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小石潭记》(苏教版八上第16课)

合集下载

苏教版语文八上第16课《小石潭记》练习题

苏教版语文八上第16课《小石潭记》练习题

苏教版语文八上第16课《小石潭记》练习题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佁然..不动()(2)心乐.之()(3)皆若空游..无所依()(4)其岸势犬牙..差互()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B.四面/竹树环合C.潭中鱼可/百许头D.以其境/过清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潭西南..而望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5.名句默写。

(1)坐潭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阅读全文,回答7~10题。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水尤.清洌()(2)潭中鱼可.百许头()(3)以其境过清.()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苏教版word版

【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苏教版word版

小石潭记第一部分:1、该文选自,作者,唐朝著名。

(3分)2、注音:(5分)篁()洌()翕()邃()坻()3、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

(4分)4、下列词用法不同的是()(3分)A、闻:隔篁竹,闻水声余闻之也久B、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潭中鱼可百许头C、其:以其境过清不可知其源D、差:参差披拂犬牙差互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5分)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⑵皆若空游无所依(依:)⑶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⑷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悄怆幽邃:)⑸隶而从者(隶:)6、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3分)7、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⑴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⑶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8、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3分)9、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分别从、、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却又无处不在写。

(5分)10、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多选)(3分)A、闻水声,如鸣佩环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C、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D、俶尔远逝,往来翕忽E、斗折蛇行,明灭可见F、凄神寒骨,悄怆幽邃G、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H、日光下彻,影布石上11、解释下列多义词:(3分)⑴环:如鸣佩环()四面竹树环合()⑵清:水尤清洌()以其境过清()⑶可: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12、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3分)⑴写鱼静态的句子:⑵写鱼动态的句子:⑶写鱼情态的句子:13、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2分)A、深秋时节出游,天气凉了B、游的时间长了,接近黄昏,下了寒气C、小石潭四周没有多少游人,潭水很凉D、自己的心境凄苦孤寂第二部分:(一)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左亻右台)然不动;(左亻右叔)尔远逝,往来翕忽。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小石潭记》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小石潭记》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小石潭记》含答案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丙】①有泉焉其始出石罅②涓涓然冬温而夏寒。

浸③为小渠,冬夏不枯。

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

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④为大池。

又东注于若耶之溪⑤,又东北入于湖。

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

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

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鰿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

其草多水松、菖蒲。

有鸟大如鸜鹆,黑色而赤觜,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⑥。

有二脊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

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

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⑦来依,有君子之德焉。

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

”则其泽⑧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注释】①本文作者刘基,字伯温。

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他的诗文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

至元二年,他被元政府授为高安县丞。

他深入乡间,体察民情,一身正气赢得百姓赞誉。

语文:第16课《小石潭记》复习卷(苏教版八年级上)

语文:第16课《小石潭记》复习卷(苏教版八年级上)

语文:第16课《小石潭记》复习卷(苏教版八年级上)小石潭记复习卷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一)1、下列加点的词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心乐.之(快乐)B、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C、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气中)D、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心乐之.(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3、翻译句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正确的一句是:()A、因为这个地方过去太清冷,不可以太久居住。

B、因为这个地方过于凄清,不可以过久停留。

C、以为它的环境过于清秀,不能太久居住。

D、认为它的情境过于冷清,不可能住太久。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5、对本文写法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

B、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

表面写水,实写游鱼,阳光等。

C、作者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D、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二)1、下列加点的词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B、悄怆幽邃.(凄凉)C、不可久居.(停留)D、隶.而从者(跟随)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其.岸势犬牙差互(其中)B、不可知其.源(它指小溪)C、以其.境过清(它,小石潭)D、乃记之.而去(这件事)3、翻译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正确的一句是:()A、从小石潭的西南望过去,曲曲折折像蛇一样前进,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

最新精选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十六 小石潭记苏教版练习题第十六篇

最新精选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十六 小石潭记苏教版练习题第十六篇

最新精选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十六小石潭记苏教版练习题第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 )。

A、潭中鱼可百许头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B、全石以为底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D、皆若空游无所依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为坻为屿B、之乃记之而去;为宫室器皿;余闻之也久C、乃乃记之而去D、尔俶尔远逝;乃不知有汉;惟手熟尔【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为下面各组选出划线词注音有误的一项。

注音有误的是( )A、篁竹(huáng)B、佩环(pèi)C、翠蔓(màn)D、差互(chā)注音有误的是( )A、参差(cēn)B、蒙络(lè)C、披拂(pī)D、翕忽(xī)注音有误的是( )A、幽邃(suí)B、清洌(liè)C、佁然(yǐ)D、为坻(chí)注音有误的是( )A、俶而(chù)B、悄怆(qiàng)C、龚古(gōng)D、寂寥(liáo)【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位发言人________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代,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②尽管这只是一次________,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

③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________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

A、庄重演练引导B、郑重演示引导C、庄重演示导致D、郑重演练导致【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面句中“可”字意义与其它不同的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八年级语文上册16《小石潭记》练习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16《小石潭记》练习苏教版

十六小石潭记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篁.竹(huáng)清洌.(liè)幽邃.(suì)B.为坻.(chí) 为嵁.(kān) 为屿.(yǔ)C.参差..(cēn cī) 佁.然(yǐ) 摇缀.(zhuì)D.俶.尔(shū) 翕.忽(xī) 悄.怆(qiǎo)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如鸣.佩环( )(2)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 )(3)潭中鱼可百许.头( )(4)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5)以其境过清.( )(6)隶.而从.者( )(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皆若空.游无所依( )(3)斗.折蛇.行( )(4)其岸势犬牙..差互( )(5)凄.神寒.骨( )4.区别下面加点词的意义。

(1)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2)水尤清.洌() 以其境过清.( )(3)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4)为.坻() 全石以为.底( )(5)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从.者(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6.(海南中考)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大自然给予我们许多的人生启示:蝉在枝头鸣叫,是为了唱响生命的赞歌;种子在土里静卧,是为了积蓄成长的力量;。

7.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旅游知识,充分地享受旅游的快乐,学校开展了主题为“潇洒走四方”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古代人就已经了解旅游对一个人成长的意义所在。

许多诗人都有过壮游的经历,留下了众多的诗篇,请写出其中一首与大家分享。

(2)随着出游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不文明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如2015年的“埃及神庙刻字”事件就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

怎样才能减少乃至杜绝这种不文明的现象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最新资料】2016-2016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最新资料】2016-2016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试题一、(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2)佁然不动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水尤清冽(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

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4分)答案:6. 2 (1)大约(1分)(2)呆呆的样子(1分)7. 4 (1)水格外清凉。

(2分)(得分要点:整句翻译通顺给满分,其中“尤”、“清冽”各占0.5分,如学生把“尤”翻译成“尤其”也给分。

)(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分)(得分要点:整句翻译通顺给满分;“选贤与能” 翻译通顺给1分,“讲信修睦” 翻译通顺给1分)8. 4 此题答案多元化。

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会的人文美(或“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两者结合起来,表达通顺的给满分。

答出其中一方面的则酌情给分。

菏泽市2008年二、【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016秋苏教版语文八上第16课《小石潭记》练习题

2016秋苏教版语文八上第16课《小石潭记》练习题

2016 秋苏教版语文八上第16 课《小石潭记》word 练习题第四单元十六小石潭记一、双基累积1、解说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 佁然不动( )..(2)心乐之().(3) 皆若空游无所依()..(4 )其岸势犬牙差互()..2、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 参差披拂。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下句子节奏区分不正确的一项就是(A、全石 / 认为底BC、潭中鱼可 / 百许头D)、四周 / 竹树环合、以其境 / 过清4、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她三项不一样的一项就是()A、潭西南而望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D、凄神寒骨,悄怆幽深...5、名句默写。

(1) 坐潭上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文中侧面描绘水清亮透明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潭中游鱼动静适宜、灵巧风趣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6、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深”表现了作者如何的心情?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阅读全文 , 回答 7~10 题。

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小石潭记》(苏教版八上第16课)

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小石潭记》(苏教版八上第16课)

2016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小石潭记》【重庆市B卷】二、(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9-12题。

(15分)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⑵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⑶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有删节)【注】[1]鄂版教材为句号。

[2][3]鄂版教材为逗号。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⑴卷.石底以出()⑵佁然..不动()⑶其岸势犬牙..差互()⑷乃记之而去.()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12.第④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4分)【答案】9.(4分)⑴弯曲(或翻卷)⑵呆呆的样子⑶像狗的牙齿一样⑷离开10.(4分)⑴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或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⑵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

11.(3分)C(此句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情态。

)12.(4分)流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2分)。

作者产生此情的原因:一是他被贬谪而内心愤懑,二是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2分)。

【广西柳州市】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其中第10~12小题,每题2分,第13小题6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C卷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C卷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23分)1. (12分)注音:篁________ 佩________ 洌________坻________ 屿________ 佁________翕________ 邃________ 寥________ 俶________ 怆________ 嵁________2. (3分)《甜甜的泥土》作者是________ ,本文选自________ ,本文表现了________ 。

3. (2分)集中表达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 (15分)补充句子①山气日夕佳,________。

②________ ,风正一帆悬。

③________ ,独怆然而涕下!④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

⑤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

⑥《饮酒》中表达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

⑦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⑧《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 , ________!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敌情紧急,战事迫在眉睫的诗句是:________ , ________。

⑩《西厢记》中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天净沙·秋思》中与此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

5. (2分)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①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

________②中学大学的门槛九丈九尺高。

________6. (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实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逝者如斯夫匹夫不可夺志也B . 不亦乐乎好之者不如乐之者C . 意与日去吾日三省吾身D . 夫君子之行不亦君子乎7. (2分)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 . 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苏教版八上语文-第十六课《小石潭记》习题2

苏教版八上语文-第十六课《小石潭记》习题2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基础练习1、根据拼音写汉字。

huáng()竹清liè()yǐ()然xī()忽寂liáo()悄chuàng()幽suì()2、翻译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 ⑵斗折蛇行___________⑶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 __________ ⑷不可久居___________⑸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 ⑹隶而从者___________⑵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按原文填空。

(如能默写,就更棒)⑴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同时抒发作者政治受挫遭贬后忧伤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练习5、跟随作者游历了小石潭后,你对此地的整体感觉如何,能具体谈谈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

如第2段对潭水的描写,整段文字没有一个“水”字,但无一处不在写水。

请你就此做些品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在游小石潭时,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说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心情变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联系上下文,再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说看,为什么小石潭的水声“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永州之贬,一贬就是10年,这是柳宗元人生的一大转折。

苏教版八上语文《小石潭记》中考试卷汇编

苏教版八上语文《小石潭记》中考试卷汇编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小石潭记》中考试卷汇编一、2007安徽省池州市[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1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18.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参考答案15.(3分)(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各占1分) 16.(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各占2分。

意思对即可)17.(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小石潭记》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小石潭记》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小石潭记》含答案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柳宗元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0.✬“隶而从者”中的“从”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从头至尾B.择善而从C.从长计议D.从天而降11.对“其境过清”中“境”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A.溪水时隐时现,溪岸交错不齐,渺远不见源头。

B.竹子树木丛生,枝叶茂密繁多,环绕小潭四周。

C.地处荒僻之野,平时没有人来,环境寂静寥落。

D.小潭清幽深邃,风光明媚可爱,空气清爽宜人。

12.根据《小石潭记》及下面的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二十五,游里湖,登放鹤亭,旋泊西泠桥。

登岸步入西村,隔岸望孤山后。

朱阑傍水,翠幕垂窗,古楼覆屋,小艇系门。

余乃悦其幽寂,呼舟对渡,果佳境也。

(取材于浦访君《游明圣湖日记》)“隔”,产生距离,引发好奇。

柳宗元隔竹听声,小石潭水声“如鸣佩环”,他“心乐之”,于是“①”,探看小潭全貌;浦枋君隔岸观景,孤山后景色秀丽,色彩斑斓,他“悦其幽寂”,于是“②”,得以欣赏“佳境”。

【答案】10.B 11.D 12.伐竹取道呼舟对渡【解析】1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隶而从者”的句意是:跟随着去的人,“从”意思是跟从;A.从头至尾:意思是从开头至结尾,指某件事物的全过程或全部内容。

从:指拿……作起点,起于……;B.择善而从:(同行者中)选择好的(人),跟从(向他学习),后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从:跟从;C.从长计议:①慢慢儿地多加商量②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从:指拿……作起点;D.从天而降:从天上突然降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小石潭记》【市B卷】二、(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9-12题。

(15分)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⑵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⑶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有删节)【注】[1]鄂版教材为句号。

[2][3]鄂版教材为逗号。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⑴卷.石底以出()⑵佁然..不动()⑶其岸势犬牙..差互()⑷乃记之而去.()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1.下列对文章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12.第④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4分)【答案】9.(4分)⑴弯曲(或翻卷)⑵呆呆的样子⑶像狗的牙齿一样⑷离开10.(4分)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或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⑵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

11.(3分)C(此句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情态。

)12.(4分)流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2分)。

作者产生此情的原因:一是他被贬谪而心愤懑,二是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2分)。

【市】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其中第10~12小题,每题2分,第13小题6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影布.石上(发布) B.以其境过清.(凄清)C.往来而不绝者(断绝)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11.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乃记之.而去A.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 B.辍耕之.垄上(《涉世家》)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D.何陋之.有(《陋室铭》)12.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第二段正面写水,侧面写鱼;写的是鱼,见的是水。

B.【乙】文第一段先写滁人之游,再写太守与众的宴酣之乐,最后写太守的醉态。

C.【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官后寄情山水的特殊心境。

D.【甲】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乙】文则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加以议论。

13.把“文言文阅读” 【甲】【乙】两段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⑴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分)⑵山肴野蔌,杂然而前者,太守宴也(3分)【答案】10.A(布:映照);11.C(“之”代词)12.A(甲文第二段应为“正面写鱼,侧面写水”);13.⑴(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跟游人逗乐。

(“往来”“翕忽”“乐”翻译各1分)⑵(山中)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举行宴会。

(每个短语翻译个1分)【省市】二、(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1―15题。

【甲】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小石城山记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①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

其上,为睥睨梁之形③;其旁,出堡坞④,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⑥,而列是夷狄⑦,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⑧,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⑨。

”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①黄茅岭:在零陵县城西面。

②垠:边界,尽头。

③睥睨(pìnì):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

梁(lì):屋的正梁。

④堡坞(bǎo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

⑤箭:小竹子。

⑥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

⑦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

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⑨楚之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11.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分)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⑴其岸势犬牙..差互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⑶益.奇而坚⑷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⑵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投以.小石先帝不以.臣卑鄙B.是固劳而.无用潭西南而.望C.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环而攻之.而不胜D.是.二者,余未信之是.日更定矣15.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的不平之气。

(2分)【答案】11.其气之灵 /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 /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划对一处1分)12.⑴像狗牙那样⑵凄清⑶更加⑷有的人(每小题1分)13.⑴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⑵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过黄茅岭下来。

(每小题2分)14.D(2分)15.凄苦孤寂;有才能却无法施展。

(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

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

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

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

”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省市】(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7-11题。

(20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

积雨始霁①,溪上大声漎②然十余里,旁多奇石、惠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③。

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④宛首而顾其侣。

援⑤石而登,俯视溶云⑥,鸟飞若坠。

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

或曰宋公麟之“垂云沜⑦”也。

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

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⑧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

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⑨,要客九人饮于是。

日暮半阴,山风卒⑩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

游者悚焉。

遂还。

是日,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注释】①霁:天放晴。

②漎:流水声。

③巂(guī):鸟名,即子规,又名杜鹃。

④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

⑤援:攀援,指游人攀登到大石上。

⑥溶云:溶,融入。

指天上的云倒映在潭水中。

⑦沜:同“泮”,半月形的水池。

⑧何立端公:指何如宠。

后文中的“左丈学冲”指左世容。

“薑(jiāng)坞先生”指。

⑨就:完成。

⑩卒:同“猝”,突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