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导论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明在外,属物质方面;文化在内,属精神方面。
二、人类文化,从源头来看,分为三类:
1、游牧文化
2、农耕文化
3、商业文化(海滨)
其中,1和3属于一类。由于地域资源不足,内部有阻害,所以有工具感,有强烈的克服欲。由于向自然要生存,所以心理有对立感,无论对外界或是对外人,因此尚自由,争独立,侵略性强。
三、财富观:
游牧与商业文化财富观:一、愈多则愈易多二、愈多则愈不足
农耕文化财富观:生产有定额,生生不息,无需多藏,也不适合多藏。因此常感满足而实则不富。
富者不足,强者不安,安定者却不富,所以矛盾不断。
四、农业文化有大型小型之分,新农旧农之分。
小型农业国内部发展易饱和,外部又不易捍卫强暴。
新商业文化特征:有新科学新工业装备。
新农是有新科学工业装备的农业国。
五、分析文化要从文化的复杂性、完整性、发展性来看。
第一章地理背景
1、中国文化不仅孤立,而且特殊。
与古代三国最大的不同是,中国文化产生于一个特别大的地面上。
人类文化的最先开始,先是要有河水灌溉,这样能保证农业生产,二是四周要有天然屏障,这样不仅可以集中人口,而且可以不受外敌干扰。
汭:两水环抱之内。两水相交而形成的三角地带。
中国环境的特殊之处:
(1)中国水系复杂,哪里都有灌溉区域,且相互之间可以隔绝孤立。而小区域内的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可以借着小水系进到大水系,密切接触。
(2)中国当时处得较北,气候和雨量不如其他三国易于产出丰富产物,所以中国人一开始是在勤奋的情况下创造文化的。其他三国是在多量的闲暇时间创造的。
中国文化的特殊之处:
(1)中国文化一开始就在大环境里面开始,因此易于养成并促进对政治、社会等人事方面的团结与处理,所以中国能迅速完成统一。
(2)中国文化因为在大环境下展开,又迅速形成了国家内部团结统一,所以抵抗外来异族力量强大。
(3)小地面上产生的文化,容易受地域局限达到顶点,然后停滞不前,只享受奢侈生活,内部安逸退化。而中国文化,由于在贫瘠地方产生,因此有不断的刺激促进文化前进,内部一致并前进。
2、中国文化和欧洲文化的比较:
欧洲文化起源于希腊,但希腊虽有共同文化,却没有共同的政治组织。因此后来希腊被罗马取代,而中国是内部政治交替,文化改进。
希腊、罗马、基督教会是近代西方文化三大主源。
西方人看历史,是变动;中国人看历史,是转化、绵延。西方人看历史,是空间与权力的向外伸展;中国人看历史,是时间的与生长的自我绵延。西方人的看法是我与非我,中国
人的看法是自我一体浑然存在。
经济形态:
西方:商业文化
中国:农业文化
西方认为,人类文化的进展是:农业文化→商业文化
中国人认为:农业文化+商业+工业
总的说来,西方人看问题是两体对立,二元论;中国人则讲究向内看,与外界和谐一致。
第二章国家形成和民族融合
1、民族和国家在中国是融为一体的。正因为中国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创造的,所以文
化演进是一脉相承的。
2、中国历史的四个时期:
(1)从上古到先秦。这是中国民族融合统一的最先基业的完成,以华夏族为主干,其他部族(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相融合,便有了秦汉的全盛。
(2)秦汉至南北朝。匈奴、鲜卑、羌等,便有了隋唐的全盛。
(3)隋唐至元末。契丹、女真、蒙古等,便有了明代的全盛。
(4)满洲入关至现代。满洲、羌、藏、回部、苗等。
3、上古时,男子称“氏”,表示部落居地,女子称“姓”,表示部落血统。
4、春秋战国的政治意识与形态是从“霸诸侯”(完成国际联盟)到“王天下”(创建世界政
府)的时代。
总结:
中国古代史上国家形成和民族融合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1)禅让制度。唐、虞时期。
(2)王朝传统制度。各族共认的王朝,父子相传或兄弟相及。夏商时期。
(3)封建制度。诸侯由王朝建立。西周。
(4)联盟制度。诸侯互推霸主,王朝无权。春秋。
(5)郡县制度。只有一个王朝,无诸侯。战国末年。
第三章古代观念与生活
一、民族观念
1、古代观念上,四夷与诸夏的区分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文化指一种生活习惯与政治方式。
2、称蛮夷的原因:
一是他的生活方式不同,非农业社会,又不是城市国家。二来他们未参加和平同盟,自居于侵略国的地位。
秦汉时期的中国人民族成分:
(1)华夏。夏周
(2)东夷。商
(3)荆蛮。楚国、吴国
(4)百越。越国及南粤、闽粤
(5)三苗。
二、宗教观念
3、殷商甲骨文显示,当时有“上帝”的概念,且相信他们一族的祖先是由上帝而降生。“祖先配天”,也相信本族是代表着上帝意旨而统治此世。
4、只有统治者有祭天的权利,王室传达民意。且上帝并不是只眷顾哪一个部族,如果统治不佳,则统治者将会换人,所以很早以前,中国人的宗教观念便被政治观念同化了。
5、中国人观念里的上帝,是人类大群体所公共的,一面不与小我私人直接相感通,只要统治者失去大群立场,失去了代表民意的精神,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一面不为一姓一族所私有,即上帝是群体意志、态度。
6、中国人的宗教观念、道德观念都融合了政治观念。
7、中国宗教是一种“大群教”,个人小我可以有罪恶,大群全体则无罪恶,因此中国宗教里没有罪恶观念。
总的说来,中国宗教很富现实性,指的是只限于尘俗的现状生活,中国人的现实就是浑全一整体。
三、国家观念
古人并无明确的民族界限,也认为上帝属于人类全体,因此国家观念也很薄弱,“天下”观念超乎于国家观念上。
四、人道观念
1、孔子的“忠恕”,孟子的“爱敬”
2、人道观念的核心、根本是家族观念。中国人既不看重国家民族界限,又不看重上帝,
都是由人道观念而来。
3、既然要讨论古代人的家族观念,还可以向内观察到中国古代的家族道德和家族情感
上。
五、生活状况
1、农耕与游牧生活的消涨。由西部黄土地区向东部沼泽地区发展,农耕得到传播。
2、春秋时,由于地狭人稠,禁地内盗贼渐渐多了,于是政府开放禁地,收取定额的租金。后来,渐渐有了工商职业产生。战争规模扩大后,车战转变为步兵战,军队以贵族为主体的也变为了以平民为主体,于是有了平民因战功而成为新贵族的。如此农民便演化为工人、商人、军人。农民经济繁荣,学术也流传到平民社会,于是也有了下士。
第四章学术文学
1、中国在先秦时代,已经完成了国家凝成、民族融合、学术路径、思想态度。
2、内心与外行,情感与规律,文学和伦理的一致。
3、《诗经》单微轻灵直凑。崇尚现实,多以人生伦理为背景,只其形式空灵轻巧,直凑单微。
4、《易经》包括以下三个观念:
(1)人类自身内部所有男女刚柔的天性。
(2)人类在外面所遭逢的环境,其关于时间或先或后,地位或高或低,及其四周任务及与事变所行成的一种形势。占卜出的某一爻,表示时地性质,其余五爻,指外围人物与事态,这便是“命”。
(3)自己考量自己的刚柔,与外部的环境命势,而选择决定其动静进退的态度,希望避凶趋吉,这便是“道”。
5、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事情全用一种伦理性的教训来指导。如占卜,一开始是宗教性的,但后来把它伦理化了,用以指点与教训。
6、知其名但已失传的书分为两大类:一是礼书。礼:宗教上的→政治上的→伦理上的,即普及于一般社会与人生而附带有道德性的礼。礼的定义是:当时贵族阶级的一种生活习惯或生活方式,这一习惯与方式,包括宗教的、政治的、伦理的三部门的意义。
7、孔子对礼的研究:
(1)发明出礼的真意,即中国古代的礼所随着民族文化大流而前进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