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说课稿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说课标说教材稿陵城区郑家寨镇中学司艳红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陵城区郑家寨镇中学的司艳红。
今天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我将从说课程标准、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课程标准(一)本章的课程目标1.以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求解其中的未知数为背景,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
2.根据化归的思想,抓住“降次”这一基本策略,掌握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等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解法。
选学“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拓展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认识。
3.经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作用,进一步提高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方程这种重要数学工具的基本能力。
(二)本章的内容标准(课程内容)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2.经历估计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过程。
3.理解配方法,能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4.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
5.*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6.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否合理。
二、说教材(一)人教版教材的编写特点1.体现整体性,螺旋上升地呈现重要的概念和思想人教版教材整体体现课程内容的核心,整体考虑知识之间的关联。
例如,人教版教材为了体现方程、不等式和函数内在的整体性,在八年级上册特意安排了“14.3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一节。
螺旋上升地呈现重要的概念和思想,不断深化对它们的认识。
人教版教科书改变了以往教科书“先集中出方程,后集中出函数”的做法,而是按照“一次”和“二次”的数量关系,使方程和函数交替出现,即按一次方程(组)、一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顺序螺旋上升。
九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1.1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计划采用以下导入方式:
1.生活实例引入:以一个实际问题为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2,如果长方形的面积是24,求长方形的长和宽。”让学生尝试解决此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这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
2.提问引导:在呈现问题后,教师提问:“大家能解决此问题吗?”、“你们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师评价和反馈: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3.课堂总结:最后,我会对整个课堂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性和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布置情况如下:
1.作业目的:课后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和掌握,提升他们的应用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形象直观地展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判别式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关注他们的学习进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和快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学习者通过主动构建知识,与他人交流和合作,从而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这种教学策略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如部分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不熟悉,判别式的应用可能会遇到困难。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将提供更多的示例和练习,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同时,我会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程的进度。
说课稿 人教版 数学 九年级 上册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一、教学背景《一元二次方程》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对已学过一元一次方程、因式分解、二次根式等知识加以巩固,同时又能为今后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等内容奠定知识基础,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初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好奇心、求知欲较强。
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可以选用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逐步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从而拓展其对方程乃至代数知识体系的认识。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立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同时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归纳新知,培养观察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实际问题与多媒体的演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考的快乐,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热爱生活,保护环境。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重难点主要体现在:重点是对于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及其一般形式的学习和掌握。
难点是正确理解和掌握一般形式中的a≠0的意义,以及项和系数的概念。
二、活动评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而有效的评价。
注重课程中的过程性评价,无论是在学生最初看到情境问题的时候,还是在逐步进行观察、思考、交流、探索的教学过程中,我都会注重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
比如,在小组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内涵的阶段,我将先请一位平时善于解决数学问题的学生来回答,并请其他同学对其进行评价,然后再请大家给出不同的意见,从而形成良性的互动,在学生们的思维碰撞之中,一元二次方程的三个要素自然水落石出。
在课程进行到后期,我还将对那些在本节课中有明显进步的学生进行再一次表扬,激励大家向他们学习。
九年级上《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说课稿
九年级上《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一元二次方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第1节的内容,共两课时。
本节是第一课时,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导入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它为进一步学习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及应用起到了铺垫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可以对已学过的实数、一元一次方程、因式分解、二次根式等知识加以巩固,同时又是今后学习二次函数等知识的基础。
此外,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对其它学科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的地位、作用及其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使学生熟练地应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能力目标]经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增强学生分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数学的意识;通过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喜悦,增强自信心。
3、教学重点与难点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二、说教法与学法1、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和学习过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掌握了一些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的能力,再者,九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具有一定分析推理能力,同时,在讨论、探索、交流学习等方面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因此,除利用与生活实际有关的问题导出新知识外,应更多地应用探讨、合作交流等方法让学生去求得新知识,加深和扩展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情分析,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我采用以下教法与学法:2、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引探式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教师着眼于“引”尽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学生着眼于“探”通过探索活动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发展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1一元二次方程说课课件
方程,知道“元”
和“次”的含义。
2.因式分解等知
识。
学生已有能力
经历过由具体问
题抽象出二元一
次方程组的过程,
具备一定的自学
能力,具备一定
的合作学习的能
力。
学生欠缺能力
1.思考问题不全
面(配方法,求
根公式的推导,
解的情况等)
2.对含参数的方
程不熟练。
课标要求
202X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方程与不等式是代数领域“数与式”之一。
新课标对学生的学业要求如下:
1.能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征,选择配方法,公式法,
前置性
因式分解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
及两个实根是否相等。
基础性
3.会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
判别式相联系。
分层性
4.知道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解决
根据上述规律求出物体经过多少秒落回地面吗(精确到0.01s)?
活动设计:一元二方程—解方程
1.
由例题及第一课时中的问题3引出配方法,目的会配方法解方程,解决
问题3.
2.
3.
探究活动:按照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进行计算
第一课
时中的
问题4
思考:1、能否用配方法和公式法解方程①?
2、除配方法、公式法外,能否找到更简单的方法
二元、三元一次方程组可以看成是对一元一次方程在“元”上的推广,通过类比可以想到:能否将一
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如何转化?因此,利用什么方法将“二次”降为一次是本章学习的
另一主线.
单元课时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元二次方程是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二十二章第一节,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实数与代数式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是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可以对上述内容加以巩固.同时,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以后学习(指数方程、对数方程、三角方程以及不等式、函数、二次曲线等内容)的基础.此外,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对其他学科也有重要意义本节课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并通过观察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二) 教学目标二、教法与学法分析:教法分析:针对九年级学生复习时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可选择引导探索归纳法,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这种教学理念反映了时代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基本教学流程是:复习引入—新知探讨—问题解决—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五部分。
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回顾和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相关概念,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启发式、类比法教学。
教学中力求体现“问题情景---数学模型-----概念归纳”的模式。
但是由于学生将实践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的能力有限,所以,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观察与演示,从具体的问题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方程,从而突破难点。
同时学生在现实的生活情景中,经历数学建模,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效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四、教学评价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而且注重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21.1 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一等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ax2+bx+c=0(a≠0),分清二次项及其系数、一次项及其系数与常数项等概念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类比、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经历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一章的最后一节数学活动: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计算及拓展,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是在前面学习并熟练掌握方程解法的基础上,探究一个实际问题: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计算及拓展,以实际问题为背景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并通过观察归纳出图形的规律。
一元二次方程是一种数学建模的方法,它有着广泛的实际背景,可以作为许多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它体现了数学的转化思想,学好一元二次方程是是后面学习二次函数的一个基础。
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困难,基础差,没有自信,也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弱,有人甚至要放弃对数学的学习,教学中应给予充分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谨防填塞式教学。
逐步启发他们对数学的喜爱,慢慢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可以兼顾不同能力的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练习题的设计上要针对学生的差异采取分层设计的方法。
使数学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原理及方法悄然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他们对知识的运用中去. 不过对应用题的分析他们还是觉得很头疼,在今后应用题的教学中需进一步加强。
3.重点难点重点: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ax2+bx+c=0(a≠0)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概念,并能用这些概念解决简单问题。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1《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1《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一元二次方程》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1节的内容,它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较为复杂的方程。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其应用。
通过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但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较为复杂,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新的解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关注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探究实践,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
2.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一元二次方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探究实践的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讲解与演示: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并进行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练习与讨论:让学生进行练习,并在合作交流中讨论解题思路和解法。
4.应用与拓展:让学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拓展训练。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和应用。
九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1.1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应当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代数知识,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因式分解等,这些都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然而,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包括: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容易混淆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理解不透彻;在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能因为因式分解技巧不熟练而遇到困难;此外,一些学生可能因为缺乏足够的练习而导致解题速度慢、准确率低。
九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1.1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内容是九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1.1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习高中数学的基础。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整式方程。
(3)运用不同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技巧。
2.教学难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推导及运用。
(2)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的应用。
(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年龄大约在14-1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他们的认知水平已经发展到能够理解抽象概念和逻辑推理,但仍然需要具体的实例来帮助理解抽象概念。其次,学生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和保持他们的兴趣。在学习习惯上,学生的自觉性有所提高,但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监督来保证学习效果。他们可能已经养成了做笔记、预习和复习的习惯,但这些习惯的坚持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
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通用10篇)
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通用10篇)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元二次方程》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第(1)节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因式分解等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同时为今后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及二次函数打下基础。
(二)、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的快乐,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及关键介于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的差异与不同,立足渗透类比这一重要思想方法,又根据大纲的要求,所以我确定教学重点为: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为: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及准确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和系数以及一次项和系数还有常数项。
因此这节课的关键则为通过问题情景的设计,课堂实验的研讨,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学生分析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是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激发兴趣为目的的。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出发。
九年级的学生较为活泼开朗,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也较强。
使得他们很快就能融入课堂,接受知识也事半功倍。
当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列出的方程不再是以前所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或是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程时,他们自然会想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有关方程的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一元二次方程》。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过程分析、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代数的方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完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的基础上,要求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为以后学习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做了铺垫。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明确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同时会根据题意列出满足条件的一元二次方程。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方面: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能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指出项和系数。
数学思考方面:通过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建模的数学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能熟练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般形式。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并正确指出一般式中的项和系数。
二、教学法分析教法:本节课采用引导发现式的自主探究式与小组交流讨论结合的方法;在教学中由旧知识引导探究新知识,由问题探究新知识的形式展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多交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结合讲授式和启发式。
学法:让学生学会善于观察、分析讨论和分类归纳的方法,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探索、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学习。
三、过程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成以下六个环节:复习回顾——导入新课——探求新知——巩固练习——小结——作业。
1、复习回顾:这节课,我首先让大家看着我书写板书“22.1一元二次方程(1)”,然后让同学们从字面上找出与一元一次方的不同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以前的知识,然后猜测性的从字面意思了解一元二次方程,从而为今天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做好铺垫,达到“温故而知新”。
2、导入新课:通过两个问题导入今天的新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3、探求新知思考: 这两个方程都不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这两个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例题1、2、34、巩固练习“试一试,你最棒”;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1.x(5x-2)=x(x+1)+4x 22. 7x 2+6=2x(3x+1)3. 4. 6x 2=x 5 . 2x 2=5y 6. -x 2=07212=x 562=-x x 0350752=+-x x“举一反三” 2.当m 为何值时,方程 是一元二次方程?“应用” 3.将下列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1.1《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1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1.1 《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一元二次方程》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1.1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和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以及它的解法。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过程,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掌握它的解法。
同时,教材还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方程和方程的解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过程,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掌握它的解法。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过程,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掌握它的解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过程,发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和图片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例引入一元二次方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新课: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过程,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应用: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的理解。
九年级数学上册21.1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21.1 一元二次方程讲课稿(一)我讲课的题目人教版版九年级(上)第21 章第一节《一元二次方程》 . 下边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一元二次方程进行讲课⑴说教材⑵说目标⑶说教课方法、学法⑷说教课程序⑸说评论一、说教材教材剖析本节课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观点及一般形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是一次方程、方程组及不等式知识的持续和深入,也是函数等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
本节课是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导入课,它为进一步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简单应用起到铺垫作用。
二、说目标⑴ 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使学生充足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观点;正确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能力目标:经历抽象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 使学生领会出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目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经历探究知足方程解的过程,发展估量的意识和能力 .3.感情目标:培育学生主动探究、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合作沟通的精神.⑵教课要点成立一元二次方程的观点,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⑶教课难点由实质问题抽象出方程模型的能力三、说教课方法和学生的学法⑴教法剖析本节课主要采纳以类比发现法为主,以议论法、练习法为辅的教课方法.⑵学法指导本节课的教课中,教会学生擅长察看、剖析议论、类比概括,最后抽象出有价值。
让时学生在现实的生活情形中,经历数学建模,经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学习过程,产生踊跃的感情体验,从而创建性地解决问题,有效发挥学生的思想能力。
⑶教课手段采纳电脑多媒体协助教课,利用实物投影进行集体沟通,实时反应有关信息四、说教课程序⑴知识回首导入新课⑵自主探究概括新知⑶稳固练习深入知识⑷概括小结反省提升⑸部署作业分层落实⑴知识回首导入新课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请学生举例)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的“问题 1”和 "问题 2",进一步明确列方程解实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 (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设计企图:方程模型的成立为下一环节的教课做好铺垫。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三观察迁移、采用发现法、探究法、 练习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2、学法分析 :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自主探究
为出发点养,让学生合作探究。建立数学模型.通 过观察类比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概念及根的意 义
三、说教学程序(五个环节)
(一)情境激趣与引入。
(以上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和二次项、 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的概念及其它们的运 用;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以及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学生反思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师批改、总结.
六、 板书设计
谢谢观赏!
(三) 应用拓展
1.下面哪些数是方程2x2+10x+12=0的根? -4,-3,-2,-1,0,1,2,3,4. 2.你能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求出下列方程的根吗? (1)x2-64=0 (2)3x2-6=0 (3) 3.要剪一块面积为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 片应该怎样剪? 设长为xcm,则宽为(x-5)cm,列方程x(x-5)=150,即x2-5x-150=0 请根据列方程回答以下问题: (1)x可能小于5吗?可能等于10吗?说说你的理由. x1011121314151617…x2-5x-150
由实际问题入手,设置情境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初步感受一元二 次方程,同时让学生体会方程这一刻画 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
(二)探索新知
通过活动一的情景分析,让学生小组合作,列出方程.在学生 列出方程后,对所列方程进行整理,并引导学生分析所列方程的特 征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由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本节的重 点,所以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自我尝试、 自我分析、自我修正、自我反思,让学生真正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概 念的内涵:(1)是整式方程(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 的最高次数是2. 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由学生自主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定 义及其相关概念.同时体现出一种“问题情景---数学模型-----概 念归纳”的模式,有计划的逐步展示知识的产生过程,渗透方程思 想.通过例1.例2进一步巩固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通过活动二 探究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以及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1人教版〔篇〕
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1人教版〔篇〕XXX《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初中数学分为四大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应用。
其中数与代数包含实数,代数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属于数与代数部分。
一元二次方程》我说课的流程是:一、说课标;二、说教材;三、说建议。
一、说课标1、课程目标:1)知识技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数学思考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3)解决问题: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研究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研究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2、内容标准: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理解配办法,能用配办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会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
3)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4)能按照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根是否公道。
二、说教材:1.编写体例及特点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材按照“一元一次------二元一次------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整式方程------分式方程”的顺序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螺旋上升,不断深化:教材按照“一次”和“二次”的数量关系,使方程和函数交替出现,不断深化所学内容。
3)源于现实,归于现实:教材对“方程”各章的安排,都是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
先建模型引概念,再讨论解法,最后用理论探究新问题。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2.4《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公式法1)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2.4《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公式法1)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一元二次方程解法》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2.4节的内容,属于初中数学的代数部分。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求解,是解决一元二次方程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掌握公式法的步骤和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公式法的理解和运用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能够熟练运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能够灵活运用公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黑板等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和生动。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一元二次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新课: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解释公式法的步骤和应用。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公式法的解题步骤和注意事项,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说课稿(通用15篇)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说课稿〔通用15篇〕篇1:《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第22.3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第四课时实验与探究。
它是继传播问题、百分率问题、长宽比例问题这几个根本问题的学习后的探究活动课,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p 与学生现实分析^p 、教学目的分析^p ,教法确实定与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p 与学生现实分析^p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在初中数学应用问题中极具代表性,它是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继续,又是二次函数学习的根底,它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
本节课以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的实际问题为载体,通过对它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表达数学建模的过程帮助学生增强应用认识。
一元二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应用相当广泛,在几何、物理及其它学科中都有应用,因此它成为了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
这种应用的广泛性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能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快乐,本节课主要侧重于一元二次方程在几何方面的应用大量事实说明,学生解应用题最大的难点是不会将实际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而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比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要复杂一些。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比拟缺乏社会生活经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才能较弱,这就构成了本节课的难点。
〔二〕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
我根据新课标对方程的详细要求和初三学生的认知的特点,确定了如下教学目的的: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某些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以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为载体,加强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根本方法的掌握。
2、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探究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展描绘。
《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最新)
《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来阐述本次说课。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式。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以及解法,所以,为本节课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打下基础。
另外,本节课是后续学习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它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故而,既锻炼了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还能够完善学生在方程这一部分的知识,让学生在方程这一部分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
二、说学情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本阶段的学生类比推理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在生活中已经遇到过很多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具体的事例,所以在生活上面有了很多的经验基础。
为本节课的顺利开展做好了充分准备。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式,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渐形成数学建模的数学思想以及提高类比迁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数学建模,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式。
(二)教学难点建立数学模型列方程。
五、说教法和学法古人云: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这句话说明教学是有一定的方法,但是却没有固定的方法,难能可贵的是选择适合自己以及自己学科的方法。
所以,我针对数学学科以及学生等特点,制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小组讨论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二)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一元二次方程》,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陈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元二次方程》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第(1)节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因式分解等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同时为今后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及二次函数打下基础。
(二)、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的快乐,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介于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的差异与不同,立足渗透类比这一重要思想方法,又根据大纲的要求,所以我确定教学重点为: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为: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及准确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和系数以及一次项和系数还有常数项。
因此这节课的关键则为通过问题情景的设计,课堂实验的研讨,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学生分析
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是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激发兴趣为目的的。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出发。
九年级的学生较为活泼开
朗,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也较强。
使得他们很快就能融入课堂,接受知识也事半功倍。
当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列出的方程不再是以前所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或是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程时,他们自然会想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有关方程的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变厌学为乐学。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①教法分析:本节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原则。
为了使学生在知识上和能力上都有所提高,本节课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和合作交流法。
首先是探究式教学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以及学生学习探究方法。
其次是合作交流法,就是让学生共同讨论,有浅入深、有特殊到一般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②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研讨式学习方法,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中的主体。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体现在教学中循序渐进,讲练结合的特点,本节课安排了情景引入、新课学习、
归纳小结、巩固练习、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六个环节组成。
(一)、情景引入
给出3个数据x,6, 3,请同学们自己编一道方程,并求出这个方程的解。
这个设计在于引导学生回忆复习已经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
通过自己编方程的形式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紧接着我又出示这样三个数据:6, 3,x2,你还能编一个方程出来吗?因此在一个有趣的问题中引入本节课《一元二次方程》。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顺利地进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
因为数学来源与生活,所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为素材创设情景,易于被学生接受、感知。
通过课件演示课本中的实例:
一张矩形的铁片,长100厘米,宽50厘米。
在他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地
正方形,然后将四角突起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的方盒。
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平方厘米,那么铁片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应用多媒体对其进行分析,充分显示多媒体演示中的生动性、灵活性,把图形的静变成动,增强直观性;同时帮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抽象能力。
情景分析中学生自然会想到用方程来解决问题,但所列的方程不是以前学过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顺利地进入新课,同时突破难点之一的“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上述情景分析,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列出方程。
英国一位著名的数学教育心理学家曾说:概念的教学要从大量实例出发,通过实例帮助完成定义,而不是就定义教定义。
因此,我在课本的基础上,又补充第2个实例:
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
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
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加比赛?
这里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①全部比赛共有多少场?
②如果邀请x个队比赛,每个队都要与其它队共赛多少场?③甲对与乙队,乙队与甲对的比赛是同一场比赛,所以全部比赛共有多少场呢?小组讨论,并列出方程。
《新教学理念》指出: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同时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也让学生更有兴趣的去分析和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三)归纳小结
在学生列出方程后,对所列方程进行整理,并引导学生分析所列方程的特征,同时一元一次方程相比较,找出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并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来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由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所以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自我尝试、自我分析、自我修正、自我反思,让学生真正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内涵:(1)是整式方程(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因为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化为“ax+b=c(a≠0)”的形式,由此类比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为“ax2+bx+c=0(a≠0)”;并由一元一次方程项及系数的概念联想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项及系数的概念。
(四)巩固练习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我出示以下练习。
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
① x2 +2x-y=3 ②mn+3=0
③a2 =4 ④ 13x2 +2x+1=0
我让学生巩固练习,在巩固中提高。
从学生心理条件来讲,喜欢参与一些有挑战性的活动,而老师又希望学生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因此通过这组练习加深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对概念进行变式应用,可以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紧接着,我遵循巩固与发展想结合的原则,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例题,接着进行赏析。
这个例题已经明确让我们“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及它们的系数”。
其实,即使课本没有这样指明,或者说,课本安排这道例题的用意,就是让学生养成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后再进行研究的良好习惯。
因为,所谓的“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都是在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后的项。
接着,就是练习了。
在学生做练习时,进行巡看,及时掌握学生的练习情况,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讲。
(五)课堂小结
最后我再引导学生做如下思考:(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数学知识?
(2)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数学方法?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对你又有什么帮助呢?
一节有趣的数学课,就是要照顾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个人都有一种成就感。
因此整个过程我让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
考虑带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都不尽相同,因此,我分层次布置作业,作业分为必做、选做、思考题三类。
以便同时兼顾到学有困难和学有
余力的学生。
教学评价
现代数学教学观念要求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而且注重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