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对于数学老师而言,上课之前准备好一份教案既能保证上课质量,又可以使老师轻松很多。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
2.运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熟练、准确地进行计算.3.通过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和计算能力.4.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严谨的数学思维品质.重点、难点: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及其应用.2.理解法则导出的根据。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学具:投影仪、胶片.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l)用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2)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是什么?(3)计算:①②③(4)填空:规律: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2.讲授新课例1 计算:(1)(2)解:(1)原式(2)原式注意:(l)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商式与被除式的项数相同,不可丢项,如(l)中容易丢掉最后一项.(2)要求学生说出式子每步变形的依据.(3)让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利用乘除逆运算,检验除的对不对.例2 化简:解:原式说明:注意弄清题中运算顺序,正确运用有关法则、公式。
练习:(1)P150 1,2,。
(2)错例辩析:有两个错误:第一,丢项,被除式有三项,商式只有二项,丢了最后一项1;第二项是符号上错误,商式第一项的符号为“-”,正确答案为3.小结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是什么?2.运用该法则应注意什么?正确地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问题转化为单项式除以单项式问题。
计算不可丢项,分清“约掉”与“消掉”的区别:“约掉”对乘除法则言,不减项;“消掉”对加减法而言,减项。
4.作业P152 A组1,2。
B组1,2。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公式并能运用其进行熟练计算.2.培养学生抽象的数学思维能力.3.通过例题和习题,训练学生综合解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4.渗透公式自向运用与逆向运用的辩证统一的数学思维观点.二、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和应用负整数指数幂的性质.2.难点理解和应用负整数指数幂的性质及作用,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数.三、教学过程1.创造情境、复习导入(l)幂的运算性质是什么?请用式子表示.(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①*****②-5746(3)计算:①②③2.导向深入,揭示规律由此我们规定规律一: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同底数幂扫除,若被除式的指数小于除式的指数,例如:可仿照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来计算,得由此我们规定一般我们规定规律二: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p是正整数)次幂等于这个数的p次幂的倒数.3.尝试反馈.理解新知例1 计算:(1)(2)(3)(4)解:(1)原式(2)原式(3)原式(4)原式例2 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1)(2)解:(1)(2)练习:P 141 1,2.例3 把100、1、0.1、0.01、0.0001写成10的幂的形式.由学生归纳得出:①大于1的整数的位数减1等于10的幂的指数.②小于1的纯小数,连续零的个数(包括小数点前的0)等于10的幂的指数的绝对值.问:把0.000007写成只有一个整数位的数与10的幂的积的形式.解:像上面这样,我们也可以把绝对值小于1的数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例4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0.008、0.000016、0.***-*****25解:例5 地球的质量约是吨,木星的质量约是地球质量的318倍,木星的质量约是多少吨?(保留2位有效数字) 解:(吨) 答:木星的质量约是吨.练习:P142 1,2.四总结、扩展1.负整数指数幂的性质: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规律:(1)绝对值较大的数,n是非负整数,n=原数的整数部分位数减1. (2)绝对值较小的数,n为一个负整数,原数中第一个非零数字前面所有零的个数.(包括小数点前面的零)五、布置作业P143 A组4,5,6; B组1,2,3,4.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完整版)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备注1 2.15---2.16 同底数幂的乘法 12 2.17---2.21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法—同底数幂的除 5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任课教师:学科:数学年(班)级:3 2.24---2.28 整式的乘法—平方差公式 54 3.3—3.7 完全平方公式—回顾与思考 55 3.10---3.14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探索直线平 5行的条件6 3.17---3.21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平行线的性质 57 3.24—3.28 回顾与思考—认识三角形 58 3.31---4.4 图形的全等—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4 清明节9 4.7---4.11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用尺规作三 5角形10 4.14---4.18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回顾与思考 511 4.21—4.25 复习期中考试 312 4.28---5.2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用关系 4 劳动节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13 5.5---5.9 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回顾与 5思考14 5.12---5.16 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515 5.19---5.2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516 5.26---5.30 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回顾与思考 517 6.2---6.6 感受可能性—概率的稳定性 518 6.9---6.13 等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回顾与思考 519 6.16—6.20 总复习 520 6.23---6.27 期末考试 5本学期总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力争取得一个比较优异的学习成绩教研组长签字:说明:此表一式两份,一份作为教案附件之一粘贴在教案本上,一份上交教务处。
1.1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了解同底数幂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幂的运算性质(或称法则),进行基本运算。
过程与方法:在推导“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与抽象的能力。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篇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篇北师大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 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 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 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2.教学难点:垂线的画法。
[教学过程设计]一. 复习提问:1、叙述邻补角及对顶角的定义。
2、对顶角有怎样的性质。
二.新课:引言:前面我们复习了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特殊角直角时,这两条直线有怎样特殊的位置关系呢?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实例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垂线的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如图,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垂足为O。
请同学举出日常生活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实例。
注意:1、如遇到线段与线段、线段与射线、射线与射线、线段或射线与直线垂直,特指它们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
2、掌握如下的推理过程:(如上图)反之,(二)垂线的画法探究: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画法:让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直线左右移动三角板,使其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点,沿此直角边画直线,则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如过一点画射线或线段的垂线,是指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有时在延长线上。
(三)垂线的性质经过一点(已知直线上或直线外),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即:性质1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练习:教材第7页探究:如图,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各点O,A,B,C,……,其中 (我们称PO为点P到直线l的垂线段)。
第1章1同底数幂的乘法(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举例:计算2^3⋅2^4时,应得出2^(3+4)=2^7的结果,而非2^12。
2.教学难点
-难点识别:理解同底数幂乘法法则中指数相加的概念。
-学生难点:在具体计算中,容易混淆指数相乘与指数相加的区别。
在实践活动中,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有了实际操作的机会,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原理。同时,我也发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能够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但在小组分享成果时,有些同学的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协助者,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我发现,当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时,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能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提出观点时,还需要进一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第1章1同底数幂的乘法(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章“整式的运算”中的第1节“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即:am⋅an=am+n(m、n是正整数)。
2.能够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简便计算。
1.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让学生真正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内涵。
2.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帮助他们从具体实例中提炼出一般规律。
3.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更好地展示自己。
4.继续采用引导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套备课优秀教学案例:1.1同底数幂的乘法
1.让学生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概念,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2.培养学生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针对这些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和教学策略,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概念,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2.能够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解决相关数学问题。
3.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帮助学生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时,我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引入同底数幂的乘法概念。
2.数学情境:通过展示一些数学问题或数学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兴趣。
3.实验情境: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同底数幂的乘法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乘法法则。
在导入环节,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通过生活实例、数学情境和实验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自然、有趣的环境中,接触和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概念。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概念: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是指指数相同或底数相同的幂相乘。
2.阐述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讲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让学生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一、学习与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求出一个数的绝对值,能利用数轴及绝对值的知识,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过程与方法:经历绝对值概念的形成,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情感态度:通过创设情境,初步感悟学习绝对值的必要性,促进责任心的形成。
二、学程与导程活动:A、创设情境(幻灯片或挂图)1、两辆汽车,其一向东行驶10km,另一向西行驶8km。
为了区别,可规定向东行驶为正,则分别记作+10km和-8km。
但在计算出租车收费,汽车行驶所耗的汽油,起主要作用的是汽车行驶的路程,而不是行驶的方向。
此时,行驶路程则分别记作10km和8km。
再如测量误差问题、排球重量谁更接近标准问题……2、在讨论数轴上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时,只需要观察它与原点相隔多少个单位长度,与位于原点何方无关。
B、学习概念:1、我们把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value),记作︱a︱(幻灯片)。
因此,上述+10,-8的绝对值分别是10,8。
如在数轴上表示数-6的点和表示数6的点与原点的距离都是6,所以,-6和6的绝对值都是6,记作︱-6︱=6,︱6︱=6。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同)2、尝试回答(1)︱+2︱=,︱1/5︱=,︱+8.2︱=;(2)︱-3︱=,︱-0.2︱=,︱-8.2︱=;(3)︱0︱=。
(幻灯片)思考: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得出:(幻灯片)性质: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如果用字母a表示有理数,上述性质可表述为:当a是正数时,︱a︱=a;当a是负数时,︱a︱=-a;当a=0时,︱a︱=0。
七年级数学下册1.3.2科学计数法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精品教案】
整式的乘除1.3同底数幂的除法 1.3.2科学计数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经历把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非零数表示为科学计数法a ×10n的形式的过程。
2、会用把一个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写成小数的形式,并体会科学计数法方便、快捷便于进行计算的优点。
过程与方法利用同底数幂的除法和负指数幂的意义把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非零数表示为科学计数法a ×10n的形式(n 为负整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与人交流思维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把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非零数表示为科学计数法a ×10n 的形式 难点:能灵活地将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与小数的形式相互变换。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ppaa1=-(0≠a ,p 为正整数)或p pa a )1(=-(0≠a ,p 为正整数)在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据时,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a × 10n(其中1≤a <10,n 是正整数) 【情景导入】1纳米= 米?这个结果还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吗? 【新知探究】探究一、1、填表:根据上面的计算,.0100.010 =-n有 个0?根据此规律: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可写成:0.00000000000000000000003=()0300.0个=3×10用科学计数法可以把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非零数表示成 的形式,其中 ,n 是 ,n 的绝对值等于1尝试练习: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0123=10000000000002、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0.00002 (2)—0.0000307(3)0.0031 (4)0.00567探究二、下面的数据都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请你用小数把它们表示出来:7×10-5= 1.35×10-10= 2.657×10-16=思考:将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改写成小数有什么规律?:练习:将下列各数写成小数:(1) 3.1×10-3 (2)-2.8×10-43. 填空(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3.45 ×10()=-0.0003454. 计算(结果用科学计数法表示)(8.6 ×10-4)×10-5【知识梳理】你有什么收获?【随堂练习】1.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0.00003 (2)—0.000308(3)0.0047 (4)0.0007892. 将下列各数写成小数:(1) 4.2×10-3 (2)-3.6 ×10-43. 填空(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5.2 ×10()=0.00000524. 计算(结果用科学计数法表示)(1)(7.3 ×10-5)×10-2(2)(2.6 ×10-8)(5.2 ×10-3)5. 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体重约160千克,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重仅2克,一只蜂鸟相当于多少中鸵鸟的重量(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熟悉直角三角形、集合、比例、百分数等基础概念;•学会解决基础的数学问题;•熟悉各种图形的性质及其运用;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发现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勤奋精神和团结互助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的数学概念及其性质;•集合的概念、运算及其应用;•百分数的概念、应用及其计算方法;2. 教学难点•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其运用;•掌握集合的应用和差集、交集、并集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领域;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三角形、集合、百分数等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讲授环节第一节:直角三角形1.通过视频教学和图片演示,讲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勾股定理等基础知识;2.给学生进行直角三角形的绘制和测量,帮助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3.给学生练习相关题型,加深对直角三角形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节:集合1.通过实例演示,讲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差集等概念和相关运算;2.给学生进行集合的绘制和计算,帮助学生掌握集合的操作方法;3.给学生练习常规题型,加强对集合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节:百分数1.通过实例解题,讲解百分数概念和百分数的计算方法;2.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3.给学生练习各种应用场景下的百分数计算,强化对百分数知识的运用。
3. 练习环节在课程末尾,安排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课程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考察学生对于课程的掌握程度。
4. 总结环节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让学生进行整体性的掌握和总结。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不足的地方,并加以改进。
四、教学资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数学教材和配套习题册•视频教学资料、图片展示•课件、教具、练习册等五、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分析、小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进行评估,检验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教学目的
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重点、难点
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2.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小学里已经学过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让我们回顾一下,如何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如:一本笔记本1.2元。
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
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
1.2x=6
因为1.2×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
二、新授:
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例子:
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
你能否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呢?
通过分析,列出方程:13+x=(45+x)(2)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你能否从小敏同学的解法中得到启发?
这个方程不像例l中的方程(1)那样容易求出它的解,小敏同学的方法启发了我们,可以用尝试,检验的方法找出方程(2)的解。
也就是只要将x=1,2,3,4,……代人方程(2)的两边,看哪个数能使两边的值相等,这个数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把x=3代人方程(2),左边=13+3=16,右边=(45+3)=×48=16,。
2023最新-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篇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8篇《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情景,帮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概念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运用三边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难点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应用三边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本节课件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回顾与思考、情境引入、三角形的`概念、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练习应用、课堂小结、探究拓展思考、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回顾与思考1、如何表示线段、射线和直线?2、如何表示一个角?第二环节情境引入活动内容:让学生收集生活中有关三角形的图片,课上让学生举例,并观察图片。
活动目的:让学生能从生活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感受到我们生活在几何图形的世界之中。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三环节三角形概念的讲解(1)你能从中找出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吗?(2)与你的同伴交流各自找到的三角形。
(3)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通过上题的分析引出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及三角形的边角的表示方法。
并出两道习题加以练习,从练习中归纳出三角形的三要素和注意事项。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数轴三要素,会画数轴。
2、能力目标: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能说出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知道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3、情感目标: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1.5同底数幂的除法教学目标:1.了解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理解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的意义。
3.在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会进行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
教学难点: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的及运用。
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活动内容:一种液体每升含有10个有害细菌,为了试验某种杀菌剂的效果,科学家们进行了实验,9发现1滴杀虫剂可以杀死10个此种细菌,要将1升液体中的有害细菌全部杀死,需要这种杀菌剂多少滴你是怎样计算的12二、了解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及应用活动内容:活动1先让学生作“做一做”:计算下列各式,并说明理由(m>n)(1)108105;(2)10m10n;(3)(3)m(3)n;从中归纳出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
从上面的练习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mn猜一猜:a a a0,m,n都是正整数,且m>n。
三、同底数幂除法运算的应用活动内容:例1计算:1)a7a4;(2)(某)6(某)3;(3)(某y)4(某y);(4)b2m2b2;(5)(m n)8(n m)3;(6)(m)4(m)2.例2:地震的强度通常用里克特震级表示,描绘地震级数的数字表示地震的强度是10的若干次幂。
例如用里克特震级表示地震是8级,说明地震的强度是10。
1992年4月荷兰发生了5级地震,12天后,加利福尼亚发生了7级地震。
加利福尼亚地震强度是荷兰地震强度的多少倍(学生先想一想,再进行小组讨论,互相补充完善,并派代表回答)7四、探索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活动内容:想一想:10000=104,16=241000=10(),8=2()100=10(),4=2()10=10(),2=2()猜一猜:1=10()1=2()0.1=10()1=2()21()=241=2()80.01=10()0.001=10()例3计算:用小数或分数分别表示下列各数:(1)103(2)7082;(3)1.6104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二)1.6整式的乘法(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单项式乘法法则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单项式乘法的意义,理解单项式乘法法则。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下册全套.doc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套【七年级下教案|全套】目录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1)1.1整式 (2)1.2 整式的加减(1) (6)1.2整式的加减(2) (9)1.3 同底数幂的乘法(一) (11)1.4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 (16)1.4 积的乘方 (19)1.5同底数幂的除法 (21)1.6 单项式的乘法 (23)1.6整式的乘法(2) (26)1.6 整式的乘法(3)——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29)1.7平方差公式(1)(P29~P30) (31)1.7 平方差公式(二) (33)1.8完全平方公式(1) (37)1.8完全平方公式(2) (39)1.9整式的除法(1)(P39~P41) (41)1.9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43)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48)2.1台球桌面上的角 (48)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 (51)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 (53)2.3 平行线的性质(1) (55)2.4用尺规作线段和角(1) (60)2.4 用尺规作角 (63)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 (67)3.2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69)3.3世界新生儿图(1) (72)3.3世界新生儿图(2)(P88~P89) (75)第四章概率 (77)4.1 游戏公平吗(1) (77)4.1游戏公平吗(2) (79)4.2摸到红球的概率 (81)4.3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 (84)第五章三角形 (87)5.1认识三角形(1) (87)5.2 认识三角形(2) (89)5.1认识三角形(3) (95)5.1 认识三角形(4) (98)5、2图形的全等 (100)5、3图案设计 (102)5.4全等三角形 (104)5.5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 (108)5.5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 (111)5.5《边角边》第1课时 (116)5.6作三角形 (120)5.7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124)5.8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27)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132)6、1小车下滑的时间 (132)6.2变化中的三角形 (135)6.3 温度的变化 (137)6.4速度的变化 (139)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 (144)7、1轴对称现象 (144)7.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146)7.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150)7.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153)7.4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155)7.5 镜子改变了什么 (159)7.6镶边与剪纸 (162)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整式的运算一、值得讨论的问题:1、符号感的含义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感?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
2024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下册全年级教案精写
2024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下册全年级教案精写一. 教材分析本教案为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和下册的全年级教案,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深入剖析每个知识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编写。
本教案力求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对数学学科有一定的恐惧心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同时,七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和下册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每个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难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故事等引入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反馈评价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材、教案、PPT、黑板、粉笔等。
2.教学资源:互联网、教学视频、教学案例等。
3.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或故事,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或板书,详细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学生,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5分钟)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究并发觉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次数的规律,会依据平移次数推算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策略之一,进一步培养发觉和概括规律的能力,初步形成回忆与反思探究规律过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探究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次数的规律教学过程:一、探究规律1、拓展延伸出例如2,理解图意指名说说(1)浴室的一面墙长有8格,宽有6格;(2)理解问题2、你预备怎样来贴瓷砖,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明确方法:可以从左上角开始有次序地进行平移,可以向右平移,也可以向左平移。
3、学生动手操作,操作完后思考:你是沿着什么方向贴的?平移了几次?有几种贴法?4、交流汇报,引导思考:(1)沿着这面墙的长贴一行有多少种贴法?(平移6次,可以有7种贴法)沿着这面墙的宽贴一列有多少种贴法?(平移4次,可以有5种贴法)(2)一共有多少种贴法呢?(5×7=35种)联系刚刚的操作过程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种贴法与沿这面墙的长和宽贴各有多少种贴法是什么关系?你是怎么想的?(就是求5个7或7个5是多少)5、小结:我们发觉沿着长贴有7种贴法,沿着宽贴有5种贴法,所以一共有7×5=35种贴法。
二、运用规律1、完成“试一试”(1)你能用我们发觉的规律来完成这道题吗?出示“试一试”这个图形你会把它平移吗?小组讨论,明确可以把“凸”字形看作长方形。
(2)想一想,有多少种不同的贴法?独立思考后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
(3)交流,引导学生有条理的表达思考过程。
(沿着长有6种贴法,沿着长有5种贴法,所以一共有6×5=30种贴法)2、完成练一练小军打算在阳台上的一面墙上贴花砖,请你算一算,有多少种不同的贴法?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的过程。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整式的乘除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了解同底数幂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幂的运算性质(或称法则),进行基本运算;2.在推导“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与抽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幂的运算性质。
【教学过程】一、运用实例导入新课引例:一个长方形鱼池的长比宽多2米,如果鱼池的长和宽分别增加3米,那么这个鱼池的面积将增加39平方米,问这个鱼池原来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学生解答,教师巡视,然后提问: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列方程求解,同学们在什么地方有问题?要解方程(x+3)(x+5)=x(x+2)+39必须将(x+3)(x+5)、x(x+2)展开,然后才能通过合并同类项对方程进行整理,这里需要用到整式的乘法。
(写出课题:第七章整式的乘除)本章共有三个单元,整式的乘法、乘法公式、整式的除法。
这与前面学过的整式的加减法一起,称为整式的四则运算。
学习这些知识,可将复杂的式子化简,为解更复杂的方程和解其它问题做好准备。
为了学习整式的乘法,首先必须学习幂的运算性质。
在此我们先复习乘方、幂的意义。
二、复习提问2.指出下列各式的底数与指数:(1)34;(2)a3;(3)(a+b)2;(4)(-2)3;(5)-23.其中,(-2)3与-23的含义是否相同?结果是否相等?(-2)4与-24呢?三、讲授新课1.利用乘方的意义,提问学生,引出法则计算103×102.解:103×102=(10×10×10)×(10×10)(幂的意义)=10×10×10×10×10 (乘法的结合律)=105.2.引导学生建立幂的运算法则将上题中的底数改为a,则有a3·a2=(aaa)·(aa)=aaaaa=a5,即a3·a2=a5=a3+2.用字母m,n表示正整数,则有即a m·a n=a m+n。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合集12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知识讲解】一、本讲主要学习内容1、代数式的意义2、列代数式的注意点3、代数式值的意义其中列代数式是重点,也是难点。
下面讲述一下这三点知识的主要内容。
1、代数式的意义用基本的运算符号(包括加、减、乘、除以及后面所要学的乘方、开方)将数及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代数式。
单个的数字或字母也叫代数式。
如:5,a, 4x, ab, x+2y, , a2等2.列代数式的注意点⑴在代数式中出现的乘号“×”,通常写作“· ”或者省略不写。
如3×a可写作3· a或3a, 2×(x+y)可以写作2·(x+y)或2(x+y)。
⑵数字与数字相乘时乘号,仍然用“×”,不宜用“· ”,更不能省略不写。
⑶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⑷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按照分数的写法来写, 如s÷t写作。
⑸代数式中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应写成假分数与字母相乘的形式,如应写作。
(6)两个代数式相乘,应该用分数形式表示。
3.代数式值的意义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的结果,就叫做代数式的值。
二、典型例题例1 填空①棱长是acm 的正方体的体积是___cm3。
②温度由t°c下降2°c后是___°c。
③产量由m千克增长10%,就达到___千克。
④a和b 的倒数和是___。
⑤a和b的和的倒数是___。
解:① a3 ②(t-2) ③(1+10%)m ④ ⑤说明:⑴列代数式的关键在于仔细审题,弄清题意,正确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运算顺序,对一些容易混淆的说法,要仔细进行对比,对一些比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可先分段考虑,要正确地使用括号。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七年级下)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章 整式的运算 第一节 整式〖知识及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掌握单项式的有关概念,能准确地说出给定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过程及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特殊及一般的辩证关系〖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积极参及数学学习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单项式的定义;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难点: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教学过程:〗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Ⅱ.根据现实情景,讲授新课1.整式的有关概念:(1)单项式的定义:像1.5V ,28n π,h r 231π等,都是数及字母的乘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2)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3)多项式的概念: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4)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5)整式的概念: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2.定义的补充:(1)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2)多项式的项数:多项式中单项式的个数叫做多项式的项数.3.区别是否整式:关键:分母中是否含有字母?4.例题讲解:例1: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整式?单项式?多项式?ab +c ,ax 2+bx +c ,-5,π,2y x -,12-x x Ⅲ.做一做1、单项式、多项式的名称:bc a 32- 是____次_____项式是____次_____项式abc b a c ab -+2223 是____次_____项式 Ⅳ.课时小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一类代数式?(单项式)关于单项式,我们又学习了什么?(定义、系数、次数)2在单项式的定义中,提到了“单独一个数,也叫单项式”,也就是说,以前我们所学过的有理数,都属于单项式,可见,有理数是特殊的单项式Ⅴ.课后作业课本P 5习题1.1:1,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任课教师:学科:数学年(班)级:本学期总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力争取得一个比较优异的学习成绩教研组长签字:说明:此表一式两份,一份作为教案附件之一粘贴在教案本上,一份上交教务处。
1.1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了解同底数幂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幂的运算性质(或称法则),进行基本运算。
过程与方法:在推导“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与抽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幂的运算性质.教学过程:一、实例导入:二、温故:2.,指出下列各式的底数与指数:(1)34;(2)a3;(3)(a+b)2;(4)(-2)3;(5)-23.其中,(-2)3与-23的含义是否相同?结果是否相等?(-2)4与-24呢?三、知新:1.利用乘方的意义,提问学生,引出法则计算103×102.解:103×102=(10×10×10)×(10×10)(幂的意义)=10×10×10×10×10(乘法的结合律)=105.2.引导学生建立幂的运算法则将上题中的底数改为a,则有a3·a2=(aaa)·(aa)=aaaaa=a5,即a3·a2=a5=a3+2.用字母m,n表示正整数,则有即a m·a n=a m+n.3.引导学生剖析法则(1)等号左边是什么运算?(2)等号两边的底数有什么关系?(3)等号两边的指数有什么关系?(4)公式中的底数a可以表示什么(5)当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上述法则是否成立?要求学生叙述这个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注意:强调幂的底数必须相同,相乘时指数才能相加.四、巩固:例1计算:(1) (-3)7×(-3)6;(2)(1/111)3×(1/111).(3)-x3·x5 (4) b2m·b2m+1..例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3×108米/秒,泰阳光照射到地球上大约需要5×102秒,地球距离太阳大约有多远?五、拓展:1、计算:(1)105·106;(2)a7·a3;(3)y3·y2;(4)b5·b;(5)a6·a6;(6)x5·x5.2、计算:(1)y12·y6;(2)x10·x;(3)x3·x9;(4)10·102·104;(5)y4·y3·y2·y;(6)x5·x6·x3.六、课堂小结: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对这个法则要注重理解“同底、相乘、不变、相加”这八个字.2.解题时要注意a的指数是1.3.解题时,是什么运算就应用什么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就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整式加减就要合并同类项,不能混淆.4.-a2的底数a,不是-a.计算-a2·a2的结果是-(a2·a2)=-a4,而不是(-a)2+2=a4.5.若底数是多项式时,要把底数看成一个整体进行计算。
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后记: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进行幂的乘方的运算。
教学难点:幂的乘方法则的总结及运用。
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
活动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温故:计算(1)(x+y)2·(x+y)3(2)x2·x2·x+x4·x1a)4(4)x3·x n-1-x n-2·x4(3)(0.75a)3·(4通过练习的方式,先让学生复习乘方的知识,并紧接着利用乘方的知识探索新课的内容。
二、知新:1、64表示_________个___________相乘.(62)4表示_________个___________相乘.a3表示_________个___________相乘.(a2)3表示_________个___________相乘.在这个练习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推测(62)4与(a2)3的底数、指数。
并用乘方的概念解答问题。
2、(6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m)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m)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a m)n= ______________(其中m、n都是正整数)通过上面的探索活动,发现了什么?幂的乘方,底数__________,指数__________.学生在探索练习的指引下,自主的完成有关的练习,并在练习中发现幂的乘方的法则,从猜测到探索到理解法则的实际意义从而从本质上认识、学习幂的乘方的来历。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幂的乘方的性质特点(如底数、指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然后再让学生回顾这一性质的得来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
三、巩固:1、计算下列各题:(1)(102)3(2)(b5)5 (3)(a n)3(4)-(x2)m(5)(y2)3·y (6)2(a2)6-(a3)4学生在做练习时,不要鼓励他们直接套用公式,而应让学生说明每一步的运算理由,进一步体会乘方的意义与幂的意义。
2、判断题,错误的予以改正。
(1)a5+a5=2a10 ()(2)(s3)3=x6 ()(3)(-3)2·(-3)4=(-3)6=-36 ()(4)x3+y3=(x+y)3()(5)[(m-n)3]4-[(m-n)2]6=0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
在此基础上加深知识的应用.四、拓展:1、1、计算5(P3)4·(-P2)3+2[(-P)2]4·(-P5)2[(-1)m]2n+1m-1+02002―(―1)19902、若(x2)n=x8,则m=_____________.3、、若[(x3)m]2=x12,则m=_____________。
4、若x m·x2m=2,求x9m的值。
5、若a2n=3,求(a3n)4的值。
6、已知a m=2,a n=3,求a2m+3n的值.五、课堂小结:会进行幂的乘方的运算。
六、作业设计:课本P6习题1.2:1、2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后记: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积的乘方的运算的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积的乘方的运算教学难点:正确区别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异同。
教学方法:探索、猜想、实践法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1、计算下列各式:(1)_______25=⋅x x (2)_______66=⋅x x (3)_______66=+x x (4)_______53=⋅⋅-x x x (5)_______)()(3=-⋅-x x (6)_______3423=⋅+⋅x x x x 2、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835)(a a = (B )632a a a =⋅ (C )532x x x =+(D )422x x x =⋅ 二、知新:1、 计算:33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2、 计算:88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3、 计算:1212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从上面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猜一猜填空:(1)(___)(__)453)53(⋅=⨯ (2)(___)(__)53)53(⋅=⨯m (3)(___)(__))(b a ab n ⋅= 你能推出它的结果吗?结论:积的乘方等于把各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三、巩固: 1、计算下列各题:(1)666(__)(__))(⋅=ab(2)_______(__)(__))2(333=⋅=m (3)_____(___)(__)(__))52(2222=⋅⋅=-pq (4)____(__)(__))(5552=⋅=-y x2、计算下列各题:(1)_______)(3=ab (2)_______)(5=-xy(3)_____________)43(2==ab (4)_______________)23(32==-b a (5)____________)102(22==⨯ (6)____________)102(32==⨯- 四、拓展: 计算下列各题:(1)223)21(z xy - (2)3)32(m n b a - (3)n b a )4(32(4)2242)(32ab b a -⋅ (5)32332)(3)2(b a b a - (6)222)2()3()2(x x x ---+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积的乘方的性质及应用,要注意它与幂的乘方的区别。
六、作业设计:第8页习题 1、2、3。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后记:1.3同底数幂的除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会进行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
教学难点: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的总结及运用。
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温故:1、填空:(1)=⋅24x x (2)2()=33a(3)=⎪⎭⎫⎝⎛-22332c b2、计算: (1)()323322y y y -⋅ (2)()()23322416xy y x -+ 二、知新:(1)====÷46462222(2)====÷585810101010(3)()()()===个个个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n m nm(4)()()()()()()()()()()()()()()()()()()()=---=--------=---个-个-个3333333333333333⨯⨯⨯⨯⨯⨯⨯⨯=÷nmnm猜一猜:()n m n m a a a n m >都是正整数,且,,0≠=÷同底数幂相除,底数( ),指数( ) 负指数幂和零指数幂的意义,我们规定a 0=1(a ≠0) a -p =1/a p (a ≠0,p 是正整数)三、巩固: 1、计算:(1)=÷a a 5 (2)()()=-÷-25x x(3)()ab ab ÷4 (4)133+-÷-n m y y2、用小数或分数表示下列各数:(1)23- (2)24- (3)365-⎪⎭⎫ ⎝⎛ (4)4.2310-⨯ (6)325.0-四、拓展:1、已知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