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小说阅读指导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生阅读小说指导教案

初中生阅读小说指导教案

初中生阅读小说指导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3.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人文知识。

教学内容:1. 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2. 小说中的常见元素和结构。

3. 分析小说主题和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小说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提问:你们觉得阅读小说有什么好处?二、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15分钟)1. 介绍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如:了解作者和背景、把握人物形象、分析情节结构、理解主题等。

2.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细节,如:人物描写、场景描写、对话等。

三、小说中的常见元素和结构(20分钟)1. 介绍小说中的常见元素,如:人物、情节、环境等。

2. 讲解小说的基本结构,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

第二课时:四、分析小说主题和人物形象(25分钟)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小说,分析小说主题和人物形象。

2. 举例说明如何通过人物描写、情节发展等线索来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

五、阅读实践(20分钟)1. 给学生发放一篇小说,要求学生按照所学方法进行阅读。

2.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记录下自己觉得重要的信息和感受。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2.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阅读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阅读笔记和分享的心得,了解学生的阅读效果。

3. 通过课后访谈或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阅读小说的兴趣和收获。

以上是一份针对初中生阅读小说指导的教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技巧教案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技巧教案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技巧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能够识别小说的各种元素。

2. 学会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技巧,提高阅读兴趣和效果。

教学重点:1. 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会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

3. 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小说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学会分析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心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小说文本,可以选择初中阶段的学生熟悉的经典小说或者现实主义小说。

2. 教师准备小说阅读的相关资料和参考书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一些著名的小说作品,引起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2. 教师提问:“你们对小说有什么印象?你们认为小说是什么样的文体?”二、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0分钟)1. 教师介绍小说的基本概念,小说是一种虚构的文学作品,通过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的有机结合,展现一定的社会生活和人物心理。

2. 教师介绍小说的特点,小说具有情节丰富、人物生动、环境具体和主题深刻等特点。

三、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情节,情节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局等阶段。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人物,人物是小说的主人公,包括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和人物关系等。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环境,环境是小说发生的背景,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主题,主题是小说的核心思想,反映了作者对生活和社会的态度和思考。

四、小说阅读技巧的掌握(10分钟)1. 教师介绍小说阅读的基本技巧,包括细读、跳读、猜读和反思等。

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技巧进行小说的阅读,提高阅读效果和理解能力。

五、实践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布置学生进行小说阅读,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说进行阅读。

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

初一语文小说阅读指导教案

初一语文小说阅读指导教案

初一语文小说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了解小说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2. 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技巧,包括人物角色分析、情节解读和主题思考;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4. 培养学生对小说的兴趣和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 小说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小说阅读技巧的讲解和实践;3. 小说人物角色分析与情节解读;4. 小说主题思考与文学鉴赏。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小说教材和阅读指导材料;2. 准备小组讨论的指导问题;3. 提前了解学生阅读的小说作品。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引入小说的概念及其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引发学生对小说阅读的兴趣。

【讲解】2. 讲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环境描写等方面。

【示范】3. 选择一篇适合初一学生阅读的小说作品进行示范阅读,重点讲解阅读过程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实践】4. 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已经阅读的小说作品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理解。

5. 教师适时介入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人物角色,解读情节,思考小说的主题,并提出合理的观点和分析。

【总结】6.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小说阅读的重要性和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根据所阅读的小说,撰写一篇小说阅读心得体会或对小说人物的角色认识等相关主题的文章。

文章要求结构完整,语句通顺,表达清晰,字数300字以上。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小说的阅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小说中人物、情节和主题的解读能力得到提升。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作业的实践,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教材资源,增加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小说作品,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思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中考语文阅读课教案 小说阅读

中考语文阅读课教案 小说阅读

中考语文阅读课教案——小说阅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提高学生对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的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了解小说类型、关注、把握情节、分析人物、品味语言等。

2. 小说人物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关系、人物性格等。

3. 小说情节理解:情节发展、情节转折、情节高潮等。

4. 小说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作用等。

5. 小说主题理解:主题提炼、主题表现、主题挖掘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

2. 教学难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挖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篇中考真题小说阅读题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兴趣。

2. 教学小说阅读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小说、分析人物、理解情节、品味语言等。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的特点和主题。

4. 分享与反馈: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完成一篇中考真题小说阅读题目。

2. 写一篇关于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的分析短文。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讨论的参与度以及学生对小说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提升来评价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小说中的元素和技巧。

3.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4. 应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比较不同小说的特点和风格。

七、教学准备:1. 准备中考真题中的小说阅读题目及其答案解析。

2. 搜集不同类型的小说文本,用于案例分析和课后作业。

3. 准备教学PPT,包括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呈现、实例展示等。

4. 准备反馈和评价表,用于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和建议。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回答和讨论情况。

如何阅读小说初中教案

如何阅读小说初中教案

如何阅读小说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和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2.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重点:1. 小说的基本特点。

2. 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小说的深层含义。

2. 运用批判思维评价文学作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小说示例。

2. 学生准备阅读小说的心得体会。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小说?你们平时喜欢读小说吗?2. 学生分享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阅读经验。

二、小说的基本特点(10分钟)1. 教师介绍小说的基本特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主题思想等。

2. 学生通过举例分析加深对小说特点的理解。

三、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10分钟)1. 教师介绍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速读、细读、品读等。

2. 学生练习运用阅读方法阅读小说片段,分享阅读心得。

四、理解小说的深层含义(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如何理解小说的深层含义:关注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环境描写的深层寓意等。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小说片段的深层含义。

五、批判思维与文学作品评价(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思维评价文学作品:分析作品的优缺点、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小说作品的评价和思考。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反思。

教学延伸:1.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本小说进行阅读,并撰写阅读心得体会。

2. 组织学生进行小说分享会,互相推荐优秀的小说作品,交流阅读体验。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学生的学习反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阅读小说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初三语文小说阅读指导教案

初三语文小说阅读指导教案

初三语文小说阅读指导教案一、教材分析《初三语文小说阅读指导教案》是为了帮助初三学生提高小说阅读能力而设计的教学辅助材料。

本指导教案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导学、阅读和讨论。

通过导学部分的引导,学生可以了解到小说的基本概念和阅读技巧;通过阅读部分,学生可以具体分析一篇小说的结构和主题,并掌握分析小说的方法;通过讨论部分,学生可以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进一步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小说的基本结构和阅读技巧。

3. 分析小说的主题和人物描写。

4. 运用所学知识评价和解读小说。

5.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学在导学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著名小说片段,引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比如可以播放《红楼梦》中的一段描写林黛玉的片段,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小说的特点和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地方。

2. 阅读在阅读环节,教师可以选择一篇适合初三学生的小说,分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在课堂上默读,并用笔记记录下来自己的理解和问题。

然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结构和主题。

3. 讨论在讨论环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所读的小说展开讨论。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小说中的冲突和转折点在哪里等等。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再进行全班讨论,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方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作业评价:布置与小说相关的作业,如写读后感、写小说的分析等,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口头评价:在讨论环节中,教师可以进行实时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指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引导其正确进行思辨和分析。

3. 互评: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互相评价,通过评价他人来提高自己的评价和批判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相信学生在初三语文小说阅读方面的能力将有所提高,对于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说阅读教案初中

小说阅读教案初中

小说阅读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等要素。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能够运用小说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通过感悟、思考,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通过实践,掌握小说阅读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

(2)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

(3)小说的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

2. 教学难点:(1)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

(2)小说的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小说,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等要素。

(2)让学生通过阅读,感知小说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

(3)教师点评,总结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4. 感悟思考:让学生通过思考,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5. 实践提高:(1)让学生运用小说阅读技巧,阅读其他小说作品。

(2)让学生撰写小说阅读心得,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小说阅读教学进行总结,强调小说的要素、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讨论交流和感悟思考,评价学生对小说阅读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小说作品。

2. 辅助材料:其他小说作品、小说阅读技巧资料等。

3. 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

初中语文课堂教案:小说阅读

初中语文课堂教案:小说阅读

初中语文课堂教案:小说阅读一、前言小说作为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丰富多样的题材和故事情节,是中学语文课堂上常用的教材。

通过阅读小说,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篇教案将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小说阅读教学。

二、目标与要求1. 目标:- 培养学生对小说阅读的兴趣;- 培养学生独立理解、分析和评价小说作品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表达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 要求:-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展示自己对小说内容和主题的理解;-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来理解与评价小说;- 学生能够用恰当、准确并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小说作品的见解。

三、教学过程1. 激发学生对小说阅读的兴趣(20分钟)a.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有趣的小说封面或读书心得分享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b. 给予奖励:设立阅读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多读好书,并进行评比排名。

2. 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小说(30分钟)a. 教师引导:选择一本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小说作为范例,向学生展示正确的阅读姿态和方法,并解释文本中较难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b. 学生独立阅读:让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独立阅读一篇与该小说主题相关的文章,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积累词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与评价小说(40分钟)a. 提问启发: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小说内容和主题进行思考与讨论。

- 主题探究:请学生思考并回答:“这本小说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作者想传达给我们什么样的思想或观点?”- 人物评价:组织学生谈论小说中不同角色形象及其性格特点,让他们能就人物的行为、言语和心理进行充分分析与评价。

b. 组织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章节或情节进行深入分析并形成小结,然后向全班做报告和分享。

4.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30分钟)a. 写作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他们的理解和意见写一篇关于这本小说的读后感或评论,并指导他们合理运用文章结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明确教学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新课:第一板块:小说知识我来说!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有关的小说知识并积极发言学生活动:回顾有关的小说知识并积极发言第二板块:中考小说考什么?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明确中考小说考查要点:一、知识点:1.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2.人物的塑造:①依托于情节;②正面描写;③侧面烘托;④细节描写。

3.环境描写: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二、能力点:1、整体感知小说内容,把握小说的情节脉络。

2、把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能品味、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3、分析环境描写在塑造人物、烘托主题方面的作用。

4、体会、理解小说所要表现的主题。

5、理解并表述重要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并对优美语句进行赏析。

6、能根据小说内容进行合理联想和想象。

(如续写、补出人物的话语或心理活动、说说言外之意等)7、小说的写作特色分析,特别是文体特色分析学生活动:了解中考小说考查要点第三板块:小说阅读我注意: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明确阅读要领。

1、把握人物形象要从刻画人物的方法入手。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对比描写;环境烘托等等。

2、概括情节,概括要完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注意:情节总是为人物和主题服务的,情节的发展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推动。

3环境描写也是为人物和主题服务的。

作用有:再现自然风光;交代背景;营造气氛烘托人物情感和思想等。

4、主题是小说的灵魂,要从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中深入理解。

特别要注意小说的标题和结尾。

第四板块:中考实例我研究:父亲的游戏两天前,儿子独自一个人来到这个城市。

现在,父亲要送他回去。

他们来到火车站,却在候车室的入口停下来。

两个人盯着安检仪的小屏幕,那上面不断流动着各种箱包和编织袋的轮廓。

男人说看到了吗,把行李放进去,屏幕上就会照出行李里面的东西……你看看,这是一个脸盆……这应该是一床被子……这个,一双皮鞋吧。

可是,它为什么能照出里面的东西呢?男人低下头。

问他7岁的儿子。

是X光的原因……你昨天跟我讲过的。

儿子说。

男人满意地点头。

他说是,是X光。

只有X光,才能把东西变透明了,我们才能看见它的里面。

男人穿一件蓝色的工作服,那上面沾着点点泥水的痕迹。

男人头发凌乱,目光是城里人所认定的那种卑微。

看得出来他在某个建筑队打工。

男人说要是人钻进去,内脏就会很清楚。

这东西,就是你娘给你说的医院的X光机。

儿子使劲儿点点头,表情很是兴奋。

安检员不屑的撇了撇嘴。

如果说一开始男人的话还有些靠谱的话,那么现在,他已经开始胡说八道了。

男人冲儿子笑笑,你看好了。

然后他就做出一个让周围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举动。

他突然扑向安检仪,蜷了身子,像一个编织袋般趴伏。

安检员大喊一声,你要干什么?可是来不及了。

传送带把男人送进安检仪,屏幕上出现男人趴伏的瘦小轮廓。

几秒种后,男人被安检仪吐出。

男人爬起来,满面红光。

安检员冲过来,朝男人吼叫,你发什么疯?男人尴尬的笑。

他说,我和儿子做游戏呢。

做游戏?安检员怒火冲天,你们拿安检仪做游戏?这东西对身体有害你不知道?男人慌忙朝他眨眼。

安检员正大喊大叫,忽略了男人急切的眼神。

男人飞快地拉起他的儿子说,走,我们去等火车吧!他们来到候车室,找两个座位坐下。

男人问儿子,你刚才看清楚了吗?儿子说,不是很清楚。

男人说没关系,你看个大概就行了。

得了肺病的人,肺那儿会有一个很大的黑影,你看见我有吗?男人跟儿子比划着肺的位置。

他比划的并不准确。

是,你那儿没有黑影。

儿子认真的说。

这就对了。

男人满意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你看我们多聪明,我们骗那个没穿白大褂的大夫说我们在做游戏,他竟信了,。

他竟没收我们的钱。

是啊是啊。

儿子两眼放光。

回去,你娘问你,你陪你爹去看X光了吗,你怎么说?男人问。

去看过了。

儿子说。

在哪个医院看的?男人追问。

去火车站医院看的。

儿子回答。

好儿子,我们拉钩吧!父亲伸出手,钩住了儿子的小指。

告诉你娘,我的肺病早就好了,别再让她担心,也别再让她把你一个人送过来,陪我去医院。

男人站起来。

火车马上就要来了。

好。

儿子使劲地点头,你的肺上没有阴影,我和娘都知道你的病早好了。

男人笑了笑。

他使劲儿捏了捏儿子红扑扑的小脸。

男人把儿子送上了火车,往回走。

他走得很快。

他还得赶回去干活。

他还得在这个城市里拼命赚钱。

他要把赚来的钱全部带回家。

家里需要钱,他不敢去医院检查他的病。

哪怕,只是挂个门诊,然后照一张X光片。

男人走得有些急。

他轻轻地咳起来。

咳出的痰里,夹着淡淡的血丝。

他紧张地回头,却想起儿子已经上了火车。

于是男人笑了。

刚才他和儿子做的那个游戏,让他满足和幸福。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中“游戏”的主要内容。

2、你认为选文末句父亲“满足和幸福”的原因是什么?3、通读全文,你认为父亲具有怎样的品质?4、请你把这篇文章推荐给你的同学,将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推荐的一个理由写在下面,并作具体阐述。

课堂练习:(一)大年初一没下雪加班加到腊月二十九,只好订了一张年三十晚上返杭州的火车票。

年三十傍晚,广州火车站的广场突然安静了下来。

满满的纸屑、塑料瓶、水果皮、白色的泡沫饭盒……几个清扫工没精打采地挥舞着扫把。

车厢里没人,我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看着书,不久就开车了。

不知到了哪个小站,上来一个农民模样的人,牵着一个小女孩,手拿车票仔细对看座号,辨认清楚了,他们才坐下。

整个车厢其实没几个人,你想坐哪都行。

一看就知,他们是不常坐车的。

那个男人四五十岁的样子,很像个农民,灰黄的脸,很深的皱纹,只是他的手不是又粗又大,他有一双纤细的手。

那个女孩的脸也是灰黄的,土头土脸的样子,谈不上好看,只是那双黑眼睛就像灰烬里的火星,一闪一闪的。

他们坐在我对面。

男人坐下去时,半哈着腰,发出一声短促的笑声,好像说:“打搅了!”这一路肯定无聊透了,你别想着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同伴在火车上玩牌了,我继续看我的报纸。

晚上,餐车送了一次面条,黏糊糊的,看着都没胃口。

我拿出上车前买的江南酱鸭,还有一包面包,要了一瓶啤酒,准备凑合着吃一顿年夜饭。

我请对面的一起吃,男人忙摆着手说:“不吃,不吃。

”我看见那个女孩看着面包,咽了一下口水。

我递过去一块面包,又撕了一只鸭翅,笑着说:“吃吧,都过年了,客气啥!”我又拿出花生米、凤爪几样下酒菜,索性大家喝个痛快。

我边吃边问:“你们回家过年?”“嗯……不,小孩子没坐过火车,带她坐火车。

”“哦。

”我嘴里应着,心里想中国还有这么浪漫的农民。

没怎么说话,饭很快吃完了,酒也喝光了。

男人收拾桌上碎骨。

小女孩突然问我:“叔叔,你看见过雪吗?”“见过,白的,有的人说像糖,有的人说像盐……”“您给我说说吧,说说吧。

”话说着。

我想去洗手间。

路过洗手间旁的过道,我看见那个男人抱着头,蹲在地上。

哭泣。

我听到压抑的哭泣声。

在男人断断续续的哭泣中,我听到那女孩的故事。

她的母亲在她4岁时去世了,9岁时她得了白血病,到今天已经拖了4年,医生说今年可能是她的最后一个春节了。

爸爸问她想要啥,她说只想看看雪。

生长在广东偏僻的山区,她从来没见过雪。

她生病前读的最后一篇课文是《济南的冬天》,在她脑海中不断地想象着真正的冬天的模样。

她想翻过家乡的这座大山,看看北方下雪是什么模样。

这个一贫如洗的父亲在大年三十晚上和她一起坐火车准备看雪。

坐着这趟车去,坐着当晚回程的车回,再没有多余的钱去住旅店,在车上吃饭了。

临走前,他收听了天气预报,说杭州今夜又一场大雪。

我无法想象在这样一张灰黄的脸庞下有这样一颗细腻的心。

我走到座位旁,给小女孩耐心地讲起下雪时的种种趣事。

到站了,杭州很冷,风很大,却没有雪。

我拿了300块钱给他,他死活不要。

我留了一堆食品给他们。

他们送我上了杭州回新安江的中巴,在车旁拼命摇着手。

在回乡的时候,最怕碰上风雪天,而我希望今天赶快下雪,下得越大越好。

一天无雪。

一夜无雪。

初三晚上,一家人坐在火炉旁吃火锅。

我突然说了声:“下雪了。

”家人愣了一下:“你怎么知道,是下雪了吗?”我没做声,径直走向窗边,拉开窗帘——雪像细小的雨丝一样轻轻地落下,细细的、轻微的,像很薄的玻璃破碎时发出极小的声音……渐渐地,变成大片大片地雪花,顷刻间给大地掩了一层被子,被子下熟睡着一个个善良而又苦难的灵魂,那些雪花轻手轻脚的样子,就像怕惊醒这人世间的一切……文章标题“大年初一没下雪”有什么含义?2、文中插入了一段“男人哭诉”的情节,这段插叙有什么作用?3、“我”对父女俩的情感有什么变化?4、如果结尾改为“下车时,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和本文的结尾比较,哪一个好些?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思考并完成文后练习题小葱青青白的雪,青的葱,红红的是她的小手。

她总是那么静静地站着。

低着头,眼睛朝下看。

扎两条小辫子,穿一身红底蓝花的棉袄、棉裤。

一双黑布棉鞋羞涩地卧在白雪中。

脸蛋儿红红的,那双小手也是红的。

看不到那双眼。

那眼睛一定很美、很清澈……白白的雪轻轻地盖在小街和屋顶上,只有那小葱是青青的。

说不清什么时候起,这小集市里有了她。

她的小葱总是那么嫩,那么青,像她自己一样。

她从不吆喝,从不抬价。

换了别人,这样的葱,一定会扯开嗓子吆喝出:“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等诱人的词句。

她极少说话,说,也是轻声细语的几个字,“要多少”、“几斤几两”、“几角几分”。

只有在说话的时候,她才偶而看对方一眼。

啊,这眼睛真美!它不光清澈,还蕴含一丝忧伤,但忧伤中分明显露出善良和期望。

小镇上的人都吃她的小葱。

没有人跟她讨价还价,连老太太都如此。

姑娘太小,那双手太小。

她是集市上的小妹妹,大家都爱护她。

菜主们常对镇上人说,的葱不如小妹妹的,买她的吧。

镇上哪恁好的葱?没有人一下子买好多。

大家都知道,她的小葱天天都有,一年四季不断,价格也好。

啊,天真冷。

她把两只小手放在嘴边,用热气一哈。

然后,给一位大姐姐称葱,帮大姐姐放在篮子里。

她依然不说话,朝下看。

地上的雪真白,只是没有太阳,要不,它会耀眼的。

“小妹妹,给钱。

”大姐姐把钱递给她。

她轻轻地摇摇头。

“为啥?”大姐姐一怔。

“大姐姐,俺……”她抬起来,目光在大姐姐的脸上扫视了一下,迅速地落在左胸那枚“吉阳镇中学”的校徽上,声音有些激动,也带有几多憧憬,“俺娘说,等过两年,弟弟初中毕业了,就让俺继续上学。

”“……”“大姐姐,俺不要钱,俺知道你是老师,常来买葱,俺想求你帮俺看看本子,这是俺看弟弟的书做的作业。

”说着,她迅速从菜篓底下拿出两个用塑料布包着的本子,递给老师。

女教师接过本子,一下惊呆了。

本子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初中作业。

她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小妹妹,多大啦?你是哪村的?”“俺今年15岁啦。

住在杏树湾,俺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弟弟正上初中呢!”“爹娘呢?”“爹病了。

两年前,爹从城里卖菜回来,跌到沟里,腿断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