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十二五规划

合集下载

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概览
十二五规划的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1.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
2.电动汽车:汽车零部件前端、新型/高性能动力电池组、燃
料电池、氢能、料电池、氢能、热电转换
3.新材料:微电子和光电子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
结构材料、超细、纳米粉体制备、成型及加工
4.生物医药:生物育种、医药生物技术、创新药物、新剂型制剂技术及产品、医疗仪器技术设备与医学专用软件、生物医药技术服务业
5.信息产业:软件、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终端产品、计算机
外围设备与关键部件、网络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等
6.节能环保:高效节能技术及其他
深圳市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1.互联网产业:电子商务、物联网、应用服务特色优势行业、互联网新兴应用领域(数据挖掘、网络安全等)
2.新能源产业:太阳能、核能、风能、生物质能、储能电站、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电网
3.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功能结构一体化材料
4.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下一代信息网络、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型元器件和专用设备、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
5.生物产业:生物医疗、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生物制造、生物能源
6.未来产业: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技术,海洋技术。

深圳市建设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报批稿)

深圳市建设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报批稿)

灾 害 的能 力 2注重 大 型公 共建 筑 的结构 安全 ,提高 抗 震性 . 能 3开展 大 型工程施 工 安全研 究 . 4加 强建 筑防火 技术 研 究 . 5风 灾灾 害预 防研 究 . (KD 强 建筑行 业信 息化 建设 ) )U 1 升建 设行业 管 理信 息化水 平 . 提 2勘 察设 计企业 和施 工企 业信 息化 建设 . 3推 广应 用信 息化 关键技 术 . 4扶 持建 筑业 软件 产 业化 ,建 设 建筑业 信 息化 .
五” ,每 一个 五年 都有 4 0多个 重大 项 目投入 建 0 设 。特 别是 近两 年来 ,基本 建设 投 资额 、建筑业 总

期 建设 、4 8栋 大 型公 建能源 审计 、3 0栋大 型 6 0
公建 能耗 监测 系统 安装等 ;全面 完成 10万平方 米 1 既有 建筑 节能 改造 目标 ,全 市房 屋建筑 超 过 8 0万 2 平 方 米建 筑面 积安装 了太 阳能热水 系统 ;建筑 能耗 同 比下 降 3 . 03 %,圆满 完成 市政 府 “ 一 五 ”建 筑 十 业节 能 目标任 务 。截 至 2 1 0 0年底 ,全 市 已有绿 色
7加 强绿色 施工 技术 与施 工工 法 的研 究 . f 1 强 既有建 筑综 合改造 与研 究 二 加 1 究老 旧住 宅 小 区综合 改造 ,提 升安 全 与使 . 研 用 性能 2研 究城 中村 治 理对 策 ,消 除安全 隐 患 、改善 . 城 市环 境 3探 索 旧工业 厂 区功 能更 新技 术 ,实现 产 业转 . 型 提升使 用 价值 4研 究 既有 建筑病 害 综合 诊 治技 术 ,提 高 既有 . 建 筑 耐久性 ( 加 强 建筑 节材 与 建筑废 弃 物 的再应 用 研 究 三) 与 推广 1 砂在 建筑 工程 中 的有效利 用研 究 . 海 2高强钢 筋 与高强 高性 能混凝 土应 用技 术研 究 . 3建筑 废弃 物 的资源 化及 综 合利 用成 套关 键 技 . 术 研 究 4预拌 混凝 土 ( . 砂浆 )清 洁 生产 和节 约技 术研 究和推 广应 用 ( tt强 工程 建 设标 准化 工作 的研 究 与综 合 实 I)I !;

论述深圳市某海堤工程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

论述深圳市某海堤工程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

论述深圳市某海堤工程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摘要:文章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就深圳市某海堤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地探讨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技术措施,旨在为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海堤工程问题治理技术措施1 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大鹏龙岐湾,属于深圳市东部海堤的范畴。

依据深圳市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完成深圳市东部海堤(长2.8km)重建工作,配合东部半岛开发建设,达标加固东部海堤堤防,建成城市防潮体系。

本段海堤全长367m,防潮标准按50年一遇设防。

2 海堤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现场的勘察和分析研究,本段海堤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设计标准偏低。

本段海堤大多数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设计标准偏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堤的防潮标准已满足不了当下的要求。

(2)堤身结构问题。

本段海堤主要由土堤和浆砌石挡墙构成。

土堤的表层土体已经剥落,局部发生坍塌,已失去防护功能。

现状直立式浆砌石挡墙高约1~2.5m,由于修建时间久远,标准低、墙身单薄,墙体表面砂浆勾缝已经脱落,历经海浪的冲击淘刷,多处墙体破损严重,局部已发生坍塌,失去了防护功能,如图1。

图1破损坍塌的墙体3 海堤工程治理技术措施综上分析,为提高海堤防御风暴潮的能力,满足该片区的发展需求,需对该段海堤进行整治。

依据片区的防潮(洪)规划、当地经济的发展及地块开发,通过相关的工程技术措施来提高海堤防御风暴潮的能力,增强海堤结构的安全性。

海堤治理的工程技术措施有很多种,一般应根据海堤的保护对象、潮位、风区长度、堤前水深等相关因素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地选择。

对于本海堤工程主要治理技术论述如下:3.1提高设计标准对海堤进行彻底的治理,须按有关规范及区域规划确定海堤设计标准,包括海堤的防潮标准。

堤顶高程的设计首先应按海堤保护对象的范围和重要性确定其设计频率,然后按公式“堤顶高程=设计高潮位H+波浪爬高R+安全超高A”确定,设计高潮位采用设计频率潮位,风浪爬高采用莆田公式计算,安全超高根据海堤是否允许越浪予以选取。

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

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

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发展“⼗⼆五”规划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发展“⼗⼆五”规划教育成就民⽣幸福,决定龙岗未来。

根据国家、省、市教育改⾰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深圳市教育发展“⼗⼆五”规划,龙岗区经济社会发展“⼗⼆五”规划,从龙岗经济社会和教育的现实状况以及发展趋势出发,制定本规划。

⼀、“⼗⼀五”期间龙岗区教育发展主要成就“⼗⼀五”时期是龙岗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关键发展时期。

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教育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战略,摆在最重要的位置,敏锐⽽准确地把握了特区内外⼀体化、⼤运会、深港合作、龙岗城市化的转型深度发展等⼀系列重⼤机遇,以前瞻的眼光、宏⼤的视野、科学的规划,提出了“和谐教育”的新⽬标,以⾮凡的⽓魄进⾏⼤投⼊、⼤建设、⼤调整、⼤改⾰。

多年来困扰龙岗教育发展的⼀些体制机制障碍得以突破,长期以来阻碍龙岗教育发展的⼀系列重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建⽴了“⼀级办学,⼀级管理”的新型城市教育管理体制;学位供给满⾜了城市化发展的要求,布吉、坂⽥、横岗、平湖、龙岗等街道⼀直存在的局部区域学位紧张状况得到了根本缓解;学校建设、功能场室配备等教育基础设施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投⼊超常规增长、成倍提升;新增教师编制3400个,教师队伍的结构、质量⽔平⼤幅提升,正编教师编制数接近翻番;教育质量快速提⾼,中、⾼考成绩接近、超过全市平均⽔平,学校品牌、学科特⾊⽇益突出。

龙岗教育基本完成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农村教育向城市教育、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三⼤转变,实现了历史性的⼤提升、⼤发展。

龙岗已成为⼴东省⾸批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龙岗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快速跨越式发展的做法和经验,得到省专家组的⾼度肯定,被认为在全省具有很强的⽰范性。

1.教育改⾰不断深⼊。

⼀是在特区外率先实现了“⼀级办学、⼀级管理”的现代城市教育管理体制,这是龙岗教育改⾰发展的重⼤⾥程碑;⼆是通过整合劳动、⼈事、教育等⽅⾯的职训资源,建⽴了统⼀的职业培训管理体制;三是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出台了《公办学校管理规程》(试⾏)和现代学校制度研究与建设⽅案;四是全⾯实施了校长公开选拔制度,完善公正透明的选⼈⽤⼈机制;五是推⾏安全⽹格化管理机制,在全市率先设⽴专职安全办和学校安全主任;六是完善了民办学校安全和质量规范体系,在教师培训、安全管理、质量指导和监控等三个⽅⾯实现了公民办学校的⼀视同仁。

深圳市坪山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深圳市坪山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宏观经济目标1.坪山新区GDP年均增长率保持在8%以上,2024年GDP总量突破5000亿元。

2.增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年均增长率不低于8%,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3.加强科技创新,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推动新区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4.加强对外开放,促进国际贸易和产业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二、投资和消费1.坪山新区将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

2.继续推进消费结构升级,鼓励居民消费,培育市场主体,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3.加大对创新项目和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举办各类创业活动,培育新兴产业。

三、创新和科技1.建设创新驱动型新区,支持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增加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3.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吸引优秀创新人才。

四、城市规划和建设1.加速推进城市建设项目,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水平。

2.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

五、人才培养和教育1.加强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人才质量和素质。

2.增加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数量,提高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

3.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吸引优秀人才来坪山新区工作和创业。

六、社会事业和民生改善1.加强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保障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2.加大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力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3.加强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4.加强文化和体育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

七、生态环境保护1.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

2.推动低碳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

总结:深圳市坪山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旨在加快新区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创新和科技发展,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改善社会事业和民生,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深圳市盐田区文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深圳市盐田区文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深圳市盐田区文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文化建设是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也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根本要求。

“十二五”期间,是盐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阶段。

为全面推进文化强区建设,根据省、市文化发展各项规划和《盐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文化发展的环境分析(一)自然人文和经济环境。

1.自然人文环境。

我区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东部华侨城生态景区、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小梅沙旅游景区等景点闻名全国;具有6000年历史的大梅沙古文化遗址、“一街两制”中英街、打响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第一枪的三洲田庚子首义革命旧址、浓郁的客家民俗风情等彰显深厚的文化底蕴。

2.经济发展环境。

“十一五”期间,我区年均经济增速达到12.9%,经济总量突破200亿级大关,2010年实现282亿元,人均GDP超过1.8万美元;辖区税收达到43.6亿元,是2005年的2.85倍,年均增长23.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1亿元,是2005年的2倍,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379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均顺利达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初步形成了低能耗、高产出、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模式。

(二)“十一五”时期文化建设的主要成果。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纳入了“固本强基工程”,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完善。

区文化馆获评国家一级文化馆;3个街道文化站获评省特级文化站;区图书馆达到地市一级公共图书馆标准,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不断完善,24小时“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示范区”基本建成。

二是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实施。

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

广泛开展了群众性文娱活动,全区各类公共文化场所和基层文化单位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超过1500场次。

基本做到“天天有小型文化活动,周周有电影和音乐会,月月有展览和演出,季季有文化节庆,年年有文化演出季”。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9.14•【字号】深府办[2011]80号•【施行日期】2011.09.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深府办〔2011〕80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深圳市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一年九月十四日深圳市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一、“十二五”人口发展基础与环境“十一五”期间,深圳人口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人口总量趋于稳定,人口结构持续优化,人口管理与服务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大幅提升。

“十二五”期间,国家发展战略格局将深度调整,国内区域竞争态势将不断加剧,深圳人口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必须认真研判深圳当前人口发展基础与环境,科学谋划深圳“十二五”人口发展新篇章。

(一)“十一五”人口发展主要成就。

1.常住人口规模突破千万,实际人口迅猛膨胀势头得以遏制。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点常住人口规模达到1035.84万人,继上海、北京、广州之后成为城区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

实际管理和服务人口趋于稳定,“十一五”时期人口总量在1300万人上下波动,未出现“十五”时期迅猛膨胀的现象,全市人口发展初步进入成熟稳定阶段。

非户籍就业人口数量超过700万人,非户籍人口就业规模和比重在全国各大城市中继续保持领先,继续成为全国城乡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吸纳地。

2.户籍人口规模快速增长,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成效明显。

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力度明显加大,户籍迁入政策整体趋于积极宽松。

技术技能迁户和投资纳税迁户等新型迁户政策深入实施,人才入户数量增长一倍以上。

开通个人申报技术技能迁户渠道和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入户渠道,人才入户渠道进一步拓宽。

打破原特区内外户籍迁移管理限制,率先实现原特区内外户籍管理一体化。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府[2013]53号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府[2013]53号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正文:----------------------------------------------------------------------------------------------------------------------------------------------------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府〔2013〕5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46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粤府〔2012〕114号)精神,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结合我市“十二五”消防工作规划,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消防工作目标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实现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相适应;社会化消防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基本达标;灭火和综合应急救援力量体系逐步完善;公民消防安全素质普遍增强;全社会抗御火灾能力明显提升,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到2015年,实现亿元GDP火灾损失率低于0.04‰,10万人火灾死亡率不超过0.19人。

二、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一)切实加强政府组织领导。

要进一步完善消防工作协调机制,强化并发挥市消防安全委员会统筹、协调、指导消防工作的职能和作用,全面落实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

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对本行政区域的消防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负责人为主要责任人,对本行政区域的消防安全工作负具体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要认真落实消防安全“一岗双责”制度,督促分管部门认真履行消防安全监管职责,适时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协调推动重大火灾隐患整治工作。

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每年至少要召开一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消防工作,并将消防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内容,切实加强公共消防设施、消防力量、消防装备建设,整治消除火灾隐患。

龙岗“十二五”规划纲要

龙岗“十二五”规划纲要

深圳市龙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1月27日经龙岗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审议批准)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一月1目录前言 (1)一、“十一五”经济社会主要发展成就 (2)(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2)(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 (2)(三)对外经济发展强劲,外向型经济能级全面提升 (3)(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福利明显改善 (3)(五)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城区面貌持续改善 (4)(六)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发展瓶颈不断突破 (4)二、发展机遇与面临的挑战 (5)(一)发展机遇 (5)(二)面临挑战及问题 (6)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思路、发展目标 (7)(一)指导思想 (7)(二)基本原则 (8)(三)发展思路 (8)(四)发展目标 (11)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5)(一)完善自主创新体系 (15)(二)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16)(三)提升先进制造业 (17)(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 (18)(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19)(六)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20)(七)发展现代农业 (21)(八)促进社区集体经济转型发展 (21)五、大力推进以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 (23)(一)优先发展教育,提升人口素质 (23)(二)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24)(三)繁荣文化事业,打造文化强区 (25)(四)借大运东风,发展体育事业 (27)(五)加强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和谐 (28)(六)推进“平安龙岗”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29)(七)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建设和谐城区 (30)(八)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增强社会服务功能 (31) 六、强力推进城市建设 (32)(一)高标准规划现代化新城区 (32)(二)大力推进城市更新 (33)(三)强力打造节能低碳宜居城区 (33)(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36)(五)增强供电、供水、供气能力 (38)(六)提高防灾减灾和灾害应急能力 (38)七、加速发展重点区域 (39)(一)大鹏半岛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 (40)(二)坂田特区一体化先行示范区 (41)(三)中心城及大运新城片区 (41)(四)宝龙工业园区 (42)(五)坪新清(高桥)片区 (42)八、保障措施 (43)(一)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 (43)(二)加强作风建设,锤炼执行能力 (43)(三)深化体制改革,提高政府效能 (43)(四)推进财源建设,加强资金保障 (44)(五)加强人才建设,优化人才环境 (45)(六)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有效实施 (45)前言“十二五”时期是全面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以下简称《珠三角规划纲要》)、实施《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深圳综改方案》)及相关工作计划的关键时期。

【VIP专享】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

【VIP专享】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
深圳职业技术速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根据学校创建开放式、创新型、国际化的中国 特色世界一流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总体目标定位,着眼于打造一支一流应用技术 型大学水平的师资队伍,根据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成效与不足
(一)“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成效 1.师资队伍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更加合理 “十一五”以来,学校师资队伍在保持总量稳步上升的同时,结构逐步得 到优化。 ——学历、学位层次逐步提高。到“十一五”末,学校在编教职工 1302 人, 专任教师(含思政、科研人员)增加 96 人,总数达到 943 人。其中具有博士学 位教师增加 79 人,总数达到 162 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由 9.8%提高到 17.2%; 具有硕士学位教师增加 84 人,总数达到 757 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由 79.5 % 提高到 80.3%%。师资队伍高学历化趋势进一步凸显。 ——职称结构明显改善。到“十一五”末,学校在编教职工中具有正高职 称教师增加 86 人,总数达到 140 人,占在编教职工教师的比例提高到 10.8%; 副高职称教师增加 94 人,总数达到 484 人,占在编教职工教师的比例提高到 37.2%。高级职称教师的数量大幅度提高。 2.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的战略,大力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高层次人才 队伍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十一五”期间,学校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 2 个,获 评“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1 个,引进“鹏城学者计划”特聘教授 3 人;1 人获“国家教学名师奖”、 4 人获“省教学名师奖”,拥有深圳市高层次人才 74 人(其中:地方级 64 人、后备级 10 人),高层次专业带头人 13 人;入选“千 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 5 人;21 名教师担任全国高职高专各专业教学指导委

深圳市住房建设规划(2011-2015)

深圳市住房建设规划(2011-2015)

深圳市住房建设规划(2011-2015)(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适应国家给予深圳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适应特区一体化的发展要求,落实市委、市政府“十二五”战略部署,加强对“十二五”住房建设的统筹与指导,明确未来住房发展目标,改善住房供求关系,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提高居住质量,促进宜居城市建设,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上层次规划要求,按照国家和本市住房发展与房地产调控的有关政策,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立足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空间资源的高效整合,创新住房发展理念,优化住房供应结构,满足不同收入层次居民家庭的住房消费需求;健全住房制度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住房资源公平分配,实现居民居住水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立足于不同类型住房发展状况与不同层次居民的居住现状,改善居住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居民居住质量和民生幸福水平,提高城市发展质量。

第三条编制依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纲》(报审中)《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编制中)《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编制中)《深圳市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十二五”规划》(编制中)《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的决定》《深圳市房地产市场监管办法》第四条法定地位本规划是《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是实现住房发展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本规划涵盖《深圳市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11-2015)》,是对近期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进行总体指导和控制的法定依据与纲领性文件。

深圳十二五规划

深圳十二五规划

深圳十二五规划纲要发布以前海为载体推动深港现代服务业共同发展、打造深圳创意信息港等产业集聚区、建设廉洁城市等列入规划纲要深圳特区报讯今日,本报全文刊发《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2011年1月19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

纲要全文4万余字,共分为11章:第一章发展战略和总体目标;第二章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第三章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第四章加快建设智慧深圳;第五章保障和改善民生;第六章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第七章加快特区一体化发展;第八章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第九章推动低碳绿色发展;第十章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第十一章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一) (2011年1月19日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批准)深圳市人民政府(2011年1月19日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批准)深圳市人民政府目录前言第一章发展战略和总体目标第一节“十一五”发展成就第二节“十二五”发展环境第三节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第二章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第四节增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第五节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第六节构筑创新人才高地第三章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第七节促进内外需协调发展第八节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九节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第十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第十一节优化产业组织形态第四章加快建设智慧深圳第十二节建设国际领先的信息基础设施第十三节全面提升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第十四节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第十五节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第五章保障和改善民生第十六节提高就业和收入水平第十七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十八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第十九节统筹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第二十节促进文体事业繁荣发展第六章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第二十一节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第二十二节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第二十三节打造平安深圳第二十四节加强人口调控管理第七章加快特区一体化发展第二十五节统筹推进一体化建设第二十六节加快新型功能区开发第二十七节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第二十八节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第八章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第二十九节促进深港融合发展第三十节构建多层次区域合作体系第三十一节提高对外开放发展水平第九章推动低碳绿色发展第三十二节着力推进低碳发展第三十三节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第三十四节推进国家生态市建设第十章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第三十五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第三十六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第三十七节深化文化和社会体制改革第十一章加强规划实施保障第三十八节强化规划导向作用第三十九节加强规划组织实施前言深圳经济特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改革开放,走过了三十年的光辉历程,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有力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深圳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十二五”规划

深圳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十二五”规划
21 0 2年 6月 第 9卷 第 2期 源自深 圳 十木 与 律 毓
深圳市建筑节 能与绿 色建筑 “ 十二五 "规划
建筑 领 域 的节 能和绿 色 发展 是 贯彻我 国可 持续 发 展战略 的 重要举 措 ,是全面 落实科 学 发展观 ,实现 经 济 社 会 与环境 协 调 发展 的客 观要 求 ,是构 建“ 深圳 质 量” 的重 要环 节 ,也是深 圳建 设节 约 型社会 和 区域 性 国 际化 城 市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 为全 面推 进 我市 建筑 节 能与 绿色 建筑 工作 ,加 快建设 资源 节约 和 环境友 好 型低碳 生态 城市 ,根据 《 中 华 人 民共 和 国节 约 能源 法 》 、 《 能 中长 期专项 规 划》 、 《 东省 民用 建筑节 能条 例 》 、 《 江三 角洲 地 节 广 珠 区改 革发 展规 划 纲要 ( 0 8 -0 0 2 0 - 2 2 )》 、 《 深圳 经济 特 区建筑 节 能条例 》 、 《 深圳 市 建筑废 弃物 减排 与 利 用 条例 》 、 《 深圳 市 综合 配套 改 革总 体方 案 》、 《 于构 建 国家低 碳 生态示 范市合 作 框架协 议 》和 《 关 深 圳 市 国 民经济 和社 会发 展 第十 二个 五年 规划 纲 要》等有 关法 规政 策要 求 , 制定 本规划 , 规划 期至 2 1 0 5年 。 本 规 划是“ 二五 ” 十 期间 深圳 市建 筑节 能和 绿色 建筑 发展 的指 导性 、纲 领性 文件 。 发 展 基础 与形 势 ( )建 筑和 能耗 状 况 。 一 “ 一五” 间 ,我市 建筑 规模 稳 步增 长 ,截至 2 1 底 ,全 市 民用 建筑 面积 达 56亿平 方米 ,其 中居 十 期 0 0年 . 住 建筑 面积 约 44亿 平 方米 , 共 建筑面 积 约 12亿平 方米 。 市建 成节 能建 筑面 积共约 5 1 . 公 . 全 3 5万平 方米 , 占总建 筑量 的 95 .%。2 1 0 0年 全 市 民用 建筑 用 电量 已达 2 0亿 k h 占全 社会 总用 电量 的 3 %左右 ,达 5 W , 7 到 发达 国家 水平 。 “ 二五” 间 ,预计 我 市 累计 新建 民用 建筑 约 5 2 十 期 8 3万 平 方米 ,年均增 长 1 6 5万平 方米 ,其 中居住 建 1 筑 37 6 6万 平方 米 ,公 共建 筑 2 4 1 7万 平方 米 。随着 建筑 规 模扩大 ,经济服 务 要求提 高 ,生活 水平提 升 , 用 能强 度增 大 , 我市 建筑 能 耗仍 将持 续增 长 , 据测 算 , 0 5年 全 市建筑 用 电量将 达 3 0亿度 , 合约 1 0 21 3 折 30 万 吨标 准煤 ,建筑 用 电量将 占全社会 总 用 电量 的 4 %左 右 。降低建筑 能耗将 是贯 彻落 实节 能减排 战略 的核 0 心 内容 。 ( )建筑 节 能与 绿色 建筑 发展 成就 。 二 “ 十一 五” 问 ,深圳 市坚 定 不移地 实 施节 能减 排战 略 ,全市 建筑 节 能工作 取得 了显 著成 效 ,建 筑节 能 期 总量 累 计达 2 37万 吨 标准 煤 , 排 二氧 化碳 5 4 8万 吨注 1 并从 以下 几个方 面 开展 了系统 性工 作 , 十 0. 减 3. , 为“ 二五” 的进 一步 发展 打 下 了 良好 基础 。 1 .以组 织机 构建 设 为根 本 ,成立 了深 圳 市推行 建筑 节 能和 发展 绿色 建筑 联席会 议制 度 。 “ 十一 五” 间 ,我 市 成立 了“ 期 深圳 市推 行 建筑节 能和 发展 绿 色建筑 联 席会议 制度 ” 由市住房 和建 设 局 、 , 发 改委 、财 政委等 十 多个 部 门组 成 ,吕锐锋 副市 长 为第 一召 集人 。负责 协调 处 理建筑 节 能与绿 色建筑 、 国 家可 再 生 能源建 筑应 用 示范 、国家机 关 办公建 筑 和大 型公 共建 筑节 能监 管体 系建 设示 范等 建筑节 能 工作 中 的重 大 问题 。市住房 和 建 设局 增设 了专 门的节 能科 技与建 材 处 ;为 加强对 建筑 节 能与 绿色建 筑监 督管 理力 量 ,相应 成 立 了深圳 市 建设 科技促 进 中心 。 2 .以“ 一法 四条 例” 基础 ,逐 步形 成较 为完 善 的建筑 节 能与绿 色建 筑法 规政 策体 系 。 为 积极 开 展建筑 节 能立 法 工作 , 以“ 法 四条例 ” 基础 ,逐 步形 成较 为完 善 的绿色 建筑 法规 体系 。即在 一 为 国家 层面 出台 的 《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节约 能源 法 》等 相关法 律法 规基 础 上 ,相 继 出台 了 《 深圳经 济特 区 建筑 节 能条例 》 、 《 圳 市建筑 废 弃物 减排 与利 用条 例 》、 《 深 深圳 经济 特 区循环 经济 促进 条例 》和 《 深圳经 济 特 区加快 经济 发展 方 式转 变促 进条 例 》,为建 筑 节能 与绿 色建筑 的发展 奠定 了法 制基础 。在此 基础 上加 强 配 套 政策 、规范 文件 建设 ,探 索 形成 了一 整套 行之 有效 的管 理机 制和 管 理模式 。 3 以本地 适宜 为 原则 ,逐 步建 立建 筑节 能 与绿 色建筑 相 关 的标准 规范 体系 。 . 陆续 发布 了居 住 建筑 和 公共建 筑 的节 能设 计规 范和 实施 细则 、绿色建 筑 设计 导则 、绿 色住 区规 划设 计 导则 及评 价规 范 等相 关标 准规 范 ,为我 市新 建建 筑 节能 设计 、绿色 建筑 设计 与评价 、建 筑节 能工程 检测 与 验 收 等提 供重 要技 术支 持 。 4 以落 实节 能设计 标准 为 核心 ,建 立建 筑节 能“ . 一票 否 决” 的过程 关键 节 点监 管 机制 。 根据 《 民用建 筑 节能 条例 》 、 《 深圳 经济 特 区建筑 节 能条例 》 的相关 规定 ,通过 对新 建建 筑实施 建筑 节 能 方案 审查 、施 工 图抽 查、施 工检 查及 节 能专 项验 收等 ,建立 了一 套建筑 节 能全 过程 监管 闭合机制 ,凡 是 节 能标 准不 落 实的 ,一律 不 予办 理施 工许 可 、不予通 过 竣工验 收 、不予 投入 使用 。以此 为基础 ,制 定 了 有效推进绿色建筑建设的行政监督管理措施 ,确保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节能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深圳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深圳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深圳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公布日期】2011.12.31•【字号】深建字[2011]345号•【施行日期】201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深圳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深建字〔2011〕345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深圳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十二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请认真贯彻实施。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深圳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十二五”规划建筑领域的节能和绿色发展是贯彻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构建“深圳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深圳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全面推进我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低碳生态城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广东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条例》、《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构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合作框架协议》和《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有关法规政策要求,制定本规划,规划期至2015年。

本规划是“十二五”期间深圳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一)建筑和能耗状况。

“十一五”期间,我市建筑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10年底,全市民用建筑面积达5.6亿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面积约4.4亿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积约1.2亿平方米。

全市建成节能建筑面积共约5315万平方米,占总建筑量的9.5%。

深圳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深圳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深圳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深圳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旨在推动深圳海洋经济发展,打造海洋经济强市。

根据规划,深圳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海洋经济的发展,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总体目标深圳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到2024年,深圳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海洋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领域重点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提高了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为深圳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二、主要任务1.加强海洋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深圳将加大投资力度,完善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港口运输能力,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园区,推进海洋制造业和海洋服务业发展。

2.培育壮大重点海洋产业。

深圳将重点培育海洋航运、海洋旅游、海洋养殖、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的企业,引导海洋产业向高端、绿色、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3.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深圳将加强海洋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加大科研投入,推进海洋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4.加强海洋环境保护。

深圳将制定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加强陆海统筹,推进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深圳将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深圳海洋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争取更多的国际合作项目和合作伙伴,提升深圳在国际海洋经济中的影响力和地位。

三、政策措施1.完善支持政策。

深圳将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包括税收优惠、专项资金支持等,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到海洋经济领域,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2.加强人才培养。

深圳将加强海洋人才培养机制建设,设立海洋科技创新人才奖励计划,吸引和培养一批具备海洋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人才。

3.加强监管和服务。

深圳将建立健全海洋产业的监管和服务机制,加强对海洋产业的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为海洋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意见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意见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5.18•【字号】深府办[2011]49号•【施行日期】2011.05.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意见(深府办〔2011〕4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国务院关于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0〕78号,以下简称《批复》)同意《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批复》精神,做好《总体规划》实施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实施《总体规划》的重要意义(一)实施《总体规划》是新时期国家对深圳发展的战略要求。

《批复》明确“深圳是我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并要求深圳继续改革开放,当好推动科学发展排头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二)实施《总体规划》是全面推动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建设的重要部署。

《总体规划》是深圳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

实施《总体规划》,将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特区一体化进程,进而实现以城市发展服务各项事业发展、以城市现代化提升产业现代化,以城市现代化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三)实施《总体规划》是实现城市转型、创造“深圳质量”的重要保障。

《总体规划》是实现城市发展转型的纲领性文件,是实现以城市化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实施《总体规划》,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节约集约发展模式,以城市更新、土地整备和城市发展单元等手段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破解城市空间发展困境和资源瓶颈制约,将持续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二、实施《总体规划》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批复》精神,结合《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城市发展模式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把深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1.06•【字号】深府函[2012]248号•【施行日期】2012.11.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的通知(深府函〔2012〕248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现将《深圳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人居环境委反映。

深圳市人民政府二○一二年十一月六日深圳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印发广东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2〕14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函〔2012〕238号)的要求,大力推进总量减排重点领域、重点措施、重点工程全面实施,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二五”总量控制目标和减排任务,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的核心任务,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统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立足点,以重点减排项目为依托,科学测算、合理分配,强化结构减排、细化工程减排、实化监管减排,明确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要求、重点任务、部门分工和保障措施,确保实现“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

二、主要目标全面完成广东省人民政府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订的《深圳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到2015年,全市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含工业、生活、农业)分别控制在8.16万吨、1.18万吨以内,比2010年的10.61万吨、1.55万吨分别减少23.1%(其中工业和生活排放量减少23.3%)、23.9%(其中工业和生活排放量减少24.3%);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0.84万吨、7.33万吨以内,比2010年的1.48万吨、11.35万吨分别减少43.2%、35.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信息来源:深圳市人民政府信息提供日期:2011-03-29(2011年1月19日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批准)目录前言第一章发展战略和总体目标第一节“十一五”发展成就第二节“十二五”发展环境第三节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第二章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第四节增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第五节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第六节构筑创新人才高地第三章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第七节促进内外需协调发展第八节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九节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第十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第十一节优化产业组织形态第四章加快建设智慧深圳第十二节建设国际领先的信息基础设施第十三节全面提升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第十四节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第十五节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第五章保障和改善民生第十六节提高就业和收入水平第十七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十八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第十九节统筹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第二十节促进文体事业繁荣发展第六章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第二十一节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第二十二节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第二十三节打造平安深圳第二十四节加强人口调控管理第七章加快特区一体化发展第二十五节统筹推进一体化建设第二十六节加快新型功能区开发第二十七节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第二十八节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第八章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第二十九节促进深港融合发展第三十节构建多层次区域合作体系第三十一节提高对外开放发展水平第九章推动低碳绿色发展第三十二节着力推进低碳发展第三十三节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第三十四节推进国家生态市建设第十章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第三十五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第三十六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第三十七节深化文化和社会体制改革第十一章加强规划实施保障第三十八节强化规划导向作用第三十九节加强规划组织实施前言深圳经济特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改革开放,走过了三十年的光辉历程,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有力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新的历史时期,中央赋予深圳努力争当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历史使命。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社会建设,提升发展质量,成为深圳经济特区的战略任务和必然选择。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依据《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制定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是编制和实施各区规划、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基本依据,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发展战略和总体目标“十二五”时期,是深圳经济特区新三十年开局的五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城市发展新标杆的关键时期。

必须按照国家发展新要求,发挥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再创科学发展新优势。

第一节“十一五”发展成就(一)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十一五”期间,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在推进科学发展的新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

经济总量连续实现五个千亿元大跨越。

2010年本市生产总值达到9511亿元,比2005年的4951亿元增长86%。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107亿元,比2005年的412亿元增长169%。

外贸出口总额达到2042亿美元,比2005年的1015亿美元增长101%,连续18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2.4%,比2005年提高6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二、三产业协调推动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

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和文化产业四大支柱产业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占GDP比重超过60%,比2005年提高10个百分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呈快速发展态势,在全国率先编制出台生物、互联网、新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

自主创新的优势更加突出,成为全国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七年居全国首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64%,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比超过60%。

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每平方公里产出4.77亿元GDP和0.5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

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为0.51吨标准煤和20.3立方米,分别比2005年下降14%和40%,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二)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民生不断改善,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加快发展。

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2万元,比2005年提高1.07万元。

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零就业家庭户数保持动态归零。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在全国率先实现“全民医保”,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三大体系基本建立。

连续四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和层次继续提升,基础教育均衡化取得进步,完成原特区外96所村办小学改扩建工程。

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惠及学生272万人次,每年解决约50万非深户籍学生的就学问题。

市第三人民医院、疾病控制中心等17个重大卫生基础设施建成使用,全市医疗机构总数增长68.8%。

社区健康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

社工和义工队伍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城市应急、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自然灾害防治等工作不断加强。

(三)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

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文化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

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任务完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艺精品集中涌现。

中心书城、音乐厅、图书馆、博物馆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投入使用,市属公益文化场馆在全国率先免费开放,新增公共图书馆(室)45个。

动漫、创意等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一批文化龙头企业崛起。

设立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文博会规模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与“市民文化大讲堂”获国家“文化创新奖”。

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之都”称号,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

成功取得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主办权,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四)城市发展再上新水平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交通、资源、能源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功能明显提升。

城市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

“一横八纵”城市高快速公路网基本形成,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65公里,福田口岸和深圳湾口岸顺利开通,广深港客运专线、厦深铁路深圳段、深圳机场扩建工程建设如期推进。

油、电、水、气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广东大鹏LNG一期工程、珠三角成品油管道深圳段工程、东部电厂和前湾电厂等天然气发电厂建成投产,“西气东输二线”深港支线工程有序开展,东部供水二期、北线引水工程等一批水源工程竣工使用。

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

城中村综合整治和市容环境提升行动成效明显。

数字化城管系统覆盖全市。

环境保护工作从传统的治污保洁向推动生态建设和低碳发展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从46%提升到81%,污水再生利用率从不足1%上升为27.1%,成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示范市和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

(五)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重点,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深圳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大部门体制改革、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前海、光明、坪山等新型功能区管理新模式初步建立,市属国有企业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率先进行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改革。

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开放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经贸合作和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五年累计达到194亿美元。

“走出去”战略实施迈出坚实步伐,企业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华为、中兴等龙头企业形成全球发展布局。

深港合作更加紧密,深澳、深台合作加强。

“双转移”、“双到”工作扎实推进,深莞惠一体化发展全面启动,出色完成支援四川、甘肃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任务。

对口帮扶和援疆工作成效显著。

第二节“十二五”发展环境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世界经济的脆弱性和不平衡性进一步显现,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竞争更加激烈,各种保护主义抬头,外需增长受限趋势可能长期化,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具挑战。

同时,世界科技孕育着新的突破,新兴技术、新兴市场、新兴领域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新兴市场国家率先实现经济复苏并保持较快增长,亚洲国家和地区投资与贸易持续扩张,世界经济重心东移步伐加快。

深圳必须坚持以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寻求在国际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开拓新兴市场,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从国内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成为衡量城市和地区发展的新坐标。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和基本立足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向纵深发展,全国快速交通体系、高速信息网络日趋完善,为更大范围的区域合作和要素配置提供了现实可能,为深圳经济特区等中心城市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拓展了广阔空间。

同时,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各地依托比较优势推进快速发展,区域间相互赶超的格局正在形成。

深圳必须主动适应国内形势和环境的变化,增强发展紧迫感,树立发展新理念,进一步完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功能,增强服务区域、服务全国的能力,提升外溢型经济发展水平。

从深圳看,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深圳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形成了改革开放的体制优势、自主创新的先发优势、深港澳台更加紧密合作的区位优势,有能力、有条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多种发展矛盾交织、两难问题增多的复杂局面,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土地资源、环境容量等刚性约束强化,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央赋予深圳经济特区新的历史使命,并一如既往地支持经济特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作用。

深圳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刻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极端重要性,坚定不移地以深圳质量作为发展的新导向、新标杆,以创造深圳质量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发展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释放新的活力、创造新的空间。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和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圳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需要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速度与效益的关系,注重质量和民生,全面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牢牢把握国家赋予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际化城市的战略定位,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进步,为新的三十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