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清洁消毒灭菌规范

合集下载

医院清洁与消毒操作规范制度

医院清洁与消毒操作规范制度

医院清洁与消毒操作规范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医院环境清洁、安全、卫生,防止病原体传播和交叉感染,订立本规范制度,规范医院清洁与消毒操作。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医院内全部科室、病房、手术室、检验室、药房、理疗中心等区域的清洁与消毒操作。

第三条医院清洁与消毒操作分为日常清洁和定期消毒,由专业的卫生工作人员负责执行。

第二章日常清洁操作规范第四条日常清洁操作应依照以下步骤进行:1.清洁前,清洁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含口罩、手套和工作服。

2.清洁工具和设备应经过消毒后再使用。

3.依照规定的清洁次序和方法,对各个区域进行清洁,包含地面、墙面、桌面、椅子、门窗、家具、设备等。

4.使用专用的消毒剂、清洁剂和洗涤剂进行清洁。

消毒剂应具有有效杀菌、灭菌、除螨作用。

5.清洁结束后,清洁人员应及时清理和消毒工具,并保持清洁存放。

6.清洁完成后,及时清理垃圾,并分类投放。

第五条日常清洁操作须注意以下要求:1.严禁在清洁过程中随便更换清洁剂和消毒剂。

2.依据使用说明和操作规范使用清洁工具和设备。

3.遇到需要专业人员处理的情况,应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4.在清洁过程中,发现患者受伤或其他安全隐患,应立刻上报,并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第三章定期消毒操作规范第六条定期消毒操作分为日常定期消毒和定期大规模消毒。

第七条日常定期消毒操作应依照以下步骤进行:1.依照规定的消毒周期,对各个区域进行定期消毒。

重要包含病房、手术室、检验室、药房等区域。

2.清洁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使用适量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操作。

3.定期消毒操作应定时进行,且有认真的记录,包含消毒时间、消毒剂使用量等信息。

4.消毒剂应密封存放,避开与其他物质混合。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刻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5.消毒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和消毒工具,并保持清洁存放。

6.定期消毒操作结束后,应进行空气通风,并定期检测环境空气质量。

第八条定期大规模消毒操作应依照以下步骤进行:1.在特定情况下,如疫情暴发或突发传染病暴发,需要进行大规模消毒操作。

消毒灭菌方法及规范

消毒灭菌方法及规范

消毒灭菌方法及规范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与操纵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含医院病室内外环境的清洁、消毒、诊疗用具、器械、药物的消毒、灭菌,与接触传染病患者的消毒隔离与终末消毒等措施。

消毒是指杀灭或者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根据有无已知的传染源可分预防性消毒与疫源性消毒;根据消毒的时间可分为随时消毒与终末消毒。

灭菌是指杀灭或者清除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含芽胞),使之达到无菌程度.通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用于需进入人体内部,包含进入血液、组织、体腔的医用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用具、一切置入体腔的引流管等,要求绝对无菌。

消毒与灭菌是两个不一致的要领.灭菌可包含消毒,而消毒却不能代替灭菌.消毒多用于卫生防疫方面,灭菌则要紧用于医疗护理。

医院用品的危险性分类(一)高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是穿过皮肤或者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者器官内部的器材,或者与破旧的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与用品。

比如:手术器械与用品、穿刺针、输血器材、输液器材、注射的药物与液体、透析器、血液与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与活性组织检查钳等。

(二)中度危险性用品:这类物品仅与皮肤粘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之内。

比如:体温表、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窥镜、气管镜、麻醉机管道、压舌板、喉镜、避孕环、口罩等。

(三)低度危险性用品:虽有微生物污染,但通常情况下无害,当受到一定量致病菌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

比如:生活卫生用品与病人、医护人员生活与工作环境中的物品,如钟表、痰盂、面盆、地面、桌面、床面、被褥、治疗用品(听诊器、听筒、血压计)等。

医院消毒中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一)凡是高度危险的用品,务必选用灭菌方法处理。

(二)凡是中度危险的物品,通常情况下达到消毒即可,可选用中水平消毒法与高水平消毒法,(内窥镜、体温表务必达到高水平消毒)(三)凡是低度危险性用品,通常可用低水平消毒法或者只作通常清洁处理即可,仅在特殊情况下才做特殊的消毒要求。

清洁消毒与灭菌的规章制度

清洁消毒与灭菌的规章制度

清洁消毒与灭菌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保证环境卫生,防止病菌传播,保障员工和患者的健康安全,制定清洁消毒与灭菌规章制度,以规范清洁消毒与灭菌工作,确保其顺利进行。

第二章清洁消毒工作1. 确保清洁消毒人员熟悉操作规程,做好清洁工作,保持环境卫生。

2. 要求清洁消毒人员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和工具,对医院内的各个区域进行周期性清洁。

3. 清洁消毒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感染传染病。

4. 清洁消毒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提高清洁消毒技术水平。

第三章消毒工作1. 消毒工作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消毒对象、消毒方法和消毒频率。

2. 消毒工作应使用符合规定的消毒剂,按照正确的比例和方法进行消毒。

3. 消毒工作应保证消毒剂的有效浓度,确保消毒效果。

4. 消毒工作应严格按照消毒程序进行,不得随意更改。

5. 消毒工作应定期进行监测检测,确保消毒效果符合标准。

第四章灭菌工作1. 灭菌工作应根据医疗器械的使用要求和病原微生物的敏感性进行选择。

2. 灭菌工作应使用符合规定的灭菌方法和设备,保证灭菌效果。

3. 灭菌工作应检测灭菌效果,确保医疗器械的无菌状态。

4. 灭菌工作应做好记录和归档,便于追踪溯源。

第五章管理制度1. 建立清洁消毒与灭菌工作的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2. 建立清洁消毒与灭菌工作的考核评价制度,对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3. 建立清洁消毒与灭菌工作的安全防护制度,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4. 建立清洁消毒与灭菌工作的应急预案,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处置工作。

第六章审核与执行1. 审核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清洁消毒与灭菌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2. 执行部门应根据审核部门的要求对工作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3. 监督部门应对清洁消毒与灭菌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七章处罚与奖励1. 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批评教育、通报批评、降级处理等。

2. 对于表现优异的清洁消毒与灭菌人员,给予奖励,包括表彰、奖金、晋升等。

医院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医院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医院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医院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医院必须严格执行以下制度:一、清洗制度1.清洗对象:所有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包括内镜、窥镜、手术器械、各种穿刺针、注射器、体温计等。

2.清洗时间:医疗器械在使用后应及时清洗,避免污物干燥,增加清洗难度。

3.清洗人员:指定专业人员进行清洗,并进行培训,确保清洗质量。

4.清洗剂:根据医疗器械的材质和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清洗剂。

(1)手工清洗:使用软毛刷、清洁布等手工工具,按照器械的清洗指南进行清洗。

(2)机械清洗:使用专业的清洗设备,如清洗机、超声波清洗机等。

6.清洗质量控制:定期检查清洗后的医疗器械,确保清洗彻底,无污物残留。

二、消毒制度1.消毒对象:所有清洗后的医疗器械,特别是高度危险物品,如手术器械、内镜等。

2.消毒时间:清洗后的医疗器械应立即进行消毒,避免再次污染。

3.消毒人员:指定专业人员进行消毒,并进行培训,确保消毒质量。

4.消毒剂:根据医疗器械的材质和病原体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1)化学消毒:使用化学消毒剂,如75%酒精、碘酊、氯化物溶液等。

(2)物理消毒:使用高温蒸汽、紫外线辐射等物理方法进行消毒。

6.消毒质量控制:定期检测消毒后的医疗器械,确保消毒效果达到规定标准。

三、灭菌制度1.灭菌对象:所有消毒后的医疗器械,特别是高度危险物品,如手术器械、内镜等。

2.灭菌时间:消毒后的医疗器械应立即进行灭菌,避免再次污染。

3.灭菌人员:指定专业人员进行灭菌,并进行培训,确保灭菌质量。

4.灭菌剂:根据医疗器械的材质和病原体特性选择合适的灭菌剂。

(1)高压蒸汽灭菌: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如高压锅、灭菌箱等。

(2)化学灭菌:使用化学灭菌剂,如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等。

(3)物理灭菌:使用高温蒸汽、紫外线辐射等物理方法进行灭菌。

6.灭菌质量控制:定期检测灭菌后的医疗器械,确保灭菌效果达到规定标准。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22016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22016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二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310.2-2016Centralsterilesupplydepartment(CSSD)—Part2:Standard for operating procedure of cleaning,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2016-12-27发布2017-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III1范围I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要求 25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 3附录A(规范性附录)CSSD人员防护及着装要求8附录B(规范性附录)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操作方法9附录C(规范性附录)酸性氧化电位水应用指标与方法11附录D(规范性附录)硬质容器的使用与操作要求13前言本部分5.5.1、5.5.2、5.5.3、5.7.5、5.7.7、5.7.8、5.8.1.4、5.8.1.8b)2)、5.8.1.8b)5)、5.9.5a)、5.9.5c)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WS310《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从诊疗器械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角度,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操作、监测予以规范的标准,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管理规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本部分为WS310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WS310.2—2009。

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在适用范围中,删除了“暂未实行消毒供应工作集中管理的医院,其手术部(室)的消毒供应工作应执行本标准”和“已采取污水集中处理的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使用”的要求;——调整了术语,植入物从本标准调整至WS310.1;A0值和管腔器械从WS310.3调整至本标准;增加了3.14湿包和3.15精密器械的定义;——删除了第6章“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流程”,改为“应遵循WS/T367的规定进行处理”(见4.1);——增加了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的交接、运送及包装、清洗方法、使用后清洗消毒等要求(见47);——增加了精密器械保护措施、使用后的处理的要求(见5.1.1、5.1.2);——增加了湿热消毒用水的要求(见5.4.2);调整了湿热消毒的温度与时间(见5.4.3);——增加了管腔器械内残留水迹的干燥处理方法(见5.5.3);——修改了压力蒸汽灭菌器压力参数范围(见5.8.1.6);——删除了干热灭菌、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低温甲醛蒸气灭菌程序、参数及注意事项的具体要求,改为符合WS/T367的规定,并应遵循生产厂家使用说明书;——调整了灭菌物品储存架或柜放置要求(见5.9.2);——增加了植入物放行要求(见5.10.2);——增加了管腔器械内腔清洗的要求(见附录B的B.1);——细化了清洗消毒器设备运行前准备、检查、装载、设备操作运行和注意事项(见附录B的B.3);——增加了规范性附录硬质容器的使用与操作要求(见附录D);——调整了附录D压力蒸汽灭菌器蒸汽和水质量到WS310.1。

《医院清洁消毒规定》

《医院清洁消毒规定》

《医院清洁消毒规定》一:清洁工作顺序: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1:清洁区:凡病人不进入,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如(医生办公室,治疗室,休息室)2:半污染区:凡有可能被污染的地区。

如(走廊,检查室)3:污染区:被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

如(病房,病人卫生间)二:清洁消毒规定: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桌子,椅子,床头柜,门把手,水龙头,水池子)1)日常以清洁为主,当受到污染时严格消毒处理。

用有效氯250mg/l擦拭。

2)传染病流行期间,用有效氯1000mg/l擦拭消毒。

地面的清洁消毒要求;1)日常地面湿式清扫,保持清洁。

当受到病源微生物污染时,用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拖地或喷洒地面。

2)传染病流行期间:用有效氯1000mg/l浸泡的墩布擦地消毒。

抹布,拖把的消毒:1)擦床抹布(小毛巾),采取一床一巾湿扫法,用后统一回收清洗消毒备用。

2)用于治疗室,换药室,办公室等抹布要分色使用,不得混用(病区用白色,办公区用蓝色,卫生间用粉色)3)拖把(病区用白色,办公区用蓝色,卫生间用粉色)●一般病房,办公室,治疗室,换药室走廊每次使用后用清水冲洗,悬挂晾干备用。

●当地面有血渍,分泌物,排泄物时拖把用后用500mg/l消毒液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传染病区,拖把使用后应先消毒,用1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悬挂晾干备用。

第二篇:医院清洁消毒标准手术室1、爱婴区、新生儿科清洁消毒要求爱婴区、新生儿科(病区)的室间环境清洁,室内的物体表面(柜面、地面、门把手、)应每日用含有效氯消毒剂500mg/l擦拭2次;遇体液、血液污染时随时用消毒液处理。

每天开窗通风至少两次。

新生儿温箱。

使用中温箱每日用清水擦拭内面,用消毒液擦拭温箱外表面,每天一次,毛巾专用,一巾一箱使用一消毒;患儿使用温箱一周应对温箱进行彻底清洗消毒(能拆下的部分全部下拆来清洗)注意保持温箱空气滤网的清洁,定期清洁、对温箱内进行清洁时,应洗手或手消毒;避免衣袖伸入温箱。

医院医院清洁、消毒与灭菌制度

医院医院清洁、消毒与灭菌制度

医院清洁、消毒与灭菌制度1、目的:为规范消毒与灭菌工作,确保工作环境和医疗物品消毒管理符合规定,保证医疗安全。

2、参考文件:《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第48 号令)《消毒供应中心WS/T310.1-2016、WS/T310.2-2016、WS/T310.3-2016》。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3、内容:3.1 医护人员必须遵守的消毒灭菌的基本原则:根据医疗器材的性能可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毒或灭菌。

工作人员应掌握消毒与灭菌的基本知识和职业防护技能,在从事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工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职业暴露,具体参照医院有关制度执行。

3.1.1 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3.1.2 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3.1.3 诊疗器械、器具或物品,若为一次性医疗物品则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置,有特殊要求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医疗器材,应先用相应的消毒液浸泡后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3.1.4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

3.1.5 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选化学方法。

3.1.6 耐热或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其中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

3.1.7 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低温灭菌法,内窥镜用低温等离子灭菌。

3.1.8 化学灭菌或消毒时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应注意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

3.1.9 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物品的容器进行清洁灭菌处理。

3.1.10 各科室所用的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采购中心应对消毒产品的相关证件进行审核,存档备查。

医院手术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手术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手术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一、概述1.清洗: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2.冲洗:使用流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污物的过程。

3.洗涤:使用含有化学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污染物的过程。

4.漂洗:用流动水冲洗洗涤后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残留物的过程。

5.终末漂洗:用软洗、纯化水或蒸用水对漂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最终处理的过程。

6,超声波清洗器:利用超声波在水中振荡产生“空化效应”进行清洗的设备。

7.清洗消毒器:具有清洗与消毒功能的机器。

8.闭合:用于关闭包装而没有形成密封的方法。

例如反复折叠,以形成一弯曲路径。

9.密封包装层间链接的结果:密封可以采用诸如黏合剂或热熔法。

10.闭合完好性:闭合条件能确保该闭合至少与包装上的其他部分具有相同的阻碍微生物进入的程度。

IL包装完好性:包装未受到物理损坏的状态。

12.植入物:放置于外科操作造成的或者生理存在的体腔中,留存时间为30d或者以上的可植入型物品。

13.湿热消毒:利用湿热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酶失去活性,代谢发生障碍,致使细胞死亡。

包括煮沸消毒法、巴斯德消毒法和低温蒸汽消毒法。

二、清洗及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1.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应符合WS310.3的规定。

2.耐湿、耐热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物理消毒或灭菌方法。

3.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清洗、消毒、灭菌,CSSD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要求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4.设备、药械及耗材应符合国务院卫生执行部门的有关规定,其操作与使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

5.灭菌(1)压力蒸汽灭菌:适用于耐湿、耐热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

包括下排气式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根据待灭菌物品选择适宜的压力蒸汽灭菌器和灭菌程序。

灭菌器操作方法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

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程序包括灭菌前准备、灭菌物品装载、灭菌操作、无菌物品卸载和灭菌效果的监测等步骤。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理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理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消毒供给中心第2局部: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1 *围本标准规定了各级各类医院消毒供给中心〔CSSD〕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根本原则、操作流程和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流程。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的CSSD和为医院提供消毒灭菌效劳的社会化消毒灭菌机构。

暂未实行消毒供给工作集中管理的医院,其手术部〔室〕的消毒供给工作应执行本标准。

已采取污水集中处理的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使用。

2 规*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但凡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订正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适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但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750.5 生活饮用水检验标准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GB/T 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WS310.1 医院消毒供给中心第1局部:管理规*WS310.3 医院消毒供给中心第3局部: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消毒技术规* 卫生部3 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清洗cleaning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1.1冲洗flushing使用流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外表污物的过程。

3..1.2 洗涤washing使用含有化学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污染物的过程。

3..1.3 漂洗rinsing用流动水冲洗洗涤后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残留物的过程。

3..1.4终末漂洗end rinsing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对漂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进展最终的处理过程。

3.2超声波清洗器ultrasonic cleaner利用超声波在水中振荡产生"空化效应〞进展清洗的设备。

3.3清洗消毒器washer-disinfector具有清洗与消毒功能的机器。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目录
一、术语和定义
二、管理要求
三、0清1 洁点与击消添毒加 标原题则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四、日常具清体 内洁容与消毒
五、强化清洁与消毒
02 点 击 添 加 标 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具体内容
六、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
3.术语及定义:
3.1 环境表面 environmental surface
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 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 等。
3.14 高度风险区域 high-risk area
染或定植患者居住的区域以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区 域,如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区、移植病房、烧伤 病房、早产儿室等。
医院物品的分类
灭菌水平
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 高度危险性物品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或黏膜
荧光标记法 无要求
中度风险区域 卫生级
整洁卫生、无 污垢、无污迹、 无异味等
质量抽查使 用,无荧光 痕迹
高度风险区域 消毒级
整洁卫生、无 污垢、无污迹、 无异味等
定期质量抽 查使用,无 荧光痕迹
审核标准
化学法
荧光粉迹法
AT P 法
微生物法
无要求
无要求
无要求
质量抽查使 用,无荧光 粉扩散
定期质量抽 查使用,无 荧光粉扩散
02 细菌繁殖体 (G-比G+难杀灭)
01
脂类病毒 (亲脂)
4.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环境清洁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规章制 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8、灭菌
9、储存
•9.1灭菌后物品应分类、分架存 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一次性使 用物品应去除外包装后,进入无 菌物品存放区;物品存放架或柜 应距地面高度20cm,离墙10cm, 距天花板50cm.
•9.2无菌物品储存效期:环境的温度、湿 度达到规定时,使用纺织品材料包装的无 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4天;未达到标准时, 有效期宜为7天。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 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个月;使用一次 性医用皱纹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 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使用一次性纸塑 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
7.4包装方法及材料:开放式的储槽不应用于灭菌物品的包 装,纺织品包装材料应一用一清洗,无污渍,灯光检查无 破损。手术器械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应由2层包装材料 分2次包装。密封式包装如使用纸袋、纸塑袋等材料,可 使用一层,适用于单独包装的器械。
7.5封包要求:闭合式包装应使用专用胶带,封包应严密, 保持闭合性完好。纸塑袋、纸袋等密封包装其密封宽度应 ≥6mm,包内器械距包装袋封口处≥2.5cm。
6、器械检 查与保养
•器械表面及其 关节、齿牙处应 光洁,无污渍、 血渍、水垢等残 留物质和锈斑; 功能完好,无损 毁。
7、包装
7.1器械和敷料分室包装。
7.2盘、盆、碗等器皿应单独包装。
7.3剪刀和血管钳等轴节类器械不应完全锁扣,有盖的 器皿应开盖,摞放的器皿间应用纱布隔开;管腔类物 品应盘绕放置,保持管腔通畅;精细器械、锐器等应 采取保护措施。
•3、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处理应符 合国家当时发布的规定要求。
• 注意事项: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应每次更换;每次处理工作结束后 ,应立即消毒清洗器具,更换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洗手和手消毒。

院感清洁与消毒规范

院感清洁与消毒规范

院感清洁与消毒规范在医疗环境中,院感清洁与消毒工作至关重要。

它不仅关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速度,更直接影响着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我们需要遵循严格的院感清洁与消毒规范。

一、清洁与消毒的重要性医院是各种病原体聚集的场所,患者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感染。

清洁与消毒可以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和病原体,降低感染的风险。

通过有效的清洁和消毒措施,可以减少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在医院内的传播,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这对于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医疗效果、维护医院的正常运转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清洁与消毒的基本原则1、先清洁后消毒在进行消毒之前,必须先彻底清洁表面的污垢、血迹、分泌物等有机物,因为这些有机物会影响消毒剂的效果。

2、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根据不同的环境和物品,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和合适的消毒方法。

例如,对于耐高温、耐湿的物品,可以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对于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可以选择化学消毒剂进行浸泡、擦拭等消毒方法。

3、确保消毒的浓度和作用时间使用消毒剂时,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配制合适的浓度,并保证足够的作用时间,以达到消毒的效果。

4、定期监测消毒效果定期对消毒后的环境和物品进行微生物监测,以评估消毒效果是否达到标准。

三、不同区域的清洁与消毒规范1、病房病房是患者居住的地方,需要保持清洁和卫生。

每天要对地面、床头柜、床栏等进行清洁消毒。

地面可以用含氯消毒剂湿式拖地,床头柜和床栏可以用含醇消毒剂擦拭。

患者出院后,要对病房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包括更换床上用品、对房间进行熏蒸消毒等。

2、手术室手术室是进行手术的关键区域,对清洁和消毒的要求极高。

手术前要对手术台、器械台、无影灯等进行严格的消毒。

手术过程中要保持环境的无菌状态,手术后要对手术室进行全面的清洁和消毒,包括对器械的清洗和灭菌。

3、门诊区域门诊区域人员流动频繁,需要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引言概述: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场所,需要保持高度的卫生和消毒标准,以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是指一系列的标准和程序,用于预防和控制感染病原体的传播。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五个部分,包括清洁消毒、器械消毒、环境消毒、手卫生和废物处理。

一、清洁消毒1.1 清洁消毒的目的是去除可见的污垢和有机物,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数量。

清洁消毒应包括以下步骤:1.2 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消毒剂,根据不同的表面和物品选择合适的清洁方法。

1.3 定期检查清洁消毒工作的效果,确保清洁剂和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正确。

二、器械消毒2.1 器械消毒是指对医疗器械进行杀菌灭菌处理,以防止交叉感染。

器械消毒应包括以下步骤:2.2 根据器械的特性和用途,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高温蒸汽灭菌、化学消毒等。

2.3 确保消毒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定期检查器械消毒效果,确保器械符合消毒标准。

三、环境消毒3.1 环境消毒是指对医院内的空气、表面和物品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环境消毒应包括以下步骤:3.2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对医院内的空气进行消毒,如紫外线消毒、空气过滤等。

3.3 定期对医院内的表面和物品进行消毒,如床单、地板、门把手等,确保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四、手卫生4.1 手卫生是医院中最基本的消毒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感染的传播。

手卫生应包括以下步骤:4.2 使用适当的洗手液和消毒剂,正确洗手和消毒,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前后。

4.3 定期进行手部消毒培训和评估,确保医务人员正确掌握手卫生的方法和技巧。

五、废物处理5.1 废物处理是医院消毒规范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防止感染病原体的传播。

废物处理应包括以下步骤:5.2 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和包装,确保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和处置。

5.3 定期检查废物处理设施和流程的合规性,确保废物处理符合相关的卫生和环保标准。

结论: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对于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清洁、消毒、灭菌原则

医疗机构清洁、消毒、灭菌原则

医疗机构清洁、消毒、灭菌原则本文通过在等级医院评审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全国医院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监测项目调查研究,梳理基层医疗机构在清洁消毒灭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并有针对性给出解决措施。

一、清洁、消毒与灭菌的现状与问题实际检查结合全国医院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监测项目提供的数据,列出医疗机构在医疗器械消毒清洁、消毒、灭菌存在的以下问题。

(一)医疗器械清洗效果监测2016年之前,医疗器械清洗效果监测方法有肉眼裸视法和放大镜法,此两种方法监测效果不稳定,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2016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发布之后,要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首选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器械。

(二)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2016年之前的数据显示,生物监测合格率97.5%,温度监测合格率74.7%,时间监测合格率仅为64.6%,侧面反应灭菌效果监测不佳。

(三)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效果监测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设备普通生物监测合格率为99.3%,PCD生物监测的合格率仅为91.9%。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只有以上两种评价灭菌效果的方法,且灭菌合格率较低。

(四)卫生手效果监测监测显示2007年-2016年共监测的9891份样品,合格率为75.7%,菌落总数中位值为1.8cfu/cm2,但在实际检查过程中,医务人员手卫生细菌为0,有理由怀疑在手卫生监测中存在监测方式或采样方法或实施方面的一些问题。

很多医院感染病例暴发大多是由于清洗、消毒、灭菌不合格所引起,如:1.2005年安徽宿州眼球事件,10名患者在安徽宿州市市立医院接受白内障手术后,出现感染情况,其中9名患者单眼眼球被摘除。

2.2012年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维吉尼亚梅森医学中心有32位病人被确诊为因接受ERCP而获得感染,导致30%的患者因感染死亡。

3.2014年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区的Advocate Lutheran综合医院有29人应接受ERCP治疗后,获得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 NDM)耐碳氢霉烯的肠杆菌(CRE)感染。

医院清洁消毒灭菌制度

医院清洁消毒灭菌制度

医院清洁消毒灭菌制度1、认真贯彻执行《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医疗安全。

2、医务人员上班时不留长指甲、戴戒指、手镯、并保持手部皮肤的清洁;接触每一位病人前后、进行每一项诊疗操作前后均应洗手,或用手消液涂擦双手,必要时进行手的消毒及戴手套。

3、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每日开窗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Ⅰ、Ⅱ类环境应进行空气消毒。

4、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的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5、可复用的医疗器械和物品,统一由供应室回收、清洗、消毒或灭菌。

特殊感染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消毒,再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所有的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6、病人使用的诊疗物品,一用一消毒或灭菌,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严禁重复使用。

7、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首选物理方法,不能使用物理方法的选用化学方法。

8、根据情况选用消毒、灭菌剂,保持使用中的消毒、灭菌剂的有效浓度,并做好监测。

更换消毒、灭菌液时,必须对所用容器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9、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通气导管、雾化吸入器,呼吸机管道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

湿化瓶应为灭菌水,每日更换并消毒。

10、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体液等污染物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拖洗工具应当有不同使用区域的标识,使用后应先清洗干净,在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冲洗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如有特殊污染时先消毒。

11、各科室、各部门须认真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及消毒质量监测工作,各项指标须达到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

12、主管部门应每季度对消毒工作进行检查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总结分析反馈。

13、每年对医务人员及消毒灭菌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消毒灭菌原则等相关知识培训。

医院消毒灭菌工作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工作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医院诊疗环境的安全,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医院必须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工作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部门和工作人员。

二、消毒灭菌原则1. 遵循科学、规范、有效的消毒灭菌原则,确保医院各类环境、物品、设备和人员的消毒灭菌工作得到充分保障。

2. 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消毒灭菌技术规范和标准,开展消毒灭菌工作。

3.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对消毒灭菌工作进行严格监督和评价,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4. 提倡绿色环保,合理使用消毒剂和灭菌剂,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三、消毒灭菌组织管理1. 成立消毒灭菌管理组织,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全院消毒灭菌工作。

2.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消毒灭菌工作,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3. 设立专门的消毒灭菌队伍,负责医院各类环境、物品、设备和人员的消毒灭菌工作。

4. 定期对消毒灭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提高消毒灭菌操作技能和意识。

四、消毒灭菌操作规程1. 消毒灭菌操作前,工作人员应按照规范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帽子、口罩、手套等。

2. 对医疗机构内的环境、物品、设备和人员进行分类消毒灭菌,制定针对性的消毒灭菌方案。

3. 消毒灭菌剂的选择和使用应遵循国家相关规定,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4. 消毒灭菌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消毒灭菌剂的使用方法、浓度、时间和作用范围进行。

5. 消毒灭菌操作后,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评价,如使用细菌培养、监测等方法。

6. 定期对消毒灭菌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五、消毒灭菌工作监督与评价1.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定期对各部门的消毒灭菌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2. 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

3. 建立消毒灭菌工作奖惩制度,对做得好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消毒灭菌规定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处理。

4. 定期向医院领导报告消毒灭菌工作的情况,提高医院领导对消毒灭菌工作的重视。

医院灭菌消毒管理制度

医院灭菌消毒管理制度

医院灭菌消毒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确保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各科室、部门和工作人员在医疗、护理、科研、教学等活动中进行的灭菌消毒工作。

第三条医院灭菌消毒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医疗安全。

第四条医院应设立感染管理科,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全院灭菌消毒工作,提高灭菌消毒质量。

二、灭菌消毒组织管理第五条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制定全院灭菌消毒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各科室、部门应根据本院灭菌消毒工作制度,制定本科室的具体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医院应定期对灭菌消毒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灭菌消毒工作质量。

第八条医院应加强对灭菌消毒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

三、灭菌消毒操作规程第九条灭菌消毒工作应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根据物品的性质和用途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

第十条医疗器械、器具的灭菌应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化学消毒或其他有效方法,并达到以下要求:(一)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必须达到灭菌水平;(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必须达到消毒水平;(三)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四)使用中的诊疗器械、器具应定期进行消毒。

第十一条环境、物品的消毒应按照《医疗机构环境与物品消毒技术规范》进行,包括空气、地面、墙壁、家具、设备等。

第十二条手部皮肤清洁和消毒应按照《医疗机构手卫生规范》进行,医务人员在诊疗前后应洗手,必要时使用手消毒剂。

第十三条医院应加强对传染病病人的隔离管理,严格执行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第十四条医院应定期对灭菌消毒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校验,确保其正常运行和灭菌效果。

四、消毒剂和消毒产品管理第十五条医院应购买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剂和消毒产品,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医院清洁、消毒、灭菌规范

医院清洁、消毒、灭菌规范

医院清洁、消毒、灭菌规范1 总则:医院清洗、清洁、消毒与灭菌方法均遵循卫计委《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与江苏省《江苏省医院常用物品消毒灭菌方法暂行规定》。

2 消毒、灭菌基本要求2.1 医院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2.1.1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2.1.2 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2.2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

物体表面消毒,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已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

2.3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消毒或灭菌处理。

2.4 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第十一章规定。

2.5 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消毒与清洁。

2.6 医院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3 消毒隔离具体要求3.1 医务人员上班时应着装整洁,一律穿工作服,工作场所不得进食和对方食物,手部皮肤清洗和消毒严格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条例》。

3.2 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方法参照《隔离预防分类、措施》)接触特殊感染和隔离病人前必须戴手套、穿隔离衣,并及时更换;严禁将污染手套、隔离衣接触其他物品;离开隔离区域应使用手消毒剂。

3.3 抽血、注射做到一人一针一带一洗手,或戴手套(不同病人之间要更换手套),被体液、血液污染的一切物品必须放入黄色污物袋,废弃的锐利器械应放入锐器盒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清洁消毒灭菌规范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医院清洁、消毒、灭菌规范1 总则:医院清洗、清洁、消毒与灭菌方法均遵循卫计委《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与江苏省《江苏省医院常用物品消毒灭菌方法暂行规定》。

2 消毒、灭菌基本要求
2.1 医院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
2.1.1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2.1.2 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2.2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

物体表面消毒,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已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

2.3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消毒或灭菌处理。

2.4 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第十一章规定。

2.5 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消毒与清洁。

2.6 医院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3 消毒隔离具体要求
3.1 医务人员上班时应着装整洁,一律穿工作服,工作场所不得进食和对方食物,手部皮肤清洗和消毒严格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条例》。

3.2 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方法参照《隔离预防分类、措施》)接触特殊感染和隔离病人前必须戴手套、穿隔离衣,并及时更换;严禁将污染手套、隔离衣接触其他物品;离开隔离区域应使用手消毒剂。

3.3 抽血、注射做到一人一针一带一洗手,或戴手套(不同病人之间要更换手套),被体液、血液污染的一切物品必须放入黄色污物袋,废弃的锐利器械应放入锐器盒中。

3.4 无菌操作前注意周围环境应该清洁无尘、洗手、戴口罩、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5 无菌物品必须按灭菌日期顺序放在专用柜内,并保持专用柜清洁、干燥,有专职人员每日检查。

由供应室消毒灭菌的无菌物品均要写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以及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号等标识,标识清楚,填写完整。

无菌物品存放区环境在温度20~24℃,相对湿度<70%的要求时,使用棉布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4天;未达到环境标准时,有效期宜为7天。

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个月;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包装、一次性纸塑包装、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

3.6 无菌消毒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必须分别放置。

物品的堆放:离墙5-10cm,离天花板50cm,离地面20~25cm。

无菌物品包布必须双层,每次使用后清洗。

治疗车物品摆放: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3.7 无菌镊子、持物钳及容器必须高压灭菌,干燥使用应每4小时更换一次;置于容器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已经打开,保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

(进入体内组织或无菌器官的高度危险医疗物品必须在24小时内使用)。

常用无菌敷料罐(如生理盐水、呋喃西林棉球罐等棉球罐等)应每天更换并灭菌。

3.8 开启、配制的药品、消毒液等注明开启时间,各种溶媒不得超过24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