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案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3.2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学案1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3.2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学案1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3.2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学案1 湘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 1.理解遥感的概念和基本工作过程。

2.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一、遥感技术1.定义:简称RS,是指借助对①________敏感的仪器,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③________、反射、④__________等信息,并通过分析,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⑤________的综合探测技术。

2.优点:视域⑥________,监测范围⑦____,可覆盖整个⑧________。

能够⑨________成像、⑩________传输、⑪________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⑫____________。

3.系统组成:⑬____________、⑭________、⑮________________、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相关技术等。

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使用的运载工具或遥感平台的高度地球资源、海洋、气象等⑰________,航天飞机、宇宙飞船、航天空间站等利用⑱____携带遥感仪器,距地面高度600~25 000米距地面高度在几十米以内主要优点或主要应用范围覆盖范围⑲____,不受⑳________限制,可进行○21________、○22________观测等机动性○23______,可根据○24____________选择适当的传感器、适当的飞行高度和飞行区域主要应用于城市遥感、海面○25____监测、○26____________监测等○27______分辨率的遥感任务中1.勘探矿产资源:借助遥感技术“○28________”矿产的存在,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29________,大大○30________探矿时间。

2.调查生物资源、水资源:通过对遥感图像解译或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31____________、类型、结构、○32________状况、○33________等信息,为相关部门提供服务。

鲁教版必修一自然地理第四单元《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鲁教版必修一自然地理第四单元《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自然地理的积极性。
2.使学生认识到遥感技术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观念,使他们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4.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神奇的技术是什么吗?它们是如何帮助我们人类解决实际问题的呢?”引导学生思考。
(3)教师简要介绍遥感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揭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传感器类型及其应用。
过程:
(1)教师详细讲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电磁波谱、传感器、遥感平台等,让学生掌握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
1.学生对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了解有限,需要教师进行系统性的讲解和引导。
2.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像解译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3.学生在团队合作和探究性学习方面存在差异,教师需关注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发挥潜能的机会。
4.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参差不齐,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选择一个遥感技术应用案例,分析其在实际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明确。
2.利用网络资源或相关书籍,了解遥感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小论文,要求观点鲜明,论述充分。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单元活动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单元活动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活动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目标预览※1.了解遥感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2.掌握利用遥感影像中的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对遥感影像进行简单解译的方法。

3.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在地理科学中的应用,理解地理信息的应用对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作用。

※课堂生成※【探究1】1.如何区分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近地遥感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近地遥感是根据运载工具的不同划分的,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从以下2.遥感探测与传感器运载工具飞行高度的关系传感器运载工具的飞行高度对遥感探测的范围、速度、周期、分辨率等影响很大。

一般来说,运载工具飞得越高,探测的范围越大,获得资料的速度越快,周期越短,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反之则相反(如上图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遥感对地物的分辨率除与飞行高度有关外,还与传感器的性能有关。

【典型例题1】现代遥感视域广阔,监测范围大,可覆盖整个地球,能够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

据此完成1-2题。

1.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 )A.受地面条件限制少B.测量范围大C.手段多,获得的信息量大D.获取资料速度快、周期短2.下列关于航天遥感和航空遥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传感器所在的不同高度可以将遥感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近地遥感B.航天遥感可以用于某项主题研究C.航空遥感可以不受领空限制,可以进行重复不定期的观测D.航天遥感、航空遥感的飞行高度都比近地遥感高【探究2】遥感技术的应用材料一1987年5月6日至6月2日,中国东北大兴安岭北部发生了特大森林火灾,在扑灭大火的过程中,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整个灭火战斗中,国家气象局向森林防火指挥部提供了70余幅反映林火发展状况的卫星影像图,为制定灭火计划、作出灭火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

材料二2002年3月29日《中国环境报》以“高科技‘千里眼’锁定沙尘暴”为题报道:我国对沙尘暴研究使用的方法与手段同发达国家并无太大区别,已建立了由激光雷达和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观测信息接收站等组成的遥感系统和由25个监测站组成的地面监测网络系统,覆盖了北京200多万平方千米的荒漠化土地。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二节 遥感(RS)技术及其应用教案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二节 遥感(RS)技术及其应用教案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二节遥感(RS)技术及其应用教案湘教版必修1突破思路森林大火、特大洪灾的监测,如果单靠人工进行,不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且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获得全面的资料;而用遥感技术,则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全面的资料,以便于及时安排防灾、救灾工作。

实际上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很广,例如:资源普查、灾害监测、环境监测、工程建设及规划、军事侦察、海上交通和海洋渔业等。

为便于学生理解本节内容,教材以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淹没区估算为例,介绍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另外,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搜集一些遥感图像,同学之间交流一下,并尝试判读、分析。

RS技术的应用遥感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处理、提取和应用技术,目标信息特征的分析与测量技术等。

遥感技术依其遥感仪器所选用的波谱性质可分为:电磁波遥感技术、声纳遥感技术、物理场(如重力和磁力场)遥感技术。

电磁波遥感技术是利用各种物体/物质反射或发射出不同特性的电磁波进行遥感的。

其可分为可见光、红外、微波等遥感技术。

按照感测目标的能源作用可分为:主动式遥感技术和被动式遥感技术。

按照记录信息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图像方式和非图像方式。

按照遥感器使用的平台可分为:航天遥感技术、航空遥感技术、地面遥感技术。

按照遥感的应用领域可分为:地球资源遥感技术、环境遥感技术、气象遥感技术、海洋遥感技术等。

常用的传感器:航空摄影机(航摄仪)、全景摄影机、多光谱摄影机、多光谱扫描仪(Multi Spectral Scanner,MSS)、专题制图仪(Thematic Mapper,TM)、反束光导摄像管(RBV)、HRV(High Resolution Visible range instru—ments)扫描仪、合成孔径侧视雷达(Side—Looking Airborne Radar,SLAR)。

常用的遥感数据有: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TM和MSS遥感数据、法国SPOT卫星遥感数据、加拿大Radarsat雷达遥感数据。

单元活动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鲁教版必修一教案

单元活动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鲁教版必修一教案

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鲁教版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遥感的概念和分类;2.掌握遥感的工作流程;3.熟悉遥感技术在资源和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遥感的概念和分类;2.遥感技术在资源和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遥感的概念和分类(40分钟)课堂导入1.观看PPT介绍遥感的基本概念;2.与学生交流遥感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遥感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遥感的分类:按空间分辨率、按时间分辨率、按波段分辨率、按能源来源分辨率。

学生探究1.以课堂中使用的遥感图像为例,让学生自己分析图像;2.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进行分类讨论。

2. 遥感的工作流程(40分钟)课堂导入1.观看PPT介绍遥感工作流程;2.引导学生思考遥感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遥感的工作流程:数据获取、数据处理、信息提取和应用;2.遥感数据的类型;3.遥感数据的获取:主动式遥感和被动式遥感。

学生探究1.针对公园空气质量监测的实例,让学生组织数据、评估卫星数据并应用数据。

2.引导学生动手处理遥感数据,并对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3. 遥感技术应用案例介绍(40分钟)课堂导入1.观看PPT介绍遥感技术应用案例;2.引导学生思考遥感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遥感在资源与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气候监测、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和海洋资源;2.遥感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城市更新、公共交通、治理环境污染、公共设施规划和应急响应等;3.遥感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作物生长监测、农作物估产、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和农业气象监测等。

学生探究1.就一项具体的遥感技术应用领域,让学生进行案例研究;2.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过程并提出创新性思考。

四、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现场分析遥感图像,练习分类判断;2.课后作业:选择一种遥感技术应用领域,研究一项具体案例并写出报告。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说课稿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说课稿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是高中地理选修 3 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遥感技术的概念、工作原理、特点以及在资源普查、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拓展地理视野,提高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教材首先通过一些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出遥感技术的概念和工作原理,让学生对遥感技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然后,详细阐述了遥感技术的特点,如探测范围广、获取资料速度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等。

最后,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遥感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空间思维能力,对于新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遥感技术作为一种较为前沿的地理信息技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少,对其工作原理和应用可能会感到较为抽象和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遥感技术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2)掌握遥感技术的特点和分类。

(3)了解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方面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遥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图像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地球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方面的应用。

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me

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me
的感知,是指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 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 射、散射等信息,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 的综合探测技术。
(2)遥感技术的优点
比较人工实地调查与利用遥感技术调查,哪一种 获取资料和信息的方法更好?
人工实地调查 花费时间 时效性 连续性 多 差(慢) 差,不能全天候观测 多 高 利用遥感技术调查 少 好(快) 好,能全天侯观测 少 低
调查人员
调查成本 调查范围
小,有些地方不能人工调查 广,连续性好,能获得人眼看不到的信息
(3)遥感技术的原理
遥感卫星
地物在不断地吸收、发射(辐射)和反射电 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不同。 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利用一定的技术设 备和装置,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 地物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 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
结构整合
手段多,获取信息量大
对于自然条件恶劣、地面工作难以展开的地区, 如高山、冰川、沙漠、沼泽、还有上面提到的地 震灾区等,或因国界限制不容易到达的地区,遥 感则很容易获得资料。
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环境灾害监测; 国ຫໍສະໝຸດ 安全; 资源普查等用途广4、遥感的特点
视域广阔,监测范围大;获得资料速 度快、周期短,能反映动态变化;手 段多,获取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 制少;用途广等
你知道吗? 遥感技术可 以打假!
曾有报道,北京中关村某高科技厂家在 建设厂房时要求使用一种高科技合成(具有质 轻、防晒等功能)材料作为房顶,但施工方在 施工过程中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有些房顶只 使用一般材料,由于外观看不出差异,厂家被 蒙在鼓里,一年后,北京某遥感专业的实习学 生在判读中关村多种波段的遥感图像时,发现 这家工厂的厂房屋顶材质不同,于是向厂方了 解,厂方否认用了不同材质,经实习学生的进 一步解释,厂家终于明白施工方用了劣质材料, 因此,施工方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并加以赔 偿。为什么肉眼难以分辨,遥感却具有“火眼 金睛”?

高中地理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案(1)(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案(1)(湘教版必修3)

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案(1)(湘教版必修3)教学目的:1.了解遥感原理。

2.了解遥感在各个部门中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遥感应用教学过程:导入:探索活动:获取土地利用信息要动用大量人力与物力,经十年才作出一幅图。

但现在利用遥感花得少的时间与金钱却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人眼的波段太窄、许多信息看不到,而人的双脚又由于许多因素限制,许多地方不能涉足”。

而遥感突破了这些限制,它真正成为了人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一、遥感:1、概念:遥感:远离目标,通过非直接接触而判定和测量物体的技术。

怎样感知?测量电磁波特征:不同的地物反射与吸收电磁波存在巨大差异。

(图:《遥感概论》P22与23两幅图)遥感不仅可以通过可见光进行感知,同时也可以通过红外线、微波、等,例如:法国的spot5卫星可以从七个波段获取信息。

为什么要分波段呢?因为不同波段不同地物的反射率与吸收率等有很大差异。

2、分类:按遥感平台高度(运载工具)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按:电磁波段分:可见光遥感、红处线遥感、微波遥感按:传感器的工作形式:被动式(接收来自地物的电磁波)、主动式(发射讯号,接收目标物反射这种辐射波的强度,如侧视雷达)3、工作流程:(选修七P24图)注意:从传感器接收信息到遥感信息应用的全过程,称为遥感技术。

4、遥感影像:基本特征:(1)像元:遥感影像上能详线区分的最小单元(2)分辨率:一个像元所代表的实际尺寸。

例:spot 5卫星的分辨率达全彩色波段可达2.5米,其它波段为5米。

中巴资源卫星二号分辨率为20米。

美国快鸟卫星为1米。

(3)光谱特征(判读):黑白:建筑物为灰白色,草地和林地颜色较深彩色:真彩色:真实反映实际地物的颜色特片假彩色:草、树和庄稼通常为灰色,水是灰色或蓝色,城市是蓝灰色二、应用:1.探测范围大:我国只要600多张左右的陆地卫星图像就可以全部覆盖。

2.获取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实地测绘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重复一次。

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3《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案.doc

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3《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案.doc

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编写人:熊志广审查人:柳明华【学习目标】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遥感技术的的发展过程、遥感的几种分类、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预习思考】【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以前获取土地利用信息要动用大量人力与物力,经十年才作出一幅图。

但现在利用遥感花很少的时间与金钱却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人眼的波段太窄,许多信息看不到,而人的双脚又由于许多因素限制,许多地方不能涉足”。

而遥感突破了这些限制,它真正成为了人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1、什么是遥感?怎样感知?遥感具有哪些特点呢?2、阅读教材内容,分析遥感的组成部分、应用领域和工作原理?【探究二】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读图回答问题:(1)上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①红外线②X光③可见光④紫外线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2)根据上图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①划分植物类型②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③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④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归纳总结】(知识、规律、方法、技巧)【课堂评估】1.下列遥感类型中,探测范围由大到小依次是()A.近地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C.航空遥感、近地遥感、航天遥感 D.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近地遥感2.下列遥感类型中.按照应用领域或专题进行分类的是()A.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B.主动式遥感、被动式遥感C.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谱段遥感3.在联合国对伊拉克违禁武器核查期间,专家使用美国的U侦察机进行空中侦察,U侦察机进行空中侦察时主要运用()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D.计算机技术4.航天遥感与航空遥感相比较()B.航天遥感对地物的分辨率比航空遥感高C.航天遥感覆盖的范围比航空遥感小D.航天遥感比航空遥感的机动性强5.阴雨天气中,对地物的分辨率较高的是()A.飞机可见光遥感 B.卫星可见光遥感D.卫星微波遥感【课后巩固】1.遥感技术的优点有()①用途广②手段多,获得的信息量大③不受地面条件限制④成本低、效益大A.①② B.①④ C.②④2.遥感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有()①识别各种农作物②计算种植面积③根据作物生长情况估计产量④农作物灾情预报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3.遥感技术可为开发、保护海洋提供支持,下列内容适合运用遥感技术的是()①海上冰山漂流监测②海上石油污染监测③近海赤潮灾害监测④海岸港口工程规划A.①② B.①②③ D.②③4.读下面两幅图回答问题。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设计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设计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学会区分不同类型的遥感平台和传感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遥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遥感技术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工作流程。

常见遥感平台和传感器的特点及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遥感影像的解译和信息提取。

遥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作流程,使学生对遥感技术有初步的认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的遥感应用案例,如土地利用监测、自然灾害评估等,引导学生分析遥感技术在其中的作用和优势。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遥感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可能面临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多媒体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遥感影像、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展示一组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提问学生这些照片是如何获取的,引出遥感技术的话题。

简单介绍遥感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天气预报、地图制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25 分钟)遥感技术的概念和原理讲解遥感的定义,即遥远的感知,不直接接触物体而获取其信息的技术。

以太阳光为例,解释电磁辐射的概念,以及物体对电磁辐射的反射、吸收和发射特性。

说明遥感技术就是通过传感器接收和记录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从而实现对物体的观测和分析。

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介绍遥感技术系统包括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接收与处理、应用等部分。

分别讲解不同类型的遥感平台,如卫星、飞机、无人机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详细介绍常见的传感器,如光学传感器、微波传感器等,以及它们的工作波段和获取信息的特点。

2019-2020年鲁教版地理必修1《遥感技术及其应用》word教案

2019-2020年鲁教版地理必修1《遥感技术及其应用》word教案

2019-2020年鲁教版地理必修1《遥感技术及其应用》word教案一、教材分析《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是鲁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单元活动的教学内容,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遥感的概念、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影像的初步判读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知识要求:了解遥感技术的特点,工作原理流程及其应用领域。

技能要求:能够运用遥感影像中的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对遥感影像进行简单的解译。

情感要求:关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在地理科学中的应用,思考和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热爱地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遥感工作原理难点:遥感影像的判读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高一学生所学内容,尚未分科的平行班内不少是学理的好手,所以并不担心学生物理知识的不足。

对于气氛不太活跃的班级一定要让学生活动起来,投入到角色中去,才能很好的理解遥感的原理。

五、教学方法1.问题探究教学法:设置若干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合作得出答案。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总结检测→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初步掌握遥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应用领域和应用前景。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并把学生科学分成若干小组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学生预习的落实情况,并了解和归纳学生的疑惑,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和更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地关系的一些相关知识,知道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资源与环境。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了,可是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水质恶化、大气污染、旱涝频发、洪水泛滥、气候变暖……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们只有合理的利用自然,把一些尖端的科技运用到对自然有利的方面,这样才能够使得人类能够可持续发展。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说课稿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说课稿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_____出版社出版的《_____》教材中的第_____章第_____节。

遥感技术作为地理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遥感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为后续学习地理信息技术的其他内容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空间思维能力,但对于遥感技术这一较为前沿的科技手段,可能了解较少。

不过,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技术充满兴趣,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这为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

(2)能够列举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方面的应用实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和处理能力。

(2)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运用遥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2)增强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地球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工作流程。

(2)遥感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

2、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遥感图像的解译。

(2)如何引导学生将遥感技术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系统地了解遥感技术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遥感技术的应用。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身体验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提高实践能力。

遥感技术及运用课程设计

遥感技术及运用课程设计

遥感技术及运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类。

2. 学生能掌握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应用。

3. 学生能了解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和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实际运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遥感图像进行简单的地物识别和分析。

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遥感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遥感技术应用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遥感技术产生兴趣,培养主动探究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学生认识到遥感技术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地理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遥感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课程目标需具备实用性、操作性和针对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遥感技术基本概念与原理- 遥感的定义与作用- 遥感技术原理及传感器类型- 遥感图像的构成与特点2. 遥感技术的分类与应用- 遥感技术的分类- 遥感技术在GIS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和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实际案例3. 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 遥感数据的基本处理方法- 遥感图像的解译与识别技巧- 遥感数据分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遥感技术应用实践- 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介绍与操作- 实际遥感图像的地物识别与分析- 学生小组设计遥感技术应用方案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遥感技术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课时:遥感技术的分类与应用第三课时: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第四课时:遥感技术应用实践教材章节关联:《高中地理》选修教材第七章: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确保学生能够在掌握遥感技术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学会实际操作和应用。

高中地理遥感技术教案模板

高中地理遥感技术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高中地理》教学目标:1. 了解遥感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应用领域。

2. 掌握遥感图像的获取和处理方法。

3. 理解遥感技术在地理环境监测、资源调查和灾害预警等方面的作用。

4. 培养学生运用遥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遥感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应用领域。

2. 遥感图像的获取和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1. 遥感图像的处理和分析。

2. 遥感技术在地理环境监测、资源调查和灾害预警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展示遥感图像,让学生初步了解遥感技术的应用。

2. 提问:什么是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在地理学中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授1. 遥感技术的概念、原理:- 遥感技术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物体,获取其信息的一种技术。

- 遥感技术包括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数据处理和分析等环节。

2. 遥感图像的获取:- 遥感图像可以通过航空摄影、卫星遥感等方式获取。

- 学生了解不同遥感平台的优缺点。

3. 遥感图像的处理:- 介绍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如图像增强、图像分类等。

- 展示一些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示例。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观察遥感图像,分析其特征。

2. 通过图像处理软件,进行简单的图像处理操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遥感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应用领域。

2. 提问:遥感技术在地理环境监测、资源调查和灾害预警等方面有哪些应用?二、新课讲授1. 遥感技术在地理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森林资源监测、水资源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 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遥感技术在地理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2. 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矿产资源调查、农业资源调查等方面的应用。

- 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3. 遥感技术在灾害预警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震、洪水、台风等灾害预警中的应用。

- 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遥感技术在灾害预警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 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案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案 湘教版必修3
课程故事
(或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评价
学以至用,激发学习兴趣。
课后合作
课后利用google earth软件搜索你认为有趣的地方的遥感影像、图片与大家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
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一、遥感技术概况
1、遥感的概念和发展
2、遥感技术系统与遥感的类型
二、遥感技术的应用
1、遥感与资源普查
2、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
预期效果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和网络资源,深入理解遥感技术对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
分析
教学内容
遥感技术的概念、发展、技术系统、类型及其应用。
教学
重点
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教学
难点
难点
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解决
办法
结合案例分析了解遥感技术的应用
学情分析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和网络资源,学生才能够深入理解遥感技术对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湘教版地理必修Ⅲ第三章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课题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授课教师
张海涛
课型
新课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设计要素
设计内容

学目标ຫໍສະໝຸດ 1、学生能用自己语言表述遥感的概念,说出遥感的分类。
2、结合实例分析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检测中的应用。
3、通过对遥感技术的学习,学生感悟新兴地理信息技术的生命力。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遥感在环境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关系图解总结本节的主要内容
对本课的知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

高中地理《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案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案 湘教版必修3
2、对比分析遥感的类型及其特点
3、观看视频,说明遥感在具体应用领域的工作原理
教师引导、展示案例
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总结提升
关系图解总结本节的主要内容
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补充
学生总结本节的主要内容
课堂实践
1.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明显区别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 )
① 红外线②X光③可见光④紫外线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根据图中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
①划分植物类型
②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③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
④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A.①②B.②③C. ③④D.①③
3.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也有不同的反射率,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的工作有 ( )
①判断水体污染
②判断人口分布
③ 分析城市大气污染
④估算工业生产总值
展示
观看体会
自主探究
1、阅读教材,了解遥感的概念、发展、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与遥感类型
2、根据教材P91活动,简述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
3、如何运用遥感技术探矿
4、如何运用遥感技术调查生物资源、水资源
5、如何运用遥感技术监测灾害
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学生阅读教材
合作交流
1、由遥感的概念入手,分析遥感技术的 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设计要素
设计内 容




1、学生能用自己语言表述遥感的概念,说出遥感的分类。
2、结合实例分析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检测中的应用。
3、通过对遥感技术的学习,学生感悟新兴地理信息技术的生命力。
教学
分析
教学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教案中图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教案中图版必修
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在地理领域的运用,树立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遥感技术的应用 难点:遥感影像的简单判读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案例教学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时间
环节内容
教学活动
核心素养交融培养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min
导入新课
播放《康熙王朝》周培公献图视频,简单介绍这个视频,并提出如下问题:
1.周培公绘制大清全图用时多长?2.数据来源,是否精确等相关问题3.今天的你,准备怎么绘制地图
1.通过观看图片,感知遥感技术的发展,以时空观念的角度去看待遥感技术的变迁
2.通过了解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树立起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敬畏。
时空观念、家国情怀、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7min
活动二:遥感影像的探究
1.展示探究问题:①什么是像元?
②怎么理解像元与分辨率的关系?③遥感影像有哪几种?在颜色与实物的判断有哪些不一样?
仔细观察图片,回答或听取他人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在谜底一层层解开的同时感受遥感技术的魅力和玛雅人的伟大
1.通过玛雅遗址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综合思维;2.通过掩埋在丛林下的古文明遗址,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综合思维
5min
课堂小结
1.展示遥感技术,并利用遥感技术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思维导图
1.通过与老师的一起总结,了解该课时的知识框架
15min
活动三:遥感技术的应用探究
展示探究问题:遥感技术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并指导学生看书找过关键词
通过看书,得出结论:灾害监测和资源普查
过任务探究,通过对教材信息的筛选和提炼,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
1.展示天津港爆炸前后的遥感影像,并展示相关问题:①这两幅遥感影像属于哪一类遥感影像?②从影像上找出爆炸发生地点,③还能不能找出其他的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教案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一、教材分析《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是鲁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单元活动的教学内容,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遥感的概念、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影像的初步判读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知识要求:了解遥感技术的特点,工作原理流程及其应用领域。

技能要求:能够运用遥感影像中的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对遥感影像进行简单的解译。

情感要求:关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在地理科学中的应用,思考和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热爱地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遥感工作原理难点:遥感影像的判读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高一学生所学内容,尚未分科的平行班内不少是学理的好手,所以并不担心学生物理知识的不足。

对于气氛不太活跃的班级一定要让学生活动起来,投入到角色中去,才能很好的理解遥感的原理。

五、教学方法1.问题探究教学法:设置若干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合作得出答案。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总结检测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初步掌握遥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应用领域和应用前景。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并把学生科学分成若干小组。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学生预习的落实情况,并了解和归纳学生的疑惑,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和更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地关系的一些相关知识,知道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资源与环境。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了,可是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水质恶化、大气污染、旱涝频发、洪水泛滥、气候变暖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们只有合理的利用自然,把一些尖端的科技运用到对自然有利的方面,这样才能够使得人类能够可持续发展。

遥感等现代技术的发展就应运而生了,它的生命力体现在其应用的范围之广上。

人们可以借助于遥感技术获取到大范围、即时的地面影像资料,为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服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先展现两幅卫星遥感图片,是关于山峡工程的,第一幅是山峡大坝在整个长江流域的位置,第二幅是山峡大坝的局部的、小范围的影像图。

把同学们带入到每个人都熟悉的环境中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知道有遥感技术这么一回事。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一)什么是遥感技术探究一:遥感系统是如何工作的?(1)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吸收、发射和反射电磁波?教师:电磁波的定义:物体所固有的发射和反射在空间传播交变的电磁场的物理量。

只要是本身温度大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可以发射电磁辐射,而世界上并不存在温度等于或低于绝对零度的物体。

所以所有的物体都发射电磁波,也能吸收和反射电磁波。

(2)遥感是如何把不同地物分开的?多媒体展示:第一幅图第二幅图第三幅图教师:遥感是通过不同地物和同一地物的不同状态辐射和反射电磁波特征不同来区分地物的。

例如:用0.06m来遥感植被和裸地,通过两者反射率的不同就可以把两地物区别开;但是同样是草地,初春、盛夏、深秋和严冬时,或者同一时间的遭受虫灾的和没有遭受虫灾的草地,对同一波段的遥感信号反射率也不同,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不同状态的草地区别开。

(3)请在下面示意图中把遥感的工作环节添在其中。

答案:(4)下面的四组资料分别说明的是遥感的哪些特点?资料一: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10km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910km左右,一张陆地卫星图像,其覆盖面积可达3万多km2。

这种展示宏观景象的图像,对地球资源和环境分析极为重要。

资料二: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

例如,陆地卫星4、5,每16天可覆盖地球一遍,NOAA气象卫星每天能收到两次图像。

Meteosat每30分钟获得同一地区的图像。

资料三: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等。

采用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遥感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

资料四: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

例如可采用可见光探测物体,也可采用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探测物体。

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还可获取地物内部信息。

例如,地面深层、水的下层,冰层下的水体,沙漠下面的地物特性等,微波波段还可以全天候的工作。

教师:资料一:探测范围大;资料二:获取资料快;资料三:受地面限制少;资料四:获取信息量大。

(二)遥感技术的应用探究二:遥感有哪些作用?(1)结合遥感原理,想一想遥感是如何对资源进行普查的?(例如:农作物估产)教师:利用不同农作物对电磁波的反射率不同可以把农作物的类型区别开,利用农作物不同生长状态对电磁波反射率不同可以对农作物产量进行评估。

例如下图:(2)结合新闻或你了解的信息,想一想遥感在防灾减灾中有哪些应用?(例如:1987年的东北大兴安岭森林大火,2019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2019年我国南方和东北的洪涝灾害以及俄罗斯的森林大火等)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以下新闻来了解。

【资料阅读】2019年6月13日以来,我国南方再次出现强降雨过程,部分省份发生较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

为了做好救灾决策技术支撑,根据国家救灾应急响应启动情况,作为国际减灾宪章(Charter)中国授权用户,国家减灾中心(民政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制定灾害监测工作方案,并紧急启动国际减灾宪章(Charter)机制,向该机制成员国提出灾害监测遥感数据需求。

国际减灾宪章(Charter)机制启动后,各成员国积极响应,紧急制定观测计划,并提供灾区历史存档数据。

下一步,国家减灾中心将利用获取的遥感卫星数据对南方受灾地区房屋倒损、基础设施损毁、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损失情况进行评估,为救灾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来自民政部网站的新闻信息(3)遥感还有哪些应用领域?教师:遥感不仅仅在资源普查和灾害监测中大显身手,还在环境监测、工程建设及规划和军事侦察等领域大有用途。

(三)学看遥感影像探究三:遥感影像的判读(1)遥感影像判读有哪些手段?教师:直接解译和间接解译(2)如何运用直接解译标志来判断地物教师:直接解译标志是地物本身的有关属性在图像上的直接反映。

如地物的形状、大小、色调、阴影等。

(3)在遥感影像上为什么不同地物色调、色彩等特征不同? 教师:因为不同地物反射和发射电磁波是不同的,那么反映在遥感影像上也就出现了色调、色彩不同的现象。

就好像我们肉眼看黑板,黑板对光的反射率低,我们看到的是黑色,粉笔写的字对光的反射率高,我们看到的是白色。

(4)在图4-4-3中,遥感影像上地物的颜色为什么和我们肉眼看到的不同?教师:因为图中的遥感影像是假彩色遥感影像。

遥感影像的分类如下,多媒体展示:地物的影像特征黑白影像建筑物为灰白色,草地和森林颜色较深真彩色影像与地物的颜色特征一致假彩色影像草、树、庄稼为红色,水为灰色或蓝色,城市为灰蓝色(5)借助间接解译标志是如何让来区分地物的?教师:间接解译标志是指与地物的属性有内在联系,通过相关分析能够推断其性质的影像特征。

例如:同样是线状地物,如果较平直,很可能就是道路,如果较弯曲或者不规则,可能就是河流。

另外河流下游宽上游窄,道路在一定距离内宽度是固定的,这也可以作为间接解译的标志。

其实间接解译标志还很多,各小组可以讨论,看大家还能想到那些。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本节课就学到这里,课下请同学们注意复习本章内容,以备章节检测。

九、板书设计一、什么是遥感技术1.地理信息技术2.遥感基本原理3.遥感工作环节4.遥感的特点二、遥感技术的应用三、学看遥感影像1.直接解译2.间接解译十、教学反思由于大部分中学的针对地理信息技术的教学条件有限,所以遥感部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虽能记忆,却不能理解,结果就是导致做题一做就错。

建议教师尽量利用多媒体教学,并多找一些实际存在的案例讲给学生,尽量让学生深入了解遥感的原理、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第四章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初步掌握遥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应用领域和应用前景。

二、预习内容(一)什么是遥感技术1.地理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包括:、、。

2.遥感的概念:遥感顾名思义,就是遥远地感知,是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在或上对地物进行感知。

3.遥感的原理:地球上的物体在不停地、和电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不同。

4.遥感的环节:包括信息的获取、、接收与处理、几个环节。

5.遥感的特点:探测大,获取资料快、受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

(二)遥感技术的应用1.应用领域:、环境监测、、工程建设规划、军事侦察、、等。

2.发展趋势:趋于实用化、和。

(三)学看遥感影像1.在遥感影像上,不同地物有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是判读识别各种地物的依据,这些都称为标志,又称标志。

它分为标志和标志。

2.直接解译标志指能够直接反应和表现的遥感影像的各种特征。

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影像上的。

3.间接解译标志指能够间接反应和表现的遥感影像的各种特征,借助它可以推断其他的相关地物。

4.由于不同地区的差异、的差异,以及的季节差异,因此不同地区、不同波段、不同季节的影像解译标志是不同的,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遥感技术的特点2.掌握遥感的工作原理流程及其应用领域。

3.会初步分析判断遥感影像学习重难点:重点:遥感原理难点:遥感影像的判读二、学习过程(一)什么是遥感技术探究一:遥感系统是如何工作的?(1)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吸收、发射和反射电磁波?(2)遥感是如何把不同地物分开的?(3)请在下面示意图中把遥感的工作环节添在其中。

(4)下面的四组资料分别说明的是遥感的哪些特点?资料一: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10km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910km左右,一张陆地卫星图像,其覆盖面积可达3万多km2。

这种展示宏观景象的图像,对地球资源和环境分析极为重要。

资料二: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

例如,陆地卫星4、5,每16天可覆盖地球一遍,NOAA气象卫星每天能收到两次图像。

Meteosat每30分钟获得同一地区的图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