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邮票

合集下载

成语典故三邮票首日封

成语典故三邮票首日封

成语典故三邮票首日封一、标题:成语典故三邮票首日封的魅力与价值。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中,成语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千年,历久弥新。

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一套特别的邮票——成语典故三邮票首日封。

这套邮票是由中国邮政于2023年发行的,共包含三枚邮票,每枚邮票都以一个成语为主题。

邮票的设计充满了创新和想象力,不仅展现了成语的含义,还通过精美的画面和生动的形象,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成语。

第一枚邮票的主题是“卧薪尝胆”,画面展现的是越王勾践在吴国为奴时,夜晚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都要尝一下苦胆的场景。

这个成语现在常常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第二枚邮票的主题是“孟母三迁”,画面表现的是孟母为了给孟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不辞辛劳地多次搬家的故事。

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

第三枚邮票的主题是“问鼎中原”,画面描绘的是楚庄王在观看鼎的轻重大小,意欲夺取天下的场景。

这个成语现在用来比喻有野心或企图达到某种目的。

这套邮票的发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许多人对邮票的设计和寓意赞不绝口,认为它不仅具有收藏价值,还具有教育意义。

通过欣赏这套邮票,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

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这套邮票也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由于其独特的主题和精美的设计,它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投资潜力。

同时,首日封的收藏意义也很大,因为它记录了邮票发行的第一天,具有很高的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

总之,成语典故三邮票首日封是一套充满魅力和价值的邮票。

它通过精美的设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成语的独特魅力。

它不仅具有收藏价值和投资潜力,还具有教育意义和历史价值。

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价值会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珍视。

二、标题:成语典故三邮票首日封之一封会讲故事的信封。

在中国的文化瑰宝中,成语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语言现象。

它们以富于哲理和故事性的形式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信息,使得我们在使用这些词语的时候,能够体会到深深的民族文化底蕴。

成语典故二邮票

成语典故二邮票

成语典故二邮票(最新版)目录1.成语典故二邮票的概述2.成语典故二邮票的背景和历史3.成语典故二邮票的邮票内容4.成语典故二邮票的收藏价值5.成语典故二邮票的意义和影响正文成语典故二邮票是一款以中国古代成语故事为主题的邮票,它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成语故事与邮票设计相结合,让人们在欣赏邮票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款邮票的相关内容。

成语典故二邮票的背景和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教育传统。

在中国古代,成语故事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教育方式,通过生动的故事来传达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观。

因此,成语典故二邮票的设计理念,就是希望通过邮票这种大众传媒,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和文化。

成语典故二邮票的邮票内容,主要是选取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几个著名的成语故事,包括“破釜沉舟”、“卧薪尝胆”、“精卫填海”等。

这些故事都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邮票上的图案,采用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生动地再现了这些故事的场景和人物,让人们在欣赏邮票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成语典故二邮票的收藏价值,一方面体现在它的艺术价值上,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上。

作为一款以中国古代成语故事为主题的邮票,成语典故二邮票的设计和制作都非常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同时,它也记录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因此,成语典故二邮票是一款非常值得收藏的邮票。

成语典故二邮票的意义和影响,主要体现在它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上。

通过邮票这种大众传媒,成语典故二邮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了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和文化,对于推广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成语典故二邮票的设计和制作,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心,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成语典故二邮票是一款非常有价值的邮票,它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也具有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

邮票上的成语故事

邮票上的成语故事

邮票上的成语故事【古文】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选自<<资治通鉴>>)译文】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

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

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毛遂自荐释义:毛遂自我推荐。

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

成语典故(三)首日封

成语典故(三)首日封

成语典故(三)首日封
摘要:
1.首日封的定义和历史背景
2.首日封的收藏价值
3.首日封的种类和特点
4.如何鉴别首日封的真伪
5.首日封的保存和保养方法
正文:
首日封,是指在新邮票发行的第一天,将新邮票贴在信封上并加盖邮戳,然后进行实寄的信封。

在我国,首日封的收藏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

首日封的收藏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首日封是邮票发行史的重要实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其次,首日封往往数量稀少,尤其是一些早期的首日封,更是难得一见,因此具有很高的稀缺性。

最后,首日封的设计和制作往往十分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日封的种类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邮票种类上看,首日封可以分为普通邮票首日封和特种邮票首日封。

其次,从发行方式上看,首日封可以分为官方发行的首日封和私人发行的首日封。

最后,从设计风格上看,首日封可以分为传统风格首日封和现代风格首日封。

鉴别首日封的真伪,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看首日封的邮票是否是真的,这需要对邮票的印刷工艺、纸张质量等进行仔细观察。


次,要看首日封的邮戳是否是真的,这需要对邮戳的形状、字体、颜色等进行仔细观察。

最后,要看首日封的信封是否是真的,这需要对信封的纸质、印刷质量、邮戳加盖位置等进行仔细观察。

首日封的保存和保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要避免首日封受到阳光直射或者潮湿,应该将其保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

其次,要避免首日封受到污渍或者指纹,应该用专业的邮票收藏册进行保存。

毛遂自荐被列入国家名片特种邮票发行计划

毛遂自荐被列入国家名片特种邮票发行计划

毛遂自荐被列入国家名片特种邮票发行计划
据邯郸市委宣传部今日透露,日前,2010年全国纪念邮票、特种邮票发行计划敲定,邯郸的“毛遂自荐”列入计划。

这是邯郸人第五次登上素有“国家名片”之称的邮票。

据了解,2010年发行纪特邮票25套(含一套未确定),共计77枚邮票和两枚小型张,全套面值114.4元。

其中4月18日将发行《成语典故》(二),同《成语典故》(一)最大的不同是这套邮票是励志篇。

全套邮票四枚,内容是闻鸡起舞、毛遂自荐、愚公移山等。

毛遂,战国时期鸡泽人。

公元前257年,秦围赵都邯郸,国难当头,毛遂自荐请缨,随平原君出使楚国。

当合纵未决时,毛遂按剑数语,气吞云梦,说服楚王歃血为盟,成就了一段“三寸之舌,胜百万雄师”的传奇。

这个故事经整理后流传下的成语有:毛遂自荐、因人成事、碌碌无为、一言九鼎、歃血为盟、锥处囊中、脱颖而出等。

据悉,毛遂是邯郸市第四位登上“国家名片”的邯郸人。

前三位是廉颇、荀子、蔺相如(其中廉颇两次入选)。

成语故事邮票欣赏

成语故事邮票欣赏

《望岳》:作者杜甫,五言古诗。邮票所用字体为 楷书,采用唐代颜真卿书法作品集字。
《望岳》写于泰山。岱宗:即泰山,古代以泰山为 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皇帝凡举 行封禅大典皆在泰山。邮票画面以俯视的远山为背 景,表现了这首诗中最精彩的一句“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画面中心集用了颜真卿的书法。颜真卿创立的“颜 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洵并称“楷书 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这首诗集 用颜真卿的楷书气质与与杜甫的细腻性格真好契合 。
《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五言律诗。邮票画面 所用字体为行书,采用王羲之书法作品集字。古人 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丰富,望月怀远,常常 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情淡远、 深情绵邈,很是难得。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 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 思。
邮票画面以升起的明月和水的古版画为主要背景, 表现“海上生明月”的悠远,用行书写就的诗文在 画面中心,使人一边诵读诗文,一边体会画中所隐 藏的更多的意境。王羲之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唐 太宗极为推崇王羲之的书法,将其书法作品视为国 宝,号召天下临摹他的字体,其书法成为代替魏笔 法的书体正宗。
《下江陵》:作者李白,七言绝句。邮票画面所 用字体为草书,采用唐代书法家怀素的作品集字。 江陵,故楚郢都,今湖北省江陵县。
这首诗主要是写回归江陵一日行程及途中所见景 物,表达了诗人内心极度欢悦之情。 邮票的画面以 古版画为背景,表现了诗中的意境,远处是层峦叠 嶂、云雾缭绕,近处是树木人舍,江中一叶扁舟, 顺流而下,呈现出“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气势。
《成语典故(一)》特种邮票
成语是一种为人们所习用的,形式简洁、 意义精辟 的定型短语。它是前人在生活 经验不断积累的基础上 浓缩而成的历史 事迹片断,如今已成为闪烁着我们祖先丰 富智慧之光的民族文化瑰宝。

成语典故(三)邮票原地

成语典故(三)邮票原地

成语典故(三)邮票原地
成语"邮票原地"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它可能是一个创造性
的词语。

但是,我可以根据你提供的信息,从多个角度给出一些可
能的解释和解读。

1. 邮票原地,这个词组可以理解为邮票停留在原地,没有移动
或改变位置。

这可能暗示着某种静止不动的状态或者指代某个人或
事物没有发展或进展。

2. 邮票原地,邮票是一种小面值的票证,用于邮寄信件和包裹。

邮票原地可以理解为邮票没有发生流通,没有被使用。

这可能暗示
着某个事物没有被充分利用或被忽视。

3. 邮票原地,邮票是一种文化符号,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
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邮票原地可以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
没有得到传播或被认可,停留在原地没有更广泛的影响力。

无论是哪种解释,我们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它们的含义
和可能的引申义。

这个词组的具体含义可能需要更多的背景信息和
语境来理解。

希望这些解释可以帮助到你,如果你有更具体的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成语故事邮票

成语故事邮票

2010-9 成语典故(二)(T)邮票愚公移山卧薪尝胆毛遂自荐闻鸡起舞中华成语作为历史的缩影、智慧的结晶、语言的精华、文明的积淀,处处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成语以其言近旨远、华美简洁、形象生动的独有特点,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丰富的历史精华,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军事、文化、民间习俗、道德风尚和理想志趣。

成语中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一般都有其由来、典故和历史实事,这些精彩的历史片段,便构成了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成语故事。

通过这些故事,人们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探寻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从中总结出来的高超智慧以及历久弥新的语言文字,无疑能给人带来奇妙无穷的阅读快感。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里的一篇文章,作者为战国的列御寇,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点评:这个故事从前也和别的普通寓言一般,鲜为人知。

自从毛泽东主席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了这个故事后,就变得家喻户晓。

通过写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弱,以及“愚”与“智”作对比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这是篇寓言,也含有讽刺意味,体现在文题上。

愚公的思想不变通,精神可嘉,但做法死板,开路可以挖隧道或绕山开路,不一定要把山挖平。

卧薪尝胆,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启示:越王勾践为了使自己不忘记以前所受的耻辱,激励自己的斗志,以图将来报仇雪恨,回国后卧薪尝胆,最终东山再起,一举灭吴,恰恰印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毛遂自荐:毛遂自我推荐。

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中国典籍《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

成语典故(三)首日封

成语典故(三)首日封

成语典故(三)首日封摘要:1.成语典故的概述2.首日封的含义及其起源3.首日封的历史发展4.首日封的种类和特点5.首日封的收藏价值6.结语正文:【成语典故的概述】成语典故是指成语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故事或文化传统。

这些典故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道德观念。

通过研究成语典故,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从而提高我们的汉语水平。

【首日封的含义及其起源】首日封,又称首日纪念封,是指在新邮票发行的第一天,将新邮票贴在信封上并加盖邮戳的信封。

首日封起源于19 世纪英国,后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我国自20 世纪初开始发行首日封,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首日封的历史发展】随着邮票收藏热的兴起,首日封逐渐成为邮票收藏的一个重要品种。

我国首日封的发展经历了从早期的简单贴票到现代精美的设计过程。

早期的首日封仅是将邮票贴在信封上,并无特殊设计;现代的首日封则注重艺术性和观赏性,常邀请著名艺术家进行设计。

【首日封的种类和特点】首日封种类繁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普通首日封、纪念首日封、特种首日封、个性化首日封等。

首日封的特点是发行时间固定、数量有限,且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纪念意义。

【首日封的收藏价值】首日封作为邮票收藏的一个重要品种,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一方面,首日封具有稀缺性,发行量有限,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首日封会变得越来越稀缺;另一方面,首日封的设计具有艺术性,观赏性强,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因此,首日封备受收藏家青睐。

【结语】首日封作为一种独特的邮票收藏品种,既体现了邮票发行的历史瞬间,又具有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如今,随着邮票收藏市场的不断发展,首日封的收藏地位也日益凸显。

台湾邮票目录(二)2012-2015年

台湾邮票目录(二)2012-2015年

台湾邮票⽬录(⼆)2012-2015年特566 新年邮票(100年版) 2011.12.01 150 2 16.50特566A 新年邮票(100年版)(⼩型张) 2011.12.01 140 1 12.00特567 情⼈节邮票(101年版) 2012.02.10 96 2 37.00 2枚连印+附票1枚特567A 情⼈节邮票(101年版)(⼩型张) 2012.02.10 96 1 32.00 ⼼形邮票,⾸次以⾹味油墨印制特568 台湾野⽣菇邮票(第2辑) 2012.03.23 76 4 34.00特568A 台湾野⽣菇邮票(第2辑)(⼩全张) 2012.03.23 66 1 34.00特569 台湾鱼类邮票(第2辑) 2012.04.11 85 4 47.00特570 中国古典⼩说邮票-⽔浒传 2012.04.25 80 4 45.00特571 祝贺邮票 2012.05.04 85 4 24.00 ⼩册⼦1本特572 台湾猫头鹰邮票(101年版) 2012.06.06 80 4 45.00特573 传统节庆邮票 2012.06.20 80 4 45.00特574 台湾蜂类邮票⼩全张 2012.07.12 80 1 45.00特575 蕨类邮票(101年版) 2012.07.25 80 4 45.00特575A 蕨类邮票(101年版)(⼩全张) 2012.07.25 80 1 45.00 附票1枚特576 亲情邮票 2012.08.24 78 4 34.00特577 台湾茶叶邮票⼩全张 2012.09.12 80 1 50.00特578 卡通动画邮票⼩全张-玩具总动员(⼩全张) 2012.10.23 85 2 78.00特579 台湾保育类哺乳动物邮票 2012.11.07 80 4 45.00特580 三友百禽图古画邮票⼩全张 2012.11.22 100 2 97.00 ⾸次以丝绢材质印制纪323 第13任纪323M 第13任常136-1 浆果邮票 2012.01.12 1300 4 45.50常137 花语邮票(续)-个⼈化邮票 2012.09.28 50 20 85.00 10枚连印特581 新年邮票(101年版) 2012.12.03 160 2 16.50特581A 新年邮票(101年版)(⼩型张) 2012.12.03 140 1 12.00特582 台湾深海⽣物邮票⼩全张 2012.12.12 80 2 69.00特583 台湾特⾊美⾷邮票-家常菜 2013.01.31 82 4 20.00 横4枚连印,4套构成⼀个⼤版张特584 情⼈节邮票(102年版) 2013.02.04 148.2 2 37.00特584A 情⼈节邮票(102年版)(⼩全张) 2013.02.04 85 1 37.00双⼼型-橫130毫⽶、直109毫⽶特585 粮⾷邮票-⾕物篇 2013.03.05 82 4 47.00特586 清代刺绣邮票 2013.03.20 90 5 50.00特586A 清代刺绣邮票(丝绸⼩型张) 2013.03.20 80 1 100.00丝绢邮票纸印制,并采局部打凸及烫印⾦箔。

邮票图说《风筝艺术》(一)

邮票图说《风筝艺术》(一)

邮票图说《风筝艺术》(⼀)邮说中国—艺术系列邮票图说《风筝艺术》(⼀)悠然雅⼠2016年⾹港1998《⾹港风筝》邮票—“蝴蝶”《第28节全国最佳邮票评选》⼩版张—潍坊“龙头蜈蚣”风筝《恭贺新禧》“牧童春趣”邮资⽚—风筝起源于中国《⼈民公社⼥社员》“农业丰收”邮票—风筝起源于⽃笠《第六届中国国际风筝会》邮折—风筝起源于⽃笠《⼀帆风顺》邮票—风筝起源于帆船《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宝船”⼩型张—风筝起源于帆船《益鸟》“家燕”邮票—风筝起源于飞鸟《第六届中国国际风筝会》邮折—风筝起源于飞鸟《风筝》邮戳—风筝起源于李邺发明1998《⾹港风筝》“蝴蝶”极限⽚—风筝历史悠久《第三届中国国际墨⼦⽂化节》邮戳—墨⼦“⽊鹞”是最早风筝2、鲁班⽊鹊。

《墨⼦?鲁问篇》载:鲁班把⽵⼦劈开削光滑,⽤⽕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称为,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

《书》载:“公输班制⽊鸢以窥宋城”。

《渚宫旧事》载:鲁班“尝为⽊鸢,乘之以窥宋城”。

澳门2000《成语故事》“四⾯楚歌”邮票—韩信风筝扰敌《韩信发奋图》邮资⽚—韩信作风筝迎风作响,涣散楚军⼠⽓《风筝》邮折—梁武帝放风筝求救《贺年⽚》“春风得意”—唐代开始风筝主要⽤于娱乐《清明节》“踏青”⾸⽇封—清明节放风筝《清明节》“踏青”⾸⽇封—清明节放风筝《第28节全国最佳邮票评选》⼩版张—潍坊“龙头蜈蚣”风筝6、风筝艺术。

明清时代是中国风筝发展的⿍盛时期,明清风筝在⼤⼩、样式、扎制技术、装饰和放飞技艺上都有了超越前代的巨⼤进步。

当时的⽂⼈亲⼿扎绘风筝,除⾃⼰放飞外,还赠送亲友,并认为这是⼀种极为风雅的活动。

《曹雪芹扎燕风筝图谱》—风筝制作书籍《中国古代⽂学家》“曹雪芹”极限⽚—《南鹞北鸢考⼯志》《贺年⽚》“春风送爽”—风筝技艺“放飞”2、风筝技艺。

为扎、糊、绘、放“四艺”,即扎架⼦、糊纸⾯、绘花彩、放风筝。

扎包括架⼦的选、劈、弯、削、接;糊包括纸⾯的选、裁、糊、边、校;绘包括花彩的⾊、底、描、染、修;放包括风筝的风、线、放、调、收。

成语典故(三)邮票原地

成语典故(三)邮票原地

成语典故(三)邮票原地【最新版】目录1.成语典故邮票的含义和价值2.成语典故邮票的发行背景和历史3.成语典故邮票的种类和特点4.成语典故邮票原地的影响和意义5.如何鉴赏和收藏成语典故邮票正文成语典故邮票,是我国邮政部门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民文化素质而发行的一种特殊邮票。

它以我国历史悠久、富有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为题材,将邮票与成语故事相结合,使人们在使用邮票的同时,也能了解和学习到成语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

这种邮票的问世,不仅丰富了邮票的种类,提高了邮票的观赏性和文化价值,还为我国的文化传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成语典故邮票的发行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至今已经发行了数百枚。

每一枚邮票都对应一个成语故事,如“孟母三迁”、“精卫填海”等,这些故事深入人心,代代相传,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邮票的设计精美,图案生动,文字简练,使得成语典故邮票深受广大集邮爱好者的喜爱。

成语典故邮票的种类主要有普通邮票、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等。

其中,普通邮票是最常见的,它们通常以我国的历史人物、名胜古迹等为题材,而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则更多地关注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无论哪种类型的成语典故邮票,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邮票收藏家的珍品。

成语典故邮票原地,即邮票上所描述的成语故事发生的地点,对于邮票的收藏和鉴赏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孟母三迁”邮票的原地是山东省临沂市,这里不仅有孟母三迁的遗址,还有许多与孟子相关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对于集邮爱好者来说,能够收藏到一枚原地邮票,不仅是对邮票本身的肯定,更是对邮票背后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要鉴赏和收藏成语典故邮票,首先要了解邮票的发行背景和历史,掌握邮票的种类和特点。

其次,要关注邮票的原地,尽可能地收藏到原地邮票。

最后,要注意邮票的品相和真伪,确保自己收藏到的邮票是正品。

总的来说,成语典故邮票是我国邮票文化的瑰宝,它以精美的图案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受到了广大集邮爱好者的喜爱。

S088+B080成语故事(二)

S088+B080成语故事(二)
相关资料
成语故事是中国文坛的奇葩,也是珍贵的文化遗产。邮政局继二零零一年二月一日发行第一辑『成语故事』系列邮票后,第二辑将于二零零七年六月一日发行,四枚邮票的成语题材分别为「愚公移山」、「管鲍之交」、「指鹿为马」和「鹬蚌相争」;而小型张则以「车水马生撰写。
S088+B080成语故事(二)
全套枚数
4+1枚
全套面值
10.00+10.00元
小型张规格
138×90毫米
发行日期
2007年6月1日
整版枚数
20(4×5)枚
小全张规格
印 刷 厂
奥地利 ?sterreichische Staatsdruckerei
防伪方式
防伪纤维纸
小本票规格
印刷版别
柯式平版印刷
设 计 者
车水马龙
10.00
20
60×40毫米
14×14
同时发行
是次还包括澳门首套发行的自动黏贴邮票,并将以一册共八枚邮票的小本票发行(2套邮票),该小本票售价为20圆,发行量3万册。
连邮票首日封、连小型张首日封、连邮票资料单张、连小型张资料单张;一套四款极限明信片,编号:BPL085-088 售价:澳门币18.00
廖文畅
小版张规格
单枚信息
图序
邮票名称
面值(圆)
发行量(万)
邮票规格
齿 孔 度
备注
(4-1)
愚公移山
1.50
14
30×40毫米
14×14
(4-2)
管鲍之交
1.50
14
30×40毫米
14×14
(4-3)
指鹿为马
3.50
14
30×40毫米

成语溯源邮票

成语溯源邮票

成语溯源邮票简介
中国邮政于2023年7月15日发行了《成语典故(三)》特种邮票一套4枚。

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铁杵成针”、“程门立雪”、“韦编三绝”和“孺子可教”,全套邮票面值为4元。

其中,“铁杵成针”的原文典故出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

邮票画面上,只见少年李白手指铁棒,老妇人慈祥侧头回答;溪水一角,三只鹅在游走。

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程门立雪”出自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遗书十二》。

这枚邮票构图巧妙,三个人侧影或背影,醒目的雪落梅花、画面的大量留白,带给人们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韦编三绝”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本指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多次脱断。

如需更多成语溯源邮票的相关信息,可以访问中国邮政官网获取。

《成语典故》邮票

《成语典故》邮票

《成语典故》邮票成语典故指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广泛引用。

《刻舟求剑》,1981年3月发行,志号:T59,全套5枚。

刻舟求剑是中国一则著名寓言,出自《吕氏春秋· 察今》。

其文为: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遂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以坠。

”舟至,从其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求剑者此,不亦惑乎?本套邮票共5枚。

5-1《刻舟求剑》,画面为寓言文字。

5-2《楚人涉江》,图为楚人乘船过江。

5-3《剑坠于水》,舟行至河中,楚人的剑从船边坠入水中。

5-4《遂刻其舟》,楚人立即在船上刻下剑掉处的记号。

5-5《入水求之》,船行至对岸,楚人按照自己在船上刻下的剑掉处记号下水寻剑。

画面为五连张,波纹相连,有整体感。

形象地刻划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成语典故(一)》,志号:2004-5,全套4枚。

4-1《邯郸学步》,这则成语故事是指到邯郸去学走路的步法。

后人用邯郸学步的意思和故事来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

这则成语出自《庄子·秋水》。

4-2《叶公好龙》,讲述了叶公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

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

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

4-3《滥竽充数》滥:失实的,假的。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近义词:名不副实、掩人耳目、鱼目混珠。

反义词:货真价实、名副其实。

4-4《鹬蚌相争》,又作“鹬蚌相持”,选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今天已经成为一个成语,它原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个寓言故事。

当时赵国正在攻打燕国,苏代认为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鹜蚌相争而已,必定会让强大的秦国的渔翁之利。

《成语典故(二)》,志号:2010-9,全套4枚。

中国成语典故邮票

中国成语典故邮票

中国成语典故邮票中国是文明古国,几千年来的汉文化发展,给文明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成语。

往往能够简洁明了地形容出所表达的含义。

成语在历史长河中得到中华儿女的传承,不断丰富,历久不衰。

成语之所以被人们喜爱和传诵,是由于她的丰富内含对于人民的教育。

先辈们用成语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尊崇道德、按科学规律办事的优良作风;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好逸恶劳、自私自利、自以为是的行为。

在众多的成语中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简洁的语言都有她的经典出处。

国家邮政局为了弘扬丰富的中华文化遗产,于2004年4月份开始发行“成语典故”系列邮票,每次发行4枚,用形象的图案绘制出生动的成语故事。

1.2004--5《成语典故(一)》特种邮票 2004.4.2中国国家邮政局于4月2日发行《成语典故(一)》特种邮票一套4枚,四枚邮票的名称分别为“邯郸学步”、“叶公好龙”、“滥竽充数”、“鹬蚌相争”,面值均为80分。

这套邮票是成语典故系列的龙头票,其目的是为彰显中华传统文化。

《成语典故(一)》特种邮票,自然受到了集藏者的欢迎,也为成语的普及起到了宣传的作用。

中华成语典故历经千百年,代代相传,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中华语言之精华。

每则成语都有一段趣味无穷、受益匪浅的典故。

为彰显中华传统文化。

整套邮票色彩明亮,图案诙谐幽默,一票一事地讲述着四条成语的由来,在小小的方寸之间反映出了有趣的典故。

由于受到邮票面积的限制,设计者运用多画面的融合,达到突出主题思想的目的,这种画面切割的表现手法非常新颖,犹如近年来社会上流行的动漫形式。

但在绘画风格上却仍然保持着传统的风格,如此处理方式在邮票上并不多见,具有较强的突破性,令人耳目一新。

此外,四枚邮票上的主色调(红色)与背景色(黄色)融会贯通,让每枚邮票均具有吸引视觉的色调,在凸现个性时又保持着统一性,构成了全套邮票的完整性,这一特色在小版张的连票上显得尤为突出,四枚邮票仿佛成了前后连贯的连环画,让人倍感享受。

“邯郸学步”讲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邯郸人走路很好看,就赶去邯郸跟人家学习步法。

成语典故(三)邮票

成语典故(三)邮票

成语典故(三)邮票:《成语典故(三)》是中国邮政为展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于2023年7月15日发行的特种邮票。

《成语典故(三)》特种邮票1套4枚。

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铁杵成针、程门立雪、韦编三绝、孺子可教。

1、铁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典故故事: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2、程门立雪:程:程颐,宋代著名理学家。

立雪:站在雪地里。

形容尊师重道。

典故故事: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

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

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

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邮票上的成语

邮票上的成语

邮票上的成语
郑国强
【期刊名称】《上海集邮》
【年(卷),期】2001(000)012
【摘要】成语是熟语的一种。

汉语成语有3000多条,大多由四个字组成。

熟练地掌握和应用成语,可使口头或文字语言达到言简意赅的作用。

成语中有不少饱含哲理、颇具教育意义的故事,1981年发行的T59《寓
【总页数】1页(P)
【作者】郑国强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94.1
【相关文献】
1.邮票上的自行车邮票邮戳上的自行车邮递 [J], 江鸟
2.邮票上的自行车邮票(戳)上的自行车骑行安全 [J], 江鸟
3.邮票上的自行车邮票(戳)上的自行车极限运动 [J], 江鸟
4.邮票上的自行车邮票上的三轮自行车 [J], 江鸟
5.加拿大邮票上的国家公园邮票上的外国园林之十一 [J], 黄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邮票图说《神话-玉兔捣药》

邮票图说《神话-玉兔捣药》

邮票图说《神话-玉兔捣药》邮说中国—文学系列邮票图说《神话·玉兔捣药》悠然雅士2023年“玉兔捣药”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

玉兔手中拿着玉杵,长年累月跪地捣药,制成长生不老药蛤蟆丸,仙人服之强身健体,凡人服之可以长生成仙。

月亮中有玉兔捣药,是古人根据月中阴影观察想象出来的美好神话传说故事。

台湾《中国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小版张边纸—“玉兔捣药”萨摩亚1996《北京亚洲国际邮展?中国中秋节》小型张—“玉兔捣药”一、玉兔来历月中有兔之说在中国起源极早,到西汉早期已经广为流传。

东汉中期以前的玉兔都是奔跑状态,在那之后,玉兔都变成了“捣药”状态。

马王堆汉墓帛画中,弯弯的月亮之上,有一只轻盈奔跑的兔子。

法国2023《兔年》小版张—“月中有兔”之说起源极早1989 T135《马王堆汉墓帛画》“天上”邮票及原画—东汉中期以前月亮上有一只轻盈的“奔跑兔”个6《花开富贵》邮资封图案—东汉中期以后月亮上都是一只辛劳的“捣药兔”(一)玉兔是嫦娥的化身后羿和嫦娥本是从天庭派到人间的,因嫦娥不愿长期过寂寞的人间生活,便偷吃了不死药奔向月宫,因此触犯了玉帝旨意,于是玉帝将嫦娥变成玉兔,要她在月宫里长年为天神捣药,以示惩罚。

唐代李商隐《嫦娥》诗中感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嫦娥应该后悔偷取了长生不老之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夜夜孤寂。

2016-23《月圆中秋》极限片—嫦娥奔月后化为“玉兔”2016-23《月圆中秋》极限片—嫦娥奔月化为“玉兔”2011-1《辛卯年》邮票—“玉兔”是嫦娥化身(二)玉兔是王母的药工西王母最早形象是“豹尾虎齿”、“蓬发戴胜”,为掌管灾厉和刑罚的凶神,后来逐渐演变为容颜绝世的“王母娘娘”。

西王母的侍者有白兔、三足鸟、九尾狐、蟾赊、开明兽等,白兔是捣制不死之药的药工。

后来,王母勉其辛劳,将白兔送上月宫成了玉兔。

2001-06《永乐宫壁画》“西王母”邮票—侍者有捣药的“白兔”1987年SB14《丁卯年》小本票内页—西王母捣药“白兔”变成月宫“玉兔”(三)玉兔是兔仙的女儿传说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公移山卧薪尝胆毛遂自荐闻鸡起舞中华成语作为历史的缩影、智慧的结晶、语言的精华、文明的积淀,处处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成语以其言近旨远、华美简洁、形象生动的独有特点,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丰富的历史精华,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军事、文化、民间习俗、道德风尚和理想志趣。

成语中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一般都有其由来、典故和历史实事,这些精彩的历史片段,便构成了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成语故事。

通过这些故事,人们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探寻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从中总结出来的高超智慧以及历久弥新的语言文字,无疑能给人带来奇妙无穷的阅读快感。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里的一篇文章,作者为战国的列御寇,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点评:这个故事从前也和别的普通寓言一般,鲜为人知。

自从毛泽东主席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了这个故事后,就变得家喻户晓。

通过写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弱,以及“愚”与“智”作对比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这是篇寓言,也含有讽刺意味,体现在文题上。

愚公的思想不变通,精神可嘉,但做法死板,开路可以挖隧道或绕山开路,不一定要把山挖平。

卧薪尝胆,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启示:越王勾践为了使自己不忘记以前所受的耻辱,激励自己的斗志,以图将来报仇雪恨,回国后卧薪尝胆,最终东山再起,一举灭吴,恰恰印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毛遂自荐:毛遂自我推荐。

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中国典籍《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

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近义词:自告奋勇。

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

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该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

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这就是成语闻鸡起舞的来源了。

同义词: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启示:只有不断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不经过努力奋斗,不能成就事业。

邯郸学步叶公好龙滥竽充数鹬蚌相争邯郸学步,这则成语故事是指到邯郸去学走路的步法。

后人用邯郸学步的意思和故事来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

这则成语出自《庄子·秋水》。

《邯郸学步》是《庄子》寓言选读里的一个故事。

故事里讲了一个燕国人不辞辛苦来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学邯郸人走路。

可这个人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方法也给忘了,最后只好一步一步爬回了燕国。

叶公好龙是一句成语,讲述了叶公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

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

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

选自【汉】刘向《新序·杂事五》)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

同时也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

但历史上的叶公却不是这样的人。

滥竽充数滥竽充数:滥:失实的,假的。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者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近义词:名不副实、掩人耳目、鱼目混珠。

反义词:货真价实、名副其实。

【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

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鹬蚌相争“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

当时赵国正在攻打燕国,苏代认为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鹬蚌相争”而已,必定让秦国得“渔翁之利”。

今天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战国策·燕策二》鹬蚌相争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很有趣的道理。

鹬和蚌都想致对方与死地,没有考虑到这样做的后果,大家应该互相谦让,互相礼让,退一步海阔天空吗。

它告诉人们:大敌当前,弱小愚公移山卧薪尝胆毛遂自荐闻鸡起舞中华成语作为历史的缩影、智慧的结晶、语言的精华、文明的积淀,处处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成语以其言近旨远、华美简洁、形象生动的独有特点,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丰富的历史精华,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军事、文化、民间习俗、道德风尚和理想志趣。

成语中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一般都有其由来、典故和历史实事,这些精彩的历史片段,便构成了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成语故事。

通过这些故事,人们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探寻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从中总结出来的高超智慧以及历久弥新的语言文字,无疑能给人带来奇妙无穷的阅读快感。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里的一篇文章,作者为战国的列御寇,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点评:这个故事从前也和别的普通寓言一般,鲜为人知。

自从毛泽东主席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了这个故事后,就变得家喻户晓。

通过写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弱,以及“愚”与“智”作对比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这是篇寓言,也含有讽刺意味,体现在文题上。

愚公的思想不变通,精神可嘉,但做法死板,开路可以挖隧道或绕山开路,不一定要把山挖平。

卧薪尝胆,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启示:越王勾践为了使自己不忘记以前所受的耻辱,激励自己的斗志,以图将来报仇雪恨,回国后卧薪尝胆,最终东山再起,一举灭吴,恰恰印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毛遂自荐:毛遂自我推荐。

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中国典籍《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

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近义词:自告奋勇。

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

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该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

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这就是成语闻鸡起舞的来源了。

同义词: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启示:只有不断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不经过努力奋斗,不能成就事业。

邯郸学步叶公好龙滥竽充数鹬蚌相争邯郸学步,这则成语故事是指到邯郸去学走路的步法。

后人用邯郸学步的意思和故事来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

这则成语出自《庄子·秋水》。

《邯郸学步》是《庄子》寓言选读里的一个故事。

故事里讲了一个燕国人不辞辛苦来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学邯郸人走路。

可这个人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方法也给忘了,最后只好一步一步爬回了燕国。

叶公好龙是一句成语,讲述了叶公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

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

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

选自【汉】刘向《新序·杂事五》)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

同时也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

但历史上的叶公却不是这样的人。

滥竽充数滥竽充数:滥:失实的,假的。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者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近义词:名不副实、掩人耳目、鱼目混珠。

反义词:货真价实、名副其实。

【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

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鹬蚌相争“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

当时赵国正在攻打燕国,苏代认为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鹬蚌相争”而已,必定让秦国得“渔翁之利”。

今天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战国策·燕策二》鹬蚌相争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很有趣的道理。

鹬和蚌都想致对方与死地,没有考虑到这样做的后果,大家应该互相谦让,互相礼让,退一步海阔天空吗。

它告诉人们: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

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做事要懂得权衡得失,化解矛盾互相谦让,以免顾此失彼,让别人钻空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