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公司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XX股份有限公司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第一条为了充分发挥电算化在XX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保证公司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财政部《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全资、控股子公司的财务部门。
第三条公司根据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要求,配备专用或主要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终端,并按固定资产管理要求登记,由专人负责保管。
第四条会计信息系统所用的计算机设备必须配备不间断电源,以保其系统正常运行,保障会计数据的安全。
第五条硬件发生故障时,应由专人或定点维修人员负责检修排除,做好维修记录,其他人员不得擅自拆修。
第六条系统的开、关机应由系统管理人员或专人负责,并需严格遵守开、关机顺序。
第七条公司实行会计电算化,公司会计电算化采用用友软件。
第八条电算化软件应在软件开发商的协助下安装、调试,直至正常运行。
第九条系统管理人员应对软件进行正常维护,包括对程序、数据、编码的维护,以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并做好维护记录备查;其他任何人员未经允许,不得对软件数据进行修改、删除。
第十条电算化软件运行发生错误,系统管理人员应立即检查处理,如无法处理,需及时与软件开发商联系,弄清原因,排除故障。
第十一条实行系统化操作及管理后,为了保证系统安全、有效、正常运行,防止各种舞弊行为,系统设立各种职能岗位,各岗位具有不同的权限和职责。
(一)系统管理员: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总负责,主要职责:负责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监督并保证系统有效、安全正常运转;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到场,监督与组织有关人员恢复系统的运转;协调系统内各岗位之间的工作关系;负责规定系统内各使用人员的权限;负责组织和监督系统运行环境的建立,以及系统建立时的各项初始化工作;(二)系统操作员:对系统功能的安全运行负责,主要职责:负责系统和数据登录,对录入数据的正确性负责,要检查所录入数据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对非法数据不得录入;严格按照系统操作说明进行操作,数据录入完毕要和原始单据核对,核对无误后提交数据审核人员;(三)数据审核人员:负责输入数据的正确性审核,主要职责:负责输入凭证、单据的审核工作,包括审核资料的规范性、正确性;对不符实、不合法、不完整、不规范的凭证、单据退还各有关人员更正,补齐、再行审核。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指在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系统,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管理的一种制度。
它集成了会计原则和计算机技术,将会计工作从传统的纸质会计方式转变为电子化的方式,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财务信息。
1.信息系统建设: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建立首先需要有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
这个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应用和数据库等相关要素,能够实现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和报告。
2.会计处理流程设计: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需要对企业的会计处理流程进行重新设计。
通过分析和优化企业的财务业务流程,合理确定各项财务凭证的编制和处理流程,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账务处理规范: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中,需要建立和规范各项财务凭证的编制和处理要求,包括会计科目的设置与使用、凭证的编制与审批、账务的录入与核对等。
这些规范能够保证企业的财务信息准确无误,便于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4.数据安全管理: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需要重视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性。
通过加强对系统的访问控制、数据备份和恢复、网络安全等措施,确保财务信息不被篡改、丢失或泄露。
5.系统运行维护: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实施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系统运行维护机制。
包括定期进行系统维护和更新、检查系统的运行状况和安全性、及时解决系统故障和问题等。
6.内部控制制度: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包括财务活动的授权和监督、业务流程的审批和监控、风险的评估和控制等。
这些控制措施能够有效防止财务风险和造假行为的发生,维护企业的财务健康。
总之,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将会计原则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和规范的会计处理流程,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企业在建立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时,需要考虑到信息系统建设、会计处理流程设计、账务处理规范、数据安全管理、系统运行维护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
为了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企业财务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会计电算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监督和协调会计电算化工作。
2. 领导小组下设会计电算化管理部门,负责日常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3. 会计电算化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组织会计电算化培训;指导、监督和检查会计电算化工作;处理会计电算化相关的技术问题;制定和实施会计电算化安全管理制度。
三、会计电算化软件管理1. 选择合适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满足企业财务管理的需求。
2. 软件供应商应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确保软件的正常运行。
3. 定期对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升级和维护,提高软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数据管理1. 建立和完善会计数据管理制度,确保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数据录入员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数据录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 定期对会计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4. 未经授权的人员不得随意访问会计数据,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五、系统安全管理1. 制定和完善会计电算化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系统安全。
2. 设置合理的操作权限,防止未授权人员访问系统。
3. 定期进行系统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4.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防止网络攻击和病毒感染。
六、人员管理1. 组织会计电算化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
2. 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3. 定期对会计电算化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能力。
七、审计与监督1. 定期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进行内部审计,确保制度的执行和工作的规范。
2. 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工作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3. 对违反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

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1.引言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系统对企业的会计活动进行管理和处理的一套制度。
在现代化的社会环境下,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运用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的概念、意义以及建立和运用过程进行详细分析。
2.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的概念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系统对企业的会计活动进行管理和处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它包括财务预算、会计核算、财务报告、成本控制等方面。
通过建立和运用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可靠性,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
3.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的意义建立和运用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对企业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提高财务信息准确性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通过自动化处理财务信息,大大减少了人为因素对财务数据的影响。
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得到了有效保证,避免了手动处理带来的错误和遗漏。
同时,通过完善的数据输入和核对机制,进一步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
3.2 增强财务信息时效性传统的手工会计处理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导致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受到限制。
而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运用可以实现财务信息的实时录入、处理和分析,大大提高了财务信息的时效性。
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以及时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科学决策。
3.3 提升财务管理效率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通过自动化处理财务活动,减少了繁琐的手工操作和重复劳动,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
减少人力投入和减少错误率,使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竞争力。
3.4 加强财务信息的保密性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通过设定权限和加密措施,保护财务信息的安全性。
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和操作财务数据,提高了财务信息的保密性。
这对企业的商业机密和财务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4.建立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的过程建立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需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4.1 确定目标和需求首先,企业需要确定建立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的目标和需求。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是指为了实现会计电算化管理所建立的一套制度体系。
该制度主要涉及到会计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规范、流程以及相关的技术设备和人员配备等方面。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目的是通过电子化技术手段改进和提高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使会计工作更加规范、透明和可控。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采集规范:明确会计数据的采集方式、要求和频度,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数据处理规范:规定会计数据的处理流程和方法,包括记账、核算、报表编制等过程,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3. 数据存储和备份规范:确保会计数据的安全存储和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或遭到破坏。
4. 技术设备和软件要求:包括会计电算化的硬件设备要求、软件平台选择和使用要求等。
5. 人员培训和管理规定:确保会计电算化人员具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他们正确使用相关技术和软件,并加强对其进行管理和监督。
6. 内部控制规定: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操作的合规性。
7. 监督和审计规定:建立定期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审计机制,对系统的运行情况和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改进。
总的来说,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为了提高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而建立的一套规范性的制度体系,通过规定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和备份的规范,以及技术设备和软件要求,人员培训和管理规定,内部控制和监督审计规定等方面的要求,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有效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4篇)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内部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制定的一套规范和要求,包括各项政策、程序、操作规范和管理措施等,旨在确保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范、高效和安全运行。
本文将从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必要性、目标、制定流程和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会计电算化管理。
一、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必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企业日常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范和有效运行对于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计电算化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如数据安全性、合规性等。
因此,制定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具有以下必要性。
1. 提高信息处理效率:会计电算化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录入、存储和处理,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处理效率和准确性,有助于企业及时获取准确的财务数据,为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2. 加强内部控制: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可以规范企业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和权限设置,加强内部控制,减少人为操作错误和违规行为,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保障数据安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可以制定数据备份和恢复、安全防护等措施,确保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防止信息泄露和恶意篡改。
4. 促进业务流程优化: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可以规范会计业务流程,减少冗余环节和手工操作,优化业务流程,提高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5. 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确保财务会计工作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二、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目标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目标是为了规范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加强内部控制,保障财务数据的安全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规范业务流程:制度应规范会计电算化的各个环节,明确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各项会计工作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流程进行。
2.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应规定会计电算化的权限设置、操作审计、内部监控等措施,加强内部控制,防止违规操作和风险发生。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1. 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越来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电子数据,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就成为了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重要问题。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就是针对这一问题而制定的一套制度。
2. 管理体制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应该设立专门的电算化档案管理机构或岗位,负责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和维护。
这个机构或岗位应该独立设置,直接向财务部门或公司管理层汇报,具有较高的管理权限。
3. 档案收集会计电算化档案的收集应该与企业业务的运转相配合,建立完善的业务流程,将会计电算化档案和业务收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在收集会计电算化档案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收集的范围和内容。
将会计电算化档案的收集范围以及重要性进行明确,对于重要的会计电算化档案,收集要求要比较严格,确定完整的收集内容。
2.确定收集的时间、方式和责任。
明确各个部门对于会计电算化档案收集的时间、收集方式和责任,确保业务操作的正确性。
3.良好的文化熔铸。
在公司内部建立强烈的信息安全、保密的文化氛围,员工各自承担起保护公司信息、资料的责任,加强行政责任追究,使公司文化变成实实在在的工作方式。
4. 档案保管会计电算化档案的保管是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中的核心部分,需要设置专门的档案保管制度,以确保会计电算化档案的保密性、完整性、可靠性和及时性。
为了保证档案的安全性,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电子数据备份。
定时备份重要数据,确保数据的稳定性。
2.数据加密。
对于重要的会计电算化档案,应当进行加密处理,防止被非法获取和篡改。
3.文件夹权限控制。
设置档案保管目录,设定不同的用户权限,保证保存的信息的安全性。
5. 档案检索和归档为了方便日后需要检索的时候,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归档和检索工作也需要开展。
档案归档的目的是把归档资料安妥地保存,并且在需要时方便取用;档案检索的目的是通过相关的检索手段和方式,方便用户快速找到需要的电算化档案。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完整版)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管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指导和规范公司会计电算化工作,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财政部《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和《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结合公司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财务核算单位。
第三条本制度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软件和会计数据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第四条本制度所指的计算机硬件是指支撑财务软件正常运行的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计算机软件是指用友财务软件及其他相关软件第五条信息技术中心应指定专人对财务软件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及对数据库的管理。
各分支机构财务系统技术服务由本单位系统管理员负责。
第二章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第六条公司各财务核算单位必须使用公司指定的财务软件进行本单位的财务核算,并建立本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电算化岗位的职责范围。
第七条电算化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划分如下:(一)电算主管岗由财务管理总部设立,负责公司会计电算化的规划和管理,协调公司财务用计算机的使用及财务软件的运行;对电算化操作人员的权限进行分配及管理;协调、督促财会人员的电算化工作,完善公司的电算化制度。
(二)电算维护岗由信息技术中心指派专人兼任,负责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管理及维护;负责开、关服务器,维护财务网络的安全、正常运行;管理服务器数据库及数据备份工作;协助电算主管规划和推进公司会计电算化工作;负责对VPN证书及密钥的管理、授权工作;会同电算主管负责电算化系统的升级工作等。
(三)软件操作岗由各财务核算单位设立,负责对本单位的会计事项进行会计处理并及时输入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输出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报表,进行部分会计数据处理工作;负责会计资料的整理、登记、保管、保密工作;负责建立健全会计档案借阅、使用登记制度。
(四)审核记账岗负责对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审核;操作会计软件登记机内账簿,没有审核的凭证不能记账;对打印输出的账簿、报表进行确认审核。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一、会计电算化硬体设备是指专用於会计电算化的微机及其配套设备,包括伺服器、工作站、网线、印表机、UPS 电源等。
会计电算化硬体设备由财务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和使用,非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一般情况下不得使用,特殊情况确需使用时,应经财务管理中心经理批准,在不影响会计电算化正常工作情况下进行。
二、财务软体是用於完成会计核算、处理会计业务的软体。
操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软体的设计功能未能正常实现时,应立即与软体发展商联系,进行修改、调试,完成调试後,应及时检查、核对,以确保相应帐务资料和功能模组的正确性。
三、每月10日前对上个月的会计资料进行备份。
操作人员运用财务软体必须是通过系统功能表选项进入系统操作,应根据工作需要设置操作许可权和密码。
操作人员对使用的硬体设备的安全负责。
下班时,应关闭设备的电源。
设备的开啓和关闭应严格按规范程式进行。
四、公司会计电算化未通过财政部门评审之前,采用微机和手工帐并行的办法。
每月末,会计核算人员必须将手工
帐与微机帐进行核对。
保持手工帐与微机帐一致。
五、企业银行电子支付系统的管理,严格按照企业银行电子支付程式和许可权规定执行。
电子支付密码器、智慧IC 卡、帐户密码和操作人员密码是使用企业银行系统的关键要素,应妥善保管,主管卡和操作员卡应按照分管并用的原则,由财务管理中心负责人和操作员分别设制密码,不得一人统管使用。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15篇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15篇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1一、财务机房管理为了确保机房安全高效持久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1、只有财会室内部工作人员才有资格担任机房的系统管理员、数据录入员。
2、所有机房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无证及非机房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动用机房设备和上机操作;专职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在计算机上干私活或未经领导批准的业务。
3、运行会计软件的计算机必须放置在财会室。
4、机房工作人员负责机房各种计算机设备的保管和定期维护,机房应设置禁火、禁烟、禁水等标志,以保证机器有良好的工作环境,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5、为保证会计数据的安全保密,无关人员不得进人机房。
6、严格执行会计数据的管理规定,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预防计算机病毒,及时将有关存档的数据进行打印或者备份,对磁性介质存放的数据要保存双备份,并交档案室归档。
二、计算机管理(一)、操作权限控制操作权限是指系统的种类操作人员所能进行操作的权限。
操作权限控制包括以下内容:1、系统管理员一般具有最高的权限。
2、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凭证输入数据,不得擅自修改凭证数据,如发现差错,应在输入计算机前及时映给凭证编制人员或系统管理员;已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在记账前发现差错,可按凭证数据进行修正;如在记账之后发现差错,必须另做凭证,采用补充登记法或红字冲销法,录入计算机。
3、审核员只具有审核权。
4、系统维护人员必须按有关的维护规定进行操作,除了系统维护员外,其他人员不得直接打开数据库文件进行操作,不允许随意增删、修改数据、源程序和数据库文件的结构。
5、出纳人员、会计软件开发人员不允许进行系统性的操作。
(二)、操作规程控制。
操作规程控制主要指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是保证计算机会计系统正确、安全运行,防止各种差错的有力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操作人员在上机操作前后,应进行上机操作登记,填写姓名、上机时间、操作内容,供系统管理员核实;2、操作人员的`操作口令应注意保密,不能随意泄露;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操作权限操作,不得越权和擅自上机操作或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操作;3、每次上机完毕,应及时做好所需的各项备份工作,以防发生意外事故;4、严禁使用来历不明的软盘和进行各种非法拷贝工作,以防计算机病毒的侵入;5、操作人员离开机房前,应执行相应命令退出会计软件。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及会计档案管理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及会计档案管理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一、制度内容1. 会计电算化管理意义。
为了保证公司的财务管理规范、高效,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应该进行会计电算化管理系统的规范与控制。
制订本管理制度旨在明确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的任务、流程和职责,确保公司财务管理的高效性和规范性,使电算化运用更好地服务于公司业务。
2. 系统安全建设。
(1)网络体系安全:要求在一定时间内,所有电脑都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电脑的网络接口必须加密保护,防止外部人员入侵破坏。
(2)操作系统安全:进行系统加密、密码验证来保护系统的数据安全。
(3)岗位安全管理:对处理财务的人员进行分级管理,明确岗位职责,严格保管密钥和密码,STAFF不得随意改动系统权限,对各个岗位进行相应的操作权限限制。
3. 业务规范流程控制(1)事务核对一致性:对资产、负债、权益进行核对和依次比对账单情况,处理方案必须与核对结果一致。
(2)信息来源可靠性:核实提供信息的来源,彻底排除可能发生误差的风险。
(3)制度流程控制:必须强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流程符合公司公益。
\\4. 关键性环节的风险控制。
(1)数据保护风险:加密所有的财务数据,并设置管理员控制权限。
(2)电子存储风险: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做到数据丢失不影响公司财务运作。
(3)业务操作风险: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加强员工管理。
二、执行流程1. 会计电算管理应在公司内部构建安全的环境。
2. 暴漏合理的用户认证和鉴真机制。
3. 操作人员职工必须通过参数和账号认证进入系统,系统设置的密码是由系统管理员分配的,具有严格的控制级别。
4. 要求公司全体员工严格遵守会计电算化的各项规章制度,流程控制符合规范。
5. 财务人员应建立完备的文件管理系统,包括成本及资产管理。
所有单据信息均需存储在成本管理区域内,以备后续查看。
6. 密码管理应严格控制。
7. 完善人员管理规章制度并及时更新。
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规定

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制度草案一、电算化系统操作管理制度第一章系统使用管理第一条为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必须对系统的操作使用做出严格的控制.第二条在会计电算化系统投入运行前, 由系统管理员可由部门经理兼任确定本电算化系统的合法有权使用人员及其操作权限, 并记录备案.运行中需要增减使用人员, 按同样手续办理.第三条对各使用人员明确划分使用操作权限, 形成适当的分工牵制,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第四条本会计电算化系统原则上专机专用, 谢绝无关人员使用机器做其他工作.第五条任何人员不得直接打开数据库文件进行操作,不允许随意增删改数据、原程序和数据库文件结构.第六条出纳人员不允许进行系统性的操作.第七条操作人员应严格在规定范围内对系统进行操作,负责数据的输入、运算、记帐和打印有关帐表.第八条存档数据、软盘、帐表和文档资料等由系统管理员按规定指派专人统一复制、核对和保管.第九条系统管理员必须做好日常检查监督工作, 发现不规范使用应及时制止, 并采取措施避免同样情况再次发生.第二章上机操作规程第十条操作人员必须是合法有权使用人员, 经过培训合格并经系统管理员正式认可后, 才能上机操作.第十一条操作人员上机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尽量减少占用机器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第十二条操作人员的操作密码应注意保密, 不能随意泄露, 密码要不定期变更.第十三条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操作权限操作, 不得越权或擅自上机操作.第十四条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凭证输入数据,应保证输入的数据与凭证数据的一致性.已输入计算机的数据,如在记帐前发现差错,可按凭证进行修改,如在记帐后发现差错,必须另作凭证,以红字冲销纠正.第十五条每次上机工作完毕后都要作好工作备份.为防止发生意外事故,重要财务数据每月备份一次,一式两份.备份的数据软盘,应指定专人负责保管.第十六条在系统运行过程中, 操作人员如要离开工作现场, 必须在离开前退出系统, 以防止其他人员越权操作.第十七条任何人如有伪造,非法涂改变更,故意毁坏命令程序、数据文件、帐册、软盘等行为,依照会计法,将受到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要追究法律责任.第三章帐务处理程序第十八条帐务系统初始化:在初次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时, 需要进行系统初始化工作, 在会计主管或部门经理以下同授权下进行设置会计科目、帐本格式、凭证类型、期初余额等项内容的设定.第十九条帐务系统更改:系统正常运行期间,任何对帐务系统的修改变动,必须得到会计主管的批准.第二十条日常帐务处理:一、凭证处理:会计电算化系统输入的记帐凭证分两种,即:机制记帐凭证和手工编制的记帐凭证.记帐凭证要严格按照国家财会制度规定编制,对不真实、不合理的原始数据、凭证不予受理,对记载不确切、不完整的原始数据和凭证应予以退还,并要求更改和补充.为适应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编制记帐凭证还必须做到:1、机制记帐凭证的编制:机制记帐凭证是指各子系统输入原始凭证如销售原始发票和银行收款凭单由计算机,按有关规定编制并打印的记帐凭证.机制记帐凭证直接通过机内程序转到帐务处理系统进行记帐、编报表等业务处理.机制记帐凭证编制前,要认真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正确性,输入计算机及打印出的记帐凭证必须做到科目使用正确,数字准确无误.打印出的机制记帐凭证需有制单人、审核人、记帐员及财务部负责人章,连同所附原始凭证装订成册妥善保管.2、手工记帐凭证的编制:手工编制记帐凭证是指会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采用手工办法编制的记帐凭证.手工编制的记帐凭证必须做到:1原始凭证必须是合法凭证.经济业务内容、摘要应规范化,措词要确切,其中标准摘要按规范填写正确.2帐户使用正确.3借贷方金额相等.4原始凭证同记帐凭证金额一致.对会计分录的摘要内容必须唯一,即:一种摘要内容,只能对应一个最细的明细科目,据此确定其隶属于那一个一级、二级、三级科目.要求摘要内容简洁、扼要,用尽量少的字表达出该笔业务的内容.凡能归入标准摘要的业务内容,应尽量的使用标准摘要.对于新的业务内容可按上述原则编写新的标准摘要,并注明所对应的科目名称及科目代码.3、记帐凭证编号必须连续.编号间断时应在断号后第一张凭证上说明断号原因并签字盖章.4、现金日记帐和银行日记帐可以由机器直接登记,出纳人员不登记帐簿.为工作方便,出纳人员可以自设备查辅助帐.二、记帐凭证的审核与保管1、记帐凭证必须经凭证审核员严格审核无误后方可进行登帐处理.2、操作员每输入一张凭证,结束前要自审一次无误后再按结束键.3、输入计算机的凭证、单据应由制单人、审核员、记帐员、财务部负责人签字后方为有效凭证.4、已输入的凭证应在输入操作完毕装订成册后,交由专人负责存档保管.5、同一张凭证,制单和复核不能是同一个人.三、帐表打印和结帐:1、现金、银行存款日记帐需要每月打印,并应与出纳库存现金核对无误.2、银行余额调节表、科目汇总表每月打印一次.3、在结帐前按有关规定做好当月各类帐务数据和报表的备份工作.4、月底,以上工作正确完成后,由系统管理员进行结帐,系统自动生成下月期初余额.5、每年年末必须将全部帐簿打印输出,装订成册,作为会计档案保存.四、会计报表1、单位应根据帐簿数据准确编制或由计算机自动生成会计报表.帐表之间的数据必须衔接一致.2、会计报表、计算表、分析表,按各核算子系统及管理要求和时间打印输出,经有关财会负责人审核无误后签字盖章方可生效.3、单位上报会计主管部门的会计报表格式与要求,按会计主管部门的统一设计和布置.4、单位必须以软盘和书面形式上报报表,软盘和书面报表的数据必须一致,书面报表必须由机器打印并按规定由有关人员签字盖章.第四章附则第二十一条本制度由集团财务结算中心解释并负责修订.第二十二条本制度经总裁办公会批准后执行.二、电算化系统软、硬件管理制度第一章系统管理制度第一条财务用计算机应做到专机专用,不要兼做其它工作.第二条除了被允许操作财务软件的人员和系统管理员外,其他人未经允许不得用机.第三条每次用计算机必须使用不间断电源UPS,以避免意外断电造成核算数据丢失影响系统运行.第四条计算机禁止用外来软盘,坚决禁止在计算机上玩游戏,以防止计算机感染病毒.第五条有上、下级单位送来的数据盘,在使用前,必须做好查病毒工作.第六条计算机发生故障应及时维护.对于无法处理的故障,应通知集团管理中心并及时与销售计算机的单位取得联系.第七条财务软件运行中发生错误时,应及时排除,如无法处理,应通知集团管理中心并及时与财务软件销售单位取得联系以便及时解决问题.第二章系统维护第八条为保障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进行经常性的系统维护,其内容主要包括:一、对系统硬件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二、在系统发生故障和出现异常时,排除和恢复运行;三、在系统扩充时,负责安装、调试,直至运行正常;四、在系统环境发生变化时,随时做好适应性的维护工作;五、系统中的会计数据需要每天进行备份.第三章系统硬件维护第九条一般情况下每月应由集团管理中心全面检查一次计算机硬件系统,并做好检查记录.第十条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硬件故障,及时进行故障分析,并做好检查维修记录.第十一条在设备更新、扩充、修复后,由系统管理员与维护员共同研究决定,并由系统维护人员实施安装和调试.第四章附则第十二条本制度有集团财务结算中心解释并负责修订.第十三条本制度经总裁办公会批准后执行.三、电算化系统岗位责任制度第一章核算系统人员分工第一条为适应会计工作电算化后会计工作重点的转移和岗位的变动,需要对财会人员的工作内容和任务以及相互分工做出调整.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可包括:会计主管或部门经理、出纳、会计核算各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电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电算主管、电算化操作、审核记帐、系统管理、数据分析、档案管理等.以上岗位中系统管理工作与出纳工作不得互兼.第二章会计电算化系统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第二条系统管理员责任制一、负责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监督并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做到合法、安全、可靠、可审计的要求.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到场,并组织有关人员尽快恢复正常运行.二、定期检查软、硬设备的运行情况;负责系统运行中软、硬件故障的消除工作;负责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按规定的程序实施软件的完整性、适应性和正确性的维护.三、协调本系统各类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四、检查会计凭证的预处理工作,确保各类输入数据符合系统的要求.五、负责计算机输出帐表、凭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检查工作.六、负责本系统各有关资源包括硬件设备、软件、数据及文档资料等的调用、修改和更新的审批手续.七、负责本系统运行的安全性、正确性、及时性检查工作.八、做好本系统操作运行情况的总结工作,并提出更新软件或修改软件的需求报告.九、负责本系统各类人员的工作质量考评,并提出任免意见.十、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并制定岗位责任与经济责任考核制度.十一、此岗位可由电算主管或部门经理兼任.第三条会计电算化操作员责任制一、负责输入记帐凭证和原始凭证等会计数据,输出记帐凭证、会计帐簿、报表,进行部分会计数据处理工作.二、严格按照系统操作说明进行操作.三、当天的日记帐数据,做到当日帐当日清.日记帐输入应做好日清,在月末应将核对无误的明细帐和科目汇总表打印输出.四、月末打印记帐凭证.五、每次操作完毕,应及时做好各类备份数据和存档数据.六、注意安全保密,各自的操作口令不得随意泄露,备份数据应妥善保管.七、系统操作过程中发现故障,应及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并做好故障记录和上机记录等事项.八、按分管的内容汇集材料收发、领退单、销售发票、工资变动及停止发放等各类单据.九、在规定的期限内,根据原始凭证准确编制会计记帐凭证.十、编制会计凭证应符合财会制度的要求.做到内容完整、数据正确;代码要合法、恰当、摘要应简明规范.十一、此岗位可由出纳和其他会计核算人员担任.第四条审核员责任制一、负责凭证数据的审核工作,包括各类代码的合法性、摘要的规范性和数据的正确性.二、负责输出数据正确性的审核工作.三、对不真实、不合法、不完整、不规范的凭证,退还各有关人员更正、补齐后,再行审核.四、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凭证和不正确的输出帐表数据不予签章确认.五、此岗位可由电算主管或部门经理兼任.第五条会计档案管理员责任制一、负责本系统各类数据软盘、系统软盘及各类帐表、凭证、资料的备份和存档保管工作.二、做好各类数据、资料、凭证的安全保密工作,不得擅自出借.三、按规定期限,向各类有关人员催交备份数据及存档数据.四、此岗位可由电算主管或部门经理兼任.第三章附则第六条本制度由集团财务结算中心解释并负责修订.第七条本制度经总裁办公会批准后执行.四、电算化系统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建业住宅集团中国有限公司的会计档案包括贮存在磁盘软盘和硬盘上的会计文件和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等书面形式的会计核算资料.第一章数据资料管理与保密机内数据文件及其备份和作为会计档案资料打印输出的各种凭证、帐册、报表,应按有关财会制度使用、保管.第一条记帐凭证的输出与保管有关会计人员应及时将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手工编制的记帐凭证,输入计算机.月末将审核无误的记帐凭证打印输出后,按标准装订成册,妥为保管.第二条科目汇总表、帐簿打印时间.一、现金、银行日记帐每月打印.二、银行余额调整表每月打印一次.三、总分类帐和各种明细分类帐每年打印一次.四、现金、银行存款、记帐凭证的科目汇总表每本打印一次,并同该本记帐凭证一起装订.五、会计报表、计算表、分析表,按管理要求和时间打印输出,经有关财会人员审核无误后签字生效.第三条由机器打印输出的会计档案发生缺损时,必须补充打印,并要求操作人员在打印输出的帐页上签字盖章,财务主管签字盖章认可.第二章数据备份管理第四条由于会计核算数据的重要性,必须经常进行备份工作.第五条在日常工作中, 准备三套软盘循环使用, 隔日进行备份,以避免意外和人为错误造成对工作的干扰.第六条需要做备份的包括系统设置文件、科目代码文件、期初余额文件、本月帐务文件、报表文件及其他核算子系统的数据文件.第七条机内凭证及总分类帐、明细分类帐、报表,应视同会计资料按月做两套软盘备份,交会计档案保管员或由专人分别放置在不同地方妥为保管.第三章会计档案管理第八条会计档案存档手续: 打印输出的凭证、帐册、报表,必须有会计主管的签章才能存档保管.第九条为保证备份数据的安全, 备份软盘必须贴上写保护标签, 装入盘套, 放进硬盒, 存放在安全、洁净、防热、防潮、防磁的场所.第十条由打印输出的凭证、帐册、报表等书面形式的会计档案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的保管期限和管理办法管理.第十一条随计算机配置而来的操作系统、各类应用程序软件以及购买的商品化会计核算系统软件,和以上软件的备份磁盘,作为会计档案保管.第十二条各类会计档案的出借,均必须经过部门经理审批同意并签章,如果对备份磁盘的操作可能危及该备份磁盘的完整性,应制作该备份磁盘的复制件,使用复制件进行操作.第十三条必须加强会计档案的保密工作,任何人如有伪造、非法涂改变更、故意毁坏数据文件、帐册、备份磁盘等的行为,将受到行政处分,情节严重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第四章附则第十四条本制度由集团财务结算中心解释并负责修订.第十五条本制度经总裁办公会批准后执行.。
2024年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2024年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定义、重要性、发展现状以及2024年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预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信息技术一、引言会计电算化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实施会计工作的一种管理模式。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2024年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为企业提供一些建议。
二、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定义和重要性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指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管理规程,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进行。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在于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减少人工错误,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三、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发展现状目前,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已经在许多企业中得到应用。
企业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将会计电算化工作纳入管理体系中,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信息安全和数据完整性等方面的风险。
四、2024年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预测2024年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安全和数据完整性的提升:随着黑客攻击和信息泄露事件的增多,企业对信息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024年,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将更加重视信息安全和数据完整性,加强对信息系统的保护措施。
2. 人工智能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正逐渐应用于会计领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财务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和分析。
2024年,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将更多地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3. 数据分析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中的应用:数据分析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2024年,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将更加注重数据分析的应用,通过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4. 云计算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中的应用:云计算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为企业提供了更便捷的会计电算化服务。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一、背景和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数字化已经成为趋势。
在企业的会计管理中,电算化已经普遍应用。
但是,整个会计工作既离不开电脑系统,也不能完全依赖电脑系统。
因此,建立起科学、规范、完整的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促进会计工作电子化进程的发展,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减少因为信息处理不严谨导致的错误,保障会计档案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安全性和可审查性。
二、制度内容(一)文件归档1.对于纸质文件,应按照文件日期、类别、用途、涉及科目等因素进行分类存储,并在存储前应进行编号。
在电子化档案管理系统中设置相应的文件归档目录;2.对于电子档案,应设置统一的文件夹进行分类存储,并按照文件名称、文件格式、制作日期、最后编辑日期等重要信息进行编号。
同时,应设有完整备份和定期备份机制,以保证安全性;3.对于重要的会计文件,应根据重要性适当增加备份数量,并严格控制各部门对备份文件的领取、使用和存储。
(二)文件传递管理1.会计文件传递应标准化,规范传递内容、传递渠道、传递形式、接收方和传递时间等。
2.电子文件的传递应基于安全网络传输协议,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保密性;3.文件传递的时效性非常重要,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顺序和内容进行安排。
(三)数据分析和备案1.收集完整、真实、准确的数据信息,对所有电脑账记录进行抽样检测和数据分析,并保存相关的原记录和计算记录,以便日后核对使用。
2.对完整、真实、准确的数据信息进行备案,并开展“由价值驱动”的信息管理,以保证会计电算化档案数据的使用效益。
(四)数据备份和恢复1.定期的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是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
应跟进全球标准的备份方法,设置专门的备份文件夹,并确保备份行为的可靠性。
2.恢复数据时应认真核实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确保恢复数据后,能够保持相应文件的可读性和使用性。
企业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一、会计电算化管理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推动集团公司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健康发展,保证会计信息处理和存储的合法、安全、准确、可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财政部<<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财政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广州市财政局会计电算化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加强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
各单位要把会计电算化作为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三、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操作水平,使一部分会计人员能够负责会计软件的维护,并培养部分会计人员逐步掌握会计电算化数据分析工作。
四、讲求效益,处理好及时更新技术设备与勤俭节约的关系,既不盲目追求最新技术和先进设备,也不忽视技术的发展趋势,造成设备过快陈旧过时。
五、统一应用财务管理软件。
为适应财务管理网络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我集团公司所属单位统一采用“金蝶K3系统”作为财务管理软件。
并为以后与其他信息系统的联网做好准备工作,逐步建立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集团公司信息管理系统,做到单位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第二章替代手工记账验收条件一、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是指应用会计软件输入会计数据,由电子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并打印输出会计资料。
替代手工记账是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目标。
二、集团公司获得市财政局授权成立会计电算化验收小组,自行验收集团公司所属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并报市财局会计处批准。
三、替代手工记账的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1、配备了“金蝶K3系统”财务软件、相应的计算机硬件及机房空调设备;2、配备了相应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
所有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会计电算化初级培训资格,使用网络财务软件单位必须至少具备一名以上会计电算化中级维护员;3、执行集团公司内部管理制度;4、“金蝶K3系统”(下称K3系统)与原总公司自行开发的会计核算软件(以下称旧软件)或手工帐表(未电算化单位)并行3个月以上,且新旧核算软件的结果数据相一致;如果新旧软件核算结果不一致,并且不一致原因不属人为错误,可由专人查明原因,并向验收小组提供书面报告;5、新旧软件并行期间,新旧软件所有核算结果会计资料都必须装订成册,作为会计档案保存,并作为验收的主要依据。
学校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学校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是指在学校会计管理中采用电子技术和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的一套制度。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电算化系统建设:明确学校采用的会计软件和硬件设备,包括各个岗位的电脑配置和网络系统建设。
2. 电子记账:通过电子会计软件进行记账处理,包括收付款、费用报销、资产入账等操作。
3. 电子凭证管理:学校会计凭证的生成、审核和归档都通过电子化方式进行,提高凭证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4. 财务信息报表分析:通过电子化的财务报表分析工具,对学校财务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为学校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5. 电子档案管理:将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利用电子化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存储、检索和共享。
6. 数据安全保护:加强对学校会计数据的安全管理,包括数据备份、防病毒和入侵防护等措施。
7. 电子审计:依托电子化管理系统进行会计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学校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学校会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为错误和漏洞,为学校财务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第 1 页共 1 页。
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务管理,保障企业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使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部门和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一)合法性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
(二)真实性原则: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三)及时性原则:及时处理会计业务,确保会计信息时效性。
(四)安全性原则: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第二章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第四条我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行业标准进行建设、运行和维护。
第五条会计电算化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一)账务处理:包括凭证录入、审核、记账、结账等。
(二)报表编制: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三)财务分析:提供财务指标分析、预算管理、成本核算等功能。
(四)税务申报:实现税务申报自动化。
第六条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会计知识。
第七条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以下规定:(一)不得擅自修改、删除系统数据。
(二)不得将系统密码告知他人。
(三)不得利用系统进行非法操作。
第八条会计电算化系统应定期进行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第三章财务管理第九条我单位财务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确保预算执行。
(二)成本控制:加强成本核算,降低成本。
(三)风险控制:防范财务风险,确保企业稳健经营。
第十条会计凭证应真实、合法、完整,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第十一条会计报表应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编制,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第十二条会计档案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确保会计档案安全、完整。
第四章奖励与处罚第十三条对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四条对违反本制度规定的个人和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记过等处分。
医院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一、由会计机构负责人明确规定上机操作人员对会计软件的操作工作内容和权限,负责各类人员的上机密码的建立和更换。
二、对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要经审核后方可登记机内账薄并在备份后制作报表。
三、操作人应保证会计软件的操作安全,使用完后应执行相应命令退出操作系统。
四、保证机房设备安全和计算机正常运行,应经常对有关设备进行保养,保持机房和设备的整洁,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五、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使用权限上机操作,定期使用计算机杀毒软件进行杀毒,确保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防止对数据和软件的非法修改和删除。
六、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
要定期打印输出书面凭证、账薄、报表,应当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作为会计档案保存,保管方法和保存期限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5篇)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为保障公司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开展,确保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数据真实、准确、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分为:电算化主管、系统管理员、软件操作员、审核记帐员、会计档案管理员。
在不违背内部牵制原则下,可一人兼任多个岗位。
1、电算化主管:负责组织协调会计电算化正常运行,协调各岗位的工作关系,负责电算化岗位设置、人员分工和设置操作权限,落实岗位责任制。
此岗位可由会计主管担任,电算化主管不能兼任系统管理员,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的经验。
2、软件操作员:按照分管的财务会计工作和会计核算要求做好凭证等有关资料的预处理工作,负责输入记帐凭证和原始凭证等会计数据,按权限进行会计数据处理、输出记帐凭证、会计帐簿、报表。
负责输入会计数据的正确性验核,发现故障应及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
此岗位不得由出纳人员兼任。
3、审核记帐员:负责对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财务会计制度和有关规定的凭证以及填制的不符合要求的凭证、金额错误的凭证、会计科目和分录错误的凭证,要求操作人员查明原因并进行修改;对正确的会计凭证,通过财务软件进行审核记账同时登记计算机内的有关会计帐簿;对打印输出的账簿、报表进行确认。
此岗位可由会计主管担任,但不得由出纳人员兼任,也不得审核自己输入的凭证(软件有控制)。
4、系统管理员:负责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环境的建立,组织协调各工作站对软件的运行工作,负责保证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正常运行,负责掌管增加、删除帐套和增加、删除操作员的密钥,管理计算机会计数据,负责计算机数据的日常备份,发现软件或硬件问题应及时解决,发生不可解决的问题时,应及时向软件公司技术人员联系尽快解决。
此岗位要求熟练掌握硬件及软件操作技能,可由会计人员兼任,也可配备专职人员担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单位应建立科学、完善的经济核算信息支持系统,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核算数据的准确统一和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因此财务部门必须单独配置和使用计算机,组织实施会计电算化工作。
一、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
1、操作人员岗位设置必须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相互制衡的原则,严格设置操作权限和操作口令。
操作人员不得随意泄露各自的操作口令,注意财务数据安全保密。
2、电算化主管人员
由财务负责人担任,负责财务软件、账套的设置,负责系统的各有关资源调用、修改和更新的审批,对计算机输出的账表、凭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进行检查和审核。
年度终了做好财务数据备份归档工作。
3、数据录入人员
由出纳会计负责会计凭证原始数据的录入,在进行自检核对后,打印记帐凭证,并定期打印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
出纳会计可以
进行数据查询工作,但不得进行数据复核工作。
由主办会计负责会计凭证、输出数据的审核工作,包括各类要素的合法性、规范性、正确性。
定期进行有关账表打印工作,及时做好数据备份存档工作。
4、系统维护人员
由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负责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定期检查软、硬件设备的运行情况,做好故障清除工作;定期进行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检查工作,实施软件的完善性、适应性和正确性的维护。
系统维护人员实施数据维护时,一般情况不允许打开数据库进行操作,更不准修改数据库结构,改动数据来源走向。
二、会计电算化软、硬件维护管理
财务管理工作要求,应选用运行可靠、功能全面、通过财政部评审的财务软件进行会计电算化操作。
1、软件安装后,上机操作人员不许改变软件系统环境配置,不得改
变财务软件批命令;不准进行系统软件删除、拷贝、修改系统文件名;不许擅自升.
级改变系统软件版本,或更换系统软件。
2、会计数据的修正和恢复操作必须由系统维护人员或软件公司专业
人员负责,其他操作人员不得进行维护操作。
3、由于凭证填制或录入错误而导致账簿数据的错误,只能通过凭证
更正方法进行数据的修正,不得通过维护操作给予修正。
4、应根据软件提供的功能和工作需要设置操作人员权限和密码,操
作人员必须对自己的操作密码严格保密,不得泄露,以加强会计软件、会计数据的安全和保护工作。
会计电算化系统硬件设备是指专门和主要用于财务处理的计算机及
配套设备,包括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网络管理、打印输出、电源保护等设备。
1、系统设备是专门用于财务处理工作的,任何人员不得擅自使用、拆换,不得用于玩游戏、个人事物处理和对外服务。
2、系统设备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和使用,其他部门一般情况不得使用。
3、为保护系统不受计算机病毒破坏,工作人员一律不许将任何未经电算化主管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许可的软件上机使用。
4、工作中突然停电时,必须马上存储数据,及时退出系统,关闭工作中使用的各种设备的电源。
5、操作人员离开机房时应关闭自己使用设备的电源。
6、为了保障计算机安全正常地运行,杜绝一切火源,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内容包括:存储在硬盘和软盘上的会计数据和会计电算化软件;通过微机打印输出的书面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以及有关查询打印的日报表、余额表和辅助账簿等。
1、对所有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每月备份不得少于一次,年终需要将全部内容刻录光盘,明确标明备份内容、日期、贴上标签保存归档。
2、任何人不得对备份盘直接进行数据修改和删除。
3、根据需要定期清理硬盘数据,如不发生硬盘超容量,不准在一年度内清理有关硬盘内容。
清理硬盘数据必须在确认备份后,由电算化主管人员实施,其他操作人员一律不得进行。
.
4、各种有会计电算化内容的备份盘,不得外借,做好会计档案的保密工作。
5、会计数据输入后,及时打印记帐凭证,定期打印有关账表。
6、备份盘形式以及打印的书面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形成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和管理办法按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