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文言文知识点汇总及专项练习

合集下载

初一语文专项练习指导汇总

初一语文专项练习指导汇总

初一语文专项练习指导汇总七年级语文专项复习:字词积存
七年级语文强化练习:字音
七年级语文文学常识复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核舟记课文练习
七年级语文专项练习:基础知识及古文
七年级语文专项练习:基础知识
七年级语文专项训练:记述文阅读2
七年级语文专项练习:记述文阅读
七年级语文专项练习:名著阅读
七年级语文复习资料:说明文
七年级语文专项训练:诗歌背诵
七年级语文专项训练:课内语段阅读
七年级语文专项练习:课文默写
七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阅读鉴赏
七年级语文专项练习:语言运用
七年级上册语文专项练习:歇后语、对联
七年级语文专项练习:古诗词
七年级语文应用文写作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专项练习:广告语
七年级语文专项训练:仿写
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七年级)
2021年全国各地各科中考试题分类汇编
七年级语文专项训练:文言虚词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
七年级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
七年级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
七年级语文专项练习:基础知识及古文
七年级语文专项练习:基础知识
七年级语文专项训练:记述文阅读2七年级语文专项练习:记述文阅读七年级语文专项练习:名著阅读
七年级语文复习资料:说明文
七年级语文专项训练:诗歌背诵
七年级语文专项训练:课内语段阅读七年级语文专项练习:课文默写
七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阅读鉴赏。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汇总【期末复习必备】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汇总【期末复习必备】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汇总一、重点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3.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4.白雪纷纷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6.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7.太丘舍去(丢下(他)而离开)8.门外戏(玩耍)9.相委而去(委,舍弃;去,离开)10.下车引之(拉,牵拉)11.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12.学而时习之(按时)13.不亦说乎(同“悦”,愉快)1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15.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17.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18.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19.学而不思则罔(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20.思而不学则殆(疑惑)21.静以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22.俭以养德(培养品德)23.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24.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25.非志无以成学(达成,成就)26.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27.意与日去(消失,逝去)28.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29.多不接世(接触社会)30.将复何及(来得及)31.一狼径去(径直)32.屠暴起(突然)33.缀行甚远(连接、紧跟)34.屠自后断其股(大腿)35.苫蔽成丘(覆盖、遮盖)36.目似瞑(闭上眼睛)37.狼亦黠矣(狡猾)38.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39.一狼仍从(跟从)40.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41.顾野有麦场(看,视)42.积薪其中(柴草)43.又数刀毙之(杀死)44.一狼洞其中(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45.止露尻尾(屁股)46.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47.止有剩骨(仅,只)48.两狼之并驱如故(并,一起;故,原来的) 49.恐前后受其敌(这里指攻击)50.弛担持刀(弛,解除,卸下;持,拿起) 51.有人忧天地崩坠(倒塌坠落)52.天果积气(果然、果真)53.只使坠(纵使,即使)54.充塞四虚(四方)55.及其家穿井(待,等到)56.国人道之(讲述)二、重点虚词三、通假字1.尊君在不(同“否”,读fǒu,相当于“吗”)2.不亦说乎(同“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4.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四、词类活用1.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2.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3.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4.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5.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6.饭疏食(名词作动词,吃)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8.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作动词,增长)9.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10.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11.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挖洞)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13.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14.苫蔽成丘(名词作状语,盖上)15.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户)16.一屠晚归(名词作状语,傍晚)17.弛担持刀(形容词作动词,解除,卸下)五、一词多义13.吾日三省吾身古义:__多次__ 今义:__数词,三__14.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__精力集中__ 今义:__安静、不嘈杂__15.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__轻薄__ 今义:__危险、不安全__16.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__懈怠__ 今义:__速度缓慢__17.少时古义:__稍微__ 今义:__数量小__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__多少__ 今义:__几何学的简称__19.止增笑耳古义:__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__今义:__耳朵__20.屠自后断其股古义:__大腿__ 今义:__屁股__21.身亡所寄古义:__依附,依托__ 今义:__寄托__22.因往晓之古义:__告知,开导__ 今义:__知道__七、文言句式1.省略句。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1. 文学常识。

2. 重点实词。

- 当涂:当道,当权。

- 辞:推托。

-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 往事:历史。

- 及:到,等到。

- 过:经过。

- 更:重新。

- 见事:知晓事情。

3. 重点虚词。

- 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 为:-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成为)。

-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省略句,肃遂拜(于)蒙母)4. 通假字。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同“耶”,语气词,表反问)。

5. 古今异义。

- 孤:古义指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指孤单、孤独。

- 博士:古义指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指学位的一种。

- 往事:古义指历史,今义指过去的事情。

6. 一词多义。

- 当:- 当涂掌事(掌管)。

- 但当涉猎(应当)。

- 见:- 见往事耳(了解)。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7. 句子翻译。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蒙辞以军中多务。

-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 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和吕蒙谈论议事,(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1. 文学常识。

2. 重点实词。

-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户,门。

- 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的梭子。

- 惟闻:只听到。

惟,只。

(完整版)初一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docx

(完整版)初一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docx

初一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一.:定位1.新要求:“ 古代,有意的在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品位和美情趣。

”“ 价学生古代和浅易文言文的掌握情况,重点在于考学生累的程,考他能否凭借注和工具理解大意。

”2.能正确理解的内容,理解与作品关的背景料,概括曲的大意,感知的形象,理解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品析千古佳句。

二.考点分析文言文的命主要依据要求,考学生文言文的累与理解、与价。

中考文言文多自浅易懂的的外文言文。

考点通常有:1.文言朗与奏。

2. 文言。

3. 文言虚。

4. 文言句式。

5. 文言翻。

6. 内容理解。

7. 思想情感。

8. 迁移理解。

歌常考点有:1.理解内涵。

2. 感知形象。

3. 探究情感。

4. 品味言。

5. 分析技巧。

三.考方法从近几年中考情况来看,古文主要存在以下:1.没有形成迁移能力,不能学以致用。

2.没有正确理解材料内容,不能准确概括文意。

3.没有理解一般律,缺失品的方法。

4.没有理解人物内涵,不能准确行价。

上面所存在的,同学平在学文言文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夯基,厚薄。

2.梳理,注重迁移。

3.掌握律,准确价。

4.散思,系。

四.文言文基知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1. 文言:⑴通假字⑵一多⑶古今异⑷ 活用⑴通假字:古中的通假字是一种特殊的言象。

通假又叫“通借”或“假借”,是古人写本有其字而未用,却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象。

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用来代替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

如“将身被”中“被”同“披”,意思是穿着。

⑵.一多:在文言文的不同境中,同一个会生不同的意,种象被称作一多。

如“ 向所志”的“ ”是“ 找”;“ 病”的“ ”是“不久”。

⑶. 古今异:文言文中有些的古与今存在很大的差异,我把种象称作古今意有古今异。

如“率妻子邑人来此境”中的“妻子”和“ 境”都是古今意有的。

“妻子”古是“妻子儿女”,今是“男人的配偶”;“ 境”古是“与世隔的地方”,今是“走投无路的境地”。

⑷. 的活用:古中,有些在某种特殊的境中,在它本来意的基上,生了一个新的意,种象叫活用。

初一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

初一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

初一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导语:新课标要求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并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和理解诗词大意的能力。

考点分析: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多选自浅显易懂的课外文言文,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与理解、鉴赏与评价。

常见考点包括文言朗读与节奏、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文言翻译、内容理解、思想情感和迁移理解。

诗歌鉴赏的考点包括理解内涵、感知形象、探究情感、品味语言和分析技巧。

备考方法:学生常见问题包括缺乏迁移能力、不能准确概括文意、缺失品读诗词的方法和不能准确进行评价。

因此,学生需要夯实基础、梳理归纳、掌握规律、发散思维并联系实际。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实词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

通假字是古汉语中的特殊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产生不同意义,古今异义是某些词的古义与今义存在差异,词类活用则是指文言词汇的变化形式。

被动句的翻译方法及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文言文中的被动句是指受动者作主语,施动者作谓语的句子。

在翻译被动句时,需要加上“被”字,同时注意补上省略的成分,符合现代汉语语言表达惯。

此外,在翻译文言文时还需要注意译句的句式特点,如加上判断词“是”、补上省略成分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我们需要掌握文言文字词的意思,并通过比较归纳找出记忆相关规律。

在翻译文言文时,要求直译,不能有漏译、误译,只有互文的句子意译。

同时,需要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如倒装句式、省略句式等,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在直译文言文时,可以采用“九字法”来处理实词和虚词。

例如,对于实词,可以留下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对于虚词,可以删去不必要的词,如“之”、“乎”等。

此外,还需要注意文言句式的补充和调整,以及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注意断句的规律。

文言文的朗诵节奏一般按意义划分,以不破句为原则,可以按照词语断句、主谓之间断句、发语词后停顿、句首表连接的词后停顿、介词前停顿等方式进行断句。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一)《论语》十二章【原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与习题整理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与习题整理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与习题整理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

语文要想成绩提高,多记多看多做题是错不了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况且勤能补拙。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语文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一、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才可能顺利地阅读文言文。

1重视学习,学会自学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

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

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

2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去理解、体会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

3要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

二、语文教材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多读多背来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培养语言感悟能力。

诵读可分四步进行:1注释,粗读课文预习时完成粗读任务。

粗读的首要任务是疏通文字,然后在此基础上感知课文,从整体上初步地把握课文结构。

结合注释,根据上下文读两三遍,再联系上下文,对课文内容应该能了解六七成了。

粗读中要画出疑难词句,以备在课堂上提交讨论。

2质疑、解难,细读课文通过课内细读,要能准确地正音、正形、断句,要解决粗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

要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深入领会,精读课文精读时要力求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

通过精读,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4鉴赏评价,熟读课文这一步主要靠课后同学们主动进行。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初中中考文言文总结七年级上册一、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古今异义1.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v.今义:日期n.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与“来”相对3.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4.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顾客2.词类活用1)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3.通假字1)尊君在不.:同“否”4.常考实词/虚词*序号重点字翻译例句1 舍舍弃太丘舍去2 去离开3 乃才去后乃至4 委舍弃相委而去5 顾回头看元方入门不顾5.判断句1)非人哉(“非”为表判断动词)6.省略句1)去后(客)乃至2)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7.写作手法1)陈太丘与友期行:反衬8.主旨情感1)咏雪: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2)陈太丘与友期行: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二、《论语》十二章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复习资料大全[最新]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复习资料大全[最新]
8、倏忽,如拳如豆。倏忽,突然。
二、翻译句子。
1、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公子孙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楼上喝酒。
2、或凭或立,不一状有的靠着,有的立着,形状不一。
3、然数年恒不一见但是这几年总不出现一次。
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1、借孙禹年和他朋友的观察来描写山市的。
2、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诗歌?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只是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3、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4、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
5、蒙辞以军中多务5、吕蒙总是以军中事多来推辞。
三、写出自本课的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刮目相待、
开卷有益
四、回答下列问题:答案
三、回答以下问题答案
1、归纳文章的主旨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2、文多处描述听众的反应,
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课文三次描述听众的反应:一是“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二是“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正坐”与“伸颈”“侧目”对照。“稍稍”是“逐渐”“渐渐”的意思,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三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含直译、答案解析)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含直译、答案解析)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姓名成绩诸葛恪(kè)得驴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兄瑾①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②.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以纸题其面曰:诸葛子瑜。

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

恪续其下曰:“之驴。

”举坐欢笑。

权乃以驴赐恪。

【注解】①瑾:指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

②面长似驴:意为面孔狭长像驴子的面孔。

【补充注释】A.会:聚集,会合。

B.使:让。

C.以:相当于“用、把、拿”.D。

题:书写,题写。

E.益:增加。

F。

因:于是。

G。

听:听从.H。

与:给。

I.举:全部。

J。

坐:同“座",座位。

【译文】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的大儿子。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

一天,孙权大规模聚集大臣们,让人牵一头驴进来,用笔在纸上写了“诸葛子瑜",贴在驴的脸上。

诸葛恪跪下来说:“(我)乞求大王让我用笔增加两个字。

”(孙权)听了就从了他,给(他)笔。

诸葛恪接在上面的字下方写了:“的驴。

”在场的人都笑了。

孙权于是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简析】这是一篇文言文历史故事,说的是诸葛恪如何用他的聪明才智把父亲的窘迫转危为安的故事。

运用了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从侧面衬托出诸葛恪的聪明,可以看出诸葛恪是个才思敏捷、善于应对、聪明机智的人。

【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心烦气躁,换一种方法或方式,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结果.⑴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孙权大会.群臣聚会②以纸题.其面写③因听.与笔听从④举.坐欢笑全⑵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乞请笔益两字(我)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黄香温席昔汉时黄香,江夏①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

每当夏日炎热,则扇父母之帷帐②,令枕席清凉,蚊蚋③远避, 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

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注释】①江夏:古地名,在今湖北境内.②帷帐:帐子。

七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基础训练一、用“/”划分句子朗读停顿的节奏(每句断一处)1.恐前后受其敌2.其一犬坐于前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5.盖以诱敌6.则以钳搏之7.旬日子方皆尽8.岁以大穰9.其虫旧曾有之10.土人谓之傍不肯11.乃以瓦布之12.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13.但逐层布板讫14.盖钉板上下弥束15.人皆伏其精练16.自非亭午夜分17.至于夏水襄陵18.或王命急宣19.其间千二百里20.巴东三峡巫峡长21.猿鸣三声泪沾裳22.故时有物外之趣23.私拟作群鹤舞空24.又留蚊于素帐中25.拔山倒树而来26.何不试之以足27.遂不得履28.其剑自舟中坠于水29.是吾剑之所从坠30.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二、一词多义1.方①方为秋田之害②方两三级2.如①如土中狗蝎②匠师如其言3.以①则以钳搏之②岁以大穰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④可以为师矣⑤是以谓之“文”也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⑧徐喷以烟⑨以虫草为林4.之①又数刀毙之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③久之,目似暝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⑤其虫旧曾有之⑥问塔动之因⑦是吾剑之所从坠⑧至之市⑨心之所向⑩故时有物外之趣5.意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②目似暝,意暇甚6.前①狼不敢前②其一犬坐于前7.敌①恐前后受其敌②盖以诱敌8.盖①盖以诱敌②盖钉板上下弥束③盖一癞蛤蟆也9.止①止有剩骨②一狼得骨止10.乃①屠乃奔倚其下②乃悟前狼假寐11.其①先自度其足②常蹲其身③神游其中④其间千二百里⑤其一犬坐于前⑥择其善者而从之12.度①先自度其足②吾忘持度13.而①而置之其坐②而动如初③拔山倒树而来14.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②自非亭午夜分③六幕相持,自不能动④屠自后断其股15.绝①沿溯阻绝②绝谳多生怪柏③哀转久绝16.为①项为之强②以虫蚁为兽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④方为秋田之害⑤可以为师矣⑥知之为知之17.时①春冬之时②故时有物外之趣③学而时习之④有时朝发白帝18.于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于土墙凹凸处③何有于我哉19.故①温故而知新②故时有物外之趣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0.三①巴东三峡巫峡长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1.从①一狼仍从②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③择其善者而从之22.向①心之所向②眈眈相向23.驱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②鞭数十,驱之别院24.持①弛担持刀②六幕相持25.遂①遂不得履②塔遂定二、词类活用1.鞭.数十 2.虽乘奔.御风 3.空谷传响. 4. 则素湍.绿潭 5.人履.其板6.便实钉.之 7.便实.钉之 8.人履.其板 9.其一犬.坐于前 10.一狼洞.其中1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2.止增笑.耳 13.不耻.下问三、古今异义1.宁信度,无自信..也 2.是.吾剑之所从坠 3.良.多趣味4.岁.以大穰 5.人皆伏其精练.. 6.可以..为师矣7.屠自后断其股. 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四、通假字1.止有剩骨 2.不亦说乎 3.诲女知之乎4.人皆伏其精练 5.略无阙处 6.项为之强7.而置之其坐 8.反归取之 9.以土砾凸者为邱五、常用实词1.缀.行甚远 2.担中肉尽.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4.屠大窘. 5.恐.前后受其敌 6.顾.野有麦场7.苫蔽..成丘 8.屠乃奔倚.其下 9.弛.担持刀10.一狼径.去. 11.目似暝. 12.意暇.甚13.屠暴.起 14.乃悟前狼假寐. 15.狼亦黠.矣1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7.人不知而不愠. 18.学而不思则罔.19.思而不学则殆. 20.默而知.之 21.学而不厌.22.择其善者..而从之 23.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24.乃以瓦布.之 25.贻.以金钗 26.但逐层布板讫.27.但.逐层布板讫 28.六幕相联. 29.略无..阙处30.重岩叠嶂. 31.不见曦.月 32.至于夏水襄.陵33.沿溯..阻绝 34.或王命急宣. 35.不以疾.也36.飞漱.其间 37.每至晴初霜旦. 38.林寒涧肃.39.属引..凄异 40.千里共婵娟.. 41.私拟.作群鹤舞空42.徐.喷以烟 43.鹤唳.云端 44.而置.之其坐45.而忘操.之 46.市罢. 47.楚人有涉.江者48.遽契..其舟 49.是吾剑之所从坠. 50.不亦惑.乎六、补充解释1.缀行甚.远 2.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3.乃.悟前狼假寐4.而顷刻..两毙 5.止增笑耳. 6.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7.虽.乘奔御风 8.及.反,市罢 9.宁.信度,无自信也10.怡然.自得 11.素湍绿潭七、句子翻译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最新七至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知识点及专项练习及答案汇编

最新七至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知识点及专项练习及答案汇编

最新七至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知识点及专项练习汇编(含答案解析)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知识点汇编七上语文古诗词诵读观沧海三国魏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

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

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2、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何种修辞?有何表达效果?答:运用了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到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诗歌为何选取“杨花”“子规”来写?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他总是悲哀凄惨的啼叫着,暗写诗人的悲痛之情。

诗人选取“杨花”、“子规”,渲染了伤感的氛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3、从修辞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考点梳理训练附解析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考点梳理训练附解析

统编教材文言文分册梳理训练七年级(上)第1篇咏雪南朝·刘义庆知识梳理重点字词句归纳1.重点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集:(2)俄而..雪骤.俄而:骤:(3)公欣然..曰欣然:【F】(4)撒盐空中差.可拟.差:拟:(5)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因:2.重点虚词与.儿女讲论文义3.重点句子翻译(1)白雪纷纷何所似?(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第2篇陈太丘与友期行南朝·刘义庆知识梳理重点字词句归纳1. 重点实词(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2)过中不至.至:【F】(3)太丘舍去..舍:去:(4)门外戏.戏:【F】(5)待.君久不至待:【F】(6)相委.而去委:(7)友人惭.惭:【F】(8)下车引.之引:(9)元方入门不顾.顾:2. 重点虚词(1)去后乃.至(2)相委而.去(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3. 重点句子翻译(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第3篇《论语》十二章(2011课标) 考情搜索: 2014年与《孔子世家赞》对比考查。

曲肱(ɡōn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宁愿贫贱而坚守“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在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第九章:讲学习的态度,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和优点的人,也往往是善于学习的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

”(《子罕》)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第十章: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完整版)初一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

完整版)初一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

完整版)初一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导语: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需要诵读古代诗词,通过积累、感悟和运用来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评价学生对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的掌握情况,主要考查学生记忆和积累的过程,以及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词的大意。

考点分析:文言文的考题主要基于课标要求,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与理解、鉴赏与评价。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多选自浅显易懂的课外文言文。

考点通常包括文言朗读与节奏、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文言翻译、内容理解、思想情感和迁移理解。

在诗歌鉴赏方面,常见考点包括理解内涵、感知形象、探究情感、品味语言和分析技巧。

备考方法:从近几年的中考情况来看,古诗文阅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没有形成迁移能力,不能学以致用;没有正确理解材料内容,不能准确概括文意;没有理解诗词一般规律,缺失品读诗词的方法;没有理解人物内涵,不能准确进行评价。

针对这些问题,同学们平时在研究文言文时要做到以下几点:夯实基础,厚积薄发;梳理归纳,注重迁移;掌握规律,准确评价;发散思维,联系实际。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重点。

文言实词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

通假字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表示古人在书写时本有其字未用,却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

一词多义是指在文言文的不同语境中,同一个词会产生不同的意义。

古今异义是指文言文中一些词的古义与今义存在很大的差异。

词类活用是指文言文中的词类变化和活用规律。

古汉语的词类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某些词语会产生新的意义。

例如,“无案牍之劳形”中的“劳”表示“使…感到劳累”,是使动用法。

另外,“固以怪之矣”中的“怪”表示“对…感到奇怪”,是意动用法。

还有一些名词或形容词会被活用成动词,例如“鞭数十,驱之别院”中的“鞭”是“鞭打”的意思,“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尽”表示“吃完”。

此外,名词还可以被活用成状语,例如“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表示“像狗一样”,在动词“坐”的前面做状语。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过关训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原卷版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过关训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原卷版

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论语〉十二章》(过关训练)(解析版)知识卡片文言文阅读之★[知识梳理]强化两个意识:一是语境意识,即根据语境灵活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整体翻译。

二是分点意识,切忌笼统应付,应当注意逐一落实。

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技巧点拨]文言文翻译的10点方法:1、留(原词保留):像古汉语中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官名、朝代名、度量衡单位等词语,译时均可保留原词,不必翻译。

2换(古今词代替)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如:①吾本布衣,汝亦黎民。

这里“吾”“汝”直接换为“我”“你”;“布衣”“黎民”换为“百姓”即可。

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这里“而”“翁”“汝”应分别换成“你”“爹”“你”。

3 对(对应翻译):主要包括通假字要解释为对应的通假本词的意义:一般词语最好翻译为一个包含此语素的现代汉语常用词语等。

例如:①商君佐之。

这里的“佐”翻译为“辅佐”较好,帮助,辅助也可。

②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这里的“游”翻译为“游玩”较好。

4、转(转词意译):文言文中有一些习惯用语(如“下车”),运用比喻、借代(“秋毫”)等修辞用语,形象描绘的词语(“乞骸骨”、“山陵崩”)等,要根据语境转换词语,意译。

①上书乞骸骨:上书请求退休,回家养老。

②一旦山陵崩:万一有意外(有个三长两短,有个好歹)③刎颈之交:成为能以生死相托的朋友。

④世无孔子:当世没有像孔子那样的智慧贤人。

5 调(调整语序):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语后置)以及固定句式翻译时要调整过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一.导语:课标定位1.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评价学生对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掌握情况,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词大意。

”2.能正确理解诗词的内容,理解与作品关联的背景资料,概括诗词曲的大意,感知诗词的艺术形象,理解诗词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品析千古佳句。

二.考点分析文言文的命题主要依据课标要求,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与理解、鉴赏与评价。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多选自浅显易懂的的课外文言文。

考点通常有:1.文言朗读与节奏。

2.文言实词。

3.文言虚词。

4.文言句式。

5.文言翻译。

6.内容理解。

7.思想情感。

8.迁移理解。

1.理解内涵。

2.感知形象。

3.探究情感。

4.品味语言。

5.分析技巧。

三.备考方法从近几年中考情况来看,古诗文阅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没有形成迁移能力,不能学以致用。

2.没有正确理解材料内容,不能准确概括文意。

3.没有理解诗词一般规律,缺失品读诗词的方法。

4.没有理解人物内涵,不能准确进行评价。

针对上面所存在的问题,同学们平时在学习文言文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2.梳理归纳,注重迁移。

3.掌握规律,准确评价。

4.发散思维,联系实际。

四.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1.文言实词:⑴通假字⑵一词多义⑶古今异义⑷词类活用⑴通假字:古汉语中的通假字是一种较特殊的语言现象。

通假又叫“通借”或“假借”,是古人书写时本有其字而未用,却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现象。

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代替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

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被”同“披”,意思是穿着。

⑵.一词多义:在文言文的不同语境中,同一个词会产生不同的意义,这种现象被称作一词多义。

如“寻向所志”的“寻”是“寻找”;“寻病终”的“寻”是“不久”。

⑶.古今异义:文言文中有些词的古义与今义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古今意义有别﹙古今异义﹚。

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和“绝境”都是古今意义有别的词。

“妻子”古义是“妻子儿女”,今义是“男人的配偶”;“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走投无路的境地”。

⑷.词类的活用:古汉语中,有些词语在某种特殊的语境中,在它本来意义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个新的意义,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①使动用法。

如“无案牍之劳形”中的“劳”意思是“使……感到劳累”。

②意动用法。

如“固以怪之矣”中的“怪”意思是“对……感到奇怪”。

③名词活用作动词。

如“鞭数十,驱之别院”中的“鞭”是“鞭打”。

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如“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尽”意思是“吃完”。

⑤名词活用做状语。

如“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意思是“像狗一样”,在动词“坐”的前面做状语。

2.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绝大多数没有明确含义,只能和实词连用的词。

初中阶段,应重点掌握“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等13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其中常见的是以下几个虚词“之、其、而、以、为、于、乎、焉”等。

常见意义及作用见下:(1)以:可译为“凭借、因为、用来、来、用、把、以致、相当于‘而’、认为、如”。

(2)之:主要作用是助词、代词、介词。

(3)其:主要作用是代词,指代的内容要视具体语境而定。

(4)而:主要作用是表示顺承、并列、转折、修饰。

(5)为:用作动词的基本词意是“做”,其它意思视具体语境改变;用作介词时译为“为了”。

(6)于:可译为“对、对于、从、在、到、向、比、给”。

(7)乎:可译为“呼、吗、于、对”。

(8)焉:主要作用有语气词,代词、兼词。

初中阶段常考的文言虚词,主要有如下几种作用:①起指代作用。

如“之”“其”;②起组合作用。

如“以”“为”;③起连接作用。

如“而”“则”;④起语气助词作用。

如“也”“焉”“乎”“矣”。

3.文言句式常见的文言句式有:⑴判断句⑵倒装句⑶省略句⑷被动句⑴判断句常见的几种形式①……者,……也。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也。

例“环滁皆山也。

”③……者也。

例“莲,花之君子者也。

”④……者……⑵倒装句①主谓倒装。

例句:如鸣佩环。

②宾语前置。

例句:会宾客大宴。

宋何罪之有。

③定语后置。

例句:马之千里者。

④状语后置。

例句:又七年,还自扬州。

⑶省略句①省略主语。

例句:﹙﹚便要还家。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省略谓语。

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③省略宾语。

例句: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④省略介词“于”。

例句:北饮﹙﹚大泽⑷被动句被动句就是受动者作主语,施动者作谓语的句子。

例。

山峦为晴雪所洗。

帝感其诚。

文言文译句的基本要求一、文言文字词的复习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要结合语境理解词义,通过比较归纳,找出记忆的相关规律。

课内的字词意思掌握是为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作最基本的准备。

②一般的句子要求直译,且不能有漏译、误译,只有互文的句子意译。

②译句要考虑到句式特点,判断句翻译时要加判断词“是”,省略句翻译时,要将省略的成分补上,且加上﹙﹚,被动句翻译时要加“被”字,倒装句翻译时要让译句符合现代汉语语言表达习惯二、文言直译的方法——“九字法”(一)针对实词(1) 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 (2) 译。

译出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活用现象和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3) 意。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例(二)针对虚词(4) 删。

删去不译的词,例如:(三)针对实词和虚词(5)换。

在翻译时应把文言词换成现代词,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例如:(6) 选。

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文言文翻译的难点,例如:)(四)针对文言句式ﻫ(7) 补。

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主要是省略句式、内容缺省、例如:(8) 调。

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

(主要针对倒装句式: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例如:(9)固。

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文言文断句的复习答题方法(断句的规律)文言文的朗诵节奏一般按意义划分,以不破句为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按词语断例:浮光/跃金,静影/沉壁2、主谓之间断句。

例:潭中鱼/可百许头。

3、发语词后停顿。

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4、句首表连接的词后停顿。

例: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5、介词前停顿。

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方法总结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

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

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

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

一般来说,作者通过短小的文言语段,记叙一件事,表达一个中心或一种哲理。

所以我们了解了全文的内容后,还要进一步思考作者蕴藏在文章里的写作意图。

有时作者将主旨蕴藏在叙事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就要思考事件的含意;有时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时发表议论,直抒胸臆,以此来揭示文章的中心,我们也要倍加注意。

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作者将自己的写作意图蕴藏在叙事和写景中,直到文尾,才卒章显旨,赞颂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旷达胸襟,勉励自己和朋友以天下为己任,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课外文言文训练(一) 害群之马黄帝将见①大(taì)隗(wěi)②乎具茨③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④焉,曰:“若⑤知具茨之山乎?”曰:“然⑥。

”“若知大隗之所存⑦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⑧小童!非徒⑨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⑩。

”小童辞⑾。

黄帝又问。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⑿?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黄帝再拜稽(qǐ)首⒀,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①见:拜访。

②大隗:传说中的神名。

③具茨:山名,在荥阳密县(今河南省密县)。

④涂:同“途”。

即路。

⑤若:你。

⑥然:是的。

表应答。

⑦所存:所在的地方。

⑧异哉:了不起啊。

异:不寻常。

⑨非徒:不但,不只。

⑩为天下:治理天下。

⑾辞:谢绝。

⑿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这与牧马还有什么两样吗?奚,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