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的“支架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教学中的“支架问题”

一、神奇的六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对比着读一读两篇学生的习作。

习作一

监考老师

叮铃铃,考试的铃声响了。

随着铃声,进来一位男老师,他的个子很高,四十多岁。上身穿一件灰色的夹克衫,下身穿一条蓝裤子。黑黑的头发,浓浓的眉毛,大眼睛,高鼻梁,大嘴巴。他走进教室咳嗽了两声,然后走上讲台。

他先宣布了考场纪律,然后就开始发卷。发完试卷,他又给我们念了一遍题。开始我觉得他很凶,后来觉得他一点儿也不凶。

他一会儿坐在讲台上看着我们,一会儿到下面看同学答题。他走到我跟前,还跟我笑了一下。

叮铃铃,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他就开始收卷子,收完卷子,就拿着卷子走了。

习作二

监考老师

我平时参加考试一点也不紧张,这次考试却有点紧张。因为这次不是我们的老师监考。在我的印象中,其他班老师监考都有点凶。

我坐在教室里,见一位女老师和一位男老师在我们教室门口说话,我心想,但愿监考老师是那位女老师,因为那位女老师看上去很和善,而那位男老师的样子有些凶。我想,要是那位男老师监考我们,他走到我身边,我会吓得连字都不会写。

铃声响了之后,是那位男老师走上我们教室的讲台。他一走上讲台就说:“必须遵守考场纪律,不允许作弊,不允许交头接耳。谁违反了考场纪律,我就会请谁立即离开考场!”听他这么一说,我觉得他果然很凶。我的心就有些慌,尽管我没打算作弊。

他发完试卷,又走上讲台说:“大家先不要急着答题,我发现卷子有些题目印得不清楚,我给大家把不清楚的题目念一遍。”他念完题目又说:“大家开始答题吧,不要紧张,越放松越能发挥的好。别看错题,也别漏掉题。”这时候又觉得他一点也不凶。他对我们就像对自己的学生一样。

考试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他走下来看同学们答卷,走到我身边时,他停住了。我抬头看着他,他朝我笑了笑,还点了点头,大概是见我答的不错。考试快要结束时,还笑得出了点声。他肯定见我做不出那道题,急得一个劲的挠头,看我的样子有点好笑。

这位监考老师给我的印象越来越好,我甚至希望他当我的班主任。

读完后有什么感觉?是不是感觉到习作二的作者的写作水平明显比习作一的作者高出一大截?事实上这两篇文章是同一位学生相隔时间不长先后写出来的。而且在写第二篇之前并没有经过专门的写作技能训练,只是老师给他写了六个问题,这位学生用笔进行了回答。他回答的内容连在一起就成了习作二。为了让大家了解得更清楚,我还是先来简单地叙述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

有一年某小学五年级期末考试的作文题是《监考老师》,要求写上一节监考数学的老师。多数学生说这题目出得“太损”。因为这次监考的老师都不是本班的老师,在这之前,他们对这些老师半点都不了解。有位同学的母亲曾和育英老师一起工作过,她带着孩子,拿着语文试卷找到育英老师了。她说,40分的作文题,她的孩子只得了27分。老师要求写400字以上,她的孩子写了不到300字。那个孩子说,他把监考老师咳嗽的声音都写上了,再也找不到可写的内容了。育英老师把他的作文看了一遍,发现他只是写了监考老师的外貌和监考过程,有许多应该写的内容没有写进去。育英老师就拿出稿纸对他说:“现在我写几个问题,你来答。”学生答完后,育英老师问他:“假如现在让你写监考老师,你觉得有困难吗?”他想了想说:“我还是觉得写不了多少字。”育英老师笑了一下说:“你已经写出来了,有600字左右。你把你答的这

由于下文要对这六个问题进行分析,我就顾不得啰嗦,如同孔乙己“排钱”一般,将它们逐一排出。大家也可以将这六个问题与第二篇习作的每一段对应起来读一读,看看它们是不是存在着这种问与答的关系。

1.你平时考试紧张不紧张?这一次呢?如紧张,说明为什么?

2.你坐进教室,在等监考老师来时,想了些什么?

3.监考老师走上讲台说了些什么?你的感觉是什么?

4.监考老师发完试卷,又说了些什么?你的感觉是什么?

5.在考试过程中,监考老师在你身边停留过没有?如果停留了,把他停留在你身边时的情景写出来。

6.他给你的最后印象是什么?

二、“六个问题”的作文教学价值辨析

下面就这六个问题展开讨论。

从事情的经过来看,学生正是在这六个问题的支持下,完成了第二篇习作。

题”。学习支架有多种表现形式,如范例、问题、建议、向导、图表等,问题是其中最为常见的支架之一。从这个案例来看,这些“支架问题”对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习作的支持力度很大,那它们到底从哪些方面对这位学生的写作进行了支持和帮助呢?下面从三个维度进行具体分析。

(一)对“为谁写”的指引

我们首先跳开“问题”的内容来讨论“回答问题”这一形式,思考它与“写作文”有什么不同?特别是学生对二者在感觉上有什么差别?前文提到,学生答完后,育英老师问他:“假如现在让你写监考老师,你觉得有困难吗?”学生想了想说:“我还是觉得写不了多少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感觉他不是在写文章,而仅仅是在回答育英老师的问题。与一般口头问答不同的是,他是在用笔头回答老师的问题。在这位学生看来“回答问题”与“写文章”绝不是一码事。事实上学生已经将一篇质量不错的文章的内容已经完全写出来了,可是他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并没有感到“写作文”一样的困难,这主要是因为他清清楚楚地知道,这里是在回答老师的问题,育英老师就坐在他的面前,老师关心什么,需要了解什么,在“问题”中写得清清楚楚。这种回答问题的方式与写作文最具实质意义的不同处就在于,回答问题时学生自然会有明确的目的意识和交流对象意识,他知道他是在为谁答的,为谁写的。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育英老师的六个问题实际上是潜含了交流对象意识或读者意识的作文教学支架。

共3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反观我们的作文教学,我们很少从交流的角度来考虑,学生往往并不能真切地知道写作的目的是什么,作文的读者是谁,读者关心什么,希望从他们的文章中读到什么。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语言的表达上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上面的考场作文,只是简单地写了监考老师的外貌和监考过程,因为这位学生只是知道这是考试作文,必须完成多少字数,至于达到什么交流目的,自然不去理会。因此,如果我们能在作文教学中,设计有效的支架来指引学生为自己的读者考虑,必然会有助于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二)对“写什么”的指引

我们再回过头去仔细体会这六个问题在指向性方面有何共同点?问题1是平时考试紧张不紧张;问题2是在监考老师来时,想了些什么;问题3是针对学生对监考老师走上讲台说话时的感觉;问题4是针对学生在监考老师发完试卷后的感觉;问题5要求写出监考老师停留在身边时的情景;问题6要求写出学生对监考老师的最后印象。我们能清楚地意识到,这六个问题在指向性上的共同点就是指向学生最有感触的部分,换句话说,就是指向学生的最有体验的部分。这些“支架问题”中潜含了写作内容指向学生体验的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