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暴力犯罪心理
女性犯罪心理概述
女性犯罪心理概述摘要:女性是一个完整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近年来女性的犯罪率的提高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长期而巨大的。
本文将在分析女性犯罪的原因及特点的基础上,对预防女性犯罪的措施与对策提出个人观点。
引言:女性犯罪率逐年增长无论是国内范围,还是国际范围内,都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当今女性,面对繁杂的人际交往,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女性犯罪现象日益增长,其中以性犯罪、财产犯罪与暴力犯罪较为突出。
关键词:女性犯罪心理犯罪特点正文:一、女性犯罪的特点(一)犯罪类型趋向多样化随着社会阶段的发展,女性涉及的社会领域越来越广泛,社会地位也逐步上升,女性犯罪也随之延伸到社会活动的各个层次。
近年来,女性犯罪从多发的性犯罪,开始蔓延到各种犯罪案件中,这其中包括秘密窃取、诈骗、卖淫、伪造公文、印章、证件等非暴力手段。
由于女性犯罪富有隐蔽性和欺骗性,且女性犯罪又多发在从属性及犯罪配角位置,故而女性的犯罪年龄也发生了变化,犯罪年龄低龄化严重。
(二)外来打工的女性犯罪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各大中城市外来人口流动越来越大。
一些农村务工女性的进入,由于其专业技能的缺失,且自身文化素质不高,所以因为找不到工作或无固定的工作,在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便产生犯罪的邪念,周围的老乡或者不明实情的“朋友”并成为其“无可奈何”的牺牲品。
也有部分正处在年轻的花季少女,因为一时贪念,误入歧途,便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刺激性犯罪刺激性犯罪,是一种强烈情绪情感的表现形态,当女性在外界强烈的刺激下,由于认识范围缩小,内控能力减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从而产生突发性、短暂性和难以控制性等特点的行为。
从犯罪主体上看,这类女性一般比较无知,具有性情暴躁、文化水平低、控制能力不强等特征,在无理智状态下无法控制自己情感及做法,尤其对配偶、亲人等对自己的欺骗难以忍耐和理性对待。
调查中,女性因故意伤害导致犯罪的案例中,均属于此类犯罪。
08 女性犯罪心理
10
因爱生恨酿苦果
5月22日凌晨,在强大的攻势下,史建娟终于交代了杀害朱 慧的犯罪经过。至此,专案组民警经过连续5天奋战,终于将这场 以情仇导致的报复杀人案侦破。5月23日,专案组民警将史建娟 押回新乡。 史建娟交代说,冯明在济南经商期间,她曾为其工作。在不知 道冯有妻室的情况下,她爱上了高大英俊的冯明。2004年6月, 冯和同事吵架,之后找到史建娟,想让她陪着说说话。因两人聊得 太晚,史已无法回集体宿舍,就一起住进宾馆。互相早有好感的二 人终于走出了不该走的一步。随着两人的关系逐渐暧昧,史建娟知 道了冯在新乡还有妻室,但那时她对冯的情感已不能自拔,史表示 甘愿做冯的情人。但在随后的同居生活中,史对冯监督甚严,不允 许冯回家看望妻儿。今年5月,冯去安徽开会期间,悄悄将妻儿接 到安徽团聚。史建娟发现后大发雷霆。史正在恼怒之时,没想到冯 又打电话说,他从安徽开会后要回新乡办些事情,这一下彻底激怒 了史建娟。她认为,冯不愿舍弃自己,又不愿舍弃他在新乡的家, 这中间最苦的就是自己。盛怒之下,一个可怕的念头突现:杀了冯 的妻子,冯就得对我死心塌地! 11
当女性变为疯狂的野兽时她比任何野兽都要凶残55现今团伙犯罪中完全由男性组成的犯罪团伙已基本见不到男女混合型成为犯罪团伙主要方式女性参与和组织犯罪团伙或者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她们往往为犯罪团伙提供隐藏地点在犯罪活动中望风掩护以色相作为诱惑或藏匿钱财为犯罪分子掌管财物56同时在犯罪团伙中利用同男性犯罪人的性关系促使男性实施犯罪行为
14
心 理 因 素
急功近利心理
女性的这个心理特点与当前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 联。在我国,改革开放带来了男女的进一步平等,这 外出一条破裤子 是一种进步。但是,男女对社会事务的普遍参与,也 同时为女性犯罪带来了比先前更多的机会。"打工妹" 回来穿着呢料子 大量流入城市也增加了女性犯罪的机会。而且商品经 手上戴着金戒指 济意识中的功利色彩对人们的观念意识的塑造作用已 经显现出来,人们都希望以最小的投入,甚至是不投 袋里装满新票子 入来获得最大的回报。在现实中一些个别的成功事例, 家里盖了新房子 无疑极大的刺激了人们的这种欲望。女性的性别的优 势也为女性犯罪者在这方面成功提供了基础。市场经 务农不如当婊子 济的转型使人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的 负面影响是使不能成为商品的东西也可以交易,性权 利便是一种。色情行业的出现与泛滥会使她们淡化自 己的犯罪心理,也便于她们为自身找到辩解的理由。
从心理学角度浅析女性犯罪的原因及预防
、
女性 犯罪 的心理 原因
( ) 强法制 宣传 教 育, 一 加 强化女 性法制 观念 与 自律意识 要充分发挥 基层调解组 织的调解宣 传作用 , 建立健全社会 防 范机制 , 防忠于未 然 。要 倡导女 性树立起 自尊 、 自爱 、 自强、 立 自 的思想 观念 , 提高 自身对违法 犯罪 的免疫力 。 社区和有 关机构 定 育 , 们做到知 法、 使她 守法 , 运用法律 的武器保 护 自己和解 决 学会
A _ 1l J 1僵
AJ理学角度浅析女性犯罪硇原因及预防 A. B I
米 兰
摘 要
一
近年来, 有关女性犯罪的案件数量不断增长, 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和社会的稳定, 已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 问题。 本
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女性犯罪的原 因, 并提出了预防方法, 对于预防女性犯罪, 促进家庭和睦幸福, 构建和谐社会具有
激情 犯罪在 女性犯罪 中 占有相 当大的 比重 , 种人性格一般 这 比较 内向, 当心理 压力过大 时, 又没有正 常的发泄 渠道 , 便很容 易 冲动 , 酿成悲 剧。 由于 女性在 家庭 中所承担 的角色 , 更多地依赖
冲动 性犯罪 。因此 , 加强 女性心理 健康 的教育 , 她们 的心 理 应 对
足欲 和膨胀 的个 人私欲 。随着 年龄 的增 长 ,对物质 的 占有 欲越 性 的技 能培训 和就业 安置 工作, 禁止对 女性 就业 的不公平 待遇 , 高 , 求标准 也越来越 高 , 要 这其 实就是 女性 的虚荣 心理在 作怪 。 比 自己好 的人 , 从而 导致 自己的虚 荣心受 挫, 会导 致女性 走 向另
( ) 二 感情丰 富, 情绪 不稳
历 有很 大关系 。 多女性 暴力犯罪 前都有 一个 缓慢 的积累过程 , 许
第七章_女性犯罪心理分析
男性和女性的正面刻版印象
对男性的正面刻版印象
攻击 独立 隐藏情绪 客观 易受影响 支配 喜欢数学和科学 活跃 对小危机不敏感 好竞争 逻辑性强 认为男尊女卑 野心 分开感情与思想 老练 做事熟练 直率 洞明世事 爱冒险 易作决定 不哭泣 行动像领袖 自信 攻击而不安 与男性谈论性 不依赖 不以外貌而自满
女 性 犯 罪 特 征 形 成 的 原 因
女性的挫折体验更多地集中在 感情和家庭生活方面;对待挫 折的方式通过消极退缩的方式 来化解
女 性 犯 罪 特 征 形 成 的 原 因
女性具有较少的冒险精神,具 有更多的从众性
女 性 犯 罪 特 征 形 成 的 原 因
成 的 原 因
对女性的正面刻片印象 不说粗话 多嘴 机敏 温柔 体察他人感受 信仰宗教 关心自己容貌 整洁 安静 强烈的安全需求 喜爱文艺 表达柔情
抑郁
以负面事件、女性化和男性化预测抑郁
14 12
10
女性化
8
6
未分化 男性化 男女兼具型
4
2 负面事件 低 高
由于女性脑的边缘系统未经过 雄激素的沐浴,所以由它主管 的人类的原始本能在女性中表 现的十分活跃。 女性的行为主要是受大脑边缘 系统的控制,思想和行为都更 为纯真。
女性的过度顺从与抑制,可能蕴藏着极 度的暴力!
极端暴力行为的罪犯,实际上多数是对攻击行为 具有很强自制力的人。由于很强的内抑制,这种 人对挑衅几乎不作出任何反应,而宁愿以极其消 极的方式把愤怒深藏起来。然而,如果促使他们 产生暴力行为的强度增大而超过某个关节点,他 们极度的抑制力被完全冲破,这时,这些外表温 顺的人就会突然爆发,诉诸于暴力,其残忍和野 蛮程度是受害者意想不到的。但是,在攻击行为 爆发后,他们很快回复到以前的消极状态,重新 成为完全没有“火气”的人。所以,最有可能采 取极端暴行的人并不是好斗、抑制不住的人,相 反地,却是抑制过度的人。
「犯罪心理学」女性犯罪人常见的犯罪心理
「犯罪心理学」女性犯罪人常见的犯罪心理女性由于先天的心理特点,社会角色被定位为弱势群体来依附于强势群体的男性,这种教育观念使得女性形成了较顽固的依附心理。
尤其是我国受几千年的男主外、女主内以及男尊女卑等封建思想的影响,女性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这种依附思想更是根深蒂固。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女性一方面容易产生畸形的婚恋观,为了所谓的爱不惜付出一切,听从对方的摆布,认为为了所爱的人犯罪也是值得的;当得不到爱时,生活可能彻底垮塌进而疯狂地报复,毁灭了别人也毁灭了自己。
女性犯罪的心理特征1.个性心理特征需要。
需要是犯罪动机产生的基础,是犯罪行为发生的源泉,高层次的需要是建立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基础上的。
某些女性由于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参与度的影响,需要的类型主要集中在物质性需要方面,贪图物质享受,精神需要比较少,并且通常较低级。
其次是不正确的婚恋观产生的情感需要,女性大都需要情感寄托,爱情、婚姻在她们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有些女性就是因为不正确的婚恋观导致了行为的偏执,为了维护自己的情感需要走上犯罪道路的。
最后是自尊和实现自我价值,但是如果实现这种需要的手段不当就会导致犯罪行为,如高知女性的职务犯罪、少女为面子而实施的故意伤害等。
动机。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引发女性犯罪的主要是物欲和情欲。
女性犯罪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由虚荣心、享乐主义引起的物质型动机。
②由情感需要、自尊和嫉妒心引起的报复性动机。
③由畸形性需要引起的性欲型动机。
法制观。
在我国,法制观念淡薄是很多女性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妇女中,法制观念相当朴素。
城市中的妇女虽然法律意识稍强,却经常被恶性的物质膨胀冲昏头脑,在侥幸心理的支配下实施犯罪行为。
性格。
一般来说,女性具有以下性格特征:①温柔、文静;②感情色彩较浓,富于内心体验,往往不善于用意志控制感情,情绪的稳定性差,行为举止容易受心境的影响和支配;③细心,办事认真,但思路较窄,常对事物的局部或琐细小事感兴趣,看问题有时失之全面;④胆小,信心不足,有依从性;⑤嫉妒心强。
女性犯罪心理学资料
女性犯罪心理学资料犯罪行为一直是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而女性犯罪心理学则是对女性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及动机进行深入研究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女性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常见类型,以期加深对女性犯罪心理学的理解。
一、女性犯罪心理学概述女性犯罪心理学是犯罪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女性参与犯罪的心理原因和心理表现。
相较于男性犯罪,女性犯罪在数量上可能相对较少,但其犯罪类型和动机却与男性犯罪有所不同。
二、女性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心理测试:研究者可以通过心理测试来评估女性犯罪者的认知特征、人格特征、情绪特征等,以揭示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2. 个案研究:通过深入研究个别女性犯罪者的案例,探索她们的个人生活经历、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等对犯罪行为的影响。
3. 调查问卷: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女性犯罪者、潜在犯罪者或从业人员的意见和观点,作为研究的参考。
三、女性犯罪的常见类型1. 青少年犯罪:随着社会的变迁,女性青少年犯罪逐渐呈上升趋势,其中包括盗窃、欺骗、攻击等行为。
2. 家庭犯罪:女性在家庭环境中也存在一些特定的犯罪行为,比如虐待、儿童拐卖、家暴等,这些行为与她们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密切相关。
3. 毒品犯罪:女性参与毒品犯罪的原因复杂多样,有的是受男性伴侣的影响,有的是为了追求刺激或逃避现实,也有的是出于经济需求。
4. 金融犯罪:女性在金融领域的犯罪行为也逐渐增多,比如贪污、挪用公款、诈骗等,她们可能出于个人的经济利益或权力欲望。
四、女性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与启示女性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对了解女性犯罪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预防和干预女性犯罪提供了一定的指导:1. 综合治理:对于女性犯罪问题,应采取综合治理,结合心理、教育、法律等多个领域的手段,提供全方位的帮助与支持。
2. 家庭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对女性犯罪的影响,鼓励家长与学校加强对女性青少年的关怀和指导,提供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
3. 心理干预:女性犯罪者通常存在心理问题,应加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力度,帮助她们解决内心困扰,走上正途。
女性杀人犯罪的心理分析
女性杀人犯罪的心理分析-学生作业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逐渐活跃在社会的各个舞台。
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犯罪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虽然女性的犯罪历史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犯罪史,但近年来才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
女性由于其生理与心理的特点,使其犯罪呈现出与男性犯罪不同的犯罪状况及特点,也是其犯罪心理带有明显的女性化心理特征。
国际上比较著名的女性杀人犯罪有黑寡妇人肉炸弹袭击:1999年8月,俄联邦部队对车臣武装分子进行打击,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
2000年,俄境内发生第一起女人弹袭击事件。
2002年10月23日21时左右,约50多名车臣武装分子闯进莫斯科原国营轴承厂文化宫,当时那里正在上演音乐剧《两个船长》,演出现场共有700多名观众和100余名演职人员。
武装分子将剧院内所有的观众和演职人员扣为人质,并同时在楼内安放炸药。
四天后,俄特种部队强攻剧院,至少129名人质在此过程中丧生,41名武装分子被击毙。
值得注意的是,参与这次行动的恐怖分子中,女性占了一半。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最紧张的几年,俄罗斯一直为车臣女人弹头疼不已。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车臣女人弹大多是在车臣战争中被俄联邦军队击毙的车臣匪徒的遗孀,加上她们平常总是蒙着黑色头巾、身着黑色长袍,心怀黑色的仇恨,动辄带来黑色的死亡,所以被称为“黑寡妇”。
她们中年龄最大的52岁,最小的仅15岁;卡车装炸药和“自杀腰带”是“黑寡妇”的“杀手锏”。
从2002年到2004年的两年间,一些袭击事件就是为“黑寡妇”量身定制的。
2003年12月的一天,两名女子在距克里姆林宫几米远的地方引爆了藏在身上的炸弹,炸死炸伤12人。
这起恐怖袭击的前两天,俄南部靠近车臣的地方发生一起针对电气客运火车的自杀式爆炸袭击,炸死至少44人。
俄罗斯紧急情况部怀疑那次爆炸也是由一名妇女实施的自杀式恐怖袭击。
从飞机、火车到运兵卡车,“黑寡妇”几乎袭击了俄罗斯的每一类交通工具。
产生这些“黑寡妇”的原因,是基于女性犯罪心理因素中认知的狭窄性,情绪的易感性,意志的薄弱性;以及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依附性,受暗示性以及人格的缺陷性。
女性杀人犯罪的心理分析
女性杀人犯罪心理的分析摘要:故意杀人罪是典型的暴力犯罪,不论在全球的哪个国家,暴力犯罪一向都是以男性为主体,但是,其中有些犯罪确实典型的女性犯罪。
如,女性勾结情夫杀害丈夫,女性杀死自己丈夫的情人,等等。
在人们对女性犯罪活动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女性暴力犯罪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
本文将从女性自身性格特点、外部因素等方面丢女性杀人犯罪心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女性;杀人犯;犯罪心理;解决办法一、女性自身的性格特点先从古代说起。
从中国古代的诗歌就可以看出来,首先在汉代时,古代女性心思细腻,感情真切,内心活动丰富,典型的代表就是当垆卖酒的卓文君;然后,唐宋时期,因为商品经济的繁荣、社会风俗的开化,女性相比较过往,便有了更多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女性的心理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接着,到了宋后期,因为程朱理学取得了“官学”的地位,再加上政治高压,人们的思想被禁锢起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女性收到尤其严厉的打击,身心都受到尤其严厉的打压。
但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女性都是性情温和,心思细腻温柔的。
她们贤良淑德,温文尔雅,既大方得体又善解人意。
但因为中国封建文化的迫害,这一时期的女性基本上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可言,“在家从夫、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完全就是作为男性的附属品而存在的。
该时期,几乎没有女性杀人犯罪的存在,更多的时候,女性是作为杀人犯罪的受害者存在的。
经过近代女性权利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仅仅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尤其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迅速,女性开始广泛接受教育,大部分甚至都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高知女性阶层迅速崛起。
女性由原来典型的家庭主妇开始向职场女性转换。
但是,也就是在这个阶段,女性犯罪数量迅速上升,尤其近些年来有向高学历高层次蔓延的倾向。
这是受女性一直是温柔、贤淑代表影响的中国人所无法接受和理解的。
二、女性杀人犯罪的现象和产生的原因故意杀人罪,属于典型的暴力犯罪,而在暴力犯罪中,男性是毫无争议的主体。
小议女性暴力犯罪的原因和对策
小议女性暴力犯罪的原因和对策女性暴力犯罪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女性整体发展水平。
剖析女性暴力犯罪的原因和对策,我们深深地感到关注女性犯罪,尤其是防治女性暴力犯罪是当前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标签:女性暴力犯罪原因对策一、女性暴力犯罪的成因(1)自身性格方面的原因心理障碍,偏执自私,处事极端。
女性暴力犯罪大多存在某些心理障碍,性格上自私,因而在遇到冲突时,易采取极端的方式。
如在某一案例中,本来是姐妹关系的两人,姐姐由于妒忌妹妹,便残忍地将硫酸泼向妹妹,导致妹妹毁容,给妹妹及其妹妹的家庭造成了严重的痛苦,自己也受到了应有的刑事处罚。
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得知,作为姐姐的犯罪嫌疑人,从小和妹妹一起长大,形影不离,共同生活,共同学习,但妹妹几乎事事都比姐姐优秀,这让姐姐接受不了,妹妹在考取了理想的大学后又找到称心的工作,获得了美满的婚姻,姐姐在这几方面一无所有,加之母亲常常以此来刺激姐姐,在妒忌的心里和不良的刺激的影响下,姐姐采取了非常极端的手段,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同时,很多女性由于缺乏法律知识,经常感性地分析事物,即使在犯了罪之后也没有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
如在上述案件中,姐姐服刑期间接受当地电视台法制频道采访时还天真地认为,自己和妹妹是一母同胞,时候妹妹出于同胞之情可能会原谅自己,而妹妹原谅自己就没事了。
(2)家庭和环境原因1.家庭暴力是女性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男人在家庭中的地位要高于女人,很多男人都存在大男子主义,同时由于一些女性文化水平低,在经济能力方面不独立,过度依赖于男人,造成其在家庭中没有地位,处于附属地位,在遭受到家庭暴力之后也缺乏相应的救济意识和救济途径。
在一些案件的调查中我们得知,很多女性在遭遇到丈夫的家庭暴力后,大多忍气吞声,基于“家丑不能外扬”的心里,羞于向别人提起,更不用说向居委会反映或向司法部门起诉,顶多向娘家人进行哭诉。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女性的容忍态度也纵容了丈夫的暴力行为。
女性犯罪心里分析(有案例)
据湖北省司法 厅 做的一份关于女性 犯罪的调查,女性 犯 罪 主 要 有 三大动因
身心原因
是法律意识冷淡
婚恋原因
下什么警示? 迷失的她们,给人们留
结合案例 分析女性犯罪的三大原因
不满包办婚姻寻真爱 无知女投毒杀未婚夫
为博初恋男友的开心 花季少女抢劫面包车
湖北协立律师事务所赵俊平律师:年少无知的云云及阿刚等人由于缺乏法律常识,走上犯罪道路,确实值得惋惜。想拥有自已的车,为什么不用双手去创造呢?即使是为了自已的至爱,也不能用违法的手段来到达自已的目的。云云、阿刚等人属于共同犯罪,其中,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分或者免除处分;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分。所以,对未成年人加强法制教育,应当成为各党政、学校、家庭的共同责任。她们的迷失,不全是她们的错。
*犯罪手段上的特点
〔1〕作案手段的非暴力 〔2〕犯罪行为的隐蔽性性 〔3〕女性犯罪具有较明显的逆变倾向性 所谓逆变倾向,是指女性在初次犯罪遭受制裁之后,人格的自尊比较难以恢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倾向较为突出,犯罪后的改造难度大。
*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特点
女性在共同犯罪中那么处于附属地位,但是,她们对于犯罪组织的稳固和开展,却起到了男性犯罪人不能起到的作用。她们常常扮演“黏合剂〞的角色。如果女性成员又以自己的性别特点作掩护,拉拢、引诱其他女性参加,那么,又以这些女性为纽带,将带动更多的男性参加犯罪组织。 尽管她们当中有很多人都有一个从受害到害人的开展过程,然而,女性在共同犯罪中的腐蚀性和消极作用却是十清楚显的。
2021年初的一天,阿刚和云云等人将目标锁定在村边一条偏僻的小路上。那天正午时分,一辆微型面包车缓缓驶来,云云便站在马路边向车招手示意要乘车。当面包车缓缓停下,阿刚和几个朋友一起冲上车,将司机控制住。惊慌的司机只得听从他们的安排下了车。阿刚随后开车,带着云云和几个朋友扬长而去。谁知,阿刚的车放在家里还没敢开出门,警察就找上门。云云因参与抢劫价值3万元的微型面包车,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2021年12月被投入湖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
论女性杀人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点【精选资料】
西南政法大学本科学年论文题目:论女性杀人犯罪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法学院法学专业 2011 级 5 班学号 **********姓名林婉君指导教师胡江成绩西南政法大学教务处制2013 年 11 月 20 日论女性杀人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点林婉君法学院2011及学号:2011031270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问题不断增加,女性犯罪率也不断增长,关于女性杀人方面的犯罪越来越多,其巨大的社会危害性严重危及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以,研究女性杀人犯罪显得日益重要。
本文通过对女性杀人犯罪概述,女性杀人犯罪的心理和行为的探讨与分析,进一步了解女性杀人犯罪的心理成因及行为特征,并针对预防女性杀人犯罪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女性的杀人犯罪率,达到维护社会治安,保证社会秩序稳定的目的。
关键词:女性杀人犯罪;犯罪心理;心理成因;犯罪行为;行为特征;预防措施一、女性犯罪与女性杀人犯罪概述女性犯罪,即指女性实施的犯罪。
传统的犯罪学和犯罪心理学都是以男性犯罪进行研究的,但是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逐渐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尽管女性犯罪在犯罪中的总体比重还是比较低,但在发展趋势上,女性犯罪比过去有了明显的变化,犯罪类型日益多样,手段更加高明,危害越来越大。
根据我国有关统计,1987年女性案犯只占全部案犯的2.5%[1]左右,然而近年来,女性犯罪已经占到全部犯罪的10%[2]左右。
因此,对女性犯罪群体给予关注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女性杀人犯罪的含义女性犯罪尽管涉及的类型比较多,但是主要集中在性犯罪、财产型犯罪和暴力型犯罪等方面,女性杀人犯罪,是指犯罪主体为女性的非法剥夺他人生命权利的犯罪类型,显然其从属于女性暴力型犯罪,是女性犯罪的类型之一。
虽然女性犯罪的类型以性犯罪和侵犯财产罪居多,但由于这两类犯罪引起的其他暴力性犯罪也对社会有巨大的危害,比如女性杀人犯罪,尽管其比例没有性犯罪和侵犯财产犯罪的比例大,但由于其社会危害性大,特别是有些大案、要案对社会的负性影响面大,因此,对女性杀人犯罪的研究意义重大。
女性犯罪心理学资料
女性犯罪现状调查女性是家庭的纽带,女性犯罪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长期而巨大的。
从2004年至2005年沙坪坝区法院审理的刑事案件统计来看,女性犯罪占整个犯罪比率不断上升,对当前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来说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
笔者将在分析女性犯罪的特点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预防女性犯罪的措施与对策,目的在于动员全社会力量都来关心、帮助女性,共建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一、女性犯罪的特点(一)犯罪类型多样化。
随着女性涉及的社会领域愈来愈广泛,女性犯罪也随之延伸到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
两年来,本院审理的各类女性犯罪的罪名多达19种,集中表现为侵犯财产、涉黄、职务犯罪、毒品、暴力等五大类。
其中侵犯财产案件主要包括盗窃、抢劫、诈骗、职务侵占、敲诈勒索;涉黄案件主要包括组织卖淫、强迫卖淫、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职务犯罪案件主要包括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暴力案件主要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
(二)犯罪主体年轻化。
2004年至2005年共判处110余名女性罪犯中,50岁以上的仅有7人,年龄在30岁以下的有47人,占43%;30岁—40岁的有28人,占26%;两项合计共占71%。
其中少年刑事审判庭审判的年龄最小的仅有15岁,因与他人合伙抢劫被判刑。
(三)外来打工的女性侵犯财产案多。
随着经济的发展繁荣,人口流动越来越大。
一些农村女性进入城市,由于缺乏专业技能,且受自身文化水平所限,要么因为找不到工作或无固定的工作,一旦身上的钱没有了,便产生犯罪的邪念,把周围的同伴或者老乡作为犯罪的对象进行侵害;要么因为进城后,思想发生变化,爱慕虚荣,贪图享受,不是用自己的劳动换取报酬,而是采取非法手段获取。
(四)非暴力犯罪增多。
女性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大多采用秘密窃取、诈骗、介绍容留卖淫、伪造公文、印章、证件等非暴力手段。
(五)与他人结伙共同犯罪的案件多。
女性由于生理、心理素质及自身体力条件等因素,为了在精神上相互安慰、依赖,减少恐惧心理,寻求强势暴力作为后盾,往往倾向结伙作案、共同犯罪。
女性犯罪的心理分
女性犯罪的心理特征分析
女性犯罪的个性特征 女性犯罪的认知特征 女性犯罪的情感与意 志特征
女性犯罪的个性特征
女性犯罪的个性倾向性特征:①表现在需求方面。②表
现在动机方面(财务型犯罪动机、情感型犯罪动机、无知型 犯罪动机、恶逆变型犯罪动机)
女性犯罪的个性心理特征:①表现在性格方面②表现在
女性犯罪的现状
从世界范围来看,女性 犯罪率一直处于上升的 趋势。 女性犯罪的类型也扩展 到包括故意杀人、故意 伤害、抢劫、运输毒品、 诈骗、贪污、受贿、收 购赃物、交通肇事等方 面。
女性犯罪案件的特点
第一、 女性犯罪嫌疑人大多年 龄低、文化素质低、经济收入 低。 第二、 在杀人、抢劫、伤害、 强奸等暴力性犯罪有所增加。 第三、 卖淫类案件突出。 第四、 有些从事财务、证劵、 经济管理的女性,利用可乘之 机进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 等违法活动有所增加 第五、 女性性格特征容易导致 激情犯罪
完毕
谢谢大家
女性犯罪的成因
女性犯罪的成因与男性不尽相类似,尤 其因其生理、心里、社会化过程的不同, 而产生独特的犯罪行为。主要分为以下 三点 1.女性犯罪的心理成因 2.女性犯罪的心理成因 3.女性犯罪的社会成因
女性犯罪的生理成因:当代的生理
学家普遍认为女性在处于月经期、怀孕 期和绝经期期间,特别容易产生犯罪行 为。在这些特殊期间,女性会出现植物 神经絮乱,大脑皮层失调。因此容易出 现情绪失控等现象。
国家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男女平等发展。健全我
国妇女保障体系,保护女性合法权益。还要加大综合治理力 度,强化依法打击,预防女性犯罪的整体合力。
女性犯罪心理
二、女性犯罪的心理原因及特点
(一)女性犯罪的心理原因
1、依附心理强而自我保护能力差
依附心理是女性固有的心理,女性生来性格内向,性情温和,进入社会晚,体力和认识能力又不如男性,导致在社会中不能很好地适应各种要求,因而就出现了在家靠父母,婚后靠丈夫儿子,工作靠男性领导和同事的现象,并常常受周围人的暗示,服从于权威,缺乏主见和掌握自我命运的能力。这样强烈的依附心理,势必会造成女性在社会人际关系和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不利的状态,而且越是处于被动不利的状态,某些女性的依附心理就越强,加上进入社会后,社会经验不丰富,是非判断能力差,对事物的认识水平还不能由现象上升到本质,因而女性很容易依附上道德品行不端的人,误入贼船,不能自拔,进而很容易毁掉前途,毁掉一生。例如女性较容易上当受骗,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被拐卖。这样看来,女性在有很强依附心理的同时有表现出了自我保护能力差的特点,很多女性就是由于如此轻信他人、盲目听从他人,受他人指使,被他人教唆,最终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4、犯罪女性的个性特征
(1)强烈的生理性需要。犯罪女性需要的共同特征是对高级社会需要十分微弱,对低级的生理需要相当强烈。社会性需要不能制约和调节生理性需要,追求生理性需要的满足是她们违法犯罪的内在动力。
(2)消极的性格特征。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的隐固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惯常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性格是一个人的个性中最重要、最显著的心理特征。犯罪女性的性格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但一般都具有消极性,不良的性格特征。
2、情感丰富但情绪不稳定
女性的高级神经兴奋程度较强,抑制较弱,因而女性的情感非常丰富,心软,遇到事情很容易动感情,而且还表现出情感的细腻和情感的深沉,在处理事情时常常分外有心,连细微之处都能做得很好,而且感情蕴涵其中,主要见于母爱和妻爱当中。但女性具有丰富情感的同时,又表现出情感的复杂多变,情绪变化迅速,波动幅度大,很小的事情常常会引起轩然大波,因而女性的心情常常如“六月的天,孩子的脸”,一会儿多愁善感,泪流满面,一会儿眉开眼笑,手舞足蹈;一会儿亲同手足,视为知己,一会儿恨之入骨,视为仇敌。所以女性比男性更会吵架,更会由于感情激动而冲动犯罪。另外,女性的意志力通常也受情绪的影响,有了好的情绪,则意志坚定,不甘落后,一旦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意志也就不强,从而工作学习无信心,产生自暴自弃的悲观心理,从而报复他人,报复社会,引起犯罪。
女性犯罪心理学研究综述
女性犯罪心理研究综述李贵文(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6)摘要近年来女性犯罪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开展女性犯罪心理研究成为国际女性犯罪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
本文将对国内外对女性犯罪心理研究的进展进行总结。
关键词:女性犯罪心理1 引言女性犯罪是当今世界引人注目、特殊的社会现象,尤其是以性犯罪、财产犯罪与暴力犯罪较为突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女性犯罪仅占整个犯罪的6%-7%,据2001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女性犯罪率己占整个犯罪的10%-20%,女性犯罪问题从而己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2 定义女性犯罪就是指女性实施的犯罪。
日木学者菊田幸一在其所著《犯罪学》中指出:“因为犯罪的是女性,所以才说成女性犯罪的。
”我认为,正确理解和把握“女性犯罪”的概念,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女性犯罪是以犯罪主体的性别特征为根据分析犯罪现象的一种,它是与男性犯罪相对称的;二是女性犯罪不是指只有女性才可能实施的犯罪,或者说并不是专指女性犯罪的特殊原因;三是女性犯罪这个用语。
表明女性犯罪与男性犯罪确实存在差别。
[1]3 西方对女性犯罪心理研究在西方,早在19世纪已经开始了对女性犯罪的研究。
如1895年,意大利的犯罪学研究者龙勃罗梭(Lombroso)和费雷罗(Ferrero)合著的《女性犯罪人》(The Female Offender)一书,代表了女性犯罪研究的生物学观点,是西方女性犯罪研究的开始,也是当时研究妇女犯罪的经典著作;龙勃罗梭(Lombroso)和费雷罗(Ferrero)指出,女犯在生理和心智方面拥有许多男性的特质。
1925年,托马斯(Thomas)在其《适应不良的少女》(The Unadjusted Girl)一书中指出,女性犯罪的关键在于女性对于安全感、爱的追求和接受,所以女性犯罪者多为追求新经验、刺激和生活的享受而走上犯罪道路。
奥托·波拉克(Pollak)1950年所著《女性犯罪》(The Criminality of the women)一书也从。
女性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征2
女性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一、我国女性犯罪的概况1、女性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2、女性犯罪的涉案领域增多,但仍以财产犯罪和性犯罪为主。
3、犯罪手段方式多样化,但以非暴力性为主。
4、女性犯罪者呈现出低龄、低收入和低文化的特点。
二、女性犯罪的成因1、心理成因。
与男性相比较,女性表现得更易爱慕虚荣,意志力较为薄弱,依附心理较强,自制力较差,禁不住各种需要、欲望的诱惑。
2、家庭成因。
家庭的破碎、家庭教育的不当、家庭成员中有不道德行为或违法行为等这些不良的家庭因素有可能成为女性犯罪的诱因。
3、社会成因。
(1)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
(2)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三、女性犯罪的心理特征(一)心理特征1、需要。
需要是犯罪动机产生的基础,是犯罪行为发生的源泉。
导致女性犯罪发生的需要主要是物质需要和情感需要(或是畸形的性需要)。
2、动机。
因为有强烈的个人需要,所以产生出犯罪动机。
根据学者研究,女性犯罪动机主要有三种:(1)由虚荣心、享乐主义引起的物欲型动机。
(2)由情感需要、自尊和嫉妒心引起的报复性动机。
(3)由畸形性需要引起的性欲型动机。
3、法制观。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有些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文化程度低,法制观念淡薄。
这些法盲、文盲占女性犯罪者中的大多数。
4、能力。
男女两性在能力上有所区别,例如:女性体力不如男性,体格不如男性健壮,因此女性攻击性较弱,常以非暴力犯罪为主,进行盗窃、诈骗等较少体力的犯罪,或是依附于男性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二)认识特征女性犯罪人的认知范围狭窄,社会化认识系统薄弱,目光短浅,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容易受表面现象迷惑。
(三)情感特征女性一般都表现为温柔、文静、细心,因此与男性相比,情感都比较丰富、细腻,自尊心较强,也容易嫉妒。
另外,女性情绪波动也较大,容易受他人或外部环境影响,忽喜忽悲或忽冷忽热。
(四)意志特征意志受情绪影响较大,意志力薄弱,行为举止易受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和支配。
四、女性犯罪的行为特征1、依附性2、欺骗性3、非暴力性4、隐蔽性5、手段方式多样化,性犯罪的形式增多。
女性犯罪之特征原因及预防对策
女性犯罪之特征原因及预防对策在当今社会,犯罪现象日益复杂多样,女性犯罪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与男性犯罪相比,女性犯罪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其背后的原因也多种多样。
深入研究女性犯罪的特征、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一、女性犯罪的特征1、犯罪类型相对集中女性犯罪多集中在盗窃、诈骗、卖淫、贩毒等领域。
盗窃和诈骗往往与经济需求有关,而卖淫和贩毒则可能涉及到不良的社会环境和个人价值观的扭曲。
2、暴力犯罪比例较低一般来说,女性在犯罪中使用暴力手段的情况相对较少。
但近年来,女性参与暴力犯罪的比例有所上升,这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3、犯罪动机多为情感和经济因素女性犯罪的动机常常与情感纠葛、家庭矛盾、经济压力等相关。
例如,因感情受挫而报复他人,或者为了满足家庭的经济需求而走上犯罪道路。
4、犯罪手段相对隐蔽女性在犯罪时往往更加注重隐蔽性,她们可能会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和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来实施犯罪,从而增加了侦查和打击的难度。
二、女性犯罪的原因1、社会因素(1)社会转型带来的压力:在社会快速发展和转型的过程中,女性面临着就业、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
如果无法适应这些变化,可能会导致心理失衡,从而引发犯罪行为。
(2)不良文化的影响:一些不良的文化,如宣扬物质享受、暴力等,可能对女性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使其容易受到诱惑而犯罪。
2、家庭因素(1)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争吵、虐待等不良关系,可能使女性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寻求外界的不良刺激,甚至犯罪。
(2)家庭教育缺失: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或者父母对子女过度溺爱、放纵,都可能导致女性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3、经济因素(1)贫困:经济贫困是导致女性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摆脱贫困,一些女性可能会选择违法犯罪的手段来获取财富。
(2)消费观念扭曲:一些女性追求高消费、盲目攀比,当自身经济条件无法满足时,可能会通过犯罪来获取资金。
女性犯罪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女性犯罪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女性犯罪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对于探究女性犯罪的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预防和解决女性犯罪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女性犯罪的一些特点以及可能与女性犯罪相关的因素。
首先,女性犯罪的特点之一是以非暴力犯罪为主。
相比于男性,女性更倾向于选择非暴力的犯罪方式,如经济犯罪、诈骗、偷盗等。
这可能与女性在生理上和社会角色上的一些特点有关。
在生理上,女性常常相对于男性而言体力较弱,所以在犯罪行为上更倾向于选择相对较为温和的方式。
在社会角色上,女性在家庭中承担较多的照顾和责任,犯罪行为的风险相对较高,因此,她们更倾向于选择一些非暴力的方式进行犯罪。
其次,女性犯罪的另一个特点是犯罪动机有别于男性。
根据研究,女性犯罪常常与经济困难、家庭暴力、心理健康问题等相关。
相对于男性,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女性常常处于相对较为弱势的位置。
她们面临着更多的经济困难和不公平待遇,可能会采取犯罪手段来获取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此外,家庭暴力和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女性犯罪的重要因素。
女性常常受到家庭暴力的困扰,导致她们产生了复仇或逃离的冲动。
同时,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等也可能导致女性产生犯罪倾向。
再次,女性犯罪的另一个特点是受男性犯罪影响。
女性在一些犯罪行为中往往是作为男性的帮凶或被迫参与其中,这与女性常常处于弱势和易受操控的地位有关。
近年来,伴随着性别平等意识的提高,女性犯罪的独立性也逐渐增加,但是男性犯罪对女性犯罪的影响仍然存在。
除了女性犯罪的特点,有一些因素可能与女性犯罪相关。
首先,社会经济因素是女性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女性在经济方面往往处于较为薄弱的地位,经济困难可能会推动她们采取犯罪行为来获取生活所需和提高社会地位。
其次,家庭环境因素也是女性犯罪的重要原因。
研究表明,家庭暴力、父母过度保护或严厉惩罚等不良家庭环境可能会影响女性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进而导致其产生犯罪倾向。
此外,心理健康问题也与女性犯罪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议女性暴力犯罪心理
——从刘栓霞案说起
刘栓霞,1990年经人介绍认识张军水,并嫁到宁晋县东马庄村。
从结婚第二年开始的12年里,她一次次地遭到丈夫的毒打,她一次次地选择了忍让和迁就。
在这12年里,丈夫用尽了家里可以使用的工具来打她,包括:木棍、铁棍、皮带、椅子、铁锹、斧子、搓板、叉子、擀面杖等。
2003年1月15日,刘栓霞再次被丈夫用斧头砍伤。
刘栓霞终于忍无可忍了,17日,她在给丈夫做饭的过程中投入毒鼠强,张军水吃后不久就咽气了。
2003年7月上旬,宁晋县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刘栓霞有期徒刑12年。
二审维持原判。
刘栓霞遭受的暴力让我们愤怒,她的遭遇让我们同情,而她使用的较偏激的手段也给我们留下了声声叹息。
她由一个暴力犯罪的受害者转变为一个暴力犯罪的施害者,其犯罪心理变化值得我们研究分析。
首先暴力犯罪追根溯源是从古时候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同态复仇转化而来的,迄今是危害严重,数量最多的犯罪类型之一。
暴力犯罪者的心理有很多种,每一种都与其性格息息相关。
对于女性,实施暴力犯罪行为的多数人是被他人暴力犯罪抑制过度的受害者,大多女性的性格特点为温柔善良,较为感性,比较沉默,且逆来顺受,对暴力行为具有抑制力。
有学者亦持此观点,内部的抑郁使得她们对于挫折或挑衅保持沉默,当超过一定的忍耐限度时,这些温顺的人们便会爆发,实施极其残忍的暴行。
这种情况有点类似于“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句话,而刘栓霞的经历则是这种暴力犯罪的活生生的写照。
再从女性犯罪心理的层面看,从情感的角度看,女性的情感较为丰富与细腻。
这和她们高级神经的兴奋过程较强与抑制的强弱有较大关联。
因此,对于人际关系和婚恋纠纷则极为敏感。
任何感情关系的不协调与挫折都可能引发行为人以暴力手段解决问题,或报复对方,实施暴力犯罪的女性因此而产生犯罪动机。
刘栓霞的案子恰好说明这一点。
从犯罪的动机角度看,女性犯罪的动机的产生不进受需要产生,更大程度上受诱因的引发。
有时,女性对于被害人的刻骨仇恨,如刘栓霞对于其丈夫的仇恨则是她起杀人动机的直接诱因,她希望能摆脱她丈夫的压迫与虐待,希望能摆脱这种非人的生活。
因此,当她抓住了能下药毒死丈夫的机会时,便果断的实施了此行为,时机会促生动机,行为人泽在这种动机下实施了暴力行为。
再从受教育程度看,女性犯罪,尤其是像刘栓霞这样的农村妇女犯罪,其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在于她们的法制观念淡薄,这些女性接受的教育少,处于文盲与半文盲状态,因此她们的法制观念相当朴素,只知道杀人要偿命,因此当其自身利益受损时,她们不是求助于国家司法机关,而是求助于村委会,乡政府若是调节不当,又往往使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更为不利。
这种情况下,她们极易由被害人转化为施害人。
综合上诉因素,我们再结合刘栓霞的案件进行综合评析。
刘栓霞因长期受到丈夫的毒打与虐待,忍无可忍,在村委会的调解无用与她欲起诉离婚不能的情况下,终于用投毒的方式毒死了丈夫。
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得知,这是一个典型的由受害人转化为施害者的犯罪者。
她的忍受与沉默使得她的内心的积郁越来越多,最终在一时刻爆发。
这与她自身性格,经历的失败的婚姻,遭受的虐待息息相关。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促成了她杀人的这一行为。
刘栓霞在被迫将丈夫杀死之后,当地数百名村民要求对其从宽处罚。
这个案子在河北引发了一场轰动,随即一个新的观点被提了出来,即“受虐妇女综合症”。
法律援助律师陈敏接受河北省妇联的委托,提出对刘栓霞进行“受虐妇女综合症”专家鉴定的主张,试图在把“受虐妇女综合症”作为一种合法的证据形式导入刑事诉讼,这个理论在学界争议很大,在国外一些国家,此理论已被肯定,并认为是受虐妇女在极度恐惧下杀死施暴人的行为认定为受虐妇女的正当防卫。
但检察院、法院均认为在司法实践中导入受虐妇女综合症的专家鉴定“于法无据”,并提出如果要导入这种证据,必须有上级检察院或法院,或者最高检或最高法的批复。
最终这一尝试因“基层司法部门怕承担没有法律依据”而带来的后果导致失败。
然后,很明显,在刘栓霞这个案例中,她长期受到暴行的虐待,与“综合症”理论相符,法院在判决时候应考虑种种因素,从轻或减轻处罚。
因为这类女性,其人身危害性仅限于施暴人,一旦施暴人消失,则其危害性不会延及其他人,并不具有社会危害性。
对于刘栓霞杀父一案,我们还应思考,如何避免此类悲剧重演。
这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对于家庭暴力事件的频频上演,首先,我们要呼吁夫妻之间多一点关爱,多一点体谅,多一点宽容。
只有每一个家庭都和谐温馨,我们中国这个大家庭才能更和谐、更繁荣,而我们的法制也才能发展的更健全。
其次,我们也应呼吁社会上多一些弱势保护群体的机构,对妇女儿童老年人等弱势群里加以保护,使得他们在遭受不法侵害时能及时有效的得到救济从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从大的环境下来说,这些无疑是从根本上保护人权和抑制犯罪的一种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