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肿瘤内科乳腺癌诊疗指南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妇女恶性肿瘤,也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肿瘤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变化,乳腺癌的发病率在近年来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
因此,为了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中国抗癌协会于2019年发布了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一、乳腺癌的诊断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根据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指南明确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诊断要点: 1. 个人病史和家族史的评估:了解患者的个人病史和家族史,对于发现高风险人群和早期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2. 体检:提倡每年进行一次乳腺体检,包括乳房触诊和乳房超声检查。
对于高危人群,建议进行更频繁的乳腺影像学检查。
3. 乳腺影像学检查:乳腺超声是乳腺癌的常用初筛工具,乳腺磁共振成像(MRI)适用于高风险人群和特定人群。
对于可疑病变,可进行乳腺钼靶、乳腺磁共振或者乳房穿刺活检确诊。
4. 乳腺癌的病理诊断:指南明确了乳腺癌病理诊断的准则和方法,包括乳腺穿刺细胞学、乳腺针吸活检和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
二、乳腺癌的治疗乳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内分泌治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多种方法,根据乳腺癌的分期和分子分型,指南明确了治疗的策略和原则。
1. 手术治疗:乳腺癌的手术治疗包括乳腺癌根治术和保乳手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同时,对于有可疑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需要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2. 放疗治疗:乳腺癌的放疗包括术后放疗和保乳放疗。
指南明确了放疗的适应症和治疗剂量等。
3. 内分泌治疗:根据乳腺癌的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状态,指南给出了内分泌治疗的选择和应用原则。
4. 化疗治疗:乳腺癌的化疗主要针对高危人群和晚期乳腺癌患者。
指南详细列出了化疗药物的使用和方案。
5. 靶向治疗:对于HER2过度表达的乳腺癌患者,指南明确了靶向治疗的选择和应用原则。
三、乳腺癌的康复和随访乳腺癌治疗后的康复和随访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
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一、引言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在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这使得乳腺癌的诊治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乳腺癌的诊治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应运而生。
本指南旨在规范乳腺癌的诊治流程,提高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二、指南内容1、早期筛查:本指南强调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建议40岁以上的女性应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包括乳腺B超、X线摄影等。
对于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乳腺癌病史、长期雌激素治疗等,应提前开始筛查。
2、诊断:指南详细描述了乳腺癌的诊断流程,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方面。
同时,强调了医生应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漏诊和误诊。
3、治疗:本指南提供了乳腺癌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
指南强调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随访:指南规定了乳腺癌患者的随访计划,包括定期检查项目、检查间隔时间等。
随访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三、指南的意义本指南的制定和实施具有以下意义:1、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避免漏诊和误诊;2、为医生提供规范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3、降低乳腺癌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提高医疗效率。
四、结论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是中国医学界在乳腺癌诊治方面的权威指南,对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的推广和应用将有助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我们也呼吁广大女性朋友积极参与到乳腺癌的筛查中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一、引言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在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这使得乳腺癌的诊治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乳腺癌的诊治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应运而生。
放疗肿瘤内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
放疗肿瘤内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放疗肿瘤内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放疗(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高能量的电磁波或离子辐射来杀死癌细胞。
放疗用于肿瘤的治疗和预防复发和转移,有一定的疗效和副作用。
本文将介绍放疗肿瘤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
一、诊断和分期在放疗之前,需要对肿瘤进行诊断和分期。
常用的诊断方法有CT、MRI、超声、PET、放射性核素扫描等。
肿瘤分期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转移恶性度等多种方面考虑。
二、放疗原则放疗应该结合患者的整体情况,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分期、组织类型等因素确定放疗方案。
同时,应该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全面评估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放疗的基本原则包括:1. 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病理类型和分级等,确保精准放疗。
2. 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和治疗目的等,量身定制化疗方案。
3. 谨慎选择放疗技术和剂量,尽量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
4. 重视放疗后的观察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副作用和并发症。
三、放疗技术放疗技术包括三维适形放疗、3DCRT、IMRT、IGRT、SBRT、VMAT等。
其中,IMRT和VMAT是目前较先进的放疗技术,常常用于复杂的病例。
1. 三维适形放疗:利用计算机为患者的放疗计划建立三维数字模型,保证放疗的精准度和疗效。
2. 3DCRT:三维适形放疗的一种,采用多条束角度和强度,从不同方向对肿瘤进行照射,保证它的空间分布均匀,并尽量减少对健康组织的照射。
3. IMRT:通过可变强度的放射束,实现更高精度的放疗,同时保护健康组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4. IGRT:该技术是放疗治疗中的一项先进技术,可以提高放疗的精准度,减少对受体器官的伤害。
5. SBRT:最常用于局部小肿瘤的放疗技术,通过多个束角度和强度进行照射,以达到彻底消灭肿瘤的目的。
6. VMAT:两个成对的X射线线源在机器的罩体里会移动,以便更加准确地瞄准肿瘤,同时可以在照射时动态地调整线源的强度,从而更好地保护周围的健康组织。
乳腺癌诊疗指南
乳腺癌诊疗指南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它源于乳腺组织中的恶性细胞。
这种癌症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很高的发病率,因此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变得尤为重要。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乳腺癌的相关诊疗指南,帮助患者和医生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检测对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至关重要。
常见的早期诊断方法包括乳腺自检、乳腺X线摄影术(乳腺X线)、乳腺超声、乳腺磁共振成像(MRI)等。
乳腺自检是一种简便的方法,可以让女性自主检查自己的乳腺,及早发现不正常的症状。
乳腺X线和乳腺超声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能够帮助医生观察乳房的内部结构,并了解肿块的性质。
乳腺MRI则可以提供更为精确的图像,对于一些难以诊断的病例具有重要价值。
二、乳腺癌的分期和治疗原则乳腺癌的分期能够明确癌症的发展程度,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根据不同的分期,治疗原则也有所不同。
1. 非侵袭性乳腺癌非侵袭性乳腺癌是一种较早期的癌症,通常在乳腺导管内形成。
对于这种类型的乳腺癌,一般采用手术切除肿瘤、辅助放射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2. 早期乳腺癌早期乳腺癌是指癌细胞只在乳腺内或乳腺和腋窝淋巴结中出现。
对于早期乳腺癌,手术通常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包括乳房保留手术和乳腺切除术。
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也常常与手术联合进行,以杀死潜在的癌细胞。
3. 中晚期乳腺癌中晚期乳腺癌是指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乳腺之外的淋巴结或其他器官。
对于这种情况,手术治疗的效果可能相对较差。
治疗方法包括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和放射治疗等,以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三、乳腺癌的综合治疗针对乳腺癌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的特点,综合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
这种治疗模式的目的是在不同层面上杀死癌细胞、减少复发率和提高治愈率。
四、乳腺癌的随访和复发监测乳腺癌治疗后的随访对于发现复发和及时干预非常重要。
肿瘤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肿瘤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章肺癌第二章食道癌第三章胃癌第四章原发性肝癌第五章胰腺癌第六章大肠癌第七章乳腺癌第八章胸、腹腔积液第九章肾癌第一章肺癌肺癌是原发于支气管一肺的肿瘤,居我国城市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病因不明,一般认为与吸烟、职业致癌因子、空气污染及电离辐射等因素有关。
【诊断】一、临床表现:咳嗽、咯血或痰中带血、胸痛、胸闷,肿瘤阻塞气道引起气促、喘鸣、局限性肺炎等间接表现,也有些患者是以触及锁骨上、颈部等部位转移性淋巴结肿大或体检发现肺部肿块而就诊。
二、检查:(一)常规检查:血、尿、粪三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心电图,肿瘤标志物(如:CEA、肺癌单抗、CyFRA21、NSE、GRPC等)(二)肺癌相关检查:1.诊断性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中央型肺癌易取材,阳性率较高;经皮肺穿刺活检:适于近胸壁或近肺野外周的病灶;痰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60%~80%,痰液咳出后应于1小时内送检;转移灶活检(有胸水者胸水送检常规、生化、病理)2.肿瘤测量性检查:胸部正侧位片+肺门断层,CT:包括胸部CT、头颅CT、腹部CT(必要时),腹部B超MRI骨扫描【治疗】一、治疗原则(1)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综合治疗1.局限期:(1)全身化疗+局部放疗(2)全身化疗+手术获完全缓解(CR)者作全脑预防性照射手术:见外科部分放疗:见放疗部分2.广泛期:全身化疗或对症支持3.化疗方案:(1)新辅助化疗:首选:EP(EC)和CAV交替(2)辅助化疗:首选:EP(EC)和CAV交替,备选VIP、CAE方案,NVB+PDD(CBP)方案(3)复发、转移病例:紫杉类+PDD(CBP),TPT+PDD(CBP),GEM+PDD(CBP),CPT-11+PDD(CBP)(二)非小细胞癌症治疗原则:首选手术,根据情况在手术后加其他治疗1.治疗原则:Ⅰ、Ⅱ期、ⅢA期部分病例:主张手术士放疗士化疗;ⅢA、ⅢB期病例:主张放疗+化疗,争取手术;Ⅳ期病例:主张化疗或对症支持士姑息性放疗;手术:见外科部分;放疗:见放疗部分。
乳腺癌诊治指南
乳腺癌诊治指南乳腺癌诊治指南1、引言1.1 背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1.2 目的本指南旨在提供乳腺癌的全面诊断和治疗方案,以帮助医务人员正确、规范地处理乳腺癌患者。
1.3 范围本指南适用于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涉及病理学、影像学、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2、乳腺癌的分类与分期2.1 分类乳腺癌可按照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分子亚型等进行分类。
2.2 分期乳腺癌分期是根据病理学和临床特征进行的,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3、乳腺癌的诊断3.1 临床表现咨询病史、体格检查、乳房影像学检查、乳房钼靶等可协助乳腺癌的诊断。
3.2 病理学检查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起着重要作用。
包括活检、细针穿刺、切片检查等。
4、乳腺癌的治疗4.1 外科手术根据乳腺癌的分期和患者的情况,可选择乳腺保留手术、乳房切除术及其修复、淋巴结清扫等手术方式。
4.2 放疗放疗可通过外部照射或内部适形治疗来杀灭残留的癌细胞,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4.3 化疗化疗用药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的方式,影响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4.4 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通过使用雌激素受体阻滞剂或雌激素合成酶抑制剂等药物,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4.5 靶向治疗针对乳腺癌特异性标志物的抗体药物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靶向治疗有助于阻断癌细胞的信号传导路径。
5、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相关的研究数据、模型算法、患者案例等,以供参考和进一步研究。
6、法律名词及注释6.1 法律名词- 乳腺癌:指乳房组织内恶性肿瘤的一种。
- 诊断:指通过临床检查和检验结果等判断疾病的性质和原因的过程。
- 治疗:指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来治愈或缓解疾病的行为或过程。
6.2 注释- 乳房钼靶:一种检查乳腺问题的辅助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将乳房放在钼靶上进行放射线成像来观察乳腺的情况。
- 组织学检查:指通过对病理标本的显微镜观察和特殊染色等方法,分析组织或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以判断是否存在病理变化。
《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PPT课件
处理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毒副反应,采取相应的处理 措施,如止吐、止泻、升白、保肝等对症治
疗,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或暂停治疗。
07 康复期管理与随访策略
康复期心理干预和生活质量提升措施
心理干预
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 焦虑和抑郁情绪。开展心理康复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 心理调节能力。
准确的预后评估和复发风险预测有助于 医生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
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效果。
03 影像学检查在乳腺癌中应用
乳腺X线摄影技术及其优势
乳腺X线摄影技术
乳腺X线摄影是利用X线的穿透性和 乳腺组织对X线的吸收衰减特性,将 乳腺内部结构以影像形式展现出来, 是乳腺癌筛查和诊断的重要手段。
《CSCO乳腺癌诊疗 指南2024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4-17
目录
Contents
• 乳腺癌概述与流行病学 • 病理学与分子分型进展 • 影像学检查在乳腺癌中应用 • 手术治疗原则与技巧探讨 • 药物治疗方案选择与优化 • 放化疗联合应用及注意事项 • 康复期管理与随访策略
01 乳腺癌概述与流行病学
关注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
在治疗过程中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和 生活质量,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康 复指导。
06 放化疗联合应用及注意事项
放疗适应证和禁忌证分析
适应证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 后辅助放疗;局部晚期、有淋巴结转移或手 术切缘阳性的患者;炎性乳癌和晚期乳腺癌 的姑息放疗等。
禁忌证
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内分泌治疗策略
芳香化酶抑制剂
01
通过抑制芳香化酶活性,降低雌激素水平,适用于绝经后激素
受体阳性患者。
《乳腺癌放射治疗指南(中国医师协会 2020版)》主要内容
《乳腺癌放射治疗指南(中国医师协会2020版)》主要内容1. 概述乳腺癌是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中国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和第5位。
手术、放射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策略,大大改善了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放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是降低保乳手术和高危乳房切除手术患者复发并延长生存的重要措施,也是不可手术局部晚期和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重要姑息治疗手段。
2. 临床表现乳腺癌早期症状多不明显,约80%患者以乳房肿块就诊,可并发乳头溢液、乳头或乳晕异常、乳房疼痛等局部症状,症状较轻微,不易引起重视。
其他表现有皮肤改变、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
少数患者会以头晕、头痛、骨痛等转移灶症状来就诊。
3. 分期检查分期检查是进行乳腺癌诊疗前的常规检查,在乳腺癌诊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检查方法主要有超声、X 线、MRI、CT及病理活检等方法。
上述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在临床上可互为补充,提高分期检查的准确性。
早期乳腺癌推荐行乳腺超声或X线摄影或MRI、腋窝锁骨上下超声、胸部CT、肝脏超声,和原发肿瘤穿刺病理学检查;局部晚期乳腺癌( LABC)推荐行乳腺超声或X线摄影或MRI、腋窝锁骨上下超声、胸部CT、肝脏超声或增强CT或MRI、骨扫描,和原发肿瘤、区域淋巴结穿刺病理学检查;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在LABC检查推荐的基础上,建议行复发转移灶穿刺病理学检查,有条件者行PET-CT检查。
3.1 超声:3.2 乳腺X线片:3.3 MRI:3.4 CT:3.5 骨扫描:3.6 PET-CT:3.7 穿刺活检:3.8 乳腺癌常见病理组织学类型:3.8.1 非浸润性癌:3.8.2 微小浸润性癌:3.8.3 浸润性癌:3.9 组织学分级:3.10 免疫组化及分子分型:3.11 基因诊断3.11.1 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3.11.2 多基因检测:3.12 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反应分级:3.13 病理相关其他内容;4. 鉴别诊断需与乳腺癌鉴别的乳腺良性疾病包括:乳腺纤维腺瘤、乳痛症、乳腺增生病、腺囊性增生病、乳腺结核、乳房囊肿、乳头状瘤、浆细胞性乳腺炎、脂肪坏死等。
2024版乳腺癌诊疗指南年版
多中心性乳腺癌或弥漫性恶性钙化灶;切缘持续阳性或无法达 到阴性切缘;相对或绝对禁忌放疗;妊娠期患者(放疗可影响 胎儿发育);患者拒绝行保留乳房手术。
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时机选择
清扫范围
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需进行腋窝淋 巴结清扫;若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 可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
时机选择
腋窝淋巴结清扫可在保乳手术或乳房 切除手术时同期进行;也可在术后病 理证实淋巴结转移后,二期进行清扫。
HER2型
ER和PR阴性,HER2阳性,预后较差, 需要靶向治疗。
Basal-like型
ER、PR和HER2均阴性,预后最差, 缺乏特异性治疗靶点。
预后评估指标介绍
肿瘤大小
原发肿瘤的大小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较大的肿瘤通常预后较 差。
淋巴结转移情况
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淋巴结转移数量越多, 预后越差。
随访监测项目选择和频率安排建议
要点一
随访监测项目
要点二
频率安排建议
包括乳腺触诊、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肿瘤标志物等检查 项目。
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3-5年内每6个月随访1次,5年 后每年随访1次;对于高危患者,应适当增加随访频率。
复发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
复发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病情、病理类型、分期、治疗方式 等因素综合评估复发风险。
治疗策略优化
根据患者的年龄、月经状 况、肿瘤分期等因素,制 定个体化的内分泌治疗方 案,提高治疗效果。
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内分泌治疗可能引起骨质 疏松、潮热等副作用,需 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
HER2阳性患者靶向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靶向药物种类
包括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 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
乳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乳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导言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病,也可发生于男性。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为提供最新的乳腺癌诊疗指南,本文总结了2022年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科学、权威的指导。
一、乳腺癌的分类与诊断乳腺癌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根据组织学分型不同可分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癌前期病变、特殊型乳腺癌等。
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乳腺钼靶、乳腺超声、乳腺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结合组织学活检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在大部分病例中,乳腺癌患者应接受内分泌受体、HER2表达情况等乳腺癌分子分型的检测,以指导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
二、乳腺癌治疗策略2.1 早期乳腺癌治疗策略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可选择乳腺保留手术或乳腺切除术,并在手术过程中进行淋巴结清扫。
手术后的患者可以选择行辅助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以降低复发的风险。
此外,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具备进行乳房重建手术的条件,可以在手术后进行乳房修复。
2.2 原发性转移乳腺癌治疗策略对于原发性转移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术前辅助化疗可以帮助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此外,全身治疗的选择主要依据分子特征,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放疗。
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物学特征、伴随疾病和不良反应风险等因素。
三、乳腺癌的术后辅助治疗乳腺癌手术后的辅助治疗主要包括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
辅助放疗主要用于减少局部复发风险,可采用常规放疗或局部加速放疗。
辅助化疗可控制血液和淋巴转移风险,化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
内分泌治疗适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通过抑制雌激素的生物学效应来降低复发风险。
四、靶向治疗在乳腺癌中的应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可使用靶向治疗药物,如曲妥珠单抗。
通过结合HER2受体,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信号转导,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放疗肿瘤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放疗肿瘤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放疗肿瘤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放疗是临床治疗肿瘤的一种有效手段,其作用机制是利用高能辐射杀死肿瘤细胞,使其失去分裂能力和生长能力,达到治疗效果。
本文将针对放疗肿瘤内科的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详细介绍。
一、临床诊疗指南1. 分阶段治疗放疗治疗肿瘤的效果与疾病的分期密切相关,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病情的变化及时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
一般而言,肿瘤内科的临床治疗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原发肿瘤治疗:对于原发肿瘤的治疗应以手术和放疗为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若病情适宜,可以手术切除肿瘤,并结合放疗术后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如果患者病情较为复杂,不适合手术治疗,可以选择采用放疗等保守治疗方法。
(2)淋巴结转移治疗:对于淋巴结转移,放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可以单独应用或与手术治疗结合。
(3)远处转移治疗:对于远处转移的肿瘤,放疗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可以发挥一定的疗效。
2. 术前、术后联合化疗术前,术后的联合放疗,是临床治疗局部晚期肿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切除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对于手术前,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根治性切除的患者,建议联合放疗。
3. 放疗方案的制定在制定放疗方案时,应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肿瘤类型、肿瘤分期、患者身体情况等。
应制定出符合患者具体情况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治疗风险。
放疗剂量以疗效为主,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 放疗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放疗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也可能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和影响,如口腔黏膜炎、食管炎、腹泻、恶心、呕吐等,严重时还可能出现骨髓抑制等并发症。
因此,在放疗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护理等工作,并积极地预防和治疗放射病。
二、技术操作规范1. 定位技术放射治疗需要精确定位,一般采用 CT、MRI 等影像技术作为定位依据,同时结合患者体位,进行狭束定位。
乳腺癌病例诊疗全面指南
乳腺癌病例诊疗全面指南一、前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部分男性也可能患病。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套全面的乳腺癌诊疗方案,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二、病例收集1.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年龄、性别、病史、家族史等信息。
2. 临床表现:关注患者乳房肿块、皮肤改变、乳头溢液等症状。
3. 辅助检查:收集相关影像学、实验室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三、诊断1. 临床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初步判断为乳腺癌。
2. 病理诊断:乳腺癌的确诊需依赖病理学检查,包括乳腺肿块切除术、乳腺癌根治术等。
四、分期乳腺癌TNM分期如下:- T:原发肿瘤的大小和侵犯程度- N:淋巴结转移情况- M:远处转移情况根据分期,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五、治疗1. 保守治疗:适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
2. 根治性手术:乳腺癌切除术、乳腺癌根治术、乳腺癌扩大根治术等。
3. 辅助治疗:术后辅助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
4. 姑息治疗:适用于晚期乳腺癌患者,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六、随访与预后1. 定期随访: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2. 预后评估:根据病理类型、分期、治疗效果等因素评估患者预后。
七、总结乳腺癌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整套乳腺癌诊疗方案,以期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请注意,具体情况需结合临床实际和患者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0改!!
期患者如出现骨痛,发生病理骨折,碱性磷酸酶升高或高钙血症等可疑骨转移时应进行 ECT 检查[1]。 7 在常规分期检查结果难以判断或者存在疑问,特别是在局部晚期或转移性患者中,PET-CT 联 合常规的分期检查方法,可以有效地协助诊断,但并不推荐常规用于临床Ⅰ、Ⅱ期乳腺癌的分 期诊断。
心血管病史,治疗前应进行充分的心功能的评估,以决定是否使用及合理药物和剂量。 3 复发转移患者,尽可能对原发灶的病理情况再次确认,必要时对复发病灶进行再活检病理检测。
特别是既往肿瘤 ER、PR、HER-2 状态未知,或检查结果为阴性、或 HER-2(2+)未行 FISH 检测。 4 对腹腔、盆腔超声检查存在可疑病灶的患者,建议行腹、盆腔 CT 或 MRI 检查。 5 骨放射性核素扫描(ECT) 是最常用的骨转移初筛方法。对有症状骨及 ECT 异常的长骨及承
2. PET-CT 能够反映肿瘤及正常组织的代谢差异,有助于肿瘤诊断,但是对脑内较小的转移灶并 不敏感,临床诊断应结合头颅增强 MRI 或增强 CT 扫描。
3. 有中枢神经转移症状,但 MRI/CT 未发现颅内占位病变者,应行腰穿检查,不仅可以测脑脊液 压力,还应对脑脊液进行常规、生化和细胞学检查。但颅内高压患者进行脑脊液检查,需警惕有 脑疝发生的可能。
乳 腺 癌 的 诊 断 及 检 查
14
四、晚期乳腺癌的解救治疗
(一) 晚期乳腺癌的检查及评估
一般状况评估
确诊性检查
晚 期 乳 腺 癌 的 解 救 治 疗
76
基本原则
1. 既往史 1 2. 体格检查 3. 血液学检查 4. 评估主要脏器功能(包括肝、肾、心脏 2) 5. 心理评估及疏导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5版)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5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5版)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恐吓女性健康的首要肿瘤。
为了统一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标准,中国抗癌协会制定了《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本文将介绍该指南的主要内容,以提供一个更明晰和有效的乳腺癌诊治指导。
该指南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乳腺癌的诊断、分期和评估、手术治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化疗和综合治疗。
在乳腺癌的诊断方面,指南强调早期诊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乳腺癌的诊断流程。
对于有可疑症状的患者,包括乳房肿块、乳房异常分泌物、皮肤异常等,应进行乳腺超声、乳腺钼靶、乳房磁共振等多种检查方式。
同时,对于乳腺癌的病理诊断也提出了详尽的要求,包括活检标本的得到和裁定。
乳腺癌分期和评估是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指南接受了美国癌症学会分期标准,并介绍了不同分期的预后和治疗方案选择。
手术治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
指南明确了术前评估和手术方式选择的原则,例如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可以选择全乳切除或乳房保留手术。
对于淋巴结受累的患者,也提出了详尽的消除要求和方法。
放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指南对放射治疗的适应证、疗程和技术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
内分泌治疗针对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的患者。
该部分介绍了内分泌治疗的药物选择、疗程和监测指标。
靶向治疗是近年来乳腺癌治疗的重要进展之一。
指南对靶向治疗的适应症、药物选择、疗程和监测进行了详尽介绍。
例如,对于HER2阳性的患者,可选择靶向抗体药物进行治疗。
化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指南对化疗的适应症、方案选择和不良反应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以援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综合治疗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指南对综合治疗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详尽阐述。
包括术前与术后综合治疗、转移乳腺癌的综合治疗等。
最后,指南强调了乳腺癌的随访和复发监测。
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主要内容
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主要内容乳腺癌筛查1. 筛查年龄:机会性筛查一般建议40 岁开始,但对于一些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40 岁以前。
乳腺癌高危人群: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患者;既往行胸部放疗。
2. 筛查方法:X 线检查、乳腺超声检查、MRI 检查。
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1. 外科手术适应证:临床I 期、II 期的早期乳腺癌和III 期非炎性乳腺癌。
绝对禁忌证:(1)妊娠期间放疗;(2)病变广泛或弥漫分布的恶性特征钙化灶,且难以达到切缘阴性或理想外形;(3)肿瘤经局部广泛切除后切缘阳性,再次切除后仍不能保证病理切缘阴性者;(4)患者拒绝行保留乳房手术;(5)炎性乳腺癌。
2. 术后放疗(1)放疗剂量:全乳照射剂量45~50 Gy,1.8~2.0 Gy/ 次,5 次/ 周。
在无淋巴引流区照射的情况下也可考虑大分割方案治疗,即2.66 Gy×16 次,总剂量42.5 Gy。
在全乳照射基础上可通过瘤床加量进一步提高局部控制率,剂量为(10~16) Gy/(1~1.5) 周,共5~8 次。
(2)与全身治疗的时序配合:无辅助化疗指征的患者放疗建议在术后4~8 周内进行;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应在末次化疗后2~4 周内开始。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SLNB 是早期浸润性乳腺癌的标准腋窝分期手段。
适应证:早期浸润性乳腺癌;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单灶或多中心性病变;导管内癌接受乳房切除术;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新辅助治疗后。
禁忌证:炎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穿刺证实为转移且未接受新辅助治疗;腋窝淋巴结阳性新辅助治疗后仍为阳性。
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疗1. 适应证:(1)原发肿瘤最大直径大于等于5 cm,或肿瘤侵及乳腺皮肤、胸壁;(2)腋窝淋巴结转移大于等于4 枚;(3)淋巴结转移1~3 枚的T1-2;(4)T1-2 乳腺单纯切除术,如SLN 阳性,当不考虑后续腋窝清扫时,推荐术后放疗;如不考虑放疗,则推荐进一步腋窝清扫。
放疗肿瘤内科乳腺癌诊疗指南
放疗肿瘤内科乳腺癌诊疗指南1 【制定规范的依据】2 【诊断】2.1临床表现:乳腺肿块、乳头溢液、皮肤改变最常见的是肿瘤侵犯Cooper’s韧带后与皮肤粘连,出现“酒窝征”、乳头、乳晕异常肿瘤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腋窝淋巴结肿大。
2.2影像学检查:乳腺钼钯摄影、乳腺超声。
2.3超声引导下乳腺肿块穿刺活检。
2.4细胞学检查:细针吸细胞学涂片、溃疡面组织学涂片及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等。
2.5术中快速病理诊断。
3 【鉴别诊断】乳腺癌需与乳腺增生、纤维腺瘤、囊肿、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导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结核等良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4 【临床分期】原发肿瘤(T)T X原发肿瘤不能确定。
T0 没有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Tis (DCIS),导管原位癌Tis (LCIS),小叶原位癌Tis (Paget’s),乳头Paget’s病,不伴有肿块注:伴有肿块的Paget’s病按肿瘤大小分类。
T1 肿瘤最大直径≤2 cmT1mic 微小浸润癌,最大直径≤0.1 cmT1a 肿瘤最大直径>0.1 cm,但≤0.5 cmT1b 肿瘤最大直径>0.5 cm,但≤1 cmT1c 肿瘤最大直径>1cm,但≤2 cmT2 肿瘤最大径大>2cm,但≤5 cmT3 肿瘤最大径>5 cmT4 无论肿瘤大小,直接侵及胸壁或皮肤T4a 肿瘤侵犯胸壁,不包括胸肌T4b 乳腺皮肤水肿(包括橘皮样变),或溃疡,或不超过同侧乳腺的皮肤卫星结节T4c 同时包括T4a和T4b。
T4d 炎性乳腺癌区域淋巴结(N)NX 区域淋巴结不能确定(例如曾经切除)N0 区域淋巴结无转移N1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可活动N2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固定或相互融合或缺乏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但临床上发现有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N2a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固定或相互融合N2b 仅临床上发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而无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N3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或临床上发现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或内乳淋巴结转移N3a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N3b 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转移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分期(pN)P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例如过去已切除,或未进行病理学检查)PN0 无组织学上区域淋巴结转移。
放疗科用药指南、诊疗规范、操作指南
肿瘤用药指南、诊疗规范、操作指南解放军第五医院肿瘤放疗科二零一三年六月二十日目录第一篇: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第一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权衡利弊,最大获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目的明确,治疗有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医患沟通,知情同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治疗适度,规范合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熟知病情,因人而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不良反应,谨慎处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临床试验,积极鼓励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乳腺癌病例诊疗全面指南
乳腺癌病例诊疗全面指南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该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本指南旨在提供乳腺癌病例诊疗的全面指导,帮助医生做出独立的决策,以简单策略处理病例,避免法律复杂性的问题。
诊断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乳腺癌诊断的常用方法:1. 临床乳腺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和观察乳房外观来评估患者的乳腺情况。
2. 影像学检查: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乳房钼靶摄影)和乳腺磁共振成像等技术可用于检测乳腺异常。
3. 乳腺活检:通过取样乳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是否存在乳腺癌。
治疗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等。
以下是乳腺癌治疗的常用策略:1. 手术治疗:根据乳腺癌的类型和分期,手术可以包括乳房保留手术(切除肿瘤并保留部分乳房组织)或乳房切除手术(切除整个乳房)。
2. 放疗:通过使用高能射线杀死乳腺癌细胞,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3. 化疗:使用药物杀死或抑制癌细胞的增长和分裂。
4. 内分泌治疗:适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通过阻断雌激素的作用来抑制肿瘤生长。
随访和预后乳腺癌的随访和预后评估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疾病管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常用的随访策略和预后评估指标:1. 随访策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制定定期随访计划,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2. 预后评估指标:包括肿瘤分期、组织学类型、雌激素受体、前哨淋巴结活检结果等。
乳腺癌病例的诊疗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密切关注随访和预后评估的结果,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诊疗方案应根据医生的独立决策和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应引用不能被确认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疗肿瘤内科乳腺癌诊疗指南
1 【制定规范的依据】
2 【诊断】
2.1临床表现:乳腺肿块、乳头溢液、皮肤改变最常见的是肿瘤侵犯Cooper’s韧带后与皮肤粘连,出现“酒窝征”、乳头、乳晕异常肿瘤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腋窝淋巴结肿大。
2.2影像学检查:乳腺钼钯摄影、乳腺超声。
2.3超声引导下乳腺肿块穿刺活检。
2.4细胞学检查:细针吸细胞学涂片、溃疡面组织学涂片及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等。
2.5术中快速病理诊断。
3 【鉴别诊断】
乳腺癌需与乳腺增生、纤维腺瘤、囊肿、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导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结核等良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4 【临床分期】
原发肿瘤(T)
T X原发肿瘤不能确定。
T0 没有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
Tis (DCIS),导管原位癌
Tis (LCIS),小叶原位癌
Tis (Paget’s),乳头Paget’s病,不伴有肿块
注:伴有肿块的Paget’s病按肿瘤大小分类。
T1 肿瘤最大直径≤2 cm
T1mic 微小浸润癌,最大直径≤0.1 cm
T1a 肿瘤最大直径>0.1 cm,但≤0.5 cm
T1b 肿瘤最大直径>0.5 cm,但≤1 cm
T1c 肿瘤最大直径>1cm,但≤2 cm
T2 肿瘤最大径大>2cm,但≤5 cm
T3 肿瘤最大径>5 cm
T4 无论肿瘤大小,直接侵及胸壁或皮肤
T4a 肿瘤侵犯胸壁,不包括胸肌
T4b 乳腺皮肤水肿(包括橘皮样变),或溃疡,或不超过同侧乳腺的皮肤卫星结节
T4c 同时包括T4a和T4b。
T4d 炎性乳腺癌
区域淋巴结(N)
NX 区域淋巴结不能确定(例如曾经切除)
N0 区域淋巴结无转移
N1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可活动
N2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固定或相互融合或缺乏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但临床上发现有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N2a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固定或相互融合
N2b 仅临床上发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而无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
N3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或临床上发现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或内乳淋巴结转移
N3a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N3b 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转移
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病理学分期(pN)
P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例如过去已切除,或未进行病理学检查)
PN0 无组织学上区域淋巴结转移。
PN1 1~3个同侧腋窝可活动的转移淋巴结,和/或通过前哨淋巴结切除发现内乳淋巴结有微小转移灶,但临床上未发现**
pN1mi 微小转移(>0.2 mm,但<2.0 mm)
pN1a 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
pN1b 通过前哨淋巴结切除发现内乳淋巴结有微小转
移灶,但临床上未发现**
pN1c 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以及通过前哨淋巴结切除发现内乳淋巴结有微小转移灶,但临床上未发现**(在阳性腋窝淋巴结阳性淋巴结>3个的情况下,内乳淋巴结阳性即被归为pN3b,以反映肿瘤符合的增加)
pN2 4~9个同侧腋窝转移淋巴结转移;临床上发现内乳淋巴结转移,但腋窝淋巴结无转移
pN2a 4~9个同侧腋窝转移淋巴结转移(至少一个转移灶>2.0 mm,)
pN2b 临床上发现内乳淋巴结转移,但腋窝淋巴结无转移
pN3 10个或更多的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临床显示内乳淋巴结转移伴一个以上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或3个以上腋窝淋巴结转移和前哨淋巴结切开检测到内乳淋巴结显示微转移而临床上未显示;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N3a 10个或更多的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N3b 临床显示内乳淋巴结转移伴一个以上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或3个以上腋窝淋巴结转移和前哨淋巴结切开检测到内乳淋巴结显示微转移而临床上未显示
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注:* “临床上发现”的定义为:影像学检查(淋巴结闪烁扫描除外)、临床体检异常
** “临床上未发现”的定义为:影像学检查(淋巴结闪烁扫描除外)或临床体检为发现异常
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5.1 I期,手术治疗为主,目前趋向保乳手术加放疗
5.2 II期,先手术,术后根据病理和临床情况进行辅助化疗
5.3 III期,新辅助化疗后再做手术治疗,术后再根据临床和病理做化疗、放疗。
以上各期患者如果受体阳性,应该在化,放疗结束后给予内分泌治疗。
5.4 IV期,化,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的综合治疗。
5.4.1 化疗药物与方案:应根据患者特点、治疗目的,制定个体化方案;
化疗方案与注意事项
5.4.1.1首选含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方案,常用的有:CA (E)F、AC(C环磷酰胺、A阿霉素、E表阿霉素、F氟脲嘧啶);
5.4.1.2蒽环类与紫杉类药物联合化疗方案,如TAC(T多西他赛);
5.4.1.3蒽环类与紫杉类序贯方案,如AC→T/P(P紫杉醇)或FEC→T;
5.4.1.4 老年、较低风险、蒽环类禁忌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选用非蒽环类联合化疗方案,常用的有CMF(C环磷酰胺、M氨甲喋呤、F氟脲嘧啶)或TC(T多西他赛、C环磷酰胺);
5.4.1.5不同化疗方案的周期数不同,一般为4-8周期。
若无特殊情况,不建议减少周期数和剂量。
70岁以上患者需个体化考虑辅助化疗;
5.4.1.6辅助化疗不与三苯氧胺或术后放射治疗同时进行;
5.4.1.7育龄妇女进行妊娠试验,确保不在妊娠期进行化疗。
化疗期间避孕;
5.4.2放疗。
5.4.3内分泌治疗。
5.4.3.1晚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a.根据患者月经状态选择适当的内分泌治疗药物。
一般绝经前患者优先选择三苯氧胺,亦可联合药物或手术去势。
绝经后患者优先选择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通过药物或手术达到绝经状态的患者也可以选择芳香化酶抑制剂。
b.三苯氧胺和芳香化酶抑制剂失败的患者,可以考虑换用化疗,或者换用其它内分泌药物,例如:孕激素或托瑞米芬等。
5.4.3.2辅助内分泌治疗。
a.绝经前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首选三苯氧胺;
b.绝经前高复发风险的患者,可以联合卵巢抑制/切除;c.三苯氧胺治疗期间,如果患者已经绝经,可以换用芳香化酶抑制剂;
d.绝经后患者优先选择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建议起始使用;
e.不能耐受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绝经后患者,仍可选择三苯氧胺;
f.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治疗期限为5年;
g.针对具有高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可以延长内分泌治疗时间,延长用药仅针对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h.ER和PR阴性的患者,不推荐进行辅助内分泌治疗。
5.4.4靶向治疗。
针对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进行靶向治疗,主要药物是曲妥珠单克隆抗体。
曲妥珠单克隆抗体 6mg/kg(首剂8mg/kg)每3周方案,或2mg/kg(首剂4mg/kg)每周方案。
6 【随访】
6.1临床体检:最初2年每4-6个月一次,其后3年每6个月一次,5年后每年一次。
6.2乳腺超声:每6个月一次。
6.3乳腺钼靶照相:每年一次。
6.4胸片:每年一次。
6.5腹部超声:每6个月一次,3年后改为每年一次。
6.6 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以上等高危因素的患者,行基线骨扫描检查,全身骨扫描每年一次,5年后可改为每2年一次。
6.7血常规、血液生化、乳腺癌标志物的检测每6个月一次,3年后每年一次。
6.8 应用三苯氧胺的患者每年进行一次盆腔检查。
附:乳腺癌诊疗规范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