床上常用于静脉输液的用具有:输液管、头皮针、肝素帽等。

这些用具在输液前必须认真检查其有效期、包装的完整性。

如已过期则不可重新消毒再使用。

外包装检查手法:轻挤外包装,如能鼓起则可放心使用,如不能则证明包装已有裂缝,细菌可能已侵袭包装内用具,应即更换。

三、药物的安全使用静脉输液治疗流程中药物的领取、摆药、配置、查对、更换液体等步骤均存在安全隐患,这些步骤参与的护士比较多,如某一环节没把好关则容易出错,因此,必须确保每一个步骤安全,才能确保病人用药安全。

四、输液泵的使用输液泵是静脉输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到输液的安全性和效果。

因此,必须确保输液泵的性能良好,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同时,护士在使用输液泵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的输液故障或输液过快、过慢等问题。

五、管道维护静脉输液过程中,管道维护是保证输液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护士必须定期对管道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管道通畅、无堵塞、无脱落。

同时,要加强对病人的宣教,指导病人正确维护管道,避免因管道问题而导致的输液中断或输液反应。

六、输液相关性感染控制静脉输液过程中,输液相关性感染是严重影响病人安全的问题。

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加强病房环境的消毒和卫生管理,定期对输液用具进行消毒和灭菌,以降低输液相关性感染的风险。

静脉治疗护理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案例分析

静脉治疗护理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案例分析

静脉治疗护理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案例分析摘要:目的:对静脉治疗中风险防范及安全管理案例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解决措施。

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04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均需行静脉治疗,采取摇号方式将其分为对照与观察两个组别,各52例患者,前者沿用常规护理,后者实施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手段,对比两组实际应用效果。

结果:经实验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于需静脉治疗的患者而言,进行风险防范及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减少各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一定保障。

关键词:静脉治疗;护理风险防范;安全管理引言:静脉治疗本就有着一定风险性,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因疏忽出现稍许差错,极有可能引发各种不良事件,增加静脉炎、空气栓塞等问题的发生率,给患者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对此还需加强护理管理。

本文主要探讨了静脉治疗的护理风险,并提出方法及安全管理对策,具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纳入研究的对象均在院内接受静脉输入药物治疗,时间在2021年6月~2022年5月区间,因本次实验采取对比方式,对此还需构建对照与观察组两个组别,同时为保证研究的有效性,应保证每组患者的人数处于均等状态,并随机选出。

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为(35.78±4.05)岁,观察组以上数据分别为27、25例(36.11±5.29)岁。

两组患者各项资料经对比相对较为均衡(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在静脉输液治疗时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护理人员根据流程展开各项操作,同时密切关注患者各反应情况,加强监督巡查,注意询问患者感受,并告知其相关注意及配合事项,提高其认知及依从性。

观察组实施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措施,以此来提高护理的全面性及整体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①护理风险评估,因每位患者的病情、治疗方式、应用的药物、配合度均有着较大差异性,对此为保证护理的针对性,还应提前做好相应的评估工作,与此同时还应当结合以往经验,对较易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找出主要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上制定防范措施可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给予患者药物、营养物质等。

然而,静脉输液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感染、药物误用等问题。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医护人员应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本文将从感染控制、药物管理、设备使用和培训教育等方面详细介绍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感染控制1. 严格执行手卫生:医护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彻底清洁双手。

2. 使用无菌器材:所有与静脉输液相关的器材包括注射器、针头、输液管等必须是无菌的,并在使用前进行检查。

3. 静脉通路消毒:在插管前,必须对患者皮肤进行消毒处理,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并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插管操作。

4. 定期更换输液袋和输液管:输液袋和输液管应定期更换,以防止细菌滋生和感染。

二、药物管理1. 核对药物标签:医护人员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前,必须核对药物标签与医嘱是否一致,避免给予错误的药物。

2. 药物储存与配制:药物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在配制过程中,要使用正确的浓度和容量,并按照规定时间使用。

3. 药物注射技术:医护人员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时,要掌握正确的注射技术,保证药物的均匀注入,并避免漏注或快速注射引发不良反应。

三、设备使用1. 注射器和针头选择:医护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应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注射器容量应与需要输液的量相匹配,针头应适合患者年龄和体型。

2. 输液泵使用:对于需要精确控制流速的情况,应使用输液泵进行输液,以确保药物的准确输送。

3. 输液管路管理:输液管路应保持通畅,避免弯曲和阻塞。

医护人员在更换药物或输液袋时要注意清洁操作,避免污染。

四、培训教育1. 培训医护人员:医院应定期组织针对静脉输液安全的培训,包括感染控制、药物管理、设备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2. 提供标准操作指南:医院应提供详细的静脉输液操作指南,包括手卫生、消毒处理、药物核对等步骤,并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指南操作。

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脊髓腔内注射 易受渗透压影响, 必须调节至等渗 肌内注射耐受范围 0.45%-2.7%的氯化钠溶液 相当于0.5-3个等渗度的溶液
渗透压耐受范围
静脉注射 渗透压低于0.45%的氯化钠溶液将有溶血现象发生 注射高渗溶液, 红细胞将发生萎缩 如注射速度足够慢, 血液可自行调节使渗透压恢复正常
输入高渗液体
(二)静脉炎 1.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 胀、灼热、 疼痛,有时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美国护理学会4级分级标准 0级输液部位无红、肿、热、痛及不适感觉 1级局部疼痛、红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2级局部疼痛、红、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二)静脉炎
2、预防:(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药物及注射用物均符合操作要 求,严防输液微粒进入血管。(2)严禁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输 液最好选用上肢静脉。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氨基酸类或其他高渗药液时, 应尽量选用粗血管,输注速度要慢。(3)严格掌握药物配伍禁忌。(4)对长 期静脉输液者要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有留置针的患者,加强留置针留置期 间的护理。(5)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 的抗炎能力。
2、预防:(1)检查输液装置连接是否完好,穿刺前彻底排气。 (2)输液过程中勤巡视,及时更换添加药物,输液完毕及时拨针, 加压输液需专人守护。 3.处理:(1)立即置患者于左侧卧位,并保持头低足高位。 (2)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五)急性肺水肿
1、临床表现: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 或泡沫样血性痰。
静脉输液治疗的安 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预防药物外渗的方法
1.用适量的液体稀释药液, 避免浓度过高。 2.化疗前应该识别了解所输入药物的性质, 对局部和静脉刺激程度。 3.正确评估所选择的静脉和穿刺的部位。 4.在输入药物前要抽回血来证明静脉是否通畅, 由另外一名护士确认被 穿刺的静脉是否正常, 正常后方可注药。 5.给药过程中不断观察静脉情况, 不断询问病人穿刺处有无疼痛和烧灼 感, 对于言障碍、意识欠清患者重点关注。

静脉输液的安全及防护

静脉输液的安全及防护
美国护理学会4级分级原则 0级输液部位无红、肿、热、痛及不适感觉 1级局部疼痛、红肿静脉无条索状变化,未触
及硬结
2级局部疼痛、红、肿,静脉条索状变化,未 触及硬结
(二)静脉炎
2、预防:(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药 物及注射用物均符合操作要求,严防输液微粒进 入血管。(2)禁止在瘫痪旳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 液,输液最佳选用上肢静脉。输入刺激性较强旳 药物、氨基酸类或其他高渗药液时,应尽量选用 粗血管,输注速度要慢。(3)严格掌握药物配伍 禁忌。(4)对长久静脉输液者要有计划旳更换注 射部位。有留置针旳患者,加强留置针留置期间
静脉输液并发症
1、外渗、渗 漏
2、静脉炎
3、发烧反应
4、空气栓塞
5、急性肺水 肿
6、导管有关 性静脉血栓 形成
静脉输液并发症
(一)外渗、渗漏
临床体现:皮肤发白或半透明或水肿,伴有疼痛,皮
肤紧绷,有渗出,(或)皮肤变色、有瘀伤、血肿胀等。
化疗药物外渗旳体现
1.输液中有肿胀及急性烧灼痛。 2.外渗部位形成硬结,严重出现簇庖疹及水疱、溃疡或
1.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宜用于短期或单次给药,腐蚀性药物 不宜使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
2.外周静脉留置针宜用于短期静脉输液治疗,不宜用于腐蚀 性药物等连续性静脉输注
3.PICC宜用于中长久静脉治疗,可用于任何性质旳药物输注, 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和血液动力学监测(耐高 压导管除外)
怎样选择合适旳输液工具
自己 不要随意丢弃已开启或使用过旳针头 执行注射、采血时戴手套
预防针刺伤注意点2
勿将锐利废弃物和其他废弃物混在一起 使用后旳针头或锐器应及时放入锐器盒或耐刺
旳容器内 全部操作后应由操作者自己处理残局,这么操

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B
确保静脉通路的通畅和稳定
A
正确选择静脉输液药物和剂量
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静脉输液治疗是临 床上常用的治疗方 法,可以快速、有 效地将药物输送到 患者体内,提高治 疗效果。
静脉输液治疗可以 避免口服药物的副 作用,减少药物对 胃肠道的刺激,提 高患者的舒适度。
加强无菌操作与消毒
01
02
严格执行无 菌操作规程, 确保输液环 境清洁、无 菌
定期对输液 设备进行消 毒,确保设 备无菌、安 全
03
对输液人 员进行培 训,提高 无菌操作 意识
04
加强输液过 程中的无菌 操作监督, 确保操作规 范、安全
谢谢
肌肉注射治疗: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使药 物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体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外用药物治疗:将药物涂抹在皮肤表面,使药物 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
F 定期评估静脉输液治疗的效果和风险
E
加强患者和家属的静脉输液安全教育
D
及时处理输液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C
密切观察输液过程中的患者反应
输液速度控制
01
遵循医嘱:严格按照医生处 方进行输液速度控制
02
观察患者反应:密切观察患者 输液过程中的反应,如出现不 适症状,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03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输液管路, 确保输液通畅,避免因管路堵 塞导致输液速度过快
04
保持输液瓶高度:保持输液瓶 高度稳定,避免因瓶内压力变 化导致输液速度过快
静脉输液治疗可以 精确控制药物的剂 量和速度,确保药 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静脉输液技术风险防范流程

静脉输液技术风险防范流程

静脉输液技术风险防范流程静脉输液时存在发烧反映、导管阻塞、静脉炎、神经损伤、急性肺水肿、空寂栓塞、血栓栓塞、疼痛、败血症、注射部位皮肤损伤、静脉穿刺失败、药液外渗性损伤等风险,其防范流程如下:一、发烧反映:1、临床表现:在输液进程中显现发冷、寒战、脸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烧,体温可达41~42℃。

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头昏、烦躁不安、等,严峻者可有昏迷、血压下降,显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病症而致使死亡2、处置:(1)反映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

重者须当即停止输液;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医治,针刺合谷、内关穴;(2)输液器必需做好除去热原的处置二、导管阻塞:一、临床表现:推药阻力大,无法将注射器内的药液推入体内;静脉点滴不顺畅;有时可见导管内凝固的血液二、预防:(1)穿刺前要连接好输液装置;(2)穿刺时要及时回抽;(3)穿刺后要增强巡视;3、处置:及时发觉问题并及时处置二、静脉炎1、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显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烧等全身症。

2、防治:(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红霉素、氢化考的松等,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避免药物溢出血管外。

同时要常常改换注射部位,以爱惜静脉;(2)举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3)用中药外敷灵或如意金黄散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4)超短波理疗,用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四、神经损伤:一、临床表现:部位肿胀、瘀血或伴有发冷、发烧、局部疼痛、不能触摸,可显现相关功能受限二、预防:(1)利用粗及性药液时应先用等渗盐水行静脉穿刺,确信成功后才连接输液器,周密观看药液有无外漏;(2)静脉穿刺一次成功,长期输液患者爱惜好血管3、处置:(3)部位红肿、硬结后严禁热敷,可用冰敷,每次2次;(4)桡神经损伤后不宜过量运动,可理疗、红外线短波照射,每日2次五、急性肺水肿:一、临床表现:病症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峻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显现湿罗音,心率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念静脉输液是指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内的方法。

药物外渗分类:非化学药物外渗-药物的种类、化学药物外渗-药物的种类
三、药物外渗临床表现:
1、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

2、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严重者出现紫黑色,若不及时处理皮下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累及深层组织。

药物外渗局部临床表现:
渗透压高的药物:开始肿胀、疼痛、红润,约8-12h呈灰白色或皮下出血,2-3天呈暗紫色、黑色。

血管活性药:数分钟至2-3h局部红肿或苍白或红白相间呈条纹状、刺痛、烧灼痛、约8-10h变性坏死
化疗药:当即或数分钟内刺痛感、根据毒性不同数分钟至数小时变性坏死、局部红润、苍白灰白继之黑红、紫黑、黑痂形成或继发感染
3、如何判断是否外渗
(1)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

(2)询问病人有无胀痛感。

(3)挤压针管有无回血时,最好针头保持水平位,切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

输液外渗-皮肤损害分期
Ⅰ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局部皮肤红润肿胀发热刺痛无水疱和坏死Ⅱ期静脉炎性反应期局部皮下组织出血或水疱形成水疱破溃组织苍白形成浅表溃疡
Ⅲ期组织坏死期局部皮肤变性坏死黑痂或深部溃疡肌腱血管神经外露或伴感染
药物外渗发生原因:
1、患者因素
(1)小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长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生好动,难于固定,所以小儿外渗多于成人,严重外渗也多于成人。

(2)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导致疼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这些都容易引起注射针头移位,造成静脉输液外渗。

(3)无法沟通的患者、昏迷患者。

此类患者由于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

4)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5)肥胖患者:血管看不清、触不到,穿刺难度大。

2、药物因素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

包括药物酸碱度、渗透
压、药物浓度、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

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的高危药物,这些药物一旦外渗,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护理对策:
1、小范围外渗:
(1)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如果所剩的药液不多,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湿敷,如不再继续外渗,可以坚持到输液完成。

(2)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2、大范围外渗:
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镁、95%的酒精持续湿敷,配合理疗,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如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钙剂可用50%的硫酸镁、山莨菪(654-2)湿敷,也有介绍说可用马铃薯、生姜外敷。

3、化疗药物外渗:
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疼痛、肿胀、坏死。

甘露醇一旦发生渗漏后,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针对损伤的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护理措施:
1、热敷:促进外渗于组织的药液消散吸收。

20%甘露醇渗漏引起的组织损伤可采用
654-2湿敷,配合酚妥拉明局封效果好,也可采用50%硫酸镁湿敷。

2、封闭疗法封闭注射可阻止药物与组织细胞相结合。

常用0.25%普鲁卡因或生理盐
水局部封闭。

3、中西药制剂依照中医祛瘀活血消肿方法制成的中药制剂,对药物渗漏引起的水肿
淤血、疼痛疗效好。

如:烫伤膏外涂肿胀部位治疗输液外漏效果好。

4、照射疗法可用红外线照射10分钟左右,使局部组织干燥,用浸有庆大霉素8万
U、654-210mg的纱布敷于外渗处,在用紫外线照射20分钟左右,每天2~3次,可达到预防感染、抗炎收敛,促进微循环的效果。

药物外渗发生原因
1、病理因素:
由于高热、脱水都可以使血管周围内外环境发生改变,进而影响血管壁的渗透性和脆性,局部感染和末梢循环差可引起局部组织的代谢障碍及供养不足,从而导致局部酸中毒,诱发血管壁的损伤,此时选择粗直的血管,两人操作,用5ml 注射器,接4号半的头皮针头,边穿刺边抽回血,防止假性堵塞,此法成功率较高。

2、机械因素:
穿刺技术不熟练,体位不当,输液速度过快,时间过长,可采用留置针。

3、药物因素:
长期输入高渗性溶液,碱性溶液对血管有刺激性的液体。

4、穿刺部位不当:
如耳后,枕静脉,可逆向穿刺,指导家长适当的约束患儿,可抱起,同时加强相
关知识的宣教。

三、药物外渗处理措施:
1、找出外渗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在使用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时,尽可能
的选择粗且直的血管。

2、同时应用微量泵使药物均匀的进入到血管,对于机械因素引起的外渗,我们采取
适当约束,将患儿的双手包与包被中采用对侧卧位,即穿刺部位与卧位相反,对于已穿刺的静脉可逆向穿刺即逆心穿刺,由于头皮静脉无静脉瓣此种穿法可避免重复穿刺而引起的外渗现象。

3、对于生理病理,穿刺部位不当引起的外渗可采用更换穿刺部位,加强按压时间,
保护静脉等。

发热反应如何处理?
(1)、发热反应轻者,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

(2)、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按医嘱及时处理。

(3)、对严重发热反应者应停止输液,予对症处理外,应保留输液器和溶液备查。

空气栓塞
1、临床表现:患者突发性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血压下降,随即呼吸困难,严
重紫绀,病人有濒死感。

2、预防:(1)、检查输液装置连接是否完好,穿刺前彻底排气。

(2)、输液过程中勤
巡视,及时更换添加药物,输液完毕及时拔针,加压输液需专人守护。

3、处理:(1)、立即置患者于左侧卧位,并保持头低足高位。

(2)、给予高流量氧气
吸入。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急性肺水肿
1、临床表现: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泡沫样血性
痰。

2、预防:(1)、做好健康教育,根据不同人群、不同患者的病情调节好滴速,并且
告知患者切勿随意调节。

(2)、经常巡视患者,观察输液速度和患者反应感觉。

3、处理:发生肺水肿时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使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6-8L/min),予20-30%的乙醇溶液湿化氧气,遵医嘱给予镇静、强心、利尿和平喘的药物,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减少回心血量。

随着静脉输液的广泛应用,静脉输液实践的风险性也在增加。

如何认识和防范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有效降低输液相关的护理差错与纠纷的发生,提高输液安全与质量,已成为护理管理人员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院通过从严格依法行医、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加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报告、反馈系统等方面加强静脉输液风险与安全管理,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