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 生物必修三 综合测评3(种群和群落)
高中生物周测(必修三种群和群落)
高中生物周测(必修三种群和群落)满分: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一、单选题(共8小题)1.下表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两种群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最准确的是()A.甲种群因缺乏可遗传的有利变异而灭绝B.乙种群发生了初生演替C.乙种群在第八年达到K值D.甲、乙种群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竹子有高有矮,属于群落垂直分层B.在火山岩、沙丘上进行的是初生演替,在冰川泥、弃耕农田进行的是次生演替C.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体现的是竞争关系D.一片森林中的全部植物和全部动物属于一个群落3.高中生物学实验中,以下操作对估测结果的数值准确性影响最大的一项是()A.估测细胞周期各期时长,可统计多个视野中各时期细胞数量所占比例B.估测狭长样地中蒲公英数量,可用等距取样法选取样方C.估测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可用滴管从静置培养液的中层取样D.估测土壤浸出液中的细菌数量,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4.下列说法是根据图形作出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若甲中a、b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种群,则c可以表示群落B.若乙中a、b、c分别代表3种生物的生存空间范围时,则最容易绝灭的生物是b C.若丙中a、b分别代表遗传物质和DNA;则c、d可以代表基因和RNAD.若丁中d代表有机物,则a、b、c依次可以代表磷脂、蛋白质、核酸5.狒狒种群中存在等级,经个体间的战斗较量之后,体格最强壮、最凶猛的雄狒狒成为“首领”,它在选择食物、与雌性交配中都处于优先地位。
“首领”也负责指挥整个种群,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种群。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狒狒种群通过种间竞争建立了等级制度B.狒狒种群内个体的分工合作需要信息交流C.“首领”优先享有配偶有利于优良基因的传递D.战斗较量对战败个体不利,对种群的延续有利6.下列说法是根据图形作出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若甲中a、b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种群,则c可以表示群落B.若乙中a、b、c分别代表3种生物的生存空间范围时,则最容易绝灭的生物是b C.若丙中a、b分别代表遗传物质和DNA;则c、d可以代表基因和RNAD.若丁中d代表有机物,则a、b、c依次可以代表磷脂、蛋白质、核酸7.如图表示某东亚飞蝗种群的数量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在ab段的增长速率逐渐下降B.在b时对作物多次喷洒同种杀虫剂可防止c点出现C.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蝗灾导致农田荒芜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8.在无人为干扰的某热带雨林中,生活着绒毛蛛猴、红眼树蛙等生物。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某地山火使原有的优势物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被野燕麦、毛雀麦等一年生草本植物所取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失火前后的草原生态系统均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 该草原生态系统一定能演替成森林C. 失火前后的优势种均为草本植物故没有发生群落演替D. 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种的消亡【答案】A【解析】解 A.和其他生态系统一样失火前后的草原生态系统均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A正确B.草原生态系统能否演替为森林生态系统受环境的限制若环境干旱有可能不能演替为森林 B错误C.失火前后的优势种为不同的草本植物故发生了群落演替 C错误D.群落演替为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因此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种的兴起一般不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种的消亡 D错误故选 A2.从裸露的岩石上长出森林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发生在裸露岩石上的群落演替顺序正确的是()A. 地衣、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B. 地衣、苔藓阶段→灌木阶段→草本阶段→森林阶段C. 草本阶段→地衣、苔藓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D. 地衣、苔藓阶段→草本阶段→森林阶段→灌木阶段【答案】A【解析】解裸露的岩石上先生长出地衣地衣能分泌地衣酸腐蚀岩石形成土壤为苔藓植物的生长创造条件接着是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最后是顶极群落森林阶段故选 A3.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B. 仅靠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 蜜蜂的集群分布反映了蜜蜂种群的空间特征D.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中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答案】A【解析】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数量 A错误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仅靠这一特征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 正确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三种 C正确稳定型的种群中个体数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因此稳定型的种群中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D正确故选A4.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 年龄组成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 草原群落只具有垂直结构不具有水平结构C. —个池塘中所有的蝌蚪构成一个种群可以通过样方法来调查蝌蚪的种群密度D. 利用数学模型研究“J”型增长曲线时食物、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属于模型假设【答案】D【解析】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A错误B、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故草原群落和其他群落一样也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错误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蝌蚪不能构成一个种群青蛙和蛤蟆的幼体都是蝌蚪青蛙也有不同的种种群应该包括同种生物在同一地点的所有个体而不仅仅是幼体还应该包括成体蝌蚪是活动能力较强且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所以需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蝌蚪的种群密度 C错误D、种群增长出现“!”型曲线的前提条件是资源、空间等无限且不受其他生物制约所以利用数学模型研究“!”型增长曲线时食物、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属于模型假设 D正确故选D.5.某地区因受天气的影响而造成蝗虫泛滥科技工作者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蝗虫的雄性个体蝗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蝗虫种群密度下降是因为()A. 雄性个体数量减少使雌性个体生殖能力下降B. 成年个体大量迁出使幼年个体数量减小C. 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影响雌性个体数量也减少D. 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答案】D【解析】D项利用性引诱剂诱杀蝗虫雄性个体后会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从而使蝗虫的出生率下降所以种群密度会下降 D种群故选D6.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连绵的燕山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 影响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C. 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 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镶嵌分布【答案】A【解析】A、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而在海拔高度不同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是由于地形的起伏使植被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A错误B、由于受光照强度的影响群落中植物在垂直结构上出现了分层现象 B正确C、动物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层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故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C正确D、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温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D正确故选A7.种群的数量变动是各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图是解释田鼠周期性数量变动的内分泌调节学说的主要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神经—体液调节的影响B. 田鼠种群数量增加会使其年龄组成趋向于衰退型C. 社群压力增大会使田鼠的平均体重趋向于下降D.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田鼠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答案】D【解析】解 A.由图可知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神经—体液调节的影响 A正确B.据题图可知种群数量增加会导致种群死亡率升高、出生率下降使种群年龄组成趋向于衰退型 B正确C.社群压力增大会使田鼠出现生长代谢障碍进而导致田鼠的平均体重趋向于下降 C正确D.种群密度是田鼠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D错误故选 D8.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 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的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 草本阶段是由灌木阶段的群落演替而来D. 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的环境【答案】D【解析】解 A.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高于草本阶段 A错误B.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B错误C.草本阶段在灌木阶段之前 C错误D.草本阶段逐渐发展到灌木阶段其中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D正确故选 D9.某废弃采石场经过人工整理和覆土后进行封闭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废弃采石场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 对物种①的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性别比例C. c年后物种②的种群一定达到了环境容纳量D. 物种③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呈J型增长曲线【答案】A【解析】A.该废弃采石场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A正确B.0-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的出生率高于死亡率所以其种群密度在增大 B错误C.b-d随着植被的不断丰富植物的丰富度在增加植株越来越高物种①②的种群密度逐渐降低 c年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是乔木因此c年后物种②的种群不一定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C错误D.物种③的种群数量先增加后下降所以物种③的种群数量不是J型增长曲线 D错误10.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②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B. ③④表示迁入率和迁出率C. ⑤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三种类型D. 在所有植物种群中雌雄株比例相同【答案】C【解析】解 AB.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因此图中①为出生率②为迁入率③为死亡率④为迁出率⑤为年龄组成⑥为性别比例 AB错误C.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三种类型 C正确D.不同的植物种群中性别比例不同 D错误故选 C11.在由裸岩向森林的原生演替过程中不同群落阶段延续时间不同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延续的时间最长草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快木本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又逐渐减慢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慢是因为土壤的形成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B. 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C. 木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较慢是因为木本植物生长周期较长D. 演替到森林阶段由于物种多样性增大群落内部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答案】D【解析】解 A.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慢是因为土壤的形成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 A正确B.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 B正确C.木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较慢是因为木本植物生长周期较长 C正确D.在演替过程中物种的多样性增大但竞争程度与多样性关系不大主要与资源、空间等有关 D错误故选 D12.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可用如图表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①为性别比例人类的性别比例接近1∶1B. ②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C. ④为年龄结构可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D. ③为种群数量其增长方式在自然界中一般呈“J”型增长【答案】B【解析】解A.①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为年龄组成 A错误B.②决定种群大小为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B正确C.④为性别比例可以影响出生率 C错误D.③为种群数量其增长方式在自然界中一般呈“S”型增长 D错误故选 B13.下列有关湖泊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对某湖泊范围和边界的研究属于生态系统水平的研究B. 物种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种群的最重要特征C. 底栖动物与浮游植物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 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答案】C【解析】 A 、研究某湖泊的范围和边界、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A错误B、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是区分种群的重要特征 B错误C 、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C正确D、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长时间内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 D错误14.“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些诗句描绘了草原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调查草原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标志重捕法B. 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 受到水分等环境因素的限制我国内陆草原一般不能演替到森林阶段D. 草原上的所有植物和动物构成了草原生物群落【答案】C【解析】C15.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如图所示(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b~g段植物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B. 图中曲线Ⅰ最可能代表灌木的生物量C. g点时群落的结构与火灾前相比没有发生变化D. b~g段草本植物被灌木取代灌木又被乔木取代【答案】A【解析】解 A.火烧后的森林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所以b∼g段植物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 A正确B.分析题图森林中乔木的生物量最多图中曲线Ⅰ最可能代表乔木的生物量 B错误C.g点时群落的结构与火灾前相比发生了变化 C错误D.从b~g段三种植物生物量的变化推断演替的过程是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在演替过程中优势种是不断的变化但草本植物、灌木植物都存在没有消失这是优势种的替代不是取代 D错误故选 A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6.(1)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等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自然条件下海边红树林湿地与贵州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有差异从进化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16.(2)近年来贵阳市政府采取多种干预措施使小车河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得以恢复从群落水平来说该生态系统得以恢复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16.(3)现在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已经增加到800多种使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更为复杂显著地提高了群落________的能力该湿地生态系统在恢复过程中鸟类等消费者也在增加消费者的作用是________【答案】(1)间接, 自然选择的结果【解析】解(1)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等功能都是针对该生态系统对环境的影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自然条件下海边红树林湿地与贵州湿地环境不同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有差异【答案】(2)群落演替【解析】(2)贵阳市政府采取多种干预措施使小车河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得以恢复从群落水平来说该生态系统得以恢复依据的原理是群落演替【答案】(3)利用光能等环境资源,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解析】(3)现在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已经增加到800多种使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更为复杂显著地提高了群落利用光能等环境资源的能力该湿地生态系统在恢复过程中鸟类等消费者也在增加消费者的作用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17.(1)发生在退耕地上的演替为________ 其演替速度快的原因是________17.(2)随着演替的进行退耕地上的植被演替先后经历了________三个阶段它们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了________ 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________17.(3)在确定群落的优势物种时需要调查物种的种群密度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 为减小调查误差应注意________17.(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的生态功能有________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工程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答案】次生演替, 保留了土壤条件及生物的繁殖体【解析】发生在退耕地上的演替由于保留了保留了土壤条件及生物的繁殖体故演替速度较快属于次生演替【答案】草本、灌木、乔木, 群落的垂直结构, 利用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解析】随着演替的进行退耕地上的植被演替先后经历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阶段它们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答案】样方法, 随机取样、取平均值【解析】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样方法为减小调查误差应注意随机取样、取平均值【答案】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生态系统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解析】“绿水青山”的生态功能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工程的生态学意义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生态系统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18.(1)间作是在空间上配置作物布局套种可使主副作物成熟时间错开间作和套种分别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和________18.(2)建议中提及“植物应高矮搭配根系应深浅不一” 反应出植物无论在地上还是地下垂直方向上都存在________现象选择根系分布深浅不一的作物进行种植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3)玉米螟等病虫害严重影响着玉米产量在春玉米中间作套种南瓜可以有效减轻玉米螟危害因为南瓜花蜜能引诱赤眼蜂把卵产在玉米螟的卵中与喷洒农药相比间作套种能从根本上降低玉米螟的______________ 使其得到有效防治这种方法可以使玉米螟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4)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角度分析间作套种的生物学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空间结构, 季节性【解析】解(1)间作是利用了不同植物在空间位置的分布提高了对光照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所以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主副作物成熟时间错开体现了季节性【答案】(2)分层, 充分利用不同土层的水分和无机盐等【解析】(2)建议中提及“植物应高矮搭配根系应深浅不一” 反应出植物无论在地上还是地下垂直方向上都存在分层现象选择根系分布深浅不一的作物进行种植的目的是充分利用不同土层的水分和无机盐等【答案】(3)出生率(或环境容纳量), 赤眼蜂增多会使玉米螟减少而玉米螟减少又会导致赤眼蜂减少随后玉米螟增多如此循环二者的种群数量相互影响是循环因果关系(或通过负反馈调节使二者的数量相互制约)【解析】(3)与喷洒农药相比间作套种能从根本上降低玉米螟的出生率(或环境容纳量)使其得到有效防治南瓜花蜜引诱赤眼蜂产卵在玉米螟的卵中赤眼蜂增多会使玉米螟减少而玉米螟减少又会导致赤眼蜂减少随后玉米螟增多如此循环二者的种群数量相互影响使玉米螟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答案】(4)将生物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解析】(4)间作套种可以将生物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19.(1)下列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是________(填标号)①随机分布②互利共生③年龄组成④标志重捕法⑤物质循环⑥湿地的范围和边界19.(2)当湿地的水资源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这种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19.(3)湿地中某些动物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起到警戒的作用这些色彩和斑纹属于________信息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填“单向性”或“双向性”)的特点这些信息可以避免被天敌捕食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的作用19.(4)流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芦苇、蒲草等植物通过______________(填“总光合”或“净光合”)所固定的太阳能其中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关系如下表所示(单位 10^2J/(m^2 \cdot a))【答案】(1)②⑥【解析】解(1)群落水平的研究的是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群落结构和演替等内容所以互利共生和湿地的范围和边界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随机分布、年龄组成和标志重捕法属于种群水平的研究物质循环属于生态系统水平的研究【答案】(2)负反馈调节【解析】(2)当湿地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这种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答案】(3)物理, 双向性,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3)湿地中某些动物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起到警戒的作用这些色彩和斑纹属于物理信息具有双向性的特点这些信息可以避免被天敌捕食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功能【答案】(4)总光合, 44【解析】(4)流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芦苇、蒲草等植物通过总光合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94.8-32.0=62.8(10^2J/(m^2 \cdot a)) 除去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就是用于该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62.8-18.8=44(10^2J/(m^2\cdot a))。
2024_2025学年高中生物阶段质量检测三种群和群落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种群和群落(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实例中,依次符合种群和群落概念的是( )A.某水库中全部的鱼类和全部的鲤鱼B.蛇岛上全部的蝮蛇和全部的蛇类C.一座山上全部的草和一个果园中的全部生物D.卧龙自然爱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和全部生物解析:选D 某水库中全部的鱼类不是一个物种,也不是全部生物,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蛇岛上全部的蝮蛇是一个种群,全部的蛇类不是全部生物,不是群落;一座山上全部的草不是一个物种,不能构成种群;卧龙自然爱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构成一个种群,全部生物构成一个群落。
2.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A.采纳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可分别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和动物的丰富度B.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物种组成越来越简洁C.在群落水平上探讨草原,要探讨草原的范围和边界D.繁殖季节,成年鲈鱼吞食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解析:选C 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可分别调查植物和动物的种群密度,而非动物的丰富度;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物种组成越来越困难;群落的范围和边界,是群落水平探讨的问题之一;繁殖季节,成年鲈鱼吞食小鲈鱼的行为属于种内斗争。
3.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及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B.光照强度、地形、土壤湿度等是水平方向上分布着不同生物类群的缘由C.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可以变更群落结构但不会导致生物群落发生演替D.自然条件下,群落演替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困难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解析:选C 生物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水平方向上分布着不同生物类群的缘由有:光照强度、地形、土壤湿度、盐碱度的不同等;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可以变更群落结构并可能导致生物群落发生演替;自然条件下,群落演替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困难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4.某池塘中,某种蝌蚪生活在表层,取食藻类,该种蝌蚪发育为成蛙后营两栖生活,主要以昆虫为食。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温带湖泊中的硅藻每年有春秋两次密度高峰出现典型的季节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一年内硅藻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 硅藻的数量变化受光照、温度等因素影响C.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硅藻的种群数量D. A、B点时硅藻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答案】A【解析】2.正布氏田鼠为某草原地区的主要害鼠其对草场造成的危害大小与其种群密度直接相关一科研小组对新迁入某农场的正布氏田鼠进行了长期追踪调查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正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由于该鼠被捕一次后会更难捕捉因此正布氏田鼠的实际种群密度往往比调查结果偏小B. 正布氏田鼠种群迁入该农场后增长情况应为图中虚线所示C. 图中D点时正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其出生率小于C点D. 此图也可用于指导海洋鱼类的捕捞最好把每次捕捞后的数量控制在图中C点因为此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答案】【解析】3.下列不属于生态演替的是()A. 人们在地震后的废墟上重建家园B. 湖泊因泥沙淤积而成沼泽长出植物C. 弃耕的农田逐渐长出杂草D. 过量砍伐的森林重新长出林木【答案】A【解析】解 A.人们在地震后的废墟上重建家园属于人类行为不属于演替 A符合题意B.湖泊因泥沙淤积而成沼泽长出植物属于次生演替 B不符合题意C.弃耕后的农田保留着较好的土壤条件并且存在植物的种子等此处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不符合题意D.过量砍伐的森林重新长出林木属于次生演替 D不符合题意故选 A4.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 海洋中的全部鱼B. 一片草地里的跳蚤和蝗虫C. 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D. 一个池塘中的藻类、鱼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答案】D【解析】A、群落包括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全部生物海洋中除了鱼还有其他生物因此海洋中的全部鱼不能称为生物群落 A错误B、一片草地里除了跳蚤和蝗虫还有其他生物因此一片草地里的跳蚤和蝗虫不能称为生物群落 B错误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即包含了无机环境又包含了各种生物属于生态系统 C错误D、一个池塘的藻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D正确5.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B. 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 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D. 群落中植物放出的\ O_2只被动物及微生物利用【答案】D【解析】解 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 A正确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正确C.森林群落中具有多种种间关系不同生物可形成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关系 C正确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 O_2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利用 D错误故选 D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年龄组成)(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 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 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组成C. 该种群的年龄组成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答案】D【解析】解 A.分析柱形图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底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 12月底变为0 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幼体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 10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 A正确B.引入的天敌可能对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捕食具有选择性从而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B 正确C.由题图可知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C正确D.大量诱杀某种动物的雄性个体会导致性别比例的失调进而使出生率明显降低使种群的密度减小 D错误故选 D7.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①某种玉米长得有高有低并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②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偏低③“森林→灌丛→草本→荒漠”也是群落的一种演替类型④蝌蚪密度过大时成年蝌蚪分泌有毒物质杀死幼年蝌蚪属于竞争关系⑤被大火焚烧过的森林在恢复过程中所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⑥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统计个体较大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丰富度A. 2项B. 3项C. 4项D. 5项【答案】B【解析】解①某种玉米长得有高有低只是一种生物并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①正确②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x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减少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偏高②错误③“森林→灌丛→草本→荒漠”也是群落的一种演替类型有可能在干旱的条件下发生的③正确④蝌蚪密度过大时成年蝌蚪分泌有毒物质杀死幼年蝌蚪属于种内斗争关系④错误⑤被大火焚烧过的森林在恢复过程中所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⑤错误⑥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统计个体较大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丰富度⑥正确综上所述 B正确故选 B8.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并且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身边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能被消费者利用实现了碳向动物体内的流动B. 人类活动大量利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 微生物对各营养级水平含碳有机物的分解作用是实现碳循环的关键环节D.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CO_2和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的【答案】D【解析】A、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能被消费者利用实现了碳向动物体内的流动 A 正确B、人类活动大量利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使大气中 CO_2含量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B正确C、微生物对各营养级水平含碳有机物的分解作用使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是实现碳循环的关键环节 C正确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 CO_2形式进行循环的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D错误故选D.9.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B. 该图缺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C. 若青蛙突然减少理论上兔和食草鸟的数量将增加D. 若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则第二及以后营养级的相关生物不一定会减少【答案】A【解析】解 A.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A正确B.该图缺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错误C.若青蛙突然减少理论上鹰的数量将增加因为鹰的营养级由第三、五营养级变为主要是第三营养级兔和食草鸟的数量将减少 C错误D.若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则第二营养级及以后营养级的相关生物都会减少 D 错误故选 A10.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鹂等鸟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B. 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间存在竞争关系C. 针阔叶混交林物种丰富度大植物分层更复杂提高了光能利用率D. 森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取决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答案】A【解析】解 A.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A错误B.针阔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都是高大乔木会竞争光照和无机盐等资源是种间竞争的关系 B正确C.针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中针阔叶混交林物种更丰富分层更多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 C 正确D.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栖息空间和食物有关 D正确故选 A11.在由裸岩向森林的原生演替过程中不同群落阶段延续时间不同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延续的时间最长草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快木本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又逐渐减慢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慢是因为土壤的形成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B. 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C. 木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较慢是因为木本植物生长周期较长D. 演替到森林阶段由于物种多样性增大群落内部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答案】D【解析】解 A.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慢是因为土壤的形成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 A正确B.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 B正确C.木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较慢是因为木本植物生长周期较长 C正确D.在演替过程中物种的多样性增大但竞争程度与多样性关系不大主要与资源、空间等有关 D错误故选 D12.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 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C. 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 群落是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答案】D【解析】解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A正确B.群落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 B正确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C正确D.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个体总和 D错误故选 D13.下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在\ t_1sim t_2时间段甲、乙两个种群的年龄组成都是增长型B. 在\ t_2时刻甲、乙两个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一定相同C. 在\ Osim t_4时间段乙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为“J”型D. 在\ t_4时刻甲、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相等【答案】A【解析】解 A.在 t_1\sim t_2时间段甲、乙两个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的值均大于1 所以两个种群数量都是增长的年龄组成都为增长型 A正确B.在 t_2时刻甲、乙两个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的值相等但两个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不一定相同 B错误C.在 O\sim t_1时间段乙种群数量是减少的所以在 O\sim t_4时间段乙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不是“J”型 C错误D.由于甲、乙两个种群的起始数量以及具体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一定相同所以在 t_4时刻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不一定相同 D错误故选 A14.小麦原产地在西亚的新月沃地后来沿着丝绸之路传人我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传人我国的小麦与原产地小麦的基因库之间有区别B. 在人们拓荒种植小麦的过程中实现了群落的初生演替C. 麦田群落与森林群落相比不存在空间结构D. 引入外来物种均会对本地原有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答案】A【解析】A、传入我国的小麦与原产地小麦存在地理隔离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和不同自然条件的选择作用导致它们的基因库之间存在区别 A正确B、在人们拓荒种麦的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 B错误C、麦田群落与森林群落一样都存在空间结构 C错误D、外来物种引进后若能大量繁殖才会对本地原有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 D错误故选A.15.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 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 种群的种内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 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 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答案】B【解析】解 A.环境容纳量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动态变化的种群数量 A错误B.种群的种内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环境容纳量的大小主要与环境的变化有关 B正确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有出生率和死亡率 C错误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夏季最大 D错误故选 B16.下列关于种群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B. 合理利用野生生物资源通常使种群数量维持在K/2 原因是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C.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D. 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答案】D【解析】解 A.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A正确B.合理利用野生生物资源通常使种群数量维持在 K/2 原因是 K/2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恢复最快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B正确C.种群数量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年龄组成只是可以用于预测但并不一定按预测发展C正确D.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并不是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 D错误故选 D17.如图为某草原上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B. 该草原上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是衰退型C. 该草原上布氏田鼠种群的增长率保持不变D. 一段时间内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逐渐变小【答案】C【解析】解 A.布氏田鼠在草原上活动范围广活动能力强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A正确B.由图可知该草原上布氏田鼠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B正确C.该草原上布氏田鼠种群的增长率将下降 C错误D.一段时间内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逐渐变小 D正确故选 C18.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蒂(“S”型曲线)增长B. 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可能大幅超过b点C. 年龄组成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D. b~c段的出现仅与天敌捕食有关【答案】C【解析】解 A.若a点环境因素变化增长的过程可能会有所变化但由于食物量不变 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最终还是符合“S”型增长只是增长速率有所增加或减少 A错误B.从图中个体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若出生率提高种群密度增大环境阻力增加因存在生存斗争死亡率也将会随之升高故种群数量会随之下降仍在K值附近波动不会大幅超过b点 B错误C.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数量波动但环境容纳量基本不变所以种群数量也是围绕K值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C正确D.种群数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和天敌当种群被大量捕食时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错误故选 C19.下列关于弃耕农田演变为树林的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该演变属于次生演替植株高度在优势物种的更替中起重要作用B. 在草地变树林的过程中各种草本植物的基因库都不会发生改变C. 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不同植物种群生存斗争的结果D. 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是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之一【答案】B【解析】解 A.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较高的植株在竞争中占优势获得更多的光照等资源成为优势物种 A正确B.在草地演变为树林的过程中阴生草本植物数量增多阳生草本植物数量急剧减少因此各种草本植物的基因库会发生改变 B错误C.草原群落中不同种群主要占据不同空间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长期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结果 C正确D.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很多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差异、光照强度不同以及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等均是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 D正确故选 B20.农贸市场上有新鲜的白菜、萝卜、大葱等多种蔬菜还有活的鸡、猪、鲜蘑菇以及附着在这些蔬菜、鸡、猪等上面的细菌等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一个()A. 种群B. 群落C. 生态系统D. 以上都不是【答案】D【解析】解 A.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A不符合题意B.群落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B不符合题意C.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C不符合题意D.农贸市场上新鲜的白菜、萝卜、菠菜、活鸡、猪这些生物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 D 符合题意故选 D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21.研究人员在不同季节对一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调查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 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B. 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会有所增加C. 夏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D. 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会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答案】A, C【解析】解 A.据图可知取样季节是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是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说明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 A正确B.据图可知取样季节是实验的自变量无法判断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是否增加B错误C.夏季是藻类的种类最多而藻类为浮游动物提供食物说明夏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 C正确D.图中无法判断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进入浮游动物比例 D错误故选 AC三、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22.(1)N和P在植物细胞内共同参与了生物大分子________的合成22.(2)请用食物链的方式表达图1中藻类、浮游动物和银鱼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________ 鲢鱼、鳙鱼与银鱼的关系是________22.(3)藻类水华的发生通常被认为是N、P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请简述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崩溃22.(4)为了证明上述推测有人对1998、1999年千岛湖水华进行了调查据图2发现“水体富营养化”学说不能很好解释该现象因为________22.(5)由于千岛湖是人工湖泊发育时间较短因此生态系统的________简单稳定性较差千岛湖水华现象警示我们要降低人工湖泊水华发生的频率可以采用________措施【答案】核酸【解析】N和P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元素可以在植物细胞内共同参与生物大分子核酸等的合成【答案】藻类→浮游动物→银鱼, 竞争【解析】图1表示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所示箭头不是食物链的流动方向但是根据所指方向的抑制作用可以知道三者之间是捕食关系即藻类→浮游动物→银鱼而鲢鱼、鳙鱼与银鱼都捕食浮游动物则他们存在竞争关系【答案】①藻类大量增生由于藻类的有氧呼吸导致水中溶氧下降, ②藻类大量死亡导致需氧型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下降【解析】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原因一是藻类大量增生由于藻类的呼吸作用(细胞呼吸)导致水体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另一原因是藻类大量死亡导致需氧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减少【答案】总N和总P量不是最高值【解析】分析图2发现“水体富营养化”学说不能很好解释1998、1999年千岛湖水华发生的原因依据是总N和总P量不是最高值(总N和总P量低于之前若干年)【答案】营养结构, 控制捕捞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增加鲢鱼、鳙鱼的投放量【解析】由表1、图1、2综合分析湖中鲢、鳙主要捕食藻类由于渔业的过度捕捞以及银鱼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鲢鱼、鳙鱼数量及浮游动物数量下降使藻类数量增加最终导致了水华的发生(1)由于千岛湖是人工湖泊发育时间较短因此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稳定性较差要降低人工湖泊水华发生的频率可以采用控制捕捞量、增加鲢鱼、鳙鱼的投放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措施四、解答题(本大题共计8小题每题10分共计80分)23.(1)某研究小组对石漠化过程中植被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植被退化的趋势依次为次生乔林\rightarrow 乔灌林\rightarrow 灌木林或藤刺灌丛\rightarrow 稀灌草坡或草坡\rightarrow 稀疏灌草丛在石漠化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________ 该研究小组研究石漠化过程中植被特征的变化是在________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査该地区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对于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如何统计?________23.(2)题干信息可以说明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 该地区的有些地方受到人类干扰后没有出现石漠化而是保持原状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23.(3)人类活动停止后在石漠化地区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演替判断依据是________【答案】降低, 群落, 统计相邻两条边及其顶角上的个体【解析】分析题意可知植被退化的趋势依次为次生乔林\rightarrow 乔灌林\rightarrow 灌木林或藤刺灌丛\rightarrow 稀灌草坡或草坡\rightarrow 稀疏灌草丛由此可见在石漠化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该研究小组研究石漠化过程中植被特征的变化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査该地区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对于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应统计相邻两条边及其顶角上的个体【答案】方向, 抵抗力【解析】题干信息可以说明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该地区的有些地方受到人类干扰后没有出现石漠化而是保持原状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初生, 石漠化地区连最基本的土壤条件都已不复存在【解析】人类活动停止后石漠化地区连最基本的土壤条件都已不复存在因此在石漠化地区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24.(1)田鼠种群数量的调査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使田鼠种群密度调査数量偏大的因素有________24.(2)若鹰从上一个营养级获得的能量相同则鹰增重1 kg 最多消牦植物________kg.食虫鸟的能量不能完全传给鹰的原因是________ 食虫鸟的能量去向不同于鹰的途径是________24.(3)该农田若种植的是小麦可在小麦行的间隙种植磨菇不仅可以额外收获蘑菇也有利于小麦增产试分析小表增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24.(4)瓢虫在捕食蚜虫时蚜虫会向体外释放一种挥发性的告警激素避免其他蚜虫被瓤虫捕获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
新人教版最新高中阶段质量检测三种群和群落必修3生物 解析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如图表示种群的各特征之间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组成,稳定型的出生率最大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数量大小解析:选B 甲表示出生率,乙表示死亡率;丙表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丁为年龄组成,增长型的出生率最大;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以反映种群数量大小.2.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不可能发生( )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由简单变复杂B.生态系统中有机物总量由少变多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由强变弱D.群落中动物物种丰富度由低变高解析:选C一般情况,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由简单变复杂;生态系统中有机物总量由少变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由弱变强;群落中动物物种丰富度由低变高.3.下列表示物种Ⅰ和物种Ⅱ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关系的是( )解析:选A A曲线图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其中物种Ⅰ后增加者后减少表示捕食者,物种Ⅱ先增加者先减少表示被捕食者;B曲线图中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表示“同生共死"的互利共生关系;C曲线图中一种生物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表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D曲线图中一种生物增多(减少),另一种也随着增多(减少),表示捕食关系,但物种Ⅰ是被捕食者,物种Ⅱ是捕食者。
4。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观察到血细胞计数板(图1,规格为1mm×1 mm×0.1 mm)计数室的某一个方格中酵母菌如图2分布。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9个B.实验中被龙胆紫溶液染成紫色的酵母菌为死细胞C.该血细胞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玻片厚度为0.1 mmD.制片时,先用吸管滴加样液,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解析:选B 计数方格中酵母菌数量时,只计数内部和相邻两边及其夹角处的酵母菌,据图2可知,该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7个;活细胞的细胞膜等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龙胆紫不能进入细胞,当细胞死亡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龙胆紫才能进入细胞;血细胞计数板盖玻片下液体的厚度为0.1 mm;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滴加样液。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试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测试四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B)A.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可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C.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D.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种生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而年龄组成才可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错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可直接影响种群密度,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B正确;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可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 错误;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密度可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D 错误。
2.下列关于种群及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C)A.样方法只能用于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B.可以根据种群的性别比例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在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D.种群在理想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型增长,且K值逐渐增大解析:样方法也能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根据种群的年龄组成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在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在理想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型增长,“J”型增长无K值。
3.如图表示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D )A.A为出生率和死亡率,B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C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C.D为年龄组成,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D.种群特征包括遗传特征、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解析:由图可知,A为出生率和迁入率、B为死亡率和迁出率,A错误;C 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错误;D为年龄组成,其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错误;种群不仅具有种群密度等数量特征,还具有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D正确。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四章同步测试题:种群和群落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四章同步测试题:种群和群落对人类来说,生物太重要了,人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生物。
小编预备了高二生物必修三第四章同步测试题,希望你喜欢。
1(温州十校结合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以下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践数值相比,能够偏大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零落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细胞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散布较稀疏的地域取样D.探求土壤中小植物类群丰厚度时仅用肉眼对小植物停止观察和分类2(沭阳梦溪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质量检测).2021年,在重庆武隆某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发现了一种数量少、眼睛退步的盲鱼。
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盲鱼眼睛的退步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B.种群密度是限制盲鱼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要素C.洞内水体中溶解氧的添加将提高盲鱼种群的K值D.盲鱼作为退化研讨的资料表达生物多样性直接运用价值3(玉溪一中2021届高二上学期期末).用右图曲线表示以下选项中相关量的关系时,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大于a温度该酶的空间结构能够遭到破坏B.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b时辰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生长素对芽的促进作用与浓度的关系:b浓度生长素对芽的生长有抑制造用D.人感染天花病毒后,血液中抗体含量与时间的关系:b时辰后机体仍具有相应的免疫力4(宜宾市四中2021届高二上学期期末)、以下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种群是物种退化的单位B.群落总是处在不时开展变化之中C.种群是群落的构成单位D.种群内各种生物总是妥协剧烈5(陕西师大附中2021届高二上学期期末)、以下有关种群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B.调查某森林中一种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C.年龄组成是预测一个国度或地域人口数质变化趋向的主要依据D.从种群特征看,倡议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种措施直接调理的是种群的出生率6(陕西师大附中2021届高二上学期期末)、树林里少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那么在灌木层和空中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 )A.种群密度B.顺应的普遍性C.群落的垂直结构D.群落的水平结构7(射阳中学2021届高二上学期期末)、以下关于群落结构及演替的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A. 海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其食性有关B.植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与植被的垂直散布有关C. 竹林中的竹子上下整齐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D.人类的活动可使演替偏离其自然方向8(西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二上学期期末). 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末尾增长。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章末综合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
第4章种群和群落章末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不能确定【解析】由题图可知:a的能量和物质来自b,并可传给c,所以a是消费者、b是生产者、c是分解者。
【答案】 B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结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B.该图中只体现生态系统的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非生物环境和分解者C.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只有生产者——绿色植物D.该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组成,鹰为最高营养级【解析】食物网形成的原因是同一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据不同营养级;该食物网中未体现出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这两种成分;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此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交替形成,鹰分别占有三、四、五、六这四个营养级。
【答案】 C3.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水鸟具有秋季迁移的习性。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B.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维持不变C.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解析】一般春夏季水生生物种类较多,冬季较少,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A正确;芦苇和藻类属于生产者,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B错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量,C正确;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中含有蛋白质等含N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D正确。
【答案】 B4.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必修3阶段质量检测三 种群和群
阶段质量检测(三)种群和群落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实例中,依次符合种群和群落概念的是( )A.某水库中所有的鱼类和所有的鲤鱼B.蛇岛上所有的蝮蛇和所有的蛇类C.一座山上所有的松树和一个果园中的全部生物D.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和全部生物解析:选D 某水库中所有的鱼类不是一个物种,也不是所有生物,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蛇岛上所有的蝮蛇是一个种群,所有的蛇类不是所有生物,不是群落;一座山上所有的松树不是一个物种,不能构成种群;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构成一个种群,全部生物构成一个群落。
2.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B.任何区域初生演替的结果都是形成森林C.种群密度能够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D.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内容解析:选D 种群没有垂直分层现象;若在干旱地域,演替难以形成森林;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内容。
3.生活在白蚁肠内的鞭毛虫能消化白蚁肠中的木纤维素,若没有鞭毛虫,白蚁即饿死;植物中的菟丝子,要缠着大豆才能生长;大、小草履虫必须分开培养才能生长好。
以上生物的种间关系依次为( )A.互利共生、寄生、竞争B.竞争、寄生、互利共生C.寄生、互利共生、竞争D.互利共生、竞争、寄生解析:选A 白蚁和鞭毛虫对彼此相互有利,所以是互利共生关系;植物的菟丝子吸收大豆的营养物质才能生存,所以是寄生关系;大、小草履虫必须分开培养才能生长好,说明二者是竞争关系。
4.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生物来占据它们的空间,就属于演替B.不同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是相同的C.形成哪种顶极群落与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D.顶极群落一旦形成,将永远保持原状解析:选C 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不同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是不同的,如裸岩上的演替,弃耕农田后的演替等等;顶极群落类型与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生物群落的演替是不断进行的,顶极群落一旦形成,在没有受到影响的条件下会较长时间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当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也会发生变化。
高考总复习生物训练:必修三 第4章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解析
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2节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一、选择题1.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稳定、波动和下降等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迁出、出生和死亡引起的C.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的增长一般呈“S”型曲线D.当一种生物迁入到新的环境后,其数量的增长一定会呈“S”型曲线2.下图表示某种野兔进入某草原后的种群增长情况,对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AB段兔群数量较少的原因是性别比例失调B.BC段兔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CD段兔群不存在生存斗争D.DE段兔群的增长速率几乎为03.(2016年湖南衡阳一模)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某田鼠种群中,雌雄比例约为1∶1B.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某池塘生物种类繁多,据统计含有150多种生物4.下图所示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③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5.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t1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N,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相等B.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2ND.在t1~t2时,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6.下列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时,取适量培养液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B.对于压在一个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C.已知血球计数板的方格为2 mm××105个D.与一般的生物实验一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7.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蚯蚓等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8.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
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四章检测题(总分52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8分)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较大C.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D.出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2.下面是在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用的调查方法,其中错误的是()A.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的密度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人口的密度C.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D.显微计数板实际上就是微型的样方,常用于调查微生物的数量3.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4.对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的种群增长速率[增长速率=(出生率-死亡率)/时间]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 )年份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第7年增长速0。
66 1.54 2.81 3.672。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第4章种群和群落复习与测试 测试(教师版) Word版含答案
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复习(测)(满分60分,40分钟完成)班级姓名总分一、单选题(30分,每题3分)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B.出生率、死亡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原因C.迁入率、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原因D.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答案】A【解析】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错误;B、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B正确;C、迁入率、迁出率会直接影响种群数量,C正确;D、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D正确.2.在对某种野兔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2hm2(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25只野兔,第二次捕获40只野兔,其中有标记的野兔10只,则该野兔种群的种群密度大约为()A.125只/hm2 B.100只/hm2 C.75只/hm2 D.50只/hm2【答案】D【解析】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25只野兔,第二次捕获40只野兔,其中有标记的野兔10只;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25=40:10,N=100只.由于调查范围为2hm2(公顷),因此该野兔种群的种群密度大约为50只/hm2.3.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四边上的菌体【答案】C【解析】解:A、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知,若部分灰喜鹊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A错误;B、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若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会导致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偏大,B错误;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在分布较稀疏地区取样会偏小,C正确;D、正常统计时,血球计数板的框格边上的菌体要计算两条相邻的两边,所以统计方格内和在四边上的菌体,则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D错误.4.图表示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d点B.K值是环境容纳量,一般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C.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D.若图表示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后增长速率为0【答案】D【解析】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是增长速率最快的点,捕捞应在c点,故A错误。
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评3(种群和群落)
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评3(种群和群落)综合测评(三)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2021·临沂高二检测) 下列详细描述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种群都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数量特点B .种群密度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C .种群是物种繁殖和产卵迈盖的单位D .建立朱鹮自然保护区可以提高一些濒危动物的K 值【解析】种群量密度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性别更替比例影响种群密度数量的变动,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年纪组合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方向。
故选B 。
【答案】 B2.(2021·景德镇高二测试)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不同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相同B .估算一个致死率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和大小C .一个种群由一定自然外在区域内的全部成年个体组成D .在自然开放的生态系统中所,种群浓度会受环境因素影响而波动【解析】不同种群的年龄组成是不同的,种群密度的大小除受冲击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之外,还直接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一个种群是由所有同种群居动物个体组成的,而不是只包括初生个体;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干扰,环境因素会直接影响出生率和等,所以环境因素会影响种群密度。
【答案】 D3.(2021·华南师大附中测试)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通常有时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 .达到K 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C .种群增长屡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 .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解析】种群在“S”型增长曲线中,刚开始时,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到K /2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减小;在K 值时,增长速率降至0。
【答案】 D4.(2021·海淀区期末) 极为有限在煤炭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如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下列有关叙述不完全正确的是()A .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B .19.8 ℃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C .24.8 ℃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 .33.6 ℃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 值恒定不变【解析】在33.6 ℃条件下,5天左右达到K 值,但K 值不是恒定如上所述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能力测试 第04章种群和群落含答案
第04章种群和群落能力测试A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下面的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 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2.生态学家以年龄为横坐标,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绘制出种群的存活曲线。
某野生鱼类和人类的存活曲线分别属于A.Ⅰ和Ⅱ B.Ⅱ和Ⅲ C.Ⅰ和Ⅲ D.Ⅲ和Ⅰ3.下图的曲线分别表示有关生物学过程,对其曲线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A点只有呼吸作用,D点只有光合作用B.在乙图B点时,害虫种群中抗药个体所占百分比小于在A点时害虫种群中抗药个体所占的百分比C.生产上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丙图中曲线①表示单子叶植物D.丁图中动物甲比动物乙高等4.某海岛上生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下图中甲曲线(纵坐标为个体数量,横坐标为翅的长度),后来该小岛上经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你认为最能代表此时情况的曲线是A.乙 B.丙 C.丁 D.戊5.下图表示的是鹞鹰对不同的鸽群进行攻击时的成功概率,并以此表示鸽群的功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单独的鸽子被抓住的概率比在鸽群中的鸽子小②鹞鹰攻击较大群体的鸽群时不大容易成功③鹞鹰只攻击单独的鸽子④攻击成功的比例与鸽群的数量成反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的蝗虫来说,它的环境是指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 B.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土壤等非生物C.除蝗虫外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 D.除这只蝗虫外的其他蝗虫、其他生物和非生物7.下列实例中属于种内斗争的是A.培养液中生活着两种草履虫 B.人工密植的乔木树林长得细高,利于夺光C.噬菌体侵入细菌体内 D.鲈鱼的成鱼以鲈鱼的幼鱼为食8.下图为生活在同一培养缸中的两个群体M和N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
对曲线的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M以N为食 B.N以M为食C.M与N无捕食关系 D.M和N的数量改变相同9.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分别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胃内所占的比例如下表:饲养方式植丛中的动物底栖动物浮游动物其他单养0.42 0.12 0.01 0.45 鱼种1混养0.05 0.35 0.05 0.55单养0.43 0.23 0.01 0.33 鱼种2混养0.40 0.12 0.04 0.44①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②单养时鱼种2多出没在池底③混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池底④混养时鱼种1多出没在池底,鱼种2多出没在植丛中⑤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A.①④⑤ B.①③⑤C.②④⑤ D.①③⑤10.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Ⅰ和Ⅱ)的存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指()A. 物种数目的多少B. 群落数目的多少C. 群落空间的大小D. 生物个体的多少【答案】A【解析】解一个种群只有一个物种种群中生物个体数目只能表示种群的大小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故选 A2.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①②③④分别指的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B. 春节前后某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③和④C. 某市街道旁每隔5米种垂柳一棵这是对种群数量特征的描述D.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主要是通过控制⑤ 进而影响种群的数量【答案】B【解析】 A 、根据试题分析①是死亡率②是出生率③是迁出率④是迁入率 A错误B、春节前后某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③迁出率和④迁入率 B正确C 、某市街道旁每隔5米种垂柳一棵这是对种群空间特征的描述 C错误D、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主要是通过控制⑥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的数量 D错误3.研究发现某些动物种群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种群密度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对种群增长产生抑制性影响这一现象被称为阿利氏规律下列分析不符合阿利氏规律的是()A. 种群密度过大时种内斗争加剧会导致死亡率上升B. 种群密度过小时难以找到配偶会导致出生率下降C. 最适种群密度时种群增长的速率大于种群密度过大或过小时D. 种群密度过小时 t年后种群数量为“\ N_t=N_0lambda^t(lambdagt 1)”【答案】D【解析】解 A.种群密度过大时种内斗争会加剧导致死亡率上升抑制种群增长 A不符合题意B.种群密度过小时难以找到配偶会导致出生率下降从而抑制种群增长 B不符合题意C.最适种群密度时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长此时种群的增长率大于种群密度过大或过小时 C不符合题意D.种群密度过小时会对种群增长产生抑制性影响种群数量很难保持“J”型增长故t年后种群数量不是“ N_t=N_0\lambda^t(\lambda\gt 1)” D符合题意故选 D4.树种单一的人工林具有以下特点面积大树木年龄和高度比较接近且树冠密集这种森林却被称为“绿色沙漠”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植物种类相对单一且长势整齐不存在生存斗争B. 植被垂直结构简单可以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C. 人工林是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演替过程完整的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D. 树林地表植被较少水土的保持能力差容易发生火灾【答案】D【解析】 A 、植物种类相对单一且长势整齐种间斗争不明显但存在种内斗争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斗争 A错误B、植被垂直结构简单高度比较接近因而不能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B错误C 、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食物网复杂程度低因而功能不齐全演替过程不完整抵抗力稳态相对较低 C错误D、人工林树种单一树林地表植被较少水土的保持能力差容易发生火灾 D正确5.某温带草原在夏季是无垠绿土、胡马长嘶的情景在其他季节该草原又会呈现另一番外貌上述现象属于群落的()A. 季节性B. 水平结构C. 垂直结构D. 昼夜变化【答案】A【解析】解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故群落的季节变化很明显如某温带草原在夏季是无垠绿土、胡马长嘶的情景在其他季节该草原又会呈现另一番外貌这反映了群落结构随季节的变化上述现象属于群落的季节性故选 A6.下列关于种群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B. 合理利用野生生物资源通常使种群数量维持在K/2 原因是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C.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D. 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答案】D【解析】解 A.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A正确B.合理利用野生生物资源通常使种群数量维持在 K/2 原因是 K/2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恢复最快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B正确C.种群数量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年龄组成只是可以用于预测但并不一定按预测发展C正确D.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并不是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 D错误故选 D7.下面属于初生演替的是()A. 火灾过后的草原B. 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C. 过量砍伐的森林D. 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答案】B【解析】解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和弃耕的农田属于次生裸地即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在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和弃耕的农田上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冰川泥属于原生裸地其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故选 B8.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A. 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 丁为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和衰退型两种类型C. 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D. 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答案】D【解析】解 A.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 A错误B.丁为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B错误C.蚜虫的活动能力较弱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 C错误D.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D正确故选 D9.下图是种群特征的概念模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①表示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B. ②大于③时种群密度可能会逐渐增加C. ④可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D. 通过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⑤ 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答案】A【解析】解 A.种群的④年龄组成能够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A错误B.②表示出生率③表示死亡率②大于③时种群密度可能会逐渐增加 B正确C.④是年龄组成可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C正确D.通过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⑤性别比例可以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D正确故选 A10.下图表示的是四个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A.B.C.D.【答案】A【解析】解 A.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说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正常情况下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A符合题意B.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多老年个体较少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B不符合题意C.种群中幼年个体数较多老年个体数较少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C不符合题意D.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所占比例接近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D不符合题意故选 A11.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小其原因是()A. 雄性个体数量减少使雌虫失去生殖能力B. 成虫大量迁出使幼虫个体数量减少C. 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D. 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影响雌性个体数量立刻减少【答案】C【解析】解使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后会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从而使害虫的出生率下降所以其种群密度会下降故选 C12.森林里松鼠、猫头鹰等多在上层活动大山雀、柳莺等在灌木丛活动而獐、野猪则在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A. 种群密度B. 种群增长率C. 群落的垂直结构D. 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C【解析】解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称为垂直结构从题干可看出森林里松鼠、猫头鹰等在上层活动大山雀、柳莺等在灌木丛活动而野猪则在地面活动为动物的分层现象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故选 C13.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B.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C.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D. 群落中的物种都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而是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答案】C【解析】14.甲和乙是两个种群的生物它们侵入某相对稳定且气候没有剧烈变化的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如图显示的是它们在增长过程中Ⅰ、Ⅱ两个时期的自然增长率的值(a>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a的值小于或等于1B. 时期Ⅰ甲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于乙C. 时期Ⅱ甲种群增长的个体数大于乙种群D. 种群迁入后先经历时期Ⅱ再经历时期Ⅰ【答案】D【解析】解 A.甲乙两个种群侵入某相对稳定且气候没有剧烈变化的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开始往往呈“J”型增长自然增长率a大于1 且维持稳定 A错误B.时期Ⅰ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相等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此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一定等于乙 B错误C.时期Ⅱ甲种群增长率大于乙种群但是甲乙种群的数量不一定相同故甲种群增长的个体数不一定大于乙种群 C错误D.甲乙两个种群侵入某相对稳定且气候没有剧烈变化的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往往开始种群数量增长的快随时间的延续增长速率减慢故种群迁入后先经历时期Ⅱ再经历时期Ⅰ D正确故选 D15.科研人员对某板栗园生态系统进行研究连续七年监测栗瘿蜂和长尾小蜂的数量变化结果如图由此推断()A. 栗瘿蜂的种群数量在未来五年将继续减少B. 该生态系统中长尾小蜂的K值是5.5times 10^3个C. 这两种蜂可能属于同一食物链中的相邻两个营养级D. 这两种蜂数量的增多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C【解析】解 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板栗园内的栗廋蜂数目增多引起长尾小蜂的数量增多长尾小蜂的数量增多后又导致栗廋蜂数目减少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关系.栗瘿蜂的种群数量在未来五年将在某一范围内上下波动 A错误B、K值即环境容纳量而并非最大值生物数量达到稳定后将在K值上下波动故长尾小蜂的K值小于5.5\times 10^3个 B错误C 、根据A选项的分析这两种蜂是捕食关系是一食物链中的相邻两个营养级 C正确D、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而抵抗力稳定性取决于物种的数目而非种群的数量 D错误.故选 C.16.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及其增长的叙述错误的是()A. 种群的年龄结构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B. 个体的死亡和新生有利于保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C. 指数增长仅适用于细菌等繁殖能力强的生物D. 人为干扰可能改变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答案】C【解析】17.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 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B. 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C. 出生率高的种群种群的数量不一定会增长D. 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般不会改变环境的容纳量【答案】B【解析】解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年龄组成可以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但种群数量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A正确B.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也会发生变化只不过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错误C.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种群种群的数量才会增长 C正确D.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般不会改变环境的容纳量环境容纳量的大小只与环境的变化有关D正确故选 B18.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人类的许多活动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B.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均是具有破坏性的C. 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的演替的影响有时超过其他某些自然因素D. 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答案】B【解析】解 A.在现实生活中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人们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乱猎乱捕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发展的道路进行 A正确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有很多是有益的如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 B错误C.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有时超过其他某些自然因素 C正确D.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D正确故选 B19.若将一个池塘放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下列属于种群层次的是()A. 池塘中一只草履虫B. 池塘中所有鲫鱼C. 池塘中所有生物D. 一个池塘【答案】B【解析】解 A.池塘中一只草履虫属于个体层次 A错误B.池塘中所有鲫鱼属于种群层次 B正确C.池塘中所有生物属于群落层次 C错误D.一个池塘属于生态系统 D错误故选 B20.下图为某种群各年龄段个体数量示意图该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是()A. 稳定型B. 增长型C. 衰退型D. 无法判定【答案】C【解析】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21.(1)如图是采用________法调查二类植物的物种数而构建的________模型该模型说明群落具有________结构21.(2)该地群落演替过程中乔木的丰富度逐渐________ (“增加”、“降低”)主要原因是它在与灌木、草本的________(填种间关系)过程中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21.(3)经过了一年退耕还林的类似山区再经过________年左右其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最大该过程发生的是________演替如果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________(“不发生变化”、提前”或“推后”)【答案】样方, 数学, 垂直【解析】调查植物的数量用样方法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构建数学模型该模型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答案】增加, 竞争【解析】由退耕的土地演替到森林的过程中乔木的丰富度逐渐增加主要原因是它在与灌木、草本的竞争过程中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答案】6, 次生, 提前【解析】分析曲线图经过了一年退耕还林的类似山区再经过6年左右其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最大该过程发生的是次生演替如果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因为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提前22.(1)图中由深水区到水岸高地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结构22.(2)在选择湿地的植物的种类时应考虑不同鸟类________和________的差异为适合不同鸟类筑巢水岸高地的植物应选择________(填“草本植物”“低矮灌木”“高大乔木”)22.(3)鸟类在生态系统中一般作为________者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 22.(4)湿地通常有鸟类天堂的美誉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其适合鸟类生存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22.(5)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________多样性和________多样性建成公园后作为旅游景点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答案】水平【解析】图中由深水区到水岸高地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食物条件, 栖息空间, 高大乔木【解析】在选择湿地的植物的种类时应考虑不同鸟类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的差异为适合不同鸟类筑巢【答案】消费,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播花粉、种子等【解析】鸟类在生态系统中一般作为消费者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种子等【答案】水源充足水中有丰富的食物陆生鸟类和水生鸟类均适合生存【解析】湿地通常有鸟类天堂的美誉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水中有丰富的食物【答案】基因, 生态系统, 直接【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23.(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型23.(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23.(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________23.(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_______【答案】(1)J【解析】解(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种群呈“J”型增长【答案】(2)迁出率【解析】(2)决定种群数量大小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因此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率【答案】(2)引入鼠的天敌【解析】(3)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鼠的天敌【答案】(4)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解析】(4)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24.(1)该群落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演替物种b最可能是________阶段的优势物种24.(2)从第10年开始物种a的种群密度逐渐下降主要原因是________24.(3)表中第30年时物种c的年龄组成最可能是________型【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评3(种群和群落)综合测评3(种群和群落)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综合测评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种群都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B 、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C 、种群是物种繁殖和生物进化的单位D 、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提高一些濒危动物的K 值【解析】种群密度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数量的变动,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方向。
故选B 。
【答案】B2、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不同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相同B 、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和大小C 、一个种群由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全部成年个体组成D 、在自然开放的生态系统中,种群密度会受环境因素影响而波动【解析】不同种群的年龄组成是不同的,种群密度的大小除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之外,还直接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一个种群是由所有同种个体组成的,而不是只包括成年个体;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影响,环境因素会直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等,所以环境因素会影响种群密度。
【答案】D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 、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 、达到K 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C 、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 、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解析】种群在“S”型增长曲线中,刚开始时,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到K /2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减小;在K 值时,增长速率降至0。
【答案】D4、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如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B 、℃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C 、℃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 、℃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 值恒定不变【解析】在℃条件下,5天左右达到K 值,但K 值不是恒定不变的。
在藻类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营养物质减少,K 值可能变小。
【答案】D5、右图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的兔中,未标记的有60只、标志的有20只。
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 值是A 、150只C 、300只 B 、200只D 、400只【解析】第3年时兔种群的数量是 /20=200 。
由种群增长速率的特点可知,第3年时兔种群的数量等于K /2,故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 值为400只。
【答案】D6、如图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在达到环境容纳量后所发生的三种可能变化,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因环境阻力的存在,该种群数量不能呈“J”型增长B 、曲线Ⅰ说明该种群栖息地可能受到轻度破坏C 、形成曲线Ⅱ后,若建立保护区可以提高该种群数量D 、形成曲线Ⅲ最可能的原因是该种群的天敌数量增多【解析】在自然条件下,由于环境阻力的存在,该种群数量不会呈“J ”型增长。
由曲线Ⅰ可知,其环境容纳量比原来略有减少,这说明该种群栖息地可能受到轻度破坏。
形成曲线Ⅱ后,该种群数量减少,如果建立保护区,可以增加该种群的数量。
形成曲线Ⅲ不可能是该种群的天敌数量增多,天敌多不会导致一个种群完全消失。
【答案】D7、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群落中A 、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B 、动物没有分层现象C 、物种组成比甘蔗田复杂D 、植物没有垂直结构【解析】在生物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
生物群落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一片甘蔗田被弃耕以后,很快就会长满一年生的杂草。
有了一年生杂草的覆盖,土壤的条件会得到初步的改善,一些多年生的杂草会接踵而至。
此时物种的数量要比种植甘蔗时多得多。
【答案】C8、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 、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生物来占据它们的空间,就属于演替B 、光裸的岩石上最先出现的是地衣C 、在弃耕的农田上不可能形成树林D 、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的演替都能形成树林【解析】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些物种的种群消失了,另一些物种的种群随之兴起,最后这个群落会达到一个稳定阶段,这时原来的群落就被新的群落取代了,这就是群落的演替,故A 项错。
如果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很难形成树林,但如果气候适宜,弃耕的农田上就会形成树林,故C 、D 两项错误。
【答案】B9、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 、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 、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 、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解析】由于不同的土壤层面为不同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土壤中的群落也存在垂直分布,所以A 错误;土壤中动物的种间关系,除了互利共生之外,还有捕食、寄生、竞争,这些无主次之分,所以B 错误;土壤表层只有一部分小动物分布,应该选择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小动物的丰富度,所以D 错误。
【答案】C10、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 ℃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 ℃。
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 、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 、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 、-2~2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解析】南极冰藻由硅藻等多种藻类植物组成,故A 错误;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磷虾数量减少,必将导致企鹅数量减少;-2~2 ℃范围内,随环境温度升高,酶活性增强,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答案】A11、如图表示某海岛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过程B 、珊瑚礁体积增加为鱼类生存提供了更复杂的空间C 、演替过程中鱼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态D 、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解析】珊瑚礁上发生的演替是在原有的条件下发生的演替,原有条件就含有鱼类等生物,所以发生的是次生演替;珊瑚礁是鱼类等生物生存的环境,它的体积增加导致鱼类等生物的丰富度增加,从而为鱼类等生物提供了更复杂的生存空间;三条曲线的变化过程趋势都是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的过程;图中不能反映出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
【答案】D12、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B 、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C 、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D 、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解析】移栽植物后,生物的种类增加,能提高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A 项错误;移栽植物后,植物能为动物提供生存环境,故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B 项正确;边坡甲上可能会发生群落的演替而自然长出乔木,C 项错误;群落演替达到一个稳定的阶段后就不会随时间延长而继续加剧,D 项错误。
【答案】B二、非选择题13、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到美国的一个岛屿。
经跟踪调查绘出环颈雉种群的增长曲线如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该岛屿上的环颈雉构成一个____________,其数量增长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 ,由于______________,种群数量增长不明显。
D→E ,从生物因素看,随着种群密度的增长,个体间由于________加剧,以及该种群的________增加,导致该种群的________降低,________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下降。
EF段表示______期,其种群净增长率为________,种群数量____________,该岛屿上环颈雉的环境容纳量为________左右。
【解析】依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看出所形成的曲线最终呈现“S ”型。
该岛屿上的环颈雉构成一个种群,其数量增长的特点是开始时增长缓慢,经快速增长后,增长速度减慢,最终达到相对稳定。
A→B ,由于环颈雉需适应新环境,所以开始的这段时间内增长不明显。
D→E ,从生物因素看,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个体间由于数量增多,种内斗争加剧,以及该种群的天敌的增加,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而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下降。
EF段的种群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净增长率为0,种群相对稳定,环颈雉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其数值约为2 000只,这个时期称为稳定期。
【答案】种群开始时增长缓慢,经快速增长后,增长速度减慢,最终达到相对稳定适应新环境种内斗争捕食者出生率死亡率稳定 0 相对稳定2 000只14、假设a 、b 、c 、d 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 、c 、d 的营养关系为:d 以c 为食,c 以a 为食,a 与b 的关系如图,a 是绿色植物,请回答:该生态系统中a 和b 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若d 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________,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________。
若持续干旱使a 大量死亡,c 和d 种群密度将会________。
为了调查该系统c 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个体带有标记,c 种群的数量约为________个。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a 、b 为竞争关系。
根据题意可知,若d 大量死亡,则c 因天敌减少而增多,c 增多则更多的a 被捕食。
a是绿色植物,若其大量死亡,则c 和d 的数量都会减少。
按照标志重捕法,设c 种群的数量为N ,则50/N =5/40,则N =400 。
【答案】竞争 c a 降低40015、鄂黄长江大桥下的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如下图所示。
据图问答问题。
湿地剖面示意图该湿地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________,从光滩区到核心区这几个区域的不同是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
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______________。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调查核心区或近水缓冲区的芦苇种群数量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描述芦苇种群数量变化时建立的数学模型应该是________。