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合集下载

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疾病诊治争议与共识(全文)

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疾病诊治争议与共识(全文)

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疾病诊治争议与共识(全文)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疾病主要是指深静脉血栓和肺动脉栓塞,是围手术期的重要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的结果。

对于围手术期静脉血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一直存在不少争议,包括D-二聚体、彩超的诊断价值与合理应用;抗凝药物的选择、给药时机与持续时间;滤器植入和溶栓治疗的指征等问题。

更多的循证医学数据不断地修正既往的诊治策略、更新临床医生的诊治观点。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 )指南在指导围手术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诊治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静脉血栓栓塞;抗凝;溶栓;滤器围手术期的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主要是指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 DVT )和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artery embolism , PE ) z DVT 和PE 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 VTE )。

VTE 发病率高、危险性大。

目前,美国每年VTE的成人发病率至少为0.1 % , 80岁的人群中发病率达0.5% ,每年新发的VTE病人>200万例;据估计美国每年有2万人死于PE ,其中11 %在发病1 h后内死亡[1 ]。

国内虽然没有关于围手术期VTE 发病率的确切流行病学报道,但是近年来不同学科各自的报道显示其发病率正逐年攀升[2-3 ]。

凝血功能亢进、血流停滞、静脉壁损伤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三要素,围手术期因这三要素叠加造成VTE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由于疾病特点和手术方式的不同,骨科、妇产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等科室的病人术后发生VTE的概率较高。

围手术期发生VTE的高峰时段为手术后1周之内。

1圉手术期VTE的诊断1.1 D-二聚体的诊断价值D-二聚体是VTE诊断过程中最重要的实验室指标,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当其水平未升高时可除外VTE。

D-二聚体是纤溶酶溶解交联纤维蛋白后形成的特异性血浆蛋白。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全文)目录一、前言二、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定义/诊断三、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的评估及预防四、附件:GRADE分级标准一、前言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围手术期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多见于骨科、妇产科、血管外科和胸外科手术患者,以骨科手术最为常见。

我国每年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等骨科大手术的数百万病例中,有近50%患者形成DVT,其中20%出现有症状的肺栓塞(pulmonaary embolism,PE)。

美国1988年调查结果提示大约17%的孕产妇死亡是由于静脉血栓栓塞所致;另外,大面积烧伤等也是诱发DVT的高危因素。

因此,对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及早诊断,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发生PE的风险,降低患者死亡率,还可有效地减少医疗费用。

二、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定义/诊断(一)定义静脉血栓栓塞(VE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

下肢近端(腘静脉或其之近侧部位)DVT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预防DVT可降低发生PTE的风险。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和呼吸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包括PTE、脂肪栓塞、羊水栓塞和空气栓塞等。

其中PTE为PE的最常类型,通常所说的PE即指PTE。

围手术期的PTE多见于静脉系统的栓子脱落,偶见心房纤颤者心房栓子脱落,是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诊断可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物理、化验检查,做出较明确诊断。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

华法林
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 的合成,发挥抗凝作用,预防血栓 形成。
新型口服抗凝剂
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通过选 择性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发挥抗 凝作用,预防血栓形成。
04
治疗
药物治疗
抗凝治疗
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低分子 量肝素等,抑制血栓形成和扩展 ,预防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 。
溶栓治疗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概述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是指手术后发生 的深静脉内血栓形成,可导致下肢肿 胀、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肺动 脉血栓栓塞症,危及生命。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和肺动脉血栓栓 塞症的发生率较高,与手术类型、患 者年龄、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是由于下肢深静脉 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而引 起的疾病,可导致呼吸困难、胸痛等 症状,甚至发生猝死。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 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 与治疗
• 引言 • 诊断 • 预防 • 治疗 •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的预防和治疗进展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和肺动脉血 栓栓塞症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严在介绍围手术期深静脉 血栓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 、预防和治疗,为临床医生提供 参考和指导。
机械性预防措施
如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弹力袜等机械性装置,通过物理方式促进下肢血 液回流,预防血栓形成。
康复治疗
对于已经形成的深静脉血栓和肺动脉血栓,可以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理疗、按 摩等,以改善血液循环和缓解症状。
05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的预防和治疗进展
最新诊断技术
超声心动图
01

手术室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护理专家共识可编辑全文

手术室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护理专家共识可编辑全文
停止使用IPC/VFPs,做好护理记录。
➢ 手术期间VTE预防措施
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措施术中环节应用较少, 建议手术室常规准备鱼精蛋白,以便对抗普通肝素的抗凝效应。
低血压
休克
猝死
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 术语与定义
静脉血栓栓塞症
DVT(deep venous thrombosis) 深静脉血栓形成
定义 血液在深静脉内异 常 凝 结 ,导致静 脉 回 流 障 碍 的疾病
远端静脉高压、肢体肿胀、浅静脉扩张、疼痛
肺栓塞
下肢水肿
静脉曲张
皮炎
色素沉着
郁滞性溃疡
深静脉血栓
“两正确” “三尽量”
➢ 选择正确静脉穿刺部位, ➢ 正确固定静脉穿刺部位,防止管路扭曲和移位,保证
静脉通路通畅。
➢ 尽量缩短扎止血带时间 ➢ 尽量避免同一血管反复穿刺 ➢ 尽量避免采取下肢静脉穿刺
➢ 手术期间VTE预防措施
基础预防
(1)保护静脉血管 (2)避免血液浓缩
术中应遵医嘱进行补液,
静 脉 输 注 药 物 应 遵 循 现用现配原则。
禁忌症
①严重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 ②严重周围神经病变或其他感觉障碍 ③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下肢严重水肿 ④下肢局部情况异常者 ⑤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新发的DVT ⑥下肢存在大的开放或引流伤口 ⑦腿部严重畸形 ⑧对装置/器械材质过敏
➢ 手术期间VTE预防措施
机械预防
➢ 分类:为膝长型、腿长型和连腰型,通常在术前或手术当天使用。 ➢ 梯度压力的选择:VTE的预防推荐采用压力Ⅰ级的GCS
手术室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护理专家共识
➢ 术语与定义
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

妇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预防专家共识(2017)

妇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预防专家共识(2017)
时限 良性疾病患者术后药物预防的时限推荐为7~10 d或至可以自由下床活动;恶性肿瘤患者推荐药物 预防至术后4周。
不同 LMWH 用于预防的剂量有不同,具体需参考药 物说明书;为了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不宜减量
VTE的预防
3. VTE预防的推荐意见: 妇科手术时应补足体液量、减少创伤、严
密止血、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必要时手 术区域留置引流管,术后尽早下床活动, 基于风险分级选择预防措施,高危和极高 危患者尤应注意。术后应尽可能不用止血 药,止血药的使用是DVT的独立影响因素。 (1)低危患者术后尽早下床活动; (2)中危患者术后采取LMWH或LDUH药物 预防或机械性预防(GCS或IPC);
流行病学
美国 VTE 年发病率为 108/10 万,每年有 90 万例 VTE 发生。
在未采取预防措施的内科和外科患者中, DVT的发病率高达10%~40%,而 DVT 继发的 PE 导致了 10%的住院患者死亡和40%的妇科 手术后的死亡事件。
我国妇科手术后无预防措施的患者中 DVT 的发生率高达 9.2%~15.6%,DVT者中PE的发 生率高达46%。
危险因素
(4) VTE病史:既往有VTE病史者极易复发, 尤其是在大的手术后。
与无VTE 病史者相比,有VTE病史者再次发 生VTE的风险增加约8倍;而现阶段罹患VTE 的患者中,19%至少罹患过1次VTE.
危险因素
2. 手术相关因素:手术创伤以及导致的血 流状态改变是术后发生 VTE 不容忽视的因 素。
2. 手术后2~7 d内进行DVT筛查。 3. DVT筛查首选无创的下肢血管CUS检查。 4. 妇科手术后罹患 DVT 者需要进行相关检
查以除外PE。 5. 妇科手术后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解读共78页文档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解读共78页文档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 诊断、预防与治疗解读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解读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解读
VTE
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 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 性疾病。血栓可能游走至肺动脉。

深静脉血 栓塞形成
DVT
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
塞管腔致静脉回流障碍。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
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 。下肢近端(腘静脉或其近侧部 位)DVT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预防DVT可降低发 生PTE的风险。
流行病学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围手术期患者的 常见并发症和重 要死亡原因之一
多见于骨科、妇产科 、血管外科和胸外科 手术病人,以骨科手 术最为常见。
大面积烧伤:诱 发DVT高危因素
围国内手骨术科期大患手术者百的万 常例,见近并50发%症形成和D重VT 要。其死中亡20原%因出现之有一症
年份
PTE-DVT协作组部分医院PTE例数资料
二、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 栓栓塞症的发病机制/诊断
发病机制
正常情 况下
凝血系统 纤溶系统
纤溶系统
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保持平衡 防止过度失血 是指保持血液的液体及管道通畅
凝血系统
• 凝血因子
• Ⅰ 纤维蛋白原 • Ⅱ 凝血酶原 • Ⅲ 组织因子 • Ⅳ 钙离子 • Ⅴ 易变因子 • Ⅵ 不存在 • Ⅶ 稳定因子 • Ⅷ 抗血友病因子 • Ⅸ Christmas因子 • Ⅹ Stuart-Power因子 • Ⅺ 血浆凝血活酶前加速素 • Ⅻ Hegeman因子 • XIII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 PK 激肽释放酶原 • HMWK 高分子量激肽原
北京朝阳医院对2001年12月~2002年12月间 神经内外科488例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发现,DVT 发生率为21.7%
PTE-DVT——国内的实际情况

(完整word版)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2014)

(完整word版)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2014)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2014)王秀丽(共同执笔人),王庚,冯泽国,江伟,张兰,张英泽(共同执笔人),陈绍辉,金善良,姚尚龙(共同执笔人),徐懋,郭向阳(负责人)一、前言围术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围手术期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多见于骨科、妇产科、血管外科和胸外科手术病人,以骨科手术最为常见。

我国每年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等骨科大手术的数百万病例中,有近50%患者形成DVT,其中20%出现有症状的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

美国1988年调查结果提示大约17%的孕产妇死亡是由于静脉血栓栓塞所致;另外,大面积烧伤等也是诱发DVT的高危因素。

因此,对手术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及早诊断,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发生PE的风险,降低患者死亡率,还可有效地减少医疗费用。

二、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定义/诊断(一)定义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

下肢近端(腘静脉或其近侧部位)DVT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预防DVT可降低发生PTE的风险。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枝引起肺循环障碍和呼吸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包括PTE、脂肪栓塞、羊水栓塞和空气栓塞等。

其中PTE为PE的最常见类型,通常所说的PE即指PTE。

围术期的PTE多见于静脉系统的栓子脱落,偶见心房纤颤者心房栓子脱落,是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新妇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预防专家共识(2017)

最新妇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预防专家共识(2017)

PE的诊断及筛查
2. D-二聚体: D-二聚体在急性VTE患者中其水平升高,通常采用的
界值为 500 μg/L,是最常用的反映凝血和纤溶激活 的标志物。急性VTE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平均升 高8倍,抗凝治疗后逐渐降至正常。 D-二聚体用于诊断DT的阳性预测值为31.0%,阴性 预测值为98.6%,其阴性预测值更具临床意义,可 作为 DVT 或 PE 的排除诊断标准。 因此,对于疑诊DVT或PE 的患者推荐D-二聚体检测, 如结果正常,可排除急性DVT或PE的诊断。
PE。 5. 妇科手术后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晕厥、心
动过速、胸痛等可疑 PE 症状者,建议进行 PE 相关 检查。 6. PE筛查首选CTPA。
妇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预防专家共识(2017)
VTE的预防
1.VTE风险分级评估 (1)Caprini评分:是国际上常用的VTE风险
是普通人群的 10 倍。国外的研究报道,年龄 >60 岁是手术后发生 VTE 的独立危险因素,60 岁以上者术后VTE 的发生率高达 34%;年龄每 增加 10 岁,术后VTE的风险增加2.25倍。 我国的数据显示,与50岁以下者相比,年龄 ≥50岁者术后发生DVT的风险为前者的2倍;年 龄每增加10岁,风险增加约1倍。
VTE的预防
妇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预防专家共识(2017)
VTE的预防
2. 预防措施 (1)机械性预防:机械性预防措施主要包括间歇
性气囊加压( IPC )和 梯 度 压 力 袜(GCS)。 与无预防措施相比,IPC 可减少 56%的 DVT,但对于
减少 PE 的发生无效;而与药物预防共同使用时,可 减少57%的PE。应用 IPC 进行预防,可减少 50%的下 肢近端 DVT。 GCS可减少65%的下肢远端和无症状DVT,但对于下 肢近端 DVT 的预防作用尚不确定,如使用不当,可 引起皮肤破损、溃疡、坏死等。 IPC和GCS均应在手术前开始应用,至患者术后自由 活动;IPC每日的使用时间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8 h。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2014)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2014)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2014)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王秀丽(共同执笔人)王庚冯泽国江伟张兰张英泽(共同执笔人)陈绍辉金善良姚尚龙(共同执笔人)除懋郭向阳(负责人)目录一、前言二、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定义/诊断三、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的评估及预防四、附件:GRADE分级标准一、前言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围手术期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多见于骨科、妇产科、血管外科和胸外科手术患者,以骨科手术最为常见。

我国每年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等骨科大手术的数百万病例中,有近50%患者形成DVT,其中20%出现有症状的肺栓塞(pulmonaary embolism,PE)。

美国1988年调查结果提示大约17%的孕产妇死亡是由于静脉血栓栓塞所致;另外,大面积烧伤等也是诱发DVT的高危因素。

因此,对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及早诊断,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发生PE的风险,降低患者死亡率,还可有效地减少医疗费用。

二、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定义/诊断(一)定义静脉血栓栓塞(VE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

下肢近端(腘静脉或其之近侧部位)DVT 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预防DVT可降低发生PTE的风险。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和呼吸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包括PTE、脂肪栓塞、羊水栓塞和空气栓塞等。

其中PTE为PE的最常类型,通常所说的PE即指PTE。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袁训芝吴新民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是一个疾病的两个方面,近来,人们倾向于将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1]。

国外有关深有关静脉血栓形成的统计学资料多来源于70-80年代,美国每年大约有200万人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有60万人发生肺栓塞,其中6万人死亡。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和大手术病人、肿瘤和其它慢性病病人的主要合并症。

我国围术期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并未见详细报道2003年2月-2003年4月,我院麻醉科入选233例大手术病人,于术后3-10天行超声检查了解有无形成深静脉血栓,结果总的血栓检出率为47.64%,与国外报道的数字相近;其中3例病人形成近端深静脉血栓,其发生率为1.29%。

按照手术科室化分,普通外科发病率49.29%,胸外科54.77%,神经外科53.85%,泌尿外科47.2%,骨科35%。

39例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的病人(主要为骨科大手术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43.59%(17/39)。

一、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发生的原因有血管损伤、凝血因子异常和局部血液淤积。

体内存在的自然凝血、纤溶因子及抑制剂在维持血液正常流动和止血方面是一个复杂的平衡过系统,在这个平衡系统中,某些先天性或获得性的变化可使血栓易于形成,(一)、手术导致DVT的原因血管损伤:手术操作和体位;关节置换手术骨水泥的热效应;大腿止血带;高凝状态:麻醉及手术创伤后组织因子释放激活外性源凝血系统或凝血抑制因子缺陷导致的遗传性高凝状态使凝血加强。

静脉血流减慢:术前活动减少;麻醉及术中静止不动;术后制动和长期卧床;都使静脉血流明显减慢大手术,尤其开胸,开腹、骨盆、下肢、神经外科及泌尿外科手术;创伤,尤其骨盆或下肢骨折、急性脊髓损伤无论手术与否;妊娠、分娩等同时存在导致DVT三种因素而且相互作用加速DVT,是DVT的高危病人。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治疗和预防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袁训芝吴新民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是一个疾病的两个方面,近来,人们倾向于将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1]。

国外有关深有关静脉血栓形成的统计学资料多来源于70-80年代,美国每年大约有200万人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有60万人发生肺栓塞,其中6万人死亡。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和大手术病人、肿瘤和其它慢性病病人的主要合并症。

我国围术期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并未见详细报道2003年2月-2003年4月,我院麻醉科入选233例大手术病人,于术后3-10天行超声检查了解有无形成深静脉血栓,结果总的血栓检出率为%,与国外报道的数字相近;其中3例病人形成近端深静脉血栓,其发生率为%。

按照手术科室化分,普通外科发病率%,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35%。

39例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的病人(主要为骨科大手术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7/39)。

一、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发生的原因有血管损伤、凝血因子异常和局部血液淤积。

体内存在的自然凝血、纤溶因子及抑制剂在维持血液正常流动和止血方面是一个复杂的平衡过系统,在这个平衡系统中,某些先天性或获得性的变化可使血栓易于形成,(一)、手术导致DVT的原因血管损伤:手术操作和体位;关节置换手术骨水泥的热效应;大腿止血带;高凝状态:麻醉及手术创伤后组织因子释放激活外性源凝血系统或凝血抑制因子缺陷导致的遗传性高凝状态使凝血加强。

静脉血流减慢:术前活动减少;麻醉及术中静止不动;术后制动和长期卧床;都使静脉血流明显减慢大手术,尤其开胸,开腹、骨盆、下肢、神经外科及泌尿外科手术;创伤,尤其骨盆或下肢骨折、急性脊髓损伤无论手术与否;妊娠、分娩等同时存在导致DVT三种因素而且相互作用加速DVT,是DVT的高危病人。

2023年静脉血栓栓塞防治的专家共识

2023年静脉血栓栓塞防治的专家共识

2023年静脉血栓栓塞防治的专家共识
简介
本文档旨在总结2023年静脉血栓栓塞(VTE)防治方面的专
家共识。

根据最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以下是一些关键观点和建议。

1. VTE的定义和分类
- VTE是指静脉系统内发生的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的病理过程。

- VTE可分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PE)两
种类型。

2. 预防措施
- 对于高风险患者,如手术患者、长期卧床患者以及有其他相
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包括使用抗凝药物、
弹力袜等。

- 在药物预防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新型口服
抗凝药物等。

3. 诊断和治疗
- 在临床症状和体征提示VTE的情况下,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包括超声波、放射学影像和实验室检查等。

- 对于DVT的治疗,常用的方法包括抗凝治疗、静脉溶栓和手
术取栓等。

- 对于PE的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全身状况,可选择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和介入手术等。

4. 长期管理和后续随访
- 对于VTE患者,应进行长期的抗凝治疗,时间因个体情况而异。

- 必须密切监测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性。

- 随访时注意VTE的复发和并发症的产生。

以上是2023年静脉血栓栓塞防治的专家共识的简要总结。


体内容还需根据最新研究和临床指南进行详细制定和解释。

最新:创伤骨科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诊断及防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最新:创伤骨科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诊断及防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最新:创伤骨科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诊断及防治专家共识(完整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创伤骨科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DVT甚至会影响动脉供血,出现相应肢体供血不足。

若发生血栓脱落可并发肺栓塞,病死率较高。

就下肢DVT的诊断、评估、治疗及预防措施等方面制订本共识,为创伤骨科患者下肢DVT的处理提供一套适合我国国渭且简便易行的方案,以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 p vein thrombosis, DVT)是创伤骨科患者的一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如未予及时治疗,急性期血栓脱落可并发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 后期则因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 PTS)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

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生DVT,尤其多见千下肢。

DVT 与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

DVT的临床体征和症状包括局部红肿、疼痛、发热,也有可能出现静脉曲张、可凹性水肿、股三角及排肠肌区域的压痛。

严重情况下,DVT甚至会影响到动脉供血,出现相应肢体的供血不足。

在血栓发展过程中,若发生血栓脱落,栓子便会随血流回流入心脏,然后进入肺循环,随着循环血管管径变小,栓子极大可能会栓塞血管,继发PE。

此时患者多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21创伤骨科患者发生DVT的概率较高。

据统计,我国创伤骨科患者中DVT年发生率为0.5%o~1%0 [ 3]。

而创伤骨科患者DV T发生率为6.4%~12.4%,且以院周骨折(愤部和骨盆、愤臼骨折)和股骨干骨折DVT发生率为最高,合计超过创伤骨科DVT患者的50%,其次为膝关节周围骨折、胫排骨骨折等。

院周及下肢骨折DVT占创伤骨科DVT患者的95%以上,而上肢骨折DVT发生率很低。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解读 ppt课件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解读 ppt课件

37
98
10 5
发高生血在栓有风血险管者内:皮心损梗伤脑 类凝血酶 处梗,病血史管、内制皮动完卧整床则、不高
止血机制
内皮损伤生理性止血示意图
胶原
血小板 ADP 激活
TXA2
血小板 聚集
组织 因子
凝血酶IIa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凝血 瀑布
凝血酶原II
血液凝固
Pollack CV, et al. Th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08(34)4: 417-428
凝血机制
韩国和日本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VTE的发病 2003年2月~2003年4月间 233例大手术患者,于手术后3~10d进行超声 检查,DVT检出率为47.64%
北京协和医院对103例DVT病例进行回顾性研 究,发现PTE的发生率为44.7%,有发生DVT危 险因素者占88.3%,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 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
防与治疗
汕头大学附一院麻醉科 潮南民生医院麻醉科 丁叁强
目录
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01 的定义/流行病学
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 02 症的发病机制/诊断 03 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的
评估及预防 04 术中急性肺栓塞诊治
一、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 栓栓塞症的定义/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围手术期患者的 常见并发症和重 要死亡原因之一
多见于骨科、妇产科 、血管外科和胸外科 手术病人,以骨科手 术最为常见。
大面积烧伤:诱 发DVT高危因素
围国内手骨术科期大患手术者百的万 常例,见近并50发%症形成和D重VT 要。其死中亡20原%因出现之有一症

妇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预防专家共识

妇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预防专家共识

妇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预防专家共识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妇科手术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手术类型。

虽然手术的成功率越来越高,但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近年来,专家们深入研究 DVT 与 PE 的预防措施并形成了一份共识文件,旨在指导医生和患者预防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什么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凝结而形成的血栓。

常见于下肢,但可能也出现于盆腔和肾上腺静脉等部位。

术后 DVT 与 PE 的风险因素包括手术创伤、手术时间、年龄、肥胖、违反规定的术前禁食、以及其他患有 DVT 或 PE 的疾病。

什么是肺栓塞(PE)肺栓塞是血栓堵塞肺动脉的一种紧急状况。

它往往发生在 DVT 的基础上,其中血栓移动到肺部并阻塞了肺动脉的一支或多支分支。

严重 PE 可以引起心力衰竭和死亡。

专家共识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专家们制定了一份共识文件,包括以下重要方面:预防性药物治疗专家们推荐给患者预防性药物治疗。

常见药物包括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术后 DVT 和 PE 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药物治疗需根据医生的建议准确使用。

弹力袜弹力袜是一种可以增加静脉回流速度的物品。

专家建议在手术过程中和术后戴用弹力袜可有效降低 DVT 和 PE 的风险。

术后戴用弹力袜的时间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而定,以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

手术患者的观察手术后应保持患者的高度警觉,特别需要注意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征候的发生。

如出现下肢疼痛、肿胀、红斑、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专家共识的重要性专家共识的存在为医疗机构提供了制定规范实施的科学依据,同时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术后护理指南,加强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和沟通。

DVT 与 PE 的预防需要医生和患者通力合作,通过共识文件的制定,桥梁的建立,也为妇科手术后患者将来的医疗提供了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全文)目录一、前言二、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定义/诊断三、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的评估及预防四、附件:GRADE分级标准一、前言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围手术期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多见于骨科、妇产科、血管外科和胸外科手术患者,以骨科手术最为常见。

我国每年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等骨科大手术的数百万病例中,有近50%患者形成DVT,其中20%出现有症状的肺栓塞(pulmonaary embolism,PE)。

美国1988年调查结果提示大约17%的孕产妇死亡是由于静脉血栓栓塞所致;另外,大面积烧伤等也是诱发DVT的高危因素。

因此,对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及早诊断,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发生PE的风险,降低患者死亡率,还可有效地减少医疗费用。

二、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定义/诊断(一)定义静脉血栓栓塞(VE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

下肢近端(腘静脉或其之近侧部位)DVT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预防DVT可降低发生PTE的风险。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和呼吸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包括PTE、脂肪栓塞、羊水栓塞和空气栓塞等。

其中PTE为PE的最常类型,通常所说的PE即指PTE。

围手术期的PTE多见于静脉系统的栓子脱落,偶见心房纤颤者心房栓子脱落,是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诊断可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物理、化验检查,做出较明确诊断。

1、临床表现下肢DVT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患侧肢体皮肤颜色变紫变暗。

腓静脉型DVT多无临床症状,约40%~50%有症状者血栓向近端延展。

近端DVT患者出现患肢疼痛、肿胀等症状,其中近一半发生无明显临床症状的肺栓塞。

PE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栓子的大不小和肺循环状态,清醒患者的主要症状为突发呼吸困难、胸痛、晕厥。

呼吸困难多为靠近肺门中心部的PE 引起,胸痛一般是远端栓子刺激胸膜所致,晕厥是因脑动脉供血减少、心律失常、迷走反射等因素引起。

全身麻醉状态下,PE主要表现为突发无诱因的低氧血症,大面积肺栓塞可致呼气末二氧化碳骤降、高碳酸血症和循环衰竭(临床上以休克和低血压为主要表现,即体循环动脉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值下降幅度>40mmHg,持续15分钟以上。

需除外新发生的心律失常,低血容量或感染中毒症所致血压下降)。

有下列情况可考虑PE:下肢无力,静脉曲张,不对称下肢浮肿,血栓性静脉炎;外伤后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原因不明的呼吸困难,或原有的呼吸困难加重;原因不明的血压降低;不能解释的休克;晕厥发作;低热、血沉(ESR)增快、黄疸、紫绀;心衰时洋地黄治疗效果不佳;原因不明的肺动脉高压,右室肥大;X线片楔形影;放射性核素检查显示肺灌注缺损。

2、常用检测方法 B型超声检查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率达90%,而对较深部位的静脉血栓诊断欠佳;采用加压超声探查法可使诊断精确率提高至97%D-二聚体(D-Dimer)检测虽特异性较差,阳性不能确诊深静脉血栓,但D-imer小于0.5mg/L基本可排除DVT诊断最可靠的方法,但属于有创检查,费用高。

其他检查还包括放射性核素静脉造影(放射性标记白蛋白、放射性标记纤维蛋白原)、血管内镜、血管内超声等。

3、对下肢DVT形成可能性的评价,初步评估可采用Wells形成可能性的评价,初步评估采用Wells评分表(表28-1)根据wells评分,DVT的可能性:wells评分<2分为不可能;wells 评分≥2分为可能。

因此,术前麻醉科医生如怀疑患者有DVT的形成,诊断流程为:(1)根据病史及危险因素分析评估,进行DVT形成危险分级和wells 评分;(2)wells评分<2分的患者,检测D-Dimer,如正常,可排除DVT;如异常,进行加压超声探查及各项相关检查;(3)wells评分≥2分的患者,直接进行加压超声探查及各项相关检查;根据上述评分及检查结果,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制定相应的手术麻醉方式。

三、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的评估及预防任何引起静脉损伤、静脉血流停滞及血液高凝状态的原因都是VTE的危险因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危险因素由遗传变异引起,如蛋白C缺乏、抗凝血酶缺乏等。

临床上常以反复发作的VTE为主要表现。

继发危险因素包括后天获得的多种病理生理异常,如:手术局部操作、药物及止血带等因素,使血管壁损伤;围手术期活动减少、卧床、制动及体位固定使血流缓慢;创伤后组织因子释放、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等因素导致凝血系统激活,使血液处于相对高凝状态等。

围手术期VTE的防治需要术者与麻醉医师共同协商,制定术前、术中、术后规范化的防治措施并认真实施,才能有效降低其发生率。

对发生VTE的危险因素进行准确评估,建议如下:(一)术前1、危险因素评估术前应评估导致血栓形成的各种诱发因素,针对可改善的危险因素给予相应处理,并选择适合患者情况的手术及麻醉方式(表28-2)。

急诊手术也应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VTE发生。

2、相应措施在保证患者围手术期基本生命体征稳定的情误解下,根据术前危险因素评估,给予相应的处理(表28-3)。

术前推荐意见:术前根据病史、凝血指标及下肢多普勒超声等检查进行详细VTE风险评估,对于VTE中度以上风险的患者,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以、沟通,术中应加强管理,并给予高度重视(1A)。

(二)术中1、危险因素评估术中是否会发生血栓形成,与患者术前的状况、手术体位、手术时间长短、术中是否输血、术中使用止血药等密切相关(表28-4)。

2、相应措施根据术中危险因素评估,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表28-5)。

术中推荐意见:术前下肢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围手术期VTE评估的常规检查方法;应重视中度以上风险的VTE患者,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尤其警惕高度危险的VET。

(1A)。

(三)术后1、术后危险因素评估术后发生血栓栓塞症较术前、术中更常见。

其诱发危险因素包括:①即往有血栓形成病史,术后卧床过久,活动受限;②某些特殊部位手术:如骨科大手术(全髋关节置换、全膝关节置换、髋部骨折手术),重度创伤,脊髓损伤等;③术中使用骨水泥不当,或长时间使用止血带;④术后体内液体不足,利尿脱水治疗不当;⑤术后止血药物或脂肪乳使用不当;⑥术后DIC救治不当等。

2、术后预防措施包括基本预防、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

(1)基本预防措施:①术后抬高患肢,防止深静脉回流障碍;②常规进行静脉血栓知识宣教,鼓励患者勤翻身,早期功能锻炼,下床活动,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③术后适度补液,多饮水,避免脱水;④建议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控制血糖及控制血脂等。

(2)物理预防措施:利用机械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减少血液滞留,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包括:①足底静脉泵;②间歇充气加压装置;③梯度压力弹力袜等。

单独使用物理预防仅适用于合并凝血异常疾病、有高危出血风险的患者。

出血风险降低后,仍建议与药物预防联合应用。

对患者肢体无法或不宜采用物理预防措施的患者,可在对侧肢体实施预防。

应用前宜常规筛查禁忌证,包括:①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或下肢严重水肿;②下肢深静脉血栓症、血栓(性)静脉炎或肺栓塞等;③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和梯度压力弹力袜不适用于下肢局部况异常(如皮炎、坏疽、近期接受皮肤移植手术);④下肢血管严重动脉硬化或其他缺血性血管病及下肢严重畸形等。

(3)药物预防措施:对有出血风险的患者应权衡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增加出血风险的利弊。

药物包括:1)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使用方便,可根据体重调整剂量。

严重出血并发症较少,较安全。

一般无须常规监测血凝功能变化。

2)Xa因子抑制剂:可用于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其治疗剂量较稳定,无须常规血液监测。

与低分子量肝素相比,能显著减少静脉血栓发生,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A、间接Xa因子抑制剂:如磺达肝癸钠(皮下注射),较依诺肝素能更好地降低骨科大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安全性与依诺肝素相似。

B、直接Xa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班10mgQD口服,与药物及食物相互作用少,应用方便。

C、维生素K拮抗剂:目前临床最常使用的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因价格低廉,可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长期预防。

其主要缺点:①治疗剂量个体差异大,需常规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调整剂量控制INR在1.5~2.0之间,若INR>2.5会增加出短暂危险。

②易受药物及食物影响。

药物预防禁忌证:①绝对禁忌证:近期有活动性出血及凝血障碍;骨筋膜间室综合征;严重头颅外伤或急性脊髓损伤;血小板低于20×109/L;肝素诱发血小板减少症者,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等,禁用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孕妇禁用华法林。

②相对禁忌证:即往颅内出血;既往胃肠道出血;急性颅内损害或肿物;血小板减少至(20~100)×109/L;类风湿视网膜病患者。

(四)放置下腔静脉滤器(IVCF)放置IVCF的指征是存在抗凝绝对禁忌证的VTE患者或抗凝过程中发生VTE的患者,以防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IVCF长期放置可使下肢DVT发生率增高。

因此,对于下肢远端多条静脉血栓、近端深静脉血栓无法进行抗凝溶栓治疗,且近期确实需要接受手术的患者,术前尽量使用临时性下腔静脉(过滤网),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术后推荐意见:①对围手术期中度以下风险的VTE患者,应及时采用机械物理预防VTE(1B),密切观察凝血指标,必要时应尽早开始联合药物预防(1C);②对围手术期中度以上风险的VTE患者,且进行某些特殊部位手术:如全髋关节置换、全膝关节置换、髋部骨折手术、重度创伤,脊髓损伤等,一旦高出血风险降低,应尽早开始药物预防或联合机械物理方法预防(1A);药物预防应采用LMWH或UFH(1A);为减少并发症发生,术前尽量使用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1C)。

四、附件:GRADE分级标准本指南推荐意见采用GRADE分级标准。

推荐级别:1级(强列推荐):明确显示干预措施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2级(弱推荐):利弊不确定或无论质量高低的证据均显示利弊相当;证据质量分级:A级(高质量):未来研究几乎不可能改变现有评价结果的可信度;B 级(中等质量):未来研究可能对现有疗效评估有重要影响,可能改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C 级(低质量):未来研究很有可能对现有疗效评估有重要影响,改变评估结果可信度的可能性较大;D 级(极低质量):任何疗效的评估均很不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