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文学理论

合集下载

唐宋八大家简介--韩愈(文学成就)

唐宋八大家简介--韩愈(文学成就)

唐宋八大家简介--韩愈(文学成就)文学创作文学创作理论上: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

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作品。

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

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

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

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

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又将他与杜甫并提,有“杜诗韩文”之称。

诗歌创作他在诗歌创作上也有新的探索。

所谓“以文为诗”,别开生面,用韵险怪,开创了“说理诗派”的诗风。

当然,他的诗也存在着过分散文化、议论化的缺点,对后代有不良影响。

论说文韩愈在论说文占有重要的地位。

以尊儒反佛为主要内容的中、长篇,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它们大都格局严整,层次分明。

嘲讽社会现状的杂文,短篇如《杂说》、《获麟解》,比喻巧妙,寄慨深远;长篇如《送穷文》、《进学解》,运用问答形式,笔触幽默,构思奇特,锋芒毕露。

论述文学思想和写作经验的,体裁多样,文笔多变,形象奇幻,理论精湛。

叙事文在韩文中比重较大。

学习儒家经书的,如《平淮西碑》,用《尚书》和《雅》、《颂》体裁,篇幅宏大,语句奇重,酣畅淋漓;《画记》直叙众多人物,写法脱化于《尚书·顾命》、《周礼·考工记·梓人职》。

继承《史记》历史散文传统的,如名篇《张中丞传后叙》,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

学《史记》、《汉书》,描绘人物生动奇特而不用议论的,如《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清河张君墓志铭》等。

记文学挚友,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如《柳子厚墓志铭》、《南阳樊绍述墓志铭》、《贞曜先生墓志铭》等。

但在大量墓碑和墓志铭中,韩愈也有些“谀墓”(指为死者歌功颂德,在墓志铭中不论其功绩如何,一概夸大其词予以赞颂的行为)之作,当时已受讥斥。

韩愈文学主张

韩愈文学主张

韩愈文学主张韩愈的文学主张韩愈的文学主张,与他的政治思想、学术观点有密切关系。

他的政治思想、学术观点比较复杂,主要渊源于儒家,但也有一些“离经叛道”的言论。

他一方面谈仁义,谈性三品,继承孟轲、董仲舒的儒学传统,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主张“人其人,火其书”(《原道》),僧徒返俗,佛经焚毁;另一方面又相信天命和鬼神。

一方面赞扬孟轲辟排杨、墨,“功不在禹下”,认为“杨、墨行,正道废”(《与孟尚书书》);另一方面又说“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为孔、墨”(《读墨子》)。

一方面主张“宗孔氏”,“贵王贱霸”(《与孟尚书书》);另一方面又盛赞管仲、商鞅的事功,指斥后人“羞言管、商氏”为“不责其实”(《进士策问》)。

一方面诋毁王叔文集团的改革;另一方面却追随另一个比较进步的政治家裴度,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擅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张并无二致。

这些复杂矛盾的现象,在他的作品中都有反映。

因此,韩愈虽然以儒学的卫道士自居,可是在宋代理学家看来,他是“为文所得处多”,但对儒家之道“却倒学了”(《二程遗书》),“其论著不诡于圣人盖寡矣”(杨时《送吴正子序》)。

关于散文和诗歌的写作,韩愈有整套理论。

第一,他继承儒家的传统观点,认为道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主张用道来充实文的内容,文道合一,以道为主。

而道的内涵,就是仁义。

第二,古道载于古人之文,尊尚古道,就要提倡古文。

“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题欧阳生哀辞后》)。

所以他提出学习先秦两汉古文的主张,严格规定“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答李翊书》)的学习标准。

于五经外,也要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同工异曲”的作品,“沉浸醲郁,含英咀华”(《进学解》),合“经、诰之指归,迁、雄之气格”(《旧唐书》本传)于一手。

第三,学古的用意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惟善用古者能变古”(刘熙载《艺概》),所以他坚持“唯古于词必己出”(《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唯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的写作原则。

概述韩愈的文学思想

概述韩愈的文学思想

概述韩愈的文学思想一、韩愈韩愈:中国古代的伟大文学家之一,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其郡望是昌黎,故又称韩昌黎。

韩愈是一个关心国计民生,敢于直言诤谏,也颇有政绩的人。

二、韩愈的古文理论1.韩愈的古文理论之所以在当时有如此广泛的影响和产生巨大的作用,主要是他把古文写作和提倡儒学复古主义思潮紧密地结合到了一起。

2.政治目的:改革弊政,中兴唐室。

3.主要内容(1)他非常明确地提出了文以明道、注重实用的思想。

(2)他重视文章内容的充实,不轻视文章写作的技巧,他提倡古文并不是要人们机械地模仿先秦两汉文章的语言,他希望创造一种吸收唐代语言发展中的新成果、甚至某些口语因素、并对先秦两汉文学语言加以改造的新的书面语言,或者说,一种适合于唐人习惯、具有时代特点的新的文学语言。

三、古文理论是文章学理论,而不是文学理论;古文代替骈文是语体改革,而不是纯粹文学体裁的改革。

四、韩愈古文理论的积极意义1.古文理论中强调的文以明道思想,对克服某些文学创作中内容贫乏、片面追求形式美的错误倾向,是很有意义的。

2.古文家注重人品与文品一致,要求作家把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作为创作前提,进一步发展了道德文章并重的传统。

3.古文创作的成功为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形式开辟了更广的前景,充分说明了用单行数体的散体形式和对偶骈俪的四六骈俪一样,都可以创作出艺术水平很高的作品。

这种文学语言的改革,不仅促进了散文的发展,而且对小说、特别是文言小说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中唐时期传奇小说的繁荣,就是很好的证明。

4.韩愈发展了孟子的文气说,提出了“气盛言宜”论,这对文学创作中重视表现作家鲜明的个性特征有很重要的意义。

5.韩愈古文理论的不良影响对文学思想发展也有它的不良影响,他没有分清文艺散文和一般非文学文章(如公牍文、应用文等)有本质不同,没有认识到对这两者应当有不的要求,从而在文学观念上又回到南朝“文笔之争”以前的状态。

6.韩愈文学思想中非常有价值的一点是他提出了文学创作是“不平则鸣”的产物。

韩愈的文学主张

韩愈的文学主张

韩愈的文学主张韩愈的文学主张后人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杜牧把韩文与杜(甫)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韩愈的文学主张,欢迎大家分享。

诗人韩愈的文学主张其论说文观点鲜明,辞锋犀利,气势宏伟,说理透辟,逻辑性很强,感情强烈。

其记叙文常常采用叙事为主,兼以议论和抒情的手法,既能够生动地刻画出人物形象,又能够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如《张中丞传后叙》就采用了这种手法。

其抒情文感情真挚,抒写委婉,如《祭十二郎文》把悼亡的悲情和生活琐事的描写融会在一起,写得凄婉动人,催人泪下。

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韩愈十分重视语言艺术,这与他“文以明道”重道而不轻文观念有关,他曾主张“词必己出”、“陈言务去”、“文从字顺”,语言的匠心独运才能达到明道的目的。

他的散文语言精练生动,准确鲜明,流畅而多变,富于创造性和表现力。

韩愈的文章语汇丰富,既善于吸取古代的词语,又善于运用当代的语言,熔铸成古朴而新奇的语言。

他的许多精警新奇的语句至今流传,如“佶屈聱牙”、“蝇营狗苟”、“动辄得咎”、“俯首帖耳,摇尾乞怜”、“不平则鸣”、“弱肉强食”、“痛定思痛”等等。

他的文章句法以自由多变的单行散句为主,也常常有意运用一些骈文的句法。

韩愈著作选读马厌谷兮,士不厌糠籺。

土被文绣兮,士无鄗褐。

彼其得志兮不我虞,一朝失志兮其何如?已焉哉,嗟嗟平鄙夫!——《马厌谷》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

岂敢尚幽独,与世实参差。

古人虽已死,书上有其辞。

开卷读且想,千载若相期。

出门各有道,我道方未夷。

且于此中息,天命不吾欺。

——《出门》汴州城门朝不开,天狗堕地声如雷。

健儿争夸杀留后,连屋累栋烧成灰。

诸侯咫尺不能救,孤士何者自兴哀?母从子走者为谁?大夫夫人留后儿。

昨日乘车骑大马,坐者起趋乘者下。

庙堂不肯用干戈,呜呼奈汝母子何!——《汴州乱二首》利剑光耿耿,配之使我无邪心。

故人念我寡徒侣,持用赠我比知音。

我心如冰剑如雪,不能刺谗夫,使我心腐剑锋折。

中国古代美学家韩愈主张

中国古代美学家韩愈主张

中国古代美学家韩愈主张韩愈主张文学要追求真实和自然,他反对华丽辞藻和虚饰修辞,主张文学作品应该表达真实的情感和思想。

他认为文学作品应该以人的本性为基础,追求真实的感受和体验。

他在《进学解》中写道:“唯情于真,方能动人;唯情于实,方能感人。

”他强调文学应该真实地反映生活和人的内心世界,才能打动人心。

韩愈还主张文学要以道德为基础,他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是以道德教化人。

在他的《师说》中,他写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颂圣人以治天下。

”他认为文学应该起到教化和启迪人的作用,通过文学作品传达正能量和道德价值观。

他强调文学应该追求高尚的情感和思想,以提升人的道德修养。

除了追求真实和道德,韩愈还主张文学作品应该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他反对模仿和套路化的文学创作,主张作家要有个性和独创性。

他在《与李十一书》中写道:“文章得实而不宜套,套则略,略则浅,浅则失人。

”他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有自己的独特特点,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他强调作家应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目追随潮流和模仿他人。

韩愈的美学主张对中国古代文学和美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主张在唐代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他的文学理论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主张也对后世的美学理论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后世的美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向。

总结起来,韩愈主张文学应该追求真实、道德和个性,他反对华丽辞藻和虚饰修辞,主张文学作品应该表达真实的情感和思想。

他强调文学应该起到教化和启迪人的作用,以提升人的道德修养。

他还主张文学作品应该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作家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韩愈的美学主张对中国古代文学和美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美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第八讲韩愈的古文理论【精编】

第八讲韩愈的古文理论【精编】

第八讲韩愈的古文理论韩愈(公元768~824),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与思想家。

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评价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这两句话道出了韩愈在中唐时代乃至于在中国文学史与文化史上的重要作用。

中唐时代特殊的气候与中国文化发展至此时的时代课题,造就了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与文学家。

下面我们来讲两个问题:一、古文运动兴起的原因与韩愈的原道论韩愈的古文理论以文以载道为基点,同时也对中国古文的写作特点作了阐述。

总体上来说,他的古文理论对于如何运用古文来传道教化百姓,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意见,是中唐文人对于日渐衰颓的儒家之道在文学领域的重振。

韩愈出生在中唐时期这一各种矛盾都十分尖锐与激烈的时代。

他生于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也就是安史之乱后的第五年。

韩愈一生经历了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五朝。

韩愈所处的年代,是唐代急剧转向衰变的年代。

安史之乱后,藩镇势力尾大不掉,中原地区战乱频仍,全国经济重心逐渐移到江淮流域,依靠南方物力的支援,唐王朝还能勉强应付边患,平定藩镇的叛乱。

在贞元、元和年间,唐王朝统治者还能保持外表的升平气象,但由于“均田制”的被破坏,连年战争,军费浩大,社会上一大批官僚军士与僧侣靠着百姓的赋税养活,再加上统治者的奢靡无度,致使百姓处于困苦不堪的地步。

同时,皇帝信任宦官,腐朽势力控制着朝政,正直官员的谏诤往往受到压制与打击。

在这种情况之下,重新恢复儒学的权威,巩固皇权,确立正道,以振兴大唐帝国,就成为一批有志匡世的知识分子进身入世的忧患情结。

韩愈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了他的人生历程与文学活动的。

危机四伏的时代,动荡不安的局势,文化建设面临的课题,造就了韩愈这样的文化伟人。

作为一名文化伟人,韩愈一生的主要成就在于他领导了当时的古文运动,并且在散文创作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以其关于古文运动的理论与杰出的创作实践,改变了六朝以来的骈骊文风,开创了中国古代散文的崭新时代。

韩愈、柳宗元文学理论的异同比较。

韩愈、柳宗元文学理论的异同比较。

韩愈、柳宗元文学理论的异同比较。

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中期重要的文学家和文学理论家,他们在文学理论上有着一些共同点和差异。

以下是对他们的文学理论的异同进行比较:1.对文学目的的认识:•韩愈:韩愈重视文学的社会责任和作用,强调文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作用。

他认为文学创作应当具有实用性,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和教育意义。

•柳宗元:柳宗元更注重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感染力。

他认为文学应具备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力,通过审美享受来达到对读者心灵的震撼。

2.内容和形式的关注:•韩愈:韩愈强调内容的重要性,他认为文学创作应该深入社会现实,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疾苦,呼唤改革和正义。

在形式上,他倡导奇特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韵律,强调文学的创新性和个性化。

•柳宗元:柳宗元注重文学创作的形式之美,他提倡规范的语言和精确的文字表达,追求清晰明了的叙事和描写方式。

他认为形式上的完美和准确是传递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3.对古典传统的态度:•韩愈:韩愈尊崇古典传统,他认为文学的创作应该继承和发展古代经典,强调文学与经典之间的血脉相承。

他提倡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对古人的模仿。

•柳宗元:柳宗元对古典传统持有批判的态度,他主张在创作中注重个人的独立思考和独创性,提倡创作新颖的、与众不同的作品。

他对古代文学有较高的评价标准,对古人如苏轼的创作持有肯定的态度。

综上所述,韩愈和柳宗元在文学理论上有一些共同点,如对文学的社会责任和文学的审美价值的关注。

然而,他们在文学目的的认识、对内容和形式的关注以及对古典传统的态度上存在一些差异。

这些差异正是他们文学思想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体现。

韩愈、柳宗元的文论思想

韩愈、柳宗元的文论思想

第十三讲韩愈、柳宗元的文论思想(提纲)一、韩愈及其文论思想1、韩愈的文论思想(1)“志古好道”、“气盛言宜”:为文之原则学文就是因为求道;作文就是为明道。

这里的“气”,指文章的气势。

文章的气势来自于作者的道德修养。

这个观点不同于曹丕的“文以气为主”的思想。

韩愈认为文章的根本是人的道德修养。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茂盛)如也”。

韩愈为文,目的是振兴儒学(2)“陈言务去”:为文之方法文章要有创新。

无论是内容或词句,都要“陈言务去”。

学习圣人的道德文章,无论从那方面,韩愈都提倡创造性。

其所谓创造性,即“自树立不因循”。

(3)“不平则鸣”:为文之缘起他认为文章与作者所处时代环境、自身遭际有关,作者的思想感情“郁于中而泄于外”,屈原、司马迁、陈子昂、李白、杜甫、孟郊都是“自鸣其不幸”的人。

这个观点和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遥相呼应。

二、柳宗元的文论思想1、柳宗元的生平和思想柳宗元的思想与性格跟韩愈不完全相同,他们的文论思想也同中有异。

2、柳宗元的文论思想(1)“文以明道”《“文以明道”是柳宗元明确提出的。

在这一点上,韩、柳是相同的。

不为空洞浮华的文字,须作明道有义的文章。

此乃一个时代的风气,不惟一两个作家的私见。

既然为文的目的在于“羽翼夫道”,就不敢轻易落笔,须谨严为文。

韩愈的“陈言务去”,与此大体相近。

(2)“文道并重”柳宗元认为“五经”是“道之原”,务必取法;但是老、庄、离骚、国语、谷梁等也应借鉴,以资为文。

在这方面看出,他与韩愈的不同。

其实,不惟于此。

由于个性、习染的不同,韩、柳的“道”的思想也不尽相同。

韩愈是“抵排异端,攘斥佛老”的,他的“道”是纯粹的儒家之道。

而柳宗元的“道”则不然。

他不像韩愈那样斥佛。

韩愈重“道”,尽管他也说过“陈言务去”的话;柳宗元重文,尽管他也说过“学者务求诸道而遗其辞”的话(《报崔黯秀才书》)。

柳宗元强调,为文务去“轻心”、“怠心”“昏气”、“骄气”,着重从作家神志方面讲作文心得。

简述韩愈的文以明道

简述韩愈的文以明道

1.简述韩愈的文以明道?
答:(1)“文以明道”是韩愈提出的古文运动的主要理论,最早是在《争臣论》一文中提出的。

(2)文以明道理论的主要含义是:学习古文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古道。

文是手段,是形式;道是目的,是内容。

韩愈所谓道是以孔孟为正统的儒家思想体系,带有明显的伦理色彩。

(3)韩愈虽本于道,但并不轻视文,他主张“用文尚能”,把重道与尚文结合起来,并对散文的艺术形式作了多方面的探讨。

(4)韩愈的文以明道理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积极意义,对于恢复儒家的正统地位,维护唐王朝的统一,具有一定的现实内容。

(5)韩愈这一理论有力地冲击了骈体文,他要求恢复和发扬三代、秦汉文章重视思想性和社会性的优良传统,用自由流畅的文学语言和单句散行的新型文体去代替骈体文,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完成了文体和语言的革新。

(6)这一理论也有局限性,它过分强调了文学的政治性,而忽略了它的现实性,忽略了文学反映现实的功能。

韩愈“以文为诗”与唐代古文运动

韩愈“以文为诗”与唐代古文运动

韩愈“以文为诗”与唐代古文运动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韩愈的“以文为诗”理论及其在唐代古文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韩愈,作为唐代中期文学巨匠,不仅以其卓越的诗文创作赢得了后世的赞誉,更以其独特的文学理论推动了唐代古文运动的发展。

本文将首先概述韩愈的生平及文学成就,进而分析“以文为诗”理论的内涵及其对唐代古文运动的影响,最后总结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理论的现实意义。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诗人,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韦应物、柳宗元合称“三杰”,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以内容为主,形式为辅,强调文章要言之有物、有理、有情,这一理念在唐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以文为诗”是韩愈文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指的是在诗歌创作中融入散文的笔法和结构,使诗歌更具深度和内涵。

韩愈认为,诗歌不应仅仅追求形式上的美,更应注重表达思想和情感。

因此,他提倡在诗歌中运用散文的叙事、议论等手法,以丰富诗歌的表现力。

在唐代古文运动中,韩愈的“以文为诗”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

古文运动旨在复兴汉魏六朝以来的散文传统,反对骈文浮华空洞的文风。

韩愈的理论为古文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了唐代散文的繁荣和发展。

本文将从韩愈的生平及文学成就入手,深入剖析“以文为诗”理论的内涵及其对唐代古文运动的影响,以期全面展现韩愈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理论的现实意义。

二、韩愈的“以文为诗”理念韩愈,字退之,唐朝中期的文学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对唐代古文运动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韩愈的文学观念中,“以文为诗”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创作理念,这一理念主张在诗歌创作中融入散文的元素和手法,从而赋予诗歌更为深厚的内涵和更为自由的形式。

韩愈认为,诗歌和散文虽为不同的文学体裁,但两者在表达思想、情感上并无本质区别。

因此,他主张在诗歌创作中借鉴散文的叙事、议论等手法,使诗歌能够更为直接、深入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

唐代韩愈的简介资料有哪些

唐代韩愈的简介资料有哪些

唐代韩愈的简介资料有哪些韩愈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文坛上备受争议的人物。

他是一位万世难忘的文学家,写作风格自成一格,具有高度艺术价值。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唐代韩愈的简介资料。

一、生平韩愈,字退之,汉族,河南河阳人。

生于唐肃宗元载元年(768年),卒年是唐宪宗元和年(824年),享年57岁。

韩愈是唐代士族出身,家境优越。

他年轻时就展现了过人的才华和文学天赋,很早就受到了朝野上层的赏识和关注。

韩愈早年曾受过私塾教育,后来考取了进士,进入了唐朝的官场。

在官场上,他因为言辞过激而不受官方待见,曾先后被贬官数次。

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屈不挠地奋斗,最终还是得到了朝廷的信任和重用。

二、主要作品韩愈的作品以诗歌、散文为主,他的文学成就在当时已经非常高。

其中,尤以《师说》、《原道》、《进学解》等文章为代表,深受后人推崇。

另外,韩愈还有不少著名的诗歌作品,其中包括《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等,这些作品都是他的代表作。

三、思想主张韩愈的思想主张以儒家思想为主,他视隋唐文学为“杂言琐语”,主张恢复儒家经典,重振儒学。

他认为“兼爱天下”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主张君子要有“仁爱之心”,以此实现“共济天下”的美好愿景。

此外,韩愈还提出了“新文章”论,主张文学创作应该真实、自然,反对玄虚、华丽的文学风格。

他反对佛教的传统观念,“以诗词挽死人,为佛教之所不取”。

四、主要贡献韩愈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主要贡献在于:1. 文学理论:韩愈提出了“新文章”论,开启了中国文学史上一段新的创作时期。

2. 文学创作:韩愈的诗歌、散文等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代表了唐代文学的高峰。

3. 教育思想:韩愈提出的“仁爱之心”思想,对中国儒家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评价韩愈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文学成就在当时已经非常高。

他的文学作品以真实自然为特色,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股清流,也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发展。

韩愈的文学理论

韩愈的文学理论

韩愈的文学理论如下是有关韩愈的文学理论:韩愈是中唐的文坛领袖,不仅在诗歌和散文创作上取得了重要成就,在诗文创作理论上也提出了新的观点。

一、主张写作以古文为主的散文。

韩愈在散文上提倡古文,他的古文是指与当时流行于文坛的骈文相对而言的散体文,因为他是先秦汉代的古代散文为号召的,故称古文。

他反对内容空洞无物、形式雕琢华丽的骈体文,主张写作以古文为主的语体散文,内容要言之有物,着重实用,文以明道,“道”就是儒家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融化在作家身上,就是要求作家加强道德修养。

二、提出“气盛言宜”说,并且提倡作文时语言上的创新。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提出了“气盛言宜”之论,他说“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也”。

“气盛”,是指作家的仁义道德修养造诣很高而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气质,一种人格境界,与孟子的“配义与道”而修养成的“浩然之气”含义相同。

气盛了,就能创造出言宜的文章,这样就把养气与作文统一起来了。

特别要说明的是,韩愈强调“气盛言宜”并不忽视文章的写作技巧,而是力主在语言上要创新,对古人要“师其意,不师其辞”,要“惟陈言之务去”。

三、提出“不平则鸣”论。

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还提出了“不平则鸣”论。

他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

所谓“不平则鸣”,从文学理论批评上看,就是认为作家在不得志时,就会用创作的方法抒写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内心情志。

这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是一脉相承的。

但他更指出,只有那些胸有块垒的不得志的文人爱“鸣”,也善“鸣”,即“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

四、追求雄健怪奇的诗歌风格。

在诗论上,韩愈提倡追求雄健怪奇的审美风格。

他在《调张籍》诗里说“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头脑里充满了各种怪怪奇奇的意象,他评孟郊诗说“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其实这些都说明他自己提倡和追求的是矫健怪奇的诗歌风格。

韩愈是当时文坛领袖,同时又是诗文高手,对后代有很大影响。

他的文与道关系论,对宋代以至清代一些作家、文论家均有深远影响。

韩愈的文学思想

韩愈的文学思想

韩愈的文学思想本文是关于韩愈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诗人介绍韩愈(768~824) 字退之,号昌黎,故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朝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另有祖籍邓州一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

“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而韩愈世居昌黎,故又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故与其并称为“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骈偶之风。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

人物评价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指韩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风。

),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25岁中进士,29岁登上仕途,却在功名与仕途上屡受挫折。

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县令。

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又量移为江陵府法曹参军。

赴任途中,自郴至衡,路过耒阳,专程拜谒了杜甫墓,并作长诗《题杜工部坟》以吊之,最先认识到杜诗的价值。

与衡州刺史邹儒立会于石鼓山合江亭,留题古诗二十韵。

《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全诗凡二百言,一韵到底,一气呵成,音调铿锵,气势磅礴,为自唐以来题咏石鼓千古传诵、脍炙人口之杰作,亦为后世文人学士所推崇,步其韵而歌者不乏其人。

尤其是“瞰临渺空阔,绿净不可唾”两句,已成为后世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

明万历中(1587~1598),与李宽、李士真、周敦颐、朱熹、张栻、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登临祝融峰,“韩愈开云”千百年来在南岳衡山传为佳话,历代文人以“开云”为题歌咏不绝。

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影响

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影响

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影响韩愈、柳宗元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明确、更具有现实针对性的古文理论。

概括来讲,主要有如下内容:一、文以明道。

“文以载道”是支配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基本理念。

唐代古文运动之所以至韩愈、柳宗元始成,主要是因为韩、柳在批判继承古文运动先驱之文论的基础上对儒道进行全面的清理,提出了许多反传统观念的新解,以文章内容的变革带动形式的变革,使“文以载道”说产生了实践意义,并在理论上趋于完善。

他们在倡导“文以明道”的同时,也充分意识到“文”的作用,为写好文章而博采前人遗产。

韩愈多次提到“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采取重道亦重文的态度。

二、陈言务去。

韩愈提出“唯陈言之务去”和“词必己出”的主张。

韩愈认为学习占文辞应“师其意不师其辞”,在文章体式上,他主张写“古文”,但在具体写法上,却坚决反对模仿因袭,他指出“惟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

可以认为,倡导复古而能变古,反对因袭而志在创新,乃是韩愈古文理论超越前人的一大关键。

柳宗元提倡创新的力度虽不及韩愈,但也一再反对“渔猎前作,戕贼文史”。

三、文从字顺。

韩愈提出“文从字顺”要求文字的表达要流利,在“言”与“文”的接近与统一上进了一大步,使语言的革新获得成功。

赵翼也在《瓯北诗话》说:“其实昌黎自有本色,仍在文从字顺中自然雄浑博大,不可捉摸,不专以奇险见长.”四、韩愈论文非常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认为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韩愈还发展了孟子的“养气说”和梁肃的“文气说”,提出了一条为艾的普遍原则,即“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由此出发,韩愈进一步强调“郁于中而泄于外”的“不平之鸣”。

与韩愈相同,柳宗元也主张人的气质“独要谨充之”,情感要“引笔行墨,快意累累”地尽兴抒发。

上述古文理论,在韩、柳的创作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除写政治、哲学方面的议论文外,还将真性情的穷苦愁恩之声写入文章中,变“笔”为“文”,在应用文章中感怀言志,使之产生抒情文学的艺术魅力。

进学解

进学解

③序文(即赠序) 序文(即赠序)
大都言简意赅,别出心裁,表现对现实 大都言简意赅,别出心裁, 社会的各种感慨, 张中丞传后叙》 社会的各种感慨,如《张中丞传后叙》, 送李愿归盘谷序》 送孟东野序》 《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 此外,韩愈还在传记, 等.此外,韩愈还在传记,碑志中表现 出状物叙事的杰出才能, 毛颖传》 出状物叙事的杰出才能,如《毛颖传》, 柳子厚墓志铭》 《柳子厚墓志铭》等.
4,"唯陈言之务去" 唯陈言之务去"
韩愈主张学习古文,并不提倡模仿,而 韩愈主张学习古文,并不提倡模仿, 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5,"文从字顺各实职" 文从字顺各实职"
即文字必须妥贴流畅,合乎自然语气, 文字必须妥贴流畅,合乎自然语气, 适宜于表达不同内容. 适宜于表达不同内容. 从以上这些主张可以看出,唐代古文运 从以上这些主张可以看出, 动家所提倡的古文, 动家所提倡的古文,已经不是简单恢复 秦汉古文的旧貌, 秦汉古文的旧貌,而是适应当时形式而 造成的一种新的散体文的别称. 造成的一种新的散体文的别称.这种 古文" "古文"在创作上的杰出代表就是韩愈 和柳宗元. 和柳宗元.
记事的一定给它总结出主要内容来, 记事的一定给它总结出主要内容来,立论的一定 探索出它的奥妙之处来.贪图多得,务求有收获, 探索出它的奥妙之处来.贪图多得,务求有收获, 不论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让它漏掉. 不论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让它漏掉. 太阳下去了,就燃起油灯,一年到头, 太阳下去了,就燃起油灯,一年到头,永远在那 里孜孜不倦地研究.先生对于学业, 里孜孜不倦地研究.先生对于学业,可以说是够 勤奋了吧. 勤奋了吧.

论述古代文论家韩愈的文学观和他对诗歌创作的贡献。

论述古代文论家韩愈的文学观和他对诗歌创作的贡献。

韩愈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文论家,他对诗歌创作有着深远的贡献。

在他的文学观中,他强调文学创作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求作品对人民生活有所关怀,并提出“文以载道”的理念。

他在文学批评方面也有着突出的成就,对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韩愈的文学观出发,探讨他对诗歌创作的深远贡献。

一、韩愈的文学观韩愈是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学家和文论家,他的文学观为后人所重视与传承。

韩愈主张文以载道,他认为文学创作应该有社会责任感,作品要对社会生活有所关怀,要有价值取向。

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他对民生的关注和对社会风气的批评。

他认为作为文人,应该立足实际,以文学作品影响社会,使社会风气更加良好。

这种观点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唐宋时期尤为突出,对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起到了引领和推动的作用。

二、韩愈对诗歌创作的贡献在诗歌创作方面,韩愈对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韩愈提出了诗歌应该有“雅俗共赏”的观点,认为诗歌创作不应该局限于精英阶层,而是要受到广大人民裙众的喜爱。

他倡导诗歌应该表现真实的人生、真实的情感,力图使诗歌从精英文学的象牙塔中走向民间,使诗歌成为广大人民裙众所共赏的文学形式。

这一观点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题材和形式,使诗歌更加接地气,更加贴近人民生活。

韩愈在文学批评方面的贡献也对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他的《滕王阁序》中,他对古代诗歌的艺术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深刻的批评和探讨。

他认为诗歌应该注重表现现实生活,要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裙众。

他还提出了“以经传之,以史述之”的创作观点,认为诗作应该借鉴历史典籍和经典故事,以增加作品的深度和广度。

这些观点对后世诗歌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丰富了诗歌的题材,使诗歌更加融入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底蕴。

韩愈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文学家和文论家,他在文学观和文学创作方面的贡献为后世所铭记。

他倡导的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对我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对诗歌创作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韩愈文学主张

韩愈文学主张

韩愈⽂学主张韩愈⽂学主张 引导语:韩愈,字退之,唐代杰出⽂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是唐代古⽂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世尊称为“唐宋⼋⼤家”之⾸,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今天为⼤家讲述⼀下,关于韩愈的⽂学主张。

韩愈出⽣在⼀个官宦世家,⾃幼就因为家风的影响⽽对⽂学有着多于常⼈的兴趣和认知。

韩愈七岁时就能⾔,⼗⼆岁时就能下笔成⽂,所以他能够对⽂学对当时的⽂学创作有着⾃⼰的见解。

韩愈认为当时的⽂学创作⼀味地追求对仗⼯整讲究声律的骈体⽂,是不利于内容的表达。

所以⾃韩愈开始,就倡导古⽂运动。

古⽂运动的两位领袖 韩愈所主张倡导的古⽂运动,不是简简单单的创作古时的⽂章,那样反⽽不利于当时⽂学创作的发展,⽽是学习先秦两汉时期散⽂创作的精华。

韩愈⼈⽂⽂章的⼀⼤重要⽬的和作⽤,就是说理明道,不是在⽂章表明做花式的修饰功夫。

纵观韩愈⾃⼰所创作的诗句⽂章就可以看出,他的⽂章有着雄伟的⽓势,说理极为透彻达点,逻辑性思维也是极为清楚清晰的。

所以唐时的杜牧将韩愈的⽂章和杜甫的诗句并称为“杜诗韩笔”,苏轼更认为他是“⽂起⼋代之衰”。

韩愈主张⽂学创作要重视内容的表达,这也被他⽤到⾃⼰的⽂学创作实践中。

韩愈的⽂章最⼤的特点就是直⾔不讳,率真⽆⽐,就是敢于讲真话,这也是同他积极有为的政治素养相关联的。

韩愈所创作的《论天旱⼈饥状》和《论淮西事宜壮》还有《论佛⾻表》都是很好的表现,其中《论佛⾻表》更是指出了为官的⼈不敢指出皇帝过错的事实。

这⼀篇⽂章还差点要了韩愈的性命,幸亏有⼈求亲,才降为被贬潮州的结局。

韩愈的⽂学主张⽆论是对当时还是后世,影响都是巨⼤的。

⾃南北朝以来的浮华⽂化,也⾃此渐渐被抛弃,⼀股⽂学清风开始吹起。

韩愈三岁⽽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

韩愈作为⼀代名家,其⽂学作品可谓汗⽜充栋,其中惊世名⾔更是⽐⽐皆是,以下节选了韩愈作品中部分诗词加以赏析。

韩愈的诗风在中唐诗坛上开创了⼀个重要流派,其笔⼒雄健,⽓势凌厉,这对纠正⼤历以来诗坛软熟浅露的诗风,是有着积极作⽤的。

韩愈的简介故事和作品概括

韩愈的简介故事和作品概括

韩愈的简介故事和作品概括韩愈,唐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号“韩退之”、“韩司空”,被誉为“与柳宗元齐名,开唐代序论之先河,文论之始祖”。

1. 简介韩愈于公元768年出生于河南安阳,出生于一个贫苦农家。

韩愈十分聪明,很早便展露出他的文学才华,并开始写文学作品。

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就因为批评官僚们的腐败和不公而闻名于世。

在他的生命中,他担任过多个职务,包括宰相、尚书、太常少卿等。

他于公元824年去世,享年56岁。

2. 代表作品韩愈的作品可以分为三类:文学理论、诗歌和散文。

(1) 文学理论《进学解》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一篇关于批评科举制度和写作技巧的文章。

此外,他还有许多文學批評,如《春雪》、《原道》等,对于唐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 诗歌韩愈的诗歌有着纯净、简洁、明快、有力的特点。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帝京篇》和《洛阳女儿行》,这些作品既描写了自然和人物,也蕴含了对时政的批评和对人性的思考。

(3) 散文韩愈的散文富有思想性、严谨性和感染力。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师说》和《骚人乐府》。

韩愈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富含了对于政治和人情社会的反思。

可以说,他的作品代表了唐代人的精神和理性思考能力,对于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卓越的影响。

3. 影响和评价韩愈被誉为唐代文学史上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对于文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对于诗歌和散文的发展,对于唐代文坛的成长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文学思想既积极进取,又具有现实的批判意义,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推崇。

对于后世中国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韩愈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文学家和国学大师。

他的作品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历史长河中永远发光,具有无穷的文化价值。

韩愈的简介介绍

韩愈的简介介绍

韩愈的简介介绍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著作和思想,对中国文学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愈的诗歌、散文、文学理论等文化成就使他成为唐代文坛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以下是对韩愈的简介介绍。

韩愈的生平韩愈于公元768年出生在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是唐代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家庭是南阳郡的一个偏远贵族。

在他成长的年代,唐代国家是非常强盛的,在这样的环境中,韩愈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在读书方面也表现出色。

后来,他考上了进士,成为唐朝的一名官员。

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和社会经验的积累,韩愈的思想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他认为唐代的社会状况有很多问题,需要进行改革。

他的这种思想反叛,使得他成为了当时的权贵和统治者的眼中钉。

他曾因“九议”事件遭遇被贬和软禁的困境。

在他被贬时,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并且利用自己的才能和影响力发表了很多有关政治和社会的文章。

韩愈的文学成就韩愈在文学方面最出色的作品是他的散文。

他的散文思想广泛,风格优美。

他的散文作品包括《师说》、《进学解》、《训俗误》、《续法华经》、《祭妹文》等。

这些作品内容涉及官场、教育、文化、政治问题,既有宏大的思想,也有细致入微的描写,语言华丽、意境深远。

《师说》是韩愈创作的一篇名篇,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韩愈的育人理念,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在韩愈的诗歌方面,也有许多杰出的作品。

韩愈的诗风格大气,表现了他对政治和社会状况的关注。

他的诗歌包括《途中与崔舍人别》、《洛阳女儿行》、《滕王阁序》等。

韩愈的文学理论韩愈在文学理论方面也创造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学派,被称为“韩草”。

他认为文学的作用是教化民众,要求文学要具备教育和慰藉人心的作用。

他提出了许多文学理论,比如“文以载道”、“古之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的理论等。

这些理论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结综上所述,韩愈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的文学成就包括代表性的散文和诗歌,他的思想开拓和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愈的文学理论
韩愈把作家的文采看作是他内在德行的必然表现 , 故提高文学才能必须以修德为基。修什么德呢 ? 当 然首先是儒家的“仁义” 。 气盛言宜 宏中而肆外 对于作家来说 , 强调其内心修养是根本的修养 , 也 就等于要打破作文要遵从的一切外在巢臼。前人于 学问之事 , 主张“宏中而肆外” , 通过内部的修养 宏其中 , 为文必然会表现为肆其外。因此 , 韩愈对 于作家 , 其内部主“宏”与外部主“肆”密切相联。 换句话说 , 他的力主内修的道论与力主创新的文论 是密合在一起的。
韩愈的文学理论
广义的不平则鸣 它是宇宙自然中的普遍规律 。 狭义的不平则鸣 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和欧阳修的“穷而 后工”共同构成一组文论范畴,即文学作品 是由于作者心中有“不平”而寻求文学的表 达,来达到发泄忧郁、平衡心态。
韩愈的文学理论
三.以“务去陈言”“气盛言宜”来扶树教道的创作观念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介绍自己二十年为学的艰苦历程中第 一阶段的情况时说:“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 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首次提出“务去陈言”的观点。到底什么是“陈言”呢?方 东树《昭昧詹言卷九》中说: 去陈言,非止字句,先在去熟意:凡前人所已道过之意 与词,力禁不得袭用;于用意戒之,于取境戒之,于使势戒 之,于发调戒之,于选字戒之,于隶事戒之;凡经前人习熟, 一概力禁之,所以苦也。 刘熙载《艺概·文概》中也说: 所谓“陈言”者,非必剿袭古人之说认为已有也,只识 见议论落于凡近,未能高出一头,深入一境,自“结撰至思” 者观之,皆“陈言”也。
韩愈的文学理论
“务去陈言”强烈信念使他形成“为文尚异”的审美观 ,由此出发,追 求散文方面的气势充沛、平易畅达、千变万化来与骈文的雕饰呆板、陈 腐庸俗相对抗;在诗歌方面“镌鐃造化”,刻意求奇求险,力避俗套软 懦,并且大胆地“以文为戏”,在戏谑中明道(如《调张籍》)等在常人 眼中值得指责的东西,全部都可以得到解释,他是要追求诗、文的强烈 主观化的个性色彩,务欲独立白树于中唐,并传之久远 韩愈是唐型文化向宋型文化转变的枢纽,韩文韩诗也是由主情的唐音向 主理的宋调转变的桥梁。他的广文学思想中融会了文道统一的观念,在 “不平则鸣”的背景下,他能明晰地勾勒出与儒家道统相适应的诗文发 展的轨迹,对重要作家作品的地位与价值作出正确的判断。他独具特色 的理论体系融铸于他个性鲜明的诗文创作之中,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 成中唐文化史、文学史的奇观。, 对当时和以后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 响,甚至也拉开了唐代文化向宋代文化、唐诗向宋诗转变的序幕 , 所以 叶燮《原诗》中说 : “唐时为八代以来一大变 , 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 其力大 , 其思雄 , 崛起特为鼻祖 , 宋之苏、梅、欧、苏、王、黄 , 皆愈为发起端 , 可谓极盛。”
韩愈的文学理论
二 “不平则鸣” 历来对“不平则鸣”的阐释,多围绕“不平”来做文章,把 它解释成韩愈的文学创作观,即文学作品是由于作者心中有 “不平”而寻求文学的表达,来达到发泄忧郁、平衡心态。 对“不平”又有“激荡而不平静”和“愤怒不平”等说法。 当然这种文学创作说,能解释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产生的创 作心理背景,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论者还建构了从《礼 记》的“发愤作乐”,经司马迁“发愤著书”到,韩愈“不 平则鸣”再到欧阳修“穷而后工”的文学理论体系。但如果 我们仔细研究韩愈的《送孟东野序》及其它有关“不平则鸣” 的论述,就会发现:韩愈的“不平则鸣”是一个比司马迁 “发愤著书”广阔得多、深邃得多的复杂的文、道统一观念 体系,更不是欧阳修“穷而后工”说能望其项背的。
韩愈的文学理论
韩愈于儒学首重“仁义”二字 ,而“仁”与“义” , 正是孟 子的理论体系中带有本体性的核心范畴。韩愈在这一点上与 孟子完全一致 , 他在《原道》一文中曾经强调地说 : “吾所谓 道德者 , 合仁与义言之也 , 天下之公言也 ; 老子所谓道德者 , 去仁与义言之也 , 一己之言也” ( 《原道》 ) 。清人钱大昕 对韩愈在此处的论旨有一段深入的阐发 : 老氏云 : “失道而后德 , 失德而后仁 , 失仁而后义”。 又云 : “大道废 , 有仁义”———所谓“去仁与义言之也” ; 孟子曰 : “尧舜之道 , 孝悌而已矣。仁之实 , 事亲是也 ; 义之 实 , 从兄是也。道在迩而求诸远 , 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 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所谓“合仁与义言之也”。 退之《原道》一篇 , 与孟子言仁与义同功。 ( 《十驾斋养新 录》卷十六“原道”条 )
韩愈的文学理论
韩愈是儒家道统说的提倡者 , 他把自己看作是绍续 儒统的人。在这里 , 最值得注意的是他对自己宗祧 对象的论述 : 孔子传之孟轲 , 轲之死 , 不得其传焉。荀与杨 , 择焉 而不精 , 语焉而不详。 ( 《原道》 ) 韩愈之所以独推孟子之学 , 与孟子的思想体系为精 致的心性之学有密切联系。 当然 , 韩愈对于儒学转型的贡献 , 决不止于透露消 息 , 他做了具有实质性和开创性的思想引导 , 这集 中表现在他对孟子的思想核心的阐发上。
韩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学理论
一.韩愈的儒学思想和文道合一的理论 韩愈在思想上属于典型的儒家。在当时统治者佞佛 的潮流中 , 他为了捍卫儒家的正统地位 , 攮斥佛老 , 几乎丢了身家性命 , 但仍然“虽灭死万万无恨” ( 《与孟尚书书》 ) 。在对古文的倡导中 , 他曾一再 强调自己的本旨并非单纯的倡文 , 而是“志于道” 。 韩愈所谓的道 , 指什么呢 ? 他说 : “吾所谓道也 , 非 尔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 , 舜以是传之 禹 , 禹以是传之汤 , 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 , 文、 武、周公传之孔子 , 孔子传之孟轲 ; 轲之死不得其 传也。” ( 《原道》 ) 足见韩愈的道指的是儒家之 道。
韩愈的文学理论
韩愈建构的儒家“道统说”及其独具风采的诗文创作对后代 (尤以宋为甚)有笼罩性的影响。宋人对韩愈可谓推崇备至, 赞誉主要集中在道学和文学两方面。如《新唐书·韩愈传》说 韩愈“以六经之文为诸儒倡,障堤末流,反刷以朴,划伪为 真。……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指出的正是韩愈在道学 方面的成就。秦观合诗文而论之,说“韩氏,亦集诗文之大 成者欤。”(《论韩愈》)苏轼将“文”与“道”并举,称赞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潮州韩文公庙 碑》)。陈寅恪先生的论断最有概括性,他说“退之者,唐 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先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 也。”(《论韩愈》)考察历代对韩愈的推崇,韩愈之所以能 取得影响深远、流传千载的文学成就,根源于他深邃的思想 体系中包含着丰富而复杂的文学观念。韩愈的文学观念与其 道统说具有密切关系。
韩愈的文学理论
正是出于这种以内在的道德为本的思想 , 故韩愈谈 作家写作的条件 , 也就特别强调主观心性的修养。 他说 : 夫所谓文 , 必有诸其中 , 是故君子慎其实。实之 美恶 , 其发也不掩。本深而末茂 , 气大而声宏 , 行峻 而言厉 , 心醇而气和。昭淅者无疑 , 优游者有余。 体不备不可以成人 , 辞不足不可以成文。 ( 《答尉 迟生书》 ) 将蔪于古之立言者 , 则无望其速成 , 无诱于势利。 养其根而俟其实 , 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 遂 , 膏之沃者其光晔。 ( 《答李翊书》 )
韩愈的文学理论
韩愈所追求的“陈言务去”并不仅仅体现在语言的 创新方面,而是构成了韩文最基本的旨趣,它的核 心内涵,是以不落陈俗的方式,追求‘自我树立’ 的深刻精神个性;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韩文之 ‘奇’,不仅贯穿在‘感激怨怼奇怪’之文中,也 贯穿在文从字顺的作品里。 韩愈在《答刘正夫书》中说: “或问曰: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贤人。 曰:古圣贤人所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必 谨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又问曰:文宜易宜难? 必谨对曰:无难易,惟其是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