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ppt【完美版课件】

合集下载

第15课 北伐战争 (共35张PPT)

第15课 北伐战争 (共35张PPT)
自主学习
•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背景:
2.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时间: (2)内容:
(3)意义:
3.成果: 黄埔军校的建立
(1)时间: (2)地点: (3)全称: (4)创办人: (5)领导机构: (6)作用:
二.高潮——北伐胜利进军
1.时间 2.目的
3.总司令 4.主要战场 5.北伐军先锋 6.主要战役 7.成果 8.胜利的原因
升 革命者来 贪














“开这个军官学 校,独一无二的 希望就是创造革 命军,来挽救中 国的危亡。”
——孙中山在黄埔 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孙中山创建黄埔军校的目的(原因)是什么?
培养不怕牺牲,一心做救国救民事业, 有理想的革命军人。
黄埔军校从 1924年5月至 1927年7月,招 收了六期学生共2 万多人。黄埔军 校为国共两党培 养了一批著名将 领和军事人才。
北伐进军
北伐战争的意义
• (1)北伐战争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 建的革命战争。(性质)
• (2)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 (3)同时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开展武装
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开始了创建工农红军、 进行土地革命的新时期。(经验)
各地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农民协会组织和会员数前所未有 湖南、湖北农民协会会员剧增 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很大发展 上海工人三次罢工 意义: 给北伐军极大的支持。
归纳孙中山一生主要革命活动
1.1894年成立兴中会。
2.1895年组织广州起义。
3.1907年组织广西起义。 4.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5.提出三民主义。 6.1911年组织黄花岗起义。 7.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第15课《北伐战争》课件 (共27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第15课《北伐战争》课件 (共27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15课
北伐战争
第五单元
孙 中 山 逝 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单元概述 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帝 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然而,由于国民 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了。 中国共产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统治。毛泽 东等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创 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 面,开展土地革命,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934年,面对 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中国共产党率 领红军历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 新局面。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国民革命中得到的教训:
中共认识到要取得革 命的胜利,无产阶级 必须要掌握革命的领 导权,必须建立一支 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开 展武装斗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15课
北伐战争
第五单元
中共三大
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 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此时,成立后不久的中国共 产党,需要寻找战友——
第五单元
合作的表现
时间
黄埔军校建立
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 名中正,字介石,中国近代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著名政治家及军事家,中华 地点 广州黄埔 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 民国陆军特级上将。蒋早年 家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 赴日本学习军事,并加入中 全称 中国国民党陆军 国同盟会。蒋首先是反抗清 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军官学校 朝,接着是军阀混战,而后 周恩来毕业于南开大学, 贪 革命者来 升 总理 孙中山 是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入侵。 生 早年留学日本、法国、德 官 蒋介石曾任大元帅府参谋长、 畏 发 国、英国等地,回国后担 校长 蒋介石 死 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 财 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 勿 总司令、行政院院长、国民 请 政治部主任 周恩来 主任。曾指挥长征,为西 入 往 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 斯 他 安事变和平解决作出贡献。 国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主 蒋 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 门 处 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 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 介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 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中缅印战区最高统帅、中华 院总理、外交部部长, 石 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 民国总统等职。 ---孙中山建校宗旨 1976 年病逝。 蒋介石( 1887 年- 1975 年) 周恩来(1898年-1976年)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课件共31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课件共31张PPT
B.周恩来亲自兼任军校总理
C.黄埔军校建在南京
D.黄埔军校为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3、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了,国民革命也没 有成功。这些情况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的实力太强了
B.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C.共产党的力量太弱小了,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
二、北伐战争(1926年)
1、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 统治,统一全国。
军阀
控制地区
兵力
吴佩孚 湖南、湖北、河南和直隶的一部
20万
孙传芳
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
张作霖
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山东、察 哈尔和直隶
20万 35万
黑 国民革命军总兵力约15万,一 部分兵力留守后方,可以投入征战
国民革命:1924年至1927年
国共合作,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 称“大革命”
国共合作的实现
国民革命的兴起
北伐胜利进军
国民革命的高潮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国民革命的失败
1. 知道中共三大内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2. 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 3. 了解北伐战争中工农运动的发展情况; 4. 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 5. 了解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经过和主要事件?
1、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 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共三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黄埔军校建立 D.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2、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批著名的将领 和军事人才。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 中有4人出自黄埔军校。下列有关黄埔军校 的叙述正确的是( )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课件(共56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课件(共56张PPT)

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 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 办学宗旨 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黄埔军校从 1924年5月至1927 年7月,招收了六 期学生共1万多人。 黄埔军校为国共两 党培养了一批政治 和军事人才。
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名将
黄埔一期:左权、陈赓、徐向前(中共) 杜聿明、胡宗南(国民党) 黄埔四期:林彪(中共) 黄埔六期:罗瑞卿(中共)戴笠(国民党)
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 主要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 内容 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 农工的三大政策
意义
孙中山与代表步出国民党 “一大”会场
国民党一大会址,现在广州市东 山区文明路125号
新旧三民主义比较
旧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新三民主义 (目标) 对外反帝;
对内反民族压迫
三大政策 (方法手段)
中共三大——政策
中共三大 时间 主要 内容 1923年6月 正式决定同孙中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 线,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 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合作实现的标志
中国国民党一大 时间 地点
1924年1月 广州
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 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和组织工 作。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宣言
名中正,字介石,中国近代 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 著名政治家及军事家,中华 家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 革命者来 民国陆军特级上将。蒋早年 贪 升 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赴日本学习军事,并加入中 生 官 国同盟会。蒋首先是反抗清 周恩来毕业于南开大学, 畏 发 朝,接着是军阀混战,而后 死 财 早年留学日本、法国、德 勿 是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入侵。 请 国、英国等地,回国后担 入 往 蒋介石曾任大元帅府参谋长、 斯 他 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 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 门 处 主任。曾指挥长征,为西 总司令、行政院院长、国民 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 安事变和平解决作出贡献。 孙中山说:中国革命之所以迟迟不能成功的原因,就是没有 国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主 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 真正的革命武装队伍;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 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 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院总理、外交部部长, 中缅印战区最高统帅、中华 蒋介石(1887年-1975年) 1976年病逝。 民国总统等职。 诸位已看到校门上的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 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请诸位谨记!

《北伐战争》PPT完美版1

《北伐战争》PPT完美版1
——《叶挺传》
北伐将士浴血奋战,中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材料四:从军队数量说,北洋军阀大大超过了国民革命军。但他们反动腐朽,祸国 殃民,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三大派之间矛盾重重,不可能协同作战。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北洋军阀失道寡助;各自为战;
材料五:北伐军出师时,省港罢工委员会组织工人运输队、宣传队、担架队随军出 征。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总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给 吴佩孚以致命的打击;农会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支援北 伐战争。
材料二:根据敌我双方的军力情况,北伐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 方针。首先以主力指向湖南、湖北战场……再集中兵力转向东南各省……最后进入长 江以北地区……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北伐作战方针正确;
材料三: “我们为什么能够建立这样的伟大战功呢?主要的—个原因,就是因为独 立团是共产党的军队,因为有了共产党,我们才能成为铁甲。”
黄埔军校与其他军校最大的不同点:
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 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由于国共两党成员的共同努 力,黄埔军校及其分校从1924年 成立到1927 年,共招收了六期学 员计12000多人,其中国共两党合 作培养的前五期共毕业学员7399 人。他们中大多是既能从事政治 思想工作,又会指挥军事战斗的 全面人才,不少人为中国民主革 命建树了功业。
1、时间: 1926年 2、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 3、总司令: 蒋介石 4、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5、主战场: 湖北、湖南
我不牺牲,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民无安宁。 国既沉沦,家孰与存。
——蒋介石
蒋介石在北伐誓师大会上发表讲话

《北伐战争》课件(共19张PPT)精编版

《北伐战争》课件(共19张PPT)精编版

北伐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
北伐主要战役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北伐先锋
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第四军叶挺独 立团
叶挺
北伐先锋部队━━叶挺独立团。
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叶挺独立团,在北伐战火中出生入死, 英勇奋战,所向披靡,战功卓著,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 荣称号,叶挺被公认为北伐名将。
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周恩来
周恩来(1898年-1976年)字翔 宇,笔名恩来。1913年进天津南 开中学学习。1917年留学日本。 1919年回国。在天津参加五四运 动,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 封建的革命活动。1922年转入中 国共产党(由张申府等人介绍),对 早期的建党、建团工作起了重大 的作用。1924年任黄埔军校政治 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 部主任,中共两广区委委员长、 常委兼军事部部长,主持建立党 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叶挺独立团。
至此中国大地上又形成了 三足鼎立局势:北京的北 洋军阀政府;武汉国民政 府;南京国民政府
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基本打垮 了北洋军阀,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 败了呢?
这是因为革命阵营内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 的背叛,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旧的 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一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 新军阀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中国人 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1、北伐军作战方针正确。 2、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3、广大官兵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 援。
国民党右派为什么要叛变革命?
高涨的工农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 级的利益
反革命政变:
蒋介石 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课件(共46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课件(共46张PPT)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 国民革命成功! 齐欢唱,齐欢唱!
孙中山: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深感国民党已经丧失了当年革命的勇气。 国民党急需改组,补充新鲜血液,吸收年 轻、朝气蓬勃的人。 共产党: 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 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党是 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是首先考虑的对象。
3.统治全国:
1927年下半年,宁汉合流,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 京。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北伐,张作霖退往东北, 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 统一了全国。
1、大革命期间有不少将领称蒋介石为“校 长”,这里的“校”是指( ) A、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B、黄埔军校 C、西点军校 D、抗日军政大学 2、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突出的革命成果是 ( ) A、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B、国民政府建立并迁都武汉 C、建立了一支几十万人的国民革命军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我不牺牲,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民无安宁。 国既沉沦,家孰与存。
北伐的胜利进军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一个目的(北伐) 统一全国 三个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两个主战场 一支先锋 三个战役
湖南、湖北 叶挺独立团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武昌战役
推进路线(河流) 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奉系:张作霖 兵力35万
黑 吉 辽
北京
直 隶
山东
河南
安 江苏 徽 浙江
上海
湖北
湖南

西
北 伐 战 面对强大的 争 军阀,国民 前 政府该如何 形 北伐呢? 势 及 对 象 图
福建
广西
广东
直系:吴佩孚 兵力20万
孙传芳 兵力20万

历史八上第15课-北伐战争(共25张PPT)部编版

历史八上第15课-北伐战争(共25张PPT)部编版

历史八上第15课-北伐战争(共25张PPT )部编 版
历史八上第15课-北伐战争(共25张PPT )部编 版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 大肆捕杀共产党员与工人群众。
据不完全统计,在政变的三天中,有300多人 被杀“,四5·一00共二多产”人党反被人革捕被命,砍政流头变中亡被失屠踪杀人的数共达产到党5人000 上多海人街。头的电线杆上,挂着被杀害者的头颅。
历史八上第15课-北伐战争(共25张PPT )部编 版
共和国10大元帅:陈毅、徐向前、聂荣臻、 叶剑英、林彪曾是黄埔军校的教官或学生。 中国共产党的许多理论家、活动家都曾来 校演讲授课:毛泽东、刘少奇、张太雷、 邓中夏、苏兆征、彭湃等。
历史八上第15课-北伐战争(共25张PPT )部编 版
历史八上第15课-北伐战争(共25张PPT )部编 版
3.“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表 明自己 身处逆 境,仍 能达观 看待。 4.“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 己不会 怨恨世 俗而放 任自流 。
5.语言简洁,以少胜多。“简洁”的意 思是“ 简明扼 要”,解 释得再 具体些 ,就是 用最少 量的语 言,表 达最丰 富的意 思。“简 洁”是 通顺的 最高形 式。 6.注意接受对象,统一语体风格。接 受对象 不同, 文章的 语言也 应该有 所不同 。只有 根据不 同的场 合、不 同的对 象,运 用不同 的语言 ,才能 收到最 佳效果 。
3.国共合作的军事方面: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黄埔军校)
时间 1924年5月
地点 广州黄埔
领导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 来为政治部主任
历史 培养出大批的军事和政治人才 功绩 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 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3.国民党一大——正式建立
中国国民党一大 时间 1924年1月 地点 广州 主要 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 内容 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
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意义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 治基础。
课堂小结 准备
国共第一次合作 黄埔军校建立
目的:

民 革 命
高潮—— 北伐战争
1924-1927 1926-1927
主要对象:
主要战场: 进军: 广东
福建
湖南湖北 江西 南京
浙江
上海
胜利进军原因:
失败:
标志: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 失败原因: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927.4.18
随堂演练
1.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 B )
3、官兵英勇奋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挥了先锋 模范作用。
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积极支持和紧密配合, 以及苏联的援助等,是北伐胜利的基础。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 建立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 了震惊中外的“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 大肆屠杀革命进步 人士,叛变革命
北京 直


山东

河南
湖北
安 江苏 徽
上海
浙江
湖江
势 图
南 西 福建

吴佩孚 兵力20万
广广西西 广广东东
国民政府
兵力约10万
传 芳
兵力20万
1925年7月国民政府广州成立,将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正式北伐。图为誓师大会, 台上左一为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2.北伐战争初期
新三民主义的发展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强调反帝
民权主义
一般平民享有
民生主义
增加节制资本
孙中山与代表步出国民党“一大”会 场
4.创建黄埔军校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黄埔军校)
时间 1924年5月 地点 广州黄埔 领导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
来为政治部主任
历史 培养出大批的军事和政治人才 功绩 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2.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时间 1927年4月 地点 南京 性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
帝国主义,对义上统一了全国
南京国民政府的旧址
后来,南京国民政府统一了全国,开始了国民党对 中国的统治。
图为当时的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4.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C )
①张作霖②袁世凯③孙传芳④吴佩孚
A.①②④ B.②③④
共产党: 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 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革命 统一战线,国民党是比较革命 的民主派,是首先考虑的对象。
反帝反封 建的革命 任务没有 实现
2.中共三大——政策
中共三大 时间 1923年6月
主要 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 内容 命统一战线,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林彪
左权
徐向前
胡宗南
二.北伐胜利进军
1.北伐目标
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 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军阀
控制地区
吴佩孚 湖南、湖北、河南和直隶的一部
兵力
20万
孙传芳 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
20万
张作霖
35 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山东、察哈尔和
直隶


张 作 霖
兵力35万



吉 辽

蒋介石(校长)
孙中山(创建者) 周恩来(政治部主任)
黄 埔 军 校 开 学 典 礼
黄埔军校从 1924年5月至 1927年7月,招收 了六期学生共2万 多人。黄埔军校为 国共两党培养了一 批著名将领和军事 人才。
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名将
黄埔一期:左权、陈赓、徐向前(中共)
杜聿明、胡宗南(国民党) 黄埔四期:林彪(中共) 黄埔六期:罗瑞卿(中共)戴笠(国民党)
北伐的目的是打到北洋军阀,统一中 国。但是蒋介石的上台,只不过是旧军阀 被打垮,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 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 有改变。
4.再次北伐和东北易帜
南京国民政府建 立后,继续北伐。 1928年6月,北伐 军进至北京、天津 一带。1928年底, 张学良宣布“服从 国民政府,改易旗 帜”。南京国民政 府实现了全国的统 一。
1927年1月 武汉民众欢 庆北伐胜利 和国民政府 迁都武汉。
3.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 农民协会组织和会员数前所未有 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很大发展
农民武装队伍
思考:在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统治之下, 北伐军能节节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1、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为北伐提供了坚强的领导。
2、作战方针正确(先攻吴再打孙)是北伐胜利进军 的重要保证。
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
主要战役
汀泗桥战役
贺胜桥战役
英雄军队
第四军叶挺 独立团





北京 直



山东
河 郑南县
江 安安 南苏京
上海
进 军
武湖昌北
徽徽 浙浙江江

长湖沙南
南江昌 西 福福建



桂桂林林 广广州州
叶挺像(1896~1946年)
主要战绩
北伐军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 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3.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
1927年7月,汪精卫在 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提 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 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汪 精卫完全抛弃了孙中山的三 大政策,公开反共,成为反 革命的中心人物。国共合作 完全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 大革命失败了。
想一想: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为什 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黄埔军校的建立
D.北伐战争
2.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为北伐战争培养了大
批军事骨干的学校是( D )
A.京师大学堂
B.抗日军政大学
C.云南讲武堂
D.黄埔军校
3.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场是在( A )
A.湖南、湖北
B.江西、江苏
C.福建、浙江
D.广东、广西
八年级历史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15课 北伐战争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1.了解北伐战争中工农运动的发展情况; 2.知道中共三大内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3.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 4.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
新课讲授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原因
孙中山: 革命主义未行,革命目的未达, 仅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