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市政体制教学文案
市政学笔记第五章
第⼀节市政体制概述 ⼀、市政体制的含义 1.市政体制本质是处理城市中的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是A规范城市内代议机构、B⾏政机构和司法机构之间以及C城市的国家机构上下级之间的各种法律、规章和惯例的总称。
2.我国市政体制的主要形式是A市⼈民代表⼤会制,具有⼴泛的A代表性和B民主性,拥有监督C⼀府两院的权⼒。
3.市政体制的核⼼是城市的权⼒在国家机构、政党组织之间的配置及其相互制约关系。
4.西⽅国家城市权⼒的中⼼在城市的商会。
英国,市议会就是市政府,市议会独揽城市公共政策的决策权和执⾏权;美国实⾏市长议会制的城市,在决定和执⾏公共政策⽅⾯,市长和议会相互制约。
5.我国城市权⼒的中⼼在中共市委,尤其在市委常委。
⼆、市政体制的内容 1.西⽅国家的城市⽴法机构在法律规定的事权范围内,⼀般都有制定地⽅性法规的权⼒,我国直辖市的⼈⼤及常委会有权制定地⽅性法规;省会城市和较⼤的市⼈⼤及常委会具有权拟定地⽅性法规。
2.市政体制内容中,城市的政党组织与国家机构、城市的代议机构与⾏政机构是两对基本的关系,共产党市委与城市的国家机构的关系是市政体制的主要关系; 3.市政体制必须法制化,核⼼是职权划分法制化,关键在于司法保障机制。
1)单⼀制国家,由国家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市政体制; 2)联邦制国家,由州省宪法和法律规定市政体制。
三、市政体制与国家政体的关系 1.市政体制是国家政体在城市的延伸,国家政体的内容决定着市政体制的内容,形式与国家政体的形式相统⼀。
2.市政体制的内容和形式主要取决于国家政体,也受制于如⽣产⼒⽔平、⾃然地理条件、历史传统、民族风俗等具体的国情和市情,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3.市政体制具有巩固和发展国家市政的作⽤,因此市政体制是国家政体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政体的具体化。
四、市政体制的作⽤ 市政体制的作⽤,主要表现在: 第⼀点: 1.通过调整城市统治阶级的内部关系,增强统治阶级的团结,调动统治阶级成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2.通过协调城市的政党组织,代议机构、⾏政机构和司法机关之间的关系,不断调整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
市政学1一5章
第二、从政权的角度,把市政看作是 第二、从政权的角度, 城市政权, 城市政权,看作是国家整个地方政权的组 成部分,它包括城市政权机关的全部, 成部分,它包括城市政权机关的全部,既 包括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 包括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又包括城市的 国家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 国家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 第三、从行政的角度,把市政理解为 第三、从行政的角度, 城市的行政管理。 城市的行政管理。 第四、从政策的角度, 第四、从政策的角度,把市政理解为 城市政策,即城市有关公共政策的全部, 城市政策,即城市有关公共政策的全部, 包括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 包括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分析 等一系列过程及政策主体、客体和政策形 等一系列过程及政策主体、 式等。 式等。
第1章~第5章 章 第 章
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欧书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城市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 城市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人类的文 明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城市文明史, 明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城市文明史,人类社会 中最重要的行为活动都是在城市区域中展开的, 中最重要的行为活动都是在城市区域中展开的,只 有透过城市的历史文明,穿过城市的时光遂道, 有透过城市的历史文明,穿过城市的时光遂道,对 城市产生、发展进行全面解读、深刻理解、 城市产生、发展进行全面解读、深刻理解、仔细地 体会后,才能真正把握到人类历史发展的全部脉络, 体会后,才能真正把握到人类历史发展的全部脉络, 把握人文社会历史所透出的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的魅力。 明的魅力。 市政管理学是专门研究城市管理一般理论的科 主要从城市政府管理角度关注城市政治、经济、 学。主要从城市政府管理角度关注城市政治、经济、 社会等各个方面内容, 社会等各个方面内容,市政管理学研究城市公共权 力机构, 力机构,特别是城市国家行政机关对城市有关公共 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一门学科,因此, 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一门学科,因此,也是 一门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一门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第五章--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政府与政治》PPT课件)
容
二、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的职能
三、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的机构设置
第四节 乡级地方人民政府 一、乡级地方人民政府的权力 二、乡级地方人民政府的职能 三、乡级地方人民政府的机构设置
第一节 省级地方人民政府
一、省级地方人民政府的权力
◆二是来自地方权力 机关,即省级人民代 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 会的授权。
◆一是国家法律赋予的权力。
相比县、乡两级地方人民政府来说,地市级人民政府的职能是以 城市为中心。这一方面是因为地市级人民政府要履行好统筹城乡 发展的职能必须做好城市的工作,做大做强城市,才能更好地以 工促农、以城带乡;另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地区设有县、乡两级人 民政府,做好农村工作是它们职能的重心。
第二节 地市级地方人民政府
三、地市级地方人民政府的机构设置
◆仅是指机构的人权、财权、 物权隶属于县(市)直属部门, 实行乡镇和主管部门双重领 导的工作部门。
1.如何理解县级以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与乡级地方 人民政府权力的差异?
2.试论省、地、县、乡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职能的异 同。
3.试论省、地、县、乡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机构设置 的异同。
4.如何理解地方人民政府的区划层级与行政级别的 差异性?
第四节 乡级地方人民政府
二、乡级地方人民政府的职能
◆根据2009年发布的《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 的有关规定,乡级地方人民政府的职能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 ◆三是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 ◆四是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
◆因为自然条件、人口数量、产业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大,各地 级市政府机构设置不完全一致。总体来看,地级市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大致可以 分成以下几类:
第五章--中央政府PPT课件
国务院组成机构27个(08年大部制改革后)
外交部 国防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公安部 安全部 *监察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铁道部 环境保护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部 商务部 文化部 卫生部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审计署 中国人民银行
组。领导小组的领导人事实上是某一个领域的分 管领导,主要是协调相关领域和不同行政部门的 工作。
8
3.分管领导体制存在的问题 优点: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缺点:因完成领导小组的工作而设置的办公室对 机构编制形成了挑战。
9
第二节 国务院
一、关于国务院的制度规定 (一)国务院的地位和性质
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的 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三、政府领导体制
中国各级政府的领导体制包括首长负责制和首长负责 制下的分管领导制度与领导小组制度。 (一)首长负责制 1.首长负责制经过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1982年以前, 各级政府实行的是集体负责制。82宪法规定了行政管理
机 关实行首长负责制。
2.行政首长负责制是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第一个
22
大部制改革的好处: 首先,这种管理模式能够减少部门、机构的数 量,降低行政成本;
其次,能够有效地避免政府机构之间由于职能 分工过细,导致政府职能交叉、重叠等引发的政 出多门,多头管理;
第三,由于实行相近业务的统一管理,因此可 以防止部门之间沟通难、协调难等政府经常会遇 到的通病。
23
3.部、委、行、署的分类(教材P160) (1)宏观经济调控部门。 (2)专业经济管理部门。 (3)教科文卫、社会保障而后资源管理部门。 (4)国家政务部门。
市政管理学讲稿
市政管理学主讲:李宏伟第1章导论1.1 市政与市政管理的含义1.1.1 城市与市城市是人口居住和工商贸易的聚集地。
从词源学上看,“城”与“市”最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城:四周筑有城墙,扼守交通要冲,具有防卫意义的军事据点。
市:交换和贸易的场所。
社会经济发展加速了“市”的发展。
交易的扩展要求设立相对固定的贸易市场。
“城和“市”逐渐融为一体,演变为现在所谓的城市。
中国城市的萌芽可追溯到夏商时代。
唐宋时期已经出现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市”属于行政建制的一种,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和条件,按照法定程序设置的地方行政建制。
清代以前,中国没有“市”的建制。
直到清朝末年才仿效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实行城乡分治。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很长时期内曾经继承城乡分治的传统。
20世纪80年代推行“市领导县”体制以后,市建制逐渐发展为广域型市,每个市在行政区划上都包含大片的农村地区,市政府同时承担着农业和农村管理工作。
市管县体制是中国地方治理区别于西方的显著特征。
1.1.2 市政的含义市政:城市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
广义的市政包括:市政工程、市政建设、城市规划、公共财政、政府规制、公共服务、土地和不动产、人口与社会、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的公共事务。
1.1.3 市政管理的含义含义:市政管理是指对城市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市政管理不同于私人管理,市政管理更强调以人为本、公共利益;公平与责任;公共选择和利益聚合。
基本使命:提供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市民的公共需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主体:传统——单中心管制,城市政府是唯一的权威性管理主体;现代——多元管理,城市政府为主导,还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社区自治组织、民办社会组织、民营企业及广大市民。
1.1.4 市政管理的原则以人文本:把满足人的需求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中心任务系统管理:考察系统内容相互关联的各要素、各环节法治透明:管理过程应当依法行政,保持公开透明利益平衡:综合权衡社会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公众参与:发展和完善参与渠道,保障利益表达权成本效益:城市善治要求以合宜的成本投入取得最优成效1.2 市政管理学的历史发展1.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2.城市化进程中日益严重的“城市病”3.市政管理学应运而生1.2.1 西方的市政管理学研究1. 20世纪初:市政管理学逐渐成为行政学的独立研究领域。
市政学第5章市政体制
32
议会市长制的优点在于市议会与市政府 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防止了市长专断, 也可以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其 缺点是在工作中也可能造成市议会与市 政府的相互牵制,降低工作效率。
33
市委员会制
市委员会制的主要特征是市委员会既是 市议会,又是市政府,兼行市的议决权 和行政权。美国许多中型城市实行这种 市政体制。
17
5.2.2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类型
1.市议会制 2.议会市长制 3.市长议会制 4.市委员会制 5.市经理制
18
西方国家城市的行政地位
城市行政地位,是指城市政府在国家体 重中所处的行政层级,以及市政府是自 治还是受上级政府节制。
19
联邦制国家城市的行政地位
联邦制国家是由若干政治实体(州、共 和国)经过联合而形成的统一主权国家。 联邦制国家的各成员政府具有相对独立 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这些机关于 联邦政府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它们各自 在宪法划定的职权范围内行使政治权力。
27
市长议会制的基本特征
1.市长和市议会都由市民选举产生,市长和市政府职能 部门的长官不得兼任市议员。 2.职能部门的长官由市长任免并对市长负责。 3.市长拥有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权。对市议会已经通过的 地方性法规,市长有否决权,但如果该议案以2/3多数 再次通过,市长必须接受。 4.部分城市的市长有准司法权。对触犯地方性法规的人 拥有一定的赦免权。 5.部分大城市为加强管理市长可以任命一位专业人士担 任首席行政官,由他根据市长的授权,处理市政府的 日常行政事务并对市长负责。
21
单一制国家城市的行政地位
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组成的统一主权 国家,全国所有地方行政区域和自治单位,都 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的权力统辖。 单一制国家的地方与中央关系,不是法定分权 关系,而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中央政府统 辖全国所有地方政府。 包括城市政府在内的所有地方政府,都是中央 政府的下属机构或代理机关,它们依中央政府 意志或行政管辖之便利而设立,必须接受中央 政府的领导。
现代市政学(王佃利)第5章市政体制
5.1.3 市政体制的演变
(1)市建制体制演变 又称城市行政区划体制,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设市的标准 “城市”与“建制市”的区别,两者不是同一个概 念。通常所说的“市镇”、“乡镇”也与“建制 镇”有区别。
城市或者市镇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不是靠行政手段人为地确定的,长期以来法国 人认为“市镇正如家庭一样,国家发现了它,但 它并不是国家创造的”,正是基于对上述现象的 认识。
——1986年4月,国务院批转了民政部《关于调整设 市标准和市领导县条件的报告》,确定了新的设 市标准。
规定:“非农业人口6万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 2亿 元以上,已成为该地区经济中心的镇,可以设置 市的建制。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的重要城镇、 重要工矿科研基地、著名风景名胜区、交通枢纽、 边境口岸,虽然非农业人口不足6万、年国民生产 总值不足 2亿元,如确有必要,也可以设置市的 建制。”
其中规定的设市标准为“凡重要港口、工商业发 达、大的矿区、而人口在 5万以上者(郊区农村 除外),得呈请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设市”。 当时还将全国的市在编制上划分为特、甲、乙、 丙、丁 5等,凡辖人口 150万以上者为特等市, 100一150万者为甲等市,50~100万者为乙等市, 20~50万者为丙等市,5~20万者为丁等市。
——1951年 12月 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 《关于调整机构紧缩编制的决定(草案)》,从 精简机构的目的出发,提高了设市标准,规定 “凡人口在 9万以下,一般不设市”,特殊情况 需报政务院批准。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第 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根据该宪法第53 条对市、镇行政地位的规定,国务院于1955年6月 9日颁布了《关于设置市、镇建制的决定》。
市政学5-8章
第五章市政体制市政体制:是国家政体在城市的延伸,即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它的本质是处理城市中的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是规范城市内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之间、城区市的政党组强与国家机构之间以及城市的国家机构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的各种法律、规章和惯例的总称。
市政体制的内容:1、城市的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之间的关系。
2、城市的国家机构与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3、市级国家机构与所辖区、县的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
市政体制与国家政体的关系:1、市政体制是国家政体在在城市的延伸,国家政体决定着市政体制的内容。
2、市政体制一方面与国家政体具有统一性,另一方面与国家政体相比较,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3、市政体制具有巩固和发展国家政体的作用。
市政体制的作用:1、市政体制通过调整统治阶级的内部关系,增强统治阶级的团结,调动统治阶级成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2、市政体制通过协调城市的政党组织,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的关系,不断调整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3、市政体制通过改革和完善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巩固统治阶级在城市的统治地位;4、市政体制驼过调整城市政权的组织机构,适应城市政权行使统治和管理职能的需要;5、市政体制通过促进城市政权有效地行使统治和管理的职能,适应城市经济体制和生产力的发展;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特点:1、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形式多样化;2、政党在城市的组织通过竞选,在市议会拥有多数议席,主导城市的议决权,当选市长,主导城市的行政权;3、西方国家的市长,市议员和市法官一般分别由市民直接选举产生,各自对选民负责,并且相互制衡。
4、城市一般不辖区和县、市和县、乡、镇的政府是独立平等的地方政府,都直接受省、州政府的领导;5、西方国家城市的利益集团比较活跃,既直接向城市的国家机构表达利益,又通过动员选民投票,制约着政党组织对城市的国家机构的影响力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类型;第一、市议会制;(1)市民直接选举的市议员组成市议会;(2)由市议员和名誉参议员选举他们中的一位为市议会长,即市长;(3)市议会的委员会相当于市政府的工作部门;(4)市议会选举任免若干行政长官,聘任一些行政职员。
行政规章制度文案模板范文
行政规章制度文案模板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行政管理,规范行政行为,保证国家机关的正常运转,维护社会秩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国家机关和行政机构应当依法行使职权,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条本规章适用于国家机关和行政机构的管理及相关工作。
第四条国家机关和行政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实行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第五条国家机关和行政机构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公民的民主权利和人权,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
第六条国家机关和行政机构应当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第七条国家机关和行政机构应当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章行政管理第八条国家机关和行政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行政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第九条国家机关和行政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决策机制,确保各项决策合理有效。
第十条国家机关和行政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第十一条国家机关和行政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考核评估制度,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
第十二条国家机关和行政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奖惩机制,激励工作人员,规范行为。
第三章职责责任第十三条国家机关和行政机构负责人应当正确履行职责,维护国家机关和行政机构的形象和利益。
第十四条国家机关和行政机构负责人应当加强对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第十五条国家机关和行政机构负责人应当配合相关部门和机构开展工作,共同推动社会发展。
第十六条国家机关和行政机构负责人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廉洁奉公,廉洁自律。
第十七条国家机关和行政机构工作人员应当履行职责,服从领导,积极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第十八条国家机关和行政机构工作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四章工作流程第十九条国家机关和行政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工作流程,确保工作有序高效。
第二十条国家机关和行政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质量。
市政管理学第5章 当代中国市政体制
市县分治的政策效应:
• 有利于:改变“市“对“县”的剥夺性体制;完善市场经济体 制;发挥市、县各自的积极性。
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5.4 市政管理体制改革
5.4.2 市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1
2 3 合理界定市政职能 科学设置市政机构
合理设置层级结构
4
加强市政管理法制化建设
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关键术语
人民代表大会制 直辖市 副省级城市 计划单列市 市区街体制 市领导县体制 地方治理 府际关系
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5.4 市政管理体制改革
5.4.1 中国市政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
政府间权责不对称、 府际关系不顺
B
政企不分、政社 不分、政事不分
A 主要问题
C
政府部门邻里、 机构设置臃肿
部门管理、多头审批、 条块分割、效率低下
E
D
市政机构设置不合理, 城市公共服务有待加强
从合理设置市政层级结构看, 不宜将街道办事处的权力 强化为一级政府。 在街道办事处职能弱化的同 时,应积极培育发展市场 体系和社会中介组织,要 把更多的直接提供公共产 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能移交 给市场和社会。
2) 适当扩大区政府和街道办事 处的管理权力
3) 市政府、区政府和街道办事 处的职权划分出现法制化趋向
市政学第5章市政体制
创新管理方式
市政体制应积极探索创新的管理方式和 手段,提高城市治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引入市场机制
市政体制可适当引入市场机制,激发 社会参与城市发展的活力,提高资源
利用效率。
加强政策协调
市政体制应加强与其他政府部门的政 策协调,形成合力,推动城市发展。
强化公众参与
市政体制应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城市 治理和决策,增强城市发展的民主性 和科学性。
古代市政体制起源于城邦制,城邦制下,城市的管理者由公民选举产生,负责城市的公 共事务。
中世纪市政体制
中世纪市政体制以行会和商会为基础,城市的管理者由行会和商会的成员选举产生,负 责城市的公共事务。
市政体制的发展历程
近代市政体制
近代市政体制起源于资本主义国家,城市的 管理者由选举产生,负责城市的公共事务。
市政体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规划与决策
市政体制负责制定城市规划与政策,引导城市发展方 向和基础设施建设。
资源分配与利用
市政体制通过资源分配和利用,促进城市经济、社会 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公共服务供给
市政体制负责提供公共服务和设施,满足居民需求, 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城市发展对市政体制的挑战
1 2
人口增长与城市化进程
混合制
混合制是指将上述几种体制结合在一 起的一种市政体制。在这种体制下, 城市行政首长和其他机构共同参与城 市行政事务的决策和执行。
VS
混合制的特点是集思广益、优势互补, 能够提高行政效率和保障市民的权益。 然而,混合制也容易导致机构重叠、 权力冲突等问题。
03
市政体制的演变
市政体制的起源
古代市政体制
委员会制的特点是集体决策、民主参与,能够体现各方利益均衡。然而,委员会制也存在决策效率低下、责任不明确等问题 。
市政学第五章
系统和非权力系统 (一)、市政管理的权力系统
执政党组织--中共市委员会 政府组织--
城市权力机关 城市行政机关
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市人民政府
城市司法机关
市人民法院 市人民检察院
1、中共市委 中共市委在决策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所作出的政治决策决 定着市政管理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是中共市委对城市 公共事务的原则性决策和安排,但中共市委的政治决策不 能取代市行政决策,党政各有其职能范围。市委的决策内 容主要是制定重大方针、政策以及市政管理、市政改革方 面的重大措施。 此外,市委在决策体系中的职权还包括,保证上级党 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在本市的贯彻实施,在重大事件和紧 急事件中协同政府进行处理。 中共中央政治局与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与中共中央办公厅 合署发布文件 国家主席、国务院组成人员都有中共中央推荐。
二、市政体制草创和沿革 (一)、清朝末期 1909年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开始在行政上的市 建制。 (二)、北洋政府 (三)、中华民国政府 三、新中国市政体制演进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市政体制的历史演进,经历 了建制发展、调整收缩、停滞倒退、全面发展的曲折过程。 (一)、1949-1954年 市各界人民会议与市人民政府
3、城市行政机关 市行政机关负责行政决策,是市政管理中主要的、 经常性的一种决策。 其主要职能是: 负责具体贯彻落实市人大的决议、市委的重大方 针、政策以及上级党政机关的方针、政策; 提出市政管理和市政改革的主要政策方案; 拥有较大的对行政事务的自主权,如依法制定和发 布地方规章、命令和行政措施,对市域经济、建 设市场、物价的具体管理,对事务性、日常性重 大问题的处置等。
大连、广州、西安、哈尔滨、青岛、宁波、 厦门、深圳、南京、成都、长春。 但计划单列市只是享有相当于省一级的某 些经济管理权限,并没有相应的行政权力, 其行政地位也无明确规定随着改革的不断 深化,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原计划 单列的含义逐步淡化,计划单列市在实际 运行中省市之间的权限划分和利益分配出 现了诸多矛盾。
市政管理学教案
城市功能的优化: (1)实现以市场中心功能为主的城 市功能多元化发展; (2)因势利导地确定和发展城市的 主导功能; (3)增强城市外部功能,完善城市 内部功能。
(三)城市类型
1、城市分类的意义和原则 城市分类是指根据一定的分类原则划 分城市的类属,以把握城市之间的区别。 意义: 第一、有利于我们分析研究城市的共 性和个性,以及城市共性与个性之间的相 互关系; 第二,有助于我们掌握各种类型城市 发展的基本规律,以更好地分类指导管理 城市的发展。
第二,中国的城市化不是伴随着农村经济破产和城 乡之间的尖锐对立而展开的,是体现为城乡协调 发展。 第三,人口压力大,人口的高增长量是制约中国城 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转换。 第五,中国城市化出现乡村城镇化的新模式。
方针政策:
第一,发挥大城市优势,形成区域发 展的龙头。但要严格控制大城市的 用地规模和人口数量的增长。 第二,强化中等城市的功能 第三,合理发展小城市
常设机关——市人大常务委员会 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城市国家 权力 的机关。由市人大在代表中选举产生,对 市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 组成:与具体城市行政地位相一致 职权:
2、城市行政机关 ——是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 是城市最高的国家行政机关。 双重统属关系:上一级行政机关 同级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组成: 领导体制:行政首长负责制(市人民政府实 行市长负责制,市长在市人民政府的全面 工作中负有全面负责,有全面领导权、最 高决定权、人事提名和任免权)
二、市政过程 (一)市政决策 1、市政决策主体 (1)市委—— (2)市人民代表大会—— (3)市人民政府—— 市政府决策的主要形式: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 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 市长办公会议 专题性会议 区县长会议
现代市政学(第五版)第5章-市政与城市政治理论
大都市区政府
• 主张通过对大都 市区内部政府进 行结构性的改革, 建立统一的大都 市区政府。
多中心治理
• 多中心治理理论 是公共选择理论 在大都市区政府 研究中的应用。
新区域主义
• 关注于区域治理 的过程而非区域 内部的政府结构。
第5章
5.1城市权力理论: 城市 中的行动者 5.1.1谁统治城市 5.1.2谁塑造城市
行政区经济
• “行政经济区协调” • “市场经济区协调” • “中心城市经济区协
调”
复合行政
• 吸纳非政府组织参与, 经交叠、嵌套形成多 中心自主治理 的合作 机制
区域公共管理
• 综合应用科层制、市 场机制、合作机制、 组织间网络、自组织 等混合机制进行治理
第5章
城市规划管理
第5章
5.1城市权力理论: 城市 中的行动者 5.1.1谁统治城市 5.1.2谁塑造城市
5.2城市空间理论: 空间 的社会转向 5.2.1空间的生产 5.2.2空间的结构 5.2.3资本三循环
5.3城市区域理论: 城市 间的合作与发展 5.3.1国外区域治理理论 5.3.2本土化的区域治理 观点
市政与城市政治理论
5.3城市区域理论: 城市 间的合作与发展
5.3.1国外区域治理理论 5.3.2本土化的区域治理 观点
城市多元主义:
城市权力结构呈现出一种 “分散性不平等”的状态
第5章
市政与城市政治理论
5.1 城市权力理论: 城市中的行动者
5.1城市权力理论: 城市
中的行动者 5.1.1谁统治城市
5.1.2 谁塑造城市
5.2 城市空间理论: 空间的社会转向
第五章_市政体制
议会市长制,有利于议会监督市政府的工作,但不适 当的监督可能会降低行政效率。
3.市议会制
市议会制,市议会就是市政府,市议会兼行议事决策权 和行政权。英国各城市普遍实行这种市政体制,加拿大多 数城市也采用市议会制。
以英国为例,市议会制的特征如下:
1.由市民直接选举的市议员组成市议会。市议会行使立法权、 议决权、认识任免权、政府预算权、监督行政权等。 2.由市议员选举其中的一位为市议会议长,即市长。议长 (市长)任期一年。只有一些礼仪性的权力,包括主持议 会会议、出席重要庆典活动、会见重要宾客、授予荣誉称 号等。市长在议会表决时一般不投票,但在票数相等时可 以投决定性的一票。市长没有决策和指挥等实权。
2.议会市长制
议会市长制的城市,议会地位高于市长,市 长和市政府实行议会的最终决议。市长只有礼 仪性的职权,包括主持议会会议、出席重要庆 典活动、会见重要宾客、授予荣誉称号等。市 政府部门对市长和议会双重负责。日本各城市 实行议会市长制,美国部分小城市和少数大城 市实行这种市政制度,通常称为“弱市长制” (weak-mayor)
市经理制的推广与新公共管理的兴起有关。 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在1992年合作著作 《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 撒切尔夫人改革,克林顿政府改革。
行政管理学的大体发展历程:
传统理论时期(科学管理时期),从1887年至20世纪30
年代:1887年威尔逊《行政学研究》、1900年古德诺 《政治与行政》、192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韦伯 的官僚制理论。这个时期强调制度,强调如何提高效率
第五章
教学目标:
市政体制
1、市政体制的含义与内容 2、西方国家的市政体制 3、中国目前的市政体制
思考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财政预算主要掌握在市长手里。市长和市政府的财政部门 有预算的起草权和执行权。市议会审议和通过预算,不能 增加项目,只能减少项目和数额。
5.市长有一定的立法权。市长有权向议会提出立法草案,创 制规章制度。市长可以对市议会通过的法规和决定行使否 决权(除非议会再次以2/3多数通过)。
选民
市议会
市长
市行政管理
部门
部门
部门
• 市长—市议会制
– 2、市长—行政长官制
• 由市长任命一名对自己负责的行政长官或称首席 行政官,具体负责市政府的行政事务。
• 市长的职责就是全面考虑市的总体方针、政策, 全力以赴从事竞选活动。
• 优点:分工提高专业化水平和行政效率 • 缺点:两者经常发生矛盾,影响效率。
市长议会制的优点在于市政府由市长统一指挥,有利 于提高行政效率;缺点在于议会制约市长的权力弱, 容易引起市长专权并激化政府和议会的矛盾。
• 市长—市议会制
– 1、强市长制
• 议决机构和行政机构分设,市长在与市议会的关 系上处于优势地位。
• 优点: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 缺点:容易引起市长专权并激化府会矛盾
法国所有的城市实行市长议会制,市长在每次议会 选举后由议员选举产生,市长不仅是议会的议长,也 是中央政府的代理人和代表。
市长由议会选举产生,但市长一旦任职,议会便无 权罢免,只有中央政府有权撤销市长的职务。
美国多数大城市也实行市长议会制,通常称为“强 市长制”(strong-mayor)。德国许多城市也实行 市长议会制。相比之下,法国的弱市长制
• 议决机构和行政机构分设,市议会在与市长的关 系上处于优势地位。中小城市,早期形式。
• 优点:有利于监督市政府工作 • 缺点:可能会降低行政效率
选民
市议会
市
委员会 委员会 委员会 长
部门
部门
部门
以日本为例,议会市长制的基本特征是:
1.市议员和市长分别由市民选举产生,市长不得兼任议员。 2.市议会拥有编制预算、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市议会通
– 我国的市政管理体制主要包括:市政管理的机构及 其职能体制、领导体制、市区街道的层级管理体制 等,其核心是各机构间的职、权、责的配置问题。
(二)市政体制的含义
市政体制内涵的三个层次: 宏观:市的建制制度,城市行政区划体制,市制 中观: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狭义) 微观:城市管理具体职能范围领域内的具体管理体制。
结构是指系统内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 关系;
体制也包括组织内各组成部门的关系,但这种关系通过 制度形式确定下来
(二)市政体制的含义
– 市政管理体制:城市的行政组织结构、职能结构、 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的总和。
–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基本特征, 其发展要受到一国政治、经济、传统文化等诸多因 素的影响。
7. 议会在市政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8. 实行公共产品的多中心供给制度
– 新公共管理运动:把私人管理和市场机制引入到公共管理领域。
(二)西方国家的市政体制的主要形式
西方国家市政管理体制的背景:城市自治
资料:美国51个州,3043个县(郡),35153个市,
10万人小城市占90%
1.市长议会制
市长议会制,市长和市政府的地位高于市议会。
过的这些文件,市长不同意,可以要求复议,一旦市议会 以超过三分之二的多数重新通过,市长必须接受。
3.市议会拥有对市长任免政府工作部门首长的同意权。 4.议会对市长和市政府有工作调查权,有权要求市长和市政
府提供有关文件或到场作证。
5.市议会拥有通过不信任案而要求市长辞职的权力。
议会市长制,有利于议会监督市政府的工作,但不适 当的监督可能会降低行政效率。
以美国的市长议会制为例,市长议会制的基本 特征是:
1.市长和议会分别由市民选举产生,市长和市政府工作 部门首长不得兼任市议员。市长是城市的行政首脑, 负责有效执行法律和规章制度。
2.市议会有权制定规章制度和当地法律,制定具体的发 展规划,对市政府的各类活动进行拨款。
3.市长有权独立任免市政府工作部门的首长,他们只对 市长负责。为加强市政管理,市长可以任命一位专业 人士担任首席行政官。
具体理解:
核心:权责配置问题 特点:差异性、多样性、动态性 基本要求:法制化 作用:体现和调整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巩固和发展国家 政权、推动城市管理的进步,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市政体制的内容
城市政府与其上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城市政府与没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其他行政主体之间的关系 城市中的政党组织与国家机构、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 城市内的歹意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之间的关系 市与所辖区、县之间的关系
2.议会市长制
议会市长制的城市,议会地位高于市长,市 长和市政府实行议会的最终决议。市长只有礼 仪性的职权,包括主持议会会议、出席重要庆 典活动、会见重要宾客、授予荣誉称号等。市 政府部门对市长和议会双重负责。日本各城市 实行议会市长制,美国部分小城市和少数大城 市实行这种市政制度,通常称为“弱市长制” (weak-mayor)
第5章市政体制
一、市政体制概述
(一)体制的含义
体制是指组织中各层级、各部门之间关系的 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对体制的理解,重点把握两点:
一是,体制是组织内各层级、各组成部门之 间的关系;
二是,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松散的关系,而 是通过制度(包括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 确定下来的关系。
结构与体制的关系:
二、西方国家的市政体制
(一)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特点
1.多数城市不辖区县、市县分离、建制性质单一 2.城市具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地位、普遍拥有自治权力 3.具体形式的灵活多样性 4.市长、市议员、市法官一般由市民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
相互制衡 5.各党派以竞选方式取得执政权或参政权 6.大量利益集团和非盈利组织发挥了重要的政治参与作用
3.市议会制
市议会制,市议会就是市政府,市议会兼行议事决策权 和行政权。英国各城市普遍实行这种市政体制,加拿大多 数城市也采用市议会制。
以英国为例,市议会制的特征如下:
1.由市民直接选举的市议员组成市议会。市议会行使立法权、 议决权、认识任免权、政府预算权、监督行政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