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为官之道
官德讲义 为官之道
二、需要全民监督局面的形成,要塑造全 民监督之态势,释放公民监督的权利。 三、就是要加强民主制度建设,把党内民 主和社会民主紧密的结合起来,使民主和法 制贯穿于权力运行的始终。
官德就是官员的 从政道德,是为官者 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 指向把握权力者内心 的洁净与善意。内容 包括官员思想品德和 行为作风等方面的素 养和要求。
英国: 1、借助宗教信仰进行道德教育 2、开设道德品质教育课程 3、通过文学、艺术、历史、健康教育、 课外活动、运动等进行道德教育
英国官德教育,实际上也是跟法治、法 律规范紧紧地连在一起的
二、国外的官德思想
古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
毕达哥拉斯:和谐即是美德,追求心灵与神的和谐, 认为灵魂不朽。 用"数来说明道德上的和谐与秩序。 " 数--点--线--平面--立体 --物质--灵性--理性 赫拉克利特:推崇战争 按自然行事,强调自然的力量 幸福在于人的精神生活
曾国藩在三十多岁就已官至二品,但却不以升官发 财为人生为目的,并发誓做官不为财:
即 以 以 总 予 宦 故 为 做 不 自 《予章以 囊 曾不明遗靠私可积官三 国食鉴后做心羞金发十 藩言临人官立可遗财岁 誓 恨 为 发 以 家 子 可 财 来 书 孙耻 》
-----
(二)他律架起一道“高压线”
“制度不好,好人也会做坏事;
仁 爱 滋 润 官 员
官 员 拥 有 美 德
社 会 成 员 拥 有 美 德
社 会 处 于 秩 序 状 态
大 同 社 会
国外“官德”教育实践与思想
一、国外的“官德”教育
新加坡:
1、倡导儒家文化 2、实行君子执政 3、将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与执政理念贯彻 到官德教育里面 4、政府积极主动的完善官德建设与管理, 制定严密立法、严格执法体制,优化官德形 成条件
100_岁的“中国好人”周仁甫——读长篇报告文学《老兵仁心》感悟
2024.2最近,我有幸阅读了夏学海先生撰写的40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老兵仁心》。
书中运用大量史料生动而详尽地再现了“中国好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周仁甫极具传奇的人生故事。
今年100岁的周仁甫,16岁参加八路军,后转为新四军,从此跟定共产党闹革命,一心为民服务,这样的老兵仁心,正是当下推进中华民族百年复兴大业的最好教材。
初心不改,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通读全书,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周仁甫,认识这位在党80年的一个老共产党员成长史,从中领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闹翻身求解放的成长、奋斗史。
作者通过大量史料介绍周仁甫的出生,周氏家族演进,乃至地域发展的整体过程,让我们读到了这位北宋周敦颐(《爱莲说》的作者)的后裔立身行事,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好品质。
同时,还让我们了解到黄河夺淮形成的特殊地形地貌以及东南沿海第一关“云梯关”的历史变迁,追溯人物成长的家族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
周仁甫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初心,在于他的父亲是地下党员和纯朴的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时代风云激荡的岁月里铸就了他的传奇人生。
周仁甫说:“这一辈子,我牢牢记住的是我是一个兵,当兵时,我是穿着军装的老百姓,退役后,我是老百姓中不穿军装的兵,我要以军人不惜献出生命的牺牲精神,大爱情怀和美好品德,奉献社会,奉献人民。
”这段话揭示了周仁甫思想境界以及思想根源,也是全书的总纲,全书围绕“服务”与“奉献”展现了这位中国好人、模范退役军人的风采,人物形象丰满,既有那一代共产党人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真实可信。
参加革命后,周仁甫始终牢记入党的时候,李文广副书记给他的叮嘱:“入党就是为人民服务。
”始终铭记牺牲了的战友,因此他才能够有活着就是奉献,活着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境界。
周仁甫历经枪林弹雨的洗礼,接受过私塾教育和新学教育,在当时文盲众多的军队里,发挥了他的文化宣传作用。
他当教员,教战士们识字;写标语,宣传抗日思想,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
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廉吏形象
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廉吏形象作者:彭克清,吴伟伟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32期彭克清,吴伟伟(山东协和学院思政部,山东济南250109)摘要:本文从爱民恤民、廉洁清正、生活俭约、自省自律、甘于奉献等方面论述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廉吏形象。
通过论述,揭示出古代廉洁诗歌弘扬清正廉洁风气的社会价值与精神,以期对于我们今天弘扬清廉文化、加强廉政建设起到必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国;古代诗词;廉吏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156-03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源浩如烟海、博大精深。
就廉洁文化而言,中华民族也已形成了一个优良的传统,而中国古代的诗歌中就包含了丰富的廉洁思想。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出现了许许多多为广大黎民百姓称赞的清官廉吏,他们或为民请命,或为官清廉,或爱惜民力,或生活简约,或拒绝受贿,在历史上留下了洁净的历史痕迹。
而他们的事迹又被广大老百姓深深记在了心里,或给他们立祠建庙永久纪念,或把他们编入民谣诗歌作品代代相传。
笔者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中国古代诗歌中所包含的廉吏形象作浅显的论述。
一、爱民恤民在中国古代社会早期,众多思想家的理论学说中都充满了上天或是神的意志的色彩。
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渐强,眼光深邃的思想家逐渐把自然现象或朝代的更替更多地和人的因素联系起来,从多角度审视社会现象,逐渐形成了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民本思想。
孟子就深刻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唐代的皇帝李世民在亲眼目睹了隋朝在农民起义的疾风暴雨中灭亡的活生生的现实后,发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深刻感叹。
自然地,许多诗人也将民本思想反映到他们的诗歌作品中。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化极其辉煌灿烂的一页,唐代多位诗人在其诗作中表现了同情社会最底层黎民百姓、强烈讽刺抨击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为民请命的民本思想。
如元结的《舂陵行》(并序)中写道:“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
道家的生命哲学
道家的生命哲学以医入道最为快,因为医人之身就有天下之相,就有宇宙之相。
---道家的生命哲学。
以医入道--- 读《黄帝内经》有感以医入道最为快,因为医人之身就有天下之相,医人之身就有宇宙之相。
古人也说“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中国医学所囊括的智慧绝不仅仅治病救人这么简单。
在曲黎敏所著的《黄帝内经. 养生智慧》,胡维勤所著的《将中医进行到底》,以及南怀瑾对《黄帝内经》的一些演讲稿,均阐述了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
学习中医有两本书一定要看《黄帝内经》和《伤寒论》,前者讲医理,后者讲医术,古人说:“内圣外王,以道御术”术易学,道难悟。
如胡维勤所说的“西医是一门技术,中医是一门艺术,西医很强大,中医很伟大。
”以独特的角度非常精辟的阐述了中西医的不同。
医易同源,在中国文化里,中医与《易经》是紧密相关的,南怀瑾先生一再强调这一点。
因为《易经》是讲阴阳变化的,我们的儒家道家诸子百家都是从《易经》那来的,老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孟子,庄子,鬼谷子的思想均源于《易经》,以至于中医,归根结底讲的都是阴阳之道,站在数的角度,整个中国的文化都是二进制的。
如果问中国的文化究竟是什么,借用南先生的一句话就是“道”。
我们有行医之道,为人之道,为官之道,治国之道,等等。
道教经典《清静经》对”道”的解释为“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在任法融著的《道德经释义》中他说到:“ 《老子》所谓道,实为阴阳未判之前的浑圆无极,是宇宙之起源,天地之本始,万物之根蒂,造化之气机。
它无形无象,无色无臭,无所不在,无所不备,充塞宇宙,遍满十方,不增不减,永恒长存。
拓本无形而不可名,但却真实存在。
老子为了使人认识它,研究它,掌握它,运用它,故以”道”名。
”庄子对“道”的形容也十分生动“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先天地而生,自古已固存,在太极之上不为先,在六极之下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官德修养心得体会
官德修养心得体会篇一:官德修养之我见,心得体会官德修养之我见,心得体会所谓“官德”,通俗地说就是领导干部做官的品德和品行。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无疑是对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真诚告诫和教诲,也是新时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面镜子。
实践证明,“官德”连着“官风”。
“官风”是表象,“官德”是本质。
有什么样的“官德”,就有什么样的“官风”;“官德”一旦有病,“官风”就自然不正。
有的重“权势”,责任意识缺失,把党和人民赋予自己的权力视为“护身符”和“指挥棒”,甚至当作损公肥私、谋取个人私利的特殊工具;有的作风漂浮、为人霸道,惟我独尊,甚至压制民主、脱离群众,依仗职权乱作为和瞎折腾。
也有的是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图形式、走过场,劳民伤财搞“悬乎套”;还有的善于说官话、说大话、说空话、说假话,说套话,令群众“烦气”和“反感”,挫伤了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
正是因为我们有些干部的“官德”不健康,行为不端正,作风不扎实,群众口碑欠佳,所以程度不同地扭曲和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以及干部自身形象,无形中也给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带来了不应有的阻力。
由此说来,在新时期,努力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官德”修养,是一项带有根本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基础性工程,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万万不可熟视无睹、掉以轻心。
强化领导干部的“官德”修养,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入手:要坚定理想信念。
忠诚党的事业,维护党的尊严和形象,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三大作风”,时刻用党的一系列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在改革开放与科学发展的新征程中,毫不动摇地信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新型理念,切实发挥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对广大人民群众的“领”和“导”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深化创先争优的实践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要敢于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一马当先,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向党看齐,为党增光,让党旗更加鲜红,让发展前程更加灿烂和光明,让社会更加和谐与稳定。
一位县委书记眼中地官场:权力政绩和关系
一位县委书记眼中的官场:权力、政绩和关系摄影|《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董洁旭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八点半到岗,每周至少有两天看文件到晚上八九点,三四天出去应酬。
接待领导,会见客商,拉关系,建人脉,每周可以在家安心吃晚饭的时间不足三天。
做了八年半县(市)委书记的李克军,形容这种工作状态是“白加黑,五加二”。
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做县委书记期间,感受最深的是压力大,责任重,“哪个方面出了乱子,都不好向上级和百姓交待。
”1996年3月,李克军开始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担任县委书记。
2002年,调任阿城市(县级市)市委书记。
2004年,他进入黑龙江省委巡视组成为一名巡视专员,直到2011年7月退休。
退休后的李克军似乎有些“另类”,他不像别的老干部每天钓鱼、练书法、乐乐呵呵地在家养老,他要继续做一件在他的子女看来冒风险的事儿:写一本书,记录下县委书记这个群体的真实状态,他们的理想与欲望、尴尬与无奈,在现实面前发自人性的选择以及对自己的拷问。
李克军坦承,县委书记也是普普通通的人,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而他想做的不过是在这本书里说说真话。
2008年到2012年,他创作完成《县委书记们的主政谋略》。
全书共收集近110多位县委书记的真实故事,其中20多位是李克军亲自走访,剩余的则源自新闻报道、资料搜集或可靠信源。
通过这些真实案例,李克军生动地勾勒出了中国基层县域的官场生态,详细地阐述了县委书记的行为准则和为官之道,以及其背后深层的逻辑。
权力“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今年66岁的李克军在县乡跟老百姓打交道久了,更喜欢用一些俗语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基层的权力运作。
他坦率地指出,县委书记是县级政权的核心人物,在公务员职级序列中虽然仅仅属于处级干部,但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决策运行的“终点站”,县委书记的权力很大。
首先,县委书记掌握着实际的用人权。
虽然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从形式上看,现在的县委书记对干部选拔任用仅有三项无足轻重的权力:一是对组织部门的具体方案具有审查和是否上会讨论的决定权;二是具有和其他县级领导干部同样的测评、推荐权;三是在常委会上,对已经通过诸多程序确定的拟任免人员,具有和其他常委同样的任免投票权。
观看警示教育片《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心得体会三篇
观看警示教育片《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三篇把握从严治党研究现状,分析从严治党研究中的得与失 ,是进一步提高从严治党创新研究质量和水平的必要条件。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观看警示教育片《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观看警示教育片《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2018年7月30日,在桦甸市教育系统”警示教育”工作会议上,观看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专题片,深受教育。
影片通过展示吉林森工集团原党委书记栢广新等多个落马高级干部的现身说法和痛心忏悔镜头,剖析其贪腐犯罪事实和思想蜕变根源,引人深思,让人警醒。
这些腐败分子都曾当过高官,都曾有过远大理想,有过艰苦奋斗,有过诸多贡献,但在个人欲望的驱使下逐步淡漠了法制观念,在金钱关、权利关、美色关、子女关面前丧失了原则,丧失了理想信念,经不住考验,迷失了方向,置党多年培养教育于不顾,利用职务之便做出有悖于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事情,迈出了罪恶的步子,把自己送入了地狱之门,最终身败名裂,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变成了违法犯罪分子。
从这部专题片中,既看到党内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又看到我党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感受到党中央带领全党在用行动兑现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承诺。
教训是深刻的、令人痛心的,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们一定要从这些案例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通过观看专题片,让我深有感触,思想的滑坡是最可怕的滑坡。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永恒的课题,不容有丝毫放松。
一个个高官的落马,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自我的松懈、迷失,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对腐败分子而言,绝不能将责任推给外部环境而对自己的责任避而不谈。
市场经济大潮确实泥沙俱下,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不变追求。
那么多党员干部在花花世界、五光十色中能够坚如磐石、固守底线,挡住各种糖衣炮弹的侵袭而百毒不侵,却总有极个别党员干部在权钱色的诱惑中弱不禁风、无法自持。
党校中青班学习小结
篇一:党校中青班学习总结2012年中青班个人学习总结——关市镇政府肖春平紧张、充实而又愉快的党校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二个月来,在组织的亲切关怀下,在组织部和党校的精心安排下,在各位老师的悉心传授下,经过“党员干部要增强政治忠诚意识”、“基层民主建设”、“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预防职务犯罪”“突发事件的处理”以及等多个课程的学习,并赴韶山和宁乡花明楼进行了党校教育活动,使我在政治理论、党性修养和综合能力上得到了全面提高,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在此,我简要总结一下个人的几点学习收获:一、提高了理论素养,夯实了理论基础。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
在历史即将跨入21世纪的时候,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在深刻总结党的80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理论来自实践,科学的理论总是严格地以事实为依据并在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丰富和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则要在实践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的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同解决主客观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自己的工作实践统一起来,认真研究工作中不断变化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做到胸中有数,学而思,思而信,信而行。
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实处,促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做一个好官其实是件苦差事
做一个好官其实是件苦差事前言: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爱当官?这组数据我们都熟悉: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逾140万,继2009年以来连续三次超过百万,竞争最激烈的前6个职位考录比例超过3000∶1。
另有调查显示,近七成年轻人热衷当领导。
中国人爱当官是不争的事实,爱当官却当不好官也是事实。
为什么?只因在中国,当好官实在是个苦差事。
国人自古有光宗耀祖、惠及子孙的传统,但清官孙叔敖死后,老婆孩子却落得“负薪而食”。
春秋时石碏为维护“正统”使计杀子,也被后人冷嘲热讽。
更别提七品芝麻官袁枚的伤心事:天天忙得吃不上饭也没人管。
正如拿破仑所说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孔子也有“学而优则仕”一说。
做官成了一个人自身价值的最高体现。
当上官之后呢?“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大多数人如此说。
前任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说,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的腐败。
多数为官者,上任初期都能为人民做点好事,可随着环境的变化,权力的膨胀,开始以权谋私,贪图享乐,最后变成人民公敌。
我们有蔡京,我们有和珅,我们有胡长清……却再也没出一个包拯或海瑞。
今人之耻,中国之耻。
官本位内核:只有当官才是光宗耀祖的正经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这些在小时候耳熟能详的励志口头禅,实际上是官本位思想的真实写照。
中国是重“官”的社会,人们都想当官,又都怕官,官本位的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一切为了做官,做官为了一切,有了官位就能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连“祖坟也会冒青烟”。
人们把“升官”作为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是否入仕为官,能否官居高位,成了衡量一个人奋斗成功与否的标志。
在这种环境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成了人生两大幸事。
商人也不例外。
不少商人经商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从政,是为了用钱“捐官”、“买官”。
“卖官鬻爵”使官位有着强劲的市场。
“范进中举”后的种种神态,恰是这种观念生动而真实的写照。
历代贤吏为官之道及其启示
历代贤吏为官之道及其启示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令人敬佩的贤吏,他们以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才能和务实的作风为官,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为官之道不仅对后人具有启示意义,也对我们今天如何做好官员、服务人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以德为官,以正治国历代贤吏无一不以德行为先。
他们以诚信、正直、忠诚为基石,坚守道德底线,无私无畏地为人民服务。
例如宋代文天祥,他在面对金兵的威逼利诱时,选择了坚守信义,为国捐躯。
他的事迹告诉我们,为官之道首先要有坚定的道德信仰和高尚的品格。
二、以才为官,以能治国贤吏们不仅具备高尚的品德,还拥有出色的才能。
他们深谙管理之道,能够制定科学的政策,善于解决复杂的问题。
例如明代的吴敬梓,他担任官职期间,通过改革教育制度,推动农业发展,为当地人民带来了福祉。
他的经验告诉我们,为官之道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以实为官,以务治国历代贤吏都以务实作风著称。
他们不图虚名,不追求功利,只顾着为人民办实事。
例如清代的郑板桥,他在官职期间致力于水利工程的修建,为民众解决了灾害频发的问题。
他的实干精神告诉我们,为官之道要以实际行动来回报人民,要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谋福祉。
四、以公为官,以廉治国贤吏们都具备高尚的公心和清廉的作风。
他们以公正、公平的态度对待每个人,不以私利为先,坚守廉洁从政的原则。
例如明代的陆大福,他在官职期间严格把关财政,杜绝了贪污腐败现象。
他的廉洁作风告诉我们,为官之道要保持清正廉洁,做到心中无私、手中无私。
贤吏们的为官之道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只有拥有高尚的品德,才能为官清廉、为民服务。
其次,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才能,只有具备优秀的能力,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我们要坚持务实作风,关注解决实际问题,为人民办实事。
最后,我们要坚守公正廉洁的原则,做到心中无私、手中无私,为官清廉。
中国官场学
编者按任何当代文化只有吸取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才能成长壮大;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每一步,都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
对待传统文化和历史,我们要有科学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国粹主义。
研究历史,了解以往的社会,最终目的就是要把我们的民族历史更快地推向前进。
"官场"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独特舞台,上演过无数历史的"悲剧"与"喜剧"。
《中国官场学》的作者是清代的汪龙庄和万枫江。
这部书稿的内容是两位作者历任府、州、县幕僚和知县数十年官场经验的总结,是清朝乾隆年间官场各种现象的撮述。
这一类书可以说是清代地方官吏和幕僚必备的枕中鸿宝。
汪、万二人作为封建社会的官僚,他们编撰的书必然会充满着浓烈的封建礼教气息。
他们维护封建王朝和富裕阶层的利益,散布封建迷信,因果轮回和宿命论等腐朽思想,这是我们应该批判的。
但同时,他们也告诫地方官僚,为官要从"爱民"出发,要处处考虑平民百姓的困难和处境,要清廉公正,要"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人民"等等。
这些论点,就是现在也还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另外,本书作者还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有关当时的政治和司法方面的情况,可供研究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和司法制度者参考。
中国封建历史文化既以历史悠久、成就辉煌而著称于世,又以弊端丛生而遗害无穷。
我们编辑出版《中国官场学》白话本,一方面是整理历史遗产,更为重要的是以史为鉴,去芜存精,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推波助澜。
一九九四年四月序清代著名小说《官场现形记》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名知府想编写一部《官学分类大成》的书,其手下人赶紧给他出主意说,何必劳神费力自己动手去编呢?随便到书铺里买一本《官场要则》,保证一看什么都明白了。
果然,知府大人派手下买来一本《官场要则》,通读一遍,不禁大为感叹:这样的书就像做八股文时要读的《制艺声调谱》一样,"只要把它读熟,将来出去做官,自然无往而不利。
浅析中国古代吏治思想及其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启示
浅析中国古代吏治思想及其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启示作者:张平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9年第07期【摘要】文章阐释了中国古代的吏治思想,包括官德建设,官员的选拔制度以及监察制度,认为对新时期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治吏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要注重党员干部的政德教育,提升党员干部的自律意识;要完善官员的选拔和管理制度,保持党的纯洁性。
【关键词】吏治思想;政德教育;党内法规制度;反腐败一、传统官德思想1、修身正己的道德要求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治国经典,十分重视官德修养的养成。
《孟子》中“善治天下者,求之于其身而已矣”,儒家思想要求人要修身正己,追求理想人格,所以为政者的自我约束能力,修身律己的态度成为中国古代官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官者只有正己垂范才能够管理好社会和百姓。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看出儒家思想认为想要取得成功,首先要从注重自身修养德行开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官员的个人品行和他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官员管理社会和百姓的效果,上行下效,只有做到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够树立起权威,获得百姓的信服,从而真正担负起管理的职责。
这就是孔子认为的“修己以敬”然后做到“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2、清正廉洁的为官准则中国对于官员清正廉洁的治理从古至今一直是吏治上的重点,清正廉洁是官德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官员为政的准则。
《春秋繁露·通国身》中“气之清者为精,人之清者为贤,治身者以积清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中国古代认为想要治理好社会百姓,离不开清正廉洁的官员,在任的官员始终保持清廉也是为官之道。
宋代的《西山训政》中“廉仁公勤四者,乃为政之本领”。
中国古代治吏经验中清正廉洁被看作是为政者的重要本领,在现在中国面临严峻的反腐斗争情况下,能够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3、民本思想与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确立了君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统治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仁政,落实民本思想。
李鸿章的为官之道
利。这位77岁高龄的年迈大臣以他的精力和能力执行了这些谈判,赢得了朝廷
上下以及外国人的敬重。
西方对李鸿章最为著名的评价:不仅是中国在当代所孕育的最伟大的人物, 而且总和各方面的才能来说,他是全世界在上一世纪中最为独特的人物。 以文人来说,他是卓越的;以军人来说,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做出了 有价值的服务;以从政三十年的政治家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的人 口最繁盛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 成就使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工业产值超过日本
洋务运动兴办了19个近代 军用工业和近40个近代民 用工矿交通企业,至1894 年为止,这批洋务企业的 资本达263443元,占当时 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的 45.22%。工人总数 34110~40810人,占当时 近代企业全部工人数的 37.33~41.62%。新式产业 的产值总额,在国民生产 总值中占到4%。这样的工 业产值就已经超过同时期 的日本了。
李鸿章特别看重乡谊。他的军营中几乎全是安徽人了。李鸿章所荐 举的许多重要官员都是安徽人,像其幕僚周馥(安徽建德人)、杨士骧 (安徽泗州人)都先后得到他的保举升任直隶布政使,很快升到了巡抚、 总督的位置。北洋海军将领丁汝昌、卫汝贵、叶志超等人都出身淮 军,他们早年跟随李鸿章在镇压捻军中立下汗马功劳,都被委以重 任。
李鸿章优用旧部,凝聚人才,凭借彼此间休戚与共的紧密关系,形 成了谁也无法忽视的政治力量。这也是李鸿章在激流暗礁遍布的晚 清官场屹立几十年而不倒的一大秘诀。
总 结
李鸿章的为官之道可以总结为“拼命”,拼命地干, 拼命地提新建议,拼命地提拔人(当然是他欣赏的 人),拼命地储备各色人才“为我所用”,拼命地写信
二、独具慧眼,临危不乱。
2022观看电影黄大年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三篇
2022观看电影黄大年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三篇“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这首歌响起,电影《黄大年》接近了尾声,我的眼睛湿润了。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XX观看电影黄大年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三篇,大家快一起来看看吧!20XX观看电影黄大年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三篇1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
黄大年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信念的力量和伟大生命的意义,彰显专家的时代风范。
作为新时期的组工干部,应向黄大年同志学习,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以他的精神作为干事创业的标杆,自觉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争做新时期“五彩”的组工干部。
以黄大年为镜,积习一双“灰色”的脚。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学习黄大年同志,力倡导实干精神,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做表面文章,为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做实干的表率。
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抓手,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养成深入基层的习惯,不能像“浮萍”一样浮在机关、漂在上面,要当“潜水艇”一样沉到基层、深入一线,勤动腿、多跑腿,让脚沾满灰尘,做到沉下身子、放下架子,围绕组织工作遇到的重点、难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采取沉下去座谈调研的方式,多进村入户、多走街串巷、多到田间地头、多入企业车间,多找党员干部群众,与他们交朋友,听真话、摸真情、学真招,在此基础上,拿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注重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实实在在做好服务;安排部署工作要坚持做到“细致、精致、极致”,始终以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意识,认真细致地抓好各个环节的工作。
以黄大年为镜,养成一双“明亮”的眼。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风好不好,关键看领导”。
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讲课稿)
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一、导入官德就是指为官的职业道德,“官德”本质是一种政治道德,而政治道德始终处于社会道德的核心地位。
我们的执政队伍,相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多了一种权力,这种权力是人民建立在对为官者的信任的基础上赋予他们的,目的就是让他们代替民众行使公权力,这个权力的行使一定是为了全体民众利益,而不是某个人或某些人。
因此,人们对为官者的官德具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为官者不仅要做社会道德的典范,还要做行驶权力中的公正的典范。
胡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了“五德”用人导向,广开进贤之路。
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在2011年的10月,深圳一个公务员廖某打骂父母的新闻一播出立刻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
新闻上是这么说的:近六旬的老父老母,从湖南郴州老家来深圳帮助儿子带孩子,没想到得到的竟是身为公务员的儿子的辱骂和殴打,多次扇母亲耳光。
还说廖某是北大的硕士。
深圳、公务员、北大硕士,加深了廖某打骂父母的罪恶。
廖某的邻居评论,在社会上,父亲教训儿子的事经常听见,儿子打父母很少见,这个儿子还是读过很多书的,“书给狗读了,也没教育他尊敬长辈。
”没过几天,北大马上做出反应,发表声明说:深圳殴打父母公务员并非北大毕业生。
北大蒙羞也意识到大学教育要注重德育。
立刻出台新规,北大“校长推荐”:不孝敬父母者不得推荐。
这一事件也引起了中央组织部的高度重视。
同样是在2011年10月,表示该部门近期也一直在制定相关文件以加强干部的“德”的培养,近期将下发一个关于干部“德”的考核的文件,针对“德”制定了全面考核标准,孝道等也包含其中。
国家公务员局也透露出2012年国家公务员招考将加大对考生“德”的考察。
考生政治品德不良,社会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意识较差将不得录用为国家公务员。
深圳吸取教训,12月份新闻有报出,深圳公务员面试全程考“德”。
针对于当前普遍存在的道德困境,国家公务员局近日发布《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规定:“十二五”期间,我国全体公务员将进行职业道德轮训,培训时间不少于6学时。
正面典型、反面案例心得体会
正面典型、反面案例心得体会这次全局围绕“正面典型、反面案例”主题开展学习讨论,目的是要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密切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更好地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我县农业经济发展。
我认为,开展学习讨论活动,是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关键。
今天我们以“正面典型,反面案例”主题开展学习交流,我感觉到,如何回答好“正面典型、反面案例”这个问题,特别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实践中树立榜样、做好榜样,对目前我的工作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下面我就以《树廉洁之风,立清白之名》为主题,从廉政建设的角度上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树廉洁之风,立清白之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早在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大师欧阳修在其《伶官传序》一文中曾这样写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他告诫后人,更告诫为官者:多为人民群众殚精竭虑,国家才能兴旺发达,而过分的追求享受,必然丧失身家性命!我记得古时有个“杨震拒金”的故事: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发生在千百年前的事,尽管跨越了漫漫的历史长河,但却如同一面清亮的铜镜,折射出古人淡泊名利、廉洁奉公的优秀品德。
应该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好好品味!上周,我们观看了《四风之害》、《疯狂的敛财术》两部有关反腐倡廉的警示教育片,看完这些影片以后,我不禁感慨万千。
影片中的一些领导干部,个个都是仕途顺畅,做事正当年的高位人物,却都因为各种诱惑而走上了“不归路”,最终从“座上宾”变成了“阶下囚”,原因何在?我觉得,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关键是他们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忘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宗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比过去有了极大的提高。
而这种生活上的提高,却使一些人沉缅在享受之中,他们忘记了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满足于现状,不愿再艰苦奋斗,更有一些人钻了体制、机制、制度不健全的空子,挖社会主义墙脚,大发个人横财。
国学大讲堂之 儒家思想与为人为官之道
儒家思想与为人为官之道世界儒学大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国际性儒学会议。
前不久,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主编王杰应邀参加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并做了题为《儒家思想与为人为官之道的几点思考》的演讲。
王杰教授认为深入挖掘、借鉴这些思想智慧,对当今如何为人为官尤其是为官者如何加强道德自律、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有很现实的启迪意义。
他从天地之性人为贵、修身正己立德、儒学与为官者德性修养及其当代启示几个方面,对以上问题做了一些简单梳理和介绍。
一、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为人的底线在于礼义道德良知在中国文化看来,人与宇宙万物贯通一体,皆禀受天地之理、阴阳之气而生,正如荀子所言:“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礼记》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
猩猩能言,不离禽兽”;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据此,王杰教授认为在自然、生物学层面上,人与禽兽没有多少分别,人与禽兽之不同,在于社会、文化、道德、精神层面,即人有礼义道德良知,此乃人之为人的底线,有之,则人;无之,则禽兽也。
二、修身正己立德:中国人做人处事为官理政的根本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礼义道德的民族,很早就确立了修身正己立德为人之大本的思想。
王杰教授例举了很多儒家思想中为官理政的观点,如:“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德不孤,必有邻”、“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中国为官之道[ 标签:中国 ] 在乎-わ↘ 2009-06-30 17:36满意答案好评率:50%中国的官大体可分为分四种,确切的说是有四种境界,分别为上、中上、中下和下四个等级。
第一种当属上层境界,这样的官员既能讨得上面的喜欢,又能处理好下面的群众关系。
这样的官是少有官场精英,注定是历史的政治家。
他们精通中国几千年来经典传统的人际关系,在官场左右逢源、春风得意。
当然,要做到这一步是不容易的。
与其性格密切相关,善变是他们的共同热点,他们是最难琢磨的人。
要想成为这样的人要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改变,当然这似乎还需要一些天分的东西,所以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这一步的。
第二种是中上层境界,只能讨上面的欢心,却得不到下面的认可和承认。
这样的官是最多的,比较普遍,在中国见怪不怪,他们大抵是为了做官而做官。
自认为深得了为官之道之精髓,而事实上他们是离精通还差得远。
要是实行公民投票选举,这大部分的官就立刻会失业,因为他们是纯官僚,而不是自称所谓的公仆。
第三种是中下层境界,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但却得不到上面认可。
这样的官不多,他们是真正人民的官,但却是同行们的眼中钉,因为他们不会溜须拍马,不会通融,不接受受贿,正直的近于“刻板”,诚实的近于“傻子”。
于是在一个十官九贪的国度,这样的官不想成为异类都难。
这样的人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结局——悲剧英雄,他们只能成为照亮历史的人。
第四种就是下层境界了,这是两头都不能兼顾的官,这样的官并不在少数,他们是官场的寄生虫,怀着混世哲学,得过且过,不思进取。
这样的官多半是近亲繁殖,是制度缺陷下的腐生物。
若想改变这样的现状,非得从根本制度入手,不断完善民主,只有民主才能消除寄生虫,但要是真正的民主。
当然世界没有完美,我们不求全部变成第一种或第三种官,但至少应该好好改善一下比例,是一、三境界的官尽可能多些。
转【中国官吏形象】装的是样子,混的是日子,保的是位子;上的是场子,下的是馆子,圆的是肚子,练的是胆子;搂的是妹子,哄的是娘子,享的是乐子,霸的是车子,占的是房子,操的不是戏子就是婊子;把的是章子,盯的是票子,为的是孩子,上午转杯子,中午转盘子,下午转骰子,晚上转裙子。
(新民谣)1、须与上级领导保持高度一致,“密切联系领导”。
不能顶撞、不能越权、不能乱发言、不能走在领导的前面、不能打扰领导休息、不能对领导撒谎、不能擅自作主、不能不满足领导要求……2、须具有一定的表演才能,学会悟空的“七十二变”。
要善于见风使舵、随声附和、随波逐流、随机应变、随行就市,能装腔作势、装疯卖傻、装模作样、装聋作哑,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会对上一套对下一套、工作一套休息一套……3、须懂得经济运行规律,坚持“理论联系实惠”。
充分认清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决定政治前途,并善于算计投入与产出,知道该把钱花到什么地方、花在什么人身上才能最大限度最快速地提升自己的形象和职位……4、须具有宽阔的胸怀,良好的心理素质,“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
既能拿得越又能放得下,既会摆架子也会抬轿子,既能说好话也能做好人,既能睁只眼闭只眼也会好话说尽坏事做绝,既能捏软的也会让硬的,既要不怕群众背后骂也要不怕别人告,既要脸皮厚也要心肠硬……5、须多才多艺,全面“包装”自己。
可以没水平但不能没文凭,可以没人品但不能没礼品,可以没真品但不能没膺品。
要会玩,玩转四面八方神仙,玩晕各式各样小鬼;要会吃会喝,吃尽天下美味才能吃得开,喝尽古今中外名酒才能喝不晕,在吃喝中长智慧、在吃喝中办成事、在吃喝中增感情……6、须善于表现自己、推销自己,“表扬和自我表扬”相结合。
不会写文章没关系但要想办法发表署自己大名的文章,不漂亮不潇洒没关系但要会打扮会摆谱,不会演讲也不要紧但要把秘书的稿子读得有声有色,对人民没感情甚至讨厌千万不要表现出来而要经常深入群众中去做做样子,不会工作关系也不大要善于汇报。
即使什么也不会,也要频繁出现在各种大的场合,尽量参加各种工程奠基、项目剪彩、陪同领导、大型集会等等,名字和形象最好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上……总之一句话:要想在官场混得好就必须要有过硬全面的“素质”。
段俊平:“不三不四”与当代为官之道字号:小大2011-12-14 15:22 来源:中国医药营销联盟作者:段俊平点击:685723 Tags:不三不四易经中庸管理核心提示: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备受士大夫推崇的为官之道就是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处世做人的哲学,但历代对中庸之道的解释却不尽相同。
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备受士大夫推崇的为官之道就是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处世做人的哲学,但历代对中庸之道的解释却不尽相同。
其实中庸之道与成语“不三不四”有很大关系,"不三不四"其实就是中庸之道的另一种诠释。
成语“不三不四”其实是从《易经》里演变的一个词,中国古代把“天、地、人”作为一个宇宙整体,《易经》里用六个爻辞代表这个宇宙整体,其中天位在五、六位置,人位处于三、四位置,地位处于一、二位置,并认为天道的本质是阴阳,人道的本质是仁义,而地道的本质是刚柔。
认为人的天性就是仁义,而人道又处于中间的三、四位置,所以“不三不四”就是人没处于人道上,也就脱离了仁义的属性,所以“不三不四”可翻译成不是人的意思。
因为人居在天与地之间所以要坚守中位。
这与中国文化对中庸的解释如出一辄。
汉语的“中”字有几种解释,在先秦古籍中就有三层含义:一指中间、中等、两者之间。
这里的两者之间其实就是天与地之间。
二指适宜、合适、恰好、合乎一定标准。
这里的标准就是处于三、四位的人位。
三指人心、内心,即人的内在精神世界。
这里的内心世界其实就是一定要有“仁义”之心。
儒家的伦理思想的“中庸”一词最早见于《论语•雍也》:“子曰,中庸之为德也。
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中庸的德行已经在民间很少有了。
到了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重新对“中庸”诠释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程颢之定理。
”他们认为遵循天下的正道就叫中,而坚守这正道不改变就叫庸。
这里的正道与定理其实就是处于三四位的坚守“仁义”之道的人伦之道。
所以“中庸”之道就是:人要在宇宙中遵守作为人的天性,不走极端,要尊重自然的客观属性,不要违背宇宙间万物的规律,要以人的本性出发,深刻体现仁义的道德伦理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
也就是不要“不三不四”的处世与为人。
我们当代很多人对中庸的理解就是不作为,当老好人。
这其实是对中国文化中的中庸之道的误解。
其实中庸之道是告诫为官者要坚守正道和社会法则来治国、平天下。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庸之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为官者,它成了中国官场上一条人人遵守的哲学法则,中庸之道对当代为官者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特别是对于一个地区有决策权的为官者们更要有中庸之道的哲学理念首先中庸之道要求为官者一定要有敬畏之心,敬畏的主体应该是我们古人的天地观。
决策者们一定要从客观规律出发,不要违背自然和社会法则,在城市的建设规划和发展过程中注意社会、自然和人的和谐发展,一定要摒弃人定胜天的理念,如今一些城市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过度发展其实就是违背规律的表现。
有一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凸显政绩,大上快上高污染的经济开发区,为了招商引资,为了一个企业,不惜铲平一座青山,为了一个企业,不惜一个地区和城市的污染,决策者们嘴里还振振有词,“宁让百姓呛死,也不能让他们饿死”。
好像只有不呛死就必须饿死的一条发展之路,再无其他出路。
还有的地方肆意破坏污染河流与湖泊。
就连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也难幸免遇难。
所有这些都是有违中庸之道的哲学理念,真正的中庸之道,是以人性为主体,以尊重社会发展与整个宇宙的大发展和谐与统一为目标,同时追求整个人类的发展和自然的发展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也就是所谓的构建和谐社会。
决策者们如果违背了这一原则,最终必定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第二、中庸之道管理思想要求为官者们一定要“因时、因事、因人、因地而制宜”,也就是决策者们在考虑问题时要考虑大局,综合考虑各方面的问题,不可使用自以为是的理性分析,不要总是用自己的惯性思维来解决问题。
这样会导致执政上的偏差,执政还要从人性的特点出发,要有执政为民的思想。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理念不只是戏剧里封建社会的清官的口头禅,也是当代为官者应有的执政理念。
例如对社会敏感的待拆迁问题,一定依照民情和法律,用教育和法制的手段以人为本的工作,而不是动用公权力进行强拆。
这不符合因为中庸之道的哲学理念。
孔子说:“不教而杀谓之虐”,如果不经教育就强拆这叫虐。
第三、为官者要遵循中庸之道还要讲原则,要坚守诚信、责任、公平和公正的价值观,决策者不能“不三不四”的妄意肆为,要有天地的精神法则是决策必备的修身涵养。
中庸之道不是不讲原则的折衷主义。
孔子曾说:“乡原,德之贼也”。
这里的乡原是不讲原则,四面玲珑,自私伪善的意思。
所以不要把中庸之道的看成和稀泥,在大是大非面前为官者必须坚守原则,不要随波逐流。
真理,正义是为官者必须要坚守的。
我们很多官员不顾自己的身份和使命,盲目的追求时尚和时髦,结果雷人雷语辈出,贻笑大方。
给社会以误导。
我们的大学校长作为引领社会先进文化的角色,竟然以迎合学生及吸引眼球为目的媚俗的盲目跟风网络语言,不仅不受到社会所诟病,却受到热捧,这是我们文化的堕落,是对中庸之道的歪曲总而言之,中庸之道是中国儒家思想很重要的修身处事理念。
孔子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这句话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中庸之道这一主题思想的核心是自我教育。
为官者们要贯彻中庸之道管理思想一定要遵循人道原则去为官和执政。
作者:段俊平,爱维龙媒董事长,著名国学专家,书法家,管理学者,联系电话:(010)57723522;联系邮件:nicktoleo@中国古代官场“不倒翁”现象分析中国古代官场“不倒翁”现象分析<点击复制本贴地址,推荐给朋友>提及“不倒翁”,许多人都会想到一种玩具。
它是一种形状像人而在造形和重量上制成一经触动就摇摆然后恢复直立状态的玩具。
尽管仅是一种玩具,但让人佩服的是,这种不倒翁的精神,这种屡败屡战的毅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
以唯物辩证法观点看,任何事务都不是绝对的,有黑就有白,有正就有负,是两个方面对立统一。
很难有介乎在两个端口之间一直不变的行为。
那何以会有“不倒翁”之类的现象呢?这其中的奥妙乍看起来很难理解和把握,似乎有许多“尽在不言中”的“诀窍”。
其实,这样的现象,不仅在自然界有,在人类社会里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最近又到了省市县乡“四级”的换届年,许多干部都面临着“进退流转”的考验。
在这种众多官员即将接受调整的关键时刻,我们探讨一下中国古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官场“不倒翁”现象,虽不是极为必要,却也不是毫无干系的“无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