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导论
2019年《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的辅导资料
2019年《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的辅导资料第一讲:导论文化概念的多重含义往往使人们对文化的理解产生分歧,一般来说,人们对文化的理解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主张文化是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化观。
穆勒米埃尔认为:“文化包括知识、能力、习惯、生活以及物质上与精神上的种种进步与成绩。
换句话说,就是人类入世以来所有的努力与结果。
”(注:转引自曹锡仁:《中西文化比较导论》,4页,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维斯拉认为:“历史以及社会科学,把所有人们的种种生活方式称作文化。
”(注:转引自[日]石川荣吉:《现代文化人类学》,5页,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
)另一位美国人类学家拉尔夫·林顿也持这种观点:“文化指的是任何社会的全部生活方式……没有无文化的社会,甚至没有无文化的个人。
每个社会,无论它的文化多么简陋,总有一种文化。
从个人跻身于一种或几种文化的意义上看,每个人都是有文化的人。
”(注:[美]拉尔夫·林顿:《个性的文化背景》,见[美]C.恩伯:《文化的变异》,29页,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我国文化学家梁漱溟认为:“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
……文化之本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
”(《中国文化要义》)著名学者钱穆亦主张:“文化即是人类生活的大整体,汇集起人类生活之全体即是‘文化’。
”(《文化与生活》)《大英百科全书》则标明文化概念应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一般性”的定义,即文化等同于“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第二类是多元的相对的文化概念:“文化是一种渊源于历史的生活结构的体系,这种体系往往为集团的成员所共有”,它包括这一集团的“语言、传统、习惯和制度,包括有激励作用的思想、信仰和价值,以及它们在物质工具和制造物中的体现”。
这两种定义虽哲学基点不同,但都主张一种涵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总体的大文化观。
文化概念的第二个层次主张文化应主要指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而不包括物质生产及其器物性、实体性成果。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课件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A
仁爱思想
中国文化强调仁爱思想,即关爱他人、尊重生 命、热爱和平。这种思想体现在儒家文化中, 如孔子的“仁爱”思想。
中和思想
中国文化注重中和思想,即追求和谐、平 衡、中道。这种思想体现在道家文化中, 如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B
C
礼制观念
中国文化重视礼制观念,即注重礼仪、规矩、 秩序。这种观念体现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和社会生活中,如周礼的制定和实施。
着不同的服饰,以示尊重和礼貌。
03
服饰变迁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服饰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从古代的传统服饰到
近代的中西合璧,再到现代的多元化服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和创
新精神。
建筑文化
传统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注重建筑的空间布局和层次 感。同时,建筑的装饰也十分精美,包括雕刻、绘画等多 种艺术形式。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传播
01
中国文化“走出去” 战略
积极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通 过文化交流、文化贸易等方式, 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02
跨文化交流与对话
加强与世界其他文化的交流与对 话,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包容 性的发展。
03
中国文化产业的国 际化发展
推动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打造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和产 品。
因果报应
佛教思想认为世间万物皆有因果报应,人们应该行善积德,避免恶行以免受报应。
涅槃解脱
佛教思想追求涅槃解脱,即通过修行达到超越生死轮回的境界,实现真正的自由和解脱。
05 中国文化的艺术层面
书法与绘画
书法艺术
介绍书法的起源、发展、流派和特点,以及重要的书法作品和书 法家。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中国文化形成的自然与社会条件 一、中国文化形成与存在的基础 1、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形成
•复杂的地理条件与中国文化的多样化
•优越封闭的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完整与独立
2、人种因素
3、经济与生产方式
•农耕与游牧两种经济类型 •以农业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
二、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专制制度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 之中
第三讲: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一、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产生和中国历史的演进是同步的。中 国文化的“人文”精神萌芽很早。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特征:尊重人的价值。 尊重生命的价值、尊重头脑的价值(科学)、尊重灵魄(宗教 )的价值。德、智、体全面发展。 1.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谐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最高境 界。重视自然的和谐、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做人做事和为贵,恰到好处,为人坚持原则 以能团结和谐。 2.以人为本:以民为本、重人伦远鬼神。民为重、社稷次之、 君为轻。 3、肯定个体与心性向善、完美人格的培养:以德性修养为安 身立命之本,重视道德自觉和人格的完美、强调道德在社会、 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四讲
伏羲、炎黄时代与中国文化的开端
一、中国人文的始祖——伏羲炎黄三皇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炎帝和黄帝是传说时代的人物 。传说史料讲述的哪个时代称为古史的传说时代,相当于民 族于民族社会后期或相当于新后器时代晚期。按照世系推断 ,伏羲生活的时代距今在6000年前,炎帝生活的时代在距今 5500年前,而黄帝生活的时代在距今5000年前。 伏羲也叫太昊氏,据唐司马贞的《史记索引》记载有四点 贡献:八卦、文字、婚姻制度、捕鱼用的罟和打猎用的网。 炎帝的最大功绩是发展了原始农业,所以叫神农氏、另一个 功绩是发展了医药。黄帝又叫轩辕氏,部落的发明很多,几 乎遍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文字、 衣冠和若干社会制度的发明。这些发明使得中国文化从物质 文明延伸到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巨 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文化概论绪论》课件
文化与文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明 是指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 和,而文化则更强调民族的信仰、价 值观和行为方式。
特性
多元一体
中国文化虽然以汉族文化为主体 ,但也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如满族、蒙古族、藏族等,形成
了多元一体的格局。
博大精深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涵 盖了哲学、艺术、文学、历史等多 个领域,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
面临的挑战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击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如 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和弘扬中国文化成为一个重要挑战。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习俗、艺术形式等面临消失的风险,如 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成为一大挑战。
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需求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文化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发展,以满 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0世纪初
新文化运动兴起,提倡科学、 民主和文学改良。
20世纪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 义文化成为主流。
现代文化
总结词
现代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呈现出多元化和开放 性的特点,与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逐渐增强,与世界文化的 交流和融合成为趋势。
新世纪以来
网络文化和流行文化逐渐兴起,如网络小说、网络视 频等。
《中国文化概论绪论 》ppt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中国文化的定义与特性 • 中国文化的历史演变 • 中国文化的核心元素 • 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 • 中国文化的未来展望
01
中国文化的定义与 特性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讲义
中国文化概论目录第一讲导论第二讲炎黄时代的中国文化的开端第三讲传统文化的灵魂——中国哲学第四讲伦理道德的人文文化第五讲中国古代宗教的主体——佛教与道德第六讲中国文物与艺术精品第七讲中国饮食与医药、养生文化第八讲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第九讲中国文化的摇篮——学校与教育第十讲挑战与机遇第一讲导论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旨在介绍中国文化概况的课程。
学习这门课程,其目的就是要认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的内容,了解传统文化,思考与评价其价值,同时展望其未来命运。
1.文化的概论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合。
2.中国文化的结构与层次本课程是以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介绍中国文化的概况的一门课程,要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及其精神,必须从理论的角度,结合中国文化的实际来观察和思考。
这样才能不为众多的文化现象所感;也才能不把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抽象化,而只剩下理论的条文。
中国文化包含非常丰富,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
但文化学是有其同性,这也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p.2 —p.3)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产生和中国历史的演进是同步的。
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萌芽很早。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特征: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主张人通过自身修养的学习,成为高尚的人,有理想的人。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负面价值的估价与评说。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既存在于观念文化,也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二、中国文化的“自然”精神(p.3 —p.4)中国文化的创造有其物质基础,而在古代中国,这个物质基础就是农耕生产方式。
中国文化的“自然”精神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力求与自然合谐的行为。
三、中国文化的“奇偶”精神(p.4 —p.5)中国人在农耕的实践中,创造了“阴”、“阳”两个中国文化范畴,又在数字计称方面归纳出“奇”与“偶”的概念。
“奇偶”变纶形成了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特征。
四、中国文化的“会通”精神(p.5 —p.6)中国文化不是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变化。
(完整版)中国文化概论·绪论·第一节
五色成文而不乱。 引申出包括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各 种典章制度和礼乐制度,如伏羲始作卦、造 书契, “由是文籍生焉” 。还指事物的各种特征,与“质”、“实”相对, 如《论语·庸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还指有关人的品质,诸如美德和善行,如郑玄注《礼记·乐记》云:“文 犹美也,善也。 ”
一、文化的含义 (一)生活中对文化的理解
1.人们接受教育的程度; 2.道德、伦理、修养等个人质素; 3.语言文字、思想学术、文学艺术,以及 各种出版物。
网民受教育程度调查示意图
(二)典籍中关于文化的解读
在古代,文化两个字本是单独使用的。
文 最初指动物身上的纹理,器物上的
纹样,也指各种事物的颜色混杂在一起。 许慎《说文》:错画也,象交文;
物质文化当中包含了精神的成分
对文化的分层理解
第三个层次:高雅的文学艺术 沿袭了传统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文化的直观理解,即把文化理解
为以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等为主的艺术文化,是人类“更高雅、更 令人心旷神怡的那一部分生活方式”,是“弹钢琴谈论勃朗宁的诗”那一 类内容,或者就是曲高和寡式的阳春白雪。
韩熙载夜宴图
周文王姬昌
从自然的纹理中,逐渐引申、演化出自然规律, 从纹理一样繁富的人际关系中,可以找出教化人群的 规律。
汉代史学家刘向造像
(三)中外学者对于文化的解读
内蒙古海拉尔出土的石器
在西方,Culture的早期意 思和汉语相近,源于拉丁语 Cultura,含有耕作、垦殖、育 种之义,后来泛指农业和园艺。
对文化的分层理解
第一个层次:人类所有的文明成果 主张文化是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
中国文化概论导论
狭义的文化(小文化), 排除广义文化概念中的物质性 部分,将文化限定在人类精神 活动及其结果方面,包括知识、 信仰、艺术、道德、教养、人 格、法律、习俗等。
二、何为“中国文化”
1,华夏与中国
汉族古称华夏族,建国于 黄河流域,自认为居天下之中 央,故称中国,而将周边地区 称为四方。
2,商周文化:华夏文明的曙光
无用之用
导
论
文化 / 中国文化
一、何为“文化”
1,说“文”谈“化”
文:各色交错的纹理 化:改易、生成、造化
《周易》:“物相杂,故曰
文。” 《礼记》:“五色成文而不 乱。” 《说文解字》:“文,错画也, 象交文。”
《庄子》:“化而为鸟,其名
曰鹏。” 《周易》:“男女构精,万物 化生。” 《礼记》:“可以赞天地之化 育。”
本 课 程 阅 读 书 目
一、指定教材
李建中主编:
《中国文化概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二、指定参考书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纲》,北京语言文 化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李建中:《中国文化与文论经典讲演录》,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李建中主编:《中国传统文化人格丛书》 (共六种),东方出版社2009年版
修其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
恭、子孝) 亲其九族(父族四,母族三,妻族 二)
道德学说成为众学科的出发点和归宿 政治学:道德评判 文学:文以载道(韩愈) 史学:寓褒贬,别善恶 教育:首孝悌,次见闻(《三字 经》);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 哲学:舍人生哲学外无学问,舍人格 主义外无人生哲学。(梁启超)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二、中国文化的自强不息“斗争”精神: 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
1、与自然斗争。中国文化的创造有其物质基础,而在 古代中国,这个物质基础就是农耕生产方式。中国神话 传说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后 羿射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鲧禹治水、夸父逐日等 。 2 不畏强暴、坚持真理与正义。孟子、屈原、司马迁 。岳飞、文天祥。历代明君帝王的励精图治进取精神 3推陈出新的改革精神。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变法到我们 现在的改革精神。
第四讲
伏羲、炎黄时代与中国文化的开端
一、中国人文的始祖——伏羲炎黄三皇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炎帝和黄帝是传说时代的人物 。传说史料讲述的哪个时代称为古史的传说时代,相当于民 族于民族社会后期或相当于新后器时代晚期。按照世系推断 ,伏羲生活的时代距今在6000年前,炎帝生活的时代在距今 5500年前,而黄帝生活的时代在距今5000年前。 伏羲也叫太昊氏,据唐司马贞的《史记索引》记载有四点 贡献:八卦、文字、婚姻制度、捕鱼用的罟和打猎用的网。 炎帝的最大功绩是发展了原始农业,所以叫神农氏、另一个 功绩是发展了医药。黄帝又叫轩辕氏,部落的发明很多,几 乎遍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文字、 衣冠和若干社会制度的发明。这些发明使得中国文化从物质 文明延伸到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巨 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文化概论
如果你还在寻找精美的PPT?如果你还在找寻精彩的多媒 体素材?如果你还在琢磨精心的简历?你可以选择发布 任务,欢迎点此进入发布任务获得精彩资源。
课程说明
第一部分: 第一讲:课程综述 l 第二讲:导论 l 第三讲:中国文化的精神 l 第四讲:伏羲炎黄时代的中国文化的开端 l 第五讲:传统文化的灵魂——中国哲学 l 第六讲: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宗教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古代散文
03
从先秦诸子散文到唐宋八大家,古代散文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
地位。
古代小说与戏曲
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代表了 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高成就。
古代戏曲
包括元杂剧、明清传奇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说与戏曲的艺术特色
通过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戏剧冲突等手法,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 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婚礼习俗
包括提亲、订婚、迎亲、拜堂、入洞房等步骤,以及哭嫁、闹洞 房等特殊习俗。
丧葬习俗
包括停尸、报丧、守灵、出殡、下葬等步骤,以及做七、周年祭 等特殊习俗。
生育习俗
包括催生、报喜、洗三朝、满月酒等步骤,以及抓周、取名等特 殊习俗。
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
蒙古族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摔跤、赛马和射箭是那达慕大会的固定项目。
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
书法艺术
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艺术, 包括篆书、隶书、楷书、 行书、草书等五种书体。
绘画艺术
中国画以线条为造型的主 要手段,讲究用笔用墨, 注重意境的营造。
音乐艺术
中国传统音乐以五声音阶 为基础,注重旋律的优美 和节奏的和谐,具有鲜明 的民族特色。
05
CATALOGUE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 件
CATALOGUE
目 录
• 中国文化概述 • 中国语言文字 • 中国哲学思想 • 中国文学艺术 •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 • 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 • 中国饮食文化
01
CATALOGUE
中国文化概述
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 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 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 观念等的总和。
中国文化导论知识点一
中国文化导论知识点引论中国文化概论1“文化”,在我国传统的用法上指的是“文治教化”,与“武功”对举,也就是礼乐和典章制度等等2英国学者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将它定义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3文化的结构分为四个层次:(1)物质文化层:最表层的是物态层面的文化,或称“器物文化”,指的是物质形态所表现的物质生产生活及其产品的总和,包括人类加工创制的各种器具。
(2)制度文化层:指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规范人们行为、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包括制度、法律、礼仪、习俗和机构组织等等(3)行为文化层:指人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长成的文学艺术作品4当代美国学者爱德华.希尔斯指出,文化是围绕人类的不同活动领域而形成的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是一种对社会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的文化力量;同时也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创造性想象的积淀,它包括物质产品、思想观念、惯例和制度。
它使代与代之间、不同历史阶段之间保持了某种连续性和同一性,构成了一个社会创造与再创造自己文化密码、并且给人类生存带来了秩序与意义。
5轴心时代:是由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提出,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称为世界历史的“轴心时代”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出现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这个时期的特征:动荡和开放动荡:产生了碰撞,产生了思想,思想又在动荡中成熟开放:那个年代,没有人会特别约束思想家的口舌,而且那个年代的政治家也是卓越的思想家,上行下效的力是无可比拟的6农耕经济优点:1农业经济对民族心理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勤劳务实的民族性格,重实际而黜玄想缺点:1偏重实惠与眼前利益,限制了生产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急功近利,追求即时利益。
2不像西方文化那样追求冒险与刺激,不愿意接触外界,接受新事物,习惯周而复始的生活7宗法社会(1)中国古代,人们称为“宗法社会”。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全文
黄海、东海暨朝鲜半岛中北部,北逾阴山,西至中亚,西南至 高黎贡山、哀牢山,南至越南中部和南海。著名的丝绸之路就 是这个时候开通的,它的重要意义就是加强了中国和中亚、西 亚和欧洲的交往。东汉时期,因为北方的匈奴南侵,疆域缩小。 势力范围不如西汉,辖境内缩主要是因为弃守朔方郡。
第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
的影响:
首先,我国的地理环境有强 烈的地域性,不同地区的人 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 想观念。
其次,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 播也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 国的不同地区所受到的外来 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 同。
第四,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 的影响:
首先,我们应当承认我国的地势是比较封 闭的。
第二节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1 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2 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3 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4 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第二节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 与影响
第一,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 础,同时也是人类产生意识或精神的基础。 愈是远古,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大。
(1)夏朝:夏朝的疆域,以黄河、长江为主, 以今河南西部为中心,
西起山西南部,东至今河
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
处,南接湖北、北到河北。
(2)商朝:其疆域与夏朝相似。商代对中国 文化最大的贡献是使用文字
(3)周朝:其统治范围包括进黄河、长江流 域和东北华东大部。周朝在中国文化上最大 贡献、是灿烂的青铜文化。
7、唐朝:唐帝国是一个空前强盛的封建帝国, 唐朝全盛时,疆 域东到大海,南到 南海诸岛,西到巴尔客 什湖,东北抵达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一带。(北界 包括今俄罗斯的一部分,南界包括越南北部,西界 包括乌滋别克斯坦的咸湖,号称唐大帝国。唐以后 至宋代中国的疆域有所缩减。唐大帝国的文化十分 繁荣,主要成就是艺术。
《中国文化导论》课件
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文化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与魅 力
中国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 地位
中国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 的贡献
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 现实意义
中国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歌赋:古代音乐与文学的结 合,包括歌曲、赋诗等多种 形式
代表作品:《诗经》、《楚 辞》、《唐诗宋词》等
特点: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语言优美
书法艺术
起源与发展:简要介绍书 法的起源、演变过程及各 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代表人 物和作品
特点与风格:阐述书法的 特点,如笔法、结构、章 法等,并介绍不同书法流 派和风格
《中国文化导 论》PPT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PPT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课件介绍
03
中国文化概述
04
中国古代思想Βιβλιοθήκη 化05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06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01
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02
课件介绍
章节副标题
课件背景
课件的定位和目标
课件的特点和亮点
课件的内容和结构 课件的适用对象和使用方法
中国文化的定义
狭义:指中华民族所创造的 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
广义:指中国历史长河中所 有文化现象的总和
特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兼容并蓄
内容:思想、道德、艺术、 科技等方面的成果
中国文化的历史演变
添加标题
原始文化:包括原 始宗教、神话传说 等
添加标题
中国文化概论--思维导图
中国文化概论--思维导图●绪论●一、“文化”的界定●1、“文化”名称的来源●2、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定义●3、各种与文化相关概念的正名●二、民族文化、国别文化与两个文化层面●1、民族文化与国别文化●2、两个文化层面●三、文化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传统●1、文化发展的历史阶段●2、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3、文化遗产●四、“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基本内容●1、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性质●2、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开设的目的和任务●3、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中国文化地理背景●第一节中国文化赖以生存的地理条件●一、地理与人群分布●1、历史上人群分布●2、中国地理整体性特征●3、数千年来的气候变迁与饥荒灾病情况●二、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诸多影响●1、广大地域影响中国文明的道路和文化发展的方向●2、广大地域形成的“大一统”观念●3、地缘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三、广阔的地理舞台与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多样分布●一、大地域与地域文化形成的因素●1、众多地理条件相对独立的区域●2、构成区域文化的几个因素●二、古代一些重要区域文化概说●三、地域文化对统一文化的作用●第三节古代开发利用自然的文化得失●一、古代保护自然方面的作为●二、古代利用改造自然方面的成就●三、古代改造自然的一些失误●第二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第一节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一、中国文化的多元发生●1、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2、多元的文化发生●二、传说时代的文化线索●三、夏、商、周:族群代兴历史的结束与统一化文明进程的开始●1、尚忠的夏文化●2、商代文化的宗教特征●3、西周:统一文化历程的开始●四、春秋战国:文化观念的原创时代●第二节秦汉:统一王朝政治下的文化演变●一、边疆的开拓与文明的同步发展●1、经略南方●2、对匈奴的战争及开通西域●3、边地民族的内附●二、王朝政治的新格局●1、郡县制的确立●2、中央集权制●3、官员选拔的文化标准●三、重农主义的基本国策●1、小农的黄金时代●2、重本抑末的内涵●四、两汉经学的历史、文化功能●1、汉武帝的“独尊儒术”●2、经学与王莽新政●3、一个阶层的养成●第三节魏晋南北朝:中国文化在曲折中的前进●一、西晋灭亡引起的变动●1、西晋灭亡的文化缘由●2、永嘉之乱引发的历史变动●3、南朝土族的文化作为●二、开发江南●三、佛教的传播●四、民族大融合●第四节隋唐两宋: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一、开放的立国精神及唐对宋的决定性影响●1、隋唐政治制度概况●2、北方文化背景与唐朝开国●(1)尚武精神●(2)开放的民族政策●(3)崇佛教与重诗文●3、唐代边疆政策对北宋的决定性影响●二、唐宋间社会文化的变革●1、两税法实施的关键作用●2、唐宋之际社会的变革及经济文化的高涨●3、社会经济的高涨与文化现象的更新●三、民族传统复归下士大夫的文化振作●第五节元明清:中国文化的衰变期●一、元朝统一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元朝统一及民族融合●2、世界性的文化交流●3、元朝政治在经济上的负面作用●二、东西方的相遇与明清两代的立国精神●1、东西方的相遇●2、明清两朝立国观念●3、重农主义下的政治与经济●三、元明清三朝的文化政策与知识阶层的文化活动●1、元朝时期的文人●2、明代文人的正统与非正统●3、清朝的学术状况●第三章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第一节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文化●一、以农耕生产为主的自然经济的发展●(一)农耕知识系统●(二)农耕灌溉系统●(三)农具应用系统●(四)农书流通系统●二、传统手工业与商业活动●(一)传统手工业●(二)传统商业活动●1、传统商贸的四种模式●2、传统商业活动的类别●3、传统商业文化符号●三、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特征●(一)天时、地利、人和的重农经验●(二)以工补农,以商求富的农民心理●(三)精打细算,知足节用的务农传统●第二节中国传统的日常生活文化●一、传统日常生活的结构与分类●(一)传统服饰文化的结构与分类●1、自然环境中的服饰文化●2、人文范围内的服饰文化●(二)传统饮食文化的结构与分类●1、饮食烹饪技术和传承●2、传统饮食文化观念●3、饮食文化的群体实践●(三)传统建筑文化的结构与分类●1、居住方式●2、居住仪式●(四)传统交通文化的结构与分类●1、交通设施●2、运输工具●3、旅行观念●二、传统日常生活的基本观念●(一)传统日常生活的家庭单元●1、家庭●2、中国家庭管理的文化要素●(二)传统日常生活的文化要素●1、血缘社会的礼俗美德●2、人情社会的公益传统●3、耕读社会的奋斗精神●第三节中国传统的技术文化●一、传统天文物理知识与手工行业知识●(一)传统天文知识●(二)传统算学知识●(三)传统手工行业知识●二、传统中医药学的知识系统与文化描述●(一)传统中医药学的知识系统●(二)传统中医药学的文化描述●1、腑脏学说●2、经脉学说●3、针灸学说●三、中国传统技术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一)中国传统技术的历史地位●(二)中国传统技术的文化价值●第四章传统中国的制度文化●第一节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一、宗法制与君主专制制度●1、宗法制的产生及其特点●2、君主专制制度●宗法观念对国家政治结构的渗透●二、科举制对传统文化的培育与桎梏●1、科举制培育与维系了传统文化●2、科举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与局限●三、法律制度与社会伦理秩序的保障●第二节中国社会传统的礼俗约规●一、传统礼俗规约的起源及其特点●(一)传统礼俗规约的起源与礼俗的变化●(二)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二、传统社会礼俗规约的层位表现●(一)皇家贵族礼制的严整性●(二)庶族平民礼俗的规范性●(1)岁时礼俗的伦理性●(2)人生礼俗的家族性●(3)家训族规的礼俗教育与礼俗规范●第五章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第一节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一)“天人合一”的含义及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几种观点●(二)“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二、中庸之道的价值观●(一)“中庸”意为“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典法”●(二)“中和”意为“经过对两端的调整而达到和谐”●三、“知行合一”的实践观●(一)孔子、荀子、朱熹、王阳明、王夫之的“知行”观●(二)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特点●第二节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一‘、中国古代的原始宗教●(一)上帝崇拜●(二)鬼魂崇拜●(三)祖先崇拜●(四)前兆迷信和占卜●(五)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社会作用●二、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一)道教的形成与信仰特征●(二)道教与古代医学、古代化学、古代药物学●(三)道教与古代民俗及古代文学艺术●三、佛教与中国文化的交融●(一)佛教的形成与基本教义●(二)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三)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四、带有宗教色彩的儒学●(一)先秦儒家“天命观”的宗教色彩●(二)董仲舒的阴阳五行说与今文经师的谶纬使儒学宗教化●(三)宋明理学的宗教功能●第三节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一、儒学思想与伦理道德规范●二、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仁爱孝悌●(二)重义轻利●(三)谦和礼让●(四)真诚有信●三、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第四节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一)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二)强调教育的必要性●(三)主张德育和智育相结合●二、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三、中国古代教育的教学思想●(一)因材施教●(二)启发诱导●(三)学思结合●(四)教学相长●第五节中国传统的艺术审美●一、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门类●(一)文学艺术●(二)戏曲●(三)音乐●(四)舞蹈●(五)绘画●(六)建筑●二、中国古代艺术的致用精神●(一)诗言志●(二)文以载道●(三)乐以教化●三、中国古代艺术的审美观念●(一)中和之美●(二)尚意追求●(三)崇尚自然●第六章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第一节语言文字及其文化特征●一、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二、中国境内的语言文字●(一)中国境内的语言●(二)中国境内的文字●三、汉语汉字的特点●(一)汉语的特点●(二)汉子的特点●四、汉语汉字的传播●(一)汉语汉字在境内的传播●(二)汉子汉语在境外的传播●第二节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观念与制度●一、语言观念●(一)语言崇拜●(二)语言与客观实际的关系●(三)修辞观●二、汉子观念●(一)早期的汉字崇拜●(二)近代对汉字的否定●(三)关于汉字的多维思考●三、汉语汉字的规范意识●四、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教育●第三节利用汉语汉字形成的文化现象●一、汉语汉字与文学艺术●(一)汉语汉字与修辞格●(二)汉语汉字与富有特色的文学样式●(三)汉字与书法艺术●二、汉语汉字与民俗●(一)对联●(二)预言和字谜●(三)汉语汉字与姓名文化●第七章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汇与现代化●第一节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一、中外文化的第一次大交汇●二、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第二节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一、中国物质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二、中国制度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三、中国精神文化对世界的影响●第三节中国文化发展的现代趋势与时代规范●第四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文化概论(第四版)第一章
我国文化概论(第四版)第一章1. 介绍我国文化的历史我国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古老文明,其文化源远流长。
我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我国悠久的历史密不可分。
从蛮荒时代到夏、商、周三代,再到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我国文化在不断地演化和发展。
我国文化历史的丰富和多样为世人所称道。
2. 我国文化的特点我国文化以其独具特色的文明、民族、地域和宗教文化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
其文化特点主要体现在礼仪、传统价值观念、家庭观念、宗教信仰、书法艺术、民间艺术等方面。
与西方文化不同,我国文化强调和谐、圆融、中和等。
3. 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
这些思想贯穿了我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对我国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提倡“仁爱”、“礼义”等道德伦理观念;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佛教思想强调“生老病死”、“轮回涅槃”。
4. 我国文化的世界影响我国文化不仅深刻影响着我国人民,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的思想、文学、哲学、艺术等各个方面都对世界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我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科技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的文化艺术品也受到了很多国家的青睐。
5. 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国传统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在现代社会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如何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使其焕发新的生机。
6. 结语我国文化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拥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了解和尊重我国文化,将有助于加深对我国的了解,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世界文明的共同繁荣发展。
希望我国文化能够在不断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更多的贡献。
7. 我国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文化在当代社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与机遇。
《中国文化概论》 导论
奥运开幕式中的中国元素
中国文化元素的运用
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青花瓷》
周杰伦 方文山
•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
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
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
——赫伯特•芬格莱特
孔子的政治路径
• “这是孔子政治哲学的基础。不用消极 的惩罚而用积极的典范;不要那些人民 不去做什么的激烈言论而要那种他们应 该去做什么的教育。不是一个用恐吓来 统治的警察国家而是一个协作性的共同 富强国家,其中,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之间的将是互相理解和共同利益。在这 一点上他与最现代的民主理论是一致 的。”
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
地方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 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 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 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青花瓷》
•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
却惦记著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
物有本末
• 第四章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 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 谓知本。右传之四章,释本末。
• 第五章『1』此谓知本。
• 『2』此谓知之至也。
纯粹的法治与德治
• “缺乏任何道德愧疚或道德责 任的概念作为罪过的基础,进 而使惩罚作为道德的果报,孔 子便无法在刑罚的运用中看到 任何人道的潜质。”
知识 与 智慧
• 2.与天地接近的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
魏征《隋书 ·文学传序》:江左宫商发越, 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 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 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 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 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导论
一 文化 1 概念 2 分类 3 中国与中华民族 4 意义 二 方法 演绎(现象)、归类(原理)、时代、比较
第一章 地理环境
一 基本地理环境 二 经济生活方式 1 农耕文明 2 民族冲突与融合 3 发展失衡
三 人文地理 1 扩散的历程 2 空间、场所、景观 3 风俗、气氛、观念 4 商业浪潮的冲击
《中国文化导论》课件
03
中国现代文化
当代中国文化现状
文化多元化
当代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各种文化元素相互交织 、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
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又与现代文化 相互交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
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
当代中国文化在融入国际文化潮流的同时,也注重保持本土文化的 特色和优势,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05
中国民俗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
01
02
03
04
春节
农历新年,中国最重要的传统 节日,有贴春联、放鞭炮、吃
团圆饭等习俗。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有赏花灯、吃 元宵等习俗。
清明节
农历四月初五,有扫墓、祭祖 等习俗。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有赏月、吃月 饼等习俗。
中国民间艺术
01
02
03
剪纸
以纸张为材料,通过剪、 刻等手法创作出各种图案 和形象的艺术形式。
诗词文化
总结词
诗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诗词表达情感、 描绘景物、传承文化。
详细描述
诗词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诗词的 形式表达情感、描绘景物、传承文化。中国诗词注重意 境和韵味,强调意象和象征等修辞手法。诗词文化不仅 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精华,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词人,如李 白、杜甫、苏轼等,他们的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 之一。
鼓励文化创新,推动中国文化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创造出更多具有时代
特色的文化成果。
03
文化产业的发展
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提高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 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 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 胞,物吾与也。 张载《正蒙.乾称篇》
3,中国文化的复杂构成
恒久与变易 群体与个体
实用与玄想
关于“轴心时代”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智慧之路》(柯锦 华等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年版)第九 章“人的历史”指出:) 亲其九族(父族四,母族三,妻族 二)
道德学说成为众学科的出发点和归宿 政治学:道德评判 文学:文以载道(韩愈) 史学:寓褒贬,别善恶 教育:首孝悌,次见闻(《三字 经》);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 哲学:舍人生哲学外无学问,舍人格 主义外无人生哲学。(梁启超)
狭义的文化(小文化), 排除广义文化概念中的物质性 部分,将文化限定在人类精神 活动及其结果方面,包括知识、 信仰、艺术、道德、教养、人 格、法律、习俗等。
二、何为“中国文化”
1,华夏与中国
汉族古称华夏族,建国于 黄河流域,自认为居天下之中 央,故称中国,而将周边地区 称为四方。
2,商周文化:华夏文明的曙光
无用之用
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约在 前800年至前200年之间,人类精 神的基础,同时独立地奠定于中 国、印度、波斯、巴勒斯坦和希 腊。今天,人类仍然依托于这些 基础。
“轴心时代”在中国正好是春秋(前770-前 476)战国(前475-前221)时期:
老子 (前580-前500)
孟子 (前370?-前289?) 庄子 (前328-前286)
武汉大学对外汉语
专 业 必 修 课
中国文化概论
李建中教授主讲
高山流水
武 主汉 理要大 论从学 的事文 教中学 学国院 与文博 研化士 究与生 文导 学师
李 建 中 教 授
本 课 程 宗 旨 全面讲授中国文化的基本 知识、主要类型、理论要义及 精神品质,真实展示中国文化 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力求 用现代眼光观照传统文化,探 求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之路。
2,贲卦中的“文化”
《周易.贲卦.彖传》: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 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 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 下。
3,CULTURE
拉丁文义:耕种、居住、练习等 英法文义:栽培、种植、开发等
4,“文化”界说
广义的文化(大文化), 着眼于人与自然的本质区分, 认为凡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 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及 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 “自然的人化”即文化。
本 课 程 阅 读 书 目
一、指定教材
李建中主编:
《中国文化概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二、指定参考书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纲》,北京语言文 化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李建中:《中国文化与文论经典讲演录》,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李建中主编:《中国传统文化人格丛书》 (共六种),东方出版社2009年版
导
论
文化 / 中国文化
一、何为“文化”
1,说“文”谈“化”
文:各色交错的纹理 化:改易、生成、造化
《周易》:“物相杂,故曰
文。” 《礼记》:“五色成文而不 乱。” 《说文解字》:“文,错画也, 象交文。”
《庄子》:“化而为鸟,其名
曰鹏。” 《周易》:“男女构精,万物 化生。” 《礼记》:“可以赞天地之化 育。”
[英]汤因比: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
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惟有中国文 化从未中断。
征服者被征服
春秋之前:南夷与北狄交侵 十六国:五胡乱华 宋元:契丹、女真、蒙古人南下 明末:满族入关
《礼记》:亲亲故尊祖,尊祖
故敬宗,敬宗故收族。
《世说新语》:我与我周旋久,
宁作我
孔子用诗与庄子梦蝶 烧香拜佛
象形、会意的甲骨文 精美的青铜器 庞大的宫殿建筑 情理兼备的礼乐制度
礼 乐 文 化
3,中国文化的伦理型特征
[历史条件] 半封闭的大陆性地域 农业经济格局 宗法与专制的社会结构
[德性文化] 血亲意识 道德本体 民胞物与 人皆可以为尧舜
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
朋友 六亲:父子,兄弟,夫妇
释迦牟尼(前566-前486)
孔子 (前551-前479)
荀子 (前313-前238)
关于“旧邦新命”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旧邦,传统;新命,新的使命,新的发展。 古希腊、古罗马、巴比伦、埃及,有旧邦而无新 命,有古而无今。 冯友兰说:“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 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 新亦老。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前 句为康有为语,后句为冯友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