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13项全)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二、食品安全员管理制度三、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四、食品经营过程与控制制度五、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和维修保养制度六、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七、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索证索票制度八、食品贮存管理制度九、废弃物处置制度十、食品添加剂使用公示制度十一、食品安全责任制度十二、食品安全投诉受理制度十三、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五、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和维修保养制度1、餐饮具使用后应及时洗净,定位存放,保持清洁。
消毒后的餐饮具应贮存在专用保洁柜内备用,保洁柜应有明显标记。
餐具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2、清洗方法:采用手工方法清洗的应按以下步骤进行:刮掉沾在餐饮具表面上的大部分食物残渣、污垢。
用含洗涤剂溶液洗净餐饮具表面。
最后用清水冲去残留的洗涤剂。
洗碗机清洗按设备使用说明进行。
餐具表面食物残渣、污垢较多的,应用手工方法先刮去大部分后,再进入洗碗机清洗。
.3、消毒方法:物理消毒: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 10分钟以上。
b、洗碗机消毒一般水温控制85℃,冲洗消毒40秒以上。
化学消毒:主要为各种含氯消毒药物。
使用浓度应含有效氯250mg/L (又称250ppm)以上,餐饮具全部浸泡入液体中,作用5分钟以上。
化学消毒后的餐饮具应用净水冲去表面的残留消毒剂。
4、保洁方法:消毒后的餐饮具要自然滤干或烘干,不应使用手巾、餐巾擦干,以避免受到再次污染。
消毒后的餐饮具应及时放入餐具保洁柜内。
5、应定期检查消毒设备、设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
采用化学消毒的应定时测量有效消毒浓度。
6、消毒后餐饮具应符合国家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的规定。
7、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8、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应分开存放,保洁柜内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六、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一、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把好食品上市关,确保所售食品的消费安全。
二、经营者应当审验初次交易的食品生产者或供货商的经营资格,验明其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并保存其复印件。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架构图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架构图一、引言食品安全是关乎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本架构图旨在提供一个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以指导企业和相关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障消费者权益。
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架构图1.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要求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从业人员必须先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上岗位操作。
- 从业人员疾病限制: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 从业人员卫生习惯: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应洗手消毒;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
- 从业人员培训:要求从业人员必须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将考核结果计入从业人员个人档案,作为晋升工资、表彰先进的依据之一。
2.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制度- 制定本单位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卫生要求:明确食品卫生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制定各岗位的卫生要求和操作规程。
-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职责:明确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监督和检查食品加工、销售过程中的卫生情况。
3. 采购管理制度- 采购票证索要:明确合格供应商名录及所需资质,要求在购入原辅料时对合格供应商索要各项资质、证照、证明、发票、凭证等方面的要求。
- 进货验收:明确原辅料购入验收后的对照实物与铭牌进行如实登记记录,权责明确根据原辅料购入验收后分门别类地建立台账。
4. 库房管理制度- 食品类货物存放要求:明确食品类货物在存放时的区域划分要求,确保库房为食品安全保存设置的存储环境。
食品从业人员管理制度(通用5篇)
食品从业人员管理制度食品从业人员管理制度在不断进步的时代,制度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制度是一种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制定制度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食品从业人员管理制度(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食品从业人员管理制度1一、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体检,持健康证上岗;新员工必须体检、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
2、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将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原件或复印件按照岗位分类存档,到期前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健康证明在有效期内。
3、从业人员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病症的,应主动报告,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4、实行每日岗前健康检查制度,每日上岗前由班组长逐一检查每个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健康状况,并详细记录。
5、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专间操作人员还需戴口罩,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
6、上岗操作前应洗手,操作时手部应保持清洁。
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应该经常用75%酒精擦手进行消毒。
7、自觉接受企业内部的健康晨检制度;并熟记本岗位卫生知识及应知应会的内容。
8、入厕前必须换下工服,出厕后必须洗净双手、重新换上工作服方可进入食品操作场所二、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管理制度1、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组织职工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并建立培训档案。
2、应当依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加强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食品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________________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一、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必须立即调离食品工作岗位,在未彻底治愈前,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三、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经营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
四、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档案。
五、从业人员体检合格证明应该随身携带,以备检查。
六、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合格证不得涂改,笔迹不清无效。
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一、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食品安全自检自查。
二、每年不少于1次且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
质保部每年初起草食品安全自查方案,确定每个年度内所进行的安全自查,并且保证自查覆盖所有的相关部门。
三、当有下列情况时,需要追加食品安全自查:(一)发生了严重产品质量问题或者外界有重大投诉;(二)组织的内部机构、生产工艺、质量方针和目标等有重大改变。
四、编制有可操作性的食品安全自查检查表,供检查时使用。
五、自查时须进行相应记录,发现问题,须制定纠正措施,及时跟踪改正。
六、对每次的自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确定不合格项,将不符合产生的原因、纠正措施、整改时限等等内容整合,形成自查报告,以备查验。
七、各项检查记录必须完整、齐全,并存档。
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一、每次购入食品,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二、采取账簿登记、单据粘贴建档等多种方式建立进货台账。
食品进货台账应当妥善保存,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食品安全自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自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制度则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与安全,因此建立完善的健康管理制度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健康检查与证明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确保其体格状况符合从业需要。
建立健康档案,记录从业人员的健康信息和检查结果,对患有传染性疾病或患有其他影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应当及时调整其工作岗位或暂停其工作。
个人卫生管理从业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如保持清洁,穿着整洁,不得患有传染性疾病、开放性伤口等情况,严格执行洗手、穿戴工作服等卫生管理规定。
健康教育与培训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开展食品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包括个人卫生、食品安全知识等内容,增强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卫生意识,提高其自查自律的能力。
体检与复检食品从业人员应当定期接受体检,及时发现身体异常情况,并依据体检结果进行治疗或调整工作。
复查体检结果,确保其符合从业需要。
安全防护设施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口罩、手套等,确保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
同时,从业人员应当正确使用和保养这些防护设施,确保其有效性。
问题整改与追溯管理发现从业人员存在违反健康管理制度的情况时,应当及时整改,并追溯到原因,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监督和管理,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总结食品安全自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工作之一,建立健全的制度能够有效地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状况和管理水平,保障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最终实现食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和健康管理,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食品。
以上是关于食品安全自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食品行业的发展和改进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食品安全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食品安全培训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食品安全培训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
为了确保食品生产过程中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和食品安全意识,制定并严格执行是非常必要的。
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一)检查内容1.定期体检: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包括身体基本状况、传染病检查以及特殊职业人员的专业体检要求等。
2.食品接触人员检查:对从事和食品直接接触、易传播疾病的从业人员进行特殊检查。
包括手部皮肤情况、伤口感染、呼吸道及胃肠道疾病等。
3.职业健康评估:定期对从事特殊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评估,如接触重金属、有害化学品等,以确保其身体状况良好且不会危害食品安全。
(二)检查频率1.新员工入职前检查: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健康检查,确保其身体健康并不会给食品安全带来风险。
2.定期例行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体员工例行健康检查,确保员工的身体状况符合健康要求。
3.突发事件后检查: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如疫情或工作环境变化,需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及时检查以保障食品安全。
(三)检查结果处理1.健康合格:对健康检查合格的从业人员进行记录,持续关注其身体状况,并对其进行定期检查。
2.健康需要监督:对身体状况不达标但可以改善的从业人员,设定相应措施和计划,监督其身体状况的改善与恢复。
3.不合格:对身体状况严重不达标的从业人员,暂停其从业资格并进行进一步的健康治疗或安排其更换职位。
二、食品安全培训管理制度食品安全培训是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和知识的重要手段。
制定食品安全培训管理制度可以确保培训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一)培训内容1.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包括食品安全法、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法等,使员工了解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要求。
2.食品安全基本知识:包括食品污染原因、食品存储和运输要求、食品卫生操作规范等,培养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应急处理措施:针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使员工知道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从业人员健康及卫生管理制度
食品从业人员健康及卫生管理制度一、目的为确保食品生产安全,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与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存、销售等直接相关的从业人员。
三、健康检查与健康管理1. 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
新进员工在入职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
2. 从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3. 从业人员在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时,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 从业人员在出现咳嗽、腹泻、发热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5. 企业应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记录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和健康检查结果。
四、卫生要求1. 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双手清洁,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
2. 从业人员在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应冼手消毒。
3. 从业人员应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
4. 从业人员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
5. 企业应提供必要的卫生设施,如洗手池、消毒设施等,确保从业人员能够方便地进行个人卫生处理。
五、培训与管理1. 企业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和卫生知识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卫生知识水平。
2. 企业应建立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日常监督管理,确保从业人员遵守卫生规定和要求。
3. 企业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检查,对违反卫生规定和要求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
六、监督与检查1. 企业应定期对食品从业人员健康及卫生管理制度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制度的执行和实施。
2. 企业应接受相关卫生监督部门的检查和监督,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
食品安全自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进货查验记录、食品安全事故处 置等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以及检查表
食品安全自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进货查验记录、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一、食品安全自查制度1、在储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的内容防止因过失,将不同品种的食品相混淆、杜绝二次污染。
便于及时清理过期食品、防止将过期食品上市销售。
2、采购食品时,向制售者索取并核对生产者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和食品检验合格证明等材料,留从复印件备查。
查验食品标签内容是否清晰、完整、制售者必须如实提供。
定期对购进的食品进行检验或送验。
3、配备相应设备和工具,对购进的食品进行检验。
4、不经销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生产者生产的食品。
5、对购进的食品,应按照采购食品的保存条件的要求进行储存,防止二次污染。
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食品经营人员取得健康证明后才能上岗。
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健康证明过期的,立即停止食品经营活动,待重新进行健康体检后,再继续上岗。
杜绝先上岗后检查身体的事情发生。
2、定期检查个人卫生情况,使其符合《食品卫生法》和《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相应的卫生要求。
3、在岗员工工作时,不准吸烟、吃食物或从事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不准穿工作服上厕所,或远离工作场所。
4、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发现“五病”人员立即调离岗位,病对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登记。
5、注意个人卫生。
衣着应外观整洁、做到指甲常剪、头发常理、经常洗澡,保持个人卫生。
6、员工的私人物品:包括:衣物、药品、化妆品、饰品及其他物品,不得存放在经营区内,不得在岗期间处理个人卫生。
三、进货查验记录制度1、建立饰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2、属包装食品的,要对包装食品标识进行查验核对,查验的内容包括:(1)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2)商标、性能、用途、生产批号、产品标准号、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及其标准方式;(3)根据商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的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和含量;(4)限期使用商品的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保质期、保鲜期、保存期)和失效日期;(5)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商品损坏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的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语。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什么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制度1. 制定本单位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卫生责任制管理措施,确保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2. 制定本单位食品经营场所卫生设施改善的规划,为食品安全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3. 按有关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办理领取或换发食品流通许可证,无食品流通许可证不得从事食品经营。
做到亮证、亮照经营。
4. 组织本单位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有关法规和知识的培训,培训合格者才允许从事食品流通经营。
5. 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确保食品从业人员身体健康,防止疾病传播。
6. 对本单位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总结、推广经验,批评和奖励,制止违法行为。
7. 执行食品安全标准,确保销售的食品安全符合国家规定。
8. 协助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监测,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二、食品安全检查制度1. 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食品安全监督检查。
2.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坚持落实每天检查各部门、各岗位的卫生状况和岗位责任制的执行情况,并作好登记。
3. 每日组织一次卫生检查,单位负责人每月组织考核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工作。
4. 每次检查,都必须有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 检查内容应包括食品储存、销售过程;陈列的各种防护设施设备,冷藏、冷冻设施卫生。
三、食品采购管理制度1. 建立严格的食品采购制度,确保采购的食品来源合法、质量可靠。
2. 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要求供应商具备相关资质,保证食品质量。
3. 采购过程中,严格执行食品检验制度,确保采购的食品符合国家规定。
4. 建立食品采购记录,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来源、价格等信息,以便追溯。
四、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 定期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确保从业人员身体健康。
2. 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记录从业人员的健康情况、从业时间等信息。
3. 规定从业人员在患有传染病或者其他不适宜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疾病时,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实用14篇)
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实用14篇)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第1篇一、餐饮服务单位应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档案。
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二、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简称“五病”)等其它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三、经健康检查检出患有“五病”的,要立即调离其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岗位,禁忌症患者及时调离率101%,并详细填写调离记录。
四、餐饮服务单位应每天进行晨检工作,详细填写从业人员晨检登记表,如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从业人员上岗时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专间操作人员还应戴手套、口罩),头发不外露,不涂指甲油,不佩带饰物。
应勤洗手、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洗工作衣帽。
六、从业人员个人衣物及私人物品不得带入食品处理区。
七、从业人员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或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应按规范清洗、消毒双手。
八、从业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及做其他影响食品安全的`行为。
不直接抓取直接入口食品或用加工工具直接尝味。
不在食品处理区内吸烟、吃东西、随地吐痰。
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第2篇一、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有关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
具有一定的食品卫生知识和食品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二、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堂从业人员必须先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上岗位操作。
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从业人员出现咳嗽、腹泻、发热、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十条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十条食品安全是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必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以下是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十条: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1. 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有效健康证明,并每年进行健康检查。
2. 从业人员应定期接受食品卫生和有关卫生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的培训。
3. 从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食品采购及保管制度1. 食品采购应选择合法、有资质的供应商,并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和选择。
2. 食品验收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严禁使用腐败、变质、过期及标识不全的食品。
3. 食品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储存,并按照物资类别决定储存方式及摆放位置。
4. 食品储存环境应保持清洁、通风,控制温度和湿度。
三、食品加工制度1. 食品加工工具应保持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2. 食品加工过程中应遵守卫生操作规程,确保食品卫生。
3. 食品加工场所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四、食品销售制度1. 食品销售人员应持有有效健康证明,并具备食品安全知识。
2. 食品销售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避免食品受到污染。
3. 食品应按照分类、分区、分层次的原则进行销售。
五、食品留样制度1. 食品留样应按照规定的品种、数量、时间进行。
2. 食品留样应存放于专用容器,并标明品种、日期等信息。
3. 食品留样应保持密封、避光、防潮,确保留样质量。
六、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 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应急措施、应急流程等。
2. 定期组织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3.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扩大,并及时报告。
七、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1. 定期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价食品安全风险。
2. 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3. 定期对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调整。
八、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1. 定期公示食品安全信息,包括食品检验报告、食品安全公告等。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文本免费下载8篇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文本免费下载8篇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一)健康管理制度1.食品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
2.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实习工、实习学生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杜绝先上岗后查体的事情发生,同时进行相关培训。
3.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督促“五病”人员调离岗位,并对从业人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对从业人员健康情况进行记录并设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由专人负责保存并随时更新,保存期不得少于两年。
4.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生产经营。
5.当观察到以下症状时,应规定暂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
腹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长疖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发热、呕吐。
6.食品从业人员应坚持做到“四勤”。
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
禁止长发、长胡须、长指甲、戴手饰、涂指甲油、不穿洁净工作衣帽上岗和上岗期间抽烟、吃零食以及做与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无关的事情。
7.对食品从业人员实行德、能、勤、纪综合考核,具优者给予表扬或奖励;对综合考核成绩欠佳者进行批评教育使其改正;对不改者劝其离岗或规定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8.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和健康管理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
(二)培训管理制度1.食品经营人员必须在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相关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之后方可上岗;2.食品经营人员的培训包括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3.定期组织食品经营人员培训,制定培训计划,每季度组织培训一次,每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并做好相关培训记录;4.培训内容:《中国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北京市食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5.新招收的食品经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后方可上岗;6.建立从业人员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内容等记录归档。
食品安全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一、总则为确保食品安全,预防疾病传播,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1. 凡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有效健康证明,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2. 健康证明有效期为一年,从业人员应在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内,到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3. 健康检查项目包括:一般健康检查、肝功能、肠道寄生虫、皮肤病等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检查。
4. 从业人员患有消化道传染病(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皮肤病(如疥疮、湿疹等)以及其他可能污染食品的疾病,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并及时治疗。
5.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三、培训与管理1. 用人单位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培训内容应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
3. 从业人员应参加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 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健康档案,详细记录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健康检查结果、培训考核情况等。
四、卫生与防护1. 从业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剪指甲,不得留长胡须、长头发等。
2. 从业人员在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时,应穿戴整洁、干净的工作服、帽子和口罩。
3. 用人单位应提供必要的卫生设施,如洗手池、消毒液等,并定期检查、维护。
4. 用人单位应制定并落实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五、监督检查1.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确保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的落实。
2. 对违反本制度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依法予以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3. 鼓励社会各界监督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进行举报。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食品安全监管部门。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单8项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单共包括八项制度,分别是: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食品安全自查制度、从业人员培训制度、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食品贮存管理制度、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和散装食品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以下是对这八项制度的详细介绍: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 从业人员在患有传染病、皮肤病、寄生虫病等影响食品安全的疾病时,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
2. 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
3. 从业人员应遵守个人卫生规定,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 从业人员在生产经营食品过程中,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帽子、口罩等,防止交叉污染。
二、食品安全自查制度1. 企业应定期对食品生产经营过程进行自查,确保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2. 企业应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维护、清洗、消毒,保证其正常运行。
3. 企业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4. 企业应定期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三、从业人员培训制度1. 企业应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确保其具备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2. 企业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明确其职责和操作规程。
3. 企业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更新其食品安全知识。
4. 企业应对从业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食品安全能力。
四、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1. 企业应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供货商等信息。
2. 企业应查验供货商的主体资格证明,确保食品的来源合法。
3. 企业应与供货商签订供货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4. 企业应索取食品的相关证明材料,建立供货商档案备查。
五、食品贮存管理制度1. 企业应设立食品贮存仓库,保证其环境卫生、通风良好。
2. 企业应按照食品的储存要求进行存放,确保食品离墙离地、分类、分架摆放整齐。
3. 企业应定期对贮存食品进行检查,发现变质、有臭味、污染不洁或超过保存期的食品,应立即进行清理。
食品安全制度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个制度.doc
(食品安全制度)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9个制度)1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1.经营场所(1)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2)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3)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4)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台账记录制度(5)食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6)临近保质期食品的销售管理制度(7)不合格食品退市及召回制度(8)食品安全承诺制度(9)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制度(10)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贮存场所(1)食品动输和贮存管理制度(2)出入库记录制度(3)超过保质期食品和回收食品管理及处置制度(4)定期除虫灭害记录制度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一、健康管理的范围和要求1、健康体检的范围: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参加健康检查的食品从业人员具体范围包括:本店所有的在职工作人员。
2、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要求: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健康管理的组织办法1、管理职责:对所有进入本店工作的员工将安排其到当地的医院进行健康体检和健康证的办理,在体检过程中,如果发现弄虚作假导致不符合健康要求的人员进入本店工作,将追究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
2、上岗体检:凡本店每年新招的人员均须上岗体检,到本店制定的市卫生防疫站进行体检,并开展健康知识培训。
检查范围包括料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肺结核、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等。
3、根据体检结果上岗:如果体检合格,健康知识考试合格,办理健康证,方可进入本店开始上岗工作。
如果检查出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将不予安排进入本店上岗工作。
4、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店内办公室负责保管员工的健康证,并建立员工健康档案,记录员工个人信息、从事的岗位、健康证办理的年限、最近一次体检的时间、到期日期等信息。
5、健康证的年检:健康证有效期为一年,店经理负责员工健康证的年检,保证健康证合格有效,通常在员工健康证到期前,安排员工到指定市防疫站进行统一年检。
食品安全从业人员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从业人员管理制度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而食品安全从业人员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其管理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食品安全从业人员的行为,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1、食品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
健康证明应在有效期内,且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2、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
3、食品从业人员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食品从业人员如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二、从业人员培训管理1、新入职的从业人员必须经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加工操作规范、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等。
4、培训方式可以采用集中授课、观看视频、现场操作演示等多种形式,确保培训效果。
5、建立从业人员培训档案,记录培训时间、内容、考核结果等信息。
三、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1、食品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工作服。
2、工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戴饰物。
3、操作前必须洗手消毒,操作中应保持手部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应使用消毒后的工具。
4、不得在食品加工场所内吸烟、吃东西、随地吐痰,不得将私人物品带入食品加工场所。
四、从业人员工作规范管理1、食品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按照操作规范进行食品加工制作。
2、采购食品原料时,应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证明文件,确保采购的食品原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从事食品经营的人员必须依法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每年
应当进行健康检查。
2、依照相关法规的规定,凡不得从事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疾病的从业人
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入口食品的工作。
3、用于食品经营的从业人员个人生活空间分开或隔离。
4、所有上岗从事食品经营的从业人员保证个人卫生的整洁,每天上岗
前要进行必要的消毒、更衣、盥洗等项必要的准备工作。
5、上岗从事食品经营的从业人员必须熟知食品卫生常识,在岗工作期
间要依法做到“三戴”,即戴工作帽、戴口罩、戴手套;不得蓄胡须、指甲等。
散装食品不得用手直接触摸或挑选要使用相应的卫生工具。
6、凡出现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烫伤、手
外伤、咽喉痛等)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查明原因,治疗康复后,方可重新上岗。
7、食品安全负责人每天要对每位从业人员做好上岗前的检查工作,并
作好记录。
如发现有第六条所述有关人员时要立即处理。
8、食品从业人员凡患病、有疾病先兆必须向食品安全负责人报告。
患
者与其他知情健康从业人员均不得隐瞒,经检查并确认能否工作后,再行上岗工作或需治疗。
9、食品经营从业人员要严格执行食品经营操作规程,保证以健康的身
心在岗工作。
10、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规对流通领域食品经营从业人
员健康管理的其它要求。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1、认真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
营业执照及产品合格证明等相关证明文件,并按采购时间顺序进行登记(或粘贴)造册,确保查验证明文件真实有效,记录登记簿要保存两年以上。
2、认真执行食品退市制度。
储存、销售的食品要及时检查和清理,对变质、
超过保质期及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要及时下架处理、停止销售,做好退市记录。
3、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对食品标签的规定,依法规范标注散装食品的名称、
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4、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对食品经营场所、设备及设施的规定;对经营环境和
条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保障卫生环境良好,防止食品污染。
5、保证不经销《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食品及第四十八条第三款
规定的标签、说明书不符合规定的食品。
6、主动向消费者提供销售凭证,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履行更换和
退货义务。
7、积极配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流通环节食品进行的抽样检验工作。
8、对经营中发现的问题食品要积极召回,主动退市,并及时向工商行政管
理机关报告。
9、积极接受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日常监管,主动接受社会及消费者的监督。
10、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规对食品经营活动的其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