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于易水送人》

合集下载

写离别愁绪的古诗

写离别愁绪的古诗

写离别愁绪的古诗1. 《送友人》- 出处:唐·李白- 注释: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

- 翻译: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 赏析:这首诗以情动人,充满了离别的愁绪,却又不失豪迈洒脱。

- 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2. 《雨霖铃·寒蝉凄切》- 出处:宋·柳永- 注释:这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恋人之间的离别之情。

- 翻译: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赏析:此词将离别之情描绘得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 作者介绍: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3. 《赋得古原草送别》- 出处:唐·白居易- 注释: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 翻译: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王昌龄《送魏二》、王昌龄《送柴侍御》古诗词比较阅读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王昌龄《送魏二》、王昌龄《送柴侍御》古诗词比较阅读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王昌龄《送魏二》、王昌龄《送柴侍御》古诗词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三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注】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送柴侍御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骆宾王(约638一684),字观光,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

”1.下列对这三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易水送人一绝》中,最后一句寓情于景,是全诗的中心所在,隐含了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

B.《送魏二》中,第二句的“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耐人涵咏。

C.《送魏二》中,最后两句从视听两个方面,虚实结合,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

D.《送柴侍御》中,最后两句通过想象来创造意象,融情入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情厚谊。

2.同为送别诗,骆诗《于易水送人一绝》和王诗《送柴侍御》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骆诗《于易水送人一绝》:题为“送人”,但他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把昔日之易水送别和今日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借怀古以慨今;第二,诗题为送别,可又没有交代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

在意象运用上,将意象隐于句内。

①王诗《送柴侍御》,有着朋友别离的情景,比如“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也有着明确的送别人“柴侍御”;在意象运用上,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富有象征意义(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开阔。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C.“虚实结合”说法错误。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是诗人想象友人独自远行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地在梦里静听猿啼悠长。

于易水送人 古诗

于易水送人 古诗

"于易水送人"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如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这首诗的背景取自《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据记载,荆轲在易水边与燕太子丹告别,前往秦国行刺秦王。

临别之际,高渐离击筑(一种古代乐器),荆轲和之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骆宾王的这首诗就是以此故事为题材,抒发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

前两句“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描述了荆轲与燕太子丹告别的场景;后两句“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则表达了对荆轲英勇精神的怀念和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于壮志未酬的英豪的深深敬意,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思考。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于易水送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于易水送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于易水送人》原文、翻译及赏析于易水送人①此地别燕丹②,壮士发冲冠③。

昔时人已没④,今日水犹寒⑤。

【注释】①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②此地:指易水岸边。

燕丹:指燕太子丹。

③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冠:帽子。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头发上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

④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没:死,即“殁”字。

⑤水:指易水之水。

【译文】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创作背景】公元678年(唐高宗仪凤三年),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怒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

公元679年(仪凤四年)旧历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

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

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

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作品鉴赏】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临海集笺注》)。

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悲剧的一生。

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

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

《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写易水送别之事,也道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

壮士,即荆轲。

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

临行时燕太子丹及众宾客如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丧服)送于易水,临别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应声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悲壮激越,“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

于易水送人一绝古诗拼音版

于易水送人一绝古诗拼音版

于易水送人一绝古诗拼音版于(yú)易水送(sòng)人(rén)一(yī)绝(jué)古(gǔ)诗(shī)拼音版(pīn yīnbǎn)【序】陌(mò)上(shàng)风(fēng)起(qǐ),皓(hào)月(yuè)当(dāng)空(kōng)。

一(yī)曲(qǔ)绝(jué)古(gǔ)诗(shī),承(chéng)载(zài)离(lí)愁(chóu)浩(hào)渺(miǎo)。

【第一节】又(yòu)是(shì)一(yī)年(nián)秋(qiū)季(jì),北(běi)国(guó)寒(hán)凉(liáng)。

思(sī)君(jūn)万(wàn)里(lǐ)外(wài),满(mǎn)心(xīn)都(dōu)是(shì)忧(yōu)伤(shāng)。

【第二节】望(wàng)不(bù)尽(jìn)的(de)水(shuǐ)波(bō)涛(tāo),流(liú)过(guò)岁(suì)月(yuè)荒(huāng)凉(liáng)。

劝(quàn)君(jūn)莫(mò)把(bǎ)爱(ài)情(qíng)放(fàng)在(zài)过(guò)往(wǎng)。

【第三节】青(qīng)山(shān)如(rú)黛(dài),碧(bì)水(shuǐ)连(lián)天(tiān)。

但(dàn)愿(yuàn)君(jūn)常(cháng)怀(huái)雪(xuě)中(zhōng)情(qíng),把(bǎ)寂(jì)寞(mò)当(dāng)做(zuò)期(qī)盼(pàn)。

古诗2《于易水送人》

古诗2《于易水送人》
(宾:前鼻音;积累带有“宾”的词语)
二、知诗人
了解骆宾王吗?(学生背《咏鹅》)
唐朝初期的诗人,与王勃、杨炯学习他的一首送别诗,名字是——《于易水送人》
(板书课题;学习生字“易”共8笔;易水:河流名,位于河北省易县,是荆轲与燕丹告别去刺秦王的地方)
四、明诗意
师:人间最难舍的是“别情”,古人离情诗中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内容各异,情感各异。《与易水送人》是送别诗中的名作,被人们传诵至今,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吧。
1、自由练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朗读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利用注释了解诗的大意,并激励学生质疑。
注释:
(1)燕丹:燕国太子,名单。为了报仇,请勇士荆轲刺秦王,可惜没有成功。
于易水送人
【教学目标】
1.在古诗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易、宾、冠、昔”4个生字。
2.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诗意。
3.在读中想象诗的意境,抒发情感。
4.体会诗人的“借景抒情”,明白诗人抒发的情怀。
教学过程:
共同备课
个性备课
一导入
1、让我们先听个故事,好吗?(讲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和这个故事有关的送别诗。作者是骆宾王。
(2)冠:帽子(冠:明确右下部分是“寸”
(3)没:死去
(4)(昔:查字典选择解释条)
4、集体交流诗意。
(这里就是荆轲与燕丹告别去刺秦王的地方啊!当年燕丹及其宾客送荆轲的情景历历在目。当时每个人都怒发冲冠,泪流满面。荆轲却吟诵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义无反顾地登车而去。古代的英雄豪杰已经不在了,可是易水依然如故的流淌着,还像当年那么寒冷。)
反思:
五.悟诗情

古诗诵读《于易水送人》教案.doc

古诗诵读《于易水送人》教案.doc

古诗朗读《于易水送人》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能在古诗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识2 个生字“易、宾、冠、昔”。

2.以读为主,在肚中理解诗意。

3.学习品尝诗歌的语言和境界,在朗读与想象中,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4.初步感觉借景抒怀的表达方式,领会作者抑郁、激怒的心情。

教课重难点初步感觉借景抒怀的表达方式,领会作者抑郁、激怒的心情。

教课工具多媒体工具教课过程一、以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1、师:让我们先听一个故事,好吗?(叙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和这个故事相关。

一同来读一读题目(出示题目:于易水送人——骆宾王)学习生字:易、宾宾:前鼻音 ;累积带有“宾”字的词语。

2、你们知道骆宾王吗?谁会背他的诗 ?(学生背《咏鹅》)骆宾王是初唐期间的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为初唐四杰。

二、整体感知:1、师:今日我们要学习他的这一首送别诗,再一同来读一读诗的题目。

(易水:河流的名字,位于河北省易县,是荆轲与燕太子丹辞别去刺杀秦王的地方。

)师:人间最难舍的是“别情”,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自己读诗,你读懂些什么? 燕单:燕国太子,名单。

为了报仇,请猛士荆轲刺秦王,惋惜没有成功。

没:逝世冠:帽子2、解说诗意:在易水河畔,荆轲向送别的太子辞别。

他知道此去刺杀秦王,凶多吉少,完整可能死在秦国,于是就高声地唱起歌来:“剧烈的风啊刮起来,易水冰凉;猛士走开了这里,也决不再回来。

”荆轲唱着,大方激动的连头发也一根根竖起,仿佛把帽子都要顶起来。

此刻,固然古代的猛士早已逝世,但易河水呀,却仍是和当年同样严寒。

3、指导朗诵,提示: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它写得与众不一样,借用激动壮其他历史故事,冲淡了眼前与朋友分其他悲伤心情。

师:骆宾王自己也像荆轲那样,有着一身的报复,可是生不逢时,可是到最后却什么都没有实现,心中充满了孤愤不平之气,谁能把这首诗读好。

4、熟记成诵。

课后习题想象说话1、师:骆宾王,有着远大的理想,他愿抛洒满腔热血,干一番震天动地的事业。

思念朋友的诗句古诗词

思念朋友的诗句古诗词

思念朋友的诗句古诗词思念朋友的诗句古诗词一1、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

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

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志之作,开风气之先。

2、王勃《别薛华》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穷和独是传神之笔,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来作伴,第三联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3、宋之问《送别杜审言》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杜被贬。

情真意切,朴实自然,“嗟”同知已离别而惆怅,为故人被贬而伤感受,因宦海无常而慨叹。

江边垂柳依依惜别,储蓄写出人虽不至心意已到。

后四句接连用典,慨叹友人怀才不遇。

音韵和谐,对仗匀称,朴素自然,不尚雕琢。

4、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活用典故,充满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5、《春夜别友人》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是何年。

——开头别宴将尽分手在即,直接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真挚,二联写离情的缠绵,三联时间已晚离别到来,“何”后会难期,隐隐的哀愁,没有长吁短叹,在沉静中见深挚的情愫,不温不火,意态从容,气象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6、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标志七绝进入盛唐。

易水送别古诗范文

易水送别古诗范文

易水送别古诗易水送别诗歌翻译赏析(共篇一《易水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

其全文古诗如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前言】《易水送别》是初唐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该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

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注释】⑴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点。

《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⑵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

这里指易水岸边。

⑶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⑷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

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⑸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帽子。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⑹昔时:往日;从前。

《东观汉记·东平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

”⑺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⑻没:死,即“殁”字。

⑼水:指易水之水。

⑽犹:仍然。

【翻译】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赏析】公元679年冬,骆宾王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他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

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

《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道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

“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

此时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

但是,诗的这种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

三年级必背古诗30首

三年级必背古诗30首

三年级上1、《于易水送人一绝》作者:骆宾王 (唐) (虞世南)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2、《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 (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3、《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 (唐)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4、《送别》作者:王维 (唐)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5、《鸟鸣涧》作者:王维 (唐)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6、《相思》作者:王维 (唐)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7、《送崔九》作者:裴迪 (唐)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8、《秋浦歌》作者:李白 (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9、《独坐敬亭山》作者:李白 (唐)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0、《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作者: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1、《八阵图》作者: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2、《塞下曲(其二)》作者: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3、《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4、《问刘十九》作者: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15、《登乐游原》作者: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三年级下16、《从军行(其四)》作者: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7、《渡汉江》作者:李频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8、《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9、《送友人》作者: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易水诀别》原文+赏析_古诗大全

《易水诀别》原文+赏析_古诗大全

精心整理《易水诀别》原文+赏析_古诗大全作者:骆宾王于易水送别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赏析:“风不畏强暴的社会下层英雄人物,千百年来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受到普遍的尊敬和爱戴。

诗人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傺失志,亲身遭受武氏政权的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因而在易水送友之际,自然地联想起古代君臣际会的悲壮故事,借咏史以喻今,为下面抒写怀抱创造了环境和气氛。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

昔时人即指荆轲。

没,死亡。

荆轲至秦庭,以匕首击秦王未中,被杀。

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

一轻一重,一缓一急,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

陶渊明曾有《咏荆轲》诗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

这首诗的中心在第四句,尤其是诗尾的“寒”字,更是画龙点睛之笔。

“寒”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因意构象,用象显意。

景和象。

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情和意,是诗人对客观对象在审美上的认识和感受。

正如古人所说:“象者,出意者也。

”诗人在自然对象当中,读者在艺术对象当中。

发现了美的客观存在,发现了生命和人格的伟大表现,从而把这种主观的情和意,转移到客观的景和象上,给自然和艺术以生命,给客观事物赋予主观的灵魂,这就是诗歌创作和欣赏当中的“移情作用”。

“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正是这种移情作用的物质符号,这是此诗创作最为成功之处。

这首诗题为送别,可又没有交待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全诗纯为咏史抒怀之作。

但吟诵全诗,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壮别场景如在目前。

一。

于易水送人阅读答案-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阅读答案-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阅读答案-骆宾王(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于易水送人阅读答案-骆宾王于易水送人(唐)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38首极短古诗词,短的极致,美到心醉

38首极短古诗词,短的极致,美到心醉

38首极短古诗词,短的极致,美到心醉《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劳劳亭》李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于易水送人》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长干行》崔颢(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二)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江南曲》李益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剑客》贾岛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悯农》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极短宋词字字千金!《苍梧谣》蔡伸天!休使圆蟾照客眠。

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阳关曲·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写送别情景的古诗

写送别情景的古诗
1、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志之作,开风气之先。 2、王勃 《别薛华》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穷和独是传神之笔,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来作伴,第三联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别不必伤感,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客居巴蜀之间所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间接地表达送走友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夜色深沉冷寂。融情入景。寒,着此一字境界全出。 3、孟浩然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的词藻,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对偶不工极其自然,言浅意深颇有余味。 4、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首句写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在满江风雨中也在离人的心头。次句意境开阔,孤——衬心境,即景生情,情蕴景中,令人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向,白云天尽时。 ——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读来却词浅情深,含有悠然不尽之意。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不写饯别,匠心独运,与他诗不同。把道别作暗场,而写别后的寂寞之感,怅惘之情,离愁,往往在别后当日的日暮而更浓重、稠密,却只用掩柴扉来表达。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浓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友人奉命去安西,在渭城送别,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写景色调清新,明朗,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却不黯然销魂,相反,倒是轻快而富于情调。三四句是极丰富内涵的一刹那。 5、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首句写景兼时令,杨花子规暗含飘零之感,次句写五溪不着悲痛语而悲痛之意自现,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明月中天千里可共,所以寄愁于明月随风而致。此两句有三层意思,一自己心中充满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好托于明月,二是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友人都可见到,三是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到别无他法。通过想象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将自己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特点和优点之一。当诗人要表现强烈的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使用这种手法来取得预期效果。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以比物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空灵而有余叹,自然而又情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既不同于《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强的离别,也不同于《渭城曲》那种深情的体贴,这是充满诗意的离别,所以如此,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有诗人李白的向往。三月前加烟花,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意境优美,文字绮丽。后两句看似写景却包含一个诗意的细节,友人远去依然目送。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接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首联交待行踪,次联随和入用语贴切,景中蕴藏诗人开朗喜悦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颈联写了远景和近景,尾联依恋老乡却不说思念,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来,怀着深情,更显出自己思乡的深情。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11、高适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慷慨悲歌,是出自肺腑的诗作,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涂上豪放健美的色彩,前两句直写日落之景,纯用白描。 7、韦应物 《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时钟。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虽是送别诗,却重在写景。起句点雨次句点暮切题,暗中还写了送,并且绘出了一个压抑的场面,为后文做铺堑,中间四句构成了一百万幅富有诗意的画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深和远又染上一层迷蒙暗淡的色彩,无不染上离愁别绪,形成浓重的压抑的氛围,诗人置身其间情动于衷,不能自已。结尾一联直抒胸臆。 8、卢纶 《送李端》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以一个悲字贯穿全篇,首联写送别的环境,从衰草落笔,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次句虽平直、刻露却因承上句而无平淡之感,倒为全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二联写送别的情景,但仍是紧扣悲字,融入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寒云给人以沉重阴冷之感,烘托了悲凉的心境。三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仍扣悲字,感情沉郁,将惜别、感世、伤怀合在一起,形成全诗思想发展的高潮。四联仍归到悲字遥望远方掩面而泣,最后一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 9、柳宗元 《重别梦得》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此诗写监岐叙别,情深意长,不着一愁字,而表面的平静中却蕴藏着深沉的激愤和无限的感慨。首道出了二人共同的宦海经历和人世沧桑,现在又共同遭难,感到难以再会,而以安慰的口气与朋友相约,后二句看似平淡却自然流露出讥讽与无奈。此诗以直抒离情构成真挚感人的意境,寓复杂的情绪和深沉的感慨于朴实无华的艺术形式之中。不言悲而悲不自禁不言愤而愤意自现,语似质直而意蕴深婉,情似平淡而低徊郁结。 《别舍弟宗一》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全诗苍茫劲健,雄浑阔远,感慨深沉,感情浓烈,抒发了诗人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之情。首联开篇点题写惜别之情,三联是景语也是情语,用比兴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末联说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在远方,今后只能寄以相思梦。烟字确实写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恍惚之态,显得情真意浓,十分真切感人。二联集中表现了诗人长期郁结于心中的愤懑与愁苦。 《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26、元稹 《重赠乐天》 休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V0W; ——首句提到唱诗,把读者引进离筵的环境中。首句休遣,次句解释,筵上唱离歌本已添别恨,何况是自己与友人的赠别之作,不免让人引起回忆,更加伤感。三句从眼前写到明朝,又字上承多字,以别字贯穿上下诗意转折自然,四句是想象中分别的情景,想象具体入微,诗以景结情,余韵不尽。此诗说到分手和分手的时间便结束,通篇只是口头语、眼前景,可谓情无奇景不丽,但读后却有无穷余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9、杜牧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是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写景上很成功,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捷交代时间、环境、渲染气氛,三四句展示了两幅美景点明地点,富有地方特色和季节特色,透出对远行友人的关切和惜别之情,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三联写行者与送行者不同的心境,行者乐观开朗,送者空虚无着怅然若失。最后两句写只身回京更加寂寞。诗前半部分的景与后半部分的情形成强烈的对比,使用反衬。 10、李商隐 《杜工部蜀中离席》 人生何处不离存?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胜殿前军。 座中醉宾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首联点出离席,反问有力除感叹外,还有安慰意。颔联纵笔千里,气象阔大,非常简洁地写出边地隐含的危机,饱含对国事的忧虑。颈联由远而近正写离筵,尾联化用,典故措词深婉,表面上是赞美实是讽刺。此诗采用直赋其事的手法,将抒情与叙事溶合在一起,气势宏大,情韵深厚,笔力雄健,风格苍劲雄迈顿挫有致。

古诗于易水送人一绝翻译赏析

古诗于易水送人一绝翻译赏析

古诗于易水送人一绝翻译赏析《于易水送人一绝》作者为唐代文学家骆宾王。

其全文诗词如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前言】《于易水送人一绝》是初唐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该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

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注释】⑴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点。

《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⑵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

这里指易水岸边。

⑶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⑷壮士:意气豪orG壮而勇敢的人;勇士。

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⑸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帽子。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⑹昔时:往日;从前。

《东观汉记·东平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

”⑺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⑻没:死,即“殁”字。

⑼水:指易水之水。

⑽犹:仍然。

【翻译】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赏析】公元679年冬,骆宾王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他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

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

《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道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

“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

此时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

但是,诗的这种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

于易水送人古诗的意思

于易水送人古诗的意思

于易水送人古诗的意思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但:只要;教:让。

[[yu hua lian zhang shi, kuai ji bu jiao hu du shu。

”]译文:只要镇守边疆的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就不会让敌人的军队跨越过阴山。

[[yu hua lian zheng er, shan chai kong ba s hui qiu。

”] 卢纶(公元748—— 800年)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县)人。

曾先后在河中王室、哥舒翰幕下任职,官至检校户部员外郎。

他为人刚正不阿,受到权贵排挤,于是辞官归隐。

“安史之乱”中,他写了著名的《塞下曲》。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身处逆境却豪情不减的赞赏和关心,也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简析]“于易水送人”即指这次送别。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一世纪的“燕太子丹质于秦”,后来“荆轲奉燕王命刺秦王”,荆轲“发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本诗当系此次送别的写照。

“于易水送人”与“易水送别”的意思相同,而又另有所指。

它可能是指战争形势十分危急,或指太子丹客死于秦,“于易水送人”,有沉痛悼念之意,也有为友人行刺秦王壮志难酬而叹惋。

于易水送人的下句,因历来解释不一,遂成千古疑案。

这首送别诗,有着慷慨悲壮的感情,叙述中寓着激昂顿挫的气势,音调爽朗,语言明快,具有一种清刚的美。

尤其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联,都是诗人的自我造象,带有很强的主观抒情性。

前者描绘了国家边境的重要,抒发了一种非凡的爱国主义情操。

后者表达了对贤哲的景仰,亦是前者感情的延伸和深化。

全诗格律严谨,风骨凛然,而又婉丽多姿,堪称盛唐七绝压卷之作。

1、《唐诗鉴赏辞典》:一作《留别》。

一作《卢纶》。

2、《唐诗三百首》:一作《征妇怨》。

[[yu hua lian zheng er, shan chai kong ba s hui qiu。

关于送别的古诗五言绝句

关于送别的古诗五言绝句

关于送别的古诗五言绝句
一、《送灵澈上人》
作者:唐代刘长卿
1、原文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2、翻译
苍翠的丛林掩映着竹林寺,远远地传来黄昏的钟鸣声。

身背斗笠在夕阳的映照下,正独自沿着青山走向远方。

二、《山中送别》
作者:唐代王维
1、原文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2、翻译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三、《于易水送人》
作者:唐代骆宾王
1、原文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2、翻译
在此地离别了燕太子丹,壮士荆轲愤怒头发冲冠。

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今天这易水还那样凄寒。

四、《送方外上人/ 送上人》
作者:唐代刘长卿
1、原文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2、翻译
孤云陪伴着野鹤,怎么能在人间居住。

不要买下沃洲山,现在已经有人知道那儿了。

五、《劳劳亭》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2、翻译
天下最伤心的地方,就是这送别的劳劳亭。

春风也会意离别的痛苦,不催这柳条儿发青。

于易水送人一绝的古诗

于易水送人一绝的古诗

于易水送人一绝的古诗
嘿,你知道那首超棒的吗?“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哇塞,这诗简直绝了!就好像你站在那古老的易水
边上,能感受到那股浓浓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你想想啊,当年荆轲就是在这里,要去干一件多么了不起的大事啊!那是一种怎样的勇气和决心啊!这就好比你要去攀登一座超级高的山峰,明知道很艰难,但就是义无反顾地往上冲!(就像那些勇敢的登
山者一样。


诗里说“壮士发冲冠”,那场面,荆轲该是多么的愤怒和激昂啊!好
像他全身的力量都要爆发出来了。

这让我想起了电影里那些超级英雄,在关键时刻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就像钢铁侠穿上他的战甲准备战斗
一样。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哇,这感觉好悲伤啊。

以前的英雄已
经不在了,但这易水还是那么寒冷,就好像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就好像你去参观一个古老的城堡,虽然里面的人都不在了,但你还是
能感受到曾经的辉煌和沧桑。

(是不是很有那种感觉?)
这首诗真的是太有魅力了!它用那么简单的几句话,就把一个那么
宏大的场景和情感给表现出来了。

让人读了之后,心里会有一种很特
别的触动。

它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你心里那扇通往历史和情感的大门。

我觉得啊,古诗真的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每一首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去欣赏和学习它们,让这些美好的东西一直传承下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示:
骆宾王看着滔滔的易水,心潮起伏,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咏鹅》唤醒学生关于作者的记忆。
补充介绍骆宾王的文学地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古诗中的个别字词教师需列出释义,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作者的情感。
学完古诗,通过想象练习说话,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有助于熟读背诵。
师:人间最难舍的是“别情”,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自己读诗,你读懂些什么?
燕单:燕国太子,名单。为了报仇,请勇士荆轲刺秦王,可惜没有成功。
没:死去
冠:帽子
2、解释诗意:
在易水河边,荆轲向送行的太子告别。他知道此去刺杀秦王,凶多吉少,完全可能死在秦国,于是就大声地唱起歌来:“猛烈的风啊刮起来,易水冰冷;勇士离开了这里,也决不再回来。”荆轲唱着,慷慨激昂的连头发也一根根竖起,好像把帽子都要顶起来。现在,虽然古代的勇士早已死去,但易河水呀,却还是和当年一样寒冷。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程
课堂评价
教学活动(详)
设计意图
一、以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师:让我们先听一个故事,好吗?(讲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和这个故事有关。一起来读一读题目——
(出示题目:于易水送人——骆宾王)
学习生字:易、宾
宾:前鼻音;积累带有“宾”字的词语。
2、你们知道骆宾王吗?谁会背他的诗?(学生背《咏鹅》)
师:骆宾王是初唐时期的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为初唐四杰。
二、整体感知
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这一首送别诗,再一起来读一读诗的题目。
(易水:河流的名字,位于河北省易县,是荆轲与燕太子丹告别去刺杀秦王的地方。)
课题
于易水送人
课型
古诗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古诗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识2个生字“易、宾、冠、昔”。
2、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诗意。
3、学习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意境,在诵读与想象中,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4、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抑郁、激愤的心情。
教学重点
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抑郁、激愤的心情。
3、指导朗读
师提示: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它写得与众不同,借用激昂壮别的历史故事,冲淡了眼前与朋友分别的悲伤心情。
师:骆宾王自己也像荆轲那样,有着一身的报复,但是生不逢时,到最后却什么都没有实现,心中充满了孤愤不平之气,谁能把这首诗读好。
4、熟记成诵。
三、想象说话
1、师:骆宾王,有着远大的志向,他愿抛洒满腔热血,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同学们想象一下骆宾王看着易水,他会想些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