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九子背后的民族文化心理》阅读及参考答案
经典中国龙文化阅读题答案

中国龙文化阅读题答案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关于?中国龙文化?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中国龙文化?阅读原文中国龙文化源起在原始社会的史前阶段,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是原始人朴素宗教意识的反映。
其文化史价值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
其功能意识来源于人们认为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的信念。
在考古文物和丧葬习俗中,那么反映在希望来世幸福的追求之中,如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就是很好的例证。
龙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开展有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
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
原龙即图腾龙,主要作为氏族的感生神而存在。
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既是氏族之根,同时具有超常的能力。
在西安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提醒了龙的一源。
陶壶龙纹为人面、长鱼身、有鳍、曲身、似龙似蛇,应为原龙形象的一种。
在仰韶文化彩陶纹饰中,鱼的形象占了绝大多数,联想到商周铜器上习见的族徽动物,可以初步认定这些鱼纹具有族徽的性质。
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
所以说鱼纹可能即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那么是一种变形纹,有趋向神化的痕迹。
那么,鱼这种水中精灵怎么会成为半坡人的图腾物呢?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一万年以前的第四纪冰川洪水期。
当时洪水滔天,世界一片汪洋,长达数千年,人类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所以,半坡人在答复“人从哪里来〞的时候,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感生神,即祖先,来加以崇拜。
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才可能具有鱼类在水中遨游的本领,氏族才能在洪水世界里得到延续。
而半坡氏族大量的长身鱼纹或龙鱼纹那么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
这种起源在后世的典籍中也可得到印证。
在我国夏代,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所以夏人仍把龙鱼作为感生图腾①,仍希望人类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
江西省赣州市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D. 明朝末年,不少士大夫具有担当意识,如不畏强权、为民请命的顾宪成、高攀龙,以“担当”为视察、评判人才视角,大胆弹劾朝中权贵的陈继儒。
【答案】1. D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春节期间,除了贴对联、买年货、包饺子、看春晚等传统习俗外,抢红包、扫“福”字等活动渐渐成为新习俗。
春节期间的线上红包为人们创建了新的感情沟通方式,通过参与抢红包等活动增进与亲人挚友的沟通,让春节更有“味道”。
有专家说:“社会的发展变更使过去的‘年味儿’有所减弱,但新媒体通过流量构建新的民俗,让人们参与狂欢,从而获得春节新的仪式感。”
故选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依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依据目标阅读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精确找寻,筛选提取。
二、好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本报讯中国银联昨天发布了2024移动支付平安大调查分析报告。据统计,当前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5.7亿,去年三季度,银行业处理移动支付业务的笔数,同比增幅高达7成多,移动支付已经成为餐饮、便利店、网购、交通、医疗、外卖等日常消费中,最常用的支付手段之一。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信息的实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B项,“在朝代更迭频繁,社会动荡担忧 时期,士大夫的担当意识确定会有所弱化”的说法过于确定,五代十国时期弱化并不代表全部这样的时期都弱化。原文第三段表述为“五代十国时期,朝代更迭频繁,社会动荡担忧,风气败坏,士大夫的担当意识有所弱化”。
闽粤赣2024年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试卷版含解析

闽粤赣2024年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试卷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首先需要深入研究中华文化,不断探究中华文化精神。
研究中华文化,就要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整体性。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域板块、各民族群体都为中华文化发展增添了不同的文化要素。
以史诗为例,中原文化由于受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影响,史诗和神话传说得不到完整记载,散落成为“碎金”状态,以致黑格尔说“中国没有史诗”。
但是,如果把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计算进来,中国就是史诗的富国和强国。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史诗,有六十万行以上;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也有十几万、二十万行。
南方和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神话史诗、民族起源史诗、民族迁徙史诗,数量达几百种之多。
因此,研究中华文化、探究中华文化精神,要从整体上考察中华文化。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也要善于从整体上利用好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
中华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既呈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品格,也有自大封闭导致落后的遗憾。
汉唐时代,中国具有一流的综合国力和文化实力,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唐朝大规模汲取外来音乐,“南海舶”“西域舶”和日本“遣唐使”的船队络绎不绝。
福建省龙岩市五县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龙岩市五县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经典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钥匙.(sh i)惩.罚(chěng)细茵翻来覆去B.呢喃.(nán)旁骛踉跄鹤立鸡群C.疖.子(jiē)戮破祭祀(sì)歇斯地里D.寓.居(yù)匕.首(bì)座位烘堂大笑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电影《流浪地球》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
B.从小性格孤僻的小杰,自从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后,渐渐变得豁然开朗....了。
C.老师的话突然戛然而止....,而同学们还沉浸在老师讲述的美妙故事中。
D.尽管离乡多年了,但家乡的风景依然历历在目....。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旷.野(kuàng) 寒噤.(jìn) 草甸.(diàn) 拾.级而上(shí)B.舟楫.(jí) 追溯.(shuò) 襁.褓(qiǎng) 霓.裳羽衣(ní)C.蓦.然(mò) 腈.纶(jīng) 巉.峻(chan) 挑拨离间.(jiàn)D.褶.皱(zhě) 萦.绕(yíng) 翌.日(1ì) 怒不可遏.(è)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校园犯罪的行为令人发指,但是事前预防有效制止成为避免这类惨案的不二选择....。
B.一些不法分子明知“洋垃圾”环境危害很大,却依旧苦心孤诣....昧着良心走私进口。
2024届山西省阳泉市中考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山西省阳泉市中考联考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1.根据第1题四句话的内容进行推断,它们依次对应的作品是()。
A.《朝花夕拾》《儒林外史》《傅雷家书》《骆驼祥子》B.《骆驼祥子》《傅雷家书》《儒林外史》《朝花夕拾》C.《傅雷家书》《朝花夕拾》《骆驼祥子》《儒林外史》D.《骆驼祥子》《傅雷家书》《朝花夕拾》《儒林外史》2.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回顾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等数不清的杰出人物,他们终其一生,孜孜以求,将自己最重要的精神力量,都凝聚在自己的作品中,为人类的精神史建造了一座又一座辉煌的宫殿。
②凡是走进这宫殿,一件件认真观赏这精神产品的人,必然被这光辉映照,会在这光辉中获得光明和力量。
③读优秀的书,能使我们的精神变得广阔、深邃、博大。
④这宫殿与物质的宫殿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其中的每一件作品,都不是僵死的存在,而是在时间的大幕中,永不休止地散发着精神的光辉。
⑤因为优秀的书,不仅是知识的结晶,更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结晶,是人类精神的花朵与果实。
A.③⑤①④②B.③⑤①②④C.①②④⑤③D.①④②③⑤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等。
B.在我国古代,“始龀”指孩童四五岁,“加冠”指男子十八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C.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作品有《飞鸟集》《新月集》等。
D.对联,亦称“楹联”,具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等特征,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做好事、善事的人,情有寄托、心绪安稳、安享赞誉褒奖。
2021年江西省赣州市金坑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2021年江西省赣州市金坑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所有民族都一样,无论从历史或逻辑说,崇高、壮美、阳刚之美总走在优美、阴柔之美的前面,古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印度的大石门,中国的青铜饕餮,玛雅的图腾柱……黑格尔称之为象征艺术的种种,都以其粗犷、巨大、宏伟,给人以强烈的剌激和崇高的感受。
它们本是远古图腾巫术狂热的观念、情感的发展和积淀,同时又是奴隶们集体艰苦劳动的血汗结晶。
从而它们以物质客体的巨大形式展示出来的,其实乃是作为群体的人类主体力量的强大。
这种强大因具有超越任何个体能量而带来的神秘性质,为以后各种宗教艺术开启了大门:硕大无朋、千眼千手的佛像,鲜血淋漓的惨厉壁画……都以其震撼人心的崇高,来指向超越有限的神灵或上帝。
在这些“艺术”,例如在巨大建筑面前,感到的的确是个体一己的渺小和那巨大客体的压倒性的威力和胜利。
这,也就是中国的阳刚之美。
它是作为伦理学的道德主体人格的呈现和光耀,从而任何以外在图景或物质形式展示出来的恐惧悲惨,便不能作为这种刚强伟大的主体道德力量的对手。
这里要突出的恰恰是正面的道德力量的无可匹敌,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敢、主动和刚强。
这道德力量不再需要任何神力天威,不需要借助于巨大物质形态或狞厉的神秘象征。
个体人格的道德自身作为内在理性的凝聚,显现为一种感性的生命力量。
这就是孟子讲“气”最重要的特征。
物质性的“气”(生命感性)是由精神性的“义”(道德理性)的集结凝聚而产生。
“气”身兼道德与生命、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特点;它作为一种凝聚理性而可以释放出能量来的感性生命力量,是由孟子首先提出的。
文艺讲究的阳刚之气,经常与这种气势、骨力相关,即它主要不在于外在面貌,而在所蕴含的内在的巨大生命——道德的潜能、气势。
它是在任何形态或形象中的凝聚了的主体道徳——生命力量,这种力量经常通过高度概括化了的节奏、韵律等感性语言而呈现。
2024年部编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9)(含解析)

2024年部编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第一部分(20分)1.(4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森林草原,不仅是人类活动的平台,更是野生动物的主要生存空间..。
在全国动物地理区划中,河北省位于东北、蒙新、华北三大动物地理区域交界地带,各类动物在此交错混处,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530多种陆生脊椎动物,约占全国的1/4。
这里不仅是褐马鸡、金钱豹、猕猴、黑嘴鸥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重要繁殖栖息地,还是国际上重要的东亚候鸟(qiān xǐ)通道。
人类之进,让一些野生动物退无可退。
越来越多的人停下脚步,思考究竟该如何与野生动物分享生态空间、和谐共生。
(1)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空间②(qiān xǐ)(2)有位同学不认识文段中的“猕”字,你使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部,再查画,查到这个字读“mí”。
2.(5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
”所写的是山间朝暮变化之美,静态景物富有动感,极富表现力。
[乙]崔颢登临黄鹤楼,极目远望,只见长江对岸的汉阳晴川..中那一棵棵树木,清晰可辨;江中鹦鹉洲...上,芳草如茵。
[丙]河北自古英雄辈出,如慷慨重义的战国名将廉颇,舍生取义....的革命先驱李大钊,英勇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
(1)请在甲段文字横线处填上相应的诗句。
(2)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可以使我们联想到崔颢《黄鹤楼》中的诗句“,”。
(3)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成语可以让我们联想到课文中出自《孟子》的名篇《》。
3.(6分)小冀写下一篇游记并进行了修改。
比较下面的原稿和改定稿,谈谈这些修改好在哪里。
题号原稿改定稿(1)那密不透风的芦苇丛中,隐藏着无数条通向不同方向却又互相连接的狭窄水道,船行其中,极易迷失方向。
那密不透风的芦苇丛中,隐藏着无数条交错相通的狭窄水道,船行其中,极易迷失方向。
(2)旅客的歌声在大山上引起回声。
2024学年厦门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学年厦门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考试卷【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024.1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记者:您提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中国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文明。
您认为中华文明得以长期存续的力量何在?伍德:简而言之,就是《论语》中孔子关于“斯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等)的著名论述,这个理念风雨无阻地伴随着中国人,即使有汉末或唐末那样的天下大乱。
尽管文化和语言种类繁多,但人们相信汉文化和文明,尤其是作为基石的文字及包含中华价值观的核心文本。
记者:杜甫在中国被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
您为何认为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呢?伍德:我之所以要说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原因就在于杜甫的作品所涉及的范围极广。
其诗作既有关于战争的宏大叙事,也有他在三峡对于人与自然、风景以及宇宙之间关系的思考,还有关于亲情、友情的亲切描述,聚餐、棋局等生活场景的再现。
杜甫广阔的想象力,不仅表现在他写下了“中文最伟大的词语”,而且创造了“中国文化的道德和情感词汇”。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杜甫信奉儒家的仁义道德,这些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运行及人际交往中仍然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我们说,这些因素“使社会运转”。
尽管杜甫寂然离世,但他以美妙的语言凝聚了中华文明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一直流传到今天。
记者:您认为以杜诗为代表的中国古诗在全球化的今天有何特殊意义?伍德:在我们这个时代,过去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从我们身边退去。
但是,人们依然可以在当下的中国寻找中国古代文化的含义。
因为在这表面之下,所奔流的依然是所有中国人共同拥有的深深的源泉,其中诗歌就是中华文化得以长期延续的一大源泉。
中国有地球上最古老的诗歌传统。
《诗经》中最古老的诗歌要早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今天人们依然公认,杜甫的言语从某些角度告诉我们,何为中国人。
但杜甫的诗作不仅仅是为中国人而写的——在我们这个动荡的时代,这位生活在8世纪之人的思索、关于友情的主题、唐诗的世俗视野、禅宗的宇宙人文主义,即使是通过翻译,也仍然具有当代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生九子背后的民族文化心理》阅读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22—24题。
(8分)
龙生九子背后的民族文化心理
①玉兔辞岁,腾龙降世。
在中国,历朝皇帝被封为“龙”,而中华儿女称自己为龙的传人。
2012年,中华儿女迎来了21世纪的第一个龙年。
历代关于龙的形象,依其含意: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呈现于拥有特殊宗教意义的载体之上,其身份一通天神兽为主;另外一类广泛呈现于实用器皿、建筑上,其身份以吉利瑞兽为主,譬如北京市北海公园的九龙壁等。
②中国古代有龙生九子的传说,这九子各有个性和兴趣喜爱。
明朝学者李东阳在《记龙生九子》一文中说:“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囚牛,龙种,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造像;睚眦,平生好杀,今刀柄上龙吞口是其造像;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造像;蒲牢,平生好鸣,今钟上兽纽是其造像;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狮子是其造像;霸下,平生好负重,今碑座兽是其造像;狴犴,平生好讼,今狱门上狮子头是其造像;赑屃,平生好文,今碑两旁龙是其造像;螭吻,平生好吞,今殿脊兽头是其造像。
”
③龙的这九个儿子有好音乐的、好行文的、好诉讼的、好冒险的、好负重的、好动的、好静的,还有好打架的,等等。
这个被中国人尊为神圣的龙,其实不请求儿子像自己同样成龙,而是任由其自由发展,依据自己的喜爱和特长,自主发展,各行其是,这是多么宽容的博大胸襟。
④龙生九子尽管只是一则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并傅会在中国人非常崇拜的龙的身上,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民族文化心理的反应。
22.文中画线句子应用的说明法子有和。
(2分)
23.第②段中“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造像”中“其”字是指“九子”中的。
(2分)
24.阅读第③段,请写出本文题目的含意。
(4分)
2012年山西省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2.分类别举例子 (2分)
23.嘲风 (2分)
24.(缭绕“个性特长”、“宽容博大”的意思作答2分;语言表达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