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学复习
信息管理复习重点
信息管理复习重点第⼀章信息与信息资源1、信息的层次(⼀)本体论层次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改变的⽅式。
(⼆)主体论层次某主体关于某事物的认识论层次信息,是指该主体所感知的或该主题所表述的相应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式,包括状态及其变化⽅式的形式、含义和效⽤。
2. 数据、信息与知识(区别与联系)——数据:反映事物运动状态的原始数字和事实。
有四种基本形式:数字、词汇、声⾳和图象。
数据是离散、互不关联的、没有明确⽬的的客观事实。
——信息:有意义的数据,是⼈依靠⾃⾝的认知能⼒对数据进⾏系统组织、整理和分析形成的。
——知识:是指有价值及效⽤的信息,或者揭⽰了事物的本质,或者能够⽤来解决某⼀问题。
3、信息的分类4、信息的特征(⼀)主要特征(理解每⼀个的含义)⼴泛性和普遍性可识别性和计量性可存储性和转换性传递性和相对中⽴性可处理性和再⽣性共享性和可开发性价值相对性和绝对性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时效性和滞后性(⽂献半衰期)有机性和差异性5、信息资源概念狭义信息资源:指信息本⾝。
即⼈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处理有序化并⼤量积累后的有⽤信息的集合。
⼴义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也就是泛指信息本⾝、技术、设备、资⾦和⼈等各种要素。
信息是核⼼资源;⽽技术、设备、资⾦和⼈等为⾮核⼼要素,属⽀持性资源。
6、信息资源的三要素信息,信息技术,⼈ 7、信息资源的特性独有特征:相对共享性,不可分性,不同⼀性,驾驭性,成本⼀致性 8、信息的度量1)基于数据量的信息度量 2)基于概率的信息度量基本原理:某个信息源发出的消息可能反映各种可能出现的结果。
设某⼀事件x ,其结果有多种不确定的可能性x1,x2,…xn ,其概率分别为P1,P2,…Pn ,当第i 种可能性出现时,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量为: Ii = -log Pi (I =1,2,3,4,。
,n )则该信息源发出的消息的信息量为:3)基于经验的信息度量主要⽅法:信息计量⽅法,社会调查⽅法,评估研究⽅法,层次分析⽅法 9、⼴义信息资源的测度⽤R 表⽰某⼀国家或地区的信息资源丰裕度,则有:R=R1+R2其中R1表⽰该国家或地区基本信息资源的⽣产能⼒,R2表⽰基本信息资源的发展潜⼒。
信息管理学基础复习笔记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一部分信息管理一.熟悉和掌握1.当信息产生后,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于是在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形成了源源不断的流,即信息流。
信息流由两条渠道流向利用者,一条是直接由生产者流向利用者,另一条是信息在信息系统的控制下流向信息利用者。
前者称为信息传递的非正规渠道,后者称为信息传递的正规渠道。
2.信息管理的概念:P22 **信息管理不仅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信息管理的实质就是人类综合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包括非正规渠道和正规渠道中的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利用效率、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简记:1.综合方法控制信息流 2.提高利用率 3.实现信息的价值)3.信息管理研究的内容:P23 **·从技术角度,研究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当前主要是计算机网络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贮、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
信息管理的方法(或支持工具)有:分类、主题、代码、数据库、元数据、搜索引擎和各类信息系统、网络等。
·从经济角度,主要研究信息市场,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形成、发展、特征和运行模式,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评价以及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等问题。
·从行政和法律角度,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信息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解决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促进社会更充分地利用信息,更好地发挥信息的社会功能。
·从人文角度:在网络环境下,人们的信息行为仅仅依靠行政和法律手段是难以有效约束的,必须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信息活动进行管理。
信息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领域,其理论方法涉及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学等众多学科。
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重点】
管理信息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科学的信息定义: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表征,表现的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实质内容。
信息的特征客观性普遍性不完全性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可传递性可存储性可扩散性共享性可加工性有用性数据、信息和知识数据是客观记录、分类和存储,它不被用来传递任何特定意义。
可以是数值、字符(串)、图、声音、图像/图片等。
---语法信息信息是被组织起来、对接受者有特定意义的数据。
它可能是一些接受者知道的,也可能不知道但接受者自己能解释。
---语义信息知识通过对数据的加工、提取形成的有重要应用前景、能反映过去经验、具有价值性的数据。
---语用信息信息资源的三要素:信息生产者:是为某种目的生产信息的劳动者,包括原始信息生产者、信息加工者或信息再生产者。
信息:既是信息生产的原料,也是信息生产的产品,是信息生产者的劳动成果,对社会各种活动直接产生效用,是信息资源的目标要素。
信息技术: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能力的各种技术的总称,是对声音、图像、文字等数据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的技术。
信息技术作为生产工具,对信息收集、加工、存储与传递提供支持与保障。
在信息资源中,信息生产者是最关键的因素,因为信息和信息技术都离不开人的作用,信息是由人生产和消费的,信息技术也是由人创造和使用的。
信息资源的特征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一种,它具有经济资源的共同特征即需求性、稀缺性和对象的选择性。
信息资源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资源,它也有其自身特有的特征,如可共享性、无穷无尽性和驾驭性等。
信息科学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的科学,是由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人工智能和系统论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成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
其支柱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信息论是信息科学的前导,是一门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信息的度量、传递和交换规律的科学。
信息论的主要研究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内容+答案
D 、共享 B 、目的性 D 、整体性 B 、固定信息D 、综合信息B 、物质、网络、信息D 、计算机、通信、网络信息管理课程复习资料选择题1、 近年来,已被视为与能源、材料同等重要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的 是A 、信息B 、管理信息C 、决策D 、数据库2、 战略信息提供给下述哪些人,供其决策使用A 、企业高级管理人员B 、企业中级管理人员C 、企业基层管理人员D 、其它人员3、 现代企业对信息处理的要求可归结为及时、适用、经济和A 、准确B 、保存C 、统一4、 以下不是属于系统的特性的是A 、抽象性C 、相关性5、 按照信息的生产方式分类,A 、自然信息C 、人工信息6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是A 、粮食、石油、水C 、能源、物质、信息信息的这7、下列信息中属于战术层的是A 、成本核算B 、市场竞争信息C 、各种定期报告D 、国民经济形势8、 当代世界范围内新的技术革命的核心是A 、信息技术B 、计算机技术C 、控制技术D 、通讯技术9、 管理信息的处理应满足的要求是A 、及时B 、经济C 、适时D 、上述各条10、 1是一种战略资源,U 则是一种战略武器。
这里I 和U 分别是A 、 I 信息 n .信息系统B 、 I .信息技术 n .信息系统C 、 I .能源 n .信息技术D 、 I .信息资源 n .信息系统11、 信息的效用有一定的期限,过了期限效用就会减少甚至完全丧失 种属性就是信息的A 、价值性B 、时效性C 、转换性D 、扩散性12、 各类信息系统中,哪类系统不涉及全局的、系统性的管理A 、办公自动化系统B 、管理信息系统C、决策支持系统D、事务处理系统B 、管理控制C 、执行控制 14、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发展过程,从历史情况看其发展顺序一般是遵循AEDP , TPS, MIS B TPS, EDP ,MIS CTPS, MIS ,EDP MIS ,TPS ,EDPA 、不真实的程度B 、不可靠程度C 、不确定程度D 、不精确程度16、F 列决策问题中,属于非结构化问题的是A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B 、选择销售对象C 、综合性、边缘性学科D 、工程学科C 、奖金分配B 、经济学科13、在MIS 中,将管理分为三个层次,下列称谓不属于这三个层次的是A 、战略计划 D 、业务控制15、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D 、作业计划 17、衡量一个数据资料中信息量大小的标志是A 、数据资料内容越多,信息量越大B 、数据资料时间越长,信息量越大C 、数据资料使人对某一事物认识越清,信息量越大D 、数据资料涉及的业务范围越广,信息量越大 18、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新型学科,它属于A 、计算机学科 19、决策过程的四个阶段是A、收集、情报、选择、实施B、情报、选择、实施、评价A、硬件先进、软件齐全C、是否投资力量最省2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A、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C、主机和实用程序22、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A、源程序C、编译程序B、是否适合组织的目标D、是否使用计算机网络B、外部设备和主机D、配套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B、目标程序D、解释程序C、情报、设计、选择、评价D、情报、设计、选择、实施20、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好坏主要是看它23、对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进行管理的是A、操作系统B、数据库管理系统C、语言处理系统D、用户程序24、计算机语言是进行程序设计的工具。
大学信息管理基础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信息管理基础★JG211031——在线考试复习资料2021版一、单选题1.企业信息管理的目标不包括()。
A.最大限度发挥信息资源作用B.满足信息需求C.解决信息无序性与需求特定性之间的矛盾D.直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答案:D2.特定行政组织反映行政管理活动和管理对象的状态及其特征的消息、情报、数据、语言等符号序列的总称叫做()。
A.行政事务B.行政文档C.行政信息D.管理信息答案:C3.涵盖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注重过程管理的是()。
A.广义的信息系统管理B.狭义的信息系统管理C.信息系统管理D.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答案:B4.信息系统的基本要素为物质、能量和()三个要素。
A.数据库B.数据C.信息D.软件答案:C5.灵敏度高且有效性强的信息管理的经济杠杆形式是()。
A.税收B.信贷C.价格D.工资答案:C6.在信息商品生产和信息商品交换中产生和形成的信息商品交换的场所是()。
A.信息机构B.信息市场C.信息产业D.信息组织答案:B7.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和信息使用者在信息活动中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符合社会一般要求的行为和伦理规范是()。
A.信息规范B.信息法律C.信息道德D.信息政策答案:C8.国家和社会组织为实现一定的信息管理目标而规定的信息管理活动的行为准则是()。
A.信息规章B.信息道德规范C.信息政策D.信息法律答案:C9.信息资源管理作为专门术语最早出现在()。
A.源于20世纪中期B.来自美国联邦政府官方文件管理C.迪博尔德1979年发布的《信息资源管理:新的挑战》一文D.1980年的《文书削减法》颁布答案:C10.从服务对象来看,电子政务G2E模式是指()。
A.政府对企业B.政府间C.政府对公民D.政府对公务员答案:D11.OECD定义知识经济是建立()的生产、分配、使用和消费基础之上的经济。
A.信息B.知识C.知识和信息D.数据答案:C12.企业信息化的社会功能不包括()。
A.加速流程重组B.降低经营成本C.促进整体发展D.直接创造效益答案:D13.“信息银行”指的是信息组织曾处于的()。
信息管理概念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1、现代信息管理:就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经济、人文等手段,对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及信息2、知识管理:是协助企业组织和个人,围绕各种来源的知识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的生产、分享、应用以及创新,并在企业个人、组织、业务目标以及经济绩效等诸个方面形成知识优势和产生价值的过程。
3、基础技术:基础技术处于信息技术体系的最底层,主要指新材料、新能量技术等,信息技术在性能、水平等方面的提高有赖于这两类技术的进步。
4、支撑技术: 信息技术体系的第二层是支撑技术,主要是指机械技术、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和生物技术等。
5、信息描述:是根据一定的描述规则和技术标准,对信息的外在特征和部分内容特征进行分析、选择、记录的过程。
6、信息揭示:是对信息的内容特征进行深层揭示并转换成主题标识,形成一个科学的逻辑的概念标识系统。
7、网络信息服务: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机构和行业利用计算机、通讯和网络等现代技术从事信息采集、处理、存贮、传递和提供利用等一切活动,其目的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所需的网络信息数据、产品和快捷的服务,让人们从繁重是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享受网络带来的省事,省心,省力。
8、信息检索服务:是根据用户有要求,由专门人员辅助或代替用户查找信息并将结果提供给用户的一种信息服务工作。
9、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争、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10、信息政策:信息政策是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根据需要制定的有关发展或管理信息事业的方针、原则和办法,它是调整国家信息实践活动并借以指导、推动整个信息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
11、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是指对网上的各种概念、数据(包括声音、图像、软件等)、事实、文献等,通过分析、标引(分类的和语词的)、著录(信息特征的描述)、链接(把相关的信息加以联系)、排序、存储等手段,形成一个有序的、便于用户理解和查询的信息系统的过程。
信息管理学基础
信息管理学基础复习1.名词解释(1)信息管理:不单单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2)信息交流: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现象,是人与人相互作用与联系地一种方式。
(3)定量评价法:定量评价法是将反映信息质量地指标用具体的数字、公式客观的表示出来,主要采用统计、数学或者经济模型地方法。
(4)信息服务:就是用不同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所需信息的一项活动,它是以信息为内容的服务业务。
(5)主题法:是指以表示信息资源主题的语词做标识,提供字顺检索途径,并主要采用参照系统揭示词间关系的标引和检索信息的方法。
(6)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信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7)国家信息政策:是指在一国范围内,国家或政府为解决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关系和涉及公共利益、权益、安全问题、保障信息活动协调发展而采取的有关信息产品及资源生产、流通、利用、分配以及促进和推动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规划、原则和指南。
2.简答题(1)简述信息机构的划分标准及类型,每种类型请举例说明;p370,p371 (1独立信息机构公益性信息机构:图书馆、科技信息服务机构盈利性学校机构:搜索引擎公司、信息咨询公司、网络信息公司。
(2组织内部的信息机构:政府内部信息部门、企业竞争情报部门(2)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包括那些阶段。
P25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包括1.信息创建(产生|发布)阶段,2.信息采集阶段,3.信息组织阶段,4.信息存储阶段,5.信息利用阶段,6.信息清理阶段(3)根据网络信息交流中介对信息交流内容的控制程度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那些类型?并举例说明。
P68(1 纯技术型中介(指仅提供网络信息交流的技术支持系统,不参与对交流内容的控制)零栈交流:短信,微信,QQ(2 内容选择控制型中介(对交流内容进行过滤控制,但仅做删除和屏蔽,而不对内容进行组织和修饰)准栈交流:BBS、个人网站、Blog、新闻组、(3 内容完全控制型中介(对网络信息进行采集、控制、组织、存储、发布和管理、的中介)有栈交流:大期刊数据库商,各大网站,数字图书馆(4)简述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
信息管理学基础 复习要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第一章1、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区分数据: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
(数据+背景=信息)信息:是数据荷载的内容,对于同一信息,其数据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知识:是信息接受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人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
(信息+经验=知识)数据>信息>知识三者的范围2、信息社会与以前社会形态的变化表现(1)信息、知识和智能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2)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成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3)信息劳动者、知识阶层将发挥更大的作用(4)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3、信息管理的发展阶段(1)传统管理阶段:以信息源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也包含档案管理和其他文献资料管理。
(2)技术管理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
(3)资源管理阶段:它的提出基于两个背景,一方面是技术管理阶段纯粹的技术手段不能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利用;另一方面,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迫切需要从经济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对这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
4、经济手段引进的原因(1)用于信息活动和信息管理的预算有限,需要合理分配各项并支(2)信息系统所采用的各种技术设施越来越昂贵,信息服务的耗费越来越大,需要对成本效益进行认真分析(3)信息和信息服务中的有偿成分增多,这些都需要用经济手段对信息和信息活动进行研究和管理5、信息资源管理阶段的局限性(1)仅关注显在知识的管理,忽略对隐性知识的管理(2)仅关注记录型信息,忽视学习和创新的过程,不能实现全方位的信息管理(3)对信息者需求信息的根本原因不够重视,限制了信息效用价值的实现(4)未能将信息看做一种资产,忽视了信息的增值问题,影响了组织对信息的评价第二章6、信息交流的定义定义: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认知主体之间借助于相应的符号系统所进行的知识、消息、数据和事实等信息的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山东财经大学期末复习《信息管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一、信息的含义信息的定义(一)本体论层次的信息在本体论层次,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在认识论层次,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三)本体论与认识论的比较1、二者对信息存在的认识差异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
在认识论层次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2、二者信息概念内涵的差异认识论层次> 本体论层次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1)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2)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3)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
二、信息的特征、性质(8)和分类(10)1.信息的特征、性质1)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无处不在、可被感知)2)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广阔无边、无限变化)3)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纵向存储,横向传递)4)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依附载体,含义不变)5)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获得信息不同)6)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本质属性)7)信息的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有机结合,不能任意分割)8)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2. 信息的分类✧按信息描述的对象划分:自然信息、生物信息、机器信息、社会信息;✧按信息的性质划分: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从利用者观察的角度和过程划分: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实得信息;✧按信息的传递方向划分:纵向信息、横向信息和网状信息;✧按信息的流通渠道:正式信息、非正式信息✧……✧按信息的内容、来源、渠道和记录方式分类,对于信息管理而言具有基础性;三、信息链中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含义、联系和区别1. 数据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
信息管理学概论复习题
填空1、按管理层次分, 在一个组织中, 有信息、信息与业务信息。
2、信息管理经历了传统管理、技术管理到资源管理三个时期。
3、通常认为, 信息资源管理由信息源、信息系统与信息效劳三局部(3S 组成。
4、钟义信提出的信息技术四基元是感测 _技术、 _通信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与控制 _ 技术。
5、诺兰模型把信息系统分为计算机时代的信息系统与信息时代的信息系统。
6、从概念上看, 管理信息系统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 _信息用户与信息管理者四大部件组成。
7、如果以组织边界为界限, 可将信息源分为内部信息源与外部信息源。
8、就组织信息传递的方向看,有水平流与垂直流。
9、一般来说,信息管理部门可下设系统运行部、系统开发部与 _信息资源部。
10、伴随着层次从低向高开展,信息管理人员相应地经历了数据库管理员、经理、三个阶段。
11、情报检索系统对情报资料进展收集、整理、编辑、存储、检索与传输的系统。
12、信息资源的三要素是信息生产者、信息与信息技术13、计算机检索有四种形式单机检索、脱机检索、联机检索与网络检索。
14. 根据信息系统需要维护的原因,系统维护工作分成四种类型更正性维护、 _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与预防性维护。
15、一般来说,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有三种分别为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与综合发开策略。
16、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及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名次解释1、信息资源管理( ,是 70年代末 80年代初在美国首先开展起来然后渐次在全球传播开来的一种应用理论, 是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以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所催生的一种新型信息管理理论。
信息资源管理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本身即信息内容实施管理的过程。
广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内容及及信息内容相关的资源如设备、设施、技术、投资、信息人员等进展管理的过程。
2、供给链管理( , 是围绕核心企业,主要通过信息手段, 对供给的各个环节中的各种物料、资金、信息等资源进展方案、调度、调配、控制及利用, 形成用户、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采购供给商的全部供给过程的功能整体。
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复习题
《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人工智能:又称“智能模拟”,就是要使计算机能够模仿人的高级思维活动。
2.带宽:就是媒体能够传输的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的差值。
带宽这个术语也被用于指媒体能够传输的比特数。
3.文件:就是记录的集合。
4.管理信息系统:是为实现企业的整体管理目标,对企业管理信息进行系统、综合处理,并辅助各级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决策的信息处理系统。
5.数据:通常被人们理解为“数字”,从信息科学的角度来考察,数据是指电子计算机能够生成和处理的所有事实、数字、文字、符号等。
6.RAM:随机存储器。
7.协议:网络体系结构的核心之一,网络中同等层之间的通信规则就是该层使用的协议。
总的来说,协议是不同机器同等层之间的通信约定。
8.WWW:world-wide web ,可以意译为环球网,或者译为万维网,有时也叫Web。
9.信息系统:是一种由人、计算机(包括网络)和管理规则组成的集成化人造系统。
该系统利用计算机的软硬件对控制和决策用的模型、数据库进行分析、计划,为一个企业或组织的作业、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10.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缓存)。
11.协议:协议是通信双方共同遵守的规则或约定。
12.超文本:是一些与其他数据具有链接关系的数据。
二、简答题1.简述计算机有哪些类型?答:计算机可以分为六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和小巨型计算机。
2.什么是数据的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答:并行传输是指可以同时传输一组比特,每个比特使用单独的一条线路(导线);串行传输是使用一条线路逐个地传送所有的比特。
3.计算机网络按网络覆盖范围可以分成哪三类?计算机网络按照覆盖范围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
4.媒体可以分成哪些类型?答:媒体有视觉类媒体、听觉类媒体、触觉类媒体等类型。
5.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有哪几种?答: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有频分多路复用和时分多路复用。
6.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哪些?答: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增加可靠性、提高系统处理能力等。
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语义信息:语义信息指考虑信息内容因素的信息概念。
2.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现象,在这种现象出现时,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物质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则相对降低。
3.普赖斯曲线:以文献量为纵轴,以历史年代为横轴,把各不同年代的文献量在坐标图上逐点描绘出来,然后以一光滑曲线连接各点,则可十分近似地表征文献随时间增长的规律。
这就是普赖斯曲线。
4.零次信息:零次信息是人们通过直接交流获得的信息,是信息客体的内容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包括听、视、嗅、味、触觉)的结果。
5.知识地图:布鲁克斯知识地图,是对文献中所含内容进行分析,找到人们创造与思考的相互影响及联系的结点,像地图一样把它们标记出来,以展示知识的有机结构,为人们直接提供创造时所需要的知识。
6.诺兰模型:诺兰模型是指理查德•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初始阶段、扩展阶段、控制阶段、统一阶段、数据管理阶段、成熟阶段六个阶段的分析模型。
二、简答题1.信息具有哪些基本属性?答:信息的基本属性包括:(1)普遍性和客观性;(2)广延性和无限性;(3)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4)对物质载体的依附性和独立性;(5)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6)对利用者的共享性;(7)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8)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
2.社会信息化过程一般包括哪几个发展阶段?答:社会信息化一般包括四个发展阶段:(1)建立并普及信息工业阶段;(2)建立与发展先进的通信系统阶段;(3)企业信息化阶段;(4)社会生活的全面信息化阶段,包括办公室自动化、消费信息化、家庭生活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娱乐信息化等。
3.文献老化的衡量标准主要有哪些?答:文献老化的衡量标准主要有半衰期和普赖斯指数。
所谓文献的半衰期,是指某学科领域现时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
普赖斯指数指某一学科领域内,对发表年限不超过5年的文献的引用次数与总的引用次数之比值。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1、管理信息来源于数据,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产物。
管理信息是对实际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物质、人员、业务、资金、组织实体、变动关系等事实状态的真实反映,是极为重要的社会资源,是管理者进行各种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人们彼此联系的纽带。
随着决策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对管理信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选填空题)。
2、信息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作用越来越大。
信息正与物质、能量共同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要素。
3、管理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现代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制定决策。
管理决策的一般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基本信息收集:发现和明确决策问题,寻找机遇认知后果和风险.(2)、方案制定:拟定可能的解决方案,并明确各种方案对决策者的价值。
(3)、通过评价和比较选定方案,得到决策结果。
信息的本质属性-—--—增值性4、如果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差额倾向于加剧系统偏离目标的运动,称为正反馈信息,它会使系统波动增大并趋向于不稳定状态;反之。
削弱则是负反馈信息,波动减小并趋向于稳定。
5、管理信息的特点(1)、原始数据来源广泛。
既有分布在企业内部各生产、作业环节和职能部门的原始数据,也有来自有业务往来的单位、供应商、用户、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对手的信息等。
(2)、信息量增长迅速。
管理活动中要接触处理的信息量巨大。
(3)、信息具有共享性。
管理信息一经收集,就可以多次使用,供更多的组织和用户共享,而不会影响内容本身。
它能够提高信息利用的总价值.(4)、信息的处理方法多样。
管理信息以多种方式存在,不同载体承载信息的方法和特点不同,处理的方法也就不一样.(5)、信息具有可变形.也可以说具有可伪性.在复制与共享的过程中信息内容有可能会发生变化。
6、信息的分类:按信息来源分:内部和外部信息;按信息流向:输入、输出、反馈信息;按管理对象即资源类型:人事、物资信息、技术信息、资金信息。
按信息稳定性:固定(静态)和流动(作业统计)信息按决策层次:战略(高层)、战术(中层)、业务(基层管理者)信息7、企业的管理信息都要经历捕获、组织、加工、使用直至消亡这样的生命周期,管理信息的处理主要围绕信息的生命周期进行。
信息管理期末复习知识点
信息管理项目一1.信息定义:信息是主体对客观的认识和揭示,它包括数据,字符,文字,图形等等;2.信息的特征:1准确性2时效性3不完全性4等级性5再生性6价值性;3.信息的生命周期中5个主要阶段:信息的生成与收集、传输、加工、存储、使用和维护;4.连锁企业信息构成:由内部信息源,外部信息源构成;【1】内部信息源包括:企业内部各机构,各类经营现场【2】外部信息源包括:1与企业管理、经营、决策等工作有关的机构2各种文献资料3广告和新闻媒体4各类数据库系统5广泛的社会关系;5.信息技术按表现形态分:硬技术(物化技术)和软技术(非物化技术);6.按工作流程中基本环节分:信息获取技术,传递技术,存储技术,加工技术,标准化技术;按使用的信息设备分:电话技术,广播技术,都因技术,卫星技术,网络技术;按技术的功能层次分:基础层次信息技术,支撑层次,主体层次,应用层次,自动化等;7.系统的分类:按形成来源分:自然系统,人造系统;按存在的形式分:实体系统,抽象(概念)系统;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开放系统,封闭系统;8.系统的基本特性:①整体性(基本):例收录机是收音机和录音机的结合而构成的一个系统;②相关性:指系统内各要素相互依赖和制约,例导弹系统,农业区的生态系统;③目的性:系统存在有特定目的,是系统间区别的标志,例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取得成果,电脑供娱乐,工作等;④动态性:系统有从孕育,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例人的出生到死亡,太阳系变化,长江口变化;⑤环境适应性:系统之外一切事物的总和,不变适应环境而变化,例飞机飞行,变色龙;9.管理信息系统定义:即MIS,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手工作业步骤和分析、计划、控制、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集成的用户—机器系统,它能够向企业或组织提供信息以支持其运行、管理以及决策支持功能。
10.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一是与信息处理相关的作用,如信息收集,加工处理,信息存储,利用等;二是与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相关,包括支持决策,管理,计划,执行,反馈控制;11.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作用?①提高了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形象的知识含量;②通过对企业管理人观念、常规管理活动的作用,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水平;③是促进内部革新的催化剂,其效益将在不断建设、不断应用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增强,最终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12.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1).自动补货系统AR (2).POS系统+MIS系统(前台+后台)(3).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 (4).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简称EDI (5)。
信息管理系统复习资料
1.信息的概念、特征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第一,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
第二,信息是可以通讯的。
第三,信息形成知识。
特征:事实性、时效性、不完全性、等级性(战略级战术级作业级)、变换性、价值性2.信息的度量概念信息量的多少是由其消除对事物认识的“不确定程度”来决定的。
信息量的度量p( x i ) log 2 p( x i )H(x)=i=1,2,3,⋯,nXi 表示第 i 个状态(共 n 个状态); P(Xi)代表出现第 i 个状态时的概率; H(x)为消除不确定性所需的信息量,单位为比特 (bit)3.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功能信息系统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信息系统的功能:1 数据的采集和输入(信息识别数据采集数据表达数据处理) 2.数据的存储 3.数据的传输 4.信息的管理 5.信息的使用4.决策和决策过程决策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
决策过程在一定的人力、设备、材料、技术、资金和时间因素的制约条件下,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可从多种可供选择的策略中作出决断,以求得最优或较好效果的过程。
5.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及影响MIS 应用的环境因素概念:是一个以人为主导 ,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提高效率为目的,支持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结构:(一)基于管理任务的系统层次结构:①战略管理②管理控制③运行控制④业务处理(二)基于管理职能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①销售与市场子系统②生产子系统③物资供应子系统④财务和会计子系统⑤人事子系统⑥高层管理子系统⑦信息处理子系统环境:生产过程的特征、组织规模、管理规范化程度、组织的系统性、信息处理与人。
6.理解“信息系统”经历的各个阶段及特点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数据处理的计算机化,目的是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2.管理信息系统( MIS):高度集中,能将组织中的数据和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快速处理,统一使用;3.决策支持系统( DSS):在人与计算机交互的过程中帮助决策者探索可能的方案,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4.经理信息系统(EIS):它是综合了信息报告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许多特征而形成的专供高层决策者使用的一种信息系统。
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
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第1章信息与信息管理信息的一般定义:信息是认知主体对物质运动的本质特征、运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的有序性的反映和揭示,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
信息管理界的“信息”定义信息:按照用户决策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企业管理界的“信息”定义信息:管理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情况的情报、资料等的统称。
信息的特征⏹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的任何物质都是信息的母体。
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信息产生的广延性与无限性⏹信息在时空上的传递性⏹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由于人们的认知能力各不相同,他们从同一事物中获取的信息及信息量也不相同。
⏹共享性⏹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时效性:事物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而脱离源事物的信息会逐渐失去效用。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导致政府和各行各业都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效能和效率。
这种现象称为信息化。
信息化的核心点: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充分地开发和利用。
信息化的层次可以分为5个:(1)产品信息化;(2)企业信息化;(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3)行业信息化;(如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结合点)(4)国民经济信息化(5)社会生活信息化信息管理的对象:信息、信息活动信息管理的定义狭义的信息管理:对信息内容的管理。
广义的信息管理:不仅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而且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如信息、技术、人员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
信息管理:个人、组织、社会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组织和控制的社会活动。
信息管理内涵剖析:(1)概括了信息管理的三个要素——信息、技术、人员(2)体现了信息管理的两个方面——信息资源、信息活动(3)反映了管理活动的基本特征——规划、组织、控制信息资源:可供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题型:一、选择题2X10分二、判断题2X10分三、名词解释4X5分四、简答题5X4分五、论述题10X2分1.信息的定义•本体论层次的信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2.信息管理的概念•信息管理(狭义)就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如分类、主题、代码、计算机处理等)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贮、检索和规划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目标;•信息管理(广义)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 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3.信息管理的对象信息管理的对象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
•信息资源:狭义的信息资源等同于知识、资料和消息,即指信息本身的集合。
广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人员的有机集合。
•信息活动:与信息的产生、记录、传播、收集、加工、处理、存储、检索、传递、吸收、分析、选择、评价、利用以及系统开发、技术更新、运行维护、管理决策等与信息行为有关的全部社会活动统称为信息活动。
即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
第二章信息交流1. 共时交流与历时交流⏹ 共时信息交流或横向信息交流的主要功能是克服交流的空间障碍,达到及时的信息共享;⏹ 历时信息交流或纵向信息交流的主要功能在于消除交流的时间障碍,填补过去和现在的鸿沟,将古代与现代联系起来,为继承和发展提供条件。
2.信息栈(1)定义:是信息从S向R流动过程中所经过的环节。
(2)信息栈的特征与职能根据信息栈W的功能特征将其分为时间栈和空间栈。
•时间栈主要实现信息的时间传递,有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献中心等;•空间栈主要实现信息的远距离传递,有新闻、报纸、互联网、邮政系统、广播电视等。
3.社会代理(1)定义:是指信息交流双方(S或R)在信息交流过程中由于无法直接将信息传递给另一方(R或S),于是将信息交流行为转移到社会中的信息栈,由信息栈代理S或R来传递交流信息,从而完成信息交流。
信息栈被称为代理者(A),栈交流被称为社会代理交流。
(2)直接交流与社会代理交流的比较•直接交流的媒介系统是纯自然的和客观的,没有社会因素的介入;而社会代理交流则是借助于社会系统的介入才完成的交流。
直接交流生动、直观、反馈迅速、时间间隔短;而社会代理交流则没有这些特征。
•直接交流中,源信息(即S提供的信息)或需求信息(R提出的信息)是直接沟通的,信息内容不会受到社会系统的干预和控制;而社会代理交流的源信息和需求信息均需由A代理,由于表述与转换因而常常发生变化。
许多专职的社会代理信息机构比较严谨,直接交流则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S—R直接交流都是共时交流,而社会代理交流既有共时交流,又有历时交流,历时交流又有回溯式和未来式两种,其信息传递的时间范围及空间范围都比较大,且能有效地对S、R进行匹配。
•直接交流是S—R关系,社会代理是S—A—R关系•当A出现多级代理时,根据其传递性特点,可以将与其直接联系的一次代理视为全部代理。
4.信息传递模式(1) 多向主动传递•多向主动传递是S或A针对整个社会的需要将自己生产或收集到的信息主动传递给事先未确定的接收者(R) 。
(2) 单向主动传递•单向主动传递是S或A将信息传递给事先确定的接收者(R)(3) 多向被动传递•多向被动传递事先也没有确定的接收者,是A面向整个社会开展的信息服务,也称为无向被动传递。
(4) 单向被动传递•单向被动传递主要指由S或A开展的信息咨询服务,这种信息传递也称为有向被动传递。
5.信息交流的模式●申农-维弗的的通信模型P48●米哈依洛夫的科学交流系统模式P52第三章信息分布1.马太效应马太效应引起的信息富集分布表现为核心趋势和集中取向。
●核心趋势❍ 高产作者群体的形成❍ 期刊信息密度增大❍ 高频词汇的确立● 集中取向❍ 论文多次被引❍一个网站被众多用户点击2.指数增长模型P100(1)内容:F(t) =ae bt(a>0,b>0)(2)局限性分析①指数增长模型表示的是“文献累积量” (总量)与时间(年)的关系,未能反映“非累积量”的变化规律。
②科学文献并不总是按指数函数关系增长。
③指数增长公式对起始时间很敏感。
④指数规律不能预测文献的未来增长趋势。
⑤指数增长模型未考虑文献“老化”、“停刊”等问题,与实际情况有出入。
3.逻辑增长模型P103(1)内容:F(t)=k / (1+ae-kbt) (k, a, b>0)(2)主要特性:①当t较小时,逻辑曲线与指数曲线相似;❍ 在曲线的最初阶段,科技文献是近似地按照指数规律增长的。
②当t很大时,逻辑曲线趋向于一个固定值k;❍ 此后不管经过多长时间,文献的累积量只能无限地接近一个固定的数值,但永远不会越过这一极限。
③逻辑曲线的增长速度在拐点处开始趋缓;•逻辑增长曲线的拐点坐标为(lna/kb, k/2),最大增长速度为bk2/4。
(3)局限性分析:● 给科学文献的增长设定了一个增长的极限。
文献量会有一个不可逾越的有限饱和值K,意味着文献的增长最终会完全停止,知识达到饱和而不再发展了,这与科学发展的现实情况是不相符的。
4.文献信息老化(1)定义:科学文献随其“年龄”的增长,失去了作为科学情报源的价值,以及因此越来越少被科学家和专家们利用的过程。
一般而言,“文献老化”是针对某一类文献群体而言的,而不是指某一篇或少量具体文献的“老化” 。
(2)文献老化的指标-半衰期•定义:某学科正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
•“半衰期”短,该学科的文献新陈代谢频繁,新文献得到大量应用;“半衰期”长,该学科文献更新缓慢,文献时效性长。
•“比较稳定的学科” 比“正在经历重大变化的学科”长;“基础理论学科” 比“应用技术学科”长;“历史悠久的学科”要比“新兴学科” 长。
•“专著”比“期刊论文、科技报告、会议文献”长;“经典论著”比“一般论著” 长;“理论型刊物”比“报道型刊物” 长。
(3)文献老化的指标-普赖斯指数•定义:某一学科内对发表年限不超过5年的文献的引用次数与总的引用次数之比值。
(4)“普赖斯指数”与“半衰期”关系● 联系:文献的老化速度越快,则“半衰期” 越短,“普赖斯指数” 越大;文献的老化速度越慢,则“半衰期” 越长,“普赖斯指数” 越小。
● 区别:文献的“半衰期”只能衡量某一学科领域全部文献的老化情况;“普赖斯指数”既可用于某一领域的全部文献,也可用于评价某种期刊、某一机构、某一作者、某篇文章的老化特点。
5.布拉德福定律P87内容:(1)区域表示法:假设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共有N种期刊刊载了某学科的论文(简称为“相关论文”)K篇,将这N种期刊按照所载“相关论文”的数量降序排列,然后,将该序列划分为三个区,使得每个区所包含的”相关论文“的数量相等(即“K/3篇”),则各区的期刊数量满足下列关系:n1:n2:n3=1:a:a2(2)图像表示法:假设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共有N种期刊刊载了某学科的论文(简称为“相关论文”)K篇,将这N种期刊按照所载“相关论文”的数量降序排列,然后,将该序列划分为三个区,使得每个区所包含的”相关论文“的数量相等(即“K/3篇”),则前面各区的期刊累积数量满足下列关系:α:β:γ=1:b:b2(b>1)4.齐夫定律•内容:如果将一篇较长文章(约5 000字以上)中每个词按其出现频次递减排列起来(高频词在前,低频词在后),并用自然数给这些词编上等级序号,出现频次最高的为1级,其次为2级……这样一直到D 级,如果用f表示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次,用r表示词的等级序号,则有:fr=c 式中c为常数。
•齐夫定律的理论基础:最省力法则5.洛特卡定律内容:发表x篇文章的作者数量”是“发表1篇文章作者数量”的1/x2;6.普赖斯定律内容: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全部论文的半数系由该领域中全部作者的平方根的那些人撰写的。
7.总结❍ 信息内容的离散分布规律P86✓ 布拉德福定律(相等载文量的期刊分区)✓ 齐夫定律(词频分布)❍ 信息生产者分布规律✓ 洛特卡定律(平方反比定律)✓ 普赖斯定律(平方根定律)❍ 信息在时间上的分布规律✓ 指数增长律(普赖斯曲线、生长曲线或逻辑增长曲线)✓ 逐渐过时律(半衰期、普赖斯指数)第四章信息获取1.信息源信息源是人们在科研活动、生产经营活动、文化活动和其他一切活动中所产生的成果和各种原始记录,以及对这些成果和原始记录加工整理得到的成品(如数据库、文摘索引杂志等)都是借以获得信息的源泉。
2.十大文献类型图书、期刊、科技报告(PB、AD、NASA、DOE)、会议文献、专利文献、标准文献、政府出版物、学位论文、产品样本、技术档案。
3.信息源的评价方法P136(1)直接评价法:就是按照前述有价值的信息应当具备的一般条件或标准,信息工作者根据对信息源的一般要求对信息源进行评分评价,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信息源的价值给予评分评价。
(2)间接评价法:是通过信息用户来评价信息源。
信息的经济性评价P142•存在率:特定目的所需信息在全部信息中所占的比例,即AEGH/ABJG。
•适合率:从信息库检索到的真正所需信息在检索到的全部信息中所占的比例,即AELMD/AKMD。
•再现率:从信息库中检索到的真正所需信息在信息库中全部相关信息中所占比例,AELMD/AEFD。
4.信息获取的效率指标P145(1)查全率(采全率):用来衡量切题信息搜集的完整程度,指某一信息系统(信息库)所含的全部切题性信息(对该系统全体用户而言)在当时系统内外所有切题信息中所占的比例。
(2)查准率(采准率):用来衡量信息搜集的针对性,指某一信息系统(信息库)所含的全部切题信息(对该系统全体用户而言)在当时该系统所有信息中所占的比例。
(3)两者关系:反比关系P147第五章信息组织1.信息组织(信息整序)定义:是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并按给定的参数和序列公式排列,使信息从无序集合转换为有序集合的过程。
2.分类法(1)定义:是指依据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进行区分和类聚,并将区分的结果按照一定的次序予以组织的活动。
(2)特征•第一、是按照内容特征的相互关系进行组织的。
信息资源分类不仅根据信息资源的内容属性进行区分和类聚,同时还将各种门类的资源按照类目之间的关系加以组织,使得信息资源成为一个根据其远近亲疏组织而成的具有等级性、次第性的系统。
•第二、是从一定角度出发组织和揭示信息资源的。
学术性文献分类体系一般总是首先将知识领域划分成传统学科,然后再在其下进一步展开,建立起以学料、专业为中心的分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