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期考试题-附答案 9

合集下载

九年级统计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统计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统计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某市为了分析全市9 800名初中毕业生的数学考试成绩,共抽取50本试卷,每本都是30份,则样本容量是………………………………………………………( )(A )30 (B )50 (C )1 500 (D )9 8002.有下面四种说法:(1)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可以大于其中每一个数据;(2)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可以大于除其中1个数据外的所有数据;(3)一组数据的标准差是这组数据的方差的平方;(4)通常是用样本的频率分布去估计相应总体的分布.其中正确的有……………………………………………………………( )(A)1种 (B )2种 (C )3种 (D)4种3.已知样本数据x 1,x 2,…,x 10,其中x 1,x 2,x 3的平均数为a ,x 4,x 5,x 6,…,x 10的平均数为b ,则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为……………………………………( )(A )2b a + (B )1073b a + (C)1037b a + (D)10b a + 4.已知样本数据x 1,x 2,…,x n 的方差为4,则数据2x 1+3,2x 2+3,…,2x n +3的方差为………………………………………………………………( )(A)11 (B )9 (C)4 (D)165.同一总体的两个样本,甲样本的方差是2-1,乙样本的方差是3-2,则( )(A )甲的样本容量小 (B)甲的样本平均数小(C )乙的平均数小 (D )乙的波动较小6.某校有500名学生参加毕业会考,其中数学成绩在85~100分之间的有共180人,这个分数段的频率是……………………………………………………………( )(A)180 (B )0。

36 (C)0。

18 (D )5007.某校男子足球队22名队员的年龄如下:16 17 17 18 14 18 16 18 17 18 1918 17 15 18 17 16 18 17 18 17 18这些队员年龄的众数与中位数分别是……………………………………( )(A )17岁与18岁 (B )18岁与17岁 (C )17岁与17岁 (D )18岁与18岁8.抽查了某学校六月份里5天的日用电量,结果如下(单位:kW ).400 410 395 405 390根据以上数据,估计这所学校六月份的总用电量为……………………( )(A)12 400 kW (B)12 000 kW (C)2 000 kW (D )400 kW9.已知下列说法:(1)众数所在的组的频率最大;(2)各组频数之和为1;(3)如果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15,组距为3,那么这组数据应分为5组;(4)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每个小长方形的高与这一组的频数成正比例.正确的说法是……………………………………………………………( )(A )(1)(3) (B)(2)(3) (C)(3)(4) (D)(4)10.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的变化情况如图.从图上看,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1995所~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逐年减小(B)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开始回升(C)这7年中,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D)这7年中,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有增有减(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11.一批灯泡共有2万个,为了考察这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抽查了50个灯泡的使用寿命,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__________,样本容量是__________,个体是__________.12.一个班5名学生参加一次演讲比赛,平均得分是89分,有2名学生得87分,两名学生得92分,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______.13.某次考试A,B,C,D,E这5名学生的平均分为62分,若学生A除外,其余学生的平均得分为60分,那么学生A的得分是__________.14.样本数据-1,2,0,-3,-2,3,1的标准差等于__________.15.把容量是64的样本分成8组,从第1组到第4组的频数分别是5,7,11,13,第5组到第7组的频率是0。

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的主要区别在于:A. 数值大小B. 是否具有确定性C. 是否可测量D. 是否随机2. 下列哪个不是描述性统计的内容?A. 均值B. 方差C. 标准差D. 抽样3. 正态分布的特点是:A. 均值、中位数、众数相等B. 均值、方差、标准差相等C. 均值、方差、众数相等D. 中位数、方差、众数相等4. 以下哪个是参数估计中的点估计?A. 置信区间B. 标准误差C. 样本均值D. 样本方差5.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不包括:A. 建立假设B. 选择检验统计量C. 计算P值D. 确定样本容量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统计学中,数据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7.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8. 统计学中的“大数定律”指的是________。

9. 抽样分布中的t分布适用于________。

10. 回归分析中,决定系数(R²)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中心极限定理的含义。

12. 解释什么是标准正态分布,并说明其特点。

13. 说明什么是置信区间,并解释其在统计推断中的作用。

14. 描述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15. 给定一组数据:2, 3, 5, 7, 11,请计算其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

16. 假设某工厂产品的重量服从正态分布,均值为50克,标准差为2克。

如果从该工厂随机抽取100个产品,求这100个产品的平均重量的95%置信区间。

17. 已知两组数据X和Y的相关系数为0.8,X的样本均值为10,样本标准差为2,Y的样本均值为15,样本标准差为3。

请计算线性回归方程。

18. 假设进行一项实验,得到以下数据:组1平均值为5,标准差为1;组2平均值为7,标准差为2。

如果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求t值和P值。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10分)19. 论述在实际研究中,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来分析数据,并举例说明。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F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T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T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T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F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F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F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F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F。

10、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T11、女性是品质标志。

T12、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是质量指标T13、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是各单位的差异性。

F14、变异是指各种标志或各种指标之间的名称的差异。

F9、调查某校学生,学生“一天中用于学习的时间”是(A)A、标志13、研究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时,职工总人数是(B) B数量指标14、某银行的某年末的储蓄存款余额(C)C、可能是统计指标,也可能是数量标志15、年龄是(B)B、离散型变量四、多项选择题1、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BCE)A、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B、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人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D、男女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E、人的年龄是变量2、统计总体的特征表现为(ACD)A、大量性B、数量性C、同质D、差异性 E、客观性3、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ABCDE)A、劳动生产率 B、产品合格率C、人口密度D、产品单位成本E、经济增长速度4、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BC)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固定资产净值D、劳动生产率 E、平均工资5、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BD)A、性别 B、出勤人数C、产品等级D、产品产量 E 文化程度6、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ABE)A、人口性别B、工资级别C、考试分数 D、商品使用寿命 E、企业所有制性质7、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有(BE)A、粮食产量B、人口年龄C、职工工资D、人体身高E、设备台数8、研究某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工资”对于各个职工而言是(ABE)A、标志B、数量标志C、指标D、数量指标E、变量9、连续变量的数值(ACD)A、是连续不断的B、是以整数断开的C、用测量或计算方法取得D、相邻两值之间可取无限数值E、相邻两值之间不可能有小数10、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BCE) A、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不能离开总体而存在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示。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一)1、一个统计总体( d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2、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C )A 、2000名学生B、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C、每一名学生D、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3、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b )。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C、该地每一国有商业企业D、该地每一商业企业4、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C )。

A、工业普查B、工业设备调查C、职工调查D、未安装设备调查5、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10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b )。

A、调查时间B、调查期限C、标准时间D、登记期限6、某连续变量分为5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则( B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60在第三组,80在第五组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7、已知某局所属12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要求计算该局职工的平均工资,应该采用( a )A、简单算术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加权调和平均法D、几何平均法8、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B )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9、某地区有10万人,共有80个医院。

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 C )。

A、平均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发展水平指标10、时间序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b )。

A、相对数时间序列B、时期数列C、间断时点数列D、平均数时间序列11、根据时间序列用最小平方法配合二次曲线,所依据的样本资料的特点是( b )。

A 、时间序列中各期的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B 、各期的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C 、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等D 、各期同比增长量的大体相12、红星机械厂计划规定,今年甲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降低4%,实际执行的结果降低了5%,则该产品单位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的算式为C )。

统计学复习试题与答案

统计学复习试题与答案

泉州师院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本科2008级《统计学》期末复习试卷A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并在原题上改正。

每小题2分,共10分)1.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

( )2.相关系数为零,说明两现象之间毫无关系。

( )3.方差分析是为了推断多个总体的方差是否相等而进行的假设检验。

( )4.对总体参数提出某种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判断假设是否成立的过程称为参数估计。

( )5.统计表的总标题位于表的上端,统计图的总标题也是位于图的上端( )二、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1.某森林公园的一项研究试图确定哪些因素有利于成年松树长到60英尺以上的高度。

经估计,森林公园长着25000棵成年松树,该研究需要从中随机抽取250棵成年松树并丈量它们的高度后进行分析。

该研究的总体是( )A. 250棵成年松树B.公园里25000棵成年松树C.所有高于60英尺的成年松树D.森林公园中所有年龄的松树2.从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0的总体中,抽出一个50 n 的简单随机样本,样本均值的数学期望和方差分别为( )A. 100和2B. 100和0.2C. 10和1.4D. 10和23.若两个变量的平均水平接近,标准差越大的变量,其( )A .标准差代表性越大B .离散程度越大C .稳定性越高D .分布偏斜程度越严重4.某电视台就“你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哪个”随机询问了200名观众,为了度量调查数据的集中趋势,需要运用的指标是( )A .算术平均数B .几何平均数C .中位数D .众数5.将抽样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某种规则划分为不同的层,然后从不同的层中独立、随机地抽取样本,这种抽样方式称为(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整群抽样D.系统抽样6.对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时,其他条件不变,置信度1-α 越小,则( )A .抽样推断的准确度越低B .抽样推断的把握程度越高C .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越大D .允许误差范围越小7.点估计的缺点是( )A.不能给出总体参数的准确估计B.不能给出总体参数的有效估计C.不能给出点估计值与总体参数真实值接近程度的度量D.不能给出总体参数的准确区间8.假设检验中,拒绝域的大小与我们事先选定的()A.统计量有一定关系 B.临界值有一定关系C.置信水平有一定关系 D.显著性水平有一定关系9.假设检验是对未知总体某个特征提出某种假设,而验证假设是否成立的资料是()A.样本资料 B.总体全部资料C. 重点资料D.典型资料10.下面现象间的关系属于相关关系的是()A.圆的周长和它的半径之间的关系B.价格不变条件下,商品销售额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C.家庭收入愈多,其消费支出也有增长的趋势D.正方形面积和它的边长之间的关系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统计”一词有三种理解()A. 统计工作B. 统计资料C. 统计信息D. 统计科学2.根据某样本资料得居民平均收入(万元)与某种产品销售量(台)之间的回归方程为xy6820ˆ+=,这意味着()A.居民平均收入与某种产品销售量之间是负相关B.居民平均收入与某种产品销售量之间是正相关C.居民平均收入为1万元时,某种产品的销售量平均为826台D.居民平均收入每增加1万元,某种产品销售量平均增加6台E.居民平均收入每增加1万元,某种产品销售量平均减少6台3.在参数估计中,评价估计量好坏的标准有()A. 无偏性B. 有效性C. 相合性D. 一致性4.假设检验中所犯错误有两种类型()A. 取真错误B. 弃真错误C. 取伪错误D. 弃伪错误5.样本单位数取决于下列因素()A. 被研究总体的标志变异程度B. 抽样极限误差C. 抽样调查组织方式和抽样方法D. 研究的代价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在实际试验中,许多不能控制的偶然因素引起试验结果数值的差异,称为______误差。

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填空题1 •标志是说明________ 特征的;指标是说明 __________ 数量特征的。

2. 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志可以分为_标志和标志。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量按变量值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变量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量。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计学是研究如何__________ 、、显示、统计资料的方法论性质的科学。

5. 配第在他的代表作《》中;用数字来描述;用数字、重量和尺度来计量;为统计学的创立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二、判断题1. 企业拥有的设备台数是连续型变量。

()2. 学生年龄是离散型变量。

()3. 学习成绩是数量标志。

()4. 政治算术学派的创始人是比利时的科学家凯特勒;他把概率论正式引进统计学。

()5. 指标是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的。

()6. 对有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

()7. 总体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而变化。

()8. 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总体单位是该企业的每一位职工。

()9. 数量指标数值大小与总体的范围大小有直接关系。

()10. 某班平均成绩是质量指标。

()三、单项选择题1. 考察全国的工业企业的情况时;以下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A. 产业分类B.劳动生产率C.所有制形式D. 企业名称2. 要考察全国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其统计总体是()。

A.全国所有居民户B.全国的住宅C.各省市自治区D.某一居民户3. 若要了解全国石油企业采油设备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全国所有油田B.每一个油田C.每一台采油设备D.所有采油设备4. 关于指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B. 指标都是用数字表示的C. 数量指标用数字表示;质量指标用文字表示D.指标都是用文字表示的5. 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统计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统计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统计专业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是描述总体参数的?A. 样本均值B. 总体均值C. 样本标准差D. 总体标准差2. 假设检验中的零假设通常表示什么?A. 研究者想要证明的效应B. 研究者想要拒绝的效应C. 研究者认为不存在效应D. 研究者认为存在效应3. 在回归分析中,如果自变量X与因变量Y的相关系数为0,这意味着什么?A. X和Y之间存在线性关系B. X和Y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C. X和Y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D. X和Y之间存在强线性关系4. 以下哪个是描述性统计分析中的度量?A. 回归系数B. 均值C. 标准误D. 置信区间5. 抽样分布是什么的分布?A. 总体B. 样本C. 总体参数D. 样本统计量6. 以下哪个是统计学中常用的离散型分布?A. 正态分布B. 二项分布C. 泊松分布D. 均匀分布7. 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度量是:A. 方差B. 标准差C. 均值D. 众数8. 以下哪个不是统计图?A. 条形图B. 散点图C. 箱线图D. 流程图9. 以下哪个是衡量数据变异程度的度量?A. 均值B. 方差C. 标准差D. 范围10. 以下哪个是时间序列分析中常用的方法?A. 回归分析B. 因子分析C. 移动平均D. 主成分分析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中心极限定理的含义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12. 解释什么是抽样误差,并举例说明它如何影响统计推断。

13. 描述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

三、计算题(每题25分,共50分)14. 假设有一个样本数据集,其均值为50,标准差为10,样本量为100。

计算样本均值的95%置信区间。

15. 给定两个变量X和Y的散点图,如果计算出的相关系数为0.6,并且回归方程为Y = 2X + 3,请计算当X增加1个单位时,Y的平均变化量是多少?四、论述题(共30分)16. 论述统计推断与描述性统计的区别,并举例说明它们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统计学去年试题1、一个统计总体()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2、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A 、2000名学生 B、 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C、每一名学生D、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3、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C、该地每一国有商业企业D、该地每一商业企业4、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

A、工业普查B、工业设备调查C、职工调查D、未安装设备调查5、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10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

A、调查时间B、调查期限C、标准时间D、登记期限6、某连续变量分为5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则()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60在第三组,80在第五组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7、已知某局所属12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要求计算该局职工的平均工资,应该采用( )A、简单算术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加权调和平均法D、几何平均法8、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9、某地区有10万人,共有80个医院。

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

A、平均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发展水平指标10、时间序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A、相对数时间序列B、时期数列C、间断时点数列D、平均数时间序列11、根据时间序列用最小平方法配合二次曲线,所依据的样本资料的特点是()。

A、时间序列中各期的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B、各期的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C、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等D、各期同比增长量的大体相12、红星机械厂计划规定,今年甲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降低4%,实际执行的结果降低了5%,则该产品单位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的算式为()。

统计学测试题(附答案)

统计学测试题(附答案)

统计学测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在双侧检验中,原假设与备择假设应选为()。

A、H0:M ≠M0,H1:M = M0B、H0:M= M0 ,H1:M<M0C、H0:M= M0 ,H1:M ≠M0D、H0:M = M0 ,H1:M ≥M0正确答案:C2、由变量y倚变量x回归和由变量x倚变量y回归所得到的回归方程是不同的,这表现在()。

A、一个是直线方程,另一个是曲线方程B、与方程对应的两条直线只有一条经过点C、方程中参数不同,意义也不同D、参数估计的方法不同正确答案:C3、连续调查与不连续调查的划分依据是()。

A、调查的组织形式B、调查单位包括的范围是否全面C、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D、调查资料的来源正确答案:C4、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

A、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B、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C、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D、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正确答案:C5、统计整理是()。

A、统计调查的前提,统计分析的继续B、统计研究的最终阶段C、统计分析的前提,统计调查的继续D、统计研究的初始阶段正确答案:C6、标志的具体表现是指()。

A、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属性B、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数值C、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属性或数值D、如性别正确答案:C7、按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可以使()。

A、推算的各期水平之和等于各期实际水平之和B、推算的各期增长量等于实际的逐期增长量C、推算的各期定基发展速度等于实际的各期定基发展速度D、推算的期末水平等于实际期末水平正确答案:D8、现有一数列:3,9,27,81,243,729,2 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最好用()。

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中位数正确答案:C9、某质量管理部门对某企业准备出厂的180件产品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有170件为合格品,为证明该企业的全部产品的合格率是否达到95%,应采用哪一种假设检验()。

统计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

统计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

统计基础知识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1.研究某校学生的状况,则总体是()A该校全体师生B该校全体学生C该校全部师生人数D该校学生各科成绩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分为()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C实物指标与价值指标D总体单位总量与总体指标总量3.调查单位的指标总是占总体指标总量绝大比重的统计调查是()A普查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4.统计调查中的调查时间是指()A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间B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C调查资料所属的标准时点D调查工作结束的最后期限5.动态数列中基本的数列是()A绝对数动态数列B相对数动态数列C平均数动态数列D相对数动态数列和平均数动态数列6.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样本单位数越多,则()A系统误差越大B系统误差越小C抽样误差越大D抽样误差越小7.对某企业的所有工人先按工种分组,然后再对工种的工人按性别分组,这种分组是()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C平行分组体系D按数量标志分组8.统计表从内容上看包括()A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B总标题、标目和指标C简单表和复合表D主词和宾词9.某企业甲车间的劳动生产率是乙车间的1.2倍,这个指标是()A比较相对数B比例相对数C结构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10.某企业计划本年度工人人数较上年增长2%,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则要求劳动生产率比上年增长()A50% B2% C2.04% D1.96%11.()是构成统计总体的前提。

A同质性B大量性C差异性D可比性12.下列指标中,()是总量指标。

A 产品平均成本B设备利用率C流动资金余额D计划完成程度13.动态相对指标是现象数值在不同()的对比。

A 时间B空间C部分 D 单位14.在综合指数中,要观测数量指标的变化,就要将质量指标()A独立出来B排除在外C固定不变D动态对比15.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的指标是()A样本方差B总体方差C抽样极限误差D抽样平均误差16.()是数量标志在总体各单位之间数量差异抽样化的结果。

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内容?A. 计算平均数B. 计算中位数C. 计算标准差D. 进行假设检验答案:D2. 总体和样本的关系是:A. 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B. 总体是样本的一部分C. 总体和样本是相同的D. 总体和样本没有关系答案:A3. 以下哪个不是统计量?A. 平均数B. 方差C. 众数D. 总体答案:D4. 标准正态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是:A. 0, 1B. 1, 0C. -1, 1D. 1, 1答案:A5. 以下哪个是参数估计的步骤?A. 收集数据B. 建立假设C. 计算统计量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6.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 (-1, 1)B. (0, 1)C. [-1, 1]D. 无限制答案:C7. 以下哪个是统计推断的前提?A. 随机抽样B. 总体分布已知C. 样本量足够大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A8. 以下哪个是时间序列分析的目的?A. 预测未来趋势B. 描述过去数据C. 分析数据关系D. 以上都是答案:A9. 以下哪个是统计图表?A. 散点图B. 柱状图C. 饼图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10. 以下哪个是统计软件?A. ExcelB. RC. SPSS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别是什么?答案:描述统计主要关注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它通过图表和数值来描述数据的特征,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而推断统计则是基于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它涉及概率论和假设检验,目的是估计总体参数或检验关于总体的假设。

2. 什么是正态分布?其特点有哪些?答案:正态分布是一种连续概率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呈钟形曲线。

其特点包括:对称性,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相等;其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标准正态分布曲线是正态分布的基准形式;大多数数据值集中在均值附近。

3. 什么是假设检验?其基本步骤有哪些?答案:假设检验是统计推断的一种方法,用于基于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或检验。

统计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

统计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

统计基础知识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1.研究某校学生的状况,则总体是()A该校全体师生 B该校全体学生C该校全部师生人数 D该校学生各科成绩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分为()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C实物指标与价值指标 D总体单位总量与总体指标总量3.调查单位的指标总是占总体指标总量绝大比重的统计调查是()A普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4.统计调查中的调查时间是指()A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间 B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C调查资料所属的标准时点 D调查工作结束的最后期限5.动态数列中基本的数列是()A绝对数动态数列 B相对数动态数列C平均数动态数列 D相对数动态数列和平均数动态数列6.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样本单位数越多,则()A系统误差越大 B系统误差越小 C抽样误差越大 D抽样误差越小7.对某企业的所有工人先按工种分组,然后再对工种的工人按性别分组,这种分组是()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平行分组体系 D按数量标志分组8.统计表从内容上看包括()A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 B总标题、标目和指标C简单表和复合表 D主词和宾词9.某企业甲车间的劳动生产率是乙车间的1.2倍,这个指标是()A比较相对数 B比例相对数 C结构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10.某企业计划本年度工人人数较上年增长2%,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则要求劳动生产率比上年增长()A50% B2% C2.04% D1.96%11.()是构成统计总体的前提。

A同质性 B大量性 C差异性 D可比性12.下列指标中,()是总量指标。

A 产品平均成本 B设备利用率 C流动资金余额 D计划完成程度13.动态相对指标是现象数值在不同()的对比。

A 时间 B空间 C部分 D 单位14.在综合指数中,要观测数量指标的变化,就要将质量指标()A独立出来 B排除在外 C固定不变 D动态对比15.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的指标是()A样本方差 B总体方差 C抽样极限误差 D抽样平均误差16.()是数量标志在总体各单位之间数量差异抽样化的结果。

统计学习题答案(九、十、十一)

统计学习题答案(九、十、十一)

第九章习题一、名词解释时间序列:是指反映客观现象的同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序列。

发展水平:是指时间序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反映的是现象在不同时间发展所达到的规模和水平。

增长水平:简称增长量,是时间序列中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之差,其计算公式为:增长量=报告期发展水平-基期发展水平。

由于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增长量可以分为逐期增长量和累积增长量。

发展速度:是两个时期发展水平对比而得到的结果,表明现象发展的程度,说明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百分之几(或若干倍)。

增长速度:是根据增减量与基期水平对比而求得的一种相对数,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数量增减的方向和程度的动态分析指标。

加法模型:假设各构成部分对时间序列的影响是可加的,并且是相互独立的,这样就可以把时间序列Y表示为:Y=T+S+C+I。

按照这种模型,时间序列的发展变化是4种因素叠加而成的。

乘法模型:假设四个因素变动之间存在某些相互影响的关系,则时间序列各期水平的数值就是四种因素相乘的乘积,其分解模型为:Y=T×S×C×I。

按照这种模型,时间序列的发展变化是4种因素乘积而成的倍比关系。

一次指数平滑法:一次指数平滑法是指以最后的一个第一次指数平滑。

如果为了使指数平滑值敏感地反映最新观察值的变化,应取较大α值,如果所求指数平滑值是用来代表该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值,则应取较小α值。

季节变动:由于季节气候(春、夏、秋、冬、晴、阴、雨等)和社会习惯(春节、端午、重阳等)等原因,客观现象普遍存在季节变动影响(服装的销售量,农作物的生长,旅游人次;等等)。

测定季节变动的规律,主要在于测定季节指数,常用的测定季节指数的方法有简单平均法和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

循环波动:循环波动的周期在一年以上且长短不一,可采用剩余法对循环波动进行分析。

二、单项选择1~5:D A B C D 6~10:B A D C D三、简答题1、根据时点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分别有哪几种类型?请分别予以说明。

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

1.下列各项中,( c )属于统计行致处罚。

A、开除B、撤职C、罚款D、责令改正2、我国统计工作实行( d )的管理体制。

A、垂直领导B、统一领导分级负责C、分级镘导D、相互协作3.《统计法》规定,一切( a )都必须依法如实、按时腹行报送统计资料的义务。

A、统计调查对象B、国家机关C、社会团体 D.企业事业蛆织和个体工商户4、统计工作的统一性,最关键的是统计( d )的集中统一。

A、标准B、制度C、调查方法D、管理体制5、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 a )的职权。

A、统计调查、统计报齿,统计监督B、正统计调查,统计报告,境计分析C、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挠汁检查D、烧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研究6.吊销涉外社会调查许可证属于( c )。

A、刑事法律责任B、民亭法律责任C、行敢法律责任D、其他责任形式9.统计调查在整个统计工作中,担负着提供( )的任务。

A、大量资料B、基础资料C、准确资料D、认全面资料8、查处统计违法案件,凋查人员不得少于( )人.A.1 B、2C、 3 D.投有规定9.部门统计调查范围内的统汁资料,由主管邡门的统计机构或统汁负贵人( )。

A、统一管理B、批准C、审批D、檀定10.《统计法》规定,属于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非经( )同意,不得泄露.A、县级以上保密机关B、县级以上统计机构C、本人D、法院11.统计行政法规不得与( )相抵触.A、法律B、地方性法规C、统计行政规章D、国务院规范性文件12.下列各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企业境计机构是政府统计机构的一部分B、统计师是一种高级职称C、国家统计局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D.部门统计机构受同级政府综合统计机构的领导13、国家境计数据以( )公布的数据为准.A、国家统计局B、国务院C、信息产业部 D.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4、某乡实有乡镇企业11个,实际产值1362万元,但该乡凭空编造了4个乡镇企业,并重其名下合计上报产值108万元.该乡的行为属于( )统计资料的行为.A、虚报B、瞒报C、编造D、伪造15.统计法基本原则贯穿于( ).A、统计行政法规B、全部境汁法律规范C、统计制度D、整个统计工作16,行政处分可以适用于( ).A、所有统计人员B、违法责任人C、国家工作人员D、机关法人17,利用统计谰查窃取国家秘密的行为,侵犯的客体是( ).A.国家主权 B、国家的安全和利益C、国家的经济安全D、社会公众利益18.拒绝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的行为属于( ).A.违规行为 B、违纪行为C、犯罪行为D、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19,统计检查机构办理统计违法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后( )内结案。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共9篇)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共9篇)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共9篇)统计学试题及答案(一): 统计学测试题,第一题、单项选择题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A、社会经济总体现象B、社会经济个体现象C、任意现象D、自然现象2、将统计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A、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B、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C、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D、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3、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共同点是( ).A、两者均是反映同一总体的一般水平B、都是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C、两者均可消除现象波动的影响D、共同反映同质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一般水平4、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r=0B、-1≤r≤0C、0≤r≤1D、-1≤r≤15、两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称为().A、单相关B、复相关C、无相关D、负相关第二题、多项选择题1、重点调查( ).A、可以用于一次性调查B、可以用于经常性调查C、可以用于一次性调查,也可用于经常性调查D、不能用于一次性调查E、不能用于经常性调查2、抽样平均误差( )A、不包括登记性误差B、不包括系统性误差C、包括登记性误差D、包括系统性误差E、不包括偏差3、抽样推断包括( )A、点估计B、区间估计C、双侧检验D、单侧检验E、定值估计4、抽样推断具有的特点是( )A、可以根据部分的实际资料对总体未知的数量特征作出估计,是非全面调查B、是非全面调查,只能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C、是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单位D、抽样误差是必然存在的.但可以事先计算和控制E、样本单位是根据人的主观意志确定的5、下列现象属相关关系的是().A、家庭收入越多,则消费也增长B、圆的半径越大,则圆面积也越大C、一般地说,一个国家文化素质越高,则人口的平均寿命也越长D、一般地说,施肥量增加,农作物收获率也增加E、体积随温度升高而膨胀,随压力加大而收缩题目太多,懒得回答.统计学试题及答案(二): 统计学试题答案五种新型车的最高时速为100、125、115、175、120.则标准差为()A、28.4165B、807.5C、25.4165D、6468个变量值,其对6的离差分别为-3、-2、0、0、4、3、4、2,可知()A、这8个数中有负数B、这8个数的均值为0C、这8个数的均值为7D、这8个数的均值为6某班统计学成绩平均70分,最高96分,最低62分,可计算的离散程度指标是()A、方差B、极差C、标准差D、变异系数在集中趋势的测量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是()A、均值B、几何平均数C、调和平均数D、众数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等于样本均值加减边际误差,其中的边际误差等于所求置信水平的临界值乘以()A、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B、样本标准差C、样本方差D、总体标准差对于右偏分布,均值、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为()A、均值>中位数>众数B、中位数>均值>众数C、众数>中位数>均值D、众数>均值>中位数将某企业职工的月收入划分为为2023以下、2023-3000、3000-4000、4000-5000、5000以上共5组.第一组的组中值为()A、2023B、1000C、1500D、2500满足不同年份产品成本的直线方程为 ,回归系数1.75表示()A、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1.75个单位B、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75个单位C、产品成本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需要1.75年D、时间每减少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1.75个单位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A、相关程度低B、不存在任何关系C、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D、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如果原假设为真,所得到的样本结果会像实际观测结果那么极端或更极端的概率称为()A、临界值B、统计量C、P值D、事先给定的显著性水平第一章绪论一、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3、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 (×)4、个人的工资水平和全部职工的工资水平,都可以称为统计指标.(×)5、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6、某一职工的文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品质标志,职工的平均工资在指标的分类上属于质量指标.(√)7、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固定不变的. (×)8、质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质的特征,因此可以用文字来表述. (×)9、指标与标志一样,都是由名称和数值两部分组成的. (×)10、数量指标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质量指标由品质标志值汇总而来.(× )11、一个统计总体可以有多个指标. (√ )二、单选题:1、属于统计总体的是(B )A、某县的粮食总产量B、某地区的全部企业C、某商店的全部商品销售额D、某单位的全部职工人数2、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D).A、调查单位B、标志值C、品质标志D、总体单位3、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B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企业4、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D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5、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A、男性是品质标志B、人的年龄是变量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6、总体的变异性是指(B ).A.总体之间有差异 B、总体单位之间在某一标志表现上有差异C.总体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D、总体单位之间有差异7、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B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标志值D、数量指标8、某年级学生四门功课的最高考分分别是98分、86分、88分和95,这四个数字是( D )A.指标B.标志C.变量D.标志值9、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B ).A、社会总产值B、产品合格率C、产品总成本D、人口总数10、下列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D )A.产品的产量B.产品的出口额C.产品的合格品数量D.产品的评价11、下列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是( D )A.职工的工资B.商品的价格C.粮食的亩产量D.汽车的产量12、标志的具体表现是指( A )A.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属性或数值B.如性别C.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属性D.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数值三、多选题:1、统计一词的含义是( CDE )A.统计设计B.统计调查C.统计工作D.统计学E.统计资料2、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 ACDE )A.大量观察法B.重点调查法C.统计分组法D.归纳推断法E.综合指标法3、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的区别是( AD )A.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B.品质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C.数量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D.品质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E.两者都可以用数值来表示4、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CE )A、全国人口总数是统计总体B、男性是品质标志表现C、人的年龄是变量D、每一户是总体单位E、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5、在工业普查中( BCE)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B、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D、机器台数是连续变量E、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6、下列属于数量标志的有( CE )A.性别B.所有制形式C.收入D.民族E.工龄7、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BDE )A、工资总额B、单位产品成本C、出勤人数D、人口密度E、合格品率第二章统计数据搜集一、判断题:1、对某市下岗职工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要求在一个月内报送调查结果.所规定的一个月时间是调查时间.(×)2、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3、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4、采用重点调查搜集资料时,选择的调查单位是标志值较大的单位.(×)5、对调查资料进行准确性检查,既要检查调查资料的登记性误差,也要检查资料的代表性误差.(× )6、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样本进行的一种全面调查. (√ )7、多种调查方式结合运用,会造成重复劳动,不应该提倡. (×)8、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以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来划分的. (×)9、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有时是不一致的. (√)二、单选题:1、调查几个重要铁路枢纽,就可以了解我国铁路货运量的基本情况和问题,这种调查属于( B).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2、某市工业企业2023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23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B).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3、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 ).A、企业设备调查B、人口普查C、农村耕地调查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4、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B ).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5、调查时间是指(A ).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B、进行调查的时间C、调查工作的期限D、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6、有意识地选择三个农村点调查农民收入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A).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7、通过调查大庆、胜利、辽河等几大油田,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是( B ).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8、人口普查是( C ).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一次性调查D.经常性调查9、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C ).A.确定调查时限B.确定调查单位C.避免登记重复和遗漏D.确定调查对象10、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 A ).A.标志值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B.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C.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D.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三、多选题:1、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共同点是(AB )A、两者都是非全面调查B、两者选取单位都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C、两者都按随机原则选取单位D、两者都按非随机原则选取单位E、两者都可以用来推断总体指标2、普查是一种( ABE)A、专门组织的调查B、一次性调查C、经常性调查D、非全面调查E、全面调查3、在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BDE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是调查对象C、每台设备是填报单位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4、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1990年7月1日零时, 下列情况应统计人口数的有 (BDE )A、1990年7月2日出生的婴儿B、1990年6月29日出生的婴儿C、1990年6月29日晚死亡的人D、1990年7月1日1时死亡的人E、1990年6月26出生,7月1日6时死亡的的婴儿5、下列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 BCD)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E.统计报表6、对某地区高校进行办学质量评估,则该地区每一所高校属于(BC)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填报单位D.典型单位E.重点单位第三章数据整理和描述数据整理一、判断题: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2、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布数列.(×)3、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4、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5、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6、离散型变量既可以编制单项变量数列,也可以编制组距变量数列;连续型变量只能编制组距变量数列,且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7、按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次数分布数列就是变量数列.(×)二、单选题:1、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A、必须是重叠的B、必须是间断的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D、必须取整数2、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B).A、60---70分这一组B、70---80分这一组C、60-70或70-80两组都可以D、作为上限的那一组3、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B ).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C、分析分组D、结构分组4、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A ).A、重叠B、相近C、不等D、间断5、在等距数列中,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C ).A、正比B、等比C、反比D、不成比例6、有12名工人分别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2、5、4、4、3、4、3、4、4、2、2、4,按以上资料编制变量数列,应采用( A).A、单项式分组B、等距分组C、不等距分组D、以上几种分组均可三、多选题:1.统计分组( ACD).A、是一种统计方法B、对总体而言是“合”C、对总体而言是“分”D、对个体而言是“合”E、对个体而言是“分”2、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ABE )A、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B、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C、在开放式分组中无法确定D、就是组平均数E、在开放式分组中,可以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3、分布数列的两个组成要素为(CD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各组名称D、次数E、分组标志.4、根据分组标志性质不同,分布数列可分为(CD ).A、等距数列B、异距数列C、品质数列D、变量数列E、次数与频率.5、下列数列属于(BCDE )按生产计划完成程度分组(%)\x09企业数(个)80─90 \x091590─100\x0930100─110\x095合计\x0950A、品质分布数列B、变量分布数列C、组距式变量分布数列D、等距变量分布数列E、次数分布数列数据描述——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一、判断题:1、统计资料显示,× ×年全国净增加人口1320万人,这是时点指标.(× )2、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的7%,养活占世界人口总数22%的人口,这两个指标都是结构相对指标.(√ )3、全国粮食总产量与全国人口对比计算的人均粮食产量是平均指标.(×)4、某年甲、乙两地社会商品零售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5、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上年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了3%,则该企业差一个百分点,没有完成计划任务.(× )6、同一总体的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对比得到的相对指标是比较相对指标.(× )二、单选题:1、一工厂2023年10月份产值30万元,10月底半成品库存额25万元,这两个指标( C).A、均为时期指标B、均为时点指标C、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D、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2、某厂1996年完成产值2023万元,1997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B ).A、5.5%B、5%C、115.5%D、15.5%3、反映不同总体中同类指标对比的相对指标是(B ).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4、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 B).A、结构相对数B、动态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5、总量指标按照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分为(A )A.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C.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量指标D.平均指标和相对指标6、下列指标中,属于相对数的是(C )A.某企业的工人劳动生产率B.某种商品的平均价格C.某地区的人均粮食产量D.某公司职工的平均工资三、多选题:1、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CE)A、某地区人口数B、某地区人口死亡数C、某城市在校学生数D、某农场每年拖拉机台数E、某工厂月末在册职工人数2、下列属于时期指标的有(BCD )A.职工人数B.大学生毕业人数C.婴儿出生数D.固定资产折旧额3、相对指标中,分子和分母有可能互换的有(BCE )A.计划完成百分比B.比例相对数C.强度相对数D.比较相对数4、下列指标中的结构相对指标是(ACD )A、国有制企业职工占总数的比重B、某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C、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重D、中间投入占总产出的比重E、某年人均消费额5、下列指标属于相对指标的是( BDE)A、某地区平均每人生活费245元B、某地区人口出生率14.3%C、某地区粮食总产量4000万吨D、某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113%E、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11.5‰数据描述——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一、单选题:1、某公司下属五个企业,共有2023名工人.已知每个企业某月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要计算该公司月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其权数是(B ).A、计划产值B、实际产值C、工人数D、企业数2、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公式的权数是(C ).A、fB、∑fC、f/∑fD、X3、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A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4、比较两个不同水平数列总体标志的变异程度,必须利用(B ).A、标准差B、标志变动系数C、平均差D、全距5、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B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6、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100和14.5,它们的标准差为12.8和3.7,则(A ).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甲数列A、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B、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比较7、若某一变量数列中,有变量值为零,则不适宜计算的平均指标是(B)A.算数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中位数D.众数二、多选题:1、平均数的种类有(ABCDE )A、算术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调和平均数E、几何平均数2、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因素有( AB)A、各组频率或频数B、各组标志值的大小C、各组组距的大小D、各组组数的多少E、各组组限的大小3、在下列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ADE)A、各组次数相等B、各组变量值不等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D、各组次数都为1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比重相等4、可以衡量变量离散程度的指标有( ABCD)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标准差系数5、位置平均数有(CD )A.算数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中位数D.众数6、受极端值影响较大的平均指标有(ABC )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第五至七章抽样推断一、判断题:1、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3、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的、唯一的.(×)4、抽样估计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6、抽样平均误差反映抽样的可能误差范围,实际上每次的抽样误差可能大于抽样平均误差,也可能小于抽样平均误差.(×)二、单选题:1、抽样误差是指( C).A.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B.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出现的系统误差C.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D.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2、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 A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3、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C ).A.抽样误差系数B.概率度C.抽样平均误差D.抽样极限误差4、抽样平均误差是( C ).A.全及总体的标准差B.样本的标准差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D.抽样误差的平均差5、抽样平均误差说明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 B ).A.实际误差B.平均误差C.实际误差的平方D.允许误差6、总体均值和样本均值之间的关系是( A ).A.总体均值是确定值,样本均值是随机变量B.总体均值是随机变量,样本均值是确定值C.两者都是随机变量D.两者都是确定值7、所谓大样本是指样本单位数( B ).A.30个 B.大于等于30个C.大于等于50个 D.50个8、样本容量是指( B ).A.样本的个数 B.样本中所包含的单位数C.样本的大小 D.总体单位数第八章相关与回归分析一、判断题:1、正相关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都是上升的趋势,而负相关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都是下降的趋势.(×)2、函数关系是一种完全的相关关系.(√)3、已知两变量直线回归方程为:Y^=-45.25+1.61x,则可断定这两个变量之间一定存在正相关关系.(√)4、相关系数的数值越大,说明相关程度越高;同理,相关系数的数值越小,说明相关程度越低.(×)5、不具有因果关系的两个变量之间,一定不存在相关关系.(×)二、单选题:1、当相关系数r=O时,说明(C ).A、现象之间相关程度较小B、现象之间完全相关C、现象之间无直线相关D、现象之间完全无关2、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是高的,则计算出的相关系数应接近( C )A、 0B、 0.5C、-1或+1D、 25、下列各组列出为同一个问题的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哪一组肯定是错误的(C)A、y=50+0.3x,r=0.8;B、y=-75+13x, r=0.91;C、y=5-2.6x, r=0.78;D、y=-130+3.5x, r=0.966、下列现象中,相关密切程度高的是(D )A、商品销售量与商品销售额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0B、商品销售额与商业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0C、商品销售额与流通费用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5D、商业利润率与流通费用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57、回归方程 ^Y=a+bx 中的回归系数 b 说明自变量变动一个单位时, 因变量( B)A、变动b个单位B、平均变动b个单位C、变动a+b个单位D、变动1/b个单位第九章时间序列分析一、判断题:1、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2、若将1990-1995年末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3、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4、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5、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是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6、平均增长速度不是根据各个增长速度直接来求得,而是根据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二、单选题:3、某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B ).A. 10%B. 7.1%C. 7%D. 11%解释:工资总额指数=工资水平指数*职工人数指数所以,工资总额指数=(1+5%)*(1+2%)=107.1%4、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D ).A.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5、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A ).A.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B.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差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C.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D.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6、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D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7、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 C ).A.环比发展速度B.平均发展速度C.定基发展速度D.定基增长速度8、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A ).A.(102%×105%×108%×107%)-100%。

《第 九 章 统计》试卷及答案_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_人教A版_2024-2025学年

《第 九 章 统计》试卷及答案_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_人教A版_2024-2025学年

《第九章统计》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选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下列数据中,中位数是3的是:A. 1,2,3,3,4B. 1,2,2,3,4C. 2,3,3,4,5D. 3,3,4,4,52、在下列数据中,中位数是3的数据组是()A. 1,2,3,4,5B. 1,2,3,3,5C. 2,3,3,4,5D. 1,2,4,5,63、下列哪组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特点?()A. 数据呈偏态分布,平均值和众数相等B. 数据呈偏态分布,平均值大于众数C. 数据呈正态分布,平均值和众数相等D. 数据呈正态分布,平均值小于众数4、某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25名,女生15名。

现从该班级随机抽取5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则抽取的5名学生全部为女生的概率是()A. 1/4096B. 1/64C. 1/1024D. 1/2565、某班级男生身高分布如下表所示:身高范围(cm)人数150-16010160-17015170-18020180-19025若该班级男生平均身高为165cm,则身高为170cm及以上的男生人数约为()A. 45人B. 50人C. 55人D. 60人6、下列关于正态分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图像呈钟形B. 正态分布的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相等C. 正态分布的对称轴是x轴D. 正态分布的尾部是无限延伸的7、某校为了解学生每周课外阅读时间,随机抽取了5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如下:阅读时间(小时/周)人数0-510阅读时间(小时/周)人数5-102010-151515-205该校学生每周课外阅读时间的众数是()A. 10小时B. 15小时C. 20小时D. 5小时8、某校为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记录了他们每周课外阅读的时间(单位:小时)。

计算得出这100名学生每周课外阅读时间的平均数为10小时,中位数为9小时,众数为8小时。

以下关于这组数据的描述正确的是()A. 集中趋势的主要指标是平均数和中位数B. 集中趋势的主要指标是平均数和众数C. 离散程度的主要指标是平均数和中位数D. 离散程度的主要指标是平均数和众数二、多选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下列哪些数据类型属于统计中的分类数据?()A. 学生的年龄B. 学生所在班级C. 学生每月的零花钱D. 学生期末考试成绩2、下列关于随机事件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必然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B. 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C. 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D. 如果两个事件是互斥事件,则这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3、某班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成绩分布如下:成绩区间学生人数80-90分1070-80分1560-70分2050-60分5(1)求该班学生数学竞赛的平均成绩;(2)若要计算该班学生数学竞赛成绩的方差,需要用到以下公式中的哪一个?A. 平均数B. 标准差C. 方差公式D. 频率三、计算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第一题:某班级40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成绩如下(单位:分):68, 72, 85, 78, 82, 90, 67, 70, 73, 75, 76, 80, 81, 84, 86, 88, 89, 91, 92, 95, 96, 98, 99, 100, 70, 72, 76, 80, 82, 84, 86, 88, 90, 92, 94, 96, 98, 100, 102, 104, 1061.请计算这40名学生数学竞赛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统计学期考试题(附答案)

统计学期考试题(附答案)

《统计学》期末闭卷考试题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社会经济统计的数量特点表现在它是( ) A 一种纯数量的研究B 从事物量的研究开始来认识事物的质C 从定性认识开始以定量认识为最终目的D 在质与量的联系中,观察并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2、欲使数量指标算术平均法指数的计算结果、经济内容与数量指标综合法指数相同,权数应是( )A 00p qB 11p qC 01p qD 10p q3、如果你的业务是销售运动衫,哪一种运动衫号码的度量对你更为有用( )A 均值B 中位数C 众数D 四分位数4、某年末某地区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为20平方米,标准差为8.4平方米,乡村人均居住面积为30平方米,标准差为11.6平方米,则该地区城市和乡村居民居住面积的离散程度( )A 乡村较大B 城市较大C 城市和乡村一样D 不能比较5、某厂某种产品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各月计划任务有很大差异,今年1月超额完成计划3%,2月刚好完成计划,3月超额完成12%,则该厂该年一季度超额完成计划( )A 3%B 4%C 5%D 无法计算6、基期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70件和50件,若报告期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不变,乙组工人数占两组工人总数的比重上升,则报告期两组工人总平均日产量(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7、同一数量货币,报告期只能购买基期商品量的90%,是因为物价( ) A 上涨10.0% B 上涨11.1% C 下跌11.1% D 下跌10.0%8、为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而计算的发展速度指标为( )A 环比发展速度B 年距发展速度C 定基发展速度D 平均发展速度 9、计算无关标志排队等距抽样的抽样误差,一般采用( )A 简单随机抽样的误差公式B 分层抽样的误差公式C 等距抽样的误差公式D 整群抽样的误差公式 10、我国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以( )为主体A 抽样调查B 普查C 统计报表D 重点调查11、设总体分布形式和总体方差都未知,对总体均值进行假设检验时,若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样本,则可采用( )A Z 检验法B t 检验法C 2χ检验法D F 检验法 12、要通过移动平均法消除季节变动得到趋势值,则移动平均项数( )A 应选择奇数B 应和季节周期长度一致C 应选择偶数D 可取4或12 13、回归估计标准差的值越小,说明( )A 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好B 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差C 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好D 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差14、某企业最近几批同种产品的合格率分别为90%、95.5%、96%,为了对下一批产品的合格率进行抽样检验,确定抽样数目时P 应选( )A 90%B 95.5%C 96%D 3%96%5.95%90++15、假设检验中,第二类错误的概率β表示( )A 0H 为真时拒绝0H 的概率B 0H 为真时接受0H 的概率C 0H 不真时拒绝0H 的概率D 0H 不真时接受0H 的概率16、有三批同种产品,废品率分别为1.5%、2%、1%,废品量相应为25件、30件、45件,则产品平均废品率为( )A 3%1%2%5.1++ B 3%1%2%5.1⨯⨯C 453025%1%2%5.1++++ D%145%230%5.125453025++++ 17、调查50个房地产公司,房屋销售面积与广告费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6,这说明( )A 二者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B 平均看来,销售面积的76%归因于其广告费用C 如要多销售1万平方米的房屋,则要增加广告费用7600元D 如果广告费用增加1万元,可以多销售7600平方米的房屋 18、按最优值距离法计算的综合评价指数的数值( )A.越大越好B.反映的是评价指标值与平均值的最短距离C.反映的是评价指标值与最优值的绝对距离D.反映的是评价指标值与最优值的相对距离19、两个不同时期按可比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属于( )A 主要比例关系分析B 经济效益分析C 经济速度分析D 社会总供需平衡分析20、国内生产总值2000亿元,其中农业200亿元,工业600亿元,建筑业220亿元,运输邮电商业320亿元,则第三次产业的比重为( )A 33%B 40%C 49%D 51%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对某地区200个家庭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按家庭收入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中( )A 分组标志是数量标志B 分组标志是品质标志C 分组标志是连续变量D 家庭收入是定比变量E 组限可以按重叠方式表示2、某企业计划使本月产品的单位成本比上月降低5%,实际降低了10%,则该企业产品的单位成本( )A.计划完成百分比为200.0%B.计划完成百分比为94.7%C.计划完成百分比为104.8%D.超额完成了计划 E 未完成计划 3、根据某样本资料所求得的居民月收入(元)与某种商品销售量(千克)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ˆ= 120+0.78x ,并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这意味着( ) A 居民月收入与该商品销售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C 居民月收入与该商品销售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B 居民月收入与该商品销售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D 由于居民月收入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该商品销售量平均为120千克E 居民月收入每增加1元,该商品销售量平均增加0.78千克4、若国外净要素收入为正数,则以下数量关系中正确的有( ) A 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 B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 C 国内生产净值>国民净收入 D 国民净收入>国内生产净值 E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可支配收入5、对任意一个变量数列都必定存在的集中趋势指标有(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考试题 9一、单选题(15×1分)1、指出下面的数据哪一个属于品质标志()A、年龄B、工资C、汽车产量D、购买商品的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2、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据此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统计量是()A、2000个家庭B、200万个家庭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D、200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3、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作为样本,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4、在累计次数分布中,某组的向下累计次数表明()A、大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是多少B、大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是多少C、小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是多少D、小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是多少5、将全部变量值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这样的分组方法称为()A、单变量值分组B、组距分组C、等距分组D、连续分组6、将某企业职工的月收入依次分为2000元以下、2000~3000元、3000~4000元、4000~5000元、5000元以上几个组。

第一组的组中值近似为()A、2000B、1000C、1500D、25007、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称为()A、众数B、中位数C、四分位数D、均值8、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有1200名学生,法学院有800名学生,医学院有320名学生,理学院有200名学生。

描述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宜采用()A、众数B、中位数C、四分位数D、均值9、下列数列平均数都是50,在平均数附近离散程度最小的数列是()A、0 20 40 50 60 80 100B、0 48 49 50 51 52 100C、0 1 2 50 98 99 100D、0 47 49 50 51 53 100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使置信区间的宽度缩小一半,样本量应增加()A、一半B、一倍C、三倍D、四倍11、下面的关系中不是相关关系的是()A、身高与体重之间的关系B、工资水平与工龄之间的关系C、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D、圆的面积与半径之间的关系12、一个由100名年龄在30~60岁的男子组成的样本,测得其身高与体重的相关系数r=0.45,则下列陈述中不正确的是()A、较高的男子趋于较重B、身高与体重存在低度正相关C、体重较重的男子趋于较高D、45%的较高的男子趋于较重13、增长一个百分点而增加的绝对数量称为()A、环比增长率B、平均增长率C、年度化增长率D、增长1%绝对值14、某厂按照其1月份和4月份产量计算的年度化增长率为10%,若已知4月份产量为1000,那么1月份的产量为()A、909.09B、976.45C、968.73D、1032.2815、指出下列指数中拉氏数量指数公式()A、∑∑111qpqpB、∑∑1qpqpC、∑∑1qpqpD、∑∑11qpqp二、多选题(5×2分)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1、欲了解某地高等学校科研情况()A、该地所有高等学校所有的科研项目是总体B、该地所有的高等学校是总体C、该地所有高等学校的每一科研项目是总体单位D、该地每一所高等学校是总体单位E、该地所有高等学校的所有科研人员是总体2、下列应该用几何平均法计算的有()A、生产同种产品的三个车间的平均合格率B、平均发展速度C、前后工序的三个车间的平均合格率D、平均劳动生产率E、以复利支付利息的年平均利率3、用样本成数来推断总体成数时,至少要满足下列哪些条件才能认为样本成数近似于正态分布()A、np≤5B、np≥5C、n(1–p)≥5D、p≥1%E、n≥304、下列现象不具有相关关系的有()A、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农业贷款B、存款期限与存款利率C、降雨量与农作物产量D、存款利率与利息收入E、单位产品成本与劳动生产率5、质量指标指数有()A、单位产品成本指数B、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C、购买额指数D、商品销售额指数E、产品产量指数三、填空(10×1分)1、一家公司在招收职员时,首先要通过两项能力测试。

在A项测试中,其平均分数为100分,标准差为15分,而在B项测试中,其平均分数是400分,标准差为50分。

一位应试者在A项测试中得了115分,在B项测试中得了425分。

与平均分数相比,应试者项测试成绩更好。

在进行比较时我们需要对分数进行处理。

2、对某大学学生进行消费支出调查,采用抽样的方法获取资料。

请列出四种常见的抽样方法:、、、,当对全校学生的名单不好获得时,你认为方法比较合适,理由是。

3、简单移动平均法适合对序列进行预测,指数平滑法每期预测值都是的加权平均值。

四、简答题(4×5分)1、简述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

2、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3、解释相关关系的含义,说明相关关系的特点。

4、简述综合法指数与平均法指数的联系和区别。

五、计算题(45分)1、某广告公司为了估计某地区收看某一新电视节目的居民人数所占比例,要设计一个简单随机样本的抽样方案。

该公司希望有90%的信心使所估计的比例只有2个百分点左右的误差。

为了节约调查费用,样本将尽可能小,试问样本量应该为多大?(5分)2、某一牧场主每年饲养600头牛。

现在有人向他推荐一种个头较小的改良品种牛,每头牛吃草量较少,这样在原来同样面积的牧场上可以多养150头牛。

饲养原品种牛和改良品种牛(2)改良品种牛的利润和频率可能与上表的计算值有差异。

当饲养改良品种牛的利润有什么变化时,牧场主会改变他在(1)中所做的选择?3、一国的货币供应量与该国的GDP之间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否则就会引起通货膨胀。

为研究某国家的一段时间内通货膨胀状况,研究人员搜集了该国家的货币供应量和同期GDP的历史数据,(15分)如下表:单位:亿元年份货币供应量该国GDP1991 2.203 6.0531992 2.276 6.6591993 2.454 8.2701994 2.866 8.9811995 2.992 11.3421996 3.592 11.9311997 4.021 12.7631998 4.326 12.8341999 4.392 14.7172000 4.804 15.5772001 5.288 15.6892002 5.348 15.715 (1)试以货币供应量为因变量y,该国家的GDP为自变量x,建立回归模型;(2)若该国家的GDP达到16.0,那么货币供应量的预测区间如何,取α=0.05。

(8125.1,7959.1,2281.2,201.210,05.011,05.010,025.011,025.0====tttt);4、一种商品有三种型号,商场销售人员记录了这三种型号在两个季度的销售情况,如下表(2)分别计算销售率、进货数量的加权综合指数;(3)用指数体系分析销售量的变动量。

07-08(1)统计答案07-08学年第1学期统计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选题(15×1分)1、( D )2、( C )3、( A )4、( B )5、( B )6、( C )7、( C )8、( A )9、( B )10、( C )11、( D )12、( B )13、( D )14、( B )15、( C )二、多选题(5×2分)1、(BD )2、(BCE )3、(BCE )4、(ABD )5、(AB )三、填空(10×1分)1、 A 、标准化2、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或分类抽样)、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不用调查单位的名单,以院系为单位,而且各院系的消费差异也大,不宜用整群抽样3、平稳、前期观察值四、简答题(4×5分)1、答:普查是指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普查通常具有周期性。

(2)普查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以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或遗漏,保证普查结果的准确性。

(3)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划划程度也较高。

(4)普查的使用范围比较窄。

抽样调查指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数据收集方法。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经济性。

这是抽样调查最显著的一个特点。

(2)时效性强。

抽样调查可以迅速、及时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3)适应面广。

它适用于对各个领域、各种问题的调查。

(4)准确性高。

2、答:离散系数是指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得均值之比,也称为变异系数。

对于平均水平不同或计量单位不同的不同组别的变量值,是不能用方差和标准差比较离散程度的。

为消除变量值水平高低和计量单位不同对离散程度测度值的影响,需要计算离散系数。

离散系数的作用主要是用于比较不同总体或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

离散系数大的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就大,离散系数小的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就小。

3、答:变量之间存在的不确定的数量关系为相关关系。

相关关系的特点:一个变量的取值不能由另一个变量唯一确定,当变量x取某个值时,变量y的取值可能有几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不能用函数关系进行描述,但也不是无任何规律可循。

通常对大量数据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发现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客观规律。

4、答:联系:均是总指数的计算方法,加权平均指数是加权综合指数的变形;区别:(1)加权综合指数是指通过加权来测定一组项目综合变动的指数。

加权平均指数是指以某一时期的总量为权数对个体指数加权平均计算的指数。

(2)依据资料不同,加权综合指数的计算需要掌握全面的资料,实际编制中往往具有一定的困难。

而加权平均指数则既可以依据全面的资料来编制,也可以依据非全面的资料来编制,因此其在实际中应用的更为广泛。

(3)计算方法不同,综合法是先综合后对比,平均法是根据个体指数加权计算;(4)分析问题方面不同,综合法从相对和绝对两方面计算,平均法只从相对方面研究。

五、计算题(45分)1、(5分)解:n=222/1xppz∆-⨯⨯)(α=2202.05.05.01.6448⨯⨯=1691(人)2、(10分)解:(1)x原品种=294元x改良品种=272元;原品种牛的利润总额=294×600=176400元;改良品种牛的利润总额=272×750=204000元;所以应该选择改良品种牛。

(2)若改良品种牛的平均利润少于235.2(176400÷750)元时,牧场主会选择原品种牛。

3、(15分)解:(1)建立线性回归方程xy ∧∧∧+=10ββ,根据最小二乘法得:⎪⎪⎪⎩⎪⎪⎪⎨⎧-=--=∑∑∑∑∑∑∑∧∧∧n x n y x x n y x y x n ii i i i i i i 10221βββ)(由此可得∧1β=0.0093,∧0β=0.316,则回归方程是∧y =0.0093+0.316x(2)当GDP 达到16.0时,其货币供应量的点估计值为:∧y =0.0093+0.316×16=5.065(亿元)估计标准误差:Sy=22--∑∧n y y i i)(=2-n SSE=MSE =09294.0=0.305预测区间为:∑=∧--++±ni i yx x x x nS t y 1202/)()(112α=5.065±2.228×0.305×21863.135711.111612112)(-++ =5.065±0.750(亿元)4、(15分)(1)=-=-9.5586.19505.25090011p q p q (6分)(2)%73.10320.24195.250911111===∑∑p q k p q K pp%66.1236.195012.2412000===∑∑p q p q k K q q (4分) (3)∑∑∑∑∑∑-+-=-)()(000101110011p q p q p q p q p q p q558.9=97.38+461.52(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