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诗歌创作与儒道精神
韩愈的文学理论
韩愈的文学理论
韩愈是儒家道统说的提倡者 , 他把自己看作是绍续 儒统的人。在这里 , 最值得注意的是他对自己宗祧 对象的论述 : 孔子传之孟轲 , 轲之死 , 不得其传焉。荀与杨 , 择焉 而不精 , 语焉而不详。 ( 《原道》 ) 韩愈之所以独推孟子之学 , 与孟子的思想体系为精 致的心性之学有密切联系。 当然 , 韩愈对于儒学转型的贡献 , 决不止于透露消 息 , 他做了具有实质性和开创性的思想引导 , 这集 中表现在他对孟子的思想核心的阐发上。
韩愈的文学理论
“务去陈言”强烈信念使他形成“为文尚异”的审美观 ,由此出发,追 求散文方面的气势充沛、平易畅达、千变万化来与骈文的雕饰呆板、陈 腐庸俗相对抗;在诗歌方面“镌鐃造化”,刻意求奇求险,力避俗套软 懦,并且大胆地“以文为戏”,在戏谑中明道(如《调张籍》)等在常人 眼中值得指责的东西,全部都可以得到解释,他是要追求诗、文的强烈 主观化的个性色彩,务欲独立白树于中唐,并传之久远 韩愈是唐型文化向宋型文化转变的枢纽,韩文韩诗也是由主情的唐音向 主理的宋调转变的桥梁。他的广文学思想中融会了文道统一的观念,在 “不平则鸣”的背景下,他能明晰地勾勒出与儒家道统相适应的诗文发 展的轨迹,对重要作家作品的地位与价值作出正确的判断。他独具特色 的理论体系融铸于他个性鲜明的诗文创作之中,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 成中唐文化史、文学史的奇观。, 对当时和以后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 响,甚至也拉开了唐代文化向宋代文化、唐诗向宋诗转变的序幕 , 所以 叶燮《原诗》中说 : “唐时为八代以来一大变 , 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 其力大 , 其思雄 , 崛起特为鼻祖 , 宋之苏、梅、欧、苏、王、黄 , 皆愈为发起端 , 可谓极盛。”
韩愈的文学观念与诗歌风格
韩愈的文学观念与诗歌风格
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韩愈以他独特而深刻的文学观念和独特的诗歌风格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
讨韩愈的文学观念以及他在诗歌创作中体现出来的风格。
文学观念
1.古文复兴:韩愈主张恢复古代经典,强调语言简练、意义明确、规范严谨。
2.史称立言:韩愈认为历史是对德行和事实评价最公正客观的标准,主张以
历史中的经验教训作为指导。
3.才性说:韩愈提出文才来源于天赋和勤奋,强调真才实学比社会地位更重
要。
诗歌风格
1.内容丰富多样:韩愈的诗作内容广泛涉及政治、时事、道德伦理等方面,
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和个人品质的关注。
2.语言淳朴自然:韩愈的诗风追求用平实、朴素的语言表达内涵丰富的思想,
避免华丽辞藻和夸张修饰。
3.音节谐美:他善于运用音韵变化和韵律配合,创造出优美的音乐效果,使
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4.象征意义:韩愈常使用象征手法,通过隐喻、比喻等手段抒发情感,给读
者留下深刻印象。
影响与评价
1.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韩愈的文学观念奠定了唐宋古文运动的基础,对后
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文学地位备受争议:尽管有一部分人认为韩愈过于保守,缺乏灵活性,但
他在思想和艺术上仍被广泛赞誉为杰出的文学家。
通过对韩愈的文学观念与诗歌风格进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作为一位杰出诗人和文学家的独特贡献,以及他对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经典论述】——论述韩愈的文学理论
【经典论述】——论述韩愈的文学理论论述韩愈的文学理论。
韩愈是中唐的文坛领袖,不仅在诗歌和散文创作上取得了重要成就,住诗文创作理论上也提出了新的观点。
一、主张写作以古文为主的散文。
韩愈在散文上提倡古文,他的古文是指与当时流行于文坛的骈文相对而言的散体文,因为他是先秦汉代的古代散文为号召的,故称古文。
他反对内容空洞无物、形式雕琢华丽的骈体文,主张写作以古文为主的语体散文,内容要言之有物,着重实用,文以明道,“道”就是儒家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融化在作家身上,就是要求作家加强道德修养。
二、提出“气盛言宜”说,并且提倡作文时语言上的创新。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提出了“气盛言宜”之论,他说“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也”。
“气盛”,是指作家的仁义道德修养造诣很高而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气质,一种人格境界,与孟子的“配义与道”而修养成的“浩然之气”含义相同。
气盛了,就能创造出言宜的文章,这样就把养气与作文统一起来了。
特别要说明的是,韩愈强调“气盛言宜”并不忽视文章的写作技巧,而是力主在语言上要创新,对古人要“师其意,不师其辞”,要“惟陈言之务去”。
三、提出的“不平则鸣”论。
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还提出了“不平则鸣”论。
他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
所谓“不平则鸣”,从文学理论批评上看,就是认为作家在不得志时,就会用创作的方法抒写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内心情志。
这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是一脉相承的。
但他更指出,只有那些胸有块垒的不得志的文人爱“鸣”,也善“鸣”,即“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
四、追求雄健怪奇的诗歌风格。
在诗论上,韩愈提倡追求雄健怪奇的审美风格。
他在《调张籍》诗里说“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头脑里充满了各种怪怪奇奇的意象,他评孟郊诗说“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其实这些都说明他自己提倡和追求的是矫健怪奇的诗歌风格。
韩愈是当时文坛领袖,同时又是诗文高手,对后代有很大影响。
简述韩愈诗歌创作的主要特点
简述韩愈诗歌创作的主要特点
韩愈是唐朝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诗歌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韩愈诗歌创作的主要特点有:
一、追求自然。
韩愈的诗歌创作以自然为主题,他把自然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把自然的美景和人的情感融为一体,表达出自然的美丽和人的温暖。
二、崇尚儒家伦理。
韩愈的诗歌创作以儒家伦理为主题,他把儒家伦理的思想
融入到诗歌中,表达出他对儒家伦理的尊重和赞赏。
三、追求实用性。
韩愈的诗歌创作以实用性为主题,他把实用性的思想融入到
诗歌中,表达出他对实用性的重视和认可。
四、追求精神境界。
韩愈的诗歌创作以精神境界为主题,他把精神境界的思想
融入到诗歌中,表达出他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和理解。
韩愈的诗歌创作以自然、儒家伦理、实用性和精神境界为主题,他的诗歌创作
不仅把自然的美景和人的情感融为一体,而且把儒家伦理、实用性和精神境界的思想融入到诗歌中,表达出他对自然、儒家伦理、实用性和精神境界的尊重和赞赏。
韩愈的诗歌创作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而且也为后世的文学家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思想参考。
唐代著名学者韩愈的文学成就与理念
唐代著名学者韩愈的文学成就与理念在唐代的文学史上,韩愈可谓一个耀眼的存在,他以其丰富的才华和独特的文学理念对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韩愈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对文学的独特理念。
一、韩愈的文学成就作为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韩愈在文学创作方面表现出色,涉猎广泛,从诗歌、散文到骈文,无一不展现出他深厚的文学造诣。
其一,韩愈的诗歌作品深受后人推崇。
他的诗歌以雄浑豪放的风格闻名,对于时代的动荡和社会现实有着敏锐的触角。
他笔下的诗作,既有高洁的文人气质,又能抒发内心的情感,给人一种深邃的艺术享受。
其二,韩愈的散文作品也卓有成就。
他的散文既有鲜明的思想性,又有独特的艺术性。
韩愈用平实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使读者在思考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文学的美感。
其三,韩愈还以其骈文的创作而闻名于世。
他的骈文通俗易懂,篇章结构紧凑,常常运用对仗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精炼的语言,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描述时事,引发读者的共鸣。
二、韩愈的文学理念除了出色的文学成就,韩愈的文学理念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他提倡“经世致用”,主张文人要关注社会问题,用自己的文学才华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首先,韩愈主张文学要具有现实的意义。
他认为文学的价值在于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
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力图唤起读者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思,并提出改进的方案。
其次,韩愈强调文学的教化作用。
他认为文学不仅仅是娱乐和消遣的工具,更应该有教育人的作用。
他希望通过文学作品来陶冶读者的情操,塑造道德人格,推动社会的进步。
最后,韩愈倡导文学要有温暖的情感。
他认为文学作品应该具备情感的共鸣力,通过煽动读者的情绪来引发共情,进而影响读者的思考和行动。
总之,韩愈以其出色的文学成就和独特的文学理念,成为了唐代文学史上一位耀眼的学者。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思想和作品至今仍然为我们所铭记,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启发。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析:悲壮人生与坚定信念的体验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析:悲壮人生与坚定信念的体验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悲壮的七言律诗,作于他被贬往潮州(今属广东)的途中。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韩愈个人命运的坎坷,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对儒道的坚定信念和深沉的忧虑。
一、作品原文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州。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
我知你远道而来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气弥漫的江流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2、注释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
蓝关:在蓝田县南。
湘:韩愈的侄孙韩湘,字北渚,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长庆三年(823年)进士,任大理丞。
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
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
朝(zhāo)奏:早晨送呈奏章。
九重(chóng)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朝廷、皇帝。
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
八千,不是确数。
“欲为”二句: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
肯:岂肯。
衰朽(xiǔ):衰弱多病。
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
圣明:指皇帝。
秦岭:在蓝田县内东南。
“雪拥”句: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
拥:阻塞。
蓝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
马不前: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
”汝(rǔ):你,指韩湘。
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
“好收”句: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待后事。
瘴(zhàng)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
瘴江边:指贬所潮州。
潮州:在今广东省东部,治所在今潮州市湘桥区。
《韩愈诗中的儒家思想》
《韩愈诗中的儒家思想》1. 引言1.1 概述在中国文化史上,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影响深远。
韩愈作为唐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诗作中展现了深厚的儒家思想内涵。
本篇长文将以《韩愈诗中的儒家思想》为题,旨在探讨并分析韩愈诗作中体现的儒家思想内容,以及这些思想对于后世文化发展和现代社会的启示。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韩愈诗中的儒家思想。
首先,我们将探讨韩愈与儒家的关系,并介绍他对儒家思想的接受和传承。
其次,我们将剖析韩愈诗作中明显体现出的儒家思想,并通过具体案例阐释其内涵与价值。
最后,我们将聚焦于仁爱观念和礼制观念这两个核心要素,在分别阐发其来源、特点和在韩愈诗作中呈现方式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韩愈诗作中的儒家思想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其所传播的核心价值观念如何影响着韩愈以及他对后世文化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同时,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激发读者对于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儒家思想的兴趣,并引发对于当代社会发展所需要借鉴和思考的问题。
通过深入了解韩愈诗作中体现的儒家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意义。
2. 韩愈诗中的儒家思想2.1 韩愈与儒家的关系韩愈(768年-824年),是唐代文学家、儒学大师,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对儒家经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读,并通过他的诗作表达了对于儒家思想的理解和传承。
在唐代社会中,儒家思想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并深深地影响着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作为一位重要的文学批评家和文化评论家,韩愈致力于恢复儒家经典教育,在他所处的时代里强调了人类道德修养以及对于社会伦理规范的遵守。
2.2 儒家思想在韩愈诗中的体现韩愈的诗歌作品广泛涉及内容丰富多样,但其作品普遍贯穿着浓厚的儒家氛围。
首先,在题材选择上,韩愈常常描绘具有儒家伦理价值的题材,如崇尚仁爱、宣扬礼制等。
唐代文学名士韩愈的思想与作品评析
唐代文学名士韩愈的思想与作品评析韩愈(768年-824年)是中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被誉为“文学宗师”和“达于中庸”的名士。
他在唐代文坛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独特的思想和作品对于唐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剖析韩愈的思想观点及其代表作品,并评析其对于唐代文学的积极贡献。
I. 韩愈的思想观点H1 韩愈的士人思想观点韩愈出生于士人家庭,受到良好教育的他具备了广泛的知识和卓越的才华。
他倡导士人应该有高尚的品德和尊严的行为,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以及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
他认为士人应该尽力修养自己,同时也应该以身作则,引导社会风尚,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H2 韩愈的道德批判韩愈对于当时的社会道德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他认为道德败坏是社会问题的根源,而士人应该以身作则,秉持高尚的道德标准,用自己的榜样来影响他人。
他以“论盛孝章”为例,对那些对父母不孝的人进行了痛斥和批评,借此提醒人们要尊敬父母、孝顺长辈。
H1 韩愈的经济主张韩愈在经济问题上持有较为激进的观点。
他主张贫富一体,推动富有分配给贫困人民,反对富者恶威欺贫者。
他强调社会的稳定与公平,认为贫富差距扩大将导致社会的动荡,因此主张通过减轻农民负担、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等手段,实现社会的公正与平等。
H2 韩愈的教育观点韩愈对于教育问题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强调教育的普及和全面发展。
他主张提高教育的质量,关注教育的实际效果,而非空洞的文字。
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和潜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H1 韩愈的政治观点在政治问题上,韩愈主张君主立宪制。
他认为君主应该依法行事,尊重法律,以法治国。
他主张君主应该深入民间,了解民情民意,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制定公正合理的政策。
此外,他也主张加强君主的监督,防止统治者滥用权力。
他认为作为臣子的士人也应该敢于直言劝谏,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勇敢奋斗。
韩愈的创作风格与人格
韩愈的创作风格与人格韩愈的创作风格与人格韩愈(768—824),不仅是杰出的散文家,也是中唐诗坛上一位别开生面,用于独创的诗人。
在倡导古文运动的同时,也曾致力于诗歌的创新,以纠当时平庸的诗风。
韩愈是我国唐代初期著名的文学家。
他在当时的古文运动中所建立的功绩受到后人普遍的赞扬。
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也是不容忽视,不可抵挡的。
韩愈的诗歌有四百来篇,反映重大历史事件不多,反映社会现实的面也不宽,称不上是中唐社会的一面镜子,但人们仍然可以从中看到当时社会的某些面影,听到一个封建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心声,从那些怀才遭冤的怨言中,人们看到封建专制压制人才的某些侧面,从而加深了对我国封建社会的了解,与此同时,也可以看到韩愈诗歌中独特的艺术风格。
《古文评注》上说:“唐文惟韩奇。
”韩愈的散文,雄奇奔放,流畅明快。
韩愈的诗,也引入了韩文的风格和章法技巧。
韩愈是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韩孟诗派作为中唐诗史上一个极富个性特征的艺术创新流派,在对诗歌艺术的创新上,更是表现出异常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韩愈在歌创作上,反对因袭,力求创新。
韩愈诗歌的主导风格是“崛险怪”,主要表现为想象的特,夸张的大胆,意境的奇幻。
提起韩愈,人们首先想到他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他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对后世一千多年的散文创作产生过巨大影响。
其实他的诗歌同样对后世影响深远,在诗歌创作上,韩愈也高举“古文运动”的大旗,创立了新的流派。
韩愈为诗的风格也如他的散文一样,浑浩流转,独立特行。
他的诗歌创作与他的散文创作不仅某些思想内容一以贯之。
在表现手法上,亦有明显的散文倾向,这与他提倡儒学复古,反对骈文是一脉相承的,“不平则鸣”的文学观点在韩愈的诗中继续体现出来。
韩愈诗歌在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便是追求奇、特、险、怪。
他不甘平庸,敢于向社会挑战,敢于与潮流背道,敢和命运抗争,一生坎坷,在潮起潮落中展示真我,显示出豁达、好强、无所顾忌、锋芒毕露的个性。
在艺术上创新求异,大胆采用前人不常用的内容、句式、意象,使诗歌呈现出“奇崛险怪”的特点,但并不都以奇险见长。
韩愈的简介及作品风格
韩愈的简介及作品风格韩愈的简介及作品风格韩愈,唐朝中期的大文学家之一,在官场和文学上皆有不俗的造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韩愈的简介及作品风格,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韩愈(768~824),字退之,他的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炼,新颖生动,为古文运动树立了典范。
韩文风格雄健奔放,曲折自如。
韩文分论说、杂文、传记、抒情四类。
他的论说文多以明儒道反佛教为主要内容,逻辑性强、观点鲜明、锋芒毕露,能体现他的文风。
《师说》、《原毁》、《争臣记》是代表作。
他的小品文笔锋犀利、形式活泼,《杂说四·马说》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一特点。
韩愈的传记文继承《史记》传统,叙事中刻画人物,议论、抒情妥帖巧妙。
《张中丞传后叙》是公认的名篇。
他的抒情文中的《祭十二郎文》又是祭文中的千年绝调,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韩愈是一个语言巨匠。
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阱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
文学创作文学创作理论上: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
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作品。
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
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
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
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
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又将他与杜甫并提,有杜诗韩文之称。
诗歌创作他在诗歌创作上也有新的探索。
所谓以文为诗,别开生面,用韵险怪,开创了说理诗派的诗风。
当然,他的诗也存在着过分散文化、议论化的缺点,对后代有不良影响。
论说文韩愈在论说文占有重要的地位。
以尊儒反佛为主要内容的中、长篇,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它们大都格局严整,层次分明。
韩愈诗的艺术成就
韩愈诗的艺术成就韩愈被誉为唐代伟大的诗人。
他以其精湛的诗词贯穿了中国文学的千百年历史,像凝聚了中国整个历史的精髓,被誉为“千古一帝”。
在中国文学史上,韩愈是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超的文字艺术。
韩愈诗的艺术成就是无与伦比的。
一、突出人文主义特色韩愈的诗歌以其自然、细腻、真实的情感,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慈、感恩、慎重、神性’之美。
他通过一种人文主义的表达方式,把历史、自然等话题融入到诗歌中,用深刻的感情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从而把诗歌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韩愈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人文主义特色,从诗歌的文字上可以看出,他的文笔清新,有时可以突出这些人文元素,强调人性的友善和朴素之美,以及人们对于自然、社会、政治等诸多话题的独特见解,从而充满深刻的感叹。
二、诗歌情感真实韩愈诗歌的另一个特点是其情感真实,他的诗歌有时会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让人们感受到他的情感和思想,有时则会把自身所看到的人物、事件或精神表现出来,历史变迁不可避免,韩愈也曾在诗歌中表达过自己对历史变迁的悲伤。
他既能把动情的情感和思想融入诗歌之中,又能够把严峻的历史话题表达出来,从而使他的诗歌更加深入人心,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成为当时中国文学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载体。
三、文字艺术精湛韩愈的诗歌不仅具有自然的情感,而且语言上的文字艺术也非常精湛,他的诗歌中有着复杂精致的句子构造以及惊人的词汇,他使用了一些古老的词汇,使文字表达得更加深入。
此外,他还使用了对仗、反衬和押韵等手法来表现文字间的节奏感,从而让诗歌更加饱满,更为生动,深受读者的喜爱。
四、超越时代的永恒魅力韩愈诗歌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的文学内涵上,而且更多体现在诗歌的永恒性上。
韩愈的诗歌散发着不朽的熠熠光辉,它的久远和永恒性使得它深深地印入了人们的心中,被经久不衰地传唱和传诵,直到今日仍然可以被大家倾心品读,令经典在岁月中永存。
总之,韩愈诗歌的艺术成就可谓难以言喻,即使时代改变了,他的诗歌也始终激励着新时代的诗人,他将永垂不朽。
韩愈诗歌文化
韩愈诗歌文化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独特的风格和内涵。
他的诗歌既外溢着豪放雄奇的光芒,又内蕴着浑涵浩瀚的气势,这种奇崛的诗歌风格显示出笔力健劲,受到了诗坛的好评。
在诗歌创作上,韩愈善于运用奇特的比喻和押韵,以及铺排的写作手法,继承了杜甫“沉着痛快”的创作风格。
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又能说出人们的心里话,因此广为流传,风靡一时。
此外,韩愈在诗歌创作上还主张“上要补察时政,下以泄导人情”,反对在字句上过分雕琢,主张语言要诚实自然。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还对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韩愈的诗歌作品不仅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杰出成就,也为中国的文化宝库增添了璀璨的光辉。
韩愈诗的艺术成就
韩愈诗的艺术成就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诗歌作品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韩愈的诗歌作品以自然、真实、朴实为主要特点,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本文将从韩愈诗歌的艺术成就方面进行探讨。
一、韩愈的形式创新韩愈在诗歌形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他尝试了新的诗体和诗歌形式,使得他的诗歌更具有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例如,他提出了“八股诗”和“律诗”,并且在这两种诗歌形式上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他的八股诗在诗歌结构上比较规矩,但是在运用词汇和表达方式上则更加灵活和自由,这种诗歌形式被后人称为“韩八股”;而他的律诗则更加注重诗歌的音韵和格律,使得他的诗歌更加优美和流畅。
二、韩愈的思想深度韩愈的诗歌作品不仅仅是对自然和人生的描写,更重要的是他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反思。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人性的探索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例如《帝京篇十首》中的“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这段诗歌表达了作者对人性高尚的赞美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思想深度。
三、韩愈的语言艺术韩愈的诗歌语言简练、朴实,但是却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意蕴。
他的诗歌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得他的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洛阳女儿行》中的“绿肥红瘦,非常妒嫉东篱菊”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女子的妒嫉和心理变化。
四、韩愈的文化传承韩愈在诗歌中不仅仅表达了自己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更重要的是他在诗歌中传承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传统。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赞美和传承,例如《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句诗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和传承。
总之,韩愈的诗歌作品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歌形式创新、思想深度、语言艺术和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艺术成就。
他的诗歌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反思,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韩愈的简介和代表诗句
韩愈的简介和代表诗句韩愈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蕴含着批判现实、关怀民生的精神,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简要介绍韩愈的生平和创作,并选取了代表性的诗句进行解析,以便对韩愈的诗歌艺术有更深入的认识。
韩愈出生于公元768年,是唐朝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早年考入国子监读书,深受《书经》、《诗经》、《礼记》等经典的熏陶,同时也积极参加辩论,锻炼了思辨和辩证的能力。
韩愈崇尚古代儒家思想,尤其重视孔子的思想,认为经书即为圣人之言,需要对其遵循和解读,以此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
韩愈的诗歌风格为豪放派,主张“文以载道”,将文学看作信息传递的媒介,强调文字的力量和作用。
他擅长使用明快有力的语言,抒发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和对时事的关注。
他的代表作品有《师说》《进学解》等文章,其中《师说》更成为了他将先秦诸子思想整合为儒家经典的重要作品。
接下来,我们将以韩愈的诗句来了解他的文学风貌和思想内涵。
1、“饮冰先知渴,闻雷甚欲逃。
”这句诗出自韩愈的《菜根谭·饮冰先知渴》。
这句诗包含了哲理意味,意味着只有亲身经历某种事情才能真正理解它的价值和重要性。
这种对体验的赞美,反映了韩愈贴近生活、关注实际的态度。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这句诗是韩愈的《竹枝词·清平调》中的开头,用悠扬柔美的音乐气息开篇,描绘了秋季的茂盛景象,意境深远而亲民,一举成为了中国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3、“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这句诗出自《洛神赋》,韩愈借洛神来表现出女性美的高超艺术,韩愈以洛神自比,从自身的审美和表达的角度来赞美女性美。
这句话也成了文学评论中的一个常见词语,意味着艰难的时代也能鼓舞人们的精神和艺术创造力。
4、“桂花之香,可以透骨;竹内之清,可以净神。
”这句话出自韩愈的《桂花诗》和《魏城阙题》,用朴素的生活语言形象地传达出美的感受,以及对于美的真理的探究和掌握。
总的来说,韩愈的诗词风格由大到小,从社会生活到个人情感,不同的作品总是像拼图一样拼凑出一个丰富的图景,其中每一部分总是与整体的构成和意蕴密不可分。
原道 韩愈古文作品
《原道》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古文,是韩文复古崇儒、攘斥佛老的代表作。
文中观点鲜明,有破有立,引证今古,从历史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层层剖析,驳斥佛老之非,论述儒学之是,归结到恢复古道、尊崇儒学的宗旨,是唐代古文的杰作。
“原道”,即探求道之本。
韩愈认定道的本原是儒家的“仁义道德”,他以继承道统、恢复儒道为己任,排斥“佛老”,抨击藩镇割据,要求加强君主集权,以缓解日益加深的社会矛盾。
原道《原道》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古文,是韩文复古崇儒、攘斥佛老的代表作。
文中观点鲜明,有破有立,引证今古,从历史发展、作品名称原道作者韩愈创作年代中唐作品出处《韩昌黎集》作品体裁散文作品原文原道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1,由是而之焉之谓道2,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彼以煦煦为仁3,孑孑为义4,其小之也则宜。
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
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
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5,佛于晋、魏、梁、隋之间。
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6;不入于老,则归于佛。
入于彼,必出于此。
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7。
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8,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9。
不惟举之于口,而又笔之于其书。
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
古之为民者四10,今之为民者六11。
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
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
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
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12。
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古之时,人之害多矣。
论述古代文论家韩愈的文学观和他对诗歌创作的贡献。
韩愈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文论家,他对诗歌创作有着深远的贡献。
在他的文学观中,他强调文学创作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求作品对人民生活有所关怀,并提出“文以载道”的理念。
他在文学批评方面也有着突出的成就,对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韩愈的文学观出发,探讨他对诗歌创作的深远贡献。
一、韩愈的文学观韩愈是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学家和文论家,他的文学观为后人所重视与传承。
韩愈主张文以载道,他认为文学创作应该有社会责任感,作品要对社会生活有所关怀,要有价值取向。
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他对民生的关注和对社会风气的批评。
他认为作为文人,应该立足实际,以文学作品影响社会,使社会风气更加良好。
这种观点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唐宋时期尤为突出,对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起到了引领和推动的作用。
二、韩愈对诗歌创作的贡献在诗歌创作方面,韩愈对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韩愈提出了诗歌应该有“雅俗共赏”的观点,认为诗歌创作不应该局限于精英阶层,而是要受到广大人民裙众的喜爱。
他倡导诗歌应该表现真实的人生、真实的情感,力图使诗歌从精英文学的象牙塔中走向民间,使诗歌成为广大人民裙众所共赏的文学形式。
这一观点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题材和形式,使诗歌更加接地气,更加贴近人民生活。
韩愈在文学批评方面的贡献也对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他的《滕王阁序》中,他对古代诗歌的艺术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深刻的批评和探讨。
他认为诗歌应该注重表现现实生活,要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裙众。
他还提出了“以经传之,以史述之”的创作观点,认为诗作应该借鉴历史典籍和经典故事,以增加作品的深度和广度。
这些观点对后世诗歌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丰富了诗歌的题材,使诗歌更加融入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底蕴。
韩愈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文学家和文论家,他在文学观和文学创作方面的贡献为后世所铭记。
他倡导的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对我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对诗歌创作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韩愈《进学解》赏析
韩愈《进学解》赏析《进学解》以问答形式抒发不遇之感,此种写法古已有之。
下面是韩愈《进学解》赏析,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进学解(韩愈)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
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觝排异端,攘斥佛老。
补苴罅漏,张皇幽眇。
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
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暂为御史,遂窜南夷。
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命与仇谋,取败几时。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
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
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
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
韩愈诗词中的儒家思想与关于文化的论述
韩愈诗词中的儒家思想与关于文化的论述1. 引言韩愈(768年-824年)是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之一。
他在自己的诗词作品中表达了许多有关儒家思想和文化的见解,对于后世乃至现代的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韩愈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与批判在韩愈所处的时代,儒家思想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并在社会中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韩愈并不满足于仅仅继承和传播儒家经典,而是积极探索和发展儒家思想。
他主张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推动社会进步,并强调个人素质对于社会整体进步的重要性。
同时,韩愈也对儒家旧有观念进行了批判。
他坚持道德理念应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不应该局限于空洞的言辞和仪式。
此外,他还提出了自我反省和批评的必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对自己和社会的剖析,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并解决之。
3. 韩愈对文化的论述韩愈非常重视文化的作用和价值,并且在他的诗词中经常谈论文化方面的话题。
他认为,文化是一种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基石。
他主张广泛学习各种知识,包括音乐、历史、经济等领域,并通过文字来传播和传承文化。
韩愈还对文化与道德伦理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认为优秀的文化应该具备道德观念和人类情感的培养功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社会和个体的全面发展。
4. 韩愈思想对后世影响与意义韩愈在当时被贬为岐阳郡守期间积极推动教育事业和改革,他努力倡导教育普及,并制定了一些相关政策。
这些举措对于中国古代教育体系和学术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后世教育改革者提供了参考。
此外,韩愈的思想也对后世对待文化和儒家思想的观点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理论创新,推动了文化与道德、学问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为后来的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
5. 结论韩愈在他的诗词中表达了儒家思想和文化方面的观点,并且通过自己的实践推动了这些观点在社会中的实际运用。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更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韩愈的诗歌创作与儒道精神
韩愈的诗歌创作与儒道精神
王璐
【期刊名称】《大观周刊》
【年(卷),期】2011(000)014
【摘要】韩愈历来被作为儒家的杰出代表人物,是唐代反佛老的勇士.或因如此,他的诗歌创作也历来被人们重点从儒家的角度进行研究,然而生活于儒、释、道都得到张扬的时代氛围中,他的世界观、文学创作不可能只受一家之言影响.
【总页数】2页(P167,92)
【作者】王璐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论儒道侠对羌族诗人董湘琴诗歌创作的影响
2.从曹植的诗歌创作看其儒道互补的思想
3.从杨维桢的诗歌创作看其儒道互补思想
4.韩愈谪宦岭南时期的儒道实践思想
——以《广利王南海神庙碑》为中心的考察5.论韩愈儒道互补的精神世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
新乡
430 ) 5 0 7 文章 编号 :0 8 9 5 (0 10 — 1 7 0 1 0 — 2 X 2 1 )4 0 6 - 2
摘要; 来 被作为儒 家的杰出代表人物, 韩莲 是唐代反佛老的勇士。或因如此, 他的诗歌创作也历来被人们重点从儒家的角度 进行研究, 然而生活于儒 、 道都得到张扬的时代氛 围中, 释、 他的世界观、 丈学创作不-能只受一家之言影响。 - r
关键 惫 诗歌 儒 幕 道教 《 赤藤杖歌》 描写一根普通的赤藤杖 韩愈生活的唐朝是我 国漫长 的封建 社会里唐代 是我 国漫 长 的封建社 会中一个少有的思想 较为 自由和活跃 的时代 。在唐朝 共传滇神出水献, 赤龙拔须血淋漓 。 近 3 0年统治历 程 的绝 大部分 时间里 , 、 、 思想 同时得 到 0 儒 释 道 又云羲和操 火鞭, 螟到西极睡所遗 。 提倡 和发展 , 它们相互 斗争又相互妥协 , 到了 中唐 , 已经形成 儒 、 释、 道三足鼎立的稳定格 局。生存于儒 释道都得 到张扬 的时代 背 “赤龙拔须 ” 和“羲和操火鞭 ” 都触 目惊心, 令读者虽未亲见, 却 也 能 深受 感 染 。 景 中. 韩愈 的诗歌创作也 明显受到 了儒道精神 的影 响。 他在创作中运用道教意象的范围非常广泛, 不但在记事 、 写人 、 写景状物的诗作中运用道教意象 而且 即使是言志诗也是如此 。 从世界 观 , 行为上看 , 愈身上 明显 体现 出儒 家思想积极入 韩 世. 服务于社会 和政治 的倾 向。 《 杂诗》 为讥 讽那种 只为 功名而为 文 的人所 作, 中多作 是 诗 如“独携无言子, 升昆仑颠 。长风飘襟据, 共 遂起飞高 生 活于风雨飘 摇 、 国势 日颓 的中唐 , 韩愈力 图从 重振儒家思 神仙 之语, 想人手 . 整顿民心 , 以有利于王 朝的统治 和国家的安定 。元 和十 圆。 下视 禹九州, 一尘集毫端 。 遨嬉未云几, 下已亿万年 ”、 “翩然 四年 (1)唐宪宗 自法 门寺 迎奉佛 骨 回宫 供奉 , 时扰动 朝野 , 下 大荒 , 8 9, 一 被发骑骥骄 ”。昆仑 乃道教神仙 居住之所, 大荒是远离 韩愈作 《 佛骨表 》 上书宪 宗 , 乞 以此 骨付之有 司 , 论 , “ 投诸 水火 , 世 间污秽之地,抱朴子 ・ 《 博喻篇》有 “逸麟逍 遥大荒之表”的话 永绝 根本” ,这种大 义凛然 的无私 行为却 被皇帝 认 为是大 逆不 语 。作者 以此表脱俗之志 。另如《 射训狐 》 《 、忽忽》 等诗 也是 同类 ‘ 道 , 差点被处死 , 使他 最后在裴 度等人 的救 助下才被贬 为潮州刺 作 品。 史 。韩愈在《 迁至蓝关示侄 孙湘》 左 的诗 中表 述 了自己被贬离开 ( 诗 歌 中 的 隐逸 情 绪 二) 京 师 后 凄 凉无 奈 的 心情 : 韩 愈在 青壮年时代 即偶 有归隐之 心。《 归彭城》 一诗写于贞 朝 封 奏 九 重 天 , 贬 潮 阳路 八 千 。 夕 元十六年 , 韩愈时年 3 3岁 。诗歌先是忧时伤乱 , 叹抱 负不 能施 感 欲为圣明除弊事 , 肯将衰朽惜残年 。 展, 然后 写道 :乘闲辄 骑马 , “ 茫茫诣空陂 。遇酒 即酩醉 , 君知我为 谁? 诗句语含悲愤 , ” 已开始流露欲去 山水 、 酒间寻解脱之心。 再看 云横秦岭家何 在 . 雪拥蓝关马不前 。 知汝远来应有 意 . 好收吾骨瘴江边 。 《 怀之 五》 秋 : 即使在贬到偏远 的南 方之后 ,韩 愈也仍然兢 兢业业地 为百 离 离 挂 空 悲 , 戚 抱 虚警 。 戚 姓造 福 。他 在 阳 山呆 了一 年 ,有 惠 于 下 。及 公 去 , 姓 多 以 公 之 “ 百 露 泫 秋 树 高 , 吊寒 夜 永 。 虫 敛退就新懦 , 营悼前猛。 趋 姓命 其子”。 在潮州 , 他设学校 、 除鳄鱼 ; 任袁州刺史 时 , 他设法解 放男 女奴 隶七百余人 。 归愚识夷途 , 汲古 得修绠。 在危 急的形势下 ,韩 愈还每每 以一 介书生表 现出舍生 取义 名浮犹可耻 , 味薄 真 自幸 。 的刚烈的一面 , 充分体 现了儒家志士的凛然气节和忠贞风骨 。长 庶几遗悔尤 , 即此 是 幽屏 。 庆二f 2, 8 )镇州 王廷 凑反叛 , 2 朝廷派韩愈 去宣抚 。唐穆宗认 为此 这首诗就表 现了道家 内敛 的倾 向 , 表达 了诗 人要抛弃俗务 、 行 凶多吉少 , 于是特别 嘱咐韩愈不必深入虎穴。韩愈却认 为绝对 恬养性情的愿望 。在被贬南方之后 . 韩愈诗 中的隐逸情绪就更明 不能 “ 受君命而滞 留 自顾” 于是 奋起策马疾驰孤身入敌营 。王廷 显 了 , 歌《 斋有 怀》 《 , 诗 县 、 赴江 陵途 中寄赠王 二十补 阙李 十一拾 凑列 甲士于庭 , 阵以待。韩愈慷慨激 昂, 严 晓以厉害 , 竟然不 战而 遗李二 十六员外翰 林三 学士》 《 阳楼别 窦 司直》 中都有所 反 、岳 屈人之兵 . 令叛军 归服 了中央。这一传奇般 的经历 中韩 愈所 表现 映 。 了晚年 , 到 韩愈诗风渐趋平淡 , 退隐意识更 强了。 如赠和裴度 出的英勇 与智 慧 , 以让无 数武将 汗颜 和神往 。可以说 , 足 韩愈 的 的诗《 和仆射相公朝 回见寄 》 : 社会行为 比较充分地体现 了儒家 的人世理想 。 尽瘁年将久 , 公今始暂 闲。 事随忧共减 , 诗与酒共还 。 就韩愈思想来看, “他 的政 治思想 、 学术观点 比较复杂, 主要 放意机衡外 , 收身矢石 间。 渊源于儒家, 但也有一些 ‘ 离经叛道 ’ 的言论” 。 秋 台风 日迥 , 正好看前 山。 诗 中流露 了较浓 的隐逸思想 。其他如 《 归赠孟东野房 蜀 将 韩愈现存诗 四百余 首 ,这些 诗作 中反 映重大历史 事件 的不 多 . 映社 会 现 实 的 面 也 不 宽 , 诗 歌 里 , 多 的 是 表 露 私 人 情 客》 《 反 在 更 、 赠崔立 之评事 》 《 内朝 贺归呈 同官》 《 爽》 , 、南 、示 等 都显 现 出 对 隐 居 生 活 的 艳 羡 。和 中 国古 代 无 数 文人 一 样 , 隐 的情 绪 一 归 绪 , 达 对外 在 世 界美 的感 受 , 露 出较 浓 的 道 家 、 教 色 彩 。 表 流 道 直 伴随着韩愈 . 这既是他积 极人世之 心的一股 巨大分 裂力量 , 也 f 1 中 丰 富 的道 教 意 象 一 诗 道教 天尊鬼神 的信仰 , 飞升羽化 的理想 , 斋醮符 咒 、 丹服 是他 心理获得平 衡的重要 因素。 炼 ( 追求奇 、 、 的创作倾 向 三) 险 怪 食的手段 . 使之给人 以热烈迷 狂的情绪 。它带给文学 艺术 的 , 因 中唐 时争斗 、 杀戮 、 亡成 了生活 的主要 内容, 治颓 势无 死 政 而是一种追求绚丽神奇 的审美情趣 , 一种 色彩缤纷 、 瑰伟怪 诞 的 法 挽回。时代的凄风冷雨 中, 和谐之美被不 断破坏着, 、 、 险 怪 丑 意象 群。 在《 孟东野失子》 这首诗 中, 韩愈 。内容不过是 吊慰死了儿子 的因素作 为社会 内容 的重 要组成部分 E益进入 文艺 的表达领 域 l 的朋友 , 这样 的诗本 不必和道教 意象挂钩 , 但是韩 愈也运用 了道 和 诗 人 的心 灵 。道 教 奇 特 的意 象 世 界 、 神秘 的 思 维 方 式 为 奇 、 、 险 教意象 . 编造 了一番上天人地 、 灵龟 问讯 、 天帝以宽言 相解 、 灵龟 怪使这种审美心理提供 了滋 生的土壤 。 又托梦于孟郊 的荒诞 经历 , 写得奇 崛幽默 。 韩愈的 《 陆浑 山火~ 首和黄甫浞用其韵》 ( 是 下转第 9 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