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为官之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中国为官之道

[ 标签:中国 ] 在乎-わ↘ 2009-06-30 17:36

满意答案好评率:50%

中国的官大体可分为分四种,确切的说是有四种境界,分别为上、中上、中下和下四个等级。

第一种当属上层境界,这样的官员既能讨得上面的喜欢,又能处理好下面的群众关系。这样的官是少有官场精英,注定是历史的政治家。他们精通中国几千年来经典传统的人际关系,在官场左右逢源、春风得意。当然,要做到这一步是不容易的。与其性格密切相关,善变是他们的共同热点,他们是最难琢磨的人。要想成为这样的人要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改变,当然这似乎还需要一些天分的东西,所以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这一步的。

第二种是中上层境界,只能讨上面的欢心,却得不到下面的认可和承认。这样的官是最多的,比较普遍,在中国见怪不怪,他们大抵是为了做官而做官。自认为深得了为官之道之精髓,而事实上他们是离精通还差得远。要是实行公民投票选举,这大部分的官就立刻会失业,因为他们是纯官僚,而不是自称所谓的公仆。

第三种是中下层境界,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但却得不到上面认可。这样的官不多,他们是真正人民的官,但却是同行们的眼中钉,因为他们不会溜须拍马,不会通融,不接受受贿,正直的近于“刻板”,诚实的近于“傻子”。于是在一个十官九贪的国度,这样的官不想成为异类都难。这样的人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结局——悲剧英雄,他们只能成为照亮历史的人。

第四种就是下层境界了,这是两头都不能兼顾的官,这样的官并不在少数,他们是官场的寄生虫,怀着混世哲学,得过且过,不思进取。这样的官多半是近亲繁殖,是制度缺陷下的腐生物。若想改变这样的现状,非得从根本制度入手,不断完善民主,只有民主才能消除寄生虫,但要是真正的民主。

当然世界没有完美,我们不求全部变成第一种或第三种官,但至少应该好好改善一下比例,是一、三境界的官尽可能多些。

转【中国官吏形象】装的是样子,混的是日子,保的是位子;上的是场子,下的是馆子,圆的是肚子,练的是胆子;搂的是妹子,哄的是娘子,享的是乐子,霸的是车子,占的是房子,操的不是戏子就是婊子;把的是章子,盯的是票子,为的是孩子,上午转杯子,中午转盘子,下午转骰子,晚上转裙子。(新民谣)

1、须与上级领导保持高度一致,“密切联系领导”。不能顶撞、不能越权、不能乱发言、不能走在领导的前面、不能打扰领导休息、不能对领导撒谎、不能擅自作主、不能不满足领导要求……

2、须具有一定的表演才能,学会悟空的“七十二变”。要善于见风使舵、随声附和、随波逐流、随机应变、随行就市,能装腔作势、装疯卖傻、装模作样、装聋作哑,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会对上一套对下一套、工作一套休息一套……

3、须懂得经济运行规律,坚持“理论联系实惠”。充分认清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决定政治前途,并善于算计投入与产出,知道该把钱花到什么地方、花在什么人身上才能最大限度最快速地提升自己的形象和职位……

4、须具有宽阔的胸怀,良好的心理素质,“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既能拿得越又能放得下,既会摆架子也会抬轿子,既能说好话也能做好人,既能睁只眼闭只眼也会好话说尽坏事做绝,既能捏软的也会让硬的,既要不怕群众背后骂也要不怕别人告,既要脸皮厚也要心肠硬……

5、须多才多艺,全面“包装”自己。可以没水平但不能没文凭,可以没人品但不能没礼品,可以没真品但不能没膺品。要会玩,玩转四面八方神仙,玩晕各式各样小鬼;要会吃会喝,吃尽天下美味才能吃得开,喝尽古今中外名酒才能喝不晕,在吃喝中长智慧、在吃喝中办成事、在吃喝中增感情……

6、须善于表现自己、推销自己,“表扬和自我表扬”相结合。不会写文章没关系但要想办法发表署自己大名的文章,不漂亮不潇洒没关系但要会打扮会摆谱,不会演讲也不要紧但要把秘书的稿子读得有声有色,对人民没感情甚至讨厌千万不要表现出来而要经常深入群众中去做做样子,不会工作关系也不大要善于汇报。即使什么也不会,也要频繁出现在各种大的场合,尽量参加各种工程奠基、项目剪彩、陪同领导、大型集会等等,名字和形象最好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上……

总之一句话:要想在官场混得好就必须要有过硬全面的“素质”。

段俊平:“不三不四”与当代为官之道

字号:小大2011-12-14 15:22 来源:中国医药营销联盟作者:段俊平点击:685723 Tags:不三不四易经中庸管理

核心提示: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备受士大夫推崇的为官之道就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处世做人的哲学,但历代对中庸之道的解释却不尽相同。

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备受士大夫推崇的为官之道就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处世做人的哲学,但历代对中庸之道的解释却不

尽相同。其实中庸之道与成语“不三不四”有很大关系,"不三不四"其实就是中庸之道的另一种诠释。

成语“不三不四”其实是从《易经》里演变的一个词,中国古代把“天、地、人”作为一个宇宙整体,《易经》里用六个爻辞代表这个宇宙整体,其中天位在五、六位置,人位处于三、四位置,地位处于一、二位置,并认为天道的本质是阴阳,人道的本质是仁义,而地道的本质是刚柔。认为人的天性就是仁义,而人道又处于中间的三、四位置,所以“不三不四”就是人没处于人道上,也就脱离了仁义的属性,所以“不三不四”可翻译成不是人的意思。

因为人居在天与地之间所以要坚守中位。这与中国文化对中庸的解释如出一辄。汉语的“中”字有几种解释,在先秦古籍中就有三层含义:一指中间、中等、两者之间。这里的两者之间其实就是天与地之间。二指适宜、合适、恰好、合乎一定标准。这里的标准就是处于三、四位的人位。三指人心、内心,即人的内在精神世界。这里的内心世界其实就是一定要有“仁义”之心。儒家的伦理思想的“中庸”一词最早见于《论语•雍也》:“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中庸的德行已经在民间很少有了。到了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重新对“中庸”诠释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程颢之定理。”他们认为遵循天下的正道就叫中,而坚守这正道不改变就叫庸。这里的正道与定理其实就是处于三四位的坚守“仁义”之道的人伦之道。所以“中庸”之道就是:人要在宇宙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