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皿造型的基本知识1

合集下载

陶瓷设计知识点

陶瓷设计知识点

陶瓷设计知识点陶瓷是一种古老而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它融合了科学、技术和创意。

作为一种将陶土变成精美艺术品或实用器皿的过程,陶瓷设计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实用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陶瓷设计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

一、陶瓷的基本知识陶瓷是由高温烧制而成的材料,通常由陶土和其他添加剂组成。

陶土分为瓷土和釉土两种,瓷土质地细腻、容易成形,适合制作瓷器等精细陶瓷;釉土质地较糙,适合制作釉下彩等装饰性陶瓷。

陶瓷的烧制分为两个步骤:素胎烧制和釉面覆盖。

素胎烧制是将陶土制成胚体,并在高温下烧结,形成坚硬的基底。

釉面覆盖是将釉料施于素胎表面,并再次高温烧制,形成均匀的釉面。

二、陶瓷设计的要素1. 形状与结构陶瓷的形状与结构对其美学效果和功能性有着重要影响。

设计师需要考虑陶瓷作品的视觉效果、使用便利性和稳定性等因素,来确定其形状和结构。

2. 色彩与纹理色彩和纹理是陶瓷设计中常用的装饰手法。

通过各种釉料和彩绘技术,设计师可以赋予陶瓷作品不同的色彩和纹理效果,增强其视觉冲击力和触感体验。

3. 刻画与雕塑刻画和雕塑是陶瓷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通过刻画细节和雕塑造型,设计师可以给陶瓷作品赋予丰富的表情和情感,提升其艺术价值。

4. 工艺与技术陶瓷设计需要结合适当的工艺与技术,确保制作过程的可行性和最终成品的质量。

设计师需要了解陶瓷材料的性质和工艺流程,选择适当的工艺和技术来实现设计意图。

三、陶瓷设计的流派与风格陶瓷设计涵盖了多种流派和风格,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审美特点和艺术风格。

1. 中国传统陶瓷中国传统陶瓷以青花、釉里红等为代表,追求自然与雅致的美感。

其瓷器造型大气端庄、线条流畅,常以花鸟、山水等为主题进行装饰。

2. 日本陶艺日本陶艺注重简约与极致的美感,追求自然与朴实的表现。

日式陶瓷常以素雅的釉面、浅釉与风格简约的造型为特点。

3. 西方现代陶瓷西方现代陶瓷注重创新与个性化的设计,常以抽象与装饰性为特点。

其造型多样,色彩鲜艳,充满个性和时尚感。

中国历代器皿书造型

中国历代器皿书造型

中国历代器皿造型是一部介绍中国工艺美术之研究器皿造型的图典,约10万字,近5000幅例图,所介绍的器皿造型涵盖了历代很具代表性的作品。

该书对于中国工艺造型艺术研究及创作实践、鉴赏都有深远影响。

按造型分,有圜底器、平底器、尖底器、圈足器、三足或多足器等。

例如,釜是圆底而无足,必须安置在炉灶之上或是以其他物体支撑煮物,釜口也是圆形,可以直接用来煮、炖、煎、炒等,可视为现代所使用“锅”的前身。

甑是圆形,底有方孔或圆孔,有的在器壁近底处也有孔,置于鼎、釜等上面蒸食物用。

如需获取更多关于中国历代器皿造型的内容,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专业人士获取帮助。

唐代经典金银器皿的造型

唐代经典金银器皿的造型
唐代金银器皿的色彩丰富多样,包括 金、银、铜、铁等金属本色,以及红 、绿、蓝、黑等多种颜色。
光泽柔和
金银器皿表面经过抛光处理,呈现出 柔和的光泽,使得器皿更加精美绝伦 。
03
唐代金银器皿的工艺技术
铸造工艺
铸造技术
唐代金银器皿的铸造技术 已经相当成熟,能够制作 出各种形状和大小的器皿 。
模具制作
铸造过程中需要使用模具 ,唐代工匠通常使用蜡模 或陶模来制作模具。
3
民族文化
唐代金银器皿的设计和制作融入了中华民族传统 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元素,展现出独特的民族文化 特色。
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
艺术传承
01
唐代金银器皿的设计和制作工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
后来的金属工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文化自信
02
唐代金银器皿所体现出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审美价值,有助于增
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锤揲完成后,工匠们会对器皿的表 面进行处理,如抛光、镀金等,使 器皿更加精美。
镶嵌工艺
镶嵌技术
唐代金银器皿的镶嵌技术非常发 达,工匠们将各种宝石、珍珠、 玉石等镶嵌在器皿上,增加了器 皿的华丽感和价值。
宝石选择
唐代工匠在选择镶嵌宝石时非常 讲究,通常选用红蓝宝石镶嵌工艺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 括设计、选材、切割、打磨、镶 嵌等,每道工序都需要精细操作 。
04
唐代金银器皿的审美价值与文 化内涵
审美价值
造型优美
唐代金银器皿造型多样,既有简洁明 快的几何形状,又有繁复细腻的动物 形象和人物形象,展现出独特的艺术 魅力。
工艺精湛
色彩丰富
唐代金银器皿多采用金、银、铜等金 属材料制成,色彩丰富,具有强烈的 视觉冲击力。

瓷器基本知识_器形

瓷器基本知识_器形

进入封建社会后,人们不再把鼎当作礼器,而把它变为焚香用的炉。

瓷炉始于东吴,宋以前均见无足香熏和托炉,宋代开始流行三足炉。

鬲式炉鬲本为古代陶制炊器,圆口,三空心足。

宋代龙泉窑开始烧制,明永乐鬲式炉多作虎耳,器体较扁,足呈垂乳状。

博山炉盛行于汉、晋,系仿铜熏炉烧制。

因其炉盖高耸,象征海上蓬莱三山,故名。

使用时,燃香料于炉中,香烟从盖上镂孔冒出,有如云雾缭绕。

汉代一般为陶质,南北朝时有青瓷博山炉。

熏炉熏炉又名香熏,功用与博山炉相同,都是作熏香之用。

瓷熏炉始于东吴,六朝比较流行,多有托盘;炉身大,镂孔,式样大方;唐以后摒弃了六朝带托盘的造型,而把炉底改为三足或五足,也有作花瓣喇叭座的。

小巧玲珑,式样很多都是为了适应当时贵族子弟“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的生活习俗的需要。

曲足炉宋代的炉式之一。

炉身折口,短颈,无耳,鼓腹,平底。

足小而矮,外伸如s形。

筒式炉宋代始烧,炉身作筒状,上下部各饰暗弦纹数道,小足呈三角形。

明成化时,炉身发展为鼓形,并饰以鼓钉纹。

鼎式炉初见于宋,多仿商周铜鼎样式:立耳,直腹,柱足。

元代青花鼎炉,造型新颖,纹饰华美,比例适度。

至明嘉靖时,炉耳有小孔,腹部饰以火馅纹。

尊尊在商周时作酒器;北宋后期为宫廷陈设用瓷。

元以后,瓶壶品种繁多,更适于灌酒、筛酒,尊便完全失去了实用器皿的作用。

出戟尊仿古铜器造型,敞口,腹微鼓,足外撇。

颈、腹、胫的四周各饰一戟,故名。

宋钧窑的出戟尊,是名贵的珍品。

太白尊文房用具。

小口微撇,短颈,削肩广腹,平底。

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烧,以豇豆红最著名,晚清仿制质量差。

观音尊尊的一种式样。

侈口。

长颈,丰肩,腹下渐收,至底外撇,器形似观音手中所持瓶式,故名。

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品种有郎窑红、青花、五彩等。

罗卜尊小口外撇,颈细长,丰肩,肩下渐收,底内凹,器形似罗卜,故名。

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多见烧造,以豇豆红居多,也有天蓝釉、豆青釉。

清末民初仿品尤多。

苹果尊口、底内凹,无颈,圆腹,器形似苹果,故名。

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研究

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研究

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研究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研究中国古代器皿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仅仅是实用的容器,更是艺术品和文化符号。

这些古代器皿以其独特的造型样式独树一帜,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本文将重点研究中国古代器皿的造型样式,并深入探讨其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

中国古代器皿的造型样式丰富多样,包括瓶、罐、盆、碗、盘等。

每种器皿都有其独特的造型特点。

例如,瓶的形状以长颈和鼓腹为主,使用方便,适合盛装液体;罐则通常有扁平的底部和粗壮的腹部,适合储藏各种物品;盆的底部较宽,既能盛装水和其他液体,又有良好的稳定性。

在中国古代器皿的造型设计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哲学思想。

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皿底,通常是扁平的或微微凸起的。

这是因为古代中国人认为,器皿必须与大地相连,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此外,器皿的引颈部分常常采用S形曲线设计,这是由于中国古代人认为S形是一种吉祥的象征。

除了造型样式外,中国古代器皿的装饰也是其独特之处。

器皿的装饰通常采用彩绘或雕刻技法,以增加其艺术感和审美价值。

彩绘通常运用青花、红彩、釉上彩等技法,展示了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风格。

雕刻通常采用浮雕或刻线技法,刻画出动植物、人物故事等各种纹饰图案,展现了古代中国人的审美追求和生活态度。

考虑到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特点,中国古代器皿的造型样式也存在差异。

例如,商代的青铜器重视实用性,通常采用简约的造型和纹饰,而唐代的瓷器则更加注重装饰性,花纹繁复多样。

此外,各地区的器皿造型也有所不同,如陶峙制作的陶器在形状和装饰上有其独特之处,成为古代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

中国古代器皿的造型样式与中国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古代中国人对自然和宇宙的认识深刻影响了器皿的造型设计。

器皿的形状常常与自然界的物体相似,如山石、植物等。

此外,器皿的纹饰也常常与中国古代人的信仰、宗教和神话故事相关。

例如,龙作为中国古代的神兽,常常出现在器皿的装饰中,象征着权力和吉祥。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器皿的造型样式独树一帜,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琉璃花瓶的知识点总结

琉璃花瓶的知识点总结

琉璃花瓶的知识点总结首先,我们可以介绍琉璃花瓶的历史和起源。

琉璃花瓶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唐代,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玻璃器,制作工艺非常精湛。

在宋代,琉璃花瓶已经成为宫廷贵族的收藏品,逐渐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装饰品。

其次,我们可以介绍琉璃花瓶的制作工艺。

琉璃花瓶的制作工艺非常繁复,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首先是选材,因为琉璃花瓶需要透明度高的玻璃材料,所以对原材料的要求非常高。

接着是成型,制作琉璃花瓶需要经过吹制、模压等工序,而且每一道工序都需要非常高的技术和经验。

最后是装饰,琉璃花瓶的装饰也是非常考究的,常见的有镶嵌、绘画等工艺。

整个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反复琢磨和打磨,才能完成一件精美的琉璃花瓶。

第三,我们可以介绍琉璃花瓶的种类和风格。

根据古代的传统,琉璃花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器、器、器。

首先是青花瓶,这种花瓶的胎质细腻,釉面莹润,通常是用青花进行绘制。

其次是五彩瓶,这种花瓶的装饰色彩非常丰富,常见的有红、黄、蓝、绿等颜色。

最后是透明瓶,这种花瓶的特点是透明度非常高,让人可以清晰地看到花瓶内部的花卉。

第四,我们可以介绍琉璃花瓶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琉璃花瓶被视为吉祥之物,寓意着家庭和睦、生活美满。

因此,琉璃花瓶常常成为宫廷贵族的收藏品,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礼品。

而在现代,琉璃花瓶也成为了装饰家居的重要物品,为家庭增添了一份浓郁的文化氛围。

最后,我们可以介绍琉璃花瓶的保养和收藏方法。

首先是避免阳光直射,因为琉璃花瓶的颜色会因为长时间的阳光暴晒而褪色。

其次是防止摔碰,由于琉璃花瓶材质脆弱,需要小心使用,避免摔碰。

最后是定期清洁,要用干净的软布轻轻擦拭,不要使用化学清洁剂。

综上所述,琉璃花瓶是一种非常传统的艺术品,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学习琉璃花瓶的知识点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为我们的家居增添一份文化氛围。

同时,琉璃花瓶的保养和收藏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我们加以重视。

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对大家有所启发,更加热爱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茶具基本知识

茶具基本知识

3、茶巾:用以擦洗、抹拭 茶具的棉织物;或用作抹 干泡茶、分茶时溅出的水 滴;托垫壶底;吸干壶底、 杯底之残水。
4、茶巾盘:放置茶巾的用具。 竹、木、金属、搪瓷等均 可制作。
5、奉茶盘:以之盛放茶杯、 茶碗、茶具、茶食等,恭 敬端送给品茶者,显得洁 净而高雅。
6、茶匙:从贮茶器中取 干茶之工具,或在饮 用添加茶叶时作搅拌 用,常与茶荷搭配使 用。
二、陶器茶具 陶器茶具中最常见的是紫 砂茶具,其中又以江苏宜兴紫 砂茶具最好。
●紫砂茶具,烧结密致, 胎质细腻,既不渗漏,又具有 透气性能,既利于保持茶的原 香、原味,又不会产生熟汤气, 即使在盛夏,壶中茶汤也不会 变质发馊。
●紫砂壶造型丰富多彩, 工艺精湛超俗,具有很高的艺 术价值。
●紫砂茶具使用年代越久, 色泽越光亮照人、古雅润滑, 常年久用,茶香愈浓,所以有: “饮后空杯,留香不绝”之说。
●茶海与茶壶形状和 色彩应搭配得当。
●容量与壶相同,也 可扩大到壶的1.5-2倍, 可将泡2-3次的茶汤混 合后供一道茶饮用。
●茶海的断水功能要 好。
4、茶杯:盛放泡好的茶 汤并饮用的器具。
●杯口、杯身需平整。
●大小、容量要与壶匹 配,小壶配20-50ml的 小杯,大壶配100150ml的大杯。
●杯外侧色泽与壶的一 致,内壁一般用白色。
4、彩瓷茶具
是在白瓷的基础上发展 而来的,彩瓷茶具的品种花 色很多,其中尤以青花瓷茶 具最引人注目。
四、漆器、竹木茶具 1、漆器茶具 是采用天然漆树汁液,
经掺色后,再制成绚丽夺目 的器件。
漆器茶具表面晶莹光洁, 嵌金填银,描龙画凤,光彩 照人;其质轻且坚,散热缓 慢。虽具有实用价值,但这 些制品红如宝石,绿似翡翠, 犹如明镜,光亮照人,人们 多将其作为工艺品陈设于客 厅、书房。

陶瓷设计与工艺知识点

陶瓷设计与工艺知识点

陶瓷设计与工艺知识点陶瓷是一种常见而受人喜爱的工艺品,它的设计与制作过程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陶瓷设计与工艺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陶瓷作品。

一、材料与工具陶瓷材料主要由粘土、石英、长石等原料调制而成。

而制作陶瓷作品所需的工具包括陶轮、刻刀、刷子、瓷彩等。

材料的选择和工具的运用将直接影响到陶瓷作品的成型和装饰效果。

二、造型设计陶瓷作品的造型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作品的整体比例、形状、曲线等因素。

在细节处理上,可以运用捏、拉、推等不同的手法来创造出独特的立体效果。

同时,也可以通过陶轮等工具来制作平面形态的陶瓷器皿。

三、装饰工艺装饰是陶瓷作品中的关键环节,它可以增加作品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常见的装饰工艺包括彩绘、雕刻、刻花等。

彩绘是指在陶瓷表面上使用颜料进行绘画,创造出各种图案和纹饰。

雕刻则是通过刻刀等工具将陶瓷表面雕琢成各种形式,给作品增加立体感。

刻花是指在陶瓷上刻出各种纹理和花纹,增加观赏性和触感。

四、烧制过程陶瓷作品的烧制过程十分关键,直接决定了作品的质量和特性。

烧制主要分为釉下烧和釉上烧两种方式。

釉下烧是指先将陶瓷作品进行初次烧制,然后再施加釉料,最后再次烧制。

而釉上烧则是在陶瓷表面施加釉料后直接进行烧制。

烧制温度、时间的控制以及烧制的环境均对作品的成品效果产生影响。

五、陶瓷品类与特点陶瓷作品根据用途和形态可以分为器皿类、雕塑类、建筑类等。

其中,器皿类作品主要用于盛放和使用,常见的有碗、盘、瓶等。

雕塑类作品则是通过陶瓷材料塑造出各种形象,常见的有人物雕塑、动物雕塑等。

建筑类陶瓷则应用于建筑装饰等领域。

每一类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造型和装饰特点,值得我们认真品味与欣赏。

在陶瓷设计与工艺的学习中,我们还需了解陶瓷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以及不同地域的陶瓷工艺特色。

通过综合运用材料、工具、造型设计和装饰工艺等知识点,我们可以创作出独特的陶瓷作品,展现个人的审美观和艺术追求。

烹饪美学烹饪器具造型艺术PPT课件

烹饪美学烹饪器具造型艺术PPT课件
其次,餐具造型如果能给人以清洁卫生、舒适愉快的感受,也会增强食欲。烹饪器具 造型的美,也有利于增进厨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提高劳动热情,激发创作才能。
最后,烹饪器具在实用价值之外还有着不可估量的艺术欣赏价值、文物价值和历史资 料价值,尤以古代餐具为最。因此,对中国烹饪器具的研究,实际上是对中国文化中一个 极其重要部分的研究。
一、单色盘
单色盘是指那些色彩单纯,又无明显图饰的瓷盘,如白色盘、红色盘、蓝色盘、绿 色盘,以及透明的玻璃盘和黑亮的漆器盘。此类盘烘托菜肴的功能突出,有较强的感染 力。其中,白色盘是使用最多的一种,它具有高洁、清淡和雅致的美感特征。选用此类 盘的方法比较简单,一般只要注意“菜肴与盛器的色调统一”这个原则。
第二节 中国烹饪器具的美学原则
一、餐具的多样与统一
餐具有碗、碟、匙、筷、盆、盘等,实际上已十分“多样”了,因此,关键问题是如何达到“统 一”。如果在同一桌筵席中,粗瓷与精瓷混用,玻璃器皿和金属器皿交合,寿字竹筷和双喜牙筷并举, 围碟的规格大小不一等,必然会使人感到整个筵席杂乱无章,凌乱不堪。这种情况在中等以下饭店和 筵席中常常出现,即使是高档筵席,稍不注意,也会出错。因此,在使用餐具时,应尽量成套组合, 就是说,在购置餐具时就要一套一套地买,而不要一件一件地买。如果因破损、遗失或其他原因而不 能成套组合,必须用其他器具品种代替时,也应当尽量选用美学风格一致的器具,而且应在组合的布 局上力求统一。
三、象形盘
此类盛器是在模仿自然形 象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以仿 植物形、动物形、器物形为主。 使用象形盛器时,要充分利用 象形图案的特点,在与菜肴组 配时要注类盘一般以圆形、椭圆形和多边形为主,盘中的装饰纹样多沿盘四周均匀、对称地 展开,有强烈的稳定感。纹饰的主图案排列整齐,环形摆布,又有一种特殊的曲线美、 节奏美和对称美。再则,盛器的纹饰五彩斑斓,美不胜收。几何形纹饰盘的纹饰中,以 青花瓷纹最为常见。使用圆形、椭圆形瓷盘的关键要紧扣“环形图案”这一显著特征, 可依菜择盘,也可因盘设菜。

造型工艺知识点总结大全

造型工艺知识点总结大全

造型工艺知识点总结大全一、造型工艺的概念及作用造型工艺是一种将材料加工成各种形状、结构和图案的技术方法,主要用于美化和装饰工艺品、建筑、服装等物品,以及制作雕塑、雕刻、绘画等艺术品。

造型工艺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加物品的美观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也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二、造型工艺的分类造型工艺可以根据不同的加工方式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 雕塑工艺:采用手工或机械工艺,将各种材料(如木材、石材、金属等)进行雕刻、切割、焊接等加工,制作出各种雕塑作品。

2. 雕刻工艺:将木材、石材、玉石等质地较硬的材料用刀具等工具进行切割雕刻,制成各种平面或立体的图案、文字或图像。

3. 绘画工艺:使用各种颜料和绘画工具,在画布、纸张或其他表面上进行绘画创作,表现出各种图案、色彩和形态。

4. 拼贴工艺:利用不同材料(如纸张、布料、木片等)进行剪裁、拼接、粘合等工艺,创作出各种立体或平面的拼贴作品。

5. 陶瓷工艺:采用陶土等矿物质材料,通过制作、造型、装饰、烧制等工艺,制作出各种陶瓷制品。

6. 珠宝工艺:利用各种贵重金属和宝石,通过雕刻、镶嵌、打磨等工艺,制作出各种珠宝饰品。

7. 雕梁画栋:在建筑、家具、器皿等表面进行雕刻、绘画等装饰工艺,提升物品的艺术价值。

8. 编织工艺:利用纤维材料、金属线等进行编织、结绳等工艺,制作出各种编织品和装饰品。

三、造型工艺的基本工艺流程不同的造型工艺有着不同的工艺流程,但在整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基本的工艺流程:1. 选材:选择适合的原材料和工艺材料,包括木材、石材、金属、陶瓷、纸张、布料、颜料、珠宝原料等。

2. 制作:根据设计要求和工艺流程,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切割、雕刻、组合等操作,进行基本的工艺制作。

3. 装饰:根据设计需求,进行各种装饰工艺,包括绘画、雕刻、镶嵌、烧制、镀金等。

4. 完工:对制作好的造型工艺品进行整体检查、修整、打磨等工序,确保产品外观完美。

现代陶瓷造型创意设计PPT课件

现代陶瓷造型创意设计PPT课件
• 4. 透视与错觉
• 透视变形 在前一单元讲过的测绘造型时,经常会发现,按测定的尺寸和形状画 出的测绘图与测绘实体感觉不同;而且同样根据图纸或样板旋制出的子型也会 有一定差别,其原因是,主体造型因为透视作用引起视觉上的形体变化,这种 现象称之为透视变形。它不同于工艺上的变形。上述情况在绘画中也经常遇到, 比如,笔者创作了一幅大型素描:《邓小平在联大------中国人民正义的声音》 在创作过程中,严重地按照照片尺寸放大,结果身材和手臂特别显短。于是加 长了许多才感觉视觉上的美观。又如:职大99级王颖同学在毕业设计中,按作 好了的小样放大,结果三个主要人物的腿都显得短小。这都是因为透视变形出 现的问题。错觉的运用有许多方法,同学们可在实践中掌握。这里就不多叙述 了。

“创造性思维”又称“变革型思维”现称“创意思维”它是反映事物本质和内、外
在有机联系,具有新颖的、广义的、创意的物化思想模式。

创造思维,在本质上高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阶段。其思维形
式如表:
第17页/共20页
• 创造(创意)思维
• 1抽象思维2形象思维3发散思维4收敛思维5直觉思维6灵感思维7革新思维 • 多种思维形成的协调与统一:1智能因素2环境与条件因素。 • 创造思维在国内的设计院校已经形成了一个学科,。有兴趣的同学可下力量攻一攻这个
成造型上具体的直观线条,加强造型的形式效果。

第1页/共20页
• (3)面的概念与运用:几何学认为,凡是线运动的轨迹都会形成面,这是抽象的面。 实物上处处都有可视的面。这是具象的面。面的作用极为显著各种造型的形体构造、 机理、质地、体量、线角及色彩都和面有密切的关系。例如:不论是传统还是现代 陶瓷造型形体的球状和柱状居多。其原因就是,容量大、宜制作,而且曲面应力大 坚固耐用。

陶瓷造型

陶瓷造型

一、陶瓷造型指从陶瓷工艺美术的角度出发,根据生活的各种需求,利用不同的陶瓷工艺材料,采用相应的工艺技术,设计和制作有一定审美价值的陶瓷器皿样式。

陶瓷造型的名称根据陶瓷造型的基本样式,目前较多见的器皿造型大致分为几大类:碗、盘、杯、碟、壶、瓶、罐、缸、坛、锅、盆、钵、盅、盒、洗、盂等。

造型的名称来源大约有7个:1、模仿自然界某种形状得名:冬瓜壶、竹节壶、扁柿壶、玉米壶、石榴壶、葫芦瓶等。

2、造型样式受其他工艺造型的影响,或生活中某种器物的造型样式类似得名:花觚、琮式瓶、锥把瓶、纸锤瓶、腰鼓瓶、鱼篓罐、斗笠碗等。

3、以造型样式形体变化的特点的名:扁瓶、六方瓶、折方瓶、窝式碗、折边盘等。

4、因造型构件特征得名:鸡头壶、双鱼耳瓶、蒜头瓶、象耳瓶、四系瓶等。

5、造型本身特征不明显,用较固定的装饰纹内容命名:冰纹梅花罐、鱼藻罐等。

6、根据容量大小,但造型样式没大变化,仍用原由名称:四合壶、五合壶、三大碗等。

7、有些造型是结合具体的使用要求而得名:鱼盘、奶杯、汁斗等。

二、陶瓷造型与生活的关系1、陶瓷造型产生于使用要求●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化。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在和大自然作斗争中,发明了制陶技术。

2、原始社会的陶器是当时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器具。

由于原始社会农业的发展,使人们开始过着比较稳定的定居生活。

农产品需要有储存的容器和饮煮的用具。

种子的保存更需要合适的器皿。

于是根据不同的要求创造出不同的陶瓷造型。

A、汲器造型特点:底部尖圆,上大下小。

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瓶;大汶口文化的背水壶等。

B、炊器现代生活中炉灶和锅的祖先。

底部有三足的是可以支烧的鼎、鬲、甑(Zeng)、甗(yan)、灶,也就是今天的炉灶;大器皿可盛煮食物的如:罐、釜等。

C、饮器商周时期,酿酒业的发生发展,出现了青铜工艺,青铜器有许多酒具造型。

D、茶具农业技术的发展,茶的种植和推广,使饮茶盛行,也就产生了许多茶具。

明清两代饮茶习尚更为普遍,方式也有变化。

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研究

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研究

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研究一、本文概述1、研究背景和意义中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其文化遗产的丰富程度堪称举世无双。

在众多的文化遗产中,中国古代器皿以其独特的造型样式和精湛的工艺技术,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这些器皿,无论是用于日常生活的饮食器皿,还是用于特殊场合的祭祀礼器,都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生活习俗和社会制度。

因此,对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传统的器皿造型样式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被遗忘。

这种现象不仅意味着文化遗产的流失,更意味着我们对自身文化传统的忽视。

因此,对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的研究,更具有了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的系统梳理和分析,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以期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重视。

本研究也希望为现代设计提供历史借鉴和文化灵感,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创新。

对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的研究,不仅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更是对文化自信的体现和提升。

我们期待通过这项研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器皿的美,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2、国内外研究现状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研究是一个跨越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课题,涉及到考古学、艺术史、设计学、美学等多个学科。

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国内,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古代器皿被发掘出土,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同时,国内学者在古代器皿造型样式的研究上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梳理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器皿造型特点,还深入探讨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

然而,国内研究在理论深度和广度上仍有待提高,尤其是在跨学科研究方面,还需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和合作。

陶瓷器皿造型与石膏翻制工艺课件.pptx

陶瓷器皿造型与石膏翻制工艺课件.pptx

大一些)
2

旋出大轮廓(石膏未完全发热硬结
过 时)
4

去除凸出部分,细节修整
6
三输、入旋标制题过文本程及旋制目的
1
(二) 旋制的
目的
准确表达整个设计的合理性
2
加强对陶瓷造型从平面到立体
的理解认识
3
有利于掌握陶瓷工艺操作标准,体会陶
瓷工艺的表现形式
注输浆入工标艺题步文本骤展示
四输、入翻标制题石文本膏注浆模具与注浆工艺
(一)、 制备泥 浆
01 ( )、往软泥块中添加水喝悬浮剂
( )、往泥粉中加入悬浮剂
02 以缓慢的速度搅拌泥浆,搅拌时间根据搅拌机的 功率及加入料的多少(排尽气泡,持续润滑泥浆)
02 于恒温状态下储存,每天检查泥浆的流动性
五输、入注标浆题器文本皿常见问题
(三)、脱模困难
原因
、晾至时间不足 、过多的使用悬浮液
输入标题文本
陶瓷器皿 的特点
陶瓷器皿 的制作过 程及步骤

旋制过程 及旋制目

翻制石膏 艺、注浆器皿常见问题 难点:注浆器皿常见问题
注浆器皿 常见问题
输入标题文本
一输、入陶标瓷题器文本皿的特点
(一)、陶瓷器皿造型设计与陶艺创作的区别
陶瓷器皿
区别
陶艺作品
、利用大型机器生产 、表现出工业生产的功能性美 、多为陶瓷品,生活中实际使用 的使用的器皿,功能性较强
2
具备熟练的技巧,但科学的创造力,较扎实 的艺术功底与艺术修养。
3
陶瓷器皿的设计必须沿着严谨、科学、认真 的态度。
二输、入陶标瓷题器文本皿的制作过程及步骤
了解不同职业、年龄 层次对产品的需要

陶瓷造型的一般规律

陶瓷造型的一般规律

陶瓷造型的一般规律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亦称“法则”。

陶瓷产品有期一般的规律,也有它特殊的规律。

研究陶瓷造型规律,是为了很好的掌握它,以指导实践。

同时我们还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发现新的规律,来充实丰富理论。

这是一个不断反复提高的过程,不能忽视。

陶瓷造型分类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图案结构(几何形)法则分(一)规则造型规则造型运用图案中对称与均衡的法则,也称为几何形体的造型,其构成陶瓷器物的形状有一定的规律,即器物的正中,中轴线两边的大、小、长、短、高、低等结构是基本一致的。

如盘、碗、缸、罈、圆形、方形等,都属于对称造型。

平衡(均衡)造型,即器物造型主体是对称的,而其副件安排从中轴线两边感觉其份量相等。

如茶壶壶嘴、壶把的安排处理,虽不是相等的,但感觉是等量均衡的。

(二)不规则造型即不对称造型,它是无一定规律的造型。

如自然形象的雕塑台灯、鸡壶、鱼形盘,还有异形造型和器皿如捷克斯洛伐克“爱立卡”咖啡具等。

二、从生产工艺方法分(一)旋坯成形由于利用辘轳制坯成形,其特点是圆形对称。

(二)注浆成形它除了可以浇注圆形器皿以外,主要浇注多角和不规则的异形产品,如多角、椭圆形器皿和雕塑(自然形)烟缸等瓷器产品。

(三)“圆器”和镶接造型无嘴、把的圆形陶瓷产品,如碗、盘类,有的用黄泥制成器形内模,用瓷泥敷盖上拍打成形,称“圆器”。

有的用瓷泥片镶接成多角形的器皿,称“镶器”。

宜兴紫砂陶器造型多用此类成形方法。

三、从实用与人的视觉及外观形象分(一)平面造型有部份陶瓷产品,由于限于实用功能,其造型高度小,口面大,人们的视线不易于接触到其高度,多只(俯视)看到造型的平面,如盘、碗、盆之类。

(二)里面造型因为造型较高,在人们实用环境中的视线与物体垂直成90°,因此多接触到其主体立面,如花瓶、壶、罐类。

陶瓷造型很多,分类也不同。

总结起来,一切陶瓷造型都来自人们的生产实践,源于生活。

几何造型、自然造型或不规则造型,都不是人们头脑里固有的。

器皿认知知识点总结归纳

器皿认知知识点总结归纳

器皿认知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器皿的种类1. 餐具类餐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器皿,它包括盘子、碗、筷子、勺子等。

餐具的种类繁多,根据功能可以分为盛食物的盘子和碗,以及用来进食的筷子和勺子。

根据材质可以分为陶瓷餐具、玻璃餐具、不锈钢餐具等。

2. 厨具类厨具是用来加工和烹饪食物的器皿,它包括锅、炖盅、炒勺、砧板等。

厨具的种类也很多,根据用途可以分为烹饪用具和加工用具,根据材质可以分为不锈钢厨具、铸铁厨具、陶瓷厨具等。

3. 装饰品类器皿也可以是用来装饰的艺术品,它们可以是摆件、花瓶、茶具等。

这些装饰品通常具有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可以用来装饰居室,也可以用来欣赏和收藏。

二、器皿的制作工艺1. 陶瓷制作陶瓷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器皿制作的材料,它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装饰性。

陶瓷制作包括挤压、拉坯、轮盘、浇筑等工艺,通过模具或手工制作成形,然后再进行烧制。

2. 玻璃制作玻璃是一种透明的制作材料,它可以制作成各种器皿,如杯子、花瓶等。

玻璃制作主要包括吹制和模压两种工艺,通过加热玻璃料并用工具或模具塑形,最后冷却成型。

3. 金属制作金属器皿主要包括不锈钢、铝合金、铸铁等材质,它们具有良好的耐用性和导热性。

金属制作主要包括铸造、锻造、冲压、焊接等工艺,通过机械加工和热处理,将金属材料加工成所需的形状。

三、器皿的历史文化1. 中国器皿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器皿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的陶瓷、青铜器等都是世界著名的艺术品,它们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的制作工艺和审美观念,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生活习俗。

2. 西方器皿西方的器皿制作也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如古希腊的陶瓷器、古罗马的玻璃器皿等。

这些器皿不仅体现了西方古代的艺术风格和工艺技术,也反映了当时的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

3. 东方器皿东方的器皿制作也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如日本的茶器、韩国的瓷器等。

这些器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反映了东方古代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研究

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研究

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研究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研究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器皿制作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中国的器皿在外观造型上非常多样化,这些造型不仅展现了艺术家的创造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点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器皿的造型样式进行研究,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器皿的造型样式大致可以分为器物类型、器物形态和纹饰样式三个方面。

首先是器物类型,古代中国的器皿种类繁多,包括盆、瓶、壶、碗、杯等等。

这些器物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生活的需求和习俗。

例如,盆和碗通常被用来盛放食物,而壶和杯则用于饮食。

其次是器物形态,古代中国器皿的形态设计非常多样化,有的器皿造型高大雄伟,有的造型简约优雅。

例如,商代的青铜器常常采用动物造型,如鸟兽纹饰等。

而到了汉代,器皿的造型更加现实,形似生活中的物品,如漏壶、马蹄形碗等。

最后是纹饰样式,纹饰是古代器皿的重要装饰元素,它不仅能增加器皿的美感,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代中国的纹饰常常取材于自然界,如鱼、鸟、花、树等,同时也包括吉祥纹样,如龙、凤等。

这些纹饰不仅丰富了器皿的艺术价值,还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和美好寓意的追求。

中国古代器皿的造型样式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审美观念密切相关。

一方面,器皿的造型样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追求和审美观念。

在古代中国,人们崇尚自然之美,追求和谐、简洁、自然的美感。

因此,古代器皿的造型多以简约、自然的形式出现,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整体的协调。

另一方面,器皿的造型样式也受到当时社会需求的影响。

例如,商代的青铜器多为礼器,用于祭祀和宴会,因此造型通常比较庄重、雄伟。

而到了汉代,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商业繁荣,人们对器皿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因此造型也更加多样化。

通过对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人的生活、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古代中国器皿的造型样式不仅是艺术的体现,也是文化的传承。

玻璃器皿基本知识

玻璃器皿基本知识

玻璃器皿基本知识一.玻璃器皿的分类1.玻璃器皿按照其配方及原料成分可分为普通钠钙玻璃,高硼玻璃(耐热玻璃)和水晶玻璃(含铅玻璃)。

普通玻璃英文名为GLASS, 耐热玻璃英文名为PYREX,也叫硼硅酸玻璃。

PYREX原来是一种耐热玻璃的商标名。

水晶或含铅玻璃英文名为CRYSTAL,一般的含铅玻璃或水晶玻璃是指含氧化铅量达到24%,但不能理解为100%的氧化铅。

氧化铅是一种金属原料,无毒。

当含量再高时,就失去玻璃晶莹剔透的品质,再高或达到100%就是金属制品了。

那么,有些商家把透明透亮的玻璃都冒充水晶。

特别是一种K9玻璃,那是一种光学玻璃,看起来非常透明透亮,经过冷加工,冷切割,可以做成工艺品,但其硬度低,手感很轻,不透射出彩色,不含氧化铅,不能熔化吹制成玻璃器皿。

水晶与玻璃的区别:1)听声音。

水晶制品声音清脆,有如金属般撞击后有余音缭绕的感觉,而玻璃的声音则闷重,无回音。

2)看重量。

玻璃轻,水晶重。

3)折光度。

在同一光线下,水晶制品折光率要高于玻璃,能射出七彩虹光,而玻璃则不能。

4)比硬度。

水晶比玻璃硬度高。

用水晶划玻璃的表面,会留下一道痕迹,而用玻璃划水晶则无痕迹出现。

2.玻璃器皿按照起制作或加工方法可分为机制玻璃(MACHINE MADE)和人工吹制玻璃(HAND MADE)。

二.玻璃器皿的名称和用途我们日常接触的普通玻璃按照其用途可分为酒杯,花瓶,蜡台,风灯和杂件。

1.酒杯英文叫DRINKING WARE 或STEMWARE。

酒杯的种类很多,造型各异。

常见的出口国外的酒杯按用途大致分为:1)香槟杯(CHAMPAGNE,FLUTE)顾名思义香槟杯就是用来饮用味道酸甜,用葡萄经发酵,二次蒸馏后的酒的。

其酒杯形状细长,这样汽泡可以缓慢挥发。

起泡葡萄酒又叫香槟酒。

严格来讲,只有法国香槟区CHAMPAGNE生产的起泡葡萄酒才能称为香槟酒。

由于CHAMPAGNE与英语中冠军,优胜者一词CHAMPION发音相同,所以,香槟酒实际上成为一种庆贺酒。

陶瓷器皿造型的基本知识1

陶瓷器皿造型的基本知识1

B 赏用结合
C 纯审美的
器皿造型的设计思想和方法
一、器皿造型设计思想 生活需要
使用条件
风俗习惯和民族特点
二、器皿造型设计方法
1、容量大小 茶具:壶体 1000毫升 杯子 180毫升 咖啡具 :壶体 600—850毫升 杯子 75—100毫升(50毫升左右) 奶杯 1/4 糖缸 1/3 2、容量计算
器皿造型的基本知识
一、器皿造型的由来和类别
用某种物质材料制造出能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 器皿是人类的一种需要。 任何人甚至原始人类都有两种最基本的需求

物质需求 精神需求
二、器皿造型是综合性美术,是集体创作的生产过程。 器皿造型是综合性美术,是集体创作的生产过程。
器皿造型是文字、绘画、雕塑等紧密结合的产物,是运用各种艺术手 段进行生产的过程。 器皿除了一部分是手工艺品外,绝大多数是工业美术范畴。 工业美术品是技术材料、产品设计、工艺加工紧密结合的产物。所以 设计是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3、附件造型 1)把手 2)提梁
3)壶嘴 4)壶盖
4、绘制效果图
5、绘制三视图
6、模具成型作品
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
1、制作图纸 、 1)效果图(2张) ①8K素描纸 ②手法不限 2)三视图(2张) ①4K素描纸 ②用钢笔、签字笔手绘 2、模具成型 、 1)做一件花器模型 30厘米左右,直径不限 2)做茶壶模具一个 尺寸大小根据造型决定
三、日用器皿造型设计过程
根据人们生活使用要求和社会需求 制作图纸 制作产品 再生产 再使用 设计和构思 投放市场 改进设计
四、社会需求决定设计项目
1、自发设计:作者根据自己的观察体验,把自己的感受构成 、自发设计: 设计题材。 相对来说该设计能够随心所欲,充分表达设计者的感情 和追求。 2、指令设计:使用单位根据特定要求提出来的设计。 、指令设计: 比如酒店、宾馆、咖啡馆的陈设器皿和用具等。

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

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

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CATALOGUE目录•陶器造型•瓷器造型•铜器造型•玉器造型•漆器造型•古代器皿造型特点及发展历程CHAPTER陶器造型炊具类三足有流无耳,主要用于盛酒。

三足圆口,主要用于温酒。

上下双层结构,上层用于蒸煮,下层用于煮水。

三足两耳,主要用于煮肉、盛三足袋状,主要用于煮粥、蒸食等。

瓿小口大底,用于贮藏酱、醋等。

贮藏类瓮大口小底,用于贮藏酒、醋等。

缸大口大底,用于贮藏粮食、盐等。

罍大方口小底,用于贮藏酒、水等。

壶长颈鼓腹,用于贮藏酒、水等。

礼器类方柱形,上端有圆形的横穿,用于祭琮环形有缺,用于佩戴或赠送他人。

玦圆形有孔,用于祭祀天神。

璧珪雕刻成虎形的玉器,用于祭祀山神。

琥0201030405CHAPTER瓷器造型010203花瓶香炉是古代用于焚香的器物,造型有圆形、方形、六角形等,纹饰有云雷纹、弦纹、乳钉纹等。

香炉烛台CHAPTER铜器造型鼎簋鬲甗礼器类兵器类前有刃,后有柄,是古代战场上常用的武器。

戈矛剑盾尖锐锋利,用于刺击敌人。

轻便锋利,是古代武士的主要武器之一。

圆形或方形,用于防御敌人的攻击。

其他实用器类壶盘匜簋CHAPTER玉器造型琮一种方形玉器,中间有孔,常用于祭地。

璧一种圆形玉器,中间有孔,常用作祭天的礼器。

圭一种长条形玉器,上尖下方,常用于朝见天子时手持。

礼器类玉握玉塞玉蝉CHAPTER漆器造型餐具类盘深弧形的器皿,用于盛放汤、米饭等食物。

碗壶杯01020403小巧的圆形器皿,用于饮酒或饮茶。

通常为圆形,用于盛放食物,如水果、菜肴等。

长圆柱形的器皿,常用于盛放酒、茶等饮品。

1陈设类23通常为长身、宽肩、收口的陶瓷或玻璃器皿,内可插花或盛放其他装饰物。

瓶短身、宽肩的器皿,常用于存放茶叶、香料等。

罐浅弧形的器皿,通常用于盛放水果、花卉等装饰物。

盆家具类CHAPTER古代器皿造型特点及发展历程03烧制技术初现早期器皿造型特点01简单实用02石器为主中期器皿造型特点追求工艺美中期器皿造型开始注重工艺,制作工艺更为复杂,装饰增多,器皿表面多有雕刻、绘画等装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赏用结合
C 纯审美的
器皿造型的设计思想和方法
一、器皿造型设计思想 生活需要
使用条件
风俗习惯和民族特点
二、器皿造型设计方法
1、容量大小 茶具:壶体 1000毫升 杯子 180毫升 咖啡具 :壶体 600—850毫升 杯子 75—100毫升(50毫升左右) 奶杯 1/4 糖缸 1/3 2、容量计算
3、附件造型 1)把手 2)提梁
3)壶嘴 4)壶盖
4、绘制效果图
5、绘制三视图
6、模具成型作品
作品欣赏
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1《陶瓷造型设计》 李正安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0年 2《说陶论艺》 杨永善著 清华大学美术出版社 1998年 3《当代日用陶瓷设计》余示隍著 华夏美术出版社 2000年
三、日用器皿造型设计过程
根据人们生活使用要求和社会需求 制作图纸 制作产品 再生产 再使用 设计和目
1、自发设计:作者根据自己的观察体验,把自己的感受构成 、自发设计: 设计题材。 相对来说该设计能够随心所欲,充分表达设计者的感情 和追求。 2、指令设计:使用单位根据特定要求提出来的设计。 、指令设计: 比如酒店、宾馆、咖啡馆的陈设器皿和用具等。
器皿造型设计的原则
设计原则: 实用、经济、美观 实用、经济、
“实用”是从产品功能角度讲,要求方便舒适、工艺简便, 储运方便。 “经济”是从价格角度来讲的,要求用最节约的工时和原 材料生产出效用最好的产品。 “美观”是从产品质量角度来讲的,要求不仅表现出生产 技术,也表现出文化素养。
器皿造型设计概述
一、设计概念
“设计” →把设想和计划;利用制图制图手段,变成可
见的图形和文字,用于指导生产制作,这就是设计。
design
图案\纹样
二、器皿造型设计的因素
1、器皿设计:从工艺美术角度出发根据人们生活的使用要 求,利用不同的物质材料,经过一定的工艺技术加工, 制作出具有一定审美作用的器皿来。
2、设计因素:功能效用、材料运用、工艺设计、经济效益、 审美作用
4 《世界现代陶艺家工作室》白明著 中国艺术家出版社 2003年
器皿造型的基本知识
一、器皿造型的由来和类别
用某种物质材料制造出能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 器皿是人类的一种需要。 任何人甚至原始人类都有两种最基本的需求

物质需求 精神需求
二、器皿造型是综合性美术,是集体创作的生产过程。 器皿造型是综合性美术,是集体创作的生产过程。
器皿造型是文字、绘画、雕塑等紧密结合的产物,是运用各种艺术手 段进行生产的过程。 器皿除了一部分是手工艺品外,绝大多数是工业美术范畴。 工业美术品是技术材料、产品设计、工艺加工紧密结合的产物。所以 设计是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通过陶瓷日用器皿设计与制作的理论讲授,即器皿的成型 工艺,装饰工艺,烧成工艺,结合大量制作过程图片及国内外 具有代表性艺术家的作品欣赏,并布置有关的花器和茶壶石膏 模型的设计与制作为作业。使学生们初步了解日用器皿的基本 的特点,制作方法,造型,功能等,从而总结规律,取长补短, 借鉴并运用于现代陶瓷日用器皿设计的学习中,从而有利于在 接下去的实践课程中制作较为成熟完整的作品。
化工陶瓷——研磨器
A 纯实用的 陶 瓷 设 计 范 围
特种陶瓷——切剥工具、宇航电子元件等 电瓷——套管、绝缘子、避雷器等 日用陶瓷——餐具、茶具、咖啡具等 卫生陶瓷——洗面盆、浴盆、洁具等 陈设陶瓷——灯具、花器、文具等 建筑陶瓷——釉面砖、瓦等 陶瓷包装——酒瓶、化妆品、食品容器等 艺术陶瓷——雕塑、壁画、壁饰、纪念品、挂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