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航空公司发展的几个问题
我国航空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预测
我国航空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预测近年来,我国航空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和活力的航空市场之一。
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AVIC)为代表的国内航空制造商在自主研发和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
同时,中国的航空公司也积极投资于航空器购买和技术提升,提高了服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未来的挑战,我国航空产业仍面临着一些关键问题和挑战。
首先,我国航空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
尽管国内航空制造商在自主研发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
当前,国内航空制造商仍依赖于进口关键技术和部件,导致了对外依赖程度较高。
未来,我国航空产业需要加大投入和支持创新领域,提高自主研发能力,降低对外依赖。
其次,我国航空产业面临着持续扩大市场需求的压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航空出行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然而,目前航空运输能力仍无法满足快速扩大的市场需求,航班延误和机票供需矛盾问题依然存在。
未来,我国航空产业需要进一步扩大投资,提高航空运输网络和机场设施的建设,增加航班数量和频率,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第三,我国航空产业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挑战。
航空运输是造成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我国航空公司积极引进更节能环保的航空器,并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究,但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未来,我国航空产业需要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加强航空器燃油效率改进和减排技术研发,积极实施环境保护政策,努力发展低碳航空运输。
在未来,我国航空产业发展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将进一步推动航空消费需求的增加,为航空产业的快速扩展提供动力。
其次,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航空产业的崛起将极大地提升国家的国际形象和竞争力。
然而,国内航空产业仍需从诸多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建设更加安全、高效、环保的航空产业链。
中国航空运输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中国航空运输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1.引言文章1.1 概述部分的内容如下:中国航空运输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关注。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航空运输业在国家交通运输体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针对中国航空运输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着重分析了运输量和网络、竞争格局和市场份额、技术发展和安全水平等方面的情况,并从成本压力、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等方面探讨了该行业面临的挑战。
同时,针对数字化转型、航空器更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最后,本文总结现状并展望未来,提出了中国航空运输业发展的建议,探讨了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机遇挑战。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为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本文将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将首先对中国航空运输业的现状进行概述,并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重点分析中国航空运输业的现状、挑战和未来发展,分别探讨运输量和运输网络、竞争格局和市场份额、技术发展和安全水平、成本压力和盈利状况、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政策法规和国际合作、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航空器更新和燃料技术革新、人才培养和国际竞争力等关键问题。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现状并展望未来,提出中国航空运输业发展的建议,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和机遇挑战。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分析中国航空运输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为行业研究和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全面分析中国航空运输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当前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通过对运输量、竞争格局、技术发展、成本压力、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分析,希望能够客观地呈现中国航空运输业的现状,为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决策参考。
同时,通过对数字化转型、航空器更新、人才培养等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希望能够为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
浅谈我国航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浅谈我国航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航空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球航空市场中的领军者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航空运输需求不断增加,中国航空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航空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对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航空业的发展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动,航空公司不断扩大航线网络,提高服务水平,提升安全性能,以及开发新技术。
中国航空业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航空安全、环境保护、航空燃油管理、运营效率等问题亟待解决。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航空业正积极参与全球航空市场竞争,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推动航空技术和服务水平的国际化,提升国际话语权。
中国航空业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将进一步完善,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航空业的高质量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我国航空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航空面临的挑战,并探讨我国航空的战略规划。
通过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了解技术创新对航空行业的影响,为我国航空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希望可以为我国航空行业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与持续进步。
2. 正文2.1 我国航空发展现状我国航空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世界上最为活跃的航空市场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航空业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方式。
我国航空公司规模不断扩大,航线网络不断完善,飞机数量不断增多,运输量不断增加,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不断提升,航空服务水平逐渐提高,逐步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航空运输中心。
我国航空产业链也逐渐完善,包括飞机制造、航空发动机制造、航空材料制造等方面都逐渐实现自主研发和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航空公司与国际知名航空公司合作,开展代码共享、互联互通,共同提升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航空组织,并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为我国航空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当前我国航空公司发展的几个问题
当前我国航空公司发展的几个问题在1月中旬召开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国务院领导同志强调指出,要重视和支持航空公司发展。
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谈谈对当前航空公司发展的几点认识。
一、关于增长态势民航局最近发布了2009年中国航空运输发展统计数据。
经分析,可以看出以下几点:一是去年我国航空运输增长幅度较大,在经历上年的剧烈波动后回升较快。
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427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2.3亿人、货邮运输量445.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3.4%、19.7%和9.3%。
这说明国家和行业所采取的保增长、扩内需的举措奏效,也说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国内航线的影响较小,前年的下降主要不是这个因素。
二是去年航空运输的增长带有恢复性,增长势头比“十一五”前期减弱。
2009年与2007年相比,三项指标平均增长率为8.1%、11.4%和5.3%。
而2007年与2005年相比,三项指标平均增长率为18.3%、15.9%和14.4%。
三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未消除,境外航线运输仍低于危机前的水平。
2009年与2007年相比,境内航线运输三项指标分别增长27.6%、29.7%和13.3%;而境外(国际和港澳台)航线运输则分别增长-0.4%、-14.7%和6%。
四是货运的恢复滞后于客运,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更大。
2009年民航旅客周转量比上年增长17.1%,而货邮周转量增长仅为5.6%。
主要是境外航线增长过低,国际和港澳台航线分别增长2.7%和-5.7%。
民航工作会议发布,2010年预期指标为:运输总周转量493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2.6亿人、货邮运输量498万吨。
按此测算,“十一五”三项指标分别平均增长13.6%、13.4%和10.2%。
前两项指标接近规划预期;货运低于预期较多,这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结果。
从长期看,我国航空运输持续快速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
今年举办上海世博会是一个很大的利好,国际航线运输将继续恢复,高铁将会带来一定冲击。
2023年我国民航企业并购重组的问题透视
企业文化融合
Integration of corporate culture
市场份额整合
我国民航企业并购重组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有效整合市场份额,应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1. 提高航空公司联盟的合作程度加强与国内外优势航空公司的合作,如与国际主要航空联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享航线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
2.经营效益提升需求:并购重组在提高民航企业经营效益方面有较大的需求。一些民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效益低下、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通过并购重组可以整合资源,提高经营效益,降低成本。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并购重组案例的效益并未达到预期,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相关问题。
2023/8/29
2. 经营管理风险:并购重组涉及到不同企业间的组织结构整合、管理体系融合等方面的调整。这个过程中,企业可能面临经营管理体系不匹配的挑战,导致管理效率下降、决策困难等问题。管理团队的整合和文化融合也可能成为阻碍企业合并的障碍。
3. 资金风险:并购重组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收购价格、整合成本、运营资金等。如果企业无法有效管理好资金风险,可能会导致财务困难、资金链断裂等问题。
运力过剩,导致航空公司积压了大量的闲置飞机资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重组目标
1.提高竞争力:通过并购重组,中国民航企业可以整合资源,优化运营模式,提高综合竞争力。同时,可以实现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地位。
2.拓展市场份额:通过并购重组,中国民航企业可以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份额,增加市场占有率。同时,还可以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强中国民航在全球的影响力。
并购重组现状
民航企业重组目的
1. 加强航空公司的规模和实力: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航空公司规模扩大,提高市场份额,增强国际竞争力。
我国航空业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国航空业现状及前景展望引言航空业作为我国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我国航空业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现状1. 快速增长的航空市场近年来,我国航空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民航旅客运输量连续多年保持在全球第二位,并且逐年增长。
这主要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航空公司不断优化航线网络和提升服务质量。
2. 航空技术的不断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航空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为我国航空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新一代客机的研发和投入使用,为我国航空公司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机型,同时也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航空市场上的竞争力。
3. 加强国内外合作我国航空业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不断拓展航空运输市场。
与此同时,国内多家航空公司也积极探索境外航线的开通,进一步加强了国内外之间的联系。
此外,我国还与多个国家签订了航空运输协定,在航权开放和运输规模上取得了积极进展。
二、前景展望1.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航空运输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迎来更多的机会与挑战。
预计未来几年,我国航空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满足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
2. 创新科技的应用随着航空科技的不断进步,无人机、太阳能飞机等新技术将逐渐应用于我国航空业。
这些创新技术将极大地提升航空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进一步推动我国航空业的发展。
3. 加强绿色可持续发展在全球环境保护的背景下,航空业也需要更加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
未来,我国航空业将不断推动燃油效率提升、减少碳排放等环保措施的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4. 发展航空货运市场除了旅客运输,航空货运市场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国航空货运市场近年来快速增长,未来还将继续扩大。
优化航空货运网络、提升服务质量等将是未来航空货运发展的重点。
结论当前,我国航空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市场之一,快速发展并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国民航业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我国民航业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1. 引言1.1 民航业服务的重要性民航业的发展不仅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还对于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航空安全是民航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任何一起事故都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加强民航业的安全管理和技术创新至关重要,不能有丝毫懈怠。
民航业服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不断完善各个环节,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安全管理,才能使民航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服务。
【字数:204】1.2 存在的问题意识我国民航业服务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在效率和准时性方面,由于航空公司调度不当、航班延误频发,导致乘客出行体验大打折扣。
在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方面,一些航空公司服务态度不佳、餐饮质量下降等问题也影响了乘客对民航业的信任和满意度。
在航空安全隐患方面,一些安全隐患未能及时排查和处理,给乘客的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管理体制和监管方面,一些航空公司存在管理混乱、监管不力的问题,容易造成一些违规行为。
在创新能力和信息技术方面,一些航空公司滞后于时代发展,未能积极应对信息技术的变革,导致落后于竞争对手。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民航业整体形象,也影响了乘客的出行体验和安全保障。
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民航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2. 正文2.1 效率和准时性问题在民航业中,效率和准时性问题一直是存在的关键挑战之一。
随着民航业的不断发展和增长,民众对航班的准时性和效率要求也日益提高。
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如恶劣天气、航空管制、航班延误等,很多航班往往无法做到按时起飞和到达。
一方面,效率和准时性问题直接影响到旅客的出行体验和航空公司的信誉。
延误的航班不仅会使旅客耽误时间,还会造成经济损失和不良口碑。
密集的航班时间和飞行计划,飞行员和机组人员的工作压力也会受到影响,增加了操作失误和安全隐患的可能性。
为解决效率和准时性问题,民航业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航空公司应该加强航班调度和运行管理,优化飞行计划和流程,提高飞行效率。
我国通用航空发展面临的难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通用航空发展面临的难题及对策建议高林照【摘要】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进一步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做出部署.通用航空发展正当其时,面临重大政策机遇.但是目前我国通用航空基础设施落后、配套不完善、产业体系不完备、体制机制未理顺、政策支持不到位、面临的区域竞争激烈,因此,必须抓住机遇,用好有利条件,将国务院办公厅的《意见》落到实处:一要科学谋划,制定通用航空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扶持政策;二要试点先行,配合国家空管委布局,建设全国低空空域改革试验区;三要夯实基础,加快以机场为重点的通用航空设施建设;四要打造集群,推进通用航空产业链式发展;五要发挥优势,加大国际通用航空人才培养力度;六要宣传造势,搭建有利于通用航空发展的重要平台;七要理顺体制,推动通航业界加强协作合作.【期刊名称】《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4)006【总页数】4页(P13-16)【关键词】通用航空;通航产业;航空业发展【作者】高林照【作者单位】河南省政府研究室,河南郑州45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60.7通用航空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高度相关,目前通用航空发展较快的依然是西方发达国家。
近年来,我国通用航空已经起步,一些民间资本纷纷进入通用航空领域淘金。
但是,在通用航空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
1.基础设施落后通航机场建设是通用航空发展的基础条件。
虽然近年来我国相继批准新建了一批通用机场,但远远不能满足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的需要。
总体上看,机场不足已成为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同时,通用航空飞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配套空中指挥系统、空中导航系统、地面监视系统以及信号反馈系统等航空导航基础设施,目前相关配套和设备装备水平低,缺乏固定运营基地(FBO)、飞行服务站(FSS)、专业维修站(MRO)等必要基础设施,空管、航油供应等配套设施不健全,难以满足通用航空的发展需求。
中国通航面临的五大问题
基本认识问题。
什么是通用航空?为什么要发展通用航空?这些都是基本认识问题,是一国发展通用航空产业需要首先明确的根本性问题。
这些问题不明确,似是而非,各阶层就难以形成合力,表现为整个行业发展的盲目和混乱。
目前,基本认识问题已经得到国家层面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各方思想的统一需要时间。
对此我们建议,还是应该加强立法,从法律高度给予明确的定义和定位,同时建立有效的、高效的多部门协商机制,共同行文出台产业支持政策。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看,通用航空的属性复杂。
通用航空器既是交通工具,又是生产工具,还是娱乐工具,属性的多元化,决定了其监管思路、发展方式的差异化,不能一刀切。
这一点,建议相关主管部门,特别是民航主管部门加强法规的细化和完善。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通用航空的直接经济效益并不明显,与运输航空相比,差距巨大,但其有较强的间接经济效益,能对部分产业产生基础性作用,带来其他产业的升级,创造经济效益。
此外,与运输航空一样,通用航空也具有强大的社会效益,甚至在某些领域,如偏远地区通勤、应急处置、紧急救援中国通航面临的五大问题文/宗苏宁当前,中国通航发展面临的是系统性问题,涵盖基本认识问题、管理体制问题、基础条件建设问题、市场培育与开发问题、产业要素保障问题。
这五大问题,涉及主体众多,利益攸关方复杂,长期以来一直相互牵制,无法同步有效解决。
等方面作用突出,不可替代。
通用航空的公益性强、经济性弱决定了发展该产业需要政府发挥先导性作用。
但是仅仅依靠政府大力投入还不行,企业也需要努力求变,特别是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传统的模式已经落伍,垄断时代即将结束。
企业要努力突破传统思维,建立更加复杂、多元、有独特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其关键在于如何将通用航空与新产业、新业态相融合。
在这方面,民营企业更有优势。
因此,我们建议:出台更多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和民营资本参与通航产业发展。
此外,很多有识之士一直强调通用航空需要大众的广泛参与,但是如何吸引大众的参与?事实上,任何一个非生活必需的新兴行业的消费都不是从普通大众开始的,通用航空也不例外。
民航现行体制及主要问题
民航现行体制及主要问题【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民航现行体制及主要问题。
首先对民航现行体制的组成与特点进行了概述,接着指出了民航现行体制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改革的必要性。
随后探讨了民航现行体制改革的路径和方向,以及改革的前景。
最后总结了民航现行体制及主要问题,展望了未来民航发展的可能性,并强调了政府部门在民航现行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民航现行体制及主要问题的全面分析和讨论,可以为进一步推动民航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民航事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民航现行体制、组成、特点、问题、改革、必要性、路径、方向、前景、总结、展望、政府部门、重要作用1. 引言1.1 民航现行体制及主要问题的概述民航现行体制是指我国目前民用航空行业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
在我国的民航现行体制中,主要包括民航管理机构、航空公司、机场等各个组成部分。
民航现行体制的特点是集中管理、垄断经营和政府主导。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行业的安全和稳定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瓶颈。
民航现行体制存在的问题包括行业过度垄断、航空公司效率低下、运输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民航市场竞争不充分、服务水平不高、成本过高等一系列负面影响。
民航现行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日益凸显。
改革是推动民航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改革,可以优化体制机制、促进行业提质增效、推动市场开放与竞争,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
民航现行体制改革的路径和方向已经成为关注焦点。
必须重视市场导向、推动多元化竞争、提升服务水平、加强监管力度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在未来,民航现行体制改革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政府部门在改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积极引导、促进协调、提供支持,为行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 正文2.1 民航现行体制的组成与特点1. 民航主管部门:民航现行体制中,最核心的部门是民航主管部门,负责规划、管理和监督整个民航领域的运行。
这些部门通常由国家民航管理机构或者民航局来承担,负责颁发民航运输许可证、审批航空公司的经营计划等重要职能。
航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整改思路
航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整改思路一、航空安全管理的现状近年来,航空业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选择之一。
然而,随着航班数量的增加和飞机规模的扩大,航空安全问题也开始凸显出来。
航空安全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相关法规不健全、监管不足、技术设备更新慢等等。
这些问题给民众带来了飞行安全上的顾虑,也为航空公司和管理部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法规不健全导致监管无力目前,航空领域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
国内外针对航空安全方面的立法相对滞后,没有明确详细的规章制度来指导和监管各项工作。
尽管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发布了相关标准和建议,但各国在将其转化为国家法律时存在差异。
这种情况使得飞行安全管理缺乏统一性和可操作性。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在执行职责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方面是机构设置和职责划分模糊不清,在跨部门协调上存在困难;另一方面是监管力量不足,无法覆盖到每一个飞行企业和航班。
这使得一些违规行为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
三、技术设备更新滞后导致安全风险航空安全与技术设备的更新和升级息息相关。
然而,当前我国在航空设备领域相对滞后,尤其是在飞机维护、通信导航设备以及安全检测仪器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首先,在飞机维护方面,目前许多航空公司依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进行维修,缺乏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支持。
这种方法存在人为错误的可能性,增加了飞行事故的风险。
其次,在通信导航设备方面,部分老旧航空器使用过时的通信系统或未安装必要的扫描雷达。
这会导致信息交流不畅,影响安全控制和协同工作。
最后,在安全检测仪器方面,一些监管单位使用过时的检测设备进行航空器检查,并没有跟上现代科技发展的脚步。
因此,在有限时间内无法完整且准确地评估飞行器的安全性。
四、整改思路与解决措施为了解决航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从法规完善、监管加强以及技术设备更新等方面入手。
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加大立法力度,参考国际标准和建议,制定出一套科学完善的航空安全管理法规体系,并及时进行修订和更新。
《2024年国内航空公司航班延误现状及监管对策研究》范文
《国内航空公司航班延误现状及监管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航空运输作为现代社会最快捷的交通方式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航班延误问题却成为近年来困扰广大乘客和航空业的一大难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国内航空公司航班延误的现状,分析其成因,并就监管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航空公司的管理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二、国内航空公司航班延误现状(一)现象描述航班延误已经成为旅客出行的常态,尤其是在春运、暑运等高峰时段,更是频发。
不仅影响旅客的出行计划,也给航空公司的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带来巨大压力。
航班延误已成为影响我国民航服务质量的一大突出问题。
(二)成因分析1. 天气原因:如雨雪、雾霾等恶劣天气,对飞行安全影响极大,容易导致航班延误或取消。
2. 航空公司内部原因:包括运力调配、空地协同等问题。
比如因航线冲突导致机位不匹配,机组飞行计划不合理等。
3. 空中管制原因:空域资源有限,流量控制严格,导致航班无法按时起飞或降落。
4. 旅客因素:如旅客迟到、行李托运超重等也会对航班正常起降造成影响。
三、监管对策研究(一)加强天气预警与应急管理航空公司应与气象部门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及时获取准确的天气信息,制定合理的飞行计划。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一旦出现恶劣天气,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减少延误损失。
(二)优化运力调配与航线规划航空公司应科学合理地规划航线,根据航班量、客流量等因素合理分配机位和机组资源。
同时,加强与其他航空公司的合作与沟通,提高空中交通管理的效率和协同性。
(三)强化空管系统的智能化升级政府和民航部门应加大投入,对现有空管系统进行智能化升级,提高空中交通的监控和调度能力。
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优化空域资源配置,减少因流量控制导致的航班延误。
(四)加强旅客教育与宣传通过媒体、宣传册等途径,加强对旅客的教育和宣传,引导旅客遵守航空公司的规定和要求,减少因旅客因素导致的航班延误。
我国民航业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我国民航业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摘要】我国民航业服务存在安全隐患、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加强安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完善管理体制。
加强安全管理包括提升技术设备、加强培训等方面;提升服务质量可以通过提高客户体验、提高员工素质等措施来实现;完善管理体制则是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建立有效监管机制等手段来改进。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民航服务将更加安全、高效、便捷,为广大旅客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通过全方位的改进和实施,我国民航服务有望提升至全新水平。
【关键词】民航业,服务问题,对策,安全隐患,服务质量,管理体制,加强安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完善管理体制,总结回顾,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民航业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蓬勃起来的。
随着旅游业的兴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航业扮演着连接各地的重要角色。
我国民航服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安全隐患是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飞行事故频发给旅客和民航员工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风险。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航空公司存在服务态度不够友好、设施设备老旧等现象。
管理体制不完善也是导致问题频发的原因之一,监管不力、责任不清等问题使得民航服务面临着严峻挑战。
对我国民航服务问题的深入探究和有效对策的制定显得尤为迫切。
接下来将结合现状分析,探讨我国民航服务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提升我国民航服务水平,确保广大旅客的出行安全和舒适。
1.2 问题意识我国民航业服务存在的问题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安全隐患是当前我国民航服务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频繁发生的航空事故和安全事件,严重影响了旅客对民航的信任度。
如何有效识别和解决安全隐患,成为当前民航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民航服务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方面,有些航空公司在服务态度、服务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改进空间,令旅客感到不满;部分机场设施老化,影响了旅客的出行体验。
民航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转型探讨
民航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转型探讨发布时间:2022-10-28T06:31:28.580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第6月12期作者:刘振伟[导读] 民航运输作为我们普通公众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刘振伟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摘要:民航运输作为我们普通公众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良好发展状态对促进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探讨民航业发展的现状,就是要站在促进民航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分析其当前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民航业;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一、我国民航业发展受到的挑战(一)受疫情影响,航空业下行风险大目前来看,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演进形势并不乐观,国外疫情仍处于爆发阶段,疫情发展拐点难见,一些主要的欧美国家由于管控措施不到位,目前疫情仍然呈现单日增长破万的势头。
目前,我国的防疫政策方针上面仍然实行的是“动态清零”政策。
预计2022年我国将维持严格的边境管控,然而随着疫苗、抗病毒药物及快速检测技术等构筑的多层次新冠防治体系逐步增强、全球其他地区疫情见顶回落,预计在我国强有力的防疫措施指导安排下,下半年实际防疫限制的相关措施和监管的限制区域范围,有望实现管制体系方面的逐渐放开。
这将有助于释放被抑制的出行需求,支撑我国航空客运业务持续复苏。
全球航空业的运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需求的增长也依赖着国际贸易的发展。
航空货运一直以来都与宏观环境和跨境贸易发展密切相关,周期性较强。
航空货运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其运输的产品内容多为高端层次的消费品,因而在其需求弹性方面往往跟依赖宏观经济的影响,一旦宏观经济不乐观,出现下行风险,居民手里的可支配性货币支撑降低,其需求幅度则会受到严重影响,对比客运市场而言显得更加脆弱。
如若疫情持续肆虐,在2021年大幅增长反弹之后,2022年的全球经济形式在稳步增长的方向上不容乐观,经济增长风险偏向下行,因而航空货运的需求量将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国际贸易增幅或将会有所放缓。
我国航空货运的信息化发展状况和对策
我国航空货运的信息化发展状况和对策一、信息化发展状况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航空货运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航空货运行业也在不断壮大。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航空货运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信息化水平不足是其中之一。
信息化水平不足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交换不便利。
由于我国航空货运行业参与者众多,数据交换主要依靠传统的纸质文件和电子表格,这样的方式效率低下,容易出现错误,导致运输过程中出现问题。
2. 管理系统落后。
我国航空货运企业的管理系统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缺乏现代化的信息化管理工具,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
3. 安全性不足。
航空货运涉及的信息数据需要进行保密处理和安全存储,然而当前我国航空货运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还有待提高,存在泄露和篡改的风险。
4. 缺少统一标准。
由于参与者众多,各个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标准不统一,导致信息交换时出现兼容性问题。
由于以上种种问题,我国航空货运的信息化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这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和提升竞争力。
二、对策针对航空货运信息化不足的问题,我国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行业信息化发展,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1. 加大投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发展信息化需要有先进的硬件设备和通信网络支持,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航空货运信息交换和管理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2. 推动标准化,提高信息交换效率。
推动航空货运行业的信息化标准化工作,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格式和接口规范,以提高信息交换效率,降低出错概率。
3. 提升信息安全水平。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采用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确保航空货运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4. 推动管理系统现代化。
鼓励航空货运企业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运输过程中的管理效率和精确度,实现管理过程的数字化和自动化。
5.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信息化水平。
提高从业人员信息化意识和能力,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航空货运行业从业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推动行业整体信息化进程。
我国航空货运问题及对策探析
我国航空货运问题及对策探析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深入,航空货运业发展迅速,成为全球物流运输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随着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航空货运市场也不断扩大,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航空货运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货运能力不足当前,我国航空货运企业拥有的运力仍然比较有限,无法满足快速且大规模的货运需求。
一方面,我国航空货运企业规模较小,靠近海港的航空货运基地较少,导致运力不足;另一方面,我国航空货运企业与海外的航空货运公司合作不足,导致无法充分利用国际航线的运输能力。
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快航空货运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我国各地中转枢纽的作用,增加运力。
同时,加强与国际航空货运公司的合作,引进外资航空货运公司,充分利用跨国航线的运输能力,提高我国航空货运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二、物流网络覆盖不广当前,我国航空货运物流网络分布较分散,区域覆盖不够广泛,无法满足客户的一站式物流需求。
此外,我国航空货运企业与地面物流企业的合作也不够紧密,导致航空货运与地面物流之间的协同作用不足。
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大航空货运物流网络建设的力度,增加航线和国内物流的覆盖率,构建起从空中到地面的全流程物流服务体系。
同时,加强航空货运企业与地面物流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航空货运与地面物流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物流效率。
三、技术水平仍有提升空间目前,我国航空货运企业在信息化、自动化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这导致货运效率不高、操作成本较高、货物安全风险较大等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技术创新和装备更新,增加新技术、新工艺在航空货运中的应用,提高货运效率和安全性,降低操作成本。
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增强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四、监管不严格当前,我国航空货运市场监管和管理存在一定的不规范和不严格现象。
一些企业违规运营、违规价等也有时会发生。
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市场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市场准入门槛,规范市场秩序。
我国民航业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我国民航业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1. 引言1.1 现状分析我国民航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航业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尽管我国民航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我国民航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在航班准点率、航班延误率、失误率等方面仍存在较大改进空间,影响了旅客的出行体验。
我国民航企业整体运营效率不高,成本控制不够严格,盈利能力相对较弱。
这直接影响了民航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随着民用航空市场的不断扩大,竞争日益激烈,一些企业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损害了行业整体形象和声誉。
我国民航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
有必要对我国民航业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有效对策,以促进民航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问题意识我国民航业服务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航班延误问题严重。
近年来,我国民航业面临着航班延误率居高不下的困境,给乘客出行带来了不便和不安全感。
二是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在我国的民航服务中,服务质量良莠不齐,有些航空公司的服务态度不佳,设施设备老化严重,乘客体验不佳。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民航业的发展,也影响了乘客的出行体验。
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来改善我国民航服务的现状,提升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为民众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和安全的出行体验。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为深入分析我国民航业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的原因进行探讨,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通过对政府监管与企业自律以及技术创新与设施改进进行研究,为我国民航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本研究旨在评价提出的对策的有效性,并对未来民航业的发展进行展望,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促进我国民航服务水平的提升。
2. 正文2.1 我国民航服务存在的问题我国民航服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航班延误、服务质量不稳定、安全隐患、票价过高、售后服务不完善等。
民航服务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
民航服务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民航服务是国家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民航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关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也关乎人民群众的出行和生活品质。
随着民航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民航服务高质量发展中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民航服务高质量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民航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一、民航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和现状民航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航服务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外部交流和对外开放,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民航服务与人民群众的出行和生活息息相关,高质量的民航服务能够提升人民群众的出行体验,促进国家的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民航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提升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国际竞争力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民航服务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航班延误、航空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民航服务的质量。
二是机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机场拥堵问题较为突出。
三是航空公司间的竞争不充分,导致了票价水平偏高,服务质量亟待提升。
四是监管不力,导致了一些违规行为频发。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促进民航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提升航班正点率,加强航空安全管理航班延误一直是影响民航服务质量的重要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大对机场、航空公司的监管力度,推动机场升级改造,提升机场运行效率,缓解机场拥堵问题。
二是加大对航空公司的监管力度,促使其加强运行管理,提升航班正点率。
三是加强航空安全管理,确保飞行安全,减少航空事故的发生。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扶持,也需要航空公司和相关企业的积极合作和支持。
三、推动机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机场拥堵问题机场拥堵问题一直是困扰民航服务的重要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完善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入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我国航空公司发展的几个问题在1月中旬召开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国务院领导同志强调指出,要重视和支持航空公司发展。
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谈谈对当前航空公司发展的几点认识。
一、关于增长态势民航局最近发布了2009年中国航空运输发展统计数据。
经分析,可以看出以下几点:一是去年我国航空运输增长幅度较大,在经历上年的剧烈波动后回升较快。
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427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2.3亿人、货邮运输量445.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3.4%、19.7%和9.3%。
这说明国家和行业所采取的保增长、扩内需的举措奏效,也说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国内航线的影响较小,前年的下降主要不是这个因素。
二是去年航空运输的增长带有恢复性,增长势头比“十一五”前期减弱。
2009年与2007年相比,三项指标平均增长率为8.1%、11.4%和5.3%。
而2007年与2005年相比,三项指标平均增长率为18.3%、15.9%和14.4%。
三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未消除,境外航线运输仍低于危机前的水平。
2009年与2007年相比,境内航线运输三项指标分别增长27.6%、29.7%和13.3%;而境外(国际和港澳台)航线运输则分别增长-0.4%、-14.7%和6%。
四是货运的恢复滞后于客运,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更大。
2009年民航旅客周转量比上年增长17.1%,而货邮周转量增长仅为5.6%。
主要是境外航线增长过低,国际和港澳台航线分别增长2.7%和-5.7%。
民航工作会议发布,2010年预期指标为:运输总周转量493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2.6亿人、货邮运输量498万吨。
按此测算,“十一五”三项指标分别平均增长13.6%、13.4%和10.2%。
前两项指标接近规划预期;货运低于预期较多,这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结果。
从长期看,我国航空运输持续快速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
今年举办上海世博会是一个很大的利好,国际航线运输将继续恢复,高铁将会带来一定冲击。
在可见的视野之内,今年将是一个较好的年份,我国航空运输将进一步复苏,但在有的方面仍然不容乐观。
二、关于盈利能力2009年航空公司经营业绩明显好转,实现利润74亿元,与上年相比,减亏增盈350亿元以上。
但具体分析,经济效益仍然很不理想。
去年航空公司燃油套期保值公允价值变动收益67亿元,获得政府返还的基础设施建设基金45亿元。
扣除这两项因素,航空公司主营业务整体亏损。
考虑汇兑收益比上年减少,多数航空公司主营业务也为亏损。
延伸来看,2001年以来的9年,我国航空公司6年盈利、3年亏损,累计亏损30亿元。
如扣除燃油套保公允价值损益,为盈利30亿元左右。
根据国际航协公布的数据,这9年全球航空公司7年亏损、1年盈利、1年持平,累计亏损547亿美元。
我国航空公司经营业绩比全球航空业略好,主要是两个因素,一是市场需求旺盛,这9年我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年均增长14.9 %;二是人民币升值,2005年至2009年航空公司汇兑收益共为238亿元。
全世界航空公司发展普遍面临两大问题,即过度竞争和风险冲击,它们相互交织,致使多数航空公司经营十分艰难。
我国航空公司还有一个大的困难,即空域制约问题。
关于风险冲击,我在《航空运输发展的波动性与提高抗风险能力》(见2009年12月9日《中国民航报》)一文中作了分析,这里对过度竞争问题进行初步揭示。
我国航空运输市场是增长最快的市场,同时也是竞争最无序的一个市场。
航空运输快速发展,所伴随的却是航空公司严重亏损,其要害是收益水平太低。
数据显示,我国航空公司国内航线吨公里、客公里、座公里收入水平自2002年以来基本没有变化,而燃油价格已上升了一倍以上,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价格指数也分别上升了20 %以上。
航空公司票价打折打得有时连消费者都不理解。
过去说“谷贱伤农”,现在民航可以说是“票贱伤企”。
航空公司解决亏损问题,进而提高盈利能力,当然要双管齐下,既增收又节支。
但根据当前情况,主要途径应该是提高收益水平。
但简单地、硬性地提高票价,既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又难以操作,也可能影响需求。
最关键的是要采取既能增加收益,又不抑制需求的有效办法。
这就需要进行产品创新,更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市场,运用好多级票价。
此外,解决过度竞争问题,还需要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和企业的自我约束来控制运力。
航空公司在节支方面,应主要是通过提高效率来摊薄成本,包括提高飞机利用率、客货舱利用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
总之是要建立符合航空运输企业经营特点的盈利模式。
三、关于服务品牌解决过度竞争问题,要改善供求关系,规范市场秩序,但绝不是削弱竞争能力。
恰恰相反,我国航空公司在无序竞争的市场中,还存在竞争能力低下的问题。
特别是与境外公司的竞争,在许多方面处于劣势,需要大力改进和提升。
提高航空公司竞争能力,关键是提升服务品牌。
一般来说,服务品牌应包括服务产品的品种、品质和品貌三个方面。
航空公司所实现的是人和物的位移,是一种服务产品。
从品种来说,除所提供的航线、班次和时刻外,还应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提供不同的产品,力争通过产品创新来引领市场。
服务品质主要包括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等要素。
要特别重视航空服务的信息化。
服务品貌主要就是产品的包装和推介,航空公司整体形象的塑造。
我国航空公司的品牌建设比较薄弱。
有关专家认为,至今没有哪家公司已打造出能够叫得响的服务品牌。
产品研发和推介都要加强。
要克服同质化,体现差异化。
在提升服务品质方面,要特别注意提高便捷性。
我们乘务员的素质、空地服务工作、餐饮供应等,总体上是比较好的。
与国外先进航空公司比较,主要应在提高便捷性上下工夫,使旅客节省时间和更加方便,把航空运输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
航班正常性是一个老问题,近两年流量控制问题日益突出。
据统计,1995年因流量控制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占全部延误航班的21%。
1996年至2000年进行了空管体制改革,分步将29条航路交由民航管制,2002年这一比例降为5%。
但是,由于航班量增大,空域资源不足,目前流量控制的延误率又反弹到了原来的水平。
让企业欣喜的是,今年将开辟京沪、京广平行航路。
这方面需有关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航空公司航班正常工作也有差距,需要作出扎实的努力。
发展高速铁路,是建设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需要,有利于不同运输方式合理分工。
目前民航旅客平均运程为1300公里,铁路为530公里。
铁路提速无疑会拓展铁路的服务区间,分流一部分航空客源。
高铁挑战了铁路的安全性和民航的便捷性。
航空公司对高铁冲击应该理性对待,既重视又不夸大,立足于发挥优势,在自我改善中谋求发展。
四、关于改革重组在世界,航空运输业是企业联合重组、破产兼并最为频繁的行业之一。
我国民航在快速发展中,产业组织仍在变革。
我在《从公文审批到经营许可——对设立航空公司管理的回顾与思考》(见2009年10月19日《中国民航报》)一文中,述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出现的三轮兴办航空公司热潮。
截至目前,上世纪80年代所开办的公司,已经没有一家独立存在,都已由大型航空公司控股;90年代所办的公司,也有一半进行了股权转让;21世纪头几年新办公司最多,经营较好的不乏其例,但宣布破产、重组和资不抵债的已有6家。
可以认为,我国航空运输企业已经开始了新一轮调整组合。
航空运输是产业集中度很高的行业。
这既是由其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所决定的,又是因主要承担远程运输和参与国际竞争,对其规模网络化经营的要求使然。
笔者无意主张由极少的航空企业垄断市场。
根据我国的情况,将来也会是不同规模和不同所有制企业并存的局面,规模较小、办得较好的航空公司也会生存并发展起来。
但从目前来看,我国民航确实存在布局过于分散的问题,这是造成无序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影响了航空公司竞争力的提高。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部署,中央航空企业正进行布局结构调整,积极深化改革。
东航、上航联合重组完成,是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之间整合的一个成功范例。
要大力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加快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目前的航空企业集团还是按《企业法》设立的,需按《公司法》进行改制。
调整集团公司和投资公司的管理架构,更好地实施相关多元化战略,稳步推进整体上市。
深化人事、用工和薪酬制度改革,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企业活力。
民航行业管理在不断进行改革。
如在航权和航班时刻方面,近期民航局已出台了若干措施。
民航工作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实施价格机制改革。
价格管理应该更加放开,有利于航空公司依据市场需求,实行多级票价,同时围绕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监管。
空域资源使用矛盾的凸显,势必推动空管体制的进一步改革。
五、关于国家支持全国民航工作会议强调了民航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作用。
航空公司承担重要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在航空运输产业链中,航空公司处于市场的最前端,其收益弹性很大,但成本大多是刚性的,致使它又处于盈利“微笑曲线”的最低端。
航空公司是风险高度密集的企业,尤其石油风险和市场波动,都会对它产生巨大冲击。
航空公司发展尤需国家给予大力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航事业持续快速发展,也的确得益于国家的大力支持。
从早期的民航利润和外汇收入“一九分成”,到后来的所得税15%返还,都增加了民航的资金来源。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民航局和有关部门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有力地支持了航空公司经营的复苏。
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先征后返,使大型航空公司有数亿元的营业外收入,有效缓解了经营压力。
但是另一方面,我国航空公司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负担。
这主要是在进口飞机和航材的税收方面。
根据世贸组织的有关协定,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对进口飞机及航材均不征税。
而我国仍征此项税收,使得我国航空公司的成本与外航相比要高出一块。
对此航空公司已多次反映,确应予以解决。
2009年年底我国航空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为87.4%,90%以上的也有数家。
应该继续帮助企业改善资产结构,设法降低负债。
航空公司还要求取消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
笔者赞成政府要有调控资金,用于基础建设、教育培训、安全管理以及其他政策性支出。
现在的问题是把政府规费和机场、空管收费统算,恐在行业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偏高。
应该对这个问题进行综合评估,适当调整有关政策,形成合理的分配关系。
航空公司经营好了,一定会带动和支撑整个产业的发展。
(李军作者系东航集团公司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